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0 12:53:36

医院科学论文

医院科学论文篇(1)

2建立教学体系,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2.1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定位上,既强调要完成医学教育的基本训练,具备相应的各项能力,又强调学生毕业后能为其本国军队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感情。

2.2培养方式

根据总部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使用汉语进行教学,与学校中国学习同班施训。为保证教学效果,将组训模式确定为两阶段“1+5”模式,即:1年汉语预科教育、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

2.3课程体系

汉语预科课程。为使学生能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汉语进行听、说、写,并能运用汉语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保证教学质量,要求留学生要达到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水平。为此,我校设置了语言类、文化类、语言实践类三大类课程,使学生既掌握语言,又熟悉中国文化。经过一年的学习,我校所有留学生全部通过HSK四级考试。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因采用同班施训的教学模式,留学生的临床医学课程与中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似,即按通用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军事医学四个模块组织教学,达到“宽基础、厚人文、强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又根据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政治课改为学习《中国概论》、《中国文化》等课程和时政解读讲座,增进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实现其对我国文化的认同。

2.4教学方法

汉语教学。汉语教学采用小班化教学,根据学生特点,精心备课,因材施教。两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灵活采取教学方法。课余时间对成绩后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组织中国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带,帮助留学生掌握汉语。临床医学本科课程教学。临床医学本科课程的学习,采用预科学习、同班施训、课外辅导的模式。预科学习:在留学生进入某门课程的学习前一个学期,开展预科教学。例如学习《解剖学》前,参考中学课本中的有关章节先学习《生命科学》,重点阐明人体系统、组成系统的器官名称和大置描述,结合人体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生命基础及遗传和变异等,并引导学生反复口述和书写有关器官和重要结构的名称,对人体结构有初步的了解。在学习《高等医用数学》、《医用化学》和《医用物理学》等公共基础课前,参考高中数学、化学和物理课本学习有关知识点,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都能达到我国中学生的水平,使其在后续大学课程的学习中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在预科学习阶段,授课幻灯采用中文、拼音和英文三种表达方式,使留学生便于理解,能够跟上教师授课节奏。同班施训:所有课程学习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上课,采用中文授课。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到留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安排他们与人数少的班级一起上课。例如《解剖学》与中医学专业同班,《医用化学》、《高等医用数学》和《医用物理学》与护理学专业同班,这些班级的中国学生均只有十几名学生。小班化教学既能使留学生得到任课教师的更多关注,又能使教师采用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授课幻灯采用中英双语,有利于留学生及时把握知识点,跟上教师的讲授节奏。课外辅导:由于医学课程专业术语多,学生听讲时有时会来不及反应,影响听课效率。因此,需要课外辅导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每周设立一定次数的辅导课。辅导课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由学生提出没有完全理解或存在疑问的问题,或是由教师提出重点和难点,对提出的问题采取与学生共同谈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或使用举例说明、形象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加印象,或是配以典型命题,详细讲授,通过辅导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课外作业的同时,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种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外辅导时,还进行分层测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为其制定的短期目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达到相应目标。辅导课也组织学生进行预习,特别是难点问题,提前让学生进行接触,能使其在上课时较快掌握。同时利用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一帮一互帮活动,课后有问题,还可以向中国学生寻求帮助。

2.5教学评价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的教学评价采取与中国学生相同的评价方式,平时作业、实验和最后的卷面考试都和中国学生相同。但在考试的答题时间上给予留学生较多的时间,并允许其使用英语答题,因为专业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课程学习内容,不是考察其汉语水平。从已经考试结束的几门课程来看,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平均成绩差不多,例如《解剖学》留学生平均成绩86.2,中国学生88.1,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建立管理体系,确保教学组织有章可循

3.1管理队伍

本科留学生的行政管理归学员大队管理,设立留学生队,与中国学生队一样,配备两名专职管理干部,具体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提供各种事务性的服务。由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配备管理干部时,选择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英语水平较好,且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干部担任留学生队管理干部,不但能够给予学生生活和管理上的帮助,还能在学习上也给予相应的帮助。

3.2管理制度

在制订留学生管理规定时,既遵循国家教育部和军队颁发的有关规章制度,又从学校和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留学生守则》、《留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留学生日常管理规定》、《留学生见习手册》、《留学生考试规定》等。这些规章制度从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作出了严格、规范的制度要求,使留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4建立质量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4.1师资队伍

