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7 14:38:25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问题的提出

国内学者对正当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交通大学胡伟教授在《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 一文中第一次把韦伯的合法性概念介绍到中国来,此文认为合法性就是促使一些人对某种命令的“正当性”的认同,从而自觉服从这种命令的动机。在这里“合法性”与“正当性”就成了同义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的基本视野和维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意识形态性(本质属性,核心体现);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政治性(政治属性);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社会性;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认同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危机透视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面临的诘难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取消论”;

第二,“思政课非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就是把意识形态和科学对立起来,认为一切意识形态理论都是出于阶级私立而对现实进行歪曲,因此没有科学性);

第三,“思政课自由选择论”;

第四,“思政课无用论”。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信心的缺乏(失语、失踪、失声);

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自信心的不足,归根结蒂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真正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我们的脑子不能总是装着别人的灵魂,我们应该有自己自主的灵魂。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权利主体的单一性;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诉求的片面化;

第四,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危害

第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出现滑坡。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第二,思政课社会地位被边缘化。大多数群体在课程的生成过程中完全处于“失语状态”,诉求无法得到关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牢固的合法性社会根基,引发群众对思政课的消极抵制态度;

第三,思政课认同程度趋于降低。易走向摒弃灌输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流的思政课,代之以介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多元价值观思政课的歧途。

三、化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进路

1.以教学的实效性重构合法性

第一,合法性要建构在有效性的基础之上――方法、途径。首先在理论上论述有效性,推出有用,课程有用,有用导出合法;

第二,合法性要与社会的动态需求合拍――内容。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建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方法、途径);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彰显对个体人的生存意义的关照。

2.以政府指导的权威性维护合法性。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只有政府才需要合法性,政府拥有合法性也就拥有了政府权威,相反政府指导的权威性也对合法性起到了维护和巩固的作用。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对高校思政课发展的正向促进功能;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第三,从党和政府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强调思想上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手软一手硬,忽视精神文明)------政府对思政课合法性的强烈诉求;

3.以学科建设夯实合法性(学科支撑);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发展应延承自身的内在逻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最大限度地遵循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并坚持对客观性与合理性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权力控制者的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工具之一;

第二,构建多元权利主体共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成模式(国家层面的放权)。打破国家主导的权利分配格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多元权利主体共契;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供应制度的设计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的历程表明,只有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成充分关照了社会不同个体的生存性与发展性需求,国家政治统治权利对学校课程知识的合法化控制才具有稳固的社会性根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促进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彰显;

4.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助推合法性。这是阶级社会的普遍做法,外国也是政府强制推进,高度重视(书: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一例外,各国都这样做,我们做很合理正常,与国际社会同步

第一,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对青年学生灌输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所谓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不但存在着向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西方式的“思政课”,并把其视为每个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而且严格规定这些课程必须以灌输“西方核心价值观”为主;

第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采取多元化方式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课的成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氛围和环境的综合效应,加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联系,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作用,尤其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第三,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效果才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2)

常言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要培养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所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要教书先育人,而德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德育教学并没有真正受到应有的重视。思想品德课在小学阶段往往被认为是所谓的“副课”。升入中学后,由于惯性思维,思想政治课仍然没有引起许多人足够的重视。而在巾考中,该课属于必考课目,并且占相当大的分值。由此来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已逐步引起人们观念的转变。随着认识的提高,我逐渐意识到,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目前的这种不利局面,做为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及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学好此课对升学、就业、自身健康成长及以后发展的重要作用。经过引导教育,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的品格,如何孝敬父母和长辈,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如何向他人伸出援助友爱之手,如何遵纪守法,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开创美好的人生等。

二、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课程,育人教育足其核心。当今社会足人才竞争的社会,科学、教育发展口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培养高水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科技竞争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首先必须加强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合格人才,并将这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辨别,对其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建构,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促进道德生命自由成长。引导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教育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道德及法律要求,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正确处理好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学生成长的参谋与伙伴。以教学中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相互 交流。通过开展气氛活跃、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许多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及乐趣,将我当做他们的良帅益友,倾诉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对此,我甚感欣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教育他们做身心全面健康的青少年。通过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方法有了较大改观,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实现了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学习成绩随之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准确把握,正确应对开卷考试的新要求。

课改以前,思想政治课实行闭卷考试,学生负担较重,容易对此课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十减负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思想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后,得到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不少人对此深表赞同,认为思想政治课考试不必死记硬背了。但此消彼长,识记的东曲要求少了,理解、分析、应用等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了。针对这种变化,我及时引导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这种趋势,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自身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点拨学生学会分析社会问题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要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言之有理或有独到的见解,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并且积极开展互动教学,提高授课的艺术性,增加学生学习此课程的乐趣,让他们由想学、好学达到乐学。而我只做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参与者。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充分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的去努力、去奋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能在课堂上敢于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及时因势利导、答疑解惑,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想政治课的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3)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能够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凝聚起来,并形成强烈的国家自豪感、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高校是每个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与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美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美国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纵观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没有一门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等学科意义上的名称。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反,它对美国人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实,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等过程中的,其具备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如队伍、理论、职能、系统等。它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却能取得相应的甚至比其他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的。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中

