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4 16:41:55

旅游业发展分析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1)

安顺自然旅游资源突出,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境内有黄果树、龙宫、格凸河3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其中黄果树和龙宫为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有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夜郎洞、花江大峡谷、夜郎湖、斯拉河等一批优秀的天然景观。

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穿洞文化、夜郎文化、文化、屯堡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普定穿洞:遗存完整的明代屯堡村落群――云山屯古建筑群;古寺庙的奇迹建筑――平坝天台山伍龙寺;被称为“石雕艺术瑰宝”的安顺文庙:有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屯堡地戏:世称“千古之谜”的关岭红崖天书等,都被留存在安顺这块土地上。

安顺还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区,是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的故乡,王若飞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中央常委“谷氏三兄弟”的故地。

依托着良好的旅游资源,安顺市成为贵州省内首批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地州市之一,一直坚持着以黄果树瀑布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之初展现出良好的势头。1982年-2002年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41.61万人次。但近年省内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遵义市等地州市迅速崛起,相比之下安顺市发展速度缓慢,旅游收入增速不及其他。

二、安顺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黄果树风景区是贵州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但横向与其他省份的同等级景区相比,其对于整个贵州旅游业的带动与其超高的知名度之间并不相称。例如广西桂林市,2014年共接待游客数量为38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21亿元:安顺市2014年共接待游客数量为3175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07.6亿元。两市的主要旅游吸引物,黄果树瀑布和桂林山水在知名度上不相上下,但从数据可以看出,旅游经济效益还是相距甚远。

资源不等于产品,拥有良好的资源并不等于拥有了市场。目前安顺旅游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

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对城市旅游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安顺过去采用过“最美安顺、瀑布之乡、攀岩圣地”等宣传口号,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

旅游地形象宣传口号的设计方法很多,一种是资源导向法,从旅游地的资源、文化、历史等方面特征来设计:另一种是游客导向法,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旨在向游客传达一种信息――通过到此地旅游,游客将获得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

如今安顺旅游形象定位应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既要符合自身资源特色,考虑与贵州省整体旅游形象的契合以及在全省中的角色担当,又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力求在市场上形成鲜明的形象。

(二)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安顺市的旅游产品设计有明显缺陷,主要表现在产品单一和开发力度不足。市场上以自然景观类产品最多,而人文景观和红色旅游产品几乎很少出现。产品单一无法吸引到多种需求的游客,而且自然景观产品多以黄果树景区和龙宫景区为主。

以黄果树景区为例,其包含了大瀑布、天星桥、石头寨、陡坡塘,四个景区全都走完需要在一天内紧凑地安排才可能完成。然而很多旅行社安排行程时,仅带游客游览大瀑布和天星桥小循环部分,导致游客虽到过黄果树,可是却没见到丰富的美景。更有甚者,把黄果树龙宫压缩在一天行程中,这样的产品只会让游客觉得钱花了,但是路途奔波,收获微小。

反观旅游发达地区,一个5A景区要游出各种花样,千方百计留住游客:而安顺的两个5A景区千方百计赶走游客,简单粗暴的旅游开发必然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反而会让景区口碑下降,造成负面影响。

(三)旅游收入单一

安顺市的旅游收益水平较低,景区的门票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门票经济”加重旅游支出,迫使游客减少停留时间和其他支出。旅游六大要素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旅游业就是要使每个环节都产生经济效益,以此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如若门票花销过大,必然会遏制游客的其他支出。没有消费市场,旅游相关要素及延伸产品就不可能全面发展。

从上面与桂林市的比较数据可以看出,两市在上年度接待的游客数量相差不大,但是旅游收入却相去甚远。安顺应该将门票带来的收益贡献下降到比较次要的位置,吸引更多的客流、物流、资金流等,进而树立起地区品牌、发展关联产业等。

(四)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

丰富的旅游资源需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作为支撑,我们国家有很多景区依托城市而生存的案例,而安顺市的旅游发展,完全将城市和景区分离开来。首先,旅游业必然涉及的旅行社、旅游车辆、导游人员、酒店业、餐饮业等不发达,所以无法高质量地承接大量游客。到安顺旅游的游客,多数是省会贵阳市的旅行社作为地接,食宿均安排在贵阳市,游客虽然游玩安顺市的景点,但是鲜少进入市区。这使安顺市区并未因旅游的发展而得到促进,城市和旅游之间没有产生互动,游客在安顺市区停留过夜的可能性减小,带动市区城市发展无法实现。

(五)没有专业的旅游管理队伍

安顺旅游业开发虽早,但无论质还是量,旅游管理人力资源都有所欠缺。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数量少,旅游教育发展跟不上全区的旅游发展速度。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强,服务意识淡薄,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2)

旅游法规的制定需要依托于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旅游法规的引导和干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极其光明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旅游法规,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相关旅游法规制定的现状

旅游业在我国尚且属于新兴的行业,由于每一个新兴行业都需要相关部门的干预、规划和引导才可以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我国旅游业目前仍旧存在着许多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在我国,与旅游业相关的法规共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蜕变: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8年左右,这个时期我国尚未针对旅游行业制定相关法规;第二阶段,1978年至1985年左右,这个时期我国开始重视旅游法规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制定相关法规;第三阶段,1985年至1995年左右,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法规越发完善;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我国已经针对旅游业初步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但由于旅游业涉及范围过于广泛,仍旧存在管理不周的地方,需要更加详细的法规加以规范。

二、旅游法规的制定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起到的作用

(一)明确各主体的义务

旅游业作为凭借特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对游客进行招徕的行业,其特点是通过多个部门、行业以及产品组合的共同合作,接待游客,并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交通等共六个方面的服务。这决定了旅游业的主要矛盾是由利益引起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使旅游业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出台相应的法规来明确旅游业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权利以及义务。出台旅游法规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针对不同的主体明确区分其可为和不可为的范围;第二,把这些法规作为衡量主体行为合法性的主要依据。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在针对旅游所展开的活动中,法规需要对符合规范的活动进行必要的保护,而针对侵犯他人或其他主体权利的活动,需要给予明确且严肃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各主体和谐有序的展开合作,共同为旅游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旅游法规的出台,对旅游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规范各主体的行为

法规的主要作用是对合法的行为加以维护,同时对违法的行为进行制裁,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法规主要是针对旅游业中的经营者、管理者和游客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对三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划分,我国针对各主体分别制定了《旅行社管理条例》、《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等法规。由于旅游业涉及的范围较广,而基于目前的社会背景,我国不宜运用行政手段来直接管理或干预旅游业中三大主体间所进行的活动,这就导致作为直接监管机构的政府,在旅游业中的职能慢慢向间接监管过渡,由最初以管理为主的机构转变为以管理和服务为主的机构。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规,通过引导的方式,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变游客的思维和观念,最终达到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加速旅游业发展进程的目的。

