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民族风格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8 10:06:30

艺术的民族风格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1)

中国民族声乐指的是音乐形态、风格特征等与流行音乐和西方声乐作品等相区别的声乐形式。目前,中国民族声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创作复苏到唱法创新,体现了时代和文化的变迁。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演变

(一)时代风格

20世纪30年代,冼星海、聂耳等创立了由郭兰英、王昆等演唱家的演唱表演演变的“戏歌综合”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并逐渐得到接受和认可,主要声乐形式是抒情歌曲,某种程度上,这种风格曾经被片面认为是唯一的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其演化成的“民族唱法”,受到很多人的效仿;60到70年代,在时代背景下,民族声乐主要形式是样板戏和语录歌,艺术风格以及对现实的表现较为单一;到80年代,民族声乐进入一个活跃期,不管是作品创作上广度和深度,还是演唱的技巧和认识,都有全新的表现,着重在作品中融入真实情感,这个时期主要的词曲作家和代表作品有:施光南的《祝酒歌》、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王立平的《太阳岛上》、谷建芬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90年代,在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开始向现代化、多元化、市场化发展。主旋律作品与军旅歌曲的兴起,标志着民族声乐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并且受流行音乐和现实主义影响,民族声乐也开始转型,一批中青年词曲作家以平民意识思考和探索新时代精神,比如:王佑贵的《春天的故事》、印青的《走进新时代》、臧云飞的《当兵的人》、士心的《说句心里话》等,旋律柔美大气,歌词真挚感人,内涵深厚,大气磅礴,一经推出就广为流传。

(二)地域风格

我国的多民族特征是构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决定因素。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各民族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生活习俗、民族性格等差异,注定了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比如辽阔悠扬的蒙古长调、清新隽秀的江南小调、高亢嘹亮的青海花儿、粗犷奔放的藏族歌曲等、我国的民族声音艺术风格包括了各民族的民谣、山歌、曲艺、说唱、歌剧、戏曲等。

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发展的困惑

(一)民族声乐发展困境

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整体水平虽然在不断提升,但在流行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冲击下,音乐开始由政治文化向娱乐文化转型,传统的民族声乐听众大量减少,在乐坛中处在尴尬境地,这与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文化需求等变化不无关系。传统民族声乐作为一种源于农业文明的艺术风格,在工业化和都市化社会中,不论是题材还是形式都不占优势,比如,民歌题材一般是山川河流、田野丰收等,情感表达直白,仪式感较强,与日趋多变的现代生活相差较远,艺术表现形式缺乏创新能力,所研究的仍是唱法、技巧和规范,如何在社会上流传和接受研究较少,特别是青年受众较少。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二)民族声乐衰退的原因

首先,民族声乐缺乏自我认同和批判精神,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声乐在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中,“西化”成为主流,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逐渐美声化,不论从创作还是演唱风格,都被纳入到西洋声乐体系中,音乐理论和基础课程的体系和价值观等都在西方音乐模式的框架下,对民族化的探索较少;其次,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唱法”的划分,有桎梏了民族声乐的多元化,“三种唱法”虽然在音乐文化的推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更多注重技术层面的划分,将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人为的对立起来,好像民族的就不能通俗,通俗的就不是民族,“三种唱法”也使民族声乐创作减少了借鉴和学习其他艺术风格的意识,造成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格局越来越小;最后,词曲艺术从业者对民族声乐看法错误,重视“高、精、尖”的技巧,认为民族声乐发音方法不科学,土气、落伍,淡化了歌曲的人文内涵,民族声乐的教学雷同,缺少对风格、语言、手法等的揣摩。

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发展的建议

(一)把握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通常都用有自己的民族和时代特色,因此,表演者需要对歌曲创作的时期、民族等进行深入研究,把握歌曲内涵,特别是拿捏民族声乐曲调的独特性,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唱法模式。

(二)民族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应将民族性与科学性融合,研究各种民族声乐风格的发声技巧和民族特色。比如,金铁霖将科学唱法的共性灵活用到风格浓郁的民族歌曲中;吴碧霞诠释了地方民歌和西方歌剧的融合贯通。

(三)借鉴其他声乐艺术风格

民族声乐的发展也应适应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民族文化精华,吸收其他声乐文化精髓,参考各地区的声乐艺术形式。比如,姚明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将我国的京剧曲调融入歌曲,让听众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必须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持原有的民族艺术风格,吸收西洋声乐的优秀元素,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2)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的交流便捷和获取信息的优势,及大地推动了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

