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9 16:21:09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1)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ion Financial Risk 

Abstract:: 

 Financial risk is a signal that can reflect the operating situ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comprehensively.. it demands the executives of the corporations should usually conduct 

financial analysis , avoid the financial crisis , establish the financial early-warning system and indexes , make suitable financial risk decision ..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risk. Early-warning system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 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4 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 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 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 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2)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ion Financial Risk

Abstract:

Financial risk is a signal that can reflect the operating situ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comprehensively…… it demands the executives of the corporations should usually conduct financial analysis , avoid the financial crisis , establish the financial early-warning system and indexes , make suitable financial risk decision ……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risk. Early-warning system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 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3)

传统的公司结构里,不同部门的风险管理流程之间缺乏联系、相互脱节、无法沟通,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想有效地管理公司风险,就必须采取整体协调的办法。这种办法能够发现和处理公司可能遇到的所有实质性风险。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一)在战略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至少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市场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未来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本企业的主要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实力与差距;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本企业对外投融资流程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二)在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

至少收集本企业的以下重要信息(其中有行业平均指标或先进指标的,也应尽可能收集):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产品存货及其占销售成本的比重、应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盈利能力;与本企业相关的行业会计政策、会计估算、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差异与调节(如退休金、递延税项)等信息。

(三)在市场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主要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潜在竞争者、竞争者及其主要产品、替代品情况。

(四)在运营风险方面,企业应至少收集与本企业、本行业相关的以下信息

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或服务定价与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环境状况等;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期货等衍生产品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流程和环节;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致使企业遭受损失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的风险;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以及除上述有关情形之外的其他纯粹风险;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五)在法律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至少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信息: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员工道德操守的遵从性;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

企业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二、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应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一)风险评估应由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实施,也可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

(二)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三)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四)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应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时,应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并通过测试等方法,确保评估系统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定量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假设前提和参数进行复核和修改,并将定量评估系统的估算结果与实际效果对比,据此对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

企业应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

三、风险管理策略

一般情况下,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方法。对能够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金融手段进行理财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等方法。

企业应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统一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企业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防止和纠正忽视风险,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范围,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和做法;同时,也要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的做法。

企业应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以及各风险在风险坐标图上的位置,进一步确定风险管理的优选顺序,明确风险管理成本的资金预算和控制风险的组织体系、人力资源、应对措施等总体安排。

企业应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其中,应重点检查依据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和风险控制预警线实施的结果是否有效,并提出定性或定量的有效性标准。

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应满足合规性的要求,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

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的决定。

(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

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

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

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

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六)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

具备条件的企业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七)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

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八)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大力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企业决策层主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牵头、企业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完善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九)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分离制度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4)

一、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

在信息化社会到来以后,我国的企业开始加大了对自身财务管理的重视,不仅优化了基础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深层次地开拓了各种财务管理设备,整体的实效性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资金管理工作中,却依旧有着相当大的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资金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资金管理机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在实际的经济活动当中,没有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很容易使得整体的资金管理效益严重下降。同时,在进行很大一部分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很多的企业会盲目地消耗资金,无形之中会形成严重的资金漏洞,不利于多项经济活动的共同开展。而且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其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必然需要有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来彻底改善当前的经济管理状况。但是许多企业在以往的经济活动当中,过于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对经济活动的主体性进行过多的干涉,这样的状况直接使得资金管理机制十分不合理,难以迎合实际的经济活动需求,最终的资金管理效率不言而喻。

2.企业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漏洞严重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当中,风险防范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时代的发展当中,企业的经济活动处于不断的衍生状态,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迅速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而不同的经济活动所具有的管理办法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在这些活动的工作流程上,也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样的状况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存在着相当多的漏洞,尤其是对于企业的基础资金管理,其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仅仅能够在一定层次上采取一部分风险应对措施,而其所能产生的效率相当低。同时,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和能力,它们的风险防范仅仅是针对一部分经济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使得风险能够尽可能地缩小,但是并没有对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评估,因而很多时候会忽略一些风险,而这些资金管理风险将会不断变大,为企业接下来的经济活动造成最为直接的阻碍。

