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训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6 17:26:59

快速阅读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篇(1)

1、视幅扩展:打开我们的“视幅”,从一眼看一字到看多字;

2、焦点移动:训练我们的眼停眼跳,让焦点迅速准确地移动到第二眼的位置,以更快地吸收到信息;

3、眼脑直映: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从而实现阅读速度的飞跃;

4、消除回跳。

(来源:文章屋网 )

快速阅读训练篇(2)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3)01-0081-08

一、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的材料时速度应达到每分钟100词到120词。自2006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快速阅读试题后,快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深入,传统的重内容轻速度的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得到改善,教育者应借助网络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笔者基于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视听跨通道等相关理论,探讨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实施快速阅读训练的新方法及预后结果,尝试探索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用听觉带动视觉浏览速度的“听读法”,以期在快速阅读训练方面有所突破。

二、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官在获取信息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Treicher 就已经证实在通常情况下,大脑可记忆10%读过的信息,20%听到的信息,30%看到的信息,50%看并听到的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在所有抵达大脑的信息中,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信息占83.3%;其次是听觉,占11%[1]。可见,通过视听两个渠道可获得绝大部分信息(约占94.3%)。这表明,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发挥的作用越充分,则越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认知效率。而听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在视觉快速浏览文本的同时辅以同步的听觉刺激,利用听觉带动视觉,提高视与听联合传递信息的效率,从不同感官通道刺激学习者的大脑,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多个感官参与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故视听结合的多通道阅读效果在理论上要优于单渠道的视读效果,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

此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也使得快速听读的实施成为可能。教学活动的实施借助了能够承载声像图文的计算机多媒体,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维动态的认知环境,拓宽了学生接受信息的通道带宽[2]。多媒体环境下多通道的语言输入十分有助于学习者语言文化和文体图式的建构[3]。学习者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通过多渠道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料,并按照自己的要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感官的功能和作用,从各个角度接受信息刺激而获得大量知识[4]。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全面整合使得听说读写的界限不再明显,出现了许多交叉课型[5]。因此,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平台,在快速阅读课堂上尝试采用多感官学习的方法,通过拓宽信息输入通道,将听读与视读有机结合起来,以听觉带动视觉,大胆尝试了新的快速阅读训练模式(简称听读)。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两个假设:1.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听读训练方法是可行的;2.听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实验的学生为哈尔滨商业大学2009级的233名学生。其中男生81名,女生152名,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分成两组:快组入学成绩较高(见表1,表2),平均分为112.374,慢组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平均分为105.6347,Sig. (2-tailed)为0. 0000.05,说明快组中实验班和控制班无显著差异。慢组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入学成绩平均分分别为106.8267和104.1383(见表5,表6),Sig. (2-tailed)为0.267>0.05,说明慢组中实验班和控制班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工具

本实验采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快速阅读水平测试卷、访谈及课堂信息综合反馈表等。调查问卷、各类测试及课堂信息综合反馈表用于定量分析,对学生的访谈用于定性分析。实验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

(三)研究过程

实验前根据高考英语成绩确定快慢组以及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际授课过程中,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师、授课时数、授课内容和授课环境均相同,尽量排除其它人为因素的干扰,控制干扰变量。实验班采用听读模式,即在阅读时辅以与阅读文本同步的朗读声音,利用听觉带动视觉,加快阅读速度。学习者若要做到视听同步,即在阅读的同时听到所读内容,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其规定速度进行阅读,期间不能随意调整速度。教师统一控制页面,读过的文本逐行变淡,学生没有重读的机会。读完之后立即切换界面,在规定时间内做阅读理解测试题,并记录所用练习时间。控制班的视读模式则比较自由,尽管读过的文本也会逐行变淡,无法回视,但是由于属于传统的无声阅读,不必保持视听同步,因此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可对速度略作调整。每次课上收集的信息输入表格,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四、数据分析

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快速听读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得到了大量数据的支持。现以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中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具体阐述。

(一)快慢组实验前快速阅读成绩比较

实验前进行了阅读初始水平测试。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7,表8)后得出快慢两组平均分分别为13.3858和12.2617(试卷总分为25分),Sig. (2-tailed) 为.002

(二)快慢组实验后快速阅读成绩比较

实验后进行了阅读水平测试。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11,表12)后得出快慢两组平均分分别为18.6535和17.8302(试卷总分为25分),Sig. (2-tailed) 为 0.004

