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3 17:10:04

设施农业分析

设施农业分析篇(1)

2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组成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是在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System,MEMS)、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基础上发展形成新型应用技术,融合了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其网络拓扑动态变化,具有随机部署、自组织、分布式结构、等特点、智能型、健壮性、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3,4]。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由网关/汇聚节点(sink)、传感器节点、管理节点组成。其中,网关节点负责对各节点传感器数据的收集、处理及与外网的通信,作为数据采集的传感器节点响应网关的请求,搜集周围的信息,如温度、湿度等;同时还要兼具有路由功能,通过路由协议直接或者通过作为多跳中转者的节点中转到sink节点,再借助临时建立的sink链路把整个区域内的数据传输到远程中心;管理节点接收各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各节点采用撒播、人工埋置等方式随意散落在监控区域,并自组织成网络。

3硬件设计

该监控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节点及各种执行机构等组成,各传感器节点负责数据的获取及传送,管理节点实时显示获得的数据并进行相应处理,结合农业专家系统对相关量进行控制。

3.1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之间通信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CC2530芯片实现(图3所示)。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低复杂度等特点。Zigbee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协议栈包括物理层、媒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支持自组织网络技术;通讯距离从标准的75m到2km,并且支持无限扩展;工作频率为2.4GHz和868/928MHz,主要面向消费电子、家居和楼宇自动化、工业控制、计算机外设、医疗护理等领域的应用[5]。CC2530是TI公司生产的一款基于具有SOC(片上系统),支持IEEE802.15.4、ZigBee、ZigBeePRO和ZigBeeRF4CE标准,芯片集成了2.4GHz直接序列扩频RF收发器、工业级增强型805l微处理核、高达256KB闪存、8KBRAM、8通道12位A/D转换器,2个USART接口,21个通用接口GPIO等,四种供电模式,具有较高的无线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传输距离大于75m,最高传输速率250Kbps。CC2530工作温度为-40℃~+125℃,工作电压2.0~3.6V,休眠时功耗电流可降低到0.6μA[6]。电源模块由可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电源管理单元构成,确保各节点长时间稳定工作。

3.2网关/汇聚节点

网关/汇聚节点设计如图4所示,RS232接口与DM9161芯片[7]连接,实现网络的接入;显示模块用于通信流量、网络状态监测,便于网络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

3.3检测参数及传感器节点的设置

设施农业中检测的参数有温度、湿度、光照度、CO2、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各种被控对象的开关量等。由于无线传感网络采用电池供电,传感器选择时要考虑功耗等因素;另外,不同参数在测点分布及数量配置不尽相同,在设置节点时可适当整合,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提高复用率,具体如下:①温、湿度节点:用于温室温、湿度监测,温度传感器选用单总线数字式DS18B20,测温范围为-55℃~+125℃,精度±0.5℃,分辨力最高达±0.0625℃,响应时间<1s。湿度传感器选择频率输出湿度模块HF3226,HF3226采用湿敏电容HS1101设计制造,具有宽量程:10~95%RH,性能稳定,体积小,比例线性的频率输出,精度±5%RH,工作温度范围–40~80℃。②光照度、CO2节点:传感器采用PD-LL,测量范围0-20000lux,精度:±2%。CO2传感器选择TGS4160固态电化学型气体敏感元件,测量范围:0~5000ppm;加热器电压:5.0±0.2VDC;加热器电流:250mA;加热器功耗:1.25W;使用温度:-10~+50℃。③土壤温度、水分、养分节点:土壤水分传感器选择AQUA-TEL,适用于测量任何类型土壤的体积含水量,测量范围:0-100%,误差<3%,重复性误差<1%;土壤养分的测定包括土壤有机质、pH值、氮、磷、钾以及交换性钙和镁的检测,可采用离子、生物传感器。④开关量节点:包括天窗、湿帘、喷灌等状态检测,提供控制系统辅助信息,可用接近开关或光电开关实现。

4软件设计

4.1监控系统软件

监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VC++6.0编写,采用数据库操作方式实现节点数据存储和读取,并对相应参数进行控制。系统分为通信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库管理及历史记录查询模块、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和控制模块。

4.2传感器网络节点程序设计

设施农业分析篇(2)

近年,在我国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业机械正处于迅速发展状态之中,尤其是对农业机械方面增加的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机市场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国农业机械工业新产值、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不断提升。但是因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除了对植保机械、排灌机械造成的影响程度稍微低以外,对其他农业机械行业造成的冲击力度是比较大的,而农业进出口贸易依然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当前,我国农业机械步入全新的依法促进的过程,“十五”规划期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对于农业机械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发展确定了牢固的地位,对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及措施的确定,增进了农业机械立法进程。目前,我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对农业机械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方面的投资,逐渐形成在法律制度保障下的具有强大支持及引导力量的农业机械。

1.1我国农业机械步入迅速发展的机遇时期

首先,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确立;其次,农业机械行政编制的增加;第三,农业机械成为国家的增加项目。由此可见,农机化促进法以“淡化管理、立足促进”包含了农业机械工作的各个方面,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建设规模的增大,装载机、挖掘机、吊装设备等农业机械开始在农村农业中剧增,同时,在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的引导下,促使农业机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2创建“科研-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业机械系统农产品服务的对象包含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整个农业领域当中,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受到各地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差异性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类别是比较多的。

1.3各国农业机械在技术上进行不断的交流与合作

最近几年,世界上很多大型的农机企业在瞄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下,寻求与我国相关企业合作,之后在我国开拓市场。与此同时,我国有很大一批农机企业对外国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进行不断学习,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同时国家制定相关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同时举办农机展览会,增进与世界各国农业机械技术交流协作。

2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

2.1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导发展战略,走绿色化农业产业道路,结合先进的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的农业机械,争取能够达到标准的低能损耗。在农机政策方面,发展节能农业机械,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发展节能型拖拉机、重视在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研发新的农产品、逐渐缩减在农机上的能源损耗。受到燃油价格升高的影响,使用者对节能产品的要求不断升高,这对未来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各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对水田机械化及旱地保护方面上,着重对发展节能、节水及缩减农业成本,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的保护工作,争取能够实现与国家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持平。