3.企业财务部门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企业资金管理力度弱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也是企业内部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先进的工作人才,就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以及资金规划管理的能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有力后盾。但是从目前部分企业财务部门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在聘请财务管理人员时,对硬性设备要求较多,例如毕业院校,现有的资格证等。但是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少,或者没能在选拔中体现出来。除此之外,“任人唯亲”的思想在企业选拔财务管理人员时体现的较为明显,导致企业财务人员选拔时徇私舞弊等情况频出,为企业财务风险埋下了极其严重的导火线。

二、增强企业资金管理防范能力的主要办法

1.集中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

为了切实迎合当前时代的具体需求,企业应当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各种设施和手段,针对当前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开展,选择一些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内容,使得整体的资金管理效益能够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在整个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当中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企业也需要对整个资金管理活动进行科学的优化,尽可能地优化其中的资金消耗成本,使得最终的成本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改善的方向可以从两方面的内容出发。首先是基础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可以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对每一项财务的支出进行相应的记录和管理,尤其对于一些重要的财务收支记录,需要加以明确的记录,以确保最终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的提升。其次,对于各种实际的经济活动,想要开展切实的资金管理,必然需要对经济活动的主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优化经济活动开展的实际流程,使得成本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内。

2.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新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基础的风险防范能力已然有了切实的提升,为了保障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进行,企业应当着重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首先,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要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尽可能发现其中的风险性。其次,对于不同的风险漏洞,企业需要加以明确的风险等级评估,根据实际的企业发展要求,制定最为合理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得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一直保持较为优越的水平,最终的风险防范能力也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最后,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管理风险,企业应当加以明确的分析和管理,一旦出现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应当迅速地改善和优化,使得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处于较为完善的状态。此外,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经济活动而言,由于不同的时期总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因而要进行随时的更新,实现高水平的风险防范。

3.树立资金集中管理理念

企业对资金的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障企业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收益。为此就必须要把企业现在的所有资金进行集中的规划管理。特别是在集团制企业当中,集中管理资金才能保障企业内部的团结统一。集中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资金的协同效应,资金分配最优化增加企业收益。本人提出的措施,就是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资金调度中心,对每个部门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杜绝将资金挪为他用的行为。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还能为企业资金分配最优化做好基础。

4.采用合适的信用政策,降低企业坏账损失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5)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 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4 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6)

一、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对于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内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当下,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门连续颁布实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度,其中对企业内控管理有多项规定,不但明文规定要保护企业资产,还要求企业完善建立内控管理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所以加强内控管理是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1]。同时,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有帮助。科学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将大大削弱管理效果,而一旦企业的财务失去内控保障,就会失去其应有作用,所以加强内控管理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另外,加强内控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条件。加强内控管理能促使企业规范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最大限度降低各种风险、保证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安全、真实,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高效管理,同时在内控管理中发现不法行为,及时有效处理,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鉴于此,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实践。

二、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构建良好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关系到能否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财务风险防范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企业更好地改善内控管理效果、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致力于打造适合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相应的机制体制[2]。一是企业领导者应保持管理观念与内控管理意识的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建立企业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制度与考查机制,促使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均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同时做到奖惩分明,激发出相关部门及人员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三是企业要大力培养以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等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要求全体人员都做到注重内控、办事讲究程序等原则,在制定企业年度预算方案、重大决策以及签订重要合同时要实行集体决策以及群众监督,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加强内控管理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

(二)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与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

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进行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尤其要重视开展内控活动,针对企业会计风险、资金风险等主要财务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质量。一是针对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风险,要专门设立相应的机构,加强成本管理,负责预测、控制成本,负责审核会计信息,并有效监督会计工作人员等等。与此同时,企业要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在重要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多配备一些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并积极实行轮岗制度,尽量在一年内更换重要岗位的会计人员,加强企业各会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协同作弊的可能性。二是针对企业的资金风险,企业应完善建立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资金支付控制制度、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从而加大管理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的力度,有效防范企业资金风险。企业还要有效管理并控制资金的投放、回收,准确估测投资、融资以及筹资等过程,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防范财务风险。

