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9 15:07:59

企业管理的知识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9-0052-01

要想将知识管理成功地运作于企业,必然要先对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探讨。首先必须明晰知识管理的定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和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知识管理的内容,以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为线索构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同时,对知识管理特征的分析和基本职能的研究为企业进一步面对市场,如何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使知识管理的理论成果尽快转化为实践动力,成功运用于组织的运作之中。

一、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不间断地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二、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征分析

企业的知识管理拥有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了企业经济原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征分析为现代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一)企业的知识工作者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企业知识的积累要靠每位员工的努力,要在企业内营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使知识管理者具有较大的工作自由度,充分发挥创造性,使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看员工的能力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

(二)市场是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是在市场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之道,因此在市场这个大的知识体系中,要求企业有其支柱的知识体系来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要应对来自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来发展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管理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希望有效利用知识,并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知识的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共享是指一个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公开,企业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员工接触和使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当前核心业务活动的改善和提高,也可以帮助企业锤炼长期发展的能力,提高企业智商,是全球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在建立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快速流动,依靠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在对环境的不断调适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对于企业来讲,正确地认识知识管理是重要的,但企业往往更关注如何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产生于企业管理界的知识管理只有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才会显示其优越性。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运用于实践层次,不断提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目标。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要为企业服务,在市场大潮的推动下能使企业稳固地生存和发展,不仅仅要建立这样的知识管理体系,更要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员工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交流思想,这是创造新思维、新工作理念的基础。有效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使其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二)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变化,通过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知识主管,便于知识主管能够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小,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

(三)改造组织结构,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企业的知识管理要具备更广泛的组织的创造性思维、知识与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样有益于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导致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管理将渗透到各方面的经济领域。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和经济主体,企业已被推上了新时代挑战的前沿,必须尽快掌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企业中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实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管理模式。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全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参考文献]

[1]郭 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导报,1999年,第5期.

[2]乌家培.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改革报,1998年11月18,第6版.

[5]巢乃鹏.知识管理――概念、特性的分析[J].p学术界,p2000.5,(84):16-17.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2)

1知识管理涵义及现状

1.1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管理,也就是企业通过发掘、优化、传播等方法共享知识,从而谋取稳定的、长期的利润.换言之,知识的管理就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向最恰当的人传递最恰当的知识.二是知识地管理,也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开展企业管理工作,从而谋取富于竞争的、稳定的素质水平.换言之,知识地管理就是用最恰当的方式最有效地管理最恰当的知识[1]265-266.在企业实际的运行中,这两个层面内容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内在地融为一体,使企业将知识管理内涵提升成这样的总体概念,也就是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围绕知识资产与活动的综合管理理念、行为模式,是通过搜集、确认、扩散、创新知识等活动来共享知识,并有效转化知识的价值,促进企业实现知识化,并不断发展、成熟和壮大.

1.2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现状

1.2.1知识管理在很多企业容易被忽视知识管理虽得到了发展,但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尚处于初始阶段.在运作知识的沉淀、共享、学习、应用以及创新这五个环节中,沉淀相对而言更好,而创新稍显不足,不仅企业员工的开发意识不强,企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够[2]59-67.如当下很多大中型医院都组建了有一定规模的、组织结构合理的、设备完善的机构,包括信息中心以及病案统计中心等,促进医院开展各项工作.针对隐性知识来说,由于之前不管是从管理层还是具体的人员本身,在认识知识管理的概念方面都不明确,所以无法收集、管理、存储这些内容,导致医院知识库内容单一,医院的很多学科都缺乏特色,人员也没有专长,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管理也是一种人才资源管理,只是它的对象除了人才资源,还包括人才承载的知识.

1.2.2知识管理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从对比行业、机构类型的情况来看,知识管理成熟度的整体水平是较平均的,其中相对领先的行业有文教、电信、IT等,相对滞后的则有娱乐传媒、商贸、能源产业、建筑房产等;政府机构、合资企业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水平是较高的,因为毕竟知识管理在国外发展的较早,所以合资企业会好点,而政府机构又是国家的上层建筑;而国有和民营企业则处于较低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有必要引入知识管理,但企业具体的实施情况还不多.

2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2.1知识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力起推动作用

当代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竞争环境的变化很大,在怎样提高竞争力方面,知识管理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企业如果重视知识,则推动企业的发展.反之,企业必将被淘汰.现在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办得如火如荼,起初它也是个民办的电脑培训学校,而它现在的规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每年也能招几千名国家统招的本科生,一般普通高校也竞争不过它[3]77-85.这和他们的管理层重用人才和积极吸引高技术和高知识分子人才等方面是分不开的.新华学院一开始办学就是强调实际操作技术的能力,所以技术含量在学校很高,这就需要更高技术人才的人.而怎样吸引这些人才,他们的首选还是高额的待遇,就连一些高校的高层领导者也被他们挖掘去了,他们本着尊重人才、关心人、爱护人等方面去开拓人才.而另外一些电脑学院和他们的形式就恰恰相反,他们的员工很大一部分都是凭关系而进入的家族成员,当然这些人的知识和技术也不好,而对外聘的人员,给他们的工资又很少,自然管理和教学上他们就不受管,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可能像这样的学校短期效益还不错,也招了不少学员,但长期下来,办学质量就出了问题.显然,这些学校还停留在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很容易被淘汰.

