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0 14:57:53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18-01

一、当前我国乡镇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在新经济环境下,每个企业都在培育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作为这种能力的创造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目前乡镇企业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环境的需要,乡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导致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员工的录用、晋升、辞退不够规范,随意性大,企业的培训不到位,仅仅在于一般的技能培训,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提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资产管理没有规范的制度。乡镇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十分松散。许多固定资产处于瘫痪状态,不能产生效益。此外,由于产权不清,乡镇企业资产流失十分严重,一些固定资产没有通过严格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在出售后其收益大打折扣。并且很多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经常是后来添补,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资金缺乏仍是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都是从农村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利润,很少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因此并无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企业很容易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处于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二、加强乡镇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1.依靠政府政策,从宏观上调整乡镇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乡镇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应该是在充分考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同时考虑本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经营领域。同时,乡镇企业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既有别于国有企业单一化的生产经营现状,又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改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能否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是乡镇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2)

一、营改增税法改革的基本概述

1.“营改增”的背景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体系当中,增值税和营业税这两种流转税税种并行。增值税主要适用于制造业领域,营业税主要适用于服务业领域,两种税收方式在我国整体税收收入中占比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导致的税负失衡问题日益凸显,重复征税现象严重,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负担。营业税税法改革是我国政府在探索改革之路上的重大举措,伴随“营改增”范围的不断扩大,营业税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营改增”的发展历程

2012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内容新增了广播影视作品制作、发行、播放。2013年8月1日,“营改增”推广至全国范围内试行。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2014年6月1日,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二、营改增税法改革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的影响

河南省乡镇企业起源于零散的小手工业,伴随着全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河南省乡镇企业具有经营范围广、涉及行业面广、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一般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营改增”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产生了诸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河南省乡镇企业税收负担

河南省乡镇企业大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小微企业,在实行营改增税法改革之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不含税销售额,即3%的征收率计算增值税,税收相对之前降低40%左右,因此对于河南省乡镇企业来说,“营改增”减轻了税收负担,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生存机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政策。

2.加大企业财务管理难度

由营业税制度变更为增值税制度,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营业税中不存在销项合算,因此核算难度不大,乡镇企业只需要通过收入或收支差额以及现行税率即可计算出税金。而增值税的核算方式则相对复杂,在经营收入入账的方式上也与营业税不同,乡镇企业的收入和成本都需要按照现行税率抵扣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并对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进行应交税金方式审核,将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应交税金。因此,实行“营改增”后河南省乡镇企业必须要对原有的会计审核制度进行调整,相应增加会计科目,同时也要求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3.推动河南省乡镇企业转型升级

营改增税法改革将原有的“道道征收”和“全额征收”转变为“环环抵扣”和“增值征税”,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首先是推动了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乡镇企业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的模式;其次是促进了乡镇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由于增值税中存在抵扣项,乡镇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逐渐重视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这也带动了河南省乡镇中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4.增强河南省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

营改增税法改革的目的在于减少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其中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乡镇企业从中获益良多。实行“营改增”后,企业的经营管理越优,抵扣的税额也就越多,这使得河南省乡镇企业越来越重视经营管理。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河南省许多乡镇企业都自发的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外部服务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合作选择机制,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极大增强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营改增”背景下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策略调整

1.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

河南省乡镇企业要充分领会营改增税法改革精神,准确把握改革内容,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让政策红利惠及生产经营的各方各面。要制定适应“营改增”形势的企业发展规划,创新企业经营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设备更新换代频率,及时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

2.改进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目前,河南省许多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沿用“营改增”之前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税法调整后的实际工作需求。以往对简单的会计核算体系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少,核算要求低,如果继续使用很容易产生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从而导致税款计算出现错误,引发税务风险。因此,必须改进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调整原有会计审核制度,建立全新的应交税金方式审核制度,做好税收衔接,对于混业经营的乡镇企业要根据不同税种业务采取相应的核算方式。加大乡镇企业财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履职能力。

3.科学调整企业结构框架

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框架与利润之间存在关联性,顺应“营改增”的形势科学调整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内部构架,将企业内部的服务机构进行细分,把研发、设计、仓储、运输等部门分开设置,并同时提高各部门的专业能力,实行专业化管理,可以实现乡镇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

4.变更经营收益评估方法

营改增税法改革从实质上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体系带来了变革,将营业税中的价内税转变为增值税中的价外税,从而对交易双方的利益产生影响。河南省乡镇企业若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紧跟市场环境变化,依据“营改增”的内部要求,对乡镇企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改变原有旧的经营收益评估方法,力求增加乡镇企业的税后收益。结论:营改增税法改革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税制完善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营改增”为河南省乡镇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广大乡镇企业要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税收政策,适时调整经营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作者:朱秀萍 单位:郑州自动化研究所

参考文献: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3)

关键词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方法

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是我国城镇的基层企业。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乡镇企业也加大了企业发展前进的步伐,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推动着中国城镇发展进程。乡镇企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致富和就业问题,并且对发展农业技术、农民致富、乡镇繁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但是,由于乡镇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乡镇企业日益暴露出在财务管理上的各种问题,合理解决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成为了目前乡镇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重点工作。

一、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

大部分乡镇企业只重视企业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能力,单方面追求利润,盈利成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显而易见,乡镇企业在蓬勃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只是盲目地探索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率和增加销售额,从而忽略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这一关键点。假设,一个企业正遭遇经营瓶颈,发展寸步难行,存在着流动资金运转困难、销售额急速滑落、负债居高不下等甚至濒临破产的情况,此时企业若懂得如何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掌握资金运转动向和情况,则可以挽救企业破产的局面,帮助企业实现持续长期经营。

2.乡镇企业缺乏财务管理人才

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短缺的原因有几点。首先,乡镇与大城市相比,其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管理人才不愿往乡镇发展。同时,乡镇无法达到城市级别的薪酬水平,这致使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其次,因为乡镇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其财务管理人员发展空间有限。最后,乡镇企业家接受教育程度有限,他们对聘请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信任,没有足够的信心把财务管理权力外移。

3.乡镇企业拥有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大的背景下,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扩大,频繁的经济往来致使支出费用增多,经济数目随之增大。然而,由于乡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设置完善的规则制度,导致企业资金往来与使用出现混乱的情况,以及某些自私自利的个人或团体滥用职权,利用伪造或者钻制度空子的手段来获利。其次,规章制度不健全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缺少定期的培训,导致他们没有深入掌握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没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不利于财务业务的开展和完善,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

4.乡镇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资金流动性不强乡镇企业基于自身规模不大、客户来源少等原因,使得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其次,农村经济发展有其局限性和缓慢性。再者,银行对乡镇企业的贷款要求相对较高,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降低金融风险与坏账,一般仅以小金额、短期限为原则对乡镇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难以满足乡镇企业日常发展的要求。贷款困难致使小规模、生命周期较短的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不畅通,加上农村地理位置较偏僻,阻碍了信息的传递,进一步导致乡镇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宣传,最后导致乡镇企业的流动资金极其短缺。

