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5 11:00:58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1)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 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

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非凡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非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2)

1 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

2 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从古至今的世界园林景观基本上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类,各有典型的传统风格和特色。中国自古就有营造园林的传统。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园林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差别就如同表意文字的汉语和表音文字的西方语言的差别一样巨大。欧洲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规整式园林"。在建筑物前后是几何造型的像地毯一样的园林,它作为建筑的陪衬,使主体建筑高大雄伟,整个构图严谨完善。由于其图案的完整性,造成了事实上的将人排斥在园林之外。人们只可从外面欣赏,一但步入园林,人的存在则会破坏了园林构图的完美。在西方传统园林中还有一种较具代表性的重要的风格,就是英国"风景式"园林。与"规整式"相反,其强调的是田园与自然。它把自然与人工做了明确的划分。这里的主角是自然风光,其造景严格按照风景画构图设计,如同"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建筑成为了风景中的点缀。实事上,这里仍然不属于我们,这里仍属于自然,如同自然保护区一样。现在我们认识到事物具有"非加合性",每个要素值之间的简单相加,不等于整体的系统值。而中国传统园林则具有某种前瞻性。因为其是在系统思维方式下产生的, 如同中医把人看作一人系统一样,园林是一个在地球这个大系统中的开放的子系统。而中国的园林却强调人的参与。如果身处中国传统园林之外,无论是谁也无法探清其中的奥妙。人们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在浏览的过程中体会到造园者的苦心。浏览的过程形成了流动的空间,这是一种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形成的四维空间。这一空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空间中的每一点既是三维坐标中的一点也是时间流线上的一点。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钱咏说"造园如作诗文"。如果从一句诗中出任何一字,那么它也就不再是句诗了。

3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Flederic Law Olmstead)于 1957 年首倡"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 " 概念, 此后, 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 这些年,境外事务所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也带来这一概念。其最大特点

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3.1 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3.2 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当然,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 轴线、 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3.3 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 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 "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4 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①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②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③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④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区景观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能动行为。是以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进而设计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空间的一项活动。以科学为核心,以艺术为形式,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方向,目的是为城市小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更易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上文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景观功能化设计的内涵、原则、以及环境、建筑、道路、设施、 绿化和水体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 郭淑芬编著 . 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4.

[2] 王国斌,张斌编著 . 景园设计 [M]. 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3)

Abstract: the author from the topographical model, walks system, community square, plant configuration, basic afforest, waterscape aspect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xisting in some weaknesses, and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单纯追求一套住宅,逐渐转向对居住区外部景观质量的更高要求,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办公家庭化的发展趋势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们需要一个在工作之余能充分得到体息和放松的居住休闲景观。这些对人类住区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居住区,必将对居民的休闲景观更加重视。

1.地形起伏应追求自然

在小区内结合地势,创造地形,最易形成自然休闲的气氛。国内的居住小区,由于建筑的朝向要求及密度要求,围合出的景观空间大小雷同,形态相似,缺乏变化。地形的塑造,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矩形起伏绵延,富于生气。随而营造出大大小小的人性空间,其间以散步小径婉转相接,平添意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居住小区建筑的标高皆由建筑师在规划阶段设定。景观师纵是能工巧匠,如果不参与竖向设计的确定怎么能因地制宜?笔者认为居住小区的建筑标高,皆应由景观师按照整体地形塑造的原则谋篇设定。这样有利于把握整个小区的地势走向,水势流向,从而设计出跌荡转折的休闲景观。

2.步道设计适宜即可

近年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有一股流行风。到处出现所谓“景观”大道、“世纪”大道。有的步行道长几公里宽几十米,不但尺度严重失控,缺乏细部的推敲,而且道路两旁充斥着不知所谓的雕塑、不会喷水的喷泉,不能遮荫的色带。这种只追求视觉效果的做法,既劳民伤财又缺乏实用性。可怕的是这一类市政设计的手法目前在居住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大行其道。现在还被很多开发商和设计师视作高档的标志。

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业主的舒适度为最重要指标,不可一味追求构图,过直过宽。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加宽一米,休闲效果可能差之千里,这些微妙之处是景观设计的关键。当然,步道设计也不可太窄,应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以创造休闲的气氛。

3.休闲广场结合绿荫

居住小区的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适合,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居住区的人车流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在居住区中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市场,越是高档的居住区越不应该出现。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居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居住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与周围的居住区环境有机地结合,共同创造休闲氛围。首先,居住区内的建筑与环境为一整体,由于公寓楼的外形一般简单而强烈,若景观场地一味强调木身的平面构图,则极易与其周边的建筑线向产生冲突。放弃鲜明的构图诉求,采用折线式的外延处理,有时候更有利于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之间的相互穿插,更富于生气,更显得休闲。

其次,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栽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内,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望之无骨,用之怡然,设计无痕是也。

此外,居住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我们见到太多的广场,地面上的铺装样式各种变化应有尽有,各种铺装材料也百花齐放,可就是不见绿荫。每当站在曝晒的烈日下,走在光秃秃的广场上,没有人会觉得惬意。没有了树荫,就没有舒适;没有舒适,就没有人气。广场上的林荫用好了不但不会削弱构图的形式美,还会使其得到加强。例如有序排列的树阵,就可以使广场的线向更加明确,有益于烘托主题,增加层次,其简洁而不失于单调,亲切而不乏气势,实应在广场设计中多多应用。

4水景可用自然坡岸

居住小区中有水景可以使房子卖得更好,用户更喜欢。原因就在于水的引入,可以使居住区环境充满灵气。做好了,平添休闲气氛。问题在于水景该如何做?在居住区有限的空间内,水景与观赏者的空间关系应该如何考虑?水面越大越好吗?

