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8 14:40:16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1)

要想提高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1.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通过对中职学生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态度。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是没有考上高中才不得不选择到中职学校学习,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总感觉低人一等,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对未来感到迷茫。有一些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沉迷于游戏。学生的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教学的效果。在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也不例外。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认可自己。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从而使学生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提高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2.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职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底子比较薄弱,在初中教育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会影响中职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了提高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好专业知识对自己未来就业的影响。另一方面,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改进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

鉴于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改进方法,提高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1.学校应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重要。因此,学校应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一方面,应加大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应合理安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时间。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课时比较少的现状,必须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2.应改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过于死板,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1)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将一些知识理论告诉学生,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的兴趣。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案例中,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2)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将实践学习的任务告知学生,让学习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辅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2)

二、高职电子信息专业“2+1”教学改革“2”

阶段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研究和实践“2+1”教学改革的“2”阶段就是在校内集中学习和训练的2年时间,这2年时间要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为后面1年的顶岗实习做准备,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以“2”阶段的课程体系的整合要考虑电子信息行业的特征,要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对一线岗位的需求。

1.“2”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

要在两年时间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内容多,范围广,到底哪些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要讲,哪些要整合,这要根据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需要来确定。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行业分工日益明确,岗位划分越来越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标准,确定了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是通过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对一线岗位的需求,参考国家电子信息行业相应的职业标准来确定课程体系的。

2.国家电子信息行业相应的职业标准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各个行业的职业岗位,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如下表1所示。

3.根据电子信息行业需要确定课程设置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归并、梳理,提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与实训项目,确定课程设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有关课程有: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电子技术的专业课程有:音像原理与技术、电视原理与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技术、电路CAD、办公信息设备、电子技术专业英语、电子工艺、电子产品营销、移动通信设备等。原来有些课程门数太多,其中内容接近就可以整合。比如原有课程体系开设有“音响原理与设备”和“VCD与DVD技术”这两门课程,把它们整合成一门课程“音像原理与技术”,节省了课时,去掉一些重复和过时内容,使得学生愿意学老师也好教。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可满足电子信息行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培养的人才可以较好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要求。

三、高职电子信息专业“2+1”教学改革“2”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3)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高专门型人才的质量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主要阵地,也肩负着重担。因此,如何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素养,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做出思考和探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现状,并能够在提高理论水准的同时也提升实践技能能力,从而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在学历、职称等方面具有合理结构的教师队伍。

2.2建立竞赛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赛制定和培训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4)

1.电子信息工程内涵

电子信息工程主体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电子信息管控以及高效处理。研究内容核心为对丰富海量信息的分析获取以及综合处理。同时进行优质电子设备以及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规划设计以及实践应用与集成管理。当前电子信息工程渗透至社会生产、发展的较多领域之中。例如电话交换局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各类电话通讯联络信号的管控处理,移动手机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进行高效便捷的声音、图像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则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完成了大容量数据的实时传输。现代化军队的国防保卫更是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主体,深入探究信息传输中怎样营造安全保密的环境,并获取信息战的胜利。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只有针对其内涵特征、技术优势,努力开发、深入研究,注重人才建设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重视实践锻炼,树立创新意识,方能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激发核心优势,凸显综合应用价值。

2.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2.1造价管理实践中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工程建设中造价管理尤为重要,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体借助网络系统构建内外联络通讯媒介平台,借助自动化、信息技术手段强化造价管理,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可应用工程量核算分析以及钢筋工具软件实施总体材料用量标准明确,应用套价软件完成工程预决算的科学编制。还可应用丰富的电子信息工程数据库手段技术创建指标汇总以及研究体系。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还可进行价值化信息的全面以及有效获取应用,进而完善工程建设的预决算管理以及造价管控。伴随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发展以及全面推广应用,其在工程造价管控层面的效用价值尤为显著,可令人们由以往繁杂的定额管理、标底分析编制、工程报价投标以及造价管控等层面有效的脱离手工作业,全面实现自动化、电子化、现代化与信息化的管控。新时期互联网络技术的扩充发展应用,令工程造价控制与相关实践管理活动更为公正、高效与合理,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创建丰富的信息资讯以及服务网络平台,并最新的政策方针、制度法规,还可开辟学习论坛、互动交流网站,令员工获取项目工程建设相关信息,明确造价指标,把握前沿资讯、了解材料价格,进而为丰富工程造价管理实践经验,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2.2公路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需应对各类丰富的海量信息,该类数据则会伴随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因此信息需要持续的更新,跟上工程建设进度步伐,反映工程项目成本经费,并辅助质量管理控制。为满足动态信息更新需求,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有效的进行信息收集、汇总管理与综合应用,进而节约人力投入,令信息查阅管理以及综合研究分析更加省时省力,节约资源投入。伴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事业逐步应用多元化、现代化、综合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管理手段完成复杂公路工程建设的稳健资料保管整理,在确保质量效益的同时,节约了成本费用,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

