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1 17:19:25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1)

有许多家长普遍反映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家长们不明白,人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才会集中。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再看看你的孩子看动画片时注意力怎样,是注意力不集中吗?儿童最爱看的是动画片,肯定非常集中的,因为看动画片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要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关键是要让孩子对学的东西感兴趣。

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向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清理战场。孩子做作业,除了笔、作业本之外,其他东西都撤掉,让桌面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手里玩着学习的铅笔啊、卷笔刀啊,等等。这些物品干扰了孩子的学习,使他的精神不集中,撤走一了百了。

2、清除杂音。孩子做作业前,其他人不要大声吵闹,不要看电视,听收音机,以不让孩子听到别的动静为宜。

3、及时奖励。对于孩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都要鼓励,如果孩子过去注意时间仅5分钟,现在能坚持8分钟了,就要立即表扬。孩子是夸出来的。

4、专门训练。感觉综合失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专门的通过特殊的运动器械,由人指导作感觉统合训练;而对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游戏训练,这类训练的方法很多。比如:珠算、心算就可以调动孩子的兴趣,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

5、调动兴趣。这是克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最根本的办法。一个上课注意力十分差的孩子,为什么在游戏前十分专注,甚至忘记吃饭,就是游戏吸引了他,使他注意力自然就专注了。相同,老师讲课,家长辅导,如果把枯燥的概念、定义等基本知识讲得生动活泼,自然就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所以,父母、老师在指导孩子做功课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让孩子感到有兴趣,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毅力、竞争与性格五要素。

这里,先举一个例子,一个妈妈死于癌症的孩子,从小下决心学医,攻克癌症,这积极的动机,加上他对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浓厚兴趣,这几个非智力因素便会激励他发展,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医学院。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有时超过智力。

再举一例:有一家三个兄弟,这3人中,老大智力最为平平,基础也差。但他最刻苦,毅力惊人,结果比他两个弟弟的高考成绩都好,毕业后,又攻读研究生,现全家定居德国柏林搞民俗学。这就叫“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所以,为人父母,决不可只看测出来的智商,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动机的端正。有许多孩子没有明确而具体的学习动机。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怎么会刻苦读书?

2、兴趣的调动。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句话,“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确实这样,一个高智商却迷恋游戏机的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他的智商高过180,也不如喜欢听歌的智商为100的孩子功课好。

只要教材好,讲得好,老师、家长配合好,循循善诱,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上来。对孩子正确回答问题、取得了好的成绩,父母及时表扬,才是孩子得到学习成果的好报酬,从而增进其学习兴趣。对幼儿、小学生要培养广泛兴趣。可以通过看电视、参观、游泳,由家长诱导而培养。带孩子到海边看潮涨潮落,变可激发他对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激发他的好奇,唤起他的思索及探讨学习的兴趣。

3、毅力的培养。要让一个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坚忍不拔、废寝忘食的学习毅力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孩子的最大乐趣是玩。学习与玩是矛盾的,所以,培养毅力,先要培养兴趣,让枯燥的学习趣味化。

毅力是自觉的,被强迫干的不叫毅力。毅力不仅是兴趣带出来的,毅力也是大人夸出来的,也是大人的毅力感化出来的。家长的毅力很容易感化孩子。爸爸每天晚上不看电视,不玩麻将,吃了饭,做家务,马上在灯下写作、看书,而且一言不发,不受外界干扰,一写三五个小时,这种毅力对孩子肯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反,有的妈妈,晚饭一推就开始筑长城,打麻将。那么孩子能有自觉学习两个小时的毅力吗?

4、竞争的激发。现在有许多家长向学校老师诉苦,说孩子没有激情,没有竞争心。这类孩子,家长们反映孩子不调皮、不捣蛋,学习也过得去,智力也不差。这类孩子学习没有激情,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这类孩子得的是衣食无忧,一切由家长包办的现代儿童综合症,也就是竞争缺失症。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有什么,还竞争干吗?针对这类孩子,建议家长们不能再包办代替,许多事由他自己干,如洗衣服、买课外书,有意识安排他买菜、买米,教他讨价还价,让他融入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他们懂得生活不容易。

怎样培养孩子的竞争心呢?首先要培养孩子自信心,给孩子选择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家长们应正视孩子的能力,对学习的要求要循序渐进,适当加强心理辅导,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先选择与自己孩子稍好一点的孩子比,鼓励孩子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再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

另外,要多鼓励,多为孩子讲名人成长的故事,向名人学习等等。家长稍微用心,能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都会取得成效的。

5、性格的塑造。在非智力因素中,性格是个最复杂的因素。有的孩子能自觉地学习,有的孩子非得大人三番五次地催。

怎样让孩子自觉学习,树立自律的个性呢?

