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性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7 17:52:20

工商管理的性质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1)

一、明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目标

目前,困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线执法人员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管的主要问题是,商品质量监管责任很大,市场上商品种类又很多,感到抓不住。奥运保障一条成功的经验是通过重点管理实现风险控制。因此,重点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同样适用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

1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目标决定管理重点,商品质量管理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出危害严重的商品质量事件,二是少出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管理目标不同,确定商品质量管理重点的标准也不同。

(1)确定高危险商品的标准是风险度。即该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从食品看,如畜禽产品,因为消费量大,又屡屡在饲料添加剂上出问题,而且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就是高风险商品。又如糕点、饮用水、奶、豆制品等,不仅消费量大,还是不经加工直接食用食品,一旦细菌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也很大,因此也是高风险商品,从一般商品看,建材中的细木工板、涂料,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汽车配件中的刹车盘、刹车油,以及涉及安全性能的低压电器、儿童玩具等也是高风险商品。

(2)确定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管理重点的标准是不合格率。从食品看,如蜜饯类食品尽管不合格率比较高,但因为消费量小,可以算是一般性食品质量问。从一般商品看,尽管手机投诉量很高,但因为不涉及安全和健康,也可以算是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

(3)实现高风险商品质量控制和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管理相结合。在实际监管工作中,高风险商品质量控制和一般性商品质量问题管理都是需要的,但又应该有侧重,不同层次管理目标应该兼顾。现在的问题是,对高风险商品质量控制的理性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评估,监管措施不到位,行动还不够自觉。日本问题大米的教训我们一定要汲取。对高风险商品,尽管问题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就很大,必须形成定期抽检制度,实现防范性管理。

2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目标决定监管的容,商品质量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安全性能与使用性能相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点是监管安全性能。如服装织物有害物质超标,我们必须管,而且要主动管。如果是掉色或织物缩水率高等使用性能问题,不一定要主动去检查,主要可以根据消费者投诉进行后续管理。

3 对不同性质的商品质量问,在处理方式上应该区别对待。商品质量问题按照危害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处理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

第一,只是商品标签不合格等轻微的问题,应以提示为主。

第二,在产品使用性能上有瑕疵或产品质量与其注明的产品质量不符的产品质量问题。如羊绒衫羊绒标注含量与实际含量不符,属于欺诈,应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商品的处理,我国《产品质量法》将不合格产品分为劣质产品和处理品。处理品是指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仍有使用价值,但产品在使用性能上有瑕疵或者产品的质量与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质量标准所规定的质量指标、产品说明中明示的质量指标,以及以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不符合的产品。对属于处理品的产品必须明示处理。

第三,存在安全问题的劣质产品。《产品质量法》明确,劣质产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要求,存在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或者失去了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如服装织物有害物质超标。对劣质产品一定要退市。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管理中遇到的不同性质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应该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二、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强化商品经营企业的责任

市场准入是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是通过督促企业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和进销货台账的方式进行准入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企业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和进销货台账更大程度是为了应付检查,索票索证漏洞很多,对保证经销商品质量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督促检查企业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和进销货台账,投入了过大的行政成本,

1 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是可供选择的实现形式

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责任,但对流通环节的管理不可能脱离生产源头的管理,奥运食品安全保障起决定作用的是,工商干部在337个涉奥食品安全风险点的驻场管理,而这种管理主要是通过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职能对接实现的。工商驻点干部通过严格查验由质量检测部门提供的食品质量检测报告,甄别不合格食品,通过这种管理职能的对接保障了供奥食品安全。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保证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并不直接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或抽查,而是以质量管理部门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的产品目录内的电动自行车作为准许上路的条件。实现政府管理部门职能对接,要从以往部门分割的管理转变为部门携手的链条式无缝隙管理。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上也是适用的,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借助质监部门在生产环节对商品质量的前期管理结果,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

质监部门从1982年起开始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至今已在66类重要工业产品实行了这项制度,食品是其中的一类。生产企业在取得《生产许可证》后,在商品外包装上要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质监部门在给食品生产企业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同时,发放QS标志,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外包装除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还要加印QS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是“质量安全”的英文缩写,没有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

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视为合格产品,将质监部

门形成的《生产许可证》目录,作为允许进入北京市场的商品目录。北京的商品销售企业只能根据《生产许可证》目录选择进货,不得从目录以外的生产企业进货和销售;商品零售商及食品中间消费者(饭店、单位食堂等),根据《生产许可证》目录从批发市场选择进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依据《生产许可证》目录对销售企业销售的商品进行检查;消费者根据《生产许可证》和食品OS标识选购商品,实现自我保护。

2 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在生产领域实现完全的商品质量控制短期内难以实现。监管商品质量必须管住源头,这是政府管理部门的共识。质监部门建立的商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就是力图从生产的源头把住商品质量关,这一管理办法符合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商品生产企业绝大多数规模比较小,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例,据2006年调查,在全国43.7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77.8%为个体户,即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很难达到质监部门规定的生产条件和食品质量标准,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没有通过质量认证,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整体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占到50%以上。

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对5个城市市场销售的内墙涂料进行质量抽检,合格率为83.5%;对3个城市市场销售的大芯板进行质量抽检,抽样合格率仅为32.2%。事实表明:从生产源头把住质量关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过程,还可能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而且,这一目标不可能在全国同时实现。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流通领域要把住商品质量市场准入关。

(2)商品质量抽检不能代替源头的管理。实行商品质量抽检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必须坚持做下去,但是单纯的商品质量抽检不能解决不合格商品前面清后面又进的问题,而且商品质量抽检不可能覆盖所有商品。只有把住流通领域的人口,在商品质量抽检前面加设一道准入的门槛,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管理盲点。

(3)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具有法律依据。《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规定:“凡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资格。”“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该产品。”这些都是强制性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流通领域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只是借助了质监部门实施的《生产许可证》制度的结果,是在管理上的延伸,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致的。总理在2008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时强调,要“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在流通领域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人,也与中央总体要求相一致。

(4)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目前,已经有66类商品及全部食品都实行了《生产许可证》制度,而且,质监部门形成的《生产许可证》目录,向社会开放,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免费查询,在流通领域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

(5)《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的实施。销售企业在进货时,应先进入质监总局的网站,输入商品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编号,即可获得相关信息。以查验供货商提供的《生产许可证》是否真实有效。真实,即厂名厂址是否相符,是否是该类商品的《生产许可证》。因为,《生产许可证》是按产品类别发放,只应用于同一企业的同类产品。同一企业不同类产品必须分别申办《生产许可证》。有效,是指《生产许可证》是否超过有效期,是否被吊销。通过这样的查验,可以堵塞索票索证过程中供货商提供假证明、假检测报告等漏洞。

(6)《生产许可证》市场准人的局限性。任何一种管理措施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也必然存在局限性。一是具有《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却不合格。如三鹿奶粉。二是生产企业生产的某一批次的产品质量不达标,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连世界名牌轿车都会出现批次不合格而召回的问题。上述问题都需要通过后续的质量抽检和市场管理作为补救。三是没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假冒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销售的现象会增加。但相比之下这些只是枝节问题,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可以将相当一部分不合格商品挡在市场之外,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这一基本作用不会因上述问题的存在而改变。

3 对没有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商品的节场准入方式

目前,在66类商品以外,还有相当多的商品没有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没有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但实行“三C”认证的产品。“三C”认证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产品安全强制认证。“三C”认证与QS认证的主要区别在于,QS认证是行政行为,是质监部门直接对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及其产品质量同时做出的双重认证,QS认证主要是针对食品,目前化妆品也列入了QS认证管理。“三C”认证是由质监部门认可的中介机构仅对产品质量进行的认证,“三C”认证主要是电器、玩具等产品,认证重点在于产品的安全性。QS认证和“三C”认证同属于强制性认证,未经认证的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目前,“三C”认证包括22类159种产品,质监总局及国家认监委的网站都有“三C”认证产品目录,通过网络可以免费快捷的查询。因此,对“三C”认证产品的市场准入,可以类同于《生产许可证》市场准人的做法。

二是既没有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又没有实行“三C”认证的产品。对这些产品,目前还是要以索票索证为主,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市场。