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部分。光从课程设置来看,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通过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里边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中占了很高的比例。美国高校要求学生必修的人文、社会、管理、经济等课程中都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开始的公民教育和新生入学教育,其功能和作用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似。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高校一般设置3~5门政治理论课,包括西方经济学、美国历史、公民与法、美国与世界、科学哲学和实用主义,还有大学生生活导论课、职业道德和社会研究等。这些课程实际就相当于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为例。哈佛大学2005~2006学年的核心课程包括7个领域的内容,分别是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科学、道德推理、社会分析、定量推理。通过这些课程,哈佛大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化因素重要性的理解、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并运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探索道德和政治性的理性选择方法等,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至于专业课,美国高校本科阶段的专业课比重不是很大。在进行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了解专业课本身的历史和传统,以及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在探索中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教育,重视课外教育的作用

虽然没有专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教学。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高校可以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同时加强青年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课堂教学能够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提高权利意识和国家意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注重采用无形的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的参与积极性,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在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外教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育必要的补充。在课堂之外,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宗教活动等,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从而将自身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美国高校内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这些活动融入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娱乐、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相关的教育。学校支持学生走向校外,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例如,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等,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加深对国家的感情,培养爱国思想;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一些民主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进一步接触政治生活。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教育活动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在活动中不断地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共同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充分借助社会教育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开展

美国拥有丰富的社会环境资源,帮助高校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各地拥有大量的教育场所,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等,充分展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宣传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这些渗透着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社会政治环境,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气息。此外,美国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方式,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有效的氛围。通过大众传媒,美国政府所宣扬的价值观、政治观和文化观更是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度,还起到了引导思想的作用。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特点,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力量中,宗教教育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的宗教是个人精神信仰和社会道德的源泉,对人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美国将宗教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用宗教来充实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用宗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在这样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高校可以充分享受到这些资源,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高校基本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历史等方面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高校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育。但由于课程教育本身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局限,使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

我国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开始设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949年10月颁布的《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正式设置。1964年10月,增设《中共党史》、《党史》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体系。1986年3月,中共中央明确要求把改革开放理论和政策纳入对大学生的教育中。1995年,国家教委提出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两课”课程体系。1996年,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进一步。2005年1月,同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新要求,确立了在高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个部分。其中,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及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课包括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我国高校设置了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了解国家的历史、熟悉社会法律规范等。

(二)我国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本身及课程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甚至边缘化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文件对其进行保障。但是,由于受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教育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与专业课相同的地位。部分高校甚至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管理,也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紧缺,很多高校采取“学、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的大班教学形式,使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创新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下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错误判断,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使学生抱着修学分的心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无法达到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效果。

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课外实践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大纲要求进行课程的教学,即所谓的灌输式教学。在灌输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统一的大纲和教学,多以理论为主,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甚至照本宣科,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前社会形势或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空洞、不合实际。这使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在课堂上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听课。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浮于表面,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大多数学校主要依赖于课程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课外实践的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缺乏丰富性、生动性,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殊不知,课外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课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取得明显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过多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

大多数学校或教师把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都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这种想法导致的后果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少了,仅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加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负担,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意图,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和接受。与此同时,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占学生全部课程的比重本来就不是很大,过多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而忽视了所占比重最大的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果放弃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时间和机会。仅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美国和中国虽然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但它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国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状况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借鉴,提高我国高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利环境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包括学校在内的多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如家庭、宗教组织等。这就为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教育的开展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和支持的有利环境。针对我国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我们需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在我国,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校起着连接国家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如果这个桥梁作用没有发挥好,即使国家政策再科学、合理,都不可能真正引导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要及时传达并真正落实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真正将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落到实处,而不是口头上响应国家的号召,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真正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高校尤其是高校领导层需要从本质上认识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在教师群体中营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有形的案例或机制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对个人的“洗脑”,更不是一种空洞教条、无意义的东西。要使学校教育的每个系统都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添薪加柴。

(二)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很直接、明确,都是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政府和学校没有对相关课程进行内容的限定,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内容有所创新。在教学方式上,美国高校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采用渗透的方法进行教学,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和方式单一的问题,需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增加,他们所能获得的信息量也与日俱增,超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能容纳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仍然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沿用以往较为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更为宽泛和多样,同时受各种思想影响的几率也大为增加。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或出现的不良思想状况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真正受益于课堂,接受正确的观念。例如,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及不同的章节内容,采用课堂讨论、专题演讲、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生动、具象的教学方式,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还能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加强课外实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美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积极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使得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动性和实践性,所取得的效果也大大增强。针对我国高校过多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课外实践的环节,构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理论知识的灌输,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希望学生在观念中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践行这些正确的观念,以这些观念引导自己的行为。而这些观念的践行,就离不开社会实践。构建第二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直接、更具体的实践平台。因此,高校在进行课程规划的时候,要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尤其要制定出目的明确的实践内容,保证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加深理解。这种实践可以是组织学生参观相应的主题展览以培养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认识,也可以是让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等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等。在社会实践后,让学生通过调查报告或活动报告的形式与教师、学生进行分享,能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实践还能更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增加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其他课程教学中

美国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中,不仅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还能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无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针对我国高校过多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没有将专业课教学资源利用起来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扩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其他课程教学之中。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课程教学的渗透,首先要从教师层面先形成这样的意识,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本专业的历史、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的认识,以此了解学科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定好位,确立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在全校性的课程设置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增加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分到更多的课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增加,为预期的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和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四、结语

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培养了美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所采取的方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有利于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同时,我们也要对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看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有益经验。只有将中美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才是我们研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洁,张杰林.为国家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美国公民课程小览[J].文教资料,2008(30).

