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能力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2 16:50:33

计算机网络能力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1)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这一点不论从国内的计算机专业考研统考内容、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0.]]、国外的最新计算机课程体系[[ []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李京平.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2008(11): 80-82.]]来看,都是毋庸置疑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同时实践性与应用性也很强的课程。各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虽然都很重视,但是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理论内容抽象、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等问题。在本科毕业生中出现的求职难等现象也反映出相关课程理论不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弱等问题,这与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能力训练,既是改善教学质量、夯实理论基础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于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实验课建设等方面文献[[ [] 陈智罡,刘臻,金冉,方跃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20):97-98,49.],[ [] 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 徐明伟,徐恪,崔勇,吴建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与NetRiver实验系统.计算机教育, 2008(24):3-6.]]中给出了不少建议和经验,本文主要讨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是个重要的问题。国内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是该项研究的结晶,其观点认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概括为四大基本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系统的认知、设计、开发、应用)。但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制定相同的培养和发展目标。高校可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科学型(CS)、工程型(CE和SE)、应用型(信息技术型IT),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的能力方法,可以有自己的侧重点。例如科学型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工程型、应用型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

具体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结合我校的应用型定位,虽然也可以培养计算思维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能力,但我们认为更适合培养系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能力:(1)系统认知能力:即理解和掌握网络系统的构成的能力;(2)系统设计能力:即设计网络结构的能力;(3)系统开发能力:即制定计算机资源规划、选择网络部件、安装计算机网络、实现通信软件等的能力;(4)系统应用能力:即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等的能力。

3 能力培养的方法

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法,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四种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养成主动的学习的精神。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使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的连通性时,我们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第一个ping包的反应时间明显比后继ping包反应时间长,但对某个主机多次运行ping命令时各个ping包反应时间近似,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在学生不能很快给出解释时,再通过运行清除ARP地址缓存的arp d * 命令然后再运行ping命令,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并给出解释。通过设计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系统认知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大多是以OSI七层模型,或TCP/IP五层模型为线索,概念多,理论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深感要在有限时间内把计算机网络抽象的原理和相对枯燥的协议讲清楚且能结合实际,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课程枯燥、抽象,难以掌握。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网络层原理时,讲到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1]]时,可以通过运行windows系统的route命令、tracert命令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这部分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台计算机本身也可以扮演一个路由器的角色,并进而直观理解路由表,设置静态路由等。另外,通过使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加强学生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协议的理解,进而学习观察网络流量变化、分析发生的原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等系统应用能力。

(3)仿真软件的使用。由于课时的限制,多数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如何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成了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自己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网络设计。我们使用的软件是Packet Tracer。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初学者设计、配置网络,以及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通过使用该仿真软件,可以锻炼学生的网络设计和故障排查能力。

(4)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层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们推荐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配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SMTP服务器等,并让先会的同学带动帮助其他同学。既可以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团队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

4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上有一定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动手意愿和能力都有所提高。自主报考网络工程师并打算将来在相关领域就业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虽然成果还只是初步的,但证明了我们这项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0.

[2]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李京平.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2008(11): 80-82.

[3] 陈智罡,刘臻,金冉,方跃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20):97-98,49.

[4] 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2)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能够更快、更及时、更加高效,还可以更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知识点盲区。

1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不再仅仅停留于原有的领域,而是不断发展,不断渗透进各行各业[1]。教学领域可以说是比较早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也逐渐成了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主流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网络教学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声音、动画、技术、文件等多方面资源综合起来,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串联成一整套学习资源,从而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更好记住所讲的知识点。因此,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比传统模式的教学更易使学生记住知识点。另外,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络都有着十分浓郁的兴趣,网络教学平台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极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2]。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从而形成全天式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优秀传统。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优势

2.1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最大化随机组合题目并且为学生打分,这就可以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也可以自己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查找答案,从而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与结合[3]。网络教学平台打破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之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加积极地探索知识。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网络教学平台大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易错点进行专门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抢答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易让学生走神、开小差,也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有益,同样对教师有益。网络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工作的强度,更加简单、高效、系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极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2.2丰富教学资源

