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4 16:41:36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1)

一、将识字阅读与各科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在语言教学中开展诗歌、故事教学活动时,我会将识字阅读运用在其中来增加幼儿学习的趣味,通过欣赏、跟读、朗读及识字游戏来进行,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重复中认读,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语言教学的要求。如:诗歌《眼睛眼睛亮晶晶》,首先,通过和小朋友做“盲人摸鱼”的游戏,使幼儿初步感知眼睛的作用、认识眼睛、怎样保护眼睛等,并出示字卡“眼睛”让幼儿认读;然后通过欣赏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在观察中教师边提问边出示生字卡,如: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答出“眼睛眼睛亮晶晶”时,出示字卡“亮晶晶”让幼儿认读;小兔、小猫、黄发妹妹、小朋友的眼睛分别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后分别出示字卡“红”、“绿”、“蓝”、“黑”让幼儿认读。在幼儿初步认识了这些字以后,集体做游戏:拍拍手找一找,X字X字在哪里?最后请小朋友上来找眼睛,如老师说小兔是什么眼睛,幼儿则上来找出字卡“红的眼睛”等等。就这样,通过各种方法使幼儿在认字的过程中、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会了儿歌。

二、将识字阅读与各种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特有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在识字阅读活动中,要充分注重游戏的参与性。我常常开展“摸箱”游戏来复习巩固所认识的字,并学习组句或一句话。我把所学过的字用硬纸板制成字卡,把字卡放在箱里,幼儿来摸,每摸出一个自己念念是什么字,如“黄”,幼儿可说“黄发妹妹的黄”、“黄色的黄”。 答对了,给一个红五星当奖励;答错了,在大家的帮助下重复一遍,也能得到奖励。幼儿都能参与进来,都很兴奋,每次都争着要来表演。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的前提下,在玩中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转贴于

三、创设识字阅读环境,在日常生活渗透识字阅读内容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2)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84-01

一、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带来新的要求与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早已不是传统的教师简单地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采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它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比原来的教学大纲要求更高。它指出高中阶段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还明确要求高中学生要具备以下阅读技能—略读,找读,理解大意,预测上下文,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细节,理解作者意图,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等。再者,在高考试题总分150分中,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占到了40分左右,足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察是测试学生整体语言综合能力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却经常抱怨阅读能力提高太慢,考试中失分严重。因而,如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断体验和改进阅读课教学方法的准备,进而快速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找到科学有效的阅读课教学策略成为眼下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们急待探索的教学课题。

二、面对新形势,从事阅读课教学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应做怎样的调整

(一)着眼高考,从起始年级起,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系统性阅读教学训练。王笃勤在其《英语教学策略论》中指出:“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在每单元教学内容及考试中均占重要地位,因而从高一起始年级起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策略,制定相对系统的阅读训练计划。(1)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由易至难,分层次的训练目标。例如:高一阶段侧重理解文章主题句,基础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高二阶段的训练注重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2)寻找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训练材料。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无论在内容的选取,话题的广泛性与学生的亲近度上都有较大改观。但要完成大纲要求的高中学生三年掌握15万字的词汇量仅靠课本这一资源是不够的,除此以外,学生需要接触其他多样话题和题材的阅读材料。所以有必要根据每学期不同的阅读训练目标选取一些从易到难的辅阅读材料进行训练。(3)定期开展阅读限时训练。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注重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

(二)注重日常阅读课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灵活、有效性。新课程实施下的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其中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但如果教学中教师一味侧重字、词、语法的讲解和操练,势必无法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阅读和探讨的兴趣。埃利斯(R.Euis,1991)说过:“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止习得的进行。”因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情,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1.阅读课的导入环节应贴切有趣,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网络多媒体等工具,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步引入课文话题。例如必修4 Unit3 Reading A MASTER of NON-VERBUIAL HUMOR , 教学时,通过播放影片(Mr. Bean‘s Holiday)中的几个片段,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引起学生讨论“幽默”这一话题,在此基础上将幽默大师卓别林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了解语篇的背景。为下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2.读中环节如略读,查读,仔细阅读等问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的需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加强语篇教学,在教学语言知识的同时,将阅读技能传授给学生。对阅读材料中问题的设计则最大可能的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例如Body language 这一单元,略读部分(Skimming)的问题有: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text? (Scanning)问题有:Who are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at unspoken language do they use to greet people? Can you find the two mistakes that the author noticed? Did anybody have similar greeting customs? 词汇学习部分(Vocabulary work)的问题有:What words in the passage have meanings similar to these given words?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实际,令学生有能力完成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挑战,使其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

