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安全愿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6 15:28:06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1)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10504

创新是企业兴旺的不竭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条件下,技术创新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走技术创新之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之策。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得到持续和推动,即建设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着企业走上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道路。淮南矿业集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企业,2002年前,煤炭产量徘徊在千万吨左右,煤矿重大事故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002年以来,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煤炭产量达七千多万吨,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员工的素质和自信状态显著提高。企业被国家部委和安徽省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深井低透气性煤层揭煤防突关键技术研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老煤矿焕发生机,成为行业学习的新标杆,其奥秘之一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引领企业波澜壮阔的技术创新实践。

一、精神引领,塑造企业技术创新灵魂

企业精神是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大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1],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势,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的关注企业的前途,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灵魂作用。2002年淮南矿业集团高层管理团队上任伊始,积极谋划企业发展战略,深刻反思过去煤矿事故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煤矿安全与生产的矛盾,意识到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是缺少企业的精神支柱,缺少对安全与生产规律的认识,没有认识到企业技术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员工的工作没有很强的管理理念引导,企业生存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制约了企业发展。经过企业思想大讨论大解放,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离不开创新发展成为管理者的共识,企业高层管理者认真思考企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自觉把企业发展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把握,深入分析资源性行业发展规律,一是及时提出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以及企业要“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见淮南矿业集团编的《八年总结(2002-2009)》,2010年99页。,用企业宗旨和发展战略统领企业发展全局,指导企业各项工作;二是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煤矿生产与安全矛盾,提出了“一先进、三保护”煤矿生产发展科学理念,即“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把“一先进、三保护”作为新型能源基地特征。针对多年形成的“煤矿出事故是正常现象、煤矿没有不死人的”等陈旧观念,集团高层决心把煤矿瓦斯治理作为煤炭生产的根本,提出了“瓦斯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切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的理念,破除“淮南矿区发生瓦斯事故是必然的”的旧观念,实施严格控制矿井瓦斯超限,提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是害也是宝”的理念,即变被动抽放瓦斯为主动抽采瓦斯,以抽保用,以用促抽,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变废为宝,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治理战略,率先提出“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将工作面由高瓦斯状态卸压到低瓦斯状态后,再进行采掘作业;三是提出“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重利用”的瓦斯治理治本措施,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强力推进技术创新,严抓流程和现场管理,强化综合利用等。这些理念的提出和高层的全力推动,企业上下一致的严格、细致的深入贯彻,形成了淮南煤矿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这些精神理念深深地融入了员工思想内心之中,成为了科研人员主动创新精神支撑,成为了淮南矿业人开展技术创新的内心灵魂,“负责任、能创新” 的企业精神在企业得到了体现。淮南矿业人在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实践中,不断改造与企业不和谐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理解、认同并在实践中主动践行企业理念,使员工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与企业理念有机统一起来,引导技术人员做坚定而又清醒的技术创新者,对外来技术,既不拒之门外,又不全盘照搬,注重消化吸收,吃下去,化得掉,再创新,落脚在国产化、本土化、煤矿化上,特别是在瓦斯治理上,在“治得住”基础上,实现了“治得快、治得省”, 提高了“一通三防”工作效率和工程效益,满足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淮南矿业人在“负责任,能创新”的企业精神引领下,勇于突破,进行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企业的精神理念成为技术创新的内驱动力,铸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促进了一个百年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人本责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践

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把企业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管理从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强调的是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推祟的是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时对人的价值不可置换性的铭记。煤矿作为采掘业,高风险产业,虽然技术进入不了煤炭产品,但井下地质条件变化大,技术非常复杂,所有技术都表现在开采过程和开采手段上。正是煤矿的生产是高风险产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工作,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尊重人权,保护员工的精神。淮南煤矿历史上是瓦斯事故重灾区,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煤层群开采,上有淮河,水系发达,村庄密集,瓦斯治理和安全开采的难度大。淮南矿业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总结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多发的教训。淮南矿业人被炸怕了,被炸醒了,痛下治理瓦斯的决心,把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作为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把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中感受最迫切、最深、最难的问题作为技术创新原始动力,把解决生产中最迫切、最深、最难的技术难题作为自己的责任,把保护人的生命作为安全生产的底线,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作用,坚持用发展先进生产力来解决安全与生产的矛盾。企业技术人员把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作为自己价值实现的动力,坚持对员工安全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对社会和谐负责,认真思考企业的技术创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积极谋划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坚持“先进、适用、集成、经济”的技术原则,一切技术工作着眼于解决安全生产现实问题。企业在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分类建立了技术创新团队组织课题攻坚,在长期不懈的技术探求下,淮南煤矿的技术人员突破传统采矿理论,确立了安全开采“疏导论”,井下开采面临的所有气体、固体、液体压力,用“疏”的办法得到了解决,解除灾害威胁。水害治理,是“疏水降压”;地压治理,由“顶得住”变为“让得开”,让地应力释放出来;瓦斯治理,则是“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循环卸压开采,使瓦斯压力充分释放,煤层变性,创立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体系,先后完成了“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37项科研成果,25项发明技术等等。由于企业把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现实问题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切入点,建立人本责任体系,以人为本,保护生命内化为了科技人员责任动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解决了煤矿多年来影响安全生产主要因素,把瓦斯关进了技术的“笼子”里,进一步解放了煤矿生产力,降低了煤矿安全生产成本,释放出巨大能量,对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制度激励,挖掘技术创新潜力

企业文化专家沙因教授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2]。企业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文化理念的存在形式。把企业精神理念用激励性的制度固化下来,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保障,是企业进行持久技术创新的根本之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的所引起的,人在未受激励的状态下,人的潜能只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可发挥出80%-90%[3]。由此可见,激励是挖掘人的潜力的有效途径。淮南矿业集团针对科技人才需求的特点,充分运用激励理论,建立与企业实际相符合的一套激励机制,在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才的技术创新潜力,一是建立有淮南特色的“产学研”体系。集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责任主体。企业建成了部级的以煤矿瓦斯、生态环境保护、深部开采三个重点实验室为重点的煤炭研究院,生产矿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执行主体,矿长是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终端责任者。企业设立专家委员会,下设揭煤打钻专家组、岩巷机械化和传统工艺专家组、新井建设专家组、装备专家组,形成复杂开采条件下技术创新的决策机制,主要目的是既要解决安全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实现技术解扣子,又不花冤枉钱,不打冤枉仗,不干冤枉活。确立了两个现代化矿井顾桥矿、谢一矿为“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复杂地质条件深井开采试验矿井,承担着为企业瓦斯治理技术探路的重大任务。同时建立了一个技术服务公司,实施项目负责制,加强技术服务监督管理。由于建立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鼓励企业人才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研究平台。二是建立了研发成果激励措施。主要有:职务发明奖励到个人;创新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性条件、作为评先评优的优先条件;特别重要的技术骨干,在煤炭研究院设立个人实验室,重要成果可以其名字命名;学科带头人作为关键的少数,可享受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上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董事会予以重奖;对选拔出的技术拔尖人才给予每月2 000元的补贴激励,对员工中的“技术大拿”给予每月1 800元的补贴激励。三是营造技术创新良好文化环境。企业主动自觉地营造鼓励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利用大小会议宣讲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支撑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表扬在技术创新中的先进人物。企业高层经常性地把自己对在技术探索的经验性认识进行介绍引导,定期把不同类型的煤矿事故进行案例分析。集团每两年召开一次企业技术创新表彰大会,及时把创新中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基层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技术创新会议,鼓励开展五小科技、革新改造等活动。四是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每年科技经费投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5%,其中研发经费所占科技活动总投入的比例在20%以上,仅2012年科技活动总投入15.3亿元,其中研发经费3.1亿元。由于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激励了科技人才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地调动了科技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了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的潜力。