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的作用已从台前教学变为幕后。课前,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选择性学习,比如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影像、课后作业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出来的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答疑,极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室、留言板等模块进行讨论、交流、学习[4]。课后,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一些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和作业,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自主在资料中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求知能力。最后,再对学生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

2.3改善教学方式

在之前的计算机学习中,大都采用机房授课方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时间每周也就短短的几节课,而课后想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则有困难。但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就可以不必拘泥于课堂之上的学习,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更新相应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每周按照老师的教学资源、教学计划、教学作业进行学习。如果有需要,教师也可以安排时间专门为学生进行答疑,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在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完成情况,来相应增加或者减少布置的作业和学习量。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也可以制订不同的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在每学期结束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制作出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总表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让自己和学生都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在比较中成长和进步[5]。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能力。

2.4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我们连续三年在武汉工程大学做过问卷调查,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己向我们走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教学平台走进大众的视野,让更多人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其独有的自主、协作、交流、开放的特点,让它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快捷、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教学平台依然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监督。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才能足够吸引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黄译漫.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2016,23(38):00177.

[2]何晓燕.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4(6):204.

[3]冯莉.理科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45(29):202.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3)

关键词:

整合;优化;计算机;网络资源;新农村学生

一、研究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在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构建一种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标准研究重点是探索出一种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切实有效的培训模式,难点是整合各高职相关资源,构建适合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专题学习网站及学院教学网络资源库。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学实践反思法)为主,再辅之观察、调查、个案分析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出成果,从而推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措施

1.分析新农村学生,以提高新农村学生信息素养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研究基础

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必须转变新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农村学生为主体,让新农村学生由观望者变为亲自操作者。针对新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来自新农村学生的计算机上机操作练习,让新农村学生尽快掌握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②积极开设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作为公选课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各班级培养骨干,促进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实践能力的提高。③授课教师通过开展运用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料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新农村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分析教师,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研究突破口

要以网络资源平台作为加强职高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性的提出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课教学相结合的三条措施:①鼓励教师参加广西教育厅举办的教学技术大赛,开展全院性质的多种形式的教师技能的展示评比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以公开课形式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的培训,Word、PowerPoint、Excel等办公软件及网络基础、简单网络应用。③扩大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机房数量,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甚至大多数教师自己也拥有笔记本电脑,这为教师运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加强新农村学生高职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

3.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以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契机

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较大地充实了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师生员工师生从网络中收集、下载了图片、视频、课件、教案、试题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①积极利用“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教学资源的特点,加大“微课”教学资源库的艰涩与研究,促进其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却要求掌握的技能。②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③分模块教学、分阶段考试方式可及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针对校内实训场所的新发展、新情况,整合现有资源,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整合实训资源,为实训场所和实践教学管理设计、开发一个统一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的管理信息平台。⑤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课程网站,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

三、研究成果

完善了加强新农村学生高职实践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校园网站及教学资源库。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新农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景。促进了新农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新农村学生发展趋于主体化。新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新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丰富、快捷的信息与知识,也大大的提高了新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了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教师队伍向优质化方向发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中形成了一种自觉运用网络收集资料、开发多媒体课件、使用网络资源教学的良好气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明显增强。

四、研究结论

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快了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发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构建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职高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运用网络资源引导新农村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袁良凤 黄小娥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从龙.在农村环境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探索

[2]张清荣,郭文菁.高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4)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方向是是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逐渐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所以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所有设计和计划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因此在明确了这一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人性化、科学化的投入各类电子技术,引进先进的Windows系统,不断提升校内网络软件的水平和质量,改良校内固有资源,紧跟时代脚步,时刻紧盯当下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尽可能多的加入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我国大学中学生获取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主流方式,有了这类电可以直观明了的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用途;采用电子技术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和软件的兴趣,捕获新知。

