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科护理的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0 10:07:38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1)

1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 科室管理不完善

儿科护理安全涉及患儿住院全过程,但是,在相关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人员的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还很淡薄,归其原因是由于科室内的相关管理不够完善所致。医院的护理工作对病人起着很大的恢复作用,特别是儿科,它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但是,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人员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流程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护理。儿童科室的管理不完善使得个别护士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对于安全影响因素认识模糊。

1.2 护士素质不高

儿科护理的许多纠纷或患儿家长不满、投诉等,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服务意识淡薄、态度恶劣:由于儿科的特殊性质,护理人员每天要解决诸多患儿琐碎的问题,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精力消耗过大,导致工作情绪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对患儿粗暴对待;(2)护士一般较为年轻,甚至有护校实习生,对于护理知识尚未融会贯通,且实践时间短,实际操作方面尚不熟练,如注射时无法准确把握位置、静脉留置针处理不当等。药理知识匮乏,甚至会出现药物用量计算失误等情况;(3)缺乏责任感: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不重视,得过且过,对工作是否做好漠不关心,不注意细心检查,排除安全隐患;(4)工作态度不端正: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时态度不认真,会出现许多安全问题,如填错表格、取错药、写错记录等,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3 医院护理环境因素

儿科以其性质的特殊性,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儿科护理病房安全预防工作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于护理的环境的改善也十分必要。儿童尚未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行为没有预见性,且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恐惧,会产生抗拒心理,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的意外伤害,如滑倒、从病床坠落、磕磕碰碰等。

1.4 患者因素

护理过程是由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有待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经济能力、依从性,都会对治疗护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儿科患者较为特殊,均为婴幼儿,患儿都具有语言发育不成熟、行为没有预见性、自我保护意识差、心智不健全、病情复杂多样且变化快等特点,他们无法准确表达出身体的感受,疼痛时任意哭闹,情绪差,治疗时不愿意积极配合,护理的实践过程也有困难,且极易出现意外差错。另外有家长缺乏医疗知识,对于医院规定置若罔闻,不理解护理工作,缺少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言行举止极端,容易引起纠纷,这也是护理工作的重大阻碍。

2 防范对策

2.1 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

医院方应重视儿科护理病房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明晰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以护士长为代表,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组成儿科护理病房监察小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积极开展安全意识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具体安排由护士长根据情况拟定科室规章制度,且以身作则认真执行,养成优良的工作习惯,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根据情况,特殊患儿,特别管理,如流行病患儿应与普通患儿隔离,重症患儿重点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质

鉴于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都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因此,院方的培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方法有几下几种:(1)强化服务意识:护理工作不仅属于医疗范畴,更是一种服务,护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认真、耐心,对待患儿应轻声细语,动作轻柔,尽量消除患儿恐惧感。对待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也应理解,耐心解释;(2)提升职业技能:护理人员应多多实践学习,熟悉操作流程、规则、药理知识等,提高职业素养,实践中才能少出差错;(3)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强化学习“三查七对”,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并准确记录患儿病情变化,交接班时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以免患儿病情失去控制。

2.3 改善医疗环境

患儿自身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受伤的概率升高,院方应适当增加或定期维护、保养护理设施,检查护理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安排护理人员按时巡查,避免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的二次伤害,设施的健全也可使家长在陪护患儿的过程中更加便捷舒适,家长和患儿都身心愉悦 。

2.4 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加强护理人员“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对患儿进行交流时应采用温柔的语气,热情的心态。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介绍与同室内的小朋友玩耍,年幼的患儿实施逗、乐以及的方式,为患儿准备玩具。积极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对于出院的患儿应进行电话跟踪,使患儿与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与关心。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倾听患儿与家属的诉说,使得护理服务规范化、人性化。对于患儿以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释,减少护患纠纷,不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住院满意率。

3 小结

儿科护士只有认真落实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的操作水平,对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与护理常规认真执行,增强儿科病房安全护理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儿科护理的安全。儿科护士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对患儿进行服务,把患儿的健康放在首位,给予患儿安全、舒适的优质服务。总之,在儿科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改善影响安全的因素,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护患纠纷,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姣.儿科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1,12(9):3363-3364.

[2] 荆世真,崔锦美,赵兴娥.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109-110.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2)

2目前制约护生提高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2.1医学教师对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

目前由于地域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医学教师观念更新落后,对医学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生物医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重视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没有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教学,或者按照书本照本宣科,一带而过。

2.2护生缺乏护理健康教育意识:

因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护生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或者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护理,从而忽视了患者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和在新的护理模式中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护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健康评估、护理实施上,将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或者认为是宣传教育可以忽略。而目前中职护理实施整体护理教学,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内容、模式发生更多变化,儿科护士更多的承担患儿及家属的咨询者及健康教育者的重要角色。患儿家长渴望了解更多健康教育知识,但护生健康教育知识匮乏,从而产生护患不信任危机,这就促使护生需要提高认知程度,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3护生缺乏相应专业素质:

由于中专护理学生多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中职护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不能有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现代护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因而缺乏关心和照顾别人的习惯。作为未来的的护士,很多护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2.4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患儿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常识及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儿科健康教育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是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则。由于父母是患儿的看护者,他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家长的素质也影响整体护理的实施。家长因孩子生病面临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往往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因此,护士要充分了解患儿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主动并详尽的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3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对策