2.3工业生产领域电子信息射频识别技术应用

射频识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具有独特的便捷应用与精准服务功能,工业生产领域中可应用该技术提升现代化实践管理水平。当前,射频识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体应用在工业领域的物流运输、汽车生产、航空包裹认证识别、邮政业务服务等众多行业中。例如汽车研发生产阶段中借助射频识别手段可进行零部件的全面跟踪,并进行汽车标识的有效识别,进行企业重要资源的全面管理,并做好轮胎压力的测试分析,完善信道管控。射频识别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特征令其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可实现信息数据的准确快速读取,并体现信息的可携带性,对促进地域经济交流、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识别精度,确保信息认证的清晰准确,体现人性化应用特征,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4机械领域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机械行业领域的服务应用尤为广泛,目前较多机械设备、装置均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与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例如在大型结构复杂的设备机械之中装设标准点知管控单元,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应用精度。还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令垃圾桶实现垃圾自动分类,并可创建自动电梯升降系统,体现人性化应用服务功能。该类应用机械原理知识进行智能管控的设备机械,借助电子信息管控装置的装设,便可在较大层面完成智能以及自动的服务应用,并促进机械设备自身功能水平的优化,令工作以及实践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3.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

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综合优势价值,我们应继续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首先应强化政策扶植,创建良好的信息工程发展环境。应组织基金会,扩展电子信息工程研究开发的融资途径。同时应推进集成电路以及相关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加紧实现三网融合,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例如应继续深入研发射频识别技术,进行不同信道的综合测试,主体研究发射、接收装置的射频应用。再者,应强化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创建公平、开放的环境,引入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真正的留住人才,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并巩固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应全面鼓励企业强化交流合作,引进精英人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优质服务系统。应注重产品服务的优化创新,提升产权保护认识,促进服务创新,进而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持续发展与优化提升。

4.结语

总之,为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持续、优质、全面发展,激发核心功能优势,我们只有针对其应用功能特征,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优化策略,深入拓展研究,全面创新应用,方能为电子信息工程开创良好的发展环境,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科]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5)

电子信息工程的出现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各项产业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当前我国应当正确认识电子信息工程,明确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同时发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全面认识并积极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的提升。

1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实现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相结合而完成的自动化息息管理技术,当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并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利的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生产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另外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比如说自动化的门禁系统、智能家电等,这些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体现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价值,同时家电中的智能控制以及与远程信息处理的技术的结合使远程控制家电成为可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善人们的生活模式,推动日常生活的现代化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工业生产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当前在我国得到广泛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相对比较短,在发展时期大部分是借鉴的发达国家的成功技术,缺乏自己的发展体系和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投入,同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势头凶猛,但是缺乏创新性。

2当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子信息工程在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电子信息工程市场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盗版问题,市场中盗版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仅对原版知识产权造成一定的侵害,同时对市场秩序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干扰。另外由于我国起步比较晚,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对电子信息工程认识不全面,导致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市场中阻碍因素比较多发展速度缓慢。2.2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从技术方面看,大部分核心技术基本是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方面缺乏技术积累和创新,创新性不足导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缺乏独特性,在市场中竞争能力比较弱,制约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提升。2.3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缺乏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的原因之一,首先我国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并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导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发展中的存在一定风险。另外部分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认识不足,不愿意使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环境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全面发展。2.4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国现 有的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方面明显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在发展中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工业建设方面,没有意识到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使企业失去重要的核心战略资源。当前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人力资源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加强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改善措施

