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起源和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3 14:57:54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1)

引言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传统能源危机导致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本着有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一场全世界范围的新能源革命序幕已经开启。电力行业作为传统一次能源的最大使用者,需要在这场新能源革命浪潮当中充当先驱者的角色,大力研发新能源转换科技,加快新能源开发综合利用的脚步。

一、概念

(一)新能源

新能源也称为非常规能源,是区别于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相较传统能源的资源有限和环境污染特点,具有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环保等巨大优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大,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人类生活发展物质基础地位是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二)智能配电网

智能电网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灵活互动的有效途径。智能配电网相较于过去的传统的配电系统具有自愈、安全、信息化、提高电能质量、支持与用户互动等明显优势。全面推广和推进智能配电网应用发展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新能源接入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

(一)智能配电网新能源接入现状

目前的电力工业新能源开发利用当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推进速度最快,世界电力工业大多都将其作为新能源接入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1.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相较传统发电有着无枯竭危险、无噪无污染安全可靠、不受地域限制、建设周期短。能源质量高等优势。我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发展潜力巨大,配合积极稳定的政策扶持,到2030年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300亿千瓦时。在今后十几年,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将会由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目前存在并网成本过高的问题。

2.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就是通过一定技术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然后再把机械动能转化为电力动能。风力发电的特点是具有是清洁、可再生、建设周期短、规模灵活等优点的同时,也有着噪声,视觉污染大、运行波动大,间歇性、不稳定、成本高等缺点。风力发电是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新能源接入当中最具潜在规模化商业开发可能的新能源发电方式。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260万千瓦,是世界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2008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总量达到70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五,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可再生能源大国行列。我国风力发电前景辽阔,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和光伏发电一样,实现并网运行是风能发电的必然方向,也是当下制约风力发电的一个瓶颈。

(二)新能源接入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

新能源势必会取代传统能源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只是早晚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新能源开发转化技术能力还不够成熟,电力工业新能源开发利用还不足以起到主导的作用,但对电量补充和一些偏远地区的供电等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新能源发电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不可控、可调度性差等特点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电网接纳能力不够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难度大,成本高,同时也会给原有电力系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1.电能质量影响

①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发电特点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会呈现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电量变化随机性大。并网会产生冲击电流,引起电网频率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引起馈线中的潮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稳态电压分布和无功特性,使电网的不可控性和调峰容量余度增大,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影响。

②谐波注入

新能源发电电子装置会产生一定的谐波和直流分量,当谐波和直流分量注入电力系统后,会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影响电能质量,还会造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误动作,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③孤岛现象

所谓的孤岛现象就是在电网出现失压情况时,并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的供电状态,与本地负载连接形成独立运行状态。

2.并网标准

目前我国国内缺少统一的关于新能源发电的并网标准定论,相关并网和检测技术标准,系统检测和认证体系等都还在逐渐完善中。这就导致在新能源发电并网过程当中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标准指导,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并网无法展开,并网系统得不到保障。

3.网损

现有配电系统的单电源辐射式网络在新能源接供电接入后变成用户互联、多电弱环网络。使得配电网损不确定,受负载、电源位置、大小等多因素影响。

4.增加配电网监控难度

现有的配电网信息采集,操作,调度等监控工作较为简单方便。一旦新能源供电接入,将使配电网监控复杂化,高难度化,直接导致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结束语

新能源开发利用是生产商,投资商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博弈的市场,更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新能源革命势必早晚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结构。当下电力工业新能源接入还存在诸多研发利用问题,新能源的接入可靠性得不到保障,但其快速的发展和无限的潜能都是让人欣喜的,人类离不开能源作为物质基础,大力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新能源转换科技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2)

纵观世界范围,能源形势不容乐观,煤炭资源日渐匮乏,以目前的消耗速度来看支撑不到2050年;石油资源价格不断飙升,世界范围内的是有争夺愈来愈烈;环境污染问题又不容忽视成为了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电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受到了普遍的青睐,但是电能的产生对一次能源的消耗量相当巨大,因此寻找一种清洁的一次能源来发电就逐渐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风能发电也就应运而生。但是风能发电也存在这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风电并网对系统的影响以及风力发电的规划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1风能发电优势突出

1.1风能发电对于环保贡献巨大

风能资源量大质优,风力发电优势突出,世界性范围内风电发展迅速。到达地球2%的太阳能可转化成风能,以此来计,风能总量比水能更大,有人算过,只需地面风力的1%,就能满足全球发电能量需要。而且风能发电对环境无任何破坏,只要修建必要的采风发电装置即可,不像水能发电那样需要修建大坝蓄水发电,必然会对环境做出一些不可自恢复的改变,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发展和原始的自然景观,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原住民的生活。对于由发电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来说,燃煤火电最严重,燃油火电次之,核电较少,风电最少。核电虽然和风电的温室气体排风量差不多,相比火电小了两个数量级,但是核电的污染问题目前还没办法解决,因此风力发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经济角度衡量,风力发电优势更加巨大,可谓一本万利,只需前期建设裁缝发电设备和后期的较少的维护费用即可,并不需要像火电核电那样无限期的投入日渐高昂的成本。此外火电核电等热电设备还必须耐受高温高压,风电则没此多余的担心。

1.2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发展迅速:

由于意识到风力发电的巨大优势,世界各国都开始竞相发展风力发电。世界性的风电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全世界的风电在1999年已经达到了10000MW,而更值得惊奇的是这个数字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20000MW以上,2005年的时候又超过了30000MW。风电发展主要以欧洲为主,占到了风电总量的2/3,北美占到了1/5,亚洲是1/8。德国作为风电第一大国,风力发电总量是15688MW,占全国发电量的6.2%,占世界风电总量的33%。由于风电的发展使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为减少,2004年德国新建1200多台发电用风车,装机容量超过2000MW,居世界首位。而目前相对风电量最大的是丹麦,目前的风电总量已经超过了全国发电总量的10%,丹麦规划到2030年,风力发电将占总发电装机的50%。我国的风电事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已从1997年排列在世界第十位而跃居到现在的第八位,预计今后还将有更大的进步。我国的风力资源相当丰富,居世界首位,因此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开发还很不足,主要在内蒙、新疆和沿海一些地区,但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探索。

