双减语文教学案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17 15:57:50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1)

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方式,也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评价等内容。双语教学模式可分为:

沉浸式、维持型、过度型、多维互动型及双语互动模式。在实践中考虑到不同院校师资状况硬件设施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可以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半外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二是混合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教师运用英文和中文交错讲授;三是全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根据黄淮学院国际学院对外合作项目下的专科学生英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大二时开设微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因此时学生基本上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可采用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讲课时,教师应尽量突出英文名词术语和重要理论,注意现实性和由浅人深,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等学科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我国的案例教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对我国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领域,早已开始提倡并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

双语教学的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从小学就开展了英语的学习,对于经过了小学到大学二年级的数年的英语学习,以及全社会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都使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英语的学习的重要性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不但如此,微观经济学课程还有大量的案例资源,通过案例的讲授能够使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又能够将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枯燥内容以实例的形式予以整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鉴于以上的分析,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实践结合是可行的。

三、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

洌举案例法。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经济理论、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解释理论。对于说明型案例,一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外专门花时间研究。将此类案例运用在课堂中,可采用两种基本方法:陈叙式,教师先告诉学生基本原理,然后用简单英语讲解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原理;启发式,教师先把案例以及与原理有关的问题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请若干学生用英文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在学生的相互补充和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从问题的答案中发现和掌握经济基本原理。

.评析案例法。评析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让学生了解发现与处理问题的全过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讨论案例法。讨论案例法是指对某一主要章节进行全面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

无论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外进行认真的准备,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有足够丰富或精彩思想参与交流。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四、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2)

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目标,双语教学则是适应新形势要求,将素质教育推向新起点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都已逐步推广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双语教学相对于普通国语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因为其双语特点,可能降低某些英语水平偏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法以生动形象著称,它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生动体现教学内容,作为可达到教学目的的载体和基石的案例融入教学当中,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医学是对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学科,不仅要求医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将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转化成实践分析操作综合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也非常适合医学生的培养。

将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法融合,既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双语课堂效率,又能更灵活生动的理解、掌握医学知识,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尝试。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建立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库将作为强大的支持系统保证案例教学的长期有效实施。

2 如何建设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

2.1 明确教学对象

双语教学面对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是采用英语来为主、中文辅助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医学院校的学生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医学基础及相关临床知识。因此,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的建设应当以英文形式编辑整理,以丰富生动的临床案例串联基础知识,充分体现双语与医学特点。

2.2 案例库建设原则

2.2.1 案例的分类

案例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其作用进行适当分类。依据案例所面向学生的知识层次、专业特点等循序渐进的设计编辑案例。分类方法包括(1)按教科书章节,全面而系统地分类;(2)按案例类型分类:教学型案例(课题引导案例、讨论案例、课后思考案例)、科学研究型案例(结合现代医学进展的案例)、素材型案例(描述型、问题型、综合型案例);(3)按案例的形式分类:可以是纸质形式,可以是flash形式,可以是录像形式,可以是MP3形式等等。

2.2.2 案例的选择和编写

案例的选择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开放式的。比如现有的医学兄弟院校的案例库,市面上的国内国外相关教材,学习网站、社区、微博等资源共享平台,学术杂志,或者是实际的教学互动、实践成果录制等等,将其转换成英文形式进行二次编辑,编写需掌握以下原则:(1)格式上:采用统一格式编写,比如都设置导入语、案例正文、相关问题、学生反馈、参考文献等几大块;(2)案例的甄选上避免单一重复,选取有全面性、代表性、准确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案例;(3)英文表述要规范,准确和适合课堂使用。

