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5 17:00:57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1)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因为受多年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母亲睡觉时有搂抱婴儿同睡的习掼;产妇及家属缺乏或不重视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

产妇及家属不了解医院对新生儿的管理制度:2003年曾有2例家属在住院期间自行将婴儿手圈取下,被及时发现;存在换错婴儿的安全隐患;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病区有多个通道,母婴同室,存在婴儿被盗走的安全隐患;实行母婴同室后,致使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的照看而忽略了对新生儿的细致观察,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疾病,存在延误病情的风险。

管理对策

制定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①病区设置与监控;②制定母婴暂时分离的管理制度;③严格的新生儿查对制度;④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⑤新生儿出院制度。

护理告知书的使用: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告知书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①护理告知方式: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并由监护人签字,告知书随病历归档;我院制定的告知书为《温馨提示》;口头讲解和行为示范告知。②告知的主要内容:实行母婴同室,请夜间尤需注意;防止宝宝坠床和被母亲熟睡时误将宝宝口鼻捂住造成窒息,请不要将宝宝与母亲同睡,医院为您配备了宝宝专用床;防止宝宝溢乳时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应让宝宝采取侧卧的,头肩部抬高20°左右;宝宝手上戴的手圈不要取下,手圈是识别宝宝身份的重要标识;母亲哺乳前应洗手,清洁;探视人员应着装整洁,洗手后才能接触宝宝。③护理告知程序的实施和注意事项: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新生儿护理方法,佩戴手圈的重要性等警示标志;新生儿出生后即由当班护士对监护人全面讲解《温馨提示》的内容并做行为示范。让监护人了解其内容后签全名,并收回归入病历;下一班护士进行指导和巩固,了解监护人对告知内容的认识和施行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督促落实并给予指导。护理告知的注意事项:告知内容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与院方及医生的意见相一致;根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采用能够让监护人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将告知内容有效地传达给监护人。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使用:护理记录可为“举证”提供客观的法律依据。①护理记录单的格式和内容:楣栏为产妇姓名、科室、病房号、床号、住院病历号,楣栏下为表格,表格第一项为日期,依次为时间、面色、体温、呼吸、体重、皮肤、脐部、喂养情况、大小便次数、暖箱温度、护理观察及措施、效果、护士签名。左下角注有可用符号记录的项目。②记录的方法:护士到病房观察护理新生儿后及时记录,有相应符号的项目在相应栏内填写相应的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哺乳、大小便的频次,喂配方奶的新生儿,记录每次哺乳量,单位用ml表示。健康宣教、安全知识宣教、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于相应的栏内。

效果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2)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n Bedside Maternal Obstetric Care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ZHU Chun-ying,HUANG Hai-yan,CHEN Qiao-hu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5):083-08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n bedside maternal obstetric care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Method:96 cases of single pregnant mothers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4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care model,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aternal bedside care model.The maternal satisfaction and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to master the rate of two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96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maternal childbirth,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95.83% and 85.4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Mother; Bedside care; Obstetric;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Baoan District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3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28

母婴床旁护理是建立以“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它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1]。本院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48例产妇进行干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单胎初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27.12±6.95)岁,孕周36~41周,平均(37.12±1.95)周;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6.78±3.8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09±2.17)周。所有患者均无产科合并症及内科并发症。既往无家族病史及或智力水平低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2]。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

1.2.2 观察组采用床旁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2.2.1 产妇护理 (1)产前对产妇进行生产知识宣教,了解生产过程,减少对生产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调整自身状态[3]。(2)新生儿的床旁护理进行时可以同时开始对产妇宣教,如母乳喂养方法、婴儿正确的抱姿、接送婴儿姿势、换尿布手法等新生儿常见现象处理方法,帮助产妇适应角色的变换[4]。(3)根据产妇不同时期进行特别护理,保持产妇周围环境干净舒适。

1.2.2.2 婴儿护理 (1)床旁沐浴:床旁沐浴室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生儿出生1 d后,无异常情况即可进行,需要产妇和家属参与整个沐浴过程,为避免交叉感染,采用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一一对应[5]。沐浴过程,护理人员需要认真仔细的沐浴步骤讲解给产妇和家属,提醒洗漱顺序及保暖等注意事项,首先清洁婴儿眼部,面部,然后洗头,全身,臀部。洗头时要注意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在清洗婴儿臀部的时候,将湿巾把其尿液及粪便擦拭干净,清洗完成后用干净的大毛巾将其婴儿包裹[6]。(2)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完成后进行脐部护理。操作者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棉棒蘸75%的酒精提起脐带从根部开始由内向外进行擦拭消毒,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无分泌物。同时,注意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感染脐部[7]。(3)臀部护理: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洁残留的尿渍、粪渍,着重注意褶皱处是否清洗干净,擦干后涂抹护臀霜。并且护理人员需特别针对新生儿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臀部护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8]。(4)抚触护理:抚触顺序由头部开始,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后背、最后到臀部[9]。新生儿抚触前,房间内要温暖且安静,室温控制在28~30 ℃之间,一般选择沐浴后或者午睡后,两次喂奶之间,选择婴儿精神放松时进行,抚触过程中可播放一些柔和音乐,抚触者保持手部清洁,取适量婴儿油,双手合十轻轻对搓产生一定温度后开始进行抚触,时间为15 min[10]。抚触过程中注意需要让产妇与家属学习手法与注意事项,并且需要保持与婴儿进行情感沟通,控制力度,观察婴儿的反应。