[3] 陈荟芳.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7(4).

[4] 戴媛媛,颜素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5] 刘子实,吴渝.英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6] 张晓红.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7] 王熠晔.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8] 孙美花.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研究[J].教学研究,2010 (1):41.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后,在思想认知和行为表现发生的变化来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一是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接受程度”;二是看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之后,是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外化为行为表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成效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自我教育者,大学四年要学习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着广泛接触、充分的交流以及学习体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状况如何,他们最有发言权。为此,基于学生视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考察,是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主要渠道。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与方法选择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其基本情况是:调查院校为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8%。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是:男生181人,占40.2%,女生269人,占59.8%;文科学生148人,占32.9%,理科学生140,占31.1%,工科学生90人,占20%,农科3人,占6%,医科学生69人,占15.3%;大二学生257人,占57.1%,大三学生117人,26%,大四学生76人,占16.9%人;汉族学生210人,占46.7%,维吾尔族学生170人,占37.8%,哈萨克族学生36人,占8.0%,回族学生20人,占4.4%,蒙古族学生12人,占2.7%,其他民族2人,占0.4%。问卷统计方法采取传统方式,即统计出每题每一选项的人数,并算出百分比,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信息点。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你对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总体评价?通过调查,以获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总的评价,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上述调研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总体评价中,认为“很高”和“较高”的分别为:26.4%、41.7%,两者之和为68.1%,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总体尚可,但受访者中认为教师总体教学能力“很高”的只有26.4%,认为“一般”和“较差”的比例之和超过三成。这表明,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状况还不能过于乐观,考虑有一半受访者为大二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没有全部学完。因此,实际评价不高的比例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2.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如何?考虑到各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以及调查测试的一般规律,为便于各民族学生真实完成本次测试,课题组对每一项具体能力只设计一个问题,并注明评价这一能力可以参考的指标,例如,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本文列举的参考指标包括“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教学关联性、条理性强”“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信息量大,有深度”“内容适合学生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术性”等,根据以上建议指标,学生给出一个总的评价,调查结果见表2。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学生评价为“很好”的占28%,评价“较好”的占30.9%,两者比例之和为58.9%,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课堂教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讲授内容符合学生需要、具有学术性,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好。我们也必须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学生评价为“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比例之和超过四成,达到41.1%。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学生评价不高甚至很差,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对理论学习的需要。

3.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如何?课堂教学组织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给出的参考评价指标包括“课堂教学环节或活动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环节或活动安排有序、紧凑”“教学时间利用有效果、有效率”等,具体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好,优良率将近70%,学生评价为“很好”的占30.4%,评价“较好”的占36.2%,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精心开展课堂设计与教学准备,受到绝大多数学生好评,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优良。同时,也不能忽视,作为教学最为基础性环节与基础性能力,还没有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学生评价为“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比例之和超过33.3%。

4.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表达能力如何?教师通过语言、非语言等手段有效传播、表达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与必要教学内容,让学生愿意接受所讲道理,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必备素质。对这一问题的调查,本文给出了参考评价指标,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教具等表达”“板书或多媒体设计”等,具体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调查数据表明,各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表达能力的认同度较高,其中,有29.6%的人认为教师的课堂表达能力“很好”,接近三成,认为“较好”的占到42.9%,超过四成。尽管如此,也应当注意到,还是有20.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表达能力“一般”,5.3%的学生认为“较差”,2%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不太满意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5.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如何?教学方法运用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和体现,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途径,其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学方法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中更高一层次的能力。对此,本文设计的问题是“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如何?”,并同时通过四个参考指标,包括“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与合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因材施教”等,调查结果如下表5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各民族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能力认同度相对较低,认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25.3%和29.3%,两项之和为54.6%,不足六成,其原因或许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合班,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数量偏少与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投入不足等有关,但也一定与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不足正向关联。应当看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一般”“较差”和“说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29.1%、13.1%和3.1%,三项之和超过45.4%,接近一半。这说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交互式学习”“多样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高层次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上存在问题较大。

6.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力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教学能力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本文专门设计一个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严重偏低,其中,认为“很好”的比例只有7.6%,认为“较好”的为31.6%,两项之和仅为39.2%,不足四成,而认为“一般”“较差”和“说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39.3%、18.9%和2.6%,三项之和达到60.7%。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在这一能力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以及缺陷。就后者而言,在新疆,高校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加之开展实践教学社会成本高、资源少以及经费短缺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动力与现实选择,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尽管如此,我们认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力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为难情绪,缺少意愿与动力推动,缺少实践活动筹划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以及必要技术技能等。