(三)切实增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7)

当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铁路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企业管理系统重要子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变得日益复杂与不确定,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很难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准确分析与有效应对,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战略目标间产生偏差或背离,从而形成人力资源风险。因此,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新挑战,树立风险意识并进行风险管理,是铁路企业目前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风险,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招聘失败、用人不当、人员流失以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以及人力资源本身复杂性特点,而给企业造成有形和无形损失的可能性危险;亦即: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多变,使得人力资源行为与企业预期目标存在偏离的可能性。

人力资源风险客观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选、育、用、留各个环节,可以将其划分为招聘风险、使用风险以及流失风险(如图1所示)。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是指在对人力资源风险进行全过程风险监控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及风险处理,在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员工管理、员工激励等各个工作环节中进行风险管理,防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类风险的发生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工作。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

2.铁路企业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效率的整体提高

铁路企业拥有规模庞大的员工队伍,其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以风险分析的视野来审视这一系统,其招聘、培训、留用等多个环节中都客观存在着不同风险。将风险管理运用其中,有效防范各个环节的风险,能够保证各环节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能够更进一步加强各个环节的彼此联系,使它们在铁路企业战略框架下协同发挥作用,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链条的良好运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运行效率。

2.2 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的有效支持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是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与管理企业内外人力资源,保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实践过程中,突出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总体目标的有效契合,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特定目标与系统目标的有机统一。在铁路企业快速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实施风险管理,是避免人力资源风险发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形成动态匹配,从而为实现铁路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持的关键手段。

2.3 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对环境因素的持续适应

从作用发挥上看,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能够围绕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调节,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等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并随环境变化对管理行为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完善,以使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数量等能够与环境因素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因此,实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能够使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适应环境因素的复杂变化。

3.铁路企业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树立人力资源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的持续增强是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思想基础。铁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要深刻认识、理解、重视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注重引领,对实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取得一致认同并为其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支持;确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在企业员工中强化对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认知,营造实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必要氛围;增加并强化企业内相关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积极寻求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从制度、措施等方面为实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提供保障,提高企业应变人力资源风险的综合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对人力资源风险产生规律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分析,提早预警风险隐患。

3.2 加强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完善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前提。一方面,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只有在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框架内实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才能使其与企业整体战略达到有效地契合。另一方面,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和经营目标变化所导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确定良好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能够为应对风险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铁路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求处理好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大资源的有效配置,积极协调好企业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事等多种关系。按照铁路企业整体战略科学建设员工队伍,并确保其能够动态维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规避人力资源远期风险。进一步加大用人制度及相关机制改革力度,强化专业化管理,构建更为科学的生产组织结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化推进人才培育工程,构建合理的员工队伍。同时,要做好关键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储备,以规避因人才流失导致工作中断而产生的风险。

3.3 重视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激励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人力资本风险管理的核心。对于铁路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建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激励体制。要本着“既要有培养,也要有使用;既要有考核,也要有激励;既要重物质,也要重精神”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绩效考核工作,创新绩效激励体系。通过相关机制、措施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建立以业绩、成果、贡献为重点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励、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知道应该干什么,如何干,怎样才能干好。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过程中,首先,应避免无效正向激励和过度负向激励的产生;其次,应保证正向激励、负向激励的平衡,将各类激励措施进行系统应用;其三,应按照“同工同酬、同绩同赏、同错同罚”的原则确保激励公平。

除物质激励外,企业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①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自觉地纳入组织发展目标中;②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栓心留人”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并维系企业员工“心理契约”;③提供系统的培训、学习机会,为员工个人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④保护和鼓励员工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发挥作用的舞台。通过有效的激励,不断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使员工得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进而产生与铁路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内在动力。

