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4 10:14:14

数字艺术教育

数字艺术教育篇(1)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内容摘要:文章紧扣数字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解读,着重论述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是国内数字艺术设计教育者需不断探讨和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数字艺术教育篇(2)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数字艺术教育篇(3)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新晨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数字艺术教育篇(4)

(一)数字技术的重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型的数字艺术教育人才首先要掌握先进的数字技术。数字艺术是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或部分使用数字技术作为形式手段或传播途径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美术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美术教学的各个领域。数字艺术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在数字输入设备、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数字输出设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特定形式,它与传统艺术种类最大的区别是这门艺术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信息革命造就了这门新的艺术,而数字艺术也借助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壮大。对于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掌握关键的数字技术理论与应用,培养利用这些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二)艺术教育的精神

培养学习型的数字艺术教育人才要注重人文素养的积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程度上和速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人文的发展,技术与人文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协调技术与人文的发展,促使两者在发展中真正产生互动,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数字技术与美术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强调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的不断相互渗透。数字技术发展使技术本身走向人性化、智能化,进一步拓展自由化、个性化的精神,使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数字艺术作品,在塑造真实、形式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优秀的数字艺术作品,能用真善美陶冶人的感情,塑造高尚、纯洁的人格,弘扬人文理想。数字技术与人脑的区别在于:计算机长于分析和数字计算,擅长客观分析。而人脑在判断力、想象力、直觉反应、模糊思维以及用非逻辑性的方法进行创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长于主观感受。数字艺术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其本体是艺术,不是数字。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的个人思想情感、主观意识,只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的人机交互优势,技术与情感的互动,才能构成更为强大的创造力。数字艺术教学要发挥技术的优势,又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并体现科学的教育思想。要做到知识层次化递进,由浅到深、从低到高的进度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人机交互性,注重从知识到效率的转化。

(三)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型的数字艺术教育人才还要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之快是毋庸置疑的,摩尔定律由戈登•摩尔经过长期观察发现: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其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数字艺术的内容内涵和形式技巧不断更新,昨日的主流技术被现有技术更新或抛弃,现行理念和内容结构亦会被今后的发展调整和补充。从1990年Adobe公司正式发行Photoshop版本1.0.7开始,到现在的Photo-shopcs4,这个软件已更新20多次,软件功能由MacintoshPlus机上显示灰阶图像变成现在的数字图像处理,在静态、动态、交互、多媒体领域大显身手。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必然迫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数字艺术教育者来说,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尤为重要。将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更新、转化、导入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发展是每个数字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学习型数字艺术教育者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观念

只有确立从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审美的培养到具有学习能力的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思路的转变,从狭义的美术教育观转变为广义的美术教育观念,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法国社会学家马克•第亚尼说,“与过去相比,这一社会有许多的改变,但最最根本的改变还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2]4。当一个漫长的时代的惯性还在一个新的时代往前冲,我们要承受比经济、制度等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斗争,这种斗争的过程就是如何在传统上创新。对于数字艺术来说,创新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从教育、社会、文化与伦理等方面作更多的改变。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的数字艺术的创新观念与机制还远远不够。数字艺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技术以获得与传统艺术相媲美的艺术魅力。开设数字艺术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艺术修养、视觉文化素养和掌握数字技术的能力,将技术与人类的创作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虚拟的工具和材料以非物质的形式创造的图式,虽非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实体,但创造的视觉形象却让人感觉是真实的。传统视觉基础被冲破,“传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资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3]55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艺术领域,意味着人们的观念与思维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与此同时,这种思想观念和思维又在更高的程度上和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加强和扩展,“整个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其影响所及,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的技术领域,还波及到哲学和认识领域。”[2]2生活的数字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态、艺术观念,数字艺术化的趋势是越发显现了。随着生活形态的变化,整个社会形成了对数字化的认同,这种价值观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艺术形态的存在。数字艺术是否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艺术,目前尚难定论,但我们可以切身体验到整个社会文化语境对数字文化制品需求的不断加强。如今,数字艺术以不同形式进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游戏、DV、影视广告、数码摄影、数字音乐、FLACH、CG等已深入大众生活之中。网络游戏的叙事性、交互性、竞争性,信息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世界的认识方式被改变了,多人交流、新的集合这些方式,剪去了人们所认为传统艺术的经典文化脐带,数字艺术时代转型时期,人们在虚拟的数字网络中,形成一种崭新的生存体验,互动的影响使大众在虚拟状态中对实体艺术进行集体反叛,而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从书籍时代转到电子时代。在网络空间里,非永恒的艺术形式以新的集合形式出现,自由的激情、灵感、创造都在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境和艺术形式,也大大适应了时代的进步。