3.精心设计阅读课堂教学中互动环节的任务,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竞赛,模仿表演等多种手段,为课堂教学创设更富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导课以问题开始;全课有适量的主干问题统领;提倡问题来自学生,以问题指导学生,问题的解决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

4.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设问的方式应渗透质疑意识,由通常的师问生答,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独立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索求异。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真正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各得其所。

(三)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用客观的评价和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教师是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生的自身感受和课堂表现来体现的。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和感受,一味地自我表演,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充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1.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长期单调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加上学生自身心理、性格上的负面因素都会影响到英语阅读课的正常教学效果。因而,教师首先需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教学态度来对待阅读课,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给学生正面的鼓励,少批评。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尤其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取得任何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公开予以认可和表扬。

3.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提高阅读热情。根据学生实际开展班级阅读竞赛,读名著等阅读课外活动,对于课堂发言踊跃,进步大的学生大力奖励,鼓舞其他同学勇敢尝试,提高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迎接新的挑战,转变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不仅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兴趣,树立自信,提高阅读能力,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3)

前言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目标。要想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离不开扎实的英语阅读基础。在多数的英语考试中阅读所占的比重大约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由此可以证明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在日常英语阅读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达到降低学习难度,增强记忆力的教学目的。下文就关于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做出详细阐述。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沉闷乏味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下学生的需求。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存在这极大的兴趣,若能在教学中引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不但可营造成良好的学习分为,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们要坚持使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猜词谜的游戏,从每个小组当中选出两个代表来参赛,其余的同学则作为拉拉队为本组同学加油打气。首先是第一小组上台,其中一个背对讲台,另外一个正对讲台。老师会在讲台上写出一个英语单词“House”,然后让正对讲台的同学用肢体语言把单词的内容表达出来,背对讲台的同学则猜单词。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对的单词越多,则得分越高,以此类推,等每一个小组的代表都进行参赛完毕后,给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颁发事先准备好的奖品,作为鼓励和肯定。通过这样具有竞争意义的游戏方式,对每一位同学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在一个活跃的氛围中。通过这样简单、有趣的教学方式,孩子门不仅感受到了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正能量,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巩固更多的英语单词,达到多赢的目的。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角色模仿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都是以课本为主,然后老师把新单词交给学生,再让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完毕后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们在下面听。这种方法既单调又死板,整个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在课堂之前,教师应该要准备好与阅读文章相关的视频或者录像等等,在课堂上的时候播放给学生们看,在播放的过程中结合文章的知识内容来进行讲解。在这种有趣又轻松的模式下与同学们一起尽心探讨,把他们带到英语的天地之中,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爱上英语,做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习的自主习性。只有拥有更加强烈的真实感,才能够让学生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印象。例如:在例如在高三英语“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这篇阅读文章中。老师可以首先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How did Sir Hugh Beaver comp up with the idea for the C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

2.What are the categories in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

3.What types of record attempts are not allowde ?

4.Why do you think man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world records ?

同学们在接到问题后,在对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把答案寻找出来再进行整理。等待阅读完毕后,教师们还可以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情境等来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每一位同学在模仿和表演的过程当中揣摩文章的人物心理活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建议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仿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们的兴致和参与性。

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阅读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文章的上面,会很容易让学生们感到单调乏味。因此,教师们在授课的时候,应该要结合身边所发生的事物、情境来进行讲解,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在国外,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对学生们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们应该鼓励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借助新兴网络媒体平台,去观赏这些影片,了解影片的内容,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对英语的喜爱程度。同时,由于经常观看影片,对于荧屏上的英文词句自然也会越来越熟悉,进而提高英语的阅读欲望和能力。

综合上述可知,学生们对英语阅读的动机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对文章进行阅读,直接关系着英语成绩的好坏,所以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该要做好正确的积极领导工作,采用创设情境等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们对英语阅读的欲望,让他们做学习真正的主人,爱上英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带来的乐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英语阅读的能力,推动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社会需求型人才,满足国际化形势发展的要求。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所以,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有效朗读。