2.2企业创新离不开知识管理

当今“创新”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各种企业和机构部门都在追求创新,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不断进步,而创新最终还是需要知识的.企业的知识资源是其创新源泉,所以要想不断创新,知识管理就务必要致力于不断积累、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4]32-37.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开展知识管理工作呢?对一个企业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重视人才资源,可很大一部分企业不这样想,他们可能觉得目前还不需要更多的知识型人才,如一些加工型企业,他们觉得用了就是种浪费,目光短浅,没有为长期目标作打算,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不断创新、改革,而这不正是人才的较量吗?也即知识管理的竞争.

2.3知识管理是企业激励机制的充分体现

由前面知识管理的定义知道,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转化知识的价值,促进企业的知识化越来越成熟、壮大.而这其中的含义也即是企业领导人怎样知识地运用人才并进行有效的配置.而做到这一点恰恰是激励人才的更好的手段.对现今的各种物质激励方式,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和麻木了.这里有一个海尔的知识管理的典型的例子,也是激励机制的很好的表现.海尔认为部下素质偏低并非我的责任,但无法提高部下的素质则是我的责任,人才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开发出来、使用出来的,你的能耐有多大,能给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以前的企业追求拥有人才的多少,而海尔认为是拥有多少人才在为海尔工作———即潜力,能整合多少外部资源,就等于拥有多少资源.

3怎样加强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3.1企业领导人的观念要跟得上时代

在当下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超常规发展的实现取决于我们能否创新思想观念,观念创新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创造知识、获取知识、转换知识都要依赖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制胜的关键[5]126-131.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的领导人的思想观念也要由浅入深,逐步升华,如在沟通方面,过去,高层和低层沟通少,技术和行政管理方面工作沟通少,以前管理层要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现在有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因为现在信息的交流要高度糅合.

3.2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前面说到企业创新离不开知识,所以就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创造人才资源开发的优异条件,这种认识首先要落实在大力增加教育投资上,努力调动企业进行人才投资的积极性,各个企业、事业以及机关单位等要从自身工作绩效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着眼,充分认识到人才投资的积极意义.

3.2.1人尽其才: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一是政策引导激活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专业技术岗位流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优秀科技人员到企业工作、支持党政事业单位职工离岗创业,形成了人才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流动机制.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推行岗位工资制、智力要素分配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二是搭建平台利用人才.选拔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拔尖人才组成人才服务团,采取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的方式开展服务活动.三是创优环境爱护人才.为了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领导联系人才、定期慰问人才、优秀人才休假、免费健康体检等制度,并结合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相关网站上开辟“拔尖人才风采”等固定栏宣传推介典型,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重氛围.

3.2.2搞好对人才资源的配置,避免人才闲置(1)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体制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一直是政府来直接操作的[6]138-142.这种人才资源的配置的方式尽管在特定的时期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它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的.①人才没有择业自,想进的单位进不了,不想去单位偏偏进去了,从而产生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情况,造成人才资源浪费.②用人单位和企业没有自,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使劲往里塞.(2)提高人才资源的社会产出.要采取各种制度以及信息等技术手段鼓励人才资源全面发挥效用;鼓励人才兼职,从事各种各样的业余劳动,最大限度发挥效用;协作交流,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等,请外部人才给予人才挖掘指导,有效降低人才资源闲置率,从而提高人才资源的社会产出.

3.3员工应有个积极的学习状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面对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化,面对知识经济,21世纪的职工要具备的学习素养就是让学习成为习惯———“勤于思、敏于行、乐于言”,即让学习成为生活中自觉、自发、自重的一部分.勤于思才能不断发现,才能有所创新,敏于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培养务实的作风和求实精神,乐于言才能锻炼和培养表达能力,才能实现智慧共享[7]94-96.面对以几何速度不断翻新的信息洪流,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是他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高的效率,学习最新知识的能力,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也明确提出:未来个人唯一的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有效率,当然,自身的知识管理方面做得不错了,还要不断地把学习转化为创新力,将所学的知识不断用于工作中.