(三)快慢两组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前后快速阅读水平对比

从表15、16、17可见:快组实验班前测成绩为13.3729分,后测成绩为19.2542分,提高了5.88136分;快组控制班前测成绩为13.3971分,后测成绩为18.1324分,提高了4.73529分。实验班比控制班提高的幅度略大,为1.14607分。慢组实验班前测成绩为12.6102分,后测成绩为18.4576分,后测成绩比前测高出了5.84746分;慢组控制班的前测成绩为11.8511分,后测成绩为17.0426分,后测成绩高于前测5.19149分。实验班提高的幅度略大,比控制班高出0.65597分。从以上分析可见,实验后快慢两组内实验班成绩均好于控制班的成绩。因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的后测成绩较控制班有所提高。在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环境等条件均相近的情况下,可以说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的阅读方式导致的。因此,听读总体上来说是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快慢两组实验班的后测成绩较控制班都有所提高,但是慢组提高的幅度略低于快组。经访谈得知,慢组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阅读障碍(如生词、难句、背景知识等)、阅读速度、阅读方法及练习等方面的处理不如快组学生。而成绩好的学生更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听读模式持积极态度,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相对更容易、更迅速,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听读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听读问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听读实验的感受。问卷包括六部分,分别从阅读速度、阅读题材、阅读技巧等方面入手,收集学生对听读教学各个环节的反馈信息,探讨在听读过程中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各方面因素,并对听读模式进行评价。调查表中高于3的平均值表明学生对此陈述持肯定态度,分数越高肯定的程度越高,低于3则表明学生对此陈述持否定态度,分数越低则否定程度越高。各题项均给出了快慢两组的平均值,见表18-21。这里仅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题项,并进行相关分析。

表18是实验班学生对听读的总体反应,表中可见快慢组的反应基本一致,认为听读可以弥补视觉上的不足(M=3.4935,3.3387),两者可以被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M=3.6538,3.7097)。听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M=3.4744,3.0484),比单纯的视读效果更好(M=3.3766, 3.0806)。多数学生认为经过系统的听读训练之后,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提高(M=3.4247,3.5500)。

表19是快慢两组对阅读速度的反应,分值接近, 基本无显著差异。快慢两组实验班对慢中快三种速度的适应程度均呈递减状态,这表明多数学生能够接受课上以慢速和中速(120-140wpm)播放的文章(M=3.4744,3.6129)。而当速度加快到 150-170wpm时,无论是快组还是慢组学生都感到“不适应”,表示“看不懂”,“读不下去”(M=2.4615,2.6452)。但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学生表示若经过系统训练,能够读懂速度更快一些的文章(M=3.1154,3.2419),这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表20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听读过程中,由于文章题材、体裁、难易程度等的影响,学生的实际阅读速度有时与设定速度不统一。当实际阅读速度慢于设定速度时,多数学生强迫自己加快速度,尽量跟上设定速度(M=3.6623,3.7258)。反之,当实际阅读速度稍快时,基本不自行阅读,尽量保持与设定速度同步(M=2.4615,2.9677)。

通过对比两组不同水平受试者的阅读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班与控制班的阅读成绩差异显著。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充分证明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听读训练模式是可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读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结合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进行跨通道、多感官学习,可以弥补视读单渠道接受信息的不足,扩大信息输入的通道带宽,与单纯的视读相比,获得的信息量较大,在大脑中的记忆时间较长。在听读过程中,与单纯的视读相比,听与读的同步结合迫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尝试采用听读的模式来提高和培养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由于听读模式是笔者刚刚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尚有许多需改进之处。同视读相比,听读模式的局限性表现在速度比较固定,不可随意调节,因此这种模式更适用于阅读强化训练。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把听读与传统的阅读训练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培养学习者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提高日常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跨通道理论,还是网络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角度都充分证明了听读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一种新的交叉课型。

[参考文献]

[1]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p13.

[2]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 2005(4):p9~13.

快速阅读训练篇(3)

中的细微末节,到具体环境的一草一木,具体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及某一活动的始末、某一个场面等都要让学生注意观察;第二教给学生观察要点,如选好观察的立足点(远点……近处……,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观察要有序(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观察要用心,要抓住事物特点,要把事物各部分分清楚、想明白。

二、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教学在课堂,功夫在平时”,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积累写作材料要贯穿到整个作文训练的始终。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并让学生分头自己找。2、做好读书摘记。通过读书,摘录书中的好词、警句以及优美的写景状物的句子、佳段等。3、收集整理文章精粹。对无时间摘抄而又非常好的资料,用剪贴的方法积累,并分类设计,把同类的资料贴在一起,以便查找。4、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遇到一些优美的词、精彩的句子和一些激人上进的事例也要求记录下来。5、丰富语言。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之二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之三是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来就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加快了。

三、命题。命题时我一般遵循下列原则: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面向全体学

生;2、作文题目要求鲜明、醒目;3、命题不宜把题目的范围限制得过死,更不在题目上绕弯子;4、作文的题目一般要源于教材内容。除此,在命题之前,也就是上作文课时,要求课堂绝对安静,一点儿声响也没有,立即进入意境,做到三不准:口不准发音,目不准斜视,头不准摆动。这样思想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精神高度紧张,不但审题和构思快,写作的速度也会异乎录常地快。

四、指导。依据《实用快速作文法》中的“快速审题十五法”、“快速构思十法”,我结合班里的实际,具体做法是:

1、教给学生审题思路。就一个具体的文章题目来说,至少要向学生讲清题目的关键“中心词”、题眼、范围、限制修饰语以及由题目想到的作文要素、文章结构等。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再用比较法审题,如列几个相似的作文题,让学生理解每个作文题目本身的意思,找出几个作文题目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明确自己要写的这个作文题目的特点是什么;最后用补充法审题,这一方法主要是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照补充完整的题目审题。