3.4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并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的过程。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在员工“选、育、用、留”各个环节工作中,应在“系统论”视野下充分运用系统的方法,统筹进行人力资源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和风险处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事前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事前风险防范意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体制,以确保对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能够落到实处。二是建立事中预防监控机制。注重员工职业素养的提高,加大对重要岗位员工的考核,通过建立畅通的沟通反馈渠道动态实时掌握员工队伍状况。三是建立事后危机处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危机管理职能,并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人力资源危机处理能力。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关研究方法的选定尤为重要。在人力资源风险识别、预测过程中,一般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中,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调查研究,做出逻辑判断的过程;定量分析方法是将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风险因素抽象成理论模型,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定量计算出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案的方法,通过以上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人力资源潜在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和预测。人力资源风险处理,应根据风险识别、预测的结果,通过相关制度、机制、措施、办法的制定和实施,规避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潜在风险,或将人力资源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5 加强基础信息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有力支持。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人力资源风险的因素之一,铁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应包含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信息。其中,企业内部信息包括:在职人员信息、离职人员信息、员工工作动态跟踪信息、人才储备信息等,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及时了解员工状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有备无患。企业的外部信息包括:其他企业员工信息、其他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及社会人才供应状况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随时了解人才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对其他企业人员信息的掌握,了解其他企业人才的待遇、福利水平及其相关政策,可以帮助铁路企业更好的完善本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总之,内外部环境因素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增加,让铁路企业人力资源时刻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风险。如何确保企业人力资源如何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把握先机,高效率配合企业整体战略,对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在铁路企业还未得以全面实施并有效发挥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对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分析探讨,期望为各级管理者提出更为实用的人力资源风险应对建议。

参考文献

[1]吕叔春,李少聪.破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8)

一、前言

企业的资金管理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一直是涉及企业生存发展之核心内容,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在目前企业的发展中,拥有充足的资金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如何实施更好的资金管理举措,是目前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关键课题。企业只有科学使用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方能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壮大提升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企业领导要深刻认识到资金管理对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强化内部资金调整与统一安排,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借助构建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制约与考评制度。强化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保证资金正常周转。构建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及结算核心制度,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不断优化资金筹措结构,坚持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二、当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的状况

最近几年我国的大型企业迅猛的发展,为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企业不断地进行业务的扩张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张,由于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资金的流动性比较强,业务范围广,这就造成企业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常常出现的就是过度分权的现象,影响监管的力度,这最终导致企业在进行新项目时很难调动企业的资金,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对当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上的状况进行分析。

(一)企业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扩大产品销量规模、降低产品成本方面,片面地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只要将资金交易正确地记录于账簿中即可,未能充分认识资金预算对规范企业资金活动所起的重要作用,未对资金管理进行充分考核,无法真正调动员工积极响应、参与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没有严谨的规章制度,不仅仅资金管理的方式落后,而且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企业的附属公司,下级公司还是沿用古老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制作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企业的财务状况,在编制方面受核算随意性大、核算的内容比较多等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中常常会疏漏许多财务信息,严重影响当前企业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扩张,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附属的子公司就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分公司的分布范围比较广,企业统一管理起来的难度就比较大,有的企业就忽视了对分公司的管理,很多子公司对资金的管理都是各自为政,导致企业内部失控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在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企业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问题,有很多企业没有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相关人员出于对领导层的惧怕未认真执行,无法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预防、查错,避免企业资产被恶意侵吞等方面应发挥的作用。

三、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若干对策

(一)企业应当确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要想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我们就必须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深化改革,确立起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且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事情是很多而且很复杂的,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在多个层次综合权衡,我们需要考虑好负债筹资的低成本问题,也应当考虑好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这两个方面,并考察两者的综合成本。企业应当进行好资金的控制工作和核算工作,计算最佳资本机构下的最低综合成本,从而为企业最大程度的节约资金,增加企业盈利,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要做好调查工作和交流工作,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筹资规模,筹资规模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筹资规模的大小必须要合适,必须要与企业的能力相匹配,如果筹集的资金过大,企业消化不了,则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也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如果筹集的资金量过少,资金就不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而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一定要适度而为,确定出科学合理的筹资规模。

