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市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07 10:58:01

运输市场论文

运输市场论文篇(1)

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加强基拙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措施。 论文关键词:道路运输 市场监管 从业人员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

运输市场论文篇(2)

二、运输和经济的内在联系

想要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有公路作为基础。公路不仅能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不同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的联系,在“地球村”的实现过程中,肯定离不开公路的身影。运输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1.在西部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公路运输为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公路运输是整个交通运输的基础,我国虽然存在着多种运输模式,如:海运、空运、铁路运输等,但是在整个运输系统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仍然是公路运输,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运行后,公路运输的霸主地位就已经确定。所以说,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以公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对公路周边的城市及区域的经济有直接的带动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东部发达,西北欠佳的情况,如何实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公路的建设。公路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文化和人才的交流,还能使公路沿路形成特有的经济区,以点带面,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交流。

3.公路的建设发展,使地区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原来不被关注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成为引进外资的重点项目,能够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另外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公路运输的支持。公路运输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不仅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公路建设作为基础项目建设,是人们基本生活服务项目,能够实现生产生活资料的转移和供给。同时,公路运输能够实现社会和文化的区域流,加强地区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为我国交通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办法

在公路交通运输中运用经济管理是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公路交通的改革要结合其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改革,在改革中不是公路部门自己改革,是需要上级管理部门、合作部门等相关机构部门共同参与,以期达到科学发展有效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公路运输实行经济管理改革,使其符合市场化经济的要求:

(一)对运输管理进行完善

对运输管理进行重新的构建完善,是实现公路运输实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应该以科学的理念,严谨的制度,合理的方案为基础,重新构建完善运输管理模式。

(二)强化对成本的管控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强化对成本的管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对成本及所有投入进行科学的预算,有效减少投入的成本,这也是市场经济下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发现总结以前预算的不足和优点,结合本次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预算项目必须全面完整,为实现科学合理准确的成本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施工,在预算过程中应实现由专业人员进行预算,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二)用现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已经完成了产业的升级,在升级过程中,肯定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的应用。在公路运输部门的改革中,计算机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今是个信息的时代,很多电子设备已经被运用到了公路的管理中,例如GPS等的运用,改变了以前公路管理的传统模式,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减少了人工的投入,而且使管理质量还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现代科技的加入,使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工作迈开了发展的步伐,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实现行政和经济的结合

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工期等等的费用,在这些方面任何工作出现拖延或纰漏都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另外,公路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非营利性的项目,决定了其的管理模式与别的项目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公路的建设投资一般都是国家进行统一支付,而后期的保养和人工等费用要由地方政府承担,这就造成了很多公路在养护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养护资金。所以要求政府应该在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把经营权给相关的特定企业,让其通过自己的合法方式进行资金筹措,担负起后期养护的职责,由政府对公路运输的发展进行宏观的调控管理,实现行政和经济的结合。

运输市场论文篇(3)

从宏观角度来看,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服务性和基础性产业。除此之外,从微观角度,在道路运输上的发展有利于高效快速地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使人流物流可以最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满足新形势新时期下人们的各项日常需求。

(2)道路运输管理现状

现实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管理者们所必须面临的压力,各种应该采取的措施也成为不可不需要审视裁度的问题。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管理的意义

(一)道路运输的重要性

(1)道路运输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

道路运输包含公路、铁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在对于拉动国内经济的问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国内运输网络的日趋完善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道路运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对于国内各个地区而言,要致富先修路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与其道路运输状况息息相关。良好的道路运输,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反之,落后的道路运输必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国外引资而言,良好的道路运输条件无疑是一个绝佳的优势。国内外不同的企业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实现经济上的频繁往来,加强两地的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无论是古代的两条丝绸之路,还是当今的各种道路运输线的建立,都可以说明道路运输的地位,都可以显示出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道路运输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道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道路运输的日益增长需求。解决了人民最为关心的需求,才能够创造更为稳定的和谐社会。这也印证了和谐产生活力,和谐满足需求这个问题,只有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尽情发挥着无限的精彩。