2.2农业机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世界各地农业机械发展经验来分析,运用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作业形式是未来农业机械的未来发展走向,是促使农业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达到高效的有利方式。各个国家在农业生产上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机械之后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有利的地位。然而,我国农业机械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就一定要努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在设备上、技术上存在的显著差距,以此才能够使得我国占据好本国的农机市场。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约翰迪尔、纽荷兰、爱科等世界知名企业之间的差距,虚心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缩小与他们在质量和管理上的差距。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科技水平上有了迅猛的进步,这为我国顺利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此,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在对新产品研发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做到农产品与新科技的融合,重视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利用。有效的利用各方面的先进信息技术及先进的加工工艺技术对拖拉机等农机产品更新,逐步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卫星遥感系统RS等农机设备的有效结合。

设施农业分析篇(3)

1赤峰市气候特点及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同时也是广大河流流经区,多山地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同时赤峰市属于半干旱地区和暖温带地区,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寒冷且漫长,春季又比较干旱少雨,并且大风大气也比较多,夏季和秋季都比较短暂,因其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加上在市内多山地丘陵,使得赤峰市境内经常天气变化多端,气象灾害频发,大风、暴雨、冰雹及干旱等是赤峰市主要的几种灾害。赤峰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立了一些优质的蔬菜示范区和林果业种植,其产品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赤峰市的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设施种植受到天气影响较大,再加上该市的农民对设施农业投入的大棚的结构简单,其抵抗大风、冰雹、积雪的能力比较差,因此遇上大风天气、冰雹天气和下雪天时,大风、冰雹和积雪容易破坏设施,为设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也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是有效保证设施农业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

2赤峰市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现状

赤峰市为了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市内气象各部门不断的增加设备和引进先进设备,加强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对于市内一些偏远的乡镇地区,通过安装气象服务站或者通过给用户手机免费的发送气象信息等方法把气象信息送到每家农户中。以便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3赤峰市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气象服务内容单一

赤峰市气象服务相关部门对于设施农业方面的气象预报涉及的方面比较单一,不够全面,通常只是一些常规的天气预报和灾害天气的预警而已,但是不同的地区,其气象会有所偏差,但是赤峰市气象服务部门很少将这些大环境与小环境相互联系起来,没有完全深入到基层农户中去,没有很好的了解设施农业种植户的真正的需求。

3.2气象检测服务不够全面

设施农业种植户,通常会在设施大棚类安装气象要素的检测仪来获取小气候的资料,同时这也是气象部门为设施农业提供气象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气象部门除了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服务以外,其余在农业种植前以及收获后常容易忽视一些气象预报,使得在选种育种以及收获储存和运输方面依然容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目前这种不全面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仍然存在。

3.3缺少专业人员

赤峰市内有的气象服务站的气象专业人员比较少,有的气象站台一人有着多种职务,也有的地方气象服务站的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比较低,这已经不适应现展较快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时有的地方的气象服务台的设施设备还比较单一,因此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除了急需引进一批先进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引进一批高技术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队伍。

4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对策

4.1加大科技投入

气象预报的及时、准确有利于气象服务的开展近年来,赤峰市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在财政上也对其进行大力的支持,使得各地方的气象部门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气象化水平较以前也有所提升,但是气象服务事业是一种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气象服务事业也是一项科技性的事业,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气象服务事业的科技投入。

4.2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现代农业其科学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广大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因此气象部门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大力的宣传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开设一些培训班,为农民讲解气象要素和设施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帮助农民掌握一些农业气象知识,让农民学会用一些科学的、先进的技术进行设施农业的种植,从而更好的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设施农业分析篇(4)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

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

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村村通”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市在农业发展中投入巨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政策性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相比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中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由于市、县两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相对困难,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则投入较少。在金融性投资上,农行、农发行、农信社本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但近年来受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效益的影响,银行主业已是“弃农经商”,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项目,金融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融资难、信贷难问题较为突出。在农民自筹上,当前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千家万户经营,各自只管责任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对于周围排灌渠系的简单管养、疏通、维修都成了问题,出现了管理缺位,加之我市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根本没有能力投资组织统一的维护,基层村组管理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远远不能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同时,由于资金欠缺,良种繁育体系难以健全,良种和技术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不大;植物防治和检疫体系建设落后,仪器设备老化、落后;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人员知识老化却又难以得到及时培训,素质偏低,许多科研课题无法展开,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推广。

总之,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甚至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受土地政策制约,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生产手段相对落后,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仅到70%,而山东、浙江等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80%,甚至90%。设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节水灌溉面积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由于长期重

氮轻钾、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不当和高毒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土壤碱化、硬结严重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普遍发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新型营销体系还未建立,农村市场环境亟需改善。

3、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一是农田排水不畅。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这就说明约有135万亩农田排水不畅,轻则形成田间积水,重则造成涝灾。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调研对象中,凡是土质较重的地方,几乎都是怕涝不怕旱,个别地方排灌渠道淤塞,不仅涝不能排,而且旱不能浇;凡是夏秋雨水较多的年份,棉花、玉米等秋作物都不同程度地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二是引水灌溉面积小。我市紧邻黄河,引黄灌溉应是我市的优势。然而我市的引灌覆盖面积却十分有限,管理不到位,运行成本较高,往往是下游掏钱,上游用水,农民群众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加上惠济河等内河污染严重,灌溉功效明显萎缩。多数地块只能靠井水灌溉,但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井浇田受此限制影响较大。三是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艰巨。我市耕地土壤沙化较为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粮食单产在800斤以下的中低产田有424万亩,占到全市591万亩耕地的三分之二,大多还是“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如遇大的涝灾或旱情,将会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4、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管护机制不活。我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修建的,由于建设标准低和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差,加上近年来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因修筑道路、建设厂房等,导致公路两旁、厂房周围排灌渠系等基础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工作职责不清。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配套,管护机制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由于管护的措施不到位,管护的责任不到人,管护的资金不落实等原因,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无人管”,边建边毁、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重点设施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农村道路建设,在我市以前已完成的“村村通”公路中,由于排水设施的不完善和道路维护跟不上,才三年多时间,那时修建的柏油路,现在一些道路已是坑洼不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又出现了新的“行路难”问题。农田水利设施也是如此:由于水源、供水、排水、治污节水等环节实行分割管理,难以建立、制定适应市场规律的、与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的规范管理措施,致使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农田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农业基础牢则生产丰,生产丰则农民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制约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瓶颈问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结合实际,长抓不懈。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农民负担监督查处力度加大,一些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对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花钱多,效益不明显。因此,愿意大笔投资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或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不愿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能推则推,推不了则拖,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望。