3.1教师及护生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儿科护士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者、实施者、健康教育者,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给学生讲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情景教学、病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完善健康教育的讲解,并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及患儿家长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所以更要要求护生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服务新理念,履行护士的基本职责,并自觉履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3.2提高护生学习健康教育的能动性。

中职护生起点低,基础差,缺乏健康教育意识、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要不断提高护生知识基础和健康教育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护生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提高为患儿及患儿家长服务的积极性,能够主动、积极、高效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每一位患儿和家长。

3.3加强护生表达及沟通能力,学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治疗、护理的基础,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而健康教育可以作为护患沟通的切入点和桥梁,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恢复健康信念,并能做到遵守医疗程序的行为。由于患儿年龄、性格及家长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患儿及家长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护生交流意识和沟通技巧,包括提问、倾听等语言性沟通技巧和体态、触摸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讲解。

3.4加强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好健康教育,先要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学习如何评估患儿,收集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找出患儿及患儿家长真正关心的问题,作为教育的内容。学习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认知程度,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动态地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生学习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素质,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护生广泛学习,自由提问,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便更好地适应医院及社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3.5学习建立儿科护理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上,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评估,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文化等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教师可以运用展示法、讨论法、临床模拟等教会学生讨论制定儿科护理路径,填充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热情。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3)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儿科护理水平日趋成熟,社会对于儿科护理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为了主动迎合时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护理工作要求,儿科护理工作重心逐步向提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实践措施转变[1]。同时,伴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化医学模式不断变革,促使护理人员原有的知识面已无法满足患者对高质量护理的要求,客观上要求相关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等方法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积累,增强其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以达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目标,而如何强化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是儿科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本文针对儿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实践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儿科护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不再是低层次或单一化的机械操作,主张将服务性、技术性及科学性融为一体,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向人性化及专业化转变,而临床护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2]。由此可见,医院必须构建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岗位要求导向的作用,制定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中心的培训机制。同时,依据整体护理责任机制的要求,组建具有本院特色的护理团队,纳入年龄、级别及学历等指标的差异性制定个体化继续教育方案,综合考虑儿科不同护理岗位的人才要求,对于增强医院儿科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一般说来,我院儿科大部分护理人员为女性,深受社会层面及家庭层面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够充分。从目前我国儿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水平来看,大部分护理人员自身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且自身兴趣及信心不足,少部分护理人员学习过程过于盲目,甚至尚未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直接影响其继续教育效果[3]。同时,儿科护理工作往往呈“三班倒”形式且护理工作任务相对繁重,超负荷的工作运转情况及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造成护理人员往往下班后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再取参与继续教育。由此可见,加大对于护理人员终身教育理念宣传的重视程度能帮助其深入了解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一旦护理人员将继续教育视为自身岗位追求、道德追求及权利追求则有利于形成继续教育的动力及动机,规范自身继续教育行为,进一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及护理能力,尤其是医院组织的学术性活动,可通过张贴学术活动海报及发送微信通知等方法扩大宣传面,提醒广大护理人员广泛参与学术学习活动[4]。同时,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的护理人员深受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工作年限及知识层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开展继续教育时必须结合护理人员层次差异性及自身知识需求,制定个体化分层教育方案。例如:针对刚刚入职的护理人员,医院可结合自身制定的新护理人员入职培训考核方案,确定岗位实施前培训计划及专科轮转计划,帮助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了解儿科护理工作的常规流程,尽早独立护理病情轻微的患儿;针对初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具体的人才培训计划,确保护理人员完全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及专科护理要点,尤其是急危重症患儿护理及查房工作,不断增强自身护理个案报告书写能力;针对中级及以上护理人员遵循个体化培训方案,指导其广泛参与急危重症患儿抢救过程及护理过程,主动承担起临床带教、日常查房及病例讨论等方面工作。

2儿科护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实践措施

2.1转变认知理念

由于继续教育是在职护理人员更新知识积累、增强个人护理水平及拓展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客观上要求相关儿科护理人员从根源上认识到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利于形成长久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其参与热情。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医院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继续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外提供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途径及平台,以达到增强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促使其真正意义上革新自身观念转变错误认知。同时。儿科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其临床知识操作水平。

2.2构建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组织体系无法脱离医院行政管理层面所予以的政策支持,提供组织实施方面的有力条件,成为儿科护理人员广泛参与继续教育的强有力保障。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医院结合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制定儿科内外教育中期规划方案、长期规划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方案,构建院内教育与院外教育相结合、科室层面与医院层面相统一的继续教育网络,尤其是管理方必须综合考虑儿科护理人员的学习愿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广泛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及积极性[5]。除增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外,医院尽可能于日常工作时创造更多机会,确保护理人员群体真正意义上与时俱进,提高总体护理质量。

2.3丰富教育活动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4)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71-01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与儿科陪护良好的沟通,能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使医患更好地合作,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与陪护的心理分析

1.1 临床资料

以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共600名我科住院患儿的陪护和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共860名住院患儿陪护作比较(前者系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前,后者为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之中)。

