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的困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0 16:38:10

人际沟通的困扰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对我国28所高校的74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比其他的心理问题更普遍。

这个结果与之前研究不谋而合。例如,山东大学王涛等人在2005年对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有53.57%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其中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吉林师范大学孙崇勇在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71%的大学生与他人相处时存在行为困扰,其中有9.28%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困扰。由此看来,在大学校园中,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障碍与困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马喜亭认为,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本身就是一个要求独立和自我反思的重要阶段,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他说:“有的人比较孤独,想交往但不会交往,沟通就显得很重要。但是很多人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

困难来自多个方面

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玲看来,导致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全方位的。

社会、文化背景。“人际关系问题不只困扰大学生,其实在中国人中都比较普遍。”王玲表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较隐晦,心中所想往往并不会直接明了表达,而是比较含蓄,这就给人际交往的顺畅带来困难。“我挺想跟一些同学走得近一点,但他们说话总是转弯抹角的,老让我去猜他们的心思,这样子打交道太累了!”北京某高校的学生小李抱怨说。

交往能力。“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王玲说,“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学会如何妥当地与人交往。”而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本意是想保护孩子,却也使得孩子失去了人际交往的经验和锻炼。北京理工大学冯宗侠的研究也发现,40%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或较差。

注重自我的个性。王玲认为,当前的大学生注重自我需要,追求个性体现,但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从而产生误会和隔阂。尤其宿舍成员来自天南地北,生活习惯原本就有差异,倘若大家都各行其是,就容易产生人际冲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研究也同时表明,最令大学生不能忍受的室友,就是那些不顾及他人,只按着自己的喜好做事的人。

“此外,自信心不够的大学生、女生、贫困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可能性更高一些。”王玲表示。

为学生提供交流环境

那么,针对大学生在交往中的难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王玲认为,首先,社会和学校需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互相关爱的环境。只有大环境和谐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才能得到改善。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2)

一、情绪困扰的压力根源

压力是指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在多数情况下,有压力就有情绪反应,反过来,有情绪变化,即使是积极的情绪,通常也会导致压力,因此,压力和情绪其实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

青少年的压力来源可归纳为三大类,即日常困扰、人际困扰和学校生活压力。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校园压力。校园压力源与其他压力源交互作用引起青少年种种情绪困扰:

(1)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当人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会产生这种情绪体验。被焦虑所困扰的青少年内心感到紧张、着急、惶恐害怕、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记忆力减弱等。引起焦虑的压力源有:功课多又难,考不好又受到老师批评、体罚,父母的责骂、恐吓,失去同伴的支持,未来目标迷失等。

(2)烦恼。烦恼是青少年常见的不良情绪,即长时间影响他们的言行的一种心境,有损于学习和生活质量。引起烦恼的压力源主要有:学校环境差,不喜欢上课,老师给予过多的负担,同伴竞争压力大;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功课进步,时间不够用,理想目标不能达成,自己无法专心学习而父母期望又太高,家庭不和睦等。

(3)忧郁。忧郁是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兴趣丧失、注意力差、无助、不安或反应迟钝、自责、孤立、伴有失眠等症状。导致忧郁的原因有:考试压力太大,挫折不敢让人知道,心中有委屈不敢发泄,遭人误解,受同学排斥,认知不协调、不一致等。

(4)沮丧。沮丧是指向自我的痛苦、难堪、无助的情绪体验。其外显形式表现为自我退缩、回避外界,不愿参加活动,不敢与人交往,特别害怕在公开场合说话或做事。比如不敢举手发言,唯恐老师提问等。沮丧的压力源有:长期的功课压力,或学习上成为永远的失败者,追求的目标屡屡遭挫;青春期感情发展受到重大打击;同伴冷漠、疏离,个人永远无法融入集体。

(5)自卑。自卑是指轻视自己或对自己不满意,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的情感体验。其外显形式表现为:不愿谈吐,很少交往,情绪阴沉。过度自卑会引起自我否定、消沉。引起自卑的原因主要有:在学校无特殊表现,在功课、才艺、运动等方面不如人;个人的相貌、智力不如人;父母地位低,家-庭经济困难等。

(6)冷漠。冷漠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进步、人生的价值等漠然置之,麻木不仁,看破“红尘”。冷漠产生的主要原因:长期被人忽视或瞧不起,受同学歧视,父母讨厌,心中的愤恨不能宣泄等。由于缺乏与他人互动,往往容易产生与同学疏离、孤立的生活形态。

