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4 17:20:58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1)

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战略实现;二是资源分配;三是风险控制;四是成绩考核;五是成本节约;六是收入提升等方面。

(一)预算和战略两者之间的职能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以及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相关的计划,对预算期内的经济政策、市场相关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积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编制的方法,对编制的年度进行比较全面的预算。年度预算主要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和量化。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预算分项越细,就说明数据越准确,信息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预算监控的执行,促进战略的实现。

(二)预算和资源相关的配置

企业通过预算,企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可以用数字进行固定下来,充分体现出预算刚性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有利于对下一年度企业资源配置的衡量以及调度。

(三)预算和风险管理的控制

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以及企业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考评与激励的过程中,对责、权、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全面的规划,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具体化和清晰化。

(四)预算与考核机制

通过对企业进行层层的分解和落实,不仅要对各个预算执行部门实行有效的审核,还要对项目预算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审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的完善企业业绩评级系统。

(五)预算和收入

通过全面预算,不仅可以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还能有效的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也是进行预算的主要动力之一,预算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收入;二是挖掘潜在的资源等,实现企业收入的最大化。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够

全面的预算管理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战略目标,预算目标是由战略目标进行决定的。战略预算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粗的预算方式,主要是一种指导性和方向性的概念。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是需要战略预算对其进行详细的量化,才能促进目标的实现,否则就会导致各个管理阶层以及管理相关的部门只盯着战略的预算,对预算基础工作完全忽视,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战略预算主要来源于最本质的财务预算。

(二)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预算管理的执行依据是数据,但是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采用的几乎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数据,它们大多数是来源于各个职能部门,但是企业的职能部门大多数都不是财务人员,不仅没有会计核算的概念,还没有会计预算的概念,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也是资金收支事项方面的估计数,一定程度上使财务预算的口径存在差距。

(三)预算管理难以实现刚性执行力度

预算编制的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及时的反映市场状况变化对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的影响,预算执行不能实行刚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预算外的成本费用,严重的还会导致预算脱离实际,无法正常的运行。

三、会计核算在预算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作用

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的配置,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经营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会计核算一定要按照国家统一的制度和准则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对财务报告进行合理的编制。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要经过相关的审核后,才能对外进行公布,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二)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这两者之间主要的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但是两者之间属于不同的体系,就会导致在应用上、会计核算和预算编制的口径上、两者展现的形式上都是不同的,就会使企业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无法应对,主要表现在以下环节:一是预算编制数据;二是预算执行反馈数据;三是会计核算实际核算的数据;四是业绩相关的考核数据等。主要原因是: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会计核算要依照相关的制度。对于模式比较大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仅要按照会计准则,还要符合集团统一核算体系的相关要求;一个会计的科目,要应对较多的预算项目以及考核管理的部门。

四、设想的方案

(一)要完全的独立,自成体系

要把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的结果分别进行单独的列示,主要是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这两者的体系没有可联系的接口,通常是需要比较大的手工调整。如果在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就是预算编制表的形式,首先要将会计核算的结果导出,并经过人工的整理,按照预算编制的表格进行填写。在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是以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的话,首先要把预算编制表按照会计科目的形式,并用手工对其进行拆分,整理后进行填写。其主要的优点就是对各自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改变,不存在对系统进行关联改造的现象。

(二)进行有效的结合

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预算管理系统上进行建立,并对预算的科目进行及时的整理,在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这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对标,通过端口将其连接到会计核算的系统当中,并在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合同支付子系统中添加预算科目,并将预算科目设置成为必选项。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每笔支付单中都带有预算科目,而会计的核算是根据实际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其优点是:1.以预算科目相关的数据为主要的考核数据,会计科目的核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立的,不仅可以保证会计的合规性,还能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2.减少了手工数据调整的工作量。

(三)会计核算为依据

预算考核是以会计核算结果最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对预算管理体系的预算编制表进行修编,在原则的基础上,一个预算实行可以应对较多的会计科目,一个考核部门门也可以应对较多的预算科目,但是一个预算事项只能对应一个考核部门,不能出现多对多的现象。所以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不仅要把预算考核部门进行重新的梳理,还要把预算事项进行重新的梳理。实现预算考核数据、预算数据以及会计核算数据三者合一。