1.2 患儿陪护的心理分析

小儿患病住院对患儿亲属本身就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其亲属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根据患儿陪护在儿科的行为表现,可以将之分为心理稳定型和心理不稳定型。

1.2.1 心理稳定型:这类型陪护约占整个陪护人数的40%,他们彬彬有礼,处事大方,他们对患儿的疾病心中有数,能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正确地进行治疗与护理。

1.2.2 心理不稳定型:这种类型陪护约占60%,它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2.2.1 矛盾型

在儿科现场表现为一个患儿多个陪护,他们在对医疗方案问题上常常意见不一,弄得医生、护士无所适从,更有甚者在医院里就为患儿的生病原因互相指责。

1.2.2.2 急燥型

这类人平时对患儿疼爱有加,对待患儿生病比自己生病更为焦虑、急燥。他们一进医院往往要求医务人员明确诊断,治疗要药到病除,对护理技术要求一针见血、一步到位。他们对医护人员的反复检查和治疗往往缺乏耐心,有时甚至对医务人员态度生硬,其焦虑急燥的心态极易演变为对医务人员的攻击行为。

1.2.2.3 知识不全型

这类陪护对医疗常识知之甚少,对医院的医疗程序不熟悉,他们面对患儿的病情和患儿在医疗护理中的哭闹怅然失措,总认为是治疗、护理不当。向医生、护士提出各种各样不合理要求。

2 沟通

2.1 顺应时代变革,在护士中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际沟通是人类特有的需求,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协调感情,而且沟通者从沟通的信息中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一个团体中人与人的隔阂、误会、矛盾逐步化解[2]。也就是说,社会以要求儿科护士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病人的状态,根据病人的需要帮助解决问题。

2.2 重视护士与陪护的沟通,加强在职护士在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认知病人的需求的能力,与患儿陪护交流、沟通的技巧。

2.3 强调沟通技巧,学会因人而异、正确理解患儿陪护的心理 需要。

2.3.1 正确认识患儿陪护群体对医护工作的利弊

在儿科患儿的陪护是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纽带,同时他们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向护理人员传递患儿病情的变化,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展开,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是,目前在我国儿科的患者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祖辈们的心中宝贝,护理人员对于患儿的任何不周都可能被他们扩大化,带来护患冲突。

2.3.2 重视对患儿陪护的行为诱导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3]。由于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有亲属陪伴,在儿科病房中便出现了的陪护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陪护对患儿的宝贝心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护士应首先取得患儿陪护对自己及医院的认同,对陪护进行行为诱导。行为科学认为“认识”影响人的态度,也影响人的行为[4]。患儿及陪护初到医院,人地两生,为尽快使他们熟悉和适应新环境,从接诊开始,护士就应以微笑面对患儿及其陪护,主动介绍情况消除患者疑虑,缩小护患感情距离,对患儿及家属的询问要耐心,细致,努力做到四心(爱心、热心、耐心、细心)、三问(问好、问病情、问需要)、二微笑(微笑服务、微笑接待)、一尊重(尊重患儿的各项权利)。护士的第一印象直接决定行为诱导的效果。语言一定要亲切,态度要认真、诚恳、耐心,仪表仪容要端庄大方,服务礼仪要规范合理,充分体现护士对医院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病人的满腔热忱。诱导、感染陪护人员,为陪护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2.3.3 调动患儿陪护的积极情绪

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我们感到,患儿陪护的心理需要是关心、理解、尊重。尤其是对于那些心理不稳定型患儿陪护更是如此。护士应当正确认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加强观察,主动关心,询问患儿及家属,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减少护患纠纷。对待矛盾型陪护,首先要平衡他们之间的矛盾,劝慰他们不要互相指责,谁都不会希望自己的亲人生病,争吵只会影响双方的感情,不会有益于患儿的病情。对于打针、吃药这类事,应向陪护介绍医生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对待急燥型陪护,首先应当接受他们的表现,同情和理解他们的处境,其次应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焦虑的心情平静下来,这时可以介绍医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使他们对患儿的疾病治疗充满信心。对待知识不全型陪护,应向他们介绍患儿疾病的形成原因,医生护士将要采取的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对于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能满足的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应耐心解释。

2.4 善于同陪护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

患儿住院后,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细心观察。注意陪护的特殊心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护士巡视病房时,除观察患者输液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外,还应对患儿的陪护作健康指导和药物可能出现副反应的情况介绍,使他们能心中有数,正确对待病情的变化。注意患儿及陪护的个性心理特征,及时诱导、鼓励陪护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例如:针对大患儿对医疗的恐惧以及患儿虚荣心较强的特点,治疗前对患儿多表扬、夸奖,消除患儿对注射的恐惧感,防止患儿通过哭喊、吵闹的手段将注射的痛苦夸大,以致传染给陪护,造成护患矛盾。针对穿刺难度较大的患儿,事先向陪护解释小儿静脉的特点,争取陪护的理解与配合,并教会他们如何保护静脉穿刺的部位,防止针头滑出。

综上所述,在儿科对陪护的沟通,能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能使医患更好地合作,能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投诉率,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苓,王昌玉,宋道岚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91-94.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5)

