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独特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5 17:00:57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1)

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最佳组合,是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的有机结合。吉尔福特及其助手提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

1.思维的流畅性

是指在同一思维方向上能够产生大量念头的一种属性,亦称思维的丰富性,通俗地讲就是思路通畅、联想丰富,在短时间内迅速汇集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的一种思维能力,在本研究中主要表现为幼儿拼图的速度和数量。思维的流畅性作为创造性思维其他各维度的基础,发挥着“量变”的作用,渗透在七巧板活动的各个部分,以促成“量中求变”“同中求新”。

2.思维的变通性

即改变思维方向的属性,亦称为思维的灵活性,其善于变化、善于变通,善于提出新思路、新思想、新方法,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七巧板的设计特点――微妙的旋转和平移造成的千变万化,配合学前幼儿能就一个“圆圈”赋予多种含义的能力,可以充分展现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

3.思维的独特性是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标志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有限,习惯束缚很少,因此,更容易表现出思维的独特方式,与七巧板操作活动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点相似。有时孩子无目的地拼贴、组合能歪打正着地构成新颖有趣的造型。在手工拼图活动中,幼儿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常常像火花一样冒出来。七巧板的操作属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典型的发散思维,其操作的成果是形象转化。实验组幼儿经过为期两个月的七巧板训练后,所拼图形中表现出不同水平的独特性,例如,以下为创造性思维独特性训练第八课时的部分作品,是幼儿听教师讲述《渔夫和金鱼》故事后拼出的贵妇人。此四幅图(图略)是同一个命题下,不同幼儿的不同作品,体现了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其中有幼儿将两块小三角形作为“贵妇人的手臂”“贵妇人的脚”,有幼儿很巧妙地将两块小三角形作为“贵妇人的耳环”。仔细询问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每块图形,他们不寻求统一的模式,而是通过自己对七巧板的理解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摆出异于他人的图形。

二、七巧板与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2)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15―02

一、创造性思维的提出

对于什么是创造,著名教育家吴全愈认为:“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独特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是提高本科美术学专业基础美术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课题。但从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师讲绘画的基础知识,学生听绘画的基础知识;老师板书绘画的技能要点,学生抄写绘画的技能要点;老师示范作画步骤,学生观看作画步骤;老师示范画结束,静物一摆,学生便开始操作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又是最需要学生主动发挥其创造性的,现代美术教学应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从以传统的讲授知识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教学莫过于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互动和提高,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在视觉中感受,而且全身心的融入教学的创新思维活动中。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快速进人全新创新思维活动中,教学也就进入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就是一条达到这种教学境界的有效途径。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从事创作活动的根本动力。创造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史。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透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因此,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美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艺术活动主体,把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语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创造的时代潮流和艺术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从而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一)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将创造力分解为边界推移、边界突破、发明与美学组织。边界推移就是扩充材料与工具的固有特性,创造性的运用造型因素。边界突破就是在传统观念与传统技法中发现缺陷,提出新观点、创立新技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美术教育开始有意识的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以特色课程为创造平台,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拓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从而产生超常的构思,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德国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皮乌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基础美术教学的训练,只给学生题目,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意识的课题设计。如图形创意中形象的发散思维造型、借形想象、借迹造型以及创作中的反常规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样的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每块教学领域上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三)打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性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它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的基础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技能技巧的掌握看成是创造的理念,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

技能是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在文化教育上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是不能教的。但创造力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良好的创造环境,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这是创造性思维最高层次的境界。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3)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解