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用色上,色彩鲜艳,感情色彩浓郁,这些对我们现代艺术设计都起到典范和启示作用。

设计艺术的是在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字体设计和插图、摄影的采用,把图形、字体、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用于传达信息及指导、劝说等目的,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由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某种巧合,以及传统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传统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以很高的审美价值引起现代人们的赞叹与兴趣,并对艺术设计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致在一些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踪迹和设计应用的经典范例。

有很多设计师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设计出了成功的作品。例: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取材于传统的凤纹,该标志简洁有力,三条主线粗重,垂直稳健圆满,每一笔的开端和收尾都处理成尖头,使视感粗中有细、刚中与柔,飘逸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生动,头部水平,胸部处理为垂直的线条,整体显得器宇轩昂,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姿势动人的凤纹,表明该公司能够像神鸟凤一样给人们提供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该标志属于现代设计中民族化风格的典范之作。再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它巧妙地把中国的“中”字和中国传统的圆形方孔币作为金钱象征,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运用传统寓意,这是民族、地域所拥有的“集体表象”,使设计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上的合理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能从中一目了然地解读其标志的内在涵意,这个标志可谓是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他在对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研究基础上,把民族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和影响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国老一辈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说的一样:“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参考文献:

《装饰》总第117期 杨先艺《论设计文化》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3)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的交流便捷和获取信息的优势,及大地推动了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

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用色上,色彩鲜艳,感情色彩浓郁,这些对我们现代艺术设计都起到典范和启示作用。

设计艺术的是在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字体设计和插图、摄影的采用,把图形、字体、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用于传达信息及指导、劝说等目的,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由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某种巧合,以及传统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传统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以很高的审美价值引起现代人们的赞叹与兴趣,并对艺术设计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致在一些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踪迹和设计应用的经典范例。

有很多设计师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设计出了成功的作品。例: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取材于传统的凤纹,该标志简洁有力,三条主线粗重,垂直稳健圆满,每一笔的开端和收尾都处理成尖头,使视感粗中有细、刚中与柔,飘逸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生动,头部水平,胸部处理为垂直的线条,整体显得器宇轩昂,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姿势动人的凤纹,表明该公司能够像神鸟凤一样给人们提供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该标志属于现代设计中民族化风格的典范之作。再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它巧妙地把中国的“中”字和中国传统的圆形方孔币作为金钱象征,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运用传统寓意,这是民族、地域所拥有的“集体表象”,使设计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上的合理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能从中一目了然地解读其标志的内在涵意,这个标志可谓是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他在对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研究基础上,把民族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和影响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国老一辈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说的一样:“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参考文献:

《装饰》总第117期 杨先艺《论设计文化》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4)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55-01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

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5)

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从1920年开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梁祝》和《苗岭的早晨》等,都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刚先生所作。

从198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别在众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奖,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药剂教授,并获得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提琴教育获得重大发展。一是国家陆续恢复了各大行政区原有的音乐专科学校和艺术学院,并有不少音乐专科学校升为艺术学院,最近,又将一批艺术中专学校升为艺术职业学院,使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音乐艺术教育网络,在这些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中,绝大多数开设有小提琴专业;二是全国各地的综合类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系、音乐系,并设有小提琴专业;三是一大批小提琴爱好者,从小便受到了较正规的教育,从而使小提琴教学得到了普及。随着小提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国小提琴教育的师资队伍也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并出现了一批享有盛誉的小提琴教育家,他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小提琴演奏人才。

二、小提琴音乐创作素材的民族化

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各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产生出不同风格的民族艺术,成为了作曲家创作素材的主要源泉。这种利用民族素材进行加工再创造的方式,使小提琴等外来音乐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生命力。

在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中,作曲家非常重视从民族民间音乐形态的各个领域广泛选取素材。有直接引用民族音乐曲调作为作品的音乐主题并加以展开的;有根据民族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创作歌曲、歌舞音乐等移植、改编的;有采用选取民族音乐作品中的部分曲调或片段,形成全曲完整音乐主题的方法进行创作的。

1.以一个基本完整的民族音乐曲调构架作品,再技术自如地融合各种音乐语汇,以获得音乐性格与内涵的进一步深化。这一创作方式体现了作曲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直接认同与吸收。

2.根据民族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创作歌曲、歌舞音乐等移植、改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够看到这种创作思维的运用。

3.采用选取民族音乐作品中的部分曲调或片段,形成完整音乐主题的方法进行创作。

4.以或多或少受到民族民间音乐影响的创作歌曲、歌剧、舞剧以及影视音乐的主题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