二、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解决方法

1.乡镇企业应重视财务管理

乡镇企业的经营模式大多数为“家族式”,乡镇企业要长期发展,企业家就必须接受新思想,打破长期以来的“家族式”的经营模式,重视财务管理在经营活动中的地位,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乡镇企业家应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财务管理人员主动考察与企业合作有关的项目,培养忧患意识以保证企业资金投入的准确性,并充分信任他们,把财务管理的权限放到有能力、有前途的管理者手中,为乡镇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

乡镇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引进专业对口、受教育程度高、心思缜密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薪酬合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扩大其发展空间。乡镇企业要留住优秀的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去了解职工不同时期的心理动向,了解员工对本行业、本财务领域的意见和需求,激励财务人员增强其创新意识,鼓励其继续再教育,逐步由传统的记账方式过渡到现代记账方式,重视财务报表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3.健全乡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乡镇企业要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一,要求其财务管理人员定期统计和记录企业的固定资产,灵活调动企业资金,以提高企业经营收益。第二,制定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奖励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工作能力强、并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以起到模范先锋的作用。另外,必须要惩罚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做到真正的奖惩分明。第三,乡镇企业还需为财务管理人员多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使其更专业地为企业避免财务风险。

4.政府为乡镇企业提供融资扶持

由于乡镇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存在融资困难的局面,致力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应给予乡镇企业有关融资扶持政策,可以建立专门的扶持资金,乡镇企业也应该打破较单一的融资渠道,鼓励员工进行融资,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业绩水平。财务人员需做好贷款记录,建立良好的信誉记录,为以后与其他客户的长期合作做好铺垫和充足的准备。政府应帮助企业拓宽产品的宣传途径,使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广阔。

三、结论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了使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不被淘汰,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我国乡镇企业的燃眉之急,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乡镇企业家由传统思想向新思想的转变,重视人才引进战略,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报表的整理。因此,乡镇企业家应学习且掌握当前先进及科学的技术和企业经营理念,谨慎做好每个重大决策,引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以促进我国乡镇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伽.浅议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J].吉林农业,2010(12):32-36.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4)

前款所称投资为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百分之五十,或者虽不足百分之五十,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际支配作用。

乡镇企业符合企业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第三条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要发展商品生产,提供社会服务,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支援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第四条发展乡镇企业,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对乡镇企业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镇企业,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乡镇企业。

第七条国务院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全国的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

第八条经依法登记设立的乡镇企业,应当向当地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乡镇企业改变名称、住所或者分立、合并、停业、终止等,依法办理变更登记、设立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应当报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乡镇企业在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城市开办的并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按照乡镇企业对待。

第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属于设立该企业的全体农民集体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共同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按照出资份额属于投资者所有。

农民合伙或者单独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属于投资者所有。

第十一条乡镇企业依法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乡镇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

第十二条国家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乡镇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干预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撤换企业负责人;不得非法占有或者无偿使用乡镇企业的财产。

第十三条乡镇企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形式设立,投资者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建立经营管理制度,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十四条乡镇企业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投资者在确定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负责人,作出重大经营决策和决定职工工资、生活福利、劳动保护、劳动安全等重大问题时,应当听取本企业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实施情况要定期向职工公布,接受职工监督。

第十五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健全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

第十六条乡镇企业停业、终止,已经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按照有关规定安排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按照合同的约定办理。原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工有权返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生产,或者由职工自谋职业。

第十七条乡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援农业和农村社会性支出,其比例和管理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机关、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乡镇企业收取费用,进行摊派。

第十八条国家根据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对乡镇企业减征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征税收的税种、期限和比例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九条国家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小型乡镇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一定期限的税收优惠:

(一)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开办初期经营确有困难的;

(二)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

(三)从事粮食、饲料、肉类的加工、贮存、运销经营的;

(四)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需要特殊扶持的。

前款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对于符合前条规定条件之一并且符合贷款条件的乡镇企业,国家有关金融机构可以给予优先贷款,对其中生产资金困难且有发展前途的可以给予优惠贷款。

前款优先贷款、优惠贷款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基金由下列资金组成:

(一)政府拨付的用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周转金;

(二)乡镇企业每年上缴地方税金增长部分中一定比例的资金;

(三)基金运用产生的收益;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民等自愿提供的资金。

第二十二条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其使用范围如下:

(一)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举办合资项目;

(三)支持乡镇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支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和生产传统手工艺产品;

(五)发展生产农用生产资料或者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乡镇企业;

(六)发展从事粮食、饲料、肉类的加工、贮存、运销经营的乡镇企业;

(七)支持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八)其他需要扶持的项目。

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和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三条国家积极培养乡镇企业人才,鼓励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乡镇企业服务。

乡镇企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人才。

第二十四条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乡镇企业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组织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第二十五条国家鼓励乡镇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建设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增加出口创汇。

具备条件的乡镇企业依法经批准可以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

第二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发展乡镇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发展,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以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二十七条乡镇企业应当按照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技术改造,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十八条举办乡镇企业,其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土地,凡有荒地、劣地可以利用的,不得占用耕地、好地。

举办乡镇企业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用地批准手续和土地登记手续。

乡镇企业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连续闲置两年以上或者因停办闲置一年以上的,应当由原土地所有者收回该土地使用权,重新安排使用。

第二十九条乡镇企业应当依法合理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

乡镇企业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取得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实行正规作业,防止资源浪费,严禁破坏资源。

第三十条乡镇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设置会计帐册,如实记录财务活动。

第三十一条乡镇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对于违反国家规定制发的统计调查报表,乡镇企业有权拒绝填报。

第三十二条乡镇企业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按期进行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乡镇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关管理部门不得超越管理权限对乡镇企业减免税。

第三十三条乡镇企业应当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得生产、销售失效、变质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得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第三十四条乡镇企业应当依法使用商标,重视企业信誉;按照国家规定,制作所生产经营的商品标识,不得伪造产品的产地或者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和认证标志、名优标志。

第三十五条乡镇企业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和低资源消耗的企业,切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规划,提高乡镇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乡镇企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乡镇企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乡镇企业不得采用或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得生产和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标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必须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关闭、停产或者转产。

第三十七条乡镇企业必须遵守有关劳动保护、劳动安全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的劳动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生产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对危害职工安全的事故隐患,应当限期解决或者停产整顿。严禁管理者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发生生产伤亡事故,应当采取积极抢救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一)非法改变乡镇企业所有权的;

(二)非法占有或者无偿使用乡镇企业财产的;

(三)非法撤换乡镇企业负责人的;