1.2.2.3 护理人员资格培训 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持有新生儿抚触师资格证书,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负责床旁护理工作,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和健康教育知识[11]。

1.2.2.4 床旁宣教 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宣教。产前宣教包括介绍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探视制度,饮食卫生,临产征兆,分娩过程及产妇分娩前准备等;产时宣教包括临产后饮食,拉玛泽呼吸法,分娩等;产后宣教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吮吸的好处,正确喂奶的姿势,尿布更换的方法[12],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处理方法,产后产妇避孕及出院指导等。

1.2.2.5 出院前的出院指导 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卫生及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1.3 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和“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技术,健康教育等12个项目,每个项目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包括,包括抚触、脐部护理和沐浴3个方面。满意调查表由责任护士于产妇出院时发放,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则通过出院前让产妇操作一次,由1名固定母婴专科护士根据操作考核评分表观察进行评分,每项操作的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未掌握,60~79分为部分掌握,80分以上为掌握[5]。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技术和健康教育等项目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分别为95.83%和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 况比较 观察组对新生儿抚触、沐浴掌握率、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掌握率分别为89.58%、93.75%、87.50和83.33%,对照组分别为62.50%、70.83%、60.41%和60.42%,观察组对新生儿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以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以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把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13],为围产期产妇,婴儿,家庭提供个性化临床支持和服务。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传统产科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分阶段护理,在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护理时需要母婴分离,这种分离分段的产科护理模式会在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产生较大的隔阂与沟通障碍。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婴儿不需要离开母亲,解除了产妇和家属的各种担忧[14]。通过护士与产妇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同时,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的母婴护理技巧方面的耐心指导和对其有关问题的耐心解答,增强了产妇和家属护理新生儿的信心,同时增加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1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技术和健康教育等项目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 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能力 传统护理是将所有新生儿护理项目集中于专用的沐浴室,治疗室进行,产妇及家属无法直观,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操作仅仅也是从健康宣教及模拟操作中获得,无法有实际演练的机会,护理技能的掌握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16]。床旁护理模式,是一套由护士,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方案,通过护理人员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护理,让产妇和家属在一旁观摩学习的同时,让产妇直接参与护理过程,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情感,还可强化产妇对新生儿照护的实践技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对新生儿抚触、沐浴掌握率、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掌握率分别为89.58%、93.75%、87.50和83.33%;对照组分别为62.50%、70.83%、60.41%和60.42%,观察组对新生儿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3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其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此项工作,护士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不断充实自我,才可赢得产妇与家属的信任和肯定[17]。通过长时间的工作锻炼,年轻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和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与普通护理模式相比,可明显缓解产妇与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其满意度及对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81-182.

[2]李雪凤.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6):178-179.

[3]王晓辉.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33(5):2507.

[4]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国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5]任晓燕.浅谈产科病房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345.

[6]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3):32-33.

[7]朱艳侠.核心式健康教育在VIP产科母婴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860-862.

[8]吴朝霞,沈美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89-3790.

[9]陈B.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健康研究,2014,34(2):222-223.

[10]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132-133.

[11]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12]文贵子.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

[13]胡娟.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3,12(3):328.

[14]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5-846.

[15]梅娟娟.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764.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3)

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

医院环境设施因素:①基层部分医院存在布局不合理,产房和病房统一管理,病房呈开放式设计,安全设施跟不上,没有安装电子监控设施等问题,给病区安全带来隐患,有新生儿被盗的危险。另外孕产妇行动和反应迟缓,应变能力差,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卫生间缺少扶手,地面湿滑易摔倒,热水瓶不按规定放置使孕产妇在取放时易发生意外等。所有这些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②医院环境卫生学方面的因素:基层医院三通道设置不合理,院感防范措施不力,消毒隔离不严,探视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患者院内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⑴护理管理方面:基层护理人员编制普遍不足,未按《江苏省护理管理规范》的要求配备护理人员,排班不合理。产科特点是患者周转快,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护理人员缺编,导致新生儿观察和护理不到位,成为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的诱因。⑵护理人员素质方面:①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巡视病房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产程观察不细心,易造成急产;产后不认真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易造成产后大出血。另外还有新生儿识别带系错,性别填写正确等。②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理念落后。对患者缺乏同情心,说话语气生硬,缺乏耐心。不重视患者主诉及家属意见,沟通缺乏技巧,讲话不注意分寸,回答问题冷漠简单,不能感受患者的痛苦,大声呵斥,从而导致原本就很紧张的产妇更加紧张,恐惧,而发生异常情况。⑶护理人员技能方面:基层医院受医疗条件,助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临床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易导致在产前,产时,产后对产科以外的并发症不够重视,观察不到位以致产生严重后果。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如: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抢救等过程中,因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差,对常用诊疗设备及仪器性能不熟,在慌乱中出现差错而引发纠纷。⑷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方面:产妇的产程观察是连续动态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在各项检查,治疗和处理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理解和配合。如果沟通的方式不正确或未及时沟通,都会随时引发医疗纠纷。⑸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方面: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忽视患者的权益、不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如:书写不及时,记录不认真、不准确,随意涂改,医护记录不相符。另外,随意透露产妇及新生儿的信息。不注意产妇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

