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实务操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7 09:23:23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1)

一是认证条款约束。一般纳税人的进项增值税专票(以下简称专票)自开具之日起180天内通过国税部门认证后方可抵扣。二是认证程序及技巧:(1)认证程序:一是自主认证。通过电脑认证软件进行扫描认证,信息上传至国税系统,进行比对;未认证的或认证不相符的发票,不能进行抵扣。二是持抵扣联到税务部门认证。月份认证过多会造成进项税留抵,交不上税;否则,会造成月份上缴税额过大。(2)备查登记。我国实行凭专用发票注明税款的扣税制度,遵循不得重复认证原则。一要掌握待认证专票安全完整情况;二要掌握专票认证进度。月底打印出已认证通知和认证清单;并装订保管好已认证的抵扣联。对未通过认证的要及时查明原因解决,未认证的进项专票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造成损失。

二、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难点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条款缺少会计处理细则,甚至要创新处理方法,所以合理准确的做出职业判断存在难度。较好的方法是对容易混淆的业务归类总结;对特殊的事项单独记录。特例处理以下:专票已经随同商品或货物到达,按认证进度尚待些月份认证抵扣税金的事项,如会计不及时进行入库处理,会造成账实不符,其会计处理为:

[例1]南京通达汽贸有限责任公司下辖A、B两个分公司,2010年6月1日A公司从上海飞翔公司购进H型商品轿车20辆,专用发票已到,其不含税价为600000元,税金为102000元。该批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500000元。8月6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余款,并在当月对该批商品的专票进行了认证抵扣。

2010年6月的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H型轿车 600000

预付账款――H型轿车待认证抵扣税金 102000

贷:应付账款―― 上海飞翔公司 202000

银行存款 500000

2010年8月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上海飞翔公司 20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

贷:银行存款 202000

预付账款――H型轿车待认证抵扣税金 102000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有五种事项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中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如果在购进时已抵扣进项税额,需要在改变用途当期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借记“在建工程――××工程”,“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生产成本――××产品”;贷记“原材料――××材料”,“ 库存商品――××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但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外购货物用于职工福利的,不作进项税额转出,作为视同销售处理。视同销售,没有带来直接的现金流量,是特殊的销售行为。《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对八种行为视同销售。其中“(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七)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是否作为销售收入,企业单位处理不规范。

承上例,南京通达汽贸有限责任公司下辖A、B两个分公司,其中B分公司设在南通市,因业务需要将A公司W型商品轿车调往B公司销售,不含税价为500000元,税金为85000元,因W型商品轿车是在两个不同的行政管辖地区之间调拨,所以应视同销售行为处理。

A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B公司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W型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B公司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W型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

贷:应付账款――A公司 585000

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则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以资产所有权属没发生改变而不作视同销售处理。

[例2]红光电器厂五一期间,将自产的M电器作为福利品对职工发放。账面成本价100000元,销售价128700元,增值税率17% 。红光电器厂应视同销售行为,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128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M电器 1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700

三、增值税销项税认定要求及进项税额与销项税对比差额的难度与技巧

一般纳税人自行开具销项专票的,要符合“金税工程”计算机稽核系统的要求;否则,要由税务开具。在国税部门的规定范围内领购和开具专用发票。3、当月开具的专票有误可进行作废处理,次月发现上月的专票有误则只能负票冲销处理。

一是进项税与销项税的对比时,对其“度”的把握存在难度。如果月度所认证的进项税额比销项税额大,就会造成进项税留抵,月度税金零申报,甚至连续若干个月份交不了税。但到底掌握多大的差额,其“度”没有精确的把握方法。二是税务会计应把握对比原则。一般月份按销售收入的2~4.5‰掌握缴税进度;最后一个季度,再按当地国税部门要求的上缴比率调整税额幅度。每月应上缴的增值税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本月应交增值税金额=本月销项税额-(上月留抵税额+本月认证进项税额-本月进项税额转出)。三是解决对比难度的技巧:进项专用发票方面,平时要求物资供应商尽量多开具较小金额的专票(如2至10万元不等),以便每月认证时大小金额搭配,灵活掌握须认证的额度;要把握对比时间方面的技巧。每月20日之前,筹划并准备须认证的专票;25-27日统计要对比的相关信息,并做好进项税额认证计划,同时要制定好月份的缴税方案;月份28-29日不打折扣地执行优选的方案;为防止偶发事件发生,预留月份的最后两日机动应急;当月缴税方案的优选与执行。按照当月制定的进项税认证计划和缴税方案,将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若上月有留抵也要予以考虑),与已开具的销项发票(专票、普通)的税额相比较,视其差额的大小(差额为正,进项税留抵;差额为负,当月上缴税金),决定是否再认证进项专票和开具销项发票。月份的缴税方案一旦确定,须要认证的进项专票和须要开具各种销售发票一律不得脱离计划。否则,就会造成进项税额留抵,或者当月上缴税金较多。

[例3]无锡安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8月份进项税额留抵2万元,9月发生进项税额转出2万元。2011年9月1--25日,当月已认证的进项含税金额600万元,已开票的各型商品车销售价款540万元。经统计,还有6辆L型商品车,已经售出但尚未开具销售发票,销售价款(含税)分别为20万元、22万元、25万元、26万元、30万元、38万元。另外,客户已经预交定金,月底前可交货的待售商品车M型4辆,销售价分别为20万元、23万元、25万元、37万元。经税务会计统计,未认证的进项专用发票还有12张,票面注明的税额分别是2万元、4.5万元、5万元、5.5万元、6万元、8万元、12万元、20万元、35万元、55万元、150万元、360万元。经公司研究决定9月要适量缴税,进项税额不能再留抵。税务会计人员就要在9月25―27日之间须做好的工作如下:通知销售部门统计已经出售和已经预定月底须交货但尚未开具发票的商品车信息:商品车型及配置信息、客户信息、客户对发票急需程度、对应车型的售价等。6辆L型车销售价款:20+22+25+26+30+38=161(万元),4辆M型车销售价款:20+23+25+37=105(万元)。税务会计针对销售部门所提供的以上两种报表,预算出相应的不含税价及税金。6辆L型车价款:不含税价161/1.17=137.61万元,税额23.39万元,4辆M型车价款:不含税价105/1.17=89.74万元,税额15.26万元。税务会计对比当月全部开具销售发票的税额和认证的进项专票金额等,从中优选方案(关键环节)。对比须考虑的因素见图2所示:

方案一:若月底前可确定待开发票的6辆L型车和4辆M型车全部开具销售发票,其不含税金额为137.61+89.74=227.35(万元),税额为23.39+15.26=38.65(万元)。 那么, 9月可确定实现的销售价款:540+

161+105 =806(万元),其不含税金额为806/1.17=688.89(万元),销项税额为(540/1.17)*0.17+38.65= 117.11(万元)。本月认证进项专票税额小于117.11万元即可实现当月缴纳税金。原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600/1.17)*0.17=87.18(万元),这就须再另行认证的进项专票,其税额(考虑上月留抵税额和本月进项税额转出)小于29.93万元[117.11-(2+87.18-2)]即可。未认证的进项专票中挑选其中的三张搭配认证,税额27万元(即2+5+20)。 则可确定当月上缴税金29.93-27=2.93(万元),即117.11-(2+87.18+27-2)=2.93(万元)。当月缴纳的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2.93/806=3.6‰

方案二:若月底前可确定,待开具销售发票的6辆L型车不能全部开具,如一辆22万元的L型车,客户因故要求次月开具发票,则5辆L型和4辆M型车辆的不含税价金额变为:208.54万元[(20+25+26+30+38)/1.17+89.74], 销项税额为35.45万元[208.54*

0.17]。 9月可确定实现的销售价款=540+(20+25+26+30+38)+105 =784(万元),其不含税金额为784/1.17=670.09(万元),销项税额:(540/1.17)*0.17+35.45=113.91(万元)。本月须要认证的进项专票税额小于113.91万元即可实现当月缴纳税金。原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87.18万元,这就须再另行认证的进项专票,其税额(考虑上月留抵税额和本月进项税额转出)小于26.73万元[113.91-(2+87.18-2)]即可。 从未认证的专票中挑选其中的三张搭配认证,税额为24.5万元(即4.5+8+12),则可确定当月上缴税金2.23万元[26.73-24.5], 即113.91-(2+87.18+24.5+21-2)=2.23(万元)。 当月缴纳的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23/784=2.8‰以上两方案始终围绕着进项和销项税额进行对比,经过认真分析对比,当月上缴的增值税税额都在销售收入2~4.5‰范围内。说明方案可行。

四、网络抄报税的技术要求

熟练掌握国税系统的抄报税软件;次月月初持IC卡对本月的税务的抄税后,方可开具次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抄税后能运用会计专业技术检查纳税申报主、附表间的勾稽关系;次月15日前实施网络扣税款,并例行清卡(IC卡是购发票、开发票和抄税用的)。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2)

一、高职《税收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有关税收方面的课程设置更重视税法相关的法律条文方面的讲解,而对于实际工作流程,尤其是纳税的实务流程基本没有体现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当中,而纳税却又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仅有死板的法律条文是不够的,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培养和锻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

税收实务课程的教学比其他课程的教学难度要大得多,这不仅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与能力缺乏整合,而且很多老师没有自身从事过实务操作,缺乏实务操作知识,在教学中无法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一)明确教学思想。

应以深入了解与掌握税收实务实践内容为主要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特点。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与行业、企业专家确定能力目标,并与行业、企业专家根据岗位能力目标确定学习领域 和具体学习内容。构建实用的教学课程体系,从税收理论与税收实务两个方面构建税收实务的教学体系,同时突出实务与案例的教学,满足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培训的要求。

(三)以实例教学为主

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应该以各行业企业现有实际缴纳的各税种为依据,以实例对各税种的筹划、计算、申报与缴纳等进行教学。根据具体学习内容设计工作任务和项目,根据所设计的工作任务和项目,在情景教学平台上,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分“办税’、‘做税’、‘用税”三个阶段进行融“教、学、做、练、评”为一体的施教程序。

(四)加强校企合作

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同税务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紧密联系,提供给学生尽量多的实践机会,边学边练边实践,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学生结合企业发生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企业各类涉税业务的处理,实现企业向税务机关的纳税申报、企业与银行的税款缴存、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务稽查等涉税业务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税额计算、纳税申报、税务会计处理、税务检查应对措施

(五)加强税法知识的普及

首先,充分利用己建立的由大中型企业、税务机关、事务所的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将税法普及引入校园,结合每年的税收宣传月,建立“税收讲坛”“税法知识咨询”等活动,加强税收知识的更新。其次,聘请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将身边真实的企业涉税案件带进校园,以案说法,培养学生将来诚信纳税的意识。

(六)加强学生纳税实务操作

首先加强对企业的认识,了解企业设立及企业经营流程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企业运作、了解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加强了学生对税收实务操作的理解。

其次加强学生纳税操作,企业税收操作平台上主要分为手工实操和在线软件操作。“手工纳税申报训练”在帮助学生熟悉纳税申报表结构、掌握纳税申报表填制方法,了解纳税申报表中有关数据的来龙去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电子纳税申报”以操作网上纳税申报软件,网上申报纳税为主要内容,进行纳税申报的模拟操作。“电子纳税申报”与实际的纳税申报工作接轨,其仿真性进一步提高。二者结合实现涉税业务训练的二维覆盖,提升学生的办税技能。

(七)提高教师税务实务操作水平

高职《税收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老师要求较高,不但要有实践经验,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学校的大多数老师的实践经验较差,没有进过企业便站在了三尺讲台上,无法真正理解企业的风和雨,无法真正理解纳税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老师,一定要亲自深入企业,认认真真地进行纳税实务操作,实实在在地接受税务部门的检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到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税收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目前税收实务教学的深入改革探索,将更具有实物操作性,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通过学校的学习向社会输入一批操作技能强的优秀人才。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3)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形式。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管理及查账软件应运而生,这标志着税务稽查工作走上了信息化管理时代。

一、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一)稽查地点更加灵活,税务稽查效果更加显着。在手工会计中,稽查人员一般采取现场查询方式进行税务审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稽查人员可以在企业现场通过电脑查询的方式进行税务审计,这样不仅可以现场答疑,也不易泄密,而且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较高;稽查人员也可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打印机输出到纸上,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存档;稽查人员还可将数据输出到磁盘上或通过互联网方式取得资料,这样既能方便税务稽查人员快捷地取得数据,又不影响企业日常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核算程序和方法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账务程序的电子化。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建立信息应用平台,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税务稽查信息化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税务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财务数据增加、修改、删除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操作可以不留痕迹,给税务稽查带来诸多不便。

