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变更概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8 17:12:37

工程变更概念

工程变更概念篇(1)

一、工艺美术概念在中国的发展起源

要想更加充分的了解工艺美术概念的演变对中国设计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发展,我们将首先对工艺美术概念在中国发展起源的历史进程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工艺美术概念有一定程度的掌握。19世纪是欧洲工业革命开始以及发展速度极快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欧洲各国都将自身的重点逐渐的由农业转变为工业。大量的机械设备被研制出来,从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工业事业的向前发展。在19世纪末期,欧洲各国均制造出了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工业设备。英国则在19世纪末期自发组织了名为水晶宫的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主要是将欧洲各个国家所研发制造出来的机械设备产品拿到博览会上进行展览亮相,以此来显示工业革命的极大成果。虽然,工业革命在欧洲各国的兴起从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的向前发展。但是,在博览会上所展示的一些相关机械设备并不是令所有人都满意。有些专家学者在参加了这次博览会之后,对所制造出来的机械设备产品非常的不满意。他们所产生的不满意主要是因为这些设备的制造精度非常的低,表面非常的粗糙等。在参加完这次博览会之后,这些专家学者励志要从材料等源头方面对机械设备的制造加工进行细化优化。因此,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工艺美术的概念被提及了出来。工艺美术概念是在20世纪初期才逐渐的传入中国,被中国的相关制造业所接受。这主要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期间,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没有能力去研究工艺美术。直到20世纪初期,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才将工艺美术的概念引入到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概念在被引入中国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工艺美术概念也逐渐的发生较大规模的演变。与此同时,中国的设计观念也逐渐的形成了。因此,工艺美术概念在进行演变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渗透到中国设计的观念当中,最终促进了中国设计观念朝着适应时代的方向发展的脚步。

二、工艺美术概念的演变对中国设计观念的影响

工艺美术概念在被传入中国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同时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阻碍。这与中国的动荡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工艺美术在中国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当中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但是还是最终发展成为一种被对中国的设计观念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一门艺术。中国设计观念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将工艺美术概念当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借鉴参考,最终使得工艺美术的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演变,同时也对中国设计观念自身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工艺美术概念诞生以及被引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来解决手工生产与机械生产之间所产生的日益激烈的矛盾。工艺美术的概念在被引入中国之后,中国当时结构体制方面的缺陷,民族工业以及工商业方面及其的薄弱,使得工艺美术概念在中国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工艺美术概念在被引入中国的初期阶段,由于对工艺美术概念认识不够清楚以及当时中国国清隋况的限制,没有将工艺美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与完善。虽然,一些专家学者对工艺美术概念的正确运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最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设计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开始萌芽。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一个平静的发展环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是主要的发展对象。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发展自身的工业,工艺美术的概念才逐渐的被人们所重视起来。但是工艺美术的概念发展时间不长,又被中国的所打断,最终使得工艺美术概念的发展与演变被迫停止。工艺美术概念在被搁置了十几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到来,才从真正的意义上被人们所重视起来。工艺美术的概念刚开始在被引入中国之后,只是从一定的程度上按部就班的对中国的工业事业进行指导,没有将其进行改进与完善。虽然工艺美术概念对中国工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工艺美术的概念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才逐渐的被中国所认识。为了更快的发展工业事业,我国的专家学者对工业美术的概念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完善,使得在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更大。中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使得中国的设计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的对中国的设计观念进行发展,工艺美术概念的相关内容则逐渐的渗透到了中国设计观念发展的过程当中。工艺美术概念随着中国的不断向前发展,也逐渐的对中国的设计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工艺美术概念的起源以及工艺美术概念在中国发展的历程等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介绍,使得我们队工艺美术的相关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为了能够使得中国的设计观念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那么还要不断的将工艺美术概念的相关内容逐渐的渗透到其中。

作者:陈晨单位:成都大学

工程变更概念篇(2)

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古温等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诺瓦克和古温认为,概念图是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的工具,是将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形象化、结构化、系统化和图示化,是一种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式。概念图的4个图表特征为: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

概念图的构建过程 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的不同,概念图的构建过程也是有区别的,但总体来说,构建概念图时,教师应当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概念图基本的概念、制作规则,再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完善、提高建构技能。概念图的制作步骤总结如图一。

概念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健全已有的知识结构,还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复习课是指依据记忆规律,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生物学知识框架进行巩固、深化、发展能力的课型。复习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依据教学目标――自主梳理与构建网络――疑难点拨与典题辨析――达标训练与提升能力――总结反思与巩固提高。其中,知识的自主梳理、框架的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知识梳理的是否清晰、框架构建的是否有效,都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几个环节的学习。与传统复习课中知识梳理方法相比较,概念图更适合作为学生复习的工具,可将零散的概念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通过类比、归纳、整理,呈现出更为具体、系统的知识结构。下面以“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这一章的复习课为例谈谈概念图的构建过程。

教学思路 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及模型构建的一般流程,设计了如图二的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一是构建概念图前准备。东汉哲学家王充说过:“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则割不深。”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难以获得工作、学习上的最大效益。概念图的构建亦如此,要想让学生构建一幅比较完整的概念图,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是构建理论上的准备,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下定义、举例等向学生简单介绍概念图及其建构的步骤。其次是知识的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变异这一章中的重要概念,如变异、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进化的原材料、遗传病、育种等,并帮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如变异属于核心概念(一级概念),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属二级概念,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属三级概念。最后,教师把这些概念书写在黑板上,一级概念写在最上端,二级概念在中间,三级概念写在最下端。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建构横向分支的概念图。

