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7 15:39:26

煤矿安全与管理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1)

(1)工作面的回采首先是顶板的管理,由于顶板管理随着支护的技术进步、顶板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也很小了。其安全作用是从过去传统落后的支护材料及相应的支护方式到现在采煤工作面广泛使用液压支架,使得采煤工艺能够连续完成就是综合机械化产煤。随着技术进步,在采煤工艺也不断使用自动化的技术,这样效率提高,安全更加可靠。

(2)掘进工作面广泛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效率提高与对顶板的破坏减小,支护采用复合支护使顶板及时有效得到支撑,提高了顶板的稳定性,使支护更加行之有效,顶板的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均体现了技术进步在提高安全可靠性的作用。

(3)在煤矿生产中监测监控的作用对煤矿其他自然灾害尤其是瓦斯、火灾煤尘的预测监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样体现了技术进步对安全管理的贡献。对矿井的通风适时的监测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提供数据,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通风管理提供基本的保障。机电运输使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也进行日常的作业管理。维护管理以及人员的业务素质均是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例如煤炭安全规程规定,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是一条确保行车安全、行人安全的措施;是需要加强管理付诸实施。同时依靠人们良好的安全意识来实现安全的目的。如果技术方案设计行人巷与行车巷分离,只有专用的行人巷,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靠管理才能从解决的问题。因此,煤矿技术包括技术方案对管理安全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2矿井的基本建设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关系

(1)矿井的基本建设,首先在规范矿井设计的前提下,根据现场的情况了解更加详细的地质条件。可进行开拓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根据地质构造的情况进行调整;矿井车场主要硐室的布置位置至关重要,在设计井筒时应考虑其主要硐室避免布置在断层,破碎带尤其是较大断层贯穿的含水层,因此技术方案的选择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有利有效的手段,也是首选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案如果难以调整实现或艰难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重点就放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相应施工工艺方向的优化。例如更加优化的断面设计及支护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2)矿井的基本建设是巷道的开拓掘进工程为主体,相应还有安装工程;在实际工程安排中,有时是顺序进行,有时平行交叉作业。这就给运输能力及运输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施工组织、协调、措施的落实提出很高的要求,才能确保安全施工。矿井建设进行到中期时平行交叉作业增多,运输环节多但不同于生产矿井的运输条件及运输能力。生产矿井运输设备的相对固定性与建设矿井的设备固定临时性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安全管理、技术管理,首先依靠管理的制度,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把安全管理的可靠性提高。由于矿井建设的地质条件的变化在局部有一定的预测难度。因此,在使用人员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关心员工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来弥补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安全管理才能可靠的保障。

3建设矿井与生产矿井在管理体制上有所不同,但也相互借鉴抓住安全管理的本质

建设矿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多方参与管理,建设方(投资主体)、施工方、管理方、质监部门、设计院上述各方均有权利义务行使法律行政法规定赋予相应的职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具体实际的状况变化造成按设计施工不适合应及时调整。这就需要进行实际方案的调整、投资的调整、施工组织方案的调整。因此,各方协调达成一致,提高效率管理协调均需要调整。因此,建设矿井的组织协调凸显出尤为重要。首先,建设方与设计院的协调,设计院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着丰富的经验,建设放在设计之前充分论证和方案相近。相邻生产矿井的安全,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根据本企业的投资能力以及建成矿井的运行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矿井设计的总体原则。为设计院提供依据,优化矿井的总体设计。矿井设计中巷道的布置与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均对煤矿今后的生产安全及高效运行,经济效益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地质部门提供的各类地质勘查报告说明,充分消化体现其本质的因果关系。组织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交流讨论。只有将上述基础工作落实到位,矿井设计才能真正优化。才能规避后来的经营及安全的风险,带来积极的作用。在技术方案,例如巷道的断面不要“高、大、全”,例如巷道的断面不是越大越好,应该通过技术论证后适合为最佳方案。过大过小均有安全问题。过大的断面会造成投资的浪费,也相应带来施工管理难度的增加,对安全管理不利。工艺的选择不是越大越先进越好,而是根据地质条件是否适应易于管理、易于操作使用可靠才符合安全要求。如果很先进的设备不能适应地质条件反而带来更大的管理隐患。这里指的是管理上的隐患不是设备本身性能的问题,任何设备均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果设备是先进的如果适应性差就会给将来矿井投产后带来经济风险效益不好的结果。在安全管理难度增大也就增加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建设方与施工方、监理方的协调管理在工程质量,进度上的要求上是高度一致的,作为建设方本着提高施工方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其现场处理问题的方式,作为建设方,监理方积极帮助,前提是符合设计要求,充分沟通,各方尽职尽责才能使安全管理和谐有效的推进为安全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2)

0 前言

近几年我国煤炭工业一直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强调“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但是煤矿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煤矿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管理漏洞,安全思想重视不够,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矿工违章操作现象,往往是事故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的落后已使得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下面本文将就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煤矿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1.1 自然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

我国煤层赋存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含量大,高瓦斯矿井多,煤层易自燃。井下自然危害归结起来可分为七大类:水、火、瓦斯、粉(煤)尘、噪声、顶底板、热害。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和采掘深度的延伸,煤矿井下将面临着更多的生产安全问题。

1.2 人的不安全行为

矿难统计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事故中占主导地位。与物的因素相比,人是更为活跃的因素,容易受心理、生理和技能等因素影响,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偶然性。

在采掘过程中,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影响了工人的正常操作,增大了人为事故发生的概率。而工人们对隐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不够、不安全因素的处理能力欠缺以及对以往经验的过分信任,也是造成人为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工人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心存侥幸心理,违规作业,甚至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对其生命财产构成很大威胁。

1.3 机电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正确判断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由于前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井下的机械设施和电气设备老化,甚至出现带病作业的情况,这都为今后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1.4 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安全技术及装备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还与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观念息息相关。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人,还包括安全技术和安全装备。

我国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缺乏预防和控制的安全监察培训,执法力度和考核力度不够。企业基层领导安全管理观念淡薄,对安全投入与生产效益的关系认识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对工作过程缺乏具体的指导和管理。企业职工普遍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处理突发性事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更有甚者,无视规章制度,“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2 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在煤矿企业实施市场化改革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为煤矿工人创造良好生产条件,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安全目标管理应用于煤矿企业管理,是新时期下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或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职工安全健康,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考虑。