(二)动态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以书本中心的“传递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人文关怀,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和发展需求。这种教学严重抑制了学习积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是“要体现全体学生的参与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钟启泉对广义的“学校知识”有如下解释:“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认识事物与现象之结果的‘实质性知识’,一般称为知识技能;二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方法论知识’,即学习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克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这是一种从‘实质性知识’向‘方法论知识’的重心转移。一种广义的‘学校知识’概念。”[4]5传统的教学模式,“传递者”仅仅将知识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不仅没有方法论知识,更谈不上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了。数字艺术课程是较新的课程类型,“知识技能”涉及到多个学科,其知识构成都是动态的,“传递式”教学的讲授法,谈话式单向的灌输很难胜任教学。教师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的问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参与或极少参与,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兴致很高,学生却兴趣索然。要改变这种静态的教学,课程模式必须改变,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知识“传递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随之也转变成课堂的主体,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利用数字信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把握课堂节奏,调节课程的进程。教师和学生建立的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对话”平台,信息得到即时交流与反馈,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技能,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方法论知识”。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发展,双向的交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主观认识,强调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才能孕育出创新精神、共享精神和发展的源动力。#p#分页标题#e#

(三)成长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以教材为主。教材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广义的教材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也包括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数字艺术课程是建立在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影响到知识技能的更新,数字艺术课程的内容是发展的,是成长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体会到计算机科技发展的速度,传统的纸质教材和教学资源更新周期长,根本没办法满足学科的发展,只能做教学的参考,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数字艺术课程内容动态的发展,致使课程内容紧跟前沿知识发展的步伐,要做好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数字艺术教育篇(5)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wWw.133229.cOM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数字艺术教育篇(6)

一、概述

继承、研究、创作、创新是美术教育的四大功能。然而,从目前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学体制、师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信息配置等方面看,都远远不能满足四大功能的需求,美术教育基本停留在继承和创作两大功能上,忽视对学生研究与创新功能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压抑学生创新精神的树立,使创造力滞后。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和高科技领域激烈竞争的世纪,也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没有创造力的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竞争的,而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无法适应信息急剧膨胀的现实。从数字艺术的认知、教育和审美功能来看,将“数字化”引入高等美术教育,有着许多优势。它将获取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信息和学术动态,由此可以引发全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人们线性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追踪学术前沿,贴近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同时,它还有助于推动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使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促进边缘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二、传统美术

众所周知,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述、图形、文字这三种形式。而在人类文明孕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文字未曾定型的一段时间里,图像是人类传播思想和交流的主要手段,即便是后来创造出来的文字,也是由简单的图像衍生而来的。那些简单的图像就是后来被人们解释为美术的雏形。再后来,人们用工具画画,他们把画画在纸上、布上及其它载体上,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颜料和一些可以灵活操作的工具,加上聪慧的意识,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可以欣赏到的大量的工艺美术,这就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美术,那么传统美术是什么?美术泛指“造型艺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这是《辞海》的解释,显然并不包含现下流行的数字艺术。过去,我们的前辈用勤劳的双手创作了大量的美轮美奂的美术作品,成了我们珍贵的文化瑰宝。

