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49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1)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5–0041–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背景分析

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与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休戚相关。酸性、还原性、漂白性是二氧化硫基本的和突出的化学性质。笔者构想从学生熟悉的空气质量指标切入,“走近”二氧化硫,“初识”二氧化硫,进而通过系列实验设计,系统、全面、深刻地揭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完整地构建二氧化硫性质的知识网络。以下是这一构想的教学实践。

2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初步体悟二氧化硫的水溶性、酸性和刺激性。

(2)通过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认识可逆反应;由亚硫酸的不完全电离和分步电离,理解二氧化硫水溶液中的组成微粒和微粒大小顺序。

(3)通过设计和实施探究性和对比性实验,认识二氧化硫的酸性、还原性和漂白性。促进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的发展。

3 教学过程

3.1 “走近”二氧化硫

[情境导入] 2011年12月19日~2011年12月29日“上海市空气质量日报”表格和变化图。(表、图略)

[教师提问]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有什么危害?

[学生观察并回答] 二氧化硫有毒、有刺激性;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教师分析]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上升到空中,与水汽结合生成亚硫酸SO2+H2O= H2SO3,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

[问题讨论]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pH,得到下列数据:

采集到的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

[师生总结] 亚硫酸是较弱的酸,不完全电离,而硫酸是强酸,完全电离,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后,溶液酸性增强,pH变小,当亚硫酸完全转化为硫酸后,pH保持恒定。

[师生归纳]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亚硫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2SO2+2H2O+O2=2H2SO4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走近”二氧化硫,“初识”二氧化硫,为后续深入探究作好铺垫。

3.2 二氧化硫的性质

3.2.1 物理性质

[呈现资料]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

3.2.2 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的酸性

[实验1] 将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SO2水溶液(约2 mL)中,观察现象。(溶液显红色)

[教师]写出S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尝试] SO2+H2O H2SO3;

H2SO3 HSO3-+H+,HSO3- SO32-+H+

[教师讲解] 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不稳定,同时分解为SO2和H2O,像这种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H2SO3作为二元弱酸,酸性主要取决于其第一步电离,第二步电离更加微弱。因此,SO2水溶液中,分子有:SO2、H2SO3、H2O;离子有:H+、HSO3-、SO32-、OH-(极少);且:H+>HSO3-> SO32->OH-(极少)

设计意图:从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感悟并初步建立可逆反应概念。由亚硫酸的不完全电离和分步电离,理解溶液中的组成微粒和微粒大小顺序。

[实验2] 步骤及现象

[教师]写出以上实验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学生尝试] SO2+Ba(OH)2=BaSO3+H2O

SO2+Ba2++2OH-=BaSO3+H2O

BaSO3+2H+=Ba2++SO2+H2O

[教师强调]步骤②表明,BaSO3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

[实验3] 步骤及现象

[教师设问]为什么步骤①中没有生成沉淀?

[学生回答]二氧化硫水溶液与氯化钡不反应。

[教师追问]如果二氧化硫水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亚硫酸钡,反应方程式如何表示?

[学生尝试] SO2+H2O+BaCl2=BaSO3+2HCl

[教师强调]我们知道,BaSO3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

[教师设问]为什么步骤②中出现了大量白色沉淀?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学生尝试]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BaCl2=BaSO3+2NaCl

SO2+2OH-=SO32-+H2O

SO32-+Ba2+=BaSO3

[教师讲解]在二氧化硫水溶液中,亚硫酸根是亚硫酸第二步电离产生的,其浓度很低,不足以与钡离子结合成亚硫酸钡沉淀。在二氧化硫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了大量的亚硫酸根,然后亚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成亚硫酸钡沉淀。

设计意图:实验2和实验3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和教师的分析,旨在让学生感悟到亚硫酸根与钡离子浓度都足够大时,才能结合成亚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硫水溶液中亚硫酸根浓度很低,加入碱后,可生成大量的亚硫酸根。

(2)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实验4] 步骤及现象

[教师设问] 为什么放置一定时间的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后出现了浑浊?生成了什么沉淀?