在市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就明确提出了“三大跨越”,而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就是必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市近期开展的“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开封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建议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带头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应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真正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具体部署,从而尽快改变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

2、以政府为主体,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因此,应创新投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真正做到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是向上级要一点。充分利用本次世界粮食危机带来的机遇,紧紧跟随国家在河南建立粮食核心区、并给予大规模资金扶持的政策取向,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二是市县乡挤一点。地方财政,通过减压其它支出,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请农民集一点。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愿,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方式,制订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农民维护基础设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四是去银行贷一点。通过申请补贴或以村为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五是向社会筹一点。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同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建立专门的资金帐户,进行专门管理,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重视建后管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工作。要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的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常年发挥效益。一是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二是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制定项目管护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三是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管理新模式,具体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对已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所变卖资产由村委会集中起来就地专门用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滚动发展。对容易管护和维修的基础设施有偿承包,由承包人定期对管护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村委会按照目标责任管理合同书的规定予以监督,使之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田灌溉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对于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整合国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资金,突出抓好赵口、黑岗口、柳园口、三义寨四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内陆河治理步伐,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对贾鲁河、涡河、运粮河、惠济河等重点灌溉排涝河道进行彻底整治。二是对于用于灌溉排涝的支渠,目前是地方拿不出钱,农民不愿拿钱,堵塞较为严重,存在的问题也较大,要采取国家投资为主和各县乡辖区内谁收益谁治理的方式,明确责任,尽快疏通。三是对于伸入田间地头的小型沟渠,要对受益范围内的一村一组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筹工筹劳,进行清淤整治。

设施农业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

新疆的设施农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与创新,设施农业从最初的小范围已发展成一定的规模,能够将新疆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进行有效转型,构建一个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有效模式。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是技术与资金的集约统一,是农业现代化的象征。

1新疆设施农业当前发展状况

11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新疆设施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步入90年代后,我国开始实行“菜篮子工程”,各地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特征性为代表,进行示范引路,使得设施农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09年底,新疆地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87万hm2,与上年相比扩增了333多万hm2;生产出的反季节瓜果、蔬菜与食用菌等多达60几个品种,总产量达到了290万t,与上年比增多了172万t,其中辣椒、番茄与黄瓜等果蔬类占其60%。为新疆带来农产品总收入6688亿元,其中纯收入为4297亿元,农民依靠农产品所得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元左右,占据农民总纯收入的105%。新疆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已离不开设施农业,它是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由于新疆自治区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地不断提高与创新,设施农业的技术发展从低水平迈向了中级水平,农产业带来的效益在与日俱增。设施农业已同“粮、棉、畜牧、林果”一样成为新疆自治区的重要产业,是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12新疆设施农业当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21设施农业部分建设不合理

从新疆设施农业生产发展状况来看,部分温室建设存在不合理现象,遵循老旧温室结构所占比例大;设施农业的生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手工作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未能实现高水平的机械化生产,缺少专用的农业机械;由于设施农业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力供求问题会越来越紧张;有些地区的设施农业建设过于规模化,而忽略了温室的保温、水、电、设备等各设施的配套完善,忽视了日光温室的合理建设;在温室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省成本、赶进度与轻质量的现象,导致温室的保温蓄热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环境的可控制力薄弱,在深冬无法有效生产,致使温室生产效益低下。

122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标准不完善

由于新疆各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同,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高低不等;现有的设施农业技术标准不够完善,较为分散;涵括设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符合新疆设施农业特征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够系统,专业技术的普及范围小,当地农民很难掌握设施生产技术,抑制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由于设施农业对栽培技术与设施条件有一定要求,而整个新疆的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显示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特别是南疆喀什等地,本地农民占据了主要的劳动力,再加上设施条件差、栽培管理技术与种植习惯落后等原因,造成温室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相当一部分温室的产值在45000元/hm2以下。

2基于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建议

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现已得到迅速发展。设施农业通过以现代化工业技术成效为基础,以工程建设为措施,让农业产品的生产条件与生产环境能够受人为的调控,保证水土资源与光热资源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以此达到农业产品的周年生产与工业化生产。设施农业能将新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进行有效转移,对防治农业自然灾害,节约农村农业用水,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对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21构建一个完善的新疆设施农产业技术体系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是新疆设施农业发展中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我国须加强对新疆设施农业的科技资金支撑力度,建设适应新疆各地区不同生态区域特色的设施农业工程,开展特色作物的生产,提高对栽培技术的效益探究,构建一个完善的新疆设施农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安全与高效的目标。注重设施结构的创优化与老旧温室的标准化,对建设温室的专用新型材料、设施控制技术、设施农业特用品种的选育、设施水肥结合的调节技术、集中育苗的高效栽培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可再生能源沼气与太阳能等各技术的综合研究,以此逐渐完善设施农业技术体系,创建一个拥有新疆地域色彩的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实验室,组成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区域色彩的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提升新疆设施农业技术水平,有效促进新疆设施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2扩大新疆高效设施农业的示范规模

新疆自治区对于设施农业主产区要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的示范基地,根据不同地域特征实现各具代表性的规模化,集中示范高效设施农业工程与栽培技术的效果,扩大设施农业技术示范的推广范围,增强设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完善组织机构,打造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培养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提升农产品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全面实行优质、可靠、高效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让新疆各地区逐渐向节能环保型、利益高效型与绿色生态型的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能够促进新疆各地区农村的农产业经济发展,改善新疆生态环境,有效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须有效发展新疆的设施农业。

参考文献

设施农业分析篇(6)

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案例类型

首先是管理者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监管不落实造成的,主要是指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在一级组织管理的规模化园区或服务组织内;

其次是操作者技术水平低、使用不当误操作、存在侥幸心理和图一时方便等造成的。

这类因素引发的事故比例,占现有设施农业事故的绝大多数,是目前设施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管理者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可能减少和杜绝的着力点。