二是概念图构建过程。具体做法是,将学生按照座位分成4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构建概念图。学生在构建好之后,选出一个代表展示本组的构建成果。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达成共识。各组构建的模型经过讨论、修改后汇总如图三。

概念图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工程变更概念篇(3)

一、概念框架理论综述

概念框架由基本概念语义结构组合而成,它们分别是:时空概念结构、动作概念结构和致使概念结构(程琪龙,1995)。

概念框架是概念系统中的一个具有一定激活联通权值的局部性关系网络。小句的概念语义之所以要用概念框架,是因为一个小句可以由多个概念结构组成,即小句可以激活若干个概念结构。小句可以激活的概念结构还可以组成三个部分:概念过程、先设条件和推导结果。在整个概念框架中,这三个部分是组合关系。在概念框架的三个组成部分中,概念过程是其核心部分,它表述小句概念内容在时段中的情状(即事件和状态)。过程以预设条件的末端为起始点,并终止于推导的始端(程琪龙,2005)。

本文以概念框架的理论为基础,分析Levin对动词分类中创造类动词里的build verbs和create verbs的变式,文章主要从这两组动词的及物性用法进行分析,来表述动词的形式和语义之间的这种义形语符关系系统。

二、创造类动词的变式结构

Levin在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一书中的第26章讲到了创造类动词,他将创造类动词分成了七类,本文从26.1 Build Verbs和26.4Create Verbs中分别选取五个动词为例,通过分析这两组动词的及物性用法,来看概念框架的实际运用。本文借助《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以及Google网站上搜集到的十个动词的变式,试图穷尽Levin在Build Verbs中的build,carve,develop,make,shape和Create Verbs中的create,construct,form,compose,produce这十个动词的变式,来探析动词的概念语义与其形式表达之间的联通关系。对此类动词的概念框架分析中涉及到动作概念框架和致使概念框架。

1.创造类动词的基本框架结构

根据我们的基本经验知识,创造类动词的概念语义应该是动作者通过实施创造动作,使受事对象的形体受到影响或发生变化,或受到某种倾向或得到终体。例如:

句1.Lydia carved a toy out of the piece of wood.

句2.Lydia carved the piece of wood into a toy.

句1和句2这两句话的概念框架如上图所示,它们的差别在于句1强调的是原体,而句2是将重点放在终体上。但是通过概念框架的解读,这两个不同的形式表达了相同的语义概念。

2.创造类动词的变式

动作是事件的一部分,那么创造动作是创造事件的一部分。动作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动词,事件则可以识解组构为不同变式,体现为不同的词汇语法结构。创造动作体现为不同的创造动词,创造事件则体现为不同变式的词汇语法结构。通过总结build verbs和create verbs在Levin书中以及所收集到的结构用法,我们发现这两类创造类动词有以下变式:终体式、方位式、材料式、工具式、受益式、目的式。

终体式

We are making our attic into an extra bedroom.

终体式是创造类动词比较典型的变式,动作者通过对原体our attic实施创造动作,将原体变为终体bedroom.

方位式

They carved their initials on the desk.

此类变式也是在创造类动词中比较常见的,描述动作者在具体的哪个位置实施创造动作。

通过实施某种创造动作来实现某种目的。

综上所述,得出创造类动词的准入条件的基本特征:

(1)有动作者实施创造动作;

(2)动作实施后受事对象的形体发生改变。

通过分析,我们还得出创造类动词的这样一个总体概念框架:

[致使者+致使+客体+终体+方位材料工具受益目的]

这样,此概念框架表明,终体是一定会出现在此类动词的变式之中的,但是只有当方位,材料,工具,受益者或者动作实施的目的被激活的时候,它们才可能出现在框架中。

三、Build verbs和Create verbs的差异

1.两类动词的变式准入情况

其实,以上提到的Levin在书中所列的这两类动词并非都准入创造事件的典型变式,有些动词甚至都不具备创造动作的概念语义。正是通过概念框架理论对这两类动词的分析总结,我们发现Levin对这类动词的分类中是存在缺陷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概念框架来完善其分类。

首先,让我们通过图表来比较build verbs和create verbs这两类动词在创造类动词变式中的差异。

从上面图表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build verbs比create verbs更加具备创造类动词的准入条件,换句话说,build verbs在创造类动词中更具典型性,相比而言,create verbs的典型性相对弱一些。

还有,即使在同一类动词中(就以每组的5个动词为例),每个词可以归入动词类的几率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分别来具体看一下这两类动词。

在第一类build verbs当中,5个动词都可以归入终体式。

2.Build verbs 变式分析

在这组动词中,build,make和carve都是比较典型的,可以准入六个变式。但是其中develop这个词的很多句式其实更偏向于终状式,例如:

The small village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famous scenic spots.

The famous scenic spot developed from a small village.