对于这个词的理解,有过很多说法,但是大同小异。创造性思维一般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方面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通过多方面资料的查阅,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涵义还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活动过程,它并不是脱离其它思维的另一种什么特殊的思维。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第二、一般情况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不是多种思维机械累加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总是以某一种思维为主导而进行的,这和矛盾普遍性是一个道理。第三、创造性思维虽然有它自己独有的活动规律,但是也必须遵循其它思维的活动规律而发挥作用。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特点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它具有个性的特点,自觉而独立地把握条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交结点。显现出对事物判断的独立性。钢琴教育中主要是通过曲目的弹奏,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使弹奏曲目的方法出现既优美有和谐的音符。即以钢琴教育中大学生青少年的学习来说,在他们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其思维便具有独创性的特点。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它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信息,即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的答案、结论、方案或假设,等等,可见它的活动方式的复杂和结构的复杂。钢琴教育中通过小组弹奏,找出学生认可的旋律,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从而鼓励学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曲目进行弹奏。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它的结果,不论是概念、假设、方案或结论,都包括着新的因素,它是一种探新的思维活动。新颖程度是思维独创性的最重要的指标。看到星光大道出来的歌星们,学生就会去模仿和探索,在钢琴教育中通过文艺频道等媒体来激发大学生创作的新颖性,从而产生更多的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校钢琴教育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教师不仅要传授钢琴的弹奏技法,而且要会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应用性的合格人才。通过几年来钢琴教育的传授,摸索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通过钢琴弹奏技巧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钢琴演奏是纯技巧及思想性极复杂的高雅的艺术活动。早在八十年代人们学习钢琴也许还有些盲目,而现在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钢琴的重要性。在这个知识创新和人才竞争的时代,知识创新在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钢琴教育学习的意义及功能是多层次的,它不仅可以培养演奏家、智育功能、美育功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未被充分挖掘的更深层次功能――创造性思维的功能。良好的教育可以为人的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运用教育手段来进行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而钢琴教育是培养发展这种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2、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建立全新的钢琴专业教学模式,成为大学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校实际教育中,重专业知识学习,轻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仍在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与缺失。从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结合音乐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比如系列音乐晚会、艺术欣赏、三下乡演出等活动的开展。对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意义以及其开展形式上进行充分的研究探索,从而对丰富高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系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3、利用钢琴曲目旋律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钢琴教育中把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听觉审美的培养、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和灵感渗透到钢琴教学中,就能在钢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思维素质,这种素质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钢琴演奏艺术是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对音乐作品的解释,是把乐谱变为实际音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创造性地挖掘出蕴涵在乐谱符号背后的音乐作品的灵魂,并赋予其新的神韵和意境。由于音乐的可塑性很大,因此,钢琴演奏艺术能给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天空,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有独创性的特点,言传身教,以肢体语言和音乐语言传递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教育。

总之,从科学的角度,人才学的培养,文章阐述了钢琴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从而提出了钢琴教育中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4)

一、创造性思维的提出

对于什么是创造,著名教育家吴全愈认为:“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独特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是提高本科美术学专业基础美术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课题。但从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师讲绘画的基础知识,学生听绘画的基础知识;老师板书绘画的技能要点,学生抄写绘画的技能要点;老师示范作画步骤,学生观看作画步骤;老师示范画结束,静物一摆,学生便开始操作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又是最需要学生主动发挥其创造性的,现代美术教学应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从以传统的讲授知识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教学莫过于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互动和提高,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在视觉中感受,而且全身心的融入教学的创新思维活动中。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快速进人全新创新思维活动中,教学也就进入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就是一条达到这种教学境界的有效途径。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从事创作活动的根本动力。创造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史。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透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因此,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美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艺术活动主体,把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语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创造的时代潮流和艺术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从而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一)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将创造力分解为边界推移、边界突破、发明与美学组织。边界推移就是扩充材料与工具的固有特性,创造性的运用造型因素。边界突破就是在传统观念与传统技法中发现缺陷,提出新观点、创立新技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美术教育开始有意识的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以特色课程为创造平台,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拓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从而产生超常的构思,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德国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皮乌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基础美术教学的训练,只给学生题目,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意识的课题设计。如图形创意中形象的发散思维造型、借形想象、借迹造型以及创作中的反常规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样的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每块教学领域上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三)打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性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它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的基础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技能技巧的掌握看成是创造的理念,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