一、利用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鲸》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鲸》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鲸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5)

一、 First?reading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在第一步阅读时,不需要去逐字逐句地理解或翻译每一句话的意思,而是要结合所出的问题去文中寻找你所需要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在阅读时节省时间。目前,学校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指标相比较而言普遍偏低,因此,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可以实施以下做法:

(1) 导入中心。通过铺垫来引入主题。

(2) 进行速读。可传授给学生浏览读法、粗略读法等快速阅读方式。

(3) 课后检测。可通过一系列习题方式进行检验。

二、 Second?reading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经过快速阅读,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含义也有了大概的理解,速度也得到训练。但是,真正的阅读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文章表面的含义;二是对文章的吸收理解和深层含义的理解。因此,理解性阅读还是有必要的,阅读阶段的教学方法设计主要如下:

(1) 细读课文。阅读时提醒学生划出关键词便于理解。

(2) 检测理解。可通过课后的一些日常习题来检验是否对文章有所理解。

(3) 阅读感悟。课后可采取学生对文章有什么样的感悟以及自己有什么的观点等方式来进行集体讨论。

三、 Post?reading task, 注重实践运用能力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6)

第一,粗放式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可常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

第二,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

第三,惩罚式提问。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走神”“睡觉”“眼望窗外”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若教师突然对这个学生提问,学生显然是回答不出来的,这种惩罚式的提问,不仅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容易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因其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意义

“优化”,最早见于苏联教育家班巴斯基的“优化”理论,其最基本的内容,指的是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率。优化课堂提问,就是精心设计,针对阅读材料提出新的有见解的问题,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这对落实培养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学习实际,蕴涵品德素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有人曾戏称教师是“职业提问家”,而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对课堂提问有正确的认识。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学生而言,应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提问对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认识规律看,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其动力之一是学有所疑,从有疑到解疑,学生的认识就能前进,创新精神就能逐步培养。正如我国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所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三、优化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优化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首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同时考虑,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带动全文,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如果不会提问,也就不会积极思考,就谈不上智力与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因此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提问,其意义非同一般。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提问的手段,必能促进师生交流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从而较好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能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因为好的课堂提问一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桥梁,学生探索知识的路标,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著名语文教育家成功的教育案例,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1.总体设计形成系列

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游离于教学的目的而随问随答。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构思出提问的总体设计。

所谓总体设计,就是课堂提问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目的,从整篇课文着眼,设计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每个提问往往是个别的、局部的,又是互相联系的,这些提问必然是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的中心,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有较深层次的理解。所以,提问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整体性,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其次是它的系列性,层层设计,环环相扣,以便于学生随着问题、读书、思考、解疑,在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思维,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当然,课堂提问的总体设计一定要立足于《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

2.精简数量突出重点

既然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课堂提问应该讲究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无休止的串问,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往往是师生两败俱伤的疲劳战,所以,课堂提问要提倡“精问”,克服“串问”。所谓精问,是指紧扣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及其知识训练的项目而精心设计的提问。精问,从根本上来说,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理解的精,对教材驾驭分析的精,精问的设计是不能离开教材的。

3.铺路搭桥化难为易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7)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因为兴趣是创造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无数成功者的事例证明:兴趣是引发创新的先导,他们的成果、成就无不由兴趣而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题,还是课后的巩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都应在“兴趣”上做文章,都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置上,让他们在听说读写思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情趣,促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可以平等对话的生命体,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阅读教材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感彩,课文有喜有悲,有爱有恨。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参与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情唤情,能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要求。使他们的阅读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能激发其创造力。

(二)分层次,育个性

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业和练习设计都要体现层次性,要尽量适合与每个学生的口味,使其在不同层面上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适时适度地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自我创造和展示的机会。

(三)质疑问,展过程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学生有疑问,自然达到自觉思考和读书的目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而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展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过程。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

1.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课堂上一是做到“五允许”,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式自由学习;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允许学生自由地与老师同学沟通;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出错。二是让学生有成功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表扬激励,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运用语言、情境、游戏、质疑、激趣等方式,使学生情绪始终能在愉悦的心态下自主学习。