(二)企业应当采取合适的信用政策

要想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我们就必须要加强相关的信用政策管理工作,只有采用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坏账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当企业采用比较宽松的信用政策时,这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宽松的信用政策有助于企业扩大销售,增加短期内的盈利,但是这也会造成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许多应收账款不能够进行收回,也就造成了企业坏账的形成,最终有可能会不了了之,为企业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除此之外,企业的应收账款中一般都涉及到比较大额的企业资金,这就导致大量的资金被占用,无法被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和工作之中,最终造成企业的资金收益率大幅下降,企业盈利也就大幅减小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市场竞争力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并且要定期与用户进行沟通,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积极了解用户的诉求,为用户们建立起完善的资信档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用户设置相应的资料和资金限额。

(三)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准确度

可以聘请财务软件公司,根据企业行业特点、生产经营模式设计覆盖企业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人工成本核算、库存管理、销售记录及财务预警分析的综合财务管理软件,以便集团公司及时掌握各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各子公司资金流及存量情况,通过将资金在子公司之间及与母公司之间调剂使用,降低集团公司整体资金成本,为集团公司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

四、总结

总的来说,企业资金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有效的实现企业资金的循环运行,便于企业的扩张与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上的不足进行的分析,提出几点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上有很大的帮助,能有效的实现企业资金的管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运行打好基础。(作者单位:大同地方铁路公司)

参考文献: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73-02

一、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事前管理

1.用多元化经营模式分散风险。企业的经营可以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如增加产品的品种,使其面向多个市场,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进行投资时也应将资本有效的分散,通过证券组合或项目组合的方式有效降低风险;筹资时不拘泥于一种筹资方式。而是将多种筹资方式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有机组合,利用有效的筹资组合分散筹资带来的风险。还可以采用不同商品的旺季和淡季、高利润和低利润在时间上或教量上互相补充或抵消,这样也可以弥补某一方面的损失给企业所带来的风险。

2.用购买保险的方法降低风险。企业可以将自己能辨识的财务风险予以保险,保险从本质上来讲,是用于处理和防范特定风险事故损失时的一种保护机制。因此公司或企业可以对适合保险的物品和人员进行投保并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这样当风险真正来临时,企业就可以将部分或全部的风险转移出去,从而使自己能尽快调整到正常遥营的状态。

3.用与其他企业共担风险的方法。也就是指企业以通过转让、转包、转租、联营、合资、抵押等方式与其他企业一起承担财务风险。这样就可以降低损失对每个企业的影响程度。相互联合的企业也可以更好的合作,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日常的经营。

4.回避风险的方法。也就是回避那些风险很大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项目所采取的措施。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的特点和财力,正确权衡收益增加和风险增大时企业的得与失。

5.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建立包括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和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合理的规划企业的现金流动,因为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时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全面地反映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而对于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它是指企业从各方面综合评价自身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的一种机制。

6.减少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与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那么决策失误的可能性比科学决策要大得多。所以为了防范财务风险,有的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影响决策的多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的分析方法,并且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来帮助进行决策,进而避免因财务决策的失误而带来财务风险。

二、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事后处理的管理

1.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事后管理。通过对企业筹赘、投资、运营以夏收益分配活动的中间管理控制,降低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时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出现的风险,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合理的事中控制。时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配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于每天的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统一、及时、准确的纪录,并把纪录的结果实行公开化,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管理,使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掌握财务风险的预防、控制、化解和处理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使企业财务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企业自身承担财务风险的方法。当风险发生后,这时企业应该及时的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这样就可以以财务风险分析的资料为依据,指导、评价未来的财务风险管理行为,为以后制定风险管理的措施提供依据。再则,建立风险管理档案,总结经验教训。起到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基金,对风险的损失要充分并且有效地的进行补偿,力求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风险处理的费用,排除风险的损失对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保证企业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继续进行。

对于财务风险损失补偿这块主要是通过事先的财务安排采实现对风险损失进行有效的经济补偿。它可以将风险成本均匀地分散在一个时问段内,这样就能消除和减轻企业因风险损失发生的随机性,而导致企业财务紧张或丧失偿付能力。进而将风险费用降至最低。例如通常用于规模较小的损失。可以将损失直接摊八成本,也可以用提取坏账准备金的这种做法,还有另外的像可能引起较大风险损失而无法直接摊八成本的风险损失就可应用商品企业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的这种做法。最后提到的一种方法也是很多企业在损失发生后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借贷方式时企业的风险进行补偿。然后再将这些费用作为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在随后的一定期间内将其以分摊的方式计入成本。