3.1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维护市场秩序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所以针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政府部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不断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同时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物流配送技术加强优化和完善,并对电子认证、数据加密过程进行严格规范,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和监管,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格规范网络行为,防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中出现风险,通过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将侵权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营造良好的电子市场竞争环境,保证电子信息产品在市场中合理流通。3.2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创新力度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部分技术还是依靠引进,缺乏自主研发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所以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方面必须加强创新,提高创新力度,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研究,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应对措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企业不断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立足实际对企业内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体制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创新性,企业必须加强对各种的电子信息产品的融合,全面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另一方面,企业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小组,凝聚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共同对技术进行研发和创造,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实现创新发展。3.3优化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环境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发展中必须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优化,良好的环境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企业必须提高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投入,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为人才提供学习的机会,重视对人才和技术的培养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3.4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人才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首要措施是在各大高校内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同时加强招生力度,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同时企业内部加强对让人才的培养,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4结束语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还应当加强对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完善。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已经成我国高新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重视。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鼓励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加强创新。只有不断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创新,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留洋,郝昌臻.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1.

[2]周斌.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7.

[3]王海伟,侯运通,金川清.试论电子信息工程中现代化技术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2.

[4]任志斌.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6,08.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6)

一、电子信息相关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夯实电路知识基础,同时掌握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该专业涵盖电路知识、通信原理、计算机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以及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作为系统性学科,要求学生既掌握数学知识,也掌握物理学知识,并且能熟练处理电学问题。与此同时,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还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自主连接一些电路,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实验活动,如利用计算机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自己动手设计带有传感器的电路,或者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信息处理设备运行情况,了解有线电视的传输路径等等,有机会的情况下还能由老师牵头参与大型工程设计,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学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就要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并且在开发与应用设备过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通信干线领域的应用。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而言,主要用于衔接用户企业网络接口与接入线路,它是广域网通信干线的重要一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准确区分专用线路和公用线路,然后采取不同的处理技术。(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例如在信息查询、资源共享等方面,信息技术独具优势。尤其在当前“媒体热”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高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业务价值。因此可以说,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是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网络浏览器领域的应用。借助网络技术,基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实现文本阅读;再有,内部企业借助内部网络就能获取有用的网络信息,确保有序完成工作任务、

三、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自然要从培养兴趣为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非常感兴趣,将其用于课堂教学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让学生能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交流和思考,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被动学习局面,他们主动探索知识,从中锻炼思维能力,在轻松、民主、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提升求知欲望,主动探索信息工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创新发展能力。

(二)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7)

一电子通信类专业发展基本现状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88个本科专业,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已经形成了农、林、经管、公共管理、艺术、电子信息等多学科并进发展的局面[1]。华南农业大学从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目前已建设了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的电子工程系,隶属于华南农业大学老牌优势学院工程学院,在校学生规模达1000人。电子通信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电子通信相关工作,包括电子产品研发、通信工程设计、通信产业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电力、钢铁、地铁等行业调度以及银行软件开发等等。在华南农业大学电子通信类专业发展进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训。教师从名牌院校毕业的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优秀专业人才中选拔;学校投入较大的经费用于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与专门的工科院校同行间的交流;工程学院和电子系定期组织教师同行间的教学交流、教学观摩等活动;教材的选用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工科院校接轨,选用部级规划教材,还使用一些经典的原版国外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除保证教学实验开出率100%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专业学生有了良好的动手实践的实验环境。电子系组织参加的每两年一次的全国电子大赛,连续多年来成绩优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

二电子通信类学生在专业认同感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华南农业大学为电子通信类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实验条件,但仍存在学生对自身专业没有优越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这种专业优越感缺失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忽视专业的学习

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没有把握专业学习的规律、专业培养的要求、专业的发展方向等,因此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习不认真,迟到、旷课现象较多。不能认真听课和记笔记,课堂纪律较差。也有个别学生上课看其它书籍或小声讲话。

2换专业考研

为了追逐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部分学生在本科四年时间中用了大部分(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去准备换专业考研。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是:不仅丢弃了自身专业,而且不能理解透新的所谓热门专业。因为没有氛围去理解新专业,没有机会去实践新专业,完全成了为考研而考研,为了换专业而换专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即使换了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专业方向,最终一事无成。