2、计算机做账可以使企业设置更多账套。手工会计操作过程中,都是纸介质上的会计内容,企业如果使用电算化管理软件可以建立999套账套,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账套,可以有内部管理使用,也可以有对外报送使用,账套与账套之间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填写不同的数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前的账簿或修改、删除、添加财务数据后的账簿进行备份保存。

3、多台计算机建立账套,多人员操作不同账套。会计电算化软件强调的是人、财、物、产、供、销全面结合,会有相应的模板全面综合操作,也会有相应的权限人员进入不同的模块操作。比如,系统管理员对电算化管理软件进行系统操作,财务主管对总账模块操作,仓库主管对存货模块操作等,因为计算机操作,会导致一人身兼数职,人员分工不明确,违反财务规定,影响税务人员稽查工作。企业可能为财务账套设置密码、隐藏服务器或异地设置服务器等,逃避税务监管。

4、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技术的影响。当前是信息化社会,我国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了电算化,相当数量的小型企业也使用了财务软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由于经济和财务的信息量和业务量相当大,传统的稽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税务部门的税务检查要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将传统的税务稽查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开发出先进的税务稽查账务系统,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人员的影响。电算化税务稽查是对会计、税务、稽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为了应对信息化下管理企业的税务稽查,税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必须做适当调整,税务稽查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税务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而且应该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操作要点。

二、会计信息化在税务稽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软件易做假账,稽查环境更加复杂。与手工会计相比,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造成税务稽查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环节面临安全威胁:一是纳税人会计信息提取数据的操作环节;二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保管环节。在操作环节中,操作失误或病毒破坏很有可能造成纳税人会计信息系统崩溃,导致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在保管环节中,稽查人员是否能够对其取得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密。纳税人处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可能产生不信任和不配合的心理,使税务稽查的环境十分不利。

(二)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繁多,稽查人员难掌握、难鉴别。会计软件种类繁多且软件开发的语言、开发工具不尽相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税务稽查人员,很难掌握软件的操作。电算化软件可以灵活地进行备份、恢复,再利用恢复后的账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调整,很多软件都提供了业务处理过程的反结账、反审核功能,使得会计数据的删除、修改不留痕迹,使稽查人员难以应对。

(三)税务稽查软件的研发相对滞后。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利用计算机辅助税务稽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审计电算化即直接采用计算机程序对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进行合法性审查,在税务稽查这个专业领域中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可以说税务稽查应用软件的研发只是刚刚起步,还不能满足税收稽查工作的要求。

(四)税务稽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税务干部队伍素质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之间 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遭遇断层。税务稽查信息化是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稽查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提高执法水平,强化管理的过程。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稽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稽查审理缺乏统一标准。现行综合征管软件审理环节中,由于没有对具体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因此无法将法律法规与具体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并自动结合形成定性处罚监控,造成了审理人员审理定性的随意性,无法对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目前,税务综合征管软件及许多地方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稽查文书未按照总局统一样式设计,致使各地区稽查文书样式不统一,内容也不能满足总局对稽查工作的要求。各地区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存在着大量自行设计的内部传递文书,用于满足内部业务流转,其作用相似、样式各异、项目参差不齐,并且相关文书没有相互校验功能。软件只提供word模板,必须依靠过去的手工劳动,依赖稽查人员将稽查结果、审理结论录入。

三、应对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要对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程序、整体运行环境等方面制定规范性要求,如规定会计电算化软件具有自动记录功能,严禁纳税人擅自修改或删除会计数据,必须保留会计数据的修改痕迹,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根据上机日志开展稽查工作;制定统一的通用数据接口,主要是要求各种商品化会计软件之间能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税务稽查人员应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尽早发现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对电算化税务稽查在法律上予以规范。整合现有税收政策和法规,并形成完善税务稽查政策法规信息库,明确法律依据。利用税务稽查政策信息库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对检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统一把握尺度,避免出现对不同企业提出的相同问题适用不同税收政策的情况。

税务机关应与财政部门配合,成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推广普及部门,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选择的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流程,并积极推广税控装置的使用,以规范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行为和纳税行为。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对实施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是征纳双发的权利和义务。

(三)开发稽查专用软件,提高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国家税务总局应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发稽查软件,使该软件既科学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在税务稽查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对目前已存在的税务稽查软件,必须加强税务稽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但要将手工税务稽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编入计算机中,还要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税务稽查信息港,实现对稽查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有效利用。

开发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稽查工作全流程监控,提高税务稽查的管理水平。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以《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为基础,覆盖税务稽查工作的下达检查计划、实施税务检查、审理和执行四个环节,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全流程的监控。通过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可也及时准确地掌握检查计划下达和分配情况、每个检查户的检查进度、各个检察环节的阶段性报告、检查处理结果和执行情况,以及每个稽查部门的补查收入和每个检查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以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税务稽查查补收入预测的准确度,保证税务稽查工作高效运转。

(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税务稽查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组织计算机系统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税控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的培训。同时,学习西方国家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充分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所需,以及怎样选用相适应的信息及网络技术,发挥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强化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稽查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保护被稽查单位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确保采集来的信息不被泄露,从而免除被稽查单位对其信息安全的担忧。要求税务机关要合理配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即税务机关不但要有会计和税收专家,也要有信息技术专家、计算机辅助稽查技术的研究开发人员等。

加强单位间的协作,增进稽查软件的实用性。加强国税与地税部门在稽查方面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相关稽查部门的检查情况,以便于互通信息,提高稽查的工作效率。

总之,会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税务稽查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是给新时期税务管理工作带来变革的机遇。税务稽查应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出击,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先进电子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税务稽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新环境下税务稽查的系列问题,进一步强化税务稽查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4)

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情境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教学情境的内容及编排都应该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否则,教学情境就没有意义。 因此,设计教学情境之前,必须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的,职业能力最基本的表现是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因此职业教育的一门课程应该针对某一岗位,或某一岗位的部分任务,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能力。