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因素:①患者及家属文化素质高低不一,缺乏育儿相关知识,对新生儿护理不当,易发生新生儿呛奶、窒息、烫伤等意外事故。②患者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且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外出,对治疗不配合。基层医院很多患者是外来务工人员,常有未婚产子故而导致遗弃婴儿等违法事件的发生。③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认识不足,对产程中的风险没有认知,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知识不对等,从而造成误解,引发纠纷。

防范对策

完善医院产科病房建设及安全管理制度,改善医疗设施:爱婴病区装上安全门,配置电子监控,及时发现安全缺陷和漏洞;走廊安装扶手,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并安装呼叫系统。注意细节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探视制度、新生儿交接班制度、告知制度、抢救制度等,并签字为证。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和产科的工作特点合理排班,可以采取弹性排班,并注意新老搭配,使人尽其职。避免超负荷工作,从管理上杜绝安全隐患。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产房及爱婴病房环境消毒严格按要求执行,接触新生儿的每一项操作前后,都必须用流动水按六部洗手法洗手。对于有传染性的母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医德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加强责任心教育,定期召开科务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讨论,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在工作中做到有爱心、热心、细心、耐心,不因工作繁忙而急躁,真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帮助。

提高沟通水平与技巧,消除沟通不善造成的隐患: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耐心诚恳地回答孕产妇及家属的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解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产科护士除需要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急救仪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重点培训、考核产科危重患者(如新生儿复苏、产后大出血等)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以达到锻炼、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并通过继续教育、进修等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培养新理念。

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护理工作职责和法律责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认真书写护理文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尊重患者的健康权、知情权和隐私权,不泄漏、不议论患者的个人隐私。

通过孕妇学校及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在产前,产时,产后进行知识宣教。指导正确护理新生儿,做好安全教育,避免新生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做每项治疗,操作前应给孕产妇及家属讲清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意外事件。

基层产科病房应根据自身医院特点,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将风险最小化,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及自身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何利琴.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55-56.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4)

近年来新生儿不断有被盗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报道,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的现象,使产妇和家属感到忧虑,没有安全感。如何增加产妇、家属及社会信任度变得犹为重要。首先就是要做好防范工作,让这种现象杜绝于萌芽状态。除了告知产妇及家属认真履行婴儿防盗安全外,婴儿防盗系统的出现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安全感。让犯罪无机可乘。

近年来,国内外医护人员提出了在医院建立婴儿防盗系统的概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5]。无锡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的综合医院,年分娩量约为3000人次,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营造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有效地保护医院内的新生婴儿,为加强母婴同室婴儿的安全管理,避免婴儿丢失,我科于2013年7月1日引进了婴儿防盗系统, Intetag婴儿防盗系统是专用于医院对婴儿实施安全管理而产生的。通过这1个月的应用,极大地简便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升了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现在就介绍Intetag婴儿防盗系统应用。

1 防盗系统介绍

1.1产品介绍 该产品由杭州黑石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系统借助全球领先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射频识别科技,发射出的RF射频信号对人体无害。

1.2作用原理 系统的核心是婴儿防盗标签,它是一个小巧的射频发射器,但却包含了先进的科技和精巧的人体工程学设计。防盗标签坚固、耐用不易被破坏,从戴上标签的瞬间开始,电子防盗标签就不断地自动发射出信号,就进入监控系统。如破坏标签会触发报警。信号接收器是RF射频接收设备,通常隐蔽地安装在天花板上,可以接收一定范围内防盗标签发出的信号并通过Star Works网络传输到控制电脑中。系统不断监控接收器的工作状况以确保最高的系统安全,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接收器不能正常工作,系统都会发出警报。