2.1 实现作业环境安全化

合理选择矿址、布置矿井生产系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生产设备更新与配备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和工作空间布置合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硬”条件。煤矿的通风、防瓦斯、防水、防火、防煤尘、防冒顶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设备落后、老化和损坏等情况下,要有及时的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2.2 更新干部安全管理观念,加强工人安全意识

在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超前型管理为主,及早地排查安全隐患,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即管理层干部和广大职工。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教育方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源头在于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因此,更新管理层干部的管理观念,努力提高管理层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使其对安全管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即:不仅认识到前期安全投入的潜在性和长期效益性,而且要认识到后期安全生产的技术与装备保障,这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充分条件,是实现“零”伤亡事故总目标的需要。

煤矿职工既是现场操作者,又是排除现场隐患的主体,但是,这需要职工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对广大职工采取科学合理、实用的安全教育方法,是预防事故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对煤矿广大职工加大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力度,将安全渗透于教育培训和娱乐活动之中,使职工尤其是井下工人,逐步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统一。

2.3 防止物的不安全因素

要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首先,煤矿企业要改善生产条件,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消除可以避免的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其次,实现操作对象的本质安全化,使生产设备更新与配备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和工作空间布置合理,且操作安全简便,装配自动保险或防护装置,将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实现“人机适宜”的相互协调;然后,主动科学地辨认和控制危险源,降低事故概率,加强安全执法检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后,必须对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限期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在设备落后、老化和损坏等情况下,要有及时的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此外,要控制事故,必须控制人为失误,在规范安全生产操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更新职工的安全观念。

2.4 加强安全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技术是解决煤矿事故发生的关键。这就要求科学引进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煤矿安全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国家应该推出优惠政策,扩大煤矿专业招生比例,煤矿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待遇引进、吸引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样才能加速煤矿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

3 结语

安全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事题。煤矿安伞生产关系职工生命安全,关系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引入,必将促使煤矿安全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庆行.邹小勤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监管的新视角[J].中国矿业,2005(12).

[2]蔡卫.马尚权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4(12).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3)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79-01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煤矿开采企业的综合效益。为了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运用相关的技术,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1 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在整个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企业最为重视的就是生产技术的先进性,还有安全管理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1 投资规模有待扩大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是绝对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的。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投资的匮乏和不足,限制了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发展和革新。

1.2 安全生产纪律有待加强

煤矿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壮大,对于安全生产纪律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因为安全生产纪律对于煤矿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安全生产纪律还有待加强。

1.3 员工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员工的职业素质是与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直接相关的。例如,众所周知,生产队伍的管理人员都是在基层中逐渐提拔起来的,他们的技术能力是过硬的,但是管理能力却是匮乏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往往对于安全生产问题不能很好的重视和处理,为安全生产留下了许多隐患和不安定因素。

2 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处理对策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投资规模有待扩大问题、安全生产纪律有待加强问题、员工职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不是不能用人为的努力去解决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2.1 完善和健全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方案和设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起着引导的重要作用。煤矿生产企业如果想要在生产过程中合理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就必须完善和健全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在进行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的过程中,立足生产实际,最大限度的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这里,主要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地质地貌环境。在煤矿生产与地质地貌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地质地貌,可以减少和规避隐患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2)理使用技术和设备。技术设备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可以帮助煤矿生产企业更好更快地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

(3)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第一”是目前各项生产施工活动的第一宗旨。当然在煤矿生产企业也不例外,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主要要做好生产流程的设置、巷道的布置等。

(4)细化资金分配问题。资金是合理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物质保障。在制定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时,为了实现企业投资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回收的最大化目的,我们必须细化资金分配问题,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对于煤炭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是极为有利的。

2.2 用科学的方法避免煤矿生产事故

据统计,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安全生产事故主要都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自然和人为腐蚀、瓦斯爆炸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尽力排除煤炭生产安全隐患。

对于大的安全隐患要予以重视,而小的安全隐患也不能忽视,因为煤炭生产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生产链条,一环脱节其他环节都会出现问题。

建立和健全煤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煤炭生产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安全生产防治工作等。例如,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最为容易发生的事故就是瓦斯超额,这个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煤矿发生大规模的爆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双重岁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做好监测工作,时刻警惕生产过程中的瓦斯含量问题。

(2)大力关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煤矿生产过程中,有些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生产线的停产,造成巨额亏损。

健全“一通三防”的管理制度。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细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好工作的梳理和交接,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3)做好通风工作。

煤炭生产爆炸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生产环境缺乏基本的通风。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通风设施的完善工作和防尘检修工作,保证生产通风,将隐患减小到最低限度。

(4)与时俱进,合理利用先进科学和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揭示了生产过程中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要想做好煤炭生产工作,就必须做好科学和技术并用的工作。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和技术设备对于目前的生产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所谓的引进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学会因地制宜,将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的作用。

3 结语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煤矿,当然,现如今,虽然煤矿采煤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所以,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最后,煤矿开采企业必须要把企业的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现在,有许多煤矿企业也就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顾风险,只顾个人利益,随意开采,剥削劳动人民,忽视安全生产,进行违章违法作业,他们的做法伤害的不只是那一个个员工还有那些受伤员工背后的家庭,所以,一个正规的煤矿开采企业需要背负许多的责任,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员工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无论如何,煤矿企业都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 薛洪伍.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J].科技风,2011(12).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4)

