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5 17:20:37

茶文化现状

茶文化现状篇(1)

君山岛是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君山岛景区的一部分,古称洞庭山、湘山,位于广阔无边的洞庭湖中,面积0.96平方公里,岛上有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山峰共72座,与中国三大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君山岛面积不大,四面环水,气候宜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作诗《望洞庭》,著有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形容君山的美,诗仙李白登临君山岛,也留下“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七言绝句。君山岛虽有洞庭之秀丽,但真正名扬海外的却不是美景,而是君山岛上盛产的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

一、君山银针历史文化内涵分析

君山银针久负盛名,唐代开始就生产君山银针茶叶,从五代时期开始,君山银针就被列为贡茶,往后宋朝、明朝、清朝均列为贡茶,但“君山银针”这个名字的正式制定却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对于君山银针喜爱有加,对此《巴陵县志》有记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起,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由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1956年,君山银针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有幸获得金质奖章,有“金镶玉”的美称,又于1957年获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名誉。应该说,君山银针多项名誉加身与其优秀的品质息息相关,据称生产一公斤君山银针茶需要消耗5万枚茶叶芽,制成品芽头茁壮,结实笔挺,白毫凸显,长短均匀,形似银针,内核金黄色,单从外表看就贵气十足。但若没有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土壤肥厚的君山岛,君山银针的品质是断然不会如此优秀的。因此,君山岛是君山银针名扬海外的坚实基础。

二、君山岛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君山银针茶美誉天下,自然容易让人想起美如幻境般的君山岛,君山岛也于多年前就开发为旅游目的地。应该说,君山岛本身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君山岛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处在长江和洞庭湖交汇处,西邻洞庭、南接长沙、北连长江、扼守交通要道,岳阳距离长沙只有130公里,水路、陆路、航空均方便快捷,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使其可进入性良好。君山岛本身风景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君山岛有五井、四台、三十六亭、四十八庙,建筑风格以奇、小、巧、幽、古为特色;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湘妃祠,秦始皇封山印、汉武帝射蛟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摩岩石刻,历史厚重感较强。另外君山物产丰富,其中君山银针、君山金龟、洞庭银鱼被称为君山三宝。另外君山岛生态环境优良,“春季踏青、夏季赏荷、秋季看苇、冬季观鸟”是君山岛生态旅游最好的写照,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总理评价君山岛为“胜境名区、洞庭明珠”。君山岛虽有如此众多之优势,但君山岛旅游却并不像君山银针茶那样受人追捧。尽管2011年9月6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将岳阳楼——君山岛评为国家5A级景区,但不少人来此旅游是因为此处有中国三大名楼之称的岳阳楼,君山岛本身名气并不大。且君山岛景区分布不均衡,像洞庭庙、湘妃祠、柳毅井、杨幺寨等已经开发出的景点位于岛屿东部,而岛屿西部可以开发的景点并不多。这些景点的旅游以观光游览为主,效益不高,且相较于岳阳临近的地区,比如张家界、长沙等地,景区知名度、游客感知度均受到压制。君山岛旅游需要在自身景观优势发挥不畅且遭受周围城市激烈竞争的前提下,找出真正能够突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要素,这个旅游要素要具备吸引力足够、难以模仿、层次较高、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结合君山岛当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君山岛可以从茶文化入手,开启茶文化旅游的大门,解决当前君山岛旅游产业的困惑。

三、君山岛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与价值性

1.茶文化的内涵

应该说,中国茶文化已经持续了四千多年,茶文化以茶作为文化的承载物,通过茶这个实物来展现蕴含在实物当中的中华古老民族精神品质。品茶人最讲究茶德,茶德既是茶本身所拥有的品德,也是蕴含在中国茶当中的中华文明品德。《百茶联》中曾经记载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静、美。通过饮茶品茶,体会茶本身高品质的同时也让品茶者意识到人需要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人做到像茶一样纯洁、清新、宁静,养身养心。虽然中华茶文化当中,各种茶均有上述的茶德之高层次的精神内涵和哲学境界,但具体到不同的茶,由于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会带有各种的特征,即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民俗性。在当今时代,人们意识到茶本身的养生功效和医疗功效之后,品茶者品茶就不单是追求茶本身的美味了,而是将其与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实现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同时,由于地域的不同,各个省市、各个民族不同的茶还含有不同的民风、民俗,使得全国各地的品茶风俗各具特色,让人赏心悦目。因此,茶文化本身所蕴含的除了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体验,适合进行物质、精神双重体验活动的开发。

2.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

将茶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需要深入挖掘茶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全国各异的茶文化造成茶文化资源本身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吸引人们前去一探究竟,这给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茶文化除了以茶叶、茶具等实物表现出来,能够作为旅游商品给游客所购买、带走之外,与茶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体验满足,而这种体验满足与旅游体验高度关联,这给人们创造了多样化的旅游吸引物。具体说来,茶文化旅游具有如下开发价值:

(1)观赏价值。茶文化本质上属于民俗文化,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茶叶、茶具、茶馆、茶楼等实物之外,还有与茶相关的茶艺、茶道等视觉艺术感知,更有茶园美景的户外游览美感和茶厂生产的知识丰富感。游客可以通过观赏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艺术品,达到精神层次的满足,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

(2)经济价值。与茶文化有关的这些有形、无形资源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单纯的茶叶、茶具销售或者茶园景观门票不足以长久、稳定的提高产茶地的经济实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多元化经营即可以避免单纯销售带来的沉闷感,又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业固有的脆弱性和风险性,提高产茶地的产业稳定性,实现资源的多重利用,为该地长期发展带来契机。

(3)体验价值。当前旅游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游览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型。产茶地特有的茶园、茶厂、休闲茶庄茶楼可以给游客一个游览观光和休闲体验的绝好机会。游客可以在茶园里欣赏自然风光、在茶厂学习茶的制作工艺,在休闲茶庄茶楼自己亲自参与学习泡茶的技术和茶道、茶艺等艺术活动,体验茶文化带来的精神价值。

3.君山岛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君山岛自身具有很多特色,又有一些不足,同时君山岛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威胁。在此笔者使用SWOT分析法对君山岛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对君山岛的相关情况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

(1)优势。君山岛本身具有很多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首先君山岛即是君山银针的产地,又地处洞庭湖,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还有岳阳楼——君山岛国家5A景区的品牌,茶资源、旅游景观资源、旅游品牌资源均握于手中。具体说来,君山岛所产茶叶——君山银针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誉天下,品质极高,具有良好的口碑,很适合作为旅游吸引物。同时,君山岛在行政上属于君山区管辖,君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与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比邻,可就近吸引岳阳楼的游客,而且君山区还有“芙蓉国里君山野生荷花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荷花成片聚集地,该荷花世界已于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野生荷花之乡”的美名。

(2)劣势。君山岛固然有上述的资源优势,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君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住宿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截止至2012年,君山区拥有的国家五星级农庄只有湖南虹宇生态园和乡村之恋休闲农庄两家,国家三星级以上农庄也只有5家,住宿业容纳游客量偏低的现状与旅游流大量流向本地的现状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改善。虽然本地有野生荷花世界,但仅仅是国家3A级景区,知名度还不高,相配套的中国野生荷花节起步较晚,截止去年只进行过三次,没有形成强烈的游客感知度。

(3)机会。君山岛所在的君山区面临着很多发展的机会。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加大了对中部内陆省份的资金投入,改善了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君山区在享受这项外部有利因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批收入增加且容易产生旅游动机的潜在游客,而实际来旅游的游客也是逐年攀升,市场需求趋势良好。另外国家将湖南定为部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湖南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外部经济效应也对君山区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威胁。君山岛旅游发展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因素的威胁,最大的威胁就是洞庭湖区的血吸虫病和鼠害问题。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波及到君山岛,虽治理多年,已取得明显效果,但疾病给游客带来的恐慌感会加剧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造成相当一部分关注健康的游客不选择此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另外洞庭湖是产量区,属于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鼠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洞庭湖,君山岛也不例外。鼠类猖獗的活动和鼠类带来的疾病也会让游客望而止步。

四、君山岛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

鉴于上述对君山岛茶文化旅游的价值性、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君山岛发展茶文化旅游是能够同时实现茶业、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君山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建设茶文化旅游:

1.茶文化旅游节庆的举办

国内目前茶文化旅游节举办地不少,也有各自的特色,但普遍知名度不高,参与人数不多。主要是因为茶文化旅游节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不够紧密,且节庆的短期性难以形成持续的客流。君山岛茶文化旅游节需要将节庆作为一个宣传手段,不能“为过节而过节”。节庆持续时间可以多达几天,几天节庆主要用来吸引游客,进行大力宣传。节庆过了之后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要利用节庆带来的影响力加强营销,让茶文化旅游节成为君山银针茶叶销售的文化品牌,同时通过节庆带来的喜庆感和正面形象,推进该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另外,茶文化旅游节可以与君山区现有的油菜花旅游文化节、荷乡美食文化节相互依托,协同发挥节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茶园与其他景区结合的观光生态游