[学生思考、联想]二氧化硫水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有少部分被氧化生成了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教师]写出生成硫酸钡沉淀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学生尝试] 2SO2+O2+2H2O=2H2SO4

2SO2+O2+2H2O=4H++2SO42-

SO42-+Ba2+=BaSO4

[教师设问]在实验室里,还有哪些氧化剂可能把二氧化硫水溶液氧化生成硫酸?

[学生思考、交流]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氯水、漂液……。

[实验5] 步骤及现象

[教师] 写出以上系列实验中二氧化硫水溶液被氧化生成硫酸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尝试]

5SO2+2H2O+2MnO4-=4H++5SO42-+2Mn2+

SO2+ClO-+H2O=SO42-+Cl-+2H+

SO2+H2O2=SO42-+2H+

SO2+X2+2H2O=4H++SO42-+2X-(X=Cl、Br、I)

SO2+2Fe3++2H2O=2Fe2++SO42-+4H+

[师生归纳]二氧化硫水溶液能被O2、KMnO4、NaClO、H2O2、Cl2、Br2、I2、FeCl3等很多氧化剂氧化为硫酸。

设计意图:实验4和实验3也是一组对比实验,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二氧化硫水溶液易被氧化,“暗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实验5进一步强化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同时丰富对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认识,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

(3)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在实验1里,将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SO2水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品红也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若将几滴品红试液滴加到SO2水溶液中,颜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6]步骤及现象

[教师讲解]二氧化硫能与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能漂白品红。但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又恢复原来的红色。

[实验7]用胶头滴管将SO2水溶液逐滴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至红色完全褪去。

[教师设问]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红色褪去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1)H2SO3中和NaOH,溶液呈中性;(2)SO2起漂白作用使酚酞褪色;可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若又显红色,则是原因(1);若不再显红色,则是原因(2)。

[实验8]向实验7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显红色)。

[教师归纳]以上实验表明,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漂白但不能使显色后的石蕊和酚酞漂白。可见二氧化硫的漂白有很强的选择性。

[资料卡片]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辨等。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辨日久又变成黄色。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杀菌消毒等。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商贩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体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图片呈现]葡萄酒标识“微量二氧化硫”作防腐剂;用硫磺“薰蒸”银耳。

设计意图:实验6揭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及其特点。实验7的探究和实验8的验证,同时与实验6也构成对比,旨在突出二氧化硫漂白的选择性。“资料卡片”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和全面的化学观。

[师生归纳] SO2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②具有还原性;③具有漂白性

4 评价反思

(1)本课以二氧化硫水溶液代替二氧化硫气体,使得实验操作变得简便易行,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硫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性质不完全等同于二氧化硫的性质。但以二氧化硫水溶液为载体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还是合适的、科学的。

(3)重视通过实验手段感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突出实验的系列性、对比性和探究性,重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以及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巩固、应用化学用语,是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特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2)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去考虑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作为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够给他们提供轻松的氛围在讨论、实验中获取知识。怎样协调好“如何教”和“如何学”呢?实验探究是培养实验观念与动手、观察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问题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分析能力最有效的手段,能够在化学课堂中更好地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

2 案例描述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是苏教版化学第一册专题四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二氧化硫的水溶性、漂白性、和还原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利用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来有效地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深刻地、全面地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2.1 二氧化硫的水溶性

课本用充有80mLSO2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SO2的水溶液;本实验想通过针筒活塞内推,气体体积减小,推断出SO2溶于水,但是我认为这个实验操作有点复杂而且对针筒的密封性要求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水溶性的实验提出改进方法,:①用一支充满SO2的试管倒置在有水的烧杯中,通过液面差推出SO2溶于水,但是由于SO2是无色的,液面差观察不够明显;②向充满SO2二氧化硫的塑料瓶里加水,振荡,塑料瓶迅速变瘪,直观效果好,效果明显。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第二种方法完成水溶性实验,接着让学生测定其水溶液的pH值。学生很容易从pH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出其水溶液显酸性。我充分利用结论,引导学生回忆氧化物性质分类总结一下:SO2属于哪类氧化物?具有什么通性?学生经过分组讨论总结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然后分组完成方程式,在互相评析、互相打分的竞争协作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了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2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在前面学过HClO漂白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动手完成课本实验2,观察现象,思考SO2的漂白原理、漂白效果与HClO的区别。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得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是与有色物质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进一步归纳接触过的漂白剂漂白类型、原理、效果。在此基础上,我抛给学生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一支试管中无色溶液是通SO2还是Cl2使其褪色的?②如果SO2和Cl2同时作用于有色布条,漂白效果会如何?对于①学生很容易解决,对于②学生知识储备不够,我们很自然就过渡到实验3来探究SO2的还原性。