1、引言

安全是煤矿开采的首要因素,没有安全就没有煤矿采矿的顺利进行。我国煤矿开采已历经了许多年,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式仍然不容乐观,事故依然频发,尤其是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煤矿采矿工作环境一般较为特殊,尤其是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多变,引起灾难频发,同时认为的因素也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安全管理方面,管理的疏忽导致事故的实例多不胜数。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的安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我们有必要对国家煤矿安全事故的根源进行探究,搞好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2、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我国煤矿采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地质条件以及自然灾害原因导致,这属于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由于采矿相关人员在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疏忽以及松懈造成,同时也包括采矿安全技术与生产装备的落后原因。综合历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得出以下导致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煤矿采矿现场管理松懈。煤矿采矿的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安全事故最直接的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煤矿采矿现场管理极为混乱,许多煤矿在采矿作业中存在侥幸的心理,因而使得现场管理者安全意识松懈,甚至抱有应付了事的的思想。使得现场管理考虑不细致,细节不够到位,同时现场的监督检查也是应付了事,形式主义情绪严重,致使安全管理生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2)管理思想不够科学。煤矿的开采需要正确的思想作为安全开采的指导思想,但是一些煤矿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仅重视开采的效益,以及一味追求生产效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重视。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也存在急功冒进的思想,追求政绩,从而忽视了安全,最后总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3)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投入较少。煤矿的开采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但是其中伴随的风险也极大。我国在煤矿开采中的投入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安全作业、生产装备以及安全防护方面的投入较少,而我国煤矿采矿有许多是私营企业,他们的投入则更加稀少。(4)采矿人员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我国煤矿采矿现阶段主要由人力完成,而人员也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其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较为薄弱。(5)管理部门法制不健全,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在煤矿采矿方面已经制定了许多条例,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同时地方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已经发现许多煤矿安全问题,但是地方保护色彩浓厚,小煤矿花钱就可以避免处罚,同时管理部门处罚手段仅限于整改以及罚款等,威慑力度不足。(6)自然灾害严重,矿区地质条件较差。我国矿井地质条件较差,煤炭埋藏一般较深,稳定性不够,并且地质构造复杂,井下多瓦斯、地下水、煤尘等。据了解我国高瓦斯矿井占总矿井的48%,为世界煤矿瓦斯最严重的国家。

3、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管理法律法规。我国相关部门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快制定符合时展的安全新式,在新时期做好煤炭安全生产的法律约束工作。同时加大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地方部门严格执法,从重执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及经济责任。(2)明确责任制度,完善监管体制。煤矿安全生产必须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的身上,从细节抓起。要做好监督管理,建立中央部门的垂直管理体系,将地方的监督与管理区分开来,并建立相关监督机构,或者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对煤矿安全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并进行社会曝光,增强社会的监督作用。(3)加强思想转变,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在于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中,因此,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强化,灌输风险意识将大大地改变现场安全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做好企业在效益与安全方面的平衡指导,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没有安全就没有煤矿采矿的效益。(4)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国家重点建设和培养相关研究部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将相关研究成果积极地运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同时创新管理体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安全生产的新方式,开发新的安全设备,对作业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进行相关投入研究和人员培训。

4、安全事故防范的措施

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事,不仅因为事故的易发性,同时也由于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在实际操作中,要切实注意一下几点:

(1)在现场采矿中,加强设备工具的检查力度。现场管理者要对进行井下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工具的检查,并对井下工具进行安全维护,对可导致任何事故的机械、工具、物品进行防火、放电处理,将隐患提前消除。(2)对基层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灌输安全意识。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对井下机械操作、工具的正确使用、地质条件的认知以及灾难发生是的处理和避难方式等进行培训。(3)建立科学合理的井下作业系统。企业要事先对矿井内部基本情况做好勘探记录,并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科学的分析系统,对事故进行提前预知,从而可以使企业和相关人员做好事前防范。

5、结语

我国煤炭采矿行业的安全事故频发由多种原因而导致的,主要是自然原因和认为因素,做好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是摆在相关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安全事故事关人民生命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相关企业在进行井下作业时,有必要提前对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作全面的、仔细的检查,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5)

    (一)超能力生产与设备老化

    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9.56 亿吨,但其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只有12 亿吨,其余将近8 亿吨的煤炭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年我国原煤产量可能按近22亿吨,没有安全保障的煤炭产量将会更高。什么是有安全保障的煤矿生产能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的《全国国有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调研报告》将此定义为:一是生产具有合法性,证照齐全;二是安全管理体系完整有效;三是矿井生产系统协调、合理;四是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健全,安全技术措施完备;五是应急救援体系完整有效。按照此标准,许多国有煤矿在某些方面都难以达标。

    当前,煤炭价格大幅上扬,受行情看好与高额利润刺激,煤炭行业超设计能力生产与频繁“扩能改造”现象成风,许多煤矿纷纷挑战生产能力的“极限”,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加速煤炭资源枯竭,更成为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祸首”。

    据统计,在全国27 个产煤省区中,有20 个省区超产,其中19 个省区超产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50%。据国务院安委会煤矿安全检查组对某省四大煤业集团进行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显示,这些煤炭企业 年超产情祝十分严重,最多的超产达800 万吨,最少的超产也达400 万吨以上,而在这些企业的 年生产计划中仍表现出了相当严重的超产倾向,这都将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超能力生产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严重的超通风能力生产。据某煤业集团提供的资料,该集团目前所属的四个矿井都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情祝,超产范围在20%~32%。在当前煤炭如此紧俏的形势下,全国其他煤炭集团所属矿井平均超通风能力也基本在20%左右。然而,由于我国煤炭赋存和开采条件差,95%以上都是井下开采,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按近一半,因此煤矿通风能力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对此国家早就提出“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方针。如果煤炭生产企业将通风能力置于不顾,势必给安全生产埋下极大隐患。

    谈到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让我们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其中诸多历史的深层次原因。自上世纪80 年代初起,由于国家实行“有水快流”政策,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十分严重,煤炭生产逐渐出现供大于求局面而到了1993 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煤炭市场则呈现萧条景象。加之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到1998 年煤炭市场陷入历史最低潮。20 多年来,煤炭工业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十几万煤矿工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目前,1/4 的矿井通风压力偏大或通风困难,只有60%的国有煤矿建有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国有煤矿高瓦斯矿井只有60%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而且主要是原国有重点煤矿。1/3 的煤矿存在防尘设施不足、老化的问题,部分国有煤矿机电设备超期服役。根据对某省四大矿业集团的调查,其主要设备超期服役率高达40%,其中上世纪50 年代的设备占30%,机电固定设备新度系数仅为0.5。各地煤矿的防灾减灾能力很难令人满意。近年来,国家在煤炭的安全生产上不论从财力物力人力上,都下了大功大,使了大力气。 年到 年国有煤矿安全资金投入总计124.14 亿元,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远没有满足产量猛增的需要。

    (二)安全管理与监督不到位

    长期以来,原国家劳动部一直是国家职业安全监察的执法主体。1998 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新成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再履行这一管理职能,煤矿安全监察及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交由国家经贸委新设立的安全生产局承担。由于煤矿事故频发,1999 年12 月30 日,国务院批准了《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履行全国煤矿行业安全监察职能。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基础上成立,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行使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归国家经贸委管理,但涉及煤矿安全监察方面的工作,仍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名义实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体制不变,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在安监局成立后的4 年时间里,煤矿安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 基本格局确定,但在实践当中出现了一些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如何把国家监察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提高安全监察执法的权威性,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等诸多问题。一位从事煤矿安全工作的资深人士评论说,“管生产的管安全,把己经与国际按轨的由劳动部门作为第二方进行监督的安全生产体制,改得反而缺乏