君山岛采茶园可以与周边景点结合起来形成观光生态游。当前国内茶文化观光游最成功的是被誉为中国茶都的杭州,“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茶文化的核心,游客去杭州除了品茶,游茶园之外,还可以赏西湖美景,体验杭州优秀的生态环境。君山岛可以借鉴杭州这一成功案例,将君山公园、天井山森林公园、岳阳楼等景区联系在一起,让游客赏茶、品茶的同时游览当地的秀美风光,避免单纯品茶的枯燥性。

参考文献:

[1]马海云.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茶文化旅游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7.9

[2]胥思省.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茶文化现状篇(2)

一、台商到福建投资茶文化产业的现状

福建与台湾的茶文化产业一脉相传。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大岛。台湾茶文化产业的创始者,都是从福建移居台湾的。台湾茶文化产业源自中国大陆,台湾茶文化产业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但是由于解放战争后的政治因素,台湾茶界一直与日本、韩国有茶文化的往来交流,而与一水之隔的大陆,特别是茶种品质相近,地理、文化相似的福建茶文化交流较少。改革开放政策为闽台茶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架起了桥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浪潮使海峡两岸关系趋于缓和,台湾同胞开始回大陆探亲,并逐步开始在大陆投资。福建与台湾地理距离最近,土壤、气候、制茶工艺、饮茶习惯都很相似。1992年,福建通过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开始吸引台胞在福建投资兴办茶企业。1993年台胞李瑞河到福建投资兴办茶企业,承包福州农垦茶叶基地,成立福建优山合作茶厂,开创了台胞到福建投资茶企业先河,从此闽台茶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翻开了新的一页。李瑞河在福建漳浦创建的天福集团,现已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的多元化茶业综合企业。至2012年,天福集团在大陆已经开设“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1232家、茶叶生产基地11 个、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2个、 “唐山过台湾”石雕园1个,还有全球第一所茶业高校——天福茶学院。天福集团还于2011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大陆茶业第一股。

目前,台商不断在福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等茶区建立茶厂、茶场。据统计,至2011年底,福建省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337个,合同利用台资30.9亿美元,实际到资17.6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福建省拥有6个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大陆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最多的省份。已有466家台资农业企业、10家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入园创业,引进台资8亿美元。其中投资最大的是台商李志鸿在漳平独资的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号称“大陆阿里山”,种植规模约4.5万亩,高山茶园2400亩,该基地和其他台农合作成立台农高山茶合作社,统一注册了“永福高山茶”商标,有茶叶企业48家(个),涉及投资个体490多人,投资额超过7000万美元,是台湾茶产业在岛外最大的基地。该基地带动台商独资或合资种植台湾高山茶5.5万亩,主要栽植台湾软枝乌龙、金萱、铁观音、少量的东方美人、红茶等,主产台式乌龙茶。台商在福建茶乡安溪创办的茶叶企业就有40多家,总投资约4000万美元。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大坪乡、西坪镇、芦田镇、龙涓乡等乡镇。据悉,安溪县大坪乡现有台资企业14家涉及茶业、旅游等领域。目前,除了天福集团之外,投资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较好的还有“三和”制茶有限公司、“郁泉”茶业有限公司和“龙兴”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2011年12月7日,台商投资大陆首家茶企福建省安溪县郁泉茶业有限公司成为“闽台农业合作重点企业”。

二、台商到福建投资茶文化产业的意义与作用

1、推动福建茶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全面发展。

一是促进乌龙茶品质的提高。台湾茶文化产业掀起“清香型”乌龙茶热,“台式乌龙”制作工艺传入福建,促进了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改革,提高了乌龙茶品质。

二是促进了福建制茶机械的改进。

三是引进新品种,丰富了福建的茶叶品种。

四是延长了茶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促进了经营观念的改变。台资企业到福建办厂后,经营的连锁化与产品的多样化,给福建带来新思维。

五是带动观光茶园的发展。

2、扩大台湾茶文化产业的营销,为台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台湾茶业者向福建省转移,有效扩大了台湾茶叶销售。台湾岛内茶叶产量很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的茶叶市场。因此台湾茶商多数采用“台湾接单,福建提货”方式,利用原有的国际渠道,销售在福建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拓展了台湾乌龙茶的市场占有量。目前,台商投资福建开办的茶企业,多数为小型企业,规模都不大。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数为传统茶叶,品种比较单一,很少进行深加工。就连这样的小企业已经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三、今后台商到福建投资茶文化产业的趋势

在茶文化产业领域,台湾需要继续保持和深化与福建省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互利互惠,达到双赢。

福建省方面,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应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茶文化产业的对台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合理调整要素配置,推动台商到福建投资茶文化产业。在政策上福建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吸引台商到福建投资。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使海峡西岸经济区保持先行先试的优势。二是,通过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整合要素,进一步拓展闽台合作空间。吸引台资将营运总部、研发中心、金融机构、创业基地等重要机构设在福建,通过集聚形成区域内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进一步辐射周边区域。三是,利用ECFA的政策优惠,利用台湾在品牌塑造、国际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向台湾岛内延伸发展,实现闽台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台湾方面,今后台商到福建投资茶文化产业可能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台商投资福建茶文化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应进一步增强集聚效应。

例如,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至2012年3月已入驻台资企业59家,比2010年增加5家,常住台商490多人,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种植面积5.5万亩, 增加4800亩,种植茶叶面积是台湾高海拔茶园总量的近五分之四,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2011年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委员会审定,台商杨瑞投资的漳平九德农场已有茶场500亩,茶园环境、生产条件,加工设备、产品质量等符合有机茶标准,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是创业园48家台资茶企业中的第一家。在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投产的高山茶得到了两岸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同与肯定,在各大型茶事评比活动中屡获金奖,永福高山茶列入“故宫贡茶”给台商们带来了信心。这种集聚效应一方面为台湾厂商提供了有效降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使台资企业对区域产业集聚环境形成依赖。

2、台商对大陆投资区域格局正在逐步调整与变化,对福建茶文化产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前,台商到大陆投资的区域布局正在调整。企业经营决策除了考虑商务成本之外,对投资地的进行选择时,更多是以综合评估为基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台商赴大陆投资总额前五名依次为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上海市、浙江省。如果以合同台资排序,则依序为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据台湾“陆委会”主持的《两岸经贸统计月报》统计,2010年以来台商投资大陆的地区,仍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及浙江省,合计约占投资总额的84%左右。从农业合作发展趋势分析,福建不但能为台商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将逐步完善便捷的交易平台、完整的产业配套、充沛的专业人才和宽容的人文环境,台商到福建投资茶文化产业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3、台商投资产业呈现多元化,逐步转向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

目前海峡两岸关系的趋于缓和,ECFA签订后,海峡两岸实现双向投资,大陆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浪潮已经由制造领域逐步向研发、商业、物流、医疗、基础设施、房地产、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快转移。因此,台资转向投资茶文化产业很符合这一发展趋势。

4、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茶业“航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拓展茶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茶文化产业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不但涉及茶叶产品本身,而且与饮食、旅游、娱乐休闲、文化传播方面等密切相关。台商可以用资本营运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展跨区域的兼并与联营,组建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和经营,争取上市融资。

5、促进流通方式的现代化,建立现代流通平台,创新茶文化产业流通体系。

(1)有效引导交易市场,促进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的一体化与全球化。一是创新产地市场,有效组织货源和进行采购。二是创新销地市场,提高销售与市场信息的功能。三是创新中央交易市场,引导茶业全球交易,发挥全球市场信息功能。

(2)采取现代化的茶文化产业交易方式和手续。灵活组合各种交易方式,将现场交易、网上交易、区域市场交易、远程交易、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拍卖、信用交易、综合采购等传统的交易方式与现代的交易方式结合,重新组合配置。

(3)扩大茶文化产业的连锁经营,创新流通渠道。例如建设区域性茶叶配送体系。

(4)充分发挥茶叶协会的作用,例如行业自律、产销衔接、自我服务,避免无序竞争。

参考文献:

1、《新闻背景: 闽台茶业交流合作方兴未艾》,中国新闻网;

2、《台胞茶农热评闽台农业合作先行先试结硕果》,《福建日报》;

3、《福建优化台商投资软环境》,《中国商报》;

4、盛九元,《ECFA 对长三角台商投资及发展趋势的影响》,《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 5 月;

5、吴声怡、赵金杰、李亮节、周义邦、张梦,《福建茶产业文化竞争力研究》,《科技和产业》,2011年6月;

6、夏文顶,《福建茶业发展的战略思考》,《发展研究》,2003年9月;