三、扩大信息源,实行商品质量倒查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有一项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建立信息网络,归集社会信息,及时发现食品安全事件,追查根源,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例如福寿螺事件的发现和解决。这一管理方式同样可以适用于商品质量管理。

1 扩大信息源。目前,商品质量管理的信息主要来自管理部门、消费者投诉举报、媒体信息。应该在此基础上,借助食品安全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信息源,建立商品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这是控制市场秩序,不出危害严重的商品质量事件的关键措施。扩大信息源包括:

一是与北京市卫生部门共建产品质量伤害监测系统,及时归集来自各医疗机构的产品质量伤害信息。目前,伤害是我国居民第五位的死因,是1至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试想如果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受害儿童到医院治疗的信息能被及时采集,并反馈到政府管理部门,其不良后果将大大减小。

二是与北京市各质量检测机构实现不合格商品信息共享。北京的质量检测机构数量多,他们拥有的不合格商品质量信息,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是与北京市交管部门实现由产品质量造成的交

通事故信息共享。我国目前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每年约10万人。其中大量事故是由于不合格的汽车产品及汽车配件造成的。

此外,还应与行业协会等实现商品质量信息共享。

2 实行商品质量倒查制度。即通过对缺陷商品受害人或不合格商品送检人的访问调查,进行分析评估,锁定疑似有质量问题商品,抽样送检,这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管理目标直接指向不合格商品,可以做到商品质量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防止危害扩大形成商品质量事件。

3 实行商品质量倒查制度的难点。难点在于信息归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主要不能靠单位间的个别协商,应该通过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加以解决。

四、实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减少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的盲目性,使管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建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风险评估制度。

一是对各类商品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高风险商品目录。高风险商品应该是动态的,如三鹿奶粉事件出现后,奶粉上下游产品就成为高风险商品,应列为抽检重点。

二是对某类商品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商品抽检需要重点检测的项目。

三是对归集的商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问题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

四是对检测出的商品质量问题性质作出评估j提出是否需要退市的建议。

区县工商分局也应根据辖区特点进行商品质量评估。

五、实现市场客体管理与市场主体管理结合,促进企业自律

商品质量管理是堵,是一种被动的管理,只有将市场客体管理与市场主体管理相结合。才具有防范的作用,才更加具有管理的主动性。实现市场客体管理与市场主体管理相结合的途径是,将商品质量管理纳入企业信用管理的框架。经销企业的销售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服务行为。而企业的服务质量是企业信用的重要内容。

一是将目前拥有的商品质量管理系统的信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整合成为对消费者有用便于查询的最终服务产品。链接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一个分项。

二是对生产企业或超市、商场商品质量抽检次数与合格次数,作为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向社会公开。公开质量抽检信息,对好的企业是信用激励,对差的企业就是信用约束,有利于督促企业加强商品质量管理,实现企业自律。

六、提高商品质量抽检的有效性

商品质量抽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商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商品质量抽检的目的是发现不合格商品,净化市场。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商品质量抽检的有效性。

1 商品质量抽检要向服务领域延伸。目前,商品质量抽检的重点是大型超市、大商场。应进一步向服务领域延伸。奥运保障期间,朝阳分局对涉奥签约的54家宾馆、饭店商品质量进行抽检,包括牙刷、肥皂、洗发水、浴液等6大类290种商品,不合格率达11.4%,有23家涉奥宾馆、饭店使用的客用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其中包括4家五星级饭店。顺义分局在辖区大型宾馆、饭店,抽取31个检测样本,不合格率高达71%。目前,遍布街巷的小食杂店也是商品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

2 商品质量抽检要向农村延伸。目前,农村边远地区商品质量监管是薄弱环节。治本措施是建立健全配送体系,加强对农村边远地区商品质量监管。

3 商品质量抽检要向流通领域生产资料延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生产资料的管理涉足不多。奥运保障期间,朝阳分局与质监部门共同对奥运12个新建场馆、6个配套设施工程建筑材料质量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一些建材供应商使用假资质、假质量检验报告向奥运工程供应建筑材料,并通过质量抽检发现大量不合格建材,共办理商品质量案件11件,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流通领域生产资料质量管理的良好开端。

4 商品质量抽捡要向物流高端环节延伸。物流是环环相扣的链条。在链条的高端,企业数量比较少、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大、辐射范围比较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自律意识比较强,监管这类企业,行政成本比较低,监管效果明显。链条低端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自律意识差,商品流转到零售店,就像撒开的沙子,管理难度大,管理效果差。因此,管住物流的高端企业,对落实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责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加强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商品质量管理。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中。几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在物流配送中心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的,可见物流配送中心在保证商品质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加强对批发市场的商品质量管理。如顺义区零售食品70%来自石门批发市场,可见加强批发市场商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三是加强对总经销、总、连锁超市总店等类企业的商品质量管理,以减轻下游市场的监管压力,提高监管效能。

5 科学取样对提高商品质量抽检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商品质量抽检的目的是发现商品质量问题。由于工商干部缺少商品专业知识,市场随机抽取样本效果并不好。根据基层管理干部的经验,由专业人士或质量监测机构人员协助抽取检测样本,可以大幅度提高商品质量问题发现率。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2)

(一)工商行政管理有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在完善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的管理,基础管理相对弱化,存在不少漏洞。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很多,但由于没有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流程特点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上存在“空白点”,且可操作性差。比如我们景区目前正在实行的“两错追究”办法就有一些待改进之处,例如工作中的责任怎么区分?问题谁来查?怎么查?多久查一次?发现问题怎么办?谁来纠正?怎么处罚?具体的处罚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完善改进,而建立ISO9000标准的质量和监督体系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其次,我们许多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明、管理缺位的现象,有的工作没人干,有的工作抢着干,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现象屡屡发生,造成工作的被动;市场监管执法也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因素大,离依法监管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工商行政管理者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在服务监管对象方面管理较多地考虑如何加强市场经营秩序,优化经营环境,但在如何方便经营业户方面考虑地较少,没有体现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营业主的宗旨。如何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尤其是加大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工作将是我们今后改进工作的一个重点。

这一系列的监管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商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发挥工商各项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经营者,改进和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并与国际管理服务标准接轨,迎接加入WTO后巨大的挑战。在景区就是要适应管委体制的调整,针对新形势做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工作。

(二)ISO9000标准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ISO9000标准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不仅在于其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而且更在于其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对各行业均有兼容的适用性。ISO9000标准要求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及影响工作结果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管理体系审核及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任何一个单位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都可以按照IS0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控制,促进工商管理的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价工作结果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效果。总之,尽管ISO9000标准起源于制造业并且偏重于制造业的管理特点,但它所蕴涵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同样是适用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引入ISO9000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引入ISO9000标准无非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ISO9000标准的管理体系。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引入ISO9000标准前就客观上都存在着相应的管理体系,也就是存在着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只不过该管理体系没有完全满足ISO9000标准的要求。贯标的目的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管理体系,使之更为完善、科学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本身的组织都较为健全、而且配备有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近几年我们工商系统全方位地加强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力度,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我们泰山景区分局就有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大专以上学历的同志占全体人员的比例很高,这就为开展ISO9000贯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本身已经具有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了建立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基础。

(四)省内其它地区工商局的成功经验,说明我们景区分局引入ISO9000标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部分有远见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经在工商管理中引入了ISO9000标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像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充分运用ISO9000质量保证模式的过程控制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全面改善了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反映良好,并得到了省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因为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的的确确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水平。领导说好,是因为管理起来更容易;普通干部也说好,是因为职责分明,事事有据可依,形成了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良好环境。不仅如此,人家还把办公自动化引入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中,进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莱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这些单位的成功例证和取得的明显实效,有力地证明了ISO9000标准的的确确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巨大提升空间的最好填充剂,是我们迎接新世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挑战的最可靠保证。

正是基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且ISO9000标准也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再加上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ISO9000标准一定能促进景区的工商分局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ISO9000贯标工作的具体实施

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工作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除了要贯彻ISO9000标准的“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核心管理思想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原则。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来考虑,合理确定管理体系需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二是整体优化原则。管理体系是由若干个有关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以整体优化为原则。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结合原则。建立管理体系要考虑内部质量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外部质量保证的需要,使二者有机结合。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必须对本单位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原有管理体系存在的差距,确定了改进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科室之间的工作接口,调整、完善工作流程,对所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确定对工商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控制的程序和办法,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满足“5个W、一个H”,5个W是指做什么、由谁做,何时做,何地做,为什么做;一个H是指怎样做。