7.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命题能力如何?考核考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其中关键环节是教师考试命题的水平,为此本文设计了此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见表7)。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命题的水平认同度偏低,认为“很好”的比例只有7.8%,认为“较好”的为37.6%,两者之和为45.4%,不足五成,而认为“一般”“较差”和“说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35.6%、18.2%和0.8%,其中,“较差”与“说不清楚”的比例之和接近20%,而后三项比例之和为54.6%,超过50%,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命题(或许包括整个考试监考改卷等)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这可能与学生自我中心的心态和功利取向有关,至少考的不好或分数较低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故意难为学生,不“以学生为本”,不够“开明”,将考不好的结果归于他人,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但必须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命题能力必须提高。

二、调研主要结论

以上基于学生角度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础性教学能力较好,核心能力相对较弱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基础性教学能力总体情况较好,而高一层次的核心教学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驾驭等能力相对较弱。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尚可,但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总体评价以及分项目评价上,除了“开展实践活动”与“考试命题”能力前两项好评率之和在50%以下外,在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表达能力评价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上,认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之和都在54%以上,这说明有半数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学生是比较认可的。为进一步考察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全貌,在上述统计结果基础上,将每一类能力列出选择人数,再按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说不清楚”五个选项,分别对应5、4、3、2、1分,乘以每一项的实际人数,得出该项分值,加总后,除以总人数(450人),最后得出每一细分能力的平均值,具体情况见表8所示。前述统计结果表明,因为在对教师每一教学能力测评中,学生选择“很好”“较好”的比例与选择“一般”的比例相近,甚至略低,因此,每种能力的平均得分不高,均未达到良好(4分)(详见表8)。这一结果说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确实有一批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一般,甚至很差,这也进一步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骨干、领军人物数量或许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整体评价结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能力急需加强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受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严重偏低,接近3分,在六项细分能力中排序最后一位,同样考试命题能力也不理想,得分在3.5分以下,排序倒数第二位。

三、建议

基于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调研,笔者认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础性教学能力较好,整体教学能力尚可,但核心能力相对较弱、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急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关键要看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之后,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并学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接受程度。衡量指标有:是否基本掌握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包括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是否正确地理解了所学的政治思想理论观点;是否相信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形成了社会所需的认同观念和意识;是否改变了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态度,形成了对国内外大事或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关注。

第二,看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和驾驭程度。具体衡量指标有:在给出的复杂的各种涉及社会、个人问题面前,是否利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对待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面前,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去分析,并正确地给予解答;在面对各种错误观点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批判,并指出其错误的根据或危害性是什么;对未知的问题,是否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探讨问题。

第三,看学生对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是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在实际学习和生活当中做到了知行合一。具体衡量指标有:是否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的遵守学校纪律,违纪违规的现象很少出现;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习和校园里是否开展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知识能力提高的各种活动;是否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各种课程和知识方面,是否在课堂上、图书馆和宿舍中呈现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行为,积极参与维护校园、教室、宿舍卫生环境,形成了良好文明礼貌行为;是否形成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氛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数、种类多少以及来自社会的反映如何。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5)

邓小平理论中提到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使国家的法制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该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转变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发展国家的法治满足了国家民主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综上,“依法治国”对于国家建设的作用都不容小觑。

在2020年,“依法治国”的战略将全面落实。在落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过程中能够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保持严格和公正。还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最终要达到三位一体的状态即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融合。

“依法治国”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依照本国的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来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事物进行管理,保证各方面能顺利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着重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将民主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确保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实行“依法治国”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以中国实际为基础,要兼容并包吸收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国外的先进的优秀文化成果。我国社会要想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有力的体现,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衡量标尺,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将“依法治国”的精神落实于实处,还可以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对于国家的政策有所了解、有所学习,同时可以将“依法治国”运用于实际,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时代感较差的不足。因此应该将“依法治国”落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视野之中,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完整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第一,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工作者基本素质偏低、专业素质也偏低的情况,而且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其终生的职业,而是作为其事业发展的垫脚石,向更高的职位或是专业课教师发展。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强的教师则转向与专业方面的教学。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待遇较差,薪资不高,地位较低,授课时间长,这就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不能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且教师队伍的职业化水平较低,大多为非专业教师或是后学习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造成了一定的偏差。以上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

(二)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双重统一体,但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的不同,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无法完全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而在主观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出现偏差,着重强调社会价值,忽略了个人价值的作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受到了损害,使受教育者在功能认知上出现偏差,具有泛政治化倾向。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偏离实际,所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较少。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站在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学科理论建设科学化和学科理论建设实践化较差。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种倾向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倾向性极其严重,为了教育而教育,不具备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际操作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游离化倾向,严重脱离于实际生活,存在于其他学科之外,较少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受教育者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填鸭式”“强制灌输式”的方法,兴趣方面根本无从谈起。

二、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对学生进行课堂化的政治教育,同时也是对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其意义十分深远。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将教师队伍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在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立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整体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有效性有所提升。