2风力发电问题不容忽视

在风力发电巨大优势面前也不能盲目的乐观,由毕竟风力发电所带来的问题还没有十分完美的解决,好有待继续研究和努力。

2.1风力发电并网

风力发电并网后会对系统产生不小的影响,会影响到系统的电压波动和电能质量,还会造成谐波污染。其中由风电并网所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是风电并网的主要负面影响。电压波动为一系列电压变动或工频电压包络线的周期性变化,闪变是人对灯光照度波动的主观视感。虽然现在风力发电机组大都采用软并网方式,但是启动时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使得风电机组输出的功率不稳定,进而会导致电压的波动和闪变。电压的波动和闪变会使电灯闪烁,电视机画面不稳定,电动机转速变化严重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在某些特殊行业电压不稳会使一些精密的仪器出现测量错误,严重时还会引发重大事故。除了电压问题,风电并网还会引入谐波污染。变速风机需通过整流和逆变装置接入系统,由于风速并不能稳定在一个特定值,因此会造成大量的谐波污染。虽然谐波污染对风电并网有较大影响,但与电压波动相比就显得小多了。2.2风电对电网功率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风力发电由于风速变化莫测,使得风电上网功率也随之不断振荡,当风电的扰动频率接近系统固有的振荡频率时,就会引起大幅度的功率振荡,并且振荡的幅度会随着扰动的幅度而变化。扰动幅度不仅与风电扰动有关,也与系统本身的参数有关,因此可考虑从两方面着手减少扰动对电网的强迫功率振荡。风电并网不仅会对系统产生强迫的功率振荡,还会对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在风电装机容量较小时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当一旦风电在系统中占有比较多的份额时,这种影响就不容忽视了,否则当并网的风电突然变化时,系统有可能由于振荡过大而不能保持暂态稳定而失去稳定,出现电力系统大的崩溃。总之如果并网的风电份额较高而系统较脆弱时,并网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3电池储能的应用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大力发展以来,风电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电力工作人员的关注。但是风能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加之风能资源的预测准确度并不能完全符合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寻求新途径新思路解决风电对系统的影响也自然成了许多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目标。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可快速补偿无功功率,维持风力发电电源接入点电压的稳定,但不能调节风电场输出的有功功率。而采用电池储能系统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及可以保证上网电压的稳定,又可以补偿有功功率,不会对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选择由蓄电池组、整流装置和逆变装置组成的柔流输电系统作为储能系统。

4结论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在二十一世纪资源匮乏,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世界大范围内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来取代传统的燃煤和燃油火电。在风电发展方面比较先进的是德国和丹麦等国家,我国的风电虽然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在风电发展方面,除了看到其优点以外,缺点也不容忽视,对于电力系统电压和功率的影响都值得去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可以通过电池储能技术解决较少风电对系统的影响,要使风电大面积发展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周春平,孙瑶廷,白旭.当今世界风力发电最新动向[J].发电设备,2001,(3).

[2]赵洪杰,马春宁.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9).

[3]孙涛,王伟胜,戴慧珠,等.风力发电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J].电网技术,2003,(12).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3)

【关键词】

文化广西 广西电影节

复兴

就全国而言,广西的经济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广西的整体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但广西从来不是文化贫困省(区)。广西具有或形成着十分独特的文化特征、文化品质和文化追求。广西在历史上曾经演绎过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辉煌,划破中国文化发展的浩瀚时空,留下无数绚丽多彩的光环。比如刘三姐的故事和那些悠扬清亮的山歌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醉倒,“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全球传播;李宗仁、马君武、雷沛鸿、王力、梁羽生、李宁等英才从广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西有着深厚绵远的历史文化渊源。然而,一直以来,广西未曾将文化做为整体的建设战略加以思考和推进。

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各方面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大力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的重大决策,促使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建设文化广西的战略举措。

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建设文化广西的决定》中指出,文化是国家和区域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哺育和传承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建设文化广西,实质上就是更加注重人的素质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文化,实现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相承接,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相兼顾,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促进,推进广西文化的全面繁荣。

而建设广西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全面发展,尤其要加强文学、电影、电视剧、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动漫等文艺创作,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更好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艺精品。这样的建设战略举措,为实现广西电影复兴创造了十分宝贵的新机遇。

众所周知,广西电影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鼎盛期,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电影神话,培养了张艺谋、张军钊、陈凯歌等无数名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产生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十天》等数部传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佳话的经典作品,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重镇。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张思涛说过“在中国电影界,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长春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北京是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中心,而广西则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块沃土,在电影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时不我待。近些年来,尽管广西断断续续出现过如《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百色起义》等优秀影片,获得过一些奖项,但显然,昔日雄风已荡然无存。广西电影的发展已逐渐处于衰落沉寂的境况中,既没有产生在全国享有盛名的电影创作人员,也没有出现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作品,电影创作局面处于比较冷落的境地,如果没有张艺谋在为广西做不懈的支持,广西电影业绩事实上是比较微弱的。

号称第七大艺术的电影,比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种类更具有综合性、更易于吸引人,更便于传播,更适合广大普通人群。在网络和电视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影更具有任何一种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电影事业的发展,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适应时代文化发展潮流,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文化广西的战略举措,将电影事业的发展纳入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力扶持影视制作做为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关键,明确和提升了电影发展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促使政府、行业和社会各界对其更深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在多个层面上将有效推动电影事业的快速稳健发展。

建设文化广西的战略举措,为实现和完成广西电影复兴的世纪梦想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机遇。广西电影界应该充分解读区政府关于文化广西建设的政策和思路,紧紧抓住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影视创作的决心,千方百计推动广西电影的腾飞。本人认为,除了,以上思想上要有这样的高度认识,同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发扬广西电影发展逆境求变的探索意识和传统精神。