3.将闲置资产变现,盘活存量资产。当企业出现资产周转的效率较低时,这时通常表明企业内部有大量的存货在积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逾期的应收账款不能被及时的收回,固定资产被闲置便无用武之地。再则这些资产平时一般是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一种沉淀的资产。所以,当危机发生后,及时的盘活存货和这些沉淀资产,让其参与到资本的周转中去,是能够让企业转危为安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从实际操作上来讲,也就是将存货折价变现,大多时候这些存货折价变现是亏本的,但一部分资产的套现也可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平时很少被用到的或未被用到的固定资产这时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使用价值,应急措施的实施,企业可以缓解一些财务上的压力。

4.企业资本结构的完善。通常来讲,当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时候,就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化或表现募不完善,那么这时企业对于资产重组或完善资本结构上;花精力。具体的做法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对资本结构的存量进行调整。一般就是指转变现有的债权和债务。这个可以与债权人进行沟通和协商,进行债务的重组,也可以将资产用来抵债,或者将债权转股权,对债务的数额减免等。或将企业债务提前偿还,提前收回发行的债权等。另外就是资本结构的变化量的调整,它是通过时资产的减少或增加来化解企业财务的危机,一般来讲有三种方法:一是公司相关负责人与股东们协商,劝其追加投资,还可以寻求实力雄厚的企业与其并购,从而企业就有充足的资产重新焕发活力。二是各项费用开支的减少。例如节崔额外的开销、精确机构、节省行政公务的花赞、调整生产项目甚至关闭亏损或盈利很少的生产线。严格控制现有的产品成本,降低原料的消耗,节省运费等,以便使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三是促进商品的销售,以此增加企业的业务收入。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比如促销,扩

大销售或者是开拓新型市场等方法达到增加收入来源的目的。

以上所讲的都是当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后所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它包括正在发生风险时和风险已经发生后它给企业带来一些损失。这时企业所应采取的一些应急的措施。

三、加强对风险管理机构、财务系统的完善和相关人员的管理

1.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些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完善相应的专门组织机构对财务风险实施有效并且及时的管理。这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就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按照正常规划运行。这时企业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关的财务风险预测人员,时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监测,及时发现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化解风险。所以说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是硬件,这个时于很多的单位并非难事,可是对于相关人员的管理刊非易事,但是它的管理对于风险管理机构的功能和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财务管理系统是风险管理时的一个现代化的工具。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证企业财务的有效运行,防范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制。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责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2.加强对财务人员风险决策和防范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主管人员,所以就要求企业有一套相关的完善知识培训体系,对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的测定方法、如何降低财务风险等相关技能都要做相关培训,全面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这样企业理财人员就能具备相应的能力,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和风险,并且对一些风险也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再则。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将具体行动落实到每住从业人员身上。最后。鼓励相关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相关的经营管理。并且纳入考核制度,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阶段行的考核并实行竞争上岗。

3.风险管理机构相互监督机制的建立。充分利用实时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监控。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内部监控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类。企业财务监控工作建立在各项财务预算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的资本结构良好,财务运作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集团充分运用实时财务信息来跟踪监督和控制资金流,以消除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10)

对企业来说,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遭受法律制裁、财物损失或声誉损害的可能性。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税务风险管理则是防止和避免企业偷税漏税行为所采取的管理对策和措施。企业的各项活动均会发生相应的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的方法直接影响企业税务核算,因此,税务风险的管理,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对于税务方面的专项管理。

一、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风险控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保证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保证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二、化工企业面临哪些税务风险