    第二方监督了,大批安全工作者无奈离去或者改行”。而直接主管安全监察工作的地方政府也设有类似机构,主要监管地方国有煤矿、或者私有的小煤矿。然而,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地方机构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对这些属于当地政府税收来源的煤矿企业,地方政府的“保护情结”依然严重,很难真正起到第二方监督的作用,直接关系中国煤矿职业安全的第二方监管还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三)煤炭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

    煤炭人才紧缺是矿难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煤炭行业技术人才多年流失,缺乏补充,各地煤矿人力资源青黄不接,处于“断档”状态。这不仅制约了煤炭产能提高,还严重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使煤矿陷入“扩产一事故一减产”的怪圈,成为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瓶颈”。某省一位安全监察局局长说,几乎每一起矿难的背后都可以找到煤矿人才缺乏的身影。大部分煤矿事故都与井下没有专职技术员、矿工不懂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有关。国家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在通报辽宁阜新“2·14”特大瓦斯事故调查处理结果时指出,这起事故的直按原因就是由于工人违章带电检修,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煤矿人才紧缺直接导致安全生产无人落实。煤矿采区技术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井下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以前每个采区一般有2~3 名技术员,但现在很多煤矿采区没有了技术员,仅有的几个懂安全、通风和机电的,都集中到生产科去了。

    没有专业的技术员,生产方案拿不出来,安全措施制定不了,制定了也落实不上去,有重大危险源无法识别,有效的安全装置不会使用,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就发生了。比如,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很多煤矿都装上了“瓦斯报警断电仪”,这本来可以有效减少瓦斯爆炸事故,可是由于没有技术人员及时调试,这些昂贵的仪器就像聋子的耳朵一样形同虚设。不仅如此,煤矿人才紧缺还使得产能难以提高。由于基层矿井没有技术员,很多原来由技术员把关的采掘方案都交给了总工程师,不少工程由于人手紧缺,造成采掘接替脱节,不得不中途停工。关于煤矿人才紧缺的原因,恐怕是众所周知的。上个世纪90 年代煤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煤炭行业艰苦、高危,煤校招生困难,不得不压缩甚至取消煤炭类专业。

    目前,全国煤炭行业原有的10 余所煤炭专业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政策由包分配改为双向选择后,为适应市场需求纷纷改名换姓,脱去了“煤炭”、“矿业”的外衣,其煤炭类专业的学生比例由原来的70%下降到不足10%,造成全国煤炭企业采矿、机电、通风等专业人才只出难进,普遍出现了技术人才紧缺问题,有的煤矿甚至十几年没进过一个大学生而陷入“人才断档危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主要能源,国家应站在维护能源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煤矿人才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加大对煤炭产业扶持力度,增强煤炭产业竞争力、吸引力的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出台优惠政策,创新培养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就读煤炭专业、就业煤炭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煤炭生产与安全的瓶颈问题,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然,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造成矿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治理煤矿事故要多管齐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矿难的发生。

    二:煤矿监察健全制度安全管理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所以,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是搞好安全监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煤矿开采难度的加深,不断提高煤矿开采的技术运用工作对于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益以及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积极建立和完善煤矿开采的相关制度,不断引进煤矿开采新技术和新工艺,此外,还要加强煤矿开采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期全面提高煤矿开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运用现状分析

在我国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和运用,煤矿开采技术以及工艺水平在不断地提高,逐渐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煤矿开采实际需求的采煤系统。在煤矿开采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如何能够在确定煤矿开采高效进行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系数,已经成为煤矿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现阶段的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使用性能较高的设备,并能够使用相配套的煤矿开采技术以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效益。就当前而言,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有很多,主要包括崩落采矿法、空场采矿法以及充填采矿法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矿区灵活使用不同的采矿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随着浅层煤矿的数量不断减少,深层采矿方法在我国的采矿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煤矿工程采矿技术分析

其一,露天煤矿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指在矿体上实施剥离,从上至下按照顺序开采矿体,通常采用大型采矿机械,产量大,并且建矿的速度较快。其具有施工作业安全、损失矿石量少的优势。

其二,地下采矿技术,这种开采方式是目前我国金属矿山采用的最主要开采方式,特别是有色金属、及黄金的开采系统,大约有95%都是选用这种方式。现阶段,我国煤炭工业中普遍使用的地下采矿技术有:填充开采技术、深矿井开采技术以及崩落采矿技术等等。

(1)填充开采技术,主要是使用其它材料填充已经被开采的煤炭空白地带,需用支架缓解作业面压力。同时还要合理借助填充物实施地压管理以有效控制围岩崩落与地表下沉,进而为填充开采创设安全的环境。填充开采所使用的材料从最先的废石填充直至现代的膏体填充,鉴于我国地质复杂、矿山数量较多的实际情况,填充开采技术有一定程度的进步。(2)深矿井开采技术,在使用这种技术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瓦斯、煤尘、冲击地压、地热危害以及顶板问题。故主要将深矿井开采技术应用在地热危害性很大、冲抵地压压强、煤层岩石抗压力低的地段。从目前煤矿开采现状而言,在使用深矿井开采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难以准确预测深井作业场所环境变化、检测应力场的难题。(3)崩落采矿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崩落围岩实现对地压的管理,主要采矿方法有:分层崩落法、阶段崩落法、壁式崩落法以及分段崩落法等各种方法,适合用在围岩易崩落、地表可能有塌陷的矿体中。

其三,除了上述几种采矿技术之外,还要深入研究特殊采矿条件下的高新技术。如:在较深的全煤巷道采用锚网耦合支护技术、水源热泵技术或者是、低透气性煤层群开采技术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将会被应用到煤矿采矿作业中来。如:在开始动工采矿之前,需先掌握矿井具置、矿井布局及深度等各种信息;而当机械设备在井下作业时,采矿工人可借助电子仪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等适时监控井下作业,以提高采矿效率,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三、改进采矿工程施工安全的对策

煤矿安全事故中,多数由于安全技术因素而造成,为提高采矿工程施工安全,应针对采矿工程施工中,应该针对其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安全技术因素,以规范的设计、严格实施施工管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进行。以下就来介绍具体的改进对策。

