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6 09:57:59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1)

作者简介:侯春明(1979-),男,白族,湖南吉首人,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吉首 4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校级教改课题“计算机课程群教学中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63-02

高校信息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课程体系中,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占有相当的比重。常见的专业课有“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等。由于信息类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强调技术实现,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据统计,普通二本高校信息类毕业生,除了小部分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外,绝大部分都在毕业后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虽然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编程能力的要求和应用领域各有不同,比如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更侧重对硬件的控制和嵌入式方向,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等专业更侧重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些信息类专业都对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相关课程群应该在课程实训环节进行改进,以求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2]

一、计算机课程群实训课的特点与不足

计算机课程群的实训课程是连接理论课程与编程能力的桥梁,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对编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动手编程能力的状态,面临诸多困难。

1.课时不足

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全面改进,为了宽口径的培养学生,以便学生将来能有更广阔的就业领域,信息类的各个专业被加入了越来越多的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也面临着课时紧缩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理论课的讲授与教学,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动手编程能力的提高。这样理论课程的时间显得非常紧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把该语言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要保证他们能有足够的课时在实训课环节完成相关的实训内容,为此在时间和教学上就要合理安排。

2.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类专业发展速度迅猛,很多技术在过去的几年快速的诞生和崛起。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是侧重对基本语法的掌握和中小规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比如运用一些经典的算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并编程实现。这样的培养模式的结果是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社会上IT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教师的教学负担很重,除了要完成各种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从全局来看,高校的信息类专业是新兴专业,很多高校的该专业教师以中青年为主,部分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造,比如攻读博士、博士后、做访问学者、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等。因此,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的实训课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教师辅导数十人学生。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计算机课程群实训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1.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有重点的课程设计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编程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训教学环节。[3]虽然信息类的不同专业都会开设各种程序设计课程,但是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明显不同,比如电子信息、电子科技、物联网等专业,从专业培养目标上看更接近对硬件的控制。在实训课的综合训练项目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的培养环节上,可以考虑做单片机、嵌入式系统中的项目。将编程能力训练放到具体的硬件控制项目中,既符合相关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又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将程序设计课程与硬件类课程群进行融合,既提高了编程能力,又提高了综合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如果只是反复的训练经典的算法和习题,编程能力的提高还是有限。但是如果学生完成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设计,对C语言在单片机控制或嵌入式中的应用开发能力就会快速增强。当然,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网络工程这样的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更偏向于上层应用,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实用性的软件开发项目(如数据库系统等)来训练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相应专业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编程能力。

2.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调动不同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比如现在很多高校都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学位证挂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才能顺利获得学位证。针对这一学生群体,应该将针对等级考试的训练合理的放入到实训环节,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多做等级考试的习题,并在上机实训的过程中多做题库中的题。一方面可以提升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通过等级考试的概率。

最近几年,高校程序设计比赛以及其他的一些设计类比赛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重视。对于有志于参加全校、全省、全国甚至世界级比赛的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可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实训环节中,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多练习ACM题库中的习题,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而立志参加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学生,也可以主动去编写一些嵌入式环境中的程序。使学生群体在提高自身编程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加接近相应大赛的要求,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立志于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比如网站系统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电子商务系统、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等。该学生群体对学习的实用性比较看重,更愿意在毕业前就找到专业领域的一个主攻方向,孜孜不倦地钻研该方向,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这些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应该在相关的实训训练和课程设计中鼓励他们多动手写程序,进而力争做出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应用系统。在提升了编程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多的为社会作出贡献。

3.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知识的考察,计算机类课程群也不例外。一门专业课学习完成后,最常见的考核方式就是闭卷考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但是对编程类的课程群来说,闭卷考试很难全面考核学生的编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书本知识掌握良好但上机编程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了促使学生参与编程能力训练,应该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比如组织上机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到整体的考核成绩中;也可以鼓励学生提交应用软件系统。但是上机考试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普通考试,一个班级只要2个监考教师即可,但为了避免学生作弊,计算机上机考试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监考。另外,如果是固定的几个习题,在机房的环境中不便于监考,而如果是从海量题库中随机抽题,又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因为有的学生可能抽到较为容易的题目,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抽到较困难的题目。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为了提高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编程能力,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4.在校企合作中加强编程能力的培养

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一个主要就业领域是IT企业,如何培养适应现代IT企业的合格毕业生,一直是高校信息类专业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外部社会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快,高校中的很多课程和教学变化往往不能及时和外部接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选择一些专业对口的大企业,以实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去企业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高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基本编程能力的培养,而各类IT公司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研发能力。高校应该尽量和IT企业开展合作,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研发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但是实现起来也有诸多困难,比如:高校的课程安排紧凑,学生要挤出较长的时间参与企业的软件研发,时间上比较困难;有的高校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高校所在城市很难找到能提供相应机会的企业;低年级学生没有技术实力参与到企业的研发中,而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又面临找工作的就业压力,到处参加面试也会给相关的实训和实习工作造成影响。

三、在提高学生编程能力上的一些实践

作为二本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作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作为班主任,在自己管理的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分类,钻研应用技术的学生,鼓励他们组成兴趣小组(比如嵌入开发小组、电子设计小组、信息安全技术小组、数据库应用技术小组等),在实际项目的研发中提高编程能力。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长为国内一些IT企业的技术骨干,而将来选择从事IT领域非研发方向(如管理、市场、技术支持类工作岗位)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扩宽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其他的一些技术类证书考试。为他们收集大量的考试资料,调动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通过相应考试。对于立志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更多的将精力放到比赛的训练和准备上来,并指导部分学生获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

四、结论

针对高等院校尤其是二本高校计算机课程群的实训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针对程序设计能力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实训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并总结了为提升学生编程能力所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以期为广大的工作在教学岗位的计算机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2)

编程就是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代码,从而满足人们用计算机来解决某种问题的需求。编程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唯一方式。因此,高校信息专业的教学应将编程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重视编程能力培养和考核并以此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

一、高校计算机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

高校信息专业为满足宽口径就业需求,专业课程非常多,以编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时间被压缩,实训课程时间就更少了。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吸收这些知识,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否则实训课程就无法顺利开展。而实训课程少又影响到学生编程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教师也没有时间给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影响教学质量。