护患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护理过程及其后果作评价时所产生的分歧,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护患纠纷不断增多,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发生。为探讨病人投诉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现将我院儿科病房2003年—2007年发生的45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3年—2007年我院医患纠纷办公室统计涉及儿科护理方面的病人投诉45起,通过对护患对方提供的陈述材料及病案等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详见表1。表1  2003年—2007年儿科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略)

2  分析

2.1  家长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其家长期望值过高,任何一项护理若不细致均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容易与患儿家长发生冲突,直接导致纠纷。同时,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且儿科常见病发病的季节性强,还要不断增加床位,使护理工作量增大,护理人员又难以相应增加;患儿多过于拥挤,“抱怨”较多,使护士忙于治疗不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或说话不严谨,解释工作不到位等,造成家长心情不愉快,从而引发护患纠纷[1]。本组投诉中服务态度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充分说明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2.2  护患沟通障碍 

一方面,由于部分低年资护士缺乏社会经验及沟通交流的技巧,对家长的提问很少耐心回答或机械简单,使家长误感工作敷衍了事。新业务的开展及治疗量的增加占用了大量时间,使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时间减少,无暇顾及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与心理感受,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不满。另一方面,护士与患儿及家长在认知上往往看法不同,如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病房的光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是相辅相成的,但部分家长对此并不认同,总认为是护士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小儿血管特点穿刺难度大,护士根据患儿个体差异选择穿刺部位时与家长意见不统一,若不能一针见血,矛盾一触即发。本组投诉案中有3起由于家长对护理工作缺乏认识而产生误解造成,反映了社会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对医疗卫生职业的风险性缺乏了解。

2.3  家长对医疗收费的不理解 

随着物价上涨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使病人经济意识的逐渐加强。个别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及就医道德,出现了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本组投诉中,医疗收费问题所占的比例位居第三。因医疗服务项目繁多,内涵没有统一规定,护理人员在科室又承担着每日记账及催缴费的工作,费用增多时部分家长怀疑护士多记或错记费用,当护士催款时说话若不注意场合、分寸,很容易产生护患纠纷[2]。

2.4  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若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过程不理解、效果不满意及期望值过高和对医疗高风险的不认知,或者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迁怒于护理人员身上而引发纠纷。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不注重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或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发生纠纷时举证不利[3]。

2.5  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对患儿缺乏爱心,对护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工作马虎大意,如输液时未排尽空气;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出现沉淀反应;巡回液体不及时,液体外渗;续液体不及时,未调速;拔针后压迫不严而致出血等。有时仅仅为一句话,使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失去信任而引发纠纷。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造成病人等待,易引起纠纷;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全程监督医疗护理操作,无端怀疑加药剂量,违反了制度和操作原则,给医疗护理带来不便,同时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情绪而引起纠纷。医院其他环节出现问题,如治安、药品的质量与价格、住院费用、医疗设施、治疗效果不佳等其他纠纷引发对护理工作不满。患儿家长若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不满意时,不直接与医生发生冲突,往往通过对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如静脉穿刺不成功、语言上的不慎等借故发泄不满情绪而引发纠纷。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性及护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在思想上、行为上、观念上处处为患儿着想,自觉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4]。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体验患儿及家长角色,从而启发主动服务意识[5]。工作中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注重患儿及家长的合作,通过尊重患儿的权利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面对动态变化的患儿应调整好自身心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3.2  掌握交流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大量的纠纷是由于不善于或不适当的护患沟通引发的[6]。服务稍有缺陷,就会引起患儿及家长的不满和投诉,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儿科护患关系的复杂性,我科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生活情况[7]。实行首问负责制,改叫床号为小朋友、小宝宝,称家属为同志、阿姨、叔叔等;提倡小儿温馨输液,每项操作前有问候、有解释,操作中有关照,操作后有交代;护士与患儿交朋友,一起玩耍、教他们学习等,及时解决患儿的护理问题。

3.3  合理收费,提高透明度 

为减少医疗费用引发的纠纷,我院自2005年实行了医疗费用的明码标价,双联处方,一日清单,自费药由家长签字同意,并在病区住院收费处设有医疗费用查询机,使家长对医疗费用支出心中有数。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或从相关部门得到解答,同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付账,并要求全科护士熟练掌握病房微机系统的工作程序,严把收费关和医嘱处理关。

3.4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首先认识纠纷的重要性,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纠纷,都会给医患双方带来影响。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8,9]。科室利用护士会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护,使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本职业的职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患儿的权力,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5  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安全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管理者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是对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要认识到法律不会因为护理工作辛苦与繁忙而免去应承担的责任。组织科室利用晨会、交接班或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讨论医疗纠纷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或差错苗头及家长不满意的方面,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3.6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科室对各级护理人员制订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术及基本素质训练,突出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关键、重在低年资护士。学习并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注重护理工作的细节,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使患儿及家长满意放心,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72639.

[2]王虎娥.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3]崔亚萍.规范护理行为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7,21(7c),19501951.

[4]苏叶萍.强化法律及服务意识 预防护患纠纷[j].护理研究,2007,21(6c):16611662.

[5]罗琼华.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c):13891390.