通过调查可知,税务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以下方面:负责税务登记、增值税认证、减免税、发票领购和审核等企业日常税务事项的处理;负责涉税业务的凭证填制,账务登记;编制企业各类税务报表,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制定企业税务事项的办理、收入确认等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公司业务和国家税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税务筹划。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必须熟悉国家税收政策及相关法规,熟悉各项涉税业务办理的流程和要求,精通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纳税筹划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也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让学生具备这些能力,能够履行税务会计岗位职责,是税务会计课程的目标。

学科型课程按照知识自身的逻辑编排,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没有针对性,无法实现上述目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目标,是因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来自实际工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教学方式是实际工作方式的模拟,是在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做”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来学习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还能够实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上述特点,否则就不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也不能有效实现培养目标。然而,现实中企业的类型、规模、经营方式、业务内容、文化理念、经营环境各不相同,虽然同为税务会计,但有的企业仅缴纳增值税,有的企业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消费税,有的企业缴纳营业税,有的企业是一般纳税人,有的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各不相同。具体产生纳税义务的业务也是千姿百态。如何将这些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这就需要遵循具体、全面及典型性原则。

二、教学情境设计的原则:具体、全面、典型性

一是具体原则。每个教学情境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而不是抽象的任务。具体任务,是指工作的时间、空间、对象、目标具体明确,能够实际操作的工作任务,其表达方式如“填制第一百货商店1月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抽象的任务,是指仅提出目标,没有具体工作环境描述,无法实际操作的任务,其表达方式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只有具体才能体现工作过程,才能实际操作并形成一定的工作成果,否则就只能泛泛地讲相关知识,达不到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目的。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教学情境,是当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学校税务会计课程体系和名称看起来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但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是原来学科体系的知识,教学方式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教学情境。

二是全面原则。没有哪一个企业会承担所有税种的纳税义务。即使是同一税种,产生纳税义务的经济业务也是千差万别,没有哪一个企业会同时发生这些业务。因此如果仅是一个真实具体教学情境,就必然存在遗漏。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掌握本专业领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要能够处理。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如何兼顾具体与全面的要求,在一门课程中将所有可能情况列举出来显然不可能,这就需要根据典型性原则来选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三是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教学情境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实际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任务的途径。虽然企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但仍有规律可循,如只要销售商品就会产生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只要提供服务就会产生营业税的纳税义务等。学习具有迁移性,这就意味着学生只要掌握同类企业中一个企业的纳税处理方法,同类业务中一种业务的涉税处理方法,就能处理其他企业的业务。因此,教学情境并不是直接列举现实中各种工作情境和任务,而是对现实工作情境和任务进行教学归纳的结果。这种归纳就是在众多的实际工作情境和任务中,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工作情境和任务作为教学情境。一种典型工作任务能够突出某一方面技能培养,几个典型工作情境组成的一门课程,就能够实现一个工作岗位所有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选取的典型工作情境并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情境,而只是教学情境的主要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加工和补充,如将其他非典型工作情境中的一些业务补充进来,使教学情境更具有典型性。

按照以上三个基本原则,可设计五个教学情境。(1)某商贸企业涉税业务核算与纳税申报,教学目标为系统地训练税务登记、税种登记、增值税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增值税的纳税申报;(2)某酿酒企业涉税业务核算与申报,教学目标为系统地训练消费税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消费税纳税申报,复习增值税的核算和纳税申报;(3)某房地产开发企业涉税业务核算与申报,教学目标为系统地训练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涉税业务核算与纳税申报;(4)某服务企业涉税业务的核算与申报,教学目标为系统地训练财产税、行为税类税种的核算与纳税申报,复习营业税的相关核算与纳税申报;(5)某工业企业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教学目标为系统地训练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与申报。五个教学情境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小企业税务会计工作所需的所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知识部分包括了原学科体系课程《税务会计》中90%以上的内容,这些知识不再按照原学科体系的逻辑编排,而是根据工作的逻辑顺序编排。

三、教学情境内容设计:可操作性

每个具体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包括教的可操作性和学的可操作性。教的可操作性是指教学情境要便于教师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内容、技能要点等;有明确的教法要求,包括教学组织过程、时间安排、教具和教学环境要求; 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包括考核的观测点和评分标准。学的可操作性是指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习, 具体要求包括: 教学情境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有明确的任务要求、设置了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有明确的操作过程和技术要求、有可见的工作成果; 教学情境要求的操作难易适度,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力能够接受。 上述《税务会计》教学情境的设置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税法》课程的基础上,已经知道我国的税法体系和具体规定, 能够对经济业务进行纳税分析。没有这个基础,学生面对工作任务时将无从下手。太大的难度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按照可操作性原则,每个教学情境必须具有七个要素,分别是教学情境名称、教学目标、企业背景、业务资料、工作任务及要求、工作资料和评价指标与标准。教学情境名称如某商贸企业涉税业务核算与纳税申报。教学目标描述教学情境应实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如掌握“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设置要求、能正确编制增值税涉税业务会计分录、能正确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企业背景描述企业的基本情况,目的是为填写纳税申报表、税种登记表、纳税申报表提供相关信息。业务资料以文字和原始凭证等方式描述企业发生的涉税业务。工作任务及要求是提出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及要求,如正确编制涉税业务记账凭证、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工作资料是指完成工作任务必须的税务登记表、税种登记表、记账凭证、纳税申报表等材料。评价指标和标准包括过程性评价指标和结果评价指标。过程性评价指标,如学生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价、学生在小组中体现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结果评价指标如纳税申报表的完整性、准确性、记账凭证编制的准确性等。

按照以上方式设计,保证了每一个教学情境都是一个可操作的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对这些工作过程的研究和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原学科体系下《税务会计》课程的大部分知识,而且还能够学习到原学科体系课程无法传授的实际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对工作的研究和操作过程中,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也正是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的原因。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策略研究”(编号:2008A08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5)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内容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分析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理论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应用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会计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方法。(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计算与纳税实务。(8)财务分析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现代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目前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6)

随着金税三期的实施以及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后,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法人感受到原实行的所谓避税的方法已然行不通了,企业的税赋比之前明显增加。范冰冰税收案出来后,企业法人都怕在税务方面出现问题,对税务问题均产生了一些恐慌,导致给法人及公司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税务方面都十分重视。

一、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在新税收政策实施后的困惑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是指围绕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提供技术性、知识性服务的业务活动。现代服务业公司一般为客户提供服务,如咨询服务、造价服务等,承接了各种项目后,由公司在职职员、企业在职或者政府、高校的专家等组建团队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

