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6 14:28:39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1)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早已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居民切身的利益问题。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小区的规模是根据城市的发展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而决定。居住小区应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从而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1、卫生和安全是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主要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共建筑的便利性,这也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基础和存在的价值。居民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公共建筑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设置使服务范围缩小,确保居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便捷的方式到达地点。

4、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在满足居民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即具有识别性和归属感。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

二、公共建筑形态和外部空间设计

1、建筑的空间尺度和比例

小区公共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虽然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却是整体设计规划理念完成的重要考虑因素,不同的尺度和比例能够让人民在建筑内部不同环境中感受到差异,其是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设计的根本。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对象针对性设计

在小区公共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小区内部公共建筑使用的人群特征,就一般情况而言,小区内部的公共建筑使用的人群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因此设计要考虑到老人和小孩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要考虑到设计的安全性能。

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我们应从他们的需求上合理布置场。

三、不同类别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

1、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1) 成街布置。(2) 成片布置。(3) 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主要指幼儿园、托儿所和小学,旨在为儿童提供看护、教育的场所,为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设置大大减轻了家长日常的负担,同时方便家长接送。

(1)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 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

(2)小学设计。居住小区学校建筑由于自身功能的限制而具有单元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建筑形态基本框架的功能要素看作是具体建筑形态生成的内部原因。居住小区的外部环境则是形态生成的外部原因。而做这类形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小区协调统一,并丰富小区的形象。由此我们也得出在小区内设计教育类公建的两条原则:

1)学校应与小区相协调。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因此这种协调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把握:a.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b.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

2)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

3、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1)车库的问题。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家庭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车库的设计对于居住小区来讲必不可少,目前对于车库的设计大体采用分散和集中布置两种方式。多层住宅车库多以底层为主,布置较为集中,而且在设计上要利于存、取车的便利。高层建筑车库多以地下或是半地下为主,也有采取室外集中停车方式进行布置的,其通过高超的技术设计的车棚及外观,不仅没有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而且形成小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2)垃圾站是居住小区不可或缺的设施,但人人都希望垃圾站能远离自己,但却又被时时需要。历年来想了许多方法,却都有不如意处。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垃圾袋装化,在每个住宅楼前设有盖垃圾桶。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

(3)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需要与其他公建设施进行联合设置,其位置不仅在相对隐蔽,而且还要容易找到,可以设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的地方,这样再利用明显的标志就容易找到。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丰富了小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当人们开始为自己选择生活方式时,此类建筑的作用就会极大地凸显出来。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会所、俱乐部等集娱乐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多种功能类似的设施场地。

四、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小区各项服务应更加完善和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舒心与惬意。对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商业服务设施自身的经营效益、富有人情味的场所的营造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何立冰.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风,2010 年15 期.

[2]焦寒冬.浅论居住小区规划的环境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2)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供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其类型很多,但用于居住区的公共建筑主要是三类:商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市政公用建筑。公共建筑的设计原则应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为准。适用性就是公共建筑要满足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需求;而安全则是必须的;经济性是以最节约的方式实现适用、安全、美观这些要求;美观是要求建筑的风格、形体、外观等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一致,达到丰富居住区面貌,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就是通过处理好适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并优化设计达到设计效果。笔者结合设计体会,探讨了公共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期许与同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切磋。

1 公共建筑设计一般性原则分析

1.1 总体规划布局,注重均衡协调

公共建筑设计是一项包含社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关系、体形空间组合、建筑尺度比例、结构形式、艺术造型、安全卫生等多方面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地域特点、环境效果、自然条件、民俗传统、城市规划和审美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共建筑设计时应统筹兼顾、综合构思、均衡协调,不可妄自偏废、喧宾夺主。

1.2 以人为本设计,体现居民需要

建设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居民,为居民创造便利的生活设施和完善的生活空间。因此,公共建筑的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的思想。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如公共建筑的日照、采光需要;南方地区尤其要重视夏季遮阳、隔热、通风要求;避免噪声、空气污染等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处理好生活污水、垃圾等[1]。

⑵公共建筑的安全需要。居住区内应明确公私分区的界限,使公共活动区不影响私有区域的安全,因此街道内应安装监视设备。另外,还要考虑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和使用安全问题。

⑶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应充分考虑公共建筑在居住区中的位置,减少其服务半径,方便居民到达;还要考虑公共建筑的多样性,以方便不同居民的需求,例如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场所等。

1.3 个性化设计,提高识别性

居住区公共建筑应通过各种造型、创造性的色彩运用与不同材料的搭配实现个性化,提高建筑的识别性;还可以通过功能集结形成类似集市的环境特征以及与街道、绿化带、广场等结合构成特色场所;公共建筑如能成为地标建筑更增添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精神文化品质。

1.4 居民共享参与设计,创造最佳实践作品

居民是公共建筑的使用者,也最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应鼓励居民共享和参与,通过居民对居住区文化建设的需要,参与到公共建筑的设计中来,必能创造出更符合居民需求的作品。

2 公共建筑设计观点的延伸讨论

2.1 公共建筑设计适用性分析

⑴商业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商业功能。商业设施的布置有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实践证明采用分散布置方式,虽然服务半径较小,但与居民的购物行为不符,因而使用率低,效益差。而采取集中布置在出入口的方式较受欢迎,一是与居民出行规律相吻合;二是货比三家,有竞争性,可以增强居民购物的欲望;三是符合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商业设施可以采用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混合布置等几种形式[2]。