2、确定中心思想的指导。首先要告诉学生写作时先确定中心,然后依据中心选材、组材、剪裁、列写提纲;其次要学生明白写文章要有中心且要明确、健康、有新意;最后掌握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

3、选材、剪裁指导。结合课文中的读写例话和阅读课文,主要向学生讲清:中心思想一经确定,必须以中心思想为依据选材和组材;选材要真实、具体、新颖;剪裁要合理巧妙。

4、编写提纲的指导。编写作文提纲实际是设计文章的思路。指导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①让学生知道编写提纲的程序;②次序――组织材料的顺序,文章的段意层次等;③掌握编写提纲的途径。学生应从阅读中学到布局谋篇的方法,力求在编写提纲中用上,并根据自己已有的作文知识练习编写作文提纲,在写作中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

五、修改。通过讲古现代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向学生传授修改文章的符号并让学生掌握;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即“删、增、换”。

快速阅读训练篇(4)

限时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语境,初步理解文章主题,最终快速抓住有效信息进行解题,这对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熟练程度,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技巧的培养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这么难的模块,学生自然而然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从而没有自信和热情去学习英语。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限时阅读教学效率的建议分析

(一)教师方面

英语教师是英语教学限时快速阅读的主导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恐惧心理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在英语教学时阅读训练的同时利用积极心理学以辅助,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鼓励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面对,而不是纯粹地抵制这种正常的心理而导致学习英语时更加吃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对于限时快速阅读技巧的培养要注意创新性,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用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进行限时快速阅读的训练,使得死板单调的阅读训练具有一定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体,学的好不好,都是自己的责任因此,学生自己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与教师配合共同克服学习英语的焦虑恐惧心理一方面,学生应当学会自我激励,学会培养与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正确的信念,最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英语,攻克限时快速阅读难关另一方面,在平时的限时快速阅读训练中要慢慢反思并且琢磨出适合自己的攻克快速阅读难关的方法,日积月累,限时快速阅读的难关就会迎刃而解,最终学生的焦虑心理会大大减轻同时,学生自己要加强阅读素材的积累,开阔自己语言视野,多多了解英美文化,培养自己的英美思维,那么最终快速阅读解题也不在话下。

(三)学校及其社会教育机构方面

一方面,社会教育机构要引导一种正确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方向,尽量使得英语学习者利用报纸、电视节目或者书籍等方式培养英语阅读的习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英语学习不再是难题另一方面,为全体英语教师定期进行英语素养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英语素养和教学技能,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同时,有关教育部门应当调整英语阅读评价方式。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限时快速阅读技巧训练的具体策略

(一)阅读速度的强化训练

首先,要培养和强化学生视觉阅读技巧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心里默读文章的速度要远远慢于直接通过眼睛传递到大脑然后反馈信息的速度,因此,这种没有发音的视觉阅读在平时的快速阅读训练中要加强其次,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于某一段、某几段、某篇文章进行限时训练,然后再控制答题速度,定期训练学生,学生适应了这样的阅读节奏后自然而然能够提高限时快速阅读的效率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在平时加强自我训练,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批提供一些生词量不是很大,难度系数符合学生木人,素材内容很贴合考试大纲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课外自己定时阅读,并且总结段落大意以及文章主题,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掌握限时快速阅读的技巧。

(二)统一速度与细节阅读训练

如果单单注重阅读速度的训练,而忽略细节,那么快速阅读训练就没什么实际效果可言,换句话说,快速阅读实质上就是考查学生对于细节信息的敏感程度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中考真题的研究,考查的可能是主题句、近义词或者意思相近的句子,原因、时间、地点等细节问题,教师在日常快速阅读训练之后要及时总结这些细节题型并且督促学生加强这些近义词、反义词及其句型的积累。

快速阅读训练篇(5)

一、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多少。

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它包含三个小问题。第一是明确试题目标。对于学生来讲,虽然他们学习的目标是渴求知识,但直接的现实目标还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近年来的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都是很大的,并且,学生答题时都比较被动,盲目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养成答题前弄清题目要求的习惯,搞清楚试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语音知识,或词语理解、或词语运用、或是句子分析等等。第二是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而言)。由于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至多有两小时。所以,采用快速阅读来充分利用这可怜的两小时,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关于总体阅读计划,本文不赘述,只谈单个的一次阅读活动的目标。这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书前的序言、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揣度其内容框架。筛选出自己要寻求的信息范围,如人物形象、环境的描写,语言的运用艺术或是知识性文字的某个知识点,或是该文章的写法,或其它科技知识。

第三是明确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因为对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比如,议论文,就要涉及到论点、论据及论证,讲求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的书面化等,而小说则更多的是讲求塑造成功的典型形象,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而语言方面的要求是更讲求形象性和生活化等。因此,学生只有在阅读前明确阅读材料的文体特色,才能更好地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交给快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还仅仅是具备了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带有关键性的条件乃是懂得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去。