1、改进井巷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的对策

在采矿工程施工中,针对于其井巷工程施工中,对于中部车场采取单道起坡施工技术,不仅可以确保采矿井巷工程中部车场设计与施工工作的完善,也可以缩短施工工程量,选择单道起坡设计中部车场,可以有效节约工程施工建设成本;还可以避免空车在道岔行驶过程中发生掉道问题,降低飞车现象的产生。对于井巷工程中,还应该合理确定其曲率半径,确保曲率半径设计合理,减小巷道弯度,可以将巷道弯头曲率半径控制在12m左右,可以降低巷道内的运输工作的安全隐患。最后,对于采矿工程施工中的弯曲巷道中,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车场设计中,应该选择合理的车场位置,在设计施工前,其设计人员应该对采矿区以及运输巷道具体方位进行分析,避免将采矿区下部车场设计在弯曲巷道中,有效避免因电机车司机视线阻碍而产生的安全事故,确保司机在行驶中可以观察到前方信号,尽可能的在直线部位设计建设车场,降低不必要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2、采矿工程施工中开拓巷道施工安全技术

对于采矿工程中,针对其开拓巷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应该改进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提高工程质量。针对下部车场轨道施工中,应该确保双轨间安全间隙在大约1.4m左右,并且在实际的施工中,尽可能确保安全间隙保持在1.4m,这样才可以确保运输车正常的运行状态,有效避免人员伤亡。针对巷道设计中高度过低的问题,应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设计墙高,避免施工中矿区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实际采矿工程施工当中,在巷道的腰线施工之中,由于需要用中线和腰线来完成对巷道掘进的施工控制,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每隔30~50m距离,就能够利用测量仪器设置中腰线,避免施工过程中中腰线偏离情况的发生,及时矫正巷道施工中的中腰线偏离问题,确保施工质量水平,并且针对厚煤层位的巷道施工中,可以应用进分层开采技术,将对曲线巷道施工质量控制方面转化成弦线、切线控制,确保井下施工安全。

3、改进采矿工作面施工安全技术

对于矿井工程中,针对影响采矿工作面施工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应该严格规定施工中对切眼的开口操作,确保施工中切眼开口长度、方向以及各项参数符合施工要求,保其可以按照规定沿煤层正倾斜方向,避免三角带煤柱跨帮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对于急倾斜煤层主斜坡施工之中,应该避免坡度过小的问题,可以沿着煤层伪斜方向进行施工,确保主斜坡坡度满足实际工程中的施工标准,确保煤炭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以有效下降自溜,提高实际工作效率。最后在采矿工程施工中,需要合理选择运输巷拔口位置,确保运输巷拔口的正反拔口设计合理,确保施工过程中外开口巷道牛鼻子位置以及与内开口巷道刷大点位置,使其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在8m左右,可以综合考虑改造眼施工中的各方面影响要素,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矿区施工获得更多经济利益,避免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煤矿工程开采、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面对开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煤炭企业只有从思想层面提高安全施工意识、加快速度建设安全基础设施,并且不断采用现代化的采矿技术,引入安全评价标准、施工之前要做好事前预防工作、购买商业保险等,以此适应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需求,确保煤矿工程采矿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7)

0引言

在煤矿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应用大量煤矿机电技术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技术管理。针对煤矿开采的具体过程而言,无论是参与煤矿开采作业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或者是煤矿开采的各方面技术以及开采器械都需要进行严格有序的管理,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煤矿资源的安全生产。

1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煤矿机电技术的相关机电设备比较落后

随着煤矿资源开采量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技术研发工作者将技术创新的目光投向了煤矿机电技术的研发领域。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煤矿机电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调查之后不难发现,煤矿施工和开采工作都面临着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也正因如此,一部分煤矿机电技术的使用要求比较高,针对于比较复杂的煤矿作业环境而言,依然有一部分技术人员难以掌握煤矿机电技术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也是导致煤矿作业常常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煤矿机电技术在经过长时间运用之后的确也需要及时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创新,但是一部分煤矿开采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改进煤矿机电技术的重要性,依然采用的是较为原始、较为落后的煤矿机电技术,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比较落后的煤矿机电技术也为煤矿开采以及相关的煤矿井下作业活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一部分煤矿开采企业的相关煤矿机电设备也存在着设备老化或者是设备年久失修甚至是设备损坏等问题,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所谓的“生产建设成本”而选择放弃维修煤矿机电设备,或者是对于煤矿机电设备方面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情况虽然说起来非常地耸人听闻,但是实际上此类现象并不算少见。

1.2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操作能力不强

部分煤矿开采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比较小或者是建设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并不注重对施工建设人员或者是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素质方面的要求。一部分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并且技术操作能力不强,并不能够熟练地掌握煤矿机电技术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的使用情况。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导致煤矿开采工作人员在自身的专业化素养方面出现问题,都应该得到煤矿开采企业的足够重视。

2改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当中的应用策略

2.1不断增加煤矿机电技术的资金投入的力度

所有的煤矿开采企业应该注意煤矿机电技术的技术改进以及技术创新的力度,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矿机电技术,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保障煤矿开采作业,尤其是煤矿井下开采作业的安全。第一,煤矿开采企业可以不断地加大技术改进以及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投入大量的生产与技术创新资金来帮助煤矿机电技术进行持续的技术革新。第二,煤矿开采企业应聘请煤矿机电技术方面的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组成专业化的技术研究团队,针对煤矿机电技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与创新。第三,煤矿开采企业也应该加大购买新型煤矿机电设备的资金,将本企业内部的一些已经老化或者是已经损坏的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翻新处理或者是报废处理。然而针对新购入的煤矿机电设备而言,煤矿开采企业也要选择质量较好的煤矿机电设备,不要为了贪图一时的“节约生产成本”而购买一些价格低廉但是质量一般或者不适用于企业现状的煤矿机电设备,避免日后“遗患无穷”。

2.2全面提高煤矿开采工人对专业化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操作能力

煤矿开采企业应该从参与煤矿开采过程的一些施工技术人员入手,着重分析全面提高煤矿开采工人对专业化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操作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首先是在选拔煤矿开采技术工人这一环节之上,煤矿开采企业需要严格的考察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从业资质,随后选择专业化业务操作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的煤矿开采技术人员。其次,针对于本企业内部的一些煤矿开采技术人员而言,也要探索出一套自成体系的技术人员测评体系,对于一部分专业化技术操作能力不强的技术人员要及时地撤换掉。最后,煤矿开采企业也要定期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参与各种实践技能的培训活动,进而达到全面提高煤矿开采工人对专业化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操作能力的目的。