2 应用方法介绍

2.1防盗系统的应用 ①一名婴儿使用一个防盗器,先将腕带的一端穿过标签的插槽,然后将标签放置在婴儿脚踝外侧,将腕带围绕婴儿脚踝并把腕带的另一端穿过标签一便的插槽,注意控制好腕带的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②婴儿佩戴好标签后即可登录系统软件,根据《婴儿防盗系统使用登记表》登记。在客户端右上侧功能区选择婴儿入院功能按键,进入婴儿操作界面,在病历号中扫描母亲病历号,点击获取患者信息,在腕带号中输入婴儿佩戴的标签编号,选择婴儿性别,看入院时间修改,修改入院时间,完成后点击确认完成入院;③护士向家属做新生儿入院宣教时,应向婴儿家属讲解婴儿防盗标签的作用,特别向婴儿家属讲解婴儿防盗的使用注意事项;④当有报警产生时选择需要操作的婴儿点击进入该婴儿的操作界面,选择需要处理的报警,点击选择"正常""误报警"或"无法处理"点击确认完成该报警的处理;⑤若需要临时外出,选择需要临时外出的婴儿,进入婴儿操作界面,在操作选项中点击"临时外出"按键或者在功能区上按"临时外出"按键,弹出时间选择对话框,选择时间。点击确定完成临时外出操作。若婴儿外出回院,选中临时外出的婴儿在操作选项中选择"外出回院"按键。就能完成外出回院的操作;⑥若腕带更换,选中需要进行腕带更换的婴儿,操作选项中选择"更换腕带",或者在面板上选择"更换腕带",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的腕带编号,点击开始更换,点击后将原来的腕带标签去下,换上新的腕带标签,换上后点击结束更换完成腕带标签的更换;⑦若婴儿出院,选中需要出院的婴儿,在操作选项中选择出院,或者在面板上选择婴儿出院按键,点击确认完成出院操作;⑧若延迟出院的,而标签已收回,则按新入院婴儿办理。

2.2防盗系统的消毒与管理 ①防盗系统的消毒。标签回收后立即清洗,用1:500的爱尔施消毒液擦拭。注意:不要使用高压灭菌,也不可将标签浸泡在消毒液中,不要让标签直接暴露在X射线或磁共振成像扫描[6];②防盗系统的管理。标签清洗后放入专用盒子里。每天由专人清点数量,以防遗失。

3 使用体会

3.1使用总结 使用Intetag婴儿防盗系统以来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安全性,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使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2013年7月出生的238名新生儿都应用了Intetag婴儿防盗标签,男婴儿用蓝色腕带,女婴儿用红色腕带。其中12名婴儿在送办公室做听力筛查时因为标签靠近病房门口而出现报警, 5名婴儿腕带出现裂痕而出现报警,2例新生儿出院时未取下腕带出现报警。通过原因查找,解除报警,避免以后类似的事情发生,从而使这些新生儿都得到了有效监控。238名新生儿在院期间保证了安全。Intetag婴儿防盗系统的使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也使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更加放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简便了医护人员工作,提升了家属对医院信任度、依从性、配合度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度[7]。

3.2防盗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 系统的防盗标签质地较硬,而新生儿的皮肤较嫩,所以标签和脚踝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如婴儿在活动或哭闹时双腿活动剧烈,可能导致标签摩擦皮肤,引起皮肤破裂。若长时间不动,则可能导致脚踝标签皮肤凹陷,所以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更加细心地观察。或者给婴儿脚上套一个袜子,减少摩擦。有的家属会把Intetag防盗标签拿下来,放在小床里,这样就起不到Intetag婴儿防盗的作用,也容易发生丢失。因此,应跟家属讲明厉害关系,取得配合。

4 讨论

通过对Intetag婴儿防盗系统的使用,详细总结了Intetag婴儿防盗系统的应用方法、使用体会和注意事项,发现Intetag婴儿防盗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注意事项较多,需要我们具有严谨工作态度,按照操作程序操作,才能有效发挥婴儿防盗系统的安全管理作用和提高新生儿在医院期间的安全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Vincent JL Infant hospital abduction:security measures to aid in prevention[J].2009,(03),34(3):179-183.

[2]郭振江,许美芳,沈莉.无线射频技术在婴儿防盗中的应用 [J].中国数字医学,2010(06):60-62.

[3]Hiner J;Pyka J;Burks C Preventing infant abductions:An infant security program transitioned into an interdisciplinary model[J].2012,(1):47-56.

[4]田鹏辉,隋立春. RFID医院婴儿智能防盗系统设计 [J].现代电子技术,2011,12:93-95.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5)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产妇住院期间护士只注意解决母婴健康问题,忙于处理急症,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产妇的知情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随便谈论患者婚姻、非法生育、未婚先孕等而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

1.2 护士的服务态度有欠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加上产科急症多,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容易造成工作忙而乱,护士语言简单,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护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稍有照顾不周,就会造成误解而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1.3 护士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个别护士专科护理知识缺乏,病情观察不及时,特别是高危产妇、新生儿病情变化快,病情掌握不到位,常给抢救带来困难。还有产妇夜间喂哺或如厕,加上室内光线不足、身心疲劳,易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当前患者对护理服务期望值高,加上新技术、新设备及新药的产生,对护理人员产生了一定压力,易造成操作欠熟练、用药错误及不良反应,这些都容易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1.4 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1.4.1 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将科室制度要求急救药品、仪器班班交接查对并登记,流于形式,未认真查对造成无菌物品及药品过期,影响抢救时应用,延误抢救时机,带来严重后果。新生儿出生后手镯或胸牌上的记录与母亲信息查对不严格,书写有错误,未按要求指导母乳喂养及注意事项,出现新生儿呛咳、窒息,新生儿各种登记不及时,医嘱查对不到位,操作中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给治疗及护理带来障碍,引起护理纠纷及事故的发生。