(二)有利于培养法治观念

通过对依法治国有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加强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并使大学生对法律内容拥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学生对法律的认知逐步发展成法律信仰,才能形成真正的良好的法律意识,为“依法治国”切实有效的实施奠定法律基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使他们从意识上和行动上认同法律,这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落实“依法治国”。

民众对法律的心理上的认同是最高层次的“依法治国”,法律信仰确实是当今社会表现的比较明显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经济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评判当前的法律知识和内容,以不同的视角出发去理解法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法律的信仰和价值认同。

(三)有利于为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做出贡献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转型时期环境对人的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建设和完善社会法制环境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传递法律的威严来塑造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可以独当一面,实现整个社会法治进程的有序发展。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创建和谐的法治氛围,依法育人与依法治国结合,严格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违规行为,绝对不能姑息也不能搞特殊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对法律敬畏的态度,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为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做出贡献,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四)有利于法律信仰化

在现阶段,制约我国法制化建O的最主要因素是国民法律信仰的缺失,所以在我国的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即重点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依法治国的内容有利于全社会对法律形成正确的认知,只有信才会守。只有公民认可法律,才能保住法律的稳定性和价值性。因此,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讲法律信仰化,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才会卓有成效。

三、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把“依法治国”写进课本,让学生学习。而是要把“依法治国”这种法治的观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的面貌,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进入人们的生活。将“依法治国”的思想进到“入课本、入课堂、入大脑、入心”,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将 “依法治国”落实于教师队伍建设

将“依法治国”的思想落实于教师队伍建设,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能够在制度上进行优化、规范。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干部的选用上一定要会用人、用好人,领导要加强领导,带领好队伍的同时要管好自己,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所以,将讲话中所强调的精神落实于整顿教师队伍的实际方法是:有主要负责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学科化,领导做好表率作用,成为学科主要带头人,教师任用方面进行着重选拔,提高教师的待遇,防止出现教师流失的现象。教师队伍要在思想上加强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整体的教学水平,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

(二)将“依法治国”写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本

将“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写进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使知识能够“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对于“依法治国”思想最好的落实则是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导向性,所传递的思想是正确的国民意志,在精神上提供指导和动力,使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可以保持一元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职能就是让学生在社会宏观的大背景条件下可以深刻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面存在其特殊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于“依法治国”落实的最好选择。

1.教师着重理论的讲解,并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对于“依法治国”的思想或者是法制的思想,学生最好的理解方式是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教师的讲解将法制的思想更好地融会贯通,更好地学习,最好是熟读、熟记一些法律条文,并能熟练的应用。而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引入一些实例,创造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进行思考的环境。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自主地寻找并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找准法制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契合点,在以课堂为主进行适时的渗透,政治课不是法制课,政治课却包含法治因素。教师应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知识要广泛涉猎,以兴趣带动学习,这样课堂的效果才能让人满意甚至意想不到。加强学生的普法教育,使学生能够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法律知识体系。

2.课外教育不容忽视。在课外作为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师更应与学生多沟通、常交流,通过报刊杂志等来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制观念,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抓住课堂之外的一些小契机,或是通过身边的例子进行教育,增强法治教育的时效性。学校与法院或是律师事务所等联合,形成联动机制,在学校举办建立一套法院与学校联动机制,采取法制报告会、法制沙龙、法律试卷问答等方式,宣传讲解法律知识、法律常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融合,创造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三)以“依法治国”为切入点将法律教育体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

“依法治国”对于当前的法制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依法治国”的学习更有利于大学生对于法的精神的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将法律内化为精神观念,进而维护法律的尊严。若以“依法治国”为切入点,将法律教育体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应以多层次、多途径的方式来进行关于法律意识、法律常识和法律精神的教育,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法律精神实质并能够系统的掌握法律知识和法治知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法治的过程中,课堂教育还是以课堂讲授法为主,但其中还是应穿插有实践课程,讲授内容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全新的现代法律精神和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

从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在课堂上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和法律方法之外,课外还应参加法律实践,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要形成社会主义法律的思维方式,敬畏法律权威。要从由内而外的认同和信任法律的作用,坚定对法律的信仰,与此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法律常识以及一些法制观念,使人们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越性,使真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爱法、守法、敬法、护法。

总之,无论是课内教育还是课外教育都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实际,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诱导、点拨的方式来让学生充满兴趣,使其自我理解的过程中领悟到道理的深刻性,最终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只有在氛围和谐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教师的因势利导和学生的顺势而动,两相结合,课堂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吸取经验,因时、因势而动,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彻底地将“依法治国”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最终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陶厚勇,金怡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基本特征和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5-10.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6)

开放性中学政治教学的首要因素就是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但是这一点被很多主张开放性政治教学的同志所忽视。笔者认为政治教学理念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就在于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政治方向,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旧观念。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确实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它们的形成不是我们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找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思考人生,包括认识和思考自我、亲情、友情等方面;认识和思考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让学生通过认识和思考形成对自身和社会的基本认识,形成基本的是非判断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适应多元化的、开放的现代社会,不迷失自我,能明辨是非。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那样。使人头脑清明是教育最应具备的功劳。