(二)金税三期概述。金税三期,一个覆盖各级国地税、所有税种、所有工作环节的全国性税收信息系统。依托于互联网,集合大数据评估、云计算功能的“智能税收系统”,从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库存、银行账户和应纳税额等几个纬度来判断企业的税务问题,简单说企业纳税人所有的经营行为都在税务机关的监控范围,涉税风险将大大提高,偷税漏税将无处藏身。2019年3月1日起上线金税三期(并库版),实现原国税、地税两套金税三期系统并库。“金三并库”是将金税三期原国税系统和原地税系统两个数据库合并成一个数据库,同时对征管流程和岗责体系进行梳理和配置,实现岗位设置、工作流程以及参数配置等统一。也就是说,以大数据著称的金税三期,将实现覆盖税务总局、国税、地税各级机关以及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网络互联,逐步建成基于互联网的纳税服务平台。

(三)金税三期实施前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操作。一是现代服务业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公司在职员工采用的是发工资加提成的形式,企业在职或者政府、高校的专家项目,公司直接付劳务费给专家。在金税三期和个人所得税未全面铺开之前,公司一般采用去税务局代开劳务发票,作为公司的劳务成本,而付给专家的劳务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少开发票,隐藏收入。有的项目,如果客户不要求发票,就不开发票,不进账,从而达到不做收入的目的;三是多列成本费用,降低所得。公司发给员工的项目劳务,还会发动所有员工找发票来报销,冲抵项目的成本,从而降低公司的所得;四是关联企业之间,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大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从而降低增值税,有的企业甚至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新税收政策规范了企业纳税行为。金税三期及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实施,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以往的所谓避税的操作均实施不了。一是支付给专家的劳务报酬,专家收到钱之后,并入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所得、稿酬所得的综合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专家往年要求是税后的,所以公司在邀请企业外专家在做项目前必须考虑到成本的大量增加。二是金税三期与银行等相应机构数据的相互关联及比对,不开发票就不入账的操作方式,将实行不通。三是各项成本费用,在金税三期中,均有比率限制,以及企业往年数据、同行业不同企业数据等横纵项比对,随便什么发票都进行冲账的形式也不再能进行操作。四是税务局对关联企业严加管控,关联企业间的互开发票的操作形式也不能再进行操作。而购买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更加行不通。金税三期的超强数据功能,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进项抵税额扣,与供应商即出票方确认为销项税额进行比对,如果存在比对不符,则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五是取消了所得税核定征收的形式,包括个体工商户都采用查账征收的形式。像以往找限额征税的商户,支付较低税点可以开到的发票,现在基本上也开不到发票。

二、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对会计税务工作的要求

在新税收政策实施后,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首先想要的是合法合规,也就是企业的法人要保证不在税务问题上犯错误,不会因为税务问题承担刑事责任;然后再是合理的降低税赋。因此,企业需要公司的税务会计能具备以下的基本能力,为公司的运营保驾护航。

(一)会进行各项税务处理。在进行公司的各具体业务或者具体项目的账务处理时,分辨是否属于应税项目,从而进行税额计算、核算、申报。

(二)合法合规。企业要求会计做账时,按照《公司法》《税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规定进行合法合规的操作。企业法人对于企业的行为负责,企业法人更加关注必须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操作,不存在税务问题隐患。

(三)合理避税,节税。在合法合规处理的前提下,能够避税节税。节约的税款,属于企业真金白银的收益,任何公司老板都希望少交税。

(四)税赋预算。公司越来越重视预算,在承接项目或执行项目时,公司管理层需要了解项目大概要交多少税,从而更好地明确项目承接或项目执行的相关内容。

(五)宣传纳税光荣的理念。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个人,个人承担相应的个税税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多交税代表多所得,纳税光荣。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税务知识学习情况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税务会计》课程属于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目前主要是以下内容。

(一)认识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税种和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车船税等。

(二)各税种计算。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学习税种的重点,很大的精力都花在计算各税种上面。先识记各税种的征税范围、征税税目、税率、计算方法、优惠政策,然后结合案例对各经济业务涉及的税种进行判断,看符合税种的哪种情况,是否征税,税率多少,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等。

(三)各税种的核算。主要在于会计分录的编制,确定相关税费计入相应的科目,如:税金及附加、在建工程、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等,甚至还有很多都还在继续练习用手工记账等。

(四)各税种的申报。目前学生学习各税种申报主要是填制各税种的申报表。由于各单位各税种的申报表存在的保密性,公司的税收申报系统往往是专人登录,税收的申报具有法律效应,不能随意让外人登录试用,高职学校的大多数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申报表,还处于手工填制的状况,与实际工作不符。

四、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就职于各类中小企业,故对高职高专《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在授课课程中,应传递给学生纳税光荣,必须按时按标准纳税的基本职业道德。

(二)细化税务会计学习。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用到的税种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基本税种,就增值税而言,用到的仅仅是征税范围中的一小项。对所有内容的都进行学习,税务会计学习的面就太宽了;但是,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一小项,又非常具体,必须细化到每一细节,从而感受到,税务会计学习的面又太窄了。针对这一矛盾的情况,高职高专税务会计可以采用课堂内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教师把各细化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包,采用慕课的形式,上传至网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进行细化的学习。

(三)加强知识搜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税收政策、税法条文、优惠政策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的便捷、快速,必须培养学社知识搜索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新的税法条文出来后,学生应具备获取新政策、新条文的能力,运用在学校所学知识,结合新的政策、条文,迁移使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轻识记、轻计算、重分析。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获取速度非常便捷,识记各税率及税条的意义已经不大。只要知道原理,然后可以通过税率计算的举例来模仿或是依葫芦画瓢的计算出税额即可。

(五)加强办公软件、EXCEL的运用。在税务工作过程中,税额的计算及预算存在大量的计算,很多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采用EXCEL进行计算会非常方便。在管理层、税务局等要求上报的资料中,也将涉及很多WORD、PPT等办公软件的运用,故必须加强办公软件、EXCEL的运用。

(六)加入网络报税,报税平台的操作等内容。电子税务局的操作、金税三期的使用、税控盘的运用等,实际工作中均是采用网络、电子报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入这一环节,使学生零距离上岗操作。