2.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教师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学生管理任务,其工作压力繁重,而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是中青年教师,部分教师正在进行深造,在攻读博士、博士后等,这使得其在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很多时候是一个教师带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学生开展实训活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影响学生编程能力的提升。

3.装备落后

计算机技术发展快,技术更新快,程序设计课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中的装备都应与时俱进,但大多高校的装备比较落后,依然采用经典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然后完成编程任务,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无法满足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提升编程能力的实训课程改革措施

1.课程设计的改革

信息专业主要可以分成电子信息、电子科技、物联网等专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侧重点,实训课的课程设计也应该有侧重点。如:电子信息、电子科技专业的侧重点是对硬件的设计,因而实训课程可以进行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项目的设计,将编程能力的培养嵌入到具体的硬件控制中,既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又提高其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运用能力。比如说: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反复训练经典算法和习题,学生的编程能力很难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若是加入一个C语言的单片机控制项目,实现软硬件设计的结合,那么学生的编程能力就能得到较大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偏向于上层应用,实训课程可以以实用性软件开发项目为主,让学生主动去设计数据库系统等,使学生在完成软件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2.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训教学中,在课外时间去钻研软件开发,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如:对希望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的学生,在实训课中鼓励其在完成基本实训任务的基础上联系ACM题库中的习题,由浅入深地步步推进,提高编程能力。对参加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学生,让其主动编写一些嵌入式程序,使其既能提升编程能力,又能在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对立志从事应用系统开发的学生,让其主动进行网站系统、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联网系统等的开发设计,这一类学生往往在毕业前就找到一个主攻方向,孜孜不倦地钻研,为其将来就业做准备。而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是在教学活动中发觉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取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实训中的交流

实训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与同学交流和讨论,主动请教教师,通过交流发觉别人思维方式与自己思维模式的区别,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短处,完成编程任务,提升编程能力。

4.重视学生编程能力的考核

实训课程中要重视学生编程能力的训练,加重对编程能力的考核,如:组织上机考试,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纳入到学生最终综合成绩中。在上机考试中,为避免学生作弊,往往需要有多个教师参与监考。若设置几个固定的习题,机房环境下又不方便教师监考;若是从题库中随机抽题,又会带来不公平问题,有的学生抽到较难的习题,有的学生抽到较容易的习题。但不管怎么说,实训课教学改革都应重视编程能力的考核,积极挖掘学校现有资源的潜在价值,加强编程能力考核,促进学生主动去提升编程能力。

总之,只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实训学习积极性,重视编程能力考核,才能稳步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本文以提升学生编程能力为起始点,对计算机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总结了笔者自身的实训教学经验,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3)

众所周知,以前的中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培养奥赛苗子。而小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学习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参加Pascal语言培训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例如,掌握Pascal语言基本知识,开发编程潜质,培养学习计算机编程兴趣等。当然,让小学生参加一些竞赛也可以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竞赛能力的培养。但总的来说,让学生形成扎实的Pascal语言基础,保持长久的Pascal学习兴趣应该是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主要任务,这也是进入中学继续深入学习Pascal语言的首要条件。

二、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材料应有别于中学

由于年龄上的差异,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初期,与中学生相比明显偏弱;数学知识相对浅显,知识面不广;英语的识读理解能力不如中学生强。所以在Pascal语言培训材料的选择上,不能照搬中学的,应该根据小学的特点进行内容筛选,形成适合于小学阶段学习的Pascal语言培训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实际、更圆满地做好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

三、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方式方法应有别于中学

相对于中学生,小学生在学习的品质上存在很大的弱点,这些弱点是由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的,也是我们辅导教师不能改变的现实。因此,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方式方法应有别于中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多种的培训与辅导方式,为小学生学习Pascal语言分解难点,理解重点,达到培训与辅导的目的。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在小学生Pascal语言的培训与辅导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1.记——注重Pascal语言中英文指令(单词)记忆

在Pascal语言中,如保留字、标识符、数据类型、运算符和函数等,有很多陌生的英文单词,如果疏于记忆不熟识的话,对于读程序、编程序将会带来很大的障碍与困难,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Pascal语言的信心。因此,在培训中我们非常重视对Pascal语言中英文指令(单词)的记忆,通过集中记忆、分类记忆、程序环境记忆等多种方式,帮助小学生熟识Pascal语言中英文指令(单词),扫除学习障碍,提高理解程序的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2.读(讲)——提倡学生讲读Pascal语言源程序

在培训与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没有问题,算法设计也没有问题,但自己尝试编的程序错误率很高,分析原因,可能对Pascal编程结构与规则理解不深所致。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学生讲读Pascal语言源程序。对于一些经典程序,我们让学生相互讲、上台讲,讲程序的结构、计算机执行过程,在讲读的基础上来理解Pascal语言的源程序,以逐步架设算法与源程序之间的桥梁。

3.编——养成良好编程习惯,体验编程成功的快乐

Pascal语言编写的程序具有结构严谨、格式优美、流程清晰的特点,但是用Pascal语言进行编程,却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来不得一点马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错了,都会影响到程序的编译与运行。所以,我们在Pascal语言培训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严格按照Pascal语言规则编写,书写形式上要求结构成对输入,执行语句缩进书写,以便于阅读,同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在编程内容上,先通过对照经典程序,编写类似例子的程序(仿编),逐步过渡到自己设计算法独立编程,编译运行验证,充分体验到编程成功的快乐。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4)

1、NIT的特点

NIT与其计算机类考试相比, 有以下特点:

1)培训与考试设置的模块化。这里所谓“模块(Module)”,相当于国内常说的一门课程,但两者略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模块通常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某些技能或行业需要设置的;内容自成体系(一般以常用的应用软件,如Word97等),包含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与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CIT)所设模块相对应。按模块化组织培训的好处是:教学组织灵活,不受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提供学员多种选择,便于体现学员个性;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可以随时增加和调整模块。目前NIT推出的11个模块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设计、文字处理、桌面出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绘图、多媒体应用、全球互联网、局域网。

2)重培训、重过程。NIT规定, 一般情况下,学员应先参加培训并考核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在培训中, 注重过程,主要体现在:为了解和考核每个学员平时学习情况,NIT设置了《学员评估记录表》,由任课教师逐项进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 要求每个学员能完成一份体现个性的作业设计,在考核时, “只记成功, 不记失败”。

