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0 17:12:40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1)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门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1.资本要素区别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2.负债要素区别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2.核算方式差异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2)

一、我国会计中的两大分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位于上层建筑领域,其主要是从事各种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服务的业务活动,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时,一般都是由单位或个人进行出资,并且投入的这部分资金是不要求回报的,就算个别单位或个人终止时,资金基本上也不会收回,他们在业务活动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提供服务的,虽然也有收费的,但却并不是足额补偿,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通常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提供的。所以说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所有的会计工作也都是围绕着社会效益展开的,如计量、记录、报告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基于上述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具有预算会计非营利性质这一共同性,这与企业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生产性、营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其与企业会计的之间区别。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三)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该式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由于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下拨的款项,所以需对各项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柳生,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等式,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是以该等式作为主要依据。

(四)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得到了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差异会逐步缩小,但是可能完全达成一致,两者的本质差异性是无法消除的。

参考文献:

[1]崔秋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

[2]张淑霞.浅谈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6).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区别

一、我国会计中的两大分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位于上层建筑领域,其主要是从事各种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服务的业务活动,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时,一般都是由单位或个人进行出资,并且投入的这部分资金是不要求回报的,就算个别单位或个人终止时,资金基本上也不会收回,他们在业务活动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提供服务的,虽然也有收费的,但却并不是足额补偿,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通常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提供的。所以说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所有的会计工作也都是围绕着社会效益展开的,如计量、记录、报告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基于上述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具有预算会计非营利性质这一共同性,这与企业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生产性、营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其与企业会计的之间区别。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4)

一、我国会计中的两大分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位于上层建筑领域,其主要是从事各种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服务的业务活动,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时,一般都是由单位或个人进行出资,并且投入的这部分资金是不要求回报的,就算个别单位或个人终止时,资金基本上也不会收回,他们在业务活动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提供服务的,虽然也有收费的,但却并不是足额补偿,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通常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提供的。所以说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所有的会计工作也都是围绕着社会效益展开的,如计量、记录、报告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基于上述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具有预算会计非营利性质这一共同性,这与企业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生产性、营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其与企业会计的之间区别。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三)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该式

[1] [2] 

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由于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下拨的款项,所以需对各项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柳生,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等式,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是以该等式作为主要依据。

(四)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5)

一、我国会计中的两大分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位于上层建筑领域,其主要是从事各种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服务的业务活动,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时,一般都是由单位或个人进行出资,并且投入的这部分资金是不要求回报的,就算个别单位或个人终止时,资金基本上也不会收回,他们在业务活动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提供服务的,虽然也有收费的,但却并不是足额补偿,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通常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提供的。所以说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所有的会计工作也都是围绕着社会效益展开的,如计量、记录、报告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基于上述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具有预算会计非营利性质这一共同性,这与企业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生产性、营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其与企业会计的之间区别。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三)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

[1] [2] 

产收入,该式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由于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下拨的款项,所以需对各项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柳生,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等式,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是以该等式作为主要依据。

(四)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6)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和企业由于性质的差异,事业单位的会计同企业财务会计相比有明显地区别。在新阶段,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同企业财务会计区别的探究,将会有利于健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国家会计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本文就两者区别展开科学论述。

一、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内容上的区别

一般而言,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上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通常不推行成本化核算,针对若干有利润型的业务,仅开展内部的成本核算;企业大都运用成本核算的办法完成财管工作。其次,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办法有所区别,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通常对应于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并不折旧,购入时,大都依靠借款方增设事业类支出,贷方削减存款开支,借方会增加固定资产,而贷方则增加固定基金,在会计核算原则上,事业单位始终秉持专款专用的基本准则;企业财会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当购入时,借方会增加固定资产,贷方则采取提高应付款或削减存款的手段,在计提折旧阶段,借方会增加一定的成本,贷方则专门增加累计折旧。第三,会计科目的设定有所不同,事业单位在科目设定上比较简单,科目实际数量相对少些;企业财会在科目设定方面十分广泛与系统化。

二、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区别

事业单位的会计员工会严格按照单位现金资产运作情形,采用收入实现制核算会计内容。然而,企业的财会把权责发生制当作施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权责发生制主要指将企业应收应付作为明确收支的中心环节,换言之,不管这类款项在现实中是否收入与支付,但凡能反映企业本阶段运营状况的收支,均应充当企业本期的收支。