(7)嫉妒。嫉妒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情感状态。它饱含着焦虑、忧惧、悲哀、失望、愤怒、敌意、憎恨、羡慕、羞耻等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情绪体验,主要源于与他人的比较。

(8)愤怒。愤怒是指个体在自己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和阻止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主要源于人际关系。如受到老师不尊重的惩罚,受到父母的误解与冤枉,无缘无故地失去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受到同学嘲笑、轻蔑,被同学恶意攻击、欺骗、欺辱等,都可能导致愤怒。

二、情绪困扰的认知根源

1.不合理的想法

青少年的非理性想法表现在:(1)提出绝对化的要求。指青少年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提出难以达到的目标,认为某一事情必定发生或不该发生。(2)用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评价自我和他人。表现在:一方面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例如:当遇到挫折或失败后,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能”、“笨蛋”,是“永远的失败者”,等等。这种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往往导致对自我价值和整个人的否定,并引起焦虑、自卑、抑郁等情绪;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当别人稍有过失或稍有不合自己的心意之处时,就会认为他人很差、很坏,一无可取,就会一味地责怪别人,并产生敌意、愤怒等情绪。(3)“糟糕至极”的想法。由于青少年的情绪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当某一事件没有按照他们预想的结果发生或一件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时,他们会认为那是非常可怕的、糟糕至极的。当他们沿着糟糕至极的思路去看待事物而又恰恰遇到了自己认为绝对糟糕的事情时,就会陷入极度的不良情绪,难以自拔。

2.不正确的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结果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结果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行为结果本身并不一定能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却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动机和行为。

3.认知失调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将认知看作是个体对有关环境、他人以及自己的行为的知识、观点、信念、观念和态度的总和,是一个有结构的认知系统或认知结构。每一种认知结构或系统都是由许多基本认知元素构成的。认知系统的状态就决定于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当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不一致或相互矛盾时,就出现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青少年的认知失调主要是由所处时期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三、缓解情绪困扰的应对策略

1.加强理情教育

理情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教导学生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来思考和行动,防止学生产生严重的焦虑、沮丧、敌意或自我贬损的负面情绪,并使其持续不断地练习克服影响情绪的非理性想法。

在压力之下的许多情绪困扰都来自不合理的认知。Ellis指出,“任何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都伴有‘认知歪曲’及‘思维混乱”’。Lazarus认为,那些习惯于自我贬低和自我损毁的人,在他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时候习惯于把“自我”放在首位,不当的或过多的考虑自我,通常是造成焦虑、内疚和抑郁的原因。只有生活在自我超越当中,才能感到比较幸福。Ellis也指出,个人如果适当修正自我的完美主义思考,可减轻大半的压力情绪。所以,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淡化“自我中心”观念,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才会缓解和摆脱情绪困扰。

2.引导青少年学会接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具有如下作用:(1)接受自己,喜欢自己,有价值感、成功感、自豪感和满足感;(2)性情开朗,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和理想,并以此为激励克服消极情绪;(3)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对待自

己的得与失;(4)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淡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以至于厌恶来否定自我。青少年的烦恼大多来自不能自我悦纳,教师要帮助处在自我评价过程中的青少年达到自我接纳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增加知觉的正确性;二是增加评价的正确性;三是增加解释的正确性。当青少年能更正确地知觉、评价和解释其经验时,方能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接纳,增进自我尊重的目标。

3.建立合理的期望

在竞争压力下,有些青少年学生形成不当的学习目标和抱负水平,千方百计地希望通过学习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自信心又不足,所以心理压力很大。当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学习焦虑。这使得他们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很低。为了减轻学习焦虑,他们常常又采取回避退缩的方式,消极地对待问题,过早地放弃努力。这样反而使得他们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令他们感到自责,从而进一步增加焦虑,导致恶性循环,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抱负水平,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毅力,降低对胜负的敏感度,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困扰。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3)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12-012-03

新时期高中同学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而且影响学生群体的团结健康,甚至在未来走向社会后,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课题通过对普通高中同学关系的现状、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等深入地分析研究,探索引导同学关系的方法,进而使高中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普通高中同学关系的现状和特点

我们选取河南省驻马店市三所普通高中,采用邬庆祥等人制订的《中学生人际关系测量》问卷,分别对高中一、二、三年级共1162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高中生同学关系存在以下现状和特点。

(一)普通高中同学关系的现状

我们从高中生交谈、交友、待人接物及与异性同学交往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总的情况是:与同学相处困扰较少的占38.64%,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占38.98%,困扰较严重的占16.52%,存在严重困扰的占5.25%。如果把后三项加起来,占总比例的60.75%,说明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存在着交往困扰。

