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5 09:48:23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1)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就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懂得营造一份良好的课堂氛围,学会如何与学生相处,让学生能够勇敢地质疑,敢于质疑了之后才有创新,师生的关系融洽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只有在一个很轻松,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有了多种属于自我的思考和想法才能有所谓的“ 新”,才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第二,在政治的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无疑问的现象,主要是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量比较少,很容易产生不敢质疑的情况。学生认识到一些问题,心里会觉得疑问、困惑和想去了解,当遇到学生有这种的心理状态的时候,说明学生在积极的思考问题,老师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和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根本,明白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质疑,发现问题,寻找方法,从而去培育学生的怀疑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的能力。

第三,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突出自己的主体的地位,在学会质疑的情况下,更应该让他们明白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内部需求比如师生的和谐,教师主导的情况满足下,在老师做好政治课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显得格外的重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在接收了知识的同时,并且把课堂当作是磨练、展示、创新的舞台,思想的灵活才能激励创新的意识,才能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创设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四,学生心理的活动在课堂也极为重要,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产生很多的抵触心理,在激起学生思维能动性的同时,应该对学生的一些极小的问题给予重视,给以他们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对课堂觉得是一种享受和满足,让学生更有激情去学习,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为自己的课程提供一个更加有创意的结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新型人才。

二、政治教学创新方案和措施

在建立了师生平等的环境下,在政治教学的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创建好的课堂环境,建造情景;利用情景的创设主要是应用于现在普遍的素质教育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下,老师将日常的故事或者是寓言等实现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烘托课堂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融入创设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掌握了问题的关键和实质的同时深化了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由老师做出总结,从老师自身的教育出发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不仅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加让学生们在学习到课堂上的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好铺垫。

第二,实践和理论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政治课的学习和现实联系紧密,很多的是强调实践性,更具时代气息,所以在联系实践中,利用教学活动,比如针对政治中的某一个理论、观点,通过讨论,表演,演讲等多种形式去创办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课堂变成他们的课堂,这种方式还能有效的将课内外的知识和社会事件,时事政治充分结合,让学生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创新的活动中去体验如何创新,深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自己动手去创建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对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所了解到的,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体验,在具体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体现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去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去寻找解决方法,带领学生去从多种角度去观察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更加有效,更加的深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如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纯理论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基础。

第三,学生在自主的创新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很难去打破传统的定向思维,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的同时,尽量不忽略一些比较弱小的发光点,给学生建立一个敢于标新立异的基础,让学生可以尽量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给他们建立自信心,适当的评价,充分注重学生自尊心的培养,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在完善心理和性格的同时,促进其创新的能力和精神。很多的学生有胆怯心理,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要注意其闪光点,让其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做出充分的阐述。比如可在网上在线解答,使其在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学习的提升,也让自己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

三、结语

在政治教学中要建立一个实质和谐,开放式的模式,宽松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之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地位下,以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的内容。利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去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关键,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自主的去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提出自我的思想和理由,在活动中共同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自主的阐述理由。在课堂上老师要主动去引导,和提供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诱发学生从不同的渠道,不同角度,不同的论点去思考问题,去寻求答案,从中体现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下,不仅给学生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且让学生在今后能够更加融入社会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2)

一、创新意识的价值定位

(一)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整个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创造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仍然相距甚远。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本旨却在于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独特社会技能之教育,基于此,高等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便理应定位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考虑到中国当前本科教育已趋向于形成基本文化素养和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大众化教育,追求知识教育和知识的广博教育是当前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由此决定了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占足够大的比重,在此情形下,大学生如何才能确保自身可以在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和知识精英?笔者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创造意识。倘若要求大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大学教育基本培养目标的突破,那必然首先要求该学生具备较好的创造意识,可以实现在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较具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实现自身培养方向的确定和能力的发展。而通常认为,创造意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即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大价值

具体考察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语境中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识起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指南,它具有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功能。正如任何事物必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大学生能力也呈现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就创业角度来看,如果视创业本身是一个外在,那么,其内在即创新意识。