此外,develop还不能准入工具式,因此,develop在这五个动词中是比较边缘化的一个,Shape没有方位式,也是属于比较边缘化的一个。

3.Create verbs变式分析

Produce可以准入六个变式,Compose不能准入材料式,Form不能准入材料式和工具式,Construct不能准入方位式和材料式。除了create和produce全部准入六个变式之外,其它三个词都有不能准入的变式,因此相比而言,它们三个处在更加边缘化的位置上。

四、结束语

本文在概念框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Levin的创造类动词中的build verbs和create verbs,文章借助《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以及Google网站,力图穷尽分别从这两组动词中选出的五个动词的及物性用法的变式,然后总结出创造类动词以及每个变式的概念语义框架,来表述动词的形式和语义之间的这种义形语符关系,从而讨论Levin对此类动词的归类是否合理,是否可行。

通过运用概念框架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Levin对这两组创造类动词的分析还是比较合理的,除了第一组动词中的develop和第二组动词中的form,construct和compose是比较边缘化的。通过总结这类动词的概念框架我们发现,运用框架理论对它们进行分析显然更加形象化,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具有理据性,因此也就更加容易让人信服。

参考文献:

[1]Beth Levin.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5.

工程变更概念篇(4)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建筑领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更多的是建筑能具有更美观的立面效果,造型越来越多元化,这就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概念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发展的需要,现代建筑向大规模和复杂化发展。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在工程设计时应用较为广泛,结构工程师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解决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概念设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概念”指的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属性,以其独特的属性概括而成”。在建筑结构中的设计概念是建筑结构各种情况下的一般规律。设计师应以概念设计理念贯穿结构的选型、计算、布置到细节处理的全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对遇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措施,合理分析、及时的处理。概念设计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存在于设计师从主观上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的地方。使用良好的概念设计,能使结构满足外部条件,并以最直接的方式对荷载进行传递,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节省材料和金钱。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充分掌握设计概念,掌控设计和计算的过程,检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不可靠的结构进行调整,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本质,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正常的运行。

二、概念设计的原则及应用

(一)协同工作原则

概念设计的协同工作是指组件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工作,共同有效承担重量和外部的荷载,在对结构进行选择时,应注重协同工作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对于整体考虑结构的抗震工作尤其重要。地震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对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还不清楚,因为地震的破坏现象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原则是一种近似的方法,所以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协同工作应排第一位。比如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部分不得使用混合的砌体墙轴承。由于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构体系,两种结构体系采用的轴承材料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前者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可以认为是韧性材料;后者是一个砖或块,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侧刚度,变相的能力等,相差非常大,地震作用下无法进行协同工作。如果他们是在同一座楼里,地震破坏表明混合使用,而不是冲击缝分开,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侧向刚度大于框架砌体墙被首先破坏,导致框架内力显著增加,然后导致框架损伤甚至崩溃。

所以,在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协同工作,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均匀变化,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的抗侧力结构突变,进而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务实性原则

概念设计的务实性是依据实际情况,按照科学、可行的方案,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够辨别概念的真伪,将合适的概念运用到合理的设计中去。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框架结构中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这一例子,框架中部分采用砌体墙承重,表面看上去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砌体结构属于刚性结构,合用在一起,正好符合“刚柔相济”的思想,其实不然。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天津市,该市有许多的办公楼和多层厂房采用砌体墙和框架结构混合承重,地震时承重砌体墙出现裂缝,局部屋顶、电梯间因采用砌体承重墙,不仅严重开裂,有的甚至严重破坏被甩出,无法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因此,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结合能真正有效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能,是切实可行的。

(三)经济性原则

运用概念设计,在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前提下,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经济合理,以促进企业间的最终利益。

(四)合理受力原则

在进行结构概念设计时,运用力学原处理对结构构件的受力分析:①从受力和变形看,均匀受力比集中受力好,刚性连接比铰接好,空间作用比平面作用好,避免不明确的受力情况。受力和变形的分析,在对各部分构件直接受力的状态进行分析时,还应分析整体构件的宏观受力情况,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和变形的连续性,抓住主要的受力情况和它所发生的变形。

(五)减轻自重原则

在使用道路的过程中,道路不断受荷载车辆作用,以至于路面弯曲变形,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他们的粘弹性性能的材料不仅容易发生弹性变形,时间的长短根据负载发生延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通过不断增加与减少负载过程中,不得超过极限压力,减少不可恢复的变形,增加弹性变形和加强路面密实度加强道路,如果单位压力太大,超过限度,会导致不可恢复的塑性发生变形,反复荷载的作用下,路面的纵向变形积累,逐渐发生垂直带状凹槽,就是车辙。车辙会大大影响到车辆运行,加快道路的破坏程度,并可以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道路受到严重。所以,使用这些措施的维护,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为适应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应加大对概念的设计,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不断积累经验,制定详细的方案与措施,发展先进的计算理论,不断加强计算机的应用,使概念设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把建筑工程做到极致、完美,更放心、安全地投入到社会使用当中。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 ,戴素娟 ,王子辉 .建筑结构抗震[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 高立人,王跃. 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J].工业建筑,1999(1).

工程变更概念篇(5)

在学习一个新概念前,往往需要根据概念的特点和类型,寻找适合呈现的方式。通过变式移植概念,教师可将概念还原到客观实际(如实例、模型或已有经验等),以引出概念。而这个变更了概念存在的形式和环境的变式,恰是与新概念最相似的原型,为学生接受、理解概念本身提供有效的帮助。

1.以原型的变式为情境,引入概念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郊游,旁边放着两瓶矿泉水,四个苹果,一个蛋糕。

师:同学们准备怎么分?