在分项调查中发现: (1)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谈能力和技巧,逐步摆脱少年时期的嬉戏和调侃,向着准成人化语言交际发展。调查中有较高交谈能力和技巧的占到交谈项调查总人数的45.61%。 (2)高中生已经意识到交友的重要性,在选择交友的标准和方式上正逐步趋向理性化,“兴趣想法相似”排列在第一位;“同忧同乐相互关心”排列在第二位;“弥补不足”,“性格、思想好”排列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这说明高中生择友特别重视彼此问的相似性、相互性、互补性和个人品质特性。在交友的方式上,多数选择以学习作为交友的主要方式,或在一起做作业,或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法,或在一起讨论问题,相互提高。以学习作为交友方式的占40%左右。 (3)高中生已开始注重待人接物的礼仪,把待人接物作为处理好同学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有60%以上的同学待人接物能力较强。 (4)高中生已经懂得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并已明白异性友谊与爱情的界线,有50.09%的同学能正确处理与异往的关系。

(二)普通高中同学关系的特点

普通高中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期,心理上和生理上呈现准成人化,再加上高有的人际环境,使得高中生同学关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以生活需要为基础的交往关系特点。绝大多数高中生都是在刚刚摆脱家庭的近距离关照下走向群体生活的。远离家庭和亲人,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独立处置。问卷“为何要交朋友”调查发现,选择“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一项的,占总项人数的34%,说明高中生在选择生活、学习、心理上的依靠,必然要寻找习性相近的可靠朋友。学习上的枯燥单调,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心理上的孤独、郁闷等,给高中生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为此高中生采取交朋友,来克服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

2.以志向理想为基础的交往关系特点。进入高中阶段,许多同学都在为自己未来的志向、理想而筹划,同时又感到前途朦胧而迷茫。在志向和理想朦胧地形成中,渴望友谊。于是,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切磋和碰撞,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读书、练题、讨论问题渐渐亲近,形成志向趋同化。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相互促进的同学关系。

3.以活动娱乐为基础的交往关系特点。在学习、闲谈、打球、上网、玩耍、打扑克、讲故事、购物、吃饭、帮干活等项的调查中,发现在闲谈、打球、上网、玩耍、购物、吃饭等项的活动中,形成共同兴趣的占30%以上。由这几种因素形成的同学关系一般较稳定且持久。

二、普通高中同学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普通高中同学关系在交谈、交友、待人接物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扰。认真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在个性中找到共性,对于引导高中同学关系,将起到有效的作用。

首先,高中生在交际与交友上被动,存在着诸多困扰。调查发现,交际与交友较被动的占47.85%,交际行为困扰较大的占18.67%,两项合计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6.52%。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在交际与交友上存在着被动性。在分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的占61%,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的占56%,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佳印象的占52%,不能自信自己的仪表容貌的占42%,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的占48%,极易受窘的占37%,说明高中生在交际方面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

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中生的封闭心理造成的。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比较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人披露,常常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封闭起来。另一方面是由于高中生某种自卑心理的存在。有的高中生对自己的家庭条件、容貌长相、语言表达、学习成绩等缺乏信心,常常自惭形秽,表现为感情脆弱、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忧郁孤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回避、退缩,不敢抛头露面,丧失了许多交际与交友的机会。再一方面是由于高中生形成网络依赖心理造成的。由于对网络交际的过分依赖,逃避复杂而丰富的现实交际,产生社会隔离感和沮丧、孤僻、悲观、人际情感萎缩、人际距离疏远、人际关系冷漠等心理困扰。

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高中生还存在着心态和方式上的困扰。高中生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方式简单、心态不稳。在分项调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时常伤害别人,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的占3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的占52%,讨厌某人或被某人讨厌的占36%,受别人排斥与冷漠的占13%,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的占14%,常被别人谈论和愚弄的占17%。尽管在对高中生待人接物的总调查中,发现有70.1%的学生认为自己待人接物能力强,这些都是在简单的交际形式,比如约好朋友外出玩耍、娱乐等日常行为上。在正式的待人接物场合却表现出知识的贫乏和经验的欠缺,有些属心态和技巧方面的不足。