3.4不断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

所有的沟通都产生于某种文化中,而说到文化必然提到知识.文化这种社会力量通过共同的价值观、符号及社会理想将各组织紧紧联系在一起,当然企业之间有很多相似的东西.沟通过后应有个及时的反馈,技术应辅助沟通,内容要新颖,如企业内部的智能办公系统、电子会议、视频会议、邮件群发系统等.企业在加强沟通中还要注重倾听.还有非语言沟通,非语言因素显然是管理沟通的关键因素.没有非语言沟通作为一种信息源,消息会丧失其丰富性和大部分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受众适应性,在“对方态度的基础”上,有效进行沟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沟通和交流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合作.简单的打一声招呼或一声问候就能建立员工心灵沟通的纽带、桥梁,增强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亲切、友好相处,团结协作.调查也是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手段,适度的调查能用来有效评价组织政策以及规划等发生的变化,并通过改变前后的对比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到决策、变化等给员工满意度带来的影响,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沟通在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沟通对企业培养和发展企业文化有利,对上下级之间以及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有利[8]147-153+182.

4结论

知识管理本身并非非常高深的一门学问,它也并非是独立在其他管理范畴以外的一种管理方式,而是要和具体职能管理有机结合的.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创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只有源源不断其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知识为企业、顾客以及社会创造价值.实际上,每一个国内现存的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管理,虽然这种管理可能对艺术的依托不是很明显.现代知识管理则要依托IT技术,在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里融入收集、存储、共享以及再创造知识的过程,通过挖掘并利用知识来推动企业进一步整合、应用知识,建立起市场竞争优势.知识管理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企业能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包括信息系统、IT技术等用于知识管理,从而帮助企业大大提高知识管理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站在该意义上来看,知识管理的践行对企业而言并非一个IT项目,而是对管理方式的一种变革.

参考文献:

〔1〕苏墨.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应用与研究[J].经济师,2016(01):265-266.

〔2〕张军,许庆瑞,张素平.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04):59-67.

〔3〕王小健,刘延平.基于多源知识融合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J].科研管理,2015(08):77-85.

〔4〕王娜.企业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互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05):32-37.

〔5〕程刚,李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形成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3(04):126-131.

〔6〕薛捷.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知识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9):138-142.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3)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企业的知识加以收集、整理、共享,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以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知识管理是企业的需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实体。应该将企业作为知识的载体而不是员工的大脑,将这些知识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我们认为的知识管理的目标。

首先,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企业或组织运作中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同时也贯穿的整个企业业务体系的运做。知识管理不仅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生产、储存、传递、应用和创造;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无形资产及相关活动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工具、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并且包括结合企业业务活动和其它管理活动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进行的管理。其次知识管理关注知识对组织和业务的支撑,利用过去积累的知识对决策活动和操作工作进行支撑,大大的缩短决策和操作过程时间、也极大提高了决策和操作的质量。更重要的知识管理将改善知识生命周期,加快知识创新。

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从体力、资源、技术、信息已经转移到现在的以知识为基础。当今社会的主要竟争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转向知识的竞争。技术会落后,人才会流失。但拥有完成的知识管理制度和文化,就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提高人才的素质。所以说,知识管理的思想直接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者说直接来源于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方式与方法所提出的变革要求。

二、知识管理所包含的内容

(一)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包括:物化的资本品上的知识;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报告中的编码后的知识;员工的经验;体现企业的组织、制度、结构中的知识等。

(二)知识管理的基础:它是知识管理的基本部分,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

(三)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确保新知识在企业内能及时流转,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利用与企业目标相关的知识,确保企业员工都能知道知识在哪里,以便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方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

(四)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应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

(五)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

(六)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体系等。

三、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怎样进行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明确知识管理目标,把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知识管理顺利实施。

(一)确立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的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心是放在企业的有形资产,忽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只有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才有利于知识管理创立和实施。

(二)营造利于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工作环境

知识管理的一个首要环节,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要建立创造和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产生于交流的过程之中,越交流,越共享,生产出来的新知识就越多。所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地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组织管理者思想开放,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达为激励,由命令转达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其次,必须使组织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并自然地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再次,必须使组织竞争环境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而是实力的竞争。因此,组织要向其环境形成一个由供应链、产业链、知识更新链共同支撑的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

(三)将知识创新与企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企业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知识创新文化的内部环境与机制。创建有利于知识获取、创造、积累、保护企业组织平台,积极发挥每一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并与他人共享创新的成果,它能激发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具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够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发生错误和失败,积极营造一种值得信任、有同情心、热于帮助的组织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4)

 当核心员工离职后,可能会造成核心竞争能力的损失,如何弥补?