四、愿景规划,提高技术创新进程

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的设想,是对企业发展远景的描绘,是企业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发展蓝图,是企业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员工认同企业愿景并把自身的价值实现置身于其中,就能不断地激励着企业创新进取,拼搏向上。愿景的实现需要企业规划好发展战略,分解细化企业战略目标,以阶段目标为导向,把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个人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变为员工共同追求目标,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罚为手段,来协调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变企业“要”为自己“我要干”,调动员工“我要干”的内在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愿景。

淮南矿业集团为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新型能源企业,确立了企业在行业中成为煤矿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世界煤矿难点技术的攻关者,煤矿技术产业化奠基者的技术创新愿景见淮南矿业集团编的《历史的脚步》,2011年43页。。为了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这一使命,把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按照企业规划的发展阶段,量化为每年具体的、可执行的细分目标,遵循煤矿生产规律,抓当前,顾长远,重展期,规划五到十年,粗排五年,细排三年,精排一年,以展期为主,兼顾当期,把细化的目标根据各个煤矿的实际进行分解,一是细化分解安全生产目标。煤矿在完成产量的同时,杜绝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和水灾、火灾等较大生产性责任死亡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不超0.03,千人重伤率控制在0.25以下,以及瓦斯抽采量、抽采率,综合电耗,综采单产,采煤机开机率等等;二是分解下达年度技术创新项目。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把课题下达到煤矿、研发团队、研发中心,采取项目负责制,吸纳最佳人员进入课题组,定课题负责人,定项目,定方案,定人员,定时间,加强课题监督管理,按期完成,形成技术成果和专利;三是科研人员要增强创新责任意识。企业把科技人员的人品、操守、职业道德看得重而又重,着力培养科技人员负责任、能创新的精神,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作风严谨、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要求科研人员不能做“草莓式的技术干部”,经不起压力,而是要立足技术工作,防止浮躁,防止守旧和懒惰,埋头技术创新。企业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浮躁现象,把目标管理与单位的薪酬、绩效奖励刚性挂钩;与管理干部问责挂钩;与岗位职责挂钩;与表彰奖励挂钩,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责任目标体系,责任目标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激发了科技人员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凸显了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技术创新思维。由于把企业愿景目标细化、量化到具体煤矿,强化对目标管理的检查和考核,把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传递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变为科技人员自己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工艺设计、技术改进上、瓶颈技术的突破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企业的技术创新既确保了煤矿既安全生产,又不出现功能性、功率性重大浪费;既杜绝了重大事故,特别是颠覆性事故,又培养了人才技术创新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起到了安全生产和技术创新目标同达到的明显的效果。参考文献: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2)

管好人的行为首先要管好人的心,管好企业同样如此,对于煤矿这一高危行业来说,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那么,企业的"心"就是灵魂,就是安全文化。什么是安全文化,怎样建设安全文化,怎样促进安全文化有效落地?笔者结合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实例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概念

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所崇尚并践行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安全文化作为煤矿的主文化,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对于煤矿来讲,安全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与实践的安全价值理念、管理制度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安全文化就是生产作业上所表现的习惯。

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煤矿按照"带好人,出好煤,建好井,零事故"的工作方针,在生产实践中,整合创新探索出"1235"特色安全文化管理法。即找准1个切入点--打造本质安全型人,建立2套体系--三基管理体系和安全隐患处理闭合体系,密织3张保障网--组织保障网、合力保障网、亲情帮教保障网,推进5项管理--"三三整理"管理、干部走动式管理、四项技术管理、安全诚信管理、创新品牌管理。多年来的建设实践证明:恒源煤矿实现了"安全好、生产好、效益好,员工生活质量高,矿区和谐程度高"的工作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所有的成绩与安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以人为本,推进安全文化内化于心

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塑造本质安全型人的过程也是培育安全文化的过程。恒源煤矿重点突出"带好人",把注意力集中到研究本质安全人的心态和行为上,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积极构建安全"大宣教"模式、愿景激励模式和行为养成模式,不断优化载体,从内心深处启发人的安全意识,打造出一支 "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

1、安全"大宣教"深入人心

"理念是安全文化的灵魂,也是安全文化的源泉。"通过大众传媒、谈心工作室、典型教育、节日安全活动、文艺宣传、家属联保、"三违"帮教、"五老"三走进安全宣教"八法",恒源煤矿积极构建安全"大宣教"模式,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2、理念愿景润物无声

在工业广场四周悬挂制作精美的安全理念、格言、警句牌版;在副井口和井下建立安全文化长廊,形成视觉冲击和理念辐射效应;不断完善区队、班组、个人的三级安全愿景体系,提炼出员工"一句警示语、一句安全寄语、一句格言"为内容的"三一个"愿景体系,并录入在员工信息档案中,形成大愿景涵盖小愿景、小愿景支撑大愿景的共同愿景目标。

3、行为养成规范有序

恒源煤矿以规范管理、规范操作为重点,实施佩戴标识化、行为规范化、工作程序化、操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的"五化"管理,专门制定班前礼仪"十步骤"的标准和要求,严格10种隐患人排查,大力推行员工讲评,执行入井前9项要素的安全确认,筑牢入井前第一道防线;强势推进6S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下发配套的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工种、各岗位目标管理和岗位职责,做到区域定置、人员定置、材料定置和设备定置等,从规范班前会标准、集中下井和行走标准、现场管理、物料定置管理四个方面,持续完善员工的日常基本行为、作业行为、岗位价值标准的内容,实现了环境优美化、行为举止文明化、质量标准日常化、安全常态化、制度规范化。

(二)以"三基"为实,推进安全文化融合同化

"万丈高楼,始于根基"。恒源煤矿将安全放在先于各项工作的首位,注重加强"三基"建设和安全隐患处理闭合管理,坚持将有效的管理手段融入安全文化,形成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同频共振,为矿井安全生产夯实根基。

1、抓基层,激活班组小细胞

完善班组建设机制,形成班队长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班队长的竞争淘汰机制和后备班队长管理机制,引发"鲶鱼效应",促进班队长结构更加优化合理。深入推进标准班队建设,坚持量化考核到班组,实施"内部市场透明工程",在一二线班队推行"四级市场看板管理",保证了工分和分配及时、透明、公开、公正,真正实现了"班清班洁,日清日结"。推行"工作过程标准管理"和"两级三项"考核,由只注重结果考核变成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严格落实班评估制度和工程质量三级验收制度(当班、交接班、科区),开展现场无严重隐患、个人无违章、班组无事故的"三无班组"竞赛活动,建立班组联保、互保体系。保运科保运队检修班被授予全国煤矿"十佳"安全班组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称号。综掘区五队荣获了全国"安康杯"劳动竞赛优胜班组荣誉称号。

2、抓基础,夯实质量硬根基

在工程质量上严把"毫米关", 严格落实工序自查验收和班组交接验收制度,重点开展示范采区和示范矿井、无尘化矿井创建工作,坚持每季度各专业至少召开一次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选树典型,推广安全管理创新成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创建'综合防尘'示范矿井为目标,不断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降尘、灭尘、隔尘、除尘、个人防护"的"五环防尘法",每月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有力地推进了无尘化矿井建设步伐。

3、抓基本功,练就安全真功夫

恒源煤矿创新机制,打造多元化培训格局。在加强井下从业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拓展培训范围,将管技人员、地面科(部室)人员纳入到日常安全培训活动中来,积极构建全矿"大培训"格局;把实操培训与"手指口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教官讲解、示范,学员口述操练、现场考核的方式,把安全规定注入操作技能和程序,在班队长"七字诀"工作法的基础上,采取"学、思、行"三层次递进式班队长培训模式,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相互传授经验、切磋管理方法。

4、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面落实责任追究

实施事故隐患五级排查制度。矿安监处、生产技术部、基层区队建立专门的事故隐患管理台帐,严格按照"五定"原则予以落实整改,实现安全信息闭合管理。严反"三违",大力实行"三违"积分考核和"五关"三违帮教制度,全面提升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三)以保障网为盾,推进安全文化落地生根

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煤矿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密织组织保障、合力保障、亲情帮教保障三张"保障网", 集聚各方正能量,切实做到安全文化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兑现,确保安全文化在矿山落地生根。