再次,同学关系在交谈方面也存在一些困扰。在总项调查中发现,不善于交谈的仅占5.29%,而交谈能力一般的占47.93%。这说明高中生在交谈方面存在的困扰也有,严重者不多。在分项调查中交谈方面的困扰比较突出,包括:关于自己烦恼有口难言的占66%;对连续不断的交谈感到困难的占45%;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的占15%;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常觉得不自在的占26%;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占47%;不能专注倾听的占 24%;不能广泛听取多种意见看法的占24%。

可见,在具体交谈的深度和程度上,存在交谈困扰的并不占少数。分析高中生在交谈方面存在困扰的原因,有环境的因素,有个性的心理因素,也有交谈技巧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主要在于缺乏对交谈环境事先有个熟知。多数同学之间互相交谈,仅就事论事,而不知道用环境来衬托、诱发、丰富交谈内容。个性心理因素在于只关注自我,以“我”的好恶为转移,缺乏对谈话对象的理解和熟知。交谈技巧因素在于,交谈者不能很好地利用语言、表情和行为语言,谈话直来直去,缺乏婉转和幽默,降低了谈话效果,使之在交友谈话中不能留下深刻印象。

三、普通高中同学关系引导方法

高中同学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偶然组合,好的同学关系是融洽、和谐的,不好的同学关系是痛苦、折磨的。我们应该把同学关系放到整个学校教育管理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加强对同学关系的引导,改善学校人际环境,构建顺应时代需要的和谐学校。

(一)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要优化同学交往环境

第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校规校纪。建立和完善校规校纪,对形成健康向上的同学关系非常必要,这是同学关系健康向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校领导要引导学校管理人员审定校规校纪,形成管理严格、校风健康、活泼欢乐、人人友善的人际氛围。

第二,要积极组织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构筑同学关系的第一平台,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班级活动,调动每一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主意识、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在愉悦、欢快的班级活动中,增进同学间的沟通和了解,夯实信任和友谊的基础。为适应高中生现代生活的需要,心理咨询教师、班主任、校长应有和学生沟通的E-mail和QQ,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第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级活动。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运动会、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歌咏会等。校团委、学生会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公正选拔,因为多种形式的校级活动,是同学们增强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同学们增进友谊的剂,是同学们接触、碰撞、竞赛的最好形式。

(二)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要加强个体情感的辅导

融洽的同学关系,从个体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个体的性格、脾气、心理品质、思想境界、道德水准,以及与他人交往时的自我认识、情绪、态度、行为等。如果说交往环境是影响同学关系的外因的话,那么,个体情感则是影响同学关系的内因。

要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同学关系,首先要改善个体心理品质,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要有宽阔的胸怀,能容人、容事、容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要有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其次要克服不良性格。不良性格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顺我者为友,逆我者为敌。心胸狭窄,妒嫉心强,疑心重重,戴上墨色眼镜看人,老是看人不顺眼,怎能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有不良性格的同学,要坚决克服性格上的弊端,矫正自我,适应群体。在处理不好与同学关系时,多从自身找原因,主动转化,主动交往,扭转颓势。

再次要有良好的心态,要珍惜友情,爱护友情。在交友之前,用积极的情绪、友善的态度接纳新朋友。在交友之中,顺应事变,允许友情提升,也要允许友情波动。在交友之后,用辛勤和真诚不时浇灌友情,让友情常青。

(三)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要改进方法技巧的辅导

作为个体,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把握好方法技巧非常必要。这里结合研究者多年的教学和心理咨询实践,探索出几种有效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

第一主动沟通法。人与人的交往是从彼此认识开始的。通过沟通交流,彼此认识,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交往动机等,才能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因此,要多与同学沟通思想,主动和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志趣相投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主动征求同学意见,主动和有误解的同学谈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等,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换位思考法。遇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设身处地地关注同学的处境和需要,真诚地理解和考虑同学的感受。别人悲伤时,要有同情心,别人困难时,要将心比心。你希望别人怎样对自己,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别人。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4)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231-01

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并通过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在大学新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为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如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同学难以交往、与其他同学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抵制交往等。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良好的交往环境,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发展出较为完善的人际交往技能,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建立起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本文基于提高大学新生人际关系设计了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通过实施证明了该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有效性,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制定符合大学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一)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需要考虑青年学生、高中到大学、刚刚入学这几个关键词语,活动选取要由浅到深、由动态到静态、由趣味性到认知性,并且要注意活动节奏的设计,避免过于活跃或严肃。