⑵文教建筑设计要关注其环境需求。居住区文教建筑主要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建筑。这些建筑对环境各有不同的需求。托幼建筑规划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接送方便性等因素,因此建筑环境要安静、无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有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米,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附近。小学建筑应重点考虑通行的安全和便捷性,学生上学不应穿行繁忙的公路、城市干道等道路;服务半径宜在500米范围内,以方便学生步行上下学;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及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由于学生文体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此不宜太靠近居住建筑和小区中心,应布置在小区侧翼和边缘,但也要远离车站、商业聚集区、城市干道等噪声源。

⑶市政公用建筑设计的要求。垃圾站不宜设置在居住区内,应以建筑前、路口等处配置环保垃圾桶或废物箱,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后运至垃圾站。汽车库应建在居住区出入口处,自行车、摩托车库可在多层建筑的底层配置。公用厕所宜与小区活动中心、服务设施等合建,并布置在容易发现且有一定隐蔽性的地方,同时在街道上设置明显指向标志。

⑷公共建筑设计应重视其伦理功能和体现人文精神。采用无障碍设计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在商业建筑内设计无障碍坡道,公共建筑内设置轮椅乘坐者专用厕所。营建满足不同对象需求的休闲场所,如为老人、儿童活动的公共建筑。设计上重视对细节的关怀,例如商业建筑、广场内适当位置设置休息座椅,公用厕所内有适合儿童使用的盥洗设备等,地面的防滑设计也反映了对细节的关怀。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公共建筑更需强调适用性,其终极追求应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2.2 公共建筑设计经济性讨论

笔者认为公共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片面追求设计的高质量而铺张浪费;二是优化设计、精细设计,在满足一定建筑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着眼于为社区服务,更应遵循“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设计节约型的公共建筑,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内涵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的内容。节能设计应按照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日照时间长,高温又多雨潮湿,因此建筑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通风、遮阳、隔热、防潮等问题,减少建筑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环境。节水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使用中水回用系统。采用合适的体型和布局以节约用地。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可采用太阳能供热,夏季空调制冷时产生的热能也可经过热交换提供热水,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加上中水系统的水可用来绿化、冲厕。节约型建筑与其说是一种建筑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设计理念,只有遵循节约、高效、生态的观念,才容易在设计中挖掘出各种符合节约型建筑要求的好方法。

2.3 公共建筑设计美观性的体现

建筑的美观性应体现在它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的协调统一。公共建筑作为为群体服务的建筑,其内外空间结构、形体、轮廓、色彩、质感效果等与美观有关的因素应该为群体审美意识所接受,同时其所提供的功能性又是恰当和有效的。居住区公共建筑应与当地地域特点、民风民情、建筑风格协调,又应当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建筑不同于服装这类产品,风格款式可以经常更换,需要保持相当长时间富有魅力。

公共建筑应注重不同使用人员的心理体验,因为不同群体人员的心理体验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功能上如此,空间上更该这样。例如商业建筑销售儿童用品的室内空间,就不仅需要大人的尺度关系,也要让儿童感到亲切适宜,这样才能增加儿童购物的良好心理体验并产生美的效果。

3 结语

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是在设计一个普通的建筑作品,更应考虑到居民使用时的体验效果。好的设计一定是符合人性化和富有个性特征的作品,居民使用时感到亲切、和谐和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居民所需,精心设计和贴心设计,塑造更多更好的作品服务大众。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3)

中图分类号:TU242

City Community Public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Yang Bin

(Beijing land to build engineering design limited company Tianjin Branch TianjinNankai District 300381)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sidential area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present situation, follow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building shape and its external space design principle, final illustrate public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public buildingsResearchDesign concept

1住宅小区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现状

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用于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住宅小区公共建筑配置的项目和指标体系尚未确立,更缺乏量化指标的具体指导和控制。②小区公共建筑项目配置不合理。由于建设主管部门对住宅小区必须建设哪些公共建筑项目不明确,因而会引起某些公建项目的缺失,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而有的住宅小区则相反,不管小区居住率高低和环境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规模过大、数量和种类过多,其结果是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最后只得“改头换面”,另作他用。③公共建筑的项目配置不符合小区的特定要求。小区由于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它的公共服务设施强调“配套”,设施有一定的规模和质量,利用率也高;小城镇一个住宅区的规模十分有限,如按“配套”去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就很“微小”,无法“经营”,因此它需要从更大的范围和内涵去考虑。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2.1公共建筑应方便于居民

便利性即方便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便利性是居民对公共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公共建筑存在其使用价值的基础条件。为此,公共建筑应该具有合理的布局,最好设置在人口相对密集区域,使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服务尽可能多的群众,此外,公共建筑周围的道路设施要始终保持顺畅。

2.2公共建筑应保持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

公共建筑服务于人民群众,它能够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日益增加的需求。反过来说,如果卫生条件比较差,市民在这个环境下不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公共建筑的卫生条件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般说来,公共建设的卫生状况由以下两方面组成,一是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二是公共建设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等。