目前化工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由以下三大环节产生:一是财务核算与缴税产生的税务风险;二是管理层纳税意识和经营决策产生的税务风险;三是经营活动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产生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导致税务风险。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非常庞杂,而且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税收法律法规每年都会有新的规定出台,如果企业税务人员没有及时了解和正确理解税收知识,或对相关税收法规理解出现偏差便会导致企业遇到较大的税务风险。还有一些生产经营活动,也会导致潜在的税务风险。比如营改增以后化工企业销售一批涂料并负责运输,则此项销售行为属混业销售行为,企业应当分别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的销售额。像这种情况企业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的这些混业销售,货物销售和劳务收入的增值税税率不同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难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导致税务风险。

2.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风险。由于每项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通过税收制度和政策,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予的税收照顾,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格,在一定的时效内,按照一定的程序申报和批准,才能享受。比如天津市政府2013年年初公布了《天津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以下简称优惠政策),政策期限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优惠政策规定,对在天津市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总部和地区总部,按注册资本金数额不同,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一次性资金补助,最多补助资金为2000万元。对新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租赁的自用办公用房,3年内每年按房屋租金的30%补助。对已在天津设立的总部和地区总部,在2013年1月1日后增资的,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最多补助资金为1000万元。对在天津新设立的总部和地区总部,自开业年度起,前2年按其缴纳营业税(“营改增”试点行业缴纳的增值税,下同)的100%补助,后3年按其缴纳营业税的50%补助;自获利年度起,前2年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的100%补助,后3年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的50%补助。对新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按其缴纳契税的100%补助,在3年内按其缴纳房产税的100%补助。同时,对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购买商品房、汽车和参加专业培训的,提出奖励办法。企业如果有一项不符合上述规定而享受了有关税收优惠就存在税务风险。

3.企业管理层对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收的态度导致税务风险。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国家税收法规的了解,没有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的意识,因此对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意识不够,认为企业只要把生产和市场经营抓好了企业就能发展壮大起来。所以管理层在做出经营决策时没有考虑到税务风险的存在。由于管理层不重视,很多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和税务办税人员,“关系税”、“人情税”的存在也使得企业管理层在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上力度不够,对税务知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不清楚税务风险的存在会给企业带来的危害等,这样薄弱的税务风险意识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程度。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不够健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不够健全,表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针对税务风险的控制,企业税务人员的工作没有其他人来进行审核,如果企业税务人员少缴税或多缴税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就会增加企业税务风险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极易造成企业非蓄意的税收违规行为,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会给企业带来深层次的涉税风险。

三、加强化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导致化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化工企业如何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和税务岗位。化工企业应单独设立税务部门,设置专门的税务岗位负责企业的税务策划、税务申报工作,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企业应考虑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对于总分结构企业:同时在总部和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同时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没有条件专门设置税务岗位的企业也需要指派专业知识过硬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专门负责单位的税务申报工作。

2.加强对企业税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涉税业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的税务政策以便正确理解和执行。我国化工企业现阶段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普通不高,而税务业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同时定期参加职业技能和税收法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掌握最新的法律及法规、政策,了解最新动向,从而提高企业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企业税务人员也需要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这样才能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

3.加强企业和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企业税务人员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企业应与税务机关和其他相关单位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把税务征管人员请到企业来讲解相关税收法规,企业财务人员也走出去参加税收法规的培训,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发生的税务问题的处理上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最大程度化解企业税务风险。

4.企业管理层要转变企业的纳税观念和态度。让企业管理层了解税收法规,建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观念。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在企业管理层做决策时,提前咨询一下税务人员涉及到的税务问题,从而减少税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转变税务风险的观念,转变纳税态度。

5.制订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管理规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应对水平。税务管理组织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应建立风险的管理机制、预警机制,确保报税资料的完整性及真实性,实时控制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企业税务部门应协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以下方面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参与制定或审核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中涉税事项的政策和规范; 制定各项涉税会计事务的处理流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纳税申报表编制、复核和审批,以及税款缴纳的程序,明确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按照税法规定,真实、完整地提供和保存有关涉税业务资料,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报备。

总之,化工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税务风险对企业的重要性,税务风险更是需要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规避,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纳税行为得以规范,真正地做到依法纳税,诚信纳税,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超华: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分析[J].天津经济报,2010(5):25-29.

上一篇: 统计学的前景分析 下一篇: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