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17 15:57:50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1)

(一)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1、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微生物学、生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寄生虫学。

2、检验医学理论和知识:掌握检验医学各专业及内、外科诊断学新进展及实验室管理学。

3、本专业技术理论及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操作及简单维修等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相关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影像诊断学等学科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检验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能为临床在某一检验学科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特别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临床合理解释试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积极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并参加临床会诊。熟练准确地解决本专业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变异菌种鉴定、血液骨髓细胞及寄生虫的识别、各种重要试剂质量鉴定;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检验误差;能进行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的分析总结等;在科室或实验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根据专业熟练掌握下列专科技术:如血液及骨髓的检查技术、临床免疫学检查技术、细胞遗传学检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等。参加部分疑难的检验工作,确诊符合率不低于95%。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检验副主任医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深入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本专业副认行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能为临床在检验学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特别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临床合理解释试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积极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在医学检验领域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解决复杂或重大的技术问题,能指导临床医师掌握新的诊断方法,能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疑难、危重病例检验项目的结果,并提出自己对病情分析判断的意见。对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并结合临床工作共同研讨,如查房及开发新试验等;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2)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发展已经历经25年,随着社会需求,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化为普及教育现在的医学检验教育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模式: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成人医学教育培养出医学检验医生、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检验医师的培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长学制的7年制医学教育前五年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后两年专学医学检验,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另一种是学习五年临床医学专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再到检验医师培训基地培训。医学检验本科主要是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医学检验本科教育在各院校中占的比例最大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主要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站和检疫部门等。根据社会需求、就业服务的面向等因素,我校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用创新教育的理念指导医学检验教育。

二、教育改革的措施

1.转变观念

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结合社会发展和就业信息我们将医学检验教育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教育只有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求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创新能力的培养观念和特色观念等全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医学检验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同时注意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成立了医学检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医学检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讨制定出符合国情、我校办学定位、专业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制定出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质量监控及时修正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需要建立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多元化的医学检验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出具备坚实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制定适合医学发展需要的医学检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各门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重点精选优化教学内容把本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注重构建宽口径的基础知识结构,培养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临床医学知识课程着重于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中,注重强化技能培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开设一些交叉学科课程、实验室管理学、检验仪器学等对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潜能有促进作用。通过课程调整形成更加规范、系统的课程体系把获取知识、丰富思维与提高实践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本校已修订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理论课与实习课的学时比例尽可能达到1:1。为了规范教学行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程序并已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的效果。

3. 改革专业理论教学

从素质教育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理论教学旧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采用问题引导式、讨论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有效地使教与学结合学与用结合。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投影等,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层次清晰,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通过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学会理解、探讨未知东西思考新的问题拓展知识面,同时使教学方法系统化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我们还建立网上习题及考评系统学生课后自学自考。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 加强实践教学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本专业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根据全面推行素质和创新教育思想,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删除已经被临床淘汰的实验内容,保留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及经典方法和技术将原来分散的实验项目加以整合优化、逐步增加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和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使实验教学具有验证、综合、探讨三大功能^完善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室管理形成更加规范、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检验专业实践操作多,动手能力强,课堂上只能传授给学生基本操作的方法,要熟练掌握个环节就必须加强练习,如红细胞计数、细菌、细胞等都离不开显微镜一次显微镜观察记忆不够深或没有掌握就必须反复练习,方可达到记忆深刻或熟练掌握。为此我们开放实验室,开展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术强化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让学生在开放试验中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给学生提供课后见习,节假日见习的机会,使课堂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尽快缩短学生适应临床工作的时间使他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等教学手段,实现实验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模拟化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医学检验是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技术更新迅速在校教育只是基础和专业入门的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要在实践中不断自学、填补和更新,因此在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课程体系的载体作用,主张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提倡自主学习,把获取知识、丰富临床思维与提高治学和创新能力有机统一起来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3)

前言

 

现阶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发展为高等教育,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性人才,即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检验科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纽带对高职医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的临床检验,免疫检验以及血液学检验课程。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且临床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以及血液学检验技术作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的重点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水平与心态,而且需要具备相应的手工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且教学方式也需要改善,所以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应将其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并在其基础上对检验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一、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进步与改革,但是在其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即使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医学检验专业的丰富经验,但是其教学理念与环境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即传统的教学理念与环境阻碍了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的进度,所以现阶段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还处于最初阶段。其次,高等职业院校缺乏优秀的师资团队,目前就任的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重点灌输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手工操作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改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与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二、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性人才,即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其教育目的相一致:以技术水平培养为主要课程内容以市场人才需求为目标而进行的课程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临床检验,免疫检验以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三、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构想及措施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是在学生素质和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创建出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与有原则有个性的检验专业课程。

