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现状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10 16:21:37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1)

1.前言

1.1研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团省委和校团委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细致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自身专业特色,更好的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将健身项目加以推广,特进行此次研究。

1.2研究地点介绍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因地理位置特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享有盛誉。近年来,宜昌市在打造湖北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并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园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宜昌市滨江公园参与全民健身的群众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核心概念释义

3.2.1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增强力量、柔韧性、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等能力,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使人民身体强健。

2008年是中国竞技体育极度辉煌的一年。在奥运会成功举办过后,中国体育进入了在“后奥运时代”,与此同时,群众体育必然得到越来越高重视。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国务院批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因此,“全民健身日”能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

3.2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3%。被调查群众多为六十岁以上退休人群,职业涉及建筑工人、教师、营业员等各行各业,受众广泛。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居民普遍有全民健身意识,但是对于全民健身的概念和得知概念的来源较为模糊,只是简单理解为“减少疾病,增强健康”;广场上87%的群众选择了每天进行锻炼,且锻炼时长为1个半小时至2个小时之间;而对于运动强度的问题,100%的民众都一致选择了从未测过脉动搏击率;另有96%的群众认为,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治疗或预防疾病。

3.3群众中普遍开展全民健身的原因分析

3.3.1健康需求

在进行随机访谈的过程中,不少群众都反映不同程度的曾患有或现仍患有一些老年常患疾病,如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胸闷气喘等。他们多选择太极之类以慢为主的运动,也有抽陀螺、秧歌舞等传统项目。对于实践队员带去的健身操与易筋经,则表示“很新鲜”、“没有接触过”。他们对于这些新兴运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与学习欲望,不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还向队员们请教。

3.3.2社交舞蹈的优势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交舞较体育舞蹈更适宜融入社会。体育舞蹈是一种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运动,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体育和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而交谊舞起源于西方,又称舞厅舞。它贴近人类、深入群众,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此次社会实践中,交谊舞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受到男女老少的广泛热爱。一位汪姓爷爷表示,跳舞是他的精神食粮,就好比跟吃饭一样,一天不来心里就觉得缺点什么。老年人年纪大,睡眠少,思想乐观积极,用交谊舞这种工具锻炼身体,广交朋友,安享晚年。

3.3.3政府投入

宜昌市也加大了对于体育健身的投入,河滨公园新修了部分公共设施,无论早晚都有群众自发锻炼。从蹒跚学步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全都乐此不疲。

3.4影响当地全民健身开展的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民众虽有健身意识,但主要是为了防治疾病,并且多为退休老人。他们一方面有空余时间,一方面经过多年打拼身体健康状况已透支,才想到要进行健身锻炼;对于各个运动项目所具有的特点,他们也较为模糊,只是人云亦云,跟着健身队运动;宜昌市虽新建了不少硬件设施,但仍然无法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运动器材总不够用;群众的运动场地多在河滨公园,而一遇雨天则无法进行。室内场地距河滨公园较远,且多为球类运动,没有老年人运动的场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宜昌市夷陵区滨江公园的全民健身开展情况总体较好,民众对于锻炼的意识已初步形成,但全面健身的对象较为单薄,年轻人群较少,室内场馆建设也有待加强。

4.2建议

4.2.1锻炼方法

锻炼可根据性别、年龄、体质状况、兴趣爱好、锻炼基础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项目。

(1)散步:散步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在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的场地上慢走,会让人感受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同时,散步具有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可消除疲劳、健脑益智。除此之外,散步还是一种和缓轻松的健身运动。它能强健腿足、锻炼肌肉、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均有益处。

据科学研究表明,散步一般以中速(每分钟80-90步)或快速(每分钟100步以上)为宜。步行时最高脉搏数保持在110-l20次/分,且自身无异样感觉。

(2)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对防治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且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因其动作舒缓而适合老年人锻炼。太极拳可以帮助锻炼呼吸肌,增进食欲。建议个人根据体力来调节时间和强度,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0一15分钟为宜。

(3)气功:气功是独特的强身健体方法之一。所谓“气”是指人们呼吸时空气积在人体内的“元气”。通过调整呼吸、调整姿势、调整精神的锻炼方法来调整内部机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气功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协调脏腑的功用。练功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每天早、晚各l次。

(4)球类运动:一些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以及健身球、台球、和高尔夫等,较适宜老年人运动。

4.2.2防治老年病的措施

防治老年病的措施有多方面: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膳食,戒除吸烟等不良嗜好;保持个人尽管卫生;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2.3政府方面

政府应加强全民健身的科学宣传,让民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健身运动;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让民众有更好的客观条件。(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2)

