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6 10:28:47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现麻疹改变了以往冬季流行的规律, 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 这与接种疫苗有关[1]。儿童医院是儿童聚集地, 林献丹等[2]分析认为儿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就诊与麻疹疫情传播有关联, 院内感染是麻疹流行的重要因素, 本院的医务人员一旦在门诊和病房中发现麻疹疑似病例, 立即做好患儿隔离消毒转诊工作。首诊医师将患儿运转至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开设的麻疹诊室观察和治疗, 同时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消毒。疑似麻疹儿童就诊前在医院周边停留已散播麻疹病毒,造成隐患, 本院预防接种人员深入社区、门诊、病房、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 对可能接触者和免疫史不足儿童, 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保护易感儿童。

1 本院领导高度重视, 加强培训学习, 纳入考核机制

1. 1 2013年重新制作麻疹相关知识课件。课件内容涵盖麻疹防治知识、标本采集、麻疹患儿就诊处置流程等, 放在医院内部网络系统, 要求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

1. 2 医院分批对全院临床医师进行麻疹防控知识培训。请感染科的专家就麻疹临床防治、疫情动态、就诊处置流程、标本采集、报告制度等进行培训。使全院每一个医护人员熟练握麻疹的相关知识、就诊处置流程, 不迟报、漏报一例麻疹疑似病例, 提高首诊诊断率。

1. 3 麻疹疫情报告纳入考核机制。对麻疹防控知识学习后相关科室重点是内科门诊、急诊科、感染科、康复科发放麻疹相关知识试卷720余份闭卷考试, 合格率100%。对疑似麻疹病例迟报漏报者在医院疫情报上给予通报批评。全年麻疹疑似病例诊治规范, 无迟报漏报现象。

2 围绕患儿做好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儿童及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控

2. 1 严把检预关 诊治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 做好发热、出疹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预检分诊人员发现发热出诊患儿迅速将其转运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专门诊室隔离。

2. 2 门诊患儿首诊负责 医生诊断后上报传染科, 专人协助做好患儿的治疗及转诊。文献报道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首诊诊断率, 及时将其转至传染病门诊或传染病医院, 减少误收入普通病房的概率, 是控制传染病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3]。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5例。在本院发热门诊麻疹观察室隔离观察17例, 转河南省传染病医院48例, 无收住普通病房疑似麻疹儿童。

2. 3 住院疑似麻疹患儿迅速运转至感染性疾病科 麻疹的传染性强, 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至关重要[4]。病区做好麻疹疑似病例、高危病例消毒离, 病床单元消毒工作。感染控制办公室负责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及督导,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杜绝麻疹疫情院内感染。

2. 4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每发现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跟郑州市金水区疾控中心相关人员汇报沟通, 采集标本、确保疑似病例24 h完整个案调查率、血标本采集率、送检率均达到100%, 所报疑似病例标本郑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采用方法检测阳性34例, 阳性率52.4%。

2. 5 密切接触史的儿童进行呼吸道隔离 对214例麻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史的儿童开展传染病学调查, 追踪询问密切接触儿童的免疫史及病情变化, 建议8个月以下及体质差的高危患儿进行预防性治疗。每日了解隔离观察儿童病情进展, 21 d解除隔离。

3 对群众开展健康教育, 增强防病意识

3. 1 充分利用医院宣传阵地, 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播放麻疹防治知识短片、张贴醒目的防治知识画报、给就诊者发放宣传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 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2 深入社区开展麻疹疾病宣传及漏种麻疹疫苗的危害。

3. 3 本院还试行短信提示、微信、微博等先进传媒方式进行宣传, 颇受欢迎 。

4 加强麻疹的初免以及复种工作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麻疹疫苗, 2009~2013年全国各地多次开展不同形式的查漏补种活动, 麻疹疫情疫苗仍有漏种。提高本市成人麻疹的免疫水平;加强对流动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等均是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措施[5]。本院在辖区范围内进行麻疹疫苗月查漏补种。

4. 1 住院患儿麻疹免疫史调查、补种 2013年每月1~5 d对全院在院患儿进行麻疹免疫史调查, 按要求登记记录, 上报区疾控中心, 同时做好禁忌证的筛查、登记, 预防接种室为病情许可的漏种儿童进行补种。

4. 1. 1 以康复病区为重点进行查漏补种 康复病区床位468张, 住院患儿平均住院46 d, 患儿病情以脑神经损伤恢复期为主, 疗程长, 麻疹漏种率高。医师每月5号前报告住院患儿麻疹免疫史、禁忌证的筛查、登记, 预防接种室对漏种患儿进行补种, 已筛查应种麻疹疫苗患儿150例, 及时补种麻疹疫苗147例, 出院失去联系3例, 补种率98%。

4. 1. 2 普通内外科病区共查出无麻疹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足2次317例, 病情许可已在本院补种麻疹疫苗87例, 病情稳定后回当地接种202例, 出院失去联系12例, 禁忌证16例, 补种率91.2%。

4. 2 在辖区健康适龄儿童中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4. 2. 1 2013年全年按照郑州市卫生局部署, 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领导小组, 通过短信提示、悬挂标语、张贴宣传单、幼儿园老师通知家长等方式, 积极进行宣传发动。

4. 2. 2 在辖区内每月开展一次摸底排查, 登记造册, 共筛查5116例查出漏种儿童235例。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发放补种通知单等方式, 通知漏种儿童, 及时补种。除禁忌证不能补种58例外, 已全部补种完毕。

5 小结

本院在麻疹防治过程中, 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 整合有限的卫生资源, 在麻疹防治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几年未出现麻疹院内感染和聚集病例, 这一经验值得推广。建议基层医院面对麻疹疫情,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工作合理的制度、组织人员培训、规范诊治标准、扎实的健康教育及与预防接种门诊相结合开展疫苗查漏补种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莉.麻疹的表现及预防控制.中国医刊, 2008, 43(12):10-11.