 

1.课程改革构想

 

1.1改革教学方式

 

临床检验,免疫检验以及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是其教学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而言较为枯燥,所以改善教学方式是目前高职检验专业课程的关键内容,在教师实践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般而言,情景模拟教学与检验操作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是现阶段普遍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即依据教学目标将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临床检验,免疫检验以及血液学检验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手工操作能力,所以合理的诱导式与交互式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改革,另外,临床试验的教学方式也很重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

 

1.2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即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判。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市场人才的需求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需求,即将学生的理论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标准;我们应摒弃传统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式,即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手工操作能力以及个人素养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式。

 

2.课程改革措施

 

2.1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即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还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和综合性人才的培育。尤其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至关重要,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因此高职学院应采取现代教育理念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但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要发展与寻找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其次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职业技能考核;最后取得向相关证书。

 

2.2加强教学检验中的手工基础操作

 

教学检验中手工基础操作的加强不仅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关键,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对学生的手工操作性与实践性有更要的要求,教师的课堂灌输固然重要,但是临床检验,血液学检验以及免疫检验光靠理论知识的灌输达不到教学目标,所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创建是教学检验中手工基础操作加强的重点。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放大校内实训室的资金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所有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操作能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创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临床检验,血液学检验以及免疫检验的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医学检验的实例,或者邀请一些医学方面的专家给学生进行医学检验的专业讲解从而将优秀医院的新理念与新技术带入教学实践中。

 

结论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4)

检验医学实际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最早是从临床医学发展而来,为了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科学工作者不断地利用临床医学知识及医学科学技术对患者血液、尿液、脑脊液和各种体液标本进行检测,以达到对临床患者疾病进行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检验医学正在高速发展之中,检验手段越来越多,仪器越来越先进,检测结果也越来越可靠,它已经是临床诊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数据统计,目前临床检验诊断的项目已超过1000种,随着检验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及方法学上的创新,检验科的检验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为临床医生提供越来越多可靠的检验信息,使临床诊断更为迅速可靠。检验医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检验学科,它正凭借着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手段,为临床医学培养更为专业的检验人才。

2检验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1临床工作的需要

临床诊断对于像检验科这样的辅助科室依赖越来越多,尤其病情复杂难以靠简单问询及查体而定疾病的情况下,检验科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渴求的,为患者取得宝贵的诊治时间起到关键作用,这就要求除了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外,就是对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检验医生有检验技师和检验医师,技师主要是进行检验化验保证结果准确可靠,医师主要是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对化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以协助诊治疾病。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即转为为临床提供检验技术型人才,缩短技术人才培养时间,满足临床需要。

2.2检验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刻不容缓,同时培养有广泛知识面的检验医师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五年制培养的人才大多进入医院进行技师工作,浪费了时间,而就绝大多数的医院来说,对于技师的需求量相对更大。

3检验医学教学改革的新策略

医学检验专业作为牡丹江医学院的特色重点专业,一直致力于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后,检验专业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都做了一系列的适应本专业四年制教学特色的相应改革。

3.1培养目标的转变

培养目标由五年制培养检验医师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检验技师为主,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检验人才。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教学的目的更明确,就是培养操作型的技术人才,教学的理念由原来的培养综合型人才变为培养专业型人才,要求强化实践及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要明确自己就业的类型就是一名检验技师,学习的目的要明确,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毕业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技师。

3.2教学计划的改革

3.2.1理论课程的改革将临床相关专业课程删去一半,检验专业课程中增加了医学检验导论和医学检验临床岗位综合技能两门课程,更加侧重对学生检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适应对于应用型技能型检验人才的培养。

3.2.2实验课程的改革对专业课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去了在临床中已经不应用的实验项目,增加了临床检验科的一些新增实验项目,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中增加乙肝DNA及丙肝RNA的检测实验内容。同时增加了专业课实验课学时数,在临床检验仪器课程的实验中增加仪器维修教学内容,以及对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中的实验方法进行合并等。