广西电影发展具有鲜明的逆境求变的探索意识和传统精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们面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广西电影发展局面,带着逆境求变的勇气和斗志,才绝地逢生,开辟出一条改变广西电影发展、也改变中国电影发展方向的道路。正像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无可争议,《一个和八个》和《黄土地》的成功一方面是‘第五代’艰苦求索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广特的边缘开放和探索精神所构筑的平台和在广西提供的创作基础上得到的结果。广西给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第五代’也在广西找到了自己的开端。”当前,广西电影发展所面临的现状是复杂的,前进的难度相当大。这就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影界人士大力发扬逆境求变的探索意识,克服畏难情绪,改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寻找发展突破点,在逆境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思想的解放是事业得以突破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所具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民族特色资源,打造富有广西特色的电影品牌。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形状多样,山峰奇特,河流秀丽,海滨广阔,物产丰富,四季如春。历史发展久远,曾发生过清朝名将冯子材抗法、洪秀全金田起义、孙中山革命活动、昆仑关抗日大捷、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和红八军起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革命战争,有汉、壮、侗、瑶、苗等多民族和谐共聚,刘三姐、花山岩画、桂林山水、边关风情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名扬中外,是影视制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对推动广西电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当前,中国和世界电影发展非常迅猛,单是中国的影片生产均以每年数干部计。要在这样庞大的影片数量中占有一席之地或有巨大轰动效应,真是谈何容易。因此,应考虑在“特色”上下功夫。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竞争力。结合广西情况,可以探素、形成边关特色、民族特色、山水特色、历史特色和东盟特色,尤其在题材选择上要充分抓好东盟题材的挖掘,开垦好东盟电影这一片处女地。通过摄制一批独具广西特色的精品影片,树立起广西电影的新形象。

三是要积极培养、引进具有创新意识和 出色才华的电影艺术创作队伍,激发浓烈的创作热情。

广西电影曾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当初大力引进张军钊、张艺谋、陈凯歌等优秀专业人才是分不开的,也是和广西拥有如李英敏等众多的电影剧本创作人才分不开。因此,广西电影要有新的突破,要取得根本性改变,千方百计培养、引进具有创新意识和才华的电影艺术人才创作队伍是关键。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4)

一、长春地区农村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十七大”以来,伴随世界华语电影的勃兴,长春地区农村电影产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整个地区的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底蕴深厚、体系完整、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一)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生产能力突出

长影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拥有大批优秀电影人才和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电影创作基础雄厚。近年来,陆续生产出系列以农村题材为主的电影作品,在全国形成了影视剧领域特有的吉林现象。

(二)地区电影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总投资10多亿元的长影世纪城作为集电影旅游、观光和电影拍摄外景基地景观建设为主的重大旅游项目,受到中外游客的喜爱。目前,长影世纪城二期投资建设也得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在全力实施。与电影旅游配套的电影主题公园、主题酒店、主题广场、电影博物馆场等设施建设也已列入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电影旅游及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三)地区民营电影院线发展势头良好

自2006年起,以大连万达国际电影城为代表的电影院线在长春迅速崛起。截至2009年 6月底,仅万达国际电影城就已在长投资1.2亿多元,建成电影放映院线4座,营业面积2.4万平方米,影厅30个,席位7500个,由原来的每32万人拥有一块银幕发展成为每7.5万人拥有一块银幕。2005年至2008年,长春城市电影消费由550万元骤升到5300多万元,人均电影消费由1.5元增至15元,年票房上座人数由25万人次飚升到180万人次,全国城市影院观影人次排名第六,票房成绩和观众人数连续两年位列东北三省中心城市第一。以大连万达为主的电影院线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春城高端电影爱好者的观影需求。所属的榆树、农安、九台、德惠等县级城市都在积极筹划引进先进的现代电影院线。

(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扎实推进

长春地区每年放映公益电影22028场,其中:农村放映20028场,确保了长春地区1169个行政村每月每村能够看到一场电影;在广大农村放映公益电影的同时,长春市政府还将每年在市区广场及社区放映露天电影2000场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全力推进,满足了社区低保户及农民工等城市弱势群体的观影需求。吉林银行等社会组织和团体都有意向并积极参与到地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中,地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成果显著,农安县该项工作做法还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

(五)农村题材电影教育研发基础较好

2008年7月,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在长影挂牌,同时,设立了额度为2亿元的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金,为长春市的未来电影创作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吉林艺术学院、长春电影制片厂、吉林歌舞团等院校和艺术团体齐聚长春,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六)农村电影文化沟通交流平台层次较高

中国长春电影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9届,在坚持“繁荣华语电影创作,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办节宗旨同时,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最具魅力的世界华语电影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呈现出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紧跟时代旋律,加入农村题材电影评选内容,并将作为长春电影节一个固定评奖单元长期确定下来。每届电影节,中外知名影人齐聚长春,广泛开展电影评奖、展映、论坛、现场见面会、首映式、交际酒会和模仿秀、电影歌曲联唱等群众电影文化活动,仅第九届长春电影节“我最喜爱的农村电影评选活动”就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42万多各界群众参加了活动,农村和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受到各界好评。

二、长春地区电影特色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由于电影管理体制不顺畅和电影事业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电影文化事业单位在转型中出现了不适和阵痛。

(一)电影管理体制不顺,电影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整合

2009年以前,国家的电影管理职能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省及省级以下则由当地的文化部门管理,地方电影发展和经营要由各地文化部门向国家广电部门汇报。跨部门管理,造成了基层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发展电影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电影制片、发行、交流、放映管理权限主要在中央和省里,电影产业最具潜力的城市和广大农村电影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基层的电影经营管理单位主导性和积极性不高。

