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5 15:21:38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2年5月~2014年2月于本院急诊手术室接受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8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年龄13~84岁,平均(48.5±3.4)岁,急诊手术48例,择期手术132例,病程4d~4.1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意识及精神障碍。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13~82岁,平均(47.5±4.2)岁,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67例,病程,4d~3.8年;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13~84岁,平均(48.5±4.3)岁,急诊手术25例,择期手术65例,病程5d~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以及病情、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核对患者姓名,了解患者病情、病史、手术名称、手术方式,进行常规检查。手术前指导患者端正姿势,协助麻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出现不良术后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风险管理手术护士要仔细核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名称、手术时间、住院床号等各项信息,确保各项信息与手术通知单相符。同时,护理人员要综合评估患者皮肤及全身情况,掌握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要检查手术室内各种手术器械及用具,保证设备器材药物的完备。协助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给予正确的体位护理,预防褥疮。

1.2.2术中,设置床档,避免发生意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反应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时向手术操作人员汇报。术后,仔细核查药物与器械数量。缝合伤口时,注意分层检查,避免在患者体内残留异物。严格遵医嘱给予手术室内用药剂量,多次核对患者一般资料、药物类型、用药剂量及时间等。输血时,反复确认血袋号、血量、血型及试验结果,确保血袋与配血单相符。在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机体反应。

1.2.3术后,及时将标本送检。将一般病理标本固定于甲醛溶液中,在送检袋上注明患者一般资料和标本名称,核对检查申请单后送检。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同时为了降低风险系数,护理人员需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除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风险意识培养,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

1.3效果评定 通过患者对压疮、卧床时间、营养支持、神志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取得风险因素认知率,观察血栓形成、感染、压疮、猝死等风险因素发生率。由患者对手术室中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P

2 结果

2.1两组风险因素认知率和风险因素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风险因素认知率为100.00%,对照组风险因素认知率71.11%,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56%,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5±3)岁;体重51~92kg,平均体重60.2kg;身高150~183cm,平均身高(167.9±2)cm。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保温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保温组和常规组),两组各80例。保温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8.3±3)岁;体重51~91kg,平均体重(59.5±2)kg;身高150~180cm,平均身高(165.7±3)cm。常规组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7.8±3)岁;体重52~92kg,平均体重(61.5±5)kg;身高155~183cm,平均身高(168.2±10)cm。两组患者术前生命体征均正常,无体温异常情况。且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保温护理组患者在进行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对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进行术中单纯常规护理组,严密观察患者术中4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护理方法:调节手术室室温[4],保持在26℃左右,调节手术室湿度,对于非手术部位实施术中保温,如对非手术部位及术中暴露部位加盖棉被进行保温。保温护理方法:①术前准备电子加温毯铺于手术台上,使手术台加温,保持温度在40℃左右;②术中所需输注的液体均经电子输液加温仪加温后输注;③术中冲洗用的生理盐水均用水浴箱加温后再使用;④及时更换潮湿棉被及衣物[5];⑤手术结束前将室温适当调高。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护理方案护理的情况下,各自的出血量、体温、寒战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凝血时间、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P

2 结 果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3)