3 案例库的维护

案例库建立应用后,首先对其系统和内容进行反馈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定期维护。维护包括对案例库系统的维护,以及对案例库内容的维护。案例库系统维护包括数据库系统、检索系统、目录更新等的维护;案例库内容的维护应当包括根据案例应用反馈而定期增加或删减案例。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3)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其后又于2005年1月、2007年1月、2007年2月和8月多次发文鼓励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1]。国内各高校由此开始实行教学改革,其中双语教学就是教改内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9年以来,怀化学院开设实施“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位一体’育人新体系,以突出能力素质、融通‘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教育的市场适应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系部围绕“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经济学系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了《国际商法》和《国际贸易实务》两门双语教学课程。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可行性 国贸以经济学为一级学科,而《国际商法》属于法学学科,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法学基础,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英语水平。而国贸专业的学生毕竟不是学英语专业的,不能娴熟地用英语交流及讨论问题,而一般英语和法律专业英语又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学起来力不从心,如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实施双语教学,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国贸专业由于该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在招收学生时对学生的英语成绩要求比其他专业高,而且该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都比较高。此外,国贸专业本科生所修的课程,无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还是实务课程,都与《国际商法》课程的内容存在许多衔接与交叉,国贸专业学生更容易从国际经贸活动背景中理解所适用的相关法律规则,有助于更深刻与全面地把握《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内容[2]。此外,《国际商法》课程的内容具有国际性的特点,适合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该课程是在高年级开设,此时绝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学生们具备了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该专业在大二已经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学生对本国的商事及经济类法律法规已经比较熟悉。因此,在国贸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课程是可行的。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案 在学校及系部的支持下,怀化学院经济学系国贸专业从2009年开始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到现在已经三年了,现将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案例教学法 国贸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课程的目的与法学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不同,其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掌握国内商事立法的基础上,了解、比较其他国家的商事法律法规,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外贸工作做准备。因此,在国贸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对所学国际商事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单一讲授模式,将学生引入到预先设计的案例情境中,从而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实施案例教学,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在讲授国际商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案例,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体系。在选择案例时,应选取典型性和综合性的案例,既具有通俗性和针对性,使所选的案例能反映教学重点内容,与所学的法学原理相联系,同时又具有真实性和教育性,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3]。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具体案例,将所学的《国际商法》法律原则及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案例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具体问题,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讨论,教师可适当对案例中的一些法律专业术语或是法律专业英语进行简单解释,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教师可先让学生讨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并将整个案例分析进行总结,特别强调学生没有关注到的地方,并联系司法实践中的做法,这样学生更能加深印象,以后碰到类似案例时不再感到生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更好地体现案例教学效果,教师还可准备大量的案例习题集,分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分析、讨论,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讨论式教学法,宜在课前布置讨论的论题,也可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进行,将学生事前分组,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有准备地参与课堂讨论。讨论式教学可不按“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的传统方式,可让学生坐成圆形,或是分两排坐,每一组学生围成一个小圈,每一个小组先在内部稍作讨论,统一观点,然后派出一名同学阐述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不时地予以补充。根据具体论题的不同,组与组之间可展开辩论式讨论,或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论,也可每一组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进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可针对这些疑问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肯定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所讨论的论题进行总结评述,指出学生讨论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讨论拓展思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议题,交给学生课外讨论,有条件的话,教师可抽时间参与学生的课外讨论,以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重点教学法 采用重点讲授法也是分章、分节地讲授,但对每章、每节的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只讲几个重点问题,其他问题一带而过。采用这种讲授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重要、最精华的内容,然后通过自学再由点到面掌握其他理论知识。采用重点讲授法,要求教师必需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所谓重点,就是每门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方法。每章,每节都有重点,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关键。采用重点讲授法,要求教师处理好讲授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没有教材的课不好讲,而有了教材的课更难讲。没有教材,容易出现教师念稿,学生记笔记的现象。而有了教材,又不容易讲出新意,学生听起来没兴趣。因此,在有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一般问题简要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讲解,短缺问题补充讲解。尽量做到在内容上不简单重复教材,在体系结构上不离开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既没有脱离教材又高于教材。#p#分页标题#e#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短期内,在国贸专业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明显效果难以体现出来,但是自2009年在该专业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以来,还是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国际商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以前,学生对上《国际商法》课程的兴趣不浓厚,上课经常有学生迟到,学生课前预习的也不多,部分学生经常是上甲课,看乙书;自实施双语教学以来,学生迟到的现象明显减少,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参与讨论,课后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其次,通过上《国际商法》双语课,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方面,原来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并不差,但就是不能开口讲英语,但上了这门课以后,通过在课堂上用英语和老师交流及课堂讨论,他们甚至能与学校的外教用英语交流了。此外,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为《国际商法》与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学生由此掌握了一些这方面的英文专业术语。最后,在就业意向方面,原来有些学生想到外企就业,苦于英语口语太差,不敢前去应聘。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以后,更多的学生选择到外企去实习、应聘,他们反映上《国际商法》双语课对他们的就业意向有一定影响。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改进建议 就在国贸专业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具体情况看,双语教学模式目前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教材宜选用国内学者主编教材加自编讲义 一般来讲,双语教学最好采用外国原版教材,但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区别对待。对于《国际商法》这门课来说,外国学者编著的原版教材是根据外国的法律及基本国情,是为其本国经济发展、法制建设服务的。而我国的国情和立法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分情况,一味搬用国外原版教材,学生接受的是外国的法律教育,无法在我国实际应用,这将与开设这门课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对选用的教材可视情况增加或是删减其中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讲,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教学内容应侧重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一块,教师可根据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自编教学讲义,这样学生学起来不至于对教学内容感到完全陌生,而教师对自己编的讲义教起来更得心应手。 (二)在国贸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宜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模式 总的来讲,学生还是赞成《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期末考试中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怀化学院毕竟属于一般院校,学生生源跟重点院校比较,特别是在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英文成绩差的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老师讲什么,而且他们也没有兴趣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因此,在一般地方院校的非法学专业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不能操之过急,刚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时,不宜采用全英文教学,否则学生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刚开始双语教学时,教师可大部分用中文讲授,并将教材或是讲义中的法律专业术语或是法律英语挑出来,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用幻灯片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所讲内容。学生不懂的部分,可用中文进行解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中文讲,一般性的问题用英文讲。学生慢慢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之后,再慢慢加大用英文讲授的比例,最后争取达到教师全英文讲授。 (三)双语教学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并辅之以合理的激励机制 实行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更高。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精通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还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英语水平。对此,学校应提供条件,每年选派一些符合教学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或是到一些双语教学实施得较好的国内高校去学习,并定期交流经验。实施双语教学,授课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讲义的编写、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要多花几倍的时间,因此,学校应考虑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折算工作量时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实施双语教学,使他们的付出与收入能够成正比,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发展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4)

    1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目前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水平较落后,设置课程少,连贯性差,使得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双语课程时,只有19.1%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有23.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虽然重要,但由于英语水平有限,上课跟不上教学速度,希望采用中文教学。此外,学生在开放性建议中,希望能够延长双语课程的课时,放慢授课的速度,这些都表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从教师层面来说,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很好地掌握各项知识,而且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英语介绍给学生,并且把握好中英文授课比例。从目前独立学院的情况来看,能够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较少,这也制约了系统开设双语课程的目标的实现。从教材层面来说,76.3%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内容繁杂,内容的逻辑性较差;60.3%的学生认为可以参考的其他双语教材较少。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双语教材水平参差不齐,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水平的教材不多,大多数双语教材的内容都是援引国际惯例或国际公约的内容,语言相对较难,且在成为双语教材后,案例、练习减少,教材不如一般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减少了可读性,降低了趣味性。