[6]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6)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 儿科护士面对的压力源

1.1 繁重而紧张的工作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儿科护士的编制数量相对不足,她们超负荷的工作、频繁倒班等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科护士要不断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岗位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患儿病情变化多端,儿科护士要经常面对急症、重症患儿的抢救等,都使儿科护士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

1.2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病因素 ,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的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儿科护士姐妹们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医源性损伤;另外,在工作中时常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打错针、加错液、发错药,损害患儿的利益,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儿科护士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状态及层次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患儿,要应对患儿恐惧、哭闹、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儿科护士由于职业的角色要求,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里压力。同时,护士与患儿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际间的种种冲突。

1.4 其他 护理工作模式过于简单、职务分工不明确、工作价值认同感低等都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2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儿科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与医生相比,护士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充满压力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2 工作性质与强度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又不会听话,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我们的穿刺难度,有时侯即便打好了又被动穿,并且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一些家长在小孩输液治疗时常施以各种不良言行,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因不善于看管正在输液的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情,既激化了家长的不良情绪,又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 医护患关系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其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护士不仅要与家长、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即使遇到恶意歪曲事实、遭受无端指责甚至打骂等不礼貌言行时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不但要理解患儿及其家长,还要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缺乏人身安全,工作满意度下降。儿科护士面对患儿及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加上工作繁重和缺乏理解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表现,而使儿科护士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

2.4其他因素 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渐拓宽,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造成更新知识需求压力增加。但护理人员继续深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要求和职业稳定性方面的压力增大。

3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适应压力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3.2 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决策参与的技巧。

3.3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工作之余注意培养个人广泛爱好与兴趣,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

3.4 定期用应激量表自我测量,面临应激时,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听音乐、唱唱歌、散散步、到书店看看书、上网看看新闻等,为不良情绪寻求一个适当的发泄途径。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7)

护患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护理过程及其后果作评价时所产生的分歧,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护患纠纷不断增多,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发生。为探讨病人投诉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现将我院儿科病房2003年—2007年发生的45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3年—2007年我院医患纠纷办公室统计涉及儿科护理方面的病人投诉45起,通过对护患对方提供的陈述材料及病案等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详见表1。表1 2003年—2007年儿科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略)

2 分析

2.1 家长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其家长期望值过高,任何一项护理若不细致均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容易与患儿家长发生冲突,直接导致纠纷。同时,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且儿科常见病发病的季节性强,还要不断增加床位,使护理工作量增大,护理人员又难以相应增加;患儿多过于拥挤,“抱怨”较多,使护士忙于治疗不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或说话不严谨,解释工作不到位等,造成家长心情不愉快,从而引发护患纠纷[1]。本组投诉中服务态度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充分说明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2.2 护患沟通障碍

一方面,由于部分低年资护士缺乏社会经验及沟通交流的技巧,对家长的提问很少耐心回答或机械简单,使家长误感工作敷衍了事。新业务的开展及治疗量的增加占用了大量时间,使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时间减少,无暇顾及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与心理感受,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不满。另一方面,护士与患儿及家长在认知上往往看法不同,如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病房的光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是相辅相成的,但部分家长对此并不认同,总认为是护士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小儿血管特点穿刺难度大,护士根据患儿个体差异选择穿刺部位时与家长意见不统一,若不能一针见血,矛盾一触即发。本组投诉案中有3起由于家长对护理工作缺乏认识而产生误解造成,反映了社会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对医疗卫生职业的风险性缺乏了解。

2.3 家长对医疗收费的不理解

随着物价上涨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使病人经济意识的逐渐加强。个别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及就医道德,出现了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本组投诉中,医疗收费问题所占的比例位居第三。因医疗服务项目繁多,内涵没有统一规定,护理人员在科室又承担着每日记账及催缴费的工作,费用增多时部分家长怀疑护士多记或错记费用,当护士催款时说话若不注意场合、分寸,很容易产生护患纠纷[2]。

2.4 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若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过程不理解、效果不满意及期望值过高和对医疗高风险的不认知,或者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迁怒于护理人员身上而引发纠纷。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不注重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或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发生纠纷时举证不利[3]。

2.5 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对患儿缺乏爱心,对护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工作马虎大意,如输液时未排尽空气;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出现沉淀反应;巡回液体不及时,液体外渗;续液体不及时,未调速;拔针后压迫不严而致出血等。有时仅仅为一句话,使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失去信任而引发纠纷。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造成病人等待,易引起纠纷;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全程监督医疗护理操作,无端怀疑加药剂量,违反了制度和操作原则,给医疗护理带来不便,同时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情绪而引起纠纷。医院其他环节出现问题,如治安、药品的质量与价格、住院费用、医疗设施、治疗效果不佳等其他纠纷引发对护理工作不满。患儿家长若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不满意时,不直接与医生发生冲突,往往通过对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如静脉穿刺不成功、语言上的不慎等借故发泄不满情绪而引发纠纷。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性及护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在思想上、行为上、观念上处处为患儿着想,自觉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4]。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体验患儿及家长角色,从而启发主动服务意识[5]。工作中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注重患儿及家长的合作,通过尊重患儿的权利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面对动态变化的患儿应调整好自身心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3.2 掌握交流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大量的纠纷是由于不善于或不适当的护患沟通引发的[6]。服务稍有缺陷,就会引起患儿及家长的不满和投诉,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儿科护患关系的复杂性,我科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生活情况[7]。实行首问负责制,改号为小朋友、小宝宝,称家属为同志、阿姨、叔叔等;提倡小儿温馨输液,每项操作前有问候、有解释,操作中有关照,操作后有交代;护士与患儿交朋友,一起玩耍、教他们学习等,及时解决患儿的护理问题。