(二)道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

运输业在我国经济上占据不可小觑的地位,其近年来所获得的飞速发展,使得国家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国先后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我国相应的运输管理部门提供了管理的标准与条例,有利于道路运输管理模式进行相应转变,有利于相应部门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3如何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管理得到提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资源配置所发生的改变会带动运输市场的改变。因而,任何道路运输管理的改革都必须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为最终的目的。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为标签,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在这样一种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管理也有着其特殊的要求。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担任道路运输管理角色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提出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必要的政策导向,明确鼓励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限制什么,最终提出全新的道路运输管理规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的道路运输管理规划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借助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为方式来进行管理规划的制定。

(二)道路运输管理的角度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来已久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性活动。在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频繁的管理活动,丰富的管理内涵,复杂的管理方式等使得人们对于管理的认识随着多样的管理实践而发生着改变。

(2)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在内涵丰富的管理活动中,有着五项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管理的职能和方法、管理的环境。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管理其实就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管理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必然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

(3)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的措施

在我国道路运输管理的形式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出针对性的举措来解决此现状产生的各种问题是作为管理层的政府需要履行的职责。现在,借助管理活动的五大要素,针对性地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同时也希望能够尽快有效地解决当下的道路运输管理问题。从管理主体的角度,扮演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角色的各级政府以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转变道路运输管理的理念,统筹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科学构建道路运输体系,以此来进一步指导道路运输行业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从管理客体的角度,倘若需要更好地执行道路运输管理,前提是需要完善道路运输网络,从大局着眼,其次才是从小处着手。通过完善的道路运输网络,管理人员才能够进行得心应手的运筹帷幄。从管理目的的角度,是道路运输状况得到相应的改善,使道路运输管理水平更趋合理是最终的也是最需要到达的目的。没有这样一个目的,就无法更好地调动道路运输管理者的积极性。从管理的职能和方法角度,道路运输管理是作为相关政府管理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更好的决策、计划和执行,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满足人们对于这方面的日常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如何进行管理的决策,其前提自然必须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基础上来进行,需要透明。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各项法律法规,才能够真正地维护人民的权益。从管理的环境角度,道路运输管理是一个极其抽象化的概念,让人们真正能够了解,切实地感受到管理提高之后的信息改变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道路运输管理的环境需要融洽与平和,公开与透明。如何做到管理环境的融洽与平和,需要道路运输管理者以一个更为广阔的胸襟以一个更为开放的视野进行相互的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如何做到道路运输管理的公开与透明,则需要道路运输管理者秉承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将信息公之于众,让人们都能够深明其策。

运输市场论文篇(4)

2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强化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铁路交通运输要从管理模式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铁路交通管理模式,淤铁路运输企业要创新营销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货运改革,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已经由传统的市场主导变身为主动营销的企业个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货物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同时我国其它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分割了铁路交通运输市场份额,传统的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用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深化市场意识,建立以市场为方向的销售策略,深入客户中为客户制定量身化的个;于创新质量管理。基于市场中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既要发挥其传统龙头的优势,也要积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交通运输企业的质量,具体就是要实施质量咨询认证完善铁路自身质量管理机制,同时铁路运输交通运输企业也要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提高铁路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质量管理水平。

2.2加强铁路运输部门的财务管理

基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存在的旧思想,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铁路运输部门从来不会考虑交通运输业务,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也不会考虑运输成本、运输效益等方面的考虑,比如铁路运输部门存在着资金浪费、资金管理不善等情况,而实施经济管理后,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考虑成本效益,加强对铁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具体的做法:淤铁路运输部门要落实成本责任制,分解铁路运输成本目标,以此强化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于铁路部门要普及成本管理意识,加强铁路运输管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铁路运输部门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成本管理’;盂铁路运输部门的费用支出要根据人工物料、运量来确定,维修费用根据实际需要和运量来确定,提高员工主动控制成本的意识。

2.3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各个行业通过竞争以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竞争成为了推动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铁路运输业只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才能保证在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效。铁路运输部门要遵循物流原理,根据旅客和货主需求不断扩张业务范围,丰富运输产品和服务功能,促进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铁路交通运输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管理模式,首先,可设立物流中心,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实施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其次,以各大城市为中心,立足于城市物流体系和现有物流资源,加快服务产品的转型变革。