5.主题并没有直接引用现成的民族民间音乐曲调,但在旋律的风格、特色上或多或少与民族民间音乐有着联系的小提琴曲。

6.有些小提琴曲表面上似乎以反传统为旗帜,而其节奏、韵味和表现手法是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古典文学、美学、哲学和民族精神中获取灵感,实质上是对民族文化更深一层的继承。

7.少量小提琴曲与欧洲音乐、中亚伊斯兰音乐关系密切,而与中国汉族音乐联系很少或没有什么联系。

三、中华民族风格小提琴曲的特点

第一,是音调的旋法特点(调式体系的特点)。音乐的旋律线条风格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最明显的特点是五声旋法,或者说是与西方大小调体系相异的五声调式体系。五声旋法并不限于五声音阶或五声音列,就是说即使一首乐曲是六声、七声,甚至是八声、九声的,但它的旋律进行的线条、运动走向的方式和形态仍是五声的。

第二,是音腔的特点。欧洲诸民族的语言,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音往往怎么读也只有一个意思,这样音乐中每个音的音高都是稳定不变的,而在我国(特别是汉族),由于字调存在阴阳上去等所谓“四声”的不同声腔导致不同字意的自然要求,乐音在表现意图的过程中往往呈带腔的情况。所谓腔指的是音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与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音高、力度、节奏、音色)的某种变化。也就是说音过程中某些抑扬顿挫的变化。音乐学家沈洽曾指出:“音腔的客观存在及其体系性是汉民族传统音乐音体系区别于欧洲诸民族传统音乐音体系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说,后者音过程中的表现是直线状的音,而前者则是曲线状的音腔,那什么是音腔呢?“音腔是一种包含有某种音高、力度、音色变化成分的特定样式的音”。

无论在我们民族传统声乐还是器乐中,一音之出,其音头、音腹、音尾,在音高、力度、速度和音色方面往往具有或隐或显、或多或少的可变性。这好比中国的书法,十分讲究怎样下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或纵、或敛、或刚、或柔、或方、或圆、或断、或连……即使在一点、一划里也充满了韵律感。这是我们民族审美意识的一个鲜明特征。在我们民族传统音乐中,音腔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自成体系。每一个接触过民族音乐的人都能不同程度地领悟到包含在这些变化中的微妙神韵。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6)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53-01

一、艺术设计中应用的中国民族风格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众多的中国元素,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笔者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京剧脸谱、罗汉床、青花瓷、如意、灯笼、斗拱、瓦当、旗袍、锦缎,提起设计的中国特色通常会想到这些祖上的遗留,它们曾在某段历史时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之中,也曾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但是如今,这些传统的沉淀己经不再是生活中的主角,大多成为玩赏之物,或成为某种仪式性的装饰符号,或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或仅存留于历史的遗迹中,只有少数人为了追求一种特殊的格调,才会将其纳入生活之中。然而在任何需要中国元素之时,比如某些展览、学术会议、节庆仪式,它们会被热烈地谈论或被夸张地应用。就像古人晒书,以免长虫发霉,同时跟邻居炫耀一下”学识”,然而谁都明白拥有书并不一定代表有学问,”晒传统”,也不一定表明真的理解传统、尊重传统。

二、中国民族风格在平面设计中应用

中国民族风格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民族风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延续到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比如建筑风格,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服饰风格,丝绸面料、唐装、旗袍、中山装等;文化风格,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自然风格,长江、黄河、黄山、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熊猫、白鳍豚等;宗教神话风格,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

中国传统民族风格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剪纸、风筝、敦煌壁画、汉字、如意、八卦等。

中国民族风格的表达,与传统的的意识形态和哲学观念密切相关。”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元素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元素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中国元素中众多传统造型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

三、中国民族风格在平面设计中的美学独特性

设计界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优秀的经典设计名作,观看这些经典的设计我们就能发现,现代视觉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图形符号为基本元素、创意元素,对中国传统图形符号进行解构、分析、概括,可以在完成设计奖主题的同时传达出具有民族文化、民族气息意象的视觉信息,并能在观赏这些优秀的经典名设计的时候形成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感同身受,形成富有个性和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这是抽象语言、几何图形所无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中国元素并不仅仅具有文化特征,有着浓浓的文化意味,同时其完美的造型、传统图案的历史积累、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在不断的历史变迁中,中国元素也使显示出了华丽的美学特征。中国元素的美学特征可以从精神、理想、价值三个方面分析。