对于这两类典型问题,建议可以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加以尝试解决。通过知识管理,将遇到的问题、以前的解决方案加以及时积累,将这些内容变成可以内部复用的知识经验,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快捷的查找、参考并借鉴。同时,基于点滴知识的积累,逐步摆脱对个体的绝对依赖,并且,可以给更多的员工创造发展与创新的空间与氛围,将个人能力逐步加强为组织的能力,个人也可以从组织获得更多。

目前知识管理的实践的主体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为多。对于成长型企业,如果要开展知识管理工作,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

 企业本身发展时间短,没有太多的知识、经验可以传承,是否需要开展知识管理工作?

 一面是业务,一面又要做知识管理,内部员工的工作量已经很饱满了,再推行知识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的好效果?

 企业要进行知识管理,如果未来业务发展变化,前面的积累岂不成了浪费?

 进行了知识管理之后,是否意味着知识积累的越多,泄密的风险越大,怎么平衡风险和效率问题?

 ……

当面对以上问题或困惑时,成长型企业该如何推进知识管理?结合成长型企业的特点,建议知识管理的推行可以采用“四部曲”的方式,从四个步骤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1、 理念松土

所谓理念松土,指的是通过内部有效的培训,向全体员工介绍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知识管理能给个人带来什么价值,能够给组织带来什么价值,进而引发大家共同的思考。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知识管理理念导入的早期,一定需要企业的高层亲自推动,从上到下,发起内部的思想碰撞,尽快就知识管理的命题在内部达成统一认识。当大部分员工认识到知识管理的价值之后,可以顺势而为进入到第二个步骤:全面规划。

2、 全面规划

全面规划是指结合企业整体业务发展定位,系统而全面的规划面向整体的知识管理体系,从内部的知识体系、管理体系、未来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及推行的长效保障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在进行全面规划时,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考虑3-5年企业发展的定位,进行前瞻性的知识管理体系规划;二是,规划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对于知识管理的全面规划,首先要与企业核心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层达成一致,针对这一群体的需求来开展工作,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明晰重点。当知识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规划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重点推进”。

3、 重点梳理

对于成长型企业,相较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可能很多业务还没有稳定,都在摸索成长中。为了及时地将知识管理的规划落到实处,建议可以有重点的选择几个关键领域,开展知识管理的试点推行工作。这些关键领域可以定义为内部知识成果创新比较多的业务环节,比如,对于研发为主的成长型企业,可以从研发、设计等环节入手,将知识管理工作与实际的业务结合,及时发现并梳理内部有效地知识点,根据规划的整体体系,将这些知识内容有效地积累并考虑如何复用。当有重点的进行知识梳理之后,同时,要开展的一项工作是:IT支撑。

4、 IT支撑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5)

一、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及分析

1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在分析了目前通行的6种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建设专用小系统、利用传统系统引进知识管理、知识门户建设、信息系统知识化建设、知识社区建设、个性化知识管理应用建设)后,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地物所以“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为原则,实施了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以此推进地物所的知识管理。在构建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首先,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3个要素:人、技术和组织,以及涉及的4个方面:知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对地物所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梳理,在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上规范固化了事务性管理工作流程,将企业管理制度内化到事务性工作流程中。这种方式使地物所的知识管理与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一方面,利用流程归档企业管理信息资料,提供查询回溯,进行企业知识资产管理,在提高事务性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的科研工作中,优化了员工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内嵌在事务性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使知识管理根植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知识管理得以与企业共同演变,保障了知识管理的长效性。历经4年建设,目前地物所共建立14类75个流程,每年归档流程9000多个。同时,业务流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其次,在利用编码化方法促进个人知识共享时,地物所各业务部门对所辖业务进行分析梳理,建立了以业务导向为主的部门文档目录,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归档。通过灵活多变的权限管理满足不同角色员工对信息资料的使用需求,促进了信息资料在地物所的流动,提高了知识共享效率。同时,通过对地物所各级业务部门运行一年后的文档目录进行梳理评估,完善优化地物所文档目录结构,努力使文档目录更为自然地与地物所业务运转紧密结合。目前,在线文档目录546个,累计文档38328篇,每年累计文档1万多篇。第三,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主要关注企业核心的战略重点性知识,是促进核心知识标准化传播的有力手段。知识地图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呈现方式对知识进行标准化和体系化,使其更好地传播。目前,地物所完成了QHSE管理体系的知识地图制作。第四,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知识交流互动平台,这是实现知识共享个人化方法的有效手段。专业交流社区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方便灵活地聚集了相关专业内的个体,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目前,地物所活跃的交流社区有“物探处理系统运维群”和“综合解释系统运维群”。2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分析尽管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为地物所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推进知识化管理的过程中,地物所也遇到了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将企业核心知识资产纳入管理,使知识管理成为可持续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加强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在地物所推进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在保持现有业务逻辑的原则下,从底层技术平台入手,通过优化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潜移默化地推行知识管理。这种从底层向上,从周边向核心的推进方式避免了对现有业务的冲击,着眼于业务粒度的细化控制实现,回避了基层单位无法开展核心业务逻辑优化设计的困难。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深入推进,由于缺乏知识管理体系的支撑,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暴露出持续深入推进困难的弊端。由于在建设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知识管理只是在推进流程管理过程中的附带功能,没有明确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理念和知识管理目标,仅着眼于利用综合管理协同平台进行触手可及的知识管理,使得地物所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知识———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游离于知识管理之外,无法对地物所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支持。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知识管理体系与企业整体战略进行整合,缺乏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是以物探、地质、钻井、测井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利用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创新协作的知识和数据生产活动。要对这一多学科协作的科研活动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依据地物所的发展战略进行学科知识体系规划建设,明确核心知识体系,围绕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工作支撑环境;其次,更为重要和困难的是,要在科研活动中开展知识管理,必须对业务运行进行分析,消除现有业务逻辑中的不合理之处,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依据科研活动的本质规律设计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流程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