开放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我们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如前所述,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确实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绝不仅限于此。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际上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基础教育,在公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公民教育的专家认为公民教育要靠全民教育,但是最有目的、最有计划和最有组织的全民公民教育是普及义务教育。他们认为义务教育的目的可以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目的就是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合格公民;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的教育,同时也是养成会尽公民义务的教育;使他们先学会做人.做社会的主人,国者,做能和别人同舟共济、和睦相处的人,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劳动,成为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人。我们现在义务教育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与公民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它应该发挥公民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开放性的核心。教师的教学依据是教材,但是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要内容,而不应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应根据学生认知状况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以外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笔者认为可以以课本为依托,从以下方面拓展教学内容:

1 媒体连线,把最新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思想政治课教材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对很多问题作详尽的阐述,而且教材的编写又相对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教材内容就会显得相对滞后。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学生更快更广地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把最新的社会新闻和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把当前社会“热点”和教材中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不仅能赋予思想政治课以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在第一时间给学生进行分辨是非的引导,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2 学科沟通,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综合性,它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教学中常常有文史的东西.文史教学中也常常渗透着政治,地理中的地缘政治知识、环境知识、人口知识,对学习政治也有很多的帮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横向沟通,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科对话”的方式,让政治与历史对话,政治与地理对话,让学生在“学科对话”中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

3 深入学科背景,导向人文科学、社科科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它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这就是说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有着深厚学科背景的学科。在我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这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只是入门的水平。在有限的课时中我们也不可能对这些学科都进行深入的讲授,但是我们却也不应跟教材一样在入门阶段就止步。首先,我们教师自己一定要加强学习,不能停留在教材的水平上,要深入学习教材所涉及的人文、社会科学,正所谓厚积簿发,拥有深厚的知识背景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上的“基础”、“入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相关学科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兴趣,并可以通过开设兴趣小组、选修课等形式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对这些学科进行进一步学习。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书籍、报刊、网站等,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教材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

开放性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开展开放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打破思想政治课的“沉闷”,把思想政治课搞得有声有色。开放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体现在课堂之内,也可以表现在课堂之外。

1 开放的课堂教学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7)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坚持灌输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一)灌输理论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任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政治价值十分突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形态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们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的思想理论科学,内容覆盖面极广。而这些内容对于处于初高中的青少年来说不可能形成自觉认识,因为他们正处于创造思维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容只能利用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外面进行灌输。中学思想政治课肩负着意识形态的教育使命,灌输理论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任。

(二)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整个中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来看,中学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当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育者要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基本理论知识灌输给受教育者,在灌输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以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选择、消化和吸收这些教育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自觉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和过程,培养学生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需要引起重视。

二、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灌输”的认识误区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潮的冲击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下,出现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灌输”的认识误区,存在摒弃“灌输”原则和方法的倾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一)把灌输理解为“强硬灌输”

“灌输”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引申为“输送(思想、知识等)”,也就是说任何实现输送(思想、知识)的方法都可以称之为灌输,所以,灌输在汉语语境中本身并不带有强制性。毛泽东同志也说,只有帝国主义、反动统治阶级才搞以压示人“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用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有的人却认为“灌输”是强制执行的,泯灭人民群众自主权的,这完全曲解了马克思所倡导的灌输理论。灌输并不是强硬的灌输而是多样化的、启发式的,并非强制性的。

(二)把灌输理论等同于“照本宣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充分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死板的照抄照搬课本或教案,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仅仅是书本的文字,生硬的背诵、朗读、学习,甚至不理解其中的意思。邓小平曾指出:“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灌输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原则并不是具体的形式和方法,既不能死守教学课本和大纲的内容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为了升学考试一味的标记重点省略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剪裁,而是应该增加鲜活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与情感,从而接受理论,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观察事物解决问题。

(三)把灌输理论等同于“填鸭式”的满堂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接受教师所灌输的内容。课程枯燥无味,教师只为完成自己的计划和课程要求忽略学生的反映,“填鸭式”的把课程内容单向的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把僵化空洞的理论知识填放在学生这个盛放知识的“容器”中,完全的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填鸭式”是一种单向灌输的课堂讲授形式,在这当中就是把知识给了学生,学生背下来,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明白其中的含义,是一种片面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输送模式,是灌输模式中片面的表现形式。因此,把“填鸭式”的授课形式等同于灌输理论的想法是错误的。

(四)把灌输理论等同于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列宁说“培养共产主义青年,绝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辞和准则”,“不要把我们的理论变成枯燥乏味的教条,不要光用书本教他们理论,而要让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斗争中学习理论。”在这里,列宁强调了在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使中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他们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灌输并不是教师在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学生在机械简单化的接受,而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真真切切的诠释理论并得到学生的认同,激发思想上的共鸣。

正确认识并揭示中学思想政治课对“灌输”认识的误区,才能在实践中抵制这些错误倾向,科学运用灌输理论指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这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创新和丰富灌输的方法

正确运用灌输理论指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中学生自觉参与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对“灌输”认识的误区,在实践中应创新和丰富灌输的方法。