(七)掌握合理避税的方法。金税三期的实施,想要不计收入、扩大费用等老手段来降低税款已然行不通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合理避税的方法,如:合理的运用纳税人身份,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是否认证为小规模纳税人税赋低,企业确认为高新企业则可以享受高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是否可以认证为小微企业,税赋会降低。此外,税收优惠政策与时俱进,优惠政策的运用,会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7)

一、创新实践导向下财税专业税法与会计类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

(一)总体教学目标的优化。会计知识已成为财税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工具,在设置总体教学目标时应充分体现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将总体目标设置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财政、税务、会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税收政策、税收与会计实务操作,能够在税务、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税务、税收筹划、企业财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二)具体教学目标的优化。(1)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各高校财税专业会计学课程的设置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但普遍课时量较少,任课老师的授课重点往往在于具体事项的处理,对基本财务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讲述不够深入,。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后续课程的要求,在制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时,应加强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基本理论为纲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税法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通过讲授税收法律知识及中国税收体系,使得学生熟悉税收政策,增强学生税收实务的应用能力。(3)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和《税法》,由于财税专业学生《税法》课时量较多而《会计学》课时量相对较少,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会计知识的讲述,以本课程作为会计类课程的有效补充,引导学生比较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异同点,使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各类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4)税务稽查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税法》与《税务会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方法。

二、税法与会计类课程教学计划的优化整合

第一,适当增加《会计学》课程的学时。以本学院为例,学生需要在48学时内学习会计的基本原理、簿记系统的构成、基本操作程序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中一般会计事项的具体核算方法和操作方法,课时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建议将《会计学》分为《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在《会计学原理》中介绍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复式计账、账户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试算平衡、调整与转回;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简介、财务会计核算程序与组织等,《中级财务会计》介绍企业一般会计事项的具体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第二,在课程开设学期的安排上应做出优化,将《会计学》作为学科基础课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之后按照《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稽查》的顺序,依次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保证各门课程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一方面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前导知识,又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出现教师授课时过多介绍与本课程相关但学生尚未学习的知识,后续课程又重复讲授的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三、税法与会计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1)会计学教学内容应更具针对性。首先应重视对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解,加强学生依据基本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到具体事项时也应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方法的理论根源;其次,会计学教材对于涉税事项往往做出了简化处理,但是对于财税专业学生而言,涉税事项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找税法相关规定,思考若不做出简化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预习后续的税法课程;最后,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稽查要点和稽查方法是税务稽查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加强对会计报表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各个项目的经济含义。(2)将会计学知识融合于税法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税法的理解,提升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3)税务会计教学侧重于增值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避免与税法和会计学内容重复。现有的税务会计教材主要介绍各税种的税法规定和涉税事项会计核算,有些教材中还介绍纳税申报和调账方法,结合财税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体系,应以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为教学重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增值税会计、消费税会计、出口退税会计、所得税会计及其他税种会计,其中又以综合性最强的增值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为教学重点。(4)税务稽查主要讲述税务稽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主要税种的稽查要点和方法。

四、税法与会计类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

税法与会计类课程均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之后必须通过必要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财税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在税务稽查课程后安排税务实训课程,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将学生所学的税法和会计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1)形成基于工作全过程的综合化实训内容,会计与税务在实务工作中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将税法与会计类课程的各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有机融合于实训内容中,具体包括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和税务稽查。在经济业务的设置上,鉴于学生在学习完《会计学》课程后一般并未进行财务会计模拟实习,税务实训课不应将经济业务局限于涉税事项,而应包括所有经济事项,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有更为完整的认识;(2)模仿企业真实场景设立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选用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作为实训案例,在实训进行中使用真实的凭证和报表,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体会到实际岗位中需要的工作能力和处理方法。(3)建立完整的业务体系,使学生通过实地操作熟悉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纳税申报的全过程,最后再由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税务稽查,通过实际操作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好地结合起来。其二,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的投入,完善税法与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设备,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专业实践平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平台、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等,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训练技能,不断增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现有财税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是在国家税务机关,实习内容也侧重于从国家角度对企业进行纳税检查,这仅仅是财税工作的其中一个方向,因此还应深入到企业,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践,深化学生对会计工作和纳税申报工作的实地认识。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8)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53-02

前言

税务会计是当前市场上热门的岗位之一,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尚未及时与市场需求和用人标准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跟不上市场变化形势。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就业要求与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笔者认为应当对当前的税务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择标准,进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一)改革的重要性

1.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适应未来国际化的竞争,我国自2006年以来,开始实行了新会计制度改革,对企业税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国家会计教育理念与方向。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以往不常见的“公允价值”、新型会计业绩计量方式、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教学内容,这些变化可以让学生更贴近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用人要求,也更符合新会计准则的标准。

2.符合当前大学生能力教育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导致了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的期待与评价。尤其是在会计行业,许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难以迅速接手公司业务,反而需要公司进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推动税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一是提高学生的会计基本功。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税务会计实务,包括税务的法律,税务业务操作、会计基础操作等;二是训练学生的会计敏感度,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从企业的各种业务信息中分析税务会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提高对税务会计业务的整合和统计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中,税务会计岗位不仅要处理各种报表、业务、凭证,还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及时对管理层提出建议甚至预警。加强课程教育改革可以有效地弥补以往对该方面的教育缺失,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改革的可行性

1.教材改革。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选用的《财务会计》教材,是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与国际竞争要求所编写的,一改以往的以会计六要素为基础的教学程序,而是从会计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向岗位要求扩展,把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各种方式通过教材向学生们一一展示,把知识点融入到日常学习中,突出实务操作案例的导向作用,并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资产评估专业、财务管理等后续教育课程进行了拓展。

2.教学方式改革。我校近年来对于税务会计专业,一直坚持“学习原理,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把书本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教学与练习并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迅速掌握税务会计专业知识提供了途径。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问题

当前我校对于税务会计教学,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税种分类、账务处理和纳税筹划。首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难以对各种理论知识展开讲述,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记忆有余,理解不足;其次,对于税种分类和纳税筹划这两个大的科目内容部分重叠,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第三,学生在纳税筹划的学习中由于缺少实际操作与实践经验,导致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方式问题