首先,贯标工作必须进行ISO9000标准的培训,然后集中人力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供领导讨论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接下来就是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并完成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符合性审核,最后申报要求通过ISO9000标准的认证。为了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动员培训到位。贯标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求该单位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理解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因此,动员培训是贯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贯标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都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训方法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并在合适的时间专门组织管理体系知识考试,达到以考促训的效果。二是运行实施到位。标准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按文件规定办,文件规定的内容都要做到,要克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三是检查监督到位。管理体系运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偏离文件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监督。用内审制来强化管理体系的自我约束能力,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四是改进完善到位。贯彻不单是单纯为了拿一张证书,而是要通过贯标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能搞虚假的、形式的东西。因此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这也是标准对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对各种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都应严格要求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按要求进行纠正,而且还要对纠正后的效果还要进行验证。

关于实施ISO9000标准认证的几点肤浅感受

我们通过对比东营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先进工作理念,以及我们近一段时期贯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取得工作新突破的重要前提,观念不转变、思想僵化,想干好工作无从谈起。在我们分局刚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引入ISO9000标准时,许多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工作起来阻力很大。但我们分局领导始终坚定信心,在大力宣传、树立质量意识的同时,切实做好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力争用高质量的管理体系、更为简洁和科学的工作程序这个事实来教育大家、说服大家。通过我们艰苦的努力,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终于建立了,通过初步实践,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与现实工作并不脱节、并不矛盾这一事实,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群众的自发参与和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使我们有信心完成好ISO9000贯标工作,并最终通过认证。

另外,为了搞好ISO9000的贯标工作,我们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领导重视、全体动员,注重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贯标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全员参与”又是成功的基本保证,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者是人,我们的工作方针必须是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革新和创造精神,营造良好的贯标氛围。

(二)加强管理文化的培养。管理文化包括目标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们景区分局机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制度文化,养成事事按制度办的意识。遇到事情,制度规定该找哪个部门就去找哪个部门,不要养成“凡事找领导”的依赖心理。各部门之间也要明确分工、职责清晰,一切按制度办。这样无论领导更换或者是岗位轮换,大家都知道怎样工作,真正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保证工作的连续和规范。

(三)持之以恒。质量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要把质量意识真正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去。不仅在体系的建立和认证过程中,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让“不断改进”这个ISO9000质量体系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永远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为了保证ISO9000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详尽的过错追究体制。客观地说,ISO9000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它虽然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责任的归属,但如何追究责任则是一个干部管理的体制问题,没有一个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就很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ISO9000管理体系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细化现行的“两错追究”办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并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如等级制、能级制,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罚你有根据、奖你有条例。用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保证ISO9000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

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的现实意义

在景区工商分局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在全省工商系统的县(市区)分局中为首例。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想如果我们这次的实践能够成功,其意义将远远超过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这件事情本身的范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强调的质量意识,将迫使我们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征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内容与总局提出的今后工作改进方向不谋而合,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锻炼一支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为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能纠正目前的一些错误认识。谈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们往往想起它所具有的执法性一面,即确保市场监管任务的完成,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杜绝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但却忽视了它很重要的另一面,即服务管理对象。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目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部分执法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滥施权威,有的甚至对经营者故意刁难从而谋取私利,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工商行政管理者的形象;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权力的化身,能一手遮天,法律意识淡薄,不顾及正常的工作程序,导致了很多工作被动,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威。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了“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思想,把服务提高到重要的地位,让每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在与经营者打交道时,时刻不忘“服务、法律、按程序办”等信条,明白经营者的满意与否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任务一样是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权本位”的意识,改善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和执法水平。

(三)“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能大大地改善、密切与辖区经营者的关系,营造一种互相信赖、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经营环境,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宽松的氛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离开经营者的支持将寸步难行,如果我们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了经营者的作用和地位,强调经营者的主人翁意识,强调我们的服务和尊重,将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守法”变为“我要自律”,让每个人明白工商行政管理和经营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可以说,“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原则,将为每个在景区内的经营者,树立自律意识,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四)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可以打破目前大家同吃“大锅饭”的局面,调动全局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职责分明和监督改进,我们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奖优罚懒机制,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将使以前那些混日子的南郭先生原形毕露,让真正想干好工作的同志感到舒心。从体制上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实,用激励和制约双重机制保证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是“创新”这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主旋律的最好体现。它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模式、进行思想革命,还需要我们变革许多旧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法,广泛运用新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使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对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起到以点带面和启示性的作用,引导我们用发现和探索的眼光去看待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胆变革、勇于创新,在新世纪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面的、新的突破。

一、为什么要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即ISO)制定和的一个管理类标准,它总结、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精华,是一套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至于工商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工商行政管理有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在完善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的管理,基础管理相对弱化,存在不少漏洞。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很多,但由于没有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流程特点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上存在“空白点”,且可操作性差。比如我们景区目前正在实行的“两错追究”办法就有一些待改进之处,例如工作中的责任怎么区分?问题谁来查?怎么查?多久查一次?发现问题怎么办?谁来纠正?怎么处罚?具体的处罚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完善改进,而建立ISO9000标准的质量和监督体系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其次,我们许多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明、管理缺位的现象,有的工作没人干,有的工作抢着干,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现象屡屡发生,造成工作的被动;市场监管执法也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因素大,离依法监管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工商行政管理者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在服务监管对象方面管理较多地考虑如何加强市场经营秩序,优化经营环境,但在如何方便经营业户方面考虑地较少,没有体现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营业主的宗旨。如何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尤其是加大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工作将是我们今后改进工作的一个重点。

这一系列的监管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商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发挥工商各项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经营者,改进和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并与国际管理服务标准接轨,迎接加入WTO后巨大的挑战。在景区就是要适应管委体制的调整,针对新形势做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工作。

(二)ISO9000标准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ISO9000标准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不仅在于其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而且更在于其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对各行业均有兼容的适用性。ISO9000标准要求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及影响工作结果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管理体系审核及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任何一个单位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都可以按照IS0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控制,促进工商管理的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价工作结果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效果。总之,尽管ISO9000标准起源于制造业并且偏重于制造业的管理特点,但它所蕴涵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同样是适用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引入ISO9000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引入ISO9000标准无非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ISO9000标准的管理体系。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引入ISO9000标准前就客观上都存在着相应的管理体系,也就是存在着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只不过该管理体系没有完全满足ISO9000标准的要求。贯标的目的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管理体系,使之更为完善、科学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本身的组织都较为健全、而且配备有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近几年我们工商系统全方位地加强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力度,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我们泰山景区分局就有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大专以上学历的同志占全体人员的比例很高,这就为开展ISO9000贯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本身已经具有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了建立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基础。

(四)省内其它地区工商局的成功经验,说明我们景区分局引入ISO9000标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部分有远见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经在工商管理中引入了ISO9000标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像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充分运用ISO9000质量保证模式的过程控制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全面改善了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反映良好,并得到了省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因为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的的确确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水平。领导说好,是因为管理起来更容易;普通干部也说好,是因为职责分明,事事有据可依,形成了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良好环境。不仅如此,人家还把办公自动化引入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中,进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莱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这些单位的成功例证和取得的明显实效,有力地证明了ISO9000标准的的确确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巨大提升空间的最好填充剂,是我们迎接新世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挑战的最可靠保证。

正是基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且ISO9000标准也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再加上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ISO9000标准一定能促进景区的工商分局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ISO9000贯标工作的具体实施

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工作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除了要贯彻ISO9000标准的“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核心管理思想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原则。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来考虑,合理确定管理体系需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二是整体优化原则。管理体系是由若干个有关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以整体优化为原则。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结合原则。建立管理体系要考虑内部质量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外部质量保证的需要,使二者有机结合。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必须对本单位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原有管理体系存在的差距,确定了改进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科室之间的工作接口,调整、完善工作流程,对所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确定对工商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控制的程序和办法,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满足“5个W、一个H”,5个W是指做什么、由谁做,何时做,何地做,为什么做;一个H是指怎样做。