3.2.3临床实习的改革在学生的临床实习中,进一步加大与医院、防疫、疾控、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进行广泛合作,增建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水平较高的医院,拓展教学功能,为学生接触实践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一年的临床实习外,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与理论课同步的实验课外,增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技能训练与考核,使学生掌握岗位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

3.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教学目的有所不同,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对于检验技师的培养,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更紧密,实际操作能力强,学生敢动手操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操作机器,做到学生能基本操作各种实验室大型仪器,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多动手,才能发现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遇到问题才能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与学中互相学习,真正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5)

1.1实行“三段式”教学计划

即3年半理论教学,1年I临床实习,最后半年回到学校学习(3.5+1+0.5)。传统的教学计划是四年在校学习,一年临床实习,而实习过程中往往与找工作冲突,影响实习质量和效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重新调整培养方案,采用“三段式”教学计划,最后半年回到学校进行选修课的学习,为自主学习、执业考试辅导和就业提供了保障措施。

1.2实行模块式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形态学、机能检验学、自动化仪器检验分析学和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检验工作接轨。如整合了分布在六门课程的仪器检验测定项目为自动化仪器检验分析学,血液细胞学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整合为I临床检验形态学。这一尝试大大地压缩了课时,由原来的290学分减少到240个学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1.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PBL(Problem—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1.4实践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我们在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并增加实践课学时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严格选择实习医院,临床检验实习是提高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应对临床实习医院进行适度筛选,选择管理严格,具备教学、实习条件的医院安排实习。

2培养方案应以今后实际工作的实用性和执业资格考试为重心加以修订

我校检验专业办学2O多年来,已培养近1万名毕业生,他们在各级卫生机构中深受欢迎。然而,随着现代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多数检验项目已由手工操作到全面自动化。而医学检验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必须获得执业资格才能签发有效的检验报告。对此,作为教育基地,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培养方案,制订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国家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本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国家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内容接轨。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而言,在毕业前应反复模拟国家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形式进行考核。通过多次实战演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薄弱环节,从而在教与学过程中有目标有意识地去掌握知识点。通过执业考试,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今后进入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起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

2.1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应为今后就业和工作而设计,I临床检验本科生的目标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培养I临床检验技师,能熟练掌握各设备进行各类标本的检验,并能准确地发出报告和结果解释。课时和学分应倾斜专业核心课程,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体系。如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均增加课时,而一些与执业考试关系不密切的则适当减少课时。

2.2改革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清楚该章节的的重点难点,以及哪些需掌握、哪些需熟悉和理解,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2.1提炼教学大纲,强化知识点

目前所用的教学大纲知识点不突出,如微生物学检验在各章节中可以看出,基础理论教学知识点明显不足,而各论部分教学大纲知识点与考试大纲较为接近。目前如微生物及检验这门课程,每章节的大纲要求也很零乱,如果教师上课时把握不好,就会给学生造成很抽象的感觉,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安全防护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单独介绍。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也是如此,知识点明显少于考试大纲。在各章节的统计比较中可以看出,基础理论部分差异不大,而检验技术部分差异很大。另外,有些章节,如:免疫原和抗体的制备、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放射免疫分析、免疫学防治等在考试大纲中不作要求,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黏附分子的测定技术、MHC与HIA检测及应用,再如微生物学检验的细菌生理、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等在教学大纲中没有介绍。

2.2.2强化知识点培训

围绕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进行授课,强化知识点培训。如微生物检验的概念与分类、形态与结构、采样、涂片、镜检、快速诊断、培养、生化试验、药敏、报告、质量保证等环节作为重点传授,而变异、致病、免疫力、防治等作为熟悉;免疫学检验的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质量控制等,都是掌握内容。

3建设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模拟题库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6)

“零距离”培养模式即理论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实现学生“毕业就能顶岗”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为:学校和医院联合教学,使人才培养与医院用人“零距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情景与临床环境“零距离”;学生在校开展的实验(训)、见习和实习达到顶岗目标,使毕业生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零距离”。

2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专业课程开发理念难以转变

各专业课程只追求自身体系的完整,使得各学科教学环节间难以配合;理论与实验(训)课的设置不合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重视学生检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结合,例如血液学检验等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偏多,实验(训)课时太少,导致学生连血液、骨髓中的正常细胞都不会辨认,到临床上更难以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正确诊断;课程设置与临床实际联系不紧密,例如医院检验项目主要以仪器操作为主,而学生在校实验(训)时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导致学生进入医院见习或实习时难以直接上岗。