    2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建议

    (1)树立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双语教学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期待一门课程就能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是不现实的。双语言教学的课程体系要分阶段实施:前期开设的课程第一阶段主要采用“维持母语”模式和“双语过渡”模式,以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主,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为辅。第二阶段课程可以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大英语教学的比例在学生能够基本通过英语四六级,掌握一定专业课程词汇的基础上,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2)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分流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在开展双语教学前,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入学后的“专业导论”等课程中就要向学生介绍双语教学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对后续课程的作用等内容。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不是一味灌输英语词汇,而是以专业知识的理解为重点,辅以英语专业词汇的积累,逐步加强学生用专业英语表达的能力。此外,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通过选修课或者分班教学的形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课后,还应通过开展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符合双语教学目标的教师。教师队伍的水平是直接决定双语教学开展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定双语教师的授课标准,引进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如双语授课教师必须通过BEC、雅思等语言类考试,或是具有专业英语或海外留学的背景等方能进行双语教学。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5)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42-02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本科的部分专业课要进行双语教学。①在法学本科的17门主干课程中,国际法课程是学生掌握了基础法律理论和方法后为大三学生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理解和国内法不同的独立法律体系的存在,掌握国家间进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该课程先天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是开设法学双语教学的首选课程之一。国际法课程具有理论性和运用性强、涉及范围广和时代特色明显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对外语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非常有效。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不仅可以减少或降低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而且对于提高国际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强有力的帮助。

一、运用多媒体解决国际法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1.选择中英文教材的困境。在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一直是展开教学的困绕之处。首先,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难度过大,且不能体现中国国际法的理念和需要。国际法双语课程的教学需要体现知识、技巧和价值的结合。和国内法不同,国内法体系下各门课程是在统一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体系下构建的,价值冲突不明显。而国际法的英文教材基本都是英美和欧洲大陆学者编著的,存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倾向,原版英文教材的选择不是最佳的方法。②其次,国内编著的中文国际法课程教材不能满足双语需求。实现中英文在何种程度上的结合是上课老师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精心制作双语课件将英文国际法的术语、原则和制度同国内的国际法教材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把关和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避免受外国教材的观念和意识形态上不合理的影响和限制,从而实现为我所用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中英文的比照和参考,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避免了中文英文各自为阵和转换上的难题,达到通过两种语言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例如,国际法中有很多拉丁语表述,Jus Cogens,Obligations erga omnes,双语幻灯片有利于正确理解这些内容的真正含义,避免汉语翻译上的局限。

2.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困境。首先,国际法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且和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课程。在学习和讲授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理论枯燥、学生兴趣不高的情形。其次,本课程面向大三的学生开设,尽管这些学生大都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考试,但许多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不高,加上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语言障碍而思维落后,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讲授进度而渐渐产生厌学情绪。灵活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国际时事政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一定的新闻、广播或其他方式作为开场,通过问题将学生引入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是非常有用的方式。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直接、有效和快捷的信息。通过信息更新,将目前发生的国际问题适当的和国际法的讲授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适当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在感兴趣问题上的深入学习,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例如,2011年5月国际刑事法院对卡扎菲逮捕令的新闻,可以被用于解读对国际刑事法院的作用和局限,使得国际法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结合国际时事政治和新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某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基本跟上教师的讲授,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需要注意本课程和法律外语课程的区别。法律外语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而国际法双语课程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根据知识点的难度选择适用中文或英文,而不是进行中英互译。在海牙国际法学会暑期班的培训中,常常有教授制作英法双语的幻灯片,以使得某些原汁原味的法言法语得到表述。概念或理论的名词解释用英文表达,困难之处用中文讲解。在掌握了核心概念和理论后,学生阅读英文材料或者捕捉国际新闻中的法律意义的能力都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提高法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提高学生面临真实案例时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具有很大帮助。案例是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国际法双语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讨论,多角度、多方式地培养学生中英文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国际法有关原理的把握。双语案例教学运用于国际法中具有其本身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首先,国际法的讲授过程,案例分析必不可少。国际法的案例一般较复杂,判决原文少则数十页,多则数千页。③由于判决过长,法律背景的不同,国内的国际法教学大多忽视了案例的应有地位。但国际法院和其他国际司法机构的判决是国际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对国际法案例教学有很大帮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能通过较形象和集中的方式对申请方和被申请方的观点进行对比,明确争议焦点,放弃次要争议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并且把握判决的核心。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在有限的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次,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对国际法庭审理案件的程序有感性认识。在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有判决的原文,并有一定的视听资料,甚至有案件的庭审实录,适当精选素材,可以直接让学生了解国际法院的庭审程序。诸如《东京审判》、《卢旺达饭店》等电影可以作为课后资料让学生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发掘电影里国际法的运用和对国际法理解得有误的地方。再次,在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中,学生自己制作和展示幻灯片,能确保讲述和辩论过程中观点明确、焦点集中,真正达到争论的效果。双语教学的实践,期望于学生尽量用英文进行案例的陈述和辩论,多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语水平的有限,提高对控辩双方观点的理解。在现在有很多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利用这些竞赛中的各种英文资料,对国际法双语教学是很大的帮助。

2.运用多媒体提高讲授质量。制作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环节,幻灯片在某些内容的讲授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国际法的双语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首先,通过图形可以使有关内容的逻辑关系明确,层次清楚。例如,在讲授联合国的组成和职能时,通过结构图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该机构的构造和职能分工,逻辑清楚,容易掌握。其次,幻灯片的正确使用可以将知识点串起来,形成连贯的体系。例如,海洋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峡、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彼此相连,某些领域存在重叠,法律规定也有模糊之处,单纯用口述的方式讲授,学生容易混淆知识点,学习难度很大。这时,用幻灯片展示立体结构图,再具体讲述这些区域及其法律地位,学生将轻松而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包括像大陆架的定义这样的地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相糅合的难点。在某些内容上多媒体的运用降低了讲课难度的同时,提高了理解的容易度,便于识记有关内容。④