其次,创新意识是创业策略的重要指向之一。任何创业必然需要相应的策略指引。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由于其创业的目的不仅止于事业的成功,更具有锻炼自身能力的特殊定位,因此,其实现的过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内容即创业策略。而任何创意的产生,必然仰赖于创新意识的存在。

再次,创新意识的有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必然产生的一个附带效果即大学生思维水平,比如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跳跃式思维能力等等,都将获得提高。

另外,创新意识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当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有意培养实现了自身的创新意识的提高之后,其必将基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借助于新颖的点子而形成明确的创业意向,从而走上创业道路,因此,创新意识将是对大学生创业潜能的一种有意开发。

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于其创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精神路径

人类的认识从方向上来看,无非自觉和他觉两个角度。①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依赖于自觉意识的形成。事实上,如何形成对自己的创新观念、自己的创新实践、自己的创新心理的自觉自悟,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促使大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前设作为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视角,并不断实现对自身认识的升华和突破,才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考察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至今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从以生存为原动力的对衣食住行等最基本内容的创造,到今天对各类精神需要满足层次的创造,人类的创新无不依赖于人的需要为基本视角,因此,无论从创业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实现视角,还是创业者自身如何培养创业能力视角来看,需求的考察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精神路径的起点。 转贴于

创新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诚如马克思所言,“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②。因此,在考察需求的基础上,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必然导向对环境的深入考察。而毫无疑问,细致的环境考察并不能实现创新意识的真正内容,批判和怀疑才是变革的基本精神路径。大学生们只有在创业创新意识培养中不断克服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地通过怀疑和批判来实现对原型的挑战,才具备实现创新意识的可能。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路径

借助于兴趣而产生探索新事物的欲望,事实上等于借助于探索动机实现自主创造的主动性,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一个必要思维步骤。建立在兴趣和动机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视角上的更新和思考方法上的突破以求得对原型的扩大化理解,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二个必要思维步骤。进一步通过灵感式的思维发散来释放“先入为主”效应、“暗示效应”的束缚、强刺激和多余刺激的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影响,这就基本实现了思维上创新意识的实现。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技术路径

具体到技术环节,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借助于信息要素来实现。因此,正确的信息处理方式将形成有益的创新意识的养成。事实上,所有的新点子都来自于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后的创造,甚至于可以认为,所有的创造又是都来自于对前信息的思想变革,因此,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技术路径可以概括为:对语言、文字、图像等思想表达方式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技巧性的处理,进而借助于思维路径来实现创新意识的最终养成。

注释: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3)

一、创新意识的价值定位

(一)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整个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创造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仍然相距甚远。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本旨却在于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独特社会技能之教育,基于此,高等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便理应定位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考虑到中国当前本科教育已趋向于形成基本文化素养和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大众化教育,追求知识教育和知识的广博教育是当前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由此决定了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占足够大的比重,在此情形下,大学生如何才能确保自身可以在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和知识精英?笔者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创造意识。倘若要求大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大学教育基本培养目标的突破,那必然首先要求该学生具备较好的创造意识,可以实现在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较具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实现自身培养方向的确定和能力的发展。而通常认为,创造意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即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大价值

具体考察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语境中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识起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指南,它具有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功能。正如任何事物必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大学生能力也呈现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就创业角度来看,如果视创业本身是一个外在,那么,其内在即创新意识。

其次,创新意识是创业策略的重要指向之一。任何创业必然需要相应的策略指引。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由于其创业的目的不仅止于事业的成功,更具有锻炼自身能力的特殊定位,因此,其实现的过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内容即创业策略。而任何创意的产生,必然仰赖于创新意识的存在。

再次,创新意识的有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必然产生的一个附带效果即大学生思维水平,比如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跳跃式思维能力等等,都将获得提高。

另外,创新意识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当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有意培养实现了自身的创新意识的提高之后,其必将基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借助于新颖的点子而形成明确的创业意向,从而走上创业道路,因此,创新意识将是对大学生创业潜能的一种有意开发。