1.疏导。给孩子讲明学习的具体而可信的意义,不要空谈大道理。

2.诱导。与孩子一起学会自觉找参考书上的难题。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2)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基本要求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基本国策的推行,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我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城市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两个大人甚至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等到你需要他或她劳动了,才发现孩子怎么这么“懒”、这么“笨”,很多事不想做也不会做。殊不知这些都是因家长疏忽导致的。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做过统计:美国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也发现,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家务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孩子家务劳动时间要少得多,甚至只是美国的零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按说劳动应多于发达国家,却为何出现这么一种状况呢?最根本的就是观念问题。许多家长这样要求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话,其含义是分数决定命运,一切为了考试,什么道德呀、体育呀都算不了什么,劳动更是不必提及的事。那么,我们来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劳动,劳动对于儿童成长有何意义?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刘亦婷的母亲讲述了刘亦婶的成长经历。从三岁开始,刘亦婶就承担一些打扫家庭卫生的任务,每次吃完东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壳都由她收拾。上街买东西的时候,问路、问价钱、请售货员过来,提要求等简单的事,都是由她出面去办。母亲有意识的让刘亦防从小多做事,并不是因为需要她分组家务,只是因为多动手、多办事,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其他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特伦花了40年的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的充实美满,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看,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成员,衣食住行样样需要劳动,谁也没办法超脱。与其说等到长大了,面对许多事情束手无策的时候再培养他的劳动习惯,倒不如从小开始,微风细雨、循循诱导。应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负一些责任,以确立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并增长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教育的角度看,独生子女的劳动与健康人格的培养密切相关。相关资料统计表明:独生子女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勤劳勤俭的品德。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劳动和制作都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过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伴随着思维和想象,促进智力发展。因此,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作为培养优良人格的一个切入点。在家务劳动中,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的岗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使他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父母应当经常鼓励孩子,并给于具体帮助,使他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乐趣与丰富多彩。

现在的孩子与以前的孩子不同,遇事没有耐性、浅尝辄止,是他们的通病。家长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毅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战胜困难。同时,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上培养孩子的顽强毅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性格。

有人说“天才就是勤奋”,也有人说“天才就是毅力”。不断的勤奋就构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幼儿成人后能否成为有用之才,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8位考生特点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共同特点为学习有毅力、勤奋、刻苦、独立思考,碰到困难能坚韧不拔。毅力,是成就事业的保证,是一切成功的必备条件。然而,人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培养和教育形成的,它对孩子的智力、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意志的强与弱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以生活习惯为例,可规定合理的制度,要求孩子必须遵守,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是十分重要的。马卡连柯指出,规定儿童在一定的时间起床,是对于意志的最根本的训练,它可以改正在被窝里幻想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对幼儿的意志也有权为重要的意义。孩子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家长、教师要为孩子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形成自信和不畏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必立即出面解围,要给他们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当他们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时,应鼓励他们再想想办法,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守。那么,如何培养孩于的毅力呢?

激将法。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的情况下,对于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故意这样说:“我不相信你能独自完成这件事情!”“这道题可能要过段时间你才能解得来。”听了父母的话,有的孩子会不认输,悄悄地就把事情给办了,绞尽脑汁把习题想出来,以证明自己能干。这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故事熏陶法。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为了培养孩子具有顽强的毅力,父母可有意识地控集一些古今中外因坚毅魂强而成就事业的名人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受到了熏陶,得到感染,从而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榜样示范法。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不管做任何事情,父母要以良好的榜样去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给孩子一个有力直观的榜样力量。

竞争比赛法。有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凡事都要比个胜负高低,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赛局”,可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也可以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让孩子在比赛中品尝快乐,在竞赛中磨练意志。