水本身是不具形态的,水给人带来的感受完全由装水的载体形状所决定。居住区水景带给人的感受同样取决于设计师对于岸线的处理。有的小区内造了点水景,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水的出现不够隆重,于是广场砖铺地大理石水池包围,喧宾夺主,就是用错了水的容器。居住区中的水景,应尽可能用缓坡与植物营造出自然的坡岸,即使是广场中央的喷泉水景也可以在其周边先设植床,再围以广场铺装。水面是造出来给大家看的,如何处理步道系统与水景的关系至关重要。步行道贴水而行,水的边界势必变成硬质的竖向坡岸。这类垂直坡岸在水面不够大时,往往显得突兀、生硬、做作。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条原则以供设计师在居住区内做水景时参考:第一,步道不宜一味临水,步道与水面应是若即若离、时隐时现。这样人在小路上行走,不但能够体验到多层次的景观感受,而且也使自然坡岸的长度和沿岸植物群落的厚度得到了保证。第二,临水步道不宜贴水。在居住区环境中,除重点处理的亲水平台外,其余临水步道皆应与岸线保持一定距离(建议1.2m以上)。在这小小的间距内,用不阻挡观景视线的灌乔木装点自然式坡岸。这样既提供了亲岸赏水的方便,又推系了水景本身的质量。前文提到,水景是营造居住区休闲气氛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使房地产的价值得以提升。然而营造水景的造价及后期高昂的管理费用,往往使开发商们犹豫再三。

特别是在水资源奇缺的城市,要创造自然式水景的感受,更是难上加难。要给人带来亲水的环境感受并不一定需要用很多水,自然状态下的水景带给人的感受是综合的,是水体与其周边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形成的。设计师如果能够把人们对自然状态下水环境的经验与感受考虑进去,结合在设计中,即可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居住区设计中,哪怕没有很大的水面,只在着意水环境的营造,也可使人如沐山涧清风。

以上是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小区的绿化是为业主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并不只是用来观赏的,不少开发商对自己小区的绿化成绩引以为豪,却忽视了业主的真正需要。同样,设计师也要结合小区业主的居住舒适程度来进行设计。

[1] 李宁. 创造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J]. 河北林业. 2010(01)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4)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光速般的升温。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我们的周边环境,尤其是他们居住区的环境。

1 居住区景观设计展望

居住空间相对于其它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因而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小区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且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此外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且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要塑造简洁温馨的视觉形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尽量体现自然之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的优势,让自然的本原的东西发挥作用,把自然更好的放在景观设计中,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自然。因此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在居住区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感的,那么建筑形体及其细部处理应突出简洁清新。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

2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 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化景观环境。

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方成,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2.3 舒适性原则居民有生存需要,更有心理追求,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还有休闲保健、争取阳光、氧气、陶冶情操、回归自然、扩展知识的要求。因此,城市的居住区在注重景观形态的创造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以使居民能够感到心理、生理、感性、理性舒适。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包含对自然美、社会美和人为美的审美需求,环境景观是否便利和安逸,将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

2.4 注重人文性原则居住区的景观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了地域文化和该地区人们的审美趋向。离开人文条件来进行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然会降低景观设计的格调。景观设计的人文性原则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做到关怀居住区周围的人文环境,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并对保留建筑物妥善修缮,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要就地保护古树名树,避免异地移植,不能盲目从居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要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从中提炼代表性设计元素,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引导新的居住模式。

3 居住区景观设计

景观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但要求美观大方,更需要实用。居住区的一草一物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每处景观的实用性。

3.1 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满足人们视觉感官要求,局限于改善空气,而是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

3.1.1 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科学的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首先要注意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成高中低各层次,即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置的功能性;其次,配置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和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置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植物配置应充分运用形态树种、观花树种、季相叶树种、管理粗放的、观赏期长的宿根的地被花卉、招引昆虫的芳香植物,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生物多样性。

3.1.2 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 植物依据其在景观中的功能可分为遮挡类,利于其低分枝,多干小乔木可将其种植于建筑物周围,以降低噪音,隔离视线干扰;遮荫类,可植于路旁或种成疏林,增加景观层次,同时,将人视角收小,减轻建筑物间的围和带来的压抑感;限定类,如铺地柏、黄杨或球形点植或成片修剪,构成图案,加强方向感和规定行为。

3.1.3 营造植物与人的交流 首先,植物的气味对人有相当大的影响,人在植物挥发气味的绿色环境中,不仅记忆力可增强,而且情绪可变好。花的色彩,也可影响人的情绪,在心理生理活动中,能发挥良好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如蓝色花朵令人感到心胸开阔,对病菌起抑制作用;白色花朵给人优雅安静清爽的感觉;紫色花朵使人精神平静;红色花可刺激兴奋神经,产生兴奋情绪。所以在花色、花味等的选择上要适当,最好选择具有保健作用的花木。