[2] 林献丹, 程慧健,王希江.温州市麻疹流行因素调查分析.中国计划免疫, 2005, 11(6):495-498.

[3] 李悦, 崔振泽, 崔妮.儿童呼吸道法定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01(6):1141-1142.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2)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原则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目标

年,力争全县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三)工作指标

到年:

1、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100%,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98%以上;

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8%以上;

4、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

5、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所有确诊麻疹病例须经过实验室诊断;

6、完善县级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并达到WHO认证标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年,全县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夯实常规免疫基础,消除免疫空白。

1、在全县所有接生单位和乡级接种门诊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推广“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的预防接种管理新模式,新模式规范运行率100%。

2、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3、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漏种儿童及时得到疫苗补种。

4、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运输车辆、冷库的更新装备。

5、在全县范围内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6、加快“星级门诊”建设工作进度,全县50%以上的乡级接种门诊达到A级。

(二)年,组织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95%以上。

2、完成乡级接种单位储存疫苗用冷链设备的更新装备。

3、对所有在校高中生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4、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年,继续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巩固儿童免疫高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

2、在全县范围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3、继续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策略和技术措施

(一)免疫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提高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确保高水平接种率。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对服务人口多、服务半径大、道路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可增设预防接种门诊。所有乡级预防接种门诊要执行日接种制度,以严格落实“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的预防接种管理模式为主要措施和手段,保证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机构和单位,应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接种率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地区,应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进。

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县教育局负责督导全县中小学、托幼机构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和《县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漏种儿童补种原则》及时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确保漏种儿童获得及时的免疫服务。

3、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根据麻疹流行特点,在发病率较高的乡村或者发病风险较高的单位,适时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落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工作,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对新入学高中学生、农民工聚集区域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适时组织开展全县范围8月龄—14岁儿童、在校高中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二)监测管理

开展疫情监测,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做好常规报告工作。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2、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生麻疹暴发时应重点做好疫情的监测。

3、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和完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网络,定期开展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评价人群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4、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资料、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暴发疫情控制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明确诊断。县级以上调查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开展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2、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当发生麻疹暴发时,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要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当地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麻疹病例主动搜索。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当发生麻疹暴发后,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4、加强疫情监测。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5、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县卫生局要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情发生时的疫源地(包括病家)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四)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麻疹病例进行居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无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

(五)预防医院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六)开展健康教育

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我县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保障经费投入

消除麻疹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辖区散居人群的摸底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和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发现居住地新进流动儿童,应当及时向属地接种单位通报。

(二)建立协调机制,密切部门合作

县卫生、发改、教育、财政、食药监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免疫规划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消除麻疹工作。县财政局要落实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经费。县教育局要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负责做好在校学生疫苗接种的现场组织工作。其它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消除麻疹相关工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县卫生局要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岗前培训和再教育等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免疫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逐级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麻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强化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3)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5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8-02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麻疹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中麻疹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由于麻疹疫苗的接种,目前我国麻疹发病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因为疫苗注射不及时,儿童麻疹发病率依然相对较高,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较常见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死亡率较高[1]。要提高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精心的护理必不可少。本文选择42例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对实施护理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2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1.0±0.4)岁。所有患儿经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麻疹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儿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以发热、面色苍白、气急等临床表现为主,经CT诊断,全部患儿两肺布满哮鸣音。以盲分法和平均法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同时对两组患儿一般性资料分析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如下综合性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由于麻疹属于传染性疾病,因此要做好隔离措施,患儿要安置在专门的隔离病室中,避免与其他人接触,严格控制隔离室温度和湿度,温度22-24℃,湿度在50-60%之间;隔离病房要保持空气畅通,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4次,每次为半个小时,消毒选择在患儿睡觉时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室内器具的清洁,用0.1%含氯溶液擦拭,控制病室细菌菌落;感冒的医护人员、无麻疹病史的医护人员不能与患儿接触,避免交叉感染[2]。

1.2.2 病情监护。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病情危急,因此入院后要加强病情监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意识的变化情况,连接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准确记录监测数据;观察患儿口唇和四肢有无发绀、瞳孔有无异常[3]。

1.2.3 机械通气护理。在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患儿要保持半卧位,根据患儿病情合理调整呼吸机的参数,早期应该选择小潮气量,避免肺损伤;机械通气期间要进行血气分析,血压、心电图监测,同时要定期检查x线胸片。

1.2.4 气道湿化。患儿建立人工气道后,其呼吸道湿化作用降低,呼吸道水分较少,分泌物易干结,从而阻塞呼吸道,因此要在呼吸机湿化罐内加入无菌注射用水,在呼吸机运行的过程中起到湿化气道的作用;也可选择药物湿化,应用沐舒坦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其中的盐酸氨溴索能调节患儿呼吸道的黏液分泌,加速患者纤毛的摆动,进而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流动,排痰较为容易;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呼吸道内最多的分泌物是痰液,1度痰液基本不发生阻塞,其余痰液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出现阻塞,此时可增加静脉输液总量,增加气道的水分,稀释气道分泌物,便于排痰[4]。

