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统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04 21:37:09

铁路统计论文

铁路统计论文篇(1)

1.2鉴定信息管理(1)委托鉴定信息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基层所队或个人委托公安处、以及公安处委托上级单位进行活体、尸体、物证鉴定等信息,包括委托单位、委托日期等。(2)活体检验鉴定该模块用于记录法医出具的活体检验报告,内容包括委托单位、委托事由、案情概述、伤者信息、活体检查状况等信息,并提供原电子文档的保存功能。(3)尸体检验鉴定该模块用于记录法医出具的尸体检验报告,内容包括案情简介、死者信息、尸表检验、尸体解剖等信息,并提供原电子文档的保存功能。(4)未知名尸体勘验信息登记该模块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用于记录未知名尸体勘验信息,包括案件编号、勘验日期、勘验单位等信息,并提供原电子文档的保存功能。(5)未知名尸体登记信息撤销该模块根据查明的情况,用于记录未知名尸体登记撤销的原因及部分原始登记信息,包括原勘验信息、查明单位等信息,并提供原电子文档的保存功能。(6)鉴定信息导出该模块按案件编号、登记编号、送检单位等提供数据检索功能,并对检索出来的信息提供到电子表格的数据导出功能。(7)数据通用查询接口该模块提供公安处具有一定数据库SQL语言基础的技术人员直接和数据库对话的查询接口,方便这些技术人员对系统所提供的案件鉴定信息查询功能之外的检索需求。

1.3人员信息管理(1)人员学历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学历信息,包括姓名、编号、所在学校、专业、毕业时间、学位等信息。(2)人员培训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公安处技术人员的历次培训信息,包括姓名、编号、学校名称、起止时间等。(3)工作简历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工作简历信息,包括姓名、编号、工作单位、职务、起止时间等信息。(4)警衔晋级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警衔晋级信息,包括姓名、编号、警衔级别、授予时间等信息。(5)职称晋级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职称晋级信息,包括姓名、编号、技术职称、授予时间等信息。(6)行政晋级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行政晋级信息,包括姓名、编号、行政级别、晋级时间等信息。(7)立功受奖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立功受奖信息,包括姓名、编号、颁奖单位、奖项、获奖时间等信息。(8)受罚情况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受到处分的信息,包括姓名、编号、批评单位、处分决定、时间等信息。(9)休假情况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休假情况,包括姓名、编号、假期理由、起止时间等信息。(10)人员信息导出该模块按身份证号、姓名、单位名称、表类型提供数据检索功能,并对检索出来的信息提供到电子表格的数据导出功能。以上各个模块的信息登记,均可通过身份证的表间关联,系统可将人员的关键登记信息和基础字典中的人员基本资料进行连接。

1.4统计分析管理(1)案件类别统计该模块分一般、重大、特大3种情况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各个警队以及整个公安处所处理的各类现场勘验案件的案件类别情况。系统提供时间段参数设置。(2)七率统计该模块统计各个警队和整个公安处指定时间段内用于计算勘验率、痕迹物证提取率、现场书面分析率、现场勘验检查记录制作率、现场痕迹物证建档率、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率、刑事科学技术起关键作用率。和基层警队系统类似,由于立案总数、刑事科学技术在破案或处理作案人中起关键作用的10类案件数等数据无法由系统自身提供,比率值仍需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输入以上数值后,系统才能根据既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技术人员工作量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各个警队技术员出警、制作笔录、拍照、绘图、录像、录音、制作检验鉴定书的数量情况。系统提供时间段参数设置。(4)案别物证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公安处在各种案别中提取的各类别物证的数量情况。(5)所队提取物证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各个警队和整个公安处提取、保存的各类别物证的数量情况。(6)鉴定类别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各个警队委托各种鉴定类别的数量情况。(7)案别鉴定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公安处所有警队在各种案件级别所作的各类鉴定的数量情况。(8)技术人员工龄该模块用于统计各个警队技术人员每个工龄段人员的汇总信息。(9)技术人员职称该模块用于统计各个警队技术人员各种技术职称人员的汇总信息。(10)技术人员年龄该模块用于统计各个警队技术人员各个年龄段人员的汇总信息。

1.5基础数据字典管理该部分信息用于系统中使用到的各种相关字典类型的定义,主要是方便操作者利用拼音码或者列表选择等快捷输入方式。包括:案件类型字典、案件级别字典、鉴定类型字典、警衔类型字典、学历类型字典、民族类型字典、行政级别字典、职称类型字典、附件类型字典、物证类型字典、勘查工作类型字典、死亡类型字典、警队资料字典、人员基本资料管理等。

1.6后台管理(1)角色权限定义该模块用于预定义能够操作该系统的角色名称及相应的权限信息,即可设置某个角色能够操纵那些具体功能模块。(2)系统用户定义根据预先设置好的角色,该模块用于定义可以操纵本系统的用户名称、口令、角色名,如果该用户是基层警队用户的话,还必须设置该用户所在警队的授权计算机IP地址。系统将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试图登录的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3)操作轨迹管理系统对可能影响到原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操作在后台自动进行记录。本功能提供对这些操作信息的查询、追踪功能,包括操作人、操作日期、所操作的数据表、操作内容等信息。

2系统特点

2.1系统设置参数化系统的所有设置全部以参数的形式保存,有足够权限的用户可以自由进行配置。保证系统了在设计上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变化对系统的参数进行配置,而无须修改程序。