3.运用多媒体演示资料查找,提高法学基本素质。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内外的资料是学生急需的重要能力,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能保障知识的更新和观点的更新。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如何迅速准确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中英文法律文本,了解国际组织的工作动态,在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找到原始资料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多媒体演示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等法学数据库的使用方式,演示国际组织和某些国家政府中法律文件的查找,多媒体教学是无法替代的方式,其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果,保障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各国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不仅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是各国际组织宣传其工作的方式。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国家政府通过互联网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有关查找方法后,学生将拥有一项重要技能,使其在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难题的解决上受益。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迅速、快捷地找到所需材料,利用国际国内有关信息,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真正成为懂外语、懂法律的国际化的法学人才。

4.通过学生网络终端自行学习,丰富教学内容。在众多法学学科中,国际法具有与生俱来的国际性。与国内法不同,各国的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的差异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本国特色,学习内容和国际接轨存在难度。而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是共通的,外国法学院也开设同样的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了解并学习外国法学院的讲授内容。安排一定内容的网络终端自行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本课程的教学。例如,在联合国网站上的国际法视听数据库,有世界著名国际法学者、国际法院法官的演讲录像,是权威和前沿的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讲解。⑤适当安排学生课后学习,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总结和概括,使学生受中外老师的熏陶、并和外国学生在同样的学习水平上,实现学习内容的国际化和交流标准的统一。

当然,多媒体运用也可能带来某些不利影响,例如,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可能减弱教学内容的体系性,过多的幻灯片、视频会带来逻辑的混乱;花过多精力去制作课件,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研究等。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法学和英语的基本素质才是国际法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合理运用多媒体应当进一步探讨。最后,用联合国的口号来形容多媒体对国际法双语教学的作用很合适:“it is your word!”

注释:

①如2001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第8条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要在国际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中率先实行双语教学。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强调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

②例如Thomas Buergenthal &. Sean D.Murphy,Public International Law,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明显体现了美国通过国际法来推行的外交政策。权威国际法教材伊恩.布朗利著的《国际公法原理》国别特色不强,但其英美法的特点明显,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法观点。

③例如2006年WTO欧盟转基因产品案的判决正文有760页,并且有2500页的附件。Panel Report,European Communities-Measures Affecting the Approval and Marketing of Biotech Products,WT/DS291/R,WT/DS292/R,WT/DS293/R.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6)

(一)《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发展的需要从专业建设角度看,《西方会计》是财经类专业尤其是财会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在财经类高校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国际会计思维模式的作用。从西方会计学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应用西方会计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更好地偕鉴西方会计思想的精髓,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培养扎实的会计专业功底。同时,《西方会计》是各财经专业的必修课,其双语教学能对其他专业形成很好的示范作用,并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也是课程发展的需要。《西方会计》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颇大的一门学科。作为财经类课程的基础专业课程,《西方会计》在经济院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不容质疑。因此,《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作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能产生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财经类高校要办出水平,创建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就必须要有特色的精品课程作为支撑,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依托。因此,《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也是课程发展的需要。

(二)《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是锻炼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师素质,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门对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这个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学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是锻炼和培养师资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双语教学教师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三)《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标志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国外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不但能一举解决外语学习过程中“费时低效”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了解世界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向国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通过研究并借鉴西方先进管理、会计思想与方法以及国际惯例,使学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沟通和抗衡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管理者。特别地,在当前全球性就业环境日趋紧张的环境下。更增强了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西方会计》双语教学的优势

(一)实施双语教学的形式根据师资、学生以及课程的特点,高校《西方会计》双语教学可采取混合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采用英语课件教学,同时,板书也采用了全英文,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熟悉程度,加深印象,锻炼其英语思维,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双语教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60%~95%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一种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西方会计》双语教学班级的试点。对于双语教学刚刚起步的我国高校来说,一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切不可面铺得过大,急功近利。要在师资条件具备的某一专业、某一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试点,由师生双向选择。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实施双语教学学生。如果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则可选择低年级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选择高年级学生,则其阅读能力及理解力较强。《西方会计》的试点工作可选择低年级学生,如果其英语水平没达到要求,可选择英语成绩好的学生上双语,另外再开设相对应的中文课程。在教学班的选择上,要视学生水平、课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可一概而论。

(二)教师的选择推行双语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必须熟练地掌握所讲授课程科目的专业知识。在进行《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试点时,可选择本科经济类或英语类的专业、同时是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率先试点。因《西方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为保证《西方会计》双语教师的数量,各校应选派部分经济管理类青年教师进修、进行培训,形成《西方会计》双语教师的第二梯队。

(三)教材的选用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外文教材。一是内容要合适、先进,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当今国际发展现实,且能保证教学质量;二是语言文字规范,简明易懂,便于中国师生教与学。目前《西方会计》外文教材的主要来源,是国外的原版教材和教育部向高校推荐的国外优秀新教材的影印本。此外,根据笔者所在高校的经验,还可在经典教材基础上给学生补充美国、加拿大一些最新的教材资料,使学生了解西方会计的学科前沿,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四)学时与考核各高校《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安排一般是每周4课时,学校应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计算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因为双语教学备课工作量大、耗时长,教师课时工作量应以两倍或多倍计算。课程作业要求学生采用英文答题,课程考试时应采用英文试卷。并要求全部用英文答题。

三、高校《西方会计》双语教学的不利因素

(一)语言环境匮乏英语不是我国学生的母语,学生没有天然的英语学习环境,没有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压力,也没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即使在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也难以做到所有的教师都用英语与学生交流,无法创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

(二)师资资源不足对双语教学而言,要求教师要有学科专业知识和外语教学能力,而实际情况却是,教师要么懂外语而无法胜任学科专业的教学,要么懂学科专业知识而外语欠佳。双语教学推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资的严重缺乏,《西方会计》双语教学的师资非常薄弱,或有一两个专业教师既懂英语、专业水平又好,但没有形成双语教学团队。