在一些发达国家,家长能自觉地搞“富门寒教”。在美国,家长让孩子们从小“自找苦吃”,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在瑞士,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给人家当佣人。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在家里要承担一些义务。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不起磨难、没有顽强的毅力,是成不了栋梁之材的。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3)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是重中之重。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素质,在以后的任何时候点击它,它都能被击活,得以链接,得以生长。

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毅力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兴趣与人的内在需求有关,如好奇心、归属感、安全感、被尊重、自我价值、审美体验的满足等,是最原始也是动力最强大的一种素质。

学习习惯是后天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带有动力定型的作用。习惯明显分为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在学校教育中,呼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这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难题。

如果说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属于人的自然的生理层面的属性,学习毅力,则属于社会层面的属性了,它要与学生的人生目的与目标相连,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我价值,意识不到家庭需要他,社会需要他,世界需要他,他就难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陷入迷茫的心理状态,因而他的学习与生活也就难以有坚持性和持久性。因此,培养学生的毅力,总是与启发学生的自我认识、自尊自信有关。一个人只有自尊自信了,才能自强自立。因此,学会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是培养学生毅力的必经之路。

三、学习素质的培养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学科的学习中,有很多切入点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1)通过充分展示学科魅力与教师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2)通过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组织参观、读报、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产生学习的动力。

2.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十几分钟,半节课还真不容易。刚入学的小学生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明显表现:好动、好问、模仿性强。这时,良好习惯培养应重扎实。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3.学习毅力的培养。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4)

1、从幼儿时就抓起

培养毅力开始得愈早愈好。不妨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便要求尽可能读清楚每个单词的发音,直至字正腔圆。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也应该鼓励每次须走完规定长度的路程,即便跌跌撞撞甚至摔个大跟斗也不要心疼。

2、有意让孩子吃点苦

许多日本家长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上学挤挤公交车而不坐小轿车,在烈日炎炎下赶路,或裸身冬泳等等。

3、注意培养自信心

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这包括废除体罚谩骂、经常夸奖、鼓励孩子在某一领域拔尖、让孩子拥有众多朋友等等。

4、加强体育锻炼

科学家们发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增强体质,而且还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登山等)。

5、家长做出表率

如果家长自己都缺乏毅力,那么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很难想像一个冬练时因怕寒冷而半途而废的父亲能带出一个不屈不挠地练长跑的儿子。

6、多多鼓励打气

对尚未见过世面的孩子来说,在接受意志力考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出现意志消沉往往在所难免。此时,来自家长、教师乃至小伙伴的鼓励打气至关重要。

海外父母这样应对孩子的任性

孩子的任性使父母万分头痛。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父母选用。

1、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2、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使他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变成有序的竞赛。

3、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4、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愚人节:开玩笑的节日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5)

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呢?

第一,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加上爷爷奶奶的宠爱,很多孩子都显得比较娇气。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家长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扫地、拖地、整理桌面这样的事情。等孩子上学了,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在一旁与孩子做伴,但课业内容要求孩子自己完成。

第二,要培养孩子勇敢尝试的精神。新事物给人新鲜感的同时也带着未知,人们害怕这种不确定,便不愿意尝试。学生学习的过程便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对各科教材的学习因为有了教师的引导,这种害怕降到最低,但是在教材之外的学习中,很多孩子都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于是这部分孩子在离开书本之后就失去了方向,他们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只要失败一次,甚至是有失败的预感就停止探索。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课外得不到成就感,内心不愿意课外学习,甚至认为学习等同于教材学习,这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态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阻碍,长大之后也很难取得成功。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新事物、接受失败是尝试与探索中的一种常态。

对生活中的困难,在新的环境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一些类似荨麻的问题,如果你去轻轻地试探这棵荨麻的话,反而可能会被它刺伤,但是如果你大胆地伸出手去,你会发现它比想象中柔软得多。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应该逐渐学会依靠自己,掌握自己,做他自己的主人。只有这样长大的孩子,才能在困难和挫折的打击中坚定地走下去。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其成长的关键。自信的人总是充满希望,愿意尝试的、自信的孩子能更加健康地成长。当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时,他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畏首畏尾,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成功的时候总结经验继续向前探索,失败的时候吸取教训规避同样的失误。在生活中多夸夸孩子,不要对孩子进行呵斥,更不能把自己的喜怒强加到孩子身上。

