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5 10:18: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矿难频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教训和打击,给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矿难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直接危害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也使得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使得人们对煤矿产生了很大的担忧,也使我国的人权形象和对外贸易受到直接影响。如何遏制矿难,促进煤炭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一、我国煤矿矿难频发的主观原因分析

1.有法不依

目前,我国已有一系列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如《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然而,在每一座出事的矿井都可以轻易找到大量不合规范以及违法、违规操作现象,法律法规如同虚设。

2.矿山经营管理者素质低下

我国《煤炭法》第23条规定: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安全监察部门应依法监察,并对无证上岗的企业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但实际情况是,煤矿经营者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很多人文化素质也极其低下。特别是乡镇煤矿,一般由村或个人投资开办,投资者懂煤矿开采的很少,不少业主没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知识,只知道开煤矿可得到高回报,却不知道开煤矿需要高的投入才能保证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因此,由不懂安全、不管安全、不顾安全造成的事故屡屡发生。

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如果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不足,就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再加上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漏洞百出,低级错误一犯再犯。如不顾矿井生产能力、通风能力和设备负荷,超强度开采;不按矿井实际核定入井人数,超定员生产;不按规程操作,管理混乱,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3.利益至上

在当前煤炭行业新形势下,许多人“节约成本,捞一把赶紧走”的心理日益严重。为了降低成本,煤矿大多雇佣贫困的、高流动性的、文化技术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又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有关专家指出,从技术的角度看,各项煤炭安全生产措施基本上不存在技术难题。以瓦斯爆炸来说,按我国目前的防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只要把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瓦斯爆炸事故应该有能力避免。但是,大多数煤矿不采取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达不到安全要求;生产设备长时间运转,得不到有效的检查和维护,产生设备故障。

4.漠视生命

有的矿主认为生产像打仗,发生工伤事故在所难免,没有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摆不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也就不能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更不能保证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违章行为不断出现,导致事故的不断发生。

更有一些煤矿把矿工视作“赚钱机器”,置他们的生命于不顾,使矿工常年处于生死边缘。陈家山煤矿发生矿难时,有矿工从井下跑出来,但被矿领导认定是误工,并对其进行经济处罚。煤矿工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那些农民工,即使国有煤矿的正式职工,也存在下岗的威胁、再就业的艰辛、扣发奖金福利的惩罚,这在客观上造成矿工对煤矿的依赖关系,他们对于矿主不择手段追求最大利润的行为无可奈何,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工作。

另外,工会形同虚设。面对频发的矿难,矿工普遍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手段,而本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矿工面临死亡威胁时却失声了、缺位了。国有大矿况且如此,何况是私有小矿。这使得矿工在与矿主(煤矿生产中的强势群体)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虽然法律法规赋予了矿工抗争的权力,如《煤矿安全规程》第5条和第46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但面临停职停工威胁,无处主张权利且生活无着的矿工,明知下井工作有生命危险,也只好妥协。

二、构建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1.提高素质准入门槛

业主和矿长是煤矿生产和经营决策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其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所属矿山的安全技术水平,决定了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指挥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排除安全事故隐患的能力。因此,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加强专业知识,是提高办矿门槛的关键。对此,应把煤矿经营管理者取得安全资格证书作为煤矿企业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并对经营者的学历、资历、经历、信用度、忠诚度、经营绩效等进行规范的认证评价。

2.提高新建煤矿门槛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在《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和《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紧急通知》将新建煤矿规模提高至30万吨/年以上,这是近年来国家首次对煤炭行业设置如此高的准入门槛。

3.严把煤矿安全生产准入关

应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三十条”标准要求,依法实施许可。不仅硬件设施,特别是管理、人才素质、图纸资料、规章制度等要达到标准,同时要实行安全保证金制度。要建立开办煤矿时必须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以便事故发生后用于抢险救灾和善后,而且矿井投产后每年按产量规模、安全状况好坏予以补充,专款用于安全事务,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必须无条件停产整顿,违者依法给予处罚或实施关闭。

4.关闭落后小煤矿

很多小煤窑开采年限极短,导致经营者的短视行为、暴富心理,不愿进行安全投资。基于安全生产、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考虑,关闭落后小煤矿是煤炭产业政策的必然选择,也是治理产能过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已依法取缔无证开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越层越界开采的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限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煤矿;清理煤矿建设项目,清理纠正违规越权核准和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

总之,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需要技术、政策以及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良好结合。煤矿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一些适合本企业的对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目前煤炭企业施行整合兼并的举措,必须加强管理和技术层面上软实力的“整合”,而不能仅仅进行资源储备上的整合,这样才能改变以往煤炭企业因只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导致散、乱、杂的不安全局面,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节约型的转变。另外,煤矿企业往往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支柱,煤矿企业发展方式的趋向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上面的几点内容外,还应结合当地区域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极拓展发展平台,改善和规划煤矿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崔润花.浅谈煤炭资源整合的重要性[J].煤炭经济研究,2010(06).