1.2.5 保持呼吸道畅通。吸痰是保证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手段,在护理中要通过观察患儿咳嗽、气道压力等,了解患儿气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吸痰,吸痰之前要调大氧流量,吸痰时间保持在10s,吸痰操作中先将患者鼻腔和口咽部的分泌物吸尽,之后再利用新的吸痰管吸引气管内的分泌物,避免口咽部的分泌物进入气管后产生肺炎;部分吸痰中还需进行支气管灌洗,操作中将0.45%的氯化钠溶液或者灭菌注射用水注入后,快速连接呼吸机,启动按键[5]。

1.2.6 加强呼吸机械设备的消毒。为了防止治疗中发生交叉感染,呼吸机应该专机专用,由固定的护理人员管理,呼吸机的管道应每周进行消毒一次;空气过滤器消毒要采取高压消毒,雾化罐内的温度要保持在32-37℃,湿化罐内的蒸馏水应该每日更换,避免病原菌滋生;使用呼吸机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管道中的冷凝水,避免进入患儿气道,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消毒。

1.2.7 高热护理。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持续高热,护理人员要做好降温护理,物理降温中可用温水擦浴,通过扩张毛细血管,实现降温,也可用冷敷的方法进行降温,一般不主张选择药物降温,只有当患儿体温持续>40℃时,才可应用药物降温。

1.2.8 口腔和皮肤护理。患儿住院期间要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口腔护理可选择氯已定溶液擦拭,也可选择硼酸液或碳酸氢钠清洁口腔;要仔细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湿度、温度等,日常给予及时的清洁,另外皮肤护理中要观察麻疹的出疹顺序和部位,及时向医生汇报。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的对比数据全部用SPSS16.0软件分析,用t和卡方检验,若P

2 结果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由上表看出,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0.9%,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5.2%,护理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麻疹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传染性较强,在年龄6个月-5岁的儿童中好发,有效避免麻疹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本组研究的42例患者均未接种麻疹疫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呼吸衰竭,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窘迫等,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急,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临床中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需要通过呼气末正压和提高吸氧浓度的方法来改善患儿的呼吸情况。护理过程中要根据麻疹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本组治疗中,对于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性护理,对于观察组患儿则在一般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气道湿化,给予吸痰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患儿的护理有效率达到了95.2%,而对照组则仅为80.9%,差异显著,P

由于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与患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有关,因此要避免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必须要提高家长关于麻疹的防治知识,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一旦接触麻疹要及时给予麻疹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赵敬肖,李兰凤,赵燕,任志平,李军霞.儿童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3):64-65

[2] 彭英,孟玉倩.小儿麻疹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9,6(17):50-52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4)

[摘要] 目的 总结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我院确诊的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40例,进行各种措施。结果 患儿根据分级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随着反应分级的增加,患儿的反应是越来越差。结论 我院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病情变化很快,需要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并且需要密切的观察并且变化。

[

关键词 ] 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183-02

麻疹是一种忧郁麻疹病毒所造成的呼吸道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麻疹的并发症很多,并且都很严重,比如说:心力衰竭、重型肺炎、中毒性脑炎、消化道出血等等,此时的麻疹通常称为是重症的麻疹。

近些年来,麻疹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并发症、流行病学等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婴幼儿的麻疹病例数目越来越多,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麻疹的病例数呈现明显的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诊断婴幼儿麻疹的指标仍然是国外的诊断标准,因为国内目前所有的资料数据对于婴幼儿麻疹的干预治疗的标准准则和婴幼儿的麻疹的诊断指标目前还没统一的意见。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对大量的地区和民族等因素的统计学统计后发现,我国现在的诊断婴幼儿的麻疹的诊断指标,可能数值过低。所以,一部分学者通过对大量的地区和民族等因素的统计学统计后,发现的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后,从而统一婴幼儿的麻疹的干预的指标和婴幼儿的麻疹的诊断的标准,这样就为婴幼儿的麻疹的治疗和更好的干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婴幼儿的麻疹干预治疗,其研究与麻疹的测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现在所有的测定麻疹的护理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抗感染治疗、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学的调节治疗、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与发生严重的婴幼儿麻疹的各种不同的可能原因相比,有些因素显得较为可靠,例如:年龄、血型、种族、血压、妊娠期母亲是否使用过什么药物、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为剖腹产、婴儿体重、性别等等都和婴幼儿的麻疹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与婴幼儿的麻疹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无显著性的意义。

婴幼儿的麻疹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医疗工作者应该起到应有的责任,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疗效,应该给予前来医院治疗的病人普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另外医护人员还应督促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针对患者的复查结果及时制定有效、积极的治疗方案,对依从性差或者定期复查有不理解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与足够的指导与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我院确诊的婴幼儿重型麻疹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40例,进行各种措施。进行密切的监护和处理,实时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心律、神志情况、四肢的情况等等方面,同时要保护好患儿的体温,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依据患儿的病情及时的帮助患儿进行排痰,并且使用心电监护实时的密切的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心律、神志情况、四肢的情况等等方面,并做好记录。

1.2治疗方法

对患儿进行高热的护理工作,因为患儿的发热和细菌的共同作用,使得患儿的中枢系统受到了攻击,因此患儿经常有惊厥、烦躁不安,使得机体的耗氧率大大的增加,心脏的负荷也随之增大了。