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行手术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手术前后各个阶段的细节关注也越来越多[1]。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有资料提示,在手术室护理中引进细节护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消除或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90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细节护理,最终得到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90例。研究组中有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为(46.3±7.2)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47例;妇科手术患者19例、神经外科手术24例。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在19~72岁,平均为(47.8±7.6)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45例;妇科手术患者122例、神经外科手术2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1.2方法:参照组9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嘱咐患者静养,确保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注意饮食营养;研究组90例患者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的措施有:①术前细节护理:a.心理护理:手术开始之前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面色、表情和语言了解患者的心态,尤其是部分年纪较大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加强细节干预,通过合理的沟通与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2]。对于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可以邀请病友现身说法,与患者交流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享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手术治疗产生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b.术前准备:协助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指标等,常规禁食禁水。同时做好相关设备、器材与工具的准备,加强手术室的消毒处理,预防感染。②术中的细节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直到患者采取正确的;帮助医师进行麻醉处理,鼓励患者放松身体,诚恳的与患者交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除了对监护仪器进行观察之外还还应当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是否出现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结束之后及时对手术器材进行清点,调整患者的、确保舒适度。③手术后的细节护理:等待患者清醒之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安心;保证良好的术后修养环境,保持病室的温度在24℃左右,相对湿度在50%~55%[3],房间洁净、明亮,通风良好;做好饮食干预,术后给予患者清单易消化的饮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要的维生素与纤维素,术后多喝水,确保大小便通常,以免造成腹内压上升对切口不利。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酒;做好药物护理,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选择合理的药物干预,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督促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加强对病房的巡视,调整患者术后的心态。对于骨科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当采取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技能训练,促进机体的康复。1.3观察指标:①并发症发生率;②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每一个表格中有25个小题,设置四个选择,分别对应1~4分,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满分为100分,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满意、60~69分表示一般、59分及以下则表示不满意[4]。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21.0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研究和参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和2例皮下气肿病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参照组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5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6例皮下气肿案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两次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90例患者中对本次护理非常满意的有59例(65.56%)、满意的有27例(30%)、一般3例(3.33%)、不满意1例(1.11%),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9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7例(52.28%)、满意患者25例(27.78%)、一般13例(14.44%)、不满意5例(5.56%),护理满意度为80.0%,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护理细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节护理所指就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更加具象、更具有针对性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健康[5]。有资料报道,通过应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更高,降低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手术疗效的同时促进康复。在本组研究中,90例应用细节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总而言之,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凌云,陈英.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57-58.

[2]余敏.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细节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2,9(12):44-46.

[3]傅菊红,梁柳芳.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771-772.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4)

提起医院人们立刻想到的就是穿白大褂的大夫, 然而手术室里的场景更是令很多人很害怕。冰冷的病床, 阴暗的手术室, 这些只不过是患者对手术室的遐想。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 医院也在不断发展, 除了要在医务人员的技术上和设备上进行改革以外, 也要对医院的服务态度进行改革与创新。患者在医院做完手术后, 本来身体就很疼痛, 如果不得到细心的护理会很难过, 而且有些患者还不便行动, 所以就更加需要细节护理。本院实施细节护理后,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就详细的介绍了细节护理的重要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进行手术的300例患者,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随机抽取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比例1∶1, 年龄19~72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 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性别、年龄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护理采用一般护理, 就是除了常规检查之后不做任何帮助。对于术前、术后、术中都是按程序进行, 不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一般作答, 但也能保证患者安全康复的出院。

1. 2. 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的护理则不同, 除了进行应该做的常规事项还要贴心的服务, 从患者入院到进入手术室, 进行耐心的讲解, 患者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反馈。进入病房先敲门, 之后进行自我介绍, 与患者交心的交流, 态度温和, 让患者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 术中也对患者进行心灵上的开导消除患者紧张感, 术后更是经常探访, 询问不适等, 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合并有需要改进的项目评价等共20个项目, 得分越高则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94例, 满意的为42例, 满意度为90.7%;对照组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20例, 满意的为75例, 满意度为63.3%。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中护理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强化细节护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1, 2]。细节护理具体到陪伴患者入手术室, 麻醉, 导尿的隐私保护及输液中的密切观察, 让患者感受到周到、细心的服务。根据两组的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细节护理代表着人们文明的进步, 医务人员代替不了患者的痛苦唯有能做的就是好好护理患者, 让患者减轻痛苦。只有认真对待, 才可有效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 才能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 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 细节护理方式适合在手术室中推广。

参考文献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5)