使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眼跳规律和“视读野”的特点,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把摄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的能力。因此,人就能够通过一定的快速理解方法,把输入在大脑的信息整理加工,快速记忆掌握所需要的信息。

三、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快速阅读能力怎么培养呢?除了前文所谈的使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交给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一些必要的快速阅读课堂训练和快速阅读习惯培养。

第一,快速阅读课堂训练。按三步训练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1.提出要求,讲明目标。提出本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训练的题目。开始训练时,可提示该次训练的目标,逐渐地就取消了目标提示。题目由单一逐渐到复杂全面、循序渐进地过渡。最初训练,可只注重字词的注音、注释的运用,这时就可采用“误读”;然后到训练语、句的诠释、运用、“误读”;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对一些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的整体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篇(6)

全脑速读记忆法;阅读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脑科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开发大脑潜能,推动人类进步,作为世界性的研究开发课题在国外也已如火如荼地蓬勃开展。可是,我国正处在一个左脑型的教育体制时代,长期以来在对左脑过多使用的同时,忽略了对右脑功能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左右脑失衡的现状。开发儿童脑功能、挖掘人类智力潜能,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也是脑科学和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教程主要从速读速记的角度出发,开发青少年心智潜能,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被试者来源于潍坊博爱心理研究所“速读速记心智潜能开发夏令营”第一、二期成员共46人。被试者均为右利手,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训练时间为8:00~11:30 am,14:00~17:30pm,共一周。

1.2训练方法

按照“速读速记心智潜能开发教程”,指导学生通过健脑静心调息训练,进行腹式呼吸,配合节奏缓慢,曲调舒展起伏的音乐,使大脑进入α波状态,即学习的最佳状态。随后通过视觉机能训练图,达到注意力集中,视点移动迅速,视野主视区扩大,眼球迅速调焦的目的。在练脑、练眼的基础上,再通过节拍器进行节奏感知训练,使节奏感达到并适应快速阅读的要求,采用空白长方框、符号长方框、字形长方框、文章长方框等训练材料,从150拍开始,按阅读速度增加,每个内容训练1 min。在以上三项广义基本功训练后,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包括快速阅读,闭目回想,写出(或说出)内容等环节。

1.3测量工具

根据李守东编著的《简明全脑速读记忆法》计算阅读效率,阅读效率=阅读速度×记忆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训练前后的阅读效率采用进行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训练前被试的阅读效率为(132.88±86.87)字/分,训练后的阅读效率为(2521.30±253.93)字/分,进行配对t检验后的结果显示,t=-70.33,P=0.000,按照α=0.05的检验水准可以认为训练后阅读效率和训练前阅读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后的阅读效率高于训练前。

3讨论

全脑速读记忆法以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和麦伊尔斯提出的“左右脑机能分担理论”为理论依据,充分开发训练者左、右脑协调快速处理视觉信息的巨大潜能,以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眼脑直映,取代传统阅读的“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方式的高效阅读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脑速读记忆法大大提高了青少年阅读效率,被试阅读速读和记忆率均明显提高,这与孙淑凤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发现,当人身体极度放松,而精神非常集中时,大脑中就会产生促进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α波。当脑波处于α波状态,潜意识就会发挥作用,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理解力[2]。研究中的健脑静心调息训练可以有效地促使大脑处于α波状态,使训练者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快速阅读的能力包括几个与视觉有关的重要方面,即提高注意力、扩大每次注视的视知觉范围(扩大视读野)、加快眼动速度等。本研究主要注重上述方面的训练,训练后被试阅读速度、记忆率都比训练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全脑速读记忆法是有效的。

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保证速读速记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训练中经过视觉技能训练及节奏感知训练后,被试注意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品质,注意力高度集中,保证了训练效果。眼动速度直接影响阅读速度,故眼动训练是视觉机能训练和节奏感知训练的焦点。研究发现双侧水平眼跳能够平衡大脑两半球的激活水平,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间的交互作用[3],以充分调动人脑潜能,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全面开发大脑。人的眼睛只有在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每次眼停时感知的文字量(视读野)愈大,阅读的速度就愈快;眼停的次数越少(眼动速度快),阅读的速度也越快。本研究中,经过训练后,被试眼动节律达到250拍/min,阅读速度提高到3000字/min,平均阅读效率提高到84%,与韩映红等[4]的研究相符。

传统的阅读方式,缺乏一定的节奏感,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回读”现象,致使阅读速度慢,理解记忆率低[5]。在该训练中,强行采用一定的节奏阅读,来抑制左脑语言中枢抽象思维的活动,以利于开发右脑固有的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能力,养成左右脑在阅读过程中综合协调能力,使大脑的两半球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密切合作,并能有效的防止回读,使视觉接受信息的节奏和大脑接受信息的节奏趋于协调,达到快速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创新的全脑速读记忆法,短期集中训练已取得显著效果,但速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巩固学习效果,应坚持每天基本功训练。本实验为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记忆能力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下一步还需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及事件相关电位(ERP)进一步对脑机制进行研究,以便全面推广,开发青少年潜能。

参考文献

[1]孙淑凤, 李秀艳, 吕宏韬, 等. 速读速记心智潜能开发对青少年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31(6):442-444.