第四,让孩子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内容要通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掌握,当孩子的坚持有了效果,这时候家长、教师们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成功的果实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学生反复多次地得到这种鼓励,那么就能培养出他“成功来自于坚毅”的观念,培养出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孩子从小就耐得住寂寞,坚持得下去。

要实现这些目标,帮助孩子早日培养出坚毅的品质,我们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班上的学生有些接受能力强一些,有些接受能力弱一些。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6)

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在幼年、青少年时被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孩子成长的阶段能否帮助他们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比如坚毅、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

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亚当・史密斯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正在陷入份外焦虑时期,中产以上家庭尤其如此,甚至到了为了一个心仪幼儿园学位都拼尽全力的地步。

智商和性格哪个更重要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据一些经济学家分析,源于人们一直以来普遍持有的观点,即一个人的成功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以智商为代表的认知技能(比如学习知识、获得学历、获取证书等等),而且这类技能越好的教育施加的影响越大,且应该尽可能多、尽可能早的加以练习。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主持了一项有关普通教育发展项目(GED)的研究。GED政策是为了帮助那些高辍学人群,比如低收入或少数民族群体,他们可以通过一项考试来获得合法的高中毕业证书,从而使他们能够继续读大学或者参加工作。

从很多方面来看,GED很成功并且很受欢迎,在2001年,美国高中文凭有20%是通过GED考试获得的。詹姆斯・赫克曼感兴趣的是获得GED证书的人其后的人生发展轨迹。按照惯常的思维,既然GED证书获得者与顺利高中毕业的人智商技能是一样的,那么他们未来人生的境遇也不应区别很大,然而事实却令人惊讶,在22岁时,获GED证书的学生只有3%的人被四年制大学录取或是修完了中学毕业后的某种学位,而高中毕业生的这一比例为46%。而如果追踪数据更延长一些,考察更为重要的未来成功指标,比如年收入、失业率、离婚率以及是否吸毒等方面时,获GED证书的学生的表现与高中辍学学生毫无区别,尽管他们的智商技能平均比辍学生高出了很大一截。

这一结果同样让詹姆斯・赫克曼感到困惑,显然智商认知技能并不是一个决定某人未来生活状况的最可靠的因素,詹姆斯・赫克曼通过研究认为,对人未来成功起积极作用的正是让高中毕业生完成学业的那种心理特质,例如坚持(在一些无聊的科目上)、延迟满足、专注、完成计划的能力等等。而相比之下,通过GED获得文凭的更像是一群缺少规划力和坚持力的聪明人。

坚毅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等专家通过各自不同领域的实验都验证了这一点――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在幼年、青少年时被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孩子成长的阶段能否帮助他们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比如坚毅、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

那么什么样的性格特质最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安吉拉・克沃斯在2013年她的有名的TED演讲中给出了答案。依据长达10年的研究,数以千计的数据,并跟随西点军校、全国拼字比赛冠军、国内一流大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安吉拉・克沃斯发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安吉拉认为坚毅的含义十分丰富,不仅是对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还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

卡罗琳・威茨是1966年斯坦福大学的米歇尔・沃特教授设计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六百多名四岁儿童参加者中的其中之一,实验很简单,实验员把孩子领进实验室,给他一块棉花糖,告诉他,如果他现在吃,他就只能吃到一块。如果他能等到实验员出去再回来的话,就能吃到两块棉花糖。当时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人们抵御诱惑的心理过程,当时仅有30%的孩子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卡罗琳・威茨就是其中之一。米歇尔认为这些孩子具有令人惊奇的自制力和调整力。

50年过去了,这个实验的惊人后续在不断展现。1981年时米歇尔发现,那些不擅长等待和自我约束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注意力不集中,交不到朋友。而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钟的孩子的SAT(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分数。成绩平均高出210分。而在他们30岁左右时,擅长等待,拥有坚毅品质的孩子更善于规划以及有条不紊地追求长期的人生目标,而在40岁之后,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更容易体重超标和沾染。

卡罗琳・威茨是擅长等待者的典型。她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并获得了普林斯顿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事业也十分成功。她说:“我自认是一个坚毅的人,给我一项挑战或一个任务,那我一定会找到方法去坚持完成它。”