由于留学生教学工作的要求高,学校在师资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留学生教学的师资队伍。一是建立师资选拔标准,遴选教学经验丰富、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为作为留学生教学的师资;二是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师资的教学和英语能力;三是外聘少量教师,弥补不足;四是鼓励教师开展留学生教学研究,给予制度和经费的保障。

4.2教学督导

学校组织专门的督导专家组对留学生教学进行督导,督导组成员均是教学经验丰富、有过出国经历的副教授以上高年资教师,督导办公室安排周密计划,保证留学生所有的课程、所有任课教员都能被督导到,使学校管理部门能全面掌握留学生教学的情况,同时将督导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通过督导专家深入一线的听课和指导,不但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也对留学生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了留学生教学的质量提升。

4.3教学准备与试讲

对留学生教学的准备工作,学校专门出台相关的制度,要求相关教研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安排好教学进度。同时组织试讲,请学校督导组听试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所有课程都达到学校要求。

医院科学论文篇(2)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医院科学论文篇(3)

最初,由于是医学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依托医学背景,而体育学教学,我们和体育院校相比,我们没有雄厚的体育专业师资背景,体育学理论课程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尽管教师具有多年的体育授课经验,和体育院校体育理论专职教师相比,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现象。再就是从学生调查中显示96%的学生没有运动练习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体育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差,经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茫然的现象。这两个方面影响了体育学的授课质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内涵建设的发展,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学理论的教学,在体育学理论教学中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果。结合近年来该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征,我们对体育学理论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探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生疏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熟悉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和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和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把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和需求;教授运动练习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把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练习原则、练习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和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新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新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摘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练习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办法,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练习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喜好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喜好;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新问题,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心得,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摘要: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摘要:1.

医院科学论文篇(4)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各个工作领域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理性认识,是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就医疗卫生领域而言,在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医院的各项工作,促进医院发展,解决医院在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的文化建设也融入到了当代医院的管理理论中去,并成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医院文化建设理论得以快速发展,形成了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等的理论。但是,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医院文化,打造医院文化,升华医院文化,仍需商讨和探索。

一、医院文化的特色

何为文化?广义地讲,文化与自然相对,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地讲则指与精神生产直接相关的活动、过程与产品。从空间上看,既包括雕塑、古迹、馆舍等特质产品,也包括社会规范体系,价值论和长期文化积淀形成的语言、符号体系。从时间上看,既包括人类社会活动历史以来的所有文明沉淀和积累,也包括现阶段社会的形态、态势及氛围。医院文化也是在文化的概念、特征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医院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

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

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

医院硬文化是医院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医院软文化一旦形成则对医院硬文化具有反作用。两者是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制约,又互相转换。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在认识医院文化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医院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未来的医院文化是从现代医院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打造医院文化要具有前瞻性,要有未来眼光,不能停留在已有的行业标准和医疗规范来评价或限制,束缚未来的文化,这样往往会扼杀医院文化特色。要注重现代文化的研究,注重现代人生活方式、就医观念、健康需求的变化,其中就蕴藏着医院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是医院文化的表示永远存在不充分性。正像语言文字与人类思想之间鸿沟的存在一样,语言文字的目的是表达人类思想,但永远存在表达不完全性。医院的管理行为,本身是一种物和形象化的表示,医院管理制度是表现文化思想的一种语言符号表示,如医疗术语的运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等。整个医院的建筑也只不过是起到聚焦这些物化产品的作用,从而使之具有的内涵得到储存、传播、综合、提升,可见,医院文化有的已被物化表现出来,有的还没有或未完全地表示出来。虽然医院文化的外在表示是我们卫生人的共同追求,传承和沟通是其主要功能,但社会文化不能代表医院文化体系,共同的文化特征不能完全包含医院文化特色。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和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的升温,必将更加凸显医院文化特色。

二、医院文化的经营战略

有医院就有文化,但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文化是医院特色文化。因此,在考虑医院文化经营战略时,要充分认识特色医院文化的重要性,以此来推动整体医院文化的发展。