1.4.2 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交接班双方对新入院、危重、手术、待产妇、新生儿未做到认真床头交接,内容过于简单,接班者未做到心中有数,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处理不及时造成意外发生。

1.4.3 新生儿在进行治疗操作时,室温调节过低,洗澡游泳时不注意调节水温,手镯或胸牌遗失未及时补上,造成核对困难,发生抱错婴儿或治疗弄混引起意外事件发生。

1.4.4 护理记录单内容过于简单,记录不及时。产时记录多为回顾性记录,有时间差,特别是对高危产妇,观察不到位,护理记录体现不出专科特殊性,记录与所执行的医嘱不符,执行护理措施后未记录效果等造成护理记录不齐全,漏项缺项的发生,个别还出现涂改现象。

1.4.5 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临床教学中护生操作技能差,理论脱离实际,应急能力差易造成医院性损伤,尤其在护生实习快结束时,老师放松对其监管,容易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科室内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劳动纪律,规范服务行为,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无菌技术操作的意识和消毒隔离管理的落实,使护士自觉将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贯穿于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将收集到的医疗护理违法案例及事例,进行学习及讨论并引以为戒,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关键,消除各种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正常治疗。

2.2 注重交流沟通,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每个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每个患者在住院期间都想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关心及帮助,所以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主动接待,耐心讲解母乳喂养及卫生宣教工作,加强巡视,主动帮助患者,生活上给予照顾,为其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同时护士要注意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多应用鼓励性和积极性语言,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患者与家属的信任,融洽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特别是对产后有抑郁倾向的产妇,国内有文献报道发病率在40.78%[1],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心理素质,排除心理障碍,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2.3 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科室内定期进行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组织护理查房并制定考核标准,人人过关。对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引进的新仪器及新药应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并很好的掌握,积极支持并鼓励年轻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拓展其知识面,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同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工作责任心强、技术力量高的老师与新护士配班,加强了产房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2.4 严格执行核心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2.4.1 严格查对制度,加大监控力度。护士在执行任何治疗操作时都要认真三查七对,杜绝吃错药打错针的现象发生。在新生儿出生时所有填写的信息与母亲信息相一致,手圈、胸牌以及各种记录要准确清晰,签名正楷。对于调换床位时,必须将母亲和新生儿的所有标识一起调换,并再次核对无误。加强病房管理,监护母婴安全,对有可疑人员进入病房时,要及时劝走,防止意外发生。急救物品要专人管理,认真交接并登记,确保在应急状态,争取抢救时机。对正常产妇、异常产妇、妊娠合并症等严格按照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2.4.2 各班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者提前15~20 min到岗,并对新入院、手术、危重、分娩、待产妇、新生儿进行床头交接,内容详细,主次分明,未交接清楚者交班者不准离开。

2.4.3 新生儿操作,在为新生儿沐浴游泳时要注意调节好室温(24~26∑),水温(38℃~40℃),防止烫伤。各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做治疗时,要核对手圈及胸牌的信息,确保无误。当发现手圈胸牌遗失时及时核对信息补上,杜绝抱错婴儿。认真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及注意事项,经常巡视,防止意外的发生。

2.4.4 护理记录单记录应规范化、科学化,应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2],要遵循科学性、及时性、真实性原则,并与医疗记录相一致,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记录,禁止涂改及伪造。

2.5 加强实习生管理,做好临床带教。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应先进行入科宣教,强化护理品质、行为、安全意识,技术操作时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杜绝实习生单独操作。

3 讨论

通过对科室不安全因素的查找,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规范了护理程序,同时加强了护理安全教育,以安全为契机,以患者满意为服务宗旨,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6)

(2)产时健康教育:待产室对于孕妇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孕妇难免会产生一些如焦虑、紧张等不适应的感觉,护理人员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和体贴,给她们讲解有关分娩知识和注意事项,消除孕妇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助产士应严密观察产程,向孕妇讲解产时的排空小便、注意休息、合理营养、保持体力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呼吸及屏气用力技巧,多给孕妇一些鼓励和信息,增加孕妇分娩的信心和勇气。

(3)产后健康教育:注意是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①产妇的饮食习惯:介绍产后产妇的饮食选择及原因;②产妇的卫生习惯及着装:预防产褥期感染发生,交待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澡和清洁会阴等,着装舒适宽松为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③产后休息与运动:产后睡眠要充足,适当运动;介绍产后的运动方式、时间、强度、量及注意事项;④产妇护理的介绍,保证乳汁的量和排乳畅通。

(4)对于婴儿的健康教育:①保证婴儿安全,注意看护;②洗澡及脐部护理;③清洁和喂养,介绍什么情况要更换尿布,什么情况需要喂食,以及喂食过程的动作及注意事项;④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对方法;⑤疫苗接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出院的健康教育:给产妇讲解有关婴儿喂养、沐浴及脐部护理等方面知识,告知预防接种的时间;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营养要均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42天禁止性生活,42天母婴回院复查。