其一,精神上心灵上的畅快: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神似”大于”形似”的美观念就是其体现。

其二,追求理想浪漫的境界:扩展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中国结,就是农耕文化、民俗情结、历史记事的结合体,理想浪漫,是中国元素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

其三,委婉含蓄的价值观念:中国元素的美尽在不言中,或者不一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性格特征。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7)

我国的民族声乐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生声乐特色。而且,我国的民族声乐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上个世纪40年代,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也越来越多。而这些音乐作品既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的技巧,也从民族音乐中汲取了养分,并从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行程了独特的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风格。

1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因而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也会因为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而显得别有特色,民族声乐的创作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1.1多民族特征的创作风格

不同的地域在声乐风格上的表现也不同,在高原和平原地域中,民族声乐的创作风格总体上呈现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大的地域上的总体风格,也有局部地域内不同的声乐创作风格。还有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色与民族内不同的地域风格。高原和平原地区的民族声乐在创作上因为受到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语言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包括在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方面的影响,使得高原和平原地区的民族声乐创作风格既呈现出相互融合的一面,又表现出相互并存的特征。

1.2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的民族元素

民族声乐作品和其他声乐作品的区别在于,民族声乐的感染力和向心力更强,更能触动听众内心的感受,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声乐作品中带有鲜明的民族元素。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有一大部分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还有一些是由传统的民歌改编的。另外一些是根据诗词谱曲所创作的。比如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民族声乐作品《兰花花》,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孟姜女》和《牛郎织女》等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1.3创作的手法和创作技巧具有民族特色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这些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来自我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从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融入了中国的曲艺,戏剧和民歌等多种艺术元素。比如有的民族声乐作品是运用了民歌歌曲润腔特色,有的则和地方戏曲巧妙结合起来。民族声乐歌曲《桃花红杏花白》中运用了下滑腔,《荷花梦》中运用的橄榄腔,另一首歌曲《木兰从军》中运用了豫剧演唱的风格,而《孟姜女》中则是巧妙借鉴了京剧中“紧拉慢唱”的演唱技巧。

2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风格中的艺术特色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艺术特征,既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新性。

2.1民族声乐作品独特的民族性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声乐作曲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有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特征的曲调素材。而作曲家们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作品。例如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就运用了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旋律特点。而《赞歌》中则以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作为素材,这些民族声乐作品都带着浓郁的民族性,使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另外,

2.2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中的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创作又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不论是在作品创作的深度上,还是创作的难度上,或者是在对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演唱的声音,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方面,甚至是在声乐艺术作品演唱的风格和艺术表现上,都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比如,在民族声乐作曲家王志信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国的春天》中,作曲家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为创作背景,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对祖国繁荣发展的祝福都展现了出来。而且,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一向注重抒情,并不重视音乐作品的叙事性。而王志信根据新时期人们审美取向的转变,在抒情的基础上运用叙事性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声乐作品的故事性,带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紧跟时代的潮流,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在创作中以时代背景为前提,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2.3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新性

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一个艰难而严谨的过程,不仅需要创作者对音乐作品的主题有清晰的认识,还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丰富音乐素材,融入新的音乐元素,对声乐作品进行创新。而且,作曲家在创作民族声乐时,还要考虑到声乐艺术作品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国是一个拥有良好文化背景的多民族国家,因为我国的地域比较辽阔,资源比较丰富,而且不同的民族文化也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风格多样。因此,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形成的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要对其进行创新,从而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3结束语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结合的体现,也是创作者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优点,并融入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之中后,呈现出的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而且,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演唱者只有对声乐艺术作品特点有了深入了解后,才能在表演过程中赋予声乐艺术作品生命力,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任占忠.王志信民族声乐创作风格探析[J].大舞台,2014(04):143-144.

[2]于洁.徐沛东声乐作品创作风格探究[J].民族音乐,2013(05):48-50.