7、李亮节,《基于文化视角的福建茶产业竞争力研究》,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4月;

8、吴慧珍、周巨根、吴小玉、陈志福、林艺珊、阮逸明、蔡荣章,《论闽台茶产业之互动发展》,《茶叶科学》,2010年12月;

9、《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日报》,2011-01-25;

10、黄小晶,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议案,《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1-02-15;

茶文化现状篇(3)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23602

1老君眉茶的基本情况

1.1老君眉茶的生产现状

红安县老君眉茶场充分利用大别山区海拔高、植被丰富、土壤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根据茶叶市场需求变化,适时提出“优质、精品、名牌”的茶叶发展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实施良种化种植。目前已建成高山有机茶园基地2.2万亩,茶园实施“增产提质栽培技术”工程,全面推广先进技术,达到“两高一优”。实行有机化种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茶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了“老君眉高山有机茶产业建设”合作协议,经过试验、研究,确定了老君眉茶的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创新杀青技术、自动理条、做形技术和增香技术,突出有机茶香气和色泽的品质特色。全县国有林场高山有机茶加工厂房现有7处,加工设备都采用针形名优绿茶制作机械,配备有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解块机和整形机等设备。

为了保证“老君眉茶”质量,先后制定颁布了《老君眉茶企业标准》、《老君眉茶种植技术规范》、《老君眉茶鲜叶采摘技术规范》、《老君眉茶加工技术规范》、《老君眉茶出厂检验办法》、《老君眉茶销售包装技术规范》等标准和规范,使茶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在质量控制上做到“层层设卡、全程把关”。2013年,生产“茗宿”牌老君眉高档名茶8000kg,中低档茶1300kg,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靠鲜叶采摘可增收100余万元,茶叶已成为国有林场和乡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经济增长点。2012年,开始研制老眉红茶“红安红”,2013年, 生产“红安红”红茶1500kg,产值500万元。生产、加工、市场、品牌建设一条龙的企业发展模式和基地连接农户、加工和销售以及加工连接销售公司的多种经营模式正在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

1.2老君眉茶文化

老君眉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时期,红安茶就被列为上品进贡朝廷,“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茶,巴东别有真香茗”,当时西阳就包括现今的红安等地。《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曾记载,贾母曰:“我不吃六安茶,要喝老君眉。”据《黄安县志》记载:“乡民多植茶,每年清明、谷雨季节,茶芽初发,乡间况事摘茶、踩茶、焙茶,民无暇刻。”老君眉茶文化古老独特,绚丽多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红安人民勤劳智慧和文明的象征。“茗宿”老君眉茶在2000年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荣获“国际名茶金奖”;2004年通过了中国农业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并荣获“湖北省首届有机名茶”称号;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二十佳名优茶”;2007年取得了“国家食品安全QS认证”;2008年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湖北省用户满意产品”、 “湖北茶叶行业先进企业”;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及“首界湖北十佳文化旅游名茶”; 2011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3年《铁血红安》剧组把老君山作为重要的外景拍摄地,老君眉茶场作为协拍单位在拍摄过程中为剧组提供最大的帮助,老君眉茶作为红安一个独特的文化元素呈现在剧情之中。

近年来,红安县老君眉茶场借助天台山旅游开发和对天河峡谷漂流的契机,通过“老君眉”茶文化展示,积极开展茶艺表演、品茗休闲、生态茶园观光和茶叶加工旅游等文化活动,挖掘老君眉品牌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老君眉品牌的美誉度和生命力。

2红安县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国家4A景区3家,国家3A景区 1家,居全省县市之首;高星级农家乐3家;省级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2个、旅游名街1处;省级工农业示范点2处,位居全市前列。据统计,红安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迅速增长,2012年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2013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2.65%。红安县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强县”光荣称号,该县七里坪镇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名镇”光荣称号。大别山红色旅游(黄麻纪念园、七里坪镇)荣获“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称号。

3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存在的问题

老君眉茶产业和旅游业是红安县两大主导产业,各自发展的势头强劲,但把二者整合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尚未形成。虽然老君眉茶已有在茶园区打造生态旅游的想法,但尚未有专门的编制规划文本。对基础设施建设、茶文化挖掘和茶园观光打造基本还处于构思阶段,尚未形成真正的旅游市场。

3.1缺乏政府引导及规划

从《红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看,茶文化没有被视为生态文化旅游的一个元素,未被特别强调。这说明政府对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认识与理解还不够清晰,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而对为什么建设茶文化生态旅游、怎样建设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什么样的茶文化生态旅游等问题更是没有提及。现有茶园旅游人数少,也没有深入挖掘老君眉茶的乡土文化,尚未达到老君眉茶生态旅游所应有的氛围与标准。

3.2内容单一,缺乏层次

除部分游客和少数知识层次较高的游客自行开展一些乡村采风、研习外,目前老君眉茶生态旅游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老君眉茶工艺制作、老君眉茶文化研讨、夏令营等内涵丰富的老君眉茶生态旅游活动尚未展开,老君眉茶生态旅游还停留在观光、品尝等传统单一的层次上,缺乏多样性。此外,老君眉茶园区旅游景点也过分地依赖时令。

3.3配套设施和软环境不成熟

目前,老君眉茶文化旅游市场配套设施尚未健全,如各个茶文化景点间交通线路的衔接尚未便捷化。相应的服务条件,如专业的导游基本没有,优秀的解说词尚未创作,未能真正地带领人们接受心灵的洗礼,体味茶的俭清和静。

3.4宣传还未到位,品牌尚未建立

营销推介乏力,一是资源挖掘不够。目前,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只做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绿色山水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发不够,大量特色绿色景点没有成线、成片、成名。二是市场拓展不够。长期以来,红安县的旅游经济还停留在“单打一”的层次上,仅凭自身的旅游资源“闯市场”,客源市场只限于周边地区,无法进一步辐射和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开展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所带来的互补效应。

3.5投资渠道单一

红安是老区、山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社会发展程度低。红安旅游也是以红色旅游为主,是政治品牌,旅游业的发展资源多、优势足,但苦于项目资金投入少,除了国家对黄麻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长胜街等红色项目有过投入外,其他旅游项目投资渠道十分匮乏。民间资金进入旅游产业的途径还面临诸多阻碍。由于资金的不足,以景区(点)、交通、餐饮、食宿等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旅游发展后劲不足。

4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的建议

4.1统筹规划红绿相融景区,打造“中国将军县,茗宿

老君眉”品牌茗宿老君眉茶品牌已经越做越大,越来越有名。要将中国第一将军县的名气和茗宿老君眉茶品牌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新的强势品牌。规划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中心、老君眉茶休闲旅游区、老君眉茶旅游休闲度假区、建立老君眉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标、老君眉茶文化生态博物馆,推出老君眉茶文化生态专项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4.2深入挖掘老君眉茶文化内涵

要深入挖掘老君眉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老君眉茶文化旅游产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老君眉茶文化旅游资源,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围绕老君眉茶资源设计、开发出一批书籍、影像、网络游戏、玩具制品,编制一批戏剧、舞剧、山歌等文艺作品。创造出可以满足旅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以丰富多彩的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来迎合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者的需求。可推出老君眉茶民俗风情游、老君眉茶文化考察游、老君眉茶艺表演游等。

4.3培育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采取“请进来”、“走出来”的办法,培育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专业人才。与旅游行业岗位培训结合起来,对经理人员、导游人员、茶艺员等进行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老君眉茶的历史、茶种、茶具、茶饮、茶点、茶道等相关知识,能熟练地为旅游者进行介绍和引导,提高饮茶者的兴趣和爱好,增加品茶的氛围和雅意。

4.4完善机制,健全管理机构,发展中介组织

建议成立统一的加强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建设、开发、经营的领导和指导机构。同时,成立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老君眉茶茶文化生态旅游业实行行业监管,促进旅游中介服务的发展,唱响全县老君眉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茶文化现状篇(4)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49

茶艺师是指具有一定的茶叶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茶叶泡制表演技术的人员。随着茶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追求丰富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茶艺师的地位和需求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茶艺师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而时尚的职业。

1信阳茶艺师培训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阳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在茶艺师培训方面的普及度和推广度却不能够与信阳悠久的茶文化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步较晚。信阳正式开设茶艺师资格考试始于2007年,当时仅有一家机构――原信阳农业高等学校(现信阳农林学院)组织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且仅限于本校茶学专业学生参加考试。二是培训人员少。目前市场上参加茶艺师培训的学生和学员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年龄不一、职业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需求型”,他们多来自茶行业的销售、服务和管理领域,既有茶艺师持证上岗职业门槛的要求,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另一类是“兴趣爱好型”,他们对茶学、茶艺感兴趣,希望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增加知识,提高素养,缴纳几百到上万元不等的学费参加培训。但目前信阳参加茶艺师培训的社会学员较少,培训规模也小;现有的茶艺师培训以中级茶艺师为主,高级茶艺师较少;现有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以公办院校办学为主,其规模和知名度仍在不断提高中,且目前尚未开展针对社会学员的茶艺师培训。三是经信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仅有1家(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能够进行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评定。