2.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学生通过课本实验3可以得出SO2与BaCl2不反应,加入H2O2产生大量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SO4。通过现象,学生讨论可以得知SO2被H2O2氧化成H2SO4,结合氧化还原的知识,不难判断出SO2具有还原性。为了加深对的还原性认识,请同学们练习SO2与O2的方程式,然后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如果SO2和Cl2同时作用于有色布条,漂白效果会如何?学生相互讨论就很容易联系到Cl2具有强氧化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3,有学生质疑:向水溶液中加入BaCl2也有少量的白色沉淀,这是为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我耐心地引导学生分析沉淀成分应该是什么?如何转化而来?学生思考认为沉淀肯定是BaSO4,因为BaSO3溶于盐酸,那BaSO4从何而来?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认为SO2水溶液中存在H2SO3,空气中存在O2,由此可以判断H2SO3被氧化成H2SO4,说明H2SO3也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为酸雨的形成原理做好理解的铺垫。在学生收获解决问题的兴奋中,我给出问题:同学们能尝试写出SO2与H2S的反应方程式吗?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有力地引导学生看待问题要全面,分析问题,SO2中S的价态处于中间价,所以除了还原性还应该有一定的氧化性。

通过以上实验、问题探究,学生对SO2的物理性质有了充分的认识,很容易掌握作为酸性氧化物的SO2除了与CO2性质相似外,还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弱氧化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也掌握了H2SO3的不稳定性与强还原性,最后,对于酸雨的形成、危害、治理,水到渠成,很自然就有了很好的认知。

3 案例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充分利用课本素材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究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把思考还给学生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4 教学反思

4.1 由于实验设备的不足,如何让每位学生亲手做实验感知到SO2的性质同时还能最大程度避免SO2对人体的伤害?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3)

【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笔者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硫的产生及转化途径,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特殊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3.能列举出二氧化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与漂白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与思路】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思路:质疑激趣实验引探媒体释疑启思诱导合作研讨反馈小结。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4)

确定主题――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教师点津――拓展延伸

2课堂开始

[主题]二氧化硫的分子组成及物理性质

[情境]1.农民夏天戴的草帽刚买来时很白,过一段时间,变黄,为什么?

2.取一段红毛线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亚硫酸溶液中,学生观察现象。(学生讨论)

[教师解释]这两个现象都与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关。由此引出对二氧化硫的学习。

第二节 二氧化硫

2.1二氧化硫的分子组成及物理性质

[情境]给出一瓶贴有标签的二氧化硫气体,标签上有其化学式和化学名称。

(1)你从标签上能获取哪些信息?

(2)你还想了解除标签上信息以外的其他问题吗?同学间可以讨论。(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①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透明气体。

②二氧化硫是由氧和硫两种元素组成的。

③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其个数比为1∶2。

④二氧化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教师点津]组成二氧化硫的氧和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硫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多少?(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①组成二氧化硫的氧和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1。

②二氧化硫硫元素和氧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各为50%。

③组成二氧化硫的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

通过以上探究式学习,学生们对SO2这种气体的分子组成已经很熟悉了可以进行物理性质的学习了。

[提问] (1)如何闻集气瓶中二氧化硫气体的气味?(请学生上台表演)

(2)二氧化硫气体保存时应注意什么?(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①用手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②二氧化硫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应远离人群,密封保存。

[教师点津]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和空气相比较,如何?