2.4提高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

基于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促进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铁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信息化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广泛;二是铁路车辆的自动化装备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高铁综合检测技术在信息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具体的运输管理中还没有具有全面的普及化,这对这些问题,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制定具体的创新措施,构建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达到世界最新水平;二是要积极与国际先进国家开展深层次地合作,通过合作带动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进而提高铁路交通运输能力。

2.5与其他运输行业协同发展

虽然交通运输行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但是基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之间的合作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铁路交通运输企业通过与其它运输行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整合它们之间技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他们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化就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技术的发展。因此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必须要消除传统的管理理念,制定良性竞争策略,在自身的目标市场上下足功夫,依靠技术、服务赢得市场,与其他运输行业协同发展,实现“共赢”的目标,使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趋于完善。

运输市场论文篇(5)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措施

结合当今公路运输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究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举措应该从体制改革、成本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求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

1.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公路运输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条,管理体制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必须做好全面深化改革。首先,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充分结合时展前景的基础上,做好产业长期发展规划,预先设计可行的公路运输发展轨道,最后,公路运输业的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因此公路运输部门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为管理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坚实基础。

2.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首先要从内部管理入手,只有解决好内部管理问题,有效控制成本,才能为构建最优化管理模式奠定根基。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一方面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及时制定最合理、最高效的预算计划,将预算成本书面化、透明化,为管控成本设立第一道防护网。另一方面,公路运输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着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利用,从而节约成本。

3.市场行为与行政管理有效结合:

公路交通运输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而且是关乎人民生活的公共设施。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公路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兼顾其公益作用、服务作用等。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还要有政府行政手段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市场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的双赢。

运输市场论文篇(6)

(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给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既为我国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创造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市场经济作为各大企业发展的主体,对交通运输已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经济管理要求,为此,在新的时代下,创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重要的任务。

(二)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我国的交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经营机制改革的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通经济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之一,它在企业经营改革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市场中的各大企业而言,只有拥有一套比较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经济才可能会快速的发展。换言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只有在发展中去完善、推动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才能够有可能保证交通运输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与管理的状态,与此同时,还能够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公平的发展,并也能够带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说,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与新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施一定的优化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施的更加有效。

(一)加强内部管理的力度,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管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对于任意企业而言都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有效动力,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如果要保证交通运输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的发展,那么加强对其内部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其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能够将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交通部门工作人员的每个人的身上,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更好的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拥有严格制度管理之下,对工作人员的考评制度等进行严格的考评,确保做到考评的内容能够与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等相结合,做到赏罚分明,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等。

(二)不断的强化交通运输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预算管理已经比较成熟,它是一种企业管理的经验,预算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将企业内部的监督、各种分配职能等充分的体现出来。伴随交通部门在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已经逐渐的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交通运输业实施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断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使之能够在完善的、有效的管理制度之下,快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交通运输企业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我们都知道,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对成本的控制,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经济效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成本是否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为此,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其成本的管控。

(三)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在交通运输管理当中,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是其必要的实施手段。有效实施合同运输管理,这对货主与运输单位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这也是维护交通运输秩序的有效途径。如,四川省就已经推行了合同运输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都降低了运输纠纷的发生频率,有效的改善了交通运输环境。为此,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合同管理,从而使为社会创作出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运输市场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数目和相对规模差异的,而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则是道路运输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对道路运输集约化经营程度考察和衡量的理论依据。充分实现道路运输集约化经营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一、基于市场集中度下的道路运输集约化经营的内涵

道路运输的集约化经营和市场集中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运输市场的集中度的涵义是在道路运输市场中,市场占有率控制在少数的大型运输企业经营者手中的程度。研究表明,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与市场中结构规模大的企业和利润率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可见不断提高市场的集中度、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就能不断提高利润率,反之,非集约化和反对兼并就会降低利润率。所以在保证运输效率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运输市场的集中度,发展道路运输集约化经营模式,就能更进一步提高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

