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7 17:52:26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1)

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春风扑面的形势下,我国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却并不乐观,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的“备胎”选择,由此导致了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堪忧的结果。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仅为初中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都有待于改善和提高,诸多原因造成《Photoshop图像处理》这一学科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探索一种适合Photoshop教学法的新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设计准备

1.设计研究课题

课题设计是指在授课前期学科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性题目,它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基础,在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课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研究课题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摒弃“本本主义”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即将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设计时要充分与学生生活背景、未来工作需求相结合,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合理、适当的处理后设定为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其能创造性地研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2)课题的设计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研究课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和工作问题中,据此做适当的处理后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从而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使得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顺利完成“同化”与“顺应”的过程,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拟订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重点是为学生拟订研究计划。教师依据课题内容把重、难点有序地融入研究计划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据可依地开展实践研究,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力促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科研型的中职师范生。课题研究计划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即,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拓展研究。拟订课题研究计划其作用如下:

(1)将课题研究计划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利于实践研究的开展。

(2)提高科研能力、协作能力,改变以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完后做枯燥等待的现象。针对同一内容,学生的研究时间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当前研究内容后,可依据课题研究计划独立开展下一环节的实践研究,或帮助其他同学开展研究,提高其独立研究能力和协作能力。

(3)计划书的拓展研究内容为可选完成项目,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基本内容的研究,反之,部分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后可独立开展拓展研究部分的内容,总结交流过程中通过展示拓展研究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动力。

(4)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及表达能力。完成研究内容后,请学生对知识点加以总结、提炼并填写研究结果,在完善了科研过程的同时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上开展研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制作步骤

出示研究课题和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内容的制作步骤,使学生对作品的制作建构一个整体的过程框架,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加以梳理。这一环节的实施,教师可使用谈话法、提问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制作步骤,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看的现象。

2.研究制作方法

学生对制作步骤有了整体建构后,即可开始分步研究制作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任何一个作品的制作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再适时引导讲解。

3.实践理论验证

师生共同研究了作品制作方法后,由学生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下发课前设计的课题研究计划,让学生依据计划书开展实践研究,教师巡回辅导。经过长时间观察分析发现,在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当中又分为两种性格的学生,即外向型和内敛型。外向型学生表现为热情大方,愿意帮助其他同学讲解制作,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去帮助其他同学,使其在辅导过程中升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身师范性和示范性;内敛型的学生较为深沉,自己做完后喜欢静静坐在自己位置上等待教师安排下一环节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让其参照下发的课题研究计划书开展下一步骤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实现分层次教学。

4.总结研究结果

在反复实践研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研究结果的填写,用以再现知识点,完善课题研究计划的填写,提高学生的总结梳理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2)

二、结合实际,组建课题

根据时代要求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来确定子课题。同时要考虑教师队伍结构特点,组建课题组和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以英语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年组建三个校级课题研究小组。再由备课组长动员并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这样,全组英语教师都加入到了微型课题研究小组。