3.3 合理收费,提高透明度

为减少医疗费用引发的纠纷,我院自2005年实行了医疗费用的明码标价,双联处方,一日清单,自费药由家长签字同意,并在病区住院收费处设有医疗费用查询机,使家长对医疗费用支出心中有数。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或从相关部门得到解答,同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付账,并要求全科护士熟练掌握病房微机系统的工作程序,严把收费关和医嘱处理关。

3.4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首先认识纠纷的重要性,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纠纷,都会给医患双方带来影响。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8,9]。科室利用护士会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护,使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本职业的职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患儿的权力,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5 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安全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管理者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是对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要认识到法律不会因为护理工作辛苦与繁忙而免去应承担的责任。组织科室利用晨会、交接班或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讨论医疗纠纷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或差错苗头及家长不满意的方面,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3.6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科室对各级护理人员制订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术及基本素质训练,突出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关键、重在低年资护士。学习并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注重护理工作的细节,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使患儿及家长满意放心,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72639.

[2]王虎娥.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3]崔亚萍.规范护理行为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7,21(7c),19501951.

[4]苏叶萍.强化法律及服务意识 预防护患纠纷[j].护理研究,2007,21(6c):16611662.

[5]罗琼华.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c):13891390.

[6]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0-01

护理记录缺陷是指在医护人员护理病患的过程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记录失真,资料收集整理不完备,存在缺陷的记录可能导致医生对患儿病情诊断不准确,从而造成病人的双重痛苦,尤其是小儿外科护理记录,儿科是发生护理记录缺陷高风险的科室,记录内容繁多,记录情况复杂,因此,面对新时期医疗事业发展需求,深入研究小儿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并探索有效的对策具有相当主要的现实意义。

1 小儿外科当前护理记录缺陷

小儿外科护理是医院护理中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由于护理人员水平和经验良莠不齐,在护理记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记录不认真,法律意识淡薄。在小儿外科护理记录中由于记录不认真,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如记录内容不详细,如对于腹泻患儿的护理记录中只侧重记录大便的次数,而忽视了腹泻过程中患儿的皮肤弹性、口唇情况等内容,记录不认真导致一些对关键内容漏记;护理情况与数据反映不一致,在护理记录中由于个别医护人员马虎,绘制的体温图与护理记录中描述的情况不一致;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对于患儿一些特殊护理没能给予与家长沟通,如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时候,需要给患儿备皮,在护理记录中常常忽视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记录内容缺乏完整性,如对于危重患儿护理记录中,当患儿病危时对于面色、呼吸等显著的体征,如果护理人员不进行认真的观察会将疾病的发展过程遗漏。这种记录不认真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就是法律意识淡薄。

1.2 护理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完整。儿科作为医学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科目,变化性大,护理困难,小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因此医患沟通困难很大,外科护理中出现特殊的变化也很常见,对于小儿的护理过程,病情的变化需要随时记录,一旦记录不及时,出现了特殊情况时由于没有有力的证据,就会出现医患纠纷纠缠不清的情况,而在现实工作中,护士忙于完成各种常规护理,没有及时的记录病情的变化,只能在下班之前进行回顾性的记录,使得护理记录出现记录不及时,记录与病情有出入甚至无记录的现象,护理记录也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价值,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

1.3 凭主观记录,资料收集模糊。在小儿外科护理中,有些护理人员缺乏耐心和责任心,记录常常凭借自己的主观认识填写,导致护理记录上数据与实情不符,无法正确把握患儿的病情及作出正确的诊断,如没有耐心听家长关于病情的叙述,不仔细观察患儿的表现,记录模式单一,不能体现出病情记录的差异性,更为严重的是随意拿出一类病情的病例抄写,抄写中出现错别字、多字、漏字现象,都无法真实的体现患儿的病情。另外,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有,但是记录无,这也无法真实的体现护理过程,资料收集的模糊一方面不利于医生根据病例有针对性的治疗,另一方面发生医患纠纷时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1.4 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在《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一书中明确要求护士记录的内容要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并应努力做到“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注重客观资料的描述,而不要将主观分析或计划性的内容书写于护理记录中。但是在实际护理记录中一些医护人员对小儿的病情,症状,治疗时间等描述随意,描述不确切,很多描述甚至出现了主观性的描述,例如小儿外伤治疗护理记录中针对小儿的体征描述基本上是用体征平稳,正常,血压偏高伤口无明显感染等语句代替,而并没有写出小儿体温的具体数据,血压数据,伤口愈合情况等具体情况都未写明白,这些语句严重影响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的客观性。

2 小儿外科护理记录缺陷的优化对策

针对于当前小儿外科护理中存在的记录缺陷,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护理记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