(四)预算为主导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2)

2、财产管理有章不循,存在流失潜在风险。工会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部分基层工会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的倾向,突出表现是:购入时不执行同步入账、填卡的规定,保管、使用责任未落实到人;所登记的固定资产账、卡也不能完整地记录品牌、规格、型号等,不执行年度财产清查制度,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数码相机、摄像机、高档乐器、电脑等财产长期外借或由使用人保管,不能收回。

3、各项费用支付的依据不完备,缺乏合法性。工会有关制度规定:“原始凭证是发生会计事项的唯一合法证明”,但大部分基层工会所购买的物品(如运动服、床单、电饭煲等纪念品),在记账凭证之后既未附相应的批文又无分配单作为合法依据,使用目的不清,去向不明。有的活动支出、奖励支出的签批文件未附在记账凭证上存档,这不仅表明各项经济业务的随意性太大,而且合法性不强,有暗箱操作之嫌。

4、大量使用现金支付,忽视资金安全。有的基层工会为了逃避现金结算起点的限制而采取“化整为零”的不正当手段,将一次超现金支付限额的采购要求商品销售单位开具“分割式”的虚假发票,即:所取得的每一张发票的总金额都不超过1000元。而且一次所采购的几乎都是同一品名的商品和同一商店连续号码的发票。这种不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违规行为,违反了现金管理条例。

5、违背记账规则,不按规范化标准操作。有的兼职财会人员未履行职责,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才处理一次工会会计账务;有的基层工会对银行、现金日记账不能按照基本的记账规则进行序时、逐笔、日清、月结,资金管理明显失控;支票存根的收款单位、金额、经办人全部空白。

6、突破开支界限,挤占职工活动经费。为尽力保证职工活动经费的需求,工会对企业行政与工会之间经费开支界限早有明确规定:“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的奖励费,有关企业劳模、职工代表大会的费用支出应由行政负担。但有些基层工会却超范围列支了上述费用,改变了工会经费的使用方向。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审查、监督、指导不力,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基层工会自觉纠正、自我规范。

二、解决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会计预算、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1、工会经费的预算。工会经费预算是经一定程序核定的工会经费年度收支计划,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重要手段。各级工会必须严格遵照《工会法》、《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工会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和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的总原则。要确保工会经费重点用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职工教育和职工群众活动方面,不得用于非工会活动支出。

2、工会经费的核算。工会经费核算首先应遵循的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工会会计核算应当以工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工会的各项收支状况及结果。工会经费核算要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工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项会计要素进行核算,还应当遵循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重要性等项原则,同时,也要遵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要求。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结果。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突出,正确认识财政风险的危害性,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已成为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围绕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代表的会计改革和以国库集中支付为方向的预算改革,成为当前财政改革的两大主体工程。那么,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有哪些影响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做了粗浅的论述。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理解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三权不变”(单位财务收支自不变、内部理财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直接支付。收入由纳税人(或其它缴纳单位或个人)直接缴入国库,支出由国库根据财政的指令直接或委托授权单位付给供货商或劳务供应者它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作为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文件,认真领会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质内容和要求,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影响

1、国库集中支付使会计集中核算向纵深扩展

首先从制度设计上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规范了行政机关和全额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还涵盖了与财政收支活动相关的所有部门和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支付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对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清算全过程的监控制度。这其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区别是会计核算仅设立一个账户,而国库集中支付则设立几个自成一体的单一账户体系。集中支付制度分财政直接支付程序和财政授权支付程序。财政集中支付是对现行支付方式的大的改革,是整个预算执行机制和财政收支管理的制度性创新。而会计核算所设计的支付运行程序是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财会制度下单一账户的简单集成。因此,从制度设计上看,国库集中支付是会计集中核算某种意义的纵深扩展,使会计集中核算更趋于完善。