(二)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设计的具体案例

以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2013级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80人,女生30人。该学院年级学生所学专业为数学、物理等理论性较强的理科专业,调剂学生较多,多数学生对专业缺乏认同感,很多学生性格弱势不善于表达,喜欢拿着手机自娱自乐,大学目标规划缺失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针对以上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从中随机抽取55人为实验组,男生42人,女生13人,对实验组的55人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共分四个阶段8次辅导,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并且不参加类似其他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剩余的55人作为控制组,男生38人,女生17人,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也不进行类似的团体心理辅导。两组学生在年龄、民族、学习成绩、成长环境等构成方面没有任何差异。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培养大学新生掌握多层次的人际交往策略,较好的去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注重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并建立起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

第一阶段:人际熟悉,共4个活动:人体器官交朋友、谁更受欢迎、知彼知己、征兵总动员。

第二阶段:人际沟通,共5个活动:交流面对面、怪物史瑞克、趣味报数、拯救海神号、此处有声胜无声。

第三阶段:人际信任,共3个活动:食指超能力、森林向导、冰面强渡。

第四阶段:人际合作,共4个活动:撒网捕鱼、紧急支援前线、小鸡快快跑、建设罗马城。

二、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首先,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团体中全部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量表包括四个方面的维度:交谈困扰程度、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和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对110名大学新生发放量表,进行人际关系的前测工作,统计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人际关系。

其次,对实验组的55名大学新生进行为期八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

再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再次对这110名大学新生进行人际关系的后测。

最后,将活动前和活动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各维度均值上均相差不大,说明两组数据在同一水平线上,符合要求。实验组在经过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后,在交谈困扰程度、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均显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方面达到了极为显著差异。控制组的前后测之间除了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较之前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在其他维度上均没有显现出显著性差异,只是均值较辅导前有所下降。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大学新生在8周的学习生活中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帮助很大,在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5)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9-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10-极易受伤害。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觉得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不能确信自己的仪表(容貌)。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评分与解释

评分:

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

你的总分是:________。

解释:

0-8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的困扰少;9-14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19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20-28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严重的行为困扰。

第1、5、9、13、17、21、25题,表示你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6分以上,不善于交谈;3-5分,交谈能力一般;0-2分,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

第2、6、10、14、18、22、26题,表示你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6分以上,行为困扰较大;3-5分,交际与交友较被动;0-2分,行为困扰少,为人真诚、热情。

第3、7、11、15、19、23、27题,表示你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6分以上,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3-5分,可能是个多侧面的人;0-2分,待人接物能力强。

第4、8、12、16、20、24、28题,表示你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5分以上,存在较严重的困扰;3-4分,行为困扰程度一般;0-2分,能够较好的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的关系。

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与同学交往的过程,是中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了解他人、掌握社会交往技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重要途径。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他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彼此平等对待,而不能把对方当成“小跟班”随意使唤,一味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应该盛气凌人或者居高临下,也不该卑躬屈膝或阿谀奉承。在与同学交往时,遇到问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立场来看问题。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的平等对待。不能因为家庭条件的好坏、个人特长的多少等隐私而另眼看待他人,也不能因成绩、能力、外表等存在差异而看不起别人。

二、热情交往、关心他人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三、真诚待人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日常生活中,要做细心人,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赞美;在批评对方的时候,要避免居高临下的教训人,应中肯地提出建议。真诚待人,才能使交往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四、互相沟通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能经常与人言谈,交换意见,认真听取他人陈述的事实和意见,而不是以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只顾自己的想法,忽视他人的观点,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在受误解时,绝不可针锋相对、感情用事,而应该保持冷静,耐心的解释和说明。当与朋友产生误会时,要会自我检讨,用于承担责任。

五、消除依赖感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6)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开放性的问题为主,设计了“知心大姐姐信箱”:“假如我是你的知心大姐姐,你会向知心大姐姐提出哪些问题呢?你有哪些悄悄话向我诉说呢?”以如皋市部分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初中和高中女学生为样本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68份,其中初中女生343人,高中女生325人。

三、调查结果

面对“知心大姐姐信箱”,大多数女生都认真而诚恳地说出了困扰她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她们提出的各种困扰、担忧甚至秘密,共计为1033个。经过归纳处理,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她们不同程度地受如下六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困扰。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表明,女中学生提出的1033个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为396个,占39.3%,是影响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随年龄增长、年级增高,人际关系困扰呈上升趋势(初中时占37.1%,高中时占43.2%);早恋问题为294个,占28.5%,是影响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第二位因素,随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早恋的困扰在逐渐下降(初中占29.1%,到高中则下降为25.8%);影响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三位因素是学习问题,194个,占21.2%,学习问题随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呈下降趋势(初中占22.4%,到高时只占16.4%)。这三类问题是目前女中学生中最为严重的心理困扰,约占总问题的90%。其它还有社会适应问题,占4.7%,性别及爱美问题,占3.5%,人生观问题,占3.6%。这些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女中学生。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困扰女中学生心理的这六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每一类问题进行了分类统计,从中可以发现在每一类问题中,是哪些具体因素在影响着女中学生。