其次,要根据住区环境面积大、人口多的情况,建设绿色走廊。为了方便残疾人行走和通行,设计无障碍道路,绿色走廊一边可设置栏杆,便于盲人有扶手保证安全。另外,还可为盲人设计一些既有香味又能听声的保健植物,如含笑、栀子、桂花等,根据地理位置不同选择植物,例如北方可种植杨树,叶子声音有汹涌澎湃之感,南方可种些芭蕉,雨打芭蕉可发出优美的声音,使人心里获得美感和满足,和可以从气味和声音中识别植物。

最后,绿化面积和空间大小要控制,实践证明,尺度过大的绿化空间,不但实用性降低,居民领域感随之减弱,很少有人在其中活动,人们更喜爱贴近宅前的绿化景观,属于自己的园区,所以绿化中应以组团为中心,营造亲切怡人的绿化空间;另一方面,应注意人的可进入性,把绿化与铺地、小路相结合,使人即可游览,也可随时坐下休息,成片绿化要应用不怕踩的草种,让人们享受自然。

3.2 道路设计 道路不仅供人们行走,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景。用于交通,道路需顺畅、便捷;用于锻炼环境,道路环境需雅致清静而宽敞;用于交流融情,道路则有相对安逸的空间;用于审美,路边之景,美则露、丑则蔽。如此而论,居住区中,路若较宽,不妨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美化居住环境;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简洁明了,仅用做通行;同样,从表面材质来说,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质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以暗示倡导和适应各种活动,也就是说,路可以不再是两条平行的直线,不再是城市规划意义上的路。他们可以时收时放,时宽时窄,或高或低,曲曲直直,升升降降,通达顺畅,蜿蜿蜒蜒,好似悠闲的主人自然踩就,引导人们轻快的走向目的地,同时,也提供了动静有效、开放行和私密行穿插、聚散有度、立体的目的地;他们是居住区环境的重组,是对居住区多样性的活动场所的有的放矢的建设和限定。

3.3 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居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营造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追求建筑、园艺、建筑小品和设施等的和谐一致,同时,又各有侧重,注重可识别性;要经济实惠,低维护,安全可靠;要以主导姿态,而非人云亦云,同时贯彻居住区设计之始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成重建其中的场所次序,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5)

Abstract: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is the direct embodiment.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coordinate with the commun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a real estate enterprise culture, etc. The harmony of human and nature is all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the plann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residents, and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design princi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measures.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Meaning; Principl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 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景观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 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宗旨,小区规划的环保意识提高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同时促进生态平衡。现今居住小区环保发展的趋势是绿色生活, 绿色植物就是主要元素,它既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又能与山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小区规划中充分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人们赢得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创造一个“崇尚自然、 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小区是当代居住环境设计的新课题。

一、居民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更迭,居民小区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居住的实体,而要将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居民的情感需要也纳为设计要求。 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要以人为本,以真正居住在小区的居民为轴心,切实提升人的价值需求,尊重人对自然和社会的需求。 园林景观的存在是作为一个媒介,应使居民和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在使用时的行为方式和情感,尽力使居民的身体得到放松,心情得到愉悦 住房在普通人心里是家,是安身之所,是心灵的港湾,它对每个人都是珍贵的 园林景观可以让生活在都市人们的心灵得到宁静,让居民生活得安心。

二、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人本原则 。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设计景观时要从空间、节奏、审美、动线的贯通等方面都体现人文关怀,使人们在这个空间里能从视觉、 听觉、 嗅觉上得到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诠释与共鸣,同时要关注人们在空间活动的方便。居住区的绿化设计要强调人性化意识, 应考虑人置身其中时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 做到景为人用。在绿化设计上需考虑选择落果少、 无飞絮、 无刺、 无毒、 无刺激性的植物品种,植物配置要与公共设施的功能和属性相协调, 体现绿化设计的人文关怀理念, 实现绿地的环保、 保健和观光功能。

2、 生态原则 。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做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注重春景秋色的美观。在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注重形成绿化景观的开放性格局,在绿地内设置花架、溪流、花池等休憩与观赏设施, 并与周边绿化景观相融合, 营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且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3、文化原则。景观设计不是为景观而景观, 应注重其文化性, 如每个空间的小品应各具相应的文化内涵, 琴棋书画各不相同, 但串起来可能是一首诗、 一首歌、 一个故事, 以激发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燃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1、因地制宜的理念。 因地制宜就是尊重自然、 尊重生态 、合理布局的表现。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 ,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宏大的气势和“ 英雄气概” ,要因地制宜,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 。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景观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景观生态学强调生态斑块的合理分布,而自然分布状态的斑块本来就有一种无序之美,只要我们在设计中能尊重它并加以适当的改造,完全能创造出充满生态之美的景观要以顺应自然条件为基础,因为,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设计时不能局限在居住区内。 另外,任何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待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设计时应根据地质条件的特征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基址的气候、 水文 、地形、地貌 、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 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例如该住宅区为缺乏三维空间的平坦地形,容易造成一种开阔空旷的 、暴露的感觉,平坦地形毫无遮挡,因而视线可以从相当远的距离上一览无余,不受阻挡,没有私密性可言,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来说,未能满足人们居住要求的稳定性及私密性的需求,所以在景观设计上,要善于利用树木、 植被 、亭台等景观构建有坡度的空间,使得长距离视野在平坦地形上形成统一协调的感觉,成为最具魅力的视觉连接体。