其次从实践效果上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其主要效果表现为:一财政资金活动的透明度增加,便于监督,为科学测算各部门收入、支出盘子提供了资料。二令财政控制力加强,使政府可以分别轻重缓急,合理投放资金,及时调剂余缺,以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提高了资金的运行速度,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这样就消除了实行国库分散支付造成的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单位形成较大沉淀和闲置的弊端和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调控力低下的弊端。而单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一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支出审批权不变,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还是分户核算,分散使用,无法提高财政调控力。另一方面,人民银行要求会计核算中心不能统一开设银行账户。各部门、各单位还必须单独设立银行账户,这就解决不了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单位形成较大沉淀和闲置,造成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的问题。因此,从实践效果的角度出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也是对会计集中核算的补充和完善。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有利于加强政府财政性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而且纳入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时实行“以支作拨”,即财政性资金在实现支出时才能确认为资金的拨人。这样使单位没有形成支出的财政资金沉淀于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增强了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减缓了财政资金调度的压力。这是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和支付方式的改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的支付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直接支付是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授权支付是财政部门将财政资金支付权利授予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按批复的预算和用款计划自行办理支付业务。无论是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都由财政部门专业科室和国库支付中心实时监控,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加强政策性审核,对合理、合法、合规的用款及时办理支付。满足预算单位的用款需要;对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的支出拒绝办理,这样既减少了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又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速度和使用效益,并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使各种挤占、载留、挪用资金现象得以控制。财政监督的关口前移,范围延伸,领域扩宽,财政资金处于财政部门的全程监控之下,解决了财政监督滞后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单位花钱虚报冒领现象,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

总之,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整个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核心,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深化财政支出改革的主要工作。必须不断总结经验,稳中求进地拓展各项工作,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根本性改革,从机制和制度上对财政资金运行加以规范。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效率,达到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素萍,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融合:江西煤炭科技:2008,03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4)

(一)会计核算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会计的本职工作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监督与核算,这也说明了,会计核算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对已经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严密性、规范性的监督以及核算,并着重的强调需要监督核算的经济内容必须是正在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1]。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要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的严格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体现出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2]。在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极为复杂,其中囊括着学校日常工作中收付的各类款项,学校工作环节中的有价证券,学校设备的采购以及使用的实际情况,学校财务的增加和收发情况,学校所有债务债权,学校国定资产的增减,学校的成本投入以及学校阶段性财务管理成果等等方面进行着详细、科学的计算和处理,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3]。

(二)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同样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未来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财务管理进行有计划的预算,反映的是该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会发生的?务情况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我国高校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涵盖着多方多面,其中主要集中在学校现金流的财务预算,学校相关利润表的财务预算,学校资产负债表的财务预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化高等院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可以使得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相关决策的制定更加的科学化和具体化,使得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对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协调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需求

经过对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将政府的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集中支付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有效的融合到了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中[4]。新高校会计制度将以前分类不清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了科学的细化,并依照了相关的功能科目做出了更加科学的明细核算科目,使得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到了一起,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满足了会计核算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将一系列的收支类科目依照相关的会计功能分类科目要求进行了科学的设置,并且区分和细化了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区别,同时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明细进行了相关明确,提高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5]。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在协调性方面出现的困境

(一)未设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显的是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出现了极大的漏洞,导致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低下,远远的落后于各行业领域中其他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方面,忽视了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使得高校对自身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管理力度较弱,造成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的体现。

(二)经费投入的力度较差

在高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有多数的高校在日常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里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极大,对高校的日常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很多的高校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负债,高额的负债资金使得高校日常的财务管理任务艰巨,对高校正常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联系度较低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很多高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依据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对一些具体的项目支出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也没有系统的控制管理质量[6]。再加上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中,预算项目是由不同的两个财务部门进行指定的,使得会计核算的明细不够明确清楚,导致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科目设置与财务预算支出中的相关核算工作出现了互相脱节的现象,这就容易造成一些会计工作人员随意的扩大、修改会计明细内容。