(四)侵犯乡镇企业自主经营权的。

前款行为给乡镇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三十九条乡镇企业有权向审计、监察、财政、物价和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控告、检举向企业非法收费、摊派或者罚款的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应当责令责任人停止其行为,并限期归还有关财物。对直接责任人员,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四十条乡镇企业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劳动安全、税收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在其改正之前,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停止其享受本法规定的部分或者全部优惠。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065-03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被提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新型乡镇企业作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型乡镇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型乡镇企业构建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型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1]。乡镇企业具有跨行业广、适应力强、生产规模较小、自主经营管理和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等特点。

新型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以新的投资方式、新的组织方式、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机构形成的具有新的特色的,并在改善城乡面貌,缩短城乡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企业[2]。它是集信息化与制度化的管理、规模化与系统化的生产于一体,并在生产中融入高新技术的现代化企业。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新型乡镇企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全靠国家投入和涌入大城市,必须依靠新型乡镇企业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因此,大力发展新型乡镇企业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二,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新型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及规模,极大影响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通过新型乡镇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农村农民市民化。第三,反哺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第四,提高农民素质。发展新型乡镇企业,让更多的农民进入企业,参加各类培训,学到更多新的知识,不仅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能提高农民的素质。

二、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当前,我国一些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者的质量意识不强,缺乏质量管理全局观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新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对质量管理工作意识不强,对《产品质量法》、《标准化发》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者只把质量当做是职能部门的事情,缺乏全局观念,片面要求职能部门追求产量、生产速度和短期的经济利润,导致企业不顾产品的质量,制造劣质产品,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最终将造成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2.质量目标缺乏针对性,与企业经营目标缺乏有机结合

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4]。要想使质量目标真正地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质量管理中起到作用,必须要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机结合。然而,一些新型乡镇企业在制定质量目标时,没有考虑企业的现状及未来的需要,导致制定的质量目标缺乏针对性,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目标脱节。

3.质量管理过程中缺乏全员参与

在信息社会时代,人力资源是组织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人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一些新型乡镇企业里面的领导或者员工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的人员无关。而事实上,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涉及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沟通、协调等基本职能,涉及生产、培训、销售等业务,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参与其中。

(二)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1.企业领导者的质量管理知识背景缺乏,理念陈旧

我国大多数新型乡镇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乡镇企业转化过来的,而大多数乡镇企业的创办者出生于20世纪50或60年代。因此,这些领导者比较少接触高等教育,尤其缺乏现代管理理论知识。所以,一些新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在缺乏质量管理知识的背景下,质量管理的理念就相对比较陈旧,自然也就在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2.企业在制定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忽视与质量目标相结合

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往往只考虑如何快速获得利润,采取何种市场营销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而忽视了与企业产品质量目标相结合,尤其是新型乡镇企业。新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在制定组织战略目标的决策过程中往往没有意识到产品质量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沉浸于传统的只重产量,快速实现扩张的逻辑思维,忽视与质量目标相结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3.企业对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投入不足,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全员参与,导致质量管理的效果不佳。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企业对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投入不足,这是主要原因;第二,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众多新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只注重员工的产出,不重视对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要想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投入,最大可能地提高员工的素质。

三、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问题,而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新型乡镇企业缺少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模式。因此,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新型乡镇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以市场竞争与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为中心来构建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新型乡镇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市场竞争,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就离不开企业品牌的塑造。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产生巨大作用的灵魂,更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源泉。因此,构建新型乡镇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应树立市场竞争和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

1.市场竞争的经营理念

我国的新型乡镇企业构建以市场竞争的经营理念的质量管理模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第一,市场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核心是质量。随着我国进入WTO,国外众多跨国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观念一去不复返。在同一行业内,各地品牌雨后春笋般进入市场,产品日益丰富,而顾客的消费观念也日趋成熟,同一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无论属于哪一行业,新型乡镇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市场竞争,而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是核心,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第二,质量管理的依据是标准化。新型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作好质量管理尤为关键,而质量管理的依据是标准化。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应该制定一个标准来衡量它。制定质量管理的标准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是标准要具有先进性,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一定要与时俱进,与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国际质量标准接轨;其次,标准要具有可行性,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自视过低,而且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订,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要。

第三,质量管理要以顾客为中心。市场竞争说到底是顾客争夺的竞争,拥有顾客的多少决定企业占领市场的份额的多少。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取决于顾客,不符合顾客的标准,顾客也绝对不会认可。所以,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以顾客为中心,制定质量标准前要充分作好市场调研,准确把握顾客的真实需求。

2.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

新型乡镇企业除了要以市场竞争理念构建质量管理模式外,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也是不可或缺的。以下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说明品牌塑造对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1)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苑”)成立于1993年,坐落于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岭大街,是一家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专业从事改性塑料、色母和醛酮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型乡镇企业。该公司于1999年通过ISO9001版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ISO/TS16949国际汽车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被评为“花都区地方骨干民营工业企业”;2008年公司“FORYOU”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2)科苑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对质量管理模式构建的作用

科苑是一家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高科技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科苑特别重视以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来促进公司质量管理的发展。这一理念对科苑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质量目标明确,标准化程度高。为把“FORYOU”打造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科苑一直狠抓产品质量,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对产品的质量目标作了科学细致的分析,在生产、加工、出产、检验等每一道工序都以著名企业的质量标准来严格执行。第二,调动员工对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局面。科苑在打造著名品牌的过程中,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人人重质量之风成了科苑的主旋律,逐渐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局面。

科苑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给了我国众多新型乡镇企业一个重要的启示,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起着关键作用。

(二)以业务流程重组来策划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式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新型乡镇企业已经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新型乡镇企业要适应全球市场竞争就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提升竞争力。

1.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定义有几种,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它的奠基人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的定义:“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5]。

2.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构建需要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来策划

我国的新型乡镇企业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沿袭了传统乡镇企业不良的业务流程。因此,我国众多学者提出了要在新型乡镇企业内部实现二次创业,对旧的业务流程改造重组。这将意味着,新型乡镇企业在构建质量管理模式期间,需要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来策划,使得新型乡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环境,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三)以建立内部和利用外部监控机制保障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新型乡镇企业在建立了质量管理模式后,如果要保证其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层次分明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及需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行业质量标准及国家、地方等各级监督部门的监控。

1.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监控机制

任何一个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反馈和控制,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内部监控机制对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监控机制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内部监控机制要具有实践性。新型乡镇企业在建立内部监控机构时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遵循三步走方针。第一步是关注,即发现质量问题并进行报告;第二步是分析,即调查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三步是解决,制定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案;第四步是反馈,即执行过程中要随时向领导汇报,减少误差。第二,内部监控机制要具有分明的层次性。一般而言,质量管理监控机制可分为三级,初级是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中级是内部审核活动;最高级是管理评审活动。它们互相联系,层层递进,保障监控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三,内部监控机制既要抓个案,又要抓整体。在建立质量管理内部监控机制过程中,既要通过个案问题发现质量问题点,又要通过整体质量水平发现质量重点。

2.充分利用外部监控机制

新型乡镇企业可以利用质量认证、国家、地区政府的监控来保障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质量认证工作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统一指导和管理下有序进行。国家技术监督局根据新型乡镇企业的特点,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制,定期对新型乡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另外,新型乡镇企业还可以利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简称“ISO9001”来监督产品等质量管理工作。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凡是推行ISO9001的组织每年至少需要进行一次内部质量审核。所以,新型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外部监控机制来保证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质量是一个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灵魂,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给了我国新型乡镇企业重要的启示。我国的新型乡镇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具有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型乡镇企业只有通过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新型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卞耀武,马宝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释义[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1997:33.