2、实现功能价值

园林景观的设计往往会出现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情况,一个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功能的需求,并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符合现代居住形式,适合不同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的居住小区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首先,要在设计前制定空间使用调查报告,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作出详细的居民空间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上研究中所提到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社会和行为心理需求而产生使用要求;还有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包括历史文化、 风俗习惯 、气候等因素 。通过这样的调查报告,再结合设计的小区的人口密度、 居民数面积 、容积率等,合理安排设计空间的内容和这些内容应把握的数据。 其次,小区园林景观的总体平面布局应合理,虽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像规划设计那样有许多控制参数,但容量的控制依然至关重要 。比如,根据每个小区个体的特点,整体上把握开敞与私密空间的比例,每个空间中软硬质景观的比例,这样才能促成功能的合理。此外,需实现不同规模的景观空间的合理分布,避免空间尺度过大或过小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过大无法形成有精神的场所,并且在艺术和功能上无法控制,造成浪费;过小无法驻留,缺乏意义 。保证各空间的独立性及连贯性,避免相互干扰以及避免空间的滞涩 。另外,还要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比如对外界噪音 污染等不利环境的隔离,设计合理的健身运动场地。

3、提升观赏价值

在满足居住小区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就需要在文化与艺术的美学的层面上进行创造,这个创造的过程应当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并且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 因为园林景观最终是为人的使用和欣赏而服务的,如果居住小区的景观缺乏观赏价值,得不到认同感,那么园林景观也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无法吸引人们前往。 对于如何的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需要从整体和细节上全方面着手去考虑。

首先,要创造多层次的美感体验 美是人类居住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在景观中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 在多层次美感体验中最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视觉体验居住小区中的不同位置,比如室内或室外,高处或低处,视觉感受都是不同的,除了要考虑室外处于环境中的审美角度外,还要考虑在楼上外望的效果,比如深圳深业花园的中心水景观,除了满足用户使用需要和景观的切身体会外,还兼顾了从高处和远处观赏景观的效果,使得整个小区处处美景都可呈现出来。 同时,不同的群体,如成人与孩子 、走路与坐轮椅的人,因为视线高度的不同,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应当针对空间居住者的实际需求,以满足他们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由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住房的销售及建筑成本之间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 加工、 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 。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 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低消耗 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 、绿地的灌溉,还用于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

参考文献:

[1] 张慧兰, 赵素莲. 浅谈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J]. 现代农业, 2011,(06)

[2] 杨振威. 北京市建成区住宅小区绿化模式及评价[J]. 北京园林, 2007,(02)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6)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 living village gardens environment landscape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residents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ing, i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sidents,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residents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present situation; role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住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空间环境,其外观表现和内涵直接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直观反映出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生活模式等特征。

当前我国城市新建住宅绝大多数以住宅区的形式出现,人们要求居住区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环境,而且还要力求创造一个文雅、幽静、美丽的景观。这就要求建筑、景观设计师要科学运用“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通过量度适当的环境设计,构建出方便、舒适、和谐、安全、富有文化底蕴的住宅区去满足居住者的要求。

2国内外小区园林的实施现状

纵观世界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简单归纳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小区绿化景观设计不断发展进步的四个阶段。

2.1点缀型园林景观:小区中的一抹绿意

这种园林——如果可以称之为园林的话,一般出现在早期的商品房住宅小区里。在排列式的楼与楼之间,沿墙角多有一排矮灌木,或是沿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有几颗大树。

2.2绿化型园林景观:以大面积绿地草坪为主

最初的园林形式多以大面积绿地体现,间或布置少量假石、花坛、回廊和一个简易的儿童游乐场。现在看来,这种环境景观设计过于平淡、简单,缺乏变化,仅仅保证了小区的绿化率而已。这种作品在1999年和2000年建成的小区中极为普遍。这些绿地为小区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3观赏型园林景观: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这类园林有一种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小区园林中的绿地都是封闭式的,圈起来美则美矣,却无法亲近。一旦儿童“闯入”,轻则被教育不要踩坏了花花草草,重则训之以罚款。为保持其持久的观赏性,而拒绝敞开胸怀,亲近居民,真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2.4参与性园林景观:从观赏到参与

参与式园林则是观赏性园林的升华。参与式园林景观首先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相互参与、互动,即让人与景观和谐相处,形成生态式家园的一道美丽风景。参与式园林规划不仅是指人和自然的相互参与,还指社区小园林“参与”区域大景观,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景观。它注重的是总体景观设计层次分明,大小空间与建筑物的布局和美协调,住宅小环境与周边大环境融为有机的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园林。从而为住户提供一个十分惬意的生活空间。

3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体现

3.1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早在20世纪初,现代建筑刚刚兴起时,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特别强调居住区里除居住的功能外,还应特别重视满足居民运动和休闲的需要。在其得意作品马塞公寓中,就曾经在屋顶平台上设计了一条长长的环形跑道,以作为楼内居民运动的场所。同时运用粗壮的鸡腿柱将整个楼架空,将楼底的空地全部设计为绿地,这样就将底层的土地争取为居民悠闲运动的场所。如此煞费心机的考虑,无非都是为了满足居民运动的需要。因为,现代建筑所带来的高层住宅,使人类的居住远离了大地,所以,必须在居住区的高楼中间,为居民留出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建造小区园林满足其需要。所谓景观人性化就是指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多考虑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可以在休闲广场中,设计散步的林荫道、人造的小园林、休憩的池塘,健身运动设施等等。而所谓运动的景观化就是指将许多运动设施作为一个景点来考虑,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景观化运动,从而也就将运动及休闲设施作为一个景观有机地组织到了居住区绿地系统中,充分的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独到之处。