(二)地区电影龙头企业总体实力还不十分强大,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创作生产、长影世纪城电影主题旅游、大连万达电影院线的电影发行放映、中国长春电影节的电影文化交流、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公司的兴起以及吉林艺术学院影视表演人才的培养,既比较完整地构建了长春电影产业发展体系,也在国内形成一流的电影发展环境,长春电影产业发展赢在综合实力,但单项企业的单项水平与国内超一流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并且,这些产业整合优势还没有显现,距离集群式发展模式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国有电影公司及其所属影剧院困难较大,广大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需要重新布局

2003年,国家实施电影院线制改革,各级电影公司发行职能随之解除,市一级的电影公司及其所属的影剧院也由于设备陈旧等诸多原因陷于停产停业状态;县区电影公司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其经费来源在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过程中被取缔,依靠原来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生存的框架被打破,也处在停产改制的状态。

(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存在放映资金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

2006年起,国家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试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长春地区的农安、九台、榆树被确立为首批试点县区,2007年,所属的德惠、双阳两个县区也被扩点进来。现在,长春地区所属的1169个行政村执行的是100元/场,城市200元/场的放映补贴标准,地方配套补贴比例较低(临近的沈阳市为170元/场,哈尔滨市为150元/场)。新财政管理体制实施之后,市级财政不再承担县(市)的地方性文化支出,因此,现在执行的农村数字电影30元/场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问题还存有争议。

三、长春地区电影产业集群式发展思路及办法

2009年4月初~6月下旬,笔者深入到农安、双阳、德惠、榆树、九台五个县(市)区及长春市区有关电影放映单位调研,并电话咨询了沈阳市广电局和哈尔滨市广电局,采取查看相关文件材料、听取基层工作汇报、开展电影主题座谈和到一线电影放映单位走访等形式,较完整、也较真实地了解和掌握了本地区电影事业产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并应用有关区域经济学理论,形成了自己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电影产业的思路和办法。

(一)要抓住电影行政管理职能划转机遇,彻底理顺地方电影管理职能

2008年11月20日,、中编办、文化部、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地方电影管理体制的通知》(中宣发[2008]31号),正式启动全国电影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划转工作。此次电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广播影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我国电影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和省里确定2009年年底前要完成地方出版、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根据国家关于电影行政管理职能划转的总体安排,长春地区于2009年3月开始启动地方电影职能中的管理职能划转、管理机构划转、所属企事业单位成建制划转和关于市电影公司及所属影院改革善后工作划转,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划转中的困难依然很多。同时,长春地区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世纪城这些电影企业,大连万达国际电影院线和长春电影节、吉林歌舞集团、吉林艺术学院这些电影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集群优势和效益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在划转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地方电影事业发展情况各异,电影公司经营及改制情况繁杂的实际情况,实施“一地一策”的电影管理职能划转政策。真正建立起强有力的地方电影管理机构,结束地方电影存在的“管”而不“理”、“统”而不“一”的管理状态,破除这些发展中的障碍,调动政府、企业、院线、团体和消费者(观众)等多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电影市场管理、扶持电影产业、加快电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长春地区农村电影产业发展环境迈上新的阶段。

(二)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的电影龙头企业发展实力

龙头企业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内驱力,是区域内相关产业的生产、研发、销售方式的主导者和创新升级的发动者。解决好长春地区电影产业集群式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问题。长春地区未来要真正打造“电影城”、“东方好莱坞”,就必须有在国内或国际领先电影制作、生产、研发、发行、放映、交流龙头企业,只有这些企业集聚在这个区域内,互通有无、适度竞争、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长春电影产业集群才会出现,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才会延伸到周边县区和乡村。目前,长春电影制片厂已完成改制工作,并在中央和省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有了新的起色;长影世纪城在一期工程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也已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其前景继续被看好;长春大连国际电影城已经整合了市内汽车厂电影院(以加盟店的形式)等院线,并向长春周边城市扩张,同时,也带动长影电影院线和北京等外地电影院线在长春扩张发展;长春电影节也已迎来第十届,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华语电影交流发展平台;农村电影放映正在复兴,其发展将伴随电影职能划转有更大的起色。不过,这些与集群和集群产业对龙头产业的要求还有巨大距离,还需要在政府推动下,依靠市场实现“二次创业式”的跨越发展。

(三)要不断培育和打造区域电影产业的竞争优势

波特在论述其国家竞争优势打造的时,提出了著名的“砖石体系”理论,即: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会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是由该项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四项环境因素来决定的。如该地区,该项产业的人工素质、基础设施、本地市场对所提品或服务需求、产业本身和其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地区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对照长春地区的电影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在这些环境因素中都有所表现,比如从业人员多数是依托老长影的基础发展而来,队伍专业素质较好,但在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和拔尖人才(如著名导演)领域表现略显不足;本地消费者市场(观众)水准较高,多年来“电影城”的熏陶和高校林立,培养了潜在的高素质消费群,但观众整体消费能力略显不足,看室内高清电影对很多人、特别是最主要的消费群-学生群体来说,仍然是奢侈行为;长影制作生产的影片上座率和票房收入在国内表现尚好,但高收益的商业影片和出口创收效益表现良好的影片比重和竞争力还不高;电影经营企业近年来数量明显增多,活力明显增强,但在电影制作、旅游、放映领域,还没有形成与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世纪城、长春大连万达国际电影城、长春协众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同时,像好莱坞一样的电影产业末端玩具开发等外延企业还没有在长春形成。继续延伸这些电影产业链条,增强每个链条的实力和竞争力的道路仍然是当下最主要的工作。

(四)要突出抓好农村电影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工作

伴随2006年国家大力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全国农村每村每月看上一场数字电影的“2131”工程以来,农村电影市场在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沉寂后,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在“2131”工程实施过程中,吉林省出现了吉林振兴、长春协众、延边惠民、四平新农村4家民营数字电影院线公司,这四家单位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尝试集团化运作模式。但目前其实力和市场化运作水平都不高。2009年6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到长春市调研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情况时指出:“当前,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要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可以从数字电影广告经营、农村单位及家庭专场放映、农村室内(农村院线)电影放映等方面着手,积极培养和壮大放映经营单位实力和影响,更好地推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长春农村电影市场潜力巨大,开展数字电影广告经营、专场放映、重新启用或新建乡镇电影院的条件都很优越,关键是一个市场准入和激活的问题,其前景十分看好。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5)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74-02