[3]翟红锦.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及其深远影响[J].艺海,2015(07):55-57.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8)

前言: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仅是产品艺术设计工作所肩负的重任,同时也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占有更广阔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产品艺术设计工作中过度追求“时尚”而忽视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情形,本文将选取服装、剪纸、装饰、彩绘泥塑等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上述产品在艺术构思与设计工作中凸显出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及风格,以从中探寻有益设计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产品艺术设计工作。

一、当前产品艺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风格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缺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已经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涌入,对于我国传统文化风格在产品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点和喜好,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及风格遭到了极大的践踏。例如方力钧在北京郊区圆明园画光头肖像和王广义在武汉画工农兵加可口可乐的作品,在其中并没有凸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认为精神及文化理念,反而充斥着一种浓厚的金钱意味,如果没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所欣赏,则该种迎合西方意识形态的艺术创作及产品,其生命周期必然不会长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产品艺术设计工作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荼毒,使得追求“新、奇、怪”成为了艺术设计的新风尚,对于传统民族文化风格则嗤之以鼻,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将遭受到世人的唾弃。我国知名学者河清在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办馆思路与当代艺术现状做出深刻反思之后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产品艺术设计涉及到了我国的文化以及审美,奇怪的建筑不应该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之上。而在艺术设计工作上,该看法同样适用。只有保持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产品设计的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为世人所欣赏[1]。

(二)民族传统文化风格未能有效体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之所在。所以在产品设计上应当着重凸显出出来,最大化挖掘产品本身的社会价值。以坐落于北京商务中心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为例,其所采取的独特结构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争论。核心争论点即在于该建筑是否与我国传统文化风格相匹配,还是为了哗众取宠而特立独行[2]。所以该建筑在网络之中则被网友们形象的称之为“大裤衩”。2014年英国《金融时报》曾作出过这样一个调研,从全球范围内选出人们身边最想拆掉的糟糕建筑,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赫然其中。而针对该建筑,来自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清华大学支部主委的王丽方做出了牺牲掉了建筑所有的好处,全心全意在搞怪形状,代价很大的评价。本文在结合了上述专家教授的意见并结合所研究的文章内涵,认为王丽方所言的“代价”主要是指为了迎合现代审美理念而牺牲掉的民族文化风格,使得该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毁誉参半。因此,就产品艺术设计工作而言,如何将其所包含的民族文化风格凸显出来,从而形成自身的独特气质,才是其经久不衰的秘诀之一。

二、产品艺术设计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分析

(一)服装类产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

作为丝绸文化的巅峰之作,宋锦自身不仅具有宋朝以蚕丝为加工原材料的经纬线同时显花的特色,同时其充分包含了低调、内敛、不奢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格,使得宋锦成为我国“锦绣之冠”[3]。鼎盛公司依托丰富寓意的宋锦并结合现代审美观念研制而成的“新中装”一经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了2014年11月A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的主要着装。之所以“新中装”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的代表作品,就在于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参照了东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将低调、内敛的风格融入到了产品之中,使得市场上的消费者能够从中体验到民族自豪感,并在购买该产品的同时,大力推广了宋锦文化、丝绸文化。因而,低调、内敛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成为了“新中装”的一张匠心独具的“名片”,为世界人们更好的了解到东方古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及民族品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新中装”的成功,也为我国服装产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了一条全新发展思路。

(二)剪纸类产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

剪纸作为我国一门流传已久的手工艺品,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设计之中均凸显出了浓厚的“浑然天成”、“物我不分”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风格。关中剪纸作为我国剪纸产品中一个独特的流派,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将儒家、禅宗理念,通过我国特有的思维方式融合在了剪纸艺术之中。例如:具有浓厚原始生殖崇拜风格的鱼、蛙、鸟、鹿、莲、牡丹、石榴、笙纹饰符号与具有典型农耕文化的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八宝、八仙等纹饰符号有机结合,在艺术家灵巧的剪刀下,形成了一幅幅呈现出“浑然天成”风格的剪纸作品,将封建时期的历史文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4]。而“物我不分”得民族文化风格则体现在了剪纸作品与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的和谐统一上。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崇尚自然的思想,在该思想的影响与指导下,剪纸艺术家特别重视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理念的运用,通过寓意丰富的剪纸作品来将各种装饰构件相整合,使得剪纸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与周围物品又构成了另一种艺术形式,二者互相转化。物我不分,让人徜徉在民族文化之中而不可自拔[5]。

(三)装饰类产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

装饰类产品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传统的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外,还包括绿色植物及盆景,以及其他具有装饰作用的产品。以卷轴类装饰工艺品为例,其最初乃是字画所用,既利于保存,又方便悬挂。现代产品艺术设计者在充分探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所具有的风格差异性下,秉承着“立足中华,面向世界”的传承发展理念,将现代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出了结婚照卷轴,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热捧,在婚礼仪式上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6]。因而,“有容乃大”的民族文化风格完美的体现在了该艺术产品之中,并且成为了当前该艺术品的一种独特风格。而作为一个产品艺术设计工作者来讲,在尊重民族艺术风格、审视华夏民族历史与文化基础上,反映出现代人对于时尚的追求以及美学思想与设计理念,不失为古典与现代融合演绎的一种设计思路。换而言之,立足于我国积淀的历史文化,兼容并蓄的囊括世界先进的主流文化与时尚元素,从艺术品之中凸显出中华民族有容乃大的文化风格,才是艺术设计工作返璞归真之所在。