2.3制定定期检修方案,正确使用煤矿设备

煤矿工作人员在实行安全生产期间通常会进行事后控制工作,因为开采工作之前或进行开采期间进行安全生产控制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于此,煤矿管理层人员就一定要合理拟定科学有效的定期检修计划。一方面,在进行煤矿开采工作之前尽力避免因设备自带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另一方面更要杜绝由于设备使用错误引发的系列安全事故,发生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反应导致人身安全受到损害等严重后果。可配备大量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一来既能提升工作的安全性,又能不断强化开采设备的运转自动化性能,将保护工作与控制工作同时进行。

3结语

随着煤矿开采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煤矿开采量的不断增长,煤矿机电技术以及煤矿机电设备等方面的问题都应该成为煤矿开采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调查之后也探索出了关于改进煤矿机电技术对一系列方法与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创新,不断为煤矿开采作业尤其是煤矿井下开采作业提供技术方面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贾林军.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要点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1(02):16-17.

[2]左影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21):104-105.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8)

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也是全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煤矿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开采工艺的进步,煤矿安全事故数量大幅减少。同时近年来煤矿开采尤其是深部煤矿开采的条件更为复杂,这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将可能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煤矿安全管理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与我国安全生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效率、推进煤矿生产安全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1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生产的未来被党和国家所重视,也是煤矿生产中一直强调的问题,近年来煤矿企业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煤炭生产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一些管理人员片面的认为安全生产的管理的目标就是阻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工作中也没有认真的去检查各项细节措施,这对部分人员违规作业的情况视而不见。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也会对煤矿施工作业人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2责任体系不健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一些小问题,常常会出现难以追责的情况,由于无法追踪到相关责任人,对于直接责任人惩处不到位的现象也大大降低了煤矿工人对于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认识,从而加剧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出现这些现象反映了部分煤矿企业责任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部分煤矿企业领导现阶段采用以包代管的管理方式,没有明确划分各个作业区的责任,也没有将各项责任落到每一位人员的身上,责任体系不健全导致事故发生后无处追责。与此同时,部分人员履责方式单一,责任分解照抄其他文件,一些领导不知如何落实主体责任,责任考核常用方式是听取工作汇、个别谈话等方式,责任考核不够深入,难以真正发现问题。

1.3设备检修力度不足

部分煤矿生产备比较落后,尤其是对于中小型煤矿企业而言,由于缺少安全资金投入的问题,这一现象更为普遍,这进一步增加了煤矿生产的风险。小型煤矿面临复杂的开采条件,原有的设备难以满足新煤矿的开采需求,而管理人员也没有及时更新生产设备,所以部分采煤设备存在带病作业的情况。与此同时,管理人员也没有定期检查与维护生产设备,一些生产设备在长时间连续运转后缺少对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超能力生产,从而增加了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

1.4安全监控系统不完善

近年来,不少煤矿企业将信息技术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中,但是由于对现代信息技术不够了解、缺乏信息技术人才,因此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中存在着应用范围不广的问题,在监控过程中部分系统会出现故障的问题,这有待煤矿企业改进。

2应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意识指导人的行为,要想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就必须要强化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应该让其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操作规程,积极配合安全管理工作。首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通过现场会议、煤矿安全事故案例讲解、微信公众号宣传等方式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同时在微信群内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内容,使作业人员可以熟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求与规范,还可以利用工余时间组织作业人员参与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强化其安全意识。其次,煤矿企业应该鼓励作业人员相互监督,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大对生产过程中“三违”行为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三违”人员立即制止及纠正、对多次出现的“三违”人员要从重处罚。

2.2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要想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还需要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大问责力度。首先,需要增强主体意识,加强领导干部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将煤矿安全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将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通过组织领导以及管理人员集中学习等方式,强化其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细化主体责任,根据管理部门岗位分工,进一步细化主体责任内容,每一位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负责范围,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应该怎样履行责任,同时通过示范引领,落实责任报告等方式实现安全管理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其次,完善问责机制,倒逼管理人员担责尽责。在对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工作进行考核时,煤矿企业需要细化考核指标,应该根据各个管理人员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将管理任务进行分解,细化考核分值与具体要求,尽可能地采用量化指标考核管理人员的工作,保证考核结果的科学、客观以及公平。对于责任履行不到位、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管理人员应给予公开通报批评,严重的依法依纪追责,避免以问责代替法纪追究。

2.3加强生产设备检修工作

机电设备是煤矿企业生产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机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转、使用年限的长短都会直接影响煤矿生产安全,因此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生产设备检修工作。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检修人员教育,强化其责任意识,要求检修人员必须每日检查生产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并按照工作要求详细登记数据,保证机电设备等生产设备能够处于高性能状态。对于维护保养欠缺或使用年限较长的生产设备,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如遇特殊情况,还可以利用远程检测系统检测机电设备,及时发现问题。除此之外,有条件的煤矿企业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使煤矿生产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煤矿企业可以采用智能化采掘作业面,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也可以减少煤矿工人尘肺病等职业病发生率,提高作业安全性。

2.4健全煤矿网络监测平台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9)