[学生回答]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情境]将一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槽中,并晃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①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中,但未充满整个试管;

②水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教师点津](1)二氧化硫溶于水

(2)二氧化硫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2.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面实验中,水槽子中溶液为何变红?(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提问]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SO2+H2O=H2SO3

[教师点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情境]将一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NaOH试液的水槽中;(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中,几乎充满整个试管;

[提问]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SO2+2NaOH=Na2SO3+H2O

[教师点津]SO2与水反应、与碱反应等反应

[情境]将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溴水、KMnO4溶液,观察它们溶液的变化情况。(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溴水、KMnO4溶液褪色,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教师点津](1)SO2中S呈+4价,化合价可以升高,作还原剂

(2)SO2可以与O2、氯水、溴水、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反应,SO2中作还原剂

二氧化硫与O2、溴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点津]学生阅读课本,写出工业上制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探究)

[情境]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现象。(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品红溶液褪色

[情境]将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教师点津]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色,故这种漂白是暂时的。

[情境]比较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学生探究)

[投影]

[教师点津]学生总结SO2有哪些化学性质?SO2有哪些用途?(学生探究)

[投影]①SO2有还原性(SO2的氧化性课本不作要求,可简单介绍)

②SO2有漂白性

③SO2是酸性氧化物

④SO2可制硫酸;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杀菌消毒等。

[拓展延伸](投影)1.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统一规定,目前进行常规大气检测的主要指标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可吸入固体颗粒(烟尘)等三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5)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酸雨问题、环境保护和防治问题又是当今社会的热点,是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好素材。是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理念的好时机。《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一节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最后第二种元素硫的一种氧化物,前面学过钠、镁、铝、铁、铜,氯、碳等元素及其化合物(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最后一节是氮及其化合物性质。初中学过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也学了用化合价升降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一节学习方法上可借鉴前面的知识和经验,对最后一节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也起指导作用。因此在教方面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建构而掌握新的知识。在学方面要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比较、类推的能力。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如何有系统地进行不清楚。学生可能采取个别死记的方式来学习性质。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方法,知道一般从几个方面着手。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能列举酸雨的一些危害。

3、体验化学对解决环境的贡献,能从化学原理角度理解酸雨的防治方法。

4、培养推究意识,学习用比较、类推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五、重点、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环境意识、学习策略为重点。正四价的硫元素的三类化合物具有还原性、学习策略应用为难点。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应用媒体、实验,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七、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酸雨危害的相关知识。教师准备相关实验(针筒、点滴板、

药品)

八、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没有遭酸雨破坏的精美的风景画面,并配以优美阅耳的声音,另一幅是几年后遭酸雨破坏后的十分荒凉的惨状画面。(充分应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这两种情景,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的欲望)。

产生问题:什么原因使优美的环境遭到破坏?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是酸雨造成的。

产生问题:指出酸雨还有哪些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建筑、石雕、土壤、生物等等。

产生问题:酸雨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有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引出课题: 硫酸型酸雨该溶质是怎样形成的?即二氧化硫是如何转变成硫酸的?

上课过程:

设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吗?酸性氧化物一般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

产生问题: 二氧化硫有这些性质吗?

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1、用充有40ml二氧化硫的针筒吸入5ml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体积变化。

2、在点滴板上分别放pH试纸、4―6滴氢氧化钡溶液、4―6滴氯化钡溶液,然后滴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板书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能溶于水、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爆竹是的气味)。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弱酸,能使澄清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生成BaSO3沉淀),不能使氯化钡溶液变浑浊。

(酸性氧化物)

产生问题:除了从酸性氧化物角度考虑,还有没有其他角度来研究其性质呢?

SO2如何演变成酸雨中的H2SO4呢?

问题:根据P89图,酸雨形成过程,有几种途径?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看书、讨论得出结论:有两条途径。实质正四价的硫元素被氧化。

产生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第二条途径呢?