1.3 观察指标

使用心电监护实时的密切的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心律、神志情况、四肢的情况等等方面,并做好记录,并且要注意,患儿的气管、支气管的管腔狭窄,肺内的纤毛运动比较的差,患儿的咳嗽的反射比较差,而且再加上镇静剂的使用,有事会使得痰液的排出不顺畅。

2 结果

2.1临床结果

对患儿的神志情况进行评估,具体的数据见下表1。

2.2结果统计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患儿根据分级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随着反应分级的增加,患儿的反应是越来越差。患儿康复出院之后,仍然需要注意保护患儿的日常生活,如需要保持饮食的清淡、营养的饮食,患儿应尽量避免感冒、适当的参加运动、从而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并且按照患儿的免疫计划进行程序的预防接种,在麻疹的流行期间,切记不要带着患儿进入到人群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

3 讨论

伴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也比以前的误诊率和延误率要小得多了,现在的影像学技术在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发展,也使得患者获得了福音,那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确诊和诊断,从而可以快速的确诊和诊断,使得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来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从而更好的及时的进行治疗,预后的水平也会随着确诊和治疗时间的缩短而提高的。婴幼儿重型麻疹最为常见的损伤之一,是颅脑的损伤,这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因为颅脑的解剖形态以及结构的特别性,常常使得并发症的后果非常的严重,使得患儿出现各种反应,尤其是颅脑水肿的后果相当的严重,甚至出现了死亡等严重的预后不良的效果的出现。

对于婴幼儿重型麻疹治疗和干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依据不同的民族、地域等等的不同的影响因素,或者是不同的流行病血特点,来确认时龄或者日龄所对应的指导值,超过了这一参考值,就应该给与相应的积极地干预治疗。

随着如今的医疗体系的不断的完善,医院对于确诊患者的病情,需要更加确切的实验室的依据,因此对于病理检验的报告,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因此有些检查手段的水平和应用技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对于婴幼儿重型麻疹,检查的方法就要十分的注意,现如今,有很多的试验室的确诊报告,正在试图把报告周期不断的缩短,然而这种工作类型,要求被诊断者的技术水平和制片、取材等等的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婴幼儿重型麻疹诊断技术就近年来而言,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了。如何能更快、更好的检查出早期的婴幼儿重型麻疹是最为关键的,为了能更好的解决上述的问题,我国开始应用了新型的检测技术和新的方法,这种方法快捷、方便,收获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这种技术,并且可以把此种技术应用到社区、基层的医疗技术之中去。

为了能更好的治疗婴幼儿重型麻疹,医疗工作者应该起到应有的责任,应该对前来医院治疗的病人给予相关的医学知识的普及,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医护人员还应督促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之前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且应该针对患者的复查结果及时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定期复查有不理解或者依从性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与足够的指导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医院、医生应有的责任,为病人治疗疾病,帮助患者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

参考文献]

[1] 陈红,郑思琳. 肝部分切除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华护理学会,2011:3.

[2] 傅世敏,李翠红,鲜继淑.1例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1:1.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3-02

麻疹是一种儿童时期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红色丘斑疹、上呼吸道炎、结膜炎、麻疹粘膜斑等等。麻疹的并发症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有肺炎、喉炎、心肌炎等,其中,肺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本次调查将某医院自2010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麻疹合并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统计和讨论,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患有麻疹合并肺炎的儿童80例。所有患儿的年龄大约在3个月-8岁之间;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44例。在麻疹疫苗接种方面,有35例患儿具备明确的接种史,有27例患儿没有接种过任何麻疹疫苗,有18例患儿的疫苗接种史不明确。经过临床症状表现的判断以及X线胸片检查的结果证实,80例患儿均患有麻疹合并肺炎。

1.2 方法 对80例麻疹合并重型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在住院之后,均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法,并主要对包括呼吸道症状、降温等进行处理和治疗。

1.3 观察标准

1.3.1 治愈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斑丘疹等)完全消失,并且保持4周以没有出现复发迹象。

1.3.2 显效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1.3.3 有效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减轻。

1.3.4 无效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不明显。

1.3.5 总有效=有效+显效+治愈。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3.0软件对0例麻疹合并重型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当P

2 结 果

2.1 特点分析 8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都存在全身斑丘疹、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其中,全身出现斑丘疹症状的有43例,咳嗽症状有56例,发热症状的有80例。比较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分析 经过治疗,8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有74例痊愈,6例明显好转,无死亡率。其中,发热症状全部消失,咳嗽症状有53例治疗效果明显,斑丘疹症状有41例治疗效果明显,其总治愈率分别为100%,94.64%,95.35%。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观察

3.1 加强基础护理

3.1.1 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湿度、温度适宜。通常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23℃,湿度保持在50%-60%。切忌过冷过热。

3.1.2 加强五官护理

3.1.2.1 眼 由于麻疹患者的眼部症状相对明显(临床表现为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等),再加上眼部时常会由于分泌物的干结而出现眼睑粘着,导致患儿在用手搓揉眼部时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必须注重对患儿眼部的护理。同时使用2%-4%硼酸或者生理盐水对患儿眼部进行每日的定时冲洗,并用金霉素眼膏进行涂抹。

3.1.2.2 耳 由于儿童的咽鼓管短,位置低平,当患儿咳嗽时,极容易将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呛入到鼓室中,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必须要加强患儿耳部的护理。通常是采取侧卧的进行喂食,在服药时不能捏鼻强喂,并注意保持患儿外耳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当引发中耳炎时,护理人员可以用3%的双氧水对外耳道进行反复的冲洗,并用棉签擦拭干净,然后在滴入0.25%的氯霉素液。