虽然我校在教学方式上坚持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案陈旧,案例教学单薄。对于税务教学虽然进行了多媒体应用,但是部分教师的教案和课件更新速度不够,导致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并且我校的多媒体缺少与网络的连接,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使得教学案例缺少深度,难成体系。

(三)对学生的实务练习缺乏监督

对于税务会计这门科目来讲,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必须辅助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但是当前的教学人员数量不足,虽然对学生提出了实践的要求以及提供了一定的联系渠道和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导致学生练习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由于我校学生领导团队建设尚未完善,内部没有深挖学生监督的潜力。

此外,由于学生自身基础薄弱,虽然根据课本可以掌握固定的会计操作流程,但是在面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解决能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因此,加强对于学生实践练习的监督与指导非常重要。

三、具体改革方案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当前市场要求的导向下,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侧重提升学生分析会计信息与解决税务账务能力。具体教学原则应是学习基础,提高能力,加强实践。

税务会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当前国家对于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财务会计相关技能方面的教学,比如:出纳知识、货物往来结算、企业库存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企业无形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其他资产核算、职工薪酬计算、税务支出计算、避税纳税技巧、企业年度、季度财务总账报表制作等。通过这些税务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而不是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制作各种报表的能力、注重培养会计行为与经济后果意识、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提升教材内容

提升教材内容是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1.编写税务会计辅助教材。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材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比如国家统一编写的《财务会计》教材理论基础坚实,但是更加侧重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是很适应,因此需要专业教师与校领导群策群力,共同编写符合各大高校情况的应用型辅助教材。

2.提升教案、课件的升级与更新。当前高校对于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课件,大部分是由教材编写部门制定的教案和PPT课件。这些教案和课件有独立的教学系统和结构性,在日常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课件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对于税务会计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教案和课件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的教学人员要在这些经典课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升级,增加当前市场上税务会计案例和实务分析,提升课件的时效性。

(三)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学生未来能快速适应社会竞争,高校必须注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师专业力量,除了通过正规渠道引入高水平教师之外,还可以从社会上引入学校所需要的高水平会计课程讲师,优化教师组成结构。教师团队的组成,应在考虑教师学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师的职称、专业与实际教学水平,保证学校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社会招聘教师要与校内教师培养相结合,在尽量挖掘内部教师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社会资源。

(四)改进教学理念,强化税务会计职业能力教学

为了应对越来越正规的税务会计行业,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包括税务会计范围内的税务法律法规、税收行政执法、税务金融及上市公司税务财务工作等知识,以及会计工作的日常办公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对于税务会计的工作要求,还应练习学生处理企业会计相关业务的能力。

1.熟练掌握相关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各种管理内容。比如:操作“用友通”等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相关经济业务。

2.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处理涉外业务。

3.能运用税收专业知识,处理相关的税费交纳、合理合法避税、仓储管理、投资风险分析等业务。

4.利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种财务纠纷。

(五)创造实践环境

税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按当前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参加的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内部参与上机操作。在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改革时,要加强学生实践渠道的建立,比如,提高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与完善教师现场答疑制度。完善对于学生实践的监督,提高实践锻炼效果。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形成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财务专业劳动力,减轻企业财务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借助企业力量,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渠道。

(六)对传统教学课程考试的改革创新

教学效果评价与考核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可以学习国外相关经验,建立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并行的“双轨”考核机制。一是借助校内教师评价、学生会评价、考试评价给出学生基础理论分数,二是借助社会力量,给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建立立体的考试评价机制。建立两者相结合的客观评价考核机制。

总结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务法律逐渐完善,企业在税务财会工作上必须进行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管理,会计的计算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传统的会计计税、计算、统计方式都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速度。所以,高校必须加快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税务会计人才,推动我国财务教育工作的发展。

[科研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210,课题名称:应用型高校《税务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卢蓉.新环境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院报,2011(1)

[2] 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9)

二、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当前时期,信息化已全面渗透到社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财税工作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推广应用“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就是大力发展“互联网+财税”行动计划的一个开端。想要真正实现金税工程(三期)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强化在网络硬件建设及基础软件建设等两方面的工作,对于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而?魍车命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2.html" title="税收论文" target="_blank">税收实务教学重点?本是放在教会学生计算各税种应纳税额及税务会计处理上,纳税申报也大多流于形式,就是填写一些纸质的纳税申报表,较少有涉税实务网上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及时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对于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工作来说,应在强化纳税实务教学基本项目的基础之上加强财税信息化技术、意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是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2011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正式实施。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会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作为任课教师来讲,也需要加大自身学习,以适应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税务老师应及时关注国家最新税收政策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如 “营改增”政策,消费税的变动,迟迟尘埃未定的房产税,遗产税、环境保护税的研究开征等。同时,为了要在日常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体现财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操作相关财税软件的操作方法,如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中的开票系统、网上认证系统、远程抄报税系统、自助办税终端、开票接口软件、发票查询统计系统等。面对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财税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改革旧的教学思路,更多地重视实践活动对教学工作的积极影响,从书本为主、实践为辅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长补短的教学思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以致用。

三、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的总体框架,通过与税务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合作开发,本课程成功地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理念,按照工作任务(认知、计算、申报、缴纳、做账)和工作领域(不同税种)两个维度解构工作过程要素(包括主观要素:知识、能力、和素质,客观要素:条件、场景、环境),按照两种过程要素相对应的原则,将工作过程要素转化成学习的过程要素(包括内容要素:知识、能力和素质,情景要素:条件、场景、环境),实现工作过程的自然逻辑与学习的认知逻辑有机结合,通过重构,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排列、组合)、认知环境具体化、实践体认过程化、目标要求操作化、课程研发动态化。

(二)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内容从两个维度设计框架结构。一是将企业会计在处理纳税业务时的工作分解为:工作认知(税收的有关法规、企业纳税的相关会计要素、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等)、计算(税率、公式、税额计算)、申报(程序、表格等)、缴纳(过程)、做账(账务处理)等五项主要学习性工作任务。二是为了处理好不同税种纳税业务特殊性的学习,并确保学习过程有效性,又将企业实际纳税时的工作分解为: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等八大类主要学习性工作领域,并将计算、申报、缴纳、做账四项工作任务嵌入到上述工作领域之中,这种“任务序列、领域嵌入”的课程内容结构突出了重点,消化了难点,既符合学习学习认知的逻辑,又应对了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一)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针对该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差及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差等问题,可以在纳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法进行创新性改革。