1.2科学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加强软件设计的实际性、实效性

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的设计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提高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软件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强调实践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针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软件、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通讯技术软件、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技术与软件这些方面进行升级,之后再不断深入探究计算机网络更高级的知识,如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故障的解决问题等等,这类软件的要求的水平更高,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大有裨益,也更具有实际性和实效性。我们强调对新电子技术和软件方面的引入,与市场需要接轨,与当下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相一致,同时,在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的时候,要突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觉进行对本学科的软件设计,并将对此软件的设计加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设计、毕业设计当中,不断创新,端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的程度,强化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注重在软件设计中对学生的实际效果,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方面共同进步。

2.优化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内容

理论性、知识性的内容应借用实践项目来重点巩固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不断优化,注重接轨我国的社会上的计算局网络发展的实时动态,在内容上不断深化、广泛化,同时更要侧重增加对学生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情况,强化理论性的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力,提高对计算机网络运用的熟练程度。

2.1面向市场需求,以适应市场发展为准,科学定位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当今的信息时代对市场信息的迅速传播有着严格的要求,IT业的发展也是基于市场信息传播,所以计算机网络应用应该面向市场的需求,主动与市场上的公司加强合作,掌握市场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方面的需求信息,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以此为准来进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向市场,在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培养的定位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并能够对网络实行一定的管理,精通社会主流的电子技术和软件,在专项方面能够参与到计算机网络的设计管理、网络工程设计,培养“高、精、尖”类的人才,能力突出,可以进行网络的开发创建和安全维护工作,提供创新性的技术和理念。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5)

1.对口就业率低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能人才,其就业的方向主要有: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等。笔者在从事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发现,很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只有25.5%的学生能够找到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的工作,部分学生即使能找到与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从事的也是一些比较初级的基础工作,对技术要求较低,比如网络营销、网络管理员等。

2.工资待遇较低

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笔者发现中职生的实习期工资基本在400~800元之间,工资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技术能力较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难以达到企业的标准,因此很多学生只能拿到最低的工资。同样,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中职生与大专、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不仅工资待遇低,而且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更大,其主要原因也是中职生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低,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够。

3.就业稳定性不够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社会的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加上职业规划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因此一旦遇到不合意就会选择跳槽。根据相关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率只有55.48%。影响其跳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为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吃苦、不服从领导管理所占的比例为45.38%,因为对工作不满意、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工作的强度过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所占的比例为54.62%。可见,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两大最主要因素。

二、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1.帮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当中减少盲目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指明正确的方向,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少走很多的弯路。但在帮助学生作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学生的爱好来制定,所制定的职业规划要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脱离实际。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外乎以下几种: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等。学生应该要以自己未来主要想从事的工作为依据,有意识地加强自己该方向的专业知识。

2.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是一个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延伸,以专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能力两大块。从上面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工资待遇较低以及就业稳定性较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快课程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另外,一直以来,学校一般都过度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人文素质也是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提高中职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开设心理教育、影视欣赏、道德修养、音乐美术等类别的培训课程,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课程,或者定期组织观看电影电视,组织演讲、辩论,参与聆听讨论有关专家的讲座与报告等。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中职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提供重要的支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6)

我国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而创新精神是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发展,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变迁,还是在今后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创新精神都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的要求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就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了,我国的各个学校作为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我国创新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培养,特别是像计算机网络这样的专业,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我国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需要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方面让学生得到专门的培养,为学生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未来工作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必要的[1]。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是能够大大的推动知识经济时展的必胜条件,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明显标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想要发展下去,就需要大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支撑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宏伟发展的目标,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所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调研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是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进行了调研,进而全面的了解我国社会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的状况,调查未来对技术机网络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为培养计算机网络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2]。

2.1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应用背景。我国的网络产业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非常迅速,目前,全民都在上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共识,因此,就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我国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供给却不是很乐观。当前我国的各类报纸的人才招聘广告中空缺职位最多的都是与网络有关的职位,根据我国每天开2家网站的速度进行推算,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量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人才危机,所以在这样的时代当中,也是具有很大的机遇[3]。