2009年,国务院第一次颁布专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行政法规《全民健身条例》,使全民健身工作有了法律层次上的认可和规范,2011年1月份国务院又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是享誉西北的商贸、科教、文化和旅游区,对该区全民健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西安市碑林区的健身人群为研究对象。在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公园、长乐公园、环城公园、丰庆公园四个公园广场共发放430份问卷,回收417份问卷(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40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并对部分锻炼者和碑林区文体局的社会文化体育科科员进行了访谈,了解了碑林区场地设施、健身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实际情况。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性别上,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要高于男性。在年龄上,调查结果显示,整体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25岁以下占26.4%,从26岁开始,居民的参与率逐渐降低,36~45岁群体的参与率最低,之后有回升的趋势。55岁以上群体的参与率达到27.6%。在职业上,调查结果显示,非在职人员占45.5%,在职人员占54.5%,非在职人员多为离退休人员,也有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职业分布较广,按照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生、教科文卫工作者、管理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其他职业。

2.1.1对《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程度

在对《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六成居民对《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仍有将近四成的居民对此只是知道但并不了解其内容甚至从未听说过。

2.1.2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60.7%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39.3%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一般,没有居民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这说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都有正确的认识,但是认识程度还不够深。

2.1.3体育消费

调查显示,碑林区居民在体育上的年消费水平在500~1000元间的占到整个被调查群体的45.5%,其次500元以下的占28.8%,最后是年消费额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17.2%和2000元以上的占8.5%,也就是年消费额在1000元以上的占到25.7%,而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2007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为593元。可以看出西安市碑林区的居民体育消费是适中的,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在不断提高。

2.2西安市碑林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2.1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西安市碑林区居民的锻炼程度处于较理想的状态,参加者活动时间较长,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有359人;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及3次以上的有267人,接近锻炼次数3次以下的居民人数的2倍;锻炼强度适中,选择120~150次/分和150~180次/分的所占比例为71.2%。根据体育人口的判断标准,同时满足3项要求的人共有194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2%。

2.2.2体育项目选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排在前面的是散步、快走、跑步和韵律操、交际舞,西安市碑林区的公园广场多、环境好,为这两项运动提供了场地。有音乐的运动可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而散步则不受技术限制、方便易行。其次是各种球类运动,因为这些项目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深受居民的喜爱,也反映了球类运动在碑林区的普及程度。再次是游泳、武术类、跳绳和自行车。

2.2.3健身场所选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锻炼场所是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基础。调查显示,排前面的是公园、广场,占28.9%。排在中间的是街道、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占22.1%,选择单位体育设施的占17.4%,最后选择收费体育场所的占13.1%和选择学校体育场所的占11.2%。

2.2.4健身组织形式选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表明,将近一半的居民是自发组织进行体育活动的,其次是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和职工进行的体育活动占17.4%,排在最后的是体育协会组织和体育行政部门。

3.建议

西安市碑林区政府应增加全民健身的资金投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互为补充,提高使用效率,为居民提供锻炼身体的条件;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报纸杂志和街道宣传栏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意义,传授体育锻炼和健身的方法,提高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发挥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多样体育活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增强其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蔡有志,张一民,李文慧.《全民健身条例》颁布的战略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12-18.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3)

一、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本世纪末直到下世纪初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合格人才的摇篮,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符合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标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本文拟在通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存在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改革对策,提出笔者的设想,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 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研究方法。

调查法:①问卷调查:对我市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发出问卷210份,收回有 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3、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 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掌握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三、结果与分析

1、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甚至是指什么回事都不知道,这说明全民健身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调查中还发现84%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参加的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考虑的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女中学生更加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几十年一贯制的体育教育仅使学生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与多年来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是相违背的,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 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2、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 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未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生任务重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这40%大都是两三(初三、高三)的中学生,说明应试教育还很严重。调查中还发现,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不感兴趣,喜欢的人分别是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时间,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现象,必须对学生的体 育兴趣进行疏导。  3、中学生体育投入少。 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①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 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调查中还发现,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减少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人获得有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两三(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时间白白浪费,也不甘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②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据调查表明,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 知识层次,然而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本,有79.5%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四、发展对策

1、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之目的。

2、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根据《纲要》要求,中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都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中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3、中学生的体育投入较少,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中学生锻炼时间的减少引起身体素质的下降及整体体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项的体兴趣小组,己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4、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继续盛行,所以,违背国家教委开课之规定,私自增加课时,加班加点,造成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号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对于累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学生心身健康受到损害的要降职或追究刑事责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当今,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5、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给学生拥有锻炼的场所与器材, 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场馆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4)