(三)提供法律保障

旅游法规通过对旅游业各主体的义务、权利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范,达到调节与旅游业相关的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种复杂关系的作用,用发展的眼光看,旅游法规的制定,为旅游业今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旅游法规的制定对游客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和规范的作用,通过良性的制约和引导达到提高游客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旅游法规的制定,不仅为旅游业中的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展开相关活动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同时为构建法治社会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进行宏观调控

除了以上几点,法律法规对旅游业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制定相关法规,确定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政策和原则。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立法的方式将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加快社会经济的进步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当国家针对旅游发展所制定的目标或政策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对相关法规进行修改,避免旅游业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从而使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3)

江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依托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强力推进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已成为江苏旅游产业的新亮点。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旅游点2503家,年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其中年营业收入在500万以上的规模景点700个,已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4家,总数居全国第一;三、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99家。此外,还有特色各异、业态丰富的农庄、农户型休闲点近5000余家。事实证明,江苏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益于扩大内需、增加农村就业和拉动消费,有益于促进城乡居民友善交往,有益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益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差别,有益于推进建设富裕、文明和开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转型时期的新亮点。虽说江苏农业旅游的发展已取得较好效果,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其发展认识不够科学,特色不特、成本居高、经营效率效益偏低,有待改善服务水平、卫生状况等。

1.2江苏农业旅游发展瓶颈问题

目前,江苏农业旅游存在着租赁和度假类的农业旅游项目偏少,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无论在游客满意度上、客源吸引力还是项目开发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实际开发来看,较多农业旅游区(点)都呈现“低、小、单、粗、同、散”等特征“。低”,即构思和规划建设的起点低,投资回报低“;小”,即旅游场点规模小“;单”,缺乏多样性和娱乐性,多数为单一农业观光项目“;粗”,即经营粗放、创意浅,设施简陋,员工的现代服务意识和技能较差“;散”,即布局分散,缺乏科学性合理规划“;同”即大多数场点的设计、建设、项目雷同,缺乏独创性,重洋轻土,忽视保持农村自然形貌及人文环境的原生性。从旅游产品来看,产品结构不完善,很少有农业旅游点能同时满足游客“食、行、住、游、娱、购”的需求。

2连锁机制导入江苏农业旅游的必要性

在这一产业内,有许多企业在竞争,既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这样产业为零散化产业[1]。一般而言,众多中小企业构成零散型产业,它们不存在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农业旅游产品的单位成本不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明显递减,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规模经济或因经验而造成成本下降,是比较典型的零散化产业,江苏农业旅游亦是如此。实践证明,大多数零散型企业通过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来实现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2]。如野营地产业中的KOA,快餐业中的麦当劳、百胜等。Beatriz(2009)认为连锁可以提供更多更优服务,有利于企业的运行,并会导致更好的市场表现[3]。根据规模经济、信息经济、交易费用、专业分工和网络经济等相关理论,江苏农业旅游通过连锁经营可以获取众多优势,如品牌、技术、客源、管理、人力资源等。发展连锁经营对于江苏农业旅游而言,显得尤其重要,也为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提供途径。另外,国内外旅游企业连锁经营实践也为江苏农业旅游连锁经营提供了宝贵经验。如国内旅游百事通、广东中旅集团、广之旅、宝中旅游、海航乐游等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旅游连锁,并已取得实效。国外有与世界各地具有领导地位的旅行社结盟的美国运通公司,以及日本交通公社等,为顾客提供休闲旅游服务。

3江苏农业旅游连锁经营策略

3.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

江苏农业旅游连锁经营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共同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旅游协会建设。为江苏农业旅游企业连锁提供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和维护企业、农民等各方合法权益。争取获得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旅游连锁经营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企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扶持。

3.2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连锁实际是“以顾客为中心经营”的体现,也是差异化战略的体现和实践,同时,差异化连锁机制更适应农业旅游特点,符合消费者求新猎奇心理,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已客观地摆在农业旅游企业面前。农业旅游产品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本文认为特色的本土化和本土的特色化的竞争。第一,江苏农业旅游经营范围不一致,如空间分布分散的农业旅游资源,导致其产品不一致,既不能实施统一采购,也不适合推行产品标准化。第二,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差异性,远远大于对产品供应的同一性。消费者希望产品有不同式样,也愿意为这种要求付出成本,难以接受更标准化的产品。第三,零散的顾客需求源于市场需求的区域或地区差异。因此,对某一特定产品式样的需求量不足以支持企业在生产、分销或市场营销策略能发挥优势。传统的连锁机制,已经不能满足顾客求新求异的个性化心理需求。不少著名企业通过个性差异化经营,利用企业内部行政化命令来实现企业连锁经营的差异化,作为品牌延伸的过渡来做强、做大的。像星巴克卖粽子,肯德基在中国卖“烧饼”“、川辣嫩牛五方”等一样,提品差异化。连锁(特许经营)专营公司是可以提品差异化,在不同的区位,竞争条件和管理能力,实现典型的差异化[4]。江苏农业旅游企业应统筹规划,在引入连锁机制的同时实施差异化战略。

3.3品牌策略

农业旅游连锁企业应依据自身状况和市场情况,有效地运用品牌策略,注重品牌建设,培植独特的文化。通常采用:(1)农业旅游连锁企业采取改进或合并原有品牌,设立新品牌,实施品牌创新策略。(2)农业旅游连锁经营企业也可以对各种不同产品,分别采用不同的品牌,实施个别品牌策略。(3)农业旅游连锁企业利用市场上已有一定声誉的品牌,推出改进型产品或新产品,实施品牌延伸策略。(4)农业旅游连锁企业将经营的所有系列产品使用同一品牌,实施统一品牌策略。该策略的使用,使推广新产品的成本降低,节省大量广告费用,也有益于建立“企业识别系统”。

4江苏农业旅游连锁经营构想

4.1江苏农业旅游连锁思路

江苏农业旅游在营运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模式。首先要学习借鉴旅游业及其他行业连锁的经验,始终抓住农业旅游的乡土特色化之魂,在此基础上推行连锁化的服务标准;其次要精心选择试点的类型及试点的区域,逐步推进连锁规模,充分发挥连锁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要创建农业旅游连锁电子商务平台;最后要力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思路一:农业旅游企业为主导型农业旅游连锁经营模式;思路二:借助大的连锁品牌酒店企业为主导型农业旅游连锁经营模式,如利用雅高、锦江、维景等国内外连锁酒店的资金、品牌、管理、人才的优势,发展农业旅游;思路三:中介企业为主导型农业旅游连锁经营模式,如与百事通、国旅、中青旅等企业,或与携程、艺龙、芒果等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合作连锁;思路四:以旅游线路为主导型农业旅游连锁经营模式;思路五:涉农连锁企业为主导型农业旅游连锁经营模式,如与苏农、红太阳等集团合作连锁;思路六:与超市合作连锁,将农业旅游产品与服务和超市连锁店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如法国的大型超市黎格勒和家乐福、国旅国内旅游公司与“好邻居”便民连锁店,联合开展“旅游线路”上柜台。