3.1.2.3 鼻 麻疹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常常会干痂导致鼻道的阻塞,影响到患儿的呼吸和通气,导致鼻窦、鼻腔以及中耳的感染、化脓。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注意对患儿鼻腔分泌物的清除,保持患儿鼻道的畅通。当鼻塞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想鼻腔内滴入0.5%-1%的麻黄素。

3.1.3 由于患儿在高热后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营养低下等症状,且口腔中的致病菌会迅速的繁殖,诱发各种口腔炎的产生。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工作。通常是用生理盐水、2%苏打水或1B5000呋喃西林对患儿进行漱口,漱口次数一般是每天3-4次。并用甘油、石蜡油等对口唇进行涂抹保护,出现口腔溃疡症状的,可以用冰硼散进行涂覆。

3.2 加强病情变化的观察

3.2.1 注意呼吸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要注意患儿呼吸节律、频率等的改变情况,当呼吸出现过快或过慢现象时,就表示有可能出现呼吸的衰竭症状。

3.2.2 注意体温变化的情况 在患儿出疹期间,护理人员要保持每4小时测量1次体温,以防止患儿因高热出现惊厥。同时,可以通过利用湿温毛巾等对患儿额部进行敷盖,已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切记用冰袋、酒精、药物等进行降温,以免患儿因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影响到皮疹的透发。

3.2.3 注意心率变化的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麻疹患儿的、烦燥、气急、面色苍白、紫绀等情况,并及时的查明原因,以避免因心率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现象的发生。

3.2.4 注意皮疹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皮疹的分布、色泽、透出和隐退等现象的变化情况。当皮疹颜色呈红紫暗色或艳红色时,就容易导致肺炎或喉炎等并发症的产生;当皮疹的颜色呈黑斑、色黄或色淡症状时,就表示患儿的病情出现加重趋势;当皮疹出现在耳廊部位时,表示预后效果理想;当皮疹呈现突然的色褪或隐退,并同时伴有皮肤发紫、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表示肺炎症状出现迅速的恶化或者是患者循环系统的衰竭,这时就必须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4 讨 论

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的临床症状多是发热、丘斑疹、上呼吸道炎、结膜炎等,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对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和降低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因此,应该将护理干预在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柳珍.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90-91.

[2] 朱洪琪,郭晶平.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0(04):1225-1226.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 R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15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prevention effect of measles in Yinan count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measles. Methods The incident cases and information of vaccination of measles in Yinan county from 1994 to 2013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pidemic intensity,the status of building cards for children,the vaccination rate and measles antibody levels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measles presented decreasing trend in Yinan county in recent years,the ratio of building cards,vaccination rate and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95.3%,98.1% and 97.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edical workers should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 hemp plague vaccine immunization programme,strengthen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improve the case monitoring sensitivity and timeliness.

[Key words] Measles;Prevention and control;Effect

麻疹是指宿主经麻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是其唯一的宿主。麻疹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2]。麻疹的潜伏期不定,常为6~21 d,平均10 d左右,对于曾获得被动或主动免疫的人群其潜伏期可延长至21~28 d[3]。由于麻疹病毒的抗原稳定性较好,人感染后可产生较为持久的免疫力,因此,从理论和技术上来说,消除麻疹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麻疹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相对较高。多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至2013年底,麻疹的发病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仍未达到完全消除麻疹的目标[4-7]。为了解沂南县近十年来麻疹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效果,以便为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对1994~2013年沂南县防治麻疹的工作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本地区的麻疹工作及免疫学进行相关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研究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分析所有麻疹病例报告卡以及所保留的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诊断病例报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1994~2013年沂南县麻疹疫情的流行强度。随机选择本地1~5岁的686例儿童的资料,对其建卡情况、两针接种率及麻疫抗体水平的分析及评价。①1994~2013年沂南县麻疫疫情资料及麻疫病例资料均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沂南县的麻疫个案,包括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②各年度本地区人口资料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③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来源于沂南县1994~2013年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报表。④麻疹抗体水平检测数据来自沂南县常规免疫检测系统实验室麻疹抗体检测资料。

1.2 具体防控措施

成立麻疹防治领导小组,按照《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的要求,全面安排、部署各项防治工作,并做好信息上报和处理工作,指导病区患者的诊断、治疗,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疑难、疑似患者的会诊及患者的转诊、转院工作;做好物资的储备。加强疫情监测报告:门诊应加强预检分诊工作;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好抢救治疗工作;全县各医院各科室病区要全面加强消毒隔离及患者的管理;认真做好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工作。此外,各院科教科要配合院感科做好医院医护人员的麻疹防治知识培训,举办医护人员麻疹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全面提高医护人员麻疹防治知识水平。

1.3 评价内容

效果评价内容包括对儿童建卡情况、合格接种率及麻疹抗体水平的分析及评价。分别对抽样调查的686例儿童的疫苗建卡情况、合格接种率情况、麻疹抗体水平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本地区对于麻疹疫情的防控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沂南县麻疹的流行强度、儿童建卡情况、疫苗接种合格率及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1994~2013年沂南县累计报告5239例麻疹病例,年均麻疹病例为26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果显示,2007年发病率最高,报告麻疹例数768例。2007~2008年麻疹发病状况呈总体下降趋势。2009、2010年又开始回升,且2009年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报告麻疹病例677例。2011~2013年发病率又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麻疹疫情发病率是近20年最低的一年,报告病例数仅为88例。