(四)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制度

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没有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失误现象频繁发生。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的财务预算管理科目较多,复杂繁重的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使得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与会计核算相关明细科目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高校的财务预算项目众多,比如一些个人款的缴纳收支,在高校特殊的管理环境中,很容易使得简单细小的工作变得极为的繁琐和复杂,这就需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的对这些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监督,但是有一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在单一的账务环节中,对财务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单一的个体账务不断的累积,逐渐形成了庞大的财务工作,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又消极对待工作,依靠极为模糊的记忆,对这些财务进行预算工作,制定出相关的预算表,并提交给会计核算工作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部门面对积压的预算表,缺乏工作耐心,从而导致核算的工作效率降低,使得学校在资金使用情况上面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错误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高校在会计工作的开展环节里,财务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偏差,导致这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高。一些高校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度极为的不均衡,导致高校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而忽视了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并没有设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而是由其他的财务部门身兼两职的担负着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配置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人才,使得财务预算工作质量不高,对高校?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起到极为消极的影响。

四、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协调性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新高校会计制度在制定推出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使得会计制度更加的完善。而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得自身的财务预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需要高校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高校要创新资金的筹集渠道,要将传统的单一式资金筹集渠道向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发展,使得高校的筹集资金来源更加的宽泛。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要将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并同时要保障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质量。并且高校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使得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时,能够有据可循、有理可查。另外,高校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资金配置方式,从而将高校的资金利用率有效的提升起来。

(三)实现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行业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极为的广泛,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各行业领域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因此在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逐步的对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工作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将会计核算明细类科目与财务预算目级科目进行统一化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以及更新做到时效性,便于两者之间的管理标准逐步的达成一致,能够快速的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关系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5)

(一)会计核算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会计的本职工作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监督与核算,这也说明了,会计核算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对已经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严密性、规范性的监督以及核算,并着重的强调需要监督核算的经济内容必须是正在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1]。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要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的严格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体现出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2]。在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极为复杂,其中囊括着学校日常工作中收付的各类款项,学校工作环节中的有价证券,学校设备的采购以及使用的实际情况,学校财务的增加和收发情况,学校所有债务债权,学校国定资产的增减,学校的成本投入以及学校阶段性财务管理成果等等方面进行着详细、科学的计算和处理,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3]。

(二)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同样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未来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财务管理进行有计划的预算,反映的是该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会发生的财务情况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我国高校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涵盖着多方多面,其中主要集中在学校现金流的财务预算,学校相关利润表的财务预算,学校资产负债表的财务预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化高等院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可以使得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相关决策的制定更加的科学化和具体化,使得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对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协调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需求

经过对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将政府的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集中支付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有效的融合到了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中[4]。新高校会计制度将以前分类不清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了科学的细化,并依照了相关的功能科目做出了更加科学的明细核算科目,使得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到了一起,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满足了会计核算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将一系列的收支类科目依照相关的会计功能分类科目要求进行了科学的设置,并且区分和细化了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区别,同时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明细进行了相关明确,提高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5]。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在协调性方面出现的困境

(一)未设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显的是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出现了极大的漏洞,导致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低下,远远的落后于各行业领域中其他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方面,忽视了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使得高校对自身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管理力度较弱,造成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的体现。

(二)经费投入的力度较差

在高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有多数的高校在日常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里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极大,对高校的日常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很多的高校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负债,高额的负债资金使得高校日常的财务管理任务艰巨,对高校正常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联系度较低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很多高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依据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对一些具体的项目支出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也没有系统的控制管理质量[6]。再加上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中,预算项目是由不同的两个财务部门进行指定的,使得会计核算的明细不够明确清楚,导致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科目设置与财务预算支出中的相关核算工作出现了互相脱节的现象,这就容易造成一些会计工作人员随意的扩大、修改会计明细内容。

(四)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制度

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没有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失误现象频繁发生。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的财务预算管理科目较多,复杂繁重的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使得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与会计核算相关明细科目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高校的财务预算项目众多,比如一些个人款的缴纳收支,在高校特殊的管理环境中,很容易使得简单细小的工作变得极为的繁琐和复杂,这就需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的对这些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监督,但是有一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在单一的账务环节中,对财务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单一的个体账务不断的累积,逐渐形成了庞大的财务工作,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又消极对待工作,依靠极为模糊的记忆,对这些财务进行预算工作,制定出相关的预算表,并提交给会计核算工作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部门面对积压的预算表,缺乏工作耐心,从而导致核算的工作效率降低,使得学校在资金使用情况上面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错误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高校在会计工作的开展环节里,财务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偏差,导致这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高。一些高校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度极为的不均衡,导致高校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而忽视了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并没有设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而是由其他的财务部门身兼两职的担负着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配置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人才,使得财务预算工作质量不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起到极为消极的影响。