[2]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型乡镇企业的意见[N].无锡日报,2006-08-25,(A3).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经济转型期乡镇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

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贡献了力量。但是,在经济转型期,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呈现递减态势,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在新形势下很有必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下面主要分析了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乡镇企业缺少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从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来看,较过去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没有出现与时俱进的增长。我国乡镇企业的许多从业人员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缺少必备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操控与管理,对于产品开发环节、资金管理环节、营销环节等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乡镇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乡镇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相比较,整体的规模偏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而且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对乡镇企业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通常情况下,乡镇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家庭式或者独裁式的管理,在人事关系上也是管理者一人说了算,不能有效地发挥民主的作用,使得管理缺少科学性,不利于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很多乡镇企业不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使用的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而且技术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不强,缺少对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因此产品通常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只能靠产品代工等形式赚取廉价费用。缺少技术创新必将制约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乡镇企业在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污染等环境问题,没有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一致。

(四)乡镇企业存在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等问题

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和权责不明确等问题业已发展成为乡镇企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乡镇企业在中的“有经济,无组织”的情况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权责区分不明确,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监管手段,乡镇企业的经济组织职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体制上的不顺畅、管理上的不规范都不利于乡镇企业发展。

二、经济转型期进行乡镇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乡镇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

组织结构的创新是乡镇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举措。相对而言,乡镇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具有一定的被动型和滞后性,企业内部权利过于集中,企业的管理弹性、市场反应与应变能力相对缓慢,乡镇企业只有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框架结构、权利分配以及沟通机制,对企业在新时期的组织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科学的创新,如扁平型、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组织结构的创新与建立,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实施,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动力与支持。

(二)经营管理观念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和竞争环境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很多乡镇企业的管理思路比较保守,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限制了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提升。对此,乡镇企业必须增强“外向型”管理意识和经营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国际市场,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公平竞争秩序、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等。此外,乡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对经营管理观念的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只有企业领导重视了,从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优势,确保乡镇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观念的尽快树立。

(三)技术创新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镇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必须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首先,乡镇企业要从自身的生产技术状况出发,准确查找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差距,积极实施“科技兴企”的经营发展战略,加快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在提高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的结构、提高产生的质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其次,乡镇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与农村、农民、农业之间的联系,重视自身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尽快实现。再次,乡镇企业的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实现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积极作用,带动企业的更加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转型期进行乡镇企业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乡镇企业只有不断实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啜文.发展乡镇私营企业的几点体会[J].前进,2001(10):46.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18-02

1 我国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分析

乡镇企业采取的家庭化经营模式,是适应其发展初期的内外部环境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其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也会日渐显露出来。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企业,同时每年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家族企业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而国外许多大型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演化而来的。这就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中国的乡镇企业如果能扬长避短,同样也可以做大做强。

当然这些家族企业随着内外部的环境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自我超越过程。我们从“所有权集中度”和“经营管理权集中度”这两个维度来分别表示家族对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掌控的大小。其中,集中度越高则表示家族拥有这一变量掌握的程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通过这两个维度可以将家族企业分为9种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经营管理权集中度

所有权度

低公众企业经营型家族企业纯经营型家族企业

中自主型家族企业合作型家族企业经营型家族企业

高规范型家族企业古典型家族企业原始型家族企业

低中高

我国乡镇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古典型家族企业模式,在此模式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于家庭成员中,以家族血缘关系对企业实行全面控制。企业规模一般在数十人或者更多。乡镇企业主掌握大权,次要管理职位由家庭成员担当,遵循任人唯亲原则,采用人治管理方式。这种模式在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选拔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存在问题。这意味着,这种模式已经无法继续适应现代多变的内外部环境。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文化观念与西方不同,所以改革中就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简单地要求家族交出股份和领导权,通过“两权分离”激进的方法,一蹴而就地实现企业社会化,倘若中国乡镇企业不加判断地全盘吸收西方的“经验”,往往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为了实现中国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规范模式”。这种模式沿原始型家族企业―古典型家族企业―规范型家族企业―自主型家族企业―公众企业这一路径演变。这种路径是先规范经营管理,然后进行所有权稀释。利用这一模式,乡镇企业可以逐渐实行制度化决策和管理,排除“人治”而建立“法治”,企业也会因此兴旺发达。

2 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引发的问题分析

我国乡镇企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主要采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主,家庭投资经营为特色的模式。这些乡镇企业沿袭着家族式管理,这种狭隘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大潮流,成为了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障碍之一。

2.1 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思想带来的成本约束

文化是指人们所习得的与遵从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构成了人们的主观思维模式。乡镇企业主积累了带有自身特点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价值观念,并且依赖这些价值观体系生活和工作,他们投入到生产中的资本不仅仅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为重要的是独特的文化资本。他们以家庭或家乡为重,对传统道德的追求或许超越了对利润的单纯获得。

这些企业主宁可放弃拓展交易所带来的潜在利益,也不愿意放弃其习得和遵行的特定文化取向。当然文化成本约束的存在并不是说企业家绝对不能放弃或转变自己的特定文化取向,而是只有当潜在的边际收益超过他的边际文化成本时,他才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考虑到文化成本的约束,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国乡镇企业的资源配置只是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换言之,在私人产权和市场完全竞争中,如果这些乡镇企业改变文化取向不需要成本,他们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其他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是没有差别的。

2.2 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制约社会资源引入

(1)传统的“委托――模型”下的激励理论认为,人为获得激励契约所规定的报酬为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但是心理学家证明,物质刺激只在短期内有效,人们在薪水提高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高原效应”,认为提高后的薪水是理所应得的,传统的“委托――模型”就会失效,这就导致了乡镇企业主对人不信任。同时,在不健全的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可以逃避市场监督和市场处置,乡镇企业主受让控制权时心有疑虑,对授权后可能导致的风险、成本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预期。因此,授权―失控―收权成为乡镇企业中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2)中国乡镇企业主由于受信用道德水平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使他们不愿或不能与外人分享企业的机密信息,不肯信任和授权经理人。而且企业的核心权力长期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中层管理层无望升迁,基层成员的提拔又以关系为原则,这都造成了现有人力资源的浪费或制约社会资源的引入。