据日本劳动科学研究所的调查,由于操作者本人不注意而造成的机械安全事故要占事故总数的88%,因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只占9%,其余2%为不可抗拒的原因,事故原因不明者只占1%。由此可见,安全事故中的97%是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避免的。

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指出,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机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此外,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列出了不安全的状态和不安全的行为(加入标准中“行为”的内容)。

“人”的因素是主要的,而“物”和“环境”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可以认识客观因素而加以改变。人为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

一是事故责任者对所操作的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产生误操作,忽视安全和警告;

二是私自拆除安全装置,使用不安全设备;

三是由于经验不足,在紧急情况下缺乏应急能力;

四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完全无知等等。例如不切断动力情况下,用手清理旋转中的部件;不懂电工技术而带电作业;不了解一些化学用品的性状而盲目使用的等等。

2)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

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统计资料表明,越是危险性大的场合越不容易出事故,而事故发生可能性小的场合反而容易出事故。这正是因为危险性大人们思想高度重视。而许多人们认为不重要的环节却恰恰是高发部分。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存在的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以及冒险心理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提高警惕,对事物有警觉的情况下,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这就是“警钟常鸣”的作用。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往往会产生视觉听觉疲劳,形成视而不见、闻而不听。如酒后作业,违章操作,带电作业,不停机维护,不带防护用品等。由于日常作业并不一定每次都发生事故,使人的警惕性放松。相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遵守劳动纪律,不但人的行为受到约束,还增加了一些麻烦,于是经常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一次得逞,胆子越来越大,终至酿成机械安全事故。

3)人们主观预见能力的局限性

人们对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一般常规的机械设备及作业项目都有详尽的操作规程,这对防止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事实表明,人们如何周密地事先预测筹划,人们的主观预见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常等到某一机械安全事故发生后才会发现原来恰恰在没有预想到的地方发生了事故,有的事故甚至在事故发生以后都一时找不出原因来。

4)人的精神状况可能出现的疏漏

从生理上讲,即使在安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神经机能也不可能持久地保持高度的集中,很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现某些疏漏。再加上有时的困倦、疲劳,健康状况不良,情绪低落、思想不集中、麻痹等原因,使人出现疏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样的疏漏是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

5)其他人为原因

造成机械安全事故的其他主观原因还有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动纪律松弛,对安全管理工作漠不关心,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心不强,设备检查不细致,相互之间配合不协调等。

同时,人为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者的因素,领导的重视程度、技术的推进深度、管理的规范力度、监督的有效程度。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安全事故预防并不是一件在技术上特别复杂困难的工作,但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对机械安全事故的预防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在人员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工作上多下功夫,重在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我们管理者要从保护和尊重生命的角度,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农民安全用好机械设备。

设备因素造成的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造成的事故案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设备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二类是设备(机械)制造质量差造成的;目前,设施农业生产中发生事故最多的机械装备是微耕机、卷帘机、植保机械等,为此我们对事故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让使用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卷帘机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是设计不合理和质量很差。如卷帘机动力部件(电闸箱)无防雨措施、无警示标识、箱体粗糙且已严重锈蚀、卷帘轴用联轴器无防护、卷帘绳任意搭接、卷帘轴与卷帘管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卷轴出现大量凸出危险部件等。

二是卷帘机变速箱与卷轴的联接处,多数企业的卷帘机产品在此处采用万向节联接,但是万向节外露,不设防护罩,在作业时极易把操作者的衣角卷入后挣脱不得,致死致残。此处隐患极易防护,只需加一可靠的防护罩既可,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在用卷帘机时没有在此处加装防护罩。

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对农民的安全提示工作不到位,多数企业的卷帘机说明书安全警示内容不全面,不规范;产品危险部位的警示标志多数也是没有。对于安全防护措施也不是每台出厂都配备的,而是用户自己选配,可选可不选。因此,此类安全事故虽然是可防可控的,但是由于前述原因,仍然时有发生。

设备因素造成事故的预防技术措施主要有:

一是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中要对传动部位设置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置;并给予明显的安全提示。

二是杜绝擅自改装、拼装和使用自制非标设备。

三是要按操作规程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机械设备带病运转、运行,加大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性能的检测监管。

四是生产厂家要自律,在材质选用、热处理工艺、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方面确保设备质量。

1)针对卷帘机事故的预防技术、措施

一是在每根绳索与卷轴的啮合处加装防止衣物等卷入的塑料防护套;二是在主机电源上安装遥控接受装置,再配以遥控启动器,作业时操作者手持电源遥控器,一旦发生卷入事故,操作者可及时按动遥控器切断电源,立即可以停机,避免伤残事故发生;三是在主机电源上加装一个拉线开关,并将拉线沿卷轴布置,一旦有衣物等卷入,被卷入者只需触动拉线即可切断电源停机;四是对于卷帘机从后墙翻落事故的防范除了做好操作培训,也应在结构功能上加以改进,如在温室顶部安装限位开关,在草帘卷到顶部时自动切断电源,停止运转。

2)针对微耕机事故的预防技术、措施

清理旋耕刀缠草时一定要断开动力,使旋耕刀完全停止后再进行操作;旋耕到地头时及时断开动力,避免旋耕刀与温室骨架碰撞飞溅出金属伤人;特别注意使用倒档时要注意身体后方有无阻碍物,一定要使用小油门倒行;为预防操作中忙中出乱,应当对微耕机的操作机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原理,尽量将控制动力的操作部件放在把手附近,在手不离把手的条件下能够靠手指来切断动力。如将传动旋耕刀的离合器控制开关放到右手把手上,当遇到意外时能及时断开动力,从机械设计结构上预防微耕机事故的发生。

3)机械设备事故预防常识

机械设备应根据有关的安全要求,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如微耕机装备快速切断动力离合,卷帘机装备自动遥控装置和防脱落装置。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带电部分不得在外。