3争取出国深造

出国深造本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诉求,但部分学生觉得出国就解脱了,就能解决自己专业学习的问题。出国之前没有规划和考虑清楚自己出国该学什么该如何学,为了取得国外两年制硕士的学习资格,辛辛苦苦花掉本科学习阶段的大部分时间考GRE、TOEFL,准备好出国要达到的绩点,编造些漂亮的PS(PersonalStatement,个人陈述)等,心里想的是如何混出国去再说。这种现象在学生中也有一定的比例。

4毕业后不做专业要求高的技术工作

部分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本科毕业后找工作,只做与专业相关的,而不做专业要求太高的研发等工作,譬如销售、策划、管理等等。有这种想法的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些工作也是通信电子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有愿望从事这些工作无可非议。但是销售也好、策划也好、管理也好,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如何能将这些工作做好。例如,要做好销售工作,经常需要给客户提供方案建议,现在销售单体设备的情况较少,通常是卖系统、卖服务。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如何能给客户提供专业的系统技术方案,如何能提出具有专业水平的建议,如何能解释得清楚专业设备相比其它厂家设备或系统的优势。又譬如,有的同学想从事策划和管理工作,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踏踏实实地做过几年专业基础工作,如何能提出科学的专业化的策划方案,管理工作又如何能做到以理服人。

三电子通信类学生专业优越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1传统观念的偏差

一是农科院校“农”字当头,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印象:农科院校农科强,工科不怎么样。二是农业院校学生对工科专业不自信,以为“农”字当头会遭遇社会偏见,影响求职。三是农科院校工科专业老师的科研任务会有普遍的“为农业服务”的取向,这种科研取向如果带得较多进入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但又没有及时给学生解释清楚电子通信专业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而大有作为的事实,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对本专业的模糊认识。事实上,“为农业服务”,丝毫不影响专业老师的工科实力,更多的时候是将工科的知识用于农业领域问题的解决,这个比纯粹在工科领域解决工科问题更有挑战性,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科教趋势。

2没有专业方向感

没有专业方向感不仅是农科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是本科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没有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专业学习的规律、专业的要求、专业的发展方向等,不能回答“专业是什么”、“专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专业的前沿是什么”、“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我的兴趣在专业的什么方向”、“我能在专业领域做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

3专业功底不扎实

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专业学习是系统化工程”,对部分课程有兴趣,对部分课程没有兴趣,仅凭自己兴趣取向进行课程学习的挑拣。在很多时候,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没有用,因此完全没有兴趣,这些都会导致专业学习不系统、专业功底不扎实,失去了“专业优越感”。

4缺乏专业技能

电子通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提高电子制作、编程等方面的技能。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参加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不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知识、检验知识与技能,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更加失去了“专业优越感”和学习成就感。

四提升电子通信类学生专业优越感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育

一是教师利用自身的工科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的范畴、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专业的前沿领域以及生活中的专业有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二是在学生的四年学生生涯中,在不同年级进行不同层次的专业教育。比如,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学生对专业完全没有认识,这时可以就一些层面上的专业知识进行教育,包括专业概念、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本专业的发展需要(包括英语、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编程、电子制作等基本技能),并告诉大家一年级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随机过程等,这些都为后续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提供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二年级逐步接触电路基本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这些都是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并告知大家这些课程的具体用途以及与后续课程的关系等等。三年级进入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习阶段,这一年的学习最为关键,很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在这一年中学习。一方面要在这一年打好专业课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对专业知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方向选择,譬如,偏重软件或硬件,选择偏通信系统或通信工程还是偏电子设计,选择偏信号处理还是信号智能识别等等。到四年级,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包括基于微控制硬件平台的编程,基于PC机的软件工程类编程或算法研究类编程,基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增强系统概念,并对就业进行一定的引导。当学生每个阶段都有这些认识,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就会对专业建立有良好系统的认识,也就是有了明确的方向感。三是联系毕业学生,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将这些学生请回校园,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2加强实践教学

电子通信类专业是注重应用和实际操作的专业,其应用性决定了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岗位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领导和电子通信类专业教师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实践教学本身也要超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定位,更多地注重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启发学生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手段、实验结果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思考和设计。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电子通信类专业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引进和在职培养相结合,优化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力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专业教师。(2)通过各种渠道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3)选派骨干教师每年下到企业,实践、交流学习、接受培训和参与企业应用性项目研究,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4]。(4)在外校、行业、企业等部门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建设顾问,扩大兼职教师数量。尽快提高电子通信类专业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