二、结语

知识管理顺应知识经济时展而产生,是管理学科的思想和理念向纵深发展的结果,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开展知识管理,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利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董玉敏张晋楠杨敏单位: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6)

1知识管理的内容

    (1)获取知识并消化、吸收知识;(2)创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3)创造适宜条件与环境,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4)通过有效的知识创新机制,推动新知识的研究和开发,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5)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溶人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2企业知识管理的中心任务

    (1)将隐性知识明晰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鼓励员工自己将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或者经社会化后进一步显性化,然后经过组合转化为系统化的显性知识,通过某种技术平台实现显性知识共享,在seci模型中以“外部明示”和“汇总组合”两种模式为代表。

    (2)创造必要的组织环境,促进面对面的隐性知识共享,使知识能更快传递到需要的地方,更有效地转化为行动。在知识管理系统中,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不仅可确保新知识的及时扩散,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新知识的产生。

3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

    根据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5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于是国内有学者从管理的这一新职能角度出发来探讨知识管理的职能,认为知识管理具有学习、中介、控制、创新4种基本职能。

3.1外化功能—对知识获取的管理功能

    外化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收集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它们。只提供某种方式用以捕获知识并在线存储它们的技术位于最底层,例如镜像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其下层则包含了更为强大的搜索工具和文件管理系统,它们对贮存的知识进行分类,并能识别出各信息源之间的相似之处。基于此,可用聚类的方法找出企业知识库中各知识结构间隐含的关系或联系。而工作流技术则提供了较高层次的功能。最终,外化的作用是通过内化或中介使知识寻求者能够得到人们所捕获收集到的知识。

    3.2内化功能—对知识处理的管理功能

    内化功能是指设法发现与特定用户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内化建立在外化的基础上,是对外化结果的深加工。在内化过程中,人们从外部储存库中挖掘知识,并通过筛选来发现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帮助研究者就某一问题或感兴趣的观点进行沟通,澄清那些与以往通过外化得来的知识相抵触的问题,并以最合适的方式进行重新分类、储存。管理的内化功能能够使知识的寻求者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大大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有效缩短了知识生产的周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3中介功能—对知识传递的管理功能

    中介过程强调明确、固定的知识传送,针对的是无声的知识,它将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的知识源相匹配。通过追溯个体的经历和兴趣,中介能把需要研究某一课题的人和在这一领域中有经验的人联系起来,同时通过群件产品、企业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等技术来实现自动化。

3.4认知功能—对知识运用的管理功能

    认知是经由前三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的运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现有技术很少能实现认知过程的自动化,通常都是采用专家系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综合实现决策的支持和辅助。可见,外化的作用是通过内化或中介使知识寻求者能够得到收集到的知识,认知过程是工作流系统被赋予一种利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工作流引擎便能依据近似的情形自动地做出决策。这一知识应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最终效果。

4实施知识管理

    4.1建立知识管理部门,设立知识主管

    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需要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机构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有了知识的专职管理部门,才能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建立面向知识的技术基础,并监督知识的流向和使用,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机制和氛围.

    4.2改造组织结构,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组织的绩效。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在工业经济时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科层组织结构的刚性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了组织的创造性思维,过长的信道不仅阻碍了知识与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抑制了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蔓延到各行各业,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直接起来:一是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远程资源共享,即为了实现一个项目,由几个企业或各个企业中的部分资源重组为虚拟企业。二是消费者之间可以在网上建立消费者同盟,参与企业管理监督、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反映自己的意愿和爱好。

所有这些都将导致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竟争的更加激烈,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4.3创建有效的知识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7)

知识经济是伴随着信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薪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

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的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

1知识经济对企业产生的重要影响

1.1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依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

(2)网络管理将替代金字塔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运用?管理层次必然减少。中层经理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而被削弱?因此?加快了信息的反馈速度。