从设施农业设备安全使用软环境分析

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隐患是造成农机事故的根源。《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在安全检验中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告知其所有人停止使用并及时排除隐患。实施安全检验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安全检验情况进行汇总,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档案。”为此,按照法规规定,把隐患排查纳入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档案之中,认真梳理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隐患类型,据此建立动态的隐患排查机制,使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常态化、制度化,是做好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坚持以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因此,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农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农民应该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农民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安全法津法规、安全专业知识,以达到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各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责任人制。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部门、各工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很难落实。通过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事故责任。

组织设施农业机械安全隐患防范技术攻关。针对温室、大棚等作业环境,近年来,农机部门引进了一些具备耕作、种植、灌溉、植保、环境监控、温度控制等功能的设施农业机械,由于这些机械与大田机械相比,开发、研制、使用的过程较短,因此,在设计制造环节以及使用环节暴露出来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为此,农机部门应该针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合理分类,从政策支撑和技术装备软硬件两方面入手,组织技术攻关,研究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为做好农业机械的全范围以及全过程监管进行先期的技术储备。

卷帘机的安全技术问题。认真研究攻关解决其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杜绝后翻事故造成的机械事故。实现遥控开关与手动开关(手自一体)并用的改造。抓紧出台卷帘机标准,要求企业以整机形式销售,负责安装和售后服务。可以适当推广手动卷帘机。(省草帘、安全性好、使用操作简单)对微耕机进行设备改造。要求微耕机安装快速离合手柄。增加微耕机的马力,减小整机体积,增加微耕机配套农具的研发。对植保机械应当执行强制性3C认证的标准,严禁跑冒滴漏的植保机械再度进入市场。对物理设备的推广,要将使用的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严禁发生漏电事故。

加大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操作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机户,认为设施农业机械体积小、动力小,普遍有安全上的误区。为此,农机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如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其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排除隐患前不得继续使用”的有关内容,可以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扭转农机户被动接受安全教育的局面,促使农机户从被动地“要我安全”到主动地“我要安全”转变,积极营造农机户正面接受农机安全生产信息的氛围。

加强设施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机械在农业机械的大类中属于新生力量,发展的空间很大,作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应该不断了解跟进设施农业机械发展趋势,熟悉各种新机型,以便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搭建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平台,根据本辖区内设施农业机械的常用类型,联系有关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在传授安全操作技能的同时,突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内容,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提高培训对农户的吸引力,把农机部门的服务职能切实落到实处。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4个环节,切实做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农民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农机管理人员业绩考核相结合,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人员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农民把安全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第一需要”,实现安全生产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设施农业分析篇(7)

设施农业的安全生产是人、设备、环境三者有机统一的系统。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的一门科学。从设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综合目前设施农业生产中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这三者是事故成因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案例类型

首先是管理者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监管不落实造成的,主要是指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在一级组织管理的规模化园区或服务组织内;

其次是操作者技术水平低、使用不当误操作、存在侥幸心理和图一时方便等造成的。

这类因素引发的事故比例,占现有设施农业事故的绝大多数,是目前设施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管理者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可能减少和杜绝的着力点。

据日本劳动科学研究所的调查,由于操作者本人不注意而造成的机械安全事故要占事故总数的88%,因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只占9%,其余2%为不可抗拒的原因,事故原因不明者只占1%。由此可见,安全事故中的97%是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避免的。

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指出,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机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此外,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列出了不安全的状态和不安全的行为(加入标准中“行为”的内容)。

“人”的因素是主要的,而“物”和“环境”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可以认识客观因素而加以改变。人为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

一是事故责任者对所操作的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产生误操作,忽视安全和警告;

二是私自拆除安全装置,使用不安全设备;

三是由于经验不足,在紧急情况下缺乏应急能力;

四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完全无知等等。例如不切断动力情况下,用手清理旋转中的部件;不懂电工技术而带电作业;不了解一些化学用品的性状而盲目使用的等等。

2)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

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统计资料表明,越是危险性大的场合越不容易出事故,而事故发生可能性小的场合反而容易出事故。这正是因为危险性大人们思想高度重视。而许多人们认为不重要的环节却恰恰是高发部分。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存在的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以及冒险心理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提高警惕,对事物有警觉的情况下,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这就是“警钟常鸣”的作用。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往往会产生视觉听觉疲劳,形成视而不见、闻而不听。如酒后作业,违章操作,带电作业,不停机维护,不带防护用品等。由于日常作业并不一定每次都发生事故,使人的警惕性放松。相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遵守劳动纪律,不但人的行为受到约束,还增加了一些麻烦,于是经常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一次得逞,胆子越来越大,终至酿成机械安全事故。

3)人们主观预见能力的局限性

人们对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一般常规的机械设备及作业项目都有详尽的操作规程,这对防止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事实表明,人们如何周密地事先预测筹划,人们的主观预见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常等到某一机械安全事故发生后才会发现原来恰恰在没有预想到的地方发生了事故,有的事故甚至在事故发生以后都一时找不出原因来。

4)人的精神状况可能出现的疏漏

从生理上讲,即使在安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神经机能也不可能持久地保持高度的集中,很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现某些疏漏。再加上有时的困倦、疲劳,健康状况不良,情绪低落、思想不集中、麻痹等原因,使人出现疏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样的疏漏是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

5)其他人为原因

造成机械安全事故的其他主观原因还有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动纪律松弛,对安全管理工作漠不关心,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心不强,设备检查不细致,相互之间配合不协调等。

同时,人为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者的因素,领导的重视程度、技术的推进深度、管理的规范力度、监督的有效程度。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安全事故预防并不是一件在技术上特别复杂困难的工作,但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对机械安全事故的预防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在人员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工作上多下功夫,重在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我们管理者要从保护和尊重生命的角度,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农民安全用好机械设备。

设备因素造成的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造成的事故案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设备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二类是设备(机械)制造质量差造成的;目前,设施农业生产中发生事故最多的机械装备是微耕机、卷帘机、植保机械等,为此我们对事故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让使用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卷帘机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是设计不合理和质量很差。如卷帘机动力部件(电闸箱)无防雨措施、无警示标识、箱体粗糙且已严重锈蚀、卷帘轴用联轴器无防护、卷帘绳任意搭接、卷帘轴与卷帘管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卷轴出现大量凸出危险部件等。