2.2创建自主学习型的铁路刑事技术专有信息库系统首次在铁路公安系统中实现了自主学习型的铁路刑事技术专有信息知识库,可以通过系统的自学习功能,不断补充完善铁路刑事技术专有信息,分类整理,规划文档目录,从而为铁路公安相关技术人员完成刑侦工作所需要的专有知识库的采集、查阅及维护。

2.3系统操作分级限制系统用户可以为共同使用该系统的多个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级别,不同级别的用户在进入系统后有不同的功能范围,从而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及用户权限的管理。

铁路统计论文篇(2)

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来看,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运输和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铁路站场配套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迅猛崛起,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和技术改造。

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铁路枢纽及货运站的规划、布局、建设在不断完善。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输方式的优化整合,欧美铁路系统采取了整合车站、集中作业;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大型货物站和物流园区,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和装卸机械;规划建设专业化货场和物流园;组织大宗货物的直达运输。货运站整合与物流园建设在发达国家开始较早,是伴随着国家工业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货运集中化与现代物流园成为铁路货运的必然趋势。国外铁路货运集中化开始于货运站整合,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晚,9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现代意义上的铁路货运服务中心。

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铁道部运输局2008年12月颁布了《关于全路建设战略装车点的指导性意见》,对铁路系统建设战略装车点的认识、规划建设、遵循原则、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做了一系列地指导。从文献检索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研究和阐述铁路战略装车点的理论和文献相对较少,而研究和阐述煤炭综合物流园的理论和文献更是分毛羚角。李灵玉在2009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呼铁局古城湾战略装车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研究》中,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及铁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对战略装车基地建设现状、基本构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靳雄焕在2009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铁路战略装车点布局规划研究》中,对铁路货运站布局及整合的基本情况、战略装车点的基本特征、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铁路运输组织创新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董潇杰2009年发表在中国电力教育《储煤场及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一文,对运煤系统中的储煤场及其设备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使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案设计得到了优化;李艳萍2009年10月发表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论文《浅谈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概括介绍了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详细的从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意见。项目运营管理与规划布局等理论是铁路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以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的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为主。

三、 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实施框架

1、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均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即:输入资源要素,经过转换输出产品或劳务,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不停地进行信息反馈或顾客用户的参与。

2、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的系统实施框架

在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生产系统功能优化与生产流程再设计应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具体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1)组建专门机构、确定指导方针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计划等。

2)生产系统与生产流程建模。

3)通过对模型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目标确定优化与再造方案。

4)实施保障系统,如生产战略的指导、 组织支持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等。

5)运用科学地方法评价再造取得的效果, 巩固成绩,发现不足,并向系统进行反馈,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轮优化与再造。

四、瓶颈管理——约束理论。TOC概念、及五大核心步骤

1、TOC概念

约束理论(TOC)的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为系统 “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就是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是事半功倍的管理哲理。

2、TOC五大核心步骤

1)分析系统,寻找瓶颈。即指出系统限制;

2)理清瓶颈,寻找突破。决定如何充分利用系统限制;

3)立足突破,提出措施。全力配合步骤二所做的决策:

确保非限制能够全力配合限制所要的——保护产出;

确保非限制不要做出超出限制所要的——控制成本。

4)深化动作,扩充瓶颈。即打破系统限制;

5)积极提升,团队前进。如果系统限制在步骤四被打破,回到步骤一。

3、生产物流系统中瓶颈的识别

瓶颈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出产产品的数量,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物流量最小的地方。识别生产系统中的瓶颈是进行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要判别一个资源是否为瓶颈,应从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它的生产负荷来考察。

4、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

1、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

1)功最小原则

物流“距离”要短,搬运“量”要小。

2) 流动性原则

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并应尽量避免工序或作业间的逆向、交错流动或发生与其他物料混杂的情况。

3) 高活性指数原则

采用高活性指数的搬运系统,减少二次搬运和重复搬运量。

4) 综合性原则

进行生产物流系统设计,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工厂的长远发展,全面分析和处理各种影响因素。适应性原则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经济前提下,生产物流系统一定要具有柔性、适应性要强。

5) 经济性原则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既要满足生产的要求为生产服务,又要尽量节省投入。

五、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原则、目的与系统选择

1、优化设计原则、目的

在分析和设计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流程时,即在进行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时,应当考虑如下问题:

流程设计的方法研究是为了得到最优的生产流程;

该生产流程设计是为了获得在产品差异、响应或低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该生产流程可以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环节;

该流程能如顾客所感知的那样使顾客价值最大化;

该流程能够帮助公司赢得更多的订单。

2、设备与技术的选择

对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做决策时,还需要生产设备、工艺设施和技术方面的决策。选择性价比最好的设备是基于对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和生产技术的了解。设备的选择,比如运煤专用老K车、输煤设备、分级振动筛以及装煤设备等,均要考虑成本、质量、生产能力和柔性,同时还要考虑每一台设备与系统的匹配性。因此,运作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对比每种方案的功能、生产能力、设备特性及维修互换要求,这些属性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备选方案的决定性因素。

在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中,正确的工艺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必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这种竞争优势可能会产生很高的柔性;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也可能产生更加合理、顺畅和稳定的生产流程,这个流程需要更少的调整、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

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系统扩大生产的范围。因此,新设备或流程选择的一种重要特性是具有柔性的设备;柔性是指对时间、成本或顾客价值快速响应的能力。生产技术的选择重点考虑:

1生产设备的技术。如呼准铁路甲兰营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要满足卸、装、输送、筛分的综合功能;

2流程控制。即使用信息技术来监测并控制实物流程。典型的流程控制方式:

传感器——收集数据;

模拟设备定期读取数据,或许一分或者一秒一次;

测量值转化为数字化信号后传送到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程序读取文件并且分析数据;

输出。

3可视化系统。监控生产系统。

4自动化生产物流系统。通过程序设定和计算机控制,按工艺顺序运行系统并生产满足要求的产品。

3、设备布置类型与方法

在决定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优化设计运作效率的决策中,设备布置是关键性的决策之一。这是因为设备布置不仅能够造就系统在生产能力、流程、柔性和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造就系统生产性能、客户的感觉以及外观形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设备布置策略有助于企业的差别策略、低成本策略或快速响应策略的实施。

任何情况下,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布置设计都必须考虑并满足以下要求:

1原煤输送、生产设备;

2提高空间、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

3提高信息、原煤或人员的流动;

4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5生产能力的要求;

6环境与美学;

7信息流。对于组织,沟通是必要的,所以设备的布置必须方便信息的流动;

8在各个工作区间的运输成本最低。

六、结论

1、结论

铁路统计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35-01

目前,高校中的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研究方兴未艾,涉及基础教育及专业课教育[1~4]。《铁路运输组织》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在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和能力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涵盖了行车、货运及客运中与运输组织密切相关的核心内容,目标是使学生熟悉铁路运输生产的过程及特点,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全面了解铁路运输组织作业过程与方法。

1 铁路运输组织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铁路运输组织》在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均开设,授课学时为48学时。而不同的专业有其自身特点,对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的知识的要求有很大差异。所以十分有必要研究各专业对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理论的需求。而目前已有的《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只是根据学时量选定了相关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教学内容的筛选不具有针对性。

2 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知识点聚类分析

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进行铁路运输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与优化组合,首先要对铁路运输组织的知识点进行聚类分析,分别生成不同粒度的铁路运输组织知识点。

通过综合分析,将一级粒度知识点模块划分为行车组织基础、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客货运组织三个模块。行车组织基础模块着眼于铁路生产现场运输生产组织实务,系统介绍车站工作组织、车流组织及运行图和区段通过能力等内容,是铁路运输组织的核心和基础。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模块属于铁路运输上层管理、涉及铁路运输组织决策性质的内容,关系到运输全局。而旅客运输组织与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块是铁路面向社会的运输的体现形式,涉及具体客运站作业组织、客运计划、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及乘务工作组织、货运站与货场、铁路货场管理等重点内容。[1]

3 各专业分类及对铁路运输知识点需求特点分析

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的开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让非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掌握铁路运输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其尽快融入相应的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也不尽相同,对铁路运输组织课程中的知识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进行针对各专业的铁路运输组织知识点优化组合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是分析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了解其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从而在铁路运输组织课程教授知识点组合时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统计了交通运输学院非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近三年的就业去向情况。将就业单位划分为铁路局及地铁运营公司、工程局及相关公司、相关设计院、读研及其它五类。其中,铁路局与地铁运营公司对铁路运输组织知识要求水平较高,工程局及铁路相关公司次之,设计院就业与读研就业人数较少,但其对学生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理论知识的水平与程度要求也相对较高。其它就业去向对铁路运输组织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不高。

通过对各专业的就业去向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交通工程专业应将铁路运输组织课程作为必修课,加强车站工作组织、区段通过能力及运行图方面知识的学习;物流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程,注重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面的强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铁路运输组织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加强铁路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运行图等内容的学习。

4 专业与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知识点匹配与课程内容优化组合

4.1 匹配等级与强度

在确定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知识点与专业的匹配等级时,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在权重系数确定时,单纯采用专家评判法受专家主观意志影响较大,单纯采用层次分析法又存在操作性较差的缺陷。为保证权重系数的客观、公正和权威,采用专家评判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的权数:先采用专家评判法取得各位专家对各指标的估价权数,再用层次分析法对专家的估价权数进行汇总及检验取得指标的权数。

4.2 相关度计算与学时换算

根据4.1节介绍的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得到各级粒度知识点与各专业的相关度系数。将技术站作业组织知识点,所包含的所有四级知识点货物列车和货车在车站的技术作业、接发列车工作、调车工作基础、解体调车作业、列车编组调车作业、取送调车作业、车站班计划级车站阶段计划,针对各专业通过运用专家打分法及层次分析法进行汇总,得到针对各专业的各四级粒度知识点的权重,然后根据权重,换算为教授知识点时间。

5 结论

本文阐述了铁路运输组织的理论体系结构,将其知识点由宏观到微观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分为一级粒度知识点、二级粒度知识点、三级粒度知识点及四级粒度知识点,并利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及就业去向,将运输组织的四级粒度知识点进行组合优化,生成了各专业的《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各专业的学生适应将来的就业岗位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相关任课教师备课、设计教学日历、执行教学任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龚新湘.高校公选课教学内容模块化探讨:以《现代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1(9):14,26-29.