0 引言

随着风电电源的规模在全网容量的比例上较大幅度的提升,致使常规电源在电网运行中,控制与调整的能力都被削弱了,而风电电源在调压任务、执行系统调配和抑制系统功率震荡等工作上,很难与常规电源相持平,因而导致风力发电在电网运行中就比较容易产生许多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电力企业需尽快实现风力发电的并网运行,减少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使风力发电与电网运行能够协调的发展,进而确保电网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最大化。

1 我国的风力发电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风力发电的起步较早,在产业化方面的发展也比较稳定,因而风力发电即将成为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后的第三个较大的发电电源。从风力发电的技术应用上来说,我国的风电企业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对技术消化吸收,最终能够把引进的技术经过改革和创新这三个步骤来进行的。

我国风力发电起始于二十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自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时引入的55千瓦容量的风电机投入到商业化开始运行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风电市场上已步入了稳定、长久的发展之路。自2009年起,我国的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大约为2600万千瓦,居于世界第二,而新增的容量高达1300万千瓦,已跃居世界首位。由此可见,我国电力企业的风电产业已经进入了大跨步发展的一个阶段。

我国的风力发电和电网运行不够协调,导致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致使风力发电和电网运行不够协调的原因有三点:风力发电和电网建设的步伐不统一、风电的发展和规划侧重到资源方面的规划和风力发电的调峰容量不够。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风力发电在电网运行中的影响,为此,大部分电网企业都在积极的作出影响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 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

2.1在电能质量方面的影响

风电机组在输出功率时,产生的波动性会对其在运行中受到塔影、尾流、和湍流效应造成影响,导致电压波动、偏差或闪变等现象发生。风力机组中异步的的电动机没有独立装置且网前自身没有电压,因而在并网运行中有超过额定电流约5倍冲击的电流,就会导致电压快速下降的情况。同时,在变速式风电机组里,大量的电力电子的变频设备产生的间谐波和谐波也会造成电压波形产生畸变,这些问题都会造成风力发电在电网运行中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2.2在电网调度方面的影响

我国在风力资源富集的地区,大部分电网都比较薄弱,负荷量较小,因而风电功率在环境的约束下,在输入时必然要对电网潮流分布进行调整和改变,这样就对电网节点电压产生了较大影响。风能属于不可控制的能源,它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与风电机组的发电量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且网后风电场又有反调节的特性,需预留更多的调峰容量和备用电源,所以加大了风力发电的调度难度,对电网调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3在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影响

电网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风力发电机组在接入后,电网的末端会更改配电网的功率的单向流动这个问题,导致附近电网的电压超出了安全的范围。且大规模风力发电中的电量在注入电网的时候,也会影响到电网暂态和频率的稳定性,同时,短路的电流一旦超过了附近变电站的开光及母线的设备遮断容量,也会对电网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3 电网企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3.1减少在电能质量方面的影响

电网企业首先应改善及优化电网的结构,因为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在公共连接点产生的短路情况的几率越大,引起电压动、偏差或闪变情况的几率就越小。适合的网线路让有功功率产生的电压的波动可以补偿掉被无功功率产生的电压的波动,所以,电网企业可以通过电网线路的调节来减少风力发电在电能质量方面的影响。其次,电网企业还应着力提高电网电压等级,改变输电方式,将高压的输电方式转换为超高压的输电方式,并设计新输电线路安装到相应自动控制的装置上,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风力发电分配和传输在电能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

3.2减少在电网调度方面的影响

电网企业应大力加强对电网接纳的研究,从根本上提升其对风力发电产生的电量的接受能力。同时,还应掌握电网可以接受的最大限度风电装机的容量,将其作为在风电并网发展和规划上的参考数据,以便电网企业能够尽快的完善风力并网的技术评价的机构,给风电合理接入奠定良好的技术支撑。除此之外,电网企业还应着力完善在风力发电的并网上电网调度方面的管理措施,通过风电场风电功率的预测,合理安排其他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

3.3减少在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影响

电网企业应根据风力发电在电网频率控制、运行方式、电压调整、故障水平、潮流分布和安全性及稳定性中的影响,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相应解决措施,大力加强并深入风电能力在电网接纳里的研究,通过升级改善风力并网,提高其相应的电力设备的能力,以期能够增加在风电场周围开关装置的遮断容量。同时,企业还应加装可以预防电网谐波的重要设备滤波器,进而确保电网暂态和频率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减少对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4 结论

绿色能源的风力发电是未来利用新能源发电的主流,电网企业要做到风力发电和电网运行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就应深入的分析当下阻碍风力发电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并找出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总之,电网企业需掌握住风力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技术特点,积极解决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才能实现风力发电与电网运行能够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6)

一、工作原理与应用范围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目前,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三是并网发电。

二、光伏发电的发展优势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无枯竭危险;(2)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3)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4)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5)能源质量高;(6)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7)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三、光伏发电的局限性

如果在光伏发展之中我们注意不到以下这些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发电成本高是光伏规模化发展的重大阻碍。(2)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3)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4)光伏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四、光伏发电的前景

据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当今油、碳等能源短缺的现状下,各国都加紧了发展光伏的步伐。美国提出“太阳能先导计划”意在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其2015年达到商业化竞争的水平;日本也提出了在2020年达到28GW的光伏发电总量;欧洲光伏协会提出了“setfor2020”规划,规划在2020年让光伏发电做到商业化竞争;我国光伏产业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五、并网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7)

