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的实践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7 17:52:09

思政课的实践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1)

自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以来,高等院校思政课应注重和加强实践性教学已达成共识。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高校思政课脱离现实、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作为高职院校一个普通的思政课教师,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感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在推进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肯定,但由于认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定位认识不足。大多数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只是思政课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把实践教学简单理解为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并没有认识到它应该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2 实践性教学缺乏有效运行机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模式,仍旧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加实践为主,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3 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由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定位认识不足以及实践性教学缺乏有效运行机制,所以,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也显得粗糙、随意,不能做到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也不能有效检验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在高校实践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如果不能提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进行切实有效的改进,势必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实质性推进和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 重新定位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提升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以新的教学理念来考量,实践课与理论课是两类不同的课程,前者不是后者的简单补充或延伸。在这种理念之下的实践教学,就是希望通过社会实践和学生亲历,让学生感悟、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最终使所学原理化为学生的智慧,从而形成学生的理论思维。

所以,“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高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切实关注思政课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价值,重新为实践教学定位,规范提升实践教学的逻辑起点。

2 构建立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有效机制

立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高校思政课在实践教学中应建构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教学实践中感悟教学内容的价值。

首先要立足课堂实践教学,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它的实效性,即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思想,更要促进学生产生思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交际与组织能力。

在课堂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上,一定要体现“精讲多导”的原则。适当缩短基本原理的讲授时间,加大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和学生参与的力度。所以,思政教师必须真切地了解学生的需求,理论讲授必须具有针对性、现实性、从重理论灌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重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确实感到我们所讲的理论不是毫无意义的、令人生厌的说教,而是为人处世、成才发展的必备智慧,是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应延伸校园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参加校园的文化建设、物质环境建设、制度环境建设和生活环境建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善于借助校园环境这一优化载体,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引导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活动中继承、培育、积淀和创新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第三是拓展社会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或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或重大事件,或者是社会生活的价值准则和基本规范。只有把实践教学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中,把学生从狭小的校园课堂带进广阔的社会大天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和摔打,才更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民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3 规范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做到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有效检验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内容要注重综合性。不能只单纯注意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的态度、思想、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对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性活动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2)

[作者简介]郭霞(1957-),女,山东泰安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唐桂莲(1955-),女,山东莱芜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亓慧坤(1982-),男,山东莱芜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泰安271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9JD-SZK032)、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群星计划”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职高专)”(项目编号:qx0803014)和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创新工作资助基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编号:cxj114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20-0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2005年启动的新的改革方案,即"05方案”。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05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已经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可。但是本次课程体系的改革并没有完全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领域长期积累的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学生自身就业压力加大等原因,致使学生重专业课轻思想政治课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甚至少数学生“不上课、不认同”。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以理工见长的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业基础、专业特征和思维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接受程度以及实际教育效果。

第二,教师方面。在任的政治课教师往往难以获得社会的充分认同,自我感觉“职业社会评价比较低”。而且,政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任课教师普遍产生职业上的“倦怠”。部分青年教师深造归来,因各种原因又离开思想政治课教学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第三,教材方面。现有教材偏重理论的完整性,存在大量内容重复的现象。如大学课程与中学课程之间多处重复、“05方案”所规定的四门课程之间多处重复、单门课程内部亦有重复。三种重复尽管在论述角度、教学方法与要求上各不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难免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教学方法方面。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限制,使研究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适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得不到普遍采用,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这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第五。教学评价方面。目前,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仍以课堂授课为主,实践教学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这显然难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更严重的是,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养成了考前突击、敷衍了事的恶习,背离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齐抓共举,扎实推进实践性教学

第一,在2008年修订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学校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正式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与实验、实习、设计、工程训练等共同构成学生新的实践教学模块。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四门主干课程的总学分、学时中抽出4个学分共计72学时作为实践学时。第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参照专业课认识实习的运行方式,要求任课教师联系实际每个学期必须为学生至少做一场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或组织学生观看一部视频资料片,之后指导学生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观(听)后感。此外,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撰写不少于3500字的学术小论文,并对其进行批阅和界定成绩。第三,学校创建“热点问题学术报告厅”,开办“明德工作室”,开展与大学生的网络对话。第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党团组织开展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尤其是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担任指导教师。第五,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每个学期初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学校通过实践教学督查组,对实践教学进行督促检查,印制并向学生发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期末根据各位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参照认识实习工作量测算办法,核算教师工作量。

(二)立足实际,以专题式教学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在确保教育部指定教材基本框架不变,严格遵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要求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学校组织任课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分析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专题教学大纲,成功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其中,“原理”课设计了11个专题,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教材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转至“概论”课讲授;“概论”课设计了15个专题,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思想的部分内容转至“纲要”课讲授;“纲要”课设计了8个专题,史、论结合,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基础”课设计9个专题,结合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重点讲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基本法律知识。