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于其创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精神路径

人类的认识从方向上来看,无非自觉和他觉两个角度。①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依赖于自觉意识的形成。事实上,如何形成对自己的创新观念、自己的创新实践、自己的创新心理的自觉自悟,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促使大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前设作为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视角,并不断实现对自身认识的升华和突破,才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考察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至今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从以生存为原动力的对衣食住行等最基本内容的创造,到今天对各类精神需要满足层次的创造,人类的创新无不依赖于人的需要为基本视角,因此,无论从创业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实现视角,还是创业者自身如何培养创业能力视角来看,需求的考察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精神路径的起点。

创新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诚如马克思所言,“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②。因此,在考察需求的基础上,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必然导向对环境的深入考察。而毫无疑问,细致的环境考察并不能实现创新意识的真正内容,批判和怀疑才是变革的基本精神路径。大学生们只有在创业创新意识培养中不断克服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地通过怀疑和批判来实现对原型的挑战,才具备实现创新意识的可能。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路径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4)

科学技术上有非凡创造发明的人,都具有共同特征:强大的好奇心,坚定的创造动机和强烈的创造欲望,锲而不舍的求新精神,坚韧顽强的创造意识等.因此,教育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尤其必须培养创造型的个性和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坚定必胜的信念.鼓励学生怀疑权威,善于用独特方法分析解决问 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数学课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重要作用是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品质.如在“三角函数”习题课中,笔者给出了这么一道问题:求值:①; sin20 sin40 sin80ddd

此否定系统知识的传授.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不要学习知识,关键在于让学生获取何种知识及如何获取知识.教师在狠抓“双基”教学时,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系列的基本技能.否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乐学环境,活跃学生思维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犹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得到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易于被激发出来,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最容易树立起来,学生的无限发展的潜力最容易被挖掘出来.同时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尊重、爱戴也容易加强教师的主动性、针对性、诱导性和实效性,容易唤起教师的激情,激发创新意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证明这一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怀、尊重、理解学生,多用鼓励和表扬方法,积极评价学生,营造乐学环境,活跃学生思维.

3.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是执着求索的强大动力,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利用摸球实验引出“排列、组合”);运用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发好奇心(比较

与1的大小,引入“极限概念”);利用讲授以科学家命名的定理、公式时,介绍科学家发现定理、公式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杨辉三角等定理).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而一经形成,就会激励学生在更高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3.3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广搏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

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具体的学情,合理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广阔性、敏捷性和批判性.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打破教学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何事、何地、何人、何时、何如、何去乃至几何.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求异中变通,在变通中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下举一例说明.

已知,且a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把握教与学之间的辨证关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中常会遇到这些现象:学生常反映课上能听懂,但自己做不出;有的学生觉得课堂上一些完美的解答、绝妙的证明从天而降,自己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以上现象反映了当今数学教学的现状: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和思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环节,忽视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达尔文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许多聪明的人比那些发明者要聪明得多,但却从未有过创举?质言之,就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创新的火花在人云亦云中泯灭了.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改革.如在一节课中,可将提出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去建立数学概念,去发现公式、定理,去完成定理、公式的证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要把发现的机会和乐趣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这样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就会被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所取代.如《三角函数》中公式较多,但公式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让学生认真研究公式的来源和探索过程.如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索得出

3.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反之则会使人迷路,陷入困境.因此要想学习好,有创新意识和欲望,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细致工作,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加强培养:

①敢疑.教育学生不要迷信课本、教师“权威”,而要用自己脑子去反思、内化成自己的真知.当然“疑”绝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从不同方位照射、透视问题的全部.

②好问.