1.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女中学生的首要问题

女中学生涉及的人际关系是同学关系、父母关系和教师关系,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女中学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问题,占53.2%。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有的女生写到:我知道顶撞父母是不对的,但他们不理解我,不懂我的心……我很少真正开心过。

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是女中学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占30.5%。从她们的回答中发现,女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

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早恋问题是困扰女中学生的普遍问题

早恋问题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我们把目前困扰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分为“想涉足型”和“已涉足型”两类。具体困扰她们的原因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知,女中学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遇到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学习。正如她们所描述的:“我们喜欢和男生玩耍……和男生在一起就是和女生不一样,有朦胧异样的感觉……”

3.学习问题是困扰女中学生的第三大问题

从表4我们可知道,女中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占73.1%。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学习无兴趣和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是引起女中学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占24.7%。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较小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可了解到,在人际关系、早恋、社会适应及性别和爱美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女中学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更易产生心理冲突。因此,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正确认识女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教育对策

1.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要消除女中学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要改变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女中学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大多数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有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高得多。女中学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或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女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

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女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女中学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方法、技巧。如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三动”,即教师启动,师生互动,

学生主动;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2.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女中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女中学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挫折,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女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女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她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女中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她们不能正确处理与父母、教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处于青春期的女中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她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她们产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她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女中学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不要“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利、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女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她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她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父母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她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尊重她们的意见,鼓励她们参与家庭事务。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她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7)

目前,中学生的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他们被各种问题所困扰,例如,人际关系方面,身体方面,学习方面,因此,让我们都来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已经提上了重要日程。作为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特征,要开展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适时适地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尽快使其摆脱心理阴影与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面临的第一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

初中生在心理问题上主要来自三方面困扰。其一,同学间关系。初中生内心有强烈交友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单纯盲目,有时会发生同学间、朋友间不融洽,孤独倾向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还会发生矛盾或造成不良后果。其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父母严重代沟,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子成才,只是一味重视学习成绩,不能理解孩子的压力,不能正确的对待和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味简单粗暴,加剧了孩子内心心理的冲突和矛盾,使之形成叛逆心理。其三,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初中生面临青春期时,心理变化特别大,表面上看他们长大了,其实心理上特别脆弱,他们希望老师关系他,理解他,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认可,如果老师在教育学生方法上不够恰当,不能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致使他们丧失了上进心,甚至会使他内心受到严重创伤。

二、初中生面临第二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父母对子女期望越来越高。繁重的课业负担,父母的过高期望,使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个个孩子不堪重负,为了应试教育,各个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教育,违反心理健康原则,使学生出现异常行为,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压力。

三、困扰初中生第三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迈步走进青春期。他们此时随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此时的初中生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闭锁心理。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对于男同学,则更喜欢交异性朋友,比较容易冲动,做事不假思索,盲目冲动。青春期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早恋。初中生对异性追求与向往,开始表现逐渐强烈,如果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教育引导,就会使学生陷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轻者耽误学生,重者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面对初中生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如何正确处理好初中生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法,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准则,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他们采取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几点:

1.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生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所造成的烦恼与忧虑,如学习竞争加剧以及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初中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产生这些困扰,与社会家庭学校有关,又与他自身生理发展有关。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教育与辅导,要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让他自觉调整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有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消除初中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初中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3.鼓励学生学会沟通,学会正常交往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8)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某医学院的361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6%。其中男生27名,女生321名;独生41名,非独生307名;本科生119名,大专生229名。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采用由张建新和Schwarzer共同修订的中文版,有1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把所有项目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分,分数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写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主要测量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共28道题,分4个维度考察人与人相处时存在的困扰程度。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越高,说明行为困扰程度越强。本量表使用广泛,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T检验与相关分析。

2 结果

2.1不同特征护生一般效能感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独生与非独生护生的一般效能感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护生的一般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女生高(t=3.70,p

2.2护生一般效能感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分析

护生的一般效能感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交谈方面的困扰程度(r=-0.345,p