2.2专业特色不突出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虽然打破了以中专生为主的局面,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但从中专到本科层次的教育仍采用四段式培养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并没有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色。学的内容多而不精,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还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2.3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老教师是从临床专业分流后才从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的,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仅凭经验教学;而新教师大多是刚从本科院校毕业,临床经验、知识储备不足。

2.4考核方法过于陈旧

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和实验考试为主,重结果而轻过程,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

3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零距离”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3.1改变观念,明确专业定位,确立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零距离”培养目标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的教育不应该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而应该是针对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岗位群,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理论教学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与实验(训)教学“零距离”;按照职业导向进行实验(训)课程的设置,按医院检验科工作流程设计综合实训及仿真实训,做到一体化教学,实现实验(训)教学与技术应用、素质培养与医院人才要求“零距离”。总而言之,面向医学检验第一线,培养出具备知识、能力、素质和技能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

3.2转换场所,实施“零距离”入学教育

新生的入学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也可以安排到附属医院进行,做到入学教育的“零距离”。首先,指导学生参观学校实训室、仿真实训中心、医院检验科,与未来的工作岗位进行“零距离”接触,感受真实的临床情境;其次,请附属医院的教师或者杰出校友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及就业前景等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职业自豪感。

3.3突破传统,构建“零距离”上岗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模式的转变,突出“实用并紧贴临床”这一原则,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构建“零距离”上岗的课程体系。整合原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构建适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将新的课程体系整合为四大模块:岗位素质模块、岗位专业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岗位拓展模块,在第四学期增加综合实训内容,使用真实的临床标本,并模拟临床情境,紧跟临床发展。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详略要得当,并辅以多媒体等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与医院“零距离”

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首先,加强专职教师临床实践锻炼,每年寒(暑)假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各大医院或疾控中心、血站等单位顶岗实践,对新入校的年轻教师先安排其去医院工作1年,然后再安排教学任务;其次,可以引进临床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作为专职教师,也可以聘请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专职教师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学习临床知识,而临床专家通过教学,不仅可以弥补教育教学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不足,还能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32-02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莫小卫.中等卫校生物化学科开设临床检验实验及见习教学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1):100-101.

[2]吴晓宁,林发全,李山,秦雪,莫武宁.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64-166.

[3]张艳玲.加强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医生[J].医学文选,2005,(241):102.

[4]林发全,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78-79.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8)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38-0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检验技术人才。我校自1995年开设这个专业以来,一直不断在探索与积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但专科学生不同于以往的中专生,我们的教育思想仍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室条件改变不大。我校专科层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2010年开始招生。通过对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46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情况的调研,在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态度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和初步验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中“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下面就几年来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 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改革,仅仅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岗位要求,结合学生毕业去向,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要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每一学期安排相应学科的一周医院见习,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第一学期是职业认知阶段,我们主要开设无机化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寒假期间学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到当地基层医院检验科参观,进行基本技能学习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二、三、四学期是核心技能养成阶段,第二学期开设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假期基层医院社会实践,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三学期开设临床医学概要、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等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职业技能竞赛、附属医院检验科先进检验仪器设备参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第四学期开设微生物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血液检验技术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检验实训中心强化训练、周六周日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见习,进行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使检验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对检验专业人才知识的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适应各岗位对检验专业人才素质和知识基础的要求[1]。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满足就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病理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的课时数。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临床检验工作脱节,为此,我们对现阶段的实践教学进行优化整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调整了实验项目,减少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了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综合实验项目。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学校建立了检验实训中心,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还建立院校合作体系,加大临床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比率,校内教师定期进医院检验科顶岗培训,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3 改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教学做一体化”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我校一直沿用中专层次的教学模式,尽管大家努力教改,但还是没有脱离旧模式的束缚。自2012年以来,我校在教改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推进,特别是我校上划省属之后,项目资金的支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创新探索。首先我们对省内多家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做调查,了解各医院检验科目前拥有的各类医学检验仪器及能开出的医学检验项目。我们进行了综合整理,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了两个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和一个检验实训中心,购置了大量的先进医学检验仪器设备,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只有完善的实训中心还不够,还需要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把校内检验专业教师由原来分配在不同部门重新组合到药学系成立检验教研室。同时,吸纳高校毕业生及外聘医院检验科骨干,组建了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首先在专业课程《寄生虫检验》教学中进行教改试验,接着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进行部分内容推广实验。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实训中心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因此能使每一次课都能讲授、示范、观察、操作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检验技术产生熟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的教学团队非常重视考核方式的改革,为此大家进行多次研讨,一致认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且要提高实验考核比例。考核内容以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50%,包括作业(包含实验报告)10%、出勤10%、技能考核30%,期末成绩50%,包括学科理论25%、实验理论25%。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以“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为原则,通过多元式考核方式,真正做到了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运用、培养能力和启迪创新上来[2]。