2.3公共建设能够给居民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

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公共建筑给市民带来的高层次感受,是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获得的,一般是居民在享受通过公共建设功能的多样性及小区配套的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的有生活气息的环境时获得的。公共建设在布局之前要充分考虑小区的安全问题,对公共活动区要进行时时监视,让居民感到安全,此外,要关注公共建设周围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1]。

3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原则:

3.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3.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3.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4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商业设施为例

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建筑装饰材料的选取问题、电气安装要符合标准、隐蔽木结构部分表面必须涂刷防火漆二遍等,下面以小区以商业设施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商业服务设施是与小区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建筑,也是最最要的公共建筑之一,它的完善程度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商业建筑[2]:①合理选择建筑的位置,不能将其布局在小区正中心,这样人流少,对居民的购物带来不便,应将其设计在小区密集区,交通发达的地段,这样的商业设施即方便了居民又提高了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②合理选择建筑设计的类型。通常说来,商业建筑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成街成片混合布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成街布置、成片布置的商业结构比较适合小区的现状。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4)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城市用地紧张的状态下,高效合理的设计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设能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目前,为了达到有效满足居民的生活配套服务,在进行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的设计时,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保育类建、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以及市政公用类建筑设计是目前居住小区内的主要的四类公共建筑设计,尽管每类建筑设计的特点各异,但其共同的宗旨都是需要在进行设计时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保证能够提升居住小区整体的质量水平。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总体设计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住户的功能和面积得以满足的同时,居民对小区的环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对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设施的要求也变得更加高,同时公共建筑地各项服务设施是否完备方便也成为对居住小区择选的重要标准。传统的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及学习,在设计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以下观点:

一是公共建筑的设计要保证卫生条件良好,其中包括要保证小区中各个垃圾站的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公共建筑设施的本身在设计要具有良好的采光、日照、通风条件,要避免噪音以及空气的污染的发生,不要影响到小区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是公共建设的设计要保证安全,在公共建筑设计时,要满足小区的安全要求,包括满通的安全,此外,还要明显的区分好公共活动区域和居住区域的界限,从而保证居住小区内的秩序。

三是公共建设的设计要保证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完善的服务是公建建筑的主要目的,因此,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公共建筑的存在意义。在设计公共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小区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公共建筑的多样性的同时确保居住小区各居民到达公共建筑的距离尽可能缩短短,要合理的设计好公共建筑的位置,尽量缩短路径并且保证线路畅通。

四是公共建设的设计要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是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设计上要即具有识别性又具有归属感,通常,公共建筑的识别性可以通过公建功能上的多样性实现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而获得。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在白天老人和小孩是小区内的主要人群,公共建设要为这些人群提供在闲暇时间交流和休憩的地方,比如,可以将集结一些功能是小区中心形成特有环境,在小区的街道、绿化带和广场构建起生活气息浓厚的公共场所,这样能使居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公共建筑的具体设计

2.1 保证外部形态以及空间设计的视觉冲击感

现代居民是十分看重居住小区内的环境建设的,比如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商业服务设施物以及业管理等等,而并不是仅仅注重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在以前人们更加看重的是生活空间,而现在的人们不会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不断地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公共建筑在其外形以及空间上的设计十分重要。

一般,进入小区的人第一感觉很直观,使人们能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到整个小区的设计风格,通常,富有层次的空间以及具有视觉兴奋点的会让人心情愉悦影响深刻,在一些比较老旧的小区中,房屋建筑基本都是规规矩矩的排列,并没有突出任何重点,没有层次,因此无法对视觉造成一定的冲击,然而,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地精神需求越来越高,现代的居民小区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上要使用新的设计理念,布置公共建筑空间层次,使用多种设计风格来建筑小区,使小区有自己的特色以及明显的标示,使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冲击,拥有视觉享受。

2.2 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设计要合理布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车家庭越来越多,车库的问题成为每个小区都存在的问题,对车库的设计对居住小区十分重要,车库的设计主要包括分散布置以及集中布置的两种,多层的住宅车库建在底层,其布置比较集中,同时,车库的设计还要保证存取车的便利,在高层建筑中,大多数车库以地下或半地下为主,但是也有在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来布置的,只要将车库的外观设计好,室外车库不仅不会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而且还能成为在小区内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厕所的的位置既要相对隐蔽,又要容易找到,通常可以将公共厕所设置在沿街处但又不是正面对着街的地方,各个厕所要使用明显的标志,以便小区居民能够快速找到其位置。

垃圾站是居民居住的小区内不能缺少的设施,但是,每个人都不希望垃圾站与自己离得近,但是居民生活又离不开它,因此,在进行居民小区垃圾站的设计时,务必要在在每个住宅楼前都设置上垃圾站,并且要使用的是盖式垃圾桶,盖式垃圾桶能够降低垃圾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其使用后统一由用物业管理部门收取,最后将垃圾运送到垃圾站进行最终综合的处置。

2.3 商业建筑设计要便利

近年来,居住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受到居民的关注,对居住小区来说,尽管商业建筑的规模比较小,它们的布局也比较分散,其在小区内的位置是在从属的地位上,然而,商业建筑却与小区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能给居民的生活提供最好最便利的服务,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建的小区,因为与城市商业中心的比较远,在此情况下,小区内的商业建筑则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2.4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设计要多样化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

2.5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设计要保证环境良好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托儿所和幼儿园