二、结果

实验组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的产妇对产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率93%,护理满意度95.45%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的产妇对产科护理知识掌握率82.85%,护理满意度89.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三、体会

(1)增加了护士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护士对产妇进行系统化的健康知识教育,首先需要其本身较全面的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心理学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知道和护理好产妇。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7)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在儿科开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

护理质量[1]。

2 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儿科护理工作繁忙、任务重、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陪护人员多,不固定;住院时间短,周转快;外地及农村患儿多,久治不愈,情绪急躁,难以配合教育;家长溺爱患儿,提出过高要求,难以建立依赖关系;病情急,难以把握教育时机。

3 儿科健康教育的内容

主要宣教内容包括医院、科室环境、医院规章制度、责任护士、床位医生的介绍。根据不同患儿的病情,向患儿家属介绍患儿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预防的有关知识,介绍治疗用药的作用、疗效、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饮食及休息指导、住院安全指导、出院健康指导、交待复诊时间。

4 健康教育的实施

患儿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及时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以诚恳的态度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耐心地向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有关制度等,使其尽快熟悉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介绍有关床位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护理人员情况,通过语言和行动的交流沟通,使患儿及陪护人员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收集患儿的健康问题,结合患儿病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制订符合个体需求的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并予以实施。

病区的走廊设墙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刊登一些预防保健小常识,图文并茂,从而增加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力度。健康教育渗透住院的全过程中,当患儿病情出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宣教,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反复多次,深入浅出地讲解,强调重点,并及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认真做好出院指导。出院指导以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知识为主,耐心向陪护家长讲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调节患儿饮食、增强患儿体质,告诉家长医院的咨询电话。出院后及时进行随访,了解患儿康复情况,及时做出指导。

5 实施体会

5.1 适时宣教 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时行重点宣教。刚入院时不应马上宣教,掌握教育计划与随机相结合的原则。刚入院时患儿家长心急如焚,关心的只是患儿的病情,对其他一切无心关注,所以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宣教,以达到应有的效果[2]。如晨午间护理时介绍不同年龄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护理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时示范有效拍背方法;输液时讲解疾病特点、药理作用,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喂奶时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及喂奶后注意点防止呛咳;出院时交代家庭护理要点、复诊时间。

5.2 按需宣教 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对学龄期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患儿克服对注射的恐惧心理,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地选择患儿的主要陪护者作为对象,在其最需要的内容上作详细的介绍,如服药时家长想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高热、腹泻时家长最希望了解疾病的过程、治疗方法;恢复期家长最想知道的是疾病的预防知识;4~12个月的患儿家长最想了解添加辅食的方法等[3]。

5.3 反复宣教 对新更换的陪护者、老年陪护者,必须由家长配合的护理技巧,如尿标本的留取方法、输液部位的保护等,护士要反复多次讲解、示范,直至其掌握为止。

5.4 因人施教 儿科陪护较复杂,有老师、外地民工、青年、老年,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对文化层次低的家长,语言应通俗易懂,表达清楚明了,尽量少用医学术语,让陪护者听明白听清楚,对一些重点内容应反复强调。对文化层次高的家长 可简明扼要,有重点进行宣教。

5.5 因病施教 结合患儿所患的疾病和家长关心的知识进行宣教。如高热时,配合治疗措施,指导家长可采取给患儿松解衣被,多饮温开水以助降温;腹泻时指导正确的饮食护理以及臀部皮肤护理等。

参 考 文 献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8)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爱婴区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科室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安全管理是爱婴区病房管理的重要内容,谨慎而周密地防止新生儿在住院时发生护理失误及意外伤害,是爱婴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病房的管理者和护士责任重大。本文就我院产科爱婴区的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做一回顾,探讨这一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安全情况调查与资料收集

通过检查、医护人员反映、产妇家属反馈、院外对比学习等方式,收集我院爱婴区新生儿病房中存在的影响安全护理的因素、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各种改进措施建议等。统一整理,归纳,总结。为研究安全管理进一步改进措施做准备。

(2)根据总结资料,针对安全问题采取措施,全面入手,抓住重点,先主后次,重点解决突出的安全问题,同时对一般安全问题不放松警惕,留意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医护之间相互合作,护患之间相互配合,科室之间互相借鉴,进行全方位的爱婴区病房安全管理改革,并不断改进。

(3)评估管理效果 通过护理人员考核、医护反映、产妇家属反馈以及对病房的各项安全质量指标调查,评估管理效果。将各项指标标准化行统计学检验,均为计数数据,将其率化后以χ2检验,以安全管理加强前后6个月为期,对改革实施前后安全管理的状况进行比较,以P

2 结果

(1)通过安全管理改进,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护理质量上升,护理缺陷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知水平的考核情况如下表1:

表1显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后,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掌握较前好,处理突发事故能力提高,与强化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者从各方面总结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成效如下表2:

表2数据提示,安全管理加强后,无论从服务方(护理的失误)还是受服务方(家属反馈)评价,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均有所提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爱婴区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如下安全管理问题值得注意:1)某些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因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强度高,需要熟练的护理操作和迅速的反应能力,有些护理人员平时较注重专业护理素质的培养,而不注意安全管理素质的同步提高。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在完成专业工作后不注重安全危险因素的防范,遗留安全隐患。2)医护患沟通不足。医护之间除常规护理医嘱之外,往往缺少其他有关安全因素的交待与沟通。护理人员容易片面理解工作职责,有时护理工作并未能完全达到临床上要求的真正护理安全水准。爱婴区病房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护患沟通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实现的前提,也是健康宣传工作落实的基础。如果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缺乏耐心、细致的交流,容易在预后、费用等方面发生纠纷,成为安全管理的一大阻碍。3)由于新生儿安全措施的大力实施,开展有了广泛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新生儿家长的安全意识大大提高,对新生儿意外情况的防范能力加强,并掌握了一些处理意外情况的方法,如预防新生儿溢奶误吸、脐部感染,有效地减少了意外意况的发生。[4]

(2)爱婴区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 针对新生儿病房中存在安全管理不足,研究者总结出以下强化措施:1)重视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通过专家意见,不断修订,并组织护理人员仔细学习,定期考核。在继续推进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利用继续教育,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管理技能,重点增强检查补错意识,提高纠错漏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注意传授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谨慎,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2)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医嘱的同时,须注意报告新生儿的安全情况,征询意见,一同制定安全护理计划。指导家长正确喂哺,对护理要点做示范,并提醒喂养、护理的注意事项,宣传关于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令其心中有数以减轻其忧虑,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医患、护患矛盾。3)注重细节的管理,掌握细微的关键所在。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对病房的各种仪器、操作的进行有透彻的了解,不可有盲点与误区,可定期培训并组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护理人员须注重文书的写作,组织护理文书规范化写作培训,定期检查,查漏补缺。把文书写作提到安全防范的高度。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是爱婴区新生儿病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医疗的效果与预后,需要医护患同心同力,良好配合,只有处处留心,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使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二版,2005.5,836-837.

[2]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等,新生儿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42-144.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9)

在儿科各类临床治疗方法中,静脉输液的应用频率很高,当婴幼儿患者对口服药物不合作、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静脉输液进行治疗。静脉输液易将药物达到并维持治疗所需的恒定浓度,且有些药物会对肌肉、皮下组织产生刺激,因此我国的输液量逐年上升。但是静脉输液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回顾性分析输液患儿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儿科患才输液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纠纷发生率。

1 儿科输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未严格遵守医嘱

由于现阶段出现较多的新药,包括其它各类制剂、剂量等,如果医生对新药的用药剂量、规格等不熟悉,用错剂量、单位还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降低输液的安全性。因此要保证患儿家属取药时与医嘱相符,且保证药剂量、单位等与患儿的病情相适应。

1.2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医院儿科均制定有“三查七对”制度,理论上如果严格执行该制度则可以将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但是由于儿科输液室患者多、环境嘈杂,且患儿可能有同名同姓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核对患者姓名时可能存在不准确、应答错误、遗漏等现象;并且孩子家长可能由于过分关注孩子病情,在核对姓名时有所忽略,这些均有可能导致药物输入错误。

1.3 护患沟通不顺畅

由于我国国情比较特殊,很多家庭均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有病可能全家出动,而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而与患者家长的沟通较少;并且儿科多急症,窒息、误吸、急腹症、中毒等均是常见病症,孩子身患恶疾,家长不由自主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家长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进而导致护患沟通不畅引发纠纷。

1.4 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孩子在一岁到三岁时很难在输液区配合护士完成整个输液过程,而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可能会不顾医生叮嘱而自行将其带到户外逗留;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私自调整输液速度等,这些均是缺乏健康宣传教育的表现,因此护理人员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遵医嘱的重要性,告知其有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影响其使用效果,而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则有可能导致肺水肿、心衰等严重后果。

1.5 巡视不及时

由于幼儿在表达、理解方面还未发育完善,尤其是三岁以内的幼儿,如果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无法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而有些家长医学知识匮乏,对孩子输液时出现的异常情况有所忽略,如果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则有可能延误抢救时间,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此外,三岁以下的儿童通常多动,输液时的配合度不高,可能会用手将针头拔出,可能导致药物渗漏、针头被拉出血管等;此外,如果家长疏漏、巡查不及时,液体滴完未及时拔管,则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引发血栓,加重患儿的痛苦。

2 防范策略

2.1 对输液流程予以规范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联系责任医师;全面落实责任制,各医护人员、执行人员要在病历上签字,促使医护人员提高责任心,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差错率。此外,医护人员要对新上市的药物多加了解;如果患者青霉素过敏试验呈阳性,一定要在病历本上用醒目标记标识出来;如药房更换青霉素批号要提前告知相关科室。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执“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要求门诊护士有闲熟技术,又有高度责任心、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两年来我们实施接诊护士首次查(病历、处方、静点条)巡回护士再次查(配制好药液呼叫患儿姓名后,并让患儿家长自保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静点护士再次核对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方可输液。

