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化学元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5 16:21: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二氧化碳的化学元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氧化碳的化学元素

篇(1)

例1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在C、N、H、O、Ca、Zn等元素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若要补充含该元素的药剂,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能少服也不能多服,其原因是 。缺钙会引起佝偻病,下列物质可用于人体补钙的是。

A.CaOB.Ca(OH)2C.CaCO3

解析: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硒、碘、氟等;补充这些元素应该适量,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CaO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Ca(OH)2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用于补钙的是CaCO3。

答案:Zn,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C。

2.营养素与人体健康

例2为了确保人体健康,需要吃些粗粮。玉米是营养成分丰富的优质粗粮,玉米中的主要成分见下表。

(1)上表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类。

(2)玉米初加工可得到淀粉,淀粉属于(填序号,下同)。

①无机物 ②糖类 ③有机合成材料 ④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在玉米的主要成分中,阅读表格可知,含有蛋白质、油脂、糖类、水和维生素B族5类;糖类包含淀粉、纤维素和葡萄糖,所以淀粉属于糖类,而且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1)5;(2)②④。

3.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例3《食品安全法》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某些奶粉中因为含有大量的三聚氰胺,对婴幼儿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下列关于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中含有氮分子

B.三聚氰胺中C、H、N三元素质量比为1∶2∶2

C.三聚氰胺由3个C原子、6个N原子、6个H原子构成

D.三聚氰胺由C、N、H三种元素组成

解析: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可能含有氮分子;三聚氰胺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质量比为6∶1∶14。

答案:D。

二、化学与能源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例4电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在①水力发电 ②风力发电③燃煤发电④太阳能电池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获得电能的方式中,由化学能转变得到的是 和 (填序号)。

解析:由化学能转变得到电能,一定要发生化学变化。在5种获得电能的方式中,只有燃煤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是由化学能转变得到电能的。

答案:③,⑤。

2.化学反应与能源

例5“嫦娥一号”卫星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变化,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液态氢作燃料除燃烧时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外,另一个优点是

。对于目前全世界出现的能源危机,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至少填两种)。

解析: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氢气作为燃料不仅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而且由于生成物是水,所以对环境无污染;应该合理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等。

答案:物理,2H2+O2 2H2O,无污染,太阳能、风能等。

三、化学与环境

1.pH与酸雨

例6某环保监测站取刚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水酸性逐渐减弱

B.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

C.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

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解析:0~2分钟时,pH由4.8减至4.5,2~5分钟时,pH维持在4.5不变。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0~2分钟时雨水酸性逐渐增强;2分钟后,雨水的酸性趋于稳定;酸雨主要由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等。

答案:A。

2.化学知识与水污染

例7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①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不用含磷洗衣粉④将海水淡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将海水淡化”属于水的利用,与防止水污染没有关系。

答案:C。

3.化学知识与温室效应

例8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为了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1)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两种即可)。

(2)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3)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4)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理由是 。

解析:通过开发新能源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措施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气体液化时放热;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增加了海水的酸性;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深海中与通常状况相比,压强大、温度低,所以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会变大。

答案:(1)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篇(2)

不是。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钙、一氧化碳等。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必须是氧元素,另一种可为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氢氧化钠是氢氧化物,是一种碱。

钠盐与氧化钙反应。可以用一些碳酸氢钠(小苏打)和一些氧化钙(生石灰)。把生石灰放于水中,反应后变为石灰浆(氢氧化钙溶液、熟石灰),把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的固体颗粒(浓溶液也行)加入石灰浆中,为保证产物氢氧化钠的纯度,需使石灰浆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级氧化物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钠、高锰酸钾等;

除了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为二级氧化性物质,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钙、一氧化碳等。但氧与电负性更大的氟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则一般称为氟化物而不是氧化物。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称为金属氧化物;若另一种不为金属元素,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12-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5

在初中化学阶段,对于“元素观”的基本理解是: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100多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上数千万种物质;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包括元素种类不变、质量守恒;每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类原子,由于原子不易发生变化,所以元素不易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的种类、原子结构排布等周期性变化的直接体现形式。“元素观”以这种直观的形式呈现,使得观念的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深刻思考和反思体验中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在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写道:教材在编选概念原理知识内容时,应重视以化学基本观念为线索,将化学基本观念渗透在教材内容中,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这些基本观念又是通过各级主题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来支撑和建构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本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不仅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具体课程内容,而且要求利用这些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上述核心化学观念。元素观是化学学科观念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对元素观的构建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是元素观构建的起点教学,也是元素观体现较为集中的一个课题,上好本课题对构建元素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元素》两个课时的教学中对元素观构建关键设计如下:

一、温故而知新,引出元素的概念

教学片断一:

[教师]二氧化碳、氧气分别由什么构成?