2.2 麻疹病例免疫史情况

1994~2013年沂南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和无免疫史的平均构成比分别为9.04%和84.62%,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的麻疹病例所占构成比差别较大,此外,各年份的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的麻疹病例所占构成比也较大(表1)。

2.3 儿童建卡情况评价

本研究调查了沂南县1~5岁儿童的建卡情况及不同居住属性和户籍属性的儿童建卡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本研究选取的686例儿童中,有卡儿童为654例,建卡率为95.3%(

2.4 接种情况的评价

本次抽样的686例儿童中,接种合格人数为673例,合格率为98.1%;不合格人数为13例,不合格率为1.9%。接种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未种、提前接种、超期接种、间隔不符。

2.5 麻疹抗体水平评价

抽样调查的686例1~5岁儿童血清中麻疹抗体的阳性率结果显示,沂南县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麻疹IgG1∶100)为97.7%,保护率(麻疹IgG1∶200)为94.5%,提示麻疹疫苗在保护该地区儿童的身体健康上效果良好。

3 讨论

近年来本地区麻疹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沂南县的麻疹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得益于沂南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等措施的认真落实,尤其是2011年以来本地麻疹的发病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3.1 工作评价

3.1.1 儿童建卡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住人口的建卡情况较好,主要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今后应实施全人口免疫策略,将流动人口尤其是儿童纳入到免疫规划中,外来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应享受同等待遇,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建卡、接种、检测,以此保证儿童具有高的免疫接种率。此外,结果还提示建卡率与暂住的时间长短关系不大,建卡率主要与是否为流动人口有关。流动人口因为住所常常变动,使免疫相关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和管理,造成这部分人群建卡率低,所以在今后的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在此居住人口的变化,注意信息的更新。

3.1.2 接种合格率情况分析 我国规定[8]:8月龄是接种麻疹疫苗的时间,①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儿童在6月龄以后,母传抗体明显减少,至8月龄几乎下降为零,所以应尽早接种疫苗;②如果提前接种,疫苗接种的成功率会比较低,所以要消除麻疹就必须及时进行首次接种[9]。接种不合格的可能原因:儿童因生病推迟接种时间会造成不合格接种;接种人员未按照规定程序接种也会导致接种失败。

3.2 免疫学评价

较高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成功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前提保障[10-11],流动儿童的免疫服务一直是本地防控麻疹疫情工作的重点。针对流动儿童的管理问题,建议政府部门: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免疫策略实施效果,把重点放在散居流动儿童上;②加大多部门协作力度,保证经费投入,推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的正常实施。

综上所述,要实现麻疹疫情的控制及消除工作,应高度重视麻疹疫苗的规范接种及查漏补种工作,提高本地区人口麻疹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宁,任军.消除麻疫定义的变化与预防策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18(6):431-434.

[2] CDC.Measles-United States.2000[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2,51(6):120-123.

[3] 马超,罗会明,安志杰,等.中国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疫措施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 14(3):208-213.

[4] 陆瑰,刘晓,朱宏幼,等.上海市卢湾区50年麻疹流行病学及免疫效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4):165-167.

[5] CDC.Advances in global measles control and elimination:summary of the 1997 international meeting[J].MMWR Rec omm Rep,1998,47(RR-11):1-23.

[6] CDC.Measles-United States.1990[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1991,40(22):369-372.

[7] 王武环.2005~2009年辽宁省铁岭市麻疫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3):263-265.

[8] 罗水斌,曾长英,李华,等.婴幼儿胎传麻疹抗体水平残留时间的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2):172-173.

[9] 马超,郝利新,苏琪茹,等.中国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3):193-199.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7)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中,发病持续1~2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情顽固、反复发作、不易控制,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耳穴压豆法并配合相应护理措施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病例均来源于我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耳穴贴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男性14例,女11例;年龄22-56岁,病程5月~3年。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23-54岁;病程3月~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①突然发作,皮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②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③部分病例伴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④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⑤皮疹经3个月以上或反复间断发作者。

1,3纳入标准病程≥3月;每周至少2次或2天症状发作;纳入前24小时内有发作;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予消风散加减,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西药予氯雷他定(上海仙灵葆雅公司生产)10mg,每晚口服1次。

2,2治疗组采用与对照组同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予消风散加减,每天l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西药予氯雷他定(上海仙灵葆雅公司生产)10mg,每晚口服1次),并在服药同时给予持续耳穴压豆法。取穴:肺、肾上腺、内分泌、神门。操作方法:用75%酒精棉球擦洗全部耳廓皮肤,再用干棉球擦干。将粘有磁珠的小胶布(0.6×0.6cm)对准相应的穴位贴紧,以食指和拇指指腹相对按压,两耳交替。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5~10min。隔天1次,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2,3护理措施

2,3,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清新,清扫时洒湿地面以减少飞尘。嘱患者注意气候变化,特别要避免湿、热的侵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以减少发作。尽量帮助患者追寻发病诱因并去除之,如禁用或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避免接触致敏物品,以及积极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等。