“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各个项目细分为若干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然后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驱动点,引导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该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要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出发点,训练的内容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巩固税法知识、掌握账务处理技能,从而提高办理综合涉税事宜的能力。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一体化的教师配置、教学场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融于一体,在做中教,做中学。具体来讲就是将实务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业参观和校内实训室等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软件,教师通过穿插操作指导、答疑,帮助学生学会企业办税业务的各种工作项目,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际工作体验。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篇(1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立足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变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换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课程内容,充分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以此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在实践中,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有着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对会计、税收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对会计和税收的实务操作也能得心应手,这便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规范的税务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涉税业务技能,而涉税业务的处理能力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纳税申报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从学习税收知识到完成涉税工作任务的技能,因此在纳税申报课程中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工作所需税收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纳税申报课程的教学实践总体来说较为偏重于各个税种的计算及申报表的手工填写,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缺乏系统性,这就导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很难达到会计应用技能的要求。如何将会计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该课程教学的根本导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角度,针对纳税申报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寻纳税申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之路。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税收方面的相关课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以提高纳税申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教材建设缺乏时效性、层次性

纳税申报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只要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法律发生了变化,那么纳税课程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法律中的变化必须体现在课程的教学当中。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各个学校在纳税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标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都必须依靠自己的校本教材[1]。2011年至今,我国税收的法律法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2011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近两年营改增政策的出台等,使得教材内容与实践相比显得较为滞后。另外由于缺乏专门的纳税实训教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能编造出一个虚构的企业和一些缺乏客观依据的业务来进行实务操作,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同时目前的纳税申报教材从内容上看缺乏层次感,不能很好地应付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硬件设施相对滞后

纳税申报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较快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完成从所学知识到动手操作的过渡,从而消除社会上对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的质疑,因此纳税申报课程要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教学硬件设施相对滞后的问题,无法满足纳税申报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少数的高职院校为会计专业配备专门的纳税仿真实训室,但也存在实训室的软硬件条件相对滞后的问题,特别是一整套专门的模拟仿真纳税申报软件更是大多数院校都缺少的。因此,实训室远没有达到仿真的要求,无法真正满足实训的需求。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纳税申报课程教学仍旧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讲授过程中主要使用PPT进行教学,在教会学生相关的原理之后,进行各个税种的计算及申报表的手工填写。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教师主要是教导学生进行申报表的手工填写,在实际工作时,学生对电子报税软件相当陌生,无从下手,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较差,实际操作能力也异常薄弱。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纳税申报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时效性较强的课程,不仅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课程考核也应当注重实践。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考核的方式较为单一,以闭卷考试为主,基本都是教材知识点,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课程本身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导致学生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期末备考,都存在“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纳税申报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税收原理又要重视实践性和应用性。如何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提高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实训教材的建设应注重时效性。我国相关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往往会体现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纳税申报实训教材也应紧跟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时更新、及时调整。其次,实训教材的建设应注重层次性。在教材的编写上,可将教材的难度分成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个层次[2]。从单项技能训练入手,先让学生掌握税务登记、税收缴款书的填写、纳税申报表的填报、相应税种会计处理和涉税报表编制等基础涉税业务的处理,进而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利用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税种及会计处理进行综合性训练,由浅入深,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实训教材的建设应注重实践性。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将传统的以不同税种知识为主线改为面向企业办税员的角度,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体现“岗位性”的要求,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具体税种的报税工作上。可在教材上提供一家公司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设计十余个税种,让学生了解企业在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税务相关票据、相关财务资料、纳税申报表之后,完成记账凭证、试算平衡表、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纳税申报表、会计报表等实际操作,掌握企业涉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提升岗位工作能力,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实现理论知识到工作技能的转化。

(二)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纳税申报课程的教学硬件条件,应当加强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的建设。在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上,可从学校的硬件方面模拟企业办税场景设计相应的实训教学环境及实训室,进行情景化教学,同时为企业办税实训室配备专门的仿真办税软件,让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了解不同纳税人和不同涉税业务的处理,通过动手操作各类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务等业务,模拟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关涉税业务的操作,从场景到工作内容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体验。在校外实训条件的建设上,利用学校的认识性实习、专项实训、顶岗实习等机会,结合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专项的实训教学,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将学生输送到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学习,在工作中边学边做,让学生能够较快较好地实现知识向工作岗位的转变,真正实现工学结合[3]。

(三)丰富教学方法

在纳税申报课程的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利用PPT演示进行课堂教学讲解,这种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主导,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主题,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视音频类学习资源,其通常被用作辅助面授教学或混合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要求掌握的技能。这种微缩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单播式微课和互动式微课。从实用的角度看,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主题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使用方法上,若是采用互动式微课,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自赋予学生,让学生根据意愿和具体的情况随时观看和学习。若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在纳税申报课程中,可以将课程中的重难点,特别是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运用信息技术选取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法,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解决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费时费力或是无法展示的教学内容,如网上报税业务。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由先教后学改变为先学后教、教学结合,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的参与度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手段带来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将相关的税收知识及涉税业务的处理流程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展示,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兴趣及对相关知识的吸收和掌握[4]。

(四)考核方法体现实践性、灵活性

鉴于纳税申报课程的特点,改变传统课程考核仅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考核方式,真正从岗位出发,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为重的原则,将本课程必备的理论知识、纳税申报的项目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融入考试当中。在理论考核方面,可根据本课程的必备理论知识汇总形成题库,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根据随机抽取的试题完成理论知识的考核,形成理论部分的成绩;在实践操作考核方面,突显平时过程性实践考核和期末结论性实践考核相结合的特色,充分利用税务实训平台中税局端和企业端的实训系统,包括增值税发票网上认证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增值税网上抄报税系统、消费税网上申报系统、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申报系统、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地税其他税种网上申报系统等,对学生按要求完成的开票、抄税、纳税申报等实训项目进行管理和成绩评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核。通过税务实训平台上的相关记录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作业进行考核,形成过程性实践考核成绩,然后结合期末考试中学生对每个纳税实践项目任务的操作,按照综合得分评出学生期末结论性实践操作部分的成绩,最终结合理论部分的考核形成该门课程的最后得分(如表1)。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灵活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在纳税申报实训项目上的综合实践素质。

上一篇: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 下一篇: 食品安全的安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