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

3 结束语

公共建筑的作用是能够为小区内的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在精神上的服务,公共建筑是居民小区的重要部分,如今,房地产市场的竞越发激烈,要想赢得竞争,就要做好公共建设的设计,以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5)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an organic part of a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of urban planning is one of important contents,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urban planning is to meet residents live, work, rest, cultural education and life service,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t partly reflect a n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ide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The plot public building into four categories: municipal utility class, the education conservation service class, the neighborhood truck class and municipal utilities classes. In the specific plan, we shoul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buildings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fully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residents' lives based on reasonable decorate.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building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概念

公共建筑一般分为市政公用类、邻里交往类、教育保育服务类、商业服务类等为住户提供公共服务的建筑物。不同的服务要求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在进行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区的特点、人员、服务的类型,在合理的基础上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要点

2.1 公共建筑位置设计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应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购物、教育、文化娱乐、游憩、社交活动等的需要。居住区内必须相应设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其内容、项目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因素。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公共建筑所处的位置是否符合居民的的使用要求,日常产生的噪音、污染等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以及公共建筑本身的采光、日照、通风是否良好;位置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要明确的划分公共区域与私有区域,对街道进行监视,看是否存在交通隐患等问题。公共建筑是为了方便住户的日常生活,所以在设计时应做到流线清晰、合理,人流车库尽量不交叉。住户的共享和参与是公共建筑的最终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对小区的公建等级以及配置作出能动性反应。居民的生活规律、活动路线、公建自身的效益对于公建的合理设置具有更大的作用。

2.2 公共建筑规划布置的设计分析

2.1市政公用类

市政公用类的公建一般包括:公共卫生间、垃圾站、自行车库等。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一般为辅助设计,不宜单独设置,可以附在小区活动中心或商业设施里面。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位置应选在容易找到但又不影响卫生、环境的地方。垃圾站是每个小区内必不可少的设施,虽然它脏乱臭,惹人讨厌,历年来对于垃圾站的建设虽然都在改良当中,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自行车库一直是公共建筑的难点所在,一般为分散、集中两种布置方式。对于高层住宅,可以利用底层作为自行车的存放地点,如若集中存放应布置在出入口附近,这样有利于存取车辆。

2.2 邻里交往类

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物应选在小区中央位置,可以与商业服务类设施共同组成小区的公共建筑类中心。邻里交往类公建为住户提供的是精神环境,在日益发展的今天,对这类建筑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规模以及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中。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物一般为:居民活动中心、会所、俱乐部等,其功能大多是为了给住户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是人情味的重点体现地。

2.3 教育保育服务类

教育保育服务类公共建筑一般指的是幼儿园、幼托中心或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如果等级较高的小区,还有幼儿园、小学等。在这类建筑设计中,托儿所与幼儿园应联合设计,这样可以合理的利用场地,便于家长接送。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及健康成长,其位置应选在小区入口或中心位置,应有一定的室外场地可以供幼儿进行玩耍活动和游戏;周围环境应该保持安静,避免噪音的干扰。在进行小学建筑的设计时,应把小学生的噪音考虑在内,应选在小区的某一侧,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小学生的教学,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2.4 商业服务类

商业服务类公建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合理的安排对百姓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商业服务类的公建选择位置不应在小区中心,这样不利于居民出行。在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中,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处。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沿街带状布置、成片集中布置、沿街带状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已逐渐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于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布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处。而卫生站则适合与小区活动中心布置在一起。

3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外部设计及形态设计分析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及形态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考虑更具人性化和艺术性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空间的大小虽不能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却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物中,不同的空间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在一些设计比较陈旧的小区里的公共空间中,住户是很难感觉到兴奋或心情舒畅的。住户在选购楼房时对于建筑外部结构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这对我们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考验,因此如何增强建筑物的识别性及归属感是一个好的设计必不可少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建筑物的设计讲究个性化,这也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凸显个性化的设计方法有很多,比如突出个性的造型,色彩的突破性运用,特殊材料的搭配等都可以体现建筑的个性。

4 总结

人是需要交流的动物,而公共建筑类建筑就是为住户提供交流的场所,使得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身边的事情进行讨论与分享。白天的时候老人或者孩子可以有地方打发闲暇时光,夜晚的时候一家人可以有地方增进感情。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绿地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活动场所。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规划设计小区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6)

一、研究目的

根据《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违法建筑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大多数违法建筑不仅占用公共空间、侵害公共利益,而且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严重,是危害程度最大、市民反响最为强烈的城市管理顽症之一,必须坚决整治打击。但也有观点认为,有的建筑虽然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并未影响公共利益,而且不少具有美化环境、便利生活的功能,不应该“一刀切”整治,而应制定详细的认定标准,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

本次调研以社区居民以及执法人员为主要调研对象,以现场调查、发放问卷、定点走访、网络调查为主要形式,调查市民群众对违法建筑认定标准的看法,深入分析各类违法建筑的常见度、影响严重程度和执法难度等,并就是否应该制定认定标准,以及认定标准的主要内容提出建议,为执法管理部门开展违法建筑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 019份,其中市民问卷654份,执法人员问卷365份,调研对象背景情况整理如表1所示。