二是卷帘机变速箱与卷轴的联接处,多数企业的卷帘机产品在此处采用万向节联接,但是万向节外露,不设防护罩,在作业时极易把操作者的衣角卷入后挣脱不得,致死致残。此处隐患极易防护,只需加一可靠的防护罩既可,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在用卷帘机时没有在此处加装防护罩。

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对农民的安全提示工作不到位,多数企业的卷帘机说明书安全警示内容不全面,不规范;产品危险部位的警示标志多数也是没有。对于安全防护措施也不是每台出厂都配备的,而是用户自己选配,可选可不选。因此,此类安全事故虽然是可防可控的,但是由于前述原因,仍然时有发生。

设备因素造成事故的预防技术措施主要有:

一是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中要对传动部位设置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置;并给予明显的安全提示。

二是杜绝擅自改装、拼装和使用自制非标设备。

三是要按操作规程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机械设备带病运转、运行,加大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性能的检测监管。

四是生产厂家要自律,在材质选用、热处理工艺、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方面确保设备质量。

1)针对卷帘机事故的预防技术、措施

一是在每根绳索与卷轴的啮合处加装防止衣物等卷入的塑料防护套;二是在主机电源上安装遥控接受装置,再配以遥控启动器,作业时操作者手持电源遥控器,一旦发生卷入事故,操作者可及时按动遥控器切断电源,立即可以停机,避免伤残事故发生;三是在主机电源上加装一个拉线开关,并将拉线沿卷轴布置,一旦有衣物等卷入,被卷入者只需触动拉线即可切断电源停机;四是对于卷帘机从后墙翻落事故的防范除了做好操作培训,也应在结构功能上加以改进,如在温室顶部安装限位开关,在草帘卷到顶部时自动切断电源,停止运转。

2)针对微耕机事故的预防技术、措施

清理旋耕刀缠草时一定要断开动力,使旋耕刀完全停止后再进行操作;旋耕到地头时及时断开动力,避免旋耕刀与温室骨架碰撞飞溅出金属伤人;特别注意使用倒档时要注意身体后方有无阻碍物,一定要使用小油门倒行;为预防操作中忙中出乱,应当对微耕机的操作机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原理,尽量将控制动力的操作部件放在把手附近,在手不离把手的条件下能够靠手指来切断动力。如将传动旋耕刀的离合器控制开关放到右手把手上,当遇到意外时能及时断开动力,从机械设计结构上预防微耕机事故的发生。

3)机械设备事故预防常识

机械设备应根据有关的安全要求,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如微耕机装备快速切断动力离合,卷帘机装备自动遥控装置和防脱落装置。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

从设施农业设备安全使用软环境分析

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隐患是造成农机事故的根源。《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在安全检验中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告知其所有人停止使用并及时排除隐患。实施安全检验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安全检验情况进行汇总,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档案。”为此,按照法规规定,把隐患排查纳入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档案之中,认真梳理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隐患类型,据此建立动态的隐患排查机制,使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常态化、制度化,是做好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坚持以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因此,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农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农民应该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农民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安全法津法规、安全专业知识,以达到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各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责任人制。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部门、各工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很难落实。通过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事故责任。

组织设施农业机械安全隐患防范技术攻关。针对温室、大棚等作业环境,近年来,农机部门引进了一些具备耕作、种植、灌溉、植保、环境监控、温度控制等功能的设施农业机械,由于这些机械与大田机械相比,开发、研制、使用的过程较短,因此,在设计制造环节以及使用环节暴露出来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为此,农机部门应该针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合理分类,从政策支撑和技术装备软硬件两方面入手,组织技术攻关,研究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为做好农业机械的全范围以及全过程监管进行先期的技术储备。

卷帘机的安全技术问题。认真研究攻关解决其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杜绝后翻事故造成的机械事故。实现遥控开关与手动开关(手自一体)并用的改造。抓紧出台卷帘机标准,要求企业以整机形式销售,负责安装和售后服务。可以适当推广手动卷帘机。(省草帘、安全性好、使用操作简单)对微耕机进行设备改造。要求微耕机安装快速离合手柄。增加微耕机的马力,减小整机体积,增加微耕机配套农具的研发。对植保机械应当执行强制性3C认证的标准,严禁跑冒滴漏的植保机械再度进入市场。对物理设备的推广,要将使用的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严禁发生漏电事故。

加大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操作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机户,认为设施农业机械体积小、动力小,普遍有安全上的误区。为此,农机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如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其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排除隐患前不得继续使用”的有关内容,可以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扭转农机户被动接受安全教育的局面,促使农机户从被动地“要我安全”到主动地“我要安全”转变,积极营造农机户正面接受农机安全生产信息的氛围。

加强设施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机械在农业机械的大类中属于新生力量,发展的空间很大,作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应该不断了解跟进设施农业机械发展趋势,熟悉各种新机型,以便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搭建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平台,根据本辖区内设施农业机械的常用类型,联系有关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在传授安全操作技能的同时,突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内容,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提高培训对农户的吸引力,把农机部门的服务职能切实落到实处。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4个环节,切实做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农民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农机管理人员业绩考核相结合,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人员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农民把安全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第一需要”,实现安全生产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设施农业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 F3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93-02

2015年朝阳市的设施农业总面积12.3万hm2,分别占全国设施农业总面积379万hm2的3.25%,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74.6万hm2的16.49%,位列全省第2位(仅次于沈阳),全市设施农产品产量达到542万t,产值1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朝阳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设施农产品稳定生产供应基地。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是在设施农业生产和管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以信息形态存在的设施农业科学技术和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SWOT分析是一种较客观的态势分析方法,对象发展相关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通过调查的形式来挖掘与研究,再根据找出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且需要回避的因素,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1-4]。为把握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特点、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本文试图运用SWOT分析法,对全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进行综合分析,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战略。

1 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SWOT分析

1.1 优势(S)

1.1.1 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资金支持力度大。2010年省政府专门安排10亿元资金,在朝阳市启动了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工程。2011年省财政下拨4 420万元,扶持建设36个设施农业蔬菜育苗中心,并制定了从2012年起连续3年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的扶持政策,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4 000万元。2013年,“朝阳市农业科技网络图书馆建设”项目被列入省科技计划,给予50万元项目资金;2014年,“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被列入省科技计划,给予30万元项目资金。朝阳市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开发,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80.8亿元,其中银行部门投放贷款41.28 亿元,下拨省补贴资金8.53亿元,市县乡投入资金19.29亿元,农民自筹88.05亿元,企业投入23.7亿元。2013年,市政府拨付182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朝阳市设施农业信息化科技提升工程示范园区建设”项目;2014年,市政府拨付50万元“农业信息化科技服务网络建设”专项资金。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开发工作得到强有力资金保障。