[学生]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

[教师]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分别由什么构成?

[学生]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展示]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的球棍模型。

[教师]这两种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

[学生]氧原子。

[教师]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回看教材53页表3-1。

[学生]都是8。

[教师]把质子数是8的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教师]把质子数是1、6、11......称为什么元素?

[学生]氢元素、碳元素、钠元素......

[教师]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师]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那么元素的概念能否描述为:元素是中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或元素是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多媒体展示以下两个表格:

[学生]三种碳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都是6,而中子数分别为6、7、8不同;三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都为8,而中子数分别为8、9、10不同。以上两个表格中数据充分说明,元素是中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的说法是错误的。

[教师]请对照教材54页图3-12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回忆离子的形成过程,列举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是多少?

[学生]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都是11,而电子数分别为11、10不同。

[教师]请再举出氧原子和氧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是多少?

[学生]氧原子和氧离子质子数相同都是8,而电子数分别为8、10不同。

[教师]用以上两个实例说明元素是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元素概念是第一课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概念学生在没有同位数知识准备时,难以理解,学习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实际应用中与原子混淆。为解决以上难点,我在“教学片断一”中通过设置问题链――逐层分析――得出概念――思维辨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然地接受元素,并加深对元素概念理解,为元素观的初步建立打下基础。

二、讨论见真知,得出元素守恒观

教学片段二:

[多媒体]讨论,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学生]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设计意图:元素观中还包含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不变的元素守恒观点,这一观点是元素观的核心点之一,但由于在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原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的铺垫,本课时又学习了元素的概念,因此对这一观点的学习,是重点但不再是难点了,再者本课时对该观点只是初步学习,因此该观点本课时不宜过度拓展,因为在第四单元利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会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和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的动画示意,再进一步深入学习,因此在“教学片段二”中我直接让学生对照实例讨论,初步构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的元素观这一核心观点。简明扼要,直击要害。

三、联系微观、实际,突出元素物质观

教学片段三:

练一练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加以改正。

1.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构成。

2. 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学生]1. 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或水由水分子构成......

2. 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教师]从宏观角度,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上述的两个习题中提到了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等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用标箭头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结果。并让他们相互讨论纠错。

[多媒体]:

1.二氧化碳由 组成。

2.二氧化碳由 构成。

3.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知道了元素的概念,但对它的认识是表面的、空洞的,那么如何让元素直观和丰满起来呢?那就必须让元素与物质联系起来,在学生已知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基础上,我注重联系微粒观和生活实际,在“教学片断三”中我采用练习――总结――对比――再练习的方法,让元素与物质联系起来,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也能摸得着。通过讲解、训练和对比,初步构建元素观中的元素组成物质,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上几千万种物质这一观点。

教学片断四:

[教师]活动一:调查元素在地壳中、空气中、海洋中、生物细胞中、宇宙中等处的分布情况。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

地壳中:O、Si、Al、Fe...... 空气中:N、O...... 海洋中:O、H、Cl、Na...... 生物细胞中:O、C、H、N、Ca...... 宇宙中:H、He......

[教师]活动二:调查食品、补品、饮料、调味剂等物质的元素组成情况。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展示一:

展示二:

产品名称:自然食用盐

配料表: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钙(以Ca计)mg/kg≥500

镁(以Mg计)mg/kg≥1000

钾(以K计)mg/kg≥300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净含量:400g

分装者名称:福建福州盐业分公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元素存在于物质中,它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身体大量缺少某种元素时,就会生病。我们每天都必须均衡的摄取各种营养元素。最好是从食物中去获得。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

[多媒体]1.儿童、青少年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的症状;

2.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3. 一些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源。

设计意图:在学习元素分布情况时,没有采用教师介绍或阅读记忆的方式而是设计成“教学片断四”中的研究性学习,分小组分任务调查元素的分布情况和收集食品、补品、饮料、调味剂等标签,在小组收集资料和汇总的过程中,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元素存在真实性,让元素在学生的脑海中丰富和生动起来,真正意识到元素存在于身边的物质中,巩固元素的物质观。

四、结合元素周期表,探索元素规律观

教学片断五: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学生]7个横行,18个纵行。

[教师]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6个族。

[探究]1.参见教材60页图3-17和61页表3-3,在元素周期表中逐一查询这些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等)并将其中标明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含量的多少、属于金属元素还是属于非金属元素等)。

2. 考察每个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是什么类型的元素。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规律性联系?