从市民调研对象的背景资料看,性别比例合适,年龄层次以50岁以下中青年为主,50岁以上人群也占一定比例;从教育层次及家庭月收入看,低中高各占一定比例,各分类数据符合最低样本数要求;从住宅类型看,以里弄房、公房和商品房占多数,保障类住房及别墅房的样本数小于预期,此两类数据仅供参考。

从执法人员调研对象的背景资料看,性别、年龄及管理经验占比大致符合目前城管执法人员现状,所有分类数据样本均符合最低样本数要求,参见表2。

(一)住宅区域违建行为的现状分析

常见度(违建类型)定义:以市民调研对象一年内最常居住的小区为标准,测算小区内是否存在图1中的10类违建行为,以及每一类违建类型出现的比例(以类型计)。

对受访市民最常居住的住宅区所存在的违建行为进行分析,有87.5%的受访市民表示所居住的住宅区存在1~10类违建行为,只有12.5%的受访市民表示小区无以上违建行为。对住宅区存在违建行为的市民调研显示,最常见的违建类型是封闭阳台(47.2%),其次是在天井里搭建建筑物/构筑物(45.1%),第三是破墙开店(42.3%),封闭走道/楼道等公共区域(24.5%)出现最少。

根据不同类型住宅对违建行为进行交叉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首先,各类住宅的违建行为出现率都在78%以上,可见违建行为在各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相对而言,住房类型的别墅房无10类违建行为率最高(21.4%),其次是中/高档公寓/商品房(16.8%),再次是普通产权房/公房(11.8%),而新式或旧式里弄房/私房则普遍存在违建行为。由此可以发现,住宅区域相对高端,违建行为发生率相对低,呈负相关关系。

其次,不同类型住宅的常见违建行为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如下:别墅房最普遍的违建行为是封闭阳台(72.7%),其次是在屋顶/露台/阳台等房屋本体内-搭建建筑物/构筑物(63.6%);普通产权房/公房最普遍的违建行为是在天井里搭建建筑物/构筑物(58.2%),其次是封闭阳台(53%)以及破墙开店(49.3%);新式或旧式里弄房/私房最普遍的违建行为是占用小区公共区域-搭建建筑物/构筑物(46.9%)。

(二)违建行为的产生原因分析

根据表4对社区居民的调查,从总体上看,违建行为产生的前三项原因是:由于居住条件限制,拓展空间,改善居住条件(58.4%);满足居住者个性化需求,增加房屋特殊使用功能(58.1%);侵占空间,满足个人私利(占便宜)(57.8%);

按不同住宅类型进一步分析,新式或旧式里弄房/私房等、普通产权房/公房以及拆迁/经适/廉租/公租房违建的首要原因是居住条件限制,拓展空间,改善居住条件;而中/高档公寓房/商品房和别墅房违建的首要原因是满足居住者个性化需求,增加房屋特殊使用功能。

(三)对各类型违建行为的评价分析

1.违建行为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的违建行为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此次调研我们对不同类型的违建行为影响程度进行1~5分的测评,5分为最高分,表示影响程度非常严重,1分为最低分,表示一点也不受影响;根据图6的得分显示,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是占用小区公共区域-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得分3.97),其次是封闭走道/楼道等公共区域(得分3.80),再次是破墙开店(得分3.49);影响程度最低的是封闭阳台(得分2.25)。

为了更好的分析违建行为对生活的日常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1)不同违建类型的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与常见度分析

我们将违建行为的出现频率与其影响程度进行四象限分析。在图3中,横轴表示出现频率,数值越高表示出现越普遍,我们以35%(两边数值具有显著差异性)作为横轴中心点;纵轴表示影响程度,数值越高表示影响程度越大,我们以3.0分(影响一般)作为纵轴中心点。

首先要关注的是第二象限(右上),表示出现普遍且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大的违建行为,分别是占用小区公共区域-搭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破墙开店,这两类行为都是市民日常反映较多、情节严重的违建行为。其次是看第一象限(左上),表示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大但出现频率不高的违建行为,分别是封闭走道/楼道等公共区域和在楼顶或其他公共部位搭建阳光房,这两类行为的共同点都是侵占了社区公共空间。再次是看第三象限(右下),表示出现普遍但影响轻微的违建行为,分别是在天井里搭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封闭阳台,这两类行为的共同点是在自有空间内,对其他人的影响较低且普遍性高。最后看第四象限(左下),表示影响程度小且出现频率较低的违建行为。

(2)不同违建类型的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与严重程度分析

同理,我们来看违建行为的严重程度与其影响程度的四象限图。在图4中,严重程度是指以违建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九类违建行为违法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价,影响程度是指以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九类违建行为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的综合评价。数值越高表示严重程度/影响程度越大,我们以3.0分(一般)作为横轴和纵轴中心点。

首先关注的是第二象限(右上),表示违建程度严重且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大的行为,最为严重的是占用小区公共区域-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其次是破墙开店以及封闭走道/楼道等公共区域,再次是在楼顶或其他公共部位搭建阳光房。相对应的是第四象限(左下),表示违建程度轻微且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较小的行为,主要是在自有庭院里搭花架/建凉亭/挖水池鱼塘。其余5类违建行为都分布在第三象限(右下),表示违建程度较为严重但主要在自身建筑范围内,对其他居民的影响较小。