1、密织组织保障网

把安全文化建塑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把安全文化建塑纳入到矿井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成立以矿长、书记为组长的安全文化领导小组,以党委副书记、安全矿长为组长的安全文化建塑督导组,细化建塑内容和职责,明确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是安全文化第一责任者、第一宣传者和第一践行者,并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和考核管理制度,做到安全文化建塑年有规划,季有安排,月有检查,及时奖惩兑现。

2、密织合力保障网

生产单位与职能部门纵横联动,实施 "平安365"安全督查体系,坚持做到现场的头,面、线、点都有安监员,全面实施班班评估模式,准军事化管理地面井下规范检查小组、井下安全督察小组等安全督察组织,定期不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将各项安全规章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安全监管网络无缝隙全覆盖。安全宣传小分队、党员先锋岗、群监网员与青年安全监督岗等活跃在井下生产一线,查三违,排隐患,提建议,抓整改,提效益。

3、密织亲情帮教保障网

慰问嘱安全,该矿将14个协安小组与生产一二线9个单位结成对子,把班前、井口、百米井下作为安全活动的"第一舞台",积极开展班前叮嘱、安全亲情卡、安全鞋垫、缝补窑衣等协安活动,真正做到了"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暖阳",为一线的员工送去了亲人的安全嘱托。帮教抓安全,该矿成立"三违亲情帮教站",通过下井探亲谈体会、签订夫妻安全联保公约、开设"三违"心理剖析课堂等形式,让家属成为安全帮教的第一责任人。

(四)以管理为纲,助推安全高效生产

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煤矿以安全为全局的纲领性工作,以"三三整理"管理、干部走动式管理、四项技术管理、安全诚信管理、创新品牌管理"五项管理"为方法,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内涵,提升安全文化品味。

1、"三三整理"全程可控

持续完善"三三整理"程序和标准,明确整理内容,按照"入井前-作业前,作业前-作业后,作业后-升井前",分时段、针对性地突出班前安全确认、班中安全检查、班后安全评估等内容,把"三三整理"纳入到区队班组建设考核内容,做到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2、"干部走动式管理"规范有序

恒源煤矿以完善责任标准、安全确认责任闭合、考核评比"三步骤",按照定级别、定时间、定地点、定次数、定标准的 "五定式"建立跟班机制,"预排定"矿领导的走动情况,在带班地点上力求做到向边远区域和生产困难的作业地点进行跟班和"走动",消除盲区;通过干部走动日卡及时反馈问题,查处责任,并下发整改联系单;执行每班两汇报制度,实现双向监督、双项签字、相互制约,并将干部跟班和走动式管理的效果纳入其绩效考核之中,变被动听汇报为主动去发现,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各类问题。

3、"四项技术管理"条理明晰

恒源煤矿针对编码、标识、定置和看板四项技术的应用,全面实行物品和设施的定置管理,按物划区、以区设牌、以图定置,做到材料存放"码见角、堆见形、立要直、放要正";材料管理做到标识和编码,悬挂的标识牌上注明材料配件品名、规格、数量、型号、使用情况及负责人,从而实现"新材料零浪费、旧材料零丢弃、现场零无序、视野无杂物";在工作现场和会议室内设置管理看板,及时公布区队、班组的安全、质量、材料消耗、"选优评差"等情况。

4、"安全诚信管理"信守不渝

恒源煤矿深入开展全员安全承诺活动,举办安全承诺签字仪式,基层单位开展班前安全诚信宣誓,实现个人对班组、班组对区队、区队对矿等层层安全承诺机制;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不断增强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把单位和员工的安全诚信与先进典型、"三违"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定期进行安全诚信度评价,并与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员工收入挂钩。

5、"创新品牌管理"亮点频闪

恒源煤矿发起"百万创千万"工程,通过CIA持续改进、合理化建议、五小科技等形式,全面推行全员岗位创新行动,完善矿、各专业、区队、班组、个人五级创新工作体系。特别是在合理化建议方面,实施合理化建议积分考核制,开辟网上合理化建议专栏,建立集填报、审阅、评审、查询为一体的合理化建议网络体系,积极对创新项目、小改小革进行奖励和命名推广,点燃全员自主创新热情,形成了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在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安全文化建设成效

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煤矿以安全文化无声的力量、无形的熏陶,统领全矿安全生产全局,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引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铸就了不朽的企业灵魂,连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员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小企业靠人治,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煤矿安全文化不仅是企业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体现,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安全文化做支撑,打造优秀安全文化的过程,就是煤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塑,才能使煤矿健康快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雪梅.企业的心跳[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2]杨克明.企业文化落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许志伟,靳家伟,宋华岭.企业文化管理的"田陈"模式[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4]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出版社,2002.

[5]李立冬.煤炭企业应重视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J].煤炭企业管理,2005,(7).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3)

1.行为文化建设

编制了《鑫珠春人》及宣传画册,对员工进行系统教育。每逢重大会议和要事活动,通过开办企业文化专题节目,举办企业文化演讲会、形势报告会、征文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深化认识,达成共识,达到全员认同。

2.制度文化建设

结合企业实际,编制了《鑫珠春公司企业管理手册》,从工作标准、行为规范、操作程序、劳动纪律、岗位责任、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对达不到“员工道德行为规范”标准的单位、车间,下达问题整改通知书,使公司各项工作和内部管理做到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实现了用制度管理、用制度约束、用制度监督的经营管理机制。

3.安全文化建设

每月制定一个“安全专题”,让员工进行大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自主保安意识、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组织冬送“暖心汤”、夏送“消暑茶”等活动,让员工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用亲情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二、用心描绘共同愿景,铸和谐发展之“魂”

共同愿景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它对提升广大员工的学习、工作积极性,集中集体智慧,凝聚团队力量,促进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建立了共同发展目标。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解放资源,强企兴业,优化环境,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从公司到基层各单位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区队、班组任务目标,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民主管理等各项内容纳入到区队、班组管理中,制订成条文公开上墙,做到月月有考核,季季有考评,半年有总结,并作为公司年终考评区队干部业绩、考核单位工作实际的依据。

另一方面,建立了员工个人愿景。从一般员工到公司领导都根据本人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制订了符合自己实际的个人愿景,共收集个人愿景2000余条。一位采煤工的个人愿景是“工作不违章,家庭奔小康”;一名青年员工的个人愿景是“每年拿到三个上岗证,五年实现煤矿工作通”。通过建立员工个人愿景,用愿景鼓舞人、激励人,营造了鑫珠春人扑下身子干实事、弘扬正气树新风的工作氛围。

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聚企业发展之“和”

首先,矿区环境大为改观。制定了《环境卫生检查考评办法》,划分了责任区,每月定期检查,保持了厂区每个角落干净、整洁。

其次,矿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矿区文化活动室、娱乐室、图书阅览室、阅报栏等大众文化设施,免费向员工和家属开放,上千册书籍、报刊、杂志供大家阅览学习。各基层区队的会议室、活动室布置一新,并安装现代化信息系统,改变了过去煤矿区队“脏、乱、差”的现象,营造了企业文化环境与人的文明行为和谐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其三,矿区先进人物层出不穷。坚持把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气,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出了“叫响一个典型,树立一面旗帜,倡导一种精神”,用典型营造“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良好风气。在连年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安全优秀员工”等先进人物进行表彰的基础上,大力推介、学习、宣传“大孝至爱”谢延信先进事迹,谢延信已成为了全国性的平民典型、百姓典型。先后荣耀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中国矿工”十大杰出人物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以谢延信精神为先进典型,在矿区内外涌现了一大批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四、注重激发文化活力,育和谐发展之“果”

1.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学习谢延信活动,在矿区营造了热爱企业、奉献企业、建设企业的良好风尚;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的员工队伍。在企业发展方面,实施了全国第二、河南省首家《承压水上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技术》项目。该项目不仅可解放煤炭储量400余万吨,而且对整个焦作矿区乃至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广大员工的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爱企业爱岗位的意识增强了,自主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在工作中做到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在安全生产中做到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员工逐步杜绝和改变了不良习惯和传统陋习,遵章守纪、文明礼貌的风气逐步养成,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3.企业的内外形象不断提升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了企业的内外形象。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如员工运动会、节日期间演唱会、艺术团体来公司演出、焦作电视台梨园风走进鑫珠春等,不但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4)