(3)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将更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目标。

1.2知识经济对企业生存环境的深远影

(1)资源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石一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它具有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及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等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2)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企业提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加大了企业提品和服务的难度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复杂性?高科技又为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和保证。

(3)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顾客所需要的是产品、服务、信息的一体化?这要求企业围绕产品、服务、信息一体化展开竞争。市场竞争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更加激烈。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不断扩大?合作竟争将成为企业新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新的核心。

1.3知识经济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环境(买方市场)发生了巨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战略。

2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2.?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我国企业的一个共性。许多

2.3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明

许多企业忽略了企业家长期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率最大化和规模的增长;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

3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3.1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目标

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造适宜条件与环境?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3.2进行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

企业知识价值链是指基于企业基本价值链上主体活动和辅助活动之上进行知识的采集、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以实现企业价值增殖的知识流线路。

(1)知识的采集。企业知识价值链是从知识的采集开始的。知识采集只是知识管理的起点?知识采集得来的信息和知识必须进行加工和处理?使无序的知识有序化为对企业有用的知识。知识的加工处理就是指对知识进行分类、分析、整理和提炼?形成对企业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

(2)知识的存储。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和知识需要进行妥善地存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信息和知识的存储在数量和检索?归类与安全方面的都提供了巨大的优势。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和可控冗余度这四个特性适应了知识存储的需要?这也为企业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提供了条件。

(3)知识的共享。通过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就可以使企业的知识库增大和价值增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快捷的通道?这不仅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且极大的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如很多企业开设了电子公告牌?以它作为企业挖掘经验性知识的重要通道之一。

(4)知识的创新。知识只有作用于管理实践?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只有通过管理实践中不断的扬弃?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3.3建立知识战略管理中心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8)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159-02

1 企业知识需求与知识需求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知识资本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本,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知识,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机器、资源、厂房等实物的作用[1],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市场和更多的财富,因此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不是有形的物品,但它是形成企业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主要源泉。企业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经济学上的商品有所相同与不同,知识如一般的商品,其市场价格也是时间的递减函数,但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而传统商品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因此知识的使用者越多,越能体现出其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势在必行,现代企业,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将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需求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之源头[2]。知识需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目前企业对知识需求的管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或者轻度自觉状态。很少企业在进行某项事务之前会正式地、完全地评估知识需求,也很少有组织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的完备知识,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知识现状与知识缺口,明确企业内部优势与外部条件,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为企业更好地配置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与浪费。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一般要引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一旦知识需求分析出错,等到系统实施时,再修改,将使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非常高。因此知识需求分析势在必行,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把需求分析纳入知识管理流程,作为一个主要的步骤,并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企业知识缺口,考虑知识供需匹配[3],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纳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2.1 企业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需求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知识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员工吸收的速度。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企业有什么知识,也不明白自己企业需要什么知识,势必导致知识的浪费,在竞争中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业务以及即将拓展的项目或业务,从而预测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知识;其次将企业的知识汇总分类,分出企业内部知识需求与企业外部知识需求。内部知识需求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如扩张、发展、优化、结构变革等过程中产生的知识需求以及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产生的知识需求。企业外部的知识需求也可分为两方面[4]。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某些机会时产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威胁时产生的知识需求。最后,依据不同的业务及项目,分析和预测出企业知识需求。企业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还必须注意及时更新。

2.2 企业知识缺口分析及对策 企业自身有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知识并不总是吻合,因此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总是存在差异,即知识缺口[5]。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弥补措施,以达到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匹配。知识供需匹配良好,可以减少企业关键流程的时间和成本,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柔性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3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新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要依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的知识流程、知识管理战略及企业知识需求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或知识管理系统。

2.4 实施知识管理 不同的应用模式有特定的需求,能解决特定问题,所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前,首先要思考应用模式,然后再思考功能上的解决方案,并配套以管理机制、知识梳理方法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施一般有五个步骤:认知,规划,试点,推广与支持,制度化。通过员工培训、咨询,试点管理系统,逐步实施企业的知识管理。

2.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并为后续行动做出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管理这项工程做得更好。

3 案例分析

需求管理在软件研发部门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完整的需求分析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深圳某软件公司是2007年开始运营,是一家跨国公司,早在2008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有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存贮、分享、转移等。但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导致知识收集过多过杂,员工要搜索需要的信息时,要么花费太多时间,要么找到一些不需要的知识。这样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造成了很多知识的重复投资开发与知识传播的失败,甚至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公司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员工为了工作安全感、升迁,不愿意分享知识,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0年企业实施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后,注重知识需求分析,并及时更新,改进知识管理系统,努力营造出共享知识的文化。然后针对知识缺口,寻找弥补措施。基于员工和软件项目的需求的系统,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项目管理人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员及知识,以配合项目快速完成。改进后的知识需求分析,如图2所示。