(三)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为丰富教学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组织教师开发了“原理”“纲要”“概论”“基础”四门主干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校精品课网页上的“原理”“概论”两门校级精品课,以及新建立的“明德工作室”,成为教师与学生全时空交流的平台。同时,为避免把传统的“人灌”简单地变成“机灌”,学校提倡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及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入教学实践,形成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选用,彰显了思想政治课原本的内在魅力。

(四)突出能力,素质测评,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为克服传统学业考核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学校构建了集

平时表现与期末测评、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测评考核体系。在卷面考试中,加大辨析、材料分析等理论应用能力类试题分量,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考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计入总评成绩。对于卷面考试,实行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强化考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测评,使考评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公正、准确地反映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

(五)组建教学团队,注重教研结合

针对新的课程体系,学校遵循“老、中、青相结合,专业、职称、学历相组合”的原则,组建了四个教学团队,即“原理”教学团队、“概论”教学团队、“纲要”教学团队、“基础”教学团队。其中“原理”“概论”课教学团队以精品课及相关教学、科研项目为依托,获得了学校大力支持。在学校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及各种优秀教学科研成果评奖等方面,相关部门也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确保一定份额。在省市级项目立项、奖励申报中,积极为思想政治教育类项目创造条件,从而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科研平台。

(六)保障经费投入,为思想政治课建设提供条件

学校在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师行政事业经费的同时,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训考察、课题立项、课程建设等,经费数额在原来每年5万元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这为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近年来,学校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先后赴多地调研考察,到多所高校学习交流,大大激发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体性,增强了工作的使命感、荣誉感和事业认同感,也拓宽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意义评价

(一)以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多方齐抓共举,实践性教学的扎实推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本次课程教学改革情况,我们有选择地对有关院系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和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大学生对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给予了较高的认同和普遍好评,例如,在“你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态度”的选项中,满意率达85%以上;在对“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中,满意率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对“本课程给你最大的收获”的选项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解一些基本理论”与“学习一些思维方式和方法”,表明大学生对理论的关注度提高了;许多学生反映“原本认为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课,被老师们讲活了”。

(二)改革教学考核方法巩固了学习的实际效果

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最近展开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综合性评价体系的普遍认可,对于综合评价体系中各部分所占比例,7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综合成绩评定采取“平时成绩10%+社会实践20%+期末考试70%”的方式“很合理”,30%左右的学生认为“合理”或“比较合理”,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考核原本就应该“由侧重记忆复述转向侧重理解运用”,这反映当前大学生学习目的日益趋于成熟。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也进一步巩固了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近年来,学校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到新疆、青海等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与此同时,学生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个人及团队。

(三)健全的工作机制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问题的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采取灌输、引导、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实施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应着重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日益凸显。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但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实效性不高。

1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各高校较之以前重视思政课教育的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待于提升。所谓实效就是实际的效果,思政课的实效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体现的价值属性,是思政教育教学在满足大学生思想成长需要、实现人生目标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具体表现为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两个方面,显性效果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隐性效果主要体现为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良好道德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促进理论内化为自觉的重要途径,是最能体现思政教育内化特征的方法。然而,当前各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整体上效果不明显,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一些高校的教学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觉得可有可无,思想上不够重视。二是普遍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规划,一般是在理论教学大纲中涉及一部分实践教学,规定不够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相关配套条件难以满足,比如经费投入不到位。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将高校思政课专项经费硬性标准,即本科不低于每年每生20元、专科不低于15元作为思政课评估的核心指标。但一些学校的专项经费实际还是不到位,难以保证学生教师进行正常的实践教学活动。再如,在师资培训方面,往往倾向于专业课程教师的培养,忽视思政教师的进修与培养。四是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学生兴趣度不高,效果不明显,突出表现在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程度不深。而加强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感知和觉悟,必须通过创设情境、实际参与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真正将内容内化于内心,形成学生的思想。

2 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2.1 切实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同于其它专业课程教学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其长久性和深远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历练、总结和感悟。所以,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师资配备、教学模式、教学保障条件、教学效果考核、课题立项等等方面建设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方案,使该实践教学有章可循,避免实践教学的随意性,也便于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考核。

2.2 充分借助社团组织整合有效资源

高校的各种社团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兴趣培养、能力锻炼的一个重要平台,已被大学生普遍认同。学生对于自身加入的社团往往有着较高的心理认同,这种认同对于提高思政政治教育的效果非常有益。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各个社团,了解社团的性质、宗旨、任务等,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通过参与制定社团章程、各项规章制度等融入思政课教育的要求,也可以通过筛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协助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赛、模拟法庭、书法赛、影视作品演播或评论等等,活动方式要多样。通过开展活动一方面丰富了社团活动,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或者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再次,思政课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可以搜集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掌握学生的主要思想问题,为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3 加强与专业实践实习的有效结合