如果道路运输市场的集中度非常低,道路运输行业就无法实现集约化经营方式,更何谈提高经济效益,可见市场集中度是集约化经营实现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扩大运输企业的规模,再合理分配运输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运输资源,提高运输各环节的协调水平,才能有效扩大运输行业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二、基于市场集中度下的道路运输集约化经营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转变道路运输业的高度粗放发展模式。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整体的道路运输市场的集中度趋势明显降低,导致各种运输设备、职工、资金、技术等运输资源很难实现高效聚集,道路运输行业的经营状态长期处于高度粗放的模式。如果能够实现道路运输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客观上促使生产效益欠佳的个体运输承担者和小型运输企业联合经营,可有效减少道路运输市场的竞争,扩大一些实力较强企业的规模,增强市场的集中化程度,可使运输行业粗放型的经营模式逐渐演变成集约型经营模式。

其次有利于提高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组织和管理水平。道路运输的集约化经营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普遍推广,在运输企业的组织上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专业化全程服务,有效提高了运输行业的生产效率。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目前尚处于层次较低的发展阶段,经营方式依旧是传统的自行组货、理货,自负盈亏,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工有重合的地方,不利于运输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采用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可以提高很多道路运输户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道路运输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增强运输户的经营实力,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强地域间道路运输业的联系,扩大企业的组织规模,促使实力雄厚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运输业务,提高运输市场的集中程度,这又反过来为集约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市场集中度下的道路运输集约化经营的策略

一是要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扩大道路运输的规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首先要加强对运输相关经济理论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模式指导相关实践,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其次是要制定运输业的最低规模标准,不断降低个体运输户的数量,提倡个体经营者联合发展或者成立私营运输企业,以便逐渐实现市场的集中化。再次要充分运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断优化市场结构,提高市场优秀率。最后要促进大型运输企业的形成,使其作为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经济主体,逐步实现道路运输业的集约化经营。

二是要不断培养规模较大的骨干运输企业,这不仅是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道路运输及市场集约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还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的协调与支持,例如在项目审批、运输路线的开发、行车收费等方面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帮扶。

三是要不断优化道路运输的组织结构。强化和推进道路运输的网络化经营意识,切实做到道路客运、货运等的网络化建设,逐渐优化道路运输行业的结构,大力提倡道路运输行业的经营者们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合作,这样能够促进运输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是要不断加强对道路运输产业的科技投入。我们要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工具的科技水平,以便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率。具体说来,要不断研发大型的高档客车,提客运水平,同时要不断研制保温、冷藏、保鲜等各类大型厢式半挂车,增强道路货物长途运输能力,提高货物的运输质量。要及时更换技术性能低下的旧车型,淘汰那些耗油量大的老车,争取使用科技含量高的运输工具。在运输结构的调整上,可以依据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柴油车、汽油车、全挂车、半挂车,使它们的比例构成趋于协调,努力提高集装箱运输车的技术性能,与国际水平接轨。另外我们还要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与道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相结合,不断推进道路运输行业的技术化和信息化,提高运输集约化管理水平与实现高效化生产调度。

综上所述,在市场集中度下逐渐实现道路运输的集约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提高运输市场的集中程度,扩大运输企业的规模,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结构,才能实现道路运输行业的集约化、高效化发展,从而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运输市场论文篇(8)

道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道路运输市场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可以使企业或个人在法律的框架内生存、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广大从业者的愿景。作为管理者,笔者把它概括为:完善调控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培育货运市场,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机务维修,保障运输安全;强化监督检查,促进源泉管理。

一是高效、快捷的道路货运网络初步形成。为构建先进的道路货运生产力体系,一方面重点发展高等级公路运输的高速车型,集装箱、冷藏、液罐等专用车辆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采用电喷发动机、环保性能好,从事市内集散配送运输的轻型、微型厢式货车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开展企业资源管理和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摆脱“多、小、散、弱”的现状,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造就了一批有经营优势的企业,增强了全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最近又以“文明诚信、优质安全”为主题,大力促进道路货运和汽车维修行业诚信机制的形成。