1.1制定政策并设置相关基金,为煤业安全管理提供资金煤业安保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矿场保安费;二是煤业合理化基金;三是煤业安定基金。矿场保安费是根据矿场保安费提存支用实施办法于1960年制定实施的。该办法从各矿产品售价内提取2%列作保安费给改善矿场安全设施提供固定经费,用于购置和维护保安器材、矿场救护队管理、矿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矿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加给、特殊预防等费用。保安费的收支,由各矿工会或员工代表,根据上述所列范围视各矿实际情形建议支配顺序,由矿务局派员稽核费用提存及支用情况。该办法经4次修正于2004年废止,共施行44年,对台湾煤矿安全贡献巨大[5]。煤业合理化基金是依据台湾地区煤业合理化基金管理及运用办法,由台湾地区工业燃料用天然气每立方公尺附加征收新台币拨充,以4年为限,4年共征收约2.1亿元对煤矿实施基本辅助与专门辅助。其中基本辅助是根据一般煤矿的共同需要辅以促进煤业合理化经营。对有关煤业合理化计划的设计、调查、研究、训练、管理以及对所需人员的聘请、训练、考察、进修等予以全额辅助。专门辅助是协助优良煤矿合理化经营之工程及器材费用予70%之融资,对煤矿所购置器材的资本性支出依其重要性、风险性予以银行利息70%~50%的补助。对推行煤业合理化计划有关煤矿开采研究试验所需机械设备的购置与研究试验费用全额补助。对推行煤业合理化计划有关改善坑道设备的资金以70%融通,其贷款利息依重要性、风险性分别予以70%~50%的补助,以及其他为提高生产效率,经基金会核准之各项辅助及特殊保安器材均给予相应资金的补助。煤业合理化基金的主要用于增进和更新矿工及煤矿的安全设备以及进行煤业训练。其对煤矿业的各种辅导与辅助计划,对煤矿业产生明显的改善,煤矿灾变次数及死亡人数大幅降低。1992年及1993年为历年来死亡人数最低,各发生灾变次数1次,死亡1人,死亡千人率为0.52及0.56。煤业安定基金是为执行1984年8月8日的“台湾地区煤业政策”而对煤矿矿工辅导就业及辅助资遣。其资金来源是按进口能源(含燃煤、原油、燃料油、核能燃料)关税完税价格征收6年0.5%的关税,经国库转发运用,支出收支并入中央总预算,并在国库开立专户存储,专供辅导煤矿矿工就业及辅助矿工资遣。其中辅导就业矿工是依照“辅导煤矿矿工就业及辅助资遣矿工实施要点”实施期满后对矿工专业资遣处理原则发给5万元补助费。辅助资遣矿工则依照该要点规定计算矿工的资遣辅助费。该基金自1986年开办至1994年止,共辅导13732矿工就业,辅助金额达6.866亿元,辅助资遣矿工11137人,辅助金额共21.6亿元,合计24869人,辅助金额28.5亿元,使台湾煤业得以平静关闭[6]。

1.2成立自治性行业团体,协助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台湾煤矿注重发挥相关行业团体以及矿工的作用。如在雇佣100人以上矿场成立安全卫生委员会,由资方及员工代表组成,矿务局派员列席,每2个月定期召开1次会议,针对矿场的安全与卫生设施缺失提出检讨,研提改善方案。设立矿场安全咨议委员会,由矿务局聘请学者、专家、矿业权代表、矿工及矿场保安管理人员代表兼任。主要为研讨矿务局所提交议案,各矿所提建议案及委员本人之提案,对促进矿场安全助益良多。为保障矿工权益,增进矿工智能、改善矿工生活,发展矿业生产,发挥劳资双方团结功能而成立的矿业产业工会,经常性举办工会干部讲习班、在职工人安全训练班,辅导会员工会召开例会、代表大会及理监事会,协助解决有关煤矿问题。台湾区煤矿业同业公会于1973年创立了社团法人的“台湾区煤矿业职业训练委员会”,积极参与矿业职业培训。

1.3定期开展相关安全管理活动开展矿场安全卫生周活动,以唤起全矿员工重视矿场安全与卫生。派员参加矿务局举办之各种竞赛或示范观摩会及参加劳工安全卫生周等各种宣传活动。派遣矿场救护队参与煤矿公会主办之矿场救护队联合训练及演习等。推行矿场零灾变运动。制定鼓励煤矿零灾变运动实施要领,训练员工于工作前找潜在之危险因素予以事先消除,并制定推行煤矿场无灾害工时记录奖励制度,对成绩达奖励标准者予以适当奖励。建立自动安全检查制度,鼓励矿工参与自动安全检查以及安全监督检查,并根据《矿场作业员工参与煤矿自动安全检查奖励要点》奖励参与自动安全检查之员工,对有具体贡献者给予奖金或提升职务之奖励。该措施实施之初,矿场员工配合意愿不高,但经工会组织之矿场示范进而全面推广实施。

1.4成立煤矿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对矿工进行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台湾煤矿业者为加强职业训练,在台湾区煤矿业职业训练委员会下设训练中心,对矿工进行教育及技术培训训练。台湾区煤矿矿工福利委员会为扫除矿区文盲,提高其工作技能,实施矿工教育。第一步先着手于识字运动,而后再进行矿工技能训练,对矿业生产及安全管理技术改进提高收效至宏。为提升矿场员工对矿灾的认知,培养遵纪守纪观念,避免人为疏忽及不安全行为导致灾害之发生,并加强训练成效,矿务局于1985年5月1日成立训练中心,该中心建造模拟坑道,配电盘综合试验设施,工作台及防爆开关,自动瓦斯警报器及各式教具,提供完善之实习环境及设备。延请学者、专家或具专长人员进行技术训练、职前训练及在职训练等。该中心自成立后矿场灾变逐年减少,引起重大伤亡的爆炸灾变不复发生。同时,为提升作业人员之安全技能,督促矿场举办矿工职前及在职训练,使从事各种工作之作业人员具有安全观念,时刻注意自己周围环境的安全,增进新进或在职人员安全知识水准,使其参与自动安全检查工作。并对违规之矿场作业人员采取调训,以遏止矿工违规,减少矿场灾变发生。

1.5认真实施煤矿调查评鉴工作办理煤矿调查评鉴工作是对煤矿业作全身体检。1984年11月,由矿务局召集,邀请南非矿业专业、内政部劳工司、煤业合理化基金保运委员会、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煤矿业同业公会等代表,成立了“台湾地区煤矿调查评鉴小组”,按矿场安全卫生及经济效益两大部分对煤矿场实施调查评鉴。自1984~1998年止14年间,共计对台湾地区煤矿场进行了5次调查评鉴(每三年1次),每次调查评鉴均制定调查评鉴工作计划、调查评鉴标准及优良煤矿基准,遴选符合优良煤矿基准之优良煤矿予以政策性辅导;发现矿场安全有待改善之处,予以列管督促限期改善,或予以禁采、停采、机件禁用等处分;至于未列入良矿者则积极劝导其办理自行废业注销矿业权,尽速收坑,辅导矿工就业并给予资遣补助。

1.6健全救护指挥系统

1.6.1健全救护站组织为加强矿场灾变救护功能,各煤矿场依矿场安全法令规定编组矿场救护站,在台北设置救护总站,另于台北县瑞芳、平溪、三峡及苗栗县头份等地区设置矿场救护站,每站配置救护器材及相关队员。后因煤矿数及矿工人数减少,又调整了各区救护站的设置,但设于台北的救护总站仍继续存在,各区救护站则予缩减裁撤。