铁路统计论文篇(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主办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学会计算机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8451

国内刊号:11-3471/TP

邮发代号:82-67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铁路统计论文篇(5)

关键词 《人民日报》 铁路春运 框架理论 内容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的《人民日报》中最早出现了“春运”一词①。维基百科将春运定义为“中国大陆在农历新年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及堵塞的现象”。一般发生在春节节前15 天及节后25 天左右。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中,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因此中央电视台曾将春运形容为“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现象”。

春运无疑已经映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困惑,也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重点。按照出行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可将春运大致划分为民航春运、铁路春运、水路春运以及公路春运等。本文选取春运中引起最多关注与争议的“铁路春运”,以《人民日报》为分析样本,并对该报2009——2013 年刊登的铁路春运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究该报在其“铁路春运”报道中构建了怎样的框架。

一、框架理论与新闻框架

(一)框架理论

欧文·戈夫曼在《框架分析》(FrameAnalysis)一书中对框架理论做出定义:“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则与主观过程。”他认为,“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图景纳入框架之中,以便对社会情景进行理解与反映。人们借助框架来识别和理解事件,对生活中出现的行为赋予一定意义,否则这些行为就没有任何意义”②。

(二)新闻框架

1978 年盖伊·塔奇曼(Gary Tuchman)发表《做新闻:一项关于现实建构的研究》,最早将戈氏的框架理念引入到媒介研究中,她认为“新闻是建构的现实”。吉特林(ToddGitlin)将框架理论与新闻生产明确地联系起来。吉特林在媒介研究的特定语境中,给“框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框架是一个持续不变(overtime)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方式,也就是选择、强调和遗漏的稳定(persistent)范式;通过这样的框架,符号处理者按惯例(routine)来组织话语。③

台湾学者臧国仁认为,新闻框架是指新闻媒体或新闻工作者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架构,并将其区分为新闻组织框架、新闻个人(编辑、记者)框架和新闻文本框架④。

本文所要探讨的便是臧国仁所言“新闻文本框架”,即在媒介内容领域,研究“框架是什么”。针对本文具体研究,并结合媒介内容的框架分析常用的框架分析取向——“框架清单(lists of frames)”方法,对《人民日报》(2009——2013 年)关于铁路春运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究该报在铁路春运报道中的框架是什么、如何建构报道框架。

二、研究设计

(一)选样及依据

本文选取2009-2013 年《人民日报》五年间对铁路春运的报道,以年为单位,通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春运”为检索

关键词 先后对文章题名、主题进行检索,得到两个子样本。样本1 由25篇报道构成,样本2 由128 篇报道构成。随后笔者按照文章必须是主要关于铁路春运进行筛选,最终得到了一个由67 篇文章组成的样本,即五年来(2009——2013年)《人民日报》“铁路春运文章”的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对于本研究,分析单位和观测单位均是“文章”。笔者根据对2009-2013 年《人民日报》铁路春运报道的整体把握,遵循编码的排他性与穷尽性原则,为分析单位设定了发表年份、版面呈现、是否头条、文章体裁、报道篇幅、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消息来源等类目,建构了一系列变量并进行了编码。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报道数量

根据笔者统计,该报对铁路春运的报道数量从2009 年的6 篇增加至22 篇,呈明显递增趋势。由此可见,铁路春运报道在《人民日报》逐渐成为话题中心。虽然报道数量在绝对数量上并未得到很好体现,但这是源于本研究的前提,即铁路春运报道,其时间跨度为春节节前15 天及节后25 天,故其报道数量的价值便体现在了为期40 天左右的报道周期中。对铁路春运报道关注度的提升与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数量的持续增长呈正相关。据统计2009-2013 年全国铁路分别发送游客1.92 亿、2.1 亿、2.2 亿、2.21 亿、2.4 亿人次(旅客乘一次车,统计为一个旅客人次)。

(二)报道主题呈现

报道主题反映了新闻生产者对新闻的取舍与重要性判断,即新闻框架构建中的界限。因此,报道主题对新闻框架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纵观《人民日报》近5 年的铁路春运报道后发现,在各种议题中,“春运概况”位居第一,且2012、2013 两年持续走高。“春运政策”“购票困难”均以12 篇文章位于第二。每年均出现的报道议题为“春运政策”和“完善服务”,但两议题在2013 年的报道数量均明显减少。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铁路春运报道的主体依然是铁路部门,约占总报道量的67%。“购票困难”“乘客旅途经历”为主题的文章其报道对象主要为普通乘客,共计18 篇,约占文章总数量的27%,从报道趋势来看虽有增加但仍旧不占优势。

(三)消息来源的选择情况

1、消息来源分布

甘惜分定义消息来源(也叫新闻来源)为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⑤。经过笔者统计分析,在《人民日报》铁路春运报道中,对消息来源的选择和处理存在明显偏向,铁路及相关政府部门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共有42 篇,占总报道量的60%,以民众为消息来源的占22%。统计显示官方来源占绝对优势,是铁路春运事件媒介呈现的主要定义者。

2、消息来源关联报道主题的交叉分析

简单的分析文章中的消息来源频次无法全面体现新闻报道,也不能反映出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量和代表的立场,因此笔者将进行消息来源与报道主题的关联分析弥补其不足。臧国仁把消息来源视作社会行动之竞争者,彼此竞相在媒介领域中争取言说论述的主动权⑥。竞争者各自透过组织文化动员资源与人力,建构符合组织框架的言说内容,并试图接近媒介,以争取其接纳论点,成为新闻框架的核心与基本立场,从而影响社会大众,建构社会主流思想。

笔者将消息来源与报道主题框架进行关联统计,试图探知消息来源主要通过哪些报道主题建构事实。

(1)铁路及相关政府部门。统计发现铁路及相关政府部门是该报铁路春运报道的最主要消息来源。主要从“春运概况”“春运政策”“票务信息”“打击犯罪”报道主题来框架铁路春运,向受众展现了铁路部门精心组织、改善服务、确保安全,全力以赴做好春运工作的决心,引导舆论向有利于缓解春运出行游客焦虑心情的方向发展。