2.2 网络行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伴随着我国网络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高层次规模的展开,在网络人才需求的方面也呈现了新的层面,目前,网络人才的需求包括政府机关的网上工程实施和媒体网站的开发,对网络人才具有大量的需求,还有就是我国企业上网需求量的增加,这也造成了我国网络行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呈现了很大的缺口。

2.3 网络行业的前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都离不开网络,因此,在将来的一段时期中,我国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其中既有传统企业,还有网络公司,他们都处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这样就呈现了对网络人才的强烈需求。据我国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就有800多万家,但是只有一半的企业在使用互联网,而他们仅仅是开设了企业主页,信息的更新并不及时,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网络人才跟进不及时就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阻碍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无法保持竞争优势[4]。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了对软件人才的培训,这种人才成为就业的新亮点,但与软件人才相比,网络人才的就业与培训问题,就被忽视了,造成了我国网络人才的缺乏。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调查,了解到国内网络的工程师缺失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如果没有网络,那就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由于计算机网络培训的投资比较大,我国各大院校缺乏网络技术的实用型培训。因此,造成网络行业建设比较困难,阻碍了网络行业的发展[5]。

3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教改不断深化的今天,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精神,学生才会从教师的指导当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在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教授给学生知识,因此,只有教师具备了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去教授学生掌握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日后的发展。

3.1 更新教学观念。我国创新教育的观念都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这就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学都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技能和智能方面的培养,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严重后果[6]。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是多方面培养学生才能的理念,让学生为以后的就业做足充分的准备。

3.2 教学内容的完善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教育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课程的改革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选取的过程当中应尽量满足我国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把握我国市场方面对技能型人才方面的要求,以行业的实际需求为理念,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重点体现出职业性的要求,这样就可以采用模块结构的方式,来保证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更适应我国企业职位的变化,促进学生日后的更好就业。

3.3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动脑,由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教师进行传授的,因此,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总结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属于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事情,而教师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把握转轨,努力开拓创新,及时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努力为学生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思维更加完善,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创新型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庞燕芳.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 .

[2]牛炳麟. 浅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10(20).

[3]钟闽. 浅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08(33) .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7)

创新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潜力,也就是一个国家未来能否强大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在教学教育领域,培养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值得我们所有工作在这一战线上的教师来进行探索,进行不懈的奋斗与研究。

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个有创新的学生,注定会比只会墨守成规的学生更有可能创造出另人惊叹的成绩,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有更好的作为,更高的成就,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学生,必须要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领先与其他人,拥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创新能力进行更深一步的培养。在众多学科中,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较为复杂,基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已经由数字化时代转型到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其专业知识水平达标,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课题。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生能够从小培养出创新能力,一定少不了一个能够从小就正确引导他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进行创新,要能够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以自己的创新理念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以此达到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计算机网络教学,顾名思义,是以计算机为主的教学,计算机是如今社会更新换代最快,信息量最大,最引导潮流的设备。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有最硬件的知识储备、最温和的教学态度、最先进的教学思想,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此来培养和教育学生,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创新的理想目标。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首先应放弃古代那一套师徒尊卑的说法,应提倡师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学生才不会感到拘谨,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创新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的深入理解。值得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借鉴。

三、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创新

(一)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如今的信息社会发展飞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面要与时俱进,对以往不符合如今社会发展、教学需求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灌输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先进内容。将计算机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基础之中突出重点,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与实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感觉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引导其付诸于之间之中。教学内容不应纸上谈兵,而应注重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灌输新理念,新思想。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而今的社会,已不同于以往,信息性的加强,流通性的提升,都在预示着,以前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那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对此产生厌恶情绪,抵触心理,不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关键。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可以深入显出,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一步步地攻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式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手中的资料,以及在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自我解答,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禁止“一言堂”式教育,应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加以启发,对学生的思路加以改正,起到辅导学生的作用。