我们提出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建设思路,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平安和谐矿区的总抓手,作为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始终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投入保障到位,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矿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系统领导为副主任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下设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形成党委搭台、行政唱戏、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按照“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化,项目推进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具体事项个性化”的要求,制定出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创建措施,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重担。

         二是宣传发动到位。我们先后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推进会、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制定创建目标,理顺创建思路。印发《培育选拔煤炭行业企业文化示范矿方案》、《河南省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矿标准》、《郑煤集团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制定下发《创建全国煤炭行业企业文化示范矿规划》、《精细化管理定标实施细则》、《sdce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等创建文件,编印《企业文化读本》、《企业文化探索》、《员工行为规范》、《各区队岗位标准集》等企业文化资料,制作《借力扬帆》和《打造和谐安全文化》企业文化专题片和多媒体课件,组织职工认真观看学习,营造浓厚的氛围。

        三是保障投入到位。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和奖励基金,先后投入了1800多万元,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投入。设立文化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企业文化建设,配备专职人员,购买档案柜、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设专人收集、管理企业文化档案,共有文书档案、图片档案、声像档案、荣誉档案等60余卷,区队看板管理32块,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依托载体,稳步推进,培育特色企业文化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依托制定愿景目标、理念渗透、行为养成、精细管理、考核激励五项载体,激发全员热情,凝聚职工力量,加快创建步伐,促进矿井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是制定目标愿景,激发企业活力。目标愿景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旗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确立建设“中原明星矿、全煤示范矿”的目标愿景,凝结着全体超化人的共同追求和价值体现,吹响了朝着文明和谐矿区建设前进的号角。按照大愿景统领小愿景,小愿景支撑大愿景的要求,我矿逐步建立矿、区队、班组和个人等目标愿景,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保证的四级愿景体系,达到了整体围绕大愿景去奋斗、团队围绕小愿景去努力、个人围绕自己人生目标去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理念渗透,形成思想认知。要实现目标愿景,就得有先进的理念作灵魂。我们围绕矿愿景目标,通过挖掘、提炼,确立“依法治矿、科技兴矿、民主办矿、富民强矿”的办矿方针,培育“只争第一、勇创一流”的员工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矿电视站、黑板报、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加强对理念的灌输,增强企业理念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切实让职工入耳、入脑、入心,使企业理念植根于每名职工的内心深处,理念已升华为自觉行为。

     三是实施精细管理,提升管理质量。我们从“4e、6s”规范(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安全、学习)入手,制定岗位标准284项,走动式管理标准192项,采用“日考核、周讲评、月奖惩”的考核办法,建立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机制的绩效评价和首末位员工班前讲评等激励机制,实施现场巡查、周期恳谈、走动式管理等配套检查细则,实行三级管理、“三卡一板”的考核流程,让干部做到按制度严格管理,职工做到按标准精细操作,达到了规范作业程序,细化岗位标准,转变队伍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四是狠抓行为养成,塑造良好形象。我们开展了以“6s”为主要内容的行为养成,建立党员责任区和文明行为示范岗,制定文明行为规范66条,编印成册,成立督导小分队,对员工进入岗位到八小时以外的社会生活,都制定了严格具体要求。员工都能够按照“6s”标准,规范言行、在岗位随时将使用过的物品整理归位,打电话三声铃响,必有应答,提机说“你好”,放机讲“再见”。强化准军事化训练和管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整齐划一,提升职工执行和服从意识,锻造职工顽强拼搏、勇创一流的坚韧意志,形成了穿矿服、唱矿歌、上下电车排队、就餐排队,领交矿灯排队,上下罐排队,行走排队等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是狠抓考核激励,鼓足员工干劲。围绕“严细管理、狠抓落实、认真考核、奖惩兑现”的工作要求,制定企业文化考核办法,每月考核一次,取得前3名的单位工资总额上浮5%,最后3名的单位工资总额下浮2%,对各级领导干部制定走动式考核标准,明确了走动区域,走动频次,走动地点,做到管理无漏洞,走动无盲区,现场无隐患,作业无违章。让工作中责任心强、积极性高、创造力活跃的员工,在物质上受到奖励,精神上受到表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三、立足实际、创新整合,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新模式 

我们西至阳煤,东到海尔,北赴开滦,南下平煤,内引外联,借鉴学习,消化吸收、结合实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创新整合,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管理水平相结合,让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

以企业管理相结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为企业提供不竭动力。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力保证,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一是抓制度建设,规范矿井管理。制度化管理是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我们坚持发现一个问题,制定一项制度,规范一方面管理,堵塞一方面漏洞。坚持能执行的就制定、制定了的必须执行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形成了具有超化特色的制度化管理模式。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5)

“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被时代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几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在煤矿企业,“学雷锋”是“为人民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代名词,“雷锋服务站”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组织载体。本文就漳村煤矿建立运行“雷锋服务站”,实践“雷锋精神”的角度出发,对“雷锋服务站”运行的作用及意义加以阐述,进行探索。

一、“雷锋服务站”运行的背景

漳村煤矿隶属潞安集团,是一个有着近六十年发展史,年产400多万吨的数字现代化矿井。党的十以来,建设数字矿山,打造幸福漳村,迫切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推动,树立党的形象,以党风带动民风政风更需要党员、团员冲锋在前。青年志愿者活动做为漳村煤矿团委的名牌活动,在全公司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漳村矿团委动员全矿干部职工、广大青年朋友,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共建和谐矿山,让青年志愿者能够更规范、长期、制度化的开展活动,让青年志愿者时刻能看到组织的存在,看到集体的魅力。2012年为解决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阵地、资料展示、组织规范等问题,潞安集团首家“雷锋服务站”在漳村煤矿安家落户,实现了广大志愿者心中让“雷锋”常驻矿山的愿望。

二、“雷锋服务站”运行的优势

(1)招募方式便捷方便。雷锋服务站的运行离不开青年志愿者,过去有固定的招募时间,有了服务站,志愿者的招募改为随时注册,还增加了注册方式,可以到站注册、电话、网上注册,更多的有意愿成为志愿者的年青人加入到矿山志愿服务“学雷锋”的活动当中。2012年成立至今,经筛选共招募青年志愿者879名,占到了全矿青年比率的25%。志愿者专长涉及到多方面,为我们服务矿山提供了很大的人力资源。

(2)工作格局层次分明。“雷锋服务站”做为长期为基层职工家属服务的标志性站点,运行模式形成了“党政领导,团委牵头,社区及各单位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各方面的规范统一,真正做到了有标识、有制度、有场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台帐、有活动的组织机构。

(3)临时户口矛盾解决。过去的“学雷锋”活动由于缺少活动基地,志愿者都成了“临时户口”,3月活动一结束,再有困难,志愿服务也不好开展,形成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矛盾现象。“雷锋服务站”建立运行的初衷,就是要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可持续性开展提供保障。“雷锋服务站”全天24小时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设立值班室的同时接通了专门的热线电话――5912580(一按我帮你);由全矿各基层团组织义务值班轮岗,保证雷锋服务站365天天有人在,一旦接到需要帮扶的电话,服务站会进行登记,并同时与相应的帮扶小组取得联系,选择对口的青年志愿者前往进行帮扶。

(4)科学管理运行合理。服务站的运行离不开合理的运行制度,漳村煤矿团委专门针对服务站重新进行了青年志愿者统计和招募,建立健全《雷锋服务站管理制度》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制度》、同时印制服务站帮扶情况登记册、配备青年志愿者标志等确保服务站的科学管理和活动的长效进行。同时,印发“雷锋服务站”联系卡共计2000余张,全部发放于小区居民手里,全年轮岗义务值班,在雷锋服务站还重点专门开辟了如小家电修理点、衣物捐赠接受点等若干专区,同时,还提供接送孩子、买菜送粮等应急服务。