每一个专业都有其专业的实习实践,思政教育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会,通过选派专职教师跟随学生一起实习实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初入职场的困惑,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提升道德修养、加强人格培养、磨砺坚强意志等的真实感受,来自于实践的体会往往能够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最能体现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跟踪了解,思政课教师对于社会需求、职场规则、职业道德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4 重视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运用网络教育平台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从目前高校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的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平台但利用率不高,学生点击率不高;网络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内容多为一些公开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地整合和有效地引导;网络维护和管理缺乏(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科学性,往往是由兼职网管人员代为一些信息,缺乏思政部专业人员的指导;网络教育缺乏规划,随意性较大,信息的、加工缺乏相应的审核程序,制度建设落后。因此,整体效果不尽如意。为增强网络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创新网络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形式,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扩大网络覆盖率,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进行充分的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网站。二是由思政课专业人员负责网站内容的选择和版式设计,根据对本校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实际调研以及课程教学的要求,选择信息,确定论坛的主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确保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运用一些激励措施对经常参加讨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四是对于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予以及时说明,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五是必须要保障每天有人负责网络平台信息的处理,及时针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进行正确地引导。

2.5 创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新模式

当前思政课的校外实践,形式上主要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地方进行实地参观,一般是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听、看、思考、感受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提升思想认识。这种形式确实能够给学生以启发以撼动,但往往由于成本高,参与的学生人数较少,不能实现普及教育,而且这种短时间的参与式旅游,学生的体验随着活动的结束也终止,往往不能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探讨与教育基地的长期合作模式,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向合作基地提供志愿者,与合作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比赛竞赛等活动,一方面宣传基地,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节约教育成本。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4)

1引言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它也是党的最根本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第一必须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要求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而政治课就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各方面问题的方法,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思想政治课就是在贯彻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和生命。

2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1现状

目前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政治教师被看成是“骗子”,政治课被看成“吹牛课”;学生在平时尤其是高一、高二阶段学习政治时觉得无所谓,把政治课当成是主课以外的休息课或故事课,感兴趣的内容就听听,遇到一些比较枯燥的原理时就让大脑休息。所以到了高三,当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政治作为加一课要应对高考要求时,就很难从容应对。从答题情况看,答案或者抄题目材料,或者空话连篇、口号连篇。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几乎能“倒背如流”,怎么一答题就扣分。关键一方面是高一、高二阶段没有重视,基本原理没掌握,解题思维也没有得到过相应的训练;另一方面对理论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对实际生活了解不多,不会将理论同联系实际结合起来。要解决以上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2对策

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应当说,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学好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较好地分析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同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就会把思想政治课讲成纯理论条条,变成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很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等问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实际存在的问题包罗万象,胜不可数,如果信手拈来,势必会浪费时间与精力,因而,科学地寻找“结合点”,选择实际问题极为重要。教师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有目的、有重点的分析说明,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确保让学生感兴趣。例如,讲授“普遍联系”观点时,可针对“美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同学围绕“萨达姆被抓住之后,国际社会会出现哪些反映”的主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立场、利益的不同,各国的反映也会不同的”这一结论。最后达到“事明理喻”,即明确联系是普遍的观点。可以说,这种紧扣社会问题与学生现实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既能促使课堂教学尽量做到深人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轻松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从而喜欢政治这门学科。

3理论联系实际作用意义和注意问题

3.1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上海市的政治教材每年都在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程度不同的修改,正在进行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提出了构建贴近学生生活,重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以及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不同年龄的综合素质,学力基础的情况,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在学力方面做到迁移,把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与课程体系全面整合,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在学法上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和拓展等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贯彻二期课改更加突出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和方法。

3.2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45min的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还要靠自身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完善。学生只有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重一定的方法,如启用学生的实际,用他们所掌握的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在高一、高二阶段,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有关的故事、时事、名人名言等。然后在每节课的前5arin让每个学生讲自己准备的材料,再由其他的学生来分析材料中所蕴涵的有关原理。通过这一尝试,可以发现学生在搜集处理教学材料方面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们虽然社会生活阅历浅,但也是社会中的人,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他们接受新事物通常要比教师快,搜集到的材料既有时代气息,又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启用他们所掌握的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使这些材料成为教学材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

因此,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外,引导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人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专题讨论会,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鼓励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当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时,才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样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联系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3.4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不能单靠死记硬背,必须先理解再记忆,这是教学中特别需要强调的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在高三政治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授新课是“理论联系实际”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不多,而且是零散不成系统的,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多个实际案例反映同一个原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个原理的理解。如反映意识能动性的事例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第二复习阶段是“实际联系理论”阶段,此时学生已对该掌握的知识体系都已基本完成,学生必须将学科理论体系相互融合渗透,根据新情况,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重新筛选、整合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原理来分析同一个案例。如“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可联系以下原理来分析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国际竞争的实质;国家职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思维训练,再加上不同时期的典型试题的练习,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应对高考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可从我执教的两年高考成绩中得到证明。