[2]卜金华. 提升高三复习效率的简易放松技法解析.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54-57.

快速阅读训练篇(7)

一、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面临三大挑战:无限增L的知识对有限时间的挑战;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对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新知识对人脑理解能力的挑战。在以知识为经济基础和经济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已成为显著特征。当代中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中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速度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快速阅读技巧,学习负担就会加重。学生阅读速度慢,读得吃力,就会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事,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同时,书读得少,知识面就窄,其思维能力的敏捷性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三)应试的需要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成功者必须越过无数考试关。未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唯有具备能力者方能从容应对。2016年3份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其试卷均为9500字左右。其中全国新课标高考Ⅰ卷为9615个字。论述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1797字,文学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2142字,实用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2093字。学生要在短短的150分钟内读完整份试卷,还要书写近1200字(按考试中心给定的参考答案计算),没有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况且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有逐年增加分量的趋势。

二、快速阅读原理

快速阅读是一种纯粹运用视觉的阅读,它更讲求效率,更符合人的思维特征,更节省视力和脑力,更有利于记忆。快速阅读将人们自身就具有的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从而改变人们多年来所养成的传统阅读习惯。

传统的阅读是目光在每一个字间跳跃的点式阅读,大脑对信息的反映受制于目光移动的速度。阅读时眼在字的停留时间为1/10秒~3/10秒,移在字间的跳跃仅占5%左右。而且从阅读到理解要经过视觉、语言、听觉三个中枢处理信息过程才能完成。

快速阅读是根本改变点式阅读为整行文字的线式阅读,这种方法使目光不在单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为10倍以上,达到与大脑的思维速度同步。

传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的理论基础如下:

(一)阅读现象

大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称“内部言语”,也可称“内部音读”,“内部音读”总是伴随着思维活动而出现,“内部音读”不能克服,把“突破音读”作为快速阅读的主导理论会使训练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因此,快速阅读训练应从改变视觉感知的方式入手,通过改变视觉感知的广度和节奏提高阅读速度。对于“音读”,我们要克服的是“逐字音读”,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跳跃式的“音读”,我们应顺其自然,不宜采取抗拒的态度。

(二)阅读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阅读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信息感知。这是阅读的起始阶段,是人通过眼睛捕捉文字的过程。

第二,信息加工。信息被感知后被传输到大脑“加工器”中进行加工。只有通过“加工”,文字符号才能变为一定的意义,被我们理解。

第三,长时记忆。

第四,信息的输出。将信息用于思考或交流。

(三)阅读速度慢的原因

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阅读速度大都在每分钟300字左右,这些阅读者在阅读时存在感知范围小(逐字或逐词注视)、感知速度慢(在某一处注视时间过长,眼睛死盯一处)、视点回跳等习惯,这些习惯大大降低感知效率,形成制约阅读效率的“瓶颈”。

(四)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

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改变以上习惯,扩大感知范围,加知节奏,杜绝回跳。

三、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一)心理素质训练

我国语文对阅读的传统观念是咬文嚼字、慢咀细嚼,这种观念是科学、合理的,但已不太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资料统计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5000年的文献资料,还不如如今一年出版得多:英国的《世界文学著作目录》,有754卷,577200页,两吨重,而人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传统的逐字阅读方式已无法适应知识量的增加。阅读的观念,应该更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还重效率。

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速读心态。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有了这种“心态”,快速阅读就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读得快、理解深、记忆牢。

(二)生理机能训练

生理机能训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与分配的训练;(2)右脑图式认识功能与记忆功能的开掘;(3)视觉机能的训练。

(三)速读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速读的各种技能技巧:(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2)扩大视读野,提高整体认读的能力。(3)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读速。(4)掌握理解技巧,尤其是文体阅读技巧,保证读速和理解率同步上升。(5)运用定势理论,形成阅读的固定程序,加快阅读速度。

(四)综合能力训练

训练的直接目标是培养“一目十行、双目识页”的速读综合能力。点式阅读,以字、词为认知单位;线式阅读,以句或句群为认知单位;面式阅读,以数行或整个页幅为认知单位,前两者的视线运行方向由左而右或由上而下沿着书页的中线作垂直运动。

(五)具体训练方法举隅:快速阅读三级训练法

1.第一级:调整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的调节是成功进行快速阅读的前提和必经之路。快速阅读需要放松性警觉的状态,即身心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准备接收信息的状态。

如何进入这种状态?以下是几种常用方法: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向大脑输送大量氧气,使大脑得以充电,提高大脑功率。另外,平和悠长的腹式呼吸还可以使我们排解心理压力、放松身心,使大脑脑波呈现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腹式呼吸的操作要领:端坐或平躺,像嗅花一样缓慢均匀地把新鲜的空气往下送,使其达到肚脐以下三寸左右的丹田部位;屏住气息三五秒,然后小腹微收,将气缓慢向外吐,呼吸的频率越慢越好,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比如,吸气用5秒,呼气就用10秒,用鼻子进行。