(5)突出企业特点,做到“四结合”。一是与煤矿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煤矿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群众的利益,服务站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服务群众中心工作开展青年志愿者帮教、排查不放心人员、安全宣讲、进队组送安全、井口慰问送温暖、组织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二是与矿重大节日、重点工作相结合;组织开展年前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三月便民活动,夏季文明劝导工作、安全生产月安全咨询活动、七一表彰、各类重大赛事志愿接待和引导、各类参观接待讲解工作、道德讲堂等工作;三是与服务矿区职工家属相结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定期慰问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户帮扶、进行便民摸底人户服务等。四是与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到贫困山区开展衣暖山区活动,到福利院、智障儿童所开展送温暖活动等等。

三、“雷锋服务站”运行的效果

“雷锋服务站”自建立至今,已经成功运行6年之久,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煤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金字招牌”。

服务站长期帮扶特困户和空巢老人家、留守儿童累计187户,开展大型便民活动6次,受益居民达到681户、帮扶不放心职工192人,共接到居民需求电话共计491个,入户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62条,处理突发应急事件17件。组织社会公益活动13次,为贫困山区和福利院发动全矿募捐了3000余件衣物,1430余册书籍,送去日常药品2000多元,生活用品3246元,服务智障儿童131人。开展接待、引导、讲解24次、服务安全生产63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每年志愿者献血总量平均达到40000cc,漳村煤矿被设立为定点采血站点,同时在志愿者中还出现了潞安集团第2个勇敢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正是服务站的工作真正践行着“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理念,让“有困难找雷锋”成为矿区职工群众的口头禅,漳村煤矿“雷锋服务站”被评潞安集团评为“工作特色奖”。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6)

河南是位居中国第四的产煤省, 2009年,河南原煤产量2.35亿吨,仅次于内蒙古(6.37亿吨)、山西(6.15亿吨)、陕西(2.83亿吨)。

2月1日前后,河南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省政府提交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别规定》(下称《特别规定》)。

这份指导河南煤炭资源整合的纲领性文件要求规范小煤矿办矿体制,在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下,对小煤矿实施兼并、重组、托管,形成以骨干煤炭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

2009年9月8日,平顶山发生特大矿难,67人死亡,9人失踪。当天,河南省政府即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省30万吨及以下矿井,凡未经批准生产的一律停工整顿。15天后,全省停工停产整顿矿井名单公布,共涉及646座煤矿。

此时正值山西出台以再国有化为核心的新煤改方案,此后河南省领导不止一次地前往山西“取经”, 从2009年10月底开始,河南煤炭业人士大都相信,政府将按“山西模式”开展煤企大重组。

“(重组)只是暂时停下来,现在全省电煤告急,得先保证生产。”2月1日,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张煜在电话中告诉《财经》记者。

《财经》记者获悉,《特别规定》将在一个月内正式下发。但重组何时实施,河南省相关部门并未给出一份明确的时间表。?

集团整合VS区域整合

据《财经》记者了解,电煤紧张的确是河南煤业重组暂停的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整合思路存在分歧。

去年10月,《特别规定》讨论稿征询意见之初,河南煤炭界业已形成泾渭分明的两种看法。

河南省大型国有煤炭集团提出的方案是:以省骨干煤炭企业为整合主体,对中、小煤矿实施兼并重组,或由政府定价,或由双方自主谈判,依据开采条件、矿井储量、前期投入成本、技术改造投入等因素评估具体价格。

河南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共有5家――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工集团)、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煤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煤集团)、郑州煤炭工业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郑煤集团)、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义煤集团)。

另一方则是市县所属国企和民营煤炭企业,他们认为,煤炭资源整合当以区域为中心,在某一区域内组成一个或几个较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出资人或为市县政府,或为自主谈判后组成的私企联合体。

河南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新密(郑州县级市)、登封(郑州县级市)、禹州(许昌县级市)等地。

“第一次讨论时,我们曾提交了一份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进行整合的详尽建议给省政府,但最后没被采纳。”某省属国有煤炭集团资产运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

一位参与《特别规定》起草的煤炭行业人士也曾对媒体透露,“方案一直改来改去,一些关键词语一会儿添上,一会儿又去掉,整个过程大家争论得都比较激烈。”

河南很多资源型城市都是“资源立县”、“资源立市”。以新密为例,其60%-70%财政收入来自于煤炭行业。2008年以来,新密110多家煤矿中有90多家被关停,以致不得不通过“税收专项治理”来弥补煤矿关停后所产生的空缺。

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税收专项治理”中,中小煤矿企业不仅补交了停产期间所缓缴的各项税费,还以纳税名义为政府贡献了2000多万元。

这位知情人士说,新密每一个煤矿年缴税额均在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如果这些煤矿都被省属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预计地方财政收入将至少减少30%至50%。”

《财经》记者就此向郑州市地税局征管处工作人员求证,得到的答复是:地方企业税收管理采取属地原则,即税务登记在何地就在何地纳税,即便该企业被其他地市企业兼并或收购,即便其工商营业执照法人和企业性质均发生变更,该企业仍可申请在当地纳税。

针对这一答复,上述知情人士坦言:“现在市县政府对所辖煤矿的缴税标准可以定得很高,甚至还可巧设新名目,想怎么收就怎么收。一旦煤矿划至省属企业旗下,市县政府就指挥不动了,谁会愿意?”

一位知情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道:“河南省主要领导新上任不久,对全省情况还处于调研摸底阶段。从现在的情况看,市县政府的声音更强势,不然整合早就开始了。”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特别规定》已获讨论通过,河南煤改仍不得不步入“政策空窗期”。

国企抢滩、民企抱团

但省属国企乃至省外国企们面对庞大的煤炭资源储备,又怎会矜持等待?事实上,国有煤炭集团和私营煤炭企业间的资源争夺战已经展开。

煤化工集团是河南省惟一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其生存理念是“先人一步,遍地黄金”,重金鼓励员工走出去寻找资源线索。知情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煤化工集团的跨地区整合几年前已开始,一直没停过,足迹遍及内蒙古、新疆、贵州、云南等。

“趁政策还没下来,企业必须加快速度出去谈。免得政策下来了,就不好再谈了。”

《财经》记者从多重渠道获悉,煤化工集团、郑煤集团、永煤集团和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国投)都在秘密联系新密煤矿卖家谈判。

作为惟一的外地企业,北京国投尤为低调,他们仅在当地酒店入住两天后即搬至郑州,期间接触了10多个煤老板。而被摆上谈判桌的煤矿大多是被省政府勒令关停并转的、年产量30万吨左右、服务年限为8年的中小型煤矿。

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卖矿的煤老板也不少。目睹了山西同行的惨状后,河南煤老板们希望能赶在本省重组政策出台之前把手头的矿卖个好价钱。

一位省属煤炭企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去年10月至11月,公司接待了十多批来访煤老板,“多的时候一天要见四五个,而这些煤老板都是谈了这家谈那家,价高者得”。那段时间公司共收购了4个年产能在30万吨左右的矿井。

还有一部分未达标煤矿希望以类似连锁加盟店的方式“归顺”至大煤炭集团旗下,他们不需要大集团支付任何资金,仅是煤矿名称变更为“xx集团xx矿井”,生产管理依旧自己负责,至年底时再给大集团分红。

与此同时,手握大量现金的煤老板们还在另寻转型之路。去年11月,新密市六七个煤老板自发组团前往非洲考察金矿。同月,新密3个大型铝矿被当地煤老板购买。此外,去海南、郑州炒房者有之,做私募基金者亦有之。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煤老板才会选择出售矿井。”新密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说,比如借贷额太高急需现金还贷、矿井出煤量下降、开采环境日益恶劣等等。排除这些因素,多数煤老板更愿意采用“矿井联合”方式保住自己的煤矿。