(一)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

面对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利用影视、音乐、时尚等信息文化产品向我国不断的传输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动摇了人们对马思主义的信仰,减弱了人们对党和国家的信心,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政治战略的需要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灌输教育的核心内容,为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提供了客观需要。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引导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进行正确的揭露和批判,对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做出科学有力的回应,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以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提升灌输主体的创新性

思想政治课中教师是灌输的主体亦为最直接的领导者,作为最直接的引导人,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成败。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可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同;必须扎实的深谙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精髓,同时对最新的科学信息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对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金融领域均可游刃有余的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回答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同;必须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克服教学上的“照本宣科”,有创造性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鲜明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来说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应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中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吸引力,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增强理论灌输的针对性。

(三)增强灌输客体的主动性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8)

我国高职院校,不分类别不分专业无一例外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然而由于受众人群的众多,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显现,难以摆脱灌输、教条、机械的影子,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长期不懈地努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不被学生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

一、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反思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早已写在中央和政府的文件里,是言之凿凿的东西,似乎没有反思的必要了。可是在高职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满足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的核心目标外,还能不能有其它的从属性目的,这些目的能不能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同于中职业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破解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的关键。而解决这个难题,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引发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目前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集中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由此来确保学生毕业时能与岗位无缝对接 ,实现就业,这种观点突出了社会需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应是从人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毕业时马上面临就业的职业生涯的需要,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种观点突出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黄炎培先生在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于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1934年,经中华职业教育社公订:“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基于上述认识,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思想显然是从“谋生”作为出发点的,人们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使从业者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从而“一个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理论从人与社会双重意义来阐述,即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对社会而言,则具有利国富民的意义。

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涵盖、溶合了当今学界的两种看法,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确立有重要启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必须更加突出体现出职业性,因此其教学除紧紧围绕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外,还应为学生求生存作准备,为学生谋发展打基础,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具体就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为着力点和切入点,除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历史观外,还应该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正确的就业观……等等,为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课教师不仅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还必须对学生将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能用学生将要从事职业中的一些事例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这当然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但那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个责任。

(二)从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类型的区别上引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反思

高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有重大影响。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在对高职培养具体目标表述上几经变化,学界对高职究竟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有争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对职业发展、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有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技能的掌握达到十分熟练且十分全面的程度;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兴趣;既能听懂来自上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挥,又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甚至还能发现不足或者错误;既很遵守本行业的“传统”,又能有所质疑,有所突破;既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又勤于动脑善于动脑;既自己特别能干,又能团结他人,参与合作。这使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职政治理论教学相比,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

二、关于贯彻黄炎培教学原则的反思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黄炎培先生在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时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他在职业教育该怎么办时说:“中国读书人顶怕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茅厕以外,简直像天没有给他生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是劳动者,死用手老不读书的,好罢!吾们来矫正一下。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吾们亲身作工,同时还要用书本来阐发作工的原理和方法”。他还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参加实际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显然,理论联系实际是黄炎培先生所倡导“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中的应有之意,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始终的根本原则。如何在教学实例的选择和裁剪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如何在教学方式方法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这一直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在这里,本文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为例进行反思。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教学方式方法,然而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确实不多,这应该引起我们反思。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其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清。一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把实践教学认为是理工科专业课需要采用的,与实际动手操作、实习实验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纯理论的东西,当然主要是在课堂上解决,实践教学这样的形式不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热情,基本不用;其二,受实践教学场地、经费等等条件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受课堂内难以得到的,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觉悟。这当然需要课堂教学以外的开支。而思政经费申请程序的繁琐,经费的紧张,往往使思想政治理论论教师望而却步,也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易进行;其三,缺乏制度保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必须采用实践教学,并没有写入任何的教学文件里,因此它既不是教学中的“硬指标”,也没有量化指标,同时也没有考核标准,难怪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热情;其四,受教学时间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十分有限,在特定的时间里,按传统教学方式把课讲完教学时数就相当紧张,加上实践教学就显得教学时间不够;其五,受教师对实践教学驾驭能力的限制。应当承认,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驾驭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能力强的教师会比较多运用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力差一些可能少用甚至不用,如此强者更强,弱者恒弱,当然影响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广泛运用,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得不到广泛应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短板,必须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

我们知道,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与采取的教学形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时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的,具体说是从自身的知识结构,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教学手段的掌握,自己对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情况出发来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当然也能引起一些学生的共鸣,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稳定,学生的评价也是时高时低。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是内容与形式统一,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目的,从属于教学原则,表现、体现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具体课程不同;同一门课程里各章节的内容不同;同一门课程中,面对的学生不同;同一门课程中授课的时间不同,这就内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此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关于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的反思

在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黄炎培先生提倡的“启发”、“自动”的教学方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

黄炎培先生认为,平民教育的第一宗旨是,要人民都有独立的人格。所以其教育方法首在发展儿童的本能,尊重儿童的个性。此等方法,是启发的,不是注入的;是自动的,不是被动的;是令儿童思想自由的,不是令儿童注重记忆的;是训练儿童活泼独立的,不是训练儿童拘束的奴隶的。