技能是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在文化教育上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是不能教的。但创造力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良好的创造环境,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这是创造性思维最高层次的境界。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5)

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它属于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高级思维,是将现实定向与创造想象进行有机结合,也是灵感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创造性思维可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进行揭示,同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成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想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要明确的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关于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分析

总的来说,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着以下特性:思维结构比较灵活多变,思路存在可及时转换的特点;思维进程具有突发性,思维的某个情境标志会突然降临,表现出非逻辑性的特性;思维方向具有一定的求异性,即表现出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觉;思维效果具有整体性,思维成果可迅速的展开,更新整体上的价值。

(二)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致思路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也具有着一定的设计能力。美术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点等,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认识,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我国,对素质教育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一定要从小培养,对美术这门课程来说,创新是其教育的灵魂所在,这就需要每一个美术教师都能去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总结经验,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对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二、如何培养初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

(一)提供多样化的素材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创作素材,这样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对他们创作思路的扩展、绘画表现形式的丰富、创造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感性的思维活动在美术中占有着主导地位,创造性的思维也是通过感性的素材才能产生的,所以美术教师应该创办各种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给学生接触外景事物的机会,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从而产生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在活动过程中有直观的感受,为他们创新思维提供了资源。

(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正确评价

美术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作品中找到闪光点,进行适当的鼓励与引导,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初中生渴望展示自己,渴望被认可。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对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价,并抓住独特的地方给予学生相应的赞许。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对新颖作品的正确评价会引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与创意,有创造性的去完成每一个作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灵感是创新的源源不断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创新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的今天,美术教育更应该充分发挥它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

美术学习重在独特的创意,创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其中包括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如果学生能够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造,这会令他的作品更具有独特魅力。

美术最重要的就是结合情境与当时的灵感进行自由的表达,令创作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真正的美术教育,一定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艺术个性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加以重视,这对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通过欣赏名作来拓展思维

美术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搜集一些大师们的名作,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让学生们进行欣赏,同时引导他们研究作品的结构与内容,分析作品的独特之处,了解作品中一些比较新颖的创意的运用方法,这会令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思维。通过多欣赏名作,就能有更多的领悟,从而不知不觉形成创造性思维。

(五)合作学习

美术需要有创新性的思维,这就需要学生们有广阔的交流。因为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个性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的模式,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令他们的接触的更加广阔,对别的同学值得学习的地方加以借鉴。同时也为学习比较困难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大家能够共同进步。例如在讲解《别具创意的请柬》这一课时,可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创意与看法,有利于学生们创作出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中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美术离不开灵感与创意,要想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所以美术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对美术作品有独特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结合情境不断涌现出灵感。同时教师也应该大胆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月琴.初中美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6)

一、思维的创造性与再发现

“创造”通常指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广义下的创造性思维中的“创造”是指对人类而言首次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

严格意义下的创造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再发现”式创造性思维的积累和发展。就其“再发展”本身来说,它是指相对于思维主体而言,而且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只有当这种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方可能产生从量谈到质变的飞跃,达到真正具有“创造性”的高度。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正常人来说都可能产生,对于数学教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其实质就是对同一知识来源进行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重组、加工和再发现,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形象及直觉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成果或效果。由于创造性思维富于联想,思维宽广,因而它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灵活变通等特征。

三、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或结果的思维。它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进而形成新的信息。其质量的高低,可从短时间内发散量的多少、灵活应变能力的强弱、思维成果新颖独特程度的高低等方面加以衡量。

如:在一节练习课上,我出示了如右敞口饭盒,求其面积,由于学生已具备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很快得到下述二解:

解1:(长×宽+宽×高+长×高)×2-长×宽

解2:(长×高+宽×高)×2+长×宽

上述两种解法,学生都是以饭盒的面为基础,以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为依据的常规解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就会搁止,而我倒是用一句:“你能换个角度思维,或者你是一个解剖师”,启动学生思维的巅峰再次出现,唤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经过讨论,思路各异、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方法接踵而来。