纵观世界范围,能源形势不容乐观,煤炭资源日渐匮乏,以目前的消耗速度来看支撑不到2050年;石油资源价格不断飙升,世界范围内的是有争夺愈来愈烈;环境污染问题又不容忽视成为了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电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受到了普遍的青睐,但是电能的产生对一次能源的消耗量相当巨大,因此寻找一种清洁的一次能源来发电就逐渐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风能发电也就应运而生。但是风能发电也存在这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风电并网对系统的影响以及风力发电的规划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一、风能发电优势突出

(一) 风能发电对于环保贡献巨大

风能资源量大质优,风力发电优势突出,世界性范围内风电发展迅速。到达地球2%的太阳能可转化成风能,以此来计,风能总量比水能更大,有人算过,只需地面风力的1% ,就能满足全球发电能量需要。而且风能发电对环境无任何破坏,只要修建必要的采风发电装置即可,不像水能发电那样需要修建大坝蓄水发电,必然会对环境做出一些不可自恢复的改变,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发展和原始的自然景观,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原住民的生活。对于由发电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来说,燃煤火电最严重,燃油火电次之,核电较少,风电最少。核电虽然和风电的温室气体排风量差不多,相比火电小了两个数量级,但是核电的污染问题目前还没办法解决,因此风力发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经济角度衡量,风力发电优势更加巨大,可谓一本万利,只需前期建设裁缝发电设备和后期的较少的维护费用即可,并不需要像火电核电那样无限期的投入日渐高昂的成本。此外火电核电等热电设备还必须耐受高温高压,风电则没此多余的担心。

(二)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发展迅速

由于意识到风力发电的巨大优势,世界各国都开始竞相发展风力发电。世界性的风电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全世界的风电在1999年已经达到了10000MW,而更值得惊奇的是这个数字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20000MW以上,2005年的时候又超过了30000MW。风电发展主要以欧洲为主,占到了风电总量的2/3,北美占到了1/5,亚洲是1/8。德国作为风电第一大国,风力发电总量是15688MW,占全国发电量的6.2%,占世界风电总量的33%。

由于风电的发展使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为减少,2004年德国新建1200多台发电用风车,装机容量超过2000MW,居世界首位。而目前相对风电量最大的是丹麦,目前的风电总量已经超过了全国发电总量的10%,丹麦规划到2030年,风力发电将占总发电装机的50 %。我国的风电事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已从1997年排列在世界第十位而跃居到现在的第八位,预计今后还将有更大的进步。我国的风力资源相当丰富,居世界首位,因此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开发还很不足,主要在内蒙、新疆和沿海一些地区,但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探索。

二、风力发电问题不容忽视

在风力发电巨大优势面前也不能盲目的乐观,由毕竟风力发电所带来的问题还没有十分完美的解决,好有待继续研究和努力。

(一)风力发电并网

风力发电并网后会对系统产生不小的影响,会影响到系统的电压波动和电能质量,还会造成谐波污染。其中由风电并网所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是风电并网的主要负面影响。电压波动为一系列电压变动或工频电压包络线的周期性变化,闪变是人对灯光照度波动的主观视感。虽然现在风力发电机组大都采用软并网方式,但是启动时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使得风电机组输出的功率不稳定,进而会导致电压的波动和闪变。电压的波动和闪变会使电灯闪烁,电视机画面不稳定,电动机转速变化严重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在某些特殊行业电压不稳会使一些精密的仪器出现测量错误,严重时还会引发重大事故。除了电压问题,风电并网还会引入谐波污染。变速风机需通过整流和逆变装置接入系统,由于风速并不能稳定在一个特定值,因此会造成大量的谐波污染。虽然谐波污染对风电并网有较大影响,但与电压波动相比就显得小多了。

(二)风电对电网功率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风力发电由于风速变化莫测,使得风电上网功率也随之不断振荡,当风电的扰动频率接近系统固有的振荡频率时,就会引起大幅度的功率振荡,并且振荡的幅度会随着扰动的幅度而变化。扰动幅度不仅与风电扰动有关,也与系统本身的参数有关,因此可考虑从两方面着手减少扰动对电网的强迫功率振荡。风电并网不仅会对系统产生强迫的功率振荡,还会对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在风电装机容量较小时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当一旦风电在系统中占有比较多的份额时,这种影响就不容忽视了,否则当并网的风电突然变化时,系统有可能由于振荡过大而不能保持暂态稳定而失去稳定,出现电力系统大的崩溃。总之如果并网的风电份额较高而系统较脆弱时,并网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三、电池储能的应用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年发电量每年都在稳步地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截至2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全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发电装机容量水电占24.6%,火电占73.7%。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其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5.1%。由于水力发电获得的电量是不耗减总资源量的,因此,世界各国无不优先开发水能资源。据统计,世界上有24个国家依靠水力发电提供国内90%的电力;有55个国家水力发电占全国电力的50%以上。但是,我国的水电能源开发水平远低于世界上水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

随着我国水电建设力度的加大,水电能源开发在摆脱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因素的困扰后,又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何看待水电能源开发对当地发展和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有利或不利影响,社会各界主要存在两种争论。支持者认为,水力发电是目前人类唯一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加快水电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电力工业结构。同时,水力发电还有提高电能质量(调峰、调频功能)、防洪防凌、农业灌溉、工业补水和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大量的综合效益。反方意见集中反映在当前水电能源开发的水库移民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他们认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移民安置、泥沙淤积、对鱼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地文物淹没、上下游水文和物理现象的改变等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面对水电能源开发利弊的争论,我国还要不要继续大力发展水电?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水电开发观?该如何发展水电?进退取舍间,我国水电建设究竟该何去何从?