四、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协调性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新高校会计制度在制定推出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使得会计制度更加的完善。而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得自身的财务预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需要高校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高校要创新资金的筹集渠道,要将传统的单一式资金筹集渠道向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发展,使得高校的筹集资金来源更加的宽泛。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要将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并同时要保障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质量。并且高校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使得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时,能够有据可循、有理可查。另外,高校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资金配置方式,从而将高校的资金利用率有效的提升起来。

(三)实现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行业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极为的广泛,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各行业领域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因此在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逐步的对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工作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将会计核算明细类科目与财务预算目级科目进行统一化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以及更新做到时效性,便于两者之间的管理标准逐步的达成一致,能够快速的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关系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6)

关键词:

新预算法;财务核算管理

一、新预算法的实行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的几点影响

(一)提高了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透明度

新预算法中提出了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政府部门必须在自身预算中反映收入和支出情况,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这样一来,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就较原来有了一定的扩充,必须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预算计划、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的工作力度,使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能够了解和掌握医院财务核算管理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促进公立医院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且还能够提高其财务核算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为公立医院实现阳光、透明预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了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方式

新预算法还重点对政府部门以及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管理方式内容进行明确,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建立跨年度预算的平衡机制等相关内容。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关于未来年度预算资金的情况可以通过设定一般公共预算运营商的稳定基金的方式进行弥补,确保跨年度预算平衡。调整和完善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防范了一些医院对于预算盈余进行突击消费的不良现象。

(三)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新预算法第六条提出“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在底三十七条中提出“各级一般公共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这些内容都是变相要求医院要对项目决策评价进行积极论证和优化,科学编制和执行预算,重视自身财务核算管理工作,谨遵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妥善使用预算资金,进而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二、新预算法的实行与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之间的矛盾

(一)一些医院没有全面实现权责发生制致使新预算法实施困难

收付实现制较权责发生制相比无论是在会计核算管理的准确性上还是在全面性上都处于劣势。新预算法中提出医院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而现阶段然存在一些公立医院运用收付实现制的情况,这些医院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上的的侧重点是对财政资金收支核算,而忽略了医院的实际财务管理情况,一些的固定资产较多,诸如身体检查设备等都属于长期资产,这些资产都存在的资产减值,如果不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就会造成账目不真实以及账务资产价值虚增等情况,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不能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如果运用此种会计核算原则不仅能真实准确地反应各部门的经济资源使用情况,为下一年度预算提供有效依据,而且还会造成账目混乱,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

(二)一些医院仍然沿用以往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全面违背了预算法要求

新预算法中提出政府机关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所提交的预算草案要严格审核,对于编制粗略、项目不细、预算报表所列科目级次过少的情况一律不予以通过。而目前,我国一些医院财务部门在会计科目设置上过于简单,核算时多是运用一级科目进行会计处理,很少运用二级明细科目。有的医院虽然能够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二级核算明细科目,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具体到三级科目的项目存在着会计科目划分口径不一致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管理核算工作量。

(三)一些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阻碍新预算法的实施

一些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对于新预算法的内容不太了解,在进行会计业务核算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处理方式难免会与预算法要求相违背,导致预算和核算时所得出的数据信息与单位实际情况存在误差,进而阻碍医院的正常运转。同时医院也对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不太重视,认为会计人员只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即可,没有考虑到其掌握最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三、对于新预算法下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一些完善对策

(一)转变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应当积极遵循新预算法内容转变自身会计核算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原则。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以往医院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发放职工工资以及购买办公材料等财政资金财政部门采用国库直接支付或者通过授权支付的方式向供应商以及收款人直接支付,不再通过下划给医院的方式支付,这样在利用权责发生制进修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避免出现财政预算收入与费用或固定资产同时增加的特殊情况。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都会对诸如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能够实时反映资产使用情况,避免账目不真实以及账务资产价值虚增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效率。