首先,贯标工作必须进行ISO9000标准的培训,然后集中人力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供领导讨论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接下来就是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并完成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符合性审核,最后申报要求通过ISO9000标准的认证。为了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动员培训到位。贯标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求该单位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理解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因此,动员培训是贯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贯标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都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训方法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并在合适的时间专门组织管理体系知识考试,达到以考促训的效果。二是运行实施到位。标准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按文件规定办,文件规定的内容都要做到,要克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三是检查监督到位。管理体系运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偏离文件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监督。用内审制来强化管理体系的自我约束能力,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四是改进完善到位。贯彻不单是单纯为了拿一张证书,而是要通过贯标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能搞虚假的、形式的东西。因此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这也是标准对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对各种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都应严格要求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按要求进行纠正,而且还要对纠正后的效果还要进行验证。

关于实施ISO9000标准认证的几点肤浅感受

我们通过对比东营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先进工作理念,以及我们近一段时期贯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取得工作新突破的重要前提,观念不转变、思想僵化,想干好工作无从谈起。在我们分局刚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引入ISO9000标准时,许多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工作起来阻力很大。但我们分局领导始终坚定信心,在大力宣传、树立质量意识的同时,切实做好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力争用高质量的管理体系、更为简洁和科学的工作程序这个事实来教育大家、说服大家。通过我们艰苦的努力,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终于建立了,通过初步实践,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与现实工作并不脱节、并不矛盾这一事实,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群众的自发参与和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使我们有信心完成好ISO9000贯标工作,并最终通过认证。

另外,为了搞好ISO9000的贯标工作,我们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领导重视、全体动员,注重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贯标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全员参与”又是成功的基本保证,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者是人,我们的工作方针必须是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革新和创造精神,营造良好的贯标氛围。

(二)加强管理文化的培养。管理文化包括目标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们景区分局机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制度文化,养成事事按制度办的意识。遇到事情,制度规定该找哪个部门就去找哪个部门,不要养成“凡事找领导”的依赖心理。各部门之间也要明确分工、职责清晰,一切按制度办。这样无论领导更换或者是岗位轮换,大家都知道怎样工作,真正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保证工作的连续和规范。

(三)持之以恒。质量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要把质量意识真正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去。不仅在体系的建立和认证过程中,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让“不断改进”这个ISO9000质量体系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永远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为了保证ISO9000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详尽的过错追究体制。客观地说,ISO9000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它虽然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责任的归属,但如何追究责任则是一个干部管理的体制问题,没有一个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就很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ISO9000管理体系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细化现行的“两错追究”办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并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如等级制、能级制,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罚你有根据、奖你有条例。用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保证ISO9000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

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的现实意义

在景区工商分局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在全省工商系统的县(市区)分局中为首例。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想如果我们这次的实践能够成功,其意义将远远超过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这件事情本身的范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强调的质量意识,将迫使我们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征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内容与总局提出的今后工作改进方向不谋而合,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锻炼一支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为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能纠正目前的一些错误认识。谈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们往往想起它所具有的执法性一面,即确保市场监管任务的完成,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杜绝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但却忽视了它很重要的另一面,即服务管理对象。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目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部分执法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滥施权威,有的甚至对经营者故意刁难从而谋取私利,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工商行政管理者的形象;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权力的化身,能一手遮天,法律意识淡薄,不顾及正常的工作程序,导致了很多工作被动,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威。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了“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思想,把服务提高到重要的地位,让每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在与经营者打交道时,时刻不忘“服务、法律、按程序办”等信条,明白经营者的满意与否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任务一样是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权本位”的意识,改善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和执法水平。

(三)“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能大大地改善、密切与辖区经营者的关系,营造一种互相信赖、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经营环境,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宽松的氛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离开经营者的支持将寸步难行,如果我们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了经营者的作用和地位,强调经营者的主人翁意识,强调我们的服务和尊重,将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守法”变为“我要自律”,让每个人明白工商行政管理和经营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可以说,“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原则,将为每个在景区内的经营者,树立自律意识,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四)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可以打破目前大家同吃“大锅饭”的局面,调动全局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职责分明和监督改进,我们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奖优罚懒机制,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将使以前那些混日子的南郭先生原形毕露,让真正想干好工作的同志感到舒心。从体制上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实,用激励和制约双重机制保证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是“创新”这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主旋律的最好体现。它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模式、进行思想革命,还需要我们变革许多旧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法,广泛运用新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使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对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起到以点带面和启示性的作用,引导我们用发现和探索的眼光去看待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胆变革、勇于创新,在新世纪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面的、新的突破。

一、为什么要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即ISO)制定和的一个管理类标准,它总结、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精华,是一套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至于工商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工商行政管理有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在完善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的管理,基础管理相对弱化,存在不少漏洞。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很多,但由于没有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流程特点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上存在“空白点”,且可操作性差。比如我们景区目前正在实行的“两错追究”办法就有一些待改进之处,例如工作中的责任怎么区分?问题谁来查?怎么查?多久查一次?发现问题怎么办?谁来纠正?怎么处罚?具体的处罚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完善改进,而建立ISO9000标准的质量和监督体系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其次,我们许多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明、管理缺位的现象,有的工作没人干,有的工作抢着干,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现象屡屡发生,造成工作的被动;市场监管执法也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因素大,离依法监管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工商行政管理者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在服务监管对象方面管理较多地考虑如何加强市场经营秩序,优化经营环境,但在如何方便经营业户方面考虑地较少,没有体现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营业主的宗旨。如何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尤其是加大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工作将是我们今后改进工作的一个重点。

这一系列的监管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商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发挥工商各项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经营者,改进和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并与国际管理服务标准接轨,迎接加入WTO后巨大的挑战。在景区就是要适应管委体制的调整,针对新形势做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工作。

(二)ISO9000标准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ISO9000标准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不仅在于其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而且更在于其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对各行业均有兼容的适用性。ISO9000标准要求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及影响工作结果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管理体系审核及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任何一个单位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都可以按照IS0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控制,促进工商管理的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价工作结果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效果。总之,尽管ISO9000标准起源于制造业并且偏重于制造业的管理特点,但它所蕴涵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同样是适用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引入ISO9000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引入ISO9000标准无非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ISO9000标准的管理体系。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引入ISO9000标准前就客观上都存在着相应的管理体系,也就是存在着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只不过该管理体系没有完全满足ISO9000标准的要求。贯标的目的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管理体系,使之更为完善、科学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本身的组织都较为健全、而且配备有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近几年我们工商系统全方位地加强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力度,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我们泰山景区分局就有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大专以上学历的同志占全体人员的比例很高,这就为开展ISO9000贯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本身已经具有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了建立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基础。

(四)省内其它地区工商局的成功经验,说明我们景区分局引入ISO9000标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部分有远见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经在工商管理中引入了ISO9000标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像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充分运用ISO9000质量保证模式的过程控制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全面改善了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反映良好,并得到了省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因为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的的确确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水平。领导说好,是因为管理起来更容易;普通干部也说好,是因为职责分明,事事有据可依,形成了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良好环境。不仅如此,人家还把办公自动化引入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中,进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莱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这些单位的成功例证和取得的明显实效,有力地证明了ISO9000标准的的确确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巨大提升空间的最好填充剂,是我们迎接新世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挑战的最可靠保证。

正是基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且ISO9000标准也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再加上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ISO9000标准一定能促进景区的工商分局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ISO9000贯标工作的具体实施

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工作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除了要贯彻ISO9000标准的“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核心管理思想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原则。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来考虑,合理确定管理体系需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二是整体优化原则。管理体系是由若干个有关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以整体优化为原则。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结合原则。建立管理体系要考虑内部质量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外部质量保证的需要,使二者有机结合。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必须对本单位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原有管理体系存在的差距,确定了改进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科室之间的工作接口,调整、完善工作流程,对所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确定对工商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控制的程序和办法,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满足“5个W、一个H”,5个W是指做什么、由谁做,何时做,何地做,为什么做;一个H是指怎样做。