关键词 广场体育 全民健身 城区 体育活动

一、禄劝县中心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

(一)中心广场全民健身者的情况分析

在中心广场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具有很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特征,女性更注重体育锻炼。在中心广场体育锻炼中有大部分是退休人员,在退休前紧张忙碌的工作为主的生活方式改变单调枯燥的家务为主的生活方式,这样很容易产生角色变更的失落感和自卑感,由于心理的需求,他们会选择体育锻炼构建新的活动和生活方式,与群体结交接触;再加上自身的机体机能在逐渐衰退,患病的概率增加,所以在中心广场参与体育锻炼者中中老年人对锻炼的需求最能体现。

(二)居民在中心广场参与体育锻炼者的锻炼时间和频率

禄劝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在傍晚,傍晚为锻炼者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群体锻炼的气氛。选择早上锻炼的老年人居多,这也与老人早睡早起的习惯有关;傍晚中年人占大多数;年轻人大多选择在晚饭后运动,晚饭后舒适的运动环境和充足的闲暇时间,重要的是能聚集很多运动伙伴等因素。中心广场体育锻炼者大部分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从心理学讲,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景刺激和个人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后形成的稳固联系。中心广场体育大多是为群体性项目,参与者容易凝聚为一个固定的集体,锻炼者特别是退休人群可以在此获得归属感,所以容易形成较为稳定的锻炼行为。

(三)居民在中心广场体育锻炼者的锻炼项目及负荷情况

选择在广场锻炼的人群大多不会选择激烈的运动项目,而是选择以轻松娱乐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来达到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等作用。一般女性和中老年人多选择运动强度偏低的项目,如健身操(舞)以及散步、慢跑等进行锻炼。广场健身操(舞)是一种舞蹈和音乐结合的运动项目,有较强的节奏感的同时舞蹈动作多为简单易学,老少皆适合的运动健身项目,所以被大多人所选用;禄劝县属于苗族彝族自治县,健身操(舞)中融入了一些具有当地少数特色的舞蹈和音乐,如跌脚舞;部分居民选择在中心广场及附近以散步和小跑的方式进行锻炼,散步或者小跑可消除疲劳、健脑益智,而且益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四)居民参与中心广场体育锻炼者参与锻炼的主要动机情况

禄劝县中心广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呈多元化趋势,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缓解压力,说明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在遇到健康问题时大多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来达到增强体质,居民也大多通过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和丰富生活,提高生活的趣味性及质量。不同年龄阶段和性别的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自己的体型要求和健康也越来越高,中心广场全民健身的开展无疑成为必然需求。

(五)居民在中心广场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情况

有相当多的人因为自身的惰性和缺乏相应的组织和指导而不能经常参加中心广场全民健身活动,禄劝居民参与中心广场全民健身活动的形式多是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结伴自发的形式为主,大多居民都愿意参与体育的活动,主要是没有人组织是最大阻碍居民参与度核心问题。

(六)居民在中心广场参与体育锻炼存在的制约因素

禄劝县中心广场全民健身活动逐渐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但还有很多问题,如大多居民没有意识到体育的健康、娱乐、休闲及培养人综合素质的价值所在,还不能自主、自发积极的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因素是由他们需求决定的,调查发现,影响禄劝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缺乏空闲时间,其次是场地设施因素、天气因素、缺乏组织管理、缺乏指导。体育场馆的不对外开放,广场体育健身器材的缺乏及部分场地被商家所占,公园健身器材遭到破坏等因素。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本次对禄劝县中心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深入调查与分析,有了基本的了解,禄劝县中心广场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定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加大多方面的宣传、投入或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场地的管理和组织科学丰富的体育活动。广场全民健身活动受到专业人士的短缺、群众的健康意识不足、广场活动空间不足、体育设施不足、没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影响。

(二)改善禄劝县中心广场全民健身活动的建议

1.宣传体育健身的意识,通过网站、微信、微博及公共信息展板等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宣传体育健身在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意义。

2.加强广场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体系,为广场体育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根据禄劝县的经济状况要开展广场体育活动应该以政府为主体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营造一个方便、卫生文明、有序的体育健身环境。

3.发挥相关人才作用,鼓励民族舞蹈的学生、老师等带领及指导群众跳舞,并让其传承。当地的学校在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来增进广场全民健身的发展。