对我们来说,利好的消息是,坚毅和起积极作用的性格并不是先天形成、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磨练获得或者加强。

父母不要过多干预

美国的一些学校开始认识到性格培养在孩子成材道路上的重要性,一些学校引进了安吉拉・克沃斯的“坚毅”课程,一些学校尝试创建了新型的课堂文化――让孩子在学习中面对更多挣扎和冒险,而不只是获得了正确答案。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7)

坚毅精神是一种性格和品质,它表现为勇敢、顽强和忍耐,即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对待,从不叫苦畏难,而是知难而进;在受到挫折时从不气馁颓丧,而是跌倒再爬起,继续奋斗。

根据研究表明,缺乏坚毅精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乃至健康成长,如有的青少年做作业时就东摸西摸,爱做小动作,他明知这样做是不好的行为,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对打架、骂人等不良行为也是这样,明知不对,但到时就忍不住,还是照干。根据少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根子也就扎在自控能力差上,实际上也就是缺少坚毅精神。培养坚毅精神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个体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心乃是其坚毅精神的源泉之一。在学龄初期,一般儿童对自己的力量缺少信心,往往表现为胆小怕事,做什么事总是畏畏缩缩,这是因为小时候什么都由大人包办的缘故。如果大人们一直包办下去,以后他就会缺少自信心,从而缺少内在的自制力。如果大人们能逐步教会他们的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而且目的明确的活动,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传授些能为其接受的知识、技能或技巧,就能不断地增强其生活自信心,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向往和好奇,并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坚毅精神往往就是在自信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青少年总想象自己能和成人一样被人尊重,这对于发展他们的坚毅精神有较大作用。例如,他们有时会像成人一样对别的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十分崇拜英雄,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勇敢、豪迈、无畏的人,救人于危难之中,如果家长和老师们对其表示应有的信任,他们就能表现出一定的坚毅精神。所以爱护和培养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培养坚毅精神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三、帮助他们学会自立

青少年行为不自持的普通原因之一,是其不能独立生活和学习。特别是那些被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他们的生活完全被家长们承包去了,甚至连穿衣,吃饭,洗脸,洗脚都依靠父母。对于这部分青少年特别需要帮助,不是继续替他们代劳,而是教会他们自立,指导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多让他们参加实践,使其养成独立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一旦他们能自立,能力就会跟着提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才能表现出应有的坚毅精神。

四、利用集体的影响力

根据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态度和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同伴集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决定的。社会心理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从众现象。青少年的同伴集体有正式的班集体和由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小组。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坚毅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的现实情况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唯我独尊”的地位,他或她的行为往往很不自持,可一当进入纪律严明的学校和班级,他或她就会变得很守规矩,这便是集体影响力的作用。如果一个班集体班风好、学风浓、风气正,哪怕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受到集体的感染而逐步变好,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注意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入手,推动学生自理自律精神的养成。

五、适当创设受挫情境

有这样一则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所谓创设受挫情境,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某种受挫情境,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指导他们采取适当的情绪控制行为,帮助他们运用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正确手段,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有些外国学者主张,现代的家庭生活不能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最好是使之稍微俭朴一点,使之有所不足。对于精神生活也应这样,如今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面对瞬息万变的新情况和新知识,可是身边不知“知识饥饿”的青少年是很多的,如果适当控制些他们的学习条件,使其感到有所不足,激发其求知欲,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会振奋精神,不断追求,从而养成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经得起挫折的坚毅精神。

总之,坚毅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之中,其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在内)是否引起高度重视,是否把它同孩子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我们认为,要弘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必须从小时候抓起,加强耐挫教育,培养坚毅精神,是势在必行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8)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毅力培养的内动力。

一个人的志向愿望越是远大,他的行动毅力就越是持久。要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就要树立学习的抱负,把当前的学习行为与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并经常在意念上进行强化。明确数学学习目的,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立志。

2.树立榜样,诱导学生学习毅力的自觉培养。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数学家坚忍不拔地追求真理的事迹去激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研究圆周率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利剑临死前还高喊:“不要动我的(几何)图!”还注意让学生在自己的周围找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同学,暗暗地将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处处模仿之。使学生懂得没有学习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是不可能攀登科学的高峰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目的、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