三是加快了道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以县区为基础的点线相连,辐射到面的道路运输站场分布格局,同时也形成了国家、企业、民营资本多方投资建站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改善和促进当地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为省市经济腾飞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四是机动车维修业发展日趋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行业管理,汽车维修已从盲目发展变得理性而科学,已形成集体、个体、中外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格局。与此同时,高新技术在汽车和维修设备上运用比较广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维修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汽车维修救援网络雏形基本形成。

五是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日益规范。清理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切实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营运。根据运输市场的现状和阶段性任务,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认真把好“三个关口”,搞好“一个监督”。逐级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的责任,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深化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专项整治工作。从严审核企业资质,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资格关。及时解决货运站场服务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发挥货运站场的运输辅助业的作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维护运输行业的团结稳定。

六是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运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职工中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法制教育,认真贯彻道路运输政策法规,做到学习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恪尽职守、法为准绳、严守程序、裁量公正,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文明执法、秉公办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干部职工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自觉性。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方针,提高职工队伍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做出积极贡献。

加快五个发展:一是加快科技兴运战略。采用市场机制,促进科技进步。鼓励运输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科技合作。二是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运输装备。重点发展大型集装箱拖车、箱式货车及专用货车,提高运输现代化水平。三是加快推广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行车记录仪、电子监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电子商务等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实现道路运输市场行业信息的科学管理和传递。四是加快推广节能和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建立营运车辆结构调整机制,加大老旧车辆强制退出营运市场的力度。五是加快实施交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培养一支适合道路运输科学发展和运输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提高七个水平:一是货物运输量水平。二是站场设施水平。三是运输装备水平。四是运输组织水平。实现道路运输集约化、专业化、便捷化和服务质量优化。五是汽车维修服务水平。六是运输支持保障体系水平。七是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水平。

道路运输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还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加快当地道路运输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管理效率和改革现行体制,团结一致,真抓实干,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陈荫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规划[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2]翁垒.加快道路运输信息网建设促进物流健康发展[A].2000年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李居昌.公路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运输市场论文篇(9)

论文摘要:介绍了哈尔滨市道路运输业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保障措施。 论文关键词:哈尔滨市道路 运输业 结构调整 1哈尔滨市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坚持发展的原则 发展是硬道理。哈尔滨道路运输业的结构调整不应停留在现有的这些道路运输企业调整范围之中,而是应该以加快行业发展是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的角度出发。必须在保持行业发展的前提下着手行业结构的调整,用发展的方法解决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问题,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 1.2坚持以市场_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在研究和预测道路运输市场需求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市场有需求而又供给不足的运输服务形式,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多层次、优质化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创造新的需求,拓展道路运输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1.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重点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特大型汽车运输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放开搞活中小型汽车运输企业并弓J导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1.4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加快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政企分开,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带动行业结构调整。 1.5坚持发挥道路运输优势的原则 要以有利于充分发挥道路运输机动灵活、覆盖城乡、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以及可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可靠的集疏运衔接服务等特点和优势为出发点,扬长避短,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本行业的竞争能力。 1.6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根据哈市以松花江为界的江北、江北县域和行政区域内各区工矿企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行业结构调整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体现地区差别,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2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2.1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加强运输市场宏观调控 道路运输发展规划是指导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哈尔滨市交通主管部门可以按照交通部确定的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道路运输市场的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道路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适应哈市的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并要将其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并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网,抓紧发展现代化的主干线快速客货运输系统,同时要根据公路网的建设规划,在区域公路网形成之前,做好区域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2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行业管理 完善的道路运输法律法规是经营者依法经营、管理者依法行政的可靠保障。要切实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为国家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力争早日形成以国家统一的《道路运输法》为龙头、《道路运输条例》等全国性和地方性法规为补充、部门规章相配套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使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和行业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确保道路运输业的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2.3加强政策理论研究,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道路运输经济理论和发展政策是指导行业健康发展的依据。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道路运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等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道路运输经济理论,同时要联系哈市的实际,加强道路运输发展政策的研究,为道路运输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

运输市场论文篇(10)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论文网 Www.LunWenData.Com]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上一篇: 诗歌教案 下一篇: 教师家访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