首先,贯标工作必须进行ISO9000标准的培训,然后集中人力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供领导讨论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接下来就是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并完成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符合性审核,最后申报要求通过ISO9000标准的认证。为了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动员培训到位。贯标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求该单位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理解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因此,动员培训是贯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贯标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都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训方法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并在合适的时间专门组织管理体系知识考试,达到以考促训的效果。二是运行实施到位。标准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按文件规定办,文件规定的内容都要做到,要克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三是检查监督到位。管理体系运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偏离文件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监督。用内审制来强化管理体系的自我约束能力,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四是改进完善到位。贯彻不单是单纯为了拿一张证书,而是要通过贯标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能搞虚假的、形式的东西。因此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这也是标准对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对各种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都应严格要求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按要求进行纠正,而且还要对纠正后的效果还要进行验证。

关于实施ISO9000标准认证的几点肤浅感受

我们通过对比东营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先进工作理念,以及我们近一段时期贯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取得工作新突破的重要前提,观念不转变、思想僵化,想干好工作无从谈起。在我们分局刚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引入ISO9000标准时,许多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工作起来阻力很大。但我们分局领导始终坚定信心,在大力宣传、树立质量意识的同时,切实做好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力争用高质量的管理体系、更为简洁和科学的工作程序这个事实来教育大家、说服大家。通过我们艰苦的努力,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终于建立了,通过初步实践,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与现实工作并不脱节、并不矛盾这一事实,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群众的自发参与和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使我们有信心完成好ISO9000贯标工作,并最终通过认证。

另外,为了搞好ISO9000的贯标工作,我们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领导重视、全体动员,注重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贯标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全员参与”又是成功的基本保证,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者是人,我们的工作方针必须是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革新和创造精神,营造良好的贯标氛围。

(二)加强管理文化的培养。管理文化包括目标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们景区分局机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制度文化,养成事事按制度办的意识。遇到事情,制度规定该找哪个部门就去找哪个部门,不要养成“凡事找领导”的依赖心理。各部门之间也要明确分工、职责清晰,一切按制度办。这样无论领导更换或者是岗位轮换,大家都知道怎样工作,真正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保证工作的连续和规范。

(三)持之以恒。质量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要把质量意识真正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去。不仅在体系的建立和认证过程中,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让“不断改进”这个ISO9000质量体系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永远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为了保证ISO9000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详尽的过错追究体制。客观地说,ISO9000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它虽然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责任的归属,但如何追究责任则是一个干部管理的体制问题,没有一个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就很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ISO9000管理体系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细化现行的“两错追究”办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并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如等级制、能级制,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罚你有根据、奖你有条例。用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保证ISO9000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

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的现实意义

在景区工商分局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在全省工商系统的县(市区)分局中为首例。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想如果我们这次的实践能够成功,其意义将远远超过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这件事情本身的范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强调的质量意识,将迫使我们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征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内容与总局提出的今后工作改进方向不谋而合,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锻炼一支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为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能纠正目前的一些错误认识。谈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们往往想起它所具有的执法性一面,即确保市场监管任务的完成,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杜绝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但却忽视了它很重要的另一面,即服务管理对象。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目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部分执法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滥施权威,有的甚至对经营者故意刁难从而谋取私利,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工商行政管理者的形象;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权力的化身,能一手遮天,法律意识淡薄,不顾及正常的工作程序,导致了很多工作被动,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威。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了“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思想,把服务提高到重要的地位,让每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在与经营者打交道时,时刻不忘“服务、法律、按程序办”等信条,明白经营者的满意与否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任务一样是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权本位”的意识,改善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和执法水平。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3)

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金融、财务、营销、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竞争实则是管理人员素质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实现。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工商管理培训更是极具意义。首先,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需要。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总体偏低,同时还有部分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训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已面向世界,同时,竞争也显得更为激烈,从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对这样的环境转变,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断地更新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顺应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实现企业转变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培训以帮助领导干部驾驭企业从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国家所确定的企业管理干部的新要求,也以工商管理培训为内容,以达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工商管理培训又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工作项目。总而言之,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与社会、并与世界接轨。加强工商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2目前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往往会忽视管理培训,并认为培训是不必要的,使培训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些领导甚至会借故推托不参与培训。二是培训的师资相对落后。如果企业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就很难为培训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师资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低、教师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低等。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形式、内容单一,培训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训考核方式滞后。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与传统的学校教学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往往都是以简单的笔试考核为标准,也同样会造成应试培训的结果。

3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

鉴于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从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工商管理培训,针对现存的培训机制中存在的滞后问题而探讨加强培训的方式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一,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首先要端正领导、员工等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从根本上加强培训意识。而提高对培训的重视又必须先从领导干部内部抓起,只有在领导干部内部端正了对培训的态度,才有可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而干部领导层则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宣讲,使员工明确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无论是领导或是各层员工,都应该转变观念,一改过去“培训无效益”的观念,把工商管理培训当作一项投资,增强管理培训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认识并理解只有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总之,要拓宽视野、重新站在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上,深刻认识对全企业员工进行全方位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现实重要性。

第二,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改善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师资水平。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对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认证过程。应从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评估。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对其展开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在了解时代管理动态与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广泛吸纳国内外的管理专家人才。同时,多参与国际形式的工商管理交流会,交流管理培训心得。另外,通过鼓励培训教师开展课题调研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提高培训教师对培训对象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4)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44-02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分包管理,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维护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认识到分包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解决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工程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力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意义

1.1 分包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分包管理是指工程的业主或总承包商,将一部分工程项目分包给具有一定条件的承包单位的一种项目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分包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由业主直接分包,合同由业主和分包商直接签订。第二种是在业主的认可之下,总承包商找到分包商,并签订分包合同。第三种,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签订合同,但具体的分包商由业主指定;还有一种,由总承包商将一些项目直接分包给分包商。由此可见,指定型的承包管理工作由业主控制,但大多数情况下,一般的分包管理是由总承包商来负责的。这可以极大地方便总承包商控制和管理分包商,同时,业主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更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1.2 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必要性

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分包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对于工程来说,通过分包,可以激发分包商的竞争意识,提高劳动效率和施工的质量,从而保证了电力工程的效率和质量。而对于分包商来说,可以降低工程负担,减小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压力,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成本。而对于业主来说,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包商,将工程分包出去,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满足质量的要求。同时,分包商为了获得更多的承包机会,会主动提高其工程承包的实力,不断提升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实力,以低消耗,创造高效率,极大地提高工程施工的能力和质量。

但是,要实现电力工程项目分包的作用,就要加强分包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控制分包商在人员、技术以及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减小因分包商的独立性过大而导致的控制不善,效率低下,工程质量监管不力等问题,从而对总承包商的名声和信誉造成损毁。

2 电力工程项目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分包商的施工能力有限,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如果在选择分包商及签订合同时,没有对承包商进行严格的考核或存在私人交易问题,所选择分包商的施工能力达不到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那么,这种人员和技术方面的不足,会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产生极大地影响。因此,对于分包商资历的考察,是分包管理的首要内容。

此外,分包商所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达标,这是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有些分包商为了节省资金,降低成本,在工程材料的选择方面,以次充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若总承包商不能进行有效地管理,会对电力工程项目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一些分包商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不严格,导致一些操作技术不规范,甚至违章操作,不仅对电力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甚至会产生施工安全问题。一些分包商在管理中,往往忽视工程的整体性,进行独立管理,导致整体与部分的分离。由于分包商本身具有极大的独立性,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可能会忽视工程的其他部分,不主动配合总承包商的总体规划,对电力工程的总体项目产生影响。

3 提高电力工程项目分包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增强分包合同管理

电力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在承包合同中对于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的工程范围以及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按照合同中的相关规定,对分包单位进行择优选择,然后签订安全协议与分包合同。其中,分包合同必须对工程的分包性质、施工范围与分包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明确,合同的金额要根据相关造价管理的规定确定。另外,在签订了安全协议与分包合同以后,分包单位才可以进场施工,同时,分包单位要与进场分包人员签订劳务合同,施工单位要根据签订的分包合同对分包单位进行严格审查。

3.2 加大对二次分包的管理力度

①对于二次分包管理责任的落实。电力工程的施工单位对于二次分包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要有充分认识,统一思想,强化管理,对于分包管理的责任进行全面落实,建立起二次分包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电力工程的安全建设。同时,各单位对于劳务分包与专业分包要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禁止单位以专业分包的方式进行对劳务分包的管理,坚决杜绝违规分包与转包的现象。另外,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和作业范围的要求,强化对于二次分包的资格审查与现场监督与管理,更好地完善二次分包的管理机制。