4.2江苏农业旅游企业连锁模式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编号:1003-7217(2009)04-0112-05

一、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一)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

旅游业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最活跃力量,而交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旅游功能结构系统包括三部分:旅游客源地,主要是现有及潜在的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旅游直接服务商;旅游交通,主要是交通设施及服务等(熊继红,代义军,2006)。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通道的物质主体,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游客、信息在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间的流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旅游交通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及旅游客流的实现与促进等,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旅游交通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要时间和费用消耗,并与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共同组成了狭义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交通耗时是旅游的主要时间消耗。交通耗时虽与所选交通方式及其交通条件的质量及服务水平的高低有关,也因旅游线路和内容不同而异,但占旅游总耗时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设施不发达,游客到达这些地区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交通费用是旅游的主要费用消耗。尽管交通支出由于所选交通方式不同、服务水平高低等原因会有差异,但对长途游客来说仍然是所有食、宿、行、游四大项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旅游交通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据相关统计资料,近年来旅游交通收入在旅游外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以张家界为例,旅游外汇总收入中交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27%以上,最高年份甚至达到了40%以上。

(三)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与制约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费用消耗最大的一项,是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中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而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日程的安排,道路质量的优劣更关系到游客的旅游经历和心情,极大地影响旅游者整个旅行的质量和满意度。旅游资源潜力的开发,必须以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由于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所以,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小,决定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旅游活动一般是以景点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连线而形成闭合系统,区域旅游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将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交通条件将直接影响旅游的客源、收入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发展与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关于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相关性的研究,杨瑞霞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交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张建春、陆林则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借鉴这些研究方法,本文将根据2000~2007年的相关交通数据和旅游数据,以全国数据为参照,分析西部旅游城市张家界旅游交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实证指标,旅游业本文选取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4个指标,交通业则选取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电气化铁路里程、内河航运里程、民用航空里程等6个指标。

(一)全国交通业发展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分析

进入21世纪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交通业还是旅游业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见表1)。根据表1可见,除了在2003年因为“非典”这个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导致旅游业出现了减少以外,其他年份旅游业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7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本都已达到2000年的2倍以上。

表l表明,近年来我国交通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增长非常明显,其中高速公路2007年的通车里程已达到2000年的3倍以上,公路总里程、电气化铁路和航空业2007年已达到2000年的近2倍;而内行航运和普通铁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增长并不明显。

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交通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了验证旅游业与交通业的相关性,本文利用SPSS11.5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见表2)。表2中的数据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与各种旅游设施的相关性都比较强,其中与高速公路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民用航空和铁路,相关性全部达到了0.9以上。而内河航运的相关性最差,只有0.6左右,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多数的旅游者都选择其他的快速交通方式,高速公路和航空与旅游业的相关性明显比较高,这说明真正对旅游产生显著影响的并不是普通的交通设施,而是相对比较快捷方便的高质量交通设施。

(二)张家界交通改善与旅游相关性分析

张家界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旅游城市,交通业的发展对当地旅游的影响更为明显。张家界以旅游立市,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见表3)。和全国一样,除了在2003年因为“非典”的影响而导致旅游业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他年份旅游业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7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本都已达到2000年的4倍以上,其中2007年旅游外汇收入甚至达到2000年的7倍以上。

根据对全国数据的分析方法,依然利用SPSS11.5软件对张家界的交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于张家界地区高速公路刚刚开始建设,而铁路、内河航运近年来基本没有变化,所以旅游业与这些交通设施的改善的相关性很难体现,特别是与铁路由于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无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由于张家界地区的旅游业交通主要集中在公路,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与公路交通显示出了很强的相关性。由于旅游交通主要集中在高等级的公路,所以与高等级公路的相关性在0.9以上,而与一般公路的相关性还不到0.7。

(三)对比分析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张家界旅游业发展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交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却明显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通过加快

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可以满足旅游业发展要求,同时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能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张家界与全国的差距非常明显,特别是与旅游相关性最为紧密的高等级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三、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业发展严重滞后于旅游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张家界地区的交通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的发展却明显的低于全国平均速度。根据表5的数据可以发现,不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张家界都明显的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比如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5%,而全国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4%。

但是,从表6中可以发现,2000~2007年张家界地区铁路没有发生变化,只有公路总里程增长明显快于全国速度,但是其中的低等级公路所占比例很大,而同期全国的高速公路的增长率为18%以上。旅游业发展主要依赖于高等级的公路,而张家界由于资金和自然条件等限制,高等级公路比例还比较低。

(二)交通设施建设规划欠科学

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造成旅游交通建设中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在旅游景区交通建设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景区内交通线路规划往往为方便游人行走与车辆通行而造成对景观整体美和环境和谐的毁灭性破坏,如炸毁山体、毁坏植被、硬化路面,允许车辆大量进入,盲目修建索道,旅游交通标识设计与设置不合理、交通线路设计不符合旅游活动规律等,如张家界的观光电梯就是因为破坏了自然风貌的完整与和谐而遭到了旅游专家的批评。

(三)交通设施质量较差

张家界地区不少景点专用交通道路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较低,尤其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旅游交通运力不能满足需求,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主要是因为:(1)旅游交通主骨架已基本形成,但交通密度不高,特别是高等级公路严重偏少,通达深度低,路网整体服务功能低下。张家界高等级公路比例一直偏低,即使是四级以上公路的比例也较低,高速公路更是直到2007年底才有87公里,第七次铁路大提速后经过张家界的列车速度也没有多少改善。(2)公路抗灾能力弱,失养严重,通行能力差。同时旅游交通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交通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不健全,急需全方位的提升。

(四)旅游交通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旅游交通的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发展资金不足己成为制约旅游交通发展的较为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张家界地区财政比较困难,交通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其次,社会资金对交通建设缺乏积极性,由于追逐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造成张家界地区交通设施建设难以募集到社会资金,旅游交通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五)交通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虽然旅游交通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张家界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如不少景区出租车行业存在的宰客、拒载等情况,长途车普遍存在着诸如经常不能准时客运、不能向旅游者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不能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旅游项目服务等。交通服务问题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忙于应付服务纠纷,无法感受到旅游的愉悦,严重影响游客得满意度,损害了旅游运营商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最终影响到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六)交通管理水平较低

张家界地区交通部门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管理还相对滞后,客观上限制了旅游者及时、有序的出游活动;旅游交通建设中,各旅游交通、旅游部门各自为政,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受到损害;旅游区管理体制导致交通管理障碍,张家界地区不少景点因为多头管理的问题而相互扯皮,严重地制约了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改善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旅游交通,实现交通与旅游的互动