3.5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实际”,它不是信手拈来,什么都可以的,在选用实际材料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广泛性凡是符合教材实际、学生的思想、生活、兴趣的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国家的发展实际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以引用。如学生喜欢的漫画、流行歌曲,他们所追求的各种时尚的东西等,如果选用恰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针对性任何一个实际材料的选用,必须经过仔细地推敲和分析,它必须是体现某一原理的典型事例。

(3)及时性政治课要及时回答学生对社会上关注的问题,所以,对一些反映国家或社会发展的带有时代感的新出现或出台的大政方针(主要是时事热点)作为教师要及时掌握和传递给学生,特别是用教材中基本原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5)

1.确立专题,提出问题

(1)确立专题。政治课开展研究性教学,其前提是教学的内容要有研究性,问题要有研究的价值,要形成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焦点,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再创造,把教材内容转化成有实际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专题。

(2)提出问题。在明确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教师要简要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法和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并为学生提供与研究专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学生则通过自习教材、调查实践、图书阅览、网上查询等手段来获取材料。在学生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要激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

2.呈现问题,合作探究

在课前对学生提问进行归类的基础上,教师对各类问题还要作进一步的修饰和处理,有些提问要给它配置合适的情境材料,有些问题要进一步丰富它的层次性,围绕概念教学的问题在设计时还要注意能从中引出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结论。

二、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1.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问题是学生研究和思维的发端,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形成真实、有意义的问题。

2.学生自主实践和体验是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有丰富的实践性特征,它要求学生“从做中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究问题的实践中体验知识,领悟道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因此,在政治课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着“促进者”和“顾问”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占有材料、共同探讨问题。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6)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活动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更好的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内容应尽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保持一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理论性知识同具体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课的宗旨就是要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走向社会,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有带着实践产生的新问题回到课堂,丰富理论并达到理论的创新。实践课的这一宗旨符合“实践——认识——实践——认识”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教学内容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富有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甚至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具体思想状况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根据学校特点、学生专业特点、学生性格特征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2)体现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是指理论教育与实际现实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就是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高中和大学两个层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在衔接过渡上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向深度与广度扩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为什么”,思考传统的道德理念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时代性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在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因素中,通常认为,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方法。这是把教学方法与学术水平放在同等位置上的。”在当今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忆苦思甜”的教育方法因为当代大学生没有艰苦生活的经历,对当代大学生不完全适用;“榜样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但在当代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境下,榜样教育法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使得教育效果弱化。”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关键。(3)彰显特色性。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理人文环境、产业发展布局等相关方面体现实践内容的特色。利用了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文,既彰显了实践方案的特色,又给所在地做了宣传,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符合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方式选择

(1)服从内容需要。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容和形式的理论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运用于不同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形式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如进行“先进性”教育,可采用报告、讲座、座谈等教学形式,将先进事迹宣传出去。还可以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在一起,利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近距离的接触杰出人物,增加了学生参与面,扩大教学的影响力。(2)利用科技技术。在科技高达、网络普及的今天,除了上述在现实空间开展的实践活动之外,可以借用腾讯、博客、微博等网络的形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在虚拟空间开展,并获得现实意义。张瑜、冯务中在《虚拟与现实: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畴》一文中提出,“虚拟与现实,成为网络时代背景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有效工具”,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新范畴。(3)发挥学生主体性。实践形式的选择方面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笔者曾安排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其中一名学生在3·12植树节前提出组织学生植树的活动方案。该学生为了实施此活动,积极寻求有关部门帮助,主动联系相关等单位,并得到了支持。在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该学生从确定参加活动的学生名单到联系车辆、劳动工具等具体事宜都作了安排。这次活动激发了学生组织者的热情,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组织安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激处理能力等。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7)

中图分类号:G641;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28-02

大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部分大学生成为“低头”一族,思想政治课成为部分大学生心中可有可无的“鸡肋”,许多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果感到担忧。对此,综合实际经历并做了大量调查,就创新思政实践课的实现形式问题展开研究。

一、大学课内主题活动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认识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将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具体化。

(1)“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开展“历史情境模拟”活动。比如,挑选有关内容以“模拟时事报道”的形式展开主题讨论。例如,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为主题,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模拟进行时事新闻报道,向全世界报道发生在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大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达到实践学习的目的。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开展“经典案例分析主题讨论”。例如,在“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学习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展开主题讨论。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一把抓过来,却发现抓到的是一颗子弹。引导大学生对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深化对相关理论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促进大学生的能力发展。

(3)“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中,开展“时政资料搜集、展示、分析主题讨论会”。例如,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着重研究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这既是对三十年来农村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任务的部署。进入“十三五”,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在高校思政课上,可以以“读农村改革书籍,谈农村改革现状”为题,号召大学生搜集农村改革的有关资料、交流有关农村变化的见闻,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讨论。

(4)“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可以结合思想道德部分内容,进行“我的中国心”“我的中国梦”等专题演讲,结合法律基础部分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大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道德法律规范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时政主题,进行主题音乐活动展演、主题辩论赛、主题知识竞赛、模拟导游等。例如模拟导游,可以让大学生采用PPT形式介绍家乡三十多年来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变迁,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样的活动,往往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