[学生]每个周期的开头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教师]除第一周期外,其它周期从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呈周期性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元素》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应用和存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已有了常见的一些元素,但是是个别、零碎和局限的。如何让元素系统呢?《元素》第二课时中对元素周期表教学是让元素有序系统的关键一环。初中化学对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要求是很低的,新课标中要求是: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因为要求低,教师容易忽略该内容的教学,教学中往往是一带而过。只是不利于元素观构建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是元素观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这一课,让元素有序、规律化,是构建元素观的关键点之一。在“教学片断五”中我采用观察、讨论――汇报总结――再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课标教学要求范围内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有一个初步认识,从宏观角度初步构建元素的规律性观点。

教学片段六:

[多媒体]

以上是1-3周期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请观察:

1.每一个横行(周期)排列特点。

2.每一个纵行(族)排列特点。

3.每个周期原子结构呈现哪些周期性变化?

[学生]每个周期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每个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每一个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对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如果只停留“教学片断五”的层面,那么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表面的、浅层的。既然学生已经有了原子结构的基础,我认为可以从原子结构的层面再认识元素周期表,再总结出微观层面的周期律,这样学生对周期表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也从微观角度初步构建规律性观点。

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后在头脑中提炼的,在考察相关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概括性认识。它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一种化学观念的构建要有一个完整规划体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对元素观的呈现形式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空气、氧气的性质和变化的基础上进入微观世界,让学生接受微粒、认识各类微观粒子,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扎实的微粒观,再基于原子概念提出元素概念,逐步构建元素观。这种构建思路是:分子和原子―原子―原子结构―离子―元素―物质分类―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再通过化合价、依据化学式和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帮助学生对元素的认识从定性走向定量。因此对元素观的构建不是仅依赖《元素》这两节课教学就能够完成的,这两节课的教学只是建立起元素观的基本雏形,在后续的教学和训练中还要不断的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广义上的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氧化钙(CaO)、一氧化碳(CO)等。但氧与电负性更大的氟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则一般称为氟化物而不是氧化物。

2、氧化物的分类:

(1)按与氧化合的另一种元素的类型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2)按成键类型或组成粒子类型分为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

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

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如MnO2、HgO、SO2、ClO2等。

篇(6)

1.

掌握几种营养素的作用

2.

掌握人体的组成元素和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重点]

1.

几种营养素的作用

2.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程序]

1.

引入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例举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

营养素

(1)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的存在:植物种子和动物肌肉中

蛋白质的功能:

a.

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b.

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

c.

维持机体正常的体液平衡;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

d.

免疫球蛋白可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e.

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和激素的主要材料

f.

提供热量

几种特殊的蛋白质:

a.

血红蛋白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同时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携带到肺部呼出。血红蛋白还能与一氧化碳结合,其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3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会窒息而死。

b.

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蛋白质的变质

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影响时,其结构被破坏,失去生物活性。

(2)

糖类

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糖类的主要功能:

构成机体重要物质

提供能量

调味

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

调节脂肪代谢

提供膳食纤维

(3)

油脂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常见的有花生油、豆油等

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

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KJ能量,比糖多一倍

(4)

维生素

维生素有20多种,大多数人体不能合成,要从食物中摄取

需求量小,却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缺乏维生素会怎么样?

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C:

坏血病

3.

化学元素与健康

一、人体的元素组成

1.

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期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

常量元素:含量超过0.01%,如O、C、H、N、Ca、P、K等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

2.

在体内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K、Na

1.存在:钠以钠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钾以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2.生理功能: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内液恒定的pH有重要作用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帮助氧气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锌元素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I

碘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3.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如甲烷、乙醇等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如氯化钠等

少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把它们看成无机物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小,如乙醇等,称为小分子

篇(7)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初中这个年龄的学生特点是不会听话;注意力不集中;吃不了苦;个性强而心理承受力弱。艺术处理会使一名化学教师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这门学科为起始学科,知识点情景再创设的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怎样保持学生的战斗力?我们需要改变……

一、教学思维的改变,做个有心人

在初中教学时,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书上知识讲完之后,教师可以改变实验,边提出问题,边实验。

问题:带火星的木条一定在纯氧中才能复燃吗?