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并适当超前规划。(1)应加快铁路建设,提高铁路客运能力,并积极发展航空运输,提高综合运力,如枝柳铁路、高速公路和张家界机场的建设,使张家界风景区迅速走向了世界,游客数量每年成倍增长。(2)要实现旅游和交通需要协调发展,合理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尽可能权衡旅游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交通业的同时要兼顾景区的发展,而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上要留有交通业的发展空间,两者不可偏废。

(二)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增强景点可进入性

张家界政府要真正地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增强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首先,遵循市场需求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旅游交通建设要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紧密结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道路通畅、运输安全快捷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其次,充分发挥铁路和干线公路的客运优势,形成铁路公路联运、专线公路与干线公路联合、景区景点公路交叉连网的体系。最后,要加强景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建立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公路客运交通体系,加快支线、专线公路建设,区内主要客源地之间应建立直达公路。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张家界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继续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对旅游交通的投入规模和水平。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好发展规划,使资金流向符合旅游交通的发展规律,提高旅游交通竞争力,并具备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领域,从而有利于旅游交通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包括景区、旅游运输企业、道路设计施工企业、公路管理养护单位,以及国营、民营、合资、外资企业等,加快旅游交通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建立旅游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争取主管部门在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

(四)积极推进交通营运管理现代化,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首先,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旅游交通的发展外部环境,协调各部门关系,开放市场,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在客流量预测、车辆调度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应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力推行无线电通讯技术,加快引入旅游交通自动化管理方法。其次,旅游交通的服务必须适应游客多方面的需要,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善经营,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核心,以便利为原则,以舒适为目标,达到为游客提供安全、可靠、便捷和特色的服务的目的。最后,在旅游交通建设中,

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不断地推陈出新,如在景点附近开办各种类型的汽车流动旅馆,实现集吃、住、行、游、娱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统一协调,加强旅游交通有关部门管理合作

首先,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交通部门之间的关系,改变规划、交通、公交、航空、水运、铁路和交警等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其次,加强旅游交通的管理和交通组织,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依靠科技手段提高路上监控能力和管理效率。最后,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创造良好的旅游交通建设市场环境,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抓好旅游交通发展各个环节责任制。

参考文献:

[1]张瑞敏,徐红罡,旅游交通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41-45。

[2]赵中华,贾志宏,张蕾,国内旅游交通研究十年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65。

[3]黄柯,祝建军,蒲素,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及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7,(1):23-27。

[4]关宏志,任军,刘兰辉,旅游交通规划的基础框架[J],北京规划建设,2001,(12):32-35。

[5]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32-138。

[6]张涛,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辨析[J],旅游学刊,2003,(4):24-29。

[7]熊继红,代义军,武汉城市圈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探讨[J],特区经济,2006,(6):132-133。

[8]孙有望,李云清,论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10):65-69。

[9]

Martln C A,Witt SF,Subsfitute Prices in Models ofTourism Demand[J],Annaals ofTourism Research,1988,(15):255-268。

[10]万德梅,试论武汉市城市旅游功能[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09-112。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58-02

引言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多年来由于交通闭塞不为外人所知。随着沪蓉西高速路和宜万铁路开通,解决了其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问题。恩施神奇自然景观和其独特的土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恩施旅游得到飞速发展,但同时其旅游容量、环境保护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恩施需要找到合适的旅游发展策略,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对恩施发展旅游业进行要素分析和矩阵分析,得出可供参考的策略选择。

一、两路通车对恩施旅游的影响

Kual(1985)认为“交通是一种最基本的旅游需求”。在对恩施旅游进行SWOT分析前,有必要将两路开通给恩施带来的影响作简要分析。两路开通对恩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两路开通,改善了恩施的可进入性,恩施地处川渝东出的必经之路,以前的交通劣势转变为优势。两路打通了最后的蜀道,为恩施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众多游客出入恩施,将恩施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传播到各地,有利于旅游宣传。(2)交通条件的改善给恩施旅游发展带来压力。大批游客进入将带来各种现代文化,恩施面临传统民族文化被同化和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危险。

二、恩施发展旅游业的SWOT因素分析

SWOT分析法由韦里克提出,包括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方面因素分析,由因素分析形成四种不同的发展战略:发展型战略(SO)、多元化战略(ST)、扭转战略(WO)和防御型战略(WT)。本文借用SWOT分析方法对恩施发展旅游业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恩施旅游发展的策略选择矩阵。

(一)恩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S)

1.恩施发展旅游业具有环境优势。根据PETS分析模型进行分析。政治环境,“旅游兴州”是恩施发展战略之一,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部分,省政府出台了促进其发展的政策;经济方面,恩施加快发展旅游业,更多资金投入到景区建设;技术层面,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恩施旅游业发展,从理论和实践各方面对恩施旅游发展予以支持;社会环境,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山清水秀的恩施能为休闲散心的人提供完美的场所,外部需求大。

2.恩施的地理区位有利于其旅游发展。恩施海拔高,是介于武汉和重庆之间的避暑胜地。恩施毗邻三峡、张家界等旅游区,为恩施与周边旅游区集群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恩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该地拥有很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和景区,如利川腾龙洞、恩施大峡谷、世界最古老的奥陶纪石林梭布垭石林等;恩施有很多自然人文景观,如神龙溪、清江闯滩、土司城、鱼木寨、大水井等;恩施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龙船调》就取材于恩施民间歌曲,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民间舞蹈韵味独特,有东方情人节“土家女儿会”,有独特的婚丧嫁娶礼仪哭嫁、“跳丧”和“撒尔荷”。

4.恩施有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植被的丰富多样有利于其发展观光农业,使得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成为可能。

(二)恩施发展旅游业的劣势(W)

1.恩施州内交通条件有待改善。恩施州以山地为主,州内的交通条件有待改善。不同景区之间通达性差,不利于景区之间的互动。

2.恩施旅游业配套设施不完备,持有导游资格证的导游数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急速增加的游客的需求。

3.恩施旅游业发展面临宣传不足的问题。恩施进行旅游宣传的媒体还比较缺乏,还不足以将恩施推向全世界。在宣传的路上,恩施依然是任重道远。

4.发展旅游业资金不足。恩施所辖县市多是贫困县,能用来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

5.景区分散不利于形成恩施名片。恩施州每个县市都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旅游价值高,但其分散性不利于整体旅游形象的形成。

6.恩施旅游业市场运作化程度较低。多年来恩施一直是一个闭塞的空间,在近年旅游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市场运作程序。

(三)恩施发展旅游业的机会(O)

1.交通条件的改善是恩施发展旅游的最大机遇。两路通车提高恩施可进入性,正在修建的安吉高速公路等也会改善恩施的交通通达性。

2. 2008年开始打造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恩施提供了良好契机,恩施作为该旅游圈的一部分能有效吸收襄阳、荆州等地区的广泛客源。