三、概念和适用范围的区别

在概念上,事业单位的会计是负责单位内部核算、监管国家预算执行状况的会计的合称;企业财会主要以会计的基本规则为工作要求,灵活采用会计方法和原理,监督并核算企业的经济行为,向企业以外利益当事人提供企业的运营管理情况、现实财务状况、资金流量等信息的金融活动。

在适用范围上,事业单位的会计适用于缺乏国家管理与社会类生产职能的、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单位,比如,科教文卫单位、老年公寓、孤儿院等;企业财会主要适用于以创造利润为目标的从事经营性经济活动的各种企业,比如,建筑类企业、工商类企业以及餐饮旅游业服务业等。

四、会计报表内容上的区别

通常意义上,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附表和会计报表等内容,而企业财会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总表、利润表和企业主的权益变更表等内容。企事业单位在财会管理的途中,要紧密依照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立足于会计基础的现况,待收到所属部门报表时,严密审核会计报表中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和真实性,除此以外,还需进一步审核表和表之间的数据信息,不放过口径的同一性,在审核无误后再编制汇总报表。

五、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目标存在区别

毋庸置疑,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仅涉及预算的收支,缺乏生产与销售两大环节,核算过程较为简单,复杂性相对低;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时,其核算过程所涉环节较多,尤其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大环节,核算的整个过程相对复杂,特别在核算成本方面具有一整套相对独立的体系方法。

在会计核算目标方面,事业单位与企业在会计管理上仍有一定的区别,事业单位开展预算核算工作旨在细致严格地监督预算,凸显预算执行情况,最大限度地确保国有资产的完好和安全;企业推行财会工作,主要目标在于经由会计核算,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六、会计构成要素存在区别

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由五大会计要素构成,一般为负债、资产、净资产、收入、开支;企业财会管理过程由下列六种会计要素组成,包括负债、企业所有人权益、利润、费用、资产和负债。即便会计要素的名称一致,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同企业财会在内容层面上也有相当大的区别。

七、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作为监督和体现人类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作的经济管理活动,虽事业单位会计同企业财会存有诸多显著地区别,然而,会计发挥监督与核算的两大职能是始终不会变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们必将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企业财会的区别愈发关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同企业财会在会计核算的方法、内容、基础、会计管理的目标及适用范围,会计报表的具体内容、会计构成要素等诸多方面有所差异,在新时期,唯有正确对待和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在管理账务的途中,遵循各自相应的法律准则,才会快速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管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怀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思考[J].财会通讯. 2009(25).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7)

二、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两者之间的区别

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并不是完全不具有相同的特点,至少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企业需要购进生产原料或者是原商品,经过加工或处理后,进行对外销售,所需的经营成本都是需要会计来计算的,这点二者存在着一致性。但是,在商品所需成本的构成、核算成本费用的方法、核算的流程、还有最终会计账务上的处理方法等重要会计方法方面的不同,导致二者存在实质性的区别。

(一)产品或商品的成本构成存在区别

无论是工业产品成本构成,还是商业商品成本构成,都是由于其行业性质不同导致了两者之间成本构成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也是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最大的区别,其从对产品或商品的成本构成上的不同能够凸显出来。工业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具有独立生产性,这是与商业企业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也正是由于工业企业存在独立的生产线和生产过程,因此,其所要计算的成本也是要从多方面考虑的,涉及的范围也特别广,其中包括采购原材料的费用、工人的薪酬福利、机械定期维护保养费用以及一些相关资源的浪费的费用等等,故此,工业会计在核算时要将生产过程的制造费用作为主体严格计算。而商业企业没有生产这一环节,在计算商品成本时也较为简单,其成本构成就是仓库储存和整理,外加交通运输费用组成,因此在核算期采购成本时,只要算清售出商品和剩余库存的价值就可得出(要抛除计算商品交通运输费用和工人薪酬福利等)。

(二)核算成本费用的方法不同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在核算成本费用时,所运用的会计方法也是不同的。第一,在核算成本时,工业会计更注重核算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也就是要控制企业在生产产品中所用的生产成本,其主要应用产品个别计价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而商业会计在核算成本时,会将注意力放在物流环节,用零售价法对商品的入库、出库及末期商品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存在的利润进行核算。第二,在核算费用(采购费和制造费)时,工业会计要将采购材料时所需的所有费用都要计入成本,其分为两种计入成本方法,一是采购一种材料所用的费用就计入该材料的成本中,二是采购两种材料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时,其花费的采购费用由所有材料均分,但需要依据企业材料成本费用分配标准来进行详细划分,分别计入此几种材料成本中。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同采购费用核算方法类同。商业会计在核算费用时,直接将现有商品的采购费用计入商品成本,而已售商品则需要承担其他商品采购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是商品业务的成本,未售出的商品也承担其他商品采购费用,当做库存。