(一)认清重点、搭建框架

医院文化可用三部分来理解。一是医院已形成的自然文化,包括医院的座落位置,处于闹市或僻静的环境;医院的建筑风格,是古建筑或还是欧美现代式;医院的人文环境,是以中医为主还是中西结合或综合的医院。二是历史文化,包括固有的医疗模式,传承的医疗体系等。三是现代文化,主要是建立在激烈的医疗竞争市场体系上,以现代管理模式为主产生的文化现象。这里应当以现代文化为龙头、为纽带,连结带动自然和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各种文化资源,从而促进原有的文化资源与现代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市场竞争体制形成互动,三者形成整体特色。同时,在医院文化打造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便医院文化在竞争的环境中凸显“特色”这面鲜明的大旗。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近年来,对频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尤其是抗击非典,医疗卫生部门作出了重要贡献,形象大为好转,医疗文化的背景和底蕴显得尤为充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是打造医院文化的良好时机,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机遇和困难,千方百计把这种机遇转化为行动,尤其要注重研究带来机遇的过程和手段。并抓住这个时机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服务设施,乘势而上,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效益的提高。

(三)塑造品牌,持续发展

医院品牌是医院的整体形象,它是由管理、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内涵所构成,它贯穿、融汇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医院品牌和医院文化在成功和创建中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文化是树,品牌是果。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和创新,保持医院文化持续发展,突出医院特色,使之形成具有稳固品牌的医院。这样,医院文化才能得以发挥出应有的持久的魅力。

三、打造医院文化的路径设想

打造医院文化的路径很广泛,笔者就如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医院文化的特色,提出如下设想: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和发挥好“理性消费”。参观学习先进的医院管理手段,考察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了解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背景,深入研究医院管理学、解读医院文化产生的背景、问题、分析解决方法等,都可以归之于“理性消费”。那么如何进一步丰富“理性消费”,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呢?一是大张旗鼓地开展医院文化理论研究,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出台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性文献;二是定期举办各类医院文化建设研讨班,总结出新举措、新方法、新观念;三是适时推出星级医院评选活动,让媒体和人民群众成为评选活动的主角,让星级医院成为品牌,使人们树立起星级医院就是荣誉,就是品牌,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块金字招牌;四是利用媒体推出“创新、开拓、医院文化”的宣传,将医院文化打造在社会中引起关注,以外界的力量促进内涵管理水平的提升;五是多开展如“白衣天使演讲比赛”、“卫生、文明、服务”大研讨等文化工程建设。总之,要推出更多的文化理性套餐,尽情演绎医院文化特色,展现医院文化魅力,使医院能成为专业性人才的凝聚,群众健康的保障,政府形象的维护者。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实“感性消费”。打造医院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理念、经验等方面,要通过物质形态来体现,使之更加直观、形象、轻松而有质感,使医院得到患者的满意和信任。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充实医院的硬件设施。在做好医院配套建设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重点开辟特色消费,体现你无我有的特色文化。

首先,各级医疗机构均有各自的特色,医院内部又有自己的特色专科,要通过发挥特色的优势,以点带面,为广大就医者提供“感性消费”的套餐。要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如整体护理模式,引入星级宾馆的服务理念,吸引患者来院就医等等。同时,要在医院内设立便民服务台、便民窗口,公布咨询电话,出台承诺制,尽量利用空余场地开辟健身场所,建立规范的图书室,体现出医院文化的具体措施。

其次,扩大医院的宣传能力,通过媒介宣传医院的优势项目,谱写医院院歌。具有医院特色的、琅琅上口的院歌,是医院理念的提炼和升华,能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开辟医院展览馆,做好墙报、黑板报的宣传工作,展出优秀工作者事迹,展出大型医疗活动的图片,播放大型手术的场面等等。

医院科学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卫生统计;现代医院管理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1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医院科学论文篇(6)