[2]郭厚,宁保全.浅谈朔州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4).

篇(2)

草原畜牧业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的畜牧业,因此天然草原的优劣和丰欠程度决定着草原畜牧业的兴衰。建国初期,我区牧区草原状况相对良好。60年代末牧区开始发生草原退化现象,随后愈演愈烈,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近年来90%的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30%的严重退化,导致牧草产量、品质下降,载畜能力降低。如何解决日益尖锐的草畜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

一、草原退化原因

草原退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对草原生态系统长期的严重干扰,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最终失去平衡。

1.超载过牧超载过牧是不顾草原第一性生产的能力,盲目加大畜群规模和放牧频率,使牲畜的采食量长期超过牧草再生量,实行掠夺式经营所造成的。在草原退化的情况下继续增加牲畜数量,形成了牲畜增加草原退化牲畜继续增加草原加剧退化的恶性循环。

2.乱采滥挖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由于缺少燃料,农牧民群众烧茶做饭,主要依靠拾粪捡柴,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生活用能的需要,大量铲草皮、砍伐草原上的乔木、灌木、半灌木作薪柴,对原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内蒙古大草原大部分高寒阴湿草原,生长有多种药材等,而且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每年入春以后,都有大批农牧民涌入草原采挖,不仅使药材资源日趋枯竭,而且使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在荒漠草原,搂发菜、挖甘草、麻黄的现象年年都有发生,使本已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雪上加霜。

3.鼠虫危害草原鼠虫害的发生与猖獗是在一定气候、土壤、植被条件下形成的,气候干旱和草原退化为鼠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创造了条件,而鼠虫的发生危害,又加剧了草原的退化,处于一种恶替过程。草层高密度大鼠虫害不易发生,而草原退化、草层变矮、变稀,有利于鼠虫害的繁衍。近年来,草原鼠虫害危害面积仍在逐年扩大。全国的面积已达6亿亩,仅鲜草折合人民币损失60多亿元,经济损失严重。虽然每年都采取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但因经费不足,防治面积小,每年的防治面积只占发生面积的10%左右,造成“年年防治,年年成灾”的被动局面,防治成果难以巩固。

4.毒草危害长期以来,随着草原“三化”面积的日趋扩大,许多草场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不断生长蔓延,加剧了草原退化。 在内蒙古天然草原上分布的主要有毒植物有棘豆、狼毒、醉马草等,面积达到1500万亩。这些有毒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返青早、生命力强、并有较强的抗逆性,它不仅与优良牧草争地,而且和优良牧草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在草原上逐年增多,甚至在某些草原上形成明显的优势种群,使草场利用率下降。

二、治理草原退化的措施

1.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落实草原分户有偿承包使用,理顺草原管理体制,合理利用草原,防治“草原无主、放牧无界、使用无偿、建设无责”,使草原的管、建、用同责、权、利相结合,适应现阶段家畜私营形式的首要措施。这项工作在很多地方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各级政府、领导、业务部门要依据《草原法》,全面彻底地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健全投入机制,明确建设责任,真正做到“谁承包、谁建设、谁受益”,才能调动农牧民主动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促进植被恢复。

2.以草定畜,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草原围栏建设,以草定畜,以畜定草,严格控制牲畜数量,实行划区轮牧,科学合理利用草原,用养并举。在合理利用改良草场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明确,草原是牧业生产资料之一,不单纯是自然综合体,更不能认为是荒地。在研究、改造它的时候,必须具有生产观点,而在利用中应该强调,要利用它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进行保育,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然生产能力。只有通过一系列的人为措施,才能维持并逐步提高草场生产力,使牲畜得以稳步发展。