4.加强体育活动比赛和相应的奖励制度,促进新的体育项目开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锻炼。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5)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在全国已初步掀起了一个全民健身的运动热潮,而学校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使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引导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苏州市吴中区四所学校的300名中学生。其中参加统计的有296人,男生136人,女生16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全民健身计划”及全国不同省市中学生体育活动状况的文献、书刊、报道,为本文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与四所学校初中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和近20名体育教师进行面访座谈,广泛了解各校的体育信息,为本次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对《纲要》的了解情况

《纲要》是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指导性文件,对《纲要》的了解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健身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看过或学习过《纲要》,更谈不上认识和理解,这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健身计划的二期工程则自2001年到2010年,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2.中学生体育健康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打算完成学业后继续进行体育活动,这说明学习影响了他们进行体育活动,该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表现得愈来愈明显,并无性别差异,学生将学习视为重中之重,不得不将体育活动先放弃。有1/10的学生打算一起进行到高中毕业,1/5的打算进行到大学毕业,这说明学校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此学校应保证不断给学生提供运动的机会和指导等环境条件,这对于推动青少年继续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3.中学生的体育投入情况

(1)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人数情况

正确的体育锻炼动机将指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实践行动。调查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说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并且男生高于女生,低年级高于高年级。这种趋势经分析主要与性别差异和学习压力的轻重有直接关系。调查还发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以课余时间自娱自乐为形式。

(2)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

体育时间的投入是学生进行健身活动的一个量化指标,就该问题本文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且从初一到初三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

(3)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物力状况

从中学生经常阅读、观看体育类书刊、节目来看,种类较多,范围也较广。书刊有:《足球报》《新体育》《当代体育》《体坛周报》《南方体育》《篮球迷》及各类报刊的体育版等;电视节目有:体育新闻、体育大世界、足球之夜、NBA、足球星期天、各类球赛及各大型运动会转播等。男生、女生对书刊、电视节目的兴趣也略有不同,男生阅读观看的人数占总数的90%,女生则占总数的70%。

4.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为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有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从表可以看出,仅有3.7%的学生认为在体育锻炼中无困难,91.2%的学生认为存在困难。其中52%的学生认为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20.6%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6.8%的学生认为无指导阻碍了他们的锻炼,加强体育指导、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应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5.1%的学生认为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阻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三、结论与建议

1.《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还有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学校对学生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应注意对他们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2.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3.中学生锻炼时间减少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6)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战略高度出发,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郴州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有效答卷回收率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3 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的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84%的中学生对体育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认真考虑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这与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3.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郴州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没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习任务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96,这大都是初三、高三的学生,说明受“应试”影响还很严重。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感兴趣,表示喜欢的人分别只占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3 中学生体育投入少

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3.3.1 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

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且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标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获得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加上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多余时间白白地浪费,也不愿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3.3.2 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调查表明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尚需认真对待。中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然而对体育的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有79.596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

《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使“纲要”知识人人皆知。

4.2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

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4.3 中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引起体质下降及整体素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 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 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7)

全民健身事业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文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将建成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到2010年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也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主题。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占贵州省总人口的38.7%,总计1485万人。因此本研究选择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研究论题,研究目的在于促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得以完善,进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内容和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相关的访问,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召开了由5位专家组成的小型座谈会,就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研讨,删除了一些与研究无关的问题。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8份,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为83.5%。同时对贵州省民族地区地(州)、县(区)体育局及民族事务宗教局、文化局、旅游局等单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86份,经检验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79份,有效率为79%。通过调查及田野实证了解当前建设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基本情况。

2.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抽样调查94名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

2011年8月22号至10月20号分别对贵州省黔西南、铜仁、毕节、六盘水、黔东南、贵阳市体育局领导,以及大众健身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的94名研究对象的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2.2健身理论指导系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政策法规

《体育法》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政策及法规的颁布是保证全民健身在整个体育工作中的地位的基础。调查发现,选择知道《体育法》的有12.0%;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24.6%;两者都知道的有39.5%;综合起来对于政策有了解的人数比例有76.0%,约占整体的四分之三;两者都不知道的有24.0%,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对此毫无了解。

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在未来的“体系”建设与运行中,除了一方面应深化政策法规的改革与发展,继续细化充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将之丰富为符合新时期全民健身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民健身计划》外,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对于政策法规的普及与宣传。

2.2.2全民健身计划了解情况

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知道且了解全部内容的占8.4%;知道且了解部分内容的占40.1%;知道但不了解的占40.7%;回答完全不知道的占10.8%,这说明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要看到依然存在不足,对于计划内容不了解的人数比例合计51.5%,知道且了解全部内容的人数仅占8.4%,约为整体人数的十二分之一。因此,应继续加大对计划内容的宣传力度。