三、有机结合,实践研究

以微型课题研究为龙头,以推进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为目标,把微型课题研究和英语教师知识管理有机结合,认真开展微型课题实践研究活动。1.研究要求。扎实有效。要求英语教师切实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做到边教边研。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环节,一步步推进筛选课题、设计方案、分工研究、总结汇报,对解决什么问题、想获得什么结果、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的步骤心中有数,对每个阶段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都要很清楚,使研究有内容、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有措施、有效果,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在研究之前,课题组逐一审核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提出调整意见,保证研究沿着正确的路子前进。实事求是。加强研究过程的引导和督促,结题时上交原始材料,并附上工作列表,组长确认后签字。2.组织方式。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开展研究,原则是解决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全校英语教师参与,以备课组为单位采取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学期初,英语备课组讨论确定该组该学期要研究的微型课题研究题目,并拟定出研究计划,经学校审批后再立项实施研究,备课组成员明确分工,各施其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各组一般是选取本年级英语教育、教学、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每个备课组都有一个课题,每位英语教师都参与进来研究,研究周期为一学年。同时,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建立核心成员为骨干、英语教师全员参与的研究队伍;并结合阶段检查的情况,合理调整研究步骤和内容,使之更适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3.选题指导。要求选题要有针对性,问题应来源于英语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困惑,着眼解决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题的视角要有新意,要突出个性和特色,教材剖析、教法改进、学生教育等。要求课题具体、务实,问题切口要小,研究的内容要易操作,避免脱离教学实际。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简明、准确。4.反思学习。反思,增添源头活水。英语教师努力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反思。以反思为研究的起点,以思考促进研究,以研究带动思考。在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同时,同步开展教育教学即时反思。学习,提升研究素养。定期组织理论、实践知识的微型讲座,在讲座时由英语教师边听边记,边听边考,提高了学习效率。5.通过课题研究,英语教师可以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对提升学校品位都有推动作用。教师的研究、思考意识和教育教学实践意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科研开始成为我们英语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写作、研究成为我们大家的共同话题,这对于学校管理、学科组建设、教研组工作开展都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英语教师专业水准的提升,学校的制度建设也会迈上了新的台阶,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四、总结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微型课题研究贴近英语教育教学实际的优势,坚持让英语教师着眼于自己的学科、课堂和学生,坚持让英语教师思考当前面临的问题,在运用中体验科研的力量,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从而增进科研的原动力。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把握住研究的核心内容,灵活地处理研究步骤、周期等问题,更多地鼓励英语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多样化的研究。坚持研究服务于自身教育教学,对微型课题准确定位,并注重引导英语教师研究细微的教学问题,更注重英语教师通过反思、探究而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

作者:林建 单位:福建省长乐城关中学

参考文献:

[1]梅广稳.以微型课题研究推进教师知识管理[J].课外阅读旬刊,2010(12):83-85.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3)

二、自然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理科教学中较难达成的课程目标。本课的第三个亮点正是较好地达成这一目标。这得益于本课伊始的情境创设,即选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工作人员穿的T恤可降解的视频资料,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从中提炼了高质量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合成类似这样的环保材料呢?怎么合成?”显然,能有这样强烈的愿望,达成“认识到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目标,围绕这一情感需求,全课的学习活动逐步展开,直至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借助网络学习聚乳酸的性质用途,结合第二个视频资料“我国聚乳酸材料应用”,学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容地升华为运用所学改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三、驱动性的问题设计是推动探究教学的灵魂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4)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广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改变问题意识淡薄的窘境,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旧的课程标准下,学生被当做盛装知识的容器和记忆的工具,教师则成为传话筒和灌输机。虽然广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改变问题意识淡薄的窘境,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但总的说来,当前高中政治学科培养问题意识的理论和方法还比较零碎和稚嫩,系统化、可操作性的经验则更少,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问题意识淡薄的颓势。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动机。教师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学习,就可以使他们启动思维,活跃思想,探究知识的奥秘,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同时,强烈的问题意识还可以使学生从具有挑战性的、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其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才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活跃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活跃师生双方的思维,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助于优化和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步骤

步骤一:课前确定研究主题。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既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又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前,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课堂研究的主题。确定的研究主题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贴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步骤二:组成研究小组,开展课前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确定了研究主题后,为了使问题研究得以深入展开,教师要将研究主题分解为若干个研究问题,让学生根据对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组成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研究小组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开始搜集、加工和处理信息。最后,各研究小组对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反映出来。

步骤三: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将课前各研究小组形成的书面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过程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知识。这一步骤具体包括:(1)导入。教师利用背景介绍、情景设置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思考和研究。(2)设问交流。由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让对该问题有深入了解的小组派代表回答,在共同交流中巩固课前研究结果和课堂学习的知识。(3)研究讨论表达。按照课前学生的研究小组的分工,对课前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获得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自信心的满足。(4)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指导性评价,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点评,从而启迪思维、拓展思路、明确将来的研究任务。