3.充分发挥夏季草场,发展季节畜牧业依据草原的季节分布特点,在调整畜群结构,提高适龄母畜比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夏季草场的牧草优势,适时转场轮牧,发展季节性畜牧生产,扩大出栏率和商品率,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牧民收入,还可以有效减轻冬春草场的放牧压力,防治进一步退化。此外加强人工草地建设,生产足量优质饲料,增加牧草贮备,降低放牧家畜对天然草原、尤其是冬春草原的压力,促使退化草原的自然恢复。

4.加大鼠虫害防治力度,巩固防治成果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是草原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草原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业务部门必须加强草原建设,搞好鼠虫害防治工作”。因此,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鼠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首先要认真各项防治措施,理清工作思路,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队伍建设。二是加强预测工作,建立健全预报体系,不断改善预测预报工作的手段。三是健全目标责任制,把草原鼠虫害的防治工作同农牧民草原承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四是大力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药物防治技术,保护天敌,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措施,加大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才能有效地减轻鼠虫害对草原的危害。

5.加强草原毒草的防除以牧区草原为重点,建立重大毒草灾害报告制度。实施草原毒草调查、技术规程和防治标准,逐步减少毒草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开展毒草灾害的风险评估、生态示范工程、防治机具购置、治理设施的建设、除草药剂的研制及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1 引言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极其丰富,矿产齐全。丰富的矿山资源在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时间由于矿山资源的无序开采,粗放型主导产业的畸形发展,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对水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使本来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分析矿山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措施,对于改善水环境状况、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矿山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

2.1 破坏水资源

矿山开采,会造成大面积采空塌陷,引起地面沉降和裂缝,原有的砂页岩地层含水、隔水系统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矿坑排水地表径流增大,采空塌陷也影响地下水系统对径流的调蓄作用。以煤矿为例,据统计结果表明,每采1t煤要排漏水2.5m3,按2011年全国产煤大省山西年产矿8亿t计算,仅采煤一项山西省一年就要损失水资源20亿m3。

1)影响地表水。当矿山开采造成大量采空塌陷和地表开裂后,地表水渗入地下或矿坑,导致地表径流锐减,排出大量矿水。

2)影响地下水。矿、水资源共存于一个地质体中,矿山开采排水打破了地下水原有的自然平衡,地下水向矿坑汇流,改变了地下水自然流场。同时矿山生产需要将矿坑水排出,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资源枯竭。以山西煤矿为例,据调查统计,由于采矿排水使山西省3218个井泉、433处水利工程设施和40座水库受到破坏,泉水流量减少或干枯,人畜饮用水困难。

3)影响水循环。矿井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涌入矿坑再排出,在下游再次转化为地表水。这种转化使水资源从量和质方面均遭到破坏和影响。有些地区庄稼只能用矿坑排出的污水灌溉,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质。

2.2 污染水质

矿坑污水排放对河水及浅层地下水造成水质影响。矿坑水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主要表现在pH值呈酸性、SO42-量偏高、硬度偏大、矿化度高、酚类、汞等有毒成分增高等。未经处理排入下游河道,不仅对地表水造成污染,还污染沿河两岸浅层地下水。

2.3 水土流失

矿区大面积采空,顶部岩层失去支撑,引发地面变形,如裂缝、塌陷,对耕地、建筑物及水利工程设施造成危害。以煤矿为例,据中国煤矿科学研究院调查,每从地下采1万t煤,约使0.1hm2~0.3hm2的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塌陷,使平地变成坡地。坡度的增加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大量弃土弃渣及尾矿石等松散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和破坏土地,淤塞河道、水库。随着矿山开采带来的是矿区生产、生活设施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引发新的水土流失,造成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3 矿山开采对水资源影响的趋势分析

随着浅层矿山资源开采的逐步枯竭,矿山开采的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强度将不断加大,矿山开采的平均深度也将不断延伸。这意味着,一方面,以矿区为中心的地下水资源漏斗区将会更进一步扩大并延深,地下水的渗漏流动规律将会更加复杂,矿山开采用于处理矿井水的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岩溶裂隙水是主要供水水源之一,对岩溶裂隙水的大面积破坏将使区域有可能失去整个地质时期几亿甚至十几亿年所形成的救命水资源,并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4 可持续发展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矿山开采和水环境、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提高矿山开采技术,重点对矿山开采和水资源的影响关系进行技术研究,将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和投资。2)坚决贯彻《矿产资源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3)采用先进的采掘设备和技术,逐步淘汰放炮采掘等落后方法,以减轻对岩石的扰动,从而起到防止塌陷的作用。4)开展采矿排水利用研究和推广,加大矿坑排水利用程度。5)尾矿石综合利用。利用尾矿石的直接充填塌陷区造田复垦或者作为制砖和生产水泥的原料。6)加大水土保持力度,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

5 结语

目前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干旱缺水、水质污染以及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矿山开采对水环境造成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今后地区的发展。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做到既利用矿山资源,又保护水环境,实现资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秀玲、姚春梅,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J].山东冶金,1998(04):6.