2,3,2心理护理: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病情发作时使患者坐卧不安,甚至出现失眠、多疑等,常有心情烦躁、情绪抑郁、感情脆弱等表现,对治疗方法不理解,甚至失去治疗信心,担心会增加新的痛苦。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用耐心和巧妙的言语与患者亲切交谈,解释本病的发病因素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实回答患者提出的种种疑问,尽量打消其顾虑与不安,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差异,采用因势利导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3,3饮食护理:嘱患者饮食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禁食辛辣鱼腥等动风发物,如鱼、虾、蟹、葱、韭、蒜、酒、牛羊肉、公鸡、竹笋等。忌食酸辣、煎炸、酒类、肥甘厚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保持大便通畅。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皮肤病瘾疹的慢性瘾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标准。痊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15人痊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6人痊愈,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8)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1-1727-03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为了探讨我市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控制及消除麻疹,现将我市2006年1~6月麻疹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2006年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库,由雷州市疾控中心提供,人口资料来自雷州市统计局公布资料。

1.2 调查方法:用统一制定的麻疹病例调查表对所有病例个案逐户细查发病情况、接种史、麻疹既往史以及人口资料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捉法检测病人的麻疹和风疹IgM抗体。

1.3 麻疹诊断标准:根据GB159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规定的诊断标准,免疫史判定以接种卡、接种证或儿童监护人提供为准。

1.4 爆发定义:以村、居委会、集体机构等为单位,21 d内发生≥3例麻疹病人。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2006年1~6月共报告发病117例,其中临床诊断84例,实验室诊断33例。发病率为7.80/10万,死亡1例。其呈散发与暴发同时流行。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雷州市24个乡镇除北和、东里、流沙、覃斗镇外,其它镇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以雷城镇发病最高24例,罹患率20.51%;附城镇13例次之,罹患率11.11%;第三是杨家镇和英利镇均为11例,罹患率9.40%。见表1。

2.2.2 时间分布:每月均有病例报告,3~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共发病108例,占92.31%。1月和 2月的病例数均在5例以下,3月突增到20例, 5月达到发病最高峰(33例),占28.21%,见表2。

2.2.3 人群分布:(1)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33岁。发病最多为0~5岁组,共65例,占55.56%;其次为5~10组35例,占29.91%;第三为10~15岁组12例,占10.26%。其中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不同年龄组麻疹发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3。(2)职业分布: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47例占40.17%,托幼儿童和学生各33例,各占28.21%,其它4例占3.41%。见表4。(3)户籍分布:对117例病例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本地人口117例,占100%。

2.3 免疫接种史情况:所有的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基础免疫接种记录(接种证或接种卡)可查者32例,占27.35%;无或免疫史不详者85例,占72.65%;麻疹加强免疫无或不详者103例,占88.03%,见表1。

2.4 疫情暴况

2.4.1 暴况:麻疹流行期间发生局部暴发疫情有5起,发病23例,占报告总数的19.66%。时间分布为:1月份1起、3月份1起、5月份2起、6月份1起。麻疹暴发疫情的乡镇为:附城4例、调风5例、纪家3例、英利6例、松竹5例。暴发疫情持续时间最短5天,最长16天。

2.4.2 临床表现:23例暴发病人均有发热,体温>38.5 ℃的高热率86.96%,平均发热4.72天,从耳后、面部至躯干四肢顺序先后出疹者占86.96%,退疹后65.22%留有色素沉着斑。其中,咳嗽95.65%,结膜炎82.61%,流泪、鼻塞、流涕等其他症状56.52%,口腔出现Koplik斑39.13%,2例合并肺炎占8.70%,无死亡病例。23例病人均有到当地卫生服务站诊治,其中9例转诊到市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对比有无基础免疫接种史,两组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性,可能是由于部分基础免疫不详者接种了麻诊疫苗而未保存好接种记录。见表5。

2.5 血清学检测结果: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17例,采集麻疹病人出疹后1~6天血清标本58例,进行麻疹IgM抗体测定。结果33例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6.90%。

2.6 麻疹监测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所有的报告病例中,发病7天内报告107例,占91.45%;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88例,占75.21%;采集标本58例,占49.57%。

3 讨论

3.1 疫情上升原因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雷州市2006年上半年麻疹疫情有所回升,散发或暴发并存,但上升幅度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整体控制效果相对满意。造成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1)麻疹疫苗接种率低,这是最重要原因。①对117例麻疹个案调查表明,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只占14.53%,而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则占85.47%,以上数据提示本市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加强免疫不能落实,小年龄组的病例多未完成麻疹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是否有接种证也是影响接种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001年报告的一起珠江三角洲地区幼儿园麻疹爆发,就是由于幼儿入园前未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未免疫的儿童失去补种疫苗的机会,引起麻疹爆发[1]。②近几年来,部分卫生院防保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由计免门诊替代常规运转,造致部分适龄儿童得不到免疫,不能形成足够有效的免疫屏障。③承担预防接种任务的人员接种技术不规范导致无效接种。客观上造成麻疹疫苗接种率降低,使易感人群累积增多引起麻疹流行。(2)虽然法定报告传染病实施网络直报,但大部分卫生院领导对防疫工作不够重视,防保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差,疫情监测体系不健全,疫情发现晚,针对性措施采取不够及时。(3)群众保健意识较差,认为“出疹子”无需到医院治疗,病人得不到有效隔离,造成疫情扩散蔓延。

3.2 预防控制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加强疫情管理和麻疹监测工作,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提高疫情的及时性和病例监测敏感度,提高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率:(1)加强对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密切注意各辖区内麻疹疫情报告情况,发现麻疹病例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杜绝暴发现象[2]。(2)各预防接种单位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儿童入册、登记、发放接种证,坚持严格要求持证预防接种工作。(3)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加强基层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接种疫苗的质量和处理疫情能力,确保免疫成功率。(4)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活动,从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控制麻疹经验及我国已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部分省份实施效果来看,实施强化免疫在接种率抗体保护水平及流行病学控制方面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3]。(5)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8月龄~14周岁儿童未按国家免疫程序完成麻疹疫苗接种者,应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或补种。(6)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 三,余永清,何琼芬,等.湛江市2001~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5,31(01):23.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9)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原则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目标