4.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工作:(1)教材知识的指导。培养问题意识的目的是使学生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灌输为现在的主动探索研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增加可研究性价值。问题意识的增强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更加到位,对任何问题都能用研究的眼光审视、思考,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2)设置问题情境的指导。为了顺利地导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含有问题的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影视报刊的报道、耳闻目睹的周围事物的描述、教材中提出的现象或隐含的观点等,强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3)师生提出问题的指导。教师首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和善意的动作等营造积极民主的氛围,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向教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结语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学科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问题意识淡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欠缺的局面,就必须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开展课题探究研究性学习,又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双管齐下、两手抓,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应磊.论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5)

一是要注重“小”。即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从梳理个人(或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里,选择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切实可行的、能够彰显本校特色的、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是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分解成子课题,乃至子课题的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

二是要注重“真”。即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有专家提出:“教师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课堂教学,也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知识在课堂中的传递,实现教学传递和育人工作;二是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呵护、教养和促进。”教师必须围绕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困惑和疑难问题,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三是要注重“实”。即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和操作过程要“实一点”。特别强调“做起来”。即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要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有步骤、科学的安排,做到操作步骤、研究目标与课题组成员承担的具体内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相互落实,使每位课题参与者在相应的研究步骤与研究层面上进行研究。从而杜绝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坐车”的多,真正参与研究的少的“泡沫科研”现象。同时,课题组成员还要及时有效地反思、归纳、提炼每一环节,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

着眼于课堂教学,占住教育科研主阵地

教师的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搞好教学工作是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育科研只有在坚持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结出丰硕之果。离开教学活动去搞教育科研,必然会脱离实际,甚至走入误区。真正的教育科研应当是立足于本学科及本人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总结出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应当把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只有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才能结出更好的科研之果。教师要搞好科研,就应当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要认真地备课,认真地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备课作为教研的起点,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只有认真去搞好教学工作,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为搞好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着眼于反思实践,抓住教育科研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的方法有多种,但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是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为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反思实践研究。要使反思切实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和桥梁,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脑子里要有问题。有问题、有障碍才会有思考、有分析。教师在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就拿教学来说,如果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和合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6)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师、家长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以往的课例研讨存在以下问题:⑴教研活动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尽管在开展活动前我们也学习了一些课改理论文章,尽可能运用新理念来引导教研活动的开展,但由于大家的教育理论水平欠缺,并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整个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教研更多的是从感性认识出发,从以往经验出发,不论是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还是课后反思评议,都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⑵实施过程各环节安排不尽合理,研究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各轮之间时间过于紧凑,每轮课后的评议与反思未能充分深入有效地开展。所以针对下一轮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也未能充分展开讨论,没有实现最后一轮课形成一节精品课的最初目标。⑶课例的研究重点仍然是重教师、教学而轻学生、学习。每一节课后评议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还不够深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校的校本研修还处于“构建模式”和“入门”阶段,如何发挥课例的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代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也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二、构建的课例教学研究模式

1、一人同课多轮。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教学对象不断变化,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步骤:独立课,会诊课,反思课

2、多人同课循环(一课多轮的接龙式授课)。同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步骤:(1)同组教师通过学习交流,确定和本学科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设计课例。(2)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课例,集体备课并确立最初的教学设计。(3)由第一个教师按教学设计上课,同组教师听课,课后立即进行集体研究、反思原设计目标与实际效果间的差距和问题,再修改教学设计。(4)第二位教师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再上公开课、集备组教师再听课、讨论、反思整个过程,再修改教学设计,⑸然后由第三位教师上课。如此步步深入研究、教师依次在新的基础上执教,最后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3、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步骤:(1)教研组(备课组)确定教学主题(内容)。(2)多位教师分别备课、上课。(3)教师集体听课、评课。