3.2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空间作用。

现在的小区居住空间不是很大所以更重视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各类空间有不同的功能。活动空间是供居民进行各种活动的场地,静止空间是供居民室外休息、交往、观赏用的空间,常与各级绿地结合设置,有的可在院落绿化或组团绿地中,进行人工的园林绿化建造,形成居民交往活动、观赏、消闲的中心地带。园林绿化重视室外空间层次的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性,更要注意环境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小区的空间序列更为完整,也使得人性化设计能够贯穿始终。

3.3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协调作用。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 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而这些绿色居住区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景观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设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使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4结语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充分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7)

1 小区景观设计的定义

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及实践性的新兴学科。以艺术的角度,设计者应充分考虑景观的立意、空间、构图及其色彩,使人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诸方面得到享受;以科学的角度,小区景观设计则必须考虑小区中诸多要素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否合理、妥当。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处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中构筑一种开放性小区:居民生活、活动的户外环境,而且更应该实现城市、建筑、人以及人的一切活动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2 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处社区的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景观在此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近年来,“生态住宅”、“生态景观”的概念逐渐被提出,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调的绿化和罗列的景观小品,而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可持续的景观系统,并能和小区本身的使用功能、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故在居住区景观规划时就需把生态和可持续性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现阶段景观设计中常见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仅追求视觉功能

“城市美化运动”发源于100年前的美国,它给西方国家的城市留下了“伤疤”。而今,国内不少地方正在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 为单纯满足视觉功能,景观设计盲目追求气派,且攀比之风盛行。主要表现在城市广场、居住小区等的景观设计上。

很多居住区的景观只是一个展览品,忽略了环境对居住者日常生活和休闲的意义,如把小区搞成如城市广场一般,用瓷砖、花岗岩铺地;少有儿童游乐设施、老人休闲和青年人的体育场所等。这些小区景观不能和身在其中的人们产生共鸣和交流,是没有生命力的。

2.2 作品缺少内涵

景观设计在我国已有近10年的历史,而今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大大小小的景观作品在城市中不断涌现。同时,小区景观在地产销售中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现虽有不少设计较适合现代人游憩,也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性,但仍缺少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能使人们感觉美或联想美的景观不多。如在我国的很多景观作品中都用到罗马柱,某地甚至把林立的罗马柱作为主景,如此生硬而缺乏灵魂的作品,显示出设计者对景观理解的浅薄。

真正的现代景观设计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景观作品,一定要融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如借鉴诗文、引用传说、题名题联等等。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作为中国人,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以更好地创造出中国人喜好的生活环境和景观空间。

2.3 照搬照抄,盲目模仿随着景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景观设计也越趋雷同

模仿之风盛行,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导致景观设计产生以下一些问题:

2.3.1 缺少独特性。每一处景观都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前应深谙场所特征,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予以创新。

2.3.2 风格迷失。如在1座中国风格的花园内建造1个西洋风格的小卖部; 在仿造的中国古典园林内放1个日式石灯笼等,造成风格不统一。

2.3.3 形式混乱。照搬照抄往往表现在摹仿其它作品的局部或单个小品、雕塑等,而在多个局部的组合时,往往衔接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色彩、线条,趣味,动与静及时代感等方面的不统一。

2.3.4 缺少内涵。内涵往往具有地方性,如一个精美的小品在某地能反映当地的历史故事、民族风情或神话传说,但在别处却只能单纯地满足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何不把它用景观的方式展现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去照搬照抄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呢?

除要避免以上设计中常见的误区,还要把握以下要素,并结合景观场地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处理。由此,设计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景观才可能具有生态、科学和可持续的特质。

3 营造生态、可持续发展景观

3.1 尽量保留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

相对于城市景观来说,居住的景观区域私密,在此,人们对回归自然、放飞心灵有更迫切的诉求。但很多项目都在“创造”景观,刻画痕迹很重。应尽量把自然的基本元素与小区的基本元素结合起来,在空间的塑造中保留那些原生态的自然人文景观,如原有的河道、百年老树、地形等,它们不仅是珍贵的景观元素,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是今后新城内公共空间最重要的部分。但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这些自然、人文的基本元素和城市元素,应有其恰当的比例、尺度,不同的方位、定位,不同的功能与位置等,以利于创造一个合理、可识别性的生态景观空间。

3.2 吸收独特的地区文化,塑造一个协调、多样性的居住景观空间

详细考察并尊重项目所在地的建筑材料和色彩及区域特征,如当地的红砂石、青灰色民居小坡屋顶、白色竹编墙等。从当地的地方民居、古老旧城、老街中吸收、提取这些文化元素,作为将来的设计母题,再转换运用到新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上。像一些木材、石头、竹子以及它们的饰面装饰形式包含了当地许多传统的自然人文文化格局、技术,它们会给设计带来强烈的地方文化特征,从而为景观带来独特的地域性和归属性。

4 生态和可持续性在景观中的体现

真正的生态景观具有自己的生命力,能自我调节、自我修复; 环保而自成一体,又和周边大环境相辅相成。

4.1 植物群落的生态性

植物造景能自然过滤噪音、灰尘,能净化视觉卫生。小区景观中,植物是景观的灵魂,植物的造景功能和生态功能缺一不可。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应考虑以下几点:

4.1.1 搭配方式的自然性。比如:乔木和灌木与藤蔓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虫鸣在花丛,鸟跃在树梢”,创造出优美、富有生态诗境的居住景观空间。

4.1.2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物种配置以本土和天然为主,让地带性植被,在人工绿化的同时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能诱惑更多的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来栖息。另外,要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水杉、龙柏、侧柏、香樟、银杏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以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 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

4.1.3 植物配置层次分明、背景突出、注重色块和季相变化。植物配置应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4.1.4 应用绿色环保植物。周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居住小区应多选择抗污染、减噪、滞尘能力强的植物。充分发挥其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削减噪音等生态环保效应,从而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4.2 水景的生态性

水是生命的象征,水景能使周围景观变得生动而有灵性。现在很多小区的水景不仅没有活起来,反而让整个小区失去了灵气。造成这种情况多半由于水质被污染而恶化,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有“桃花流水鳜鱼肥,夹岸桃花蘸水开”的优美水景。采用生物多样性、通过小环境的自然修复、模拟自然水体的自洁原理等是景观水体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和关键,具备自我修复功能、不会因遭破坏或维护缺失而致恶化的水景,才是真正的生态水景。

4.3 景观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在选址规划时要充分了解用地,视觉范围内能否有提升小区景观品质的可借之景,有山、有水、有公园固然好,更多情况应巧以因借,合理组织。

4.3.1 利用自然风景。利用自然界创造的风景,了解它的地质构造、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及其形态表现,记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详细调查拟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惠州演达片区内,总用地面积29870m2,其中景观用地面积20569m2,边上紧挨三环路,周边环境较噪杂,少外部自然环境可以凭借。

项目规划为六层半、十八层半住宅小区、裙楼商铺、地下车库、人车分流、区内部份建筑底层架空。

主要户型为二房三房等中小户型,针对目标客户为30-35岁惠州中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为主。

二、环境设计目标

1、为业主营造优美舒适居住环境;

2、满足区内住户生活休闲之功能;

3、赋予区内环境人文内涵;

4、弱化周边环境噪杂之不足之处;

5、为项目营销增加独特卖点。

三、环境设计主题定位

考虑项目自身规划特点:周边环境状况及目标客户群定位,作以下环境主题定位:

音乐主题:现代风格、艺术品质、高品味环境。

以现代的风格规划符合目前时代的进步及目标客户年轻而时尚的生活品味追求,在空间紧凑的环境中突显轻巧特质。

以音乐为设计主题概念,是借助音乐这种生活中大众皆能体验及获得美好感受的形式和主题拓展空间文化内涵,引起住户个人联想,使其获得轻松优雅的居住氛围。

主题雕塑及主景区以韵律感强之音乐主题为主。

小雕塑及次景区,安置音乐主题造型之情趣雕塑。

有音阶的音乐小径,小区背景音乐设置。

音符状或乐器状休闲区、休息椅、音符造型花带等。

结合区内相应设施及景点布置,单元名称设置,烘托强烈文化艺术氛围。

四、功能区规划

1、公共活动空间及私密空间

沿小区主出入口及形式的消防主通道有机布置公共活动空间,原则上小区的室外环境部份人流集散处及景观视点中心处规划为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住户人流流通、公共活动日常聚会交流的功能。

原则上区内视点之角落空间宜布置为私密环境空间,以满足住户静座、独处或窃窃私语谈心之功能。

2、动区及静区

原则上将人流集散较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安排为动区,私密空间安排为静区。

动区置中心分布,静区呈带状及点状分布将动区有机环绕,形成动静相望,互为景致的环境空间。

3、出入口人流集散区

分别为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 、散步区、公共活动区、晨练区、亲子区、谈心区、休息区

4、主景点区及次景点区

主景点区布置在区内视点较中心位置,为相应项目住宅单位销售营造显著卖点,力求主题鲜明,造型突出。

次景点区沿晨练区及散步区分散布置,求精求巧求品质。

5、阳光活动区及风雨活动区

为满足在阴雨天气或夏日太阳过份暴晒时住户的休闲需要,室外空间的局部营造风雨活动场所,结合架空层形成内外兼顾的布置局面。

五、景观区规划

1、十大音乐主题景观区

青春旋律 琴音童趣琴香花架

天籁之音 高山流水吉它广场

乐韵飞扬 玄空无间乐迷乐圣

2、次景观区

音乐小径休闲花架

特色铺地对奕台 花韵

朗书台玩沙池秋千

六、用材原则

铺装:广场砖、有色水泥砖、碎大理石、地砖、雨花石、鹅卵石铺地结合洗石米及少量花岗岩、大理石镶边形成花纹及质感的不同对比。

植物配置:主要以浅根系为主,配合地形不同高差按季节景观效果种植。

入口处周围主要的香馨类植物为主,配合棕榈树植物为主的布置,形成层次丰富芳香怡人的入口环境。

围墙以攀爬类及垂吊类植物结合为主,架空层以片植的阴生植物为主,延伸室外绿化空间。

整体绿化的乔木、草皮、花卉等形式,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立体环境效果。

造景材料:以不锈钢、铜、木、竹、石材、混凝土、沙、砖、玻璃钢、鹅卵石等形式丰富质感及景观效果,追求自然与现代结合的总体风格。

休闲座椅:以木、钢网及石材为主

灯具:庭院灯、草地灯、水底灯、埋地灯、投射灯等现代造型灯具构成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照明效果。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9)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小区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住房保障,而对其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多功能复合人性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的好坏。居住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它应该是一个栖息地的概念,应实现人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现代简约风格园林的空间划分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因此,设计时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在把握传统园林的精髓的基础上,由曲线和非对称线条构成,体现在绿植、铺装、水系、园林建筑的平面布置,更体现在园建小品立面、栏杆、窗棍等装饰上。线条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遒劲而富于节奏感,整个立体形式都与有条不紊的、有节奏的曲线融为一体。