(2)增强信心。

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要产生畏难甚至退缩的念头,这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如果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地进行自信心训练,就可以避免产生畏缩心理,切实提高快速阅读训练的成效,真正掌握并运用快速阅读。我们可以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增强信心。具体做法是平躺或端坐,全身放松,在放松的背景下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能行……

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我一定能学会快速阅读

我的感知力、记忆力越来越强

(3)集中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是脑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注意力影响思维、想象、记忆的效率。注意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定点凝视。操作要领:(1)直背端坐,两手持图,放在距离眼睛40cm左右的正前方。(2)注视图中黑点,暗示自己:黑点渐渐扩大了,且清晰入目。(3)维持1分钟~10分钟(尽量延长时间),尽量不眨眼。

(4)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时要带着一定的问题读书,这样可以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兴奋中心,从而提高阅读活动效率。

2.第二级:训练你的眼睛。

感知是阅读活动的发端,视觉感知的效率决定阅读活动的效率,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训练人的感知机能。感知机能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

(1)增强人的眼睛运动的`活性,加快人眼感知文字信息的速度。原来1秒钟看几个字,现在要做到1秒钟最少看一行字(32开本)。

(2)扩大阅读的视野,即阅读时眼睛的感知范围。如,假如原来每一眼看两个字,训练后要扩大为最少五六个字。

视点左右移动训练:①两手持图,距眼睛40cm左右,让鼻尖对准图的中心。保持宽阔视野,面对图表的中心也能清晰地看到所有方框。②快速左右移动视点(由一个方框跳到另一个方框),当视点跳到某一方框时,要看清方框中的符号。③只许眼动,头部不要摆动,保持丹田呼吸,时间为一分钟。

视点上下移动训练:①两手持图,距眼睛40cm左右,让鼻尖对准图的中心。保持宽阔视野,面对图表的中心也能清晰地看到所有方框。②快速上下移动视点(由一个方框移到另一个方框),当视点移到某一方框时,要看清方框中的符号。③只许眼动,头部不要摆动,保持丹田呼吸,时间为一分钟。

视点对角线移动训练:①直背端坐,双手持图,眼图相距40厘米,鼻梁对准图中央。②从图的左上开始,按箭头所示的方向,飞快地移动视点,作对角线运动。③头部不要左右、上下摇动,训练时间为1分钟。

视点圆形移动训练:①直背端坐,双手持图,眼图相距40厘米,鼻梁对准图中央。②视点从图中的黑点开始,视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训练时间为10秒钟。③从黑点开始,逆时针方向移动视点。训练时间仍为10秒钟。④闭上双眼,让头脑中浮现图形,按上面的方法,闭目作视点移动训练。训练时间为30秒钟。

3.快速阅读训练第三级:阅读实战训练。

快读模式一(三目一行)训练程序:(1)方框图训练。方框图训练是快速阅读训练的关键,方框图训练和下文的记号训练的作用都在于矫正,都是为了改变长期养成的逐字“音读”、阅读视野狭小、眼睛死盯一处等不良习惯,同时引导训练者养成宽视野、快节奏阅读的习惯。具体方法是调整身心,眼睛注视第一个方框片刻,然后以一定的节奏(注意:节奏是快速阅读的生命)轻快地移动视点,由第一个方框跳到第二个方框,然后由第二个方框跳到第三个方框,以此类推。跳到某个方框时,要看清那里的符号。注意体会训练时视野的宽度、视点跳动的感觉和换行的角度,头部不要来回摆动。(2)记号训练。记号训练是进一步的快速阅读模拟,要求阅读者在没有方框的前提下把握视野的宽度和视点移动的节奏。

快读模式二:(一目一行)训练程序:视点沿着书面的中心线由上向下移动,移动时在感知中间文字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感知两边的文字。这种阅读方法改变了横行阅读的习惯,使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边缘视觉(即余光)接收信息。垂直阅读法是一种很有用的阅读法,特别适用于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初期,视线总是沿着书面的中心线由上向下移动,练习一定时间以后,视线会忽左忽右,以便清晰地感知关键词和基本概念。

四、不同文体的快速阅读方法

(一)论述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主要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表达目的。

论述类文本快速阅读,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

①表述中心论点的词语,即往往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

②体现陈述对象转换的词语,即往往体现了论证的思路的词语。抓住这一点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整体思路。

a.因果。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等。

b.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c.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等。

d.分类分层。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等。阅读时抓住这样一些表示层次结构的语言标志词,对我们梳理文章思路会有帮助。

e.举例子。如:例如、如,等等。

③修饰、限制性词语。

a.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b.程度。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

c.范围。如:部分、全部、总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数、几乎、仅仅,等等。

d.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

e.已然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将、正在、或,等等。

f.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等。

④表情态的词语。如:可能、也许、必须、绝对,等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

①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高考选文,一般一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文本都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议论。论点的提出,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是文章标题。