所谓“矿井联合”,是指年产能未能达到政府标准的小煤矿,为摆脱关闭厄运,与“难兄难弟”们联手,共同注册一个新煤矿公司。各自煤矿的产能叠加,即可轻松达标,而煤矿依旧各归其主,无须讨价还价,各自生产、各自销售,也不会牵扯到任何利益分割。

有意思的是,这一幕五六年前就曾上演过。

2004年,河南以15万吨为最低产能标准首次进行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一位省级领导在动员会上直言:鬼神都挡不住,你地方能挡得住吗?随后主管部门给郑州定下三天完成整合目标的任务。轮到郑州给新密下达任务,措辞变成了“两天完成”。

48小时能做什么?为确保乌纱帽不被摘掉,地方政府开始“拉郎配”,有些根本不在一个地域的矿井也被强行捏到一块。有一家煤矿甚至购买了一个采矿证尚未到期的废弃矿井来过关。

当年的整合之殇还有很多。据当地媒体《大河报》报道,很多煤老板高息贷款买来矿井,但矿难之后的煤矿频遭停产,煤老板债台高筑。此外,许多煤老板急匆匆联合,致使合同签订很不规范,地方法院的此类官司陡然增加。

这一回,面对政府政策的暂时空白,煤老板们决定再次自主联合,在煤炭资源密集区,煤老板的联合愿望尤其强烈。实力或背景颇深的达标煤矿“强强联合”,新注册的煤炭集团既可实现较高产能(年产量100万吨至200万吨),满足省政府“做强做大”的愿景,又可应付产能要求不断提升的必然趋势。?

会否再搞平衡

从《财经》记者掌握的信息看,河南省政府最终很可能选择一种在国有煤炭集团和市县政府间谋求平衡的整合方式。

一方面,鼓励省骨干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另一方面,支持产煤区组建密集型市、县(市、区)骨干煤炭企业,其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00万吨/年,提高小煤矿办矿规模和办矿标准。被兼并煤炭生产企业不再具有法人资格,原投资人保留股份,不参与现场生产经营管理。

所谓“紧密型市县骨干煤炭企业”,是指在煤炭资源较集中的地区,以区域整合为主,煤炭企业主间不再是简单松散的联合,而是“有商有量、有人进入、有人出局”地构筑一个产权集中、分工明确的企业集团,内部不仅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专业技术人员,还将对所辖煤矿安全、生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

而未参加兼并重组的中、小煤矿必须以协议方式由省骨干煤炭企业或市、县(市、区)地方骨干煤炭企业托管。电力、冶金、化工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可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兼并重组,但必须由煤炭生产企业控股。

此外,建立小煤矿退出机制,凡开采突出煤层和未被兼并重组或托管的小煤矿,一律退出煤炭开采领域。其缴纳的安全风险抵押金、采矿权价款等规费,经有关部门核准后,予以退还。

对此,资深业内人士认为,河南省领导班子尚未调整到位,加之煤炭市场火爆,河南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又很大,因此即便资源整合方案确定,河南煤炭业整合在今年上半年还是无法真正启动。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7)

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通过对煤矿企业近年来安全形势的分析发现:煤炭企业事故频发、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的根结在于员工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低及管理体制存在缺失。构建起有效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煤矿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为煤矿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一、创新煤矿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只有创新出属于自己煤矿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企业员工,使员工不讲条件、不讲得失、不计报酬地为企业工作而自己又感到这很荣幸、自豪和满足。

1.与企业改革相结合。企业任何一项改革的实施,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做深、做细、做活,进一步统一职工思想、凝聚力量,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创造和谐顺畅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其次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的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明确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2.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从多年的煤矿事故发生经过分析看,其内在因素是为了抢产量,赶进度,想急于求成完成任务。殊不知,这些事故的发生,给煤矿造成了多大的经济损失,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痛苦。因此,搞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安全生产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做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培训育人、典型育人、宣传育人。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职工的安全规范文化教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本质安全生产之中,逐步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严于律己,谨慎小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3.与道德建设相结合。职工道德培养,关系到职工队伍的健康成长,影响着职工的事业成就和企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与道德建设密切结合,经常对职工进行道德教育。大力开展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道德新风尚,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企业理念、共同愿景融汇为全矿职工的共同价值观,成为全矿职工崭新的心智模式和精神源泉。

4.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随着煤炭企业深层次的改革与跨越发展,单纯就思想工作而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和空洞的政治说教,已很难被职工所接受和信服,因此要同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在职工就业、收入、社会福利、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关系职工利益问题的处理上,要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增强处理问题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各种公开手段,虚心接受职工的建议和监督,尊重每一名职工的权利,努力形成公平合理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矿区人际环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提高员工水平

“手指口述”是一种通过心(脑)、眼、口、手的指向性集中联动而强制注意的操作方法,系统地描述为心想(脑思)、眼看、口述、手指。其根本是把现场管理由粗放随意向精细严谨转变,核心是促进员工行为养成升级,培养员工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预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并能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规避。国内外知名煤矿企业大量的实践证明,“手指口述”操作对于提高工人的岗位作业质量,尤其对于确保作业安全,具有特别明显的效果。“手指口述”操作法的实行可以分为宣传发动、岗位分析、组织试行、全面推行四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文化长廊、墙报、网络等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对“手指口述”操作法的宣传灌输,深入开展事故案例剖析活动,增强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的自觉性。第二步,围绕解决“3WAOM”问题,认真进行岗位分析。“3W”:即分析本岗位操作中哪些操作环节(Where)、哪些关键时间(When)、哪些关键人物(Who)需要进行“手指口述”。“A”:即分析本岗位现有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状况、作业行为习惯的主要优势(Advantage)有哪些。“O”:即分析本岗位推行“手指口述”时,来自作业环境条件、设备设施状况的障碍(Obstacle)有哪些。“M”:即分析本岗位劳动作业时的基本动作要领(Main point),思考岗位操作的动作与“手指口述”如何配合,才能有效保证作业的顺畅、协调。根据煤矿安全生产三大规程,结合SC行为规范36要素要求,认真设计操作方案,编制岗位流程要诀。第三步,结合每个矿井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地面后井下、先辅助后生产的原则,认真组织试点工作,可以考虑先在35KV变电所、主井绞车房、矿灯充电室等岗点进行试点。第四步,试点取得成功后,通过军训或强化培训等方式,让职工熟记“手指口述”的要诀,掌握操作要领,并在各单位培养“手指口述”骨干,塑造各岗位“手指口述”标杆操作工,进行现场“手指口述”示范操作,全面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

三、创建工作操作技能“实景”培训模式

开展“实景”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在职工培训中重理论灌输轻实际操作,重课堂讲述轻现场指导而引发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实施“实景”培训,通过将课堂设到现场,使参加培训的学员身临其境,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真实性、实效性,从而最终实现人机相宜。“实景”培训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设置培训基地,构筑“实景”培训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整合电管车间电气开关维修厂、综修车间和机修厂及教培中心实验室设内部“实景”培训基地,利用井下闲置硐室、料场、机(电)器维修车间等,建立“实景”培训基;根据培训需要在与设备制造厂家及外委维修厂家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设外部临时“实景”培训基地。同时,“实景”培训的讲师须从培训基地及煤矿企业各专业中选聘部分技术工人、技师及挖掘出的隐性知识人才。根据企业对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实际需求,开展“实景”培训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设备操作流程与设备维护检修、故障排查处理为主,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由各专业有针对性的提出培训内容。“实景”培训基地一方面要根据教培中心制订的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提供相应设备供学员使用;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教培中心提供设备维修信息,以便及时安排人员培训。“实景”培训工作的开展要做到有点到面,逐步推开,首先以设备维修和设备操作的工种进行试点,然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教培中心应编制中长期“实景”培训计划,加强与各专业的沟通,结合矿井检修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开展后,教培中心要指定专职教师随堂听讲,并负责管理学员,保证培训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李慧.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8)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耗结构中占70%以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为此,必须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一、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煤矿自然条件差,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是事故多发的客观因素;(2)煤炭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基础比较落后;(3)煤矿超能力生产、超强度开采,极大地增加了事故隐患;(4)煤矿企业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导致安全投入欠账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故隐患;(5)煤矿工作风险大、报酬低,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管理层次难以提高;(6)有关职能部门对煤矿安全监管不力,执法力度不够。