4、互助式观课。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目的是通过观课后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步骤:(1)双方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观课的主题和重点;(2)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3)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重点,问题一定要具体;(4)后续行为,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5、邀请课。邀请课则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听课,是侧重于成果鉴定的课。步骤:(1)教师公布自己的上课内容和研究题;(2)发出邀请;(3)观课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4)观课教师进入课堂现场观察,并针对研究主题作出相对规范性的评价。

6、反思式观课。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带来实行的,让教师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步骤:(1)学校在“纯自然”的状态下,为教师摄制“家常课”;(2)上课教师自己反复观看,实事求是地剖析和反思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7)

1、 如何选题、开题

选题、开题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题有没有价值,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背景,这个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有什么价值,从实践上看,有什么价值。

2)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3)课题要与所学专业相关,且忌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差太大的题目。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选课题最好与过程装备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工程科学研究有关,尽量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的实际任务,也可以是教师科研或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 或者是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2、开题报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

1)课题的名称。课题名称是所要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练,一般不要超过20字;

2)问题的提出。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理论的价值,实践的价值,预计从几方面来完成。

3)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国际研究到什么程度,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来阐述。

4)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5)确定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具体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6)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自己具备哪些条件、研究路线是否行得通等。

7)列出时间安排。

8)列出参考文献。

3、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怎样写文献综述

查阅文献资料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

1)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的内涵确定课题的中英文关键词;

2)根据中英文关键词检索该课题领域的期刊、学位论文、专利、国际会议、经典著作或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通过检索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Elsevier数据库等,一般能查到较新的文献,找到几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利用国家或省市图书馆或一些科技情报检索机构,也能够查到一些相关文献。四是利用互联网,从一些专门的网站上也能获取一些信息。

在写文献综述时,可参照以下步骤:

1)首先要将与你课题题目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从而了解到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何,别人都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研究;

2)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评述目前研究的水平,研究方法的适用性或其不足;

3)最后评述一下自己拟研究课题有何意义,目前处在什么水平,自己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4、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度

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详细列出进行课题研究所需的工作(工作划分得越细,越容易统筹安排)根据总的课题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

有的研究内容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则需要分步进行;而有的研究内容关联性不是很强,则可以齐头并进,同时展开研究。例如,很多课题需要实验分析且往往需要在理论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之后进行,但是实验分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往往会拖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实验分析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如可分为试样制备、实验条件准备、实验、检验或标定等,可以将试样制备和实验条件准备等实验工作提前,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就开展这些工作,这样就节省了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进度与具体的课题有关,此处只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建议同学们可参照企业施工或维修计划图的方法,将细化的工作排列在时间进度表中,找出最优工作进度安排路线。

5、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8)

主题思维,即作为教育者,面对复杂的学情、纷繁的教学教研问题,要随时明确需要着手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或任务,有主题的进行教学管理的思维方法。

现今普遍存在的教学教研现状是:1.集体教研中“以课代研”,却研究内容不明确、研究目标宽泛,从而导致执教教师在备课时,教研目标定位不准确,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而缺乏深度和应有的教研价值;评课教师评课时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做到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难以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思路上的指引。2.个人教学缺乏研究意识,无法宏观把握教研课改动向,也难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自研课题或自主研究。

面对上述情况,笔者聚焦课堂课标教材和学科理性思考,从课堂共性问题切入,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以主题思维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从而使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符合教师发展的规律,促进教师对课标钻研、对教材研究的深度,以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

一、主题思维形成的三部曲

1.聚焦课堂课标教材

在高效课堂工程的推进要求中,音乐感性学科教学呼吁理性回归,使教学回归课堂、课标、教材“三位一体”。这需要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聚焦课堂、课标与教材,扎实学科的理性思考。