黄炎培先生所提的独立人格,当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从宗旨出发的,是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这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有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在选择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应该完全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应该是学生的实际,当然也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实际,但主要是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手段进步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而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有学生全神贯注,又有热烈讨论;既有若有所思,又有心领神会;既有思想认识提高后的喜悦,更有将正确的认识转变成行动的坚毅和果敢。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有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二)关于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反思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

从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启发的而不是注入、自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令学者自由的而不是注重记忆的、令学者活泼独立的而不是被拘束的教育方法,以及从黄炎培先生平民教育的宗旨出发,我们确实有必要对我们所运用(或侧重运用)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在实际运用中,有两种较突出的倾向:一种倾向是绝大多数教学都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法;另一种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一种倾向多出现在年青教师中;第二种倾向较多存在于老教师中。

笔者认为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势也存在不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声光图像同时出现,教学节奏快,形像直观,传递的信息量大。但也正因如此,学生在接收大量声光图像等信息的同时,思考的时间被挤压了,其结果容易往往是了解、知道的东西多了,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思考(特别是深度思考)的时间少了,这当然不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教学节奏相对缓慢,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同时,还会将自己的独立思考、认识、心得等拿出来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信息传递量当然没有现代教学手段来得大,但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然而在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普遍使用的今天,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获取的方式和手段又十分简单和先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确也有必要改进,改进的方向应该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小结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9)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73-03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05方案实施以来,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纳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重点工程,组织了全国社科界的权威专家和精兵强将编写了统一的全国通用教材,其教材汇集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如何让好的理论、好的教材让大学生“入心、入脑”,如何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心喜欢,终生受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学的教师们普遍开展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摸索到一些全新的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同样看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过于追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新奇,过于追求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彩和课堂场面上的热闹互动,往往可能偏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目的,往往可能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严谨、思辨、理性和真理的魅力。笔者认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性质和特点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性质,而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和实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担负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的重要使命。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德育性、时代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属性和特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设计、选择、使用都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些固有性质和特点出发。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其理论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学说范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总结。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向学生展示这个学说、这个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理解、认同、接受这个理论和规律性认识,从而达到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我们的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要着力服从于、服务于向大学生生动地展现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脉络,着力向大学生诠释这个规律性的认识,无论是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还是其他方法,都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使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共产主义事业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的自觉行为。所以,这个课程的教学要凸显其理论性、思想性、逻辑性。《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其本质上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和熏陶,其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根本。否则一切花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果背离了这个课程固有的性质特点便无任何意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探索要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之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服从于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之一。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的体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一直是明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给大学生传授和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大学生去分析复杂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四有”新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设计都要服务于、服从于这个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改革、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时,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吃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每章、节的教育教学目标,做到自己真懂、真信,在此基础上还要切实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去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如果忽视教学内容,忽视教学目的,一味单纯地从方法上、手段上去变换花样,去迎合学生,去所谓的“创新”,而对严谨的理论内容却似是而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勿能矣”!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篇(10)

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

1.1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态度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文科生考试中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往往是迫于高考需要,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学生的整体认同。通过随机对100名高三文科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你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课?”这个问题,75%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是因为思想政治学科关系到高考,5%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该课程来培养自己的人生观;15%的学生认为平时学习比较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通过电视和网络关注时事,思想政治课可以让自己或多或少地了解到社会实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剩下5%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跟高考和生活都有些关系。为此,我们可以知道,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都是被动的,缺乏自主学习态度和兴趣,对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和价值缺乏认识,不明白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应该是自己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

1.2学生课堂参与性不够

随着现在网络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高中学习基本普及,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取黑板、粉笔及教材等传统教学手段,教师把控整个课堂,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些对于信息接触面广泛的高中学生来说,此类教学方式显然得不到认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没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情境、探究式及启发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寥寥无几,学习情绪非常低落,整堂课下来提问的学生屈指可数[1]。学生完全不愿意去思考、不会问问题,也没有兴趣提问,学生课堂参与度极低,师生之间无法产生有效互动。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认同问题上,不认同的学生占比为60%,30%的学生一般认同,10%的学生很不认同,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普遍得不到认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1.3学生学习动机、认知水平及情感未得到重视

学习动机是指引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其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力倾向,该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内部动机是由该课程本身价值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是因为个人兴趣,与考试成绩无关;而外部动力则是完全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通过上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外部动机远远强于内部动机,其内心并不是真正喜欢并接受该课程的学习,此动机使得学生学习参与性很低。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才能对其中的政治、文化、经济知识产生较深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性特点,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加上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与外界接触少,人生阅历非常浅,使得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很难掌握,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依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政治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情操未能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培养,这些因素的综合干预,都严重制约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主动参与性的发挥[2]。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性对策

2.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重视目标的完成与落实。据有关数据调查,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目标完成了解情况非常差,仅占到5%,所以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其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关注学生目标是否达成,使其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都达到教学设计要求。其次,有效调整思想政治课内容。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生活中广泛搜集资源,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增强课程趣味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难、易有别,对于较难的经济常识应重点讲解,以便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政治课程,增强学习自信心。最后,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成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将案例法、情境法、活动法及探究法等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政治课堂学习中来。

2.2重视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情感需要

上一篇: 铁路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下一篇: 法医学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