一些煤矿企业为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和其它因素,致使企业出现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甚至由于安全事故频发而受重创,得不偿失。本文拟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运用于煤矿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提升至企业战略层面,使企业兼顾眼前利益与长期目标,既使顾客满意,又谋求企业健康发展,从战略高度指导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安全管理模式

1.平衡计分卡原理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管理会计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复兴方案公司的总裁戴维・P・诺顿创立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之间互相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企业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评价―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

平衡计分卡适用于任何组织的绩效管理系统,能够使得组织愿景和使命与顾客要求和每日的工作相一致,并能管理和评价商业战略,监控运营效率的提高,建立组织能力,并把组织取得的进步传达给所有员工,它强调的重点已经从只是测量财务和非财务的业绩表现,转变成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和执行。由此可见,引入平衡计分卡方法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进行有效控制,可使煤矿企业健康、有序、平衡地发展。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安全管理模式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安全管理模式将安全理念渗透到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使之贯穿整个战略管理流程:阐明并诠释愿景和安全战略;沟通并连结安全战略目标和指标;计划、制定安全目标并协调战略行动方案;加强战略反馈与学习。本文仅就四个维度划分与安全管理战略目标设置简要论述。

(1)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的目标是解决“如何满足股东利益”这一类问题,表明企业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了积极作用。因此,财务维度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维度指标包括:企业利润、收入、成本、营业费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安全生产投资、安全管理贡献率等。设置安全投资等指标是考虑到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对煤矿安全的特殊依存。实践证明,煤矿安全与效益是一对矛盾,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因安全生产须持续长期巨额投入且耗费精力巨大,一些煤矿企业为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及投资,致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完成财务指标,而财务指标的圆满完成又可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反之,如果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安全事故频发,计划再好的财务指标也难以顺利完成,即便勉强完成,也会伤及元气,得不偿失。因此,企业在重视财务维度其它指标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安全管理, 适当增加安全生产投入。

(2)顾客维度顾客维度解决的是“顾客如何看待企业”的问题,顾客是企业之本,是企业的利润来源,顾客的感受应该是企业关注的焦点。鉴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多为煤矿集团法人的二级生产单位,直接同煤炭购买等顾客进行的交流和沟通较少,故取当地政府、上级煤矿集团法人、股东及企业内部员工等为煤矿企业的顾客。作为战略目标之一的安全管理分解到这个维度应该体现在:煤矿企业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按照集团发展战略实施安全生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等方面。因此,顾客维度指标包括:百万吨死亡率、事故发生率、受政府及上级煤矿集团惩戒次数、媒体不良曝光次数、顾客满意度、顾客投诉率、顾客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及有效性、顾客利润率等。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着眼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回答“企业的优势是什么”这一类问题,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一般说来,煤矿企业的部门可分为井下生产部门、井上辅助生产部门、机关职能部门和后勤及党政工团等部分。该维度突出安全生产管理,强调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安全管理与内部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安全生产”上,所谓安全生产是指采掘、通风、运输、提升、排水、供电、压气等生产系统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持续安全、协调、高效地运行,对员工人身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该维度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在分析关键生产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技术设备及营运过程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考虑安全要素,谋求企业的战略发展。内部业务流程指标包括:①反映井上辅助生产部门、机关职能部门和后勤及党政工团等流程的指标包括:管理制度规范程度、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度、应急响应速度等;②反映安全生产流程指标包括:生产调度协调程度、各生产系统核定能力匹配程度、矿井开采强度、采掘比例、各生产系统改造及投资、技术引进及设备维修等。

(4)学习与成长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目标是解决“企业是否能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这一类问题,确定企业需要利用哪些资源来支持创造价值的内部流程,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煤矿企业而言,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足的弊端,这种安全意识的不足由于和煤矿企业的职业高风险性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煤矿企业伤亡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这种思想意识上的缺陷亟需通过涵盖范围广、涉及企业全员的、以塑造正确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为目标的安全文化建设加以弥补和改造,从而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体系,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化事实证明,良好的安全文化能够大大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有事半功倍之效。此外,企业应建立安全事故应急信息系统,以最大可能减少和降低事故发生时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一方面通过事故应急信息系统的日常学习和演练,提高员工防重特大事故的安全意识,促进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防范工作,提高煤矿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另一方面,在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事故应急信息系统能提供完善的应急救援程序,加强各部门的联动与配合,充分调动生产单位应急救援的各种资源,从而使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损失降到最低。一般来说,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包括:①反映煤矿企业总体发展能力的指标包括:煤矿企业质量安全组织体系运行效率、关键领导者的组织运营能力、核心价值观与愿景规划贡献率、组织安全文化综合效用、综合产能及抗灾能力;②反映员工能力的指标包括:知识员工保持率、员工工作效率、员工培训次数、员工知识水平等;③反映企业信息能力的指标包括:信息系统覆盖率、信息系统反应速度及效率、接触信息系统的途径等。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势

采用平衡计分卡对企业安全战略目标的进行管理控制,不仅涉及财务要素,而且涉及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安全服务等事关企业发展的管理构面,真正把安全落实到企业各个生产环节。采用平衡计分卡四维度评价与控制机制,将使煤矿企业高效、有序、协调地发展。

平衡计分卡有助于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当明确了安全管理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后,有效地落实战略目标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难题。导入平衡计分卡后,将企业的安全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至部门、人员,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参考文献:

[1]许保国 赵卫强: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分析及建议[J].煤炭技术,2007,26(12):6~8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9)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创新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意义。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强化推进,从而也导致了创新煤炭企业在发展中的任务使命更加严峻。道路决定命运,战略决定成败。2011年11月集团公司领导首次提出了“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战略愿景,在企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就是要把“两新”落实到实处。

“两新”战略体系完全符合党的十精神;“两新”战略体系完全符合同煤实际。它既是发展战略,又是民生工程;既是建设美丽同煤,又是让员工享受幸福生活。它无论从集团公司层面到基层员工家属,还是从企业发展到惠及民生,“两新”都得到了广大员工群众的一致认可。因此,依据新时代任务使命,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出深入改革,围绕员工的实际现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员工正确看待形势,既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更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树立信心。从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矿井改革发展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中。

二 、创新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积极性,确保安全生产。面对新的形势,煤炭企业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广大员工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与人为善、平和包容、识体识己,珍惜今天的淡定心理、健康心态,自觉树立多劳多得的价值取向,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共赢。

(二)安全发展的原则

煤炭行业是高危、特殊的行业。同煤集团煤峪口矿以“两新”战略愿景为引领,紧紧围绕“固本抢源十二五,打造三个煤峪口”的目标。严管理、细生产、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的调动员工抓安全的主动性,加强安全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使人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认识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煤矿企业员工中去。在这里没有比安全生产更大的政治,也没有比安全生产更大的教育。因此,煤炭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和首要的任务是安全发展,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所以,坚持围绕安全发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强势煤炭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出发点。

(三)文化引领的原则

文化是旗帜,是方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为职工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就可以实现企业大发展。同煤集团60多年来的辉煌发展实践,在于企业文化的创新。“实现一个目标,强化两新落实,提升三大能力,突出四大抓手,抓好五个推进” 。

(四)与时俱进的原则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一新天地宽。企业思想工作坚持与时俱进观念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引擎和推动力量。观念落后,思维定势,不能适应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式需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首先必须进行观念创新,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党建工作大格局。

三 、创新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措施

(一)提高思想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水平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新建设是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落到实处,可以从两点来着手,首先要有创新的、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结合党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选取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形势政策等教育内容,帮助职工解放思想,在思想上正确理解改革,转变观念,参与改革,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平等、启发引导的方法,讲述周围的人和事,让广大职工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树立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煤炭企业的每一位职工必须加强自我品德修养。企业每年制定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计划,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围绕总的工作目标开展日常思想工作,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还要善于把握职工群众思想矛盾的焦点,注意观察职工的心理,针对实际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说服,在职工中进行全方位、纵深性宣传教育,引导职工自我剖析,找出问题根源,树立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要注意思想教育工作的艺术性,让大家乐于接受,心悦诚服。