生1:一人一瓶矿泉水,每人两个苹果(复习平均分)。

师:一个蛋糕也能平均分吗?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吗?

生1:一半。

生2:0.5。

生3:。

教师改变了概念背景,以一种情景的变式呈现。有的学生不理解的概念,有的学生听说过,但理解模糊。通过分蛋糕的例子,教师将平均一分为二的情景作为分数概念最贴切的变式呈现,让学生一下子就能从中提取新知的原型,快速进入概念本身。

2.以形式的变式为媒介,引入概念

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喜欢猜谜语吗?请猜几个人的名字,出示“木×(2+3)=”。在学生猜后揭示:木×2+木×3=林森。第二次猜:金×(1+3)=?学生猜后出示:金×1+金×3=金鑫。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模型之一,特别是对其表达形式的掌握。如果教学时马上从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直接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提取分配律的模型,无疑使学生面临了感知模型和解决问题这两大困难,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认知阻碍。而课前这样一个游戏的设计,既能有利地驱动学习的兴趣和内驱,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这个数学概念的具体表达形式。不难发现谜面和谜底的组合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形式(a+b)×c=a×c+b×c的呈现。

二、以“变式”为工具,形成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大致需经历辨别各种刺激、分化各种刺激属性、概括刺激的共同属性、形成概念四个环节。变式是概念形成中的一种有效刺激,让学生在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各类刺激的各个属性予以分析、辨认、分化、比较,概括出共同的特征,并归纳形成概念。可以说数学概念就是通过对变式进行比较,舍弃非本质属性并抽象出本质属性而建立起来的。

1. 以变式作辨析工具,形成概念

在“认识四边形”的教学中,第一环节出示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学生画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反馈学生的想法后,得出四边形有四条边与四个角。

师呈现变式材料:下列图形,哪些是四边形,为什么?(如图1-图6)

生1:图1不是四边形,因为边是弯的。

生2:图3不是四边形,因为没有封起来。

……

师:非常好,那同学们认为怎样的图形才是四边形?

生3: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

四边形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融合的过程,并以某种修正的形式反复出现。学生能借助原有的知识和生活中积累的物体经验,初步感受并概括出四边形具有四条边、四个角的特点,但这个概念的概括还不够全面。变式材料的呈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反面例证,剖析与概念本身之间本质的区别,提取四边形“直的边、封闭图形”这些关键词,严密了四边形的定义,丰富了概念的内涵。

2. 以变式作比较工具,形成概念

在形成概念时,分类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是获得概念的基础。变式则能促进有效比较,促进概念形成。在“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把这个屏幕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如果再画一条直线,两条直线会怎么样?

教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好,呈现学生的材料。(如图①-图⑦)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②④⑥已经相交, ①⑤⑦马上相交,

③不相交。

学生在经历讨论后形成共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其中相交成90度就是互相垂直,永不相交就是互相平行。

学生在建立相交这个概念时,对图②④⑥产生直接的“相交”感知结论,而对图①⑤⑦的理解,还存在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学生提取“直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个知识时,就更改了自己原先的想法,认为①⑤⑦也是一种相交。这种本质属性的得出就是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变式中,经过比较,从而寻找到概念的本质意义所在,最终促进概念的形成。

三、以“变式”作脚手架,应用概念

工程变更概念篇(6)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概念对科学学习存在影响,如何使学生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呢?20世纪80年代西方科学教育工作者(如Posner, 1982)根据建构主义思想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理论(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由前科学概念(pre-science conception)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根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是:

1.要高度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根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特别是在建构主义看来,有效教学始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因此,针对科学教学中错误概念的影响和干扰,在进行科学实际教学时,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正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前科学概念),而不是视而不见,试图避开它。教学应当积极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发挥前概念的经验性、浅显性及其合理性的成分,使学校教学的科学概念以此作为起点,促进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从经验性概念顺利地转变到理论性概念,即根据概念转变的途径理论,通过对前概念的充实、区分或增加层级组织,使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1]另外,根据概念转变学习的条件理论,在接受新概念时,学生需要感到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因此,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必须把新概念的引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能力之上,而不是强行“灌输”,灌输是摧残不是发展。

总之,有许多证据表明,一旦教师注意到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并把这些知识当作新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概念的转化,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2]

2.引发认知冲突是促进学生错误概念转变的有效策略

引发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新感受到的现象(信息)之间无法包容的心理倾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试图以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个体会感到出乎意料,感到疑惑、紧张和不适,即发生了认知冲突。一旦发生认知冲突,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促进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引发认知冲突是促进学生错误概念转变学习的有效策略和契机。

3.要关注学生构建的概念网络结构

对学习和理解信息来说,概念的网络结构是关键。因为组织良好的概念网络结构不仅有利于促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还有利于概念的记忆、储存、提取和应用。孤立、零散的知识是无法被提取、应用的,所以,在考试中常见有的学生不会答题,不是不具有某个知识点的储备,而是在考试过程中回忆不起来。其原因就是知识点之间没有形成网络,所以难以提取和应用。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就不能仅仅着眼于、满足于学生记住科学概念的数量,与其相比,概念间的良好组织更为重要。