②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例论据,即征引的文献资料、事实材料;另一种是事理论据,即人们公认的或权威的道理、名言、法则、定律等。阅读时勾画出这些事例论据和事理论据,并且找出它们与论点的关系,这样可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出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就可标记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对表因果关系的句子,起表明中心、理清结构、区分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做简短批注,为下一步操作起提示作用。

在际操作中,可将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勾画和简短批注结合起来操作。

2.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勾画诸多要点是为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作铺垫。

(1)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2)会文意,释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

(3)理材料,定意图。

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

(二)实用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个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读懂传记的基本要求是从整体把握,按以下步骤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的有关内容:

1.明确写作对象。

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2.理清文本思路。

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按照传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依次将时间、事迹、背景等内容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思路。

3.梳理传主事迹。

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记述传主时,典型事件(事迹)是关键,能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并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梳理事迹事件,可以理清其人生发展轨迹。

4.概析人物特点。

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就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其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

5.把握表现手法。

人物传记以记人为主,通过富有特点的细节描写,更好地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人生教益。另外,传记文本和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一样,在结构安排、修辞运用等方面都有特色。因此,结合文本内容,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文学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要快速、准确地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入”“出”过程的有效、直接有力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分五步进行:

1.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

2.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概括分析。

3.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小说主题。

5.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法有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小说中刻画人物时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人物间的对比、映衬等。

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赏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五、快速阅读容易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保持注意力集中

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理解内容,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因此,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读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对于保证快速阅读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者的整体识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逐字逐句读书的习惯使注视点增多,眼跳次数增多,势必影响阅读的速度。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提高。因此,在阅读中注意养成整体识读的习惯,是提高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快速阅读,是在理解、记忆基础上的阅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而单纯追求速度,那么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处理好速度与理解、记忆之间的关系。快速阅读必须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记忆掌握能力为前提。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六、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对高中生进行现代文快速阅读基本技能训练,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培养学生阅读专注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反应的敏捷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快速阅读训练,对处在成长期的高中生智力、思维的开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仍占高中教育主流的今天,“快速阅读训练”不失为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快速阅读训练篇(8)

一、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

快速阅读训练,也叫限时阅读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职业高中学生快速阅读每分钟达到500字。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注重这种限时阅读训练。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范文或选一些精短的文章,在估计所教的课文的大概字数后,要求学生在限时之内,掌握文章的整体大意,能较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或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二、阅读能力点的训练

在快速阅读训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项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测试题带着问题精读有关的句段,了解有关的各种数据和事实经过,从而把握阅读对象的精髓和脉络,深层次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

三、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强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他所说的流利地阅读与快速阅读都注重阅读的速度和效率,这也与现代社会对阅读者提出的要求相符。

1.计时阅读法

这是一种用计时或限时的阅读,以增强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从而达到不到之处阅读速度的训练方法。在阅读现代文时,教师精心地设计好训练内容,交代阅读目的,要求学生在所限制的时间内阅读,注意速度,争取不回视,并要力求记忆和理解最多的内容。读完后,不再看原文笔答已经预先设计的速读测试题,最后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定答题成绩。一般来说,只要目标明确,选用的检测材料较合理,学生通过计时法阅读训练,速度和能力是会有明显提高的。从1992年起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增加了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题,而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的就是快速检索有用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但是由于平时的阅读训练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快速检索文章信息的能力,造成答题失误,或者虽是做对了,却由于检索方法不对头,花费了大量时间。造成失误的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时间观念,在答题过程中,不断地回视、或者拘泥于其中的一个问题不能跳出来而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2.固定程序阅读

程序即阅读的程序,即按“标题——作者——文章的出处和发表时间——基本内容——文章中的具体事实——写作特点——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新思想”。每次阅读均按这个程序,专心致志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避开个别的枝节问题,而且能迅速抓住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目的。训练时应注意:第一进行固定程序阅读时不应有程序要点的遗漏,第二程序要点要有侧重。1991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总分选用的阅读材料是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其中有一个小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有的考生只盲目地从正文中去寻找答案,而未注意文章的副标题和文后的注解,忽视了这两个地方,答案当然就不准确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就证明进行固定程序阅读时遗漏了要点。在训练快速阅读过程中,有必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有关内容上,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假如阅读过程中容易被“意外”的发现吸引而忽略甚至忘记了阅读目的,例如被某段精彩的描写吸引,被某个新奇的故事吸引,由某个内容引起了联想等待。这样,快速阅读的质量肯定会受影响。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有固定程序的阅读方法,都能逐渐养成强烈的筛选意识,形成较强的筛选能力。

3.默读

“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是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但是,许多中学生到高中毕业时均未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教师对默读的作用也缺乏认识,故缺乏认真地指导。学生只会眼看、口读,阅读速度自然上不去。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必须注意:第一,提高视觉接受文字符号的速度,培养准确、协调、熟练、默读技巧。第二,提高默读的理解率。第三,提高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的速度。