2.2.3体育健身意识培养现状

体育健身意识的养成指数是衡量理论指导系统建设成效的主要参考指标。本研究以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身的重要性认识为指标,从这里可以看到,有92.2%的人认识到了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并且将之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只有7.8%的人对于健身的重要性感觉无所谓或者一般。这说明了全民健身事业是关乎人民群众自身的切实需要的事业,同时也可以看到全民健身事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态度决定行为,因此,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体育意识颇为乐观。

2.3健身活动服务系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3.1体育健身场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受健身活动服务系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成员2011年8月20号对贵州省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场健身的群众及体育文化局的领导做了问卷及访谈。文体局有资料统计,上级拨款每年至少有30万其中共有25万建设场地,5万再配给相关器材。以下是黔西南2006年―2011年场地分配情况。

以上场地一般要求修建在农村学校及乡村运动广场,场地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参与的人群较多,场地利用率较高。但是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未建学校及广场的场地利用率较低,堆放了一些民用垃圾、杂物及晒的衣物,没有合理地利用场地。

2011年9月―10月对六盘水、铜仁、毕节等地的调研统计分析显示:以上地区健身活动的宣传、咨询、技能传授、器械租赁、活动中介等服务产品相对欠缺,有效供给相对匮乏。加之农村乡(镇)的财政比较困难,在保障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当中,80%的乡(镇)体育经费只是临时性地东拼西凑,地方财政并没有专项支付,在惠及体育服务权益上,建立必要州、县(乡)镇(村)的群众体育组织只是形同虚设,保障农村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差而且简陋,体育主管部门所起的作用、行政权限和使用经费非常有限,导致全民服务系统不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在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权益方面举步维艰。

2.3.2健身活动组织现状与相应管理政策制定的现状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有46.7%的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内并没有健身活动的组织;达到2次以上的比例合计仅有36.6%。《纲要》提出的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中针对社区提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活动场地,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体育指导员队伍。”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达到目标中提出的“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仅有36.6%,结果显示社区中对于活动的组织现状很不理想。目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仍缺乏统筹规划和必要的管理措施。社团的组织形态和职能均缺乏必要的法规制度加以保障和规范;主管部门应思考如何寻求有效的制约措施。考虑到实际情况,应该以现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应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的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系统建设的对策

3.1提供政策法规援助,建立表彰机制。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群众体育政策法规的援助、科学宣传和评估表彰工作。该体系的建设应该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党的重要文献》《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法律基础,提供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以国家资助西部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宣传文化中心为契机,结合、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的“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文化部组织实施的“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发挥这些项目和设施的示范与折射作用,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进行富有成效的宣传与鼓动,开辟或扩大全民健身方面的专栏、专题,评选精品健身工程,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表彰先进、重在建设”的全民健身活动评估表彰机制,实现评估表彰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2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面为补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奠定其建设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它们制约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方向、规模、速度和水平。目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提供给全民健身活动的支撑力还很薄弱。要实施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面为补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注重场地设施的建设。

3.3完善组织管理。

在由政府职能部门、宗教事务、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负责人组成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要成立地(州)、县(区)、乡(镇)全民健身群众组织,其宗旨担负起发展当地群众体育事业的责任,将群众体育工作由部门性工作提升为政府性工作,由体育部门专职工作转化为全社会、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强化对群众体育事业的领导力量和领导力度。并以各体育协会为辅,积极联系社区、乡(村)群众体育组织,形成以健身运动项目为主线,以街道、乡村站点为基础,以学校、社区、乡镇为重点,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非营利性为主体,以不同阶层的人群参与为特点,以社会化为方向的群众体育组织,最终构建市、县呼应,独立运作,上下交流,横向联系,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体质健康水平负总责、负主责的格局。

3.4将民族文化项目融入到全民健身项目中。

将民族文化的基因融入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当中,不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社会文化生活,铸造了西北特色的全民健身工程。如“骑马”、“射箭”、“摔跤”、“民族舞蹈”等项目是开拓全民健身工程的宝贵资源,此类活动可以促使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人们对各类体育活动产生强烈兴趣,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健身活动,用健康向上的健身活动占领群众体育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Z].1995.6.

[2]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5:75.

[4]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际大众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M].内部发行,2001.1.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2.

[6]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L].国家体育总局,2000.12.

[7]董新光.对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涵义、特征和架构的讨论[N].中国体育报,2003.5:29(7).