2.3 乡镇企业有较高的员工流动率

随着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内部会形成各类利益集团,家族亲属在管理中产生越权越位严重,家族亲属的权利无形地膨胀,责任不明,而且特权行为严重。这种模式,对外来的资源和活力产生一种排斥作用。由于家庭化经营模式的亲缘化特质,在我国乡镇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其心态永远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中。由于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乡镇企业员工的流动速度和规模也在呈现递增的发展态势。

(1)在以先赋性的身份地位来界定权力的制度设计下,企业员工的潜能受到压抑,特别是职员主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且,乡镇企业主观念滞后,企业缺乏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制度。因此,乡镇企业员工流动率较高。当员工流动超过合理范围,就会形成人员的过度流动,会对企业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如对企业的日常业务造成不良后果,会加重同行业的竞争,带来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士气和公司的声誉,增大整个社会的训练成本。

(2)乡镇企业多为“造福一方”的本地福利企业,在招工上无条件地安排本土农民就业,而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偏低,不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影响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乡镇企业用人机制退化,关系职工多,这给企业的管理造成重大的困难,良好的制度体系难以建立。

3 解决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引发问题的建议

3.1 通过内外环境改变企业家思想观念,解除乡镇企业文化成本约束

(1)不断提高企业家个人的修养。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开拓视野,接受来自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观点,积极理解和吸纳不同的文化观念,并根据自身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营经验。

(2)改变现有僵化的企业家培养模式和内容。无论是乡镇企业主本人还是国家应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主的学校教育,使其培养方式和内容更加规范,更加合理,特别是在价值观念体系的灌输上应注重兼容并蓄。

(3)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不仅要推动思想言论的自由,而且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和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心态,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竞争优势的核心。中国这一大批在“夹缝”中生存的乡镇企业只有突破文化成本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3.2 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领导团队,改善社会资源引入状况

根据现代管理学之父杜拉克提出乡镇企业要让外聘管理人享有“主人感”。 杜拉克指出,家族企业中外聘的高阶层专业管理人,必须享有其所应享有的报酬和激励,使他能有“经营自己的事业”的感觉。

(1)构建有效的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经理人供求市场,使经理人和企业在事前交易中能够使有关经理人能力的信息得到真实的体系。这就要求国家努力倡导社会诚信体系;社会和高校在培养人才,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向受教育者传输诚信理念;市场在交易过程中贯彻诚信,完善市场信任制度。由此,乡镇企业主才敢于真正放权,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引入社会资源。

(2)逐步实现产权大众化,加强非家族企业成员长期产权激励机制建设。乡镇企业通过革新,从最根本、最核心的产权制度上让非家族成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经营层)和核心员工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权,承担部分剩余控制权,从而模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边界,以达到对非家族成员长期有效激励的目的。这样可以把对职业经理人的外部激励转为内部激励,使他们变成企业的管家,规避传统委托――模式的弊端和时候交易中的不信任问题。

3.3 增强员工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动率

(1)构建企业的双轨制人才流失危机管理系统。首先,乡镇企业主应树立正确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意识,成立危机管理团队。其次,在危机团队建立后,要经常识别、评价企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据此建立起防范与处理人才流失危机的机制。再次,乡镇企业对人才流失危机不应只是被动防范,同时应主动“反击”,建立“反人才流失危机管理”机制。

(2)建立新型信任与信用关系网络。在创业之始和企业进入发展之后,乡镇企业中的“家长”和家族核心成员均应注重培养超越血缘和人情、涵容组织成员、贯穿上下级之间的新型信任和信用关系网络。根据美国学者巴纳斯的理论,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关爱下级和员工,这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第二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倡导公平、公正和宽容的价值理念。也即树立一个标杆,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员工对企业主产生一种崇敬感,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服务。这是建立新型信任关系网的关键环节。第三是强化行为可测性,给他人留下坚定不移、信守诺言的行为记录。

(3)对员工进行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甄别淘汰是指在进行价值观变革和强化刚性管理的同时,盘点亲属员工,分出可用的与不可用的,对不能及时做出观念和行为改变、不能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亲属员工及时淘汰,为乡镇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育机制和从外部引进人才创造良好、开放的环境;而对可用的亲属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参与到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上来,将其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范畴,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在进行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公正的标准,排除情感因素和固有的平衡协调思维,以期产生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远华.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动问题调查[J].浙江经济,2004,(21).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8)

一、乡镇企业的特点及自身优势

有人说“乡镇企业就是镇办、村办、户办、连办,四个轮子一起转”,这句话既形象又简练地概括了乡镇企业的组成。乡镇企业就是由镇、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联合企业组成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随着乡镇企业转制的实施,其中个体民营企业所占的经济总量正在逐步上升,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镇企业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在发展初期有自身的优势.

(一)乡镇企业在制度方面的优势

乡镇企业拥有比国有企业更加灵活的企业机制.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可以从其产权结构中得到解释.虽然乡镇企业 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同国营企业 一样存在产权模糊等缺陷,但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 有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1、企业经营自.经营自无疑是保证企业 成为市场竟争主体的必要条件.就乡镇企业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游离于国家计划体制之外,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国家宏观计划的约束。此外,乡镇企业 发展初期政府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也使企业 赢得了更大的经营自。

2、企业退出机制。企业退出机制包括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重组。对人员流动来说,乡镇企业在用工上实行的双向选择,使得其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退出机制使得企业 充满活力。

3、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从管理体系上看,社区政府管理乡镇企业 的层次和幅度都比国有企业要小,再加上社区政府与乡镇在利益上的一致,因而它们比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更容易做到深入了解企业 状况,控制企业 行为,其决策更符合企业 实际,表现出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乡镇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

1、潜在市场的广泛性。乡镇企业诞生于农村,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从其拥有的市场潜力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要比国企优越得多。

2、市场发育的相对完善性。乡镇企业作为传统体制之外自发生成的经济单位,其市场运行机制较国有企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育。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乡镇企业依靠自身的市场交易地位,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市场行为体系,使得乡镇企业与市场培训基本上保持在同步的良性循环状态。

3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加上各地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得全国各区域市场呈现相对封闭性。乡镇企业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益。

(三)乡镇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1、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从资源合理配置角度看,其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现实国情是资金缺乏,而劳动力丰富。通过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弥补了资金相对不足的缺陷

2、就劳动力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言,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低廉得多。从而在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3、目前城市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劳动力供大于求。大量的富裕人员涌向社会,而乡镇企业恰恰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减轻了城市人口压力。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现状探析