二、潮流元素在造园中的应用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造园手法,小品单体的构造形式等我们都可以模仿学习,加以提炼,让它们能符合我们整个园区的风格,这是最基本的层次。

2. 1绿化植物

在绿化方面,可在某一区域大量种植同一品种植物,强化该植物的效果,形成一个“区”或“园” ,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园林场景,成为该区的象征。如在规则对称的园路所围合的绿地种植玫瑰,中间的方形草地安置西式喷水雕塑,做成西式玫瑰园的感觉,营造浪漫、温馨的场景。如在小区人口斜坡大面积种植毛杜鹃,以后每年2~3月份花开的季节,整个山坡春意盎然,呈现山花烂漫的景色。此外,很多小区都有种植大树、名木的习惯,在适当位置种植大树、名木,既可为园区景观“画龙点睛” ,也可快速让业主提前享受成熟的园林环境。

所以设计师有必要在设计前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熟悉本地的园林状况、人们对园林的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 2道路

居住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其中宅间路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小区道路设计时,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较普通的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卵石、烧结砖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2. 3铺地广场

在设计中,通过广场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人孩童脚一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2. 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在居住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其中园艺小品更趋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2. 5色彩设计

现代风格的色彩设计受现代绘画流派思潮影响很大。通过强调原色之间的对比协调来追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艺术主题。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劳动中会显示出各种各样的效果。黑色、灰色能展现出现代风格的明快,最能表现现代简约风格的简单,但过多采取灰黑,则会令人产生颓废、忧郁、压抑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在小区居住的心情。

园区的色彩应尽量考虑照顾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喜好特点,如小孩一般会喜欢些明快、鲜艳的色彩;青年人喜欢活泼、热烈的色彩;中老年人则热衷于沉稳、深厚的色调。色调方面,年轻人喜欢暖色;中年人爱中性色;而老年人则偏爱冷色等。如果能均衡考虑以上在园林中加人适宜的色彩,与周围建筑协调,将会使景观变得更“光鲜” 、“醒目” 、变得更有“生气” 。

三、材料与工艺的运用

(1)在选材上不应局限于石材、木材、面砖等天然材料,而是将选择范围扩大到金属、涂料、玻璃、塑料以及合成材料,并且夸张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将管道、结构构件都暴露出来,力求表现出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风格的高度技术的空间气氛。

(2)在材料之间的关系交接上,现代设计需要通过特殊的处理手法以及精细的施工工艺来达到要求,避免铺装形式过于简单,缺乏拼花造型;边角收口的处理过于粗糙,省略了细部的处理,因此造成元素缺乏内涵,降低了耐观赏性。

(3)绿化材料方面,在运用乡土品种的基础上,多选用可观叶赏花的、有香味的,甚至会结果的新优品种。如多花红千层、黄花风铃木、澳大利亚黄花树、丹尼相思等。

四、现代简约设计存在的误区

(1)简约风格不等于减少。不是通过减少园林构筑物,园林小品来“净化”空间,达到简约的目的。因为正是这些东西构成小区内“景” 、“点” ,水系、铺装、园路、绿化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是对各景点效果的强化与融通。

(2)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经过创新得出的设计和思路的延展,不是简单的“堆砌”和平淡的“摆放” ,但而是凝结着设计师的独具匠心。简约就是一切从实用角度出发,废弃多余的附加装饰,点到为止。例如建一座亭子,却不能遮阳挡雨,观赏性有余,实用性却不足,也就谈不上简约了。

五、结束语

现代简约风格,不主张追求高档豪华,而着力表现区别于其他的东西。“拿来主义”是基础,更高层次的是在遵从基本造园法则的前提下,对各元素,具体在处理手法、形状线条、细部处理、材料运用等方面加以提炼,同时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创造出超出常规,使人意想不到,而又让人赞叹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亮点” 。

现代简约风格强调少即是多,舍弃不必要的装饰元素,追求时尚和现代的简洁造型、愉悦色彩。与传统风格相比,现代简约用最直白的装饰语言体现空间营造的氛围,进而赋予空间个性和宁静。当意识到景观艺术设计不仅属于设计师,还属于环境,更属于环境中的人群时,才能创造出景观“亮点” ,使景观设计的视觉质量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并具有自身的优势,从而让人们能真实体验到现代景观设计所带来的视觉愉悦和心理舒适。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篇(10)

公共休息区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是很重要的设计部分。公共休息区一般是指在户外提供公众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一般包括:公共座椅、垃圾桶、路灯、音箱和标识牌以及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等等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居住小区中,公共休息区的地位逐渐提高。不但年轻人,老年人也纷纷在此聚集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但是,残疾人却很少参与进来。为了符合设计伦理学的思想,因此,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合理安排专供残疾人进行户外交流感情并能和健全人进行公游的场所。