四、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

创新,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就显得尤为必要,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就需要我们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老师学生亦师亦友,让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动力。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还应将知识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将知识的覆盖率大大提高,做到与时代接轨,而不是将学生教成一个仅仅会啃书本而不会其他的于社会无用之才。

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并不都可以用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避免个别学生的不适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指定相应的对策,例如,对于活泼爱钻研的学生,我们可以只稍加引导,由他们个人自己来完成学习内容;对于文静不爱动的学生,我们可以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对于热爱学习的学生,我们应放任他们自己学习,不应妨碍他们的研究过程;对于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则应严加管教,不能让他们放任自流。

六、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且能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学习广域网的组成和应用,还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热爱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进行不懈的,更深层次的探索,符合国家提出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对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有着良好的意义。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8-0114-01

中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由于网络技术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中,对很多知识感到很难理解。要想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首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与分析),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按照实验(实训)操作规程及步骤来完成实训项目,教师要按课程对接工作岗位、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与严格训练。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网络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要在实践中能够通过应用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沟通与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对遇到的问题要不怕困难,大胆尝试。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交流与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基于师生互动和教师引导的基础上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理实一体化教学融合,突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要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并将所有的意见进行汇总与筛选,最后形成最优的项目实施解决方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还可以在其他学生的观点中受到启发,涌现出新的观点与创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项目实施方案给予评价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90-02

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教育目标。它最初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地运用,90年代初逐渐在各国推广。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用这种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能力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被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引进到我国。从此,这一理念主导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鸣。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的内涵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课程模式。它是以“能力中心”为基本依据,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使其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即:(1)职业性。高职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是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2)实践性。为适应IT产业及社会需求,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加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网络的组建、维护、信息管理等能力。(3)应用性。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并以此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能够胜任网络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以及二次开发应用技术人员。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要重视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纲要》等文件精神,以学生职业能力核心,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人才竞争力。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随着3G时代的来临和“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互联网将拥有约4亿8477万台主机,每年也将会有约560亿元资金投入用于机房建设,其中约140亿元用于核心网络建设。而随着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基于局域网的应用系统正以每年超过34%快速增长。据工信部部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等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60~100万人,而目前我国的网络人才还不足20万人。但是,全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属于传统网络管理人员,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面临淘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不具备实际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论,使教学活动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是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依据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方法,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以“技能”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从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出发建立与就业岗位对应的能力模块,再根据能力模块的内涵来决定课程的数量和内涵以及每个能力模块的培养目标。这样构建课程体系有利于集中时间和精力,针对性地传授知识,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达到基础理论知识牢固、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通过到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并根据行业需求,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需的职业技能,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为五个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网站和网页课程模块、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课程模块、网络管理课程模块和网络工程课程模块。依据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方法,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就业市场调查—工作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以网站和网页课程模块开发为例,这个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方面的技能。首先,深入就业市场,调查理解用人单位对网站设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结果作为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方案和标准的基础。其次,聘请专业人员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工作分析,由行业内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小组,具体讨论网站设计人才的职业能力构成。再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将网站设计人才的能力标准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并将这些能力单元以模块的形式组织起来,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将行业、企业的需要与职业教育课程联系起来,保证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最后,进行职业能力归类,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最终形成课程体系。

依照此方法,可以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中的网络工程人才、网络管理人才、网站建设与维护人才、网络编程人才等技能人才的情况进行分析,使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方法,构建出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过程

1.“职业技能大赛进课堂”,推进课程教学与技能证书的对接。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纽带,推进课程教学与技能证书的对接。通过将历年参加技能大赛的一些经验总结和比赛训练、真题、样题等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实现如《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技术》、《路由与交换》和《信息安全技术》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的对接。使学生能在综合性的项目中,总结知识,提高技能,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的。