4.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概念转变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课堂文化情境)中发生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对科学学习来说,创设一定的活动文化情境尤为重要。创设的情境不仅要包括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问题线索,以便于揭示学生的前概念(错误概念),而且也要镶嵌动机因素:①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业目标,因为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业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深层加工,更有利于概念的转变;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态度,兴趣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采用更有效的认知策略,它对概念转变过程有积极的影响;③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原有的观点,运用认知策略对不同的观念进行整合,从而有利于概念转变;④要有利于学生从他控走向自控,即内控。因为内控的学生在面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时,会更积极地去解决冲突,实现概念转变学习。

工程变更概念篇(7)

1.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出台的背景。

背景一:科技迅猛发展促使人们考虑如何使科学教育的内容能够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同时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方式转变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背景二: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科学学习研究领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向人们揭示儿童是如何学习的,如美国2007年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提到:“儿童进入学校的时候已经有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也就是说儿童不是一张白纸,等待教师去教他;我们对于儿童学习的年龄特点也有了新的认识,儿童早期的学习经验不仅会改变他的认识、行为,甚至会改变他的大脑结构……”

2.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美国一批专家共同研制了《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在目前公布的NGSS的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教育中的3个维度,即实践(practices)、跨领域概念(crosscutting concepts)和学科核心概念(disciplinary core ideas,即内容)。

(1)实践

实践描述了科学家在研究和建构有关自然世界的模型及理论时的行为,以及工程师们在使用设计搭建模型和系统时一系列关键的工程实践。NRC在《框架》和《标准》中使用“实践”代替“技能”,以强调参与科学研究不仅需要技能,而且需要有针对性的知识。使用“实践”能更好地解释和拓展“探究”在科学上的意义。

实践更加拓展了工程领域中的科学教育,尽管工程设计很类似于科学探究,但两者仍然存在较大的区别。例如:科学探究涉及的是通过研究可以回答的具体问题,而工程设计包含的是可以通过设计来解决的问题。在NGSS中强调工程方面的内容将帮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联系。

(2)跨领域概念

跨领域概念在所有科学领域中均可运用。其本身就表明和体现了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统一的思维方式。《框架》中强调在科学教育中需要明晰这些概念,是因为它们能帮助学生将不同科学领域中相互关联的知识组织成连贯的、条理清晰的基于科学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3)学科核心概念(学习内容)

学科的核心概念具有聚焦K-12年级在科学方面最重要的课程、教学和评测内容的功能。至少具有以下条件中的2条,最好是都满足的概念可被认为是核心概念。

能跨越多门学科或工程领域的具有明显重要性的概念,或是一个具体学科知识组织中的关键概念。

能提供对于理解和研究更复杂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工具。

能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相关,或能连接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社会或个人问题。

通过增加深度和复杂性,能在持续的多个年级中教和学。

学科概念涉及4个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技术和科学运用。

以上三个维度就像一根绳索中缠结在一起的三股,应将其看作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实践是建构和使用核心概念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自然和现实世界的认识,三者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我们看到这个文件的时候感觉很难同化它所给出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学科内容、横向概念和交叉概念或是跨学科的概念、科学与工程实践。这三个维度和过去相比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想其实这三个维度中每一个维度都有一个变化。

第一个维度是关于学科内容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强调精选核心概念。在《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根据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与技术这4个领域列出了13个大概念。有些教师看了这些核心概念感觉难,就认为学生也不能理解,其实每个概念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只是一个开端,最重要的是相关经验的获得。

第二个变化是在第二个维度中,这也是近10年来非常强调的跨学科概念。我们在教这些学科概念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渗透一些横向的跨学科概念,而这些概念实际上给学生的是一种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知识。

第三个变化是强调科学与工程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困惑的变化。在这个领域中过去我们讲的是科学探究技能,而在新的标准中提到的是科学与工程实践。用实践这个词取代了探究,但不等于否认了探究。因为实践应该是以探究为基础,但更强调用它所得到的概念去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二、《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前面是我对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三个维度的介绍和解读,实际上每一个维度都蕴含着和过去标准不一样的地方。下面我想还是立足于我国科学教育的实践,去反思我们科学教育是不是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本文重点讨论学生要学什么和教师应该怎么样教。

首先,我想谈的是学习内容。

从刚才介绍的《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来看,我想它对我们最大的冲击就是学生究竟要学多少科学知识。我们要去反思究竟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大概念是一个科学领域中的核心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核心思想和观念。它是领域内每个事实、知识、主题的高度概括,而不是具体的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核心概念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是简单地把核心概念讲解告知,而是应在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上都进行细致的设计,并能巧妙的渗入学生心中。在实践当中有一些做法我是不太赞同的,如总想找一些标新立异的课题,为什么我们不去深入地探讨如何教好大的科学概念,而非要找一些标新立异的东西?