手术室为医院行手术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同时,也对护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1]。手术室护理人员需面对快速变化的病情,多种多样的疾病,较其他科室护理风险更大,也更容易产生医疗纠纷。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目标的一种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护理水平[2]。本研究对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手术的患者240人,随机抽取一般模式护理120人,与优质护理模式护理120人,进行护理质量分析。其中采用一般模式护理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10-86岁,平均年龄(52.1±19.3)岁;优质护理模式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8-86岁,平均年龄为(54.8±1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优质护理服务方法为

1.2.1术前访视手术护理人员要提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详细了解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提前进行核对。热情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讲解手术的成功的病例,让患者放心,减少患者的顾虑。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基本流程,注意事项等[3]。

1.2.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进行环境消毒,控制室温在20-25℃,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患者在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镇定,不要慌乱,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尽量保持平稳的速度,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活动,防止在送手术室途中出现碰撞等。对患者保持热情和关心的态度,通过鼓励的话语,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根据手术的要求及手术部位,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手术时对于患者敏感部位进行隐私保护,可用毛毯对患者隐私部位进行遮盖等;患者感到头部不舒适时,可给患者加上枕头;当患者出现体温较低时,可采用输液加温的方式,给患者保暖;可在关节上加上棉花做的护垫。为预防术后水肿,可对其进行按摩等。手术后立即清点手术器械及用物,防止遗漏、遗失。并密切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4]。

1.2.3术后监测及回访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用生理盐水将患者身上的血渍擦干净,避免让患者看到血迹,并护送病人回病房。与管床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当患者苏醒后,可告诉患者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让患者放心,并嘱咐患者家属术后要注意饮食营养、了解伤口恢复后,尽早下床锻炼的意义等。建立患者专门的手术档案,对患者和家属的反映的情况,做好随访记录[5]。

1.3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进行评价。调查内容为:①患者自身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通过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方法等进行评分,标准为:≥92分为非常满意;≥84分为满意;≥75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30分为非常不满;②焦虑自评量表(SAS);③抑郁自评量表(SDS)。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一般护理组非常满意度15例(12.5%),满意34例(28.3%),一般44例(36.7%),不满意17例(14.2%),非常不满意10例(8.3%);优质护理组非常满意32例(26.7%),满意67例(55.8%),一般18例(15%),不满意2例(2.5%),非常不满意为0%。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焦虑程度(SAS)一般护理组评分为(51.8±2.3)分;优质护理组评分为(38.9±4.7)分。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护理组评分为(52.4±4.6)分;优质护理组评分为(40.5±3.2)分。优质护理模式的患者术后的SAS、SDS评分低于一般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改善手术室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优质护理模式是通过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患者负面情绪,进而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可在术中实施,还可贯穿于术前随访及术后回访中,可最大限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本组研究中,优质护理组手术前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焦虑情绪,使患者术前消除各种不良心理,以最佳状态应对手术。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患者及医生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肯定。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效果好,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加其对手术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冉.解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4-96.

[2]何谏齐,张志慧,曾秀仪.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J].广州医药,2011,42(6):73-75.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6)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in operation room.Methods 120 cases of surgical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in 2012.7~2014.7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60 cases of normal group and 60 cas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Results Two groups of nursing operation ability,health education,communication,nursing service attitude score,th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Key words:Individualized nursing;Operation room;Application effect;Influence