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考虑公司及员工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知识需求,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提高了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满意度。将知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系统后,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表1所示。提升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员工及软件项目管理人从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喜悦,为知识管理的全面推广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及管理层的满意度、公司的业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4 结语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选择知识管理工具,实施知识管理,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考虑知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为企业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例证明需求分析应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2]袁静,郑春东.组织知识需求的诱发与知识需求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3(10)98-101.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9)

知识经济是伴随着信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薪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

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的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

1知识经济对企业产生的重要影响

1.1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依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

(2)网络管理将替代金字塔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运用?管理层次必然减少。中层经理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而被削弱?因此?加快了信息的反馈速度。

(3)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将更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目标。

1.2知识经济对企业生存环境的深远影

(1)资源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石一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它具有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及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等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2)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加大了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难度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复杂性?高科技又为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和保证。

(3)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顾客所需要的是产品、服务、信息的一体化?这要求企业围绕产品、服务、信息一体化展开竞争。市场竞争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更加激烈。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不断扩大?合作竟争将成为企业新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新的核心。

1.3知识经济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环境(买方市场)发生了巨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战略。

2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2.?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我国企业的一个共性。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人的研究?也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这是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差?基础管理抓得不扎实是主要的原因。

2.2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我国的一些企业非常关注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但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却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个性?重视文字的宏大?忽略企业特性的表达。

2.3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明

许多企业忽略了企业家长期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率最大化和规模的增长;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

3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3.1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目标

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造适宜条件与环境?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3.2进行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

企业知识价值链是指基于企业基本价值链上主体活动和辅助活动之上进行知识的采集、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以实现企业价值增殖的知识流线路。

(1)知识的采集。企业知识价值链是从知识的采集开始的。知识采集只是知识管理的起点?知识采集得来的信息和知识必须进行加工和处理?使无序的知识有序化为对企业有用的知识。知识的加工处理就是指对知识进行分类、分析、整理和提炼?形成对企业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

(2)知识的存储。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和知识需要进行妥善地存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信息和知识的存储在数量和检索?归类与安全方面的都提供了巨大的优势。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和可控冗余度这四个特性适应了知识存储的需要?这也为企业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提供了条件。

(3)知识的共享。通过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就可以使企业的知识库增大和价值增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快捷的通道?这不仅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且极大的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如很多企业开设了电子公告牌?以它作为企业挖掘经验性知识的重要通道之一。

(4)知识的创新。知识只有作用于管理实践?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只有通过管理实践中不断的扬弃?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3.3建立知识战略管理中心

企业管理的知识篇(10)

1959年,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对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中预言:“知识劳动者”必将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伴随知识经济的深化,知识型企业应运而生,充分证明德鲁克预言的准确性。知识型企业的发展不直接取决于资本、资源、硬件技术及其数量和规模,而是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有效利用。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拥有的主体,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对象。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重点,对知识型员工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则是重中之重。但如何充分挖掘这些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创造更大的价值呢?本文从知识型企业的概念出发,根据知识型企业及其知识员工的特点,初步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一、知识型企业与知识员工的内涵

“知识型企业”作为一种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在1962年提出的。所谓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为首要生产要素,以创造和运用知识为主要生产目的,以经营知识作为取得财富的手段的企业。对于知识型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企业拥有较高的知识存量;第二,以知识为运营对象;第三,企业员工大都是具有较高知识背景或专业技术的知识型员工;第四,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所包含的无形知识资产上;第五,主要目标是创造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第六,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知识型企业在财富创造过程中主要依靠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即知识型员工。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智慧为产品带来高附加值,从而控制财富的创造水平。要对知识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必须认识到知识员工所拥有的不同于体力劳动者的特点: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较强;学习和价值追求的层次高;成就欲望强烈;工作过程监督控制难度大;知识成果的无形性及难以量化性;多采取团队工作的形式。

二、知识型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及隐性知识管理

(一)知识型企业的隐性知识及其类别

知识型企业的隐性知识,是指那些存于企业内部人员头脑中的动态隐性知识和以个人或项目组的项目申请书、任务书、合同书,未公开的研究报告等保存材料形式存在的静态隐性知识,以及隐含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经过挖掘和整理的其他“非逻辑化知识”(含战略、规划知识),主要包括企业内部领导层制定的单位发展目标、文化理念、机构运作模式、规划和战略,以及由外部专家顾问提供的单位发展策略等。

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分布在企业内部员工个体、项目组、部门、单位等不同层面的知识主体中,不同层次的隐性知识相互联系构成了企业隐性知识体系。根据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层次分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知识员工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员工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深植于员工个人的行动与经验中,同时也深藏于员工个人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中。知识员工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主要表现为个人头脑知识、灵感、经验、直觉。