(三)核算的流程程序不同

在会计核算产品流转的过程中是比较麻烦的,尤其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因为工业企业有独立的生产过程,因此,其核算流程最为复杂,除了生产阶段还有前期的原料采购阶段和最终的产品销售过程。工业企业从原材料购进并投入生产,然后产品制造完后核算其各项成本再进入销售阶段,最终转换为销售成本,这期间包括工人的薪酬福利费用、原料费、制造费用、机械维护保养费用等,经过一道道的工序,都是形成成本的过程。当每个月末时,把所有费用加入生产中无论是半成品还是未完成的产品中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摊,并作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投入,然后再将此工序的费用转入下一道工序里,循序渐进,往下推算,最后的费用加上前面每道工序所用的费用就是当月生产所花的费用,然后再利用在产品和产成品,在其之间按照企业材料成本费用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产成品所分配到的成本就是库存里商品的成本。显然,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的会计流程复杂很多,商业会计不需要像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麻烦,他们只需要计算采购商品、商品储存和销售这三大块,相比来说较为简单一些。

(四)会计账务上的处理顺序不同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在对账务上的处理顺序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结转这四大模块中。在采购阶段,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工业企业主要用的是在途的物去贷款,商业企业的用的是库存商品去贷款;在生产阶段,工业会计将直接把购进的原材料的费用、工人薪酬福利、机械维护保养等费用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其他间接产生的费用进行制造费用的核算,管理等费用进行管理费用的核算,而商业由于没有生产过程的发生,因此商业会计无需进行此核算过程;在产品或商品销售阶段,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区别体现在借贷方还贷时工业是依靠经营业务的收入,而商业是依靠商品的售出所赚的利润;在最终的成本结转阶段,工业是核算产成品,商业是核算库存商品,这是二者在此方面的区别。

三、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差异

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次要的区别,如资金流转过程不同,工业会计的资金流转环节较多,包括货币资金、生产储备资金、成品资金等等均是其表现形式,而商业会计的资金流转环节只有采购和销售,表现形式较少;账户类别不同,工业会计在对项目进行核算时,主要核算的内容为资产、负债、损益、权益和成本类的账户,而商业会计无需计算成本类账户;存货核算的方法也不相同,工业会计的所要计算的存货主要是指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包装物、半成品、成品等,而商业会计所要计算的存货以代销商品为主。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8)

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二者的资产和负债从他们的本质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几类要素在实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2.收入: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而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盈利。

3.支出与费用: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事业单位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其目的只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

4.利润:利润是企业特有的,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事业单位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因为它是非盈利组织,不涉及到盈利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利润。即使有一定的经营活动,期末也只是结转到“结余”。

三、会计等式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此等式为动态等式,反映单位在业务营运过程中收支结余情况及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级拨款取得的,所以要严格监督各项支出的耗费,因此要采用动态等式,资产负债表也是以此等式为依据的。

企业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此等式为净态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表明了企业和所有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有一些核算内容和企业会计有明显的差异,有其特殊性。

1.固定基金: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

金”两个账户。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投入或融资租赁。事业单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与不可补偿的特点,所以无需计提折旧。而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

2.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专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除财务制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3.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适应。不仅要设置“对外投资”账户,还要设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4.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

以上仅仅是两者不同表现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大量细节性差异,不再冗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两类会计的差异将会逐步缩小,但不可能消灭差异。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9)

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二者的资产和负债从他们的本质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几类要素在实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2.收入: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而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盈利。

3.支出与费用: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事业单位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其目的只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

4.利润:利润是企业特有的,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事业单位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因为它是非盈利组织,不涉及到盈利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利润。即使有一定的经营活动,期末也只是结转到“结余”。

三、会计等式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此等式为动态等式,反映单位在业务营运过程中收支结余情况及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级拨款取得的,所以要严格监督各项支出的耗费,因此要采用动态等式,资产负债表也是以此等式为依据的。

企业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此等式为净态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表明了企业和所有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有一些核算内容和企业会计有明显的差异,有其特殊性。

1.固定: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投入或融资租赁。事业单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与不可补偿的特点,所以无需计提折旧。而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

2.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基金,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专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除财务制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3.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适应。不仅要设置“对外投资”账户,还要设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4.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