②对于分包单位的资质要求进行明确。按照相关规定,对于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要求,要与业主单位进行招标时对于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相近。对于特殊高难度工程,要求分包单位具有总承包一级、专业承包一级或者更高的资质。对于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要求,必须要具有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所颁发的建筑业的企业资质,或具有送变电工程的专业承包二级、电力工程施工的总承包二级或者更高资质。

③对于二次分包加强现场管理。施工单位要加强对于二次分包现场的管理,对于分包现场人员的基本情况、进出现场时间以及出勤情况进行全面掌控,在开始分包作业之前,要对分包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于变电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封闭式管理。另外,施工单位要提高对人员的配置管理,对二次分包现场作业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

3.3 协管分包

施工单位要对检查、工程、人资、经营、质量以及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合理科学地分工,使各部门能够有效地对分包作业进行协调管理,在确保电力工程实施项目的安全建设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单位层面,加强分包管理的安全工作机制,对于工程本部和施工项目部门之间分包管理界面与流程进行进一步地明确,使各部门能够真正对于分包管理进行协调、完善。

4 结 语

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包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总承包商在分包商的选择、监督、管理上要有严格的规划,保证管理的有效性。而分包商面对激烈的竞争,也应完善自身制度,提高工程管理的能力,主动接受总承包商的管理,配合工程的总体发展,按时保量地完成电力工程项目。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5)

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通过学习财务、金融、国际商务、营销、经济法等知识,达到提升工商管理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法来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的能力。所谓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开展财务、金融、国际商务、营销、经济法等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积极迎合市场潮流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而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专业知识丰富、管理基础过硬、科班出身的经营管理队伍,经营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无疑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必要性,当前,根据国内外学界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将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概括为下面几点: 

1.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领导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家族企业等,其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的企业领导队伍多数不具备良好的学历水平,一些人凭借资金、人脉掌握企业管理权限,却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而即便有的管理人员是科班出身,学历良好,却工作年限较短,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其能力。而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可促进企业领导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各级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并通过相关案例学习以及调查数据,来了解企业管理规律,弥补经验上的不足,进而使得企业领导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有助于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受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外同类企业的竞争激烈,宽广的国内外市场空间,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差异等,均使得现代企业置身于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面对这样的新形势,现代企业必须以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以应对。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无疑是转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重要途径。 

3.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企业必须摆脱粗放的管理模式,结合行业转型与升级趋势,对自身生产经营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和升级,革新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使其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启发,进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反思、总结,且制定出更有效、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和改革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三、利用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方法 

经营管理队伍知识、素质与能力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然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企业甚至不愿从繁忙的管理活动中抽出时间开展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除此之外,即便有些企业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也深受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陈旧单一、受训人员考核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而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解决以上问题,可采取如下方法: 

1.重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 

企业要想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必须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工商管理培训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要积极接受工商管理培训,以端正、认真的态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宣传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性,增进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与了解;第二不管是企业的领导,抑或企业的普通员工,都要转变“培训走形式”的错误观念,要将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种投资活动,强化企业所有人的培训意识,增强他们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让大家懂得只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才能缔造团结、高效的管理组织与学习型团队,才能收获理想的经营管理成效,促进企业理论的提升以及改善企业领导、员工福利待遇。综上所述,企业应将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以身作则,积极宣传和倡导,使工商管理培训的价值与意义深入人心,这样才能调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积极性。

2.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资水平,可采取下面的方法:首先强化工商管理师资质认证,为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应聘请专业的工商管理师开展培训活动,对此,企业应对候选人的资质证书、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态度与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次拓宽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渠道,通过企业内培养、外聘、专家兼职等途径壮大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队伍,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再次企业要积极鼓励、扶持工商管理培训师参价具有国际级别的工商管理交流会,通过参加交流会可以增长见闻,开阔视野,丰富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法。总而言之,要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商管理培训队伍,需要企业与工商管理培训师们的共同努力,为此,企业应从资金、物质、职业发展平台等方面对工商管理培训师给予良好的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工商管理培训师自身则应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提升自身培训水平。 

3.强化培训方式创新与改革 

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层次丰富、内容复杂、难度较大的任务。要想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有效性必须积极创新和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教育内容。面对激烈的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创新培训手段,提升培训成效:(1)信息时代下,信息获取、收集、处理、利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中广泛使用的管理手段,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乃至普通员工都必须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因此,工商管理培训中应结合各个岗位的任务与工作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手段;(2)为了激发受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应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讲座式教学法等趣味性、开放性较强的教学形式,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受训人的视野与思路,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使接受培训的管理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为了保证培训活动对受训人的针对性,应结合不同管理层级、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受训人员制定个性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案,使它可以很快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完善受训人员考核机制 

大部分企业会给一些领导、员工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因此利用这些机会进行系统性的工商管理培训是非常可行的,但却通常难以得到理想的培训成果,原因在于许多员工和领导仅将其看成是一个旅游休息的机会,并没有怀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接受工商管理培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强化受训人员考核机制建设,以充分明确工商管理培训的目标、意义,使受训人员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改善自身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来激发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工商管理培训受训人员考核机制的完善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训人员考核中一方面要包含理论考核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涉及实践考核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和考核方法使受训人员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其次,每次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都应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确定受训人员考核目标,并向受训人员进行阐述和解释,使其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最后,受训考核机制中要突出情感态度的考核评价内容,对受训人员在受训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思想认识及其对企业和团队的情感等内容进行客观评价,以通过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协作水平。 

四、总结 

总括而言,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对于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价值,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培训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方式和强化对受训人员的考核评价等手段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有效性,以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6)

1.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含义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主要涉及到金融、营销、运营、经济、财务、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是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2.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实现企业干部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多数企业管理层的调查发现,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极度缺乏,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相关的企业干部进行统一的培训,将有力的弥补干部在这方面的知识缺陷,在提高其管理质量和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进行,有利于企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积极迎合时展的具体要求。在我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身员工的素质,以实现对于各种形势的应对,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已经成为新时代企业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其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在进行有效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层驾驭企业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将不断提高,由此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缺陷

通过对于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的话,势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淡薄

结合大量的企业调查发现,在企业开展的各项培训体系中,很少涉及到企业工商管理方面的内容,这种严重忽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观念一直存在,并且已经成为工商管理培训体系建立的阻碍。尤其是企业领导层对于这方面工作的不重视,将使得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意识难以形成。

2.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素质偏低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是针对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这不仅仅需要培训师具备相关行业的经验和技能,还要能够切实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执行工商管理培训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对于培训师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实际上,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技能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传统,难以保证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

3.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制度不健全

严格来讲,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应该成为企业长期进行的一项培训活动,这是保证工商管理培训长效机制的必要之举。但是实际上由于很多企业缺乏规范的工商管理培训制度体系,企业各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难以切实的执行下去,使得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随意性很大,也就难以保证工商管理培训制度的贯彻执行了。

4.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都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无论是培训的内容,还是培训的形式,都延续着传统的模式,难以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5.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滞后

很多情况下,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结束之后,部分企业部队与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和测评,使得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形成了无所谓的心态,使得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另外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仿照教育方式,以笔试的形式来进行各项考核,实际的效果也难以有效的反馈出来。

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从整体来讲,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系统化强的工作,需要以统筹规划的视角去开展多角度的尝试。如思想观念、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和视角等。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

首先,积极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实现各层领导和员工对于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端正其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为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积极将工商管理培训意识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中去,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氛围,为开展各项培训工作造势;最后,注重在转变培训思想观念过程中,发挥领导的模范作用,以此为引导实现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意识的形成。

2.注重对培训师资的管理

首先,积极制定严格的培训师准入机制,对于培训队伍的资质进行审查,保证其在素质技能、教学经验、行业知识方面是符合企业培训的初衷的;其次,积极将企业工商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纳入到培训体系中去,以此实现培训结构的优化,为开展更加有效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打下基础;最后,不断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去实现培训师资力量的提高,以便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培训师资队伍。