面对2011版新课标,宏观上我们应认真思考:经过10年实验,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对实验稿课标的意见与建议主要有哪些?音乐课标的修订是依据哪些原则做出的?修订后的课标有什么改变?在这些变化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什么?依据这些变化,我们一线音乐教师对教材修订有哪些企盼?对教学和教学评价可进行哪些具体调整?微观上,结合我们音乐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牢牢把握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承,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等多种音乐表现方式的学习。

同时在使用教材前,需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清楚地梳理出新教材的主要脉络,让教学有理可依、有步骤可循。

2.课堂共性问题切入

教学教研是为了解决在常态课堂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而对一个教研主题的把握能力决定研究的实效性。因此,主题选点小可以有效地对该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那种认为将几节学唱课放在一起,只要上了学唱内容,评课时泛泛而谈教态、课堂气氛等内容,就是作了“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研究”的认识是不合理的。

笔者倡导在主题思维引领下的教学教研可以将“小学一年级歌唱教学研究”细分为8个小主题:

(1)“学唱课《可爱的小象》同课异构研究”

(2)“趣味练声研究”

(3)“学唱课歌唱习惯培养研究”

(4)“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

(5)“学唱课节奏练习趣味化的教学研究”

(6)“学唱课中创设情境对以情带声的辅助作用研究”

(7)“教材中学生已会学唱歌曲的深度拓展研究”

(8)“学唱课获奖课例移植,经验改进研究”

这样一个大主题细化为8个小主题,在这8个小主题中,有教学设计的对比研讨,有教学方法的细化研究,有教学理念的实践摸索,还有成熟经验的移植等等,内容比较广泛;既各自成题,又相互关联。同时,这些小主题,都是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小主题虽然题目不同,但都围绕“一年级歌唱教学”这个大主题,并且每个小主题都有具体的切入点,教师容易进入教学的研究之中。既可以作为一个教师自己一个学期或一个月的教研内容,也适合同校几个教师之间合作研究,还适合于镇区科研组的教师人较多,分组进行各个小主题的对比深化研究。

3.深化主题思维

选题的确定应深化到人人有任务或课课有任务。如果是科组研究的教研主题,应将具体研究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如果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小主题,就应把主题完成计划落实到对每课的研究上。具体主题案例如下:

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研究内容,一年级是音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关键期中不仅要培养孩子规范的音乐课堂纪律、自然的发声状态、良好的聆听习惯,还包括良好的多声部意识等等。这点在教材的编写中多处都有明确练习指示。所以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是课标、教材、教与学的共同任务。为此,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实施中就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探究。

研究步骤一:

研究内容――下册第二课的《放牛歌》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间奏处的多声部打击乐器练习

研究步骤二:

研究内容――下册第四课的《可爱的小象》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演唱中的多声部打击伴奏练习

研究步骤三:

研究内容――下册第五课的《火车开了》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

二、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1.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

比如很多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课“长鼻子”《可爱的小象》一课中,经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初看这些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带着“主题思维”来审视一遍本课定标,它还不够准确。

首先,看课标对一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

其次,看教材编写的意图。从教材的编写上来看,这一课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用响板、碰钟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奏;了解音乐要素之音乐的快慢。

最后,纵向比较该教学内容的进度与要求。

(1)已学的学唱内容具体要求

下册《布谷》要求:放松、清晰地演唱;

下册《牧童谣》要求:随老师模唱旋律;

下册《数鸭子》要求:轻声、愉快地歌唱。

(2)二声部伴奏

在上册第一课认识了碰钟,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认识了响板,并在《咏鹅》、《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星光圆舞曲》、《龙咚锵》、《放牛歌》等课中多次进行过二声部及三声部的器乐合奏。所以本课的二声部伴奏是属于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

(3)已学内容中包含音乐的要素知识点

上册第三课讲过《音的强弱》;

上册第七课讲过《音的长度》;