在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上,通过以上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改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由一门专业课到两门专业课,最后所有专业课都能“教学做一体化”,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改革效果体现在2011级学生的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做了实习生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级学生较2010级学生在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希望能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材的编写等等,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定会培养出“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检验领域内各岗位所需的专业人才,提高各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必将极大带动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Undergraduate Clinic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XING Shaoji, ZHANG Lifa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 School of Medical Technology,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60)

Abstract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s is a compulsory main course of medical colleges medical test students, its strong practicality, the experimental class in which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practice, through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eachers' clinical competence; changing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to explore, for the training to adapt to society demand for high-quality, high-quality medical examiner services.

Key words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实验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由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其病理过程中的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或体内特定成分的改变。①本学科实践性强,实验课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着重对包头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人员服务。现报告如下。

1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实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

多年来,我们教研室在实验课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主体,以主题为导向”的课堂授课形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再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去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内容和指导,很少有时间去主动思考。同时,师生的互动较少,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学生思维受到压抑,因而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针对以上不良现状,近两年来我们医学技术学院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研室的授课老师通过出去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成熟经验,利用实验课学生人数有限的有利条件,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和以案例式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②如在实验课中实时引入临床真实案例及实验报告单,将学生分成由4~6人组成的若干实验小组,由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利用所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讨论式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医学检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上,我教研室传统多为实验教材的固定项目,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因此,长期滞后于前沿知识与技术,难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专业实验技能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两年来,我教研室逐渐较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了涵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学生做完肾功能、肝功能相关实验后,让他们综合应用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内科学等课程知识内容设计临床蛋白尿查因的实验室检测,自选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全程的影响因素等,再教师指导下确定实验实施方案及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的准备、操作、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最后撰写实验小论文。在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授课老师只起一个辅助指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提议,现代医学检验人才应必须具备: 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及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技能等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③因此,实验教学考核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掌握教科书知识的程度来衡量医学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易行的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近两年来,我教研室根据我校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改革实验教学的科学考核方法,编写完成了“临床生化检验实践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了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实验考核内容与评价体系。体系中既包括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如半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血气分析仪的使用等,也将学生在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中的客观表现按适当比例计入了学生实验课程的总成绩。同时,教研室通过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也提高了专业授课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临床能力

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多方面、多层次适应社会的医学检验的应用型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进行培养才行,因而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对于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也深深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课教师,既要具有非常全面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因此,为了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教研室人员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交流,不断增加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把临床上最前沿的信息带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临床对话能力,为他们进入临床生产实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 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医学生生命责任意识

医学检验是一项要求严格的科学实验工作,是为临床医师诊治患者疾病提供资料和数据的。因此,医院检验科做出的实验结果必须是准确、客观、可靠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适时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些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由于我们医务人员的疏忽大意和不负责任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的损失与痛苦,加强其对生命责任意识的更深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意识到:为了减少或避免由于检验结果造成的误诊,就要认真学习基本的检验操作技能,掌握临床实验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使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工作者。

注释

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篇(10)

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医学技能基础知识宽厚、临床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综合医学人才,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同时,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医学学科,此专业的实习生带教,不仅要帮助实习同学巩固在学校学习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检验科各项检测项目和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更需要培养实习同学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检验与临床的协作也日益紧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生带教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1)临床沟通能力较弱;(2)只对标本负责,没有过多关注临床;(3)相对缺少临床科研素质的培养。如何面对这个挑战,也许导师制和PBL教学模式会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导师制的应用