1.1.2 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颇见成效。2010年年底初步建设完成朝阳农业信息网,共设8个栏目。2013年,改版后的朝阳市农业信息网全部纳入市政府管理,真正做到机房统一、数据库统一、出入口统一,从而实现资源共享;2015年,以科技情报所为依托,整合科技局全局人、才、物资源和情报所技术力量,建立了朝阳市农业科技网络图书馆,图书馆共设有9个栏目、23个子栏目。自2015年7月上线至今,总计信息条数7 947条,月均信息数660条,总点击量42 500多次;实施了朝阳设施农业信息化科技提升工程。该工程主要以辽宁省农科院、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农业科技专家为技术依托,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在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建立“朝阳市设施农业信息化总控制中心”。以朝阳县为试点示范,建立了4个朝阳市设施农业信息化示范园区;2008年5月,建设了北票市“农业科技110”系统;2011年,建设了朝阳县“农业科技110”系统。

1.2 劣势(W)

1.2.1 信息适用性不强、指导性差,建设与服务滞后。全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不仅供给不足,整合程度低,缺乏专业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且实用性、指导性差,相关用户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科技部门围绕全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搜集、整理、加工国内外设施农业先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防控技术、模式、机械、物理设备、优良的品质资源等科技信息资源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科技信息服务手段不强,没有很好地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朝阳市设施农业向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严重滞后。

1.2.2 资源分散,资源共享程度低、范围窄。朝阳市各地方信息资源具有地方特色,但目前特色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由一个渠道很难获得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信息,或针对某一群体的专门信息。在资源采集中也发现,资源分散,管理分割,一些涉农人员因条件限制而难以获取。能够获取的又面临信息匮乏的问题,从而难以开展信息增值服务。目前,缺乏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共享程度低,泛泛的科技类数据库多,缺少专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库的综合性能尚需完善。

1.2.3 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未能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人力资源建立面向设施农业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相关领导部门不够重视。

1.3 机遇(O)

1.3.1 设施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是主流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设施农业的内容愈加丰富化,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与推广,使设施农业进行精准、便捷、高效的环境控制成为了可能。中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设施农业生产环节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这将是现在乃至未来设施农业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1.3.2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对朝阳市百万亩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后指出:“朝阳地区在政府扶持下,推行设施农业,发展菜篮子,既不与粮争地,又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一举多得。这一发展思路效果明显、经验可贵,对全国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对全国类似地区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作为设施农业建设重点的科技信息资源中心及其服务体系,政府从财政政策、投入政策、扶持政策和联动机制等方面均给予重点支持。

1.3.3 农村电商、物联网等飞速发展促进设施农业科技信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的觉醒无疑是21世纪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延伸,“物联网+农业”的模式也大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物联网开始了对整个农业体系的重新整合。物联网技术为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元素和系统支持,利用感知、信息传输、反馈控制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处理系统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智能信息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化,建立多维度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加强农业科研水平和信息沟通水平,加快农业新成果的交流和良性传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以人为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同时,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农业信息化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设施农业能够飞快发展的根本。

1.4 威胁(T)

1.4.1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将使省内外其他落后地区与本区域农业竞争加剧。互联网的特点为开放和共享,在获得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在分享着自身的优势资源。这意味着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其他地区的竞争力。朝阳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以及农业专家,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将是增强本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4.2 科技人才素质不匹配。随着辽宁省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快速转移,村庄空心化、农户兼业化、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朝阳市为农业大市,近年来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人口逐年递减,多数农村子弟更趋向于一、二线城市务工,农业劳动力素质已不能适应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则更加短缺。因此,发展设施农业科技信息化亟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保证设施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1.4.3 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农业信息化的普及,许多农业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展现出巨大作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由于网络的开放和共享机制[1-3],以及农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农业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朝阳市为辽西北欠发达地区,以信息化的基础性建设为主,网络安全问题并没有受到重视,努力减少信息安全隐患或成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1.4.4 投入成本高,资金无保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为周期较长,需要扶持资金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科学规划使用资金。但政府扶持资金或者重点项目的投入一般都存在一次性、短暂性等问题,尽管各级财政都增加了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投人,但扔然很难解决资金问题。

2 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战略分析

SWOT分析将研究对象外部机会和威胁与研究对象内部优势和劣势进行匹配,形成了4种可行SWOT的备选战略:①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主动进攻型战略,也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通过发挥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②劣势-机会(W-O)战略,它是通过抓住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薄弱环节,从而逐步获取发展优势,达到发展目标的战略,是一种渐进式发展战略。③优势-威胁 (S-T)战略,它是通过利用自身优势[5],规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最终实现发展目标的战略,是一种对应防御型战略。④劣势-威胁(W-T)战略,是一种防守或撤退型战略。

2.1 S-O战略(最大限度发展)

一是发挥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充分利用资金和技术支持构建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依托本地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借助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物联网技术平台,促进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快速发展。

2.2 W-O战略(利用机会,回避弱点)

一是利用农村电商、物联网技术平台带动信息化水平提升;二是抓好典型示范,推进信息化标准建设,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试;三是通过政府协调,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扩大共享程度和范围;四是利用政府资源加快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

2.3 S-T战略(利用优势,降低威胁)

一是做好政府工作,把资金投入力度、持续性不强和后期合理化使用等问题解决好;二是利用区域性规模化优势构建竞争力强的信息化平台;三是通过政府层面吸引有关科技人才;四是保障具有高度信息安全监管的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正常运转。

2.4 W-T战略(收缩,合并)

一是加强本地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人才的重点利用;二是加强本地资源的整合,并建立区域性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将可用资源放在建设基础性平台设施方面,包括服务水平、资源整合、共享机制等方面;四是引进其他区域科技信息技术及人才开发本地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

通过对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和发展目标的系统分析,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较现实可行的战略选择是“劣势-机会(W-O)战略”,应据此制定相应的开发对策。

3 参考文献

[1] 杜华章.江苏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9):952-957.