以上仅仅是两者不同表现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大量细节性差异,不再冗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两类会计的差异将会逐步缩小,但不可能消灭差异。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篇(10)

一、引言

预算管理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与筹资预算。各项预算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会计核算也称为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在探讨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融合之前,首先明确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含义方面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分支――财务预算的关系显而易见,以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核算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一致,均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也较大,预算管理方案的选择灵活性较会计核算强,预算管理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灵活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而会计核算必须依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进行核算。其次,预算管理侧重于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控制,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事后反映。在法律效力方面,预算报告没有法律效力,但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具有法律效力,其报告责任人需对报告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

总体来看,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并不存在冲突,在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找寻二者相融合的切入点,是正确处理预算管理,正确会计核算的重心,也是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重中之重。

二、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的冲突所在

理论上看,预算管理与会计融合并不存在冲突,但实际工作中二者的冲突却屡见不鲜,根据笔者的观察与了解,两者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融合模式不合理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二者的关系处理不恰当,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融合的模式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如:预算主导型、核算主导型、预算核算体系并存。预算主导型是指在工作中,会计核算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工作开展围绕预算进行,严格遵守预算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计核算成为预算管理的一部分;核算主导型是不考虑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重视资金运作与财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整理与经济分析;预算核算体系并存的模式,是指企业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严格遵守会计核算准则进行财务核算。但由于对二者的融合性认识不够,人为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分开,体现在机构的分设,职能的分开等。

这三种模式在现行企业管理中较多,预算主导型的模式可能会导致核算中忽视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原则;核算主导型模式忽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重核算轻预算;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并存的模式由于机构的重复设置,岗位的重复,导致工作量的增加,管理效率低下。以上模式是由于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关系认识不到位,工作流程也不尽完善,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会计核算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为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数据支持,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可见,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融合除了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健全融合模式之外,还应具备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为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改革变动较频繁。由此导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不明确,会计政策不细化,会计科目的设置不统一,会计事项处理较多依赖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此外,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时,往往做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操纵会计信息,违背预算管理的原则。可见,预算管理效应的发挥应以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

3.忽视会计核算的适应性

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系统本身是相通的,因此在制定预算之初应充分考虑两者的适应性,预算管理在结构层次、经济内容、编制原则上应与会计核算办法充分保持一致,在核算单元的划分上也应与会计账目设置同步,做到主体一致、控制目标一致、用于确认与计量标准一致、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也基本一致。否则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信息就无法相互传递、验证和鉴定。而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未充分考虑到会计核算的适应性,导致预算管理信息需求与会计核算信息提供的不相容,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政策运行。这也是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冲突所在之一。

三、强化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的对策

鉴于预算管理的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结合二者融合的冲突所在,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现行状况,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1.转变观念创新融合模式

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模式的创新应遵循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基础上,结合预算管理的目标,制定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构建完备的工作流程进行指引与导向,共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预算主导型、核算主导型、预算核算体系并存错误认识,而应以预算管理作为目标,会计核算作为基础,合理进行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安排,简化工作流程,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共赢。

在实际工作中,创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模式,还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在现行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大力推广应用的背景下,若企业能够使用高度集成的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软件,不仅可以节省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预算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之上;同时,也可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会计报告制度。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应正确划分会计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在遵守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构建规范的会计政策,适应预算管理的需求;在遵循会计科目设置的合规性基础之上,统一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减少预算工作量,实现数据汇总的简便性;鉴于预算管理定期报告与分析的需求,制定相适应的会计报告制度,其次,在表格的设置方面也可遵循预算管理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3.重视会计核算的适应性

作为不同体系的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无论设置如何缜密,都不可能做到毫无差异。也就是说,差异存在是必然,但是出现是偶然。因此应重视会计核算的适应性进行预算管理,对于出现的差异应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处理方可。

对于差异的处理,可采取设置单独科目进行归集,若无法分清责任人活着新发现的交易或者事项,可暂时归集到单独设置的科目中,同时描述清晰准确,方便日后判断;后期也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逐项研究;可明确责任人的差异可做账务处理,无法明确的暂时转入不可预计项目中,作为下期预算修订的影响因素。如此,形成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企业会计核算成功的数据只需进行微调即可提取到预算相关数据,甚至在IT技术应用成熟的企业还可实现记录实际数据、计算、对比标准与实际、差异分析等,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毕业设计体会与收获 下一篇: 劳动教育校本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