[8]裴立新,周兰君,周结友.全民健身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9:49-52.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8)

1. 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状况与分析

1.1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场地数量状况与分析

居民从事锻炼的基本条件就是体育运动的器材,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的规模与数量是根据健身路径点附近的居民的人群密度有关。因此,健身路径场地、器材数量建设的重要指标是能不能满足周围群众的需求。株洲民生100工程中就要求今年全市增加160个农民健身工程、12个室外健身路径工程,而且,还被纳入了“全民健身工程”,这两项路径工程的器材已全部下发到各村、社区。其中株洲攸县就有30个。但是,还无法满足全民健身路径的均衡发展,存在着一些差异。

1.2 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经费来源与分析

最初,体育公益金是全民健身工程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体育公益金划拨到各地区,采取国家一部分资金,省市一部分以及一些各级单位拿一部分的方式进行的。目前全民健身工程投资趋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株洲市体育局虽然加大了健身器材的投入,但是不够满足众多路径点的需求,而且用来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项目资金在监管和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3 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的质量建设状况与分析

健身路径的质量检测涉及许多专业技术,本文主要利用健身路径使用者对其满意程度来判定质量建设情况。健身条件是否满足人们日常体育健身需求是通过人们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程度来反映的。从表3-1中可以看到参与者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程度,一般占了38.2%,不满意占了32.3%,说明全民健身路径的质量建设还有待加强。

表3-1 参与者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程度(%)N=285

满意程度很好较好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人数1092109677

百分比3.5%32.3%38.2%23.5%2.5%

2.株洲攸县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基本状况

2.1使用者的性别及年龄结构状况

回收的样本中男性参与健身路径的比例比女性高,男性比例占到54%,为154人,而女性比例占到46%,为131人。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男女比例有差异。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将使用者的年龄分为11-25岁,26-35 岁,36-45岁,46-55 岁,56-65 岁,65 岁以上,各个年龄分段体育锻炼的人数分别为 23人,29人,40人,48人,82人,63人。在全民路径锻炼者中56岁以上的人数最多,占到总锻炼者人数的一半,说明攸县主城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老年人为主。这个年龄段的人人数最多,因为大都空闲家中,闲暇时间多,有锻炼注重身体健康的意识。

2.2使用者的职业结构状况

通过调查显示,使用健身路径的人职业比较广泛,为了方便本文研究和数据统计,把被调查人的各种职业大致分为公司职工、工人、离退休人员、党政军联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其他六大职业群体。其中离退休人员是调查数据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就是说使用健身路径的人群中离退休人员最多。

2.3使用者的学历结构状况

调查显示随着使用者的文化层次提高,人们对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越高,其文化层次高的锻炼者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较多,说明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也高,有助于提高人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而高等教育的人群参与度不高,使用健身路径的人数比例不高。

3.株洲攸县城关镇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

3.1 攸县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获得健身器材使用方法的途径

想要达到自己的运动成果和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正确而科学的锻炼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在人们获得路径使用方法的渠道方面,其中观察别人怎么使用或模仿他人占据了总数的44.5%,其次是听取他人的建议占了20.4%,按器材的使用说明的占14.1%,按个人喜好占 13.2%。(如表3-2)

表3-2 攸县居民获得全民路径使用方法的渠道

渠道个人喜好器械说明他人的建议模仿他人其他

百分比(%)13.214.120.444.57.8

3.2 攸县锻炼者对全民健身路径器械的选择状况

攸县各健身路径点中安置的器械种类有扭腰训练器、单双杠、太空漫步机等。扭腰训练器使用人数最多比例最高,是人们比较喜欢的运动器械之一。

4.株洲攸县健身路径锻炼者体育运动状况与分析

4.1健身路径锻炼者的体育意识状况与分析

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其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与其相应的心理活动、思想观念的产生被称为体育意识。在体育锻炼重视程度的调查中,重视体育锻炼的比例总和为91.2%(如表3-3)。意识高的体育锻炼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民健身意识。

表3-3 攸县全民健身锻炼者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统计表

重视程度很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

百分比(%)53.729.28.38.40.4

4.2锻炼者使用健身路径锻炼的目的状况

锻炼目的是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根据调查表明,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目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如下表所示,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其次是休闲娱乐,然后才是人际交往以及医疗康复等。

表3-4 攸县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目的统计表 N=285

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医疗康复其他

人数13659443511

百分比(%)47.720.715.312.34

4.3健身路径锻炼者参与健身锻炼活动频率以及时间状况

国家对于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为:每一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每一次的锻炼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每一次的运动强度达到自身运动能力的中等强度以上。由此可以看得出,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不能算作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下表中可以看出攸县居民健身路径运动频率主要集中在每星期1到2次,大多数还没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

攸县大多数人对健身活动时间选择上还算比较合理,大多数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一个小时以上人数相对少,说明锻炼时间合理性的选择是影响锻炼效果的。