[2]张成梁、袁元和、刘士余等,采矿对山西省的环境影响及其生态修复策略[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2):139-142.

篇(4)

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不可分关系,在当前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既保证营林生产在可持续发展方式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保证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层含义,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1)经济能力。包括资源、能源、资金以及信息使用率、人均收入、效益与增长率以及资本的可替代性和资源的储量等。(2)生态支持力。包括生态还原力、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3)社会合力。包括人口总量、人类素质、生活方式、文化道德、体制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性等。实现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应通过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来促进二者真正的长远发展。

1.2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体而言,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又互为矛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需要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营林生产作为一种以获取经济收益为直接目的的生产活动,必然需要建立在林业生态呈现良好态势的基础上。如果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能持久稳定保证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对于营林生产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又离不开良好持续的营林生产工作。只用营林工作做到位,并能根据时展情况,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实现了较稳定持续的生产,林业生态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营林生产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回报,而不能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从提高营林生产水平上着眼,则不仅营林生产无法实现长远发展,不能得到较长久稳定的经济收益,且将严重制约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步伐。由此可见,只有营林生产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同步保证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林业生态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促进营林生产获取更高的经济和社会回报。两者只有相互实现了良性互动循环,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均获得可持续发展。

2.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优化林业产品结构,调整林业经济结构

林业生态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借助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不断转变和更新观念,优化营林生产的产品结构,并在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三方面利益相协调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林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不断优化。首先,在营林生产的种植方面,应不断优化林木品种,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以及借助国外林业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进容易培植,成活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并对森林绿化具有优势作用的林木品种,不仅保证营林生产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且对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意义。其次,在营林生产的市场环节,应加大林木产品的开发力度,尽量实现产品的深加工,避免让林木直接以低层次原料的方式进入市场。比如,当前包括日本等国家都从我国进口的一次性卫生筷,经过简单加工便进入市场,极大浪费了林业资源,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尽量减少这种产品生产方式。再次,在营林生产的附加值开掘方面,应加快林业绿化并同步促进林业旅游业发展的步伐,通过林木品种的优化配置,并加之花卉园艺的同步培育,开发营林生产的旅游市场,既能对环境美化和保护产生积极意义,又能通过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还能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可谓“一箭三雕”,恰如其分地照应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者关系的协调要求。

2.2加大林木产品科技含量,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步伐

21世纪的营林生产以及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唯如此,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而科学的发展模式才会可持续。应加大营林生产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加快有关营林生产科技理论的研究步伐,以更好地指导营林生产,促使营林生产逐渐迈向更高的层次,提高科技含量,实现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引进一些借助高科技培育出的林木产品,并聘请相关的技术专家,加强对营林生产的具体指导,保证营林生产沿着一条良性健康的轨道实现长远发展。营林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加了,才能通过不断培育出更具有经济价值以及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产品,来不断促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3完善林业法律制度,健全林业生态评价机制

首先,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体现了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但整体而言,一则没有其他相关的具体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再则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在完整性上还存在一定疏漏,一方面没有将林业生态保护放到一定的高度加强重视,另一方面,在法律责任以及履行程序等方面还存在含糊之处,对于违背林业生态发展规律,乱砍滥伐林木或者仅为获取眼前经济利益,而违反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思路的行为,还缺乏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予以制约和规范。其次,还缺乏科学的林业生态评价机制,对如何通过正确审视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检验营林生产是否站到一定高度,从大局出发进行生产规划,实现了其与林业生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还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由此,也就无法正确衡定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通过良好的关系协调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和方式,也就无法对二者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结语:

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协调好二者关系,可以保证双方均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应通过优化林业产品结构,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加大林木产品科技含量,以及完善林业法律制度,健全林业生态评价机制等措施,促进二者相互协调发展,并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守成.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刍议[J].才智,2011(34).