(一)、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

1、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首先按”乡镇企业法“的规定,把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个体私营企业列入了重点调动度范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次,为提高乡镇企业的外向度,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走引进开放之路。2001年,区镇共引进企业和项目约300项,资金近20亿元。据统计,目前发展乡镇三资企业199家总投资额1471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549万美元,全市乡镇镜外企业已有8家,出口企业391家,出口产品290多种。有25家企业获进出口权,自营出口达4060万美元。其中乡镇企业的龙头企业有山东晨鸿集团。

2、大力推进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激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企业改革多形式推进。到2001年底,改制企业比上年净增198家,增长25.4%。到目前,全区乡村集体企业已有534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了68.74%,其中股份制企业5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4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还下大力抓了企业管理工作,选择6家企业帮助导入cis企业形象工程,2001年全区有10项现代化管理成果在省系统获奖。到目前,有12家企业获省级管理示范企业,有8处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

3、不断调整结构,广僻发展途径,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首先,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加快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区选择了10个有一定规模和后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为龙头企业。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其尽快发展,并对当地种养业起到辐射带头作用。第二,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先后召开了全区城乡一体化洽谈会和全区产学研项目15项。与各高校签定各种技术转让`合作协议意向95项,其中11项达成合作协议。第三,狠抓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全区乡镇工业小区已发展到23个。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全市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了乡镇企业素质的提高。目前,全区已有400多家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达238项。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技改项目得到了竣工投产。目前,全区高技术及其生长点企业已发展到21家,如山东齐峰公司开发开发的顺酐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科技推动的同时,加快了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500名厂长`经理进行了法规`生成经济`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对乡镇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电算上岗培训等。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状况

临淄区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朱台及南王等镇,因此,研究临淄区乡镇企业必须要看朱台镇。朱台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建镇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仅40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朱台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执中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镇工业形成了以小化工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食品`纺织`化工`电子大主导行业,乡镇企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至2001年底,临淄区镇村企业达到2966个同比增长11`8%;从业人员总数17375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见表

表: 临淄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乡镇企业总产值 乡镇工业产值 工业增加值 营业收入 利税总额 实际上缴税金 固定资产原值

2001年 29`2 20`0 4`82 33`9 1`87 0`7613 3`12

同比增长 25`8% 27`1% 33`1% 25`8% 18`7% 19`0% 13`5%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临淄区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各项指标同比增长平均在20%以上,发展讯速,同时,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在2001年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经济取得新成绩。2001年底,临淄区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企业4家。完成出货值1800万元。建成三资企业5家利用外资215万元,并有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2、技改上新步伐加快,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技改上新企业现有多项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乡镇企业中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达45%,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宣传,全区乡镇企业加大了教育投入。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7人;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690人;引进聘用各类人才202人。拥有全国级及省市级乡镇企业家6人。其中,朱台镇西单村单台阶成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国知名乡镇企业家,其工农商牧运输一体化经验被委员长赞誉为中国西单模式。

4、企业改制取得了可喜成绩,第二轮改制进展顺利。截止2001年底,镇直工业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通过改制,有4家企业实行租赁或兼并,共盘活镇直企业资产9000多万元。改制后,镇村集体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经济总量比重为51:49;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感经济需求,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乡镇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67:31,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9:29.5。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工业形成了小型精细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粮食白酒及大棚蔬菜等主导行业。其中:化工产值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2%。机械行业产值3.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9%;建材行业产值2.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医药化工工业产值256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

6、乡镇财政收入和职工收入得到提高。2001年乡镇财政收入183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上缴增值税920万元,占乡镇财政收入50.2%,上交地方税882万元,占乡镇财政的48.1%。职工工资总额达8730万元,人均收入502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14.5%。

7、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人才,先后在全国各地引进机械、化工、电子、冶金等行业科技人才125人。与山大、山工大、山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研究机构,形成引进项目和成果的“绿色通道”。其中优质蔬菜基地—临淄区北羊镇被评为“中国西红柿之乡”,樱桃西红柿已出口日本、美国及俄罗斯等国家。这是北羊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结晶,也是今后乡镇种植业发展的方向。

三、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速度趋缓。“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高速发展的好势头,尤其在总书记视察江浙地区乡镇企业重要谈话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临淄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发展递增速度保持在43.5%以上,培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省、市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临淄有机化工厂、淄博华齐油脂厂、临淄第二造纸厂、山东西单集团、淄博顺达集团等五家跃居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效益50强。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临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缓慢。

2、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小。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点上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明显败下阵来。

3、技术落后,人才缺乏。本来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相当落后,再加上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就使得劳动生产率总是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成本得不到降低,使乡镇企业的产品销路受阻,产品积压造成资金沉淀,更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的紧缺。人才缺乏也是多数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乡镇企业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远离城区,多数规模不大,加上当今专业人才迷恋城市的心态,不愿到乡镇农村工作,使乡镇企业很难得到得才兼备的人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要创造条件,解决好人才问题。

4、 环境污染问题 。小造纸、小炼油等乡镇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

5、 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和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营者素质偏低。首先经验者的选择范围很小,多数是从本乡镇以至农村范围内产生,大多数是本地的能人。但是这些能人由于受农村教育水平为初中毕业,小学文化程度占相当大的部分。其次,经营者受政治、业务、文化素质的职业,多数沿袭传统的家长式的领导方式,难以广开言路,难以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裙带关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

(2)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新思想、跟风观念最普遍、最突出。经营者的创新观念淡薄。例如,见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产品供求大于需要,从而使企业陷入了困境。总之,目前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先进的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成本观念、科技观念、人才观念、法律观念、信息观念,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提高经营着的素质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

(3)“充电”意识淡薄,难留人才,导致技术革新力度不够,效益滑坡。

(4)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

(5)存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技术落后,二是,严重浪费资源,三是,污染环境。

四、推动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对策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wto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新型企业的机制和优势。

2. 制订切实可行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3. 加大投入,缓解乡镇企业资金短缺。

4. 优先发展高科技型和出口创汇型的乡镇企业,鼓励乡镇企业出国办厂,兴建跨国公司。

5. 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6. 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

7. 乡镇企业发展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9)

一、乡镇企业的特点及自身优势

有人说“乡镇企业就是镇办、村办、户办、连办,四个轮子一起转”,这句话既形象又简练地概括了乡镇企业的组成。乡镇企业就是由镇、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联合企业组成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随着乡镇企业转制的实施,其中个体民营企业所占的经济总量正在逐步上升,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镇企业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在发展初期有自身的优势.