三、数字艺术

二十世纪,电脑的出现是改变人类进程的一件大事,当然在同时也给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概念。因为人们可以用电脑去绘画,也就是大众所固知的通过数字处理,显示器显示作者所描绘的视觉形象。由于这种方式很便捷,更实用,比起传统的更易被大家所接受,更可以快速为创作者带来经济回报。短短几十年里,数字艺术几乎延伸到每一个绘画领域。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一个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数字艺术像风暴一样席卷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并拓展到游戏、动漫、广告、电视、装饰、书本杂志等。比起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设计,数字艺术更可以设计立体空间的效果图,可以更大层面地延伸人们的视野,这是传统美术仅仅依靠平面效果图像所不能媲美的,所以数字艺术业的极大发展促使大量的传统的依靠美术经营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家庭作坊纷纷倒闭,退出了市场。

数字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数字艺术作品必须在实现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地使用数字手段。数字艺术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录像及互动装置、虚拟现实、多媒体、电子游戏、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艺术、数字设计、电脑插画、电脑动画、3D动画、数字特效、数字摄影、数字音乐及音乐影像等。也就是说,数字艺术是艺术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涵盖艺术、科技、文化、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那么,一切由电脑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都可归属于数字艺术范畴。

二十世纪六十年展并成熟起来的新媒体艺术,为艺术家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并在九十年代末步入了全新的数字艺术阶段。在全球,数字艺术的蓬勃发展引领了新一轮的艺术潮流,毫无疑问,数字艺术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电脑动画及其相关影像产品的销售获得了近百亿美元的收益;在日本,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作品已经领先世界,成为日本的第二大产业;在韩国,数字内容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窥一斑而览全豹,通过上述数字,可以看到数字艺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数字艺术和传统美术的关系发展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句话同样可以套用在针对数字艺术和传统美术两者的命运上。面对新生事物,传统美术的未来将如何,或者说是将面对怎么样的命运和结局?在回答这些问题以前,我们先去看另一个现象:很多从事传统美术、功力深厚的美术家,没有参加到数字艺术群体中来。这几年涌入数字艺术设计行业的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美术基础训练,要求他们创作高质量的艺术品,是很不现实的。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存在?我想是因为一些中老年美术家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传统美术中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是数字艺术所不能取代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脑是个新事物,很多人不愿去熟悉。

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传统美术在数字艺术面前并非一无是处,而数字艺术也并非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美术,两者联合可取得双赢,而传统美术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也将会继续维持着。过去从来没有用作画工具来区别什么是美术,什么不是美术,用笔画在纸上的作品是美术,用刀刻在板材上的作品也是美术,甚至用针和线刺绣在布上的作品都是美术,那么用高科技的电脑制作出来的画是不是美术呢?学习数字艺术的人都知道,在电脑上创作画如果没有扎实的传统美术基础,没有对前人总结来的美术规律进行深刻的认识,就想要做出优秀的作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数字艺术与传统美术的区别在于创作者选择了一种更科学、更方便的操作工具,而其中一直主宰传统美术灵魂的东西依旧主宰着数字艺术的精神内涵。所以,数字艺术是传统美术的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广博。数字艺术的方向在哪里呢?今天,我们还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问题: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化遗产该如何保存和迅速传播的问题,如国画、戏剧文化、民间艺术等。数字艺术的发展正好可以弥补这一遗憾。俗话说得好:没有变化的艺术就不能叫做真正的艺术。如果我们将数字艺术的先进手段运用到传统美术上面,并能将传统美术作品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同时由于数字艺术具有制作费用低廉、可以迅速传播的优点,那么这将让更多的国人认识、欣赏自己的民族艺术,既而让民族文化的精髓得到完好的保存和继承。这样一来,数字艺术的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而传统美术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不可取代的。因为其所具有的收藏价值和所展现的美感是数字艺术所不能达到的,更有上面我们所提到的,数字艺术的基础功能仍是需要传统美术的练习基础来锻炼的。