(3)不同违建类型的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与执法难度分析

从图5中可以发现:在(菱形符号标注的字体)需要重点关注的4类违建行为中,破墙开店的执法比较困难;其余3类违建行为处于有些困难范围。而执法难度最高的是处于第三象限的封闭阳台,封闭天井等违建行为,这类行为的共同点是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较轻,出现较为普遍,法不责众,同时居民在观念上也未意识到是违建行为。

2.市民对违建行为危害因素的评价分析

(1)不同违建类型危害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对各类违建行为所可能产生的社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以1~5分进行测评。5分为最高分,表示非常重要;1分为最低分,表示不重要。

我们将违建行为危害因素归纳为五类:一是安全危害,如消防隐患、交通安全;二是环境危害,如影响邻里居住条件,妨碍公共卫生、市容环境、破坏绿化等;三是社会危害,如产生违建跟风效应,挑战法律威严;四是城市运行危害,如占压市政设施等;五是经济危害,如在违法建筑中非法经营加工销售等。

从图6可以看出,市民普遍认为各类违建危害因素较为重要,得分在3.5~4分区段即比较重要。分因素看,市民认为最重要的是安全危害因素:存在消防隐患(得分4.12),影响交通、通行安全(得分4.02);其次为环境危害因素:直接影响邻里居住条件,引发纠纷(得分4.03);再次为社会危害因素:产生违建跟风效应的(得分3.96),挑战法律威严(得分3.74),这也基本代表了市民对违建危害因素的总体印象。

(2)不同违建类型危害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对各类违建行为所产生危害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安全危害、环境危害、社会危害、城市运行危害及经济危害等五个因素入手,厘清每一种违建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其程度,并与市民对违建危害因素的重要度(即总体印象)进行比较。在图7中,深浅线条代表了不同违建类型危害因素的程度:当线条离中心点越近,说明违建行为的危害程度越低;越远则说明危害程度越高,其中较粗线条代表市民对违建危害因素的重要度评价(即总体印象)。

从图7可以看出,离中心点最近的是“封闭阳台”,其危害因素较少,说明此行为总体的危害程度较小,其他诸如封闭天井、不超出自有房屋本体-搭建阳光房等行为也大部分处在违建危害因素的总体评价内。而从图8可以看出,这四类违建行为所涉及到的影响危害因素众多,且都明显超过违建危害因素的总体评价,离中心点最远的是“占用小区公共区域单间建筑物/构筑物”,说明此类行为的危害程度大。其他危害程度较大的违建行为依次是“破墙开店”、“封闭走道/楼道”、“在楼顶或公共部位搭建阳光房”。

(四)执法重点与疏导分类

我们对市民和执法人员分别调研了可调整的违建行为类型。从图9可以看出,有13.8%的市民以及14.5%的执法人员认为以上违建行为都应列入执法范围。在其余认为有可调整认定类型的市民及执法人员中,两类人群的选择基本趋于一致。选择最多的三项都为:封闭阳台,不超出自有房屋本体-搭建阳光房,在自有庭院里搭花架/建凉亭/挖水池鱼塘;而需重点执法的违建类型则依旧集中在:占用小区公共区域单间建筑物/构筑物,破墙开店,封闭走道/楼道,在楼顶或公共部位搭建阳光房这四类违建行为上。

三、相关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结论

1.违法建筑危害程度和常见度差异明显

一是对日常生活影响大,程度严重,且现象普遍的违建行为:占用小区公共区域-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破墙开店。二是对日常生活影响大,程度严重,但出现较少的违建行为:封闭走道/楼道等公共区域,在楼顶或其他公共部位搭建阳光房。三是程度严重,现象普遍,但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的违建行为:在天井里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四是现象普遍,严重程度一般,几乎对日常生活无影响的违建行为:封闭阳台。五是对日常生活影响小,程度轻微,出现现象较少的违建行为:在自有庭院里搭花架/建凉亭/挖水池鱼塘。

2.部分没有相关手续的建筑不应列为违法建筑

85%以上的市民群众认为应对下列类型的建筑调整认定标准,不列为违法建筑:封闭阳台,不超出自有房屋本体-搭建阳光房,在自有庭院里搭花架/建凉亭/挖水池鱼塘。

(二)工作建议

1.转变观念,出台详细的认定标准

一是出台违法建筑认定标准,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这意味着权力法定化、规范化、科学化成为必然趋势。出台科学详细的违法建筑认定标准,是贯彻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出台违法建筑认定标准,这是提高政府履职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上海市尚未出台违法建筑认定标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制定难度大,违法建筑成因复杂,种类繁多,而且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的违法建筑类型层出不穷,要完全理清难度较大;二是出台有顾虑,目前所有未取得相关手续的建筑都是违法建筑,只要“一刀切”整治即可,一旦出台标准,而标准又没有完全涵盖所有违法建筑类型的话,则部分违法建筑将无法控制。但这两个原因并非无法克服,只要相关部门加强调查、深入研究,制定违法建筑认定标准完全可行。

三是出台违法建筑认定标准,这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从上述调研结论可以看出,市民群众对部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确有需求:有的是基本生活需求,如部分居住条件确实困难的、居住房屋成为危房需要翻修的等;有的是安全需求,如封闭阳台、封闭天井等;有的是享受需求,如在自家院子里搭建阳光房、挖掘游泳池等,可谓合乎“情”。同时这些需求对公共利益的侵害较为轻微,部分甚至没有危害,可谓合乎“理”。如果有关部门能制定出台违法建筑认定标准,明确部分未取得相关手续建筑的出路,使居民这些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在合乎“情”与“理”的基础上,还合乎“法”的相关要求,是切实提高政府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按照“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扎实开展调研,制定科学详细的认定标准,广泛征求意见后向全社会公布。