根据我的经验,凡是一些稀奇古怪的课题,多多少少都不太合适。选择内容有两个标准,第一是从学科的标准来说,第二是从生活的标准来说。如果不符合这两条标准,我觉得这个内容就要再深思一下。我想问大家的一个问题是难道我们真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才把它作为教育的内容吗?不是!而是这些东西背后所蕴含的学科的核心概念,或者我们所讲的大概念。比如说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你不要问我要认识哪些,这对学生来说不重要,他身边的动植物都可以去认识。如果他家里养了猫,他就可以去观察猫,教室里的种植角种了萝卜,他就可以去观察萝卜。

其次,来谈一下教学方法。

在课堂实践中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只给学生材料,让他去探索,至于学生的探究是解决问题还是在瞎玩、疯玩,教师也不管。可能教师对于探究的理解有一个误区,以为动手了就是探究了,其实不是,探究的本质是动脑,是解决问题。且绝不是仅仅通过学生动手做的经验就可以获得这个答案的,一定是需要语言的互动介入。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工程变更概念篇(8)

Abstract: as a new design concept, concept design must have their own development space, it can not only better arouses design inspiration, more can keep do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meet the demand of higher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eptual design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concept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O43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研究与应用新型高强、轻质、环保的建筑材料,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经济、可靠。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也需要许许多多的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中努力推广、应用概念设计。总之,概念设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对结构设计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概念设计的思想

所谓的概念设计就是运用清晰的结构概念,不经数值计算,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实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对结构及计算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并考虑结构实际受力状况与计算假设间的差异,对结构和构造进行设计,使建筑物受力更合理、安全、协调。概念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结构设计进行宏观控制:一是在方案设计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从宏观的角度考虑结构整体性及主要分体的相互协调关系,确定总体设计方案;二是在理论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工程条件、计算理论、材料性能等各种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判断理论设计的准确性,并对一些工程中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根据实际经验采用一些结构构造措施进行处理。

2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的应用

2.1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选择一个切实可靠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最优结构方案。概念设计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场地选择、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

2.2设计中应选用恰当的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是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对作用的荷载与构件的约束状态进行一定的简化,使其接近实际状态。现在的建筑物功能复杂多样,以前的手算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结构计算只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以,要将实际工程的结构形式转变成可以用于计算机计算的模型,并保证有足够的精确度就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结构计算的过程中利用概念设计进行判断与控制。

3.3设计中正确分析计算结果

现在结构设计中有许多软件可以供结构设计人员选择,但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计算前先要全面了解该程序软件的适用范围和技术条件,使用时要避免操作失误,且对电算的结果再用概念设计进行科学分析,以做出正确的合理判断。

4.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概念设计问题

4.1选择合适的场地

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是各不相同的。①由于地震时地面强烈运动,使建筑物在震动过程中,因丧失整体性或强度不足、变形过大而破坏;②由于水坝倒塌、海啸、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而造成;③由于断层错动、山崖崩塌、河岸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重变形直接造成。

4.2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

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及荷载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情况下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不同的类型。

4.3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钢筋的直线段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5.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某工程为20层高层商住楼,建筑高度66.8m,建筑面积30949m2,主体平面形状为凹字形,长67.46m,宽25.34m,为不规则的平面结构体系工程设有一层地下室,1~3层为商场,上部为三个联体单元的住宅,建筑功能比较复杂。由于该地区为七度抗震设防区且风压值较高,为确保结构的经济与安全,概念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根据建筑物现有状况及自然条件进行结构选型,采用框剪结构,以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七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物高度及高宽比的要求。

(2)在结构抗侧构件布置时,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在建筑每部楼、电梯间及外周边转折处布置水平抗侧力构件(剪力墙),以加强结构抗侧移和扭转刚度,并尽可能考虑刚心与质心的重合,以减少水平作用下由于结构偏心而引起的空间扭转效应。

(3)合理考虑楼层的平面布置,增大边框架梁连梁断面,增大竖向刚度变化大的楼层平面刚度(增加板厚),以加强周边抗侧力构件的联系,增强结构整体性及空间协同工作能力。

(4)在结构计算过程中,首先根据经验预设较合理的自振周期,并根据初算结果,调整平面中剪力墙的布置,以减少结构偏心,注意控制框架柱及小墙肢的轴压比,以增强结构延性。

(5)在构造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对转折部位连接部位以及由于水平力作用引起结构受力变形复杂或相对薄弱部位的结构构件进行构造及配筋的加强,使主要受力构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变形性能。

(6)尽量采用轻质墙体,以减轻楼层自重,从而降低地震力,同时要求加强地下室外回填土的夯实,通过人防地下室高强度的侧壁与周边回填土的共同作用,增强对结构的约束,以提高结构抗侧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地震能量的放大。

(7)为减少温度伸缩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在主楼中部设置伸缩后浇带;为降低沉降差在主楼与群楼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

6.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是必然的,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概念设计必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它不但可以更好的激发设计的灵感,更可以不断的做到建筑设计的创新,满足建筑行业更高的需求,顺应了建筑发展的趋势,所以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概念设计的了解和使用,利用信息化的时代资讯,更好的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把概念设计的作用更好的发挥,从而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水平,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鹏.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浅析.山西建筑