二、大学校内实践活动

1. 影视教育

影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中,比较常见。要求大学生课外积极欣赏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经典爱国主义历史题材影片,比如《鸦片战争》《甲午风云》《辛亥革命》《长征》《亮剑》《大决战》《血战台儿庄》《建国大业》等等。播放后,一般由于课时原因,省去了课堂集中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环节。如果以小组讨论形式在课堂上对爱国影视片进行当场讨论,效果或许更好。也可以以观后感的形式上交作业,既起到督促作用,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 作业形式

为扭转作业雷同现象,建议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不要布置纯理论性或知识性的题目。这些题目部分大学生只会从网上抄或互相抄,毫无意义。应该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实践性、时效性强的作业题,不雷同而有个性,提高大学生的作业兴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高校校园实践活动

高校团委、学生会、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要求大学生积极参与有关思政课教学专题、社会时事热点的主题系列活动。比如,“地球一小时”“爱心传递”“低碳生活”“道德法律小品表演”“‘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时事热点评说”“法律知识竞赛”“校园文明你我同行”“塑造大学生美丽形象”“寻找校内最美大学生”等。

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高大学思政课的实践性

高校思政课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性和探索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有“亲身体验”才会“内敛反思”。盐城作为“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整军部的所在地,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数百位开国将军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战斗过。这个革命老区,不但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而且还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提高大学思政课实践性的理想场所。

1. 参观抗日遗址,弘扬“铁军精神”

盐城境内现存有迹可循的重要革命遗址248处,其中抗战时期形成的居多。2015年5月,盐城市有6处革命遗址进入江苏省首批“抗战记忆”寻访名单,分别是:华中鲁艺抗日烈士陵园、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塔)、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东台市三仓烈士陵园、大丰市烈士陵园。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这些红色实践基地去参观、走访,进行实地调研。追寻烈士们当年奋斗的足迹,了解这座英雄城市当年铁军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感受“铁军精神”。盐城正着力筹建部级党性教育基地,一个根本着眼点就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加入红色精神的内容,贯穿盐城地方抗战时期的党史、党情。通过讲解党在抗战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帮助大学生领悟红色精神。

2. 参观大型企业研发基地,感受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盐城的经济迅速增长,产生了以悦达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悦达集团以机械制造和轻纺加工为核心,市区建有汽车产业园,园内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通过对当地企业组织参观,使得大学生在了解企业生产的基础上,加深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中“实业救国”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3. 领略特色风光,强化环境意识

每个生活在盐城的人,都以“四色文化”引以为豪。红,即盐阜大地红色的革命历史;蓝,盐城地处黄海之滨,582公里长的海岸线使盐阜大地与蓝色的海洋文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盐城这艘巨船正加速驶向蓝色的大海;白,盐城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城市,在盐城市中心矗立着一座内外都是白色墙体的海盐博物馆,蜡像、雕塑、沙盘、多媒体向游人诉说着盐城的历史,展现古代盐城人民“炼卤煎盐”“晒海为盐”等生活场景;绿,东方湿地名副其实,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良好的生态成为盐城最佳的投资环境和响亮品牌,也倒逼产业结构和项目层次不断提升,形成节能环保新兴支柱产业。

4.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志愿精神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跨越国界的时代精神。志愿者的基本理念“奉献、无偿、自愿、互助”即“助人为乐”已成为全球青年的共识,我国大学生也应当从踏进大学校门那天起就树立志愿服务精神,养成热心公益和助人为乐的好品质。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各类社区、街道、福利院、敬老院、学校、医院、图书馆、展览馆、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等地方开展公益活动,利用自己的学业所长自愿无偿地服务社会和服务大众。这个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和“体验人生”意义重大,对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各种能力也很有帮助,应当积极倡导。

四、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将思政课内容与就业指导等实践性课程结合起来

就业指导课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课平台,高校思政课在实践性改革中不应忽视对于这个平台的利用。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很有帮助,对大学生人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也有极少数同学认为思政课有时容易脱离实际。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探讨同学们最为关心的如何就业与发展问题,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部分同学对思政课的看法。例如,在“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课上,可以重点学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多了解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知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讨论如何以发展的眼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提前唤起大学生对职业发展规划的了解,寓教于乐,让课堂有趣起来,真正改变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偏见。

五、结束语

事实上,高校早已开始大学生思政实践课的尝试,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以上,是经过一些调研和思考之后提出的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大学思政实践课重视程度的提高,大学思政课的趋向会有利于大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终身发展。思政课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智颖.盐城:“四色文化”色彩斑斓――记全国晚报老总看盐阜大地[N].新民晚报,2011-05-31.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8)

[作者简介]王诗卉(1978- ),女,湖南衡阳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政治理论课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湖南 长沙 41020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65-0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教学的舞台延伸至广阔的社会,通过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育部曾多次发文部署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实践教学规范化”和“完善实践教学制度”的具体方案,要求高校加强实践教学。但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依然薄弱,实效性有待提高。