(三)教材选取困难目前,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是许多学校面临的一个实际难题。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使用的准确、专业内容表达的地道、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真正让学生学到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英语接轨的知识。但往往在国外原版教材中难以找到深浅相当的教材。即使找到一本较为满意的,又可能因为标准或规范不相同或因版权问题而不能使用,

或者教材编写风格和秩序上的大相径庭而不合适。从目前《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上看,有相当多学生认为国外教材与国内课程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论认知的模糊。此外,还要考虑教材的价格问题。

四、高校《西方会计》双语教学的探索

(一)明晰双语教学目标高校《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是指在高校西方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直接选用国外原版教材,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成绩考核均采用外语或外语和母语两种语言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以外语作为工具系统学习一门新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用外语就所学专业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将外语发展成为第二语言。也就是说高校《西方会计》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应当是以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作为双重目标,且以掌握专业知识为重。通过双语教学,了解国外先进的西方会计理论知识,将外语应用于专业知识的获取,以专业教学来推动外语水平的提高,并将专业知识用外语来推广和交流,这才是根本目的。

(二)教学模式目前,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笔者认为开展双语教学试点的院校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又称母语发展性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客观。在具体双语教学实践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采用英文教学材料,英文板书,及时归纳总结专业词汇,浅显的内容用英语讲解,难点与重点用中文讲解,旨在让学生集中在英文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上。第二阶段,教师中英文交替使用来组织教学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问题和阐述观点,课后能用英语简单地分析和解决典型问题。第三阶段,教师多数时间用英文讲述,学生大部分能用英语思维和讨论基本问题,课后能用英语进行专项问题的观点阐述,整个阶段中文只是起辅助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西方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可灵活多变,因时、因地制宜。这里介绍两种典型的、适用的教学方法。

一是团队合作。双语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对学生也是一个挑战。在《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试点过程中,可采取团队合作学习策略,教师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设计学习任务,根据所操作的专题(project),小组成员各有分工、相互协作,最后进行项目总结,做主题发言(presentation),教师予以考评,团队得分就是每个成员的得分。这种小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是案例法。案例教学往往可以用生动、现实的案例来简单地说明深奥的原理,在讲授完一章的内容后,还可用综合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系统理解。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目前我国经济活跃也使得很多国外的学者研究了大量的中国会计界案例,这给《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研究资料。此外,案例都来自企业实践,真实地反映了商务环境与实战运作。案例教学不只是用于对理论的掌握,而是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案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时事动态,以案例分析为主进行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通过用英语分析和讨论案例,学生能学以致用,有的放矢,能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四)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和成绩的考核尽可能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这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会计思维方式,更新不断发展的经济管理理念,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熟悉英文表达方法,从而提高英语水平。由于中外文化和社会环境差别较大,并不是所有内容均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教师在上双语课时,可视具体情况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与增减,同时适当增加本土化教学内容。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7)

【中图分类号】H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20-02

一 延边朝鲜族学校语言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

1.延边朝鲜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延边的语言教育包括了汉语、朝鲜语和英语三语教育,本文主要谈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的汉语和朝鲜族的双语教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延边地区的教育方针根据适应新时期需要进行了调整,延边的双语教育逐渐得到了实施。1980年州政府召开第二次朝鲜语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朝鲜语是延边地区的第一通用语。1981年10月延边州制定的《全日制中小学教育计划试行草案修正意见》中指出“从初中开始开设外语课……”从1988年起延边改革中小学学制,在不同类型的15所学校、70多个班级开展了朝汉双语教育实验,探索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最佳模式。到1994年,全州八个县市基本上都开设了外语课。1995年,将汉语文教学起始年纪从小学二年级改为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学将入门阶段的教学由“先文后语”改为“先语后文”。2001年9月,延吉市在双语基础上普及了小学英语从一年级开设。2002年5月,《朝鲜族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通过,其中对课时安排做出了调整,将朝鲜语文的比率减少到20%~22%,汉语课时适当增加。2003年,朝鲜族学校进行了第四次课程改革,将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比过去增加了258课时,朝鲜语课时减少41课时。2004年,吉林省朝鲜族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调整后,朝鲜语和汉语和外语的课时比率分别为14.6%、16.3%、7.9%。同年,根据新课改精神制定的《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朝鲜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朝鲜民族作品、中国作品、外国作品所占的比例应为40%、40%、20%。”2003年,新编汉语教材出版发行。2008年起,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全面使用。与此同时,在朝鲜族学校于不同阶段进行了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试点。总之,延边州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朝鲜族学校的语言教育,在各级朝鲜学校的积极参与下,延边朝鲜族语言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双语教育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发展

近年来,延边州本着“科研先行,实验开路”的原则,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全州16所州级双语实验校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第一,进行了中小学朝文、汉语课时比例调整计划。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自然减少朝文课时,适当增加汉语课时,使朝文、汉语学科在课程计划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5%和16%。第二,坚持以“朝鲜语文”为基础和先导,转变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先语后文”的教改模式,大力强化口语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进行了朝鲜语“浸没式”实验,包括朝鲜族朝、汉、日、英多语实验;朝汉文混用教学实验;民族语高中转用汉语授课实验。除汉语言课堂教学外,尝试在其他教学中渗透汉语。在数学、体育计算机及心理课中实行双语教学,使学生的双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这一改革措施,以学科渗透为主阵地,活动课为辅导,提高了双语学科教学的质量,为今后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二 延边语言教育发展趋势的几点认识