年,力争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通过实施消除麻疹工作,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免疫屏障,促进我市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三)工作指标

到年:

1、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以上;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以上;

2、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以上;

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达到以上;

4、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

5、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以上,所有确诊麻疹病例须经过实验室诊断;

6、市疾控中心、市医院、市第二中心医院要建立麻疹实验室,并达到WHO认证标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年,实行预防接种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夯实常规免疫基础,消除免疫空白。组织开展遏制麻疹流行“集中行动”,对5岁以下适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遏制麻疹疫情上升势头。

1、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以上。

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漏种儿童及时得到疫苗补种。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完成疫苗运输车辆、冷库的更新装备。

4、在全市范围开展月龄-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5、完善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多部门协调机制和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从政策、经费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的免疫服务保障制度。

6、全面推进预防接种一体化建设,确保预防接种工作体系完整。

7、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免疫规划子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集中整顿,确保经费不挪用,确保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待遇,保持预防接种队伍稳定。

(二)年,组织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以上。

2、完成乡级接种单位储存疫苗用冷链设备的更新装备。

3、对所有在校大中专学生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4、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5、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查漏补种活动,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以上。

(三)年,继续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巩固儿童免疫高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以上。

2、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月龄-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3、继续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策略和技术措施

(一)免疫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的水平,提高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确保高水平接种率

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要按照市预防接种乡村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基层接种单位的免疫服务形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以上,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单位,应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接种率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单位,应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进。

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省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办法》规定,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漏种儿童补种原则》及时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确保漏种儿童获得及时的免疫服务。

3、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应当根据当地麻疹发病情况,在发病率较高的村,适时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对新入学大中专学生、农民工聚集区域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适时组织开展全市范围月龄-岁儿童、在校大中专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二)监测管理

开展疫情监测,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做好常规报告工作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2、加强流行病学监测

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生麻疹暴发时应重点做好疫情的监测。

3、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

建立和完善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疹实验室网络,定期开展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评价人群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4、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

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资料、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暴发疫情控制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天内发现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明确诊断

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开展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2、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当发生麻疹暴发时,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要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当地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病例主动搜索。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当发生麻疹暴发后,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4、加强疫情监测

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5、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

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源地(包括病家)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四)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无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

(五)预防医院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六)开展健康教育

要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我市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保障经费投入。

消除麻疹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消除麻疹工作,认真落实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对消除麻疹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在宣传、培训、应急处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要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辖区散居人群的摸底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和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发现居住地新进流动儿童,应当及时向属地接种单位通报。

(二)建立协调机制,密切部门合作。

卫生、发改、教育、财政、药监等部门要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免疫规划长效、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消除麻疹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对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要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与督导检查;做好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好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保证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疫苗的储存、运输要严格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做好出入库记录。

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我市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经费。

教育部门要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学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目标儿童的调查摸底和现场组织工作。

文广局要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公安、计生、社区办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摸清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底数,保障这些重点人群及时获得接种服务。

其它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消除麻疹相关工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免疫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逐级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麻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强化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0)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领导

2012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了消除麻疹指标的新要求,即在监测系统高质量运转前提下,特定区域内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12月和同步控制风疹。消除麻疹工作是近年来我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重心之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把麻疹防控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将免疫规划工作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落实政策、经费和人力,确保我市麻疹防控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抓好常规免疫,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

我市1-4月份有5例麻疹疫苗免疫对象因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而发病(其中3例因病缓种),说明我市部分接种单位对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儿童的再通知工作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是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最基本保障措施,各预防接种单位在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时,要遵循“麻疹类疫苗优先接种,一类疫苗优先接种”的服务原则,切实提高我市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要求以镇街为单位达到90%以上),同时加强对未能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儿童的管理,注明未种原因并及时安排补种,避免因漏种、迟种而导致麻疹疫情的发生。

三、加强摸底排查,最大程度消除免疫空白儿童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要充分发挥责任医生、乡村医生等基层公共卫生联络人员的作用,每月开展流动儿童的入户摸排及查漏补种通知工作,进一步提高适龄流动儿童建证建卡率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同时,为提高摸底排查工作的实效性,各单位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摸底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及责任要求,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每季一次对重点村或社区的流动儿童接种率情况进行自评及书面通报,以此及时弥补常规免疫工作中的漏洞,最大程度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四、规范开设发热门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我市36例确诊病例中有24例在发病前7-21天曾到医院就诊过,占66.67%,提示院内感染是导致麻疹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院感控制工作刻不容缓。各医疗单位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工作,排查可疑麻疹病人,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分流至发热门诊进行诊治,首诊医生要注意询问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了解疫苗接种史,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有关的检查和落实标本采样工作(包括血清标本、咽拭子和口腔液的采集),并负责麻疹疑似疫情的报告。各医疗单位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要求,对需输液的麻疹疑似病例,安排在独立的、通风良好的区域输液(疑似麻疹病例必须单人单间),同时加强对病房、输液室等场所的定期通风换气和消毒,切断麻疹在医院内的传播。

五、加强疫情处置,做好传染源管理及密接人群的应急接种工作

上一篇: 小学阅读课程 下一篇: 统计学的性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