2.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程度大的违法建筑

针对影响公共安全、损坏公共利益、社会反响强烈的违法建筑,要坚决严惩严管,要完善以下四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源头发现机制。建立专职巡查员队伍,充分发挥物业企业和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完善每日零报告制度,每天做好《巡查日志》的记录、汇总和报告工作,提高违法建筑的发现率;探索实施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市民群众举报投诉;依托三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与网格化巡查机制有效衔接,有效监控面上违法建筑情况。

二是建立完善快速处置机制。对投诉举报和巡查发现的在建违法建筑案件,要建立快速查处机制,应保证在2小时内到现场查看;要加强拆违机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手段快速拆除;对在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搭建违法建筑的,行政机关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立即实施代为拆除。

三是建立完善综合制约机制。对部分暴力抗法特别严重,一时无法顺利拆除的违法建筑,要充分运用综合制约措施,提高当事人违法成本:首先是通过房产交易中心限止违建业主进行交易,其次是将违法建筑当事人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再次是对用于生产经营的违法建筑采取停水、停电、停气措施。

四是建立完善核查督察机制。要建立拆后核查机制,在规定时间内对违法建筑案件进行复查,杜绝反复违建。要建立完善专项督办制度,对市民投诉、群众、媒体曝光的重点案件,实施全程跟踪,抓实督办件的办结率。要建立拆违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部门、属地政府主要领导负主责,对成效不佳的单位在评先创优时实行“一票否决”,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3.合理疏导,探索推进违法建筑社区自治模式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对部分没有相关手续的建筑应采取合理疏导措施,探索社区自治模式,在征得小区内三分之二居民同意后可以允许建设,以下内容也应成为相关部门制定违法建筑认定标准的重要内容。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7)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的配套设施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配套设施也可以说是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配套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商业服务类、教育保育类、公共活动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设计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

1居住小区配套设施设计的依据

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还取决于小区四周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医疗服务设施、绿化景现及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现在的居住区设计不仅是单纯的为人们设计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合理与否,亦成为建筑设计师值得注意的问题。

2居住小区配套公建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卫生方面:配套设施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自身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还要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安全方面: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当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便利方面: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

4)识别性、归属感: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来形成立面的多样性,以达到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性而形成的小区中心,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

3居住小区公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3.1.商业服务公共建筑的设计

商业服务设施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它不像是大型商业中心一样服务的对象是一个居住区或者一个行政区的居民,需要的用地面积大建筑面积也大。居住小区的商业服务的只是本小区或者附近相邻小区的住户,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在其位置选择上,既要符合居民出行规律,满足居民购物的方便,也要考虑到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使其商业价值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商业建筑的布置在居住小区中无非两种形式:布置在小区内部和小区的主入口。在本人的设计经验和对多个小区的考察中,发现一些比较成功的都是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可以形成集聚效应。

3.2.教育保育类公共建筑的设计

幼儿园和小学是居住小区必配得教育类公建。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当然这种活跃应建立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

3.3.公共活动类建筑设计

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它们可以有许多形式: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小区广场等。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或者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

3.4.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停车场等。

1)以前的住宅楼都是在楼梯内沿外墙做个垃圾道,这样就造成了一层恶劣的环境,现在好的做法就是在每个单元门前设置一个有盖垃圾桶,居民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内,然后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

2)公共厕所是居住小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买私家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停车场的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既要考虑好小区行车的安全也要考虑停车的方便,对于现在的高层住宅来说,一般都是地下室设置停车场。私家车再多也要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本人认为采取室外分区集中停车的方式是比较好的,经过设计的车棚不仅不会破坏环境,其漂亮外观还可以成为小区独特的风景线。

4结束语

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为邻里之间提供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机会。总之,小区公共设施是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8)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早已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作为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的公共建筑,因其性质及规模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1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

我国的居住小区建设将在二十一世纪跨越发展到一个由低到高层次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居住水平的高低却不能由功能和面积决定,人们对小区的环境建设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对一些设施管理等的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都是非常看重的,比如小区的绿化、物业管理的美化,还有老人儿童的活动设施的安全,以及小区的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的健全。在当下社会,人们选择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空间了,人们还在极力的追求着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一塑造过程中,公共建筑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迫切的需要建筑师设计出好的的小区公共建筑,在这方面,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也成为了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主要从小区建设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小区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必要的小区垃圾站,以此加强对小区垃圾的处理能力;二是公共建筑设施本身的卫生程度要加强,这些主要包括通风、采光、日照是否良好,还有这些设施产生的噪声等污染是否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1.2公共建筑的布局要有利于小区的安全

首先最重要的是这些设施的布局要合理,并且居民在使用这些设施的时候要有安全感;其次就是这些设施要与居民的私有区划分清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最好是对其街道进行监视。

1.3公共建筑要便于居民的生活

一个小区公共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便利居民。为了满足居民的这种便利需求,这些服务设施应该是可利用的,并且一定要是各式各样的。而合理的布置这些设施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减小就可以达到它的高利用度。