篇(5)

煤炭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消费总量高,且由于之前煤矿的开采模式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煤炭资源不必要的浪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份额增长速度较快,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关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煤炭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能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且能解决一部分环境污染问题。

1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

中国煤炭储蓄量丰富,是世界第二煤炭资源大国。但可开采量与平均储采却处于较低位置,总的形势是中国煤炭总量大,可使用煤炭供应不足。表1是中国近年的能源构成及消费总量,在表1很容易看出煤炭一直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力军,但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需提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新能源的使用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从而降低煤炭资源的所占比例,延长有限煤炭资源的使用时间。

2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1构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的构建是保障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是从减少源头的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综合利用产业、对煤炭塌陷区进行重复利用等多个方面展开工作。在进行煤矿开采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煤矿开采地及巷道布置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减少煤矿的浪费及提高矿井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煤矸石和煤泥,这些污染物可用来进行发电或制成建筑用料,煤炭企业多方面发展煤炭综合利用产业,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由于煤炭开采极易造成矿区损坏,因此需对煤炭塌陷区加强综合管理,降低对自然系统的破坏,并进一步改善矿区生产环境及周边自然环境,促进煤炭生产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2.2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目前中国针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循环经济推动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它已成为多个产业发展方向。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包括对清洁产品及清洁技术的开发,这种技术不仅能带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且能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2.3整合煤炭资源提高企业资源拥有量

煤炭企业可通过提高煤炭资源的拥有量进行煤炭产业链的加长,进行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创造更客观的经济效益。煤炭资源进行整合要依据国家规定对现有相邻的合法煤矿进行合并,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进行统一生产管理规划,提高矿井的综合生产力。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煤矿设备进行整改或进行关闭处理,做好煤炭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及开采工作,综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2.4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技术战略

与循环经济体系一样,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样直接影响煤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对技术、产品、工艺与理念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多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带动煤炭企业前进的脚步,提高中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企业创新实体、技术创新实体的运行及企业创新的重点是强化技术战略的重要方面,技术创新实体生物运行能保障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安全与信息的技术创新能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5利用多种方式进行煤炭企业融资

由于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为了保障煤炭企业能顺利进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多方面、多途径的融资,从而保障煤炭资源运行过程的资金投入。煤炭拓宽融资渠道一般通过4个途径展开工作:a)煤炭企业可自行进行多种市场营销活动,拓展多种营销渠道,通过销售企业产品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b)煤炭企业可根据公司实际经济状况进行制度改革,利用企业的部分股份吸引民营企业主的资金投入,因为煤炭企业的改革,导致多个小型煤炭企业关闭,民营企业难以维持煤炭开产生产,因此这样不仅能提高煤炭企业的凝聚力,且能提高循环经济的资金流动程度及实力;c)因为煤炭企业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国家或政府应对煤炭企业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由于银行等机构资金存储量大,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因此煤炭企业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借贷,从而保证煤炭企业能可持续发展[2]。

2.6完善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只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益。完善循环经济管理制度、建立循环经济激励制度、重视企业人才规划等都是完善健全煤炭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为了加强体制管理,国家和社会还应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作为煤炭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措施,它主要是在煤炭的生产、运输及消费使用等几个环节进行再利用及资源化的经济化处理。利用最少的煤炭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最小的环境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循环经济体制能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循环经济体系将有限的煤炭资源进行多次重复循环利用,采取一煤多用措施,提高煤炭的使用率,且降低废物排放量与危害程度,从而实现煤炭资源最大化与持续化的利用;煤炭企业采取循环经济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且能保障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煤炭企业采取循环经济降低了煤炭使用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且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总之,发展循环经济能促进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5]。

4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未来前景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重要途径,而循环经济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为煤炭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旨是推动煤炭企业发展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企业经济的最大化及最优化,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

5结语

为了保障煤炭资源能稳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重要的解决方案。探讨了煤炭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未来前景,只有从多个方面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延长煤炭资源的使用年限。在煤炭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中国还应着重新能源技术的研制开发,从而大大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闫亚鹏 单位: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林珠.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2]王东兴,巩维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J].煤炭经济研究,2014(11):19-23.