(2)群体(项目组、部门)拥有的隐性知识。群体中的个体由于彼此紧密的互动和直接沟通,通过模仿与练习、感悟和领会形成的彼此能够会意却不易言传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群体所掌握的技能、研究过程以及群体成员的默契、协作能力等。

(3)单位层次拥有的隐性知识。单位层次拥有的隐性知识是在对员工个体、群体和从企业外部获取的各种知识有效转化、整合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只有单位层次才具有的组织程序(惯例)、组织语言(暗语、“土话”)、组织管理知识、组织价值体系(心智模式、组织愿景、核心价值观)等。它们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隐性知识,包括能被企业层次掌握的诀窍、经验、工作方案知识和协作能力等。

(二)知识型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

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目标识别——初期准备阶段。组织管理者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出企业的各个分目标。

(2)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获取——前提条件。隐性知识是一种深藏于员工个人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中的知识,一般很难被识别和获取。做好对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获取,以确保企业对知识的随时获取,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3)隐性知识的转换与共享——关键环节。通过隐性知识的转换和共享,避免知识垄断,发挥出知识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增加企业总体的知识存量,最终促进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4)隐性知识的应用——最终目的。隐性知识互动交流、创新,实现企业知识资源的不断增值。

(5)实现条件。上述环节需要在一定的软硬环境要素的支撑下才能实现。知识型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应以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以及组织结构等软环境的设计和塑造为主,以技术为辅来实现。

三、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策略探讨

要实现知识型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战略管理思想。实行人本管理战略必须采取合理策略,根据知识型企业及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主要的隐性知识策略有:企业知识文化的创建、营造“非正式学习环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隐性知识转化策略、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隐性知识的保持和创新策略。

(一)企业知识文化的创建

知识型企业文化,是指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能够支持有效地获取、创造、交流和利用知识的企业文化。创建一个员工乐于进行知识学习、知识共享的和谐的企业知识文化氛围,这是企业内员工实施隐性知识各项活动的前提条件。知识文化的目的是实现员工有效知识的转变,需要企业内各层次人员共同努力以及合理的组织结构做保证。一是从最高层开始。最高层通过表率管理,由上至下,推动企业的价值观从意识形态转变为可以感知的现实,让员工认识到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增强员工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促使企业结构扁平化、简单化,形成良好的互动渠道。知识外化要求弱化参与者的等级观念,简单的层次结构可以让员工较为平等地传播和反馈知识,在企业内部形成开放的、活跃的、互动的知识交流气氛。

(二)营造“非正式学习环境”

非正式学习环境是知识创新、隐性知识验证、传播与管理的天然土壤。作为隐性知识,不能用文字完整表达,只能通过示范、行为表述、适当的场景、共同的实践等方式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人们在工作或消遣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共同完成体验与认知过程,这与隐性知识所要求的传播、发展环境相符合。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大约70%,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隐性知识占个体知识结构的80%左右。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隐性知识转化策略及手段

1、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策略

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创新成果要推动企业的战略发展。这主要包括:相关员工个体间的转化策略;在相关员工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转化策略;相关群体之间的转化策略;群体与单位层次之间的转化策略。

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知识转化手段

企业利用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共享网络,实现个体隐性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按照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四种转化过程,可以将这些知识转化手段分为四大类:(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群化”转化手段。主要有电子让区、电子邮件、群件、知识论坛讨论组、即时消息、门户应用、专家定价系统等。(2)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转化手段。主要有自助服务、文档工作流、内外网站内容管理、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智能模拟、数据挖掘和知识挖掘等。(3)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融合”转化手段。主要有知识库联网、异构数据库搜索、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门户、组织应用集成等。(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化”转化手段。主要有电子邮件、群件、知识论坛讨论组、即时消息、P2P应用、传统教学、E-1eaming等。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是指一组对组织中某个人的行为取向、努力程度和面对困难时的毅力起决定性影响的心理因素。激励分为内在激励行为和外在激励行为两类。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约占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28%)、金钱财富(约占7%)。这要求管理者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能以金钱刺激为主,而应以其发展、成就和成长的内在激励为主。

(1)物质激励。物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谓物质激励,就是合理的工资福利待遇,通过满足员工的合理物质需求来激发其工作动机,鼓励其工作。对于知识员工,物质激励包括以下方面:技能工资制与绩效工资制相结合;股权激励计划;福利性薪酬和非财务性薪酬。

(2)非物质激励。满足知识员工的个人成就感、受重视、工作乐趣、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尊重员工、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等,这些都是非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提供参加外部培训和教育的机会;增强事业成就感;工作自主;挑战性的工作;文化激励。

4、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

上一篇: 现代公共建筑 下一篇: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