一、合理的教学理念是前提和基础

1.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在思政课教学中,又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被严重忽视,制约了实践教学预期效果的实现。作为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结合实际去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培养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关注人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是要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让他们享有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相关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其自主选择、自主参与和自主调节,为其提供条件和发展的空间。①三是要贴近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根据大学生的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从他们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出发,选择恰当的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以此消除长期以来对于思政课空洞的误解,不再把思政课看成是单纯的说教,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度。

二、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体系是有效途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缺少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都比较单一,很多评价制度还处在探索阶段,这些都阻碍了当前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实际操作中,考评的主要依据是成文的调查报告或相关的实践材料。学生的实践成绩仅凭“一份调查报告或总结定音”,“这就直接导致评价行为缺乏科学性”,②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此外,对于教师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因此,应当拓宽思路,丰富考核的形式,建立全方位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③

1.加强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完善的评价体系,离不开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为避免教师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共同交流探讨,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2.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设立教师督导组,对各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一方面,设立由思政课教师、班干部、辅导员组成的学生督导组,考察学生实际参与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及体系。成绩考核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考核机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体系,从单纯的考核学生向师生考核相结合转变。其中,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考核,包括实践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实践开展过程中的指导力度如何,实践结果的评定是否客观,实践教学的效果是否达到。还要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津贴收入、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实践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行为表现及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也要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的入党、先进评比结合起来。上述的每一环节都应尽量细化、指标化,对于无法量化的内容,可采取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给予相对客观的评定。

三、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是基本保障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思政课教学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课程计划之中,经费没有落实,实践教学往往只有思政课教师在“单打独斗”。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教学难以有效、持续开展下去。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构建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应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之中,确定其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高校应根据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特征,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规定具体的学时与学分,并在日常教学管理范畴中纳入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编写到教学目的、方法、评估体系的确定等方面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对组织实践活动的教师,按正常上课计算其工作量。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实践教学在组织安排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践教学实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2.提供经费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授课,它涉及参观访问、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其需要有相应的费用做支撑。④《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高校实践教学经费现状与文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部门应督促各高校真正落实思政课教学专项经费。学校要切实将实践教学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学部门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使用办法,保证专款专用。⑤

3.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首先,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合格接班人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在此前提下,组建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校行政负责具体实施的领导机构。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次,建立职责分明的工作运行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仅只是思政课教师的事,还需多方支持和配合,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体系和形成通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其中,思政课教学单位、各课程组承担主要工作,认真组织;教务部门要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计划、方法等统筹安排、严格管理;各院系大力支持;学工处、团委和宣传部各司其职,有机协调和配合,从各方面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

教师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导性因素,在实践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实践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因此,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教师。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论知识深厚、广泛涉猎,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既能在实践教学中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又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实践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真正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目前,部分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能够得心应手,却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1.开展各种培训。思政课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提升自己。高校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在实践教学中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使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意识得以增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实践教学新思路的不断拓宽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实践教学内容才会更充实、生动。

2.创造条件走出去。教师自身视野狭窄,对国情缺乏深入的了解,对现实缺少深刻的感受,教学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高校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鼓励教师走出校园。一方面,加强同兄弟院校间实践教学的展示和交流,学习经验。另一方面,组织各种参观及社会考察活动,通过身临其境,使教师切身体会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教学收集素材。只有做到开阔视野,了解书本以外的社会,不断弥补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历的不足,增强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3.加大科研力度。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学术研究,充分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要积极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工作,深入探讨教学规律,并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去,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从研究的层面来讲授教学内容。为此,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把握理论前沿动态,并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及时研究,做到教学相长。

[注释]

①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78.

②董燕,梁杏允,卢振启,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教学指导机制的构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4):32.

③符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96.

④盘意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7):156.

⑤王诗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33):154.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9)

【关 键 词】实践/局限/探讨

【正 文】

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我校的实践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形式单一。主要通过查资料,讨论的方式,亲身实践或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很少。第二,范围狭窄。局限在某一学科或相关学科,主要是为了巩固某些知识或如何巩固这些知识的方法的探讨。第三,参与而少。主要由几个学生(组长)承担整理和课题报告的撰写,大多学生只作为旁观者。第四,浅尝辄止。一般只作知识层面或爱好层面的探讨,很少进行深层次、多能力的尝试。

下面,以自己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实践为基础,就如何在以政治学科为载体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弥补以上提到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局限性,做好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一、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但是,由于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完全等同于脱离教师的学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当然恨不得一下就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告诉学生,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尽快地完成研究“任务”。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学生的自主研究不是任务。操之过急会使教师的指导简单地代替学生的自主研究,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所以,指导时不要指望一步到位,而是要根据学生提出的研究目标,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适时地提出适当的建议,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修正。

2004年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学生对奥运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提出了《中国与奥运》的研究课题。