快速阅读训练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87-01

快速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日益盛行的读书方法。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大量书报资料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不单是指眼睛看过文字的快速,更主要的是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一般的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一、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还仅仅是具备了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带有关键性的条件乃是懂得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去。

首先,让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当前,对于速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一套较系统的科学方法。这里只谈点肤浅认识。

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眼跳规律和“视读野”的特点,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把摄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的能力。因此,人就能够通过一定的快速理解方法,把输入大脑的信息整理加工,快速记忆所需要的信息。实践证明,传统的声读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文化现实的需要,必须变声读为视读,提高视觉扫描的速度,在不影响理解和记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综合左脑得来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右脑的图式认识能力,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快速阅读的速度,中学生以每分钟600―800字的速度阅读,是切实可行的。要使学生很好地进行快速阅读,实际情形是极为复杂的。要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既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形、知识水平和教学实际,也要结合阅读材料本身的难易程度等。

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快速阅读课堂训练

按三步训练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1)提出要求,讲明目标。提出本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训练的题目。开始训练时,可提示该次训练的目标。题目由单一逐渐到复杂全面、循序渐进过渡。最初训练,可只注重字词的注音、注释的运用;然后到训练语、句的诠释、运用;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对一些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的整体训练。

(2)给予材料,规定时间。所给予的材料,既要讲求新颖、规范化,又要注意地道、大众化,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内容单一的材料,逐渐加深到形式多样化的、内容复杂的材料。总之,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选择的材料要讲求知识性,使学生通过对该材料的阅读,既培养了快速阅读的能力,又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对于时间的规定,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所给的时间,不能过多,否则达不到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也不能过少,否则学不到知识,回答不了问题;而应该针对学生实际,以全班中等偏上一些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准。一般地讲,要求初中学生每分钟阅读500―600字,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所有这些,都应在实际运用中灵活掌握。

(3)到时检查,纠正评析。规定的时间一到,应立即交卷,严格检查、总结,纠正错误答案。重要的是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精到的分析,找出其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补救的措施。检查评析,还要注意兼顾评析上、中、下各等级学生的答案。实践证明,最好是采用现身说教法,即由答案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是怎么进行快速阅读的,把他(她)成功的思路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由答案错误的学生谈自己的错误思路,老师予以纠正;对于根本就没能安时完成的学生,更应让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情况,然后给予正确引导。

快速阅读训练篇(10)

高中英语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这是因为:第一,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第二,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第三,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习掌握而安排的听、 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因此,大纲实际上对我们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这里所指的课外阅读,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要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

二、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原则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的原则

1.阅读材料应思想性强, 内容健康,语言地道、规范。

2.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体裁的文章。

3.注意选材的趣味性。有趣味的文章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控制好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太简单的文章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觉得没有挑战性;太难的文章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他们会感觉阅读太难,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

(二)自主性原则

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即自我阅读、理解、评价,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

课外阅读的训练,不急于求成,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三、对高中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方法选择基于学生的阅读目的。如果学生的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可以粗读;为查阅资料可以略读;要是为了研究则必须细读,不仅要了解内容,还要注意文字技巧。英语阅读常用的方法是泛读、精读和快速阅读。

(一) 泛读

泛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大阅读量;二是阅读要有广度,也就是博览群书,阅读各种内容、题材、体裁的文章、书籍。通过广泛阅读,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在阅读的目的、作用以及阅读方法上,泛读不同于精读。前者主要以理解为主,在保持适中的阅读速度前提下,对阅读文章不作细读,遇到生词时,如果这生词不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可以不必查阅词典。

(二) 精读

精读,就是要充分理解领会所读的英语语言材料。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文章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而且要分析所读英语语言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语,熟知语法结构并能运用自如。

泛读和精读并非相互矛盾,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精读是对少量的语言材料进行仔细研究、仔细分析,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熟悉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对于打好英语基础固然重要,但远远不够。泛读可以巩固和升华在精读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熟知并掌握词语的不同运用及各种搭配关系。总之,泛读和精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阅读方法。

(三)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大量书报资料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是人的一种技能。快速阅读的技能是可以训练培养的。快速阅读的内涵包括阅读语言材料的快速性、无声性与科学性三方面。

1.阅读语言材料的快速性。要实现快速阅读,眼肌的训练至关重要。要使眼肌控制灵活自如,达到视角、视幅、视停、视移等视觉最佳状态,达到视线移动如行云流水般的快速阅读,训练时可进行目光随着手指的方向移动、目光沿着图形快速移动等快速阅读的基本功训练。当眼肌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跳读法的训练。 进行跳读法的训练时,要求眼光从一个“字群”跳到另一个“字群”进行识读,眼球按“凝视—跳跃—凝视”的程序进行连续、不断运动,如:They talked about the things and persons/that they could remember/in the school.

熟练掌握跳读技能后,可进行扩大视力识读文字的单位面积的训练。以5个单词为单位进行练习,训练时主视区要置于句子中间的3个单词,两边单词用余光扫视。如:Jackson/delivered an exciting/speech.

上一篇: 海洋信息化前景 下一篇: 基金投资理财的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