(二)完善会计核算科目

公立医院应当谨遵新预算法对自身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要求,重新设置和细化预算核算科目,应当在政府补助收入、支出、拨入经费等预算收支科目下设置二级或者是三级明细核算科目,准确、全面地体现出资金用途和去向。同时医院存在着一些预算外资金、基本建设资金的核算以及拨款等,对于这些资金医院不应进行单独核算应当统一纳入到预算中来,充分利用好现有会计核算资源,尽可能地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提高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应当自觉加强对新预算法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并充分运用到业务处理中去,纠正一些与预算法要求相违背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按照新预算法内容采取适当处理方式进行预算编制、申报、账目处理等,确保所得出的数据信息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医院也应当重视自身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将新预算法精神传递给会计人员,而且还可以通过开会、继续教育等形式来为其讲解新预算法相关内容及解答疑问,间接促进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郭明学 单位:德州市市立医院

参考文献: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7)

2广播电视台处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方法

当前广播电视台在对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第一种方法,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采用两套账簿处理同一经济业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但是这种方法造成了工作的重复,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大,降低了单位的工作效率[5]。第二种方法,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采用一套账簿进行经济活动处理,该方法可以由会计核算作为主导,也可以由预算管理作为主导,但这都需要既达到会计核算的要求又满足预算管理的目标。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在处理单位日常经济业务上都采用相应的财务软件,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使用一套账簿进行经济活动处理,进而将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3广播电视台结合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做法

其一,要加强单位员工对预算管理的了解。在广播电视台的每个员工都需要对预算管理精神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单位在本年度内达成的经营目标,还要了解单位为达成这种目标应该将单位费用支出控制在什么范围[6]。与此同时,单位领导和员工都需要承担并完成预算管理责任。其二,处理好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不同口径业务。单位在进行预算时把预算收入、预算投资以及预算成本费用等相关单据送达财务部门前需要根据预算管理要求进行单据分类整理,单据需要对其属于什么相关业务以及属于什么预算管理进行明确标明。单位财务部门在收到相关单据进行会计核算时,如果其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计算方法和口径是相同的,那么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计算;如果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计算方法和口径是不相同的,那么先根据预算管理口径进行处理并将其归集起来,之后在月底根据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处理,将其分解到相应会计科目中[7]。一般情况下,这个归集和分配有两个步骤:第一,一些明确简单的业务,财务人员能够依照自身职业经验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这些意见在经过相关负责人认真审核后进行直接业务处理;第二,一些情况比较复杂的业务,财务人员依照自身职业经验无法进行处理,这就需要预算管理部门共同商定处理。其三,进一步完善银行账户和单位内部往来经济活动的核算管理。在当前情况下,广播电视台包含多种业务,如节目销售收入、广告收入以及节目合作收入等,其资金流动比较大。因而,广播电视台为了统一管理资金,就需要对资金的收支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广播电视台根据相关规定将应缴收入在固定时间存在固定的账户,在这一过程中广播电视台不能随意使用收入账户资金,也不得挪用、隐瞒、滞留应上缴资金,同时要保障收入账户资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8]。其四,统一制定和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计算方法。近年来,各广播电视台发展了不少新业务,单位也从简单的音视频电视服务商慢慢转向为综合运营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更多新部门和新业务。对此,广播电视台需要统一制定和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计算方法,并充分考虑好在结合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时预算管理项目采用哪种会计科目核算更为恰当。在具备一个明确的工作政策下,广播电视台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各部门单位以及各种业务的财务工作,同时也能使广播电视台的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4结语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这一转型的重要阶段,我国广播电视台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本文主要介绍了广播电视台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情况以及相应注意事项,以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勇.试论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商业会计,2012(2).

[2]靳国新.论广播电视台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速读旬刊,2014(12).

[3]周宇程.试析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制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27).

[4]陈奕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研究[J].财会学习,2017(05).

[5]李燕.浅谈广播电视广电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4).