3.生态旅游的兴起为恩施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生态旅游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受工业化影响小,具有生态比较优势的恩施提供了好的发展机遇。

(四)恩施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挑战(T)

1.生态环境容易破坏。一是环境污染,大量游客的涌入加上配套设施的不齐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二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原生态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2.民族文化易流失。大量现代社会文化要素涌入长时期处于闭塞状态的恩施,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有很大冲击。

3.恩施周围著名旅游景区带来的竞争压力。恩施与周边的张家界、神农架等景区相比各方面都不成熟,面临很大的挑战。

三、恩施发展旅游业的SWOT矩阵分析

通过对恩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因素列举,进行组合分析,找到恩施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从以上矩阵分析可知,恩施发展旅游业优势明显,劣势和威胁容易克服,面临良好机遇,很显然目前SO策略是可供选择的策略。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在劣势和挑战相对容易克服、优势明显的情况下,恩施必须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在SO策略下,有以下具体措施供参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旅游空间容量;培育专业导游及相关人才。改善州内交通状况,完善交通网,缩短到不同景点所需的时间。打造有恩施特色的旅游品牌,树立独特的旅游形象,加大宣传力度。恩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其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在面对各地旅游激烈竞争的同时,打破区域界限,与其他景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宋鄂平.交通发展与恩施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实证分析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院报,2010,(12).

[2] 黄泽涛.“两路”对恩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J].清江论坛,2011,(1).

[3] 胡卫华,王庆.“农家乐”旅游开发探析[J].城乡建设,2002,(8).

[4] 李永成.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09,(2).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6)

一、引言

SWOT分析法是分析一个经济主体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区域旅游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区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本文运用SWOT 分析法对铁岭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试图明确铁岭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以便制定相关的开发策略来提高铁岭市旅游开发层次的深度和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度。

二、铁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辽宁旅游经济的发展,铁岭市旅游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铁岭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22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国内旅游收入6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旅游总收入达到62.7亿元,比上年增长35%。由于旅游者接待人数基数较小,在客源增长上将会表现为数量急速扩张的增长特征。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铁岭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本文将在SWOT分析的劣势分析环节中进行阐述。

三、铁岭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丰富的旅游资源。铁岭市优势资源是铁岭“四张名片”(红楼文化之乡、小品艺术之乡、体育冠军之乡、煤电能源之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兼有良好森林、山峦自然资源。在国家旅游局划分的8大主类15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铁岭市拥有7大主类、30种基本类型、近60个单体旅游资源,是一个旅游资源多样化的地区。

(2)区位优越,可进入性较好。铁岭区域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吉林、黑龙江两省通往其它省市和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铁岭市距沈阳旅游圈中心城市沈阳仅45公里,京哈公路纵贯全市。这为铁岭自身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3)铁岭市具有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后发优势。铁岭市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旅游业发达的城市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观察、学习和模仿发达地区的经验、体制等,少走弯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劣势分析

(1)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程度不高。由于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 铁岭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旅游产品的开发依然停留在观光层次,缺乏新兴增长点,忽视了游客对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旅游产品的需求。由于缺乏拳头产品, 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尚未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2)区域旅游形象不鲜明。虽然铁岭市拥有“四张城市名片”,而且“大城市-铁岭“这一名号也在国内扬名,但是旅游宣传口号不精练,给人感觉是整体的区域旅游形象较模糊,直接影响铁岭市的旅游宣传效果。

(3)资金、人才匮乏。相比而言,铁岭的经济发展稍显落后,由于其本身经济容量的限制,导致在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引入外资开发旅游的渠道远不如沿海等其他地区,从而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现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边干边学边悟,旅游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

3.机会分析

(1)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振兴过程中。在中央提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的指引下,辽宁省提出了建设“旅游强省”的口号,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空间,从而使铁岭市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铁岭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评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一契机。2006年1月,铁岭市已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这一评优阶段的胜利,把铁岭市的旅游发展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十分有利于铁岭市下一步旅游业发展工作的进行。

4.威胁分析

(1)周边城市的竞争加剧。周边城市诸如沈阳市等发展旅游业都较早,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效应,在全国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下,新一轮旅游发展的热潮无疑会给铁岭的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2)“形象遮蔽”效应。铁岭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辽北地区,南有沈阳,东有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北有吉林省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又紧靠草原风情浓郁的内蒙古,因此难以吸引远程市场的游客到铁岭来旅游。

四、铁岭市旅游业发展策略

铁岭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表明,铁岭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比较突出,机遇难得,但同时劣势明显,外部环境威胁明显。因此铁岭市的旅游发展应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的机遇,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培育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重视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联合。可以采取的策略有:

1. 提高旅游产业规模和质量。在国内打响“较大城市-铁岭旅游”这个品牌,不断把铁岭市旅游产业做强。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要全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大批特色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整合铁岭四大名片为代表的旅游资源。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会展商务旅游等多样性旅游产品方向发展。

2. 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在沈阳旅游圈内,唯有铁岭在区域分工上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这为铁岭打造沈阳旅游圈后花园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绿色生态景观。同时铁岭市也应该积极的打造这样几条特色旅游线路:铁岭特色历史文化之旅;关外红楼文化之旅。

3. 大力引进人才。铁岭市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内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兄弟城市的横向联系,吸纳知名专家、教授作为铁岭市旅游局的旅游顾问,定期邀请专家座谈,为铁岭市旅游出谋划策,提高铁岭市旅游品位和档次。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7)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然而,尽管西安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且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文化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而从文化贸易角度来考察,与国内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相比仍比较落后,距“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的目标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二、西安市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大省,加大支持

陕西为旅游资源大省,不仅为西安提供充足客源,在旅游政策上提供支持。陕西在2010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4565.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1%;旅游总收入983.99亿元,增长28.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12.17万人次,增长46.3%;旅游外汇收入10.16亿美元,增长31.8%;在2009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4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国内旅游收入715.28亿元,增长27.5%。全年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45.08万人次,增长15.4%;旅游外汇收入7.71亿美元,增长16.7%。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省为旅游大省,而且从客源上从旅游收入上都保持较快增长,这就为西安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客源基础。

2.经济建区,强力推动

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为户县旅游带来更多机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领先的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地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在战略定位中,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西安则处于关天区的核心位置,这为西安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劣势分析

1.总量水平不高

西安旅游总量,每年都在增长。但相比较而言旅游总量相对不高,2010年西安接待旅游人数为5201万人,旅游总收入405.18亿元,而北京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0.1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2767.9亿元。从数据看出,西安作为旅游城市,但旅游总量并不高,与一线旅游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

2.战略意识不强

西安市政府虽然认识到旅游业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他们的旅游战略意识不足。因此要立足于战略的高度,制定好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要确定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协调好旅游规划区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注重长期内旅游区产业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

(三)机遇分析

1.国家政策助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各省市区根据《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从宏观上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一系列政策也都将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2.消费升级促进