工程变更概念篇(9)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物结构的概念设计一般来说有建筑方面的概念设计和结构方面的概念设计,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结合。结构概念设计就是以工程概念为依据从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力的概念上,用符合工程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方法,对所设计的对象做宏观的控制,目的就是在初步设计前为所这几的工程项目设计一个概念性的总体方案和宏观的控制。近年来,结构工程师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的体型、功能的日新月异 的变化与要求,我们发现 89抗震规范中规定的概念设计内容不够全面。2010年 1月实施的 GB50 0 1 1 - 2 0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新抗震规范 )对概念设计的要求作了更全 面、更符合实际的规定,尤其是增加了“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使得概念设计在工 程中的应用更具体更明确地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概念设计”愈来愈受 到国内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视。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解决。应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一、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1.选择有利场地。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地条件是其中之一。由于场地因素引起的震害往往特别严重,而且有些情况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2.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场地土。建造于这类场地上的建筑一般不会发生由于地基失效导致的震害,从而可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就地形而言,一般是指条状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浜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等,以及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经验表明,简单、规则、对称的建筑抗震能力强,在地震时不易破坏;反之,如果房屋体形不规则,平面上凸出凹进,立面上高低错落,在地震时容易产生震害。而且,简单、规则、对称结构容易准确计算其地震反应,可以保证地震作用具有明确直接的传递途径,容易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

3.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按结构材料分类,目前主要应用的结构体系有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等;按结构形式分类,目前常见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等。结构体系的确定受到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综合的技术经济问题,需进行周密考虑确定。抗震规范对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规定:①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②结构体系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③结构体系应具有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④结构体系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⑤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在结构布置时,应遵循平面布置对称、立面布置均匀的原则,以避免质心和刚心不重合而造成扭转振动和产生薄弱层。

4.提高结构的延性。结构的延性可定义为结构在承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发生非弹性变形的能力。结构的延性反映了结构的变形能力,是防止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关键因素之一。结构良好的延性有助于减小地震作用,吸收与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倒塌。而结构延性和耗能的大小,取决于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塑化过程,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大于剪切构件,构件弯曲屈服直至破坏所消耗的地震输入能量,也远远高于构件剪切破坏所消耗的能量。因此,结构设计应力求避免构件的剪切破坏,争取更多的构件实现弯曲破坏。始终遵循“强柱弱梁,强煎弱弯、强节点、弱锚固”原则。构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整个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外一种稳定体系,致使结构的周期发生变化,以避免地震卓越周期长时间持续作用引起的共振效应。

5.确保结构的整体性。结构是由许多构件连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并通过各个构件的协调工作来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丧失了整体性,则结构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这样容易使结构成为机动体而倒塌。因此,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个部分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重要条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是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发挥各构件的抗震能力,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结构应具有连续性。结构的连续性是使结构在地震作用时能够保持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②保证构件间的可靠连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证各个构件充分发挥承载力,关键的是加强构件间的连接,使之能满足传递地震力时的强度要求和适应地震时大变形的延性要求。③增强房屋的竖向刚度。在设计时,应使结构沿纵、横2个方向具有足够的整体竖向刚度,并使房屋基础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以抵抗地震时可能发生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及地面裂隙穿过房屋时所造成的危害。

6、计算结果的校核。一般来说,在结构设计中,我们通常计算软件来进行结构分析,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自己简化的结构模型要进行合理性的分析,是否和实际受力模型一致,而最初的概念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在进行准确分析判断之后,方可用于实际工程

7、抗震构造措施。可以说,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会简化抗震计算过程,而构造措施则是对概念设计的补充。“强柱弱梁”“强剪弱弯”都是抗震概念概念设计的精髓。所以无论是什么结构类型,规范中都明确了在不同的抗震等级中,所应满足的构造措施,这些都是一个结构是否安全的有力保障。

二、抗震概念与设计计算的具体规定

新抗震规范已将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1.体形复杂的建筑不一概提倡设防震缝。

2.对规则结构与不规则结构做出了定量的划分。并用强制性条文对建筑师的建 筑设计方案提出了限制。如第 3 . 4. 1条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

3.予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予应力钢筋。

4.非结构构件与其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如幕墙、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 支座和连接等需符合地震时对使用功能的要求。

5.投资方愿意通过增加投资来提高安全要求的抗震建筑,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6.结构材料的选用应减少材料的脆性,优先采 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和规定强度等级范围内的混凝土。

通过执行新抗震规范中的各项规定,来保证抗震概念设计的完成 ;通过遵循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使建筑物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概念设计决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果概念设计不适宜于抗震,那么不管多“精密”的计算也无济于事。当然,在做好概念设计的基础上也要认真计算做好定量分忻。

三、对自己将来工作的要求

了解未来抗震新思路. 如前所述,目前为减轻灾害所采取的措施都偏重于提高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从而耗散地震能量避免建筑的倒塌。这种做法可以说一种比较被动的的办法,存在着造价高、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既然破坏能力来自于地面,通过基础向上部结构传递,那么若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增加一个“能量耗散层”以阻隔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传递,就能大大减轻地震队建筑物的损坏程度。我国的地震实例也印证了是可行的,1996年邢台地震,大量民屋倒塌,但其中几栋土坯房几乎没有被破坏,经过考察,原因在于基础墙体里铺设厚约30mm的芦苇杆防潮层,起到了减震效果。为避免它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要求结构工程师根据新抗震规范运用好抗震概念设计。做到 :1 .结构功能与外部条件一致 ;2 .充分发展 先进的设计理念 ;3 .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的协调 ;4.更好地解决构造处理 ;5. 利用定量的计算进行抗震分忻 ;6.用概念来判断计算的合理性。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有不同的概 念,随着事物认识的不断发展,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做好工程结构概念设计,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结语: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以及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一系列地震,对建筑物的抗震敲响了警钟,建筑抗震必须再次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在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分析时,又融入了新的抗震设计思路,为工程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提供了一些思路,仅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柏锋 隔震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工程变更概念篇(10)