3)重技能、重应用。基NIT是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特点, 所以培训与考试都是围绕“技能”这一主题展开的,主要表现在: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技能培训目标(若干个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培训过程中,不强调理论,而注重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时间比例,要求占整修培训时间的70%以上。

4)教材配套,考试规范。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为保证培训质量,NIT教材以“学习包”形式推出。NIT的上机考试采用的是“无纸考试”,其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计算机软件方式,另一种是任务题签方式。考试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比较客观、规范,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5)NIT证书与国际接轨。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的学员,可以免试申办相应的英国剑桥信息技术(CIT)证书。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在一定的国际范围内是通用的(42个国家和地区)。

2、NIT的培训思想、教学模式及施学方法

1)1NIT的培训基本思想

NIT培训是以模块为单位的短期计算机技能培训,但它仍属于计算机应用课的教学范畴。考虑到:① NIT的培训对象主要是计算机初学者, 培训时间较短,学时有限,速成教学, 即学即用;②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型计算工具,学习它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技能,技能的训练靠实践操作。因此,NIT培训不能沿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而应采用教育学上革新传统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所用的教学模式和施教方法,这种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教师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和推动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不仅是一个方

2)NIT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一个沿用,二个转变”的基本思想设计出NIT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为主,三个侧重”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为主, 以作业设计为主线;侧重讲授怎么做,侧重上机实践,侧重能力培养。

3)NIT的施学方法

NIT的培训过程概括为三步:课堂教学(含随课上机),作业设计,上机考试。

课堂教学讲导结合, 以导为主,突出上机,重在实践,上机占总学时70%,教师侧重讲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点到为止,讲在机房,精讲多练,边讲边练,多举实例,解决问题。施教过程中进行考核,随教随考,只记成功, 不记成败,重视平时成绩。

作业设计几乎贯穿在培训的全过程, 培训以作业设计为“主线”。所谓“作业设计”是学员在教师指导下,伴随培训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的一份具有一定实际 意义,且能较好反映自我开发能力的综合性练习。作业设计的选题是学员根据需要和兴趣,自己选定。作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伴随培训学习过程进行,边学边做,独立完成。作业设计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

上机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定期在指定考点集中考试,学员的作业设计和过程式考核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上机考试的方式,各模块不尽相同,但都是无纸笔在机器上进行。目前NIT上机考试大体上有两种方式:方法一是考试的全过程都是在考试软件环境下完成,并由计算机程序评分;方法二是题签方式,考试时由学员抽取题签,然后按题签上的内容上机完成试卷规定的项目,学员作答结果存放在磁盘考生目录下,由人工评阅,登录成绩。

3、NIT培训目标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不要求老先考生成为一个“计算机专家”,而是通过认真培训使学员具备使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执行日常事务的能力;一定的自我开发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4、 NIT模块简介

NIT目前共开考11个模块14门培训课程。它们分别是:

《计算机操作基础》是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入门性模块,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通过学习操作系统、汉字录入和文字处理软件等计算机的常用功能,使考生了解计算机在执行操作时的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典型的操作。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了解应用计算机处理问题时所需的输入、处理及输出的基本特征。

《文字处理》亦可作为计算机入门性模块。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输入速度,掌握标准的文档编辑、修改和排版规则,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等工作,并能打印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规范的中英文文本。

《电子表格》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一种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系统地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信息表示 、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功能。能够熟练地操作一种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存储、编辑、计算、分析、检索和打印。

《数据库》教会考生熟练地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学习一种数据库系统,能够建立、维护和管理数据库,具有简单的数据库程序设计技能, 在命令和编程两种方式下对数据进行输入、计算、存储、修改、检索以及生成并打印输出数据库文件。

《程序设计》教会考生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制订解决方案,规划算法,把程序构思转变为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结构化程序代码,运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程序进行测试,写出清晰的技术文档,及用户使用说明。

《计算机绘图》教会考生掌握一种绘图软件包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正确使用相关的术语,掌握计算机绘图软硬件的操作,学会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总体设计以及图形的管理、修改和维护。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应用, 认识到计算机绘图是如何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的一部分在商业、工业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桌面排版》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桌面出版软件。考生系统地学习一种桌面出版软件的所有功能以及一些桌面出版相关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完成文稿录入、图像输入(摄取)、编辑排版、修改、文字图像合成等一系列工作,制作并输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印刷品。

《多媒体应用》教会考生一些多媒体应用方面的使用技能,使考生能适当地利用给定的软、硬件编制多媒体应用程序。完成此模块学习的考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编制带有文本、静止图像、活动影像及音响的作品,使用制作语言或标识语言控制应用程序,并能使该应用程序作出交互性的反应。

《因特网(Internet)》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使考生了解数据传输的方法,使用Internet(浏览并下载信息、交换电子邮件、加入讨论组等),设计主页等。并为在WWW中使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进行文件编辑、排版打下基础。同时考生们将会理解Internet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局域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使考生认识局域网络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了解数据传输的方法,运用局域网。同时考生们将会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和《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大纲》(试行)的精神,针对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水平进行设计。除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往来账款核算、报表处理外,还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产成品销售核算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够对会计软件包进行合理剪裁,建立一套能适合本单位使用的财务系统。

5、NIT管理及考试的组织实施

NIT培训项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管,由省级就业指导机构组织管理,普通高校具体实施。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5)

1、NIT的特点

NIT与其计算机类考试相比, 有以下特点:

1)培训与考试设置的模块化。这里所谓“模块(Module)”,相当于国内常说的一门课程,但两者略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模块通常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某些技能或行业需要设置的;内容自成体系(一般以常用的应用软件,如Word97等),包含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与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CIT)所设模块相对应。按模块化组织培训的好处是:教学组织灵活,不受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提供学员多种选择,便于体现学员个性;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可以随时增加和调整模块。目前NIT推出的11个模块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设计、文字处理、桌面出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绘图、多媒体应用、全球互联网、局域网。

2)重培训、重过程。NIT规定, 一般情况下,学员应先参加培训并考核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在培训中, 注重过程,主要体现在:为了解和考核每个学员平时学习情况,NIT设置了《学员评估记录表》,由任课教师逐项进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 要求每个学员能完成一份体现个性的作业设计,在考核时, “只记成功, 不记失败”。