由传统以护理工作为中心向以患者为重心转换,本着人文关怀理念注重提高护理品质,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落实护理责任制[1],护士要及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服务水平称为优质护理,本文研究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实施全面的人性化护理对于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60例与干预组60例,其中常规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43.3±3.5)岁;干预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40~58岁,平均年龄(43.1±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做好术前相关检查,术前准备,备皮等;与此同时干预组实施全面人性化护理,护士实行护理操作时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①术前访视一般于手术前一日下午进行,避开护理操作高峰和患者吃饭时间,提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各项相关检查结果。②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在进入病房时主动说明来意,与患者拉近距离,简要介绍手术相关流程、术前准备工作等。③认真倾听患者对手术的相关疑问,并耐心解答,认真做好访视记录。手术室巡回护士去病房接患者,与病区护士核对信息,确认后,将患者带入手术室,巡回护士于实施麻醉前再次与主刀医师、麻醉师核对患者的信息。④术中注意调节室温,患者在外的皮肤注意保暖,协助医生为患者摆好术中,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充分利用软垫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对于年纪小,紧张焦虑的患者可以牵手安慰,保持患者心情平稳,消除紧张情绪。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调查,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统计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较满意/总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质量调查 统计两组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沟通、护理服务态度的评分,得出干预组上述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2.2两组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 常规组满意度为70%,干预组满意度为90%,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手术室患者的术后护理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而人性化护理则是依据患者病情进展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有学者研究显示[2],根据患者需求及病情需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本文经研究显示,统计两组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沟通、护理服务态度的评分,得出干预组上述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综上所述,实施全面的人性化护理,为患者的提供基本需要的同时满足患者心理需要,让其感受到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加强疾病预后效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7)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实现整体护理[1-2],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加入人文关怀,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我院手术室在常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人性化护理理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手术室病人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5例,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21-78岁,平均(49.8±8.2)岁;对照组55例,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龄22-79岁,平均(49.9±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项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人性化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述手术的注意事项,同时向患者接受之前成功手术的案例,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手术中人性化护理 (1)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环境应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使患者感觉温馨,从而减轻恐惧感;(2)入室关怀,即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巡视护士应向手术医生就患者基本境况进行简单介绍,并讲解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配合等;(3)在手术的过程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需求,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鼓励患者[3]。

1.2.3手术后的人性化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安全回到病房,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术中情况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及配合。在恰当的时候,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术后5天由巡视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伤口恢复状况及心理情况。

1.3观察项目 (1)SDS与SAS评分:采用抑郁测量表(SDS)及焦虑自评表(SAS)评定患者心理状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2)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DS与SAS评分对比 对手术整体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和尊重患者的心理需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愉悦的治疗环境,让患者感觉轻松、安全,其运用的核心就是对人性需求的重视,尊重人权及满足患者需要关心的需求。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在具备手术配合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以患者为主题的人文关怀、人性关怀理念。在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理念,可以是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与满足感,得到身心的和谐,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满意度。在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文关怀。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8)

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较多细节。一旦出现手术室护理缺陷,会给护理质量带来影响,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损害、伤残、死亡等。有研究认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对患者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进行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以11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手术室护理方法的不同,将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9~65岁,平均(44.8±6.2)岁;平均手术时间(150.1±10.2)min;手术类型:18例普外科,11例骨科,11例骨科,10例妇科,5例神经外科。对照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44.6±6.5)岁;平均手术时间(152.2±11.0)min;手术类型:16例普外科,12例骨科,12例骨科,8例妇科,7例神经外科。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术前检查、常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

1.2.1术前护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资料进行核对;彻底检查手术器械、设备、仪器等,确保其运行正常;术前1d加强病房巡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减轻其术前焦虑情绪;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提升治疗信心。

1.2.2术中护理

送至手术室后,紧握患者双手,以亲切的目光、温和的态度消除其负性情绪;麻醉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固定,遮盖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尊重患者隐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中配合需轻柔、准确、迅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术后护理

术后认真清洁患者皮肤,并清点手术器械,避免将其遗留于患者体内;开启恒温水毯,直至离开手术室;做好外露部位保暖工作;患者清醒后,告知手术顺利进行,及时肯定其表现,改善心理状态;告知术后常见并发症,做好早期观察及预防。