形式概念分析是以数学概念为基础的,将抽象的世界转化为现实的世界的过程中,也是对象与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伴随着计算机得到有效的发展,软件工程开发已经变得越越来越复杂。那么这样庞大、复杂的项目工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了,在开发的过程中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库作为软件开发重要的支柱。在这样的环境下,软件开发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的。因此,形式概念分析在软件工程中的运用需要根据软件中的本身的环境、属性、关系等进行表达,在结合环境中的语言形式,展现出软件工程中本身的语言结构,通过利用形式概念分析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了软件工程开发的效率,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 形式概念在软件工程开发的解析

(一)形式概念的含义

形式概念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数学中的理论、概念等为基础的,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对数学中的理论、概念进行了搜集,将构造和属性有效的相结合,形成一种紧密的关系。因此,形式概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形式概念在软件开发工程中,在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除此之外,线路图也是形式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概念格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对软件工程开发中环境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固有的语言环境的背景下,也是发展和继承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线路图的表现手法,可以使属性和对象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关系,相互依赖。

(二)形式概念在软件开发中的步骤

形式概念分析其实也是数学的一种的分析方式。将形式概念有效的利用到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在利用形式概念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先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作为理论基础, 在利用形式概念中的构造算法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是软件在开发中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特征。

第二,利用形式概念中的分析法进行系统中的整理,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这种分析算法,可以有效的将软件开发中的构造,通过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的分析算法,将软件中的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三,应当将软件开发中的特征进行搜集,在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法,以此设计出新颖的、具体的形式概念格式。

二、形式概念分析法在软件开发中的运用

形式概念分析法是软件工程开发领域中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并且形式概念在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下面就对形式概念在软件工程开发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一)形式概念分析法在软件工程过程中环境的运用。形式概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运用是尤为重要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需求分析中的应用。需求分析是指软件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中的环境分析,通过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的搜集。通过形式概念分析方法可,可以有效的将软件工程应用在实际的环境中,同时形式概念在语言环境、属性、对象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软件开发人员在利用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将工作级和属性形成一定对应关系,再利用概念分析对软件开发中的特征进行一定的搜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相关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分析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形式概念分析法在软件开发中结构的应用。软件结构中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是对软件数据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改革。软件开发人员在需求分析的背景下,在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规划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寻找到软件开发中的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法。另外,可以利用假设的方法,对形式概念分析法只中的结构进行清晰的阐述,并利用相关的分析资料,对软件工程开发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实际情况能进行分析、运算。在形式概念分析法在软件开发运用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中的变量的关系分析是尤为重要的,分析每一个环节中的特征概念,以此形成一个完整概念格系统。

(三)形式概念分析法在软件开发中系统的运用。系统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形式概念分析法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的就是形成完整的概念格。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在软件开发中出现过很多的比较经典的概念结构制造法,并且一些软件工程开发人员对概念格构建的数字进行了计算,这样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软件在现实中的使用范围。

(四)形式概念分析法在软件开发中网页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的应用也不断的扩大,但是在应用的方面也出现的了格式各样的问题,这使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并且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网络信息的不断的发展,网页的运用与构造已经成为软件工程开发检测的重点。在网页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性、分布性等,并且在这些特征在网页开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形式概念分析法的提出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网页开发的过程中,有效的将形式概念的分析运用到网页开发中,完全打破了网页开发中的差异性、分布性等特点,缓解了带来的局限性。另外在传统的网页开发设计过程中,实际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差距,弄并且在传统的网页检测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办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网页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广泛的使用。形式化概念的网页开发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检测到来的局限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三、形式概念分析在软件工程开发中的优势

(一)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形式概念分析在软件工程构建的过程中,应当对形式概念的概念和含义进行具体分析,对一些较为有特征的代码、定位等,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这样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使结构更加完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优势,将狗将的流程简化,也为软件的维护、分析、设计的流程更加准确,这样不仅仅提高了软件工作人员在开发软件的效率,也有效的提高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也为企业的发展在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二)创建了丰富的数据库。形式概念分析在软件工程发开的过程中是一种新型的开发技术,软件工作人员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形式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为软件开发创建了丰富的数据库。也为软件在维修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使软件开发在维修的过程中,对软件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更加直观,这样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软件开发人员的维修时间,为软件在运行中的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为相关的软件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进一步推动了软件工程开发行业领域的发展,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网页开发的流程。软件开发人员在对网页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法,可以对网页中的各项功能进行优化,从传统的功能进行一定的改变,尤其在网页的检索等功能,使网页中检索功能更加丰富,不在受到传统软件开发局限性,这也是传统的软件开发开发的一种转变,使软件行业紧跟着时代脚步,与时俱进。从网页的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也是网页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层次化,这样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也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网页保持一定的清晰度,将操作流程更加简便,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这样看来,我国的软件工程开发行业已经紧跟时代的脚步发展,为我国经济走出国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结束语:综上所述,形式概念分析法在软件工程开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要,利用分析概念法进行软件开的过程中,也要对相关软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并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开发。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也需要相关人员的努力和不断实践,对概念分析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将形式概念分析法在软件开发行业领域中被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下一篇: 防范电信诈骗法律法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