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在点滴板上滴加3―4滴氯化钡溶液,然后滴加3―4滴H2O2,观察现象。

然后滴加SO2的水溶液,观察现象,然后滴加盐酸,观察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现象 无---白色沉淀---不消失

2、只能是BaSO4沉淀

3、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板书:4、SO2的还原性

2SO2+O2 2SO3

2H2SO3+O2=2H2SO4

讨论练习:亚硫酸和双氧水反应方程式

问题:除了从酸性氧化物、化合价角度考虑,还有没有其他其性质呢?

板书:5、漂白作用

演示实验:在小试管中加入品红后,再注入SO2的水溶液,然后套上气球,振荡、观察、加热、观察、冷却、再观察

学生描述现象:

SO2 冷却

品红---无色---红---无

产生问题:与次氯酸漂白有何不同?

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查获某种粉丝、银耳等物质的违规漂白,这是用什么漂白的呢?

根据实验能不能说明亚硫酸易分解?

小气球另一作用是什么?

问题解决: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

用二氧化硫漂白的,但残留量大大超标。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能说明亚硫酸易分解,否则二氧化硫不会进入小气球中。小气球另一个作用是环保。

问题: SO2有用的一面,但也有害的一面,如何消除有害的一面呢?

学生阅读资料卡:燃煤烟气的脱硫

知识介绍: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吨的煤含有5~50kg的硫,

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

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

板书:三、大气中SO2主要来源和防止原理

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的冶炼、硫酸的生产。

防止原理:酸性氧化物性质、盐还原性

展示: 一幅是治理后的精美的风景画面,并配以优美阅耳的声音。

学生练习:1为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降低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工业上将石灰石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 )

A.H2S B.SO2 C.S D.H2SO4

3、能够证明CO2中含有SO2的方法有中 ( )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

C.通入品红溶液 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课本95页:1、2、3、5、7、9

问题讨论:

1、CO2和SO2性质的异同点

2、氯气也是强氧化剂,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它能氧化亚硫酸?如何书写其反应方程式?

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BaCl2和HCl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AgNO3和H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6)

一、导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的含硫物质有硫化氢、硫、二氧化硫;其中他们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0价、+4价;而我们知道,硫的常见化合价分别为0价、-2价、+4价、+6价,既然我们已经学习硫的其他价态的性质,让我们登上硫的最高价,去浏览它的秀美景色,而正六价硫的最重要化合物就是硫酸。这一节课咱们学习硫酸第三节硫酸。

二、授课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团体来说,随着人员数量的不同,其性质不同。对于硫酸来说,它是不是也随着在水中的量不同,其性质也不相同?那么让我们一同走近硫酸,去认识它。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稀硫酸的性质,首先我们对稀硫酸的性质做简单的回顾。

(一)稀硫酸的性质:具有酸的通性(学生自己总结,并投影展示,让学生对比。)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2.和碱的反应:2NaOH+HSO=NaSO+HO

3.和碱性氧化物的反应:CuO+HSO=CuSO+HO

4.和活泼金属的反应:Zn+HSO=ZnSO+H

5.和某些盐的反应:NaCO+HSO=NaSO+CO+HO

原因:HSO=2H+SO

(二)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让学生观看实物,说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并投影展示)

2.化学性质:(1)酸性

(2)特性

()吸水性,分六组,让学生自己做无水硫酸铜中滴入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吸水性的用途,可以做干燥剂,设置疑问,是不是可以干燥所有的气体?什么样的气体不能被浓硫酸干燥?

()脱水性,分六组,每两组做相同的实验,让学生分别做浓硫酸和纸屑、木条、蔗糖的实验,然后说出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强氧化性:和金属的反应:a.和活泼金属的反应:(随量不同产物不同)若浓硫酸是过量则只发生一个反应;若活泼金属过量,则发生两个反应:Zn+2HSO(浓)=ZnSO+SO+2HO;Zn+HSO=ZnSO+H。

例一:把足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浓硫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况下的气体2.24L,且质量为3.3g,则(1)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消耗硫酸的量为多少摩尔?