解3:(图2)即阴影+空白

(高×2+长)×宽+长×高×2

解4:(图3)

(高×2+宽)×长+宽×高×2

解5:(图4)两个大长方形面积减一次重叠部分

(高×2+长)×宽+(高×2+宽)-长×宽

解6:(图5)用大长方形面积-4×小正方形面积

(高×2+长)×(高×2+宽)-高×高×4

学生在这次创新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也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聚合思维是依据自己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针对已有信息的理解的运用,寻找唯一正确结果。其目标是将问题进行科学的简化和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分数的小数混合运算,常常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或分数转化成小数,或部分转化,或进行简算、巧算。显然,学生要从如此多的解题策略中确定正确、合理、迅速计算的设想,针对这些策略进行可能性比较、逻辑推理,作出判断,这个过程就是聚合思维过程。

然而,当思维者知识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又会出现非逻辑思维,直接凭个人的直观知觉对事物和现象作出某种判断,如此,直觉思维开始产生。每当这时,思维的“常式”被打破,思维地过程压缩、简化且变迁迅速,往往透过事物表现现象直接涉及事物的本质,产生出乎意料、新颖独到的结果。

四、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问题,而且与一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人格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启发创造旅因,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和培养。

1、夯实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准备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小学数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思想方法。只有夯实基础,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这系统、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2.问题情境,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

创造性思维始于困难和问题的认识,是围绕解决问题进行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义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所以,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必常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诱因,促使学生有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

3、注重引导,使学生学会“再创造”。

所谓“再创造”,费赖登塔尔是这样说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他强调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出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组织和布题,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工作。一句话,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7)

创造性思维虽有独创的成分,但它是以思维的灵活性作为基础的,思维的灵活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思维品质,它在数学教学中活跃地表现为解题能力,即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的能力,灵巧地从一种解题思路转向另一种解题思路的能力。课本上的例题往往具有典型性,通过对例题的讲解,既复习旧知识,又介绍新知识,是知识的应用和解题方法的示范。因此在讲解一个例题后,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揭示条件和结论同一必然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从同一材料来源,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思考实现同一目标的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也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案例1】求证等腰三角形中的两个底角相等。

[D][A][B][C]

如图,已知ABC中,AB=AC,求证∠C=∠B

解法一:作∠BAC的平分线AD,由SAS可证得:ABD≌ADC,即得:∠B=∠C;

解法二:作BC边上的中线AD,由SSS可证得:ABD≌ADC,即得:∠B=∠C;

解法三:作BC边上的高线AD,由HL可证得:ABD≌ADC,即得:∠B=∠C;

解法四:直接证明ABC≌ACB,由SSS可证得,即得:∠B=∠C.

对案例1的不同方法的解答,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而且对中位线以及梯形与三角形的中位线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更是体现了数学中的思想。对例1的讲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在引导他们进行知识整理的同时,恰当地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第四种方法正是思维活跃而后产生的独创的发现。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注意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特点表现为洞察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实质,以及揭示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具有从所研究的材料中暴露被掩盖住的个别特殊性的能力,还具有组合各种具体模式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思维的深刻性。

适量的习题是掌握知识的必需,因此在进行练习时要充分发挥每个习题的作用。一题多变,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把常规习题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来解决;把条件、结论完整的习题进行变化,让学生先猜测结论,再进行证明;给出多个条件,让学生在解题前,先进行必要的收集、整理、筛选;要求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加强发散型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三、注意前后知识的贯穿,培养思维的全面性