实验:用排水法(纯度高,提高实验成功率)收集一瓶氧气,盖上玻璃片,正放到桌面上,在玻璃片上倒放一个装满空气的集气瓶,抽去玻璃片上下颠倒集气瓶,取下在两个集气瓶口分别盖上玻璃片,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两瓶中,带火星的木条都复燃。

证明:当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时,木条就能复燃。

可以利用本题拓展:若瓶口之间不漏气,可以求出此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二、平时教学细节要求要严格

近年中考对化学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求很严格,如,铝元素的书写AL或Ai;镁离子的写法mg2+,Mg2+,用四线格规范着写,开始学化学时,化学元素符号这样写很有必要;另外答题不严谨,也是扣分点,如:环保,平时教学时,要说出环保的原因;计算题格式不规范。艺术处理,这些小问题将拜倒在你的XX下(脚下)。上课有时语言要有点风趣。

三、实验装置的改进

问题: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实验:在空塑料矿泉水瓶中倒入3 ml碳酸钠溶液,用小试管装2 ml稀盐酸,用细线系小试管放入瓶中,将塑料瓶捏扁,扭紧塑料塞,在天平上先称,颠倒矿泉水瓶使药品混合,再称量。

优点:1.实验操作简单,第一次称质量时捏扁塑料瓶,避免在瓶口系气球,反应产生的气体导致的浮力对托盘天平是否平衡的影响。

2.节约药品,避免再用药品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3.废物再利用。

四、通过练习题体现知识点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每节课中学生要接受的信息量很大,需要培养的技能很多,所以需要学生有计划地加强练习,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练习形式要注意多样化,可以将考点、易错点融合在题目中进行有效的讲解,使学生透彻地理解。

讲完沪教版第二章时,为了学以活用,我补讲了测产生气体的体积。

1.直接法测产生气体的体积

如:测生成氧气的体积

(1)图1发生装置接注射器(如图2)

a.读数时一定要等到装置冷却下来;

b.若注射器起始体积V1,最终体积V2,则生成氧气体积V2-V1

(2)图1发生装置接量筒(如图3)

a.读数时一定要等到装置冷却下来。

b.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时,在①即进行收集。

①气泡连续均匀时

②刚开始有气泡时

(该知识点与收集纯净氧气知识点,思维有冲突,讲透彻)

c.最终读数时,调整量筒,使量筒中内外液面相平

d.图中有一处不足请在图中改正。(由于试管冷却,气体要回流,所以量筒中导管要伸入液面以上)

2.间接法测产生气体的体积

如: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1)图4接图5装置通过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进入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

(2)图4接图6,测二氧化碳体积,气密性检查: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刻度管中倒水,若刻度管与干燥管中水面出现稳定的高度差,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上述图6这样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将偏小。怎么改正?干燥管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实验前要注意操作调整刻度管使刻度管与干燥管中液面相平。最终读数要注意操作调整刻度管使刻度管与干燥管中液面再次相平。目的:测得标准大气压下气体体积。虽然起点低,但对学生却是高要求。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充分地理解怎样测产生气体的体积。这样将知识点充分磨碎,学活,紧贴中考。

上次参加由市教育局、市电教馆组织的骨干实验教师培训,聆听了专家讲座,观摩了王金龙专家就疑难实验的现场操作和改进说明,通过参观学习,与教师互动,与同行进了交流探讨,其中在初中实验中高温的获得直接可用电阻丝的打火机来加热药品,简单易操作,方便携带,而且从日常生活中获得高温热源,提升了教学效率。

上课对某些知识点的情景再创设,能让我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情景再创设是爱学生的体现,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作为一名初三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篇(8)

你到底排了多少碳

一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算得这么精确吗?当然可以。不仅如此,连搭电梯,洗热水澡,喝瓶装饮料这样的芝麻小事,也有办法算出碳的排放。

例如:某日开车25.6公里(4.72千克)+搭电梯24层(5.232千克)+用电脑10小时(0.18千克)+外食三餐(1.44千克)+热水澡15分钟(0.42千克)+洗衣机40分钟(0.117千克)+开电风扇10小时人均(0.25千克)……“台湾减碳达人”张杨这一天的碳排放总量为14.104千克。

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须要植1棵树来补偿;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须要植3棵树来补偿……一种特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这样告诉人们。这种计算器有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将“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

为什么要低碳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的气温升高,从而引发了气候的异常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有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中的国家。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了,这也使人类的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逐渐变小,这在苏格兰羊身上已初现端倪。第三,肾结石病患增加。气温升高使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传染疾病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将无一幸免,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等的疾病。

低碳从细节开始

人类已经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想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活动。因此,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落实到生产上,主要就是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落实到生活中,就体现在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当中。低碳生活便应运而生。

低碳,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而且只要合理地从生活的点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使生活过得舒适。

看看下面的低碳生活方式,哪些你还没有做?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看过电视或用过电脑后,拔掉电源。

3.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不用时随手关掉。

4.手机、MP3等充电完成后,立即拔掉电源插头。

5.用妈妈淘米的水来洗脸洗手,那绝对是天然的美白产品。

6.将废旧的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7.外出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还是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8.出门自带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9.多用永久性筷子和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10.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11.用在附近的公园中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

12.打开窗,拒绝空调。

13.经过手工DIY,将旧物再创造,不仅节约环保,还使生活充满了创意的小快乐。

14.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以减少排放2.5千克二氧化碳,多穿棉质衣服可以更低碳。

15.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这样可以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篇(9)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学习,学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节课而言,必然存在对应于本节内容的课堂目标,所以课堂目标就是根据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围绕一节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依据学期计划、教学步骤而设计的学生必须达成的具体要求.