第一,双语教育在今后将会得到持续发展,人们对朝、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与过去相比将更加深刻。在民族教育发展较快的延边地区,朝、汉双语并重的语言观念将逐渐成为主流。朝鲜族学校的汉语教育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的。根据“精化朝语,强化汉语”的原则,朝鲜族学校汉语教育遵循了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近些年来,汉族汉语文教师的加入使朝鲜族与汉族汉语文教师共同担任汉语课程教学任务,共同切磋,集体备课,使汉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接受系统的汉语教育,朝鲜族学校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达到朝鲜语、汉语“朝汉兼通”的语言能力。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朝鲜族迁徙到东部沿海地区与汉族同胞共同杂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汉族同胞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同胞移居到朝鲜族聚居地,双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不断显示其重要作用,这些都为延边双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二,延边地区的语言教育,由于汉语文地位的提高,母语(朝鲜语)教育在某些地方受到了冲击,轻视、忽视母语的现象也渐渐出现。语言学习不仅是语法词汇的学习过程,而且是两种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与交流的过程,在汉语学习中母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母语对少数民族而言不仅仅是交际沟通、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民族认同的象征,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情感的依托。中国的民族语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有其不可忽视和取代的作用。但目前延边汉语文教学中最实际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高考拿高分,很多毕业生存在较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加之,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的大量流动和人口负增长,导致朝鲜族学校生源日益减少,使得部分朝鲜族学校不得不关闭或合并。据延边教育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延边州专设朝鲜族小学121所,初中40所;而到了2011年仅剩下小学27所,初中17所。据统计,延边地区汉族学校中朝鲜族学生比例1998年为小学生3.6%,中学生6.16%;2011年为小学生10.7%,中学生13.6%。可见,朝鲜族语言发展的危机在教育领域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影响了朝鲜族的语言和文化传承。

三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双语教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双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为语言学、民族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在延边地区以张贞爱等教授为代表的学者针对三语教育的语言正负迁移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证研究,但对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如何提高汉语教学水平,为双语甚至三语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基础研究的很少。在民族学校系统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双语教育是“各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与愿望”,是“提高民族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而,通过延边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用科学的态度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加大科研力度,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揭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任务。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8)

一、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外语表达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用外语提供国际经贸法律服务的技能。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则,而且可以使其熟悉国际经济法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高以英语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能顺利地从事经济贸易和国际法律交流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增强了日后就业的竞争力。此外,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还能为将来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其掌握和分析第一手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培养人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WTO规则的背景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国际化,要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与WTO接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西方法律制度接轨,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学人要站在能与西方法律学人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水准上,否则就不能够参与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较为复杂。其中国际条约、惯例以及外国的正式文本通常都是英文版。汉语与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结构、语言及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汉语思维者和英语思维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难免导致相互翻译时将信息遗漏或言不达意,甚至错误理解。基于中译本进行的教学,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有些术语和规则,只有还原到其原来的语言文本中,才具有真实的含义。我国某些国际经济法教科书中对一些条约、惯例以及有关外国法的翻译并非完全精准,可能会造成对相关法律的误读。例如在英国法中,提单的性质属于Document of Title,即权利凭证。

而在我国的一些国际经济法教材中,这一术语却被解释为物权凭证,抹煞了提单亦具有债权凭证的作用。其实英国法中没有债权和物权的区分,也不像大陆法系那样有系统的物权体系。尽管国际经济法某些内容属于中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其毕竟调整的是涉外经济关系,例如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三资企业法等。使用英文传授该部分内容可以令学生在探索正确英文译文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相关法律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开展双语课程也就有较高的可行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双语教学”课程定义为:指除外语课程外,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 以上(含50% )的课程。其中教材可作广义理解,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大量的英文条约、惯例和案例为国际经济法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直接采用英文版的法律文件省去了翻译和出版的环节,更能跟上法律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将国际经济法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其次,国际经济法的授课对象通常都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低年级相对有所提高,更容易适应双语教学。从学科内容来看,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学学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这令双语教学的开展更具可行性。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较之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具有启发性,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尤其适合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由于受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本能的距离感。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纯讲授的方式,是用理论讲理论,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引人形象具体的案例能够创设相关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仅提供了令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平台,有助于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神。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使用英文表达法律问题的机会。

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英文资料的精准翻译十分重要。但毕竟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而是要以精准的翻译为基础,强调对相关英文资料的深层次法律内涵的理解。国际经济法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案例的深人分析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案例教学对于实现这一目的大有裨益。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不再仅满足于了解甚至识记英文法律规则的中文意思,而是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去探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应用于案件事实。通过直观具体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则,更加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点。

三、结合案例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德尔于1870年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学生要在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案例。教师则采用苏格拉底式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而寻找出案件背后的法律规则。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像律师那样思索,像法官那样办案,培养其法律技能及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法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但纯粹的案例教学并不适合国际经济法。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国际经济法而言,以条约和惯例体现的成文法决定了不能完全摒弃大陆法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和理论性方面亦具有案例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法律概念,而不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必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举例所用的例子往往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求采用案例讨论课的形式,真正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独立地分析案例,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事实上,结合讲授式与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即便是在英国,澳大利亚,香港这些普通法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采用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而是结合讲授(1ecture)加辅导讨论(tutoria1),同时使用教科书和案例的方式以兼顾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

应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案例讨论课。要适当分配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这两种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国际经济法导论部分,应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应适当加大案例讨论课的比例。

(二)英文案例资料的准备。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该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出发,根据其特点决定案例教学在该部份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对于那些文本本身涵义较为模糊条约或惯例重要条款以及某些源于英美法的重要原则,应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其法律内涵,熟悉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案例作为案例讨论课的资料。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供第一手的判决书供学生研习,使其通过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并得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除了确立某些原则的经典案例外,还应该选择体现对该原则的突破和发展最新案例,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法律的演进,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对于理论和实践中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亦应选择体现不同立场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纠正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味地接受权威观点的学习误区。