3)重技能、重应用。基NIT是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特点, 所以培训与考试都是围绕“技能”这一主题展开的,主要表现在: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技能培训目标(若干个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培训过程中,不强调理论,而注重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时间比例,要求占整修培训时间的70%以上。

4)教材配套,考试规范。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为保证培训质量,NIT教材以“学习包”形式推出。NIT的上机考试采用的是“无纸考试”,其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计算机软件方式,另一种是任务题签方式。考试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比较客观、规范,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5)NIT证书与国际接轨。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的学员,可以免试申办相应的英国剑桥信息技术(CIT)证书。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在一定的国际范围内是通用的(42个国家和地区)。

2、NIT的培训思想、教学模式及施学方法

1)1NIT的培训基本思想

NIT培训是以模块为单位的短期计算机技能培训,但它仍属于计算机应用课的教学范畴。考虑到:① NIT的培训对象主要是计算机初学者, 培训时间较短,学时有限,速成教学, 即学即用;②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型计算工具,学习它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技能,技能的训练靠实践操作。因此,NIT培训不能沿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而应采用教育学上革新传统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所用的教学模式和施教方法,这种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教师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和推动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不仅是一个方

2)NIT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一个沿用,二个转变”的基本思想设计出NIT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为主,三个侧重”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为主, 以作业设计为主线;侧重讲授怎么做,侧重上机实践,侧重能力培养。

3)NIT的施学方法

NIT的培训过程概括为三步:课堂教学(含随课上机),作业设计,上机考试。

课堂教学讲导结合, 以导为主,突出上机,重在实践,上机占总学时70%,教师侧重讲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点到为止,讲在机房,精讲多练,边讲边练,多举实例,解决问题。施教过程中进行考核,随教随考,只记成功, 不记成败,重视平时成绩。

作业设计几乎贯穿在培训的全过程, 培训以作业设计为“主线”。所谓“作业设计”是学员在教师指导下,伴随培训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的一份具有一定实际 意义,且能较好反映自我开发能力的综合性练习。作业设计的选题是学员根据需要和兴趣,自己选定。作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伴随培训学习过程进行,边学边做,独立完成。作业设计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

上机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定期在指定考点集中考试,学员的作业设计和过程式考核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上机考试的方式,各模块不尽相同,但都是无纸笔在机器上进行。目前NIT上机考试大体上有两种方式:方法一是考试的全过程都是在考试软件环境下完成,并由计算机程序评分;方法二是题签方式,考试时由学员抽取题签,然后按题签上的内容上机完成试卷规定的项目,学员作答结果存放在磁盘考生目录下,由人工评阅,登录成绩。

3、NIT培训目标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不要求老先考生成为一个“计算机专家”,而是通过认真培训使学员具备使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执行日常事务的能力;一定的自我开发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4、 NIT模块简介

NIT目前共开考11个模块14门培训课程。它们分别是:

《计算机操作基础》是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入门性模块,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通过学习

操作系统、汉字录入和文字处理软件等计算机的常用功能,使考生了解计算机在执行操作时的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典型的操作。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了解应用计算机处理问题时所需的输入、处理及输出的基本特征。《文字处理》亦可作为计算机入门性模块。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输入速度,掌握标准的文档编辑、修改和排版规则,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等工作,并能打印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规范的中英文文本。

《电子表格》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一种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系统地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信息表示 、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功能。能够熟练地操作一种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存储、编辑、计算、分析、检索和打印。

《数据库》教会考生熟练地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学习一种数据库系统,能够建立、维护和管理数据库,具有简单的数据库程序设计技能, 在命令和编程两种方式下对数据进行输入、计算、存储、修改、检索以及生成并打印输出数据库文件。

《程序设计》教会考生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制订解决方案,规划算法,把程序构思转变为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结构化程序代码,运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程序进行测试,写出清晰的技术文档,及用户使用说明。

《计算机绘图》教会考生掌握一种绘图软件包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正确使用相关的术语,掌握计算机绘图软硬件的操作,学会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总体设计以及图形的管理、修改和维护。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应用, 认识到计算机绘图是如何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的一部分在商业、工业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桌面排版》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桌面出版软件。考生系统地学习一种桌面出版软件的所有功能以及一些桌面出版相关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完成文稿录入、图像输入(摄取)、编辑排版、修改、文字图像合成等一系列工作,制作并输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印刷品。

《多媒体应用》教会考生一些多媒体应用方面的使用技能,使考生能适当地利用给定的软、硬件编制多媒体应用程序。完成此模块学习的考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编制带有文本、静止图像、活动影像及音响的作品,使用制作语言或标识语言控制应用程序,并能使该应用程序作出交互性的反应。

《因特网(Internet)》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使考生了解数据传输的方法,使用Internet(浏览并下载信息、交换电子邮件、加入讨论组等),设计主页等。并为在WWW中使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进行文件编辑、排版打下基础。同时考生们将会理解Internet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局域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使考生认识局域网络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了解数据传输的方法,运用局域网。同时考生们将会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和《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大纲》(试行)的精神,针对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水平进行设计。除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往来账款核算、报表处理外,还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产成品销售核算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够对会计软件包进行合理剪裁,建立一套能适合本单位使用的财务系统。

5、NIT管理及考试的组织实施

NIT培训项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管,由省级就业指导机构组织管理,普通高校具体实施。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6)

多年来,我们从本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应聘、用人单位的考核及反馈的意见来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建立和网站建设等专业能力,有少数学生还具备了较强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从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来看,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约有10%左右的学生受聘于软件开发企业,从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也说明我们现在培养的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学生中,只有10-15%的学生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得到软件公司的认可,他们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比较强的,能够达到软件公司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通过对本校计算机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还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1)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不足。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编程的基础,是人类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一步。但是,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教师在程序设计课程的讲授时,对算法分析与设计讲解得不够,只偏重于程序语句的解读,忽视算法设计过程的讲解和训练;而学生也只满足于课程简单算法的代码描述,不重视算法的分析与设计过程的练习,结果造成学生仅仅掌握了一些简单问题的编程,而对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则缺乏独立的解决能力。