[6]朱成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1).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8)

部分矿山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都是通过对上年预算数据进行微调,没有充分考虑到成本的变动情况和实际管理需要,造成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不准确。而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少矿产企业的费用成本控制不严格,浪费现象较为突出,缺少必要的预算执行监督约束手段。在矿山企业专项矿山开采过程中,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着重视拨款以及预算的审核,而轻视实际执行以及管理的监督约束,在项目资金使用上效率和效益都难以保障。

(二)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跟会计核算之间存在核算科目不协调的情况

矿山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使用结转自筹基建的会计科目,要求企业的项目作业单独核算、单独记账。但是在实际的成本预算管理中,矿山企业的所有收支项目都已经纳入到了财务综合预算中,对后者实行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处理,两个账目实行并账核算。同时矿山企业的会计核算科目在设置上较为单一,不能够有效满足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细化。

二、进一步推动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协调性的建议措施

(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共用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矿山企业现代化管理来讲,信息化平台建设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在日常的成本预算管理中需要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这些信息进行人工处理会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矿山企业要想有效协调成本预算管理跟自身会计核算,需要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积极搭建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并紧紧围绕矿山企业管理的实际特点,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多层次,将企业的矿产资源勘探、开采、销售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都及时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信息平台中,有效提升成本预算管理的效率及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平台的数字化、科学化、信息化。在搭建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时可以将企业ERP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作业成本预算之间进行有效衔接,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强化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科目设置科学性,重点对矿山企业废置费用会计核算进行完善

对于矿山企业来讲,其会计核算中的资产项目性质较为特殊,相应的固定资产在进行废置处理时金额一般较高。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对于矿山企业废置项目的日常处理及核算规定较少,不够具体,尤其是对于矿山企业废置费用的会计核算范围不明确。矿山企业在协调成本预算管理跟自身会计核算时往往存在着障碍。正是基于此,我国矿山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有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财务核算制度,对固定资产废置核算的指标以及核算的范围等进一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明确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以及相应的初始价值。

(三)结合矿山企业成本预算执行,强化跟企业会计核算数据之间对比,及时查找问题,改进提升

矿山企业应当将成本预算管理的重心落脚在企业作业成本资金的管理以及部门预算支出的控制上。对矿山企业的部门预算会计核算实时跟进,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完善成本预算项目及数据的比照分析,以便及时查找问题进行纠正。不仅如此,矿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除了强化对会计处理的管理与控制之外,还应当确保企业各项资产勘探的持续健康进行。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9)

会计集中核算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其资金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各项资金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于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工作成效和财务业绩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动向。因此,笔者在分析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加强和完善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是当务之急。

1.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只承担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无法深入参与单位财务管理,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核算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人员无从核实票据所反映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财权、事权相分离,又限定了会计集中核算无法从事后监督的圈子跳出,无法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目的:对核算单位资金收支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

1.2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

核算中心目前只具备核算功能,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财产清查也由单位实施,部分核算单位根据会计账登账,相互依赖,造成登记不实,加之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资产不能进行定期实地清查盘点,使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部分单位实物短少、移交,不及时向核算中心报账,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而经费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忽略资产的管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1.3会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

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会计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 会计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办理, 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分散在单位, 这样的制度明显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脱节,不易获得及时的财务信息,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1.4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

核算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核算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核算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核算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核算中心,资产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核算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具有单一性。

1.5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

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核算单位混淆不清,核算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管理理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核算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造成专项资金支出效率不高。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对他们监督的政策变化,跟踪重点无法知晓,这样核算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核算中心,以为“一统就灵”,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2.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2.1在会计监督职能方面,需要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会计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分析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会计核算中心更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2.2完善内外控制制度

单位内部应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对重大预算项目和专项经费要进行重点监控,核算单位除提供真实合法的原始票据报账,必要时还需具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反映。建议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加强支付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统一固定资产口径,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财务审核机制。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单位必须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有验收、领用、移交有登记,保证账实相符,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会计核算中心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以及时掌握核算单位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必要时也可形成制度化行为。同时核算中心应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及时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机制,接受财政内部检查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2.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核算中心的数据做到资源共享

单位可随时通过网络查询本单位的报表、账簿,及时对账,保证本单位账表、账账、账实相符。实现核算数据资源共享后,可使单位能够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增进核算中心与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流,从而有利于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在不具备网络数据资源共享的条件时,建议可采用月度、季度分析报表反馈的形式实现财务信息交流,注重核算单位信息需求,跟踪分析,不断改进。待条件具备时,建议也可考虑采用远程报账系统,从根本上实现核算中心自核算型向管理型职能的转变。