(四)彩绘泥塑类产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

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色观艺术风格从其诞生伊始就一直影响着我国手工艺制品的传承与发展。以陕西凤翔泥塑艺术品为例,其所运用的各种色块以及纹样具有着自身特定的寓意,人们能够从该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以及民族文化风格,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了视觉盛宴与享受。在凤翔泥塑工艺品中,绿色代表着万年长寿之意,而红色则寓意着一年四季红红火火,石榴则象征着多子多福,艾草则意味着驱毒辟邪之意[7]。五色观艺术风格,与人们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生感悟等多方面的意识形态具有着直接的关联性,通过上述色块及纹样的有机结合,展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内心之中的心理活动、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理想的歌颂,朴实无华却又乐观向上的浪漫情怀。并且通过实体化的工艺品凸显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将伦理化色彩融入在艺术作品之中,有效的激发了人们对于观念性含义以及民族历史文化内容的领悟与把握之情[8]。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的缺失及为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是当前艺术设计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此种情形,本文从服装、剪纸、装饰、彩绘泥塑产品中深入挖掘了其中所蕴含的低调与内敛、“浑然天成”和“物我不分”、“有容乃大”、五色观民族传统文化风格,对当前产品艺术设计工作做出深刻反思,以实现正本清源,传承与弘扬良好民族文化的目的。(作者单位:安顺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树文.探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5,12(06):132.

[2]唐媛.将传统民族元素符号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5,11(05):171.

[3]黄俊敏,李响,杨兆麟,等.浅谈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符号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5(20):261-263.

[4]刘晓曼.论当代艺术设计中楚图案设计语言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18(06):129.

[5]陈振旺,瞿继伟.全球化时代传统符号在民族品牌形象设计中的价值和应用策略研究[J].艺术百家,2014,10(S1):88-92.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9)

(一)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缺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已经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涌入,对于我国传统文化风格在产品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点和喜好,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及风格遭到了极大的践踏。例如方力钧在北京郊区圆明园画光头肖像和王广义在武汉画工农兵加可口可乐的作品,在其中并没有凸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认为精神及文化理念,反而充斥着一种浓厚的金钱意味,如果没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所欣赏,则该种迎合西方意识形态的艺术创作及产品,其生命周期必然不会长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产品艺术设计工作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荼毒,使得追求“新、奇、怪”成为了艺术设计的新风尚,对于传统民族文化风格则嗤之以鼻,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将遭受到世人的唾弃。我国知名学者河清在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办馆思路与当代艺术现状做出深刻反思之后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产品艺术设计涉及到了我国的文化主权以及审美主权,奇怪的建筑不应该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之上。而在艺术设计工作上,该看法同样适用。只有保持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产品设计的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为世人所欣赏[1]。

(二)民族传统文化风格未能有效体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之所在。所以在产品设计上应当着重凸显出出来,最大化挖掘产品本身的社会价值。以坐落于北京商务中心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为例,其所采取的独特结构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争论。核心争论点即在于该建筑是否与我国传统文化风格相匹配,还是为了哗众取宠而特立独行[2]。所以该建筑在网络之中则被网友们形象的称之为“大裤衩”。2014年英国《金融时报》曾作出过这样一个调研,从全球范围内选出人们身边最想拆掉的糟糕建筑,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赫然其中。而针对该建筑,来自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清华大学支部主委的王丽方做出了牺牲掉了建筑所有的好处,全心全意在搞怪形状,代价很大的评价。本文在结合了上述专家教授的意见并结合所研究的文章内涵,认为王丽方所言的“代价”主要是指为了迎合现代审美理念而牺牲掉的民族文化风格,使得该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毁誉参半。因此,就产品艺术设计工作而言,如何将其所包含的民族文化风格凸显出来,从而形成自身的独特气质,才是其经久不衰的秘诀之一。