解:(1)由于铁是过量的,则铁被氧化为正二价,又由于硫酸被氧化生成1摩尔二氧化时转移2摩尔电子,生成1摩尔氢气时转移2摩尔电子,现生成0.1摩尔混合气体,则转移电子0.2摩尔,则铁应失去0.2摩尔电子,所以消耗铁的量为0.1摩尔。

(2)依题意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3g/mol,所以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氢气和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分别含有0.05摩尔的二氧化硫和氢气,依方程式:

Fe+2HSO(浓)=FeSO+SO+2HO Fe+HSO=FeSO+H

硫酸为0.15摩尔。

b:和不活泼的金属的反应:(设计一套铜和浓硫酸反应的装置和验证产物的装置,该实验由教师完成,作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并写出化学方程式)Cu+2HSO(浓)=CuSO+SO+HO(并给学生强调环保意识,让反应随用随停,以节约药品和增强环保意识,用一可抽动的铜丝,且无论如何硫酸不会完全反应)。

例二:向50毫升18摩尔每升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摩尔

B.等于0.45摩尔

C.在0.45摩尔到0.9摩尔之间

D.大于0.9摩尔

解:不活泼金属和浓硫酸反应时,无论如何,硫酸不会完全反应完,则消耗硫酸的量小于总量0.9摩尔,又由于作酸的和作氧化剂的各占一半,则实际被还原的小于一半,即小于0.45摩尔。

②和非金属的反应:C+2HSO(浓)=CO+2SO+2HO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套实验装置验证产物当中存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并用投影展示如何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让学生对比,并强调为什么要用两次品红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其目的是什么?

例三:请同学们写出硫和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请一位同学回答浓硫酸和非金属反应是,有几重作用,和金属反应是有几重作用)。

例四:1摩尔某单质和足量浓硫酸反应,消耗硝酸的量是a摩尔,硫酸的还原产物只有二氧化硫,则该单质被氧化后的化合价是多少?

解:单质有两种可能,即金属和非金属。

(1)设金属单质为A,被氧化为x价

依:2A+2xHSO,(浓)=A2(SO4)x+xSO+2xHO

解之得x=a(另一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学生自己完成)

(2)设为非金属单质,则单质只作还原剂,硫酸只作氧化剂,依得失电子守恒可知x=2a。

③和含低价元素的化合物反应:HS+2HSO(浓)=3SO+2HO。

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发应的方程式:(1)碘化氢和浓硫酸的反应;(2)氧化亚铁和浓硫酸的反应。

例五:下列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氨气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碘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7)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4004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引入,通过探讨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二氧化硫的定量检测和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定性吸收来复习回顾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整个设计从生活走进化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观念建构为先导,同时渗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计算等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建构起物质的转化观、实验观、化学的价值观等基本的学科观念,领略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魅力。

2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离子反应的规律已有了积累;元素化合物知识板块中卤素的复习已经结束。卤素中的氯气和次氯酸及其盐是强氧化性物质的典范。与之相对的则是氧族中的二氧化硫,是典型的还原性物质。虽然高三化学课时少,任务重,但二氧化硫的复习仍然单独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一是为了构建物质的转化网络,二是为了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成果。

二氧化硫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主要以两种情景呈现:一是硫酸工业尾气的处理,如2010年江苏高考第17题和2013年上海高考第42题;二是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盐的定量检测,如2012年安徽高考第27题。本设计以二氧化硫的定量检测来复习其还原性、以硫酸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处理复习酸性氧化物通性。尝试让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硫的强还原性、弱氧化性、酸性氧化物通性、漂白性。掌握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硫的检测和吸收,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信息解读、实验、计算等能力。学会在不同情景中进行检测和处理方法的遴选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树立辩证看待事物的态度。让学生建立起物质的转化观、实验观、化学的价值观等基本的学科观念。

4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2)教学难点:相关实验方案的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

5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酿葡萄酒的原料为葡萄汁和SO2。请查阅资料分析葡萄酒中SO2的作用。

(2)硫酸工业尾气中SO2含量约为0.4%,通常采用碱液吸收至SO2含量≤0.05%才能达标排放。常用处理方法之一为氨酸法:氨水吸收尾气,然后加入硫酸;第二种为石灰~石膏法:石灰乳吸收尾气再转化为石膏。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并从吸收效率、成本、安全性、产品回收利用等角度评价这两种工艺。