(2)铁路工作人员。来自铁路工作人员的新闻来源只有3 篇,2 篇涉及以铁路工作人员为主题的“完善服务管理”主题。

(3)民众。以民众为主要新闻来源的报道主要是从“购票困难”“乘客旅途经历”“完善管理服务”来框架铁路春运,主要呈现乘客在春运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四)版面呈现

报道所刊登的版面及在版面中所处的位置,反映了媒体对该新闻的价值判断。铁路春运报道主要集中在《人民日报》的视点版和要闻版,其中5 篇文章登上头版。视点版多关注热点新闻,要闻版则迅速报道国内外大事,故铁路春运报道被《人民日报》视为国内重要热点新闻。

(五)报道题材篇幅

不同的新闻报道体裁可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也反映出媒体对该报道对象的重视程度。据统计,《人民日报》对铁路春运的呈现主要通过报道,即消息、通讯等,占总报道量的87%。在报道篇幅方面小篇幅报道占据绝对优势。综上,简短的报道占据主流,也体现出铁路春运要求的信息服务性强的特点,能够为读者准确及时提供相关铁路信息。

(六)报道倾向

新闻报道者由于立场、观点、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不同,因而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按照一定的政治见解和新闻观点来选择事实、解释事实、评价事实,这就使新闻报道表现了一定的倾向性⑦。统计分析发现,5 年来《人民日报》对铁路春运的报道主要为中立和正面报道,各占48%、41%,负面报道仅占11%。可见党报的性质在报道倾向中体现了出来。

在进一步研究报道倾向与报道主题和消息来源的关系时,卡方检验显示,报道主题(χ2= 40.08, p=.000)和消息来源(χ2= 17.26, p=.008)在报道倾向下的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讨论

(一)“舆论引导校正”的议题框架

《人民日报》对铁路春运的报道框架在某种程度上为其读者框定了有关铁路春运的关注主题,影响受众对铁路春运状况的认知情况。春运期间,大量旅客跨城市、跨省流动,巨大的交通压力和人们的出行焦虑引起民众广泛关注。作为表征中国社会的话语,《人民日报》通过其报道引导舆论,使舆论尽可能走向利于社会稳定的方向。

(二)偏向使用“官方”作为消息来源

新闻工作者对消息来源的选择不仅受到消息来源本身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报纸属性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铁路及相关政府部门在铁路春运报道中享有更多的媒介使用机会及在《人民日报》上的发言权,进而减弱了其他消息来源在铁路春运报道中的媒体使用机会及话语权。

(三)采用中立为主的报道倾向

《人民日报》对铁路春运的报道整体上倾向于中立和正面报道。中立的报道倾向坚持了客观报道原则,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数量上的巨大差异则体现出在主流意识形态下,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的“喉舌”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铁路春运全景象的呈现。

参考文献

①《万里长江春节前夕航运忙》[N].《人民日报》,1979-1-23

② Goffman, Erving (1974) Frame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③李海波,《揪出幽灵:新闻文本框架之概念及辨识方法》[D].云南大学,2013

④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一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1999

⑤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78

⑥臧国仁:《新闻工作者与消息来源》[M].台北政大新闻研究所,1995

铁路统计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U2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37-01

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兴建的如火如荼,对其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牵引供电系统作为客运专线的核心构成,是连通外部电网和动车车辆的纽带,负责将外部高压电网的交流电源经过适当处理并转换为动车车辆需求的电压电流制式的电能。高速客运专线的迅速发展也给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提出了严格要求。

1 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实际上,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贯穿于客运专线的规划、设计、装备制造、施工、运营管理直至寿命终结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渗透到变电、监控、保护等不同环节。牵引供电系统作为整个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可以说,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是客运专线固有属性的具体体现。

安全是客运专线服务宗旨的第一要领,安全就要可靠,可靠才能安全。然而,高速客运专线装备制造、设计、施工、运营中的安全隐患和工程风险也有发生,更需要各环节的安全可靠。牵引供电系统是客运专线运营的动力源泉,没有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也就谈不上客运专线的安全可靠,更谈不上客运专线的服务宗旨的实现。

2 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早就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1993年,文献[1]建立了接触网的可靠性模型,但没有涉及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研究。随着铁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建立铁路可靠性标准的重要性。1999年,文献[2]是铁路可靠性较早的标准。2002年IEC62278作为EN50126的发展,给出了最初的铁路供电可靠性的评估[3],但不是定量的,所以难以在实际评估中应用。2004年,文献4首次定义了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但遗憾的是却没给出定量的分析方法及模型,因此,需要探索新的铁路供电可靠性建模方法和定量的可靠性评估标准。

相比大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而言,铁路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人员相对少,研究成果也相对少,而且不少成果借鉴于大电力系统的研究。目前的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失效分析等方面,研究思路多集中在结构方面。

2.1 基于FTA的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文献[5]将FTA成功应用于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中,解决了模型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问题。其中,文献[6,7]用FTA分析了AT供电方式的牵引供电系统各故障原因之间的逻辑,并用其所提出的近似方法计算了模型顶事件发生的概率;文献[8]则用FTA发现了接触网系统存在的故障起因和失效机理。现有文献验证了FTA应用于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既能定性分析也能定量计算,满足了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基本需求。