二、产品艺术设计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分析

(一)服装类产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

作为丝绸文化的巅峰之作,宋锦自身不仅具有宋朝以蚕丝为加工原材料的经纬线同时显花的特色,同时其充分包含了低调、内敛、不奢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格,使得宋锦成为我国“锦绣之冠”[3]。鼎盛公司依托丰富寓意的宋锦并结合现代审美观念研制而成的“新中装”一经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了2014年11月A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的主要着装。之所以“新中装”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的代表作品,就在于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参照了东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将低调、内敛的风格融入到了产品之中,使得市场上的消费者能够从中体验到民族自豪感,并在购买该产品的同时,大力推广了宋锦文化、丝绸文化。因而,低调、内敛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成为了“新中装”的一张匠心独具的“名片”,为世界人们更好的了解到东方古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及民族品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新中装”的成功,也为我国服装产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了一条全新发展思路。

(二)剪纸类产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

剪纸作为我国一门流传已久的手工艺品,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设计之中均凸显出了浓厚的“浑然天成”、“物我不分”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风格。关中剪纸作为我国剪纸产品中一个独特的流派,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将儒家、禅宗理念,通过我国特有的思维方式融合在了剪纸艺术之中。例如:具有浓厚原始生殖崇拜风格的鱼、蛙、鸟、鹿、莲、牡丹、石榴、笙纹饰符号与具有典型农耕文化的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八宝、八仙等纹饰符号有机结合,在艺术家灵巧的剪刀下,形成了一幅幅呈现出“浑然天成”风格的剪纸作品,将封建时期的历史文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4]。而“物我不分”得民族文化风格则体现在了剪纸作品与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的和谐统一上。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崇尚自然的思想,在该思想的影响与指导下,剪纸艺术家特别重视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理念的运用,通过寓意丰富的剪纸作品来将各种装饰构件相整合,使得剪纸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与周围物品又构成了另一种艺术形式,二者互相转化。物我不分,让人徜徉在民族文化之中而不可自拔[5]。

(三)装饰类产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

装饰类产品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传统的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外,还包括绿色植物及盆景,以及其他具有装饰作用的产品。以卷轴类装饰工艺品为例,其最初乃是字画所用,既利于保存,又方便悬挂。现代产品艺术设计者在充分探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所具有的风格差异性下,秉承着“立足中华,面向世界”的传承发展理念,将现代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出了结婚照卷轴,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热捧,在婚礼仪式上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6]。因而,“有容乃大”的民族文化风格完美的体现在了该艺术产品之中,并且成为了当前该艺术品的一种独特风格。而作为一个产品艺术设计工作者来讲,在尊重民族艺术风格、审视华夏民族历史与文化基础上,反映出现代人对于时尚的追求以及美学思想与设计理念,不失为古典与现代融合演绎的一种设计思路。换而言之,立足于我国积淀的历史文化,兼容并蓄的囊括世界先进的主流文化与时尚元素,从艺术品之中凸显出中华民族有容乃大的文化风格,才是艺术设计工作返璞归真之所在。

艺术的民族风格篇(10)

在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它将钢琴艺术的技巧本身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得其民族音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凝练与升华。这些钢琴作品我们如果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依据民歌改编创作的钢琴艺术作品

内蒙古地区民间音乐的织体优美,色彩鲜明,具有本民族的生活气息。同时,诸多钢琴艺术作品在其创造性的采用了民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融汇和借鉴了西洋的一些先进的作曲技术手法,很好地发挥了钢琴艺术自身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新中国在成立之初,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桑桐就依据蒙古族自身所独有的民歌特点改编创作了著名的钢琴《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在和声的运用手法上,该作品以自然调式为基础,运用了一些复合和声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旋律织体以内蒙古民歌作为基调,充分地体现出了内蒙古地区不同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习惯与方式,非常富有地方性艺术色彩与特色风格。第一首钢琴作品为《悼歌》,其曲调来源于蒙古族的两首民歌:即《塞根》和《丁克尔扎布》。第二首作品为《友情》,这是一首以赞颂真诚、歌颂友谊为主要内容的一首歌曲。第三首作品为《思乡》,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它是表达游子思念家乡之情的一首乐曲。第四首作品为《草原情歌》,该乐曲使用了分节变奏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改编于一首展现青年男女之间纯洁坚贞爱情的歌曲《小情人》。第五首作品为《孩子们的舞蹈》,这首乐曲充分地描绘出了孩子们烂漫无邪、纯真可爱、载歌载舞的艺术色彩与形象。第六首作品为《哀思》,此首作品鲜明地呈现出了人们的某种悲痛与伤心之情。第七首作品为《舞曲》,这首乐曲在其创作过程总,其主题运用了《莫德格昂嘎》的旋律色彩。上述七首钢琴作品力图将西洋音乐的一些多声部织体语言同我国本土旋律的艺术特色风格相融合。在和声语言的充分运用、织体的丰富多样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各种不同的有益尝试,从而实现了作品的音乐内容、创作技巧、风格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良好完美的融合,它是运用西洋这种独具特色的乐器――钢琴来充分鲜明地展现我们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它也因此在1957年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诸多艺术创作奖项中喜获了铜奖。