数学知识的复习不是靠多做几道练习题就能奏效的,一堂好的复习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巩固学过的知识,更应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为目的,把整个复习作为思维不断演化和扩展的训练过程,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复习过程中,在强调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应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既能运用旧知识来帮助掌握新的知识,又不断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数学复习中,知识结构完整,知识跨度较大,数学方法齐全,因此在复习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初中数学中的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复习,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有联系又有区别,方程、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是画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时必不可少的基础,掌握函数的图象、性质也为研究方程和不等式提供方便。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就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就更有可能。

四、引导学生反思,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特性。它具有个性的特点,自觉而独立地操纵条件和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交结点。二是发散性,它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为数众多的信息。三是新颖性,它在概念、理解、结论方面都包含着新的因素。独创性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不按常规进行思考、解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可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2】折叠长方形ABCD的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54-01

在新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更新,新的文化意识要求我们在给初中美术特招班学生教学改革中必须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并融汇到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验,以“创造性思维”为艺术主体,把对艺术的感受和创造相结合,寻找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个人的创作风格。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艺术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中,以“创造性思维”为主体活动,体现画面“创造性思维”的审美陈述,使艺术创作呈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那么,又如何培养初中美术特招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创造,就是“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独特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是提高基础美术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课题。但从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师讲绘画的基础知识,学生听绘画的基础知识;老师板书绘画的技能要点,学生抄写绘画的技能要点;老师示范作画步骤,学生观看作画步骤;老师示范画结束,静物一摆,学生便开始操作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快速进人全新创新思维活动中,教学也就进入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就是一条达到这种教学境界的有效途径。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美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艺术活动主体,把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语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创造的时代潮流和艺术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从而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1、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美术教育开始有意识的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以特色课程为创造平台,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拓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从而产生超常的构思,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在基础美术教学的训练,只给学生题目,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意识的课题设计。如图形创意中形象的发散思维造型、借形想象、借迹造型以及创作中的反常规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样的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每块教学领域上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3、打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性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它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基础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技能技巧的掌握看成是创造的理念,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9)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3-00169-04

创造力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在创造性个性的激励下,对信息进行发散思维加工,经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产生新颖且具有价值成果的能力。 对于创造力的研究,许多学者的共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成分,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探讨不同的、特异的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1]。

南锡(Nancy)等人在总结211项研究成果(1972)并计算各种能力的遗传决定系数、环境决定系数中发现,发散思维的遗传决定系数为0.22,是最小的一个,提示发散思维能力是最容易接受环境的影响而发展的[1]。吉尔福特(Guilford)在研究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时,对创造力所涉及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训练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方法[2]。心理学家玛丽.米克把这一理论最早应用于实际建立了智力结构研究所,编制了许多提高学生能力的练习[3]。美国的西德尼.帕纳斯及其助手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了二年的研究,结果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4]。沈德立等人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5]。李孝忠根据吉尔福特智力三维模型开发了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学生发散思维测验[6]。张向葵等采用国内修订的托伦斯图形创造力测验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创造力特征进行研究[7]。

本文以吉尔福度模型为指导在探讨制约个性创造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认知能力为基础,以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思维为中心内容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培养目标,探讨发散思维训练对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探索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长春市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重点)初中一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n=62),另一个是对照班(n=57)。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性别、年龄、一般智力和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基本相似。

1.2 干预方法

以吉尔福特模型[2]为指导,编制发散思维训练材料。根据24种能力内容的性质分为四组,按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6种视觉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安排在最前面,其次是6种语义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再次是6种符号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6种行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安排在最后。并编制了训练手册供教师使用,训练手册向教师介绍了练习题目的编制原则,列出了练习题目及参考答案,规定了基本教学模式,说明了教师应注意的事项。由东北师大心理系一名研究生使用发散思维训练手册,按24种不同内容的训练活动顺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每周一课时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辅合思维和创造性个性等品质,为期一年,对照班不进行训练。训练课模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讨论,包括呈现问题、自学思考、小组或班级讨论、引导发散和评价等环节。对实验教师采用自学“训练手册”和边干边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并辅以与其他实验点教师相互听课、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以保证实验教师正确理解与实施实验方案,有效地落实训练活动。在实验开始前、后使用创造性思维(TTCT)[1]、发散思维测验[1]和创造性个性测验[1]对两班学生施测。