2.2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

文献[9]成功将遗传算法应用到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给出了如何运用遗传算法进行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模型拟合的具体方法。文献[10,11]给出了详解答案,不仅建立了腕臂系统的模型,而且可以利用有限元计算大量的响应数据。可以说,这两篇文献开辟了一条研究复杂铁路系统可靠性的新方法。

2.3 牵引供电系统RAMS评估

文献[12]在故障树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了如何运用可信性理论实现接触网可靠性的模糊评估的问题。文献[13]介绍了如何利用可信性理论来实现牵引供电系统的RAMS模糊评估。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四个方面的研究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已经拓展到RAMS的综合评估,文献[14]提出了牵引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层次性,提出的牵引供电系统的RAMS指标不仅考虑了越区供电,而且这些指标的表达式都基于各部件的可靠性参数,为牵引供电系统的组合RAMS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更多地借鉴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随着可靠性理论的发展而深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的发展需要融入我国高铁近年来的运营大量经验数据,为我国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设计、运营、维护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贺威俊.电力牵引接触网系统可靠性模型研究[J].铁道学报,1993,15(1):31-38.

[2] CENELEC.EN50126 Railway appliaction-specification of railwa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enance and safety(RAMS)[S].1999.

[3]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62278 Railway appliaction-specification of railway 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enance and safety(RAMS).2002.

[4] Sagareli Sergo.Traction power systems reliability concepts[C].Procceedings of the 2004 ASME/IEEE Joint Rail Conference,Maryland,USA,2004:35-39.

[5] 小瑜,吴俊勇.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J].电网技术,2007,31(11):27-32.

[6] 陈绍宽.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J].铁道学报,2006,28(6):123-129.

[7] S. K. Chen,T. K. Ho,B. H. Mao.Reliability Evaluations of Railway Power Supplies by Fault Tree Analysis[J].IET Electr. Power Appl.,2007,1(2):161-172.

[8] 万毅,邓斌,李会杰,等.基于FTA的接触网系统可靠性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5,12(6):55-59.

[9] 谢将剑,吴俊勇,吴燕.基于遗传算法的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建模[J].铁道学报,2009,31(4):47-51.

[10] 万毅,邓斌,柯坚,等.基于神经网络RBF的接触网可靠性分析[J].铁道学报,2005,27(6):39-42.

[11] 万毅,邓斌,李会杰,等.铁路接触网系统可靠度的仿真计算[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5,13(3):307-312.

[12] 杨媛,吴俊勇,吴燕.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可靠性的模糊评估[J].铁道学报,2008,30(6):89-93.

[13] 杨媛,吴俊勇,吴燕.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RAMS的模糊评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32(5):89-92.

铁路统计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轨道交通车站导向性标志设计系统的重要性。伦敦地铁不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交通方式,还进行了一系列空间导向设计,对整个世界的地铁空间的导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健全的空间导向标识系统要求有效的信息传达,因此良好的地铁空间导向标识系统对我国城市建设以及提高我国城市的开放度以及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铁车站大部分建设在地下,具有密闭、隔音、遮光等特点,且受地下结构和施工技术的影响其内部空间形式单一,人们在其中容易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甚至迷失方向,一套健全的地铁标识系统应该能够解决城市发展、地下空间、人的各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一个系统规范的地铁导向性标识系统,必然会给生活在城市的人群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会妨碍到经济和社会等很多领域的发展。

乘客在等地铁时,其感知主要在站台及站名牌上,特别注意站名牌、指路标站是否齐全清楚,候车条件是否舒适,候车时间是否过剩等。因此地铁作为独立的运输体系,在保证车辆、设备质量以及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运力和运能基本适应的条件下,设计一套作用明确且鲜明醒目的导向系统,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对保证行车秩序和列车的安全准点是非常必要的。导向标识设计从满足基本的乘客出行发展到从人性化角度全方位为乘客服务。

1.地铁车站中的导向标识系统

地铁标识提供信息用于指导人的行动,因此其信息内容应符合各种乘客群体的不同心理和行为方式。

1.1进站

在广州,当在路旁看到图1标识牌时,表明附近有地铁车站。在各个公交车站牌上均可见:能够与地铁接驳的车站名上方标注了地铁标识(如图2)。在地铁车站的出入口处上方立有“地铁”字样的标志色标识牌,在车站入口两侧有两块提示标志牌子,一块为“入口标号标识”牌,上面标有车站名和入口编号,另一块为“地铁运营时间标识”牌,上面标有地铁列车通过本站的首末车时间。

图1 广州地铁标识牌 图2广州公交牌

1.2购票

进入地铁车站,沿通道行至售票大厅可看到“售检票指示”牌,按上面的箭头所指可到售票处购买车票。自从广州公交一卡通的使用,目前乘坐广州地铁的都可以使用羊城通刷卡进站。无论哪种购票方式,广州地铁的导向系统都非常清晰。售票机带有LED导向牌,文字配有英文说明。

图3广州自动售票机

1.3乘车

列车到站后,乘客按照地面上的“上车、下车”箭头标识来自觉礼让,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依次进行。在广州乘坐地铁时,乘客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自己所在的位置,虽然置身地下,也不必担心在陌生的城市有迷失方向的麻烦。在进入车厢后,在车厢的门楣上方贴有“广州地铁线路图”(如图4),通过它以及随时注意车厢列车员广播到站名称,乘客可以知道列车运行到何处,何时该下车。