(2)学生读程与编程量少,训练不足。目前,学生阅读程序量很少,主动找相关程序来阅读理解的不多,大部分只是为了应对作业去查找一些相关的代码。任课教师对学生有阅读程序的要求,但真正对学生进行训练和严格要求的却不多,结果有部分学生看不懂常用算法的代码或复杂一些的程序。学生在校期间,编写的程序量少,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编程作业,没有再多做练习,有些学生四年时间编写的代码总量都不到5000行。但是,按照最基本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编程至少应达到20000行到50000行以上的程序量[2]。因此,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不足,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之一。

(3)软件综合设计能力不足,接触的案例少。软件系统设计是一个综合设计过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多方面技术和具有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学生掌握的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技术,综合多门技术的软件设计能力明显不足,有些会做系统的界面,却不会设计数据库;有些系统界面和数据库都建立了,却相互不能连接;有少数学生直到毕业还设计不出一个能够正常运行的简单系统。原因是重视了各门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能够提高学生软件综合设计能力的案例分析课程和综合设计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学生接触的软件系统案例少,没有得到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训练。

(4)参与软件系统开发的机会少,缺乏应有的锻炼和实践经验。很多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水平仅停留在模仿教材的例子上,还谈不上设计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这与学生参与软件公司项目开发或教师项目开发的机会少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学生到软件公司实习时间短,公司不愿意将开发项目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实习生来完成,学生没有机会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开发,有些能参与,也只能参与其中的一小部分;教师承担的开发项目能够接纳的学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因此,学生缺乏软件系统设计的实践经验和应有的锻炼。

2培养学生软件系统设计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1读程与编程能力的培养

我们根据学生读程量少,掌握常用算法代码不多的情况,在编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读程目标管理”方法。要求任课教师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500个以上的程序作为阅读材料,并对学生的读程能力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并理解500个以上的程序,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一些常用的算法。课程结束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读程理解考核,如:给出一个程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讲解出程序实现的功能或运行的结果。考核合格,给一定的学分,不合格,可以重考,直至合格为止。对于软件系统设计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1~2个实用系统的原代码,作为案例让学生阅读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不少于5系统的原代码,以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基本架构、功能调用以及常用功能子程序的算法设计与实现。在扩大程序和系统原代码阅读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我们采用“编程目标管理、逐门课程分解”的方法,将编程总量按照开设的语言设计课程的重要程度逐门分解编程量。如:假设要求每个学生四年的编程总量为至少要达到20000行,最好能达到50000行以上。则根据开设的C、C++或C#、、SQLServer、案例分析与设计等程序设计系列课程,要求学生每门课程的编程量都在5000行以上,最好能达到10000行以上。此外,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系级的、校级的、省级甚至部级的程序设计大赛等形式,促进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

2.2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中,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对算法步骤描述再用标准语言编写代码实现,阅读程序然后归纳出算法的步骤”正反双向训练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讲解,对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做好算法分析与设计,然后再用标准语言进行描述,并在学生的作业或编程练习中严格要求,使学生逐步养成编写代码之前,先作好算法的分析与设计,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通过读程训练,反向要求学生描述程序实现的步骤,归纳出程序实现的功能。通过这样正反两方面对学生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进行训练,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就会得到切实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

2.3软件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

软件系统设计是指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基础上,根据软件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模式以及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软件系统构架、前后台界面、各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以及各功能子模块的详细设计。我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

(1)采用“案例教学与学生综合设计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开设《案例分析与设计》课程。通过实用的系统案例,对C/S和B/S系统的总体构架、前台、后台设计、各模块之间的调用、各功能子模块的详细设计进行逐项训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参考系统案例进行软件系统的综合设计练习。根据实际的应用,设计出2-3个软件系统,并编程实现。

(2)采用“导师制和项目驱动”方法,通过软件系统开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软件综合设计能力。如:我们制订了“两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实行本科学生导师制。导师让学生参与自己的项目研究与开发,或给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以项目方式驱动学生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并实现。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毕业实习前,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出“1个”软件系统和“1个”网站,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否参与毕业实习的条件,以此促进学生软件系统设计能力的提高。

(3)采用“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开发和到软件公司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实践能力。我们鼓励有项目的老师吸收本科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学生尽量接触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另外,我们还与多个软件开发公司签订“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到软件公司实践基地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由公司进行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的培训,第二次是实习,学生根据公司的安排,参与到项目设计开发的各个开发小组,参与具体的项目开发工作。我们通过这样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学生参与软件系统开发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

3实践与效果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7)

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单位将之视为关乎员工个人和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机制是保障员工参与培训公益性目标实现的关键。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某海上救助单位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教育经费预算机制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总量正以几何级数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单位对职工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位组织职工接受教育培训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而建立职工教育经费的预算机制,能更好地促进单位对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视度。建立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单位职工培训经费的统一规划使用,确保教育经费得到规范,有效的使用。

具体到本文研究的某海上救助单位,其职工教育经费预算体制就是在立足于单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创建职工教育培训机构和联合企业自主培养等途径,建立起成体系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管理规则,以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和增进单位职工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

总而言之,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机制是各种行为主体共同管理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配置事务的诸种方式的总和。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机制的研究,是针对其经费配置低效率、不公平发起的,其目的在于强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开始重新调整单位与职工之间的权力边界。因此,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机制强调效率、法治、责任,强调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单位权威维持秩序,满足职工个人发展和单位健康运转的需要,以最大限度地增进职工教育培训事业的公共利益。