小结:(1)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可通过加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实现,同价态的含硫物质的转化可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环境来实现。

(2)红葡萄酒中的SO2给我们启示:若要保护较强还原性的物质,可以加入还原性更强的物质。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很多,如:牺牲阳极(Zn)的阴极保护(Fe)法、补血剂中牺牲Vc保护Fe2+、牺牲对苯二酚(对苯二胺)可以保护亚硫酸盐等。

[结语] SO2虽然有毒,但适度地控制用量可用作食物的杀菌剂和防腐剂。这说明物质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我们要学会辩证看待、对待事物。工业尾气中的SO2若直接排放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但可用合理途径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恰当地利用化学转化,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某些物质,控制变化的条件,可使化学变化向着人们希望的方向进行,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8)

2.氧族元素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主族元素,而硫是氧族元素中的重要元素,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性质是历届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热点问题;

3.对“二氧化硫”教学的总体构想要突出两点:一是通过角色扮演(未来环境化学家)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二是突出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更要成为社会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4)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树立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录像引课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了解目前的环境状况,了解酸雨的危害和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学生角色扮演:若你是未来的环境化学家,你将如何进行酸雨的防治?

学生分析交流,达成共识:作为未来的环境化学家,要解决酸雨的污染,首先,要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其次,要知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途径。

(2)性质推测,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

①酸性氧化物

a.SO2与H2O的反应;

b.S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c.SO2与Ca(OH)2溶液的反应。

性质总结:与CO2相似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过程评价:实验操作与异常现象的评价。

②还原性

a.SO2与氯水、溴水、碘水的反应:

性质总结:X2+SO2+2H2O=2HX+H2SO4

b.SO2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性质总结: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c.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

性质总结:SO2+2FeCl3+2H2O=2FeCl2+H2SO4+2HCl

过程评价:实验设计的表扬与异常现象的评价。

过程评价:实验操作与比照思路评价。

(3)引导分析,解决问题

请学生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酸雨形成的途径,讨论如何防治酸雨?

学生讨论:从性质出发,学生可能产生不同意见:酸雨形成途径可能是:SO2SO3H2SO4 SO2H2SO3H2SO4

教师总结评价讨论结果:上述两种途径都是存在的。表扬学生实验探究中的深刻的认识和思维的全面。

师生讨论的防治方法:师生共同肯定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硫的污染才能防止酸雨的产生。如何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开放性的问题,所以,我鼓励学生大敢设想、勇于尝试。

(4)师生归纳,理性小结

①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不但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而且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要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②方法小结:学习科学推测物质性质的方法,科学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本节课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物质性质的推测和可行实验与落实。

(5)布置作业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9)

1.物理性质

相同点:常温下,二者都是无色气体,密度都大于空气。标况下,二氧化硫的密度为2.8752g/L,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643g/L。

不同点:二氧化碳没有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气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气体);二氧化硫易液化。

2.化学性质

相同点:①都是酸性氧化物

a.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

b.都能和碱反应,用量比不同,生成物不同(碱过量生成正盐,碱不足量生成酸式盐)。

例如:Ca(OH)2+SO2(少量)=CaSO3+H2O

Ca(OH)2+SO2(过量)+H2O=Ca(HSO3)2

Ca(OH)2+CO2(少量)=CaCO3+H2O

Ca(OH)2+CO2(过量)+H2O=Ca(HCO3)2

②都有一定的氧化性

2H2S+SO2=3S+2H2O C+CO2=2CO

不同点:①二氧化硫常表现还原性,二氧化硫无还原性。

SO2+Cl2+2H2O=2HCl+H2SO4

②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碳不能。

③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不同: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

二、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可以消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常可用以下方法:

(1)有刺激性气味的为二氧化硫,无味的为二氧化碳。

(2)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二氧化硫,不能使品红褪色的是二氧化碳。

(3)用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4)用氢硫酸,出现浑浊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5)用氯化铁溶液,使棕黄色变浅的的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SO2+2FeCl3+2H2O=FeCl2+FeSO4+4HCl