4引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助于专业能力提升的竞赛,竞赛应涵盖专业的各个方向,老师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优秀学生以点带面,使得重专业发展的氛围在同学中形成并深入人心[6]。譬如,除全国电子大赛、广东省电子大赛等传统赛事之外,还可注重智能识别领域的VOC视觉目标分类比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国内国际高水准的数学建模大赛、提高算法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的ACM/ICPC(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Computing Machinery主办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Collegiate ProgrammingContest)程序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赛事的组织,让学生感受到电子通信类专业领域是如此精彩,引导学生在如此广阔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5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很好的本科教育的尝试,是一种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专门的老师对专门的学生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引导他们人格的发展和成长,引导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并轨发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准自己的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市场的需要、本人的兴趣、老师的科研方向选择导师。这种近距离的“贴身”培养,会加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大机会参与各类科研工作,拓展学生的专业面并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电子系的通信工程专业从2006级的学生开始,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且在专业建设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在电子系的范围内推广本科生导师制,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认知度,融洽师生关系。

6强化“信息兴农”的专业价值观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后劲。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将近十年连续将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发展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可见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决心。中国在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信息化是主要的科技武装手段。采集作物苗情,进行作物生长营养状态评估,实现按需施肥,进行作物产量和品质预测。采集作物虫情,进行作物虫害势态感知,实现按需喷施。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农产品的无损检测产品的内部品质评估和分级,用信息手段进行动物的行为感知和管理。用高光谱及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进行禽蛋性别的识别。农贸信息的自动知识挖掘,为农产品交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农业科技问题都需要解决。因此,农业领域中信息手段的应用和发展大有可为,包括现在最热门的物联网也与农业领域息息相关。农科院校在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强化学生的“信息兴农”的价值观,在国家农业科技发展中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价值。

总之,“农”字当头的综合性大学,要走农科工科理科并重发展之路,除发展农科专业优势,更要发展新兴工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抓好培养学生专业优越感的思想教育。电子通信类的发展更要抓住农业信息化的机遇和社会科技发展的热点,加强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强化“信息兴农”,以提高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专业优越感,提高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南农业大学简介./xw.

[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简介. xy.scau. /gcxy/mycollege/StaticsNews.

[3]童玲,王厚军.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6):24-25.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8)

一、认知工具

(一)从learning from technology到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从learning from technology到learning with technology,也就是说从“信息技术中学习”转变到“用信息技术学习”。在前者观念中,信息技术充当的只是信息的承载根据,信息的载体。学习者只是从信息技术中学习信息技术所承载的信息。后者的主要思想则是,信息技术充当的是学习工具、认知工具的角色。与学习者的关系是智能伙伴关系,不再只是简单的信息承载体。

(二)认知工具是智能伙伴

所谓认知工具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与高阶思维的工具或学习环境(Jonassen,1996) 。

learning from technology 到learning with technology教学设计中技术观念的转变,要求学习者不再是从技术中学习而是以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习者使用技术的方式应该是从“技术作为老师”转变为“技术作为伙伴”。学习者和技术应该是成为智能伙伴关系。

认知工具则是这种技术观下的参与和促进学习者认知过程,处理复杂的认知活动和批判性思维的计算机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学习者的智能伙伴,使学习者更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电子表格作为认知工具促进学习

电子表格是Jonassen提出的认知工具中动态建模工具的主要成员之一。电子表格是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存储、计算、呈现和预测的软件。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有:Microsoft Excell、Gnumeric、金山电子表格、文华电子表格以及Google推出的网络电子表格等等。电子表格要求学习者使用现有规则,制定描述关系的新规则,编写数字和公式对信息进行组织。电子表格是使用规则的工具,因此要求使用者成为规则制定者(Vockell & Van Deusen)。

电子表格在学习中的运用颇多,如:运用电子表格为血液分析的实验室项目提供支持;电子表格在化学滴定实验中的应用:分析数据,绘制滴定曲线;运用电子表格分析食盐浓缩及其在水中变化状态;运用电子表格支持物理抛物线运动的学习;在地理科学中,运用电子表格对某城市降雨量和温度进行分析;在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表格来理解字典中,英文、拼音的排序问题;等等。

(一)电子表格作为支持知识建构的工具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电子表格作为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的一种认知工具,除了能表征学习者知识以为还能能将知识视觉化、结构化,有助于学习者把握知识的全貌,分析概念、数据间的联系。