2.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一言堂、满堂问、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做到“三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给他们研究探讨的时间;给动手操作的时间。在探索空间上不给标准答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去思考,去想象。

(二)发挥学生创造潜能

1.课文让学生自己先读

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做到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自己读,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改变课堂被琐碎问题束缚的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良好基础。

2.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8)

茶馆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一系列阅读环节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有利于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茶馆式教学法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议论和练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将茶馆式教学法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以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读读

读一读是茶馆式教学法的第一步,也是阅读的第一步。但是,读并不是简单地对文本进行“念”,而是要明确读的目的,思考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是寄予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这样的“读”才有效果,才能促使学生在自主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大幅度提高语文阅读质量。而且,在茶馆式教学法中“读”也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也是高效阅读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

例如:在阅读《再塑生命》时,我选择了茶馆式阅读方式,首先,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引导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即文本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阅读,并自己总结文本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读一读的质量,确保茶馆式教学法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而且为阅读质量的提高及文本价值的体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议议

议一议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强生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面。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议议的平台,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中丰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议一议的环境中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实际的议议环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语文阅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还以教学《再塑生命》为例,在读一读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在阅读时的感想以及产生的疑问,比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沙利文老师能够开启海伦的心智?

还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是“再塑生命”?是指沙利文老师给了海伦第二次生命吗?

更有学生提出: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具有存在的意义?

……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能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练练

练练环节是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还以阅读《再塑生命》为例,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下面几个练习题进行了思考,即:

(1)沙利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2)试着对“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这一句话进行解读,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组织学生在读、议结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本中心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对学生综合应用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讲讲

讲讲活动是茶馆式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点睛”的一部分,也是确保语文文本价值最大化实现的重要部分。所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对文本的中心思想、人物的情感态度等进行点拨,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还以阅读《再塑生命》为例,结束了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之后,我针对本节课的中心思想以及“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等进行点拨,以确保学生本次阅读效果的最大化实现。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9)

因年段的不同其阅读要求也不尽相同。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指导,设计阅读实践活动。下面就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方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根据读写结合理念来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读写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可结合文本的本体的不同进行阅读训练。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六年级。下册《雷锋的故事》可引领学生学习怎样布局谋篇,体味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构段的方式,哪段祥写那端略写,为什么这样写。详略得当是该篇的突出写作特点。详略得当是为突出主题而服务的。

二、抓住训练点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点是学生不懂的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还以《雷锋的故事》为例。如:为什么学习雷锋?雷锋精神是什么?什么是精神?怎样用时代价值观来诠释雷锋精神。雷锋的故事离我们生活实际远怎么办?怎样传承雷锋精神,时代需要怎样的雷锋精神。怎样设计教学活动。要区别于思想品生课。这样的课为什么不编入思想品生课而编入小学语文教材里,编者的目的是什么。我理解是要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特点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要体现语文训练,不能上成品德课。设计的活动应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与素养形成服务。

三、依阅读教学策略的转变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要侧重从工具性与人文关怀向重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向转变。关注学习过程,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的一门课程,说它实践性因为学生要进行观察社会,进行社会调查,要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要写作,要发表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与看法。说它踪合性是因为明丽山川,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名人传记、古诗文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更是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培养的一种责任担当。

要从教师的讲向学生的读转变。要把课堂阅读时间真的还给学生,减少无效的环节设计,和表面的合作学习,不要在乎形式是否合作,侧重关注学生个体阅读。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要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要真的进行角色转变。我们要的是真实性的阅读。

语文要返璞归真。语文教学要牢记五要。要让学生积累;要让学生感悟(自己阅读);要启迪学生心灵让学生越学越聪明;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要该教的必教。

四、阅读教学活动要依不同的文体而设计

小学课文中有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诗文、说明文、文言文等。现以说明文文体为例谈一下阅读教学活动。此文体的文章应注意让学生明白什么。一个是语文知识,一个是价值观,一个是阅读兴趣。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篇(10)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会小学生如何品味语文作品、感悟情景、熏陶情操,是保证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关键。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