新事物诞生后总是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被认可过程,只有被认可了才能得到维护和支持。其实在当前,面对数字艺术,人们仍有许多的疑惑和问题,诸如美术作品著作权的维护等,还有就是人们难以改变对传统美学的认识,对数字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实施毫无头绪。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数字艺术和传统美术是相辅相成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存在一方代替另一方的。我们更可以看到数字艺术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更是一个系统产业的发展,如软件业和一些配套的硬件行业的发展。就以单纯的文化产业来说,数字艺术业的发展对美学贡献也是可以列举的,这些年的大量事实足可以说明。

一个新生的事物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肯定。不能因为它可能带来一点点负面的影响就将其扼杀掉,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并能够创造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环境促使它积极发展。在未来,数字艺术将以其独特的优势更大地改变着人们对美学的认识和观点。

五、顺应数字化时代,加强数字艺术教育

现在看来,培养国际化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确重要。我们不但要掌握虚拟技术和制图技术,而且要具备创造力、想象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及软件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目前,这种懂艺术的不了解计算机技术,懂技术的却往往缺乏艺术基础的人才状况一定要改变,尤其是在数字艺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那么,能打破文理界线,沟通技术和艺术,并拥有将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坚实的数字技术表现出来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在今后的数字艺术行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国际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让很多技术移民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好的就业取向,但仍对于数字艺术方面的工作望而生畏。实际上,数字艺术发展在国外也没有多长时间,我们基本上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做到闻于斯,见于斯,行于斯,就能不断地进取,就会不被时代淘汰。若能有一定IT基础或是美术基础则更能让人如虎添翼,没有任何基础的朋友亦可从最基本的感觉找起,毕竟,没有人是天生的设计师,而我们又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进则退。

数字艺术教育篇(7)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数字艺术教育篇(8)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艺术教育篇(9)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wwW.lw881.com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数字艺术教育篇(10)

近十年来,数字科技不仅改变了科研、生产、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传统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何培养出能够横跨科学和艺术领域的“两栖型”艺术设计人才,这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大学艺术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因此,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探索也成为高校相关专业所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清华大学出版社规划出版了“高等学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数字媒体艺术概论》(ISBN:9787302139560,李四达编著)就是其中的重要理论指导教材之一。自出版以来,该书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和“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成为国内众多数字媒体或数字艺术专业的首选教材和重点参考书,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一朵奇葩。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由我国数字艺术资深研究学者、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副教授李四达编著,该书是作者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多年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结晶。该书从科学和艺术发展的角度,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数字媒体艺术理论、范畴、实践方法和应用领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阐述。特别是该教材通过案例分析阐明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来龙去脉和发展现状,探索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联系和区别,使得读者能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加深对数字艺术、数字媒体和信息设计本质的了解。文字生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材,也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该书也获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兼动画系主任张骏教授,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常务理事兼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余轮教授,著名图形图像研究专家、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王小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旅美博士肖永亮等均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王小铭教授认为:“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于高等院校本专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入门基础课教材,也是一本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士,包括艺术设计、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媒体内容创作和广告等从业人员或爱好者自学的好书。我诚挚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肖永亮先生更进一步指出:“该书无疑是一本填补目前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出版空缺之作。作者有从事数字媒体相关专业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宝贵经验,又进一步在理论上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艺术作品,提出了许多独到的个人见解,显而易见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该书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受益匪浅。”从上述专家的评述中,不难看出该书对于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影响。

此外,清华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与该书配套的《数字媒体艺术史》(ISBN:9787302181927)、《迪斯尼动画艺术史》(ISBN:9787302193265)、《FLASH游戏编程教程》(ISBN:9787302178637)等一系列教材,为我国数字媒体和新媒体艺术教育贡献了更好的精神食粮。

上一篇: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下一篇: 汉语言文学概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