1.3观察指标

(1)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采用百分制,包括护士配合、器械准备、仪器管理、消毒隔离,各项分值分别为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安全最高分为100分[2]。(2)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直接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疗效,需引起高度关注。细节护理是临床上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充分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人性化、规范化。该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将人性化理念贯彻在护理过程中,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及服务质量,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帮助其解决问题。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其中,术前要求做好三查七对,认真核查手术器械、设备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缓解负性情绪;术中协助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提升配合技能,坚持无菌操作,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术后做好保暖工作,加强并发症早期观察及预防,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使其尽快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3]结果相似。提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辅以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此外,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辅以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评分,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春莲 李春玲 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9)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共收录70例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2015.9-2016.12期间在我院行手术并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男女性患者各18例和17例,年龄段23-52岁,年龄差29岁,均龄(36±1.4)岁;对照组为同一时间在我院行手术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男女性患者各16例和19例,年龄段21-51岁,年龄差30岁,均龄(35±0.5)岁。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上比较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结合患者病情我院为患者制定手术计划,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获取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对照组在我院手术室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我院采用人性化护理,护理措施为:(1)术前护理,术前分析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联系,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获取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术前2天给予患者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术前1天我院对患者行常规麻醉皮试,同时叮嘱患者禁食禁水等注意事项;(2)术中护理,患者入室前护理人员详细检查手术室是否达到卫生标准,各项器械是否准备充分,针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是否制定了预见性措施,若各项准备充分,则患者可以入室准备手术。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再次加强和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放心。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3)术后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第一时间向患者家属通知,告知患者家属手术成功,让患者家属可以安心,同时叮嘱患者家属患者尚处于麻醉昏迷状态,避免患者家属产生误解或打扰患者。护理人员还需从旁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直到患者醒后第一时间鼓励患者,并通知家属。术后1天开始搀扶患者下床活动,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健康意识和自护意识。

1.3观察指标

自制百分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和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两个问卷均以不合格(<65)、合格(65-75)、一般(76-85)、优秀(86-100)四个评价标准让患者对本次护理进行评定,统计两组患者的对两个问卷的评定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PSS20.0,两组治疗效果等观察指标采用百分比(n/%)研究,在对比两组观察指标基础上,如出现治疗效果差异等显著特征,则表示P<0.05。

2结果

2.1研究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不合格、合格、一般、优秀例数分别为0、5、14、16,相应的概率分别为0、14.3%、40%、45.7%;对照组不合格、合格、一般、优秀例数分别为2、11、10、12,相应的概率为5.7%、31.4%、28.6%、3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不合格、合格、一般、优秀例数分别为0、4、10、21,相应的概率分别为0、11.4%、28.6%、60%;对照组不合格、合格、一般、优秀例数分别为4、7、15、9,相应的概率为11.4%、20%、42.9%、25.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自1860年南丁格尔开设近代史上第一家护理学院,护理学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从19世纪中期发展到现代,护理学已经衍生出了多种护理模式,如人性化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等。多种护理模式采用的理论基础虽然均为护理学,但由于护理方式的差别,在临床上发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对于手术患者来说,由于对手术的未知,往往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了预防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因而需要加强护理,同时,为了降低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就需要施加人性关怀,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从两组护理效果来看,人性化护理发挥的效果更佳。总之,临床上在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中,为了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更为了给予患者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建议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手术室病人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5例,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21-78岁,平均(49.8±8.2)岁;对照组55例,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龄22-79岁,平均(49.9±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项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人性化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述手术的注意事项,同时向患者接受之前成功手术的案例,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手术中人性化护理 (1)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环境应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使患者感觉温馨,从而减轻恐惧感;(2)入室关怀,即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巡视护士应向手术医生就患者基本境况进行简单介绍,并讲解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体位配合等;(3)在手术的过程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需求,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鼓励患者[3]。

1.2.3手术后的人性化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安全回到病房,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术中情况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及配合。在恰当的时候,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术后5天由巡视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伤口恢复状况及心理情况。

1.3观察项目 (1)SDS与SAS评分:采用抑郁测量表(SDS)及焦虑自评表(SAS)评定患者心理状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2)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DS与SAS评分对比 对手术整体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上一篇: 食品药品行业分析 下一篇: 农业发展难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