英文判例的篇幅较长,结构亦较为复杂,学生又缺乏普通法教育背景,直接将整篇英文判例交给他们阅读研习难度过大。教师应从中摘出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关的事实以及法律问题,并着重保留法官的判决及推理交给学生阅读。这样即减轻了学生阅读长篇英文判例的负担,又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重要法律规则内涵的理解和应用。随着学生对英文案例熟悉程度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案例的数量和难度。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9)

[论文关键词]商贸类课程 学生主体 双语教学 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变化,商贸类课程成为当前发展变化最快的学习领域之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符合现代商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商贸管理人才,推进高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08年起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在三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一、以翻译原版教材为抓手,积累优秀教学资源

师资和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是教育部对双语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于商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体现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这对双语课程的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通过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翻译国外MBA经典教材,有机地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开发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

教师参与翻译出版国外教材与单纯阅读原版教材在效果上有本质的差别。教师阅读原版教材,是基于自己思维去理解教材内容。教师翻译教材则要求从读者角度去思考,用读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化诠释原版教材的精华。教师通过翻译国外原版教材,一方面提高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深刻把握了原版教材的全部内容,并形成了对国外教材本土化改造的思路。

目前,双语教学可以选择的原版教材都来自先进管理思想比较集中的欧美国家,他们所处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过程等与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也蕴涵着作者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认识。直接将原版教材作为学生双语教材并不合适。对此,我们组织教师改编双语校本教材,删减了一些不适合教学以及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但在体系结构和内容特色方面保持了原版教材的风貌。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技能型课程,可讲授的内容很多,如果一个技能接一个技能讲,很难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我们按照“原理—实践—技巧”框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原理部分简单介绍商务谈判的目标、分析各种谈判情境、了解谈判对手的需求和兴趣、如何合理组织谈判内容等;在实践和技巧部分,主要列举能够反映商务谈判中具有代表性问题的经典案例来讲解,并以企业谈判实践为立足点,通过大量案例解释商务谈判的内在复杂性,挖掘知识本身的深刻内涵,使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既有分立又有融合,最终形成兼顾外国文化和本土国情,指导学生能按照企业真实工作要求开展学习的校本双语教材。

编写双语项目化教材,不仅有效解决了双语教材问题,而且为克服双语授课实践中出现的“词汇讲解过多、专业训练过少”等弊端做了准备,为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工学结合双语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一些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学生专业知识空白、英语表达能力薄弱的状况下,双语课教师通过大量专业词汇讲解、语法解释、段落分析,向学生灌输英文版的专业理论知识。从反馈结果来看,学生负担过重,积极性受挫,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欧美国家很早就在人才培养方法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即成功的学习应该体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内容的适用性。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人们并不是从他人传达的事实中来获取知识,也不是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获得,知识是直接的运动行为的产物,也就是要通过“做”来学习。

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改革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尝试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要起到强化学生外语应用水平和跨文化思维能力的作用,双语课程就不能依赖于教师过多的讲授,而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双语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不再局限为提问和回答,而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摸索要如何行动,该学习什么。以商务谈判为例,教师通过若干个案例,启发学生能够策略性构建谈判方案。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跨国商务谈判情境,分组设计谈判预案。最后,对学生提交预案的可行性、复杂度等给予评价。授课全过程采用英语沟通,情境任务书和学生预案(作业)也都是英文。对学生提交作品不要求长篇大论,但求专业术语准确、全面。教师不再花大量时间向学生讲解谈判策略,仅引导学生对谈判策略重要性的重视,然后指导各小组搜集资料和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在双语教学中坚持工学结合思想,通过项目化教学,既实现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在行动中掌握专业能力,领会跨文化差异。

三、采用多样化双语教学手段

板书加教材的传统教学手段,使双语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忙于英文笔记,遏制了双语教学效果的发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克服双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力举措,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重要支撑。

1.多媒体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手段。配上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能使课堂氛围生动有趣,通过视觉审美减缓学习紧张感。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建议制作全英文课件,内容力求简明扼要,防止文字堆积。

2.网络课堂是学生课外开展双语学习的重要补充。可以将电子教案、授课计划、案例库、文献库、习题、中英文专业术语对照表等资源上网,让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任务,有计划开展自学。开发以客观题为主的网络题库,便于学生自我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要重视利用视频教学资源,尤其近年来许多国外一流大学通过网络向全世界了大量公开课视频,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线收看欧美商学院教授的教学录像,在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体验一流的高等教育。虚拟商贸是双语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实训室,通过借助英文版的商贸专业软件开展虚拟教学。例如,利用营销模拟教学软件、外贸模拟软件等,依托全英文界面,要求学生选择扮演不同商务角色,利用系统进行仿真操作,在互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双语教师可以把要讲的内容通过各种平台,以立体化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根据需要随时调用。课内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互动,使双语教学从专业英语讲读彻底转变为跨文化环境下的职业能力培养。

四、设计多元化双语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某种专业认知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敢于迎接挑战态度。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商贸类专业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应的,双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不能围绕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的记忆效果展开,而应该侧重于预期的职业行动能力以及规范的职业态度。

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工作能力的养成,尤其是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思维能力的获得,逐步完善双语教学课程评价形式。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团队的设计方案、小组汇报等;终结性考核包括综合模拟、课程论文、网络或卷面考试等。

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我们设计的课程评价依次是“完整的行动方案——具体的行动步骤——依托的商务原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针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而设计,要求学生制作英文PPT汇报国际商务谈判方案,再分组开展模拟谈判对抗。在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的前提下,力求能通过简明扼要的事实证据直接表达己方观点。第二层是围绕专业行动理论展开,通过问答或卷面形式,考核学生对商务谈判工作步骤的掌握。第三层是考查学生对面广量大的专业知识点记忆情况,可以采用网络或卷面考试。第一层比重最大,至少在50%以上,考核方式为活动过程。第二层对工作步骤的描述能力,比重应不超过30%,值得一提的是,要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大胆突破书本上的模式,尝试对工作流程的创新和改进。第三层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记忆性考核,比重在20%以下。如果完全忽视理论修养,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精神,但试卷反映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还是相差甚远的。