1.4居民要有共享性和参与性

从上面的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再多的建设要求都是离不开居民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认为小区的建设必须既符合居民对小区共享的需要,更要让居民参与其中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设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外,还应该更多的去满足居民的归属感。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所以一些心理学家推理出我国的小区公共建筑是需要一种让居民住着心里踏实、悠然闲适的感觉,也就是我们俗说的归属感,一份安定。那么,根据大量的社会调查,要满足居民的这份归属感,我们就必须合理的来安排和设计建筑的空间形态,大量的研究表明,空间形态的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2.1布置具有兴奋点的景观和富有层次的空间

我们在一些旧的住宅区是很难找到一些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的,一眼望去满是一排排排列整齐的行列式住宅。但是,很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一些设计师对新型的住宅小区的景观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考虑,不管考虑到的这些景观布置能否给居民带来好的视觉效果,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这种意识的形成又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而最初的设计重点就变成了小区的入口,因为小区的特色成就了一个小区的可识别性,也使得小区愈加的有吸引力。

2.2建筑设计要有个性化

一个事物都是在大同小异中才变得世界丰富多彩、变幻万千,所以,我们设计一个公共建筑也要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给这些公共建筑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来使小区空间的丰富化。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别出心裁的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材料的混搭、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以及一些与众不同的造型等都是对小区的一种出彩的建设原理。

2.3营建特定的场所

我们都知道这些公共建筑是能够真正供居民停下来活动的场所,所以我们必须的设计师必须把这些公共建筑设计的出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强居民对小区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设计一些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3住宅区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劣,随之而来的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等名次变得层出不穷,在各种信息媒介上我们都能看到,令我们欣慰的是,这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心所向。一些地理学家表示,生态设计就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一定的生态学、建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合理的分析和组合这些建筑,使这一建筑与环境之间能够构成一个有机的组合体。通过这种合理的生态建筑,设计师们也在力图实现着健康、舒适美观和高效的建筑思想,这一思想也是当前居民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那么,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达到生态设计的目的呢?下面,我就此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3.1探索新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也来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比如说材料要是节约资源、可再生利用的,新技术可以是可循环利用的等。

3.2对周围环境的检测

当我们的设计师要对某一块住宅区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时,必须对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所考察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加稳妥的进行设计和动工。

4两种公共建筑类型的设计

4.1商业服务类公建的设计

众所周知,小区的商业服务设施是公建的主体,那么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居民生活意义深远。在选择位置时,要注重它的服务半径,在一些实地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将商业服务设施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是比较成功的。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商业设施的布置原理,将它的具体形式分为以下几种: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成街成片混合布置。

另外,物业和卫生站等也归入了商业服务设施公建中,为了方便管理和联系,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态已逐被淘汰,而是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4.2教育保健类公建的设计

这种公建的建筑类型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是幼儿接受保养和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所以我们可以将托儿所和幼儿园联合设置,这样可以节约用地也方便家长接送。它的设置可满足一下条件:幼托设在小区的入口或中心位置,服务半径最好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供幼儿活动和呼吸新鲜空气;幼托设在安静的环境下,幼托在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

5 公共建筑未来形态的发展

(1)在结构技术创新方面,公共建筑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挑战重力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高层居民公共建筑中;二是营造动感的结构创新,主要表现在体育站房等与运动有关的公共建筑上;三是塑造细部的结构创新。

(2)在生态技术创新方面,本章主要分析了公共建筑在节能减排并满足人体舒适方面创新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态化的建筑中庭;二是多样化的遮阳采光;三是自然节能的通风设计。

(3)在材料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分析了公共建筑设计在使用新型材料创新所应用的方法和面对传统材料时,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

5结束语

总之,对于住宅区的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满足居民的需求,其次也应考虑到当时当地的环境效应、人际之间的交往、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商业设施自身的经济利益。一个小区的公共建筑是一个小区良好生活方式和状态的最佳保证,所以设计师要尽心尽力的去设计出既符合整体要求,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小区空间。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9)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 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 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1.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 特定场所的营建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2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相对于规模大、档次高的都市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如百货中心、大型综合超市而言,小区商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3居住小区学校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学校建筑由于自身功能的限制而具有某种原型,如班级的存在使其具有单元性,而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如室内体育馆、舞蹈房、实验室、天文台。这些又使其整体呈现多样性。一般它们都注意了在空间形态上结合其重复性和多样性两种形态操作语言,创造出既协调统一又别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建筑形态基本框架的功能要素看作是具体建筑形态生成的内部原因。毫无疑问居住小区的外部环境则是形态生成的外部原因。而作这类形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小区协调统一,并丰富小区的形象。但是协调和丰富形象是一对矛盾,而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这一对矛盾的调解。由此我们也得出在小区内设计教育类公建的两条原则:

3.1 学校应与小区相协调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总之,学校是否成为小区有机的一部分。这种协调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把握:①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是否找到应有的位置并成为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存在是否对小区的整体形态作出积极贡献。②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这个层面上的协调更具实际意义,因为它们更直接地抓住居民的视觉,也就更容易地被进行比较。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10)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4)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5)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节关于小区公建的商业性做出论述。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入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5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上一篇: 公共关系学的起源 下一篇: 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