表3-5 攸县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的活动频率N=285

频率每一周3次以上每一周3次每一周1到2次偶尔

频数425215734

百分比(%)14.718.255.112

5.结论

5.1 社区健身路径的数量不足,路径的布局不合理

5.2 全民健身路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缺少专门的资金监管机制

5.3 全民参与健身思想的宣传力度和普及力度不够

5.4 全民健身路径在使用上缺乏正确的示范和专业的指导

6.对策

6.1 攸县应加大健身路径建设力度,根据实地情况合理规划

6.2 促进全民健身路径投资的多元化,加强资金监管力度

6.3 健身路径应注重功能的开发和社区文化的推广

6.4 全民健身路径应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性(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9)

 

关 键 词:居民健康档案;JavaEE架构;UML语言;数据管理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多年的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在各大中医院中的应用日益成熟,产生了大量的医学数据,然而这些数据的获取、转换、存储和传输目前主要局限在医院的日常事务操作,并作为历史数据存储在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拥有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充足的数据量。利用这些数据开展进一步深入的分析,体现对医院管理、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医学研究等的价值,是近些年信息技术领域和软件开发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被广泛接受,每个个体都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并致力保证自身健康水平,使得基于已有的大量医疗数据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的工作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和着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1]在卫生部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2]是居民健康信息的有组织的系统化信息,主要用于帮助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掌握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而分析居民的身体健康问题,预测流行病的爆发情况并筛选出高危人群,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部门还可以通过健康档案获取居民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有效的、便捷的和较为连续的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行业的资源利用率。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构成的基础上,设计了健康档案管理与健康状态分析系统的总体流程,基于JavaEE架构,实现了双终端访问接口,在健康档案管理与数据分析系统构建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 健康档案系统数据分析

项目组仔细研究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电子病历数据规范》等与健康档案相关的数据与管理规范,查阅了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数据标准,确定了本项目研究的健康档案数据的核心内容,其中的数据信息主要有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常规健康体检信息、关于重点观察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数据。居民个人基本信息中的数据项包括索引编号、姓名、家庭住址、个人收入等基本信息,以及与健康状况有关的血型、家族病史、药物过敏史、残疾情况等相关信息;常规健康体检信息中的数据项包括一般健康状况、身体检查、生活方式、住院情况等;关于重点观察人群的健康状况信息主要包括三十六个月内出生的儿童、孕产妇、年长者和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病等群体的有效健康资料;相关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包括医务人员接诊以及疾病诊断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等。

 

目前,通常以表格方式对居民健康档案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分为居民健康档案封面、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数据。通过对这些医疗信息内容以及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以XML作为健康档案数据的表示与存储的基础,遵循HL7标准,构建了健康档案数据模型,用以存储居民健康档案。

 

3 健康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对健康档案数据以及健康档案管理业务与流程的详细分析,仔细研究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等标准与规范[3],多渠道获取各类人员对健康问题的关注角度与关注点,基本明确了健康状态分析系统业务处理的高层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系统业务处理的大体逻辑模式,即“安全性认证+数据录入与导入+数据统计分析与展示+健康水平评价”的模式。

 

本系统主要是以健康档案数据管理为基础,实现高层数据处理功能(如各种查询和统计工作),因此健康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是本系统能够得以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的前提。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进行健康档案数据录入和修改之前,必须通过一定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认证,在进行健康档案数据录入时,系统必须要实时地进行多种数据正确性的校验,保证系统内数据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4 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4-5],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平台,基于JavaEE架构[6-7],实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主要包括对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和健康信息等的管理功能,个人健康档案创建界面如图1所示,基本信息包含了身份证号、居民姓名、民族、籍贯和出生日期等相关信息,家庭信息包含了家庭成员、家庭住址、成员关系等相关信息,健康信息包含了血型、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个人特征信息,这些信息为后续服务提供依据。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以XML格式存储,以便与Agent获取的其他健康数据进行整合,健康档案信息的XML数据存储如图2所示。

个人身份证号是个人信息检索的索引,使用个人身份证号定位到个人的相关信息,通过个人信息检索获取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主要包括血型、历史疾病、手术和家族史等。统计功能用于实现对个人健康数据,如血型、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分析,图3为系统对血型和HR对比后的统计界面。

 