(一)乡镇企业在制度方面的优势

乡镇企业拥有比国有企业更加灵活的企业机制.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可以从其产权结构中得到解释.虽然乡镇企业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同国营企业一样存在产权模糊等缺陷,但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1、企业经营自.经营自无疑是保证企业成为市场竟争主体的必要条件.就乡镇企业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游离于国家计划体制之外,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国家宏观计划的约束。此外,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政府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也使企业赢得了更大的经营自。

2、企业退出机制。企业退出机制包括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重组。对人员流动来说,乡镇企业在用工上实行的双向选择,使得其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退出机制使得企业充满活力。

3、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从管理体系上看,社区政府管理乡镇企业的层次和幅度都比国有企业要小,再加上社区政府与乡镇在利益上的一致,因而它们比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更容易做到深入了解企业状况,控制企业行为,其决策更符合企业实际,表现出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乡镇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

1、潜在市场的广泛性。乡镇企业诞生于农村,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从其拥有的市场潜力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要比国企优越得多。

2、市场发育的相对完善性。乡镇企业作为传统体制之外自发生成的经济单位,其市场运行机制较国有企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育。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乡镇企业依靠自身的市场交易地位,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市场行为体系,使得乡镇企业与市场培训基本上保持在同步的良性循环状态。

3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加上各地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得全国各区域市场呈现相对封闭性。乡镇企业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益。

(三)乡镇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1、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从资源合理配置角度看,其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现实国情是资金缺乏,而劳动力丰富。通过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弥补了资金相对不足的缺陷

2、就劳动力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言,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低廉得多。从而在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3、目前城市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劳动力供大于求。大量的富裕人员涌向社会,而乡镇企业恰恰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减轻了城市人口压力。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现状探析

(一)、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

1、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首先按”乡镇企业法“的规定,把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个体私营企业列入了重点调动度范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次,为提高乡镇企业的外向度,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走引进开放之路。2001年,区镇共引进企业和项目约300项,资金近20亿元。据统计,目前发展乡镇三资企业199家总投资额1471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549万美元,全市乡镇镜外企业已有8家,出口企业391家,出口产品290多种。有25家企业获进出口权,自营出口达4060万美元。其中乡镇企业的龙头企业有山东晨鸿集团。

2、大力推进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激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企业改革多形式推进。到2001年底,改制企业比上年净增198家,增长25.4%。到目前,全区乡村集体企业已有534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了68.74%,其中股份制企业5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4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还下大力抓了企业管理工作,选择6家企业帮助导入CIS企业形象工程,2001年全区有10项现代化管理成果在省系统获奖。到目前,有12家企业获省级管理示范企业,有8处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

3、不断调整结构,广僻发展途径,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首先,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加快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区选择了10个有一定规模和后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为龙头企业。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其尽快发展,并对当地种养业起到辐射带头作用。第二,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先后召开了全区城乡一体化洽谈会和全区产学研项目15项。与各高校签定各种技术转让`合作协议意向95项,其中11项达成合作协议。第三,狠抓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全区乡镇工业小区已发展到23个。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全市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了乡镇企业素质的提高。目前,全区已有400多家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达238项。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技改项目得到了竣工投产。目前,全区高技术及其生长点企业已发展到21家,如山东齐峰公司开发开发的顺酐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科技推动的同时,加快了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500名厂长`经理进行了法规`生成经济`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对乡镇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电算上岗培训等。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状况

临淄区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朱台及南王等镇,因此,研究临淄区乡镇企业必须要看朱台镇。朱台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建镇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仅40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朱台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执中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镇工业形成了以小化工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食品`纺织`化工`电子大主导行业,乡镇企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至2001年底,临淄区镇村企业达到2966个同比增长11`8%;从业人员总数17375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见表

表:临淄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项目乡镇企业总产值乡镇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实际上缴税金固定资产原值

2001年29`220`04`8233`91`870`76133`12

>同比增长25`8%27`1%33`1%25`8%18`7%19`0%13`5%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临淄区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各项指标同比增长平均在20%以上,发展讯速,同时,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在2001年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经济取得新成绩。2001年底,临淄区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企业4家。完成出货值1800万元。建成三资企业5家利用外资215万元,并有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2、技改上新步伐加快,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技改上新企业现有多项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乡镇企业中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达45%,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宣传,全区乡镇企业加大了教育投入。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7人;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690人;引进聘用各类人才202人。拥有全国级及省市级乡镇企业家6人。其中,朱台镇西单村单台阶成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国知名乡镇企业家,其工农商牧运输一体化经验被委员长赞誉为中国西单模式。

4、企业改制取得了可喜成绩,第二轮改制进展顺利。截止2001年底,镇直工业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通过改制,有4家企业实行租赁或兼并,共盘活镇直企业资产9000多万元。改制后,镇村集体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经济总量比重为51:49;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感经济需求,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乡镇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67:31,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9:29.5。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工业形成了小型精细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粮食白酒及大棚蔬菜等主导行业。其中:化工产值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2%。机械行业产值3.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9%;建材行业产值2.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医药化工工业产值256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

6、乡镇财政收入和职工收入得到提高。2001年乡镇财政收入183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上缴增值税920万元,占乡镇财政收入50.2%,上交地方税882万元,占乡镇财政的48.1%。职工工资总额达8730万元,人均收入502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14.5%。

7、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人才,先后在全国各地引进机械、化工、电子、冶金等行业科技人才125人。与山大、山工大、山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研究机构,形成引进项目和成果的“绿色通道”。其中优质蔬菜基地—临淄区北羊镇被评为“中国西红柿之乡”,樱桃西红柿已出口日本、美国及俄罗斯等国家。这是北羊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结晶,也是今后乡镇种植业发展的方向。

三、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速度趋缓。“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高速发展的好势头,尤其在总书记视察江浙地区乡镇企业重要谈话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临淄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发展递增速度保持在43.5%以上,培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省、市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临淄有机化工厂、淄博华齐油脂厂、临淄第二造纸厂、山东西单集团、淄博顺达集团等五家跃居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效益50强。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临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缓慢。

2、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小。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点上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明显败下阵来。

3、技术落后,人才缺乏。本来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相当落后,再加上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就使得劳动生产率总是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成本得不到降低,使乡镇企业的产品销路受阻,产品积压造成资金沉淀,更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的紧缺。人才缺乏也是多数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乡镇企业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远离城区,多数规模不大,加上当今专业人才迷恋城市的心态,不愿到乡镇农村工作,使乡镇企业很难得到得才兼备的人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要创造条件,解决好人才问题。

4、环境污染问题。小造纸、小炼油等乡镇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

5、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和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者素质偏低。首先经验者的选择范围很小,多数是从本乡镇以至农村范围内产生,大多数是本地的能人。但是这些能人由于受农村教育水平为初中毕业,小学文化程度占相当大的部分。其次,经营者受政治、业务、文化素质的职业,多数沿袭传统的家长式的领导方式,难以广开言路,难以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裙带关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

(2)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新思想、跟风观念最普遍、最突出。经营者的创新观念淡薄。例如,见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产品供求大于需要,从而使企业陷入了困境。总之,目前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先进的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成本观念、科技观念、人才观念、法律观念、信息观念,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提高经营着的素质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