在使用电子表格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是让学习者将学习内容绘制能表单。学习者一般会使用比较简练、逻辑性很强的语言。这就方便知识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图示,有助于记忆所和理解要表达的内容,进而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电子表格中使用逻辑的方式组织信息,可以版主学习者吸收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二)电子表格作为探索知识和交流的信息工具

电子表格给学习者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除了提供表单信息查询、数据库查询以为,还为学习者提供Web 查询功能,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学习者在此信息充沛的环境中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

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电子表格提供的连接、导入外部数据促使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团队中讨论并形成观点,因此电子表格同样也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对话。

(三)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

当学习者创建表单的同时也建立起了真实世界的数值模型。电子表格几乎能用来为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所有问题和现象进行建模。学习者可以利用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和情境。如图1,电子表格支持的物理抛物线运动实例。学习者利用电子表格描述重力、角度和初始速度对物体轨迹的影响。这就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模拟的抛物线运动的实验环境,让学习者理解更改其中任何变量都会引起轨迹的变化。这就给学习者定义一个安全的、可控的问题空间,使得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四)电子表格作为反思工具

反思是对于任何所依据的理论假设及其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自动的、持续不断的和周密的思考(Dewey,1993)。反思工具是指支持设计者实施反思过程的思维辅助手段、方式或方法。电子表格为学习者提供呈现知识功能,清楚地表达并呈现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反思自身学会的以及是怎样学会的,支撑学习者对意义的个人表述。

(五)电子表格分担学习者认知负荷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者工作记忆系统需要进行加工和保持的信息总量叫做认知负荷(Sweller)。认知工具负担认知负荷,支持低层次认知技能学习,这样就能为发展高阶思维提供资源。运用电子表格进行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1、电子表格是计算器,

电子表格可以用来分担与计算器相关的认知活动。学习者不需要再为计算而费劲心思,并且还要为准确性而烦恼。使用电子表格来完成计算过程,从而使学习者更有精力来理解有电子表格所计算出来的无误的数据。

2、电子表格使数据可视化

电子表格可以将内容可视化,使之成为可视化工具。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绘制的表单在电子表格中自动地生成各种不同的图表,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柱形图、条形图、饼图、圆锥图等。

3、电子表格可以轻松使用各种函数

电子表格内包含各种函数,常用函数、三角函数、财务函数等等。在处理数字问题的时候,学习者常陷入大量的数字运算中,从而忽视了真正要学习者所解决的问题。利用电子表格,学习者只要掌握数字解决问题的步骤,而且更容易使学习者理解运算法则、函数公式的运用。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六)产生认知留存

学习者利用工具进行学习的时候会产生认知留存,技术在没有这些工具的情况下完成任务,认知留存能够很好地为学习者服务。学习者在使用电子表格的时候会产生认知留存现象。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操作的时候,会产生与电子表格有关的认知留存。

三、在学习活动中电子表格的创建指导

电子表格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能够参与一系列的脑力活动,如设计、使用、填写值或公式的过程,要求学习者利用现有的规则,产生新的反映内容关系的规则,组织信息。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学习活动中,电子表格的创建指导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主题、创设情境

如果学习缺乏相应的情境,那么所学内容就很难有意义,也很难记得牢 。例如,在世界人口日那天,学习者在人口增长模拟中弄清楚人口增长的因素,确定影响因素以及相互的关系。使用电子表格提出和描述问题情景。

(二)为学习者提供电子表格模板

在任务的开始,或者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板是很重要的。如图1示例,学习者利用电子表格描述重力、角度和初始速度对物体轨迹的影响。这就得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模拟的抛物线运动的实验环境,也是就电子表格模板。学习者可以通过此模板来了解影响抛物线晕倒的因素以及如何影响。

(三)设计新的电子表格

当学习者能建构自己的模型来描述学习内容,这说明学习者深刻地理解了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解决需要的数据、公式、函数、变量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而提出、生成新的模板。

(四)对已有的电子表格进行改编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学习者对已完成的电子表格进行完善或者改编。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对已有的电子表格进行增加数据、生成图表、修改变量、增加变量、导入外部数据等一系列操作。

(五)反思

反思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回顾自己的进程的活动。填补模板数据、设计新的模板这些过程可以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反思巩固学习者建构的知识。