5 结论

通过健康档案管理与数据分析的研究与系统的构建,明确了健康档案数据的基本构成,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档案管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档案数据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的自身健康管理的参与意识;健康状态分析系统的运行与应用,实现了个人健康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多样化展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平台和移动终端硬件平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健康信息服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EB]

http://baike.baidu.com/view/2323799.htm

[2] 卫生部. 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EB]

http://baike.baidu.com/view/3059030.htm

[3]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EB]

http://wenku.baidu.com/view/7ff5c909763231126edb1139.html

[4] Grady Booch,著[美].邢春丽,译.面向对象项目的解决方案[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篇(10)

通过对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此来针对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全民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健身操舞在成都市乃至全国更广泛地开展做出点滴贡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成都市所辖9区部分全民健身操舞锻炼者相对密集的社区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大量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获得研究内容的相关资料。

2.2.2综合比较分析法

进行对比教学根据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结合实际,进行较全面地比较和分析研究对象。

2.2.3统计法

根据所拥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得出相关结论。

2.2.4逻辑推理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推导。

3结果与分析

3.1全民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通过相关调研得知,全面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开展过程中对于锻炼环境的关注度、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动作内容的选择以及运动损伤的相关防治措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推广过程中急需调整和补充。

3.1.2性别偏差问题

当代社会体育参与价值取向与参与内容方面的性别差异是颇为显见的。在这日益丰富多样的体育价值取向与参与内容中,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也日益显现。但针对全民健身操舞这项运动来讲,应该从健身理念的推广和动作设计的编排上加以创新和探索,使得更多的男性锻炼者也积极地参与到当中。

3.1.3内容资源匮乏问题

从成都市社区全民健身操舞开展现状的调查中得知,社区居民进行健身操舞锻炼主要体现在以群体形式为主。针对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借鉴和吸收较少,同时针对特殊人群相应症状调节的操舞类内容缺乏开发和采用。如秧歌类的健身操舞、太极类的健身操舞、针对经络的健身操舞、八段锦健身操舞等既传承了传统体育文化,又能对特殊人群产生一定针对性锻炼的全民健身操舞都可以引入到锻炼过程中。

4促进成都市社区居民全民健身操舞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居民中的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健身操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分析发现,健身操舞在发展中应该取长补短,采用“扬弃”的精神借鉴吸收相关素材形成健身操舞独有的表现方式,这就需要从健身操舞的锻炼意识、锻炼知识、锻炼能力几方面下工夫,进一步关注健身操舞的科学锻炼加快健身操舞的良性发展,为健身操舞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4.1增强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镇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锻炼意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安全性和成效性的认知程度。

4.2增进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健身知识

4.2.1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使其“因材施教”

影响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教练员业务水平中还尚待提高,健身操舞的内容丰富多彩,种类各式各样,选择哪一类健身操舞进行健身锻炼?自身体质、体能以及外界环境对健身锻炼有何影响?人的遗传、环境、营养、工作性质、疾病、精神因素与科学健身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一切有待于健身操舞教练员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锻炼中根据不同的锻炼对象,精选锻炼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按步骤地“因材施教”。

4.2.2重视和加强健身操舞健身的科学研究

健身的科学化是提高健身操舞锻炼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吸引城镇居民参加健身操舞锻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广泛地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一方面从健身操舞健身方法与手段、健身操舞器材用品、体质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咨询服务,加快科研成果向健身操舞健身实践的转化,提高健身操舞健身服务中的科技含量。

4.3提高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能力

4.3.1增加健身操舞健身的竞赛和表演活动

比赛和表演既是健身操舞的突出特点,又是推动健身操舞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动力之一。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健身操舞表演和比赛,尤其是开群众性的健身操舞观察和交流会,使健身操舞通过观察和交流相互学习,达到提高健身操舞科学锻炼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4.3.2采取多途径重视健身操舞社指导员的培训

社会指导员是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传播者,其作用的发挥对大众体育的进一步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经过专业培训的健身操舞指导员数量不多,健身操舞指导员质量不高是阻碍健身操舞健身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场馆利用率

现阶段,我国体育场地(馆)产权分属各异,经营方式多样,实际使用率普遍较低,管理水平不高,高级管理人才极其缺乏,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品牌企业和品牌服务还不成熟,经营和维护成本偏高,绝大多数依靠政府投入维持。

5结论

健身操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是可行的,良好的,它很好的贯彻了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实施,并在成都市独特有利的文化背景衬托下通过不断的借鉴吸收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锻炼方式和自身优势,将成为成都市社区居民所喜爱的主要健身活动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国良.21世纪初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 戚白云,赵先卿.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3] 陈国成.全民健身意识不良现状分析及相应对策探讨[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4] 魏亚妮,等.四川省全民健身供给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5] 宋允清,等.广东省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

上一篇: 现代化教育理念 下一篇: 物业管理实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