二、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工作职贾讨论

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并不仅仅只是编制经费预算表,工作人员应积极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理念,推动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工作的细节化和精细化管理。一般来说,主管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的工作人员应参与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参与职工各种培训场所的布局、培训规模等事项的检查、评估和指导;二是精确做好人员需求的摸底预测工作,组织编制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布置、安排、检查有关职工教育培训任务和工作;三是按照举办培训班申报审批制度,归口管理办班计划。管理内容包括培训对象、教学计划、办班地点、经费来源、收费标准等方面,检查办班计划执行情况;四是编制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搞好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在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工作职责规划中,本文所研究的海事救助单位有着比较清晰的工作定位以及明确的预算工作职责规划:一是预算权责分明,海事单位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工作是在处级干部的领导下进行展开,能保证职责岗位分离,权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二是预算工作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为准绳,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职工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职工教育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规章和决定。三是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开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海事救助单位职工教育经费预算部门经常与各兄弟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以吸取先进的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的管理经验。四是预算编制审核程序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海事救助单位的各项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都是以满足局属各单位的需求为标准,在做好经费预算的同时,相关培训计划还需报到领导处进行严格的审核。五是经费预算可以进行动态调整。有关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脱离预算范围内的事项发生,这时,预算部门可以根据原定计划的实施情况,对经费预算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六是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为了规范职工教育经费在预算范围内合理使用,海事救助单位不仅对每笔预算经费进行严格审批,更对教育经费的后期使用情况及效果采取跟踪监督,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到位、用到实处、恰到好处。此外,海事救助单位对职工教育预算经费投入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比如说教育经费预算主管部门负责参与全局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培训工作、审核各类学习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及加强SMS培训管理和考核工作等。

三、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海事救助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支出基本上还是根据预估职工人数来安排,还停留在基数预算的编制方法上,弹性预算管理在职工教育经费预算支出中还是一片空白。当前的预算模式遵循“以人定支”的编制思路,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其一,不利于职工个性化的保持以及综合平衡能力的发展。其二,这种预算模式也不利于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和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管理是当前各项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职工接受培训的随意性很大,不确定性很高,这样不利于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三,容易促成经费的过度消费等。

另外,本文讨论的某海事救助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编制控制中还存在一些漏洞。比如尽管该单位已经将职工教育经费单独列出以作为专项支出,但是其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缺乏标准,尤其是单位各部门人员方面缺乏统一的基础数据处理标准,容易造成预算执行软化的现象。还有,职工教育经费的预算太过于笼统,经费开支计划不具体,只是大略地把有关开支项目列于一类,一些该细化的项目没有细化,极易导致预算执行中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再比如说,该单位编制的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存在目标责任不清的地方,虽然有专员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做出评价,但是,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主观性,没有成套的制度标准予以明确责任。

四、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的创新对策研究

对于职工教育经费的预算编制,财务部门应负责积极贯彻国家有关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规定和标准,并结合单位有关员工培训计划,提出开班、编写教材、资料、电化教学材料等用途的经费计划,并对经费使用进行跟踪管理。具体来说,对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单位技术类项目的教育经费预算应进行资料的补充

1 单位新项目新业务的开展,应充分考虑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设备操作难度等因素,按照有关规定的相关标准,在项目投资中列支技术技能培训费用。

2 单位进行救助技能项目的培训,应按相关规定从项目投入中提取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经费,重点保证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

1 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和控制额度开支。管理者应确保本单位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2 单位职工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根据职工教育与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说,该海事救助单位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还应与二级单位协定,划分一定的比例分别管理与使用。

3 鼓励单位建立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账户制度。对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费用的培训计划,可以采取单位、个人、工会共同向账户注资方法,支持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并建立学习档案,完整记录职工学习与培训的情况。

(三)严格预算调整,经费预算按批复执行

职工教育经费预算一经确定,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突破预算,不得随意调整挪用。对于一些临时性突发培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和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对这类突发性和偶然性的预算调整,应先由人事部门提出申请,经财务部门审核后编制调整方案,预算调整方案必须详细注明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经费来源、预算现状和调整措施等内容,做到一事一报,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

(四)完善经费提取与使用的监督

1 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内部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分别履行监督单位提取与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职责。

2 单位应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王贵军,昊莉.《加强预算管控,提高事业经费管理水平》中国集体经济.2009.11

[2]刘宝清,杜富春,姚斌.《加强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不容忽视》.现代企业,2009.08

[3]吴景松,俞建伟,刘瑜《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研究》.现代企业教盲,2009.04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8)

2. 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3. 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4. 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6. 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1、按照学院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政治学习,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做好考勤、组织讨论、认真记录。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今年学院正常教学、整体搬迁、基本建设并行。我们能够坚决执行学院领导的指示,与兄弟科室加强配合,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做到志相同,心相连,力相聚,情相融,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根据学校的要求和系内的实际情况,工作中还有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怎样推动工作进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座谈,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处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学校工作制度和考勤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完善教学过程,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激发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系科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坚决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严守职业道德,按照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责任书上要求执行。

二、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1、以贯标文件规范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按照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定和要求,按时做好质量记录、教学资料的整理管理工作。完成“质量管理内审”工作。每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计划实施评估过程,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各项工作及时上通下达,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每天对本部门教学区进行巡视检查,督促教师避免出现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现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及时解决,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3、认真组织考前集训和模考、统考工作,及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考试结果及时组织相关教师召开考试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机房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度,发现计算机故障及时维修。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规模机房计算机整合,我们系计算机专业教师自己动手维修设备,保证了计算机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锻炼了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5、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平安校园”,安全检查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全年计算机机房实习安全无事故,教师学生上机无安全事故。

6、规范库房管理,对采购、入库登记、领料、维修服务、报销签字修订了书面规章制度,并多次在会上强调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强调采购人员要廉洁自律。做到经常讲,反复讲,采购人员要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三、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1、信息工程系继去年与苏州工业园区裕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铭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鉴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今年信息工程系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五项信息楼建设项目,与苏州市科达教育网络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校企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教师参与了局域网综合布线工程实习,科达公司根据学生实习课题安排张峰工程师进行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指导,保证了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

2、计算机专业教师学习前瞻性课程“交换与路由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数据库技术、动漫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邀请士奥动画企业来校为教师学生举办了“动画专业市场分析及课程介绍”专题讲座,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做好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在“计算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指导下,邀请了五位企业教学咨询官来校对计算机教学工作献计献策,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流程、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内容介绍给计算机专业教师,使之贯穿在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4、我系专业班级开设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帮助学生懂得了“马斯洛理论”、“霍兰德人格”和“萨帕职业阶段”等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统筹考虑。按照“宽基础、多技能、能力为本、敬业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得到了专业班级学生的欢迎。

5、我系完成了四个百人新机房建设,完成了录音渲染演播室和动画专业拷贝室的建设,完成了二维动画实训室建设,完成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一期工程建设,正在建设有锐捷网络实训室一期工程和三个百人机房工程项目。正在筹划具有国际领先的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和三维动画实训项目。