图4 配备了信号灯的线路指示牌

1.4换乘

通过检票口进入站台换乘,接下来乘客可以看到站台上方的“列车开行方向指示标志”牌,上面标有不同方向列车运行的下一站名称,在站台两侧的墙壁上也有“开行方向指示标志”。在站台两端两侧的立柱上有“列车运行信息标志”牌,上面标有该运行方向上列车要顺序经过的车站名称及行车所需时间。在站台两端还有两块“地铁线路图标识”牌,当乘客需要进行换乘时,先在“列车运行信息标志”牌上根据换乘标志找到本运行线路上的换乘站,乘车到达换乘车站后,车站站台立柱间均悬挂换乘引道标识,按照标志指示或站台广播到其他层站台换乘其他线路的列车。列车图例被设计在导向标识的两侧,符合各年龄层和文化层的乘客辨认。

1.5出站

从站台出站时,在站台两端上方可看到“出口指示标志”牌(如图5),根据上面标明的该方向地铁出口及附近建筑的信息选择出站方向。沿台阶进入站厅公共区,按照设在通道口墙壁上的“出口方位标识”牌上所提供的路面信息以及各个出口边地面三维立体图进行确认(如图6),乘客能准确到达目的地。

图5广州出口标识 图6广州出口地面三维图

1.6无障碍标识设计

地铁车站中尽可能提供多种标志和信息源,以适应各类型残疾者的不同需求,一种是以各种符号和标志引导肢残者的行动路线,帮助其到达目的地,如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是用来帮助残疾人通过视觉确认与其有关的环境特性并引导其行动的符号。另一种是以触觉和发声体帮助视残者判断行进方向和所在位置,如盲道的点线设计,使残疾者最大程度地感知其所处环境的空间状况,消除引起其心理隐忧的各种潜在因素等。

2.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

2.1导向标识的整体规划

导向标志的整体规划离不开对整个地铁空间功能分区的把握和对交通节点的分析。把握导向标志的设计内容需要设计人员对人的寻路行为进行分析,设想人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可能会遇到的与寻路行为有关的每一个问题。对导向标志系统的布局分析包括对工程平面图的功能分区分析、客流量分析、寻路行为分析等。设计人员应该将整个地铁站内的交通环境画出一个平面图,以功能划分区域,标记出客流经常出入的交通要道,并依据交通环境与人们的寻路需要分析出什么地方最需要哪一类信息的标志,并在关键的地方给予乘客在方向上的指引和相对应的信息说明。

另外,设计人员也不能仅仅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还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普通的乘客,从乘客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对导向标志进行规划。例如: 乘客从站外进入到站内,地铁通道内的导向标志应该以什么样的频率出现才是合适的,既不让乘客感到信息的重复,又不能让乘客感到方向的不确定性; 在换乘车站内,指示去往不同线路的导向标志应设置在乘客下车后多远的距离内;在到达换乘线路的地点后,去往不同方向站台的指示牌应设置在哪一个节点位置比较合适; 列车在到站后有大量客流涌出站台,在出口处闸机对面墙上应设置哪类出站引导标志和换乘公交线路的标志,才能确保乘客快速、有效地完成出站等。

只有将乘客进站、出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从乘客的使用效果出发,才能使导向标识的整体规划更加完善。

2.2地铁车站标识牌的位置设置

标志牌的位置设置也是导向标志系统设计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标志牌位置的设置与地下空间环境、人的视野及人体尺寸都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对人机工程学中人的视觉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人在室内空间对于信息的接收受到视觉系统中视野范围的限制。因此对于标志牌位置的设置,应该将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放在更有利于接收的视野范围之内。

2.3地铁导向标识设计的要点

2.3.1巧妙利用视觉设计(如色彩、选材纹理、亮度等)

例如香港地铁在同一线路上,以色彩区别各个车站。如“中环站”是红色、“九龙塘站”是蓝色,上班族几遍在地铁里昏昏欲睡,一瞥颜色就知道是否到站。香港地铁迪士尼站,站台上的立柱是墨绿色的,上面绘着黄色的月亮和星星,让人一目了然。又如广州地铁多条线路运用色彩管理很准确而清晰的标识出不同的线路性格。广州在多条线路上采用不同颜色设置,有的采用红色标识,有的采用蓝色标识,有的采用橘黄色标识,将色彩区域管理理论运用到复杂的地铁标识导向系统,将复杂的多维空间平面化处理,使其获得统一而简单的身份认同,是一个成功的应用。(如图6)

图7广州地铁线路示意图

2.3.2采用简单代码

广州地铁采用用A、B、C、D等出口编号方法代替原东、南、西、北等出口编号方法。主要考虑到外地乘客并不清楚广州地铁站情况,再加上换乘站越来越多,一个站的出口数量往往超过4个,达到了多个而且又是偏正向的时候,对地铁出口的描述就出现了困难,所以A、B、C、D等出口编号方法能够够好好的方便乘客出行。