(3)“充电”意识淡薄,难留人才,导致技术革新力度不够,效益滑坡。

(4)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

(5)存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技术落后,二是,严重浪费资源,三是,污染环境。

四、推动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WTO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新型企业的机制和优势。

2.制订切实可行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3.加大投入,缓解乡镇企业资金短缺。

4.优先发展高科技型和出口创汇型的乡镇企业,鼓励乡镇企业出国办厂,兴建跨国公司。

5.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6.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

7.乡镇企业发展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篇(10)

一、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简析

(一)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大发展阶段、破产萧条阶段和探索前进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国家深化了对公有经济的认识,认为公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不只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也是公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了集体经济,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开创了集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先河,比如青岛海尔集团就是在这一时期由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

第二阶段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乡镇集体经济遍地开花,各地认为集体经济有发展的潜力,于是各地纷纷集资组建集体经济,有的还引进了外资,通过合作的形式创建集体经济。

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中期到新世纪初。这一阶段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营困难,多数濒临破产,只有少数靠管理和技术生存下来。针对乡镇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党的十六大专门提出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十六大以来。国家逐步出台政策,各乡镇集体企业逐步转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虽然在改制、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困难,但是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二)乡镇集体经济的特点

1.规模小且具有浓厚的地域性

乡镇集体经济的规模与成立企业的集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来说,集体经济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由于是集体经济,因此一般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有的乡镇企业与行政级别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命名一般为某乡镇集团,或者某乡镇实业等。乡镇集体经济的成立有的是基于本地某一优势产业的原因,将本地优势的产业联合起来建立企业,有的是以地方财团牵头,通过集资方式建立企业集团,出资人按照比例享有企业的受益权,还有的是通过与外地合作成立的外向型企业。

2.采用传统管理模式

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乡镇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一般比较低。其经营管理水平受制于企业的领导层,乡镇企业家虽然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但是毕竟缺少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经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所以很多集体经济因为管理问题无法经营下去。

3.劳动密集型为主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就是劳动力,这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因此乡镇集体经济的企业类型也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而且企业的行业类型也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对资金技术的要求较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规模小,便于起步,正适合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技术困难的地区,因此乡镇集体经济数量众多,具体经营方式涉及加工、组装等类型。

(三)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1.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乡镇集体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通过自筹资金、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等方式进行经营,有的集体经济还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将当地的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甚至到世界各国,为当地创造了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纷纷转型改制,乡镇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几十年间增长了数倍,乡镇集体经济功不可没。

2.推动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进程就是城镇化过程,如果单纯依靠中央政府的规划决策,通过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推动我国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进行必然十分缓慢。乡镇集体经济的建立,推动了产业主体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乡镇居民收入。

3.解决了就业困难,为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人不用固守在土地上,在城市无法提供工作岗位的条件下,通过组建集体经济,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另外,国有企业改制中下岗的职工,通过集体经济找到了新的谋生之路。有些乡镇集体经济还吸引了部分当地的高校毕业生,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乡镇集体经济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困难

(一)管理权责不明晰

“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原则。作为乡镇集体经济,其本身是劳动群众共同成立的企业,其管理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分配上按照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是很多乡镇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一直具有半行政化性质,管理权责不明晰,不能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导致乡镇集体经济脱离了市场,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乡镇集体经济很难发展壮大。如果要进行改制,由于权责不明,也存在诸多困难。

(二)资金技术匮乏

一方面乡镇集体经济面临资金困难。乡镇集体经济由出资人共同组建,其资金来源限于出资人的经济实力。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投入,一旦经营不善还需要资金弥补巨额的债务,乡镇集体经济要扩大经营规模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乡镇集体经济的技术比较落后,很多企业集团需要通过合作方式引进外面先进的技术。

(三)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

乡镇集体经济由于是集体管理模式,且很少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因此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乡镇集体企业是靠某一带头人支撑,缺少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由于缺少完善的机制,很多有能力的专业人才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只好选择自主创业;由于制度不完善,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乡镇集体企业发展。

(四)缺乏法律规范和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仍然缺少针对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的法规和条例,乡镇集体企业的很多问题都要参照通用的法律法规解决。以前集体经济参照国有企业的政策执行,但是到目前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相应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适合作为集体经济的参考。再者,目前国家缺少对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科技、资金支持等。

三、促进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1.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改革方向

乡镇集体企业发展面临困难,要克服困难继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国家发改委等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对乡镇集体企业发展进行研究,制定政策规划,从宏观上进行指导,明确改革发展的方向。对于所有权关系不明、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必须出台相关规定,按照规定将乡镇集体企业的所有权、受益权、管理权等相关权责划分清楚,否则便无法进行改革。

2.出台乡镇集体企业有针对性的法规条例

我国虽然有城镇集体经济管理条例,但是由于制定时间过早,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很大的变化,原有条例已经不适合当前乡镇集体企业的客观实际,因此立法部门需要研究出台乡镇集体企业的有关法律,调整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为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3.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要加大资金扶持。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也可以通过建立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给予贷款利息补贴、提供信贷担保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其次要加大科技方面的支持,鼓励乡镇集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将本地优势产品进行深加工,开拓新的市场。第三要注重人才素质的提高,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吸引高校毕业生在乡镇集体企业就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乡镇集体企业层面

1.树立改革发展意识

领导班子的水平、意识决定了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前景。乡镇集体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党的十重新确认了集体经济的作用以及支持其发展的立场,这意味着乡镇集体经济在我国具备发展的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使乡镇集体经济摆脱困境,必须进行改革。乡镇集体企业相关领导应该树立改革发展的意识,坚定信心,提高振兴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完善管理制度

乡镇集体企业需要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一直是束缚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的瓶颈,有的集体企业受到行政干预,有的集体企业受到管理者水平的限制,导致内部缺乏激励机制,难以集中力量提高效益。完善的制度包括内控制度、预算制度、激励机制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调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提高集体企业的效益。

3.将品牌做强、做精

乡镇集体经济在建立之初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或者是某种优势资源,或者是某一独特工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乡镇集体经济在规模、资金、技术均不占优势的条件下,要获得竞争优势,只能将自身品牌做精,充分挖掘相关产品及其附加值,尽量将其扩展为产业链,扩大品牌价值点。

4.大力发展服务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期,乡镇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顺应国家发展政策,结合当地条件,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一方面可以为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业务不再局限于加工、生产等产业链上游,可以将经济增长点转移到流通环节,提高乡镇集体经济的利润边际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积累财源,自从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的收入严重不足,无力为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营业税是地方税主体,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拓宽营业税的税基,为地方创造收入,进一步促进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莲.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 高中学习历史方法 下一篇: 采纳审计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