篇(6)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前言

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当今社会尤为关注的两大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资源不断的在减少。人们在反思的同时,对环境、经济及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到持久的保护、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实现各区域的平衡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增长,不断消除贫富差距,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势头越来越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均不同,在国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对环境、生态以及社会问题,在国外,他们主要是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对经济、环境、社会的兼容发展缺很少关注。我国区域资源的环境各异,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虽然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拥有着丰富的资源,所以该区域迫切希望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使其走上了粗放型的道路,因此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一、建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模型

利用经济控制原理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模型基础,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规划,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其模型建立的每个环节,并逐渐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状态评价体系

从规划上来看,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整体一致,区域属于国家的一部分,所以在利益方面二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区域在确定其经济的发展目标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有机的整合各项指标(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经管水平、就业水平等)。

(二)对模型的步骤进行科学的排序

要实现对经济进行良好的控制就是要对预期目标进行一一的实现。每个步骤所设定的目标各不相同,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和区域也各不相同,所以,要学会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的步骤进行排序。在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均有差异,并且各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也有好有坏,所以它们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各地区需要认真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分析,对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序。

(三)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相关人员要学会科学地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对某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评判,依此来判断该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满意度,其中还包含各项目的满意程度。

当建立了状态集后,随之需要建立一个理想状态集,其中包含每个小目标满意程度的评级。采用经济控制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将每个环节的步骤设定为相应的策略,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科学的排序,制定可行的实施步骤,将顺序靠前的目标进行优先实现,再实现步骤靠后的各项指标,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简述为:在当今环境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下,发挥自身区域的优势,实现该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的前提是技术在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实现集约型增长;可再生能源的再生速度超过了能源被消耗的速度,不可再生能源受到技术条件的约束。环境对废物吸收的能力大于废物自身产生的速度。根据该定义,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评价指标有三个方面:第一,集约型经济增长指标,包含:GNP增长、产业结构系数、支柱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第二,资源消耗及利用程度指标。指标主要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消耗以及利用程度指标。第三,环境污染指标。该指标包含:河流、水域污染情况、大气污染情况、工业废气的排放情况等。

(一)集约型的经济指标

要想使一个区域内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实现其经济的增长是关键因素,如果经济没有实现增长,那么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加不可能得到实现。我们迫切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想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就不能对环境资源进行破坏,即经济的增长必须是净增长的模式。要实现该模式的经济增长,企业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技术化水平。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利用指标

自然资源的种类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它对区域的经济增长有着关键的作用,其利用的程度和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自然资源包含的种类繁多,对于目标实施模型不能讲每种资源都进行考虑,所以,我们应该重点注重耕地、水资源及矿产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

结束语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面对各类问题的不断出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随着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改变,只有相关部门对优秀的措施进行借鉴,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吸取以往的教训,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策略,调整改革措施,认真建设目标实施模型,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区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伟.大连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陈梅.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

篇(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便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而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在曲折变化中不断的发展以寻求更稳定的发展道路,近些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与自然环境的失衡问题是困扰着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在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整体并稳定的发展,因此为了调节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问题,以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最大化的实现,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环境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因此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口号成为了当展的主流之一。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为了能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以及正确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政策实施,就必须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述

近些年来,虽然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生活质量却得到了下降,追其原因就是由于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从而使得发展受到了制约,而这种区情况由来已久,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不断的进行调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所以为了能稳定环境以及发展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瞬间得到了国际社会之间的关注,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了各国发展的核心以及关键,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保证生态环境稳定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概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背景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环境下,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整个社会科技及工业发展的前提,但是由于过快的发展速度引发了一系列的潜在问题,而为了避免这些潜在问题影响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循环经济的出现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所谓的循环经济是为了使得资源高效利用化以及循环为核心,从而促进自然界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价值的再增长过程。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提出以来便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而事实证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使用价值十分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加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循环经济的基础,而循环经济是为了能更好的发展社会的关键,而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得到更好的后备力量。从另一方面来说,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虽然可持续发展一直被公认为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如果跟不上去就会严重的影响国家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综合国力,进而让使得国家处于弱势,因此发展依旧是不可规避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能避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后续实施效率不高,就必须进行循环经济的辅助,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循环经济是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能达到理想目的的重要支撑。

三、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现状

虽然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对于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之间发展的稳定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认知存在误差、重视方向不对、实施策略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得当前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政策实施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认知问题

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口号倡导时间已经相对较长久,所以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知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正确的,但是对于循环经济的认知可能就会存在些许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曲解循环经济的核心价值,只注重于经济点的发展问题,从而使得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衷被违背,进而导致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率不高。