2.3.3采用中英对照双语标志

广州是个具有包容性的大都市,为了考虑到国外的乘客,在地铁入口处,站台,车厢以及出口处都实行了中英文对照双语标识,使外国的乘客不会因为看不到导向牌而迷失方向。

图8广州地铁中英文双语标识

2.3.4人性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地铁的延伸,地铁标识系统设计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对于城市交通及城市文化的提升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地铁标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如:交通弱者,这些人群对方向指示标识的要求显然和普通人有些差别,要求标识在面积大小、造型上更加的突出。而我国在建的城市地铁标识设计项目并没有完善交通弱者的方向指示标识。交通弱者的方向诱导标识是一种专用的标识 ,它需要采用专门的材料和特定的符号设置和设计标识。完善交通弱者的方向指示标识不仅为他们安全、方便的移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恢弘的都城气度,独特的文化内涵。广州古城简洁明快、古朴典雅,传承着“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广州地铁线路导向标识根据城市本身的社会文化定位,将广州城市特色,反映广州城市人文、地域等的设计元素融入形态设计中,使功能与艺术形成有机统一。此外广州地铁导向标识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乘客的角度出发,同时充分考虑到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充分体现广州地铁导向标识人性化设计。

3.结语

一套完善的导向标志系统应该是能够向使用者传递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在精神需要上追求的更多的是人性化的导向标志设计,所以设计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与导向标志设计相关的人的视觉特征,以及参照相关的人体数据,才能保证标志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再将各种文化及地域特色规范应用到导向标志的设计中,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简洁、易懂、美观的导向标志系统。城市的建设者和设计家们应加强对导向标志系统设计规范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努力将轨道交通导向系统改善得更具功能性和更加人性化,以适应未来的科技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向帆.导向标志系统设计[M].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2]陆金生,刘昀.视觉特征在标志导向系统中的应用[J].广告大观: 标志版,2009(9).

铁路统计论文篇(8)

一、目前我国铁路机车统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队铁路行业的投资和关注力度也越来越强,1986的初次改革、2000年的积极改革以及2008年的再次改革,而且据路透社消息称,我国新一届政府将启动大部制改革,将率先组建大交通运输部,对我国交通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机车统计工作作为我国铁路日常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铁路运行过程发挥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机车统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机车统计指标作为铁路运行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对铁路行业的正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相关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机车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对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执行进展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在铁路机车统计的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指标、轻管理的现象,使机车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架空。

(二)统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

铁路机车统计工作作为确保铁路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和左右着我国铁路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统计人员作为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直接执行则直接影响着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有效性。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铁路机车统计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统计人员,对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娴熟的统计技能,遇到突发问题,不能及时的做出决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部分的统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本职工作不认真,弄虚作假,怀有侥幸心理,导致统计工作的内容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给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不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要求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铁路机车统计工作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国的铁路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对我国的铁路机车统计工作中各项统计指标的精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传统的统计手段和工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因此,铁路机车的统计工作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以便能够更好地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交通基础设施。

二、提高我国铁路机车统计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机车统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在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加大对铁路机车统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确保上至主管领导,下至工作人员都能够深刻的了解到机车统计工作对铁路正常运营的重要性,对铁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主观领导和主要工作人员对铁路机车统计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机车统计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能够有效的掌握机车统计工作的具体信息。

(二)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对机车统计人员的选用标准,确保机车统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统计人员具有相关的统计资格认证书,并且具有一定的铁路机车统计经验。铁路部门应该定期的为统计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统计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同时,实行奖惩制度,对长期工作在统计岗位且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为有能力的人员提供更合适的岗位和薪酬,激发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引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建立信息化的铁路机车统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提高铁路机车统计工程的精准性,建立健全的、专业的铁路机车统计网络平台,实现铁路部门和各个站段之间的资源共享,确保相关数据的及时传输。同时,加大对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铁路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节能意识,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

三、总结

总而言之,铁路机车统计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目前,我国的铁路机车统计管理模式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的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源浪费,提高机车的运行效率,保证铁路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我国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才元.中国铁路内燃机车发展年谱(1958―2009)[A].第十

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邱瑞昌,姜久春,李景新.电力机车专用智能电度表系统设

计与运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10,(24).

[3]覃栋,王云艳.能耗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机车的应用[J].

铁路统计论文篇(9)

    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四部分对提速后的客运量进行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①第一部分即绪论,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客运量预测的研究现状,并从中找出预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而确定了文章的研究方向。

    ②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两章,主要对我国既有线铁路提速的状况以及提速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提速后运输需求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同时也阐述了提速后客流的形成和预测的基本原理。

    ③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提速后的客运量由趋势客运量、转移客运量、诱发客运量三部分构成。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各不相同,所以需采取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首先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对趋势客运量预测,并应用多目标决策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计算铁路提速前与提速后客运市场的占有率,最后建立转移客运量与诱发客运量的预测模型。

    ④第四部分即第五章。将预测模型应用到了实例当中,以京秦线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客运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比较说明模型的合理性。为今后提速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客运量预测方法。

    关键词:提速;客流预测;运输需求;既有线

铁路统计论文篇(10)

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四部分对提速后的客运量进行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①第一部分即绪论,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客运量预测的研究现状,并从中找出预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而确定了文章的研究方向。

②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两章,主要对我国既有线铁路提速的状况以及提速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提速后运输需求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同时也阐述了提速后客流的形成和预测的基本原理。

③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提速后的客运量由趋势客运量、转移客运量、诱发客运量三部分构成。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各不相同,所以需采取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首先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对趋势客运量预测,并应用多目标决策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计算铁路提速前与提速后客运市场的占有率,最后建立转移客运量与诱发客运量的预测模型。

④第四部分即第五章。将预测模型应用到了实例当中,以京秦线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客运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比较说明模型的合理性。为今后提速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客运量预测方法。

关键词:提速;客流预测;运输需求;既有线

上一篇: 正规借款合同 下一篇: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