2.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为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技能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法、综合训练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3.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能力培养,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在能力培养多样性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打破传统教学形式中以班级为中心的界限,采用“大班”的形式组织教学。另外,在教学计划允许的范围内,结合选课制度的特点,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适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把涉及的多方面能力知识整合起来,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三)推进校企对接,构建“多元化”办学运行机制

通过校企对接,构建“多元化”办学运行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四个对接,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了避免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脱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比如:在网络系统集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综合布线标准,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相关职业技术标准的对接。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合作成立多个实训基地,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直接引入到这些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相关实践教学,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

3.“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入“Cisco、Redhat、Adobe、DCN”等企业认证开展双证教学,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认证证书,比如:网络系统集成方向考取Cisco CCNA CCNP认证、神州数码DCNE、DCNP认证;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考取Redhat RHCT/RHCE认证;网站建设和应用方向可考取Adobe企业认证,以及劳动部、工信部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以“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获取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4.“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拓宽专业办学思路,在校内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校企合作,每年开展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方面的技能水平。此外,围绕“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网络工程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基地,定期开展社会化的培训,服务于社会。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学生及其家长等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吸纳来自不同渠道的考核意见,既注重校内课程的评价,更注重校外的评价。包括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认证机构评价、竞赛机构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企业评价是企业导师对实习过程的阶段性评语及终结性评语;认证机构评价是学生获得的技能证书,例如,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资格证;竞赛机构评价是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竞赛获奖;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毕业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就业单位的评语等,通过以上多元化评价的综合实施,从而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G].教高[2006]16号,2006,(1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G].2010,(7).

[3]杨雨峰.基于工学结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4]许丽婷.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计算机网络能力篇(10)

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以来,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国内高校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就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目前已有包括本科、高职两个层次,部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数十所院校的精品课程项目得以立项、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国内兄弟院校前期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2-3],大多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效应。

我校是一所有着二十四年办学历史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汲取他人宝贵的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创新成果,同时结合自身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组)建设和改革新路子,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1高职毕业生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1网络技术岗位特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社会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工作岗位呈现多样性。IT行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1.1技术更新快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突出。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养成的能力去适应其长久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生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学校2~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本身比较短暂,如何兼顾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快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之具备未来在岗知识更新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平衡。

1.1.2实践能力要求高

与其他IT技术岗位类似,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实际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非常突出。学生无论从事的是网络组建、网络运行、网络开发,还是网络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都需要在熟悉典型网络技术、掌握典型网络设备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注重应用。这就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路子――那就是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以真实工作岗位的模拟环境为实践教学空间,立足应用能力的培养。

1.1.3知识的复合特点明显

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一定计算机科学素养,熟悉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外,另外具体岗位类型的细分,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提出了一定的复合要求。比如,从事网络应用,如网站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学生,除了对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比较熟悉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知识和技能。

1.2网络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规格分析

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3年,多年来,先后为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IT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先期开展的毕业生就业典型岗位调查中,我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包括企事业单位中小型局域网管理与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事业单位中小型MIS系统程序员等6个典型工作岗位,并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分析了各自应重点培养和训练的核心专业能力。

从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从实际岗位的需求看,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如表1所示。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具体实践

表1的网络技术工作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分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组的体系构建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组体系设计

从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的设置,既要突出未来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兼顾未来从事其他IT技术工作学生的需要[4-5]。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提出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课程组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图中“*”课程系选修课)。

为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组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计算机网络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图1中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4个不同的层次。

2.1.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课程

主要包括3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PC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这一模块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全部课程为必修课。

2.1.2计算机网络基础(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典型局域网组网技术,深刻理解TCP/IP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典型网络技术的基本专业素养。该课程作为网络技术课程组中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实验”的形式组织,实验部分可分为模拟环境的验证性实验和真实环境的开放性实验两类。