1.3工具

1.3.1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1]

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1]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系主任托伦斯1966年编制的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为原型。该测验(由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李孝忠修订)由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形创造思维测验及词创造思维测验构成,本研究仅采用了图形创造思维测验部分。该部分又由构造图形(简称:第一部分)、完成图形(简称:第二部分)和建造图形(简称:第三部分)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以一个曲边图形为图形的一部分画一幅画或一个物体;第二部分要求被试在给定的十个未完成图形上加任意的线条,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有趣的图画;第三部分要求被试在给定的三十对平行竖线内、线上或线外加任意的线条,使之成为一幅画或一个物体。该测量的创造力维度为:①流畅性(迅速产生大量意念和见解);②独特性(产生新颖独特、别有见地的见解);③标题抽象性(产生点明主题,概括图形内容的见解);④精细性(反应的详细和特殊性);⑤抗过早闭合性(不是立刻用直线或曲线来封闭为完成的图形)。该量表经过7000多人的测试,表明有良好的信度,其信度值为0.86。

1.3.2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1]

采用东北师大心理系李孝忠教授“八五”期间编制的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该测验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想象幻想、敏感性、幽默感8个分测验。重测信度0.88,分半信度为0.83,同质性信度为0.83。当把8个分测验的测试数据与另外6个语义发散思维的测试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斜交旋转的因素分析时,结果8个创造性个性测验集中在一个因素轴上,另6个测验集中在另一个因素轴上,提示其结构效度良好。

1.3.3学生发散思维测验[1]

该测验由东北师大心理系李孝忠教授“八五”期间编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发散思维能力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发散思维能力测验包括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和行为发散三个内容维度;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一连串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层次和水平。流畅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种类;独特性是单位时间内新颖独特的发散项目[2]。包括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行为发散思维三个分测验。全测验的信度系数为0.81,符号、语义和行为三个分测验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0、0.70和0.73。对119名被试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符号与语义的相关系数为0.33,符号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38,语义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3,三个分测验的数据中含有一个共同因素,即发散思维能力,证明测验的结构效度良好。

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和行为发散思维三个分测验成绩按五个等级评分,每道题目的答案在10个以上记4分;答案在6个以上记3分;答案在2-6个记2分;答案2个以下记1分;答案是零则记0分。还可以根据思维流畅、变通性和独特性统计不同层次的发散思维得分。发散项目为流畅性得分,发散项目的种类为变通性得分,超出一般学生所能想到的答案,作为独特性得分。如语义发散思维测验中的一个题目:请你在2分钟之内写出与“休息”意义相近的词,越多越好。一个学生写出听音乐、打盹、稍息、散心、长眠、闲谈、放松、静止不动、催眠、看电影、溜冰、养精蓄锐、以逸待劳、退休、郊外度假15个答案。其发散项目为15,答案超过10个,则语义发散思维得分为4分,流畅性得分为15分;发散项目的种类为同义词、近义词、转义词、成语、其他等5种,则变通性得分为5分;催眠是超出一般学生所能想到的,所以看作独特性。如果一种答案颇有新意,在同一年级中只有5%的人答出,可记2分;如果某种答案很有特色,在同一年级中只有10%的人答出,则记1分;如果答出某种答案的人数很多,超过10%,那么独特则记0分。最后采用标准分,可以得到符号发散、语义发散、行为发散、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发散思维得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实验班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性思维测验前测和后测成绩比较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性思维测验评分比较(x±s)

指标训练前实验班(N=62)对照班(N=57)t值P值

训练后实验班(N=62)对照班(N=57)t值P值

表1显示训练前两班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训练后,创造性个性的独立性、冒险敢为和表达欲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流畅性、独特性、标题抽象性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总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