2.4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科学预算的进度

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各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

2.5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融合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由此可见,两项制度的改革主体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相结合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和稳健运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很有必要在机构设置上统一、规范,在职责功能上统一、健全,以简化办事程序,方便服务对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国库、会计核算中心以及专业银行之间人为的频繁的资金划拨、结算和对账等问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终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囊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庸置疑的,这样将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并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实现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账户国库化,了解全面化,核算完整化。

2.6构建新型的财政稽查监督机制,建立财政稽查、审计、资金绩效评价部门

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比重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督;也可以通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分析原因,加以纠正;还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利用媒体的作用将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管理建议等会计信息及时反馈给各部门。提高财务的透明度,让群众来监督,让社会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财政部门引入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机制,应与以往单纯查账式的审计不同,绩效审计不仅要查清账目,而且应提出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有效性的具体建议。否则,绩效审计就会有当家理财“不善”的记录。

参考文献:

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篇(10)

当前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在以胡锦涛为领导的党中央倡导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引下,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需要,积极思索研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框架,2000年起我国从中央、地方试点单位开始逐步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管理部门规范部门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所采取的强有力措施。

一、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不足

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是近年来为加强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采取的一项制度创新措施。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以会计集中核算为手段、以单一账户为基础,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单位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

这些年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在加强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推进廉政建设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地位及管理范畴的局限性,也存在着管理上许多不足之处。

1.会计集中核算缺少法律依托,不能真正发挥对本单位财政支出的监管作用

按照我国《会计法》规定,各独立核算单位均是会计主体,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是会计机构,主要负责记账、算账、报销工作,不能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财务活动监管的角度看,会计集中核算基本上只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

2.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财务的职责分工难以划清,不利于单位间工作协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核算报销等业务,预算单位虽然仍保留着会计人员岗位,只负责按预算向会计核算中心下达拨款计划,只花钱不记账,其会计核算职责和监督职能都移交给会计核算中心承担。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在会计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口径上会产生不一致,预算单位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会计信息,削弱了其财务管理职能,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脱节。

此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大量沉淀在单位账户中、拨付环节多、预算外资金缴纳不及时等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以上不足,不能单独依靠提高服务、制定管理办法、加强部门间协调来解决,必须通过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才能彻底加以解决。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与保证

1.会计集中核算制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几年来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推行,对预算单位及开支部门树立起较为严格规范的财务开支理念,制约了以往用款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减轻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程中思想阻力。

2.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业务体系和工作流程是顺利向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的保证

随着核算中心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核算水平的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已建立起制度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业务监督、档案管理等较完善的业务体系及工作流程,培养出较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的会计人员,这些都是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必不可缺的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改革成功的保证基础。

三、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

1.改变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强化预算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区别在于:前者的管理方式是拨付资金,后者是控制指标。因此从前者向后者过渡,需要把改革的重点从会计领域转向预算领域。前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强化预算单位资金管理,防止滥支浪费违纪违法行为,后者目的是预算指标管理,加强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预算单位的用款审批及资金拨付控制,达到减少财政资金的拨付环节、防止国库资金被挪用侵占、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强使用资金的透明度、防止腐败的目的。

2.明确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并非取消或削弱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核算中心职责,反而应进一步明确会计核算中心职责及应有的作用。核算中心工作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应主要侧重于加强拨款控制与监督,重点突出资金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直接掌握资金使用情况第一手资料的财务核算优势,进一步发挥结算、汇总、反馈作用。具体工作职责包括:审核预算单位下达的预算拨款通知,核对零余额银行账户中可用款额度,分清资金来源渠道、按照支出类别,通知银行及时办理拨款、会计入账,及时向预算单位提供资金使用情况及预算执行进度,年终配合预算单位做好决算汇总工作。预算单位的职责侧重于编制好单位预算,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指标按期向财政报送用款计划,向核算中心下达预算拨款通知,年终汇总全面决算及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3.在集中清理核算中心的分散账户基础上,建立起预算内、外资金集中于国库支配管理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投资价值分析方法 下一篇: 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