2.1 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法律意识。当前小儿外科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较为普遍,因此,需要从理论学习入手,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熟悉护理病历的法律效应,了解护理病历在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强病例记录的思想高度,做到认真记录,详细记录,不得随意篡改、涂抹等,在记录中如果出现错误按照规定勾画两横线,同时报保证原来自己的清晰,同时也为出现医疗事故时准确的判断责任负责人奠定扎实的基础。

2.2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责任意识。小儿外科护理不同于一般病患的护理,儿童年龄小,很多病情通过问是无法获知的,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仔细的观察,耐心的询问,并将观察和询问到的情况如实的填写记录,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用关系对待患儿,用耐心对待记录,用诚信对待家属,用忠心对待医疗事业,在强烈责任心的趋势下认真填写记录,与患儿及家属深入交流,兑现白衣天使的诺言。

2.3 关注细节处理,养成常态意识。医护人员的记录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必须将良好的记录养成习惯,如做到可观、真实、全面、详细的记录,正确的对病情做出评价;按照医院规定的格式书写,应用专业的医学术语,做到字迹工整,无填字、漏字、错别字的现象;保持记录数据与描述情况一致,并及时的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将每一次护理记录认真完成,将优秀做成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推进护理工作的有效改进。

3 结束语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9)

儿科护士长述职报告范文1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你们好!

时光荏苒,20--年已经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在院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关心与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熟练地掌握了各项临床操作技能。较好的完成了各级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一、严于律已,自觉加强政治素质修养和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充实自己,不断实践和探索,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改进工作方法,改进护理理念。在技术上精益求精,通过临床磨练和刻苦钻研,熟练地掌握新儿新法复苏,气管插管,早产儿喂养技术及呼吸机、监护仪的使用,特别是静脉穿刺方面更有“神”的美誉。

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廉洁自律、热情服务”的方针,把病人满意作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完美“白衣天使”形象。我很注重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并把护士的各种礼仪制成课件进行专题讲解。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护理人员三基训练,在护理部组织的每次考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在担任副护士长的一年来,一直坚持按常规管理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按规程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注重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坚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勤奋扎实工作。时刻牢记“以人为本,诚信服务”,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到服务热情、周到细致,关心病人、体贴病人。创新护理意识,积极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我还特别注重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手护士,不仅从技术上带教,还从做人的原则,职业道德上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她们,使她们不但学到了技术,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塑造了同舟共济、和谐进取的科室文化。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将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更好的服务质量、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开创我院护理事业的新面貌作出自己的贡献。

儿科护士长述职报告范文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现在我主要就任护士长一职五年来,对护士长这一角色的认识谈几点看法:

护士长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室乃至全院整体工作的全方位发展,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护士长,我认为应该做到:

第一、学管理、懂管理、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应该能够调动科室的一切资源,将之投入到能产生最隹效应的机会中去。

就我们儿科而言,首先要善于发现科内护理人员的优点,利用其优点,指导其工作,发挥个人专长。其次,建立团队精神,要让他们在协同工作中取得成绩,充分发挥个人力量。再者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发挥设备优势和个人优势。

2、要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标准不只是为科室做出多少成绩,而是要让患者满意。

3、逐步探索工作中量化考核标准,彻底打破中锅饭,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使责任分明、优劣可视,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同时也为病人提供了最隹报务。

第二、护士长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

1、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帅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做专业技术的带头人。

2、在日常工作中热情、诚恳、宽容,经常树立好榜样,向别人看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下属全身心的投入与支持。

3、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平衡的心态,井然有序地合理安排好人力、物力,使科室护理工作正常运转。

4、与科室护士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激励、鼓舞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以便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获得最佳的心理效益。

5、医院是一个整体,因此应建立好科与科之间的协作关系。

使科与科之间互帮互助,形成浓郁的合作氛围。

总而言之,护士长是个艰辛的工作,我一定再接再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努力培养医护人员,令医院的综合业绩更上一层楼,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儿科护士长述职报告范文3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我叫zz,现任--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2011年,在保健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以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做到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以院为家,奋力进取,顽强拼搏,新生儿科圆满完成了今年年度目标任务近170万元。为了更好地做好明年的本职工作,我比照护士长工作职责,作如下述职报告,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以科室为家,团结带领科室护理人员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一年来,在工作当中,作为一名保健院的中层干部,我时刻按照护士长职责,严以律己,勤恳做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以科室为家,每天早来10分钟,晚走10分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合理安排护士和护工的排班,培养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使她们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基础护理技能,针对新生儿科患儿特点,研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科室全年没有出现一次工作上的失误,基本做到了让领导和同志们满意,让自己满意和让患者满意的“三满意”,患者满意率基本达到100%。科室工作多次受到保健院领导班子的好评,我自己也多次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受到保健院领导班子的表彰。

二、以身作则,恪尽职守,样样工作走在前

一年来,我坚持做到以身作则,模范带领科室全体护理人员,按照科室主任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好护理工作,样样工作走在同志们的前面,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坚持每天早来晚走,检查督促值班人员认真搞好交接班,并做好护理记录。为了科室工作,我常年坚持一天24小时保持通讯工具畅通,不论是节假日或礼拜天,甚至是凌晨一两点钟,只要电话一响,随时保持联络,及时耐心地为值班护士解疑释惑,特殊情况下,保证随叫随到。一年来,已经记不清牺牲了多少个休息天和节假日,反正是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礼拜天。工作中,时刻做到想为患者家属之所想,急为患者家属之所急,把患儿家属当做自己的亲人,始终让患儿在这里花最少的钱享受最优质的服务,并且发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针对极个别患者家属家庭极度贫困的实际,积极主动和科室主任商议,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降低收费或者减免部分医疗费用,使患儿家属感激不尽,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保健院的外部形象,树立了我们保健院“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和以实际行动抵制“一切向钱看”不良风气的精神风貌。