(二)重视问题

虽然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报以相当高的关注度以及重视度,但是由于职责的制度上的一种缺陷,或者可以说是由于社会各结构在这两个政策的实施上的职责不明确,使得重视结果出现了问题,这也就导致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实施效率不仅会降低,也违背了概念提出的初衷。

(三)实施策略问题

实施策略的问题其实从某种上来说应该是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因为企业是需要不断的发展,扩大自身品牌在市场上的号召力以及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而这一切成为现实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企业本身经济的发展状况,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短视的企业会钻制度的漏洞,进而提升企业的资本,而这也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四、改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现状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政策高效的实施,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改善其在投入使用后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加强社会的认知

正确的认知是保证相理念被恰当、高效的执行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解决由于认知误差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问题,就必须加强社会全体对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的相关理论的了解,树立一个正确、清晰的观念,进而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社会的重视度

为了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就必须加强社会的重视度,从而以社会的力量督促企业的政策实施效果以及实施质量,从而在企业实施相关政策时出现的问题能被及时的解决,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因该明确社会各群体的相关职责,进而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

(三)高效的实施策略

为了能更效的获得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实施的高效性,就必须采取科学、恰当、合理以及高效的实施策略,而这不仅需要使社会各个机构能明确自己在这两个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样也要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使得不法人士无法钻制度的漏洞,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的情况。五、展望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的污染排放量大幅度的下降,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能源的二次浪费,而随着改善当前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将会为人类社会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十分优良的社会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循环经济的实施可以说是在极大程度的保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点,而随着相应的实施问题的解决,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将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便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而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在曲折变化中不断的发展以寻求更稳定的发展道路,近些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与自然环境的失衡问题是困扰着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在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整体并稳定的发展,因此为了调节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问题,以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最大化的实现,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环境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因此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口号成为了当展的主流之一。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为了能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以及正确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政策实施,就必须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述

近些年来,虽然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生活质量却得到了下降,追其原因就是由于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从而使得发展受到了制约,而这种区情况由来已久,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不断的进行调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所以为了能稳定环境以及发展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瞬间得到了国际社会之间的关注,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了各国发展的核心以及关键,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保证生态环境稳定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概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背景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环境下,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整个社会科技及工业发展的前提,但是由于过快的发展速度引发了一系列的潜在问题,而为了避免这些潜在问题影响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循环经济的出现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所谓的循环经济是为了使得资源高效利用化以及循环为核心,从而促进自然界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价值的再增长过程。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提出以来便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而事实证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使用价值十分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加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循环经济的基础,而循环经济是为了能更好的发展社会的关键,而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得到更好的后备力量。从另一方面来说,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虽然可持续发展一直被公认为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如果跟不上去就会严重的影响国家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综合国力,进而让使得国家处于弱势,因此发展依旧是不可规避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能避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后续实施效率不高,就必须进行循环经济的辅助,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循环经济是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能达到理想目的的重要支撑。

三、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现状

虽然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对于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之间发展的稳定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认知存在误差、重视方向不对、实施策略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得当前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政策实施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认知问题

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口号倡导时间已经相对较长久,所以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知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正确的,但是对于循环经济的认知可能就会存在些许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曲解循环经济的核心价值,只注重于经济点的发展问题,从而使得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衷被违背,进而导致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率不高。

(二)重视问题

虽然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报以相当高的关注度以及重视度,但是由于职责的制度上的一种缺陷,或者可以说是由于社会各结构在这两个政策的实施上的职责不明确,使得重视结果出现了问题,这也就导致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实施效率不仅会降低,也违背了概念提出的初衷。

(三)实施策略问题

实施策略的问题其实从某种上来说应该是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因为企业是需要不断的发展,扩大自身品牌在市场上的号召力以及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而这一切成为现实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企业本身经济的发展状况,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短视的企业会钻制度的漏洞,进而提升企业的资本,而这也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四、改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现状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政策高效的实施,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改善其在投入使用后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加强社会的认知

正确的认知是保证相理念被恰当、高效的执行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解决由于认知误差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问题,就必须加强社会全体对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的相关理论的了解,树立一个正确、清晰的观念,进而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社会的重视度

为了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就必须加强社会的重视度,从而以社会的力量督促企业的政策实施效果以及实施质量,从而在企业实施相关政策时出现的问题能被及时的解决,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因该明确社会各群体的相关职责,进而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