2.2训练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发散思维测验评分比较

表1显示训练前两班学生发散性思维测验各指标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训练后实验班评分高于对照班。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发现符号发散、语义发散、行为发散、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六个方面,实验班评分均高于对照班。

3讨论

3.1发散思维训练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经过发散思维训练,实验班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高于对照班,说明发散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与西德尼、帕斯及其助手的研究结果一致[4]。吉尔福特曾指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它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起着核心作用。而南锡(Nancy)的研究则指出,发散思维能力最容易受环境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发展[1]。因此,学生在接受了发散思维训练之后,首先发展了发散思维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测试成绩。此外,为期一年的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而且也很可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力求获得新颖独特的答案或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途径,在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和标题抽象性方面有较大提高。而在精细性和抗过早闭合性方面没有显著提高,可能是由于发散思维训练没有与学科教学联系有关,有待于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篇(10)

一、源头探活水,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创新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维的流畅是依赖一个人的记忆信息和知识的广博。要提高作文能力,必须进行流畅性的训练,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乃主要抓住思维的量的积累。朱熹说:“为何流水清如许,因有源头活水来。”

陆机在《文赋》中说:“瞩万物而思纷。”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培养学生的流畅思维的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到知识与生活的源泉中去学习、体会、观察、 发现,鼓励他们,看爱看的事物,写爱写的题材。具体来说,首先向书本学习,引导学生在博览群书中勤奋记录,养成动笔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其次,向社会学习,做观察记录,写观察笔记,经常对生活中的新事物、 新人物进行及时的思考和归纳,不断地追求和丰富脑海的信息的新鲜性,使之始终充满新鲜的血液,以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中,把自己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共呼吸、同命运。

只有不断广泛地吸取书本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信息,才能进行“由博返约”、“以约驭博”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中,敏捷地提起笔来,游刃有余,流畅自如,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自己最强的应变能力,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

二、思路辟异径,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创新思维的变通性,又称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变通性常能给思维带来一些新型的思路和想法。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变通是创新的途径和关键。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某一事件,进行不同的命题;根据某篇文章,改变题目,并使文题相符;根据某一景物进行不同的描写等等。对自然景物的变通是一种创新,对别人的成功的经验进行变通也是一种创新。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的也是一种借别人的精妙处进行自我经验的变通,灵活地吸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创造出新的作品,提出新的观点,发现新的思路。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关键是学习,体会他人的心境,或在思维的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想象,或不断地变换方向、变换角度,产生自己的心境,这就是创新,即真正的变知识为能力的创新。

三、旧意新组合,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又称新颖性、求异性,是以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观念。它是流畅性和变通性的归宿,是创新思维的最高层次。这种思维的写作特点,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形象的事物进行想象和联想,使其产生新思想,新方案、新办法,从而创造出新形象。

想象作为独特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构想出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而见还能创造出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没有想象力,一般思维就难以升华为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联想是独特性思维的另一种方法,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能由此及彼地扩展开去,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使思维跳出现有的圈子,突破思维定势而获得创新的构思。

根据现代生理科学研究,想象正是独立的区域。它的功能,是把新信息和旧信息用新的特殊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戈登・德莱顿曾说:“一个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没有新成分,只有新组合。”可见,“组合就是创造”。只要我们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就能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往往有很多方法。其一,为学生提供“智力背景”,进行续写、补写、改写或试写小小说的训练,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其二,为学生提供范文,进行仿写。或仿写相似的内容和结构,或者仿写时空上相关的问题和事物,或者仿写存在差异的不同事物,以打开思路,引发新的设想,培养联想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伯特・詹奥吉所说的一句话:“发明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物。”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皆要启发学生用新异的目光观察客观世界,即使十分熟悉的事物,也要引导学生用“陌生”的眼光去审视,去大胆联想、大胆想象,去标新立异。

上一篇: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 农产品安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