3 分析与讨论

3.1不同特征护生一般效能感的差异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护生的一般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一般效能感比女生高,这与往常的研究相一致。男生比女生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女生通常偏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具有跨专业、跨年龄、跨地区的一致性,这可能与社会对不同的性别角色有不同的期待有关。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校护生还没有实习和工作,并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所以由性别产生的问题还没引起男生的注意,因而性别层次对男女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

独生护生与非独生护生的一般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护生的一般效能感较高,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的不同能培养不同人格的子女,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独生子女。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能享受到更好的家庭条件和受教育条件以及更多的爱,从而增加了幸福感并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不同学历的护生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受调查的学生均为90后护生,90后的一代在相对开放的社会里成长起来,其自我概念更强,对自我的接纳程度更高,所以不管是本科学历还是专科学历在一般效能感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3.2护生一般效能感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护生的一般效能感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一般效能感越高,其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就越低,交谈方面的困扰程度、交际方面的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及与异往的困扰程度也越低。一般效能感是指个体一种总体上的自信心。自信心高的人更乐观开朗,平易近人,易于与人沟通交流,也容易接受他人的建议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更容易被异性接受从而降低与异性的交往困扰程度。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9)

Study on the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Medical Student. Liu Liyong, Liu Jianchong, Li Lin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mterpersonal disturbance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rovide the correspondence strategy to solve it. Method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mong 139 medical students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is 41.01%(57/139), the occurrence rat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sturbance and the bewilderedness about intercourse with isomerism have significant genderdifference (P

【Key words】 Applied psychology;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Questionnaire; Medical students; Coping strategies

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对人与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必不可少的,而当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人际关系也较一般综合院校的大学生敏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概念的拓展,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既是医学生本身心理、社会完好的表现,又关系着其能否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1]。本文通过对某医学院139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医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为训练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医学院在校本科生,样本涵盖03级、04级和05级3个年级6个系部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7份,回收率为98.00%,其中有效问卷139份,有效率为94.56%。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2]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综合困扰程度(总)、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Ⅰ)、朋友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Ⅱ)、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Ⅲ)和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Ⅳ)五方面。量表共有28个选项,每项答案只有“是”与“否”两项,选“是”的计1分,选“否”的计0分,总分在0~8分者为无人际关系困扰、9~14分者为轻度人际困扰、15~28分者为较严重人际困扰,其中得分≥20分者为明显的人际关系障碍。

1.2.2 调查方法 由调查者向被试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与方法,统一指导语,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

1.2.3 统计工具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男生64人(46.04%),女生75人(53.96%);大一学生49人(35.25%),大二学生47人(33.81%),大三学生43人(30.94%);居住地在城市的有48人(34.53%),县城的有17人(17.23%),农村的有74人(53.24%);独生子女44人(31.56%),非独生子女95人(68.35%)。

2.2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发生情况 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41.01%(57/139),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30.22%(42/139),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10.79%(15/139)。人际关系困扰的发生在性别差异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与年级、居住地和独生子女没有关系。具体情况见表1。

2.3 在医学生人际关系构成情况方面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居住地和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4 被试群体的总平均分为8.04分,处于困扰的边缘 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朋友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和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四方面其困扰的程度为Ⅱ>Ⅰ>Ⅳ>Ⅲ。

2.5 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与性别有关 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 论

3.1 分析结果显示 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较综合院校大学生高[3],人际关系困扰的发生情况只与性别有关,而与年级、居住地和独生子女无关,此结果的后者与刘欣、徐光兴和汪雪莲等的结果不符[4,5]。男女生在人际困扰发生情况上的差异可能与其性格有关,也可能与其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人际关系困扰的发生情况与年级、居住地和独生子女无关可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城乡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无甚差别,当今的大学生大都出生在80年代,很多情况都可能与其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关。

3.2 调查显示 医学生人际困扰朋友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这与当今的教育体制有关,当今的大学生与外界的接触非常少,忽视了和周围人和外界世界的交流。从而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善交谈,难于表达自己感受,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常有意无意伤害别人、过分羡慕以致妒忌别人或与异往有较严重的困扰,不知如何把握与异往的分寸等有关。

4 建 议

4.1 为预防和减少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医学院校应加强人际关系教育,不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对医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常规监测,及早发现人际关系困扰者,特别是有人际关系障碍者。同时应开设人际关系课程,定期举办相应人际关系学讲座,帮助和鼓励人际交往差的学生主动热情的与人交往,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交往技巧,提高社交能力[5]。