课堂目标往往用较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其内容大多为具体的学科知识、技能要求、价值引导,实现这些课堂目标则需要更具体、更活化的载体.情景设计就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垫脚石,也是学生训练思维、掌握技能、建立正确世界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敲门砖,所以,化学课堂目标的实现总是与情景设计不分离.

二、课堂目标在情景设计的运用中实现

1.情景设计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使每一位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知识,激励其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是化学教师在每一节课中的追求、也是能够做到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内容上讲有故事设计、化学史实设计、生活常识设计、生产知识设计、实验问题设计、学习疑问设计等;从呈现方式讲有语言表达设计、文字呈现设计、图像表格设计、多种组合设计;从课堂进程上讲有引课设计、课堂分段设计、课后思考设计等.例如:激发兴趣的情景素材: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史实,学生须完成的目标:知道空气的成分不是单一的、知道空气由氧气、氮气组成;再如:激发兴趣的情景素材:打开雪碧瓶盖,有气泡冒出,学生须完成的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颜色气味.

2.情景设计是承载学习内容的优良载体

空洞的知识不但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化学世界的兴趣,还会让学生失去研究化学现象、化学问题落脚点.每一教学内容都应尽可能地设计到合适的化学素材中去,使知识内容有载体,研究问题有客体,抽象理论变具体.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例说明:学习内容:① CO2不燃烧、不助燃、不能供给呼吸;②CO2能与H2O反应.针对学习内容使用的素材分别为:①消防队员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死狗洞的故事、进入溶洞火把熄灭;②干燥的石蕊纸花淋水或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无变化,但湿润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却有了不同现象.可以达成的学习目标分别为:①知道了CO2不燃烧、不助燃性、空气中浓度过高会对人类产生影响;②认识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具有酸性.

3.情景设计是培养能力目标的可靠途径

情景设计所使用的素材都来源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生命、环境、化学史,这里蕴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和化学问题,化学学科产生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不断探索的进程中,而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初步探究将不断掌握新的知识,运用已有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分析身边的化学现象、设计各种方案解决情景素材中出现的化学问题,使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提高了科学素养.例如:

情景素材研究方法可以培养的能力

基本实验操作演示、视频观察、模仿操作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可燃空气”燃烧、拉瓦锡枪管分解水合作学习培养分析能力与交流能力

电解水实验分析、讨论、引导培养猜想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

碱液处理的叶脉书签观察、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水平

水俣病、痛痛病、地方性大脖子病、关节病观察、讨论化学元素与身体健康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研究常见的不同类别几种化肥比较、实验、归类提高比较能力、实验技能、形成物质分类意识

4.情景设计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高效举措

每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不游离于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之外,空洞和乏味的说教不能激发学生思想的共鸣,正确的价值理念应产生于大量的事实、史实基础之上,教师要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那就要设计合乎认知规律和正确导向的情景素材.例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的情景素材有:硅原子、苯分子图片、化学变化的微观分析;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3000多万种物质.

(2)建立关注社会进步与热点的情景素材有:温室效应、水污染、空气污染、沙尘暴;

(3)增强安全意识、爱护资源的意识的情景素材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护、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复合材料、节能材料、环保材料、国家饮用水标准,等等.

三、情景设计的几个注意点

1.化学课堂目标与情景设计的锲合度

化学情景素材应当为教学内容和课堂目标服务,二者应有较高的相容性.情景素材提供的信息内容应当与对应的内容、目标一致,不要有任意的扩大或无谓的增加;也不要过分裁剪素材,使学生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信息不全;素材提供的信息量应与学生的阅读水平、课堂时间结构安排相一致,信息量过大则不能使学生很好地完成一节课预设的目标任务.

2.化学课堂情景设计的真实性

篇(10)

广义上的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钙等。但氧与电负性更大的氟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则一般称为氟化物而不是氧化物。

氧化物按照是否与水生成盐,以及生成的盐的类型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 共青团工作建议 下一篇: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