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可望保持旺盛。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进入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向5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国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四)威胁分析

1.国内竞争激烈

日益升温的旅游产业利益,无疑将成为各大旅游城市乃至各旅游区县竞相瓜分的对象。因此各地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战略规划。2010年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网络评选活动中,西安入选中国最具特色的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全年的旅游总收入排16位,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达到320.39万,旅游收入15.06亿,在全国排在第19位。以西安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群体发展滞后,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处在下游地位,落后于发达城市。

2.经济危机冲击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8)

近年来,纳雍县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在《纳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五个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打造“总溪河·九洞天”部级风景旅游名胜区,培育一批境内旅游线路和连接境外的旅游线路,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从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纳雍旅游在“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纳雍县周边生态旅游环境竞争尤为激烈,我们通过对纳雍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为纳雍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的工具。

一、纳雍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纳雍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纳雍境内喀斯特地质地貌发育完全,自然景观大多以高山、峡谷、溶洞、峰林为主。自然资源有小三峡之称的总溪河漂流、有以壮丽溶洞奇观为主的九洞天、还有风景秀美的过狮河桃源洞风景区。历史遗迹有三锅桩与岔河古桥、宣慰府遗址、水西古战场等。纳雍少数民族有苗、白、彝、穿青人等22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节日庆典有布依族的“六月六”,苗族的“打嘎”等。民族工艺品有苗族的“蜡染”和“刺绣”,图案绚丽多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民族特色鲜明,是纳雍生态旅游开发的一项的潜在资源。除以上资源外,还有苗族的芦笙歌舞“滚山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纳雍目前生态旅游开发层次低,但是随着对旅游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纳雍生态旅游开发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

2.劣势分析

目前纳雍旅游开发的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整合程度不够,旅游资源分散,缺少民族文化的融合。景区规模小,产业发展滞后,再加上地理环境封闭,交通、信息等基础实施落后,缺乏与外界及时快速的信息沟通。景区缺少深度开发,旅游产品附加值低,知名度不高。游客数量少,大多以观光旅游为主,导致旅游财政收入低,难以维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旅游管理和营销人才的缺乏,是纳雍生态旅游开发的一道瓶颈。已经开发的资源和周边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竞争环境恶劣。

3.机会分析

首先,2009年国家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从国家层面上,积极扶持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在毕节试验区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大旅游文化基地的建设,把毕节打造为我国西部最有特色的旅游地和精品生态旅游区,建成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第三,大方、黔西、赫章、威宁等旅游开发投入不断加大,纳雍周边的旅游环境建设越来越完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毕节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纳雍地理位置刚好处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大方、赫章、黔西、安顺和六盘水的中间,成为毕节旅游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的交通线。最后,在纳雍县“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把生态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之一。

4.威胁分析

4.1 外部竞争激烈。纳雍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方有部级风景区“九洞天”,历史文化遗迹“奢香墓”;织金有世界上最美溶洞奇观“织金洞”,织金土特产“竹笋”在区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赫章有生态旅游景区“韭菜坪”,是毕节地区旅游开发中一支潜在的力量;黔西县有“地球上最美丽的彩带”之称的“百里杜鹃”;六盘水是我国的“凉都”;安顺有“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等,周围这些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比较早,发展速度快,产业开发比较成熟,资源影响力大,相比之下,纳雍生态旅游资源的影响力远远不及这些地区。而且每年这些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投入和旅游财政收入都远高于纳雍县。因此,纳雍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4.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景区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项目的设置、服务平台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若旅游开发管理不当,将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损失。

4.3 民族文化不断流失。纳雍民族成分较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产品特色鲜明。但是由于受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现代文化正在不断向民族地区蔓延,并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冲击和取代少数民族文化。目前,纳雍穿青人的傩戏——“五显神”,主要的传承人是50岁以上的极少数人,年轻人都迫于生计从事其他行业。苗族舞蹈“滚山珠”是纳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受到现代文化发展速度的影响,在传承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穿青人傩戏传承的悲剧。

二、纳雍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以上对纳雍生态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表明,纳雍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纳雍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给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挑战,通过不断努力,我相信纳雍生态旅游开发的劣势将有所扭转。针对目前纳雍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1)根据自身优势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纳雍生态旅游资源分散,规模小,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因此,要做好纳雍生态旅游开发,首先要有一个合适自身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2)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一方面,加强自身资源优势的开发建设,突出自身特色;另一方面,多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开发合作,吸收周边地区的成功经验,增强区内景点的影响力。(3)加强旅游景区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建设,增加管理投入,避免大面积破环生态环境的旅游开发,维护景区内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健全。建立垃圾回收站,减少景区内生活垃圾的污染。(4)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特色的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模式。在景区内通过民族文化的表演,不仅能够增加文化传承人员的经济收入,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还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5)培养或引进旅游人才,扩大旅游产业影响力。旅游人才是旅游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要素,没有人才队伍,难以保证纳雍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探索建立与省内外高校合作的方式,提高纳雍生态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为纳雍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智囊支持。同时积极培育县内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景点,加大在国内的宣传力度,扩大区内影响力,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纳雍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9)

二、郑州市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统计年鉴上数据的整理,测算出郑州市2002—2012年的城镇化综合指标,同时也得到郑州市旅游总收入的数据。对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数据,见表3。

(一)发展态势比较

图2是郑州市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与旅游总收入关系的散点图,从中可大致看出两者发展的态势。郑州市的城镇化与旅游发展水平均呈正态增长趋势。另外,两者均呈现出直线增长,表明两者进程是稳步推进的。但是从提升幅度看,旅游业发展提升幅度较大,而城镇化水平提升较为平稳。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是用数字来表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变动伴随关系。相关系数是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一般用r表示样本相关系数,其取值范围为[-1,1]。综合指标对旅游总收入的散点图(见图3),可以初步判断,郑州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故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相关分析,以明确这种相关关系的存在性及其程度大小。表4给出的是郑州市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与旅游总收入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检验结果。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与旅游总收入两个相关系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非常显著的,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总体来看,郑州市城镇化水平与旅游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三)城镇化水平各指标与旅游业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表4的分析,从宏观层面得到郑州市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为了更加清晰地表明旅游发展与城镇化的相关性,需要对城镇化各个指标与旅游业发展进行相关分析,进而对郑州市实施具体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表5是城镇化水平相关指标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分析,从中看出,城镇化的9个指标中,绿地覆盖率和卫生机构这两个指标与旅游总收入具有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其显著性均大于0.01,表明其在0.01的水平上不显著。另外的7个指标与旅游业收入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考虑到现实情况,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进而在相关分析中对分析指标造成影响,本文再次对以上7个指标分别与旅游总收入采取偏相关分析,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以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看出,GDP,人均GDP,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旅游总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经济指标与旅游总收入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说,城镇化与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最主要地表现在经济领域的相互促进作用上面。一方面,城市作为旅游重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能为旅游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为旅游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提升城市本地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提高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城镇经济的发展也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当地旅游提供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旅游业自身带动系数比较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强。旅游业可以改善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城镇整体的综合水平。旅游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另外,城镇人口比重与旅游总收入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但相较于经济指标其相关系数不大。旅游发展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关系受旅游产业发展类型的影响。郑州旅游资源丰富,北临黄河、西靠嵩山,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郑州又是中国古都之一,历史人文景观丰富。因此,郑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而这两种旅游方式并不利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但是近年来,郑州市开始注重城市旅游的发展,推出了黄河风光休闲游、古都文化游、新区观光游等8条“城市游”线路,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走向以欣赏、体验和品味为主的城市旅游。郑州市还加强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的建设,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郑州动物园、世纪欢乐园、方特等休闲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使郑州市成为宜居的城市。目前,郑州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很好地利用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注重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努力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各行业的结构,大力发展郑州市的商业街、购物市场,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人居住。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因此,虽然目前郑州市城镇人口比重与旅游总收入相关系数不大,但相信在郑州市政府的引导下,二者相关系数会越来越大。本文来自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旅游业发展分析篇(10)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西部边陲,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州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德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但由于德宏州旅游业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与本省一些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州、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推进德宏州旅游业“二次创业”,必须制定科学、明确的旅游发展战略,才能把握旅游发展的主动权,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本文基于对德宏州部分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的实地考察及对相关文案的研究,分析德宏州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威胁,探讨德宏州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1 德宏州旅游业现状分析