2信阳茶艺师培训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21大力弘扬信阳茶文化

信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陆羽在《茶经》中评价信阳茶为淮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好茶;北宋时茶叶的集散地十三茶场,信阳就占有其三:光山、商城、子安。以信阳茶为载体的信阳茶文化,千百年来始终根植于茶区人民心中,融入普通百姓的精神世界,在日常饮茶习俗中得到充分体现。据《重修信阳志》记载,信阳古风,除夕祭祖要“并陈果实酒茗”并“祀土地神、灶神、中溜神、门神、行神、井神”。茶的地位与酒并论,成为敬神祭祖的必备物品。据《茶德》载:“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足见信阳茶区,以茶忠君、敬父母早有传统,且已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但是,如今的信阳已经很少见到如此茶风茶俗,以前的茶馆变成茶会所、茶餐厅,饮酒、打牌成为习以为常的聚会活动之一,喝茶、泡茶似乎已变味许多。年轻一代的信阳人接受的更多是咖啡、红酒、可乐、果汁、奶茶等饮品,对茶的认知程度很低,对饮茶、泡茶、喝茶的耐心缺失,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没落,更多的是意识上的淡化。因此,弘扬信阳地区茶风茶俗,让年青一代逐渐树立饮茶风尚,是目前推广信阳茶文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政府层面,以信阳市茶叶办公室为政策实体,大力开展“全民饮茶日”的推广活动,同时深挖信阳古老的茶民俗,通过现代多元化的媒体和渠道向大众传播,从精神层面让新一代信阳人关注茶、了解茶文化;从企业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茶艺活动,树立信阳茶文化品牌,让茶更加深入人心。比如茶叶企业在春茶上市期间开展“信阳毛尖开放日”活动,带领年轻消费者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茶叶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从而重视饮茶;茶馆企业可开展带有信阳特色的信阳毛尖茶艺表演活动,优美的茶艺表演通过独具特色的茶艺解说词、信阳民俗曲调为背景的音乐,将更好地展现信阳茶文化的特色。

22开展特色茶事活动

近年来,信阳茶文化、茶事活动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常规每年举办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茶业博览会之外,信阳毛尖春茶开采活动、茶文化进校园、小学生茶艺表演比赛等活动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活动举办规模、频率和水平逐步提高,通过以茶为媒的各种茶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展示,良好实现了信阳茶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但目前信阳现有的茶事活动主要是经济发展层面通过茶叶带动农业、商业发展,茶叶和教育行业的结合只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活动,茶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合、茶文化与具体艺术形态的结合等领域的茶事活动尚未开展。因此,开展更多以茶兴文、以茶育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礼等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信阳人深刻感受到茶文化、茶艺的吸引力,推动茶叶与经济、文化、商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23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

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机构有两种,一种

是社会培训机构,主要针对社会人员开办;另一种是高等院校(以信阳农林学院为典型代表),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茶艺师职业资格评定活动。但随着社会对茶艺师职业需求的增加,一方面,现有的茶艺师数量尤其是高级茶艺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茶叶企业、茶馆、茶会所、酒店、旅游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信阳现有的茶艺师社会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企业的认可程度、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茶艺师培训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水平、教育经验等条件决定了茶艺师培训的效果。结合信阳市现有资源来看,整合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的教学资源匹配社会化学员的需要,将是解决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渠道问题的关键。高等院校开展茶艺师的培训工作,以多年的茶学专业教育为积淀、以双师双能的教师资源为主导、以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独特优势,可以有效保障茶艺师的培训水平;同时,这种结合将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拓宽了教师社会实践的渠道,提升了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更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重要功能的体现。

3结论

综上所述,信阳作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信阳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之一。在经济繁荣带动下,信阳茶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复苏发展,但是还是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加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大弘扬茶文化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进而促进茶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信阳茶文化、茶产业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月琴,王荣华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5(12):87

[2]卢祺义上海茶艺培训工作的回顾和现状分析[J].农业考古,2005(2):78-81

[3]公刘子茶艺师职业培训之由来[J].中国茶叶,2012(7):32-33

茶文化现状篇(5)

关键词:

黑茶文化;茶具设计;研究

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茶道精神,再加上受现代审美观,以及消费观的影响,使得茶具造型越来越丰富,其烧制手段也在不断改变,大幅提高了其质地。在茶具设计中融入艺术化和人文化,使其成为了既实用,又美观的一个艺术品。

一、黑茶包装的文化特征

1、历史久远性

市面上的黑茶,包装内外几乎找不到任何浮华的影子,有的只是耐人寻味的古朴。就从选材上也是简单、传统,从流传下来的黑茶包装中,材料也多为湖南本地特色的传统包装材料,稻草、竹篓、布袋、麻绳、牛皮纸等,这种在当地随处可见的原生态材料有种就地、因时取材的随意与简朴。而这种古朴也正饱含着黑茶自身与生俱来的淳厚风味,更是有种促使我们追踪黑茶的历史,并让人由衷感叹它无法触及的久远、嗅闻到那缭绕无法挥去的芳香。

2、形态原始性

黑茶包装的形态较其他茶种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鲜明特点,那就是根据黑茶的各种立体形态包装而成的立体外形,而黑茶的立体形态主要来源于黑茶独特的制茶工艺,也就是原始简单紧压成型的紧凑形态,如砖状、饼状和柱状。这种非方即圆的形状无论是人为的植入了传统文化“天方地圆”观念,亦或是无意受了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都不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因为本身任何观念和思想都是从天地间永无止境的人类劳作中形成的。因此也仅仅是就黑茶用途、储存时间和方式,或最终而成的实物形态决定了茶叶包装或方或圆的原始外观形态。黑茶形态中最多见的就是方砖状、圆饼状、圆柱状,近来也有不少为其外行设计的改良版出现如浮雕状外观进供爱茶者观赏和各种小型几何状方便随意冲泡,因而也就出现了包装形态暂时一定时期的多样性。压制成型是黑茶的独特一环,压制成型最早是为了远道运输空间紧凑上的考虑。但也不排除是为了包装储存上、使用上的恰到好处亦或是制作工艺上本身就不可或缺,亦或就是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也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它的独特已经因为这种简洁的饼、砖或柱等原始立体形态而得以显现。

3、颜色朴素性

黑茶包装没有那么靓丽的颜色,有的只是浑厚浓郁的褚褐色、沉黄色,这种传统朴素的颜色也正是来源于黑茶本身独特色泽,就制作工艺而言,渥堆发酵这一传统工艺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汽蒸增湿高温除去有害霉菌,而复杂就在于渥堆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良好的有益微生物繁殖温床,除去青杂粗涩味道,也正是这种工艺练就了黑茶的凝重之色,为凸显这种工艺的传统朴实,而把这种凝重之色应用在黑茶的包装上也就再合适不过了。黑茶本身的传统文化基因直接导致了其包装内外无法掩饰的简洁、朴实和素美,也巧妙地映射出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某种本源的生活智慧之美。

二、黑茶文化陶瓷茶具的分类

1、陶器茶具

在新石器时代的,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土器,并成为了我国最早茶具,陶器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开始土陶,其质地比较粗糙,然后发展到硬陶,其坚实性较强,最后是釉陶。在古代,陶器生产比较旺盛的地方是宜兴,像几何印纹的硬陶在商周时期就已创造出。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制做釉陶。在北宋初期,宜兴生产出了紫砂茶具,该茶具是造型精巧、典雅,工艺独特巧妙,不仅在明代非常流行,也是所有套器具中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紫砂茶具造型丰富多样,有莲藕式、竹结式、仿商周古铜器的、松段的等,既简练又大方,而且色调淳朴、古雅,因此,受到茶道爱好者的广泛喜爱,在现代茶具中,紫砂壶仍是精品。

2、瓷器茶具

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白瓷器具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特点,最早产于唐时河北邢窑。其中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还曾被唐朝白居易作诗称赞。白瓷可以说是饮茶器皿中的珍品,由于其色泽洁白,可以将茶汤色泽完美的呈现出来,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传热、保温性。另外,白瓷茶的造型还非常精巧,装饰典雅,如四季花草、人物故事、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以及名人书法等,都可以描绘在其外壁上,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得到广泛使用。

2)青瓷茶具。在晋代时期,浙江一带生产出来了青瓷茶,其中“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是当时比较受欢迎的。浙江龙泉哥窑是五大名窑之一,在宋朝时期其生产出了许多种青瓷器,如:茶盘、茶杯、茶壶、茶碗、茶盏等,销量非常好,并使青瓷在该时期达到了最鼎盛。该茶具不仅具有瓷器茶的优点,而且其色泽青翠。用青瓷茶具,来冲泡绿茶,可以达到益汤色之美的效果,但是,不宜冲泡黄茶、黑茶、红茶、白茶。