2.3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

鼓励年轻护士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常见病的护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并熟悉药物的过敏反应,输液反应处理流程,不能只顾静脉穿刺而忽视了患儿病情观察,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 加强护患沟通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个医疗机构均全面落实、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会逐步增加。因此医护人员要从观念上彻底改变,用主动交谈代替以往被动问答的沟通方式;输液时如穿刺不成功,则要及时向患儿及其家长道歉,安抚儿童,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5 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每次注射前向患儿家长提前告知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相关不良反应等,注射时安抚鼓励幼儿告知患儿家长两种穿刺技术的优缺点,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根据不同的穿刺方法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传统头皮输液法告知家长如何保护穿刺部位防止渗漏再次注射如头皮输液时使输液部位不要靠蹭家长身体,输液肢体关节呈伸展状态,不要屈曲等;留置针输液法告知家长带管回家的观察注意事项,怎样防脱管拔管堵管等,尤其是让患者家长了解擅自调节输液速度的严重性,输液时禁止在外逗留,以防止药液污染、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及其它意外事故,无法保证救治的及时性,并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3 体会

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要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能仅对其开展法制观念教育,学习各种相关规章制度,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家长担心孩子会对护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无形中就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在护理过程中,保证输液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开展操作技术专业培训、提高查对巡视频率等措施,均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及专业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业惠,王元国.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分析与适应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J],2009,28(4):536-538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篇(10)

作者单位: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病房患者病情复杂,影响愈后的因素较多[1],对母婴的安全威胁较大,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加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因此产科护理中应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母婴安全,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我院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产科病房共收治产妇892例,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28.8岁,共娩出胎儿927例,其中剖宫产453例,正常分娩439例。单胎妊娠857例,双胎妊娠35例,无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02例,胎盘早剥3例,胎膜早破76例,前置胎盘4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强化护理安全管理。通过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查阅护理记录,找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2 结果

通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实施安全管理期间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5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经积极抢救后均康复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本次研究中产科病房存在的安全管理隐患共有以下几点:①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语言不连贯2例,护理记录于医嘱不吻合1例,未及时记录2例,涂改护理记录3例。②健康教育不到位:妊娠高血压患者私自下床活动2例,胎盘早破患者下床小便1例,手术前患者进食至无法按时手术1例。③抢救经验不足:一例大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出现混乱。④责任心不强:输液卡未标注输液速度1例,执行医嘱代签字2例,血压、体温记录不及时1例。以上情况均被及时发现并予以改正,未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实施护士长安全管理责任制 产科护理工作繁忙而琐碎,经验不足的护士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护士长应切实负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及时检查护理记录,定时对病房巡查,一旦发现护理措施不得当之处应及时指出,并找到相关责任人指导其改正。对于较典型的护理错误要及时开会予以说明,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次研究中虽出现不少问题,但均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因此未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另外其他护理人员之间也应加强监督,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

3.2.2 加强对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 科室内要统一护理记录标准,护理记录字迹要认真、清晰,语言要规范准确,体温、血压等相关数据记录要准确及时[2]。应加强与医生的沟通,确保护理记录与医嘱相吻合。记录过程中若出现错误,要更换纸张重新记录,避免涂改。院内定时组织护理记录培训工作,指导护理人员用规范的语言准确记录,提高护理记录的水平。

3.2.3 提高护理业务能力 科室内定时组织培训,定期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等的相关业务技能。规范抢救程序,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抢救仪器及抢救药物的使用,出现危重患者时要沉重冷静,切勿惊慌失措。科室内可组织抢救演练,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急救后护士长要组织学习,及时总结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以及抢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再次发生。

3.2.4 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定时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方法》[3],在护理人员中普及法律知识,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患者权利和护士义务,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提高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护理人员切实认识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是对自己的保护。安全管理不到位往往是因为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导致,因此要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并根据科室内具体情况及时补充和修改。

3.2.5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有关研究指出60%以上的医疗纠纷均由沟通不良导致[4]。护理人员应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观念,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热情、耐心,避免语言冷漠粗暴。护理人员有提前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注意事项的义务,若没有提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则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引发护理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患者入院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关健康指导。用药时中要及时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嘱患者自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

3.2.6 加强对产后及新生儿的护理 产后患者多精神疲惫,分娩结束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嘱患者安静休息,并告知患者或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及时观察和了解患者情况,避免术后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新生儿娩出后,为增强婴儿与母亲的感情应尽量使母婴同室[5],同时要指导产妇正确怀抱婴儿,嘱产妇尽早给予胎儿母乳喂养,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对于无乳汁若乳汁缺乏的产妇要给予新生儿饮食指导,保证新生儿营养物质的均衡。及时观察和了解新生儿的状态,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对于出生后出现新生儿窒息等疾病的患儿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或转入儿科积极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杨团珍,徐岩.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30331.

[2] 何静.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20142015.

上一篇: 广告设计前景 下一篇: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