1.1旅游业发展现状

据德宏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德宏州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3.3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22万人次,国内游客405.08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比2008年增长14.2%。旅游业总收入38.53亿元,比2008年增长13.1%,约占全州生产总值的33.4%。

2009年德宏州旅游业总收入占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810.73亿元)的4.8%,旅游业总收入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7位(依据各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与本省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州市的比较

2009年德宏州与大理州、丽江市的部分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2009年相关州、市旅游业统计数据

统计指标 大理州 丽江市 德宏州

国内游客(万人次) 1105.92 705.55 405.08

海外游客(万人次) 35.30 52.59 8.22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92.26 76.99 38.53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德宏州无论在游客人次还是旅游业总收入方面与大理州、丽江市都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海外游客数量明显偏少。

图1为德宏州2005~09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曲线及与大理、丽江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德宏旅游业总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快,与大理、丽江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图1 相关州、市旅游业总收入增长曲线

2旅游业SWOT分析

SWOT方法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一种分析技术,指的是对现实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客观且综合的分析,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其中优势和劣势为内部条件,机遇和威胁为外部条件。

2.1优势(Strength)

(1)资源优势德宏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旅游景区景点475处[1]。拥有1处部级风景名胜区(瑞丽江-大盈江);2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瑞丽市、潞西市);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甸宣抚司署、勐巴娜西珍奇园、莫里热带雨林);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瑞丽市大等喊傣族自然村);2个部级森林公园(畹町、章风)。

全州有温泉50多处,其中水温在40℃以下的12个,40~70℃之间的28个,70~100℃之间的9个,100℃以上的2个。地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温泉SPA。

(2)气候优势德宏地区年平均气温18.3~20℃,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9~12.5℃,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8~24.3℃,年温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3)区位优势德宏州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有24个乡镇、600多个村寨与缅甸村寨毗邻。320国道及在建的大瑞高速公路穿越德宏州并以瑞丽市为终点。

德宏拥有瑞丽、畹町2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2个国家二类口岸,是云南省拥有口岸最多的州,也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

(4)产业优势德宏珠宝玉石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多个珠宝玉石交易市场,瑞丽市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翡翠交易市场和集散地。德宏具有发展竹子、咖啡、柠檬等绿色产业的自然条件,目前竹子、咖啡种植已有相当规模,具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

2.2劣势(Weakness)

(1)交通不便,通达性差交通问题是制约德宏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德宏与周边地区联系的高速公路、铁路尚未开通;空中航线少;公路等级低,弯多道险,景点之间缺少方便快捷的联系。

(2)景点规模小,位置分散虽然德宏拥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但多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缺少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的精品景区。

(3)同质性州内多种旅游资源与其它州、市具有同质性,独具特色的资源少,不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已被其它地区抢先开发。

(4)知名度不高德宏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市场营销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德宏州的知名度甚至不及所辖瑞丽市的知名度,使德宏州整体吸引力不强。缺乏统一、清晰、吸引力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是德宏旅游业发展较大的劣势。

2.3机遇(Opportunity)

(1)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机遇近些年全国旅游市场高增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中的比重待续增加,为德宏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

(2)政策机遇云南省旅游业实施的“二次创业”战略,把滇西列为开发重点,为德宏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机遇。

(3)国家重大建设带来的机遇大瑞铁路、龙瑞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德宏州的交通条件,有效解决德宏旅游业受交通制约的瓶颈问题。中缅油气管道及泛亚铁路西线的建成,将可能使瑞丽市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国家层面。

2.4威胁(Threat)

(1)市场竞争随着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加强,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各地纷纷把旅游业列为重要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中国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列为重点产业[2]。

(2)被同质化相对来说,休闲旅游市场准入门槛较低,随着各地对休闲旅游市场的重视,德宏致力打造的康体旅游主题及温泉SPA旅游产品,有可能被同质化,降低其独特性而失去市场份额。

(3)政治因素边境旅游是德宏的一大特色,但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边境政策和双边关系,容易受政治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战略分析

3.1战略选择

通过对德宏州旅游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德宏州旅游业有一定劣势和面临潜在的威胁,但其拥有的优势和机遇更加显著,应发挥德宏的竞争优势,抓住机遇,抢占既有市场份额,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同时克服自身劣势,注意潜在的威胁。

根据上述SWOT分析,德宏州瑞丽市尤其拥有诸多的优势和面临特别机遇,是德宏州旅游业发展的潜在力量,应重点加以培育。

3.2战略定位

基于德宏旅游业具备富有竞争力的内部优势及面临难得的外部机遇,德宏旅游业的战略定位应该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准,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近期将德宏建设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远期成为中国、南亚乃至世界范围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使德宏成为云南旅游业的后起之秀。

3.3战略措施

(1)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德宏州曾一度致力塑造“孔雀之乡”、“歌舞之乡”、“中国玉都”等旅游形象,但效果都不理想,主要因为这些主题都不能准确代表整个德宏地区的形象。德宏旅游业发展应改变致力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的行政思维模式,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实现重点突破,即首先集中优势打造一个区域增长极,然后以增长极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依据前述分析,笔者认为,瑞丽市是该增长极最合适的选择,德宏应将瑞丽作为全州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加以培育。