小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没有小学生参与阅读,感知语文作品、品位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交流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无从谈起语文作品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更无从谈起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问题。因此,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要将语文作品的阅读权利归还给每一位小学生;要切实摈弃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呼应”式的“串讲”和“越俎代庖”式的解读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与生俱来的阅读潜质和“天然”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作品的阅读教学全过程,体验阅读之美、感受阅读之乐,在亲历阅读中不断增长知识、启迪心灵、感悟生活,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以读为主”的同时考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个性差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在“读”,“读”远甚于教师长篇大论的“讲”重点、“找”文眼、“抓”中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于语文作品尤其是课标要求的精读课文,应鼓励学生课前“预读”、课中“细读”、课后“复读”,在“预读”中认识生字词,了解作品的意思梗概和主要情节,在“细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邃哲理,在“复读”中回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作品的语言之美与情景之美。另外,在注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个性差异,不是所有小学生都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对语文作品的“预读”、“细读”和“复读”,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阅读当量”。对于阅读能力、接受能力都强的学生,注重引导他们“研读课文”,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应教会他们怎么“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所有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增长知识、体验作品,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倡导“研究性阅读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兴趣是阅读的不竭动力。培养小学生对语文作品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行为,小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探究语文作品的语言、情景和思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靠积极的努力获得的。”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阅读法”,研究性阅读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打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填鸭式”或“问答式”的传统教学模式O篱,为小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的“讨论式”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地研读课文,并在研读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真正发挥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效果

1.组织研究性阅读小组,营造研究性阅读氛围。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牵头,全组成员共同阅读、思考、研究、讨论甚至争论,使每位同学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够提出看法、发表意见、施展才能。这样小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防止少数学生的思维惰性,促进全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突出表现在于,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小学生在阅读、思考、研究、讨论、练习,教师只占极少的课堂时间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

2.创设语文作品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可以首先让两位小学生分别读一读自己写的观察日记《爬山虎》,然后让其他学生评议,看小作者写的观察日记有没有抓住爬山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板书课题,告知学生:“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叶圣陶先生怎样写爬山虎的脚?”这样小学生就会情绪高涨地了解、探究叶圣陶先生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又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可以在哀乐声中朗诵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无限悲痛中的情景的一句话。然后教师板书课题、谈话:让我们随首都人民一起到长安街为送行吧。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语文作品的情境之中,为进行研究性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会小学生研究性阅读的方法。首先,要教会他们设计问题,对阅读的内容要善于扣住重点词、重点语段、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问题。如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时,就可设计如下问题:伯父鲁迅先生去世了,什么事使“我”惊异了?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父深受人们的爱戴?“我”有什么感受?这句该怎样读?“爱戴”和“”意思有什么不同?其次,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研究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有的在文章已经明确,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有的要通过查工具书作进一步的梳理、理解。

4.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小学生研究性阅读。通过自主研究和分组交流,小学生获得的知识有可能是“真”“伪”并存。因此,对于小学生初步研究性学习获得的知识,需要进一步探讨,以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深化理解。例如学习《我的战友》第三部分,学习交流各组研究的问题:火是怎样烧到身上的?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做的?“我”看到被烈火烧身是怎样做的?我”看到被烈火烧身是怎样想的?等等。学生在讨论研究时忽略人物的外表与内心关系,教师就要加以点拨:“我”焦灼不安的内心说明了什么?在烈火中的表现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这样就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抓住重点,扣住课文的中心思想,领会人物的外表与内心的关系,体会到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5.选择阅读教学讲授的切入点和读、讲顺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非让小学生“一读了之”,教师恰如其分地讲授既是对“读”的有益补充,又使“读”的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重根据课文类型和训练重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读、讲顺序,既要抓住教学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教师讲授《将相和》一文时,可以由此问题切入: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廉H以为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去了)?蔺相如是真的靠一张嘴就位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廉颇之上的吗?――是呀,蔺相如到底凭的是什么呢?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追根求源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就阅读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又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教师可以采取变序读讲: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找过渡段);生活上恩格斯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学习第二段);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又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学习第三段);再回复到过渡段: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中的“更”的?这一段和上下文有什么关系?然后阅读第一、四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恰如其分地选择所讲授课文的切入点和读、讲顺序,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研究性阅读的兴趣,增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之束缚,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当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滕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7(5):35-36.

上一篇: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 下一篇: 企业形象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