下册第二课讲过《音的高低》。

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考与教材剖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可爱的小象》,感受大象的长鼻子音乐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歌词、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快慢对比演唱等方法学会表演唱《可爱的小象》。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可爱的小象》并认识音的快慢。

2.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下册第五课“游戏”《火车开了》为例,执教教师较多地选择学生模仿火车动作来边跳边唱;设置各车站站点、司机、站长等角色进行体验练习。但这些教法的选择并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体验活动,而是应该带着主题意识,让方法为内在服务、为目标服务,让孩子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又以《粉刷匠》为例,虽然这首歌曲在我们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但这首歌曲是学生幼儿园都早已学过的歌曲,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课中让孩子带着方纸帽子,分组进行粉刷比赛,看似学生开心地一遍遍在音乐性弥漫原则下,用体验式参与活动来感受、表现歌曲,但由于老师在本课没有“主题意识”,并不是通过体现歌曲强弱规律的动作表演唱、表现演唱音色的粉刷动作来创编、体会歌曲情绪的快慢对比、感受“刷子飞舞忙”的分组活动……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在“主题意识”引导下选择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3.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

在主题教研中,教学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因音乐教师善于表演不善于言表的特点,所以教研活动经常出现教师们不愿意进行评课的现象。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无法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设计思路上的指引。

比如主题教研活动“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之研究步骤三,它的研究内容是下册第五课“游戏”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是歌曲演唱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评课时不可以泛泛而谈老师的教态很好,专业基本功很扎实,而应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教师操作与实施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实施于学生的有效度是多少;教学成败的原因对于多声部声势练习还有其他什么有效做法等等方面去进行对课不对人的教研。这样会通过“主题意识”引领下的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检测课堂是否高效,推动课堂进行再反思、再设计、再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主题思维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意义

首先,通过主题思维引领下的教研,能让音乐教师有方法可循、有步骤可依地进行研究,既可以自己进行自主研究,也可以结合同科组、同学科老师的力量,共同进行某一主题教研。以“自主学习课前预设群体研讨课堂求证群体评议找出问题”的教研模式,让老师在发挥个人力量,得到个人提高的同时,又与集体形成合力,向着共同而明确清晰的目标,一起研究、探讨、实践、反思,共同提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其次,主题思维指导下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所以其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科学的理性思考研究过程。

主题思维引导下的教研,有力地促进教师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敏于动笔。而主题思维引导下的教研又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

蔡 云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乐 讯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项目

《汝州曲剧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研究》顺利开题

曲唱千里,源自汝州。2013年11月27日上午,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学科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子课题项目――《汝州曲剧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研究》 开题论证会在汝州市三高隆重召开,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200余名音乐老师参加了会议。本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汝州市三高、市四中和汝州市文化艺术学校为实验学校,课题组成员由河南省部分音乐名师和汝州市音乐教研员淡丽丽、汝州市三高音乐教师李慧怡、汝州市四中音乐教师殷利娜组成。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9)

实用性:根据目前的情况,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眼于未来。

新颖性: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

可行性: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科学性: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

2、选题的一般步骤:

(1)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2)拟写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确立,提出申请,填报项目议定书;

(4)开题论证。学校举行课题开题报告会可以请省、市专家作专项指导。

3、选题的具体方法:

(1)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

(2)随机性选择课题。

(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

(4)分解子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

4、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篇(10)

(适用于环保机械、数控技术等各方向)

一、 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及基本要求

1、 如何选题、开题

选题、开题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题有没有价值,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背景,这个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有什么价值,从实践上看,有什么价值。

2)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3)课题要与所学专业相关,且忌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差太大的题目。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选课题最好与过程装备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工程科学研究有关,尽量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的实际任务,也可以是教师科研或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 或者是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2、开题报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

1)课题的名称。课题名称是所要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练,一般不要超过20字;

2)问题的提出。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理论的价值,实践的价值,预计从几方面来完成。

3)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国际研究到什么程度,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来阐述。