(6)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SO2+Br2+2H2O=2HBr+H2SO4

三、如何检验和鉴别某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检验和鉴别二氧化硫方法有多种,例如,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也能生成白色沉淀。检验和鉴别二氧化硫碳方法一般是跟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必须先检验或鉴别二氧化硫,后检验或鉴别二氧化碳。方法如图装置所示:

A B C D

若A瓶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混合气体含有二氧化硫。B瓶除去剩余的二氧化硫,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C瓶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除尽,若D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四、巩固练习

1.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2.将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CaCl2 B.Na2CO3

C.Na2SiO3 D.NaClO

3.下列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

A.CO2 B.NH3

C.SO2 D.HCl

4.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干燥的Cl2 ②Na2O2 ③O3

④活性炭 ⑤SO2

A.除①外其他都可以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④⑤ D.全部都可以

5.下列实验能证明一定有二氧化硫存在的是( )

①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溴水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都能 B.都不能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篇(10)

硫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

右边的塔形关系图进行分步的分析。

1.-2价的硫被氧化为+4价的硫

-2价的硫被氧化性较强的氧化

剂氧化为+4价的硫

2H2S+3O22SO2+2H2O

把硫化氢通入到热的浓硫酸中,

硫化氢可以被氧化为二氧化硫。

H2S+3H2SO4(浓)4SO2+4H2O

2.-2价硫被氧化为单质硫

在含-2价的硫的化合物中,与中等强度的氧化剂或较强的氧化剂但温度较低时,-2价的硫一般被氧化为单质硫。

2H2S+O22S+2H2O(O2的量不足)

H2S+Br2S+2HBr

2H2S+SO23S+2H2O

H2S+ H2SO4(浓)SO2+S+2H2O

2FeCl3+H2S2FeCl2+S+2HCl

3.单质硫被还原为-2价的硫

单质硫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得电子为主,表现出一定的氧化性。但氧化性比较弱,若遇有多种价态的金属反应,只能得到低价金属的硫化物。

Fe+SFeS

2Cu+SCu2S

H2+SH2S

2S+ CCS2

硫在常温下还很容易与一些活泼相对来说比较差的金属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小的金属硫化物。所以,汞洒落在地上要用硫粉覆盖,防止汞中毒。

Hg+SHgS

2Ag+SAg2S

4.单质硫被氧化为+4价硫

单质硫能被强氧化剂氧化为+4价硫

S+O2SO2

S+2H2SO4(浓)3SO2+2H2O

5.+4价硫被还原为单质硫

2H2S+H2SO33S+2H2O

SO2+Mg2MgO+S

6.+4价硫被氧化为+6价硫

+4价的硫虽然是硫元素次高价态,但仍具有较为明显的还原性,能被很多的物质氧化为+6价的硫。

2SO2+O22SO3

SO2+NO22SO3+NO

SO2+Br2+2H2OH2SO4+2HBr

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

7.+6价硫被还原为+4价硫

+6价的硫是硫元素的最高价,因而具有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般被还原为+4价硫。

Cu+2H2SO4(浓)CuSO4+ 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2NaBr+2H2SO4(浓)Na2SO4+ SO2+Br2+2H2O

二、同种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关系

相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H2SH2SNaHSNa2S

硫化氢氢硫酸硫氢化钠硫化钠

SO2H2SO3NaHSO3Na2SO3

二氧化硫亚硫酸酸式盐正盐

三、特殊

寓于共性之中的特殊性有

1.SO3状态的特殊: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态下为固态。

2.浓H2SO4性质的特殊性:除强酸性以外,还有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

3.NaHSO4性质的特殊性:其水溶液呈强酸性,是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的强酸强碱盐,如2NaHSO4+ZnZnSO4+H2+Na2SO4,NaHSO4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盐和酸:

NaHSO4+NaClNa2SO4+HCl

上一篇: 统计学研究方向 下一篇: 融资最好的方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