能源紧缺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水电的清洁可再生性和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决定了必须开发水电能源,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水电能源科学发展的观点。对水电能源的开发,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水电开发观念,创新水电开发模式,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水电开发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开发,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对水电资源实行流域综合开发,既要大开发、快开发,又要避免滥开发、大破坏,既要快速推进眼前的经济增长,又要顾及后代生存环境的可持续,使水电能源开发成为利用水能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综合效益、造福人民、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长远、深入分析,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水电的战略意义

能源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能源需求远大于供给将是未来我国能源市场的基本格局,解决好能源资源需求与能源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优先发展水电能源是对能源资源最大的节约,是保证能源工业持续发展,满足构建和谐社会能源需求的必然选择。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在世界各国中非常突出,煤炭在能源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煤电小机组,煤耗高、效率低、污染重,开发水电能源,可以加快电源结构调整,关掉煤电小机组,减少大气污染,降低和节约能耗。同时,大量化石能源材料的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开裂,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尽管水电开发也会带来环境影响,但水电是清洁能源,不污染大气环境,比煤电对环境的综合影响要小得多。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考虑,也应优先发展水电能源。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我国西部水电资源丰富地区,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多重任务。应积极将这种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优先发展水电,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缩小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开发水电并不纯粹是一个能源问题,往往是与防洪减灾和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相联系的。治理江河洪水泛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水电开发的重要目标。建造高坝大库,用其巨大的调节库容实现流域水量的月、年甚至多年调节,重新分配天然来水,蓄丰补枯,可提高下游防御对象的防洪标准,同时也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下游入海口的生态环境,减少断流的次数,进而保证流域综合效益的提高。

水电能源科学发展的主要战略思路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两大问题,搞好三个结合,注意四点关系”。一是要突出水电能源科学发展这个重点。二是解决水电建设的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两项关乎全局、影响长远的基础性问题。三是在水电能源发展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完善总体规划与推动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认真履行水电开发单位职能与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作用结合起来;把立足现行管理体制开展工作与积极促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结合起来。四要注意水电能源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水电能源科学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水电能源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水电能源科学发展与公共安全的关系。

关系一:

水电能源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国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方式。水电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开发规模的能源之一,是改善一次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现实有效的途径;是解决我国电力缺口、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因此,改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提高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实现能源、电力结构多样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二:

水电能源科学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水电能源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库区经济起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社会提供资金支持、改变当地落后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最佳选择;而库区社会全面进步是水电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水电能源发展同库区社会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应统筹水电能源发展与库区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多方利益冲突,以实现流域综合开发。

关系三: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9)

前言:依照我国近年来的光伏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度,财政部门、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部门以及国家电网、开发银行就在这一产业中的各种问题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并对国内的光伏市场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保障,使得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进程加快。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度电补贴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的出台,国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各方面相关的技术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走向。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与技术部门应该格外重视该方面的能源技术,及时发现此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手段,以此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技术水平。

1 我国光伏发电的安装分布及容量情况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2013年我国共新增光伏发电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2013年底,国内的累积光伏装机容量又发生了变化,容量可达1650万千瓦。这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570万千瓦左右,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为1080万千瓦。在各个省市中,排在前五的装机省份分别为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截止2013年底,分布式发电装机容量占累计装机容量的34.5%。当前我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工商业的设施和公共设施上的并网系统系统为主,其中包括1000千瓦以上的屋顶系统,如京沪高铁上的光伏系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光伏系统、浙江义乌商贸城的光伏发电站、深圳园博园的并网光伏系统。2014年年初,国家能源局确定了国内的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800万千瓦左右,占到六成左右,在比例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

2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手段

2.1 并网技术穿透率

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穿透率是衡量分布式光伏在电网系统中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分布式光伏发嗲系统的穿透力越强,在最小的负荷条件下低压配电网的过电压的情况就会越发的严重。依据美国的研究报告显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穿透率应严格控制在容量的15%以内。但在国内,随着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出现在国内的公共电网体系之中,其真正的穿透率对于电网本身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此类情况,必须要严格控制穿透率的扩大化,保证分布光伏发电与电网的兼容性,并考虑好对电网内的设施的保护。

2.2 逆功率的注意

这一概念指的是在低压电网并网分布式光伏系统当负荷很低时试图通过配电变压器向中压电网反送电,该情况下因配电变压器和线路的阻抗,配电网的电压也会明显增高。为防止该情况的出现,一般采取的手段措施有在配电变压器的次级安装逆功率检测与控制装置,一旦出现逆功率将会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动断开,安装动态的调整功率的逆变器,并增加储能或增加机动负荷,在必要情况下将多余的电力进行吸收[2]。

2.3 限制输送能力

光伏的并网问题是一直限制光伏发电的最大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的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但受到资源区与负荷中心相距较远的因素影响,无论是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的西部地区还是分散式开发为主的东部地区,都面临着并网难的问题。输送能力的限制影响着我国分布式光伏并网发展。可以说,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在一半地区以上使用超过1400小时,效率比较良好。但受到地区上的限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多在西部与中部,与我国的电路负荷中心存在较大的距离差距,使之成为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瓶颈。其光伏发电的消纳问题也有待思考,关键点在于打通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输送电力的通道。

3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布式光伏发电有着自身明显的优势,可以对分散较大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整体的抗灾能力较强,在大电网出现故障时,仍然可以对附近的负载提供稳定的电源供电。同时,因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分散与随机变动等特点,大量的系统接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内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的隐患。通过各种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将受到并网技术与输送上的各方面影响制约[3]。

4 对节能减排与生活起居的影响

为加快我国的城市能源结构调整,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任务,所以在这一方面太阳能能源的利用开发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我国发改委有关火力发电的数据:每发一度电平均需煤耗为360克标准煤(理论值), 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节约4升净水,对于治理环境污染、雾霾以及节省化石能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城市在这光伏发电建设方面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政府正积极开展建设新能源规划范围内的并网发电,积累有效的经验,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合理发展模式,为未来的能源开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国通过实际的改革、政府补贴政策,使到企业和居民多了另外一条投资的渠道。现在只要企业或居民有可利用的屋顶,都可以申请建设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的电可以自用以抵扣日常电费开支,用不完的电卖出电网供他人使用,一举多得,一个光伏电站的寿命可以到25到30年,所以说,分布式光伏发电不管对于美化环境、居民生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个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