3)黑瓷茶具。最初发展于晚唐,在宋时达到鼎盛,一直发展到元朝,在明、清时逐渐走向衰落,其原因是在宋时饮茶方法发生了改变,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另外,宋代流行的斗茶,也为黑瓷茶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宋代,福建非常流行斗茶,斗茶者根据经验认为最适合斗茶使用的茶具即是建安生产的黑瓷茶盏,从而名声传播。黑瓷兔毫茶盏瓷质厚重,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其风格独特,因此,受到品茶者的喜爱。

4)彩瓷茶具。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非常丰富,最受人们喜爱的青花瓷茶,其色彩淡雅,华而不艳,花纹蓝白相互映衬,使人心情舒畅;在彩料上涂釉,使其更加滋润、明亮,提高了青花茶具的艺术性。青花瓷茶具被大量生产是在元代中后期,其中我国主要的青花瓷茶具产地即是景德镇。

三、结语

简洁、朴实、素美,黑茶把这种东方美学观念完美的展示在其设计包装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之有关的人或物,并能在不断循环的良性环境影响下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陶瓷茶具的烧制以及造型的发展,也一步一步地提升饮茶的乐趣,甚至发展到茶具与茶叶分离,茶具成为脱离茶叶的一种艺术品,得到人们的喜爱与收藏。从一杯黑茶或是展示的黑茶茶具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美学文化是对我们精神生活的积极引领。

作者:曾莉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茶文化现状篇(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6日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及喝茶、品茗风俗,且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和生活上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成为信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作为茶文化的直接代表,是伴随着茶叶市场的繁荣而逐渐兴起的。截至2011年,信阳茶园面积12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近600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6家。茶叶注册商标2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6个;茶叶集贸市场100多个,全市茶馆茶楼近200家;现有茶农95万人,从业人员超过110万人。茶馆是茶叶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它的规模及收益反映了整个茶叶网络系统的发达程度。与此同时,茶馆的分布位置也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商业中心的位置以及未来的规划方向。

一、信阳市区茶馆发展现状及分析

从发展历史上看,在近二十年期间,信阳全市现代茶馆的数量从零星增长到目前的近200家。经2012年3月26日至4月13日期间调查可直观的看出信阳市区茶馆的开业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呈相对集中分布,开业时间主要集中在1992年以后,在2003~2010年之间最为集中。(图1)到目前为止,几乎在城区的主要干道附近都有茶馆分布。信阳茶馆业兴盛的主要原因在于信阳本地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因素,信阳人本就有喝茶品茗休闲的风俗习惯,另外信阳茶馆得以兴盛,还与以下外在条件息息相关:

(一)政府支持。信阳作为著名的茶叶之乡,政府力争打造“休闲茶都”的旅游形象,提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政策主张,充分发挥了茶文化的主导作用。尤其是从1992年开始,每年一届的“信阳茶文化节”更是把信阳茶品牌推向了高处。最能反映茶文化发展水平的茶馆,在售茶的同时,为茶客提供清幽的品茶、休闲环境,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旅游业的带动。信阳集山、水、泉、林等各种自然景观于一体,同时是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的发祥地,红色旅游基地,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游客来到信阳,到茶馆品茶、欣赏茶艺表演、学习茶道、了解信阳茶文化已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三)茶馆自身的特点。茶馆不同于KTV、酒吧,它有自身独特的韵味。茶馆环境清幽,适合阅读、思考,陶冶身心;茶文化没有年龄段,茶馆适合老少人群休闲、娱乐;茶馆里有高雅的茶艺茶道表演,可提升茶客的艺术情操;茶馆更加洁净,环境质量好。

二、信阳市区茶馆分布的空间特征

信阳市区众多的茶馆并不是一夜之间布满全城的,它的出现在时间上有一定规律性,在分布地点上也同样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图2)

(一)区际差异明显。信阳市茶馆多集中在河区。在所调查的54家茶馆中,有40家分布在河区,平桥区仅有集中在平西大道和平中大道的茶馆经营。

(二)相对集中的点状分布。信阳茶馆众多,几乎在市区的每个街道都能找到茶馆的踪影。但从整体来看,茶馆分布呈现集中化的特点。在河区,茶馆集中在河北岸的和美商场以南区域、体彩广场周围以及申城大道。而在平桥区,茶馆集中在平西大道,平中大道上有个别茶馆分布。

(三)茶馆沿街呈带状分布。交通流量和人口密度及市场潜力较高的地区对茶馆的吸引力较强,尤其倾向于集聚在交叉路口。因此,形成茶馆沿道路略呈带状分布,尤其集中在申城大道、鸡公山大道以及平桥区的平西大道上。

(四)不同类型茶馆分布特点。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换以及外来休闲行业的影响,传统茶馆的性质逐渐发生着变化。①兼营品茶与吃饭的茶餐厅主要分布在河区的体彩广场、平桥区的龙江大道;②传统的茶馆沿申城大道及平西大道分布;③茶艺馆主要集中在申城大道和东方红大道上;④信阳高档茶馆较少,中低档茶馆分布较多。

三、茶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茶馆根植于地方经济和文化,反映和刺激着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因素和城市发展政策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以茶馆为典型代表的内生性休闲场所的发展和空间分布。

(一)茶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信阳茶馆行业的兴盛。茶业是信阳的支柱产业,信阳毛尖是信阳市的主打品牌。作为茶叶之乡,树立豫南茶都形象、发展茶叶经济成为信阳市政府打造“魅力信阳”的主要任务。从1992年起,信阳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信阳茶叶节(后来改为信阳茶文化节)。在茶叶节期间中外宾客云集,吸引大量企业前来投资,并且促进了信阳旅游业的发展。茶文化节成功地带动了信阳经济的提升,在经过近十年的缓冲期后,信阳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由此带动了茶馆业的发展。因此,信阳现代茶馆业的兴起主要集中在首届茶文化节举办后的十年。

(二)茶馆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由图2可以看出,信阳茶馆分布最集中的地方位于和美广场附近。和美广场是信阳市的商业中心区,前来购物休闲的人员众多。体彩广场与和美广场由东方红大道相隔,体彩广场附近规模较大的酒店、火锅城、咖啡馆、KTV等服务行业分布很多。茶馆分布于这一地带,天然的获得众多客源。

类似的,教堂附近KTV、酒吧集聚,平桥区的平西大道上分布有亚星生活广场、学校等服务行业,都可以赢得客源。

(三)茶馆的分布受地租、交通因素的制约。茶馆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应尽量接近消费者。决定其区位选择的因素大致包括消费市场状况、空间距离和交通状况、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地价的作用。

消费市场状况可以从人口密集度方面分析。茶馆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地价和交通。一般来说,市中心是全市交通网络的辐射点,具有最佳的交通便捷性和可通达性;同时,空间的关联性也最好,因而地价也达到最高。茶馆行业的经济支付能力并不是很强,但又要保证客源,因此大多选择在接近市中心的街区,如体彩广场、申城大道的茶馆。但也不排除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茶馆为宣传自己、打造品牌而选择中心区域,如在茶文化产业发展上比较有影响的茶企业,文新茶叶公司、蓝天生态茶叶公司。

(四)自然风光对茶馆的分布也产生一定影响。作为茶叶大市,信阳立足打造“中国茶都”的形象,对茶文化的宣传极为重视,茶馆则是茶文化的主要宣传媒介。品茶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因此一些茶馆推出了茶艺表演等项目,除了通过观看表演达到放松娱乐的目的之外,一些临河的茶馆以及公园附近的茶馆则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让茶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达到休闲的目的。

(五)茶馆随城市变化而自身发生的变化及其他可能因素的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外部扩展和内部重组的双向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增加新的结构,对外以合生的形式,对内以替代的形式。规模较大的文新茶业已经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仅在信阳市区已连续开设6家分店,占据市区内的主要街道。公司辐射范围不仅达到临近省市,而且正在向广东等省市扩张。一些规模较小的茶馆、茶楼安然处于茶馆集中地带的周围,利用集聚效应获取利润。

四、结语

以茶馆为代表的休闲场所不仅能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如茶馆文化),而且能反映地域别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特质。其分布也与一定的地理学理论相适应,如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零售业区位理论(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服务业,其区位布局类似于零售业)。综合上文探讨可以发现信阳茶馆的布局总体上沿街道、河流成带状分布,并在部分地段成相对集中的点状分布。其区位选择主要受制于人口密集程度、地价、交通等因素,政府的决策领导、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其区位选择带来一定的外部影响。

信阳茶叶对信阳市的发展有着不同凡响的作用,所以针对信阳茶文化今后的发展,要在树立“中国茶都”形象、规划茶城市、弘扬茶文化、开发茶旅游上做文章。茶文艺馆,作为茶文化的最好展现者,信阳茶品牌推广的最好实施者,信阳茶旅游的宣传者,可以从以下着手发展:①先修内力。深入挖掘信阳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魅力;②外修布局。增强茶馆的功能性,增加茶艺文化;③打造商会。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主要参考文献:

[1]庄晚芳.对茶文化的认识和实践[J].茶叶,1991.