(三)高效的实施策略

为了能更效的获得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实施的高效性,就必须采取科学、恰当、合理以及高效的实施策略,而这不仅需要使社会各个机构能明确自己在这两个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样也要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使得不法人士无法钻制度的漏洞,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的情况。

五、展望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

篇(9)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43-0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延伸到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新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和农业经济参与市场竞争重要举措。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受到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问题备受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我国农业领域基础薄弱,农村经济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就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山东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山东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山东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显示意义。

1 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分析

1.1 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分析

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重要的关键性概念,其直接影响到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途径的选择。但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概念,众多学者对这个概念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解和解读,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说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农业研究人员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界定,他们对概念定义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营和战略性的体现,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选择科学品种,确定如何提僧土地肥力对策,对种植制度、耕作方式、轮做方式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确定,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降低成本支出,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保证农业生产和盈利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从环境研究学者的角度分析,将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定义为一种向着更大使用价值,资源更有效利用的农业,并保持农业和环境的平衡不断向前发展,确保一定的生产率和收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物;最后,《登博斯宣言》中关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定义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由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制定发展目标的软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注重整个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不同领域研究学者就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定义分析发现,我们在认识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是曲折进行的,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研究。

1.2 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

首先,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加快发展,这对对于发展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发展过程中要保证通资源、环境和人口相协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其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重复利用土地资源,在单位面积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满足社会大众的物质需求;再次,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将发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结合起来;第四,农村人口数量得到控制,质量显著提升。控制好人口增长速率,提高人口质量,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农民;最后,农民经济收入持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适度,技术措施先进,结构合理,品种多样化,品质优异,实现高产、稳产和低耗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 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2.1 发展生态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化现代农业道路

首先,要尊重保护农民群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积极鼓励农民群众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湿度规模经营;其次,强化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合作,注重保护农民群众土地和财产收益。结合不用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对生态农牧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提高生态农牧业的经济效益。

2.2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首先,实行点面相结合污染源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大农业环境执法力度,控制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农业生产中全面推行侧扑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禁止使用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其次,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注重种养结合,对土地进行科学治理,采取土地开发和复垦等措施,为农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最后,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设完善的农田防护体系,为农业生产创建良好的生态效益。

2.3 建立多元化的合作组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大力培养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专业合作组织,采用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将农民群众集中起来生产经营,不断解放农村劳动动力;其次,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扶持和建立一批社团性的协会和非正式组织,代表广大农民群众,表达群众的诉求,提高农民群众在社会中的地位;再次,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完善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公开组织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增强组织的自我约束能力;最后,紧急围绕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将各个生产环节细化,带领农民群众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态农牧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王书洲. 关于我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J]. 新经济. 2016(06)

[2] 张金凤.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J]. 吉林农业. 2016(11)

篇(10)

[中图分类号] [TV-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9-01

2013年10月24日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发改委杜鹰同志提出:“推动完善各类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健全管护机制,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持续发挥效益。”因此,推动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新台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这也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重视的基本原因。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时,要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现实。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全面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有了水利,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同时配合增产措施,农业才可能大幅增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水利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战略部署,总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经验,深入分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为关键,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突出重点,抓住本地区的重点问题,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应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分步实施。规划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状况,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确定相应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应在经济、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三、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农田水利投入不足,水利管护机制不健全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农业水利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对农业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概括来说就是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就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农业水利,用现代设备、材料装备农业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水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水利。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策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积极发展。农业水利工程要想取得更好地发展,不只要解决思想认识、科学管理、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还必须解决很多技术问题。为此,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应重点研究节水、节能、节约投资的技术措施。在促进农业生产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将农业水利工程科学技术提到新的高度。

2.1加大对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按照“开工---推进----储备---论证”的思路,多规划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和水环境的项目,重点做好流域综合规划,包括生态建设、灌区节水改造、河道综合治理、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等项目建设。

2.2水利工程建设,一是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制定完善县乡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制定“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分年实施计划方案。二是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实施江湖堤达标工程。三是要解决人员工资及维修养护经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3统筹安排工程建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与农业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和减灾能力。按照水源、渠系、田间工程统筹规划、配套实施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已建和在建的水源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灌区工程。继续积极推进重大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着力增强区域水资源调控和防洪抗旱排涝能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

2.4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和污染排放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严格限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扩大灌溉面积和新上高耗水项目。继续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休养修复部分耕地。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变电站网络安全监测 下一篇: 海绵城市的含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