2.1.3网络基础架构能力培养课程

主要包括实用组网技术和PDS与组网两门课程。前者以基本路由、交换技术为重点,以著名网络设备厂商的典型设备为背景,学习、掌握常见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和管理技术,使学生熟悉业界主流网络基础设备的应用;后者为选修课,供有意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选学。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其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该课程中通过典型组网案例的分析、课程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一般中小企业内部局域网、互联网接入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2.1.4网络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环节

由“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实训”以及“网络技术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培训”构成。该模块强调的是网络综合应用技能的训练,属于提高性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前述3个模块学习的基础,进一步延伸、拓展专业知识,进一步训练网络综合工程能力。

2.2核心课程的优化与重组

课程建设初期,通过对我校及兄弟高职院校现行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1) 课程应用性特点尚不鲜明。

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但传统国内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OSI/RM七层模型为主线加以组织,“学院”气息很重。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问题特别突出。过于强调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显然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实际不相符合,导致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现状严重脱节。

(2) 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呆板。

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教授+验证实验”的教学形式。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看,这本无可厚非,符合课程的教学特点。现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过多强调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的风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特别是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析部分,高职学生往往如坠云雾,师生难以互动,学习趣味索然。

(3) 师资队伍不能与时俱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许多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缺少专业实践背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现象普遍存在,授课只能纸上谈兵,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次,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知识更新,使课程教学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4) 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滞后。

受专业建设时间和教学经费投入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十分明显,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单纯依靠普通计算机机房开设基于模拟环境(如Boson、Packet Tracer等)的网络基础实验,使得学生在网络技术诸多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受到很大制约,存在很多缺失。

基于上述分析,我系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首先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入手。其基本思路是:

(1) 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通过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等著名网络教学平台的合作,开展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的教学贯穿于实际的网络构建、应用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 强调学以致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与周边网络、通信行业、企业的联系与互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新路子;充分发挥已建立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以验证性基础实验、案例式组网实训、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和实际岗位实践等形式,充实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3) 课程教学与职业证书有机结合。

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引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在前期已开展的“网络设备调试员”培训考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思科、H3C、神州数码等著名网络行业资格证书,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块,凸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胆摈弃了传统的OSI/RM模型为主线的组织体系,新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了一般知识基础、基本技术方法和综合技术应用3个层次,兼顾了网络与通信基本原理、典型局域网技术、TCP/IP原理与技术和Internet典型应用等4个重点,如表2所示。

2.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我们的课程改革探索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其中的重点工作。首先在实践教学内涵的充实上,初步构建了以下较为完善的体系。

(1) 网络基本原理实验:以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采用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如Cisco Packet Tracer、Boson等)相结合的实验方式组织开展。

(2) 典型案例综合实验:在校内“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及校外合作企业中国电信衢州分公司、衢州市爱得发网络工程公司等基地分别组织实施。

(3) 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校外实习实施,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依托校外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中聘请了十余名行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本系教师在配合外聘教师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2.4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取证的有机融合

为了体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与相关课程组建设加以融合。相关证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下:

(1) 网络设备调试员(管理员)技能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该证书所要求的知识、能力规格,学生修完该课程,完成全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2) CCNA、HCNE、DCNE等行业通用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上述证书的部分教学模块供学生课内选修。学生修完本课程,选修网络技术课程组后续课程,或利用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扩展知识能力结构,经过短期培训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3结语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以来,大大推进了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能力“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组建、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工作。限于篇幅,课程建设其他层面的工作,如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本文没有系统介绍,留待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报告。

鉴于课程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我系前期开展的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组建设工作,尚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之中。此前的许多改革实践,借鉴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 [2003-4]. /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3&infoid=13676.

[2] 蔡开裕,朱培栋,徐明,等. 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69-70.

[3] 张继山,杜玉桥,王坤. 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10):54-55.

[4] 尹德志.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7(3):65.

[5] 周鸣争,汪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尝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74-76.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N Yi-ming, QIN Ben-tao, LI Lin-jing, ZHENG Yue-zha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est Branch of Zhejiang

上一篇: 如何提高安全管理工作 下一篇: 水利动态监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