4.2 优化自己的性格,宽以待人 在调查中发现男女生人际关系的问题50%是因为内向、孤僻造成的。要克服和消除内向性格和孤僻感,就要从自我做起,树立正确的自我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有意识的培养各种活动兴趣,在活动中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主动与人交往并以诚相待[6]。

4.3 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素质 所谓成功交往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指要具备真诚、互助、热情、自信、谦虚等重要的人格品质,而且主要是指在遇到人际矛盾时,要敢于面对,及时化解,不要回避掩饰,不要使矛盾越积越多,并且要严于解剖自己,多做自我反省,自我批评[7]。

5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1

[2]谭晓东.社会医学与健康促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

[3]陈秀芹.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及对策.湛江师范学报,2004,25(1):138-140

[4]刘欣,徐光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相关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2):128-129

[5]汪雪莲,许能锋,等.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7-250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10)

本人现从事技术部门的共青团工作,与人交道已远远不能随性而为,在实际沟通中,确实也感到过困惑,在人性化的时代,多元化的成长背景已经造就了所谓"80后"、"90后"一样的个性青年,沟通的价值已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正如八项基本管理技能中所强调的:说的艺术、听的艺术,以及问的艺术。

实践经典,不断完善自我

沟通,是指两个或多位个体或群体之间交换信息和分享思想及感情的过程。凭借本人曾经学习过的管理心理学知识和八项基本管理技能的阐述,我确实仔细的考虑将一些技巧实践到自己的工作中来。具体来讲:

在说的方面,以4C原则为要求,即清楚、明确、完整和慎重思考,在每次例行会议和工作进行中,改变以前单纯的命令性用语和程式话交流方式,删减冗长的报告体工作安排方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精辟的指明工作要点,明确目标,将鲍雷夫法则的1—8个字用语运用起来,以检测这些理论上的价值期望是否可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得到兑现。

在听的方面,贯彻积极倾听的原则,比如不打断别人说话、适当提问等等,在交往过程中实践卡耐基的哲学:"在一场谈话中,最重要的人是那一位倾听者。"

在问的方面,依照提问的原则,重点实践在和上级单位和领导的沟通过程中,层级式的外在条件,原本会影响到沟通的平等和畅通,希望自己的实践能真的有所改变。

原来我曾那么接近幸福

在最近的几周时间内,我根据自己的安排实际落实了在沟通方面的基本管理技能的理念,具体包括在共青团工作中定期和成员座谈,用技巧的言语将对方置于会话主导地位,不断倾听他们的思想,过后做好记录,特别是跟踪任务完成过程,关注沟通反馈在情感因素方面的影响力。在和上级单位、领导的交流中,改变以前的听命式被动交流,合理的互动,正常的反馈,真正的用沟通来提高效能。

在实践一段时间后,我明显的发现团队的主动性更强,成员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也出现了互助的现象,实现了三个沟通的效果:一是协调行动,二是实现信息共享,三是表达情感和情绪。

通过反思理论的运用,我发现其实很多方式方法和自己以前掌握的管理心理学原理相似。在总结影响沟通效能的因素时,也可按照心理学划分成认知与任务因素、人际沟通因素、态度与个性因素和跨文化沟通因素。

在认知与任务因素中,包括:

1、在对信息进行"译码"时,信息发送者的可信度,以及发送者对于接受者或"听众"敏感性,都对于沟通效果有显著影响。

2、人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对于沟通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具有很大的影响。

3、各人的参照框架会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一线的员工、主管等具有不同于中高层经理的参照框架,因而产生内隐性的沟通歪曲和偏差。

4、人们在沟通中倾向于表现出某种"选择性倾听",以至于阻碍新的似乎有所冲突性的信息加工,并且在上行沟通中起到"过滤"的作用。

5、在任何沟通情境中,人们的兴趣、价值观取向会影响对信息作出价值判断,这里指在完整接受沟通信息之前赋予一定的价值。这一倾向主要会受各人经历和信息评价的影响。

在人际沟通因素中,可大体将管理沟通风格分出四种:专制型风格、顺从型风格、维持型风格和成功型风格。总之,沟通方式与管理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态度与个性因素,简单说就是人们的态度、观点、信念等会造成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跨文化沟通,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外文化条件下的人际沟通,二是不同区域或价值观念下的人际沟通。

在学习了八项基本管理技能中,关于沟通的技巧确实很有普遍性,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我认为还可以补充几点。

1、跟踪信息与调节信息流;

2、利用反馈和移情;

上一篇: 高二历史知识 下一篇: 海洋经济产业政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