此外,我国著名作曲家铁英儿时起就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广阔的草原抚育了他,在其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他以北方的草原文化作为创作的背景前提,以内蒙古本民族的民歌为其创作的动力源泉,创作了著名的钢琴艺术作品《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60首》。该作品的题材选取广泛,涉猎到了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内蒙古地区诸多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艺术元素。例如,《鄂尔多斯蒙古》就出自于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民歌;《阿尔斯》来自于锡林郭勒地区的蒙古族民歌。同时,作者还依据达斡尔族的民歌创作了作品《想念朋友》;根据鄂温克族民歌创作了《云青马》等著名的钢琴小曲。铁英在其钢琴小曲创作的过程中充分采用了主、复两调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音乐结构全部按照原有民歌的艺术风貌,调性色彩也没有做以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表演者在其表现过程中能够边弹边唱,发挥自如,充分地展现与诠释音乐作品。总之,这些小曲的音乐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这对于我国日后各个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与助推作用。

(二)借鉴西洋作曲技法创作的钢琴艺术作品

我国著名作曲家李世相所创作的《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组曲集》之“少年那达慕掠影”中的各种不同乐曲全部是创作者独立来完成的,作品的主题发展非常具有创造性,调式、调性的起承辗转也灵活多样,这几首小曲的规模虽然比较短小,但音乐的曲式结构却显得比较规整,和声色彩的运用也比较丰富。其中在《摔跤手出场啦》这一乐曲中,作者在低音的创作上进行了精心巧妙地设计,音乐从降B这个音开始,在其发展中不断地使调性进行变化,最后由返回到了这个音上,给人以固定低音的感觉。又如,在“蒙古高原风情画意七帧”中的《暮色中的勒勒车》是一首规模相对较为短小的变奏曲,在这首乐曲的变奏一中创作者使用了固定低音的手法来作为伴奏;变奏二采用了双重调式调性的叠加;变奏三将音乐主题分开为上下两个声部;变奏四是采用装饰音来以此进行相应地调性转换;变奏五则是在幻想和憧憬中结束了整个乐曲。《荒漠中的孤树》在乐曲的起始部分就使用了增四度的音程来体现空阔而可骇的情绪。《在额济纳的骆驼上》的音乐曲调选自阿拉善盟民歌,其音乐节奏采用我们不常见的5/8拍,以此使得整个乐曲给人以一种西域的艺术风情色彩。

二、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审美的思考与研究

如前文所述,我们目前许多钢琴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与学习者的接受和欢迎,其根本原因就在在于它们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艺术风格。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文化只有先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因而我们的音乐也毫无例外。我们的艺术审美不单单是对艺术形式上的反映与观照,而是更多地在其所蕴含的艺术内容、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方面加以注重和关注。钢琴艺术作为一门学科艺术门类,它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的意识精神、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的现实写照。内蒙古地区民族风格的钢琴艺术作品就是内蒙古地区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个性特色、民风民俗等的艺术再现。我国著名作曲家李世相所创作的《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组曲集》之《蒙古高原风情画意七帧》中的七个标题仿佛七张塞北高原的画面,形象动人,充满真诚淳朴、可亲可爱的生活气息,是我们少数民族生活的真实画卷与写照。这些钢琴艺术作品中既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那种豪放、粗狂的人物艺术性格,又呈现出一种憨厚、质朴的民族地方性特色风情。内蒙古地区各个不同的少数民族都以能歌善舞而闻名,他们有着同同源迥异的生活方式与风情,也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特色风格。这些作品中所产生形成出的民族音乐艺术美已深深地根植于广大人们的艺术审美意识中,并使得情与景的结合得到完满的实现。对率真质朴的民歌重温和独有的民族艺术风情的再现以及其中所孕育着的丰富的内涵情感,都给人们留下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仿佛使人们重新回归到了阔别已久的大自然的怀抱当中。

上一篇: 山楂树的嫁接方法 下一篇: 自然灾害安全风险评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