2.公共休息区中的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

在公共休息区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设计伦理学思想:易用性、易达性、易识别性、安全性、独特性和可交往性。

2.1易用性原则体现的范围很广。就普通的垃圾处理箱来说,为满足有眼残的人,应体现易用性的原则,通过触觉或听觉进行设计,生产出容易被人使用的设施,通过表面凹凸的设计进行触觉引导,或者设计具有语音提醒的垃圾箱,这样就可以方面有视力残疾的人士使用。

2.2易达性指便捷性。由于老年人行动较迟缓,因此要求在公共休息区内休闲娱乐较便捷。为此,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有一条方便、安全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因此,用沥青或者混凝土做成的地面在触觉上很平坦,易于行走。

2.3易识别性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老年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常常会有突况。因此,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为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科技手段,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识别符号就其形式划分可以分为:指示性符号、图形性符号、象征性符号。指示性符号可用直接的文字标志。如“上”、“下”“小心危险”“拐弯”“禁止通行”等。

2.4安全性原则是其主旨。不论设计的设施如何美观,达不到基本的安全性,就是失败的作品。所设计的参数和造型应该以安全为第一要素,不能造成设施的坍塌和变形影响使用。

2.5独特原则体现在特殊的范围内,设计出供残疾人使用的声控装置,可以使根据指令进行简单的游戏,音响设施和道具,和正常人共同进行游戏。但是,有些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设施因为具有很明显的指示性,导致残疾人在内心深处产生极其自卑的情绪。例如,日本的田中直人即提出此问题:“最近,盲人道=黄色、黄色=视觉障碍者,用这一等式正在为人们所接受,从这一点来讲,可以认为黄色与印象的结合简明易懂,是一个不错的组合方式。不过,有时由于过于显眼,在城市景观方面引起一些争议,也会使身为利用者的视觉障碍者感到颜面无光。”

2.6可交往性指在公共休息区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接近自然环境,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宣泄一下心中的自卑失落和烦闷。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上,应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比如小水池、鸟语林、中式凉亭和拱桥等设施,在休息玩耍的同时放松身心,达到心灵和身体上的满足。

3.公共休息区绿化设计体现景观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关怀

在公共休息区的景观设计,主要抓住植物的设计,用植物种植来体现人性关怀,是体现无障碍设计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并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的健康恢复。因此,植物的种植是很有必要的。

3.1无障碍的绿化设计原则

在休息区内,因为大多为平坦的地势,并且为空地,园林植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孤植、对植、群植和坛植等手法,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互相映衬的关系。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注意营造出一丛丛、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群体效果,种植芳香植物。可以种植高大的乔木,如香樟、槐树、桂花树、果树和柳树等;低矮的灌木,如:金边黄杨、洒金珊瑚和红继木等。花灌木如:紫薇、牡丹和月季等时令花卉。还有其他种类的植物在一起搭配,使其具有自然性和生态性。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即除了必要的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用绿化覆盖。要选用一些易于管理、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作为园林骨干树种,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碍。

3.2无障碍绿化设计的分类

根据绿化设计的原则,无障碍的绿化设计可以简单分为植物视觉引导系统和味觉引导系统两大引导系统的绿化设计:植物视觉引导系统可以安排红色的红继木和绿色的冬青进行大片的种植,使这两种颜色反差极大的色块提示有视力残疾的人士容易辨别。在有娱乐设施的地方,可以种植黄色的金边黄杨,使有弱视的人士从远处就可以直得以辨认。不至于走错方向。在危险的地方,可以种植颜色醒目的植物,使其从直观上得到第一眼的印象。味觉引导系统的安放地点也要与听觉、视觉、触觉系统安放位置相一致,使整个社区达到指示识别系统无障碍的设计要求。具体采用一些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如:香樟、桂花树等本来的香味进行休息区味觉环境的营造。可以通过不同味觉的植物的香味来区分不同功能的设施,比如:在有座椅的地方可以用桂花树进行列植,那么,有视觉障碍的人士可以通过味觉进行识别,以此辨别出不同的区域。还可以让味觉和声控结合在一起,在一些街道的拐角处设置感应装置,以提示有视觉障碍的人顺利拐弯。

4.公共休息区景观硬质景观细部的无障碍构造设计原则

公共休息区的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进行设计。如垃圾箱的设计,就可以设计成方便残疾的人士进行使用。下面,就一些具体设计方面的原则和参数进行讲解:

4.1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cm以上,在有高差的情况下,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如橡胶和沥青等。出入口周围要有150cm×150c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在入口如有标识,则其字迹要求文字和底色的颜色有较大反差,最好能设置盲文。

4.2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cm以下。路宽应在135cm以上,保证坐轮椅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可以并排行走。纵向坡宜在1/25以下。如果有语音提示或感应装置更好,可以直观的让盲人能脱离危险地带。

4.3在设计坡道的时候,对于轮椅使用者尤为需要重视,最好与台阶并设,以供人们选择。坡道要防滑且要缓,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大于1/12。坡长超过10cm时,应每隔10cm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照明设施。在扶手的设计上,可以考虑用盲文标明台阶的级数,使盲人能了解前面的路况。

上一篇: 化学工业废气治理 下一篇: 税法法定原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