3.建立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首先,积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体系,将工商管理培训作为长效机制来做,以实现其稳定性,为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其次,积极以岗位目标责任制来开展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对没有如实开展培训的部门进行惩罚;再者,针对于培训内容执行严格的培训考核机制,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保证培训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积极将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纳入到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中去,实现对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的激发。

4.不断改革培训内容和形式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7)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商务文件产生对高校档案工作带来的影响

(1)对高校档案保管方式的影响。当电子商务文件通过某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设备存储于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支持这种载体的技术和设备环境。由于电子商务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电子商务文件在保管条件上必须不断地通过计算机等设备的更新换代来适应新技术,才能达到经常保存和使用文件的目的。这是电子商务文件在保管上同纸质文件不同的特殊要求。

(2)对高校档案业务工作的影响。电子商务文件的产生使高校内各院、系、部产生的档案材料能及时归档,快速地提供利用。文书处理部门平时在网上将收、发文都输入到计算机中,各级部门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在网上分组传阅与自己相关的文件,并注上处理意见,年终归档时,只需向档案室移交一份分类组卷目录清单,把数据通过一定格式传输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即可,较之过去减少了档案室繁琐的大量数据录入工作。

(3) 对高校档案利用方式的影响。电子商务文件档案的使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用者在任一时间、地点只需有一网及配置较高的计算机,即可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同时,网上利用的开展,也会使档案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进入极好的良性循环之中。

(4)对高校档案馆(室)职能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今后高校各类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编目工作关注焦点不再是文件实体,而是文件背后的活动和意图,换言之也就是档案的开发利用途径问题。

二、在一定时期内高校电子商务文档不可能全部替代纸质档案

现代化办公手段已在各高校广泛采用,电子商务档案也应运而生。由于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商务档案能使载体与内容信息实现分离,摆脱了纸质等载体档案所具有的时空局限性,因此,有的档案工作者认为电子商务档案存储、检索、传递方便快捷,是纸质档案所不能比拟的,用不着再保存纸质档案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我们必须认清电子商务档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部分取代纸质档案的功能,不能最终全部取代纸质档案;电子商务档案和纸质档案不是一对新、旧事物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继承性和相互否定性。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我认为纸质档案和电子商务档案将长期并存。其原因如下:

(1)构成替代关系是要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的。从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情况来分析,纸张记录档案材料其中稳定性的特点是磁性记录材料所不具备的,磁记录材料的不稳定性是不适合作为档案载体材料的最基本的要求的。因此,当档案室一方面保存磁记录材料的同时,又对应地保管了大量的纸质载体档案,这就是档案界所讲的“双轨制”。也就是说,磁记录材料如果解决不了其稳定性的问题,那么纸质材料就难以被彻底取代。

(2)电子商务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不如纸质档案好确定。电子商务档案原始性认定的艰难性使其难以像纸质档案那样被接受。纸质档案的原始性鉴定通常采用“原件”鉴定法。档案信息形态包括印章、签字笔记等的真实性鉴定及档案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鉴定。由于其直观性、鉴定工作比较简单,普通人员都能掌握。而电子商务档案的内容信息可与它的信息载体分离,可以从一个载体复制到另一个载体,无原件复制件之分,很难区分内容更改前后的状况。

(3)纸质档案目前还是人们的传承习惯。纸质档案使用近两千年,对人类社会,特别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影响久远、根深蒂固,既有现实实物的真实感,又有历史印证的沧桑感,人们不仅在思想上对纸质文书、档案的使用,情有独钟,偏爱有加;而且,从现实上讲,至今在国内外的一些特殊行业、部门、工作环节及相当一部分人群中,由于计算机及其电子商务文件档案生成的特殊性等多方面原因,纸质文件档案的统治地位仍未被电子商务文件档案所取代,由于人们对真迹的尊重和渴望,无纸化档案只具有相对意义。

三、加强高校电子商务文件档案管理的设想

加强高校电子商务文件档案管理首先要解决好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并非易事,它涉及到电脑应用技术、通讯技术、生物科学、机关公文产生程序、保密制度、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的领域。我认为,当前应重点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认真贯彻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法规和标准,规范高校管理行为。当前,重点是要严格执行《电子商务文件档案与管理规范》和《电子商务公文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程序,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对电子商务文件和纸质文件实行一体化管理,纳入到高校统一的文件管理体系中去,实现电子商务文件和纸质文件管理上的标准化。

(2)建立电子商务文件和纸质文件之间的联系制度,确保高校档案的有效性和一致性。考虑到对高校档案实行全面数字化处理的难度较大,所以在电子商务文件完全取代纸质文件之前,应该允许两种文件的形式同存并用,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内容、问题格式和有效性上无差异,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混乱,干扰行文的准确性。最好从现在起,凡属应归档的文件,无论是电子商务文件还是纸质文件,都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将来高校的馆(室)藏档案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做好准备。

(3)积极应用现有的先进工具和技术,强化高校电子商务文件的事权管理。要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允许使用磁卡、密码、指纹等技术手段,建立对电子商务文件的操作者可靠的身份识别与权限控制,确保所有电子商务档案使用者的身份合法,限制对电子商务文件的任何随意使用权限。

(4)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高校档案电子商务化建设规范发展。要根据工作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文档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文档一体化工作制度、归档制度、文件保密制度、数字档案鉴定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网上利用者身份确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保障数字化档案建设安全有序的开展,重点要研究各类电子商务文件的特性,从档案管理角度提出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措施。

工作单位: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

参考文献:

[1]张仕君,邓继军.对档案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档案,2005,(1):56-58.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领导人员逐渐意识到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的必要性,逐渐由粗放型管理方式转变为规范性管理,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开展。

二、提升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关注度

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为了促使工商管理培训充分发挥出价值,辅助企业进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以及关注程度,将工商管理培训切实地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对此,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发挥出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身作则,积极发扬工商管理培训内容,参加各种类型的管理培训工作,并将其运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的领导以及员工需要积极优化工商管理培训形式,将其看成一种投资行为,这也是提升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将工商管理培训上升到战略发展的层面上,提升相关内容的普及力度,促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切实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当中。

三、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需要保证工商管理培训的品质,而培训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培训队伍的综合水平,所以,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对此,企业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对工商管理培训团队的资质进行认证,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对培训内容进行讲述,从而全面保障工商管理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以及针对性。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拓宽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渠道,建立起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壮大工商管理培训团队,为培训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积极倡导工商管理的培训讲师参与到与工商管理相关的交流会当中,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强化自我认知,拓展知识面,为新型培训模式的创建提供条件。

四、培训方式创新发展

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本身的复杂性比较高,同时任务量比较大,为了保证企业人员能够更好地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内容,需要着眼于工商管理培训方式优化,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丰富,提升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管理措施往往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施,唯有企业人员掌握了信息技术操作的相关技巧,才能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企业也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科学技术的优势,结合不同岗位特有的性质以及企业的发展趋势,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提升培训的效率以及效果,这也是促使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还需要不断将创新性的元素引入工商管理培训的过程中,例如采用讨论教学法等比较开放的培训教学模式,为学员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提供平台。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部门性质以及人员层级进行分层教学,将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融入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这是学员学以致用的基础。

五、优化人员考核机制

为了能够将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考核机制的优化是必然之举,这也是保证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如今,大部分的企业都会主动为员工们创造在公司内部或者外出进行学习的机会,工商管理培训也是企业员工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内容,为了保证员工能够按时按质量完成相关的培训,那么就需要将培训的效果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促使员工能够深入地理解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把握住积极提升自己综合管理水平的机会。在进行培训效果检测时,可以采用书面测试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方式,促使员工能够主动地将自己所接受的管理内容运用在工作实践中。

六、结语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9)

Abstract: Engineering EPC project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procurement costs account for about 60% of the cost of the overall project, procurement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duction projects,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but also to reduce the product cost, timely, safe organization of material supply, al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guarantee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smoothl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purchase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purchas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EPC project.