3.创设疑难情景,让学生在磨砺中培养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我们从小的磨砺、锻炼而来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适当的疑难情景,磨练学生的意志。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行为,让学生排除干扰,持之以恒,克服惰性,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从中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锻炼自身的学习毅力。

二、要注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方法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许多诱惑和干扰,学生只有排除内部和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才能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摆脱外部学习控制条件的依赖,形成内在控制的力量。学生学习毅力的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坚定信心,产生毅力。

学生只要对自己的学业充满信心,就会努力奋斗,不顾暂时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他会积极地克服困难,战胜失败,若信心不足,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退缩。

2.强化愿望,产生毅力。

愿望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愿望有强有弱,弱小的愿望很容易为生活的风浪所熄灭,行动没有毅力。强烈的愿望则能抵挡生活的风浪,没有什么风浪可以熄灭它们,除非生命结束。“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些都是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毅力是与强烈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要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毅力,必须有强烈的成功愿望。

3.运用语言调节,产生毅力。

即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以言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如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学生可以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完成作业!”解答题目遇到困难时,可以自我激励“我一定能解答出来!”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促进学习毅力的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良好的习惯成为潜意识的东西,那么,一切将出乎于心,出乎于自然。毅力是习惯的结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明确目的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与缺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

1.学会活动的条理性和计划性,让学生获得毅力。

只有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制定出行动计划,他们才会按照计划行动。有了计划,学生就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学习有信心、有毅力。

2.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让学生获得学习毅力。

学校领导、教师要致力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鼓励学生向学习努力的同学看齐,抑制环境的不良影响。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应严要求,多勉励,少申斥,创设和谐的家庭学习气氛。若有条件,学习环境要尽可能安排得清静,并尽力回避干扰源。学习时,桌面上乱七八糟,或者学习环境喧闹、杂乱,都能成为心思不专的原因。对于那些在体力项目中能表现出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的学生,应诱导他们把意志力迁移到脑力劳动中,激起学习上的好胜心,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对目标的不懈追求迁移到学习目标上,把坚韧性、持久性和自制力用在学习活动中。

3.依靠积极行动自我努力,获得顽强的学习毅力。

学习犹如登山,不要为眼前的高山所吓倒,唯一可能做的事情是在选择好登山路径之后,就立即行动,只有行动才能缩短攀登者与山顶的距离。多走一步,就会多一份信心,就会多产生一份毅力。许多老师和家长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马上就给予帮助,这对培养毅力不利。应该是为学生创造自我努力,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请求帮助时,可适当地拒绝或延期提供学习帮助。回答是“你再想想看”“等会我再回答”等。老师还要教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肯定、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以此来保证将学习毅力行动始终坚持。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9)

“毅德”文化是我校校训“坚毅奋进,立德树人”的简称,也是我校的核心文化。毅,在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做到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德,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完美人格。一个人能在社会上做到立人处世,有所作为,毅和德是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的两个范畴。而这两方面素养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而现在一些中学生由于家庭、不良社会风气、情感等主观与客观因素,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形成心理问题。使他们产生厌学、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的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表现为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因此,在学校推崇毅德文化十分必要。

二、研究毅德文化的重要性

毅德方化作为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好、成绩优异、吃苦耐劳、思想品德高尚的全面社会建设人才。

三、毅德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只有良好的品德,才会有健康的心理。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内心才会阳光,视野开阔,心胸宽广,才能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目标。生活中,时常会有一些学生自以为是,以忤逆师长为荣,甚至打架斗殴,欺负同学,行为作风带有流氓习气,很多事例证明一些学生品德不好的一个重要而深刻的原因就是心理不够健康,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每个学生的重要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问题。

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个人品德,良好的品德是我们做事的的准绳。没有了准绳人做事则无判断的标准,便不知道方向,迷失了方向就无“德”可论!因此作为学生,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俗话说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在时下品德缺失的情况下,重视“德”文化尤为重要,作为中学生不应把日常行为看做小事,因为每个人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品德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做文明现代人,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攀折树枝;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不乱踢乱踩。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经常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时刻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毅德”文化;另外,各科教师利用课堂教学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动力