③善猜.即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和猜测.一方面要让学生受到各种具体猜想方法的熏陶、渗透和点化,另一方面要激励学生大胆猜测,养成对计算结果的估计、对各种结论的推想、对实际问题的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5)

当今社会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时代需要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手段,也是中华名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繁荣的动力。当前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对当代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意识教育主要是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实施手段是激发创新思维,主要特征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基本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型教育本质上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怎样才能够培育出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人才,是目前社会需要研究的一个新问题。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笔者在这篇论文中来谈一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计算机教学对学生进行创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培养其发明创造的能力,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探索、体验、发现知识的本质,并努力挖掘其中的"新",创造新的学习方法,摆脱由于种种客观或人为因素而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不合理的"束缚",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的"学习人",全新的"创造者"。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是前提条件。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固然培养出来了一批人才。但是,在现阶段,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无法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也无法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模式和理念的改革,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顺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其的自主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首先就需要对当下的教育理论的改革,其次是对我国的教育思想体进行改革。这项工作需要具体到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进行影响,让其教学理念顺应当下的时代潮流,让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教育工作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灌输以及习题训练,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展自身的知识、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我国目前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因此需要对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积极性都考虑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应有的重视,且教师权威的建立也不能够是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基础,而是应该建立在一种能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来使学生获得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固然应该上好每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超越课堂知识的体会,例如在学习中探索到知识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等,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开拓,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能够自如回答,并能够有激发学生在上机学习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思维呈现最佳状态。

计算机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还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计算机专业基本技能素质。

(二)构建和谐的创新教育环境。

构建和谐的创新教育环境主要有:(1)教师需要对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心理以及学生的学习进行把握;(2)计算机教学需要拥有设备齐全,学习氛围浓郁,环境良好的教学条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或结论已超过教师所期望水平时,教师不能够加以阻挠,而是应该加以鼓励,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方面大胆发展。要对学生与自己的争论持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要多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并经常额让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的创新意识。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所授的内容给出反驳意见时,教师不能够只是简单对其进行否认,而是对学生详细的讲解自身观点的由来,认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观点,并促使其得出最终的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保护,还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思维在计算机课堂上长期处于活跃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为计算机学科的学生设法创建创新意识培养的环境,让学生的学习环境能够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相互适应。计算机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存在很大区别,它是社会上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型学科,且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教师需要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遗迹最新动态反映到教学内容上,不能拘泥于课本。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将计算机学科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渗透,使学生能将不同学科之间的创新能力进行迁移。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新能力。各学科应该拥有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计算机学院还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创新平台。例如:在学校内组织一场网页设计大赛,给予创造优秀成果的学生相应的奖励,并将其优秀作品公布到网上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在学校内形成一种追求创新、尊重人才的氛围。

计算机教学并非理论教学,而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一个过程。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能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这是我们应该重点做的,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要针对教材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过程计划,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使计算机课的课堂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组织教学时,还要注意设定课堂高潮。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调动学生的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首先需要学生拥有创新的精神和意识,让学生对计算机学息产生正确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进行计算机学习。学生对计算机拥有了解的兴趣,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机,其学习的思维活动在能够向着积极进取方向发展。因此,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励。

(1)用任务来驱动。

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用这些课后任务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动力。并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自主锻炼。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主要是依靠其洞察能力,洞察能力是人智商的一部分。在计算机实践课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学会联想,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采用应用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例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写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教师布置内容,学生自主进行实践。

参考文献:

[1] 顾莉.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2(04).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6)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少先队员的积极主动性,带动队员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少先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少先队工作,使每个队员都能健康、全面发展,现在我就如何利用队的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队员兴趣,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保护和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成为少先队活动课创新教育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活动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解放队员的创造力,引导队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我把少先队活动的交给队员。为队员创造 “创新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如:结合文明礼仪教育,把队活动的交给队员,让队员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我,会唱的唱,会跳的跳,会写的写。这样在愉快的活动中,队员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以皮亚杰发生学观点,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改变发动了储在内心的力量。”兴趣是一块“吸铁石”,有了它常使愉和求知欲成为学习,思维的伙伴。