大家所熟知的导师制不仅适用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本科生实习阶段,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2-3]。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和在实习阶段的互动,能让导师因材施教,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寻找到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发展方向。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的检验科,与综合性医院不同,本科室有自己的专业和特色。本科室成立了实体瘤疾病诊断亚专业组、血液细胞学诊断亚专业组和感染性疾病亚专业组。各专业组内有丰富实验技能和临床经验的老师,可以成为带教导师。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生,可以在实体瘤疾病诊断亚专业组,学习实体瘤的早期诊断,如何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评估肿瘤患者的疗效,从而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手段和临床应用,以及分子诊断平台等有更多认知。而在血液细胞学诊断亚专业组,同样可以在相应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程,并打下扎实的细胞形态学基础。最后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亚专业组,将更全面地认识肿瘤患者在进行传统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合并感染后将如何进行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和临床相对应的治疗。学生与各专业导师就各种问题进行互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解析,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这种模式不仅培养实习同学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还培养他们制作PPT和讲课的能力。实习同学在每一个亚专业组学习过后,都需要对在此亚专业组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科室每周例会上以PPT的形式和各位导师进行汇报。汇报时不仅要求PPT的制作规范、美观,更需要内容充实且联系临床,而不仅仅是对书本中理论知识的单一重复。所以实习同学在制作PPT和汇报PPT的过程中,又将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将临床思维和与临床的沟通贯穿整个实习过程。而导师也在不断的带教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创新带教方式,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实习生带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较弱和重视检验轻视临床医学的问题,同时可以帮助实习同学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进行角色转变,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考研和就业。

2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临床思维在检验医学专业的普及,检验医学生不仅仅是只对本标本负责,更需要看到标本背后的每一例患者,每一份病例。无论是临床科室,还是医技科室,都通过一个个经典案例的学习,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精准的报告解读和个体化治疗。案例分享不仅提高了各亚专业组导师的业务水平,而且在实习生的带教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这种带教方式,也与PBL教学法不谋而合。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先导,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式[4]。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剖析整个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本科室每周一次的经典案例分享,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例如,实体瘤亚专业组更多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案例中肿瘤标志物在其诊断、复发监测、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讨论;血液细胞学诊断亚专业组更多围绕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出现的血常规、血液细胞形态学、血凝、生化等异常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辅助血液病的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诊断亚专业组则更多围绕患者的临床感染症状和各种病原菌的培养和检测结果,辅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感染类型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治疗。PBL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打破了传统的检验医学专业分类,而是将相关专业进行重新整合,而每个案例都涉及了血常规、血凝、尿常规、生化、免疫、微生物等相关检查结果,所以从案例出发,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从患者角度综合起来看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对检验专业学生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PBL教学法强调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培养,也非常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已有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讨论的报道显示,PBL教学法提高了检验医学专业实习同学的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等[4-5]。同样的,PBL教学法也可以启蒙实习同学的科研思维,培养他们的临床科研兴趣。临床科研有别于基础科学研究,它更关注临床医师在诊治患者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着眼于现有的临床问题,结合已有的临床数据和病例资料进行相关研究。所以实习同学通过PBL教学中的经典临床案例的学习,会发现临床案例中的难点,一般会是科学问题的切入点,这也是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当发现科学问题后,导师鼓励实习同学进行分析和文献的查阅,文献的查阅也是临床科研的重要基本功。由此可见,PBL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临床科研素质培养有待提高的现象,对于临床科研的启蒙非常有帮助。近三年来,本科室一直在探索此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应用,初见成效,并会一直探索下去。

3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阶段,是从学校到临床工作的一个桥梁,一个好的实习经历,不仅是对在校理论知识的临床综合运用,也是将来进入临床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习-教学体系也在不断改变[6],导师制有利于发现不同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方向,因材施教,使之在将来的竞争环境中可以扬长避短,脱颖而出。医学检验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已有院校提出通过医学检验技能大赛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7],PBL教学法对于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和临床思维的建立,有着极大的作用[8]。所以本科室将会继续探索导师制和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应用,已期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济,欧阳琳,邹礼衡。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法和策略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8):1142-1144.

[2]杨蕾,王挺.双导师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5):2168-2169.

[3]吴志奇,张洁心,谢而付,等.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4):3494-3497.

[4]李敏艳,王伯平,马慧玲,等.CBL+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5):447-449.

[5]谢珊艳,杨荫.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4):2044-2045.

[6]李霞,邓元峰,奚春凤,等.信息时代检验医学专业改革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16):2033-2035.

上一篇: 风险管理方法 下一篇: 煤矿企业信息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