设施农业分析篇(9)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4-0037-04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近些年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徐义平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差距。方芳等运用皮尔逊相关检验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孔群喜等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无论是总体水平还是具体构成均对国民生产总值具有较强的正影响且时滞相对较短。莫连光和刘晓凤应用灰色关联理论,通过计算得出全国三大地区的各影响因素(比较数列)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参考数列)的关联度排序基本一致,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农民收入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最大,分别高于文化、教育、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基础设施等,但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存在着地区差别,即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可见,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基础设施作为解释变量和农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来分析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但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业总产值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分析较少。毛燕玲运用协整理论对于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对农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是在运用消费价格指数对相关数据的影响因素进行处理中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分析结果。

经典的经济计量学是在一定的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随即误差项在不同样本之间、随即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随机误差项服从零均值和同方差的分布等等。但是在实际经济中,大部分的时间序列数据都是非平稳的,很难准确的用回归关系来判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978年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为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寻找长期均衡关系,为非平稳变量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协整理论主要步骤为单位根检验一协整检验一因果关系检验。基于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本文拟采用1980-2009的样本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更为合理的处理,来进一步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GDP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总产值的协整关系分析

1 数据说明与处理。如前所述,我国历史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投资范围与农业基础设施的范围基本上一致,此时的农业基础设施一般也指的是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在选取变量的是以农业基本建设支出(ACI)来表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额,农业总产值以农业GDP(GDPl)指标为准。分析所用的样本数据分别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并采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对相关指标进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并以1978年为基期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

2 变量的单整性分析。图1是ACI和GDPl经过处理后的LACI和LGDPl的图形。

从图1可以看出,各变量明显表现不平稳,但具有常数项和显著趋势。原水平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各变量原水平下表现为不平稳。

图2为一阶差分后的DLACI和DLGDPI的图形,可以看出,变量仍然呈非平稳性。

一阶差分后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一阶差分后各变量仍表现为非平稳。

继续对各变量进行二阶差分,二阶差分图形如图3所示,从图形上可以看出,变量表现平稳。

对二阶差分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检验通过。

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变量及一阶差分均不是稳定的,二阶差分则是平稳的,各个变量表现为二阶单整系列。

3 协整性分析。由于在此只选取了两个变量,因此选择EG两步法来进行检验,残差序列e的取值见图4。

对序列e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检验统计量值-2.319599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时的临界值-1.952910,因此可以认为估计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4 因果关系分析

设施农业分析篇(10)

农机化技术及设施农业技术在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两种现代化技术,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能够使农机化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更好应用,应用通过有效方法及策略对这两种技术积极加强推广,从而为这两种技术的更好应用奠定基础,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农机化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进行分析。

1农机化技术推广策略分析

1.1在国家扶持基础上加强推广

为能够加快普及农机化技术,在对农机产品进行购买时可由国家出资对购买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其补贴。根据国家当前补贴政策,在相关技术应用方面应当适当进行调整,对于国家所给出优惠政策应当充分进行利用,从而较好进行农机推广。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放大国家优惠政策,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积极性。在优惠政策落实过程中,可依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将科技示范园区建立起来,在实际进行操作时,可依据现有项目经验,在国家补贴政策实行过程中真正实现创新。

1.2通过体系的完善增强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通过对体系逐渐进行完善,基层推广部门中硬件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另外,应当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其所包括内容主要有工作考核制度、员工招聘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等,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一些基层推广部门,将专家制度及全面奖励制度建立其起来,使相关科技人员能够在推广一线工作中积极深入,从而进行指导实践,使推广服务素质能够得以有效提高。

1.3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合作

在农机化技术中农机农艺技术相互结合属于重点内容。为能够使农机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使机械化栽培模式得以有效开展,在品种优良且适于机械种植基础上,通过与农业部门之间进行有效配合才能够使农机农艺实现更好结合。因此,在对农机化技术进行推广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对示范园区加强建设,对品种、栽培以及机械化等相关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合理示范新型农业生产,并且在示范过程中应当使机械化水平得以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农机操作培训机构与农机科研机构之间应当加大配合力度。另外,当前在农业生产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增加投入,在对农机化技术进行推广过程中,与相关农业部门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联系,使现代农业技术对接得到进一步完善,对农机化推广人员技术水平以及综合水平的培养应当加强重视,积极建设高素质推广团队,从而为农机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1-2]。

2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策略分析

2.1积极提升相关装备质量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虽然比较快,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仍为一些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园艺设备,导致科技含量较高的一些设备发展比较缓慢。另外,在栽培、耕作以及植物保护与收获等相关环节,其相关技术装备仍比较少,机械程度也比较低,并且人工劳动量比较大,由于存在这些条件影响,导致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为能够使设施农业得以更加良好发展,在农业部门领导之下,各个地方应当利用示范园区的建立,使农业规模大幅度增加,对设施农业质量的提高加强重视,从而使设施农业技术得到更好发展。

2.2提升设施农业整体水平

对于当前设施农业装备而言,其主要用户为企业及园区等。就目前设备农业装备实际情况而言,仍缺乏较完善的一套推广体系。当前每个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均在独立范围内研制设施装备,由于各个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所导致结果就是各企业所生产产品重复率比较高,并且创新程度比较低。因此,应当建立相应推广、管理以及服务与用户反馈机制,使各个企业之间通过进行研究,从而使设备及技术得到更好创新,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推动设施农业体系能够得以稳定健康发展。

2.3利用科学方法使耕地利用率增加

在土地产出量、资源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方面。设施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若加大力度发展温室种植业,必然会对其它作物种植造成干扰。最终会对农产品生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利用新型科学技术手段,可对当前比较需要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及环境技术等,从而使设施农业和农业耕地之间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从而使耕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进而能够为设施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2-3]。

3结束语

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对农业发展提供很大帮助。为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应当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加强推广力度,应当积极探索有效防范及策略加强农机化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使这两种生产技术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宝强.农机化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要点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23).

上一篇: 工程项目财务管理 下一篇: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方向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