(三)构建激励性、阳光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一个有心人,发现和记录企业职工的优点和闪光点,然后通过会议或者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拿出真人真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要诚恳,积极鼓励的语言性的语言,评价和教育职工。给职工自信心,让他们从心里深处看到阳光和肯定,构建激励性、阳光性的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四)增强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煤矿企业安全愿景篇(10)

一、为什么提出“三型六化”企业战略品牌

铜川矿务局根据煤炭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独创性地提出建设“三型六化”(,即安全高效型、稳定和谐型、学习创新型,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行为规范军事化、井下治理工厂化)学习型企业,并把它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品牌,在全局推广实施。实践表明,这是一个符合煤炭企业实际,改变煤炭企业面貌的创新。

1.这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需要。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一直处于低谷,趋利避害是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唯一选择。铜川矿务局把“三型六化”作为企业的战略品牌,制定和实施《创建“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五年战略规划》,以建设安全高效型企业为先导,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对矿井分类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职工素质,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建设“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是铜川矿务局的战略选择,也是沉着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制胜法宝。

2.这是煤炭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全局广大职工家属的共同心愿。铜川局制定的“三型六化”企业发展战略,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的精神,把安全高效、稳定和谐、学习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愿景和目标。这既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煤炭企业在经济发展低谷时把握机遇,在快速发展时注重质量,不走弯路,发展壮大的根本。

3.这是提升职工素质,改善管理现状的需要。铜川局近年来不断强化培训工作,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持续提升职工素质,全面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是构建“三型六化”实现创新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工程。

4.这是改变煤矿社会形象的需要。煤矿给人的印象是低技术含量、低员工素质的艰苦行业。建设“三型六化”企业,就是要改变煤矿危、黑、粗、差的形象,努力建设一个安全、文明、卫生、舒适、环保、和谐的现代化矿区。

5.是实现员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需要。快乐工作主要包括工作条件好、环境舒适、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职工精神面貌好,心情愉快。体面生活主要是指和社会上其他行业员工相比较不逊色,收入较高、矿区设施配置齐全,生活环境良好,职工出行方便,家庭安定、和睦、幸福,而这些都是“三型六化”目标的最终诉求。

二、“三型六化”企业品牌的内涵

将“三型六化”作为企业品牌,是指经过创建“三型六化”企业,使铜川矿务局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装备、员工素质、井下作业环境、职工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矿区面貌和企业形象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国内现代化煤炭企业应有的水准,能够体现目前煤炭行业发展的最高程度和水平。因此,把“三型六化”作为对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变矿山面貌,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一个品牌,是十分形象、准确和恰当的。

(一)“三型”体现了铜川矿务局的企业发展战略

“安全高效型、稳定和谐型、学习创新型”揭示了铜川矿务局发展的战略目标,“三型”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品牌主体。其中安全高效是方向,稳定和谐是基础,学习创新是动力。

1.安全高效是煤炭企业赢得生存发展的基点和方向。安全是煤炭企业的“生命工程”,是矿山生存和发展的基点。铜川矿务局提出安全“零”目标,即:安全实现矿井无死亡,地面无重伤;从零开始,到零结束。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从客观上讲,还是从我国煤炭生产技术水平上讲,都有一定难度。但它对于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长年劳作于井下的数万矿工来说,却是命悬一线、生死攸关。煤炭生产要提高效率,实现现代化,就要走高产高效,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的路子。铜川局以安全高产高效促进企业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这是大势所趋,是方向,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

2.稳定和谐是煤炭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矿区的稳定和谐,就没有企业的正常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成果共享、科学发展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基本方针,也符合铜川矿务局当前的实际。铜川的稳定“零”目标,就是实现稳定工作无越级上访,无群体上访,从“零”开始,到“零”结束。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生产和工作环境,是搞好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心系职工,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为职工排忧解难,关注职工的意见和诉求,排除和缓解企业与职工的矛盾,努力构建稳定和谐矿区。就是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动向,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科技知识,新的工艺流程、新的操作方法等等,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只有在发展变化中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吸收新的知识,确立新思想、新观念,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新设备,实现采煤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才能实现管理、技术、工艺、操作方法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基于此,学习创新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动力和推进器。

(二)“六化”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聚焦点

“六化”,抓住了铜川局目前基础设施、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生活环境、员工素质等问题的关键,是铜川矿务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也是树立“三型六化”品牌形象的聚焦点。

1.基础管理由粗放式走向精细化,实现管理上质的飞跃。原来意义上的煤矿管理,就是传统粗放式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在吸取传统管理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从企业宏观到微观层面,纵横交错地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方式。它通过精确经营目标、精益生产体制、优化运营流程、控制过程成本、实现过错追究、度量评估业绩等等,实现管理的“精”和“细”,从而达到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目的。企业管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是管理上质的飞跃,是现代煤炭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2.技术装备炮采现代化,装备上实现质的变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是煤炭企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但铜川局在建局50多年的历史上,炮采几乎占了近40年。努力实现采煤掘进机械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监测监控智能化,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中心,优化机电、通风、防尘、灾害预警等等系统,充分吸收和消化国际国内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煤矿生产、管理、监控、信息反馈质的飞跃。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煤矿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3.员工培训由随机走向制度化,实现教育上质的进步。把培训当做给职工的最大福利,这是铜川局全新的培训理念。但原来的职工培训,只是临时需要什么,才要求职工学什么。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制度化、系统化、职业化的培训,主要是解决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职业培训“是职业发展的阶梯”。从时间上讲,员工学习培训将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职工的终身,即终身的学习和教育。因此,员工培训制度化,是职工培训方面质的进步

4.员工行为由松散到规范,实现行为上质的变化。要改变员工散漫的行为方式,使员工队伍成为拖不跨、打不烂、特别能战斗的职业团队,必须引入军队的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的职工行为养成教育和训练,培养员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工作作风、标准的行为准则、卓越的执行力和服从力。这样的团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把煤炭职工队伍锻造成这样的一支队伍,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5.井下由环境无序到工厂化,实现生产管理质的突破。工厂化,即是按照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集约化、均衡化、高效率的运作,实现既定的生产指标。井下治理工厂化,就是按照地面工厂化的现代管理方式,控制、组织煤矿井下的生产活动。其主要就是对煤炭生产方式、生产过程、配套系统、生产场所实现定量化、定置化、精细化、洁净化的管理,彻底改变井下“黑、脏、乱、差”的现象,使井下管理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实现质的飞跃。

6.环境建设由无序到园林化,实现环境治理上质的跨跃。彻底改变矿区建筑设施陈旧、道路不平、黑乱脏差的现象。对地面工作场所、福利设施、职工住宅、工业广场、休闲场所、景观、道路等等进行艺术化、园艺化的设计建造。主要包括净化、绿化、美化、人性化、生态化、人文化的布局与建设。因地制宜地在设计上体现特色,布局上科学合理,造型上彰显亮点,实施上精确精致,方能使矿区生存生活环境实现质的跨跃。

三、实现“三型六化”企业战略品牌的措施

1.提高认识,把“三型六化”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强化舆论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企业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凝聚人心,用企业精神、共同愿景激发人心,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创建”格局。

2.建立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明确各级组织和领导人员的创建责任。要明确党政“一把手”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三型六化”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分析创建情况,研究解决创建遇到的问题。不论是党群工作,还是生产经营工作,在“三型六化”创建上没有孰轻孰重,要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

3.明确重点、树立典型、注重实效。在创建的过程中,要树立创建典型,总结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硬件投入量力而为、尽力而为,软件建设彰显个性、富有特色;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矿山面貌,注重求实效,着力促发展。

上一篇: 高速公路施工管理 下一篇: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