建议塑造瑞丽“西南明珠,翡翠之都”的旅游形象,建设成西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分别与腾冲、芒市连接,打造2条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态势,形成旅游经济圈,进而实现全州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2)差异发展,彰显特色德宏州是景颇族、阿昌族的大本营,鉴于傣族旅游文化资源与西双版纳的同质性,德宏应重点开发景颇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表现地方特色,加入旅游文化元素。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

(3)产业联动,互相促进依托德宏州珠宝玉石的产业优势,带动旅游业发展。利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林业的机会,开发竹文化等绿色旅游产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德宏州水电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水电站有70多座,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水电站的旅游价值。

(4)加强营销,创建品牌鉴于瑞丽珠宝玉石已拥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翡翠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建议建立以“瑞丽”为主打品牌,“翡翠”为主题形象,推广“西南明珠,翡翠之都”的品牌形象,与“边境口岸城市”、“中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组成独特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将目标市场的注意力吸引到德宏境内。在利用传统宣传媒介的同时,重视建设网络营销平台,实施旅游服务信息化。

4结论与建议

(1)重点培育瑞丽市作为德宏州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构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态势,实现全州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2)大力开发景颇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旅游文化资源,城乡建设中应考虑添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元素。

(3)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开发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水电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培育后备资源和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4)加强客源市场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利用多种渠道拉近旅游产品及形象与潜在客户之间的距离。

图1 相关州、市旅游业总收入增长曲线

2旅游业SWOT分析

SWOT方法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一种分析技术,指的是对现实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客观且综合的分析,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其中优势和劣势为内部条件,机遇和威胁为外部条件。

2.1优势(Strength)

(1)资源优势德宏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旅游景区景点475处[1]。拥有1处部级风景名胜区(瑞丽江-大盈江);2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瑞丽市、潞西市);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甸宣抚司署、勐巴娜西珍奇园、莫里热带雨林);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瑞丽市大等喊傣族自然村);2个部级森林公园(畹町、章风)。

全州有温泉50多处,其中水温在40℃以下的12个,40~70℃之间的28个,70~100℃之间的9个,100℃以上的2个。地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温泉SPA。

(2)气候优势德宏地区年平均气温18.3~20℃,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9~12.5℃,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8~24.3℃,年温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3)区位优势德宏州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有24个乡镇、600多个村寨与缅甸村寨毗邻。320国道及在建的大瑞高速公路穿越德宏州并以瑞丽市为终点。

德宏拥有瑞丽、畹町2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2个国家二类口岸,是云南省拥有口岸最多的州,也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

(4)产业优势德宏珠宝玉石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多个珠宝玉石交易市场,瑞丽市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翡翠交易市场和集散地。德宏具有发展竹子、咖啡、柠檬等绿色产业的自然条件,目前竹子、咖啡种植已有相当规模,具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

2.2劣势(Weakness)

(1)交通不便,通达性差交通问题是制约德宏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德宏与周边地区联系的高速公路、铁路尚未开通;空中航线少;公路等级低,弯多道险,景点之间缺少方便快捷的联系。

(2)景点规模小,位置分散虽然德宏拥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但多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缺少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的精品景区。

(3)同质性州内多种旅游资源与其它州、市具有同质性,独具特色的资源少,不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已被其它地区抢先开发。

(4)知名度不高德宏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市场营销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德宏州的知名度甚至不及所辖瑞丽市的知名度,使德宏州整体吸引力不强。缺乏统一、清晰、吸引力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是德宏旅游业发展较大的劣势。

2.3机遇(Opportunity)

(1)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机遇近些年全国旅游市场高增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中的比重待续增加,为德宏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

(2)政策机遇云南省旅游业实施的“二次创业”战略,把滇西列为开发重点,为德宏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机遇。

(3)国家重大建设带来的机遇大瑞铁路、龙瑞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德宏州的交通条件,有效解决德宏旅游业受交通制约的瓶颈问题。中缅油气管道及泛亚铁路西线的建成,将可能使瑞丽市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国家层面。

2.4威胁(Threat)

(1)市场竞争随着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加强,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各地纷纷把旅游业列为重要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中国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列为重点产业[2]。

(2)被同质化相对来说,休闲旅游市场准入门槛较低,随着各地对休闲旅游市场的重视,德宏致力打造的康体旅游主题及温泉SPA旅游产品,有可能被同质化,降低其独特性而失去市场份额。

(3)政治因素边境旅游是德宏的一大特色,但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边境政策和双边关系,容易受政治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战略分析

3.1战略选择

通过对德宏州旅游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德宏州旅游业有一定劣势和面临潜在的威胁,但其拥有的优势和机遇更加显著,应发挥德宏的竞争优势,抓住机遇,抢占既有市场份额,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同时克服自身劣势,注意潜在的威胁。

根据上述SWOT分析,德宏州瑞丽市尤其拥有诸多的优势和面临特别机遇,是德宏州旅游业发展的潜在力量,应重点加以培育。

3.2战略定位

基于德宏旅游业具备富有竞争力的内部优势及面临难得的外部机遇,德宏旅游业的战略定位应该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准,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近期将德宏建设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远期成为中国、南亚乃至世界范围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使德宏成为云南旅游业的后起之秀。

3.3战略措施

(1)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德宏州曾一度致力塑造“孔雀之乡”、“歌舞之乡”、“中国玉都”等旅游形象,但效果都不理想,主要因为这些主题都不能准确代表整个德宏地区的形象。德宏旅游业发展应改变致力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的行政思维模式,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实现重点突破,即首先集中优势打造一个区域增长极,然后以增长极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依据前述分析,笔者认为,瑞丽市是该增长极最合适的选择,德宏应将瑞丽作为全州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加以培育。

建议塑造瑞丽“西南明珠,翡翠之都”的旅游形象,建设成西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分别与腾冲、芒市连接,打造2条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态势,形成旅游经济圈,进而实现全州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2)差异发展,彰显特色德宏州是景颇族、阿昌族的大本营,鉴于傣族旅游文化资源与西双版纳的同质性,德宏应重点开发景颇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表现地方特色,加入旅游文化元素。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

(3)产业联动,互相促进依托德宏州珠宝玉石的产业优势,带动旅游业发展。利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林业的机会,开发竹文化等绿色旅游产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德宏州水电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水电站有70多座,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水电站的旅游价值。

(4)加强营销,创建品牌鉴于瑞丽珠宝玉石已拥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翡翠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建议建立以“瑞丽”为主打品牌,“翡翠”为主题形象,推广“西南明珠,翡翠之都”的品牌形象,与“边境口岸城市”、“中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组成独特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将目标市场的注意力吸引到德宏境内。在利用传统宣传媒介的同时,重视建设网络营销平台,实施旅游服务信息化。

4结论与建议

(1)重点培育瑞丽市作为德宏州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构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态势,实现全州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2)大力开发景颇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旅游文化资源,城乡建设中应考虑添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元素。

上一篇: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下一篇: 农业种植发展情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