总结:综上所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影响着我国的环境、资源利用甚至生活起居。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与部门都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积极布局和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并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此系统进行大力开发完善,以此保证我国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篇(10)

现在,中国每年通过光伏电池生产的电量已经超过了200万KW,在世界上占据首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伏电池的安装量却连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一还不到。所以,业界主张尽快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达到我国的“评价上网”。

1 含光伏电源的系统运行特点

1.1 电能质量分析

假如把光伏发电电源设备直接连接到配电网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电能质量不稳定,其大致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引起电压闪变或者出现谐波,产生电压脉冲,导致电压急剧跌落,引起频率变化,出现短时间掉电等。现在,我们主要采用尽量不启动分布式电源的方式来减小电压的变化,在光伏发电设备和配电网中间加入逆变器,从而通过降低光伏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来减小设备对电压的影响。针对谐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在谐波出现频次较高的母线上加装特殊滤波器。另外,还要考虑通过多功能逆变器控制策略。在逆变器上并联接入源滤波器,使用最大功率点对电源点电压进行稳定调节实现对电流的控制,从而减小电压谐波。在对智能化配电网络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对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控是高质量的完成建设过程的重要技术保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对电能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和开发。

1.2 继电保护设计

光伏发电单元设备并入配电网后,配电网中将会存在多个电源。这就要求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具有灵敏的方向性。所以,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和实现方式进行重新思考。现在,有两种方案可以实现操作目的,分别是切源方案和孤岛方案。切源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当系统出现问题时,首先是把全部的分布式电源切断,之后使用原来的保护设施进行保护。但是,这样不仅会影响保护的速动性和安全性,而且对切断电源的时间整定保证失电时电源可以迅速断开的提高要求。孤岛方案是在此基础上经过改造的方案,其主要是解决了电源点和时间配合的问题。通过分布式发电源对一部分配体系输送电能,这样可以保证局部出现问题时,其他发电单元还可以继续正常工作。把配电网转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孤岛,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分布式电源进行供电,减小停电损失。

1.3 故障处理与可靠性分析

在光伏电源连接到配电网之后,配电网将会在系统结构和运行过程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对其故障的修理和可靠性分析不可以使用老办法。在很多研究和实践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在把光伏等分式发电电源当做备用使用的时候,系统的可靠性将会大大增加;在把光伏等分式发电电源和配电网进行连接,系统的可靠性将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体系的可靠性和等分式电源的连接位置、连接方式、运转方式等有莫大的关系。

1.4 微网动态特性分析

微网的主要功能是对众多的中小规模的分布式电源进行管理。众多的分布式电源将会对微网系统的动态性质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微网设计时要重点注意这方面的研发。由于智能配电网的规模不断增大,很多不同型号的分布式电源连接到配电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影响将会比较长久。使用微网技术对中国多分布式电源的连接和运行进行管理,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式。所以,对微网的动态特征还有其对主配电网带来的影响进行一定的探究是十分必须的。首先是要对网络构成、连接形式、电源的容量和电压的负荷量、要实现的控制目的等元素进行整体性考虑,和对不同分布式电源进行计算的数学公式相结合,建构微网模型。对模型的运转情况进行分析,比方说不同故障、不同运转条件以及不同控制条件下的微网出现的不同动态特征。

1.5 优化调度与协调运行

对众多中小规模的分布式光伏电源连接到配电网后对其产生影响的原理进行分析,讨论配电网对众多分布式电源的容纳能力和光伏电源出力和配电网主电源出力均衡的调控方式和方案。另一方面,还要对众多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和众多分布式电源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方面最有特点的属风光储互补发电体系。

2 光伏发电接入智能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间歇性和波动性发电特点

利用光伏进行发电和利用风力进行发电具有相同的缺陷,那就是都对天气的变化比较敏感,会产生间歇性和波动性变化。电源并网之后,其电量变化的随机性增强,调节性变差,并且还会带来很大的冲击电流,从而引起一些继发性问题,比如电网频率出现偏移、引起电压闪烁或者谐波,产生电压脉冲,导致电压急剧跌落,引起发射频率转移,出现短时间断电等,最终会导致电力体系的安全稳定性遭到打击。假如风电机组没有低压穿越的功能,在风电机组并网时,电压急剧减低,很容易引起电网短时故障,破坏电网的安全。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和连接点电压的级别、短路上的容量、联网的设施和其调控方式、电源的型号和其并网容量等有密切的关系。

2.2 注入电网的谐波

由于使用风力发电和使用光伏发电一样,在并网的时候都配置有电力电子设施,会造成部分的谐波和直流电量。谐波电流并入电力体系后,对带来电网电压的急变,对电能的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激发电力体系继电保护系统,产生自动断电的错误操作,破坏电力体系的运转安全。因此,需要加装一些特殊装置,控制谐波对电网的注入量。

2.3 孤岛现象

孤岛现象指的是电网突然出现故障的时候,并网发电系统仍然可以对其中可以正常工作的部分进行供电,并且和本地负载接通成为独立形态。在孤岛现象中,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都和电网没有任何关系,假如电压和频率异常,超出正常范围,那么肯定会对设备和系统能够造成一定的破坏。

2.4 并网标准

现在,我国还不存在针对如何使用新能源进行发电的并网标准,现有标准大都是针对系统的技术要求,针对并网技术的要求却没有确切的说明。实际上,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对我国电网的各方面的影响都处于不确定状态,我们要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完整研发。

3 结语

综合上文分析,大中型使用新能源进行发电并网系统的发展,在电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对并网的接纳能力和电力系统的容量进行了分析。加强大规模使用新能源进行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了,我们应该加大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询问。

参考文献:

[1]杨学斌,李东明.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7).

[2]武云霞,余熙,田伟.浅议美国智能配电网建设及其关键技术[J].四川电力技术,2012(04).

上一篇: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下一篇: 企业信用评价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