2管理与医务活动脱节,使医院管理建设出现偏差

精神文明建设从提出到至今一直被各类企业所推崇,不论企业家或是管理者,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广中看到了管理中的一种新型力量,这种抽象的新型力量与“霍桑试验”所提倡的人的行为和态度是紧密相连的,金钱对于工作的产出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群体规范、群体行为才是个体工作的主要因素,在管理理念上都是如出一辙,都更加以人的情感为本。医院工作管理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在工作当中体现群体的情感走向?如何加强该群体的精神文化?如何提升群体的凝聚力?很多企业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体现。这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同时又能让员工一目了然、第一时间感知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实践中,随着环境的改变,实行对象素质的参差不齐,领导者想要获得的效果不同等,这些因素使得医院的管理与医院活动脱节的情况愈演愈烈。形成这样的问题所在,归纳下来主要是因为:1)箩筐化的现状。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和传统管理理念的转变,近几年医院在管理方面上更多的趋于人性化,将管理视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在以中医药为主的医院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尤其重要。但是在医院推行活动时,由于定位不准、目标模糊、跟风造势等因素,将活动视为一个大箩筐、大熔炉,不论是否适合于本院的定位,不论是否与管理建设相关联,通通将其扔进活动的箩筐内,致使医院活动不但不能很好地配合医院管理建设,反而使两者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4]。2)简单化现状。这里所说的简单化是指概念上的混淆,很多一级三甲医院错把医院活动当做医院管理的方法之一。这种简单的相等,使医院管理建设流于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不但使其形式主义化,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且使医院活动难以发挥对管理的积极作用,形成上文所提到的隐性不明确,显现不到位的误区管理。3)表面化现状。医院的管理是一个长期形成并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短期内拼凑而成的。很多医院为了给员工和患者留有一个良好文化环境的视觉形象,将活动停留在表面上追求多少的层面上,忽视了内涵本质的建设,难以形成一套系统的体系,结果是“丢了西瓜找芝麻”,使医院管理建设出现了偏差与盲从。

3加强医院管理建设的途径

3.1构建核心价值观,确保医院管理顺利实施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从广义上来说是医院文化的确立,在医院文化中想要构建坚实有力、被员工和患者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层层做起。我们先要明确文化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才会形成的抽象物质,它分为表层即医院的物质符号,中层即医院的行为准则与制度文化,深层即医院的核心层,主要指医院的精神与核心价值观[4]。只有经过这一漫长复杂的过程,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才能沿着初始愿望进行,才能时时与医院的管理方法相结合,才能解决上一章节所提到的医院管理与管理理念脱节的现象。那么在现实的医院管理中如何构建核心价值观,解决理念与管理的脱节?概括来说需要完成以下几步:1)统一员工核心价值的认同感。人的情感是医院发展中最核心的财富,是医院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市场进程的多元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不断升级的今天,使员工的素质和对医院工作的认知感有不同层次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性无疑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与难度。而统一化则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员工只有做到目标统一、情感认同度一致才能谈及之后的管理内容。2)规范团队核心价值观。团队核心价值观是指这一有效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对团队目标、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管理制度都是持有认同的态度。通过树立团队核心价值观,增强科室凝聚力,确保医院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主人翁的意识,强调忧患意识。3)确立医院核心价值观。在以1),2)为基础的前提下,医院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是一个顺其自然演化的结果。医院核心价值观一旦被认可,对于医院未来的发展、医德医风的呈现、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人员科室层次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4)创立品牌文化。在医院核心价值观统领医院文化与管理的同时,我们还应重点打造医院的品牌化管理,尤其在中医药的管理中更要突出中医特色,创新中医科的服务项目,利用各种载体宣传品牌文化,紧扣民生,为医院的管理奠定精神基础。从而摆脱将管理视为一种摆设、一句空洞口号的管理困境,使医院管理在执行中能够降低难度顺利进行。

3.2建立目标管理(MBO),明确管理思路目标管理也称“成果管理”“责任制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的现代流行的管理方法之一。通过自上而下确定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再以自下而上保障目标实现的流程来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在医院管理中依旧离不开目标管理的制定,同时它对于制度的强化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确立目标管理,如何使目标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梳理总结:1)明确医院的战略愿景、战略管理思路,这一思路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依据医院的宏观定位和微观分析进行确立,同时还要借鉴成功的医院管理经验,扬长避短;2)依据战略思想合理制定目标管理,使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互配套,在工作中及时反馈,避免长、短期目标脱节,定期检查目标管理制定的科学合理性,检测与工作进程是否匹配,尽力避免目标制定的不实用性;3)将目标管理的任务合理分配到各个科室及各个人员身上,实行责任制管理,以每月绩效的评比、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晋升制度相联系,以此来调动科室成员工作的积极性;4)鼓励并提倡医护工作者参与到医院制定相关管理政策的讨论中,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难题及时提出,以便员工在熟悉自身目标并认同管理的基础上刷新业绩;5)完善人性化管理服务,以患者舒适度、满意度为中心,将管理的规范性渗透到每个工作细节中。