三、坚持经常不断的业务知识学习,手把手地对新进护理人员搞好传、帮、带

一年来,我在认真做好自己值班工作的同时,适时抓好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手把手地对新进人员和护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进行传、帮、带,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技能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人人都能够胜任独立上岗值班,个个成为新生儿科患儿护理的行家里手。

成绩的取得,来源于领导们的关心支持和科室同志们的不懈努力,我决心在明年的工作当中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也应该看到:成绩面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实际工作当中,有时候自己的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得当,有急躁情绪和急于求成的思想。

2、工作中大多只是简单的执行任务和做好常规性的工作,创新精神和争先意识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人员进修、培训,进一步熟练专业技能。

2、进一步加大科室管理力度,和科室主任一起狠抓基础护理、护患沟通等全面工作,为争创保健院先进科室做好准备。

总之,一年来,我和科室主任及全体科室医护人员同心同德,克服困难,知难而上,以保健院大局为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切实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奋发进取,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保健院的正规化建设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儿科护士长述职报告范文4尊敬的领导:

您好!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长,我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努力在管理与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安全护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一年来工作得到病人的肯定与好评,现将20____年工作做下述职汇报: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3.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新颁布的gt;

及gt;的相关条款,以强化护士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危重患儿,把危重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

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

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8、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3、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4、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5、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四、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3、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五、其他

1.配合医院的整体工作,认真完成各项指令性工作任务。

2.配合信息中心做好护士站网络启运前后培训及协调工作。

今后,我们将力争迈上一个新台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树个人形象,树科室形象,树医院品牌,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思想,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有医院、护理部正确领导,更有全科护理人员齐心协力,我们一定完成各项工作,使患儿及家长真正放心满意。

儿科护士长述职报告范文5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你们好!

我叫,现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儿科护士长,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一年的年底,20--年,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以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做到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以院为家,奋力进取,顽强拼搏,儿科圆满完成了今年年度目标任务近万元。回望这一年来我在护士长的岗位上所做的工作,心中有很多感慨。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一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科室为家,每天早来10分钟,晚走10分钟,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合理安排护士和护工的排班,培养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使她们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基础护理技能,针对儿科患儿特点,身先士卒,大胆管理,研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方法,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儿科病房,我们科面对的都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小宝贝,他们生了病,家里人着急、上火,再加上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家长很难接受,容易产生护患矛盾,儿科的护理工作就面临护理操作难度大、患儿家长沟通困难、医疗护理容易引起纠纷等因素而成为医院工作中困难较大的专业,护理工作压力之大,责任之重不言而喻。针对这一现象,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学习和个案护理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儿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常用护理操作技术进行培训,甚至对一些急诊的抢救护理知识技术,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儿科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在QQ儿科护理群里经常分享一些儿科护理方面的新知识、感悟人生的故事;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儿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儿科的护理文化建设起了成效,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院各项检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患儿的所有护理工作全面负责,然后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护士明确责任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的基础护理职责。加强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按级别护理服务要求,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专人负责晨间护理质量,巡视病房时清理病房,保持病房的清洁、整齐,让患儿感到舒适、安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儿,指导并协助家长给患儿洗脸、洗头、翻身、擦澡、修剪指甲,保持患儿“三短、六洁”。制定基础护理工作重点,每周一、四下午协助家长给患儿洗澡,每周二下午剪指甲,每周四下午协助洗头。在对患儿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然后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患儿患儿及家长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家长的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通过这一年的努力,基本做到了让领导和同志们满意,让自己满意和让患者满意的“三满意”,患者满意率基本达到95%以上。

五、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年来,先后在各种护理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六、不足之处

面对我的患儿我的科室,我可以坦然的说,为了你们,我一直在努力!但是,面对自己,我深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缺憾,比如,科研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然后但我们儿科的护理科研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再比如,有时候,过于严厉的要求,我甚至看到过护士的眼泪和无奈。

七、努力方向

展望未来,对新的一年的护士长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作为护士长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力争在护理科研方面有所突破;

2、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人员进修、培训,进一步熟练专业技能。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篇(10)

1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 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 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工休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 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3.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口头宣教: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应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期望,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针对不同个性,及时、恰到好处地提供宣教。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2)发放宣传材料: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卡片,交给患儿及其家属阅读。护士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能正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3)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可根据季节性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4)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制订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学习计划,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认真讲解,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家属做相关操作的示范,家属们互相交流、讨论、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5) 开展咨询热线电话:解答各种有关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解除顾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健康教育的评价 我院护理部制定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 讨论

2.1 开展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满足了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以往护理教学涉及较少的领域,大多数临床护士未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2.4 改善了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上一篇: 城市管理创新 下一篇: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