Key words: procur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management; quality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工程企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内外工程类EPC项目逐渐增多,设备材料的国际化采购工作量不断地增大,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工作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就是为使采购物资的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的总称。物资产品是构成工程产品的一部分,物资产品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采购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在采购过程中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以实现物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保障工程工作顺利进行。

当前EPC项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1、质量管理理念跟不上国际化工程项目的要求

随着中国工程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地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管理理念上和世界上知名的工程公司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缺乏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前瞻性,管理内容以偏盖全,往往以物资产品检验为中心替代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主要工作停留在工程物资的过程和最终验收的具体事务上,缺少整体的物资质量管理策略,经常会在工程物资过程检验或最终验收中出现不合格品,给EPC项目的整体工期造成延误,效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2、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执行力不足

很多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重量不重质”, “摸着石头过河”,依然引用国内的管理模式,造成EPC项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在项目迅速膨胀的情况下,物资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跟不上项目的发展,良莠不齐,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制度很难对管理人员形成激励和约束力,造成EPC项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部分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履行,整体管理执行力不足。

3、对供应商考核审查不到位,选择不当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EPC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物资采购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中国企业往往以价格为导向选择供应商,没有对供应商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忽略了对供应商整体基本情况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导致部分产品因为供应商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足而延期交货,甚至无法完成产品的交付。

4、采购合同质量约束条款不够明确,合同约束力差

物资采购合同是约束买卖双方履约的基本保证。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设计技术文件准备不够充分或技术澄清工作不彻底,合同中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够明确,有些合同缺少质量保证金条款,合同约束力差,导致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EPC项目的实际需求,从而影响到项目整体质量,导致项目延期交付,给项目造成重大的损失。

5、对工程分承包商的主要材料采购质量监控不到位

在EPC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部分工程主材是由分承包商按照分包合同的规定进行采购的,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为了节约采购费用,降低成本,分承包商所采购的物资往往会以次充好,使用低劣的产品,这会直接影响到EPC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延误项目的整体交付。

EPC项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应对措施

EPC项目工程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该工程所采购的物资产品质量上,物资采购质量在EPC项目的质量管理和物资采购管理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如何加强对采购质量风险的管控,规避采购质量风险,对EPC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1、树立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新理念

EPC项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要树立“质量预防为主、全过程监控、事后反馈”的管理理念,针对项目的特殊性以及国际化采购的特点,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从内部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供应源头抓起,在实施过程中全过程监控,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物资采购质量反馈机制。也就是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对合同签订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供应商的选择、质量检/试验措施以及合同文本的质量条款等前期工作进行精细的管理控制,确保合同标的物在生产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加工制造,确保产品符合EPC项目的需求。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融汇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执行中。

2、完善管理体制,细化考核

完善和健全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策略及标准,把质量管理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实现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常态化。把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确保每一个管理者工作到位、尽职尽责。细化考核,强化各岗位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物资采购工作实施的全过程,确实可行地做到分工有序,职责分明,总体协调,齐抓共管,形成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一体化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水平,实现采购质量的有效管理和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3、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管理,正确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定期的供应商质量认证考核制度,从供应商的资质文件入手,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近阶段的生产任务的饱满度,历年来的供货记录,以及售后服务的情况,和考核优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在不停的质量考核审计中,帮助、推动和提升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已达到长期合作共赢的目的。

4、加强合同管理,实现对供应商的有效控制

细化采购合同文本,根据项目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编制合同的技术文件,积极地做好技术澄清工作,把所有的技术文件和澄清附录作为合同的一部分,并在合同中进行严格的约束,并严格建立和执行“合同质保金”制度。严格根据采购合同进行一系列的监造、催交、验收等活动,实现对供应商的有效控制。

5、抓好过程检验和到货验收工作,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

物资采购质量反馈管理机制是以工程物资的到货验收、追溯、质量跟踪为主的一种管理机制。在物资出厂前和到货后,通过质量抽检、验收、产品使用中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传递到供应商,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实现物资质量的可追溯性管理。建立物资质量管理记录台帐,并根据物资采购质量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作为合格供应商的评审、考核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对相关的业务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 促使业务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采购质量。

6、规范分承包商采购行为,确保所采购的物资质量安全可靠

在EPC项目分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分承包商的供货范围及其所采购的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程序,坚持做到分承包所使用的供应商在EPC项目所选择的合格供应商名单中或经过项目审核批准后的供应商,确保分承包商所采购的物资来源质量可靠。严格执行EPC项目物资到货联合验收制度,确保分承包商所采购的物资质量可靠。

搭建和规范管理平台,提升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水平

1、构建质量管理平台, 做好管理策略规划

EPC项目伊始,项目部就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所采购的物资内容,从物质采购质量管理体制入手,搭建和完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平台,完善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规范化、程序化。制定本项目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策略,就项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提出管理目标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实施计划,针对设计、采购价格、采购合同、供应商技术水平和能力等可能造成物资采购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对设备材料大小、制造周期、重要性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质量实施计划,在质量实施计划中,对关键性的物资设立多点监控检测的办法,并对不同阶段的物资采购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预防、监控。

2、坚持科学理性的采购原则,细化供应商动态的量化考核

EPC项目的物资采购要始终坚持科学理性的采购原则,要把物资采购质量放在第一位,在采购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物资采购的价格,更要关注物资采购的质量和使用生命周期,坚持做到总成本最低,性价比最优的科学理性采购。加强对供应商的动态量化考核是实现有序竞争秩序,整合供应商资源,从源头抓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动态量化考核就是对供应商资质、质保体系、生产能力、供货记录、价格、交货期,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备案。通过细化供应商的动态量化考核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不断优化供应商的结构,逐步形成以业绩引导的订货机制,达到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源头风险控制。

3、增强项目全体采购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加强队伍建设

EPC项目设备材料采购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建立一只强有力的采购质量管理团队。通过加强采购人员的质量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方式,学习掌握本岗位物资采购流程,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文件以及业主的技术要求,确保全体人员“懂专业、精业务”。用质量岗位职责和激励机制来约束、引导采购人员的质量行为,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4、和设计、施工相结合,实现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机融合

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是EPC项目质量管理的一部分,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工作和设计、施工的质量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设计图纸技术的缺陷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物资采购质量问题,采购的物资如果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求也会造成物资进场无法使用的情况。所以物资采购质量在很多方面和设计、施工是息息相关的,和设计、施工实现有机的融合,促使EPC项目的质量管理再上一个台阶。

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是EPC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构成工程产品质量的重要部分。提高物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一定要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健全的管理体制来规范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行为,对物资采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监控,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全面提升EPC项目物资质量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张爽,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0,(15)

金锡万,物资采购质量风险防范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8)

赵道致、王振强, 采购与供应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工商管理的性质篇(10)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入与发展,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逐渐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使企业日益关注并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工作。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之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了摆在企业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分析了现存的管理培训中存在的一些滞后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加强管理培训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培训质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能力。

1 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金融、财务、营销、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竞争实则是管理人员素质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实现。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工商管理培训更是极具意义。

首先,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需要。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总体偏低,同时还有部分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训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已面向世界,同时,竞争也显得更为激烈,从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对这样的环境转变,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断地更新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顺应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实现企业转变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培训以帮助领导干部驾驭企业从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国家所确定的企业管理干部的新要求,也以工商管理培训为内容,以达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工商管理培训又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工作项目。

总而言之,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与社会、并与世界接轨。加强工商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目前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往往会忽视管理培训,并认为培训是不必要的,使培训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些领导甚至会借故推托不参与培训。二是培训的师资相对落后。如果企业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就很难为培训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师资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低、教师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低等。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形式、内容单一,培训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训考核方式滞后。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与传统的学校教学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往往都是以简单的笔试考核为标准,也同样会造成应试培训的结果。

3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 

鉴于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从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工商管理培训,针对现存的培训机制中存在的滞后问题而探讨加强培训的方式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一,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首先要端正领导、员工等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从根本上加强培训意识。而提高对培训的重视又必须先从领导干部内部抓起,只有在领导干部内部端正了对培训的态度,才有可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而干部领导层则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宣讲,使员工明确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无论是领导或是各层员工,都应该转变观念,一改过去“培训无效益”的观念,把工商管理培训当作一项投资,增强管理培训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认识并理解只有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总之,要拓宽视野、重新站在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上,深刻认识对全企业员工进行全方位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现实重要性。

第二,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改善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师资水平。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对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认证过程。应从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评估。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对其展开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在了解时代管理动态与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广泛吸纳国内外的管理专家人才。同时,多参与国际形式的工商管理交流会,交流管理培训心得。

上一篇: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 下一篇: 对于乡村振兴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