3.3对内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AP)、对外实行患者帮助计划(PAP)EAP与PAP是目前在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提高组织绩效、管理模式,关心、尊重员工在工作中的情感心理因素等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技术的新型模式。在世界500强中有90%都建立了EAP管理模式,并且美国已有1/4的人享受着EAP的管理服务,在未来10年内EAP计划将会作为组织中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运行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中。EAP概念的提出是因为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要求所有参与者都必须具备健康的生理与心理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化的进程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物质需求越来越大,人际关系的处理变成当代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人的发展与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使组织机构的高层管理者将员工的心理健康放在了更高层面上来研究[1]。同时EAP随着近几年的成熟发展,在服务内容上已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职业生涯困扰、婚姻生活问题、法律纠纷、生活工作压力、理财误区等方面,全面为人的需求而服务。医院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企业,常常在工作中遇到不可测事件,比如我们常说的医疗事件,使“白衣天使”变成了“罪魁祸首”等医疗事故使医护人员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因此在医院管理中有步骤地实施EAP计划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培训与咨询,了解医护工作者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心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绩效,改善组织中的工作氛围;2)帮助员工了解外部环境压力源,减少外部环境中不和谐的因素;3)及时处理压力因素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行为等负面情绪的疏导;4)改变个体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行为模式;5)丰富医院的文体活动内容,使医护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PAP(患者帮助计划)是在EAP的前提下开发出来的,2种计划的目的和方法是相似的,都是利用人文管理的方法达到人心理的健康。而PAP与EAP相比较而言,主要是指对就诊患者及对流动人口的帮助,主要突出在对外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帮助上[1]。我们知道医院管理的压力一方面来源于医护人员本身对管理模式的认同度,另一方面来源于患者对医院的整体评价。在很多就诊情况下,许多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特别是以中医药为主的医院,由于患者因恐惧感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使症状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医生的就诊。再加上前来就诊的患者都是高危人群,即使是一些资源条件比较好的三甲医院,也大都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况,缺乏对于患者心理疾病的诊断能力。由此可见心理疾病在整个疾病过程和病理变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患者心理的解压,调节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开展PAP管理计划显得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医院工作者只有从制度上、认识上、能力上、方法上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为此医院管理中既要重视技术创新和医技医德的提升,又要建立心理学意义上的患者帮助计划,减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使EAP和PAP2种计划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现实意义。

3.4规范制度管理,提升医院管理建设管理建设方向的对与否离不开制度的指引,管理模式运营情况的顺利与否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医院的建设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它是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指南和评价标准,它的建立不仅仅是用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准则、言谈举止,更是以制度的规范来体现管理,体现医院管理部门的水准和能力,充分展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规范整齐[5]。但是就目前医院管理来看,很多三甲医院在管理与制度的规范和制定上存在相当大的脱节。比如,医院的挂号问题一直是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挂号难”的情况在医院中屡见不鲜。出现这样的情况虽有很多因素造成,例如医院的人力资源不够、管理混乱等,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缺乏制度的规范化。再比如员工缺乏对本院核心文化的认同感,对管理制度采取抵制心态,管理理念和标榜的精神力量对员工失去吸引力等,致使员工不重视制度的规范,导致隐性和显性层面的工作无法真正落实。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管理与制度的脱节现象,使二者相互配套、相辅相成呢?通过总结有以下几点:1)依据本院办院宗旨、办院理念,把握制度制定的方向;2)依照本院的组织结构,调整制度当中不合理之处;3)每月开展医院听议会,从各科室中选取员工代表,依据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不满之处的整理,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参与到制度修改当中;4)管理人员加强监督,不定时抽查科室、员工的在岗情况,在形成人本主义的管理方式下也要提倡铁的纪律;5)依据本院患者流量,合理计划医生人数和就诊时间,可设立“三线相通”的医师团队,其中一线以值班医师为主,二线以主治医师为主,三线以该科室的学科带头人为主,三线相互独立,相互联系,严防患者找不到医师的情况,保障患者24h可以畅通找到医师就诊;6)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合理制定奖惩制度,畅通反馈渠道,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医院科学论文篇(7)

【关键词】成本成本目标管理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已经成为医院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科学地进行医院的成本目标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成本与成本目标管理

1.1成本的概念成本(cost)一般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付出的价值代价。具体地说,就是在生产、销售或经营管理过程中付出的费用[1]。医院成本通常包括:(1)外购物品,指医院进行医疗护理工作而耗用的向外购进的一切物品,如药品、器械设备、医用材料等;(2)外购燃料动力,医院消耗的煤、油、电、水、汽等;(3)人员工资及各类岗位支出;(4)职工福利基金;(5)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维护费;(6)医院基本建设费用;(7)其他支出,包括办公费用、银行的借贷利息、勤杂费用等。