在第一次指导时,我不置可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你们把相关的中国与奥运会的材料去找出来吧。”

第二次指导时,学生把1984~2004年的材料都准备好了。看了材料后,我不失时机地指出:“你们试图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到底想实现什么目的?如果仅仅是中国何时参加奥运、在哪一届获得几块金牌,这很简单,只要上网一查就出来了。大概你们现在提供的资料也就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搞好了。这么简单的事,有研究的必要吗?研究这一课题,至少得光明确两点:第一,中国是什么概念?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吗?那好,大陆是中国,港澳台难道就不是中国吗?在奥运会上,中国是一国四席。港澳台也可以分别以‘中国香港’‘中国台北’‘中国澳门’的名义参加奥运会的。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的实体,新中国是中国,旧中国难道就不是了?如果研究中国与奥运,不进行新旧中国的对比,大概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所以大家讨论一下,到底应怎样界定你们在这一课题上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经过讨论,达成两点:(1)为了解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全面的历史,应该新旧中国一起研究;(2)为了内容的明确性和减少研究量,把新中国的范围界定在中国大陆部分。

这样,就为以后的研究明确了内容,指明了方向,但也仅限于此。至于今后在研究中到底应该达到哪些成果,要有待于研究的深入,由课题组成员自己自然而然地去得出来。如果事先就想当然地确定好,反而会束缚了学生手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二、爱国主义不能少,但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既然是政治课下的研究性学习,当然少不了德育工作。在《中国与奥运》课题下,最大的也最必要的就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在这方面,一定要避免刻意说教。奥运会已经过去很久,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油然而生的爱国热情也慢慢消退,这时不厌其烦地去强调要爱国,相信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但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在搜集和整现材料时自己去感受,受到的震动反而更大,效果更好。

经过努力,搜集旧中国与奥运会相关材料时,课题组成员搜集到了如下资料:

《泪湿沾襟话当年》

一九三二年秋,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那时国民政府只派短跑名将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等人代表中国赴美比赛。当刘长春与教练到达洛杉矶时,近千名华侨为他们举行宴会。尽管比赛中刘长春名落孙山,但侨胞依然赠给他一枚金质大奖章,因为他毕竟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

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代表团由一百三十九人组成,但却凑不齐路费。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足球代表队提前三个月出发,先到东南业华侨集中的越南、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印度等地踢了二十七场球,获得二十四万元港币的收入,才使中国代表团成行。

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由五十二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共需路费十五万美元。当时的国民政府只批准了五十亿元法币,折合美元二点五万元,而接到这笔款项时,法币又贬值了一半。最后,还是由中国足球队提前两个月出发,先到东南亚踢球二十六场筹办经费。但这只解决了单程的费用,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代表团被困在海外。后来还是伦敦的华侨出面,由英国航空公司垫支,三名华侨担保,中国代表团才得以返回祖国。

看了以上材料后,我说:“大家看了以上材料后,有何感想?”同学们沉默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下问题:(1)对照一下新旧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境况有何不同?(2)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以来,新中国的奥运成绩突飞猛进,到底有哪些原因?(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以上问题没有出现“要爱国”的字样,避免了说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一种民族自豪感在同学们心中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

三、突破学科界限,培养综合能力

不同学科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但是殊途同归,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创造条件,无疑是一致的。所以,某一学科不应局限在该科的范围内,如果可能也应该突破这种界限,尝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作了以下处理。

首先,把学生搜集的中国在各届奥运会上的金牌榜整理打印(限于篇幅,只附上最近的2004年我国奥运会金牌榜),分发给每一个课题组成员,让他们仔细观察分析金牌分布。其次,我提出以下问题:“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不断进步,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中国在取得了非凡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那么,都是哪些问题呢?你们看出来了吗?”“要发现这些问题,就这么对着材料看是看不出来的。你们需要对这些资料重新整理,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再次,我布置了如下任务:每位同学,根据金牌榜资料,制作两表一图。两表是,历届金牌分布统计表(按项目)、总金牌分布统计表(按项目);一图是,历届金牌变化图(直方图)。“根据两表一图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出中国在奥运会上优劣,得出存在的问题。”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两表一图出来了(略)。对两表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具有一定优势的项目是乒乓、跳水、举重等;②作为金牌第一大户的田径很少有得金的机会,劣势太明显;③优势项目多不是金牌大户,影响整体得金;④金牌分布面过窄……对一图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第一届参加取得非凡成绩;②第二届就大大倒退,有兵败汉城一说;③第三届开始,成绩每年都有飞跃性发展,有直追第一体育大国--美国的势头……这样,就跳出了政治学科的范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整理资料、读图、统计分析等能力。