四、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教案,编著修改校本教材。今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12子课题。完成专业论文12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过程化评估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网建设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素质构建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设备配置前瞻性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

2、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课堂教学氛围好,教师准备充分。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习一体化,全部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在教学上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水平。

3、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苏州电子信息技工学校、苏州轻工业技工学校、机械部苏州技校、苏州高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学校进行专业课听课评讲活动。积极参加江苏省高新技术中心教研组活动和苏州市计算机中心教研组活动,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4、信息工程系全年开展了“计算机系统操作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 “动漫设计竞赛”、 “计算机网络组建技能竞赛”和“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教师学生参加了苏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五、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1、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数字化校园管理,本年度新校区建设中能够配合基建办公室完成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网络、校园电话网络、校园广播网络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配合工作,完成学院led显示屏和学院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

2、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信息技术公共实训,本年度能够配合培训处,举办了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举办了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举办了苏州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工作,举办了苏州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举办了苏州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举办了江苏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

3、今年上半年每周六、周日开放网络电子阅览室,为公共实训基地首批学员查阅参考资料提供方便,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4、配合学生工作处完成全院07级5年制高职班和09级大班的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工作。

5、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全院电脑办公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在人员少任务多的情况下,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抽时间对学院办公室、学工处、招就处、项目研发处、公共教学系等多个部门的电脑办公设备维护维修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兄弟部门的赞扬。

六、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1、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本市职教范围内影响不大,尤其是计算机技能竞赛成绩在全市不是最好,距学校领导寄希望的“计算机专业做大做强”还有很大差距。搬迁到新校区后计算机专业硬件上有了很大提升,我们要“以规模求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全市乃至全省技师学院范围内的竞争力,提高技能竞赛名次和竞赛技能水平。

2、硬件资源配置不足,信息楼面积限制了专业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机房满负荷运行仍有部分省统考班级无法上机练习,目前5401机房的电脑设备陈旧,电脑故障反复出现影响上课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在下学期更新升级。

3、近两年增加动画专业、服务外包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争做学习型团队,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尽管我们不断在修改教学计划,设置新课程,选编新教材新讲义,可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教材、参考资料的制定编写还跟不上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对自身要求不高,责任心不强。

七、个人主要承担工作

1. 担任信息工程系主任,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两类:第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专业课程考工合格率达99%;第二全院高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参加计算机全省统考合格率99%。担任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主任,配合培训处负责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的管理工作、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的管理工作、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的管理工作、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的管理工作、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的管理工作。

2. 承担09科技班《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工作152课时、承担07大2班和08大10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90课时、承担08大5班、08大15班、08大16班、09大4班、09大5班、09大6班共6个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36课时。全年完成教学课时278课时。

3. 担任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合著论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8000字,独著论文《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5000字。

4. 安全有效地组织安排老校10个计算机机房的搬迁和库房办公室的搬迁工作,搬迁后经整合维修,没有影响正常计算机专业教学秩序。

5. 配合学院领导对新校信息楼各个机房和实训室的策划布局工作。四层楼分布“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技术专业、动画技术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动画拷贝实训室、二维动画实训室和录音渲染演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8个计算机标准局域网机房和4个计算机百人局域网大机房项目的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完成锐捷网络实训室和综合布线实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作,现正在施工建设中。三维动画实训室、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室和三百人园形大机房筹建方案正在进行中。

6. 参加国家劳动部组织的《网络编辑师二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了网络编辑师技师职业资格。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9)

1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岗位分析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人才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设备维修、装配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等岗位,主要分为技术与销售两条人才培养路线。

2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培训目标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掌握使用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工业控制、自动化应用等必备知识,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系统集成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调试、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维护、工业机器人设备集成和改造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3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培训计划

3.1机械设计方向

工业机器人集成项目机械设计工程师成为职场新宠,要求能够针对集成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总体设计及机械结构设计。

3.2电气设计与调试方向

主要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集成项目电气部分,掌握常规的电气系统控制、PLC控制,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原理、PLC高级编程、机器人高级编程、机器人视觉应用及集成项目的电气设计方法,设计电气图纸。

4计算机仿真软件编程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40-02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has basic function in developing students' programming ability.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curriculum group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reform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group teaching are posted. these measures a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ogramming.

Key words: Programming Language; Curriculum Group; Programming Ability;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1 引言

编程能力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它的培养是通过一系列课程来实现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Java、Web程序设计、Java Web等组成了编程语言课程群,这个课程群在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编程语言课程群在编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认同,在我校新修订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了适应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发展需要,编程语言课程群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作为基础的第一门编程语言教学时数大大增加,同时调整了实验学时数,基本上理论与实验学时数各占一半,而且鼓励教师在实验室上理论课,加大了学生动手实践要求和机会。

近年来,我校在编程语言群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公开发表了十余篇编程语言教学改革论文,多个编程语言课程改革项目获得省级、校级立项建设,出版了几部编程语言自编教材或教学辅导书等。尽管如此,目前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不适应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编程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至少下面五个问题比较突出。

(1) 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缺乏统一管理,部分教学内容重叠

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工作缺乏统一管理,各门课程教学各行其是,课程之间部分教学内容重叠,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从总体上看,编程语言群中各编程语言的语法基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C语言与Java(或C++)。Java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法基础与C语言相近。若在上Java课程时,对其前面的语法基础介绍与训练太多,将无法用更多的时间来介绍面向对象设计、GUI、异常处理、多线程、网络等高级主题;同时,对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语言基础进行过多的重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 第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不牢固

学好第一门编程语言相当重要,但是万事开头难。若第一门编程语言学得好,将对后继编程语言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就可能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通常选用C语言作为第一编程语言,C语言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学好它并不容易,需要学生用心学习才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一开始学习不上心,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C语言的语法严谨,不能随意编写程序,少数学生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仍然写不出几个正确的程序,总是包含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有的学生阅读、编写、调试程序的时间与精力不够,软件开发平台(如:Eclipse)使用不熟练,软件工程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不够。

(3) 教学过程化管理不够

不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期末笔试所占学期总成绩的比例大(占60%),而实验成绩占的比例小(占20%)。而且实验考试在实验成绩中的比例没有具体规定,没有明确规定:实验考试不及格,则课程总成绩不及格。实验考试过程没有期末笔试那么正规、正式,考试时间通常只有笔试的一半,试卷的批阅也没有规定。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平时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实际上,学生阅读、编写、调试程序的能力主要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期末笔试时间短、内容不全面,不能全面考核编程能力。