4)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5)确定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具体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6)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自己具备哪些条件、研究路线是否行得通等。

7)列出时间安排。

8)列出参考文献。

3、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怎样写文献综述查阅文献资料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

1)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的内涵确定课题的中英文关键词;

2)根据中英文关键词检索该课题领域的期刊、学位论文、专利、国际会议、经典著作或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通过检索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Elsevier数据库等,一般能查到较新的文献,找到几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利用国家或省市图书馆或一些科技情报检索机构,也能够查到一些相关文献。四是利用互联网,从一些专门的网站上也能获取一些信息。

在写文献综述时,可参照以下步骤:

1)首先要将与你课题题目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从而了解到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何,别人都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研究;

2)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评述目前研究的水平,研究方法的适用性或其不足;

3)最后评述一下自己拟研究课题有何意义,目前处在什么水平,自己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4、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度

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详细列出进行课题研究所需的工作(工作划分得越细,越容易统筹安排)根据总的课题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

有的研究内容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则需要分步进行;而有的研究内容关联性不是很强,则可以齐头并进,同时展开研究。例如,很多课题需要实验分析且往往需要在理论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之后进行,但是实验分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往往会拖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实验分析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如可分为试样制备、实验条件准备、实验、检验或标定等,可以将试样制备和实验条件准备等实验工作提前,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就开展这些工作,这样就节省了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进度与具体的课题有关,此处只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建议同学们可参照企业施工或维修计划图的方法,将细化的工作排列在时间进度表中,找出最优工作进度安排路线。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专利、会议论文等,总数一般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3篇,参考文献要能体现相关研究领域科技发展的新进展。

二、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方法

1、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篇幅为1.5万字左右,一般不少于30页。

主要内容及编排顺序如下:

1)摘要;

2)目录;

3)前言或绪论(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相关情况的介绍、前人工作等、课题研究内容等);

4)按研究的内在逻辑关系给出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程序或实验等研究过程中的步骤、数据、结果等的描述;

5)结论与展望;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其中英文不少于5篇,需要在正文部分引用出处。

2、毕业论文撰写的方法

毕业论文是在完成各项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按上述内容阐述研究的目的、过程、成果及结论。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理论依据要充分,数据要准确,公式推导要正确,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毕业论文中。另外,要注意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数学模型建立的正确、合理性;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社会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创新。

另外,撰写论文时要概念清楚,内容正确,结构严谨,文字通畅,用语符合技术专业规范,各种标准资料的运用符合学科、专业国家标准的规定,图表清楚,图面质量符合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三、毕业设计的要求

1、 设计说明书内容

1)文献综述(研究课题的意义与作用、研究方案确定的原则与说明);

2)总体结构设计、技术方案依据及原理说明(有实验的应包括实验流程示意图);

3)技术实施过程、工艺计算、机械设计和强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

4)材料的选用和说明、机器或设备的制造、安装或检修;

5)结论、总结或专题讨论。

2、设计图纸的内容、图纸量的要求

设计说明书篇幅为1.5万字左右,一般不少于30页。

设计图纸:指机械设计标准所指的图纸,图纸绘制的规范及标准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设计图纸的总量不少于2张A0或4张A1的图纸。对于大纸画小图的现象应予避免或进行适当的折扣计数。

所有图纸须有图框和标题栏。图纸要有人审核并在“审核”一栏上签名,学生在设计一栏上签名。原理图、程序框图和流程图以及其它一些抛去文字就失去

意义的图不计其内。图纸可以用计算机绘制;任何人不得拷贝或抄袭他人的图纸,一旦发现则以作弊论处。

四、论文(设计)选题方向

1、产品设计

2、创新设计

3、表面工程

4、机械设计技术研究

5、机械设计

6、机器人设计

7、动画设计

8、振动控制及减振材料

9、逆向工程

10、图形处理网页设计

上一篇: 科研项目的申请 下一篇: 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