[2]霍勇.发展茶文化产业繁荣信阳经济――关于信阳茶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EB/OL].http:///Item/Show.asp?m=1&d=944.

[3]陈永华.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D].杭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7.

[4]程启.信阳毛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5]宋珊.中国古代茶文化及其审美意蕴[D].山东:山东大学,2011.

[6]杨江帆.茶业经济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茶文化现状篇(7)

其次,茶文化的兴起,推动了瓷器器型的革新。唐代以前,瓷器尚保留了大量陶器的特征。自茶文化兴起,瓷器变得更加灵动。以壶为例,魏晋时期流行“鸡首壶”,壶身与早先的陶罐无异,仅多一鸡首状流,盘口、鼓腹,短小流,整件器物重心偏下,显得厚重。唐代以后,“汤瓶”取代了“鸡首壶”,盘口逐渐变为侈口,腹变小,流加长,且流多管状或棱状,重心上移,整件器物显得活泼。这些变化,可能与晚唐时期兴起的“点茶法”有关。“点茶法”即先将茶末置于盏内,用汤瓶注以沸水,将茶末调成膏状,最后持汤瓶向盏中冲注适量热水而成饮用的茶。向茶盏中冲注的动作称为“点”,因为盏的容量很小“,点”特别讲究技巧,否则沸水很容易溢出。于是对装沸水的汤瓶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流里面倾倒的水水流要顺畅、水量要适度、落水要准确。为了便于点注,高颈、长腹、长流的汤瓶应运而生。管状和多棱状的流,顺畅性和水流稳定性明显好于魏晋时期流行的鸡首流。魏晋时期的碗,直口或者敛口,深腹、实心底,与陶钵较为相似。至唐代中期,碗多为侈口,由深腹变为浅腹,圜底增多。唐代晚期流行斜直壁碗,器型也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关于唐代文人饮茶方式,文献中也有零星的记载。唐代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笔记小说《封氏闻见记》卷六有这样的记载:“……伯熊著黄批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器内装的是刚刚煎完的茶,温度较高;喝茶时要能“手执茶器”而不烫手,茶器应该便于散热,而且方便“手执”。这一时期大量发现的敞口、浅腹、圜底的小碗,敞口、浅腹利于散热,小巧、圜底的特点,使人能以手执住而不致烫手,很可能是作茶具用。这种小型侈口碗,应是陆羽所提及的“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的茶瓯。

茶文化现状篇(8)

关键词:

中式茶具;设计;文化;研究

中式茶具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中国式的饮茶器具或者中国人喝茶用的工具。中式茶具在历史上并非与现今人们使用的一个简简单单喝茶的杯子属于同一个概念。相反,古代中国人由于最初需要碾磨、烹煮茶叶,于是茶具种类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而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除非是专门的茶座、茶楼等经营性场所配备了相对讲究的茶具,作为普通消费者的饮茶人则往往自备玻璃杯、陶瓷杯充当茶具而已。

1中式茶具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人在刚刚发现茶时并不将其作为饮料,而是视茶为菜或药,比如曾经就有一个古代传说故事———一位年轻的农夫在日常辛勤耕作间隙习惯于在田垄边的无名树下休息。树下的落叶让他每次小憩后都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一次,由于午睡时间过久耽误了妻子让他上山摘野菜的事情,小伙子焦急发愁时无意中扯下树上的一片嫩叶咀嚼,发现树叶清苦味道过后竟然泛出丝丝回甜,于是将错就错,摘下树上大把的嫩叶充当野菜带回家。不料炒出的树叶菜味道竟然清香爽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纷纷开始采摘并移植这种无名树在田间地头。茶叶由此诞生,中国也就有了最早人工种植的茶树。有了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后,中国古人仍在很长时间内将茶同时作为食物与饮品同等对待。在这段长久的时间中,人们一般称茶具为茶器或茗器,而由于同时具有食茶、饮茶的习惯,故茶具涉及烹、饮、储各个环节。唐朝时期的古人们有吃茶的习俗,就是将茶作为食品的一种,食用前需要将茶辗压成粉末状物,再混合在其他食物中一同食用。所以唐人用的茶具多是一种大口沿、薄碗底的茶具,目的是少留残渣,这种茶具特点是“浅”。即使是纯粹用于品饮茶的茶具,由于唐代时人们还在饮用“末茶”,就是将干燥后的茶叶再次碾磨为细细的粉状茶末,再以水冲泡这些粉末茶。水和茶粉混合在一起充分溶解后,连茶带水一气喝下。因此这个时期的茶具又有“口不卷而底卷”的特色,即茶具的外口沿如同百合花般不向外翻而向内收,茶具的底反而向外展。于是茶具中的茶汤得以更好地约束而不溢出,外展的底则让饮茶人更加容易端持。到了宋代开始流行起了“斗茶”的活动,为了观察参与“斗茶”者的茶汤的色泽,此阶段的茶具基本上是状如漏斗的大口径外沿、小尺寸碗底的黑色釉料的“建盏”茶具。“建盏”的外口和碗底直径差距巨大,同时整个盏壁缺乏弧形,而是笔直又倾斜地直插上去,外沿口同样内卷,又有“倒钩”的别称。进入清代后,茶叶冲泡方式已经与现代相差无已,出于使用方便以及保温、清洁的需要,这一时期最流行的茶具则是现在还比较常见的“盖碗”,盖、杯、托三件为一套,差别只在于盖、杯、托上的装饰,比如青花、粉彩,或更加奢侈些的镶金嵌银等。还有一类比较出名的中式传统茶具就是享誉中外的“紫砂陶”。曾经在央视热播的古装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专门有一集以紫砂陶茶壶为主线,其中不仅牵扯出朝廷官员渎职、受贿、腐败的种种黑暗内幕,几乎让一个拥有百年紫砂陶茶壶的老人险些丧命,也让广大现代观众了解到紫砂陶茶具的一项特殊“才能”———历史悠久、使用得当的紫砂陶茶具能够只以清水冲泡也同样泛出茶香的奇异功效。

2中式茶具设计的文化精神

2.1道法自然

古代的中国人在做器物时并不曾意识到何谓“设计”,更不会有刻意之心融入所谓设计理念或设计文化。他们在造物过程中往往依赖于前辈留传下来的经验以及放诸四海皆准的哲学规范,例如儒、释、道中玄妙的哲理。而在涉及到茶具的设计时,由于古人视茶理与禅理相通,故制作茶具的人尤其倾向于遵循“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陆羽的《茶经》中曾经专门有一章写茶具的内容,其中尤其以竹、瓷茶具为最推崇,竹的节与虚心和茶理、禅理有不谋而合之处,瓷的质朴、洁净也与茶、禅所代表的清静、淡泊交相辉映。古人设计茶具不喜金银等贵重器物,认为其与茶在本质上相互冲突,与茶禅一体的修道、悟心相悖。比如盖碗茶具出现后,人们常常将其作为“天地人”三才相合的典范,茶盖正如“天”笼盖四野,茶托犹如“地”托举四方,中间的茶碗正如“人”浮游于天地之间,三者水融、不分彼此。茶具设计中文化的意蕴表现在一套茶具同时具备了“外”与“内”,“实”与“虚”等阴阳相生、正反相合的道理。作为盛茶器物的杯盏体现了物质、现实,而盛于其中的茶汤则代表着精神、理想。曾经有过一个以茶谈禅的小故事正好反映了茶具所体现的这一文化物质,一位学者向“南隐”禅师问禅,南隐以茶相待。南隐将茶水倒入茶杯,茶杯盛满后却不停,仍然继续倒入。学者惊诧地制止道:“师父,茶已溢出来,不要再倒了!”南隐于是笑道:“你正如同这只茶杯,心中装满了自己的见解、认识,若不将这杯子倒空,如何让我对你说禅?”空的茶杯正如人空灵的心境,若杯中已然盛满茶汤,又如何听得进别人的话语。茶理如同禅理,人之向禅,必须先清空自己已有的观念、看法,以虚空的心境接纳,才不至于出现往装满了茶的杯中徒劳无功倒水的情况。