二、发掘潜能,自己组织探究小队并开展活动,培养队员的创新能力

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新潜能。创新教育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开展探究小队活动时,让队员自己组队,自己起队名,自己请指导老师,自己开展活动,自己记载活动情况,自己总结效果。这样解放了队员的思想、双手、活动时间和空间,使队员能不受约束地探索、思考,从而较好地培养了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我班的“环保小队”,就是几个要好、兴趣一致的同学组成,通过讨论研究,自己制定了可行的探究方案,自己总结,而且还写了有关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书、倡议书。可见,通过自行探究,不仅培养了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从中培养了队员的环保意识

三、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培养队员创新精神

亚里斯多德说:“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一番疑问,一番长进。”悬念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激起学生创造欲望。

当少先队员们从家庭走向学校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所面对的人和事也更加复杂而多变。这一变化对于好奇心强的队员来说无疑是培养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的好机会。辅导员要抓住他们好奇好问的特点,因势利导,适当置疑,给孩子营造能够发挥其自由想象的宽松环境。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观,是启迪队员想象力,激发其好奇心,开启其智慧之门,增强他们探索情趣的最佳教具。另外,还可有意识地组织队员开展游戏活动,如编故事、编谜语、听音乐、编舞蹈等。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辅导员对孩子的好奇好问,不能有厌烦情绪,因孩子多问而训斥孩子,甚至凡事自己说了算,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们的依赖性,甚至扼杀孩子们创新的热情。辅导员应当认真耐心地回答队员提出的问题,多征求队员的意见,鼓励队员凡事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用商量的口吻和队员一起解决问题。

四、重视实践,拓宽队员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就如同掌握了打开创新宝库的金钥匙。队员对新异、奇特的东西总是具有浓厚的兴趣,花开花谢,蚂蚁搬家……都会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辅导员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能引起探索的情境,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可以给一些内容,例如可结合雏鹰争章的内容,放手让队员们设计活动方案,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创造的才干。由于队员们的生活视野、知识领域比较狭窄,他们的设想往往既新奇大胆,又不尽完阿善。辅导员要启发他们自己或发挥少先队集体的智慧拾遗补缺,促其完整,挖掘、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今年暑期,我校队员们以“雏鹰假日小队”形式,分组分类搜索问题,找寻知识源泉,让队员们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之乐、创新之乐。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进行了报道,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誉。整个活动,各个小队选取不同的对象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且都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所观察、调查、体验到的点点滴滴,从这些活动及调研文字中,队员们的创造思维清晰可见。

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作为主题队会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少先队活动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队员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发动队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家庭家务劳动,品尝生活甘苦。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写出来,通过这些活动,使队员感受到生活的奥秘,从而有利于培养少先队员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少先队这个组织得到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7)

现在困扰当今世界的难题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如果教师讲授物理教材中某些问题时,与这些问题联系,既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又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既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品质。

2.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人人都有创造性思维,只不过显现早晚不同,表现形式各异。作为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某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造性思维。物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充满创新的课堂气氛,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我们经常进行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本身就是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向高层次发展。

3.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想着自己如何教,要研究教法,还要想如何让学生学,学得会,学得好,这就不能不研究学生的学法,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研究新课标,吃透教材,活教教材,还要研究学法。上课时,不能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大胆地想,多角度地去猜想,去发现,找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总之,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物理素质教育要基础知识和能力教育并重

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应试教育所留下的问题根深蒂固,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把物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任何的发明与创造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基础。它是进行科学创造的重要凭借。创造力离不开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传授。加强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能够做到运用自如,游刃有余。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就会轻车熟路。当然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只要有创造力,一样能做出创造发明。

2.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新教材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时代赋予当下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肩负起这个责任。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把历史当做一门只要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就能学好的学科,忽视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中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期,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利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营造氛围、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三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勇于发言的氛围