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指出:“当然,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寻找一下中国第一届成绩喜人,到第二届‘兵败汉城’的原因,思考一下前两届哪一届才是我国真正实力的体现,到底有哪些因素在作怪;可以搜集一下美国的得金分布,比较一下中美两国之间的距离到底在哪里;可以根据男女获金牌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也不妨分析一下历届金牌变化直方图,根据数学上的函数知识,画出一条中国的金牌发展曲线,预测一下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能得多少金牌……”虽然这些不一定都要学生去完成,但至少能培养这么一种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10)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表现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上也是各不相同。一般可划分为三个不同档次:A档,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他们智力因素好,思维能力较强,学习全力以赴,在追求中等待表扬,以享受成功的快乐;B档,约占学生总数的65%,他们智力因素一般,或非智力因素没能很好培养,对学习有使命感,往往勤奋刻苦,渴望得到表扬,但又担心贬斥,时而热情,时而冷漠,忽上忽下;C档,浮动在20%上下,他们既不能发展自己的能力,也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是学习的被动者。为此,教师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印象阶段。有时过低估计学生,有时则过高估计学生,缺乏科学的方法。体察、发现学生个性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

1.周密谈心法。即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来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谈心前,教师要考虑好谈心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谈话时,要正确掌握谈心技巧,可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再引到所要谈的问题上来。成功的谈心并不会自然产生,它要求教师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考虑,明确表达谈心主题,及时捕捉谈心时机,合理选择谈心地点,准确表达谈心意图,灵活运用谈心方式,自觉控制谈心情感,合理把握谈心进程,扼要记录谈心内容。通过谈心,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理想、抱负、爱好和志趣,并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谈心要经常、及时、广泛进行,不能在学生中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找哪个学生谈心,就是哪个学生有问题。

2.细心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或公益劳动时,学生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就会自然地反映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倾向、组织纪律、工作能力以及个人的行为习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不仅要观察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也要观察学生在同学中以及在社会上的表现。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捕捉他们个性中最为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品质。不要只凭一两次观察就主观地对学生下结论。要善于深入到学生中去,掌握他们丰富的真实的材料,认真分析,多方印证,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3.问卷调查法。即指在没有施行控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书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在每接一个新班时,可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影响、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等进行全面的了解。调查的内容尽可能多一些,具体一些,以求结论的可靠性。

总之,观察、发现学生个性的方法还很多,且各种方法互有优势。要全面系统,准确深刻地研究学生,必须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会运用某一方法是不够的,还应运用一定的方式把调查获得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建立起学生的学习档案。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发现和掌握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教育。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凸现学生个性

任何一种类型的个性都不会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健全的个性,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它要靠丰富的活动来表现和巩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有着广阔的天地。

1.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政治教师可有计划地举行讲故事竞赛、时事知识竞赛、演讲竞赛、读书报告会、小论文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感染激发,个性才智勃然而生,往往会取得连他们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绩和荣誉。这样他们便会由自发到自觉地升华自己的个性,同时,这些活动都具有竞争性质,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竞争观念、自强意识,在竞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2.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入时代的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开阔眼界,到多姿多彩的社会中展现和丰富个性。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时代,了解我们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正确的看法。

常听到一些人抱怨物价涨得太快,并担心“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学习高一《思想政治》以后,我组织了班上10多位学生骨干,走访了嵊州城关的多家商店和集贸市场,同时又了解自己家庭在改革前后的经济生活状况。学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便进行分析研究,生动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家深有体会地说:“如果不了解这些,只听人讲涨价如何如何,自己不调查、不分析,那就会对改革产生误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同学通过社会调查,将政治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既可锻炼自己的能力,思想认识也在实践中更加成熟。

3.构建课外活动框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合适的氛围。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应有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组织。政治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组建各类活动小组。如法律兴趣小组、演讲小组、书报小组、时事小组、哲学兴趣小组等。在定期组织的活动中,既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的相近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构成了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都有施展的时间和空间。

三、在良好氛围中,展现学生个性

所谓展现个性,一般是指发展每个人的合理兴趣、多种才能和健全的性格。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每个学生去克服弱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实个性,培养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和谐社会新人才。现在有些教师口头上承认个性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但实质上却以其教师中心主义的思想去剥夺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可能性。个性被压抑,等于创造性被扼杀了,为了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应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适时引导,从现代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调节与完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内在潜能,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1.提供优裕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简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心理环境。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实行单向传授,实行“我讲你听”,其结果必然是“师劳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不少学生由苦学而厌学,由厌学而弃道,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又从何谈起?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低谷现象,一定程度上与呆板的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真正做到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感召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这样课堂就步入了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激动人心的“主客体相互”之运动。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发展性、探索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全身心的投入,身体的、心理的、认识的、情意的、逻辑的、直觉的都和谐地统一起来,它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人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刻。这时,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从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从而最终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本身发生兴趣,并且喜欢爱独立探索。或是概念比较,或是知识串连,或是观点辨析,或是材料综合,或是疑难解答,或是热点追踪……总之,遵循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规律特点,把兴趣发展作为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达到敢想敢说、多想多说、会想会说的境地。

上一篇: 畜牧业经济管理 下一篇: 女性生育权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