1.6.2健全矿场灾变救护指挥系统鉴于1984年发生的三次重大灾变抢救指挥系统异常混乱,通过对灾变抢救指挥系统重新检讨,于1985年1月11日颁布“健全矿场灾变救护指挥系统组织方案”,当矿场发生伤亡5人以上时,应立即成立救护指挥中心,开展矿场抢救工作,并需警察机关、卫生单位、社政单位、军宪、电力及电讯等单位支援配合,并调配附近煤矿救护人员支援。

1.6.3加强救护训练及充实救护站设备矿务局辅导各矿场健全救护指挥系统,充实煤矿公会救护总站,督导各区救护站和大型矿场救护器材的更新和维护以及基本救护队员演练。为使各救护队员熟悉救护技能,每年定期举办4次救护演练。为提升救护队员素质及培养救护训练师资,派遣人员前往南非接受救护训练。研订救护站调查评鉴基准,对各区救护站及煤矿公会救助站实施评鉴。

1.7实施矿工团体平安保险制度1986年10月9日省府实施《台湾省煤矿矿工团体平安保险办法》。保险额每人50万元,给付范围在矿坑内从事开采工作遭遇事故所致之一级残废或死亡。保险费每年每人3455元,其中3200元由业主负担,其余255元由省府负担。至1986年底计54矿7654人投保,理赔6人。因煤矿收坑日多,至1996年10月底仅有8矿279人投保,自1986年至1996年合计理赔56名。因累积特别准备金达4891万多元,煤矿公会依据第150次煤矿政策执行会报结论修改办法,将理赔金额提高至100万元,保费不变。

2台煤安全管理经验对我们的借鉴

2.1充实安全生产基金,确保安全生产的相关投入根据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通知(财企〔2006〕478号)的第五条煤炭生产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各类煤矿原煤单位产量安全费用提取标准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吨煤30元,其他井工矿吨煤15元,露天矿吨煤5元提取。安全费用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主要用于矿山企业安全设备设施配备、安全生产改造、治理、评价、宣传、教育、培训等支出。

2.2切实加强矿业安全生产的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管理自200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强化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的通知》,各煤矿企业建立纷纷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矿场的制度化建设流于形式或普遍存在人治现象。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10)

在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综合效能的举措中,要敢于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煤矿企业综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形成规范的执行力,将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落实到煤矿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必定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

1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1)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一些煤矿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往往忽视安全管理的综合意识。从现场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煤矿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安全生产落实,也没有建立规范化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在整个安全经营活动中,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方式;对于安全管理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行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整个安全管理方面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也就不能从多个角度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安全管理效能。(2)技术层面需要提升。在煤矿企业的综合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条件和煤矿赋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区采矿设备比较落后,技术运用相对匮乏,尤其是管理意识不强、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的煤矿企业,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采矿模式,对于煤矿的勘测与开采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技术运用。GPS定位系统、远程管理等不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缺少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不重视对安全生产与技术的投入,给煤矿井下安全综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防水工程、瓦斯浓度控制、供电系统、巷道布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不能推动整个安全工作的全面实现[1-2]。(3)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煤矿综合开采过程中,由于工作上不够重视,给煤矿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当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和其他因素分析,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不够,没有风险控制意识,也没有养成安全管理的良好习惯。加之煤矿开采设备落后,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煤炭事故频繁发生,从而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严重影响,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4)责任体系比较模糊。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责任划分和综合管理制度不够明确,在履职尽责方面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一些煤矿企业采取以包代管的方式,对安全生产责任的细化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理念,管理层面不能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不能把每一项责任落到实处,也就不能形成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同时,激励惩处机制不明确,没有实行规范化、统一化的责任方式,并在安全生产的具体控制上,没有将责任分解到个人,也就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3]。(5)检查力度有待加强。针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采取密集检查、督查方式,但督查过程中监督管理存在缺失,不能采取监管的创新管理,甚至沿用传统的思想和制度观念。在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凭借主观想象,缺失具体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因而监管也就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同时,在行政监督管理过程中执行力度虚化,很多人对于分内的事情不做,生怕得罪人,对于操作不当、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没有及时处分,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听之任之,或者采用简单的方式处理,不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就不能促进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在具体检查方法上,也没有采取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对于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没有形成精细化的管理,因此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应对策略

(1)强化职能,提升监管的整体能力。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策略中,要构建出监督管理的综合方式,通过建立安全制度与规范化运行的执行管理制度,形成全面化、精细化的监管职能。首先,要构建一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安全监管队伍,从煤矿企业的管理领导班子中选人牵头负责工作,采取24h轮班监督管理的方式,并实行领导责任全面细化,及时了解煤矿井下的开采进度和各个项目指标的安全运行状况,建立24h情况统计与等级台账,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在通过管理层人员的带头示范作用,采取专题汇报、活动交流等方式,将监督结果实行全面通报。其次,要构建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实行监督管理的奖惩制度,对于不遵守安全管理条例的情况严惩不贷,对于工作出色,安全意识强的管理人员,要及时给予物质、精神奖励,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一视同仁,全面树立好“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做到监管有度,有法可依,全面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效能[4]。(2)优化方案,制定开采的有效方式。在安全管理方案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井下开采技术提升。首先,强调安全开采的运用,在优化开采工艺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综合设备的实施,采取规划性强的开采技术,在整个方案的具体实施中,对勘测仪器及技术等要素,形成有序性、安全性的优化。在巷道布置过程中,要形成简单、实用、安全的方式,对于不同方案结合煤矿地质条件、赋存条件进行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方案和开采方案的有机结合,既可提升开采的安全技能,又能减少生产浪费。在提升安全综合功能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技术应用,起到更好地科学性效果。(3)细化责任,加强责任的落实力度。在责任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从安全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企业综合管理效能,做好责任细化工作,在煤矿企业建立相应的责任落实处理机制,层层进行安全管理,在确定每一个领导层人员及工作人员责任的基础上,形成明确分工,搭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管理。同时,加强采矿工作人员的灵活度培养,对一些煤炭专业的高校提供一些资金与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丰富煤矿企业自身岗位与综合素养的同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提供可靠保障。(4)完善监管,突出监督的机制作用。安全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指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防范舞弊行为出现,认真做到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安全监督人员一方面要做好监管协调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经验不断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并围绕安全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结语

在综合管理过程中,要结合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需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突出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而采取优化管理、细化责任、提升能力、强化培训等措施,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从而推动煤矿企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下一篇: 中医临床基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