四、总结

电子表格作为认知工具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帮助者。学习者在建构和使用电子表格的时候,需要运用已有的规则,产生新的规则来描述关系和重构知识。电子表格为待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将信息可视化、结构化;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荷;产生新的认知留存,为其他认知活动做铺垫。

参 考 文 献

[1]Cognitive tools.[DB/OL] . edutechwiki.unige.ch/en/Cognitive_tool.2009-06-10

[2]D・H・乔纳森著;顾小清等译.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3]D・H・乔纳森著;顾小清等译.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7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9)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发展的各种先进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一是要看学校总体定位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学校是否有一批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1]“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着特色,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2]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将专业建设同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引导了方面。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指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现状,并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

1、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是“指面向电子设备开发设计的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来辅助电子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的产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进行,高科技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在对人们的生活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的语音设备来传播语音信息,也可以发送图形等。除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外,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也离不开高科技信息技术。例如在信息保密中军队便用到了现代化的保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机构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也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多数的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和部分仍旧在按照传统的模式发展,并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电子信息工程市场氛围发展上也为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有待发展。例如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中屡屡出现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盗版和仿制产品,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亚健康的态势,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实力的提升形成了障碍。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表明培养专门型人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良性竞争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人才竞争中取得胜利,才能够使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高专门型人才的质量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主要阵地,也具肩负着重担。因此,如何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素养,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做出思考和探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现状,并能够在提高理论水准的同时也提升实践技能能力,从而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在学历、职称等方面具有合理结构的教师队伍。现状许多学校都同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可以针对现有的师资队伍所存在的局限性,可以建立开放的用人机制,使校外的知名企业专家到校兼职并指导师生的实践活动,进而建构起能够满足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知识需求的教师队伍。

(2)建立竞赛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和竞赛制定和培训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例如可以将单一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变为科学验证、系统综合相结合的实验,从而对传统的实验做进一步的整合等。通过丰富实验的内容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篇(10)

从本质上来说,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学校课程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所培养的中等专业人员水平的高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中职中专电子信息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电子信息课程教育的质量水平。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电子信息课程教育问题集中表现于:(1)学校。中职学校在教育决策方面出现了失误,误导了电子信息课程教育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成效。另外,学校对电子信息课程缺乏足够的条件支持,也是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观念。中职学校尚未认识到电子信息科技的重要性,没有将校内课程教学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对电子信息课程失去了正确的认识;二是设备。对新型课程教育缺少资金支持,教育资金过少而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无法接受到最专业的教育。(2)教师。对于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决定了后期的教学质量。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专业问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落后,与当前社会科技发展趋势不相符,部分教师依旧停留在过去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中无法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二是方法问题。电子信息属于科技类的专业课程,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才能使学生客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而实际教学中教师所用的方法不科学。(3)学生。学生是课程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只有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拟定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挖掘中专生的专业潜能。而中专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参与电子信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其专业课程水平的缺失。例如,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中专生因自身学历较低,失去了与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参与就业竞争的信心;对于电子信息课程缺少全面的认识,削弱了其学好电子信息课程的信心。

二、中职中专电子信息课程教学的改革

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我国产业经济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注重中职学校教育改革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中专学校内部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影响了电子信息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这也给实际课程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顾及到中专生未来的成功就业,以及提高中等学校的教育水平,必须要对电子信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调整。具体如下:

第一,方案改革。“电子信息”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典范,其对专业课程教育的要求十分严格,教师必须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学习,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教学方案是实际教学的总指导,对教学方案进行自动化改革,有助于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结合电子信息本专业的特点,拟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第二,流程改革。当选定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方案之后,应对其教学流程实施优化改革,这是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执行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把电子信息方案每一个步骤落到实处,进而加快电子信息教学流程的改进,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例如,指导中专生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知识,这些都是教学流程中不可缺少的。

第三,方法改革。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这是未来中职学校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因此,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平台,应用新型教育手法指导其学好专业知识。例如,引导中专生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积极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还可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趋势,引导学生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等。

三、结束语

经过较长时间的变革发展,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除了高等教育事业保持了良好的改革现状外,中等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国家及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职业中等教育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意义明显,每年向各个行业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注重电子信息教育模式创新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教学资源的开发 下一篇: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