学生没有自信心大都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表现得不到认可,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是否具有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意识是关键。具有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意识,教师才能在日常教学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不管学生表达怎样的观点,都会有意识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光有意识还不够,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例如,在学生表达观点时,即使错得离谱也不要叫停学生的发言,不要直截了当地做评论,特别是在讨论开放式话题时,更应鼓励学生舍弃对错的观念大胆去想去说;又比如,对“学困生”决不能冷言冷语,而是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强的学生相对好奇心弱的学生更喜欢钻研,更勇于创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当学生提的问题超出了课本所限制的范围,或学生对课本上的观点提出“不恰当”的质疑时,教师不能一概一棒打死,而应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具有站在历史的角度运用客观历史规律去分析事件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大胆质疑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以往的事件,与学生所熟知的现实距离甚远,而且任何历史时间都是唯一的,不可能重复出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另一方面应让学生尽量多地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等。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主要手段有两个:第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教师别出心裁地设置一些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也就是留下“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第二,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教师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设置一些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探索性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发现、分析,然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挣脱课本观点的束缚,大胆质疑,提出新的见解,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读,从不同角度多提几个“为什么”,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质疑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在鼓励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途径大致有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具体方法就是: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有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犯错并让学生指出,使学生看到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从而对独立思考有更深的认识,最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要求每一组的学生都要准备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然后由另外几组同学自己思考答案对问题进行解答。

2.重视对开放式问题的运用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217-01

小学阶段作为一个人求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及思维方式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懵懂阶段,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应该从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气氛以及创新环境出发,并且还应该创新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及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这样才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营造创新的氛围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应该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只有在一个适合创新的氛围之下,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创新的氛围之中受到感染,逐渐萌生创新意识。因为在一个具有创新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容易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和意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就应该从改变教学环境,创造教学情景等教学方法来营造一种创新的思维。不要过分的限制学生的思想自由,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限制要有一定度。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创造更多的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一般会这么做:提前做好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一种比较自由活跃的环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从而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例如,在教学生绘画的时候,我会放下老师的架子,自己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绘画模型,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与设计。接着我还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绘画的意图以及观点。这样在这么一种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去大胆的想象,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想象是创新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是相当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去大胆的想象。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去想象。经过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小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他们特别喜欢异想天开。就抓住他们这一成长的特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想象,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学习《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时候,这一课会涉及到很多的意向以及美术的素材。我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会这样去鼓励学生想象。先让学生讨论如何变现这些山或者是水还有声音。之后会根据作者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启发、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想象出这样的一幅美景。顺势对学生进行美术素材选择方面的启发,这样学生就会在我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有利的。

3 采用竞赛的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竞赛的方式是相当有利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实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在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中一般会这么做:在选取学生优秀的美术作业的时候,我会选择比较有创新的作业,并且给予这些同学鼓励,而且还发一些小的奖品来鼓励他们再接再励,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此外,我还会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一组阐述他们的观点,具有新意的小组会得到奖励,并且哪个组的观点新颖且想象丰富就会给予更多的奖励。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结语

小学作为一个人求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学生思维的形成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老师应该不断地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和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创新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并且还应该从各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出学生的潜力,从而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来适应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篇(1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必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开展创造教育,在21世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是与世界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必然。没有创造力,一个民族就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发展学生创造性智力,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

1.培养创造意识。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一个学生要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必须有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物理教材中,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为人类创造发明的典型事迹,我国科学家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的思想和行为都堪称学生的榜样。教师在讲授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和教育价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

现在困扰当今世界的难题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如果教师讲授物理教材中某些问题时,与这些问题联系,既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又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既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品质。

2.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人人都有创造性思维,只不过显现早晚不同,表现形式各异。作为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某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造性思维。物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充满创新的课堂气氛,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我们经常进行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本身就是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向高层次发展。

3.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想着自己如何教,要研究教法,还要想如何让学生学,学得会,学得好,这就不能不研究学生的学法,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研究新课标,吃透教材,活教教材,还要研究学法。上课时,不能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大胆地想,多角度地去猜想,去发现,找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总之,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物理素质教育要基础知识和能力教育并重

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应试教育所留下的问题根深蒂固,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把物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任何的发明与创造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基础。它是进行科学创造的重要凭借。创造力离不开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传授。加强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能够做到运用自如,游刃有余。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就会轻车熟路。当然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只要有创造力,一样能做出创造发明。

上一篇: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 下一篇: 游戏设计美术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