只有坚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才有航标,心理才能和谐发展。当学生在求学道路上行走时,总会忍不住为某些东西停住自己的脚步,左顾右盼,忘记了前行,也会忍不住懒散下来,从而将学习的目标、成长的理想抛置脑后,这就需要坚毅来抵御诱惑。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看到一些学生学习没有目标,看心情,有心情就学一阵,没心情就不学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者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停下来了;还有一些学生,本来学习还可以,但受到外界诱惑,上网,打台球,慢慢的不能按时到教室上课,懒惰思想占了上风,久而久之就会沦落为“差生”,问题少年。事例证明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顽强的毅力。古人云:士,不能不弘毅,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坚毅的品质。

总之,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整个过程,高尚的品德、顽强的毅力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航标,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

四、怎样用毅德文化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感受毅德文化精神,增强学生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这也告诉我们,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表现力的教科书。校园环境的优化、美化,为师生创设了优美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营造了温馨优雅的育人氛围。

校园的建筑物以“坚毅奋进,立德树人”为校训之“毅德”命名,主教学楼命名为弘德楼,取义于“立德树人”,体现了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标,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内涵,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也是教育的责任。这也符合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这一教育思想对教育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把人的发展作为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白学习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学校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学习毅德文化精神,充分尊重学生

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勤奋改变人生,钱学森在《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们的教育事业》一文中说:“在21世纪,国与国的竞争,综合国力的比赛,最关紧要并有决定性的,是公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教育是一种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活动。为了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需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让教育走向人本化,全面培养合格的学生。

“毅德文化”中的“毅”旨在教育学生,在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需做到勇于克服困难、具备持之以恒之精神。学习中,教育学生确定一个自己向往的奋斗目标,并将其与求职历程关联起来;坚持按时到校、上课,不让惰性思想占据自己的思维空间;面对难题,不气馁,不放弃,不怕浪费时间,要不耻下问,不论是自己喜欢的学科,还是不喜欢的学科,都能均衡对待,坚持学下去。

“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完美的人格。有违教育家说过,做好人的工作要凭两种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一是人格的力量。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的孩子,教育者就是千方百计保护好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艰巨的工程,需要学习主体主动克服种种艰险,同时,教育过程是一个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过程,学习也需要师生积极的互动,只有师生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沟通思想,平等对话,让学生在班集体当中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正的待遇,自己的正当权利和基本权利能够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促使教与学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施教,才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3.体验毅德文化精神,帮助学生减压

教育改变命运,国民素质的提高也需要教育,当今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试图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好学生”,要求他们思想先进,学习成绩好。学生是家庭的希望,对子女悉心的付出,希望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希望孩子能具备适应社会的良好素质,在追求成才的路上,作业多,复习资料多,基本的休息时间少,学习负担过重,学生们感受到的是无奈和煎熬,努力了,但还是学不好,读书成了心理亚健康,人格不健全,读书成了忧郁症,身体素质也在持续下降。

如何让学生放松心态,减轻压力呢?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必须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自己承受压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特征和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良好意志品质,学习讲方法,讲效果;做人讲文明,有涵养。在学习生活中树立起长久的自信,保持一种愉快、和谐、和相对稳定的积极情绪状态,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有效的成功。

当然,“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自己努力了,成功不可能就会降临于你,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心态,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正视现实,承认差距,找到不足,成功仍得继续。心理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心理适应能力,主要是人际的适应能力”。因此,适时的找人倾诉也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能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之间,亲友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情谊。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10)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作为个体的人肯定也是各不相同的,受教育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每个个体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思维方式、智力水平肯定不一样,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只有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对个体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教育中,老师和家长要正视个体差异。例如:对一个色盲的孩子尽量避开绘画才能的训练;对一个形象思维极差的孩子,不要要求他成为一个作家而培养挖掘他的写作才能……要切合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受教育者在一点点进步、一次次成功中快活地成长。

二、切合实际制定目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子女最殷切的期望,家长们由于受龟兔赛跑故事的影响,相信只要孩子努力,有顽强毅力、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思想的指导,给子女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当然,高远的目标对人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激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但是过于高远不切实际的目标,无异于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实现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应该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就像是摘桃子,要通过跳跃或借助梯子攀爬就能摘到的。孩子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孩子就会享受到奋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就会充满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热情,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挑战。

三、关注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 减少环境污染的建议 下一篇: 市场经营体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