2.2和

“和”的哲学境界其实与“道法自然”在中国传统茶具设计文化中一脉相承,正如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以贯之的精神与理念从古到今一直在中国人传统道德思想中居于最主要的位置之一。正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卷轴”中以立体方块拼写出三种体裁的“和”字,中国古人在设计包括茶具在内的多种器物时往往讲究“和气”“、和谐”、“和睦”等。“道法自然”的设计文化体现的是中式茶具向自然寻求灵感、向自然学习的特点,而“和”则是在设计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环境友好型设计作品的更高层次设计境界。

3中式茶具设计文化中现代精神的体现

3.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现代设计理念中其实就是人性化设计思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设计理念并非是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才出现,只是古人并未将其明确地提炼出来而已。古代中国茶具设计中没有不以人的使用为先导的设计方案,可以说现代中式茶具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只不过是在古人经验之上的升华,通过改革以适应新时期中国人更加潮流、时尚地使用需求而已。现代社会中式茶具设计体现的文化精神的基础仍然是实用性,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以更加现代化的设计手段满足饮茶者的精神追求与娱乐需要。举例来说,现代中国人中爱饮茶者众多,且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及茶的各类有益成份为越来越多国人所了解和熟悉,不少中国人在居家与工作中常常会准备不少优质名茶与精美茶具供饮用与欣赏。但忙碌的中国人除了在家庭和工作地点外,越来越多的时间会耗费在路途中,尤其是那些职场中的“空中飞人”,由于大量时间消费在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上,饮茶反而成为了一种奢望。台湾的一些茶具设计者看到了这一现象,设身处地地为这些奔波中的职场人设计出一款“腰包茶具”,将茶叶罐、茶杯、保温水瓶合并在一个可系于腰间的腰包内,无论是饮茶人出入机场、火车站,甚至于远足、踏青、骑车健行……都可以随时驻足片刻啜饮清茶一口。最妙的设计灵感之处在于茶杯的把手,这款“腰包茶具”中的茶杯仿照了竹节的形状,不同于习惯中的弧形凸出物,茶杯的把手是两个与人的食指第一关节长度相仿的小圆柱体,分列于杯体两侧。由于圆柱体细长窄小的设计,绝不妨碍其纳入腰包或取出时的顺畅。同时,考虑到人在拿捏时的舒适程度,两个圆柱体的位置并不水平设置,而是一高一低,正如人的食指与拇指在最自然状态下的高低位置一般。这种极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地方便了饮茶人缩短取用茶杯和饮茶时花费的时间,将“一寸光阴一寸金”表现到了极致。

3.2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表示的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统筹兼顾。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尤其商务职场人士忙碌起来往往废寝忘食,可能一早冲泡的美茶会被搁置若干小时后才有空闲饮用,此时对茶具的保温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在较长时间维持一定适合的温度,而且需要久泡不变味、变色。另一方面,处于忙碌职场中难免会被“淹没”在成堆的纸张、文件之中,若一不小心打翻了茶具弄得茶汤四溅不仅严重影响职场人士正常工作,更可能出现沸水烫伤的危险。这就要求现代中式茶具设计不仅需要加强密闭安全性能,更需要适当强化材质,避免由于坠落引发的破裂问题。此外,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时常引发人们的烦燥、焦虑情绪,需要一定的渠道进行缓解、发泄,此时不妨在中式茶具设计中增加更多娱乐休闲元素,比如茶具装饰图案不妨考虑增加更多趣味性的卡通插图内容,或者一些流行、搞笑的网络语言,甚至可以尝试将原本或方或圆、规规矩矩的茶杯外形适当夸张变形,比如模仿瓜果的形状设计成南瓜形状、苹果形状、橙子形状等,让压力巨大的现代人能够在饮茶的同时借欣赏茶具俏皮、活泼的外形释放一定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

4结束语

中式茶具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引导了几千年茶具设计的潮流风向。将传统中式茶具中具有普世性作用的设计理念应用到现代中式茶具设计之中不仅是对茶文化最好的承袭与延续,更是时下现代茶具设计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作者:张黎明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茶文化现状篇(9)

所谓高山茶是对产自海拔较高的山区的茶的总称。在有高山的地方生产的茶叶都可以称之为高山茶,海拔的具体高度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一般认为生长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区所产制的茶叶为高山茶。茶谚:“高山出好茶。”高山茶以其品质优、无污染、农药残留少等特点,正日益深人人心,成为倍受青睐的饮品。

富阳市种植茶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高山茶的占有较大的分量,据明《杭州府志》上记载有“杭州之特产,良者富阳茶”之语,说明富阳市茶叶在历史上就以其品质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富阳市是全国五万担以上重点产茶县之一。目前高山茶也是富阳市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良好的销售是产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本文对富阳高山茶叶的销售现状做出浅析,并对其发展对策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富阳高山茶叶目前的销售现状浅析

目前富阳市的高山茶主要集中在江南、江北、新登(包括龙羊)三个茶区。高山茶历史悠久,地理优越,制作精良,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前景。就目前的销售状况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富阳市的茶农通过自发性的交易,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山茶区域性的交易市场越来越规范,具有自己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凸显出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但通过对富阳高山茶总体的销售状况分析,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由于富阳高山茶以分散经营为主,其产业化和组织化的程度已显得滞后,高山茶一般都是以手工制作为主,一般是家庭经营,很难形成较大的经营规模,由于生产、经营的分散,销售的组织化就面对较大的困难。2. 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由于高山茶的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等诸多原因,茶叶的标准化工作进展较慢,这将制约富阳市高山茶叶生产和销售的发展。3. 市场准入制(QS认证)工作滞后。“QS”是即质量安全认证,早在2007年1月1日我国茶叶已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高山茶叶上柜销售只有通过QS认证才能到允许,目前,消费者已经把有没通过QS认证,当作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富阳高山茶叶QS认证的工作严重滞后。4.高山茶在流通领域存在低价竞销和无序竞争现象。5.茶叶的安全保障不够。部分茶叶因化肥、农药等原因造成质量和卫生状况的问题,达不到国内外消费者对茶叶的要求,茶叶出口也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使销售受到直接影响。6.高山茶的品牌建设缓慢,没有创建出自己的主导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二、富阳高山茶叶销售发展对策

1.发展策略:要加强对高山茶生产和发展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应该出台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在资金、税收、生产设施等方面给予茶农以大力的扶持,千方百计来扶持茶农结合实际组建和参加茶叶生产合作组织,比如,茶叶协会、合作社等等,通过这些相应的组织,对于茶农的生产和经营销售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是富阳市高山茶叶的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茶园的生产管理上实施统一化的措施,在高山茶的加工上,实现环境条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流程的规范化,通过统一标准的生产,使产品达到标准化

2.销售策略

1)做好营销人员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培育骨干销售企业和优秀的经销人员队伍。培育出高山茶叶经营龙头企业。2)培育茶叶市场:通过实行统一品牌、包装、销售。每个经营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体,实行自我管理,结合实际,培育有一定规模的高山茶叶市场。3)设立专卖店: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在合适的地区设立富阳高山茶叶专卖店。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富阳高山茶叶。4)成立网上专卖店:在网上成立高山茶专卖店,购高山茶方便、快捷、低价、时尚等特点,一定会得到众多年轻消费者的认同,由此也可能把网上的消费者转化为经营者,使其步入网上开店卖高山茶的行列,网上购买高山的茶服务,可以做到更加人性化,比如,设立在线互动、茶知识介绍等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由于高山茶叶网上销售并不是面对面的交易,一些欺诈行为往往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要让消费者在网上放心购买高山茶叶,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茶叶销售,要建立好打击网上欺诈行为得力措施。5)发展高山茶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随着网络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来以促进行业的升级成为很多行业的选择,高山茶叶作为竞争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品之一,其经营者应该关注和尝试运用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创立一条适合高山茶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之路,在这方面已经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6)借助外力:首先要借助旅游业。促进茶叶产业和旅游业结合,富阳市风景秀丽,具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利用好旅游资源,向游客介绍推荐本地的高山茶,把高山茶作为旅游产品之一来经营,是十分有效的销售途径之一,其次,随着目前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要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发展网上交易。7)加大高山茶叶宣传力度:要抓住杭州举办西博会、茶博会等机会大力宣传富阳高山茶叶;要积极将富阳高山茶叶带往中国国际茶博会、中国精品茶叶博览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精品茶叶博览会、省农博会等茶叶博览会上展出,同时要组织一些大型的茶事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富阳高山茶叶。

总之,富阳高山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品质优、味道好、无污染的特点,非常适合现代人们追求环保、无公害、天然等等生活需求,因此,富阳高山茶叶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结合当前实际,做好富阳高山茶叶的经营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缪强陈建华.钱海平.羊国芳.杨青.富阳市茶叶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茶叶2007(4):230

茶文化现状篇(10)