双语教学既然是为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各种考核方式就应该都以英语为主。对于应用型商贸人才的培养,特别忌讳死记硬背,不苛求学生长篇累牍或演讲,淡化对理论性很强的原理的考核,但一定要能开展工作,并简单说出工作步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欧美外籍教师或企业中有涉外管理经验的专家,由他们出演对抗性角色,共同参与学生综合项目的评价。

五、商贸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与思考

在国际化经营环境中,各类企业都对商贸类专业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有着突出且较高的需求,针对商贸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思维能力。但要真正体现双语教学的优越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必须以学生能否有效完成专业课程所对应岗位活动任务为考量。对此,我们在今后的双语教学改革道路上,要不断完善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还要提高教师现场工作能力。同时,邀请外教或企业管理专家,以各种形成参与课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10)

学生接受能力是亟待突破的主要瓶颈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专业课通常在学生大三时开设,此时本科生英语水平处在一个巅峰状态,但大多数学生的听说能力依旧比较薄弱,无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词与语法错误非常多.由于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非常有限,一方面学生没有自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又无法连贯听讲,不得要领.

适当的考核方式是双语教学持续开展的推动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学习难度大,考试不易通过.有必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改变一张考卷定通过的做法,将总评成绩分布在平时表现、其他任务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中,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结合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使成绩结构多样化.

企业战略管理双语教学的实践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团队双语教学能力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组共五位教师,其士两人,硕士两人,学士一人.近两年,有两位教师参加过赴美进修培训,深入了解国外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开展情况,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在听课和与国外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显著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为搭建起梯队化的教师队伍,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到企业挂职锻炼、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慎选教学内容,编写难易适度的双语教材在不同学期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翻译教材、国内现行本土化教材、本土化教材辅助国外典型案例及论著等分别对不同班级进行授课,结果显示,国外引进教材的部分内容不能与国内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配套,甚至脱离我国的社会生活环境,语言难度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也不吻合;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稀缺;由于翻译的生涩,西方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基本理念、分析思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翻译教材具有抽象、难入门、难把握的特点;国内教材虽与教学大纲和学生心态相吻合,但距离双语教学要求较远.学生对本土化教材辅助国外典型案例及论著的方式认可度较高.由于教材选择离双语教学要求存在差距,课程组对教学课件的制作和授课时中英文的使用比例更加注意.在课件制作中力求言简意赅、层次清晰、美观大方;尽可能使用精炼易懂的英文,在重要术语与知识点上,中英文对应;将俯拾皆是的教学案例及时更新并补充在课件上;结合具体内容,加入一些理论产生背景,对现实的解释力,反对者的观点及轶事和笑话,体现课件的活泼性.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及时观察学生反应,倾听学生的反馈并调整中英文授课的使用比例.

精心构思设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普遍存在恐惧心理的情况下,双语教学课堂设计非常重要.缺少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学开展更加艰难.企业战略管理双语教学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双语案例教学法,讲述国外经典案例,师生交替翻译重典语句和专业词汇,并用英文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总结;开展移动课堂,将课堂移动至超市、校园中,在情境中体会专业词汇和语句的应用,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围绕核心概念设计话题,学生在课下准备资料,课上进行辩论和竞赛,激发学生应用双语的潜能;教师在课上留一些问题,学生通过预习、查阅资料和自己思考,再次上课时提出答案,教师点评和总结,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会非常清晰;课堂上放映适宜的视频,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试讲,教师点评.

多途径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为双语教学奠定基础为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切实提高英语成绩,学院经常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英语竞赛,邀请外语教师做专题的英语学习讲座,并对英语成绩突出的同学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到学生升入中高年级,鼓励学生在英语演讲、辩论、表演等多样化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由专业教师推荐优秀的双语或英文专业参考书;在学生中组建小团队定期练习英语口语和听力,并邀请外教和专业教师参与交流,给予适当指点.团队成员在长期训练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收效,已有部分学生顺利通过了BEC中级和中级口译等认可度较高的国家考试,这些学生成为班级中的骨干力量,为本班双语教学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来源于日常生活的长期积累,将课堂以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非常重要.

拓展考核方式,全面检验双语教学效果课程组将课程总评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学生平时的出勤,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计入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20%;课后布置的作业、课程进行期间的各种活动完成情况(例如对户外移动课堂的总结、对核心概念的辩论、案例讨论、小组竞赛等),计入教学改革环节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考卷占总成绩50%,采用部分中文、部分英文的考卷,中文考题学生可自选英文或中文作答,英语考题要求英文作答.这种考核方式扩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全面的展示双语教学的效果.

企业战略管理开展双语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本科生中不愿听课,对专业课兴趣淡薄的现象常见.企业战略管理双语教学开展后,由于配套设计了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比以往更大的兴趣,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提高,并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往中文课堂中存在的学生反感老师提问,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大大减少.

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从学生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答题中可以看出,学生从中英两个角度理解课程的重要概念和主要理论,理解更加深刻,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广泛,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对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对词汇、句型、语法的运用更为精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不敢开口、开口就错、提笔无词的哑巴式英语学习方式,与学生盲目地自学英语相比,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为学生学习后续双语课程奠定基础双语企业战略管理一般开设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课程起到了很好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弥补了英语课结束,学生有规律地学习英语的环境减少的缺陷;另一方面,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遇到物流管理、商务英语、英语口语等较多使用英语的双语或英语课程,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好前期基础.

上一篇: 煤矿企业信息化 下一篇: 现代营销模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