(4) 课外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训管理不够

目前编程语言的实验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内实验,而缺少课程规定的课外实验。尽管现在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机,但是缺乏在计算机实验室的集体学习环境。编程语言课程没有统一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学生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编码量不够。课程实训往往规定在一两周内完成,通常3-5人为小组完成项目,但少数学生没有自己写代码,学生动手独立编程训练不够。不少学生没有认真训练如何编写好的程序和较大规模的程序,软件开发平台使用技巧掌握不够。

(5) 非编程语言课程的编程能力训练不够

非编程语言课程,特别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程序设计的训练也非常重要,学习这些课程也是提高编程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不愿自己编写程序,而只是调试老师指定的代码、粘贴来自网上的代码,这样既无法提高编程能力,也无法学好、学活相应的课程。

2 优化编程语言课程群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管理

建立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指导小组,加强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管理,改革课程考核体系,提高实验教学与实验成绩的比重。深入研究编程语言课程群(C语言、Java、Web程序设计、Java EE、C#等)教学内容的交叉、关联与继承关系,分析它们在培养编程能力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对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进行整体规划与优化[1]。必须让学生牢记:单凭阅读和学习语法结构并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必须进行编程实践――亲自编写程序并研究别人写的程序。学习一门新程序设计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它编写程序[2]。

精心设计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典型案例、编程项目与实训项目等,从简单的顺序结构(Input、Process、Output,简称IPO)编程,到模块化、结构化编程,再面向对象编程,再到Java Web开发、Java EE流行框架技术开发应用等。避免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典型案例的基础作用,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展编程能力训练。任课教师要在教学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工作,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讲究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注意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衔接。

加强学生调试程序能力的培养,从第一门语言课程开始,学生就要练习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的基本调试技巧[3]。不断学习流行软件开发平台(如Visual Studio、Eclipse、MyEclipse等),最终熟练掌握开发平台的使用技巧,提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分析程序的能力。

2.2 突出第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地位

通常C语言作为入门语言教学,C语言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教、学、做”合一、“课堂与实验室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编写、调试程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力使他们感受到编程的快乐和成就感[4]。另外,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流行软件开发平台(如Visual Studio、Eclipse等)的使用方法,从最基本的命名规范、注释、缩进的细微入手训练软件工程素养[5]。为加强C语言的编程能力,我们在大一的下学期开设“C实例分析与应用”课程,同时为后继课程(如: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打好基础。

此外,C语言作为第一门编程语言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困难,也可以选择其他语言(如:Python)作为第一语言。Python语言的设计哲学是“优雅”、“明确”、“简单”。国际上用Python做科学计算的研究机构日益增多,一些知名大学已经采用Python教授程序设计课程[6,7,8]。

2.3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严格实验考核

严师出高徒,第一堂课应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约法三章,严格课程管理。注重教学过程化管理,根据编程语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化管理[9,10]。不仅要提高实验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还要提高实验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重(如:40%以上)。加强平时的实验项目考核,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平时的实验项目中实现的。鼓励学生使用开发平台进行大量调试、修改程序训练,从中感受编程中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通过在线考试系统或在线测评系统平成实验项目成绩的统计与管理。

实验考试过程应该正规、正式,考试时间不少于笔试。严格实验考试,若实验不及格,课程总成绩不及格。实验考试采用在线考试系统或在线测评系统方式,随机抽题,自动阅卷。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及阅读、分析、编写、调试程序的能力,鼓励学生平时在实验过程中(如:规定的实验项目完成之后)通过考试系统进行积极训练。

2.4 加强课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

课内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的学生一离开老师的指导就无能为力了。课外实验正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找机会问老师,课外实验的学时数应不少于课内实验。

大量项目实践是提高编程能力的根本保证。课内的课程设计、单独的课程实训以及企业实训是主要的项目实践活动。通过这些项目实践活动,逐渐掌握如何编写好的程序和较大规模的程序,掌握软件开发平台的使用技巧与程序调试能力,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熟悉软件工程过程(问题定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算法设计、模块测试和调试、集成测试等)。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通过完成各种实验项目可以不断赢得自信。

上述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认真、踏实的态度,不断坚持下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关键是要严格管理,绝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应规定实训项目成绩等级的具体标准。

2.5 编程能力培养应贯穿所有专业课程

不断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仅靠编程语言课程群是不够的,要加强非编程语言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的编程能力与编程能力训练,应提高非编程语言课程实验学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比例,以及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编程实践与软件工程训练,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把这些课程的内容当做应用开发的工具、技术、系统、项目的成功案例,加以学习研究,特别是掌握其相关的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11]。

此外,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程序设计竞赛,如:ACM程序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等等,通过比赛展示自己计算机应用与创作才智,进一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结语

加强编程语言课程群的管理,对课程群中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优化,精选编程案例、编程项目与实训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对于每一门编程语言课程,要加强教学的过程化管理,特别是实验教学的管理与考核。编程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所有专业课程和专业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编程能力与软件工程素养。在第一门编程语言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表1是三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成绩统计分析表,尽管这三个学期试题难度不全相同,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也不完全一致,但从总的情况看,教学改革实践还是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表1是第一门编程语言教学改革实践过程的情况分析,随着改革的进行,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提高,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工程素养。但全面提高编程能力,还需不断探索,采取改革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的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基温.计算机课程体系整合畅想[J].计算机教育,2014(8):59.

[2] Brian W. Kernighan, Dennis M. Ritchie. 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M].徐宝文, 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罗先录,罗显松,胡韶峰,等.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3):38-41.

[4] 吴元斌. 提高C语言初学者编程能力的几点措施[J]. 现代计算机,2015(1):13-15.

[5] B. A. Forouzan, R. F. Gilberg. 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环境(原书第3版)[M].黄林鹏 等, 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 梁勇(Liang Y. D.).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M]. 李娜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7] 沙行勉. 计算机科学导论: 以Python为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8] 嵩天,黄天羽,礼欣.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 2016(2):42-47.

上一篇: 口腔医学技术的职业认知 下一篇: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