普洱茶是我国黑茶中的一类,因发源于普洱县而得名,生产历史悠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较大影响力。普洱茶从唐代起就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有名的茶叶,而真正得到发展并壮大却是在明清时期。普洱茶之所以在明清时期能够得到发展壮大,这一点是和当时“茶马古道”(即茶马互市)的发展分不开的。茶马古道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固定的三条线路,并不断扩展延伸,直达边境。普洱茶随着这种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逐步走向了世界各地。由于普洱茶的茶叶具有易碎,零散的特征,为了更好的随马队进行运输,当时的茶商采用了独特的包装形式,便于普洱茶进行储存和销售。这种独特的包装形式就是目前最常见的普洱圆饼状包装,或茶砖式包装。圆饼和茶砖都属于紧压茶,普洱茶中的散茶较为少见,圆饼茶和茶砖包装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易于储存也方便运输,在这其中圆饼式更为常见。到了现代,运输已不再是难题,但圆饼状的包装形式却依然留存。这个时候的留存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纪念,离当年的形成目的已相去甚远。不同的是,虽然普洱茶的圆饼状形态保留下来了,但其包装纸的图案色彩已不再是当年单纯的一张纸,为了满足现代人的视觉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刺激销售,普洱茶的外包装也开始追求视觉效果了。有的普洱茶在圆饼状包装纸上设计了各种图案,并搭配了具有文化底蕴的书法;有的普洱茶在圆饼状包装的外面还要包上一个礼品盒,并对礼品盒进行各种视觉设计。无论是包装纸也好,还是礼品盒也罢,良好的视觉效果对现代人的购买有着强烈的心理暗示效应,所以探讨普洱茶包装中的视觉艺术,有助于普洱茶的发展和销售,也有助于云南地区茶文化的发扬光大。

1普洱茶外包装上的基本视觉元素

普洱茶外包装上的基本视觉元素主要是图形、文字和色彩,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视觉元素能够让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具备表达能力,从而让人能够一下子认识到这是普洱茶叶。因此,具备特色的外包装是展现普洱茶视觉元素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首先,是普洱茶叶产品外包装的图形元素。普洱茶的图形元素在外包装设计中主要有三个特点:(1)注重民族性和区域性。普洱茶的产地是在中国的云南省,作为一种多民族交融的地区的茶叶,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也多具备这种民族特色,普洱茶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决定了其文化地位。因此,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其图形图案大多具备区域性与民族文化特色,比如云南本地的服饰、首饰元素等都可以在普洱茶的外包装中得到展示。(2)外包装设计与口感相结合。普洱茶的口感醇厚,好的普洱茶,品之回味绵长。所以普洱茶的外包装应注重底蕴和历史,从而选择庄重的纹饰作为茶叶的外包装,比如祥云等图案,这样可以将普洱茶叶的历史性和文化性衬托出来。当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大多可以做到这一点,将一些具有历史性的图案选择性地设计在外包装上。(3)典型图案的运用。在饼状茶叶中,普洱茶是主要力量。因此提到普洱,人们的脑海总是会浮现出类似于圆形或是饼状的图案,所以结合人们的固定印象将圆形图案运用到设计中来,不仅能够让普洱茶叶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也会产生种特殊的美学特征,体现出中国人圆融的哲学思想。总之,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各种不同的图形图案,能够给普洱茶带来更为良好的销售效果。通过独特的外包装形式,也让普洱茶叶从外包装的图形元素上和其他的茶叶进行区分,更进一步吸引消费者购买。第二,是普洱茶外包装的文字元素。文字装饰元素是普洱茶叶外包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洱茶外包装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普洱茶是一种具备悠久传统历史的茶叶,在普洱茶叶外包装文字表达上,可适当地选用诸如大篆、小篆等具备一定历史性的字体,以形象或抽象的文字形态将普洱茶叶的艺术性和历史性表现出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具备现代字体所不具备的流动性与艺术性,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当中,适合采用这种具备艺术气质与民族气质的字体,能够将普洱茶叶的历史性表达出来。在选用不同的文字视觉元素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字的形态以及文字的意义,特别是这些元素与普洱茶叶的历史文化特性之间的联系,以便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识别普洱茶叶与其他茶产品之间的差异。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在书法上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也不一定非得采用毛笔字体,也可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字体宋体等,以此来衬托出普洱茶叶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文字视觉元素的选用上应该避免刻意,要能够在整体上增添其随意性与刚柔相济的艺术美感。此外,外包装设计选用的文字字体要能够被识别,而不能将艺术性凌驾于意义性之上,导致普通的消费者无法识别其文字。文字图案与视觉元素中的图形,可以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如采用普洱茶产品的形状,或者普洱茶常用的茶壶形状等作为文字视觉元素进行衬托,可以形成一种复合式的普洱茶叶外包装,使文字与图案的美感相得益彰。第三,是普洱茶外包装的色彩元素。色彩是最具魅力的外包装设计元素,搭配得当的色彩可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可以让普洱茶变成一种具备艺术性的商品。普洱茶叶的外包装色彩主要采用淡雅的颜色,如淡绿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也开始尝试采用浓烈的色彩来进行装饰,以此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不过,由于普洱茶叶的消费群体大部分是中老年,加上普洱茶叶本身的文化特色注重淡雅和稳重,所以其外包装偏爱于采用内敛的颜色作为主要色彩元素。现在市面上的普洱茶叶外包装所选用的色彩大都是纯度较低、明度较低的颜色。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要充分考虑普洱茶叶其本身的文化历史源流,在色彩设计上折射出其历史内涵,并且让普洱茶的文化特色凸显出来,使其具备独特的吸引力。

2普洱茶外包装中视觉元素的美学分析

首先,自然朴实是普洱茶叶外包装的主要美学特色,是外包装视觉元素当中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中国的普洱茶与中国的道家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普洱茶叶的外包装注重自然朴实的美学价值观,老子、庄子的美学思想崇尚简朴、自然、简单。普洱茶叶在茶马古道的时代,就崇尚用简洁的外包装形式展示其深厚积淀的历史人文内涵,这也是普洱茶叶一百多年来生命力与竞争力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环保设计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普洱茶叶的外包装简洁朴实的视觉风格,也成为了外包装设计选择的主要方向,外包装采用自然天成的颜色,能更好地凸显出其独特的风格。如在颜色和图案上,选用简明易懂的颜色,既表现出普洱茶叶自然简洁的美学风格,也能展示出当代人的环保价值取向。其次,儒雅、有内涵的意境特点也是普洱茶的美学特点之一。中国茶叶,无论哪一种茶叶在品茶之时,都讲究“品”,这种“品”,除了味觉上的刺激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优雅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加外在的品茶氛围,合起来就是一种品茶的意境,意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抽象的审美情趣。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当中,意境的营造是重要艺术元素之一。在普洱茶叶外包装上,合理运用书画艺术,营造意境,普洱茶儒雅有内涵的味道也就随之产生出来了。比如,现代的普洱茶叶外包装上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书法与绘画元素的共同结合。这两种元素的结合将普洱茶本身的意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此外,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当中的留白特点,也可以融入普洱茶的外包装设计上,让普洱茶外包装中的图案文字或者图形不会过分臃肿占领更多的空间,从而文白相交,凸显出普洱茶吸纳天地灵气的特点。总之,意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只有突出普洱茶叶外包装中的意境特点,才能够将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中重要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除此之外,层次感也是普洱茶在包装设计中美学特色。层次感在现代普洱茶外包装设计中是一种创新型的艺术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将外包装进行形体变化,或是将同一平面内的图案进行结构切割,改变原有的形态,形成多种组合的新形体,从而对人产生视觉冲击。层次感大多是通过普洱茶的外包装盒来进行体现的,比如对包装盒的表面进行镂空、开窗、凹凸处理等。这种层次感的设计,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能够将外包装设计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从而来给人美的视觉享受。此外,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其图案设计也可以从更为丰富的素材当中进行选取,促进普洱茶叶外包装的多元化。比如选用不同朝代的文字,进而让普洱茶叶的外包装更多地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只有兼收并蓄,方可增进普洱茶叶外包装的感染力,促进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具备更多的艺术表达能力,从而让不同的消费者根据其外包装上的差别,形成各自的茶叶审美观。

3结束语

普洱茶是中国茶叶的一种,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在21世纪的今天,普洱茶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并渐渐发扬光大。在这种情况下,其外包装也必须具有与之相符的艺术特色才能彰显中国茶的韵味和独特之处。总的来说,当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外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造诣,无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色彩、图案的选择上,都可以和普洱茶的秉性相得益彰。但其细节尚需完善,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解决细节的问题,就要根据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情趣,将普洱茶的外包装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够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和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普洱茶叶的包装审美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也就是说普洱茶叶的外包装视觉艺术元素非常丰富、多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根据中华文化和当前世界主流文化当中有意义的元素,融合多种元素,共同推动普洱茶叶外包装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露雅.本土文化在黑茶包装中的应用[J].湖南包装.2012(04):33-35.

上一篇: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 下一篇: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