1.2成本目标管理成本目标(costobjective)对企业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实现目标利润而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对医院来说,是指为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医疗、护理工作,实现目标规定的经济效益而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目标管理(costobjectivemanagement)是指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预测、计划、细分、控制、核算、考核,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开支来获得最佳效益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2]。

2成本目标管理的特点和作用

2.1成本目标管理的特点医院进行成本目标管理时必须注意充分体现以下特点:(1)全过程性。要从诊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从物资材料计划、采购、储存、保管、使用的全部环节,要从临床、医技、行政工勤的各个部门,都重视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目标管理工作;(2)全员性。培养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成本目标管理要依靠全院每一位员工的关心、参与和管理,各负其责,各自控制自己应控制的费用,这样医院的成本目标管理才会有效和持久;(3)技术经济性。医院成本目标管理决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将经济寓于技术活动之中,重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这样才能获得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4)经济责任结合性。医院成本目标管理必须建立在实行全面经济责任制,进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实现全面的成本目标管理。

2.2成本目标管理的作用把成本目标管理运用到医院管理中,不但可有利于降低医院成本,而且对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将技术经济责任制落实到各科室,因为成本目标管理过程中,从目标的制定、分解,到目标的组织实施、考核,都与落实技术经济责任制的责、权、利密切相关,从定目标、定责任、定权利这一角度来说也是相吻合的;(2)有利于加强医院的计划管理。为了使医院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加强计划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围绕实现医院总目标,把成本目标管理落实到科室和个人,把医院的全面计划管理落实到实处,成本目标管理是其重要内容和措施;(3)有利于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成本目标管理可将过去领导要求职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被动方式,改变为把任务、目标、权限下放到各科室,并与科室利益挂钩的方式,这种鼓励科室加强自我管理的办法可激励每位职工的主人翁精神;(4)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成本目标管理的几项原则

3.1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最低化,就是根据成本目标的任务,通过分析降低成本的各种因素,制定可能实现的最低成本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实际管理结果达到最低成本目标。追求医院成本最低化必须注意:(1)要以保证医疗护理质量为前提;(2)要以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为前提,如果社会效益需要,该投入的成本应该投入;(3)注意成本最低化的相对性,各科室部门、各部门之间的实际条件不一样,不能简单要求一刀切;(4)要不断探索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潜力;(5)要注意发挥群众的作用,把握全部影响成本最低化的环节,寻求管理方法,包括最佳的操作规程,最佳的医疗协作配合,最佳诊疗护理过程安排,最佳的医用材料采用,最佳的器械设备物资的管理维修,最少的管理费用开支,最少地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纠纷等。

3.2成本责任制原则医院要全面实现成本目标管理,必须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为基本保证,尤其要明确划清责任的界限范围:(1)院长要对全院成本管理不善,出现严重浪费现象,甚至不应有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负责,要对全院计划不周,各环节衔接不佳,影响成本指标的完成负责,要对因发生严重违背财经纪律而造成成本超支负责;(2)诊疗护理管理部门(医教科和护理部)要对由于安排调度不当而造成的严重影响诊疗护理的工作负责,要对由于医疗护理质量下降招致纠纷明显的增加负责,要对在落实技术经济责任制过程中发现严重浪费医院资源资金的后果负责;(3)物资供应部门要对医用物资供应不及时、物资质量把握不严格而造成影响诊疗护理工作正常进行造成的经济损失负责,要对不按计划采购造成库存积压,或库存保管不善造成变质、损坏、过期失效等各种损失负责;(4)财会部门要对医院资金管理不善,或造成大量物资积压,或造成业务费用开支控制不严而严重超支,或由于违纪违法造成资金被骗或长期拖欠影响医院正常资金流动和效益的情况负责;(5)业务科室要对盲目提出器械物资采购而造成积压或效益不佳,或因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使医院经济蒙受损失,或超定额消耗物资材料和资金造成医疗成本超支的情况负责。总之,要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对造成严重后果者要按章处理。

3.3成本有效化原则成本有效化的核心问题是“有效化”,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产出,要以最少的人力、最省的财力、物力来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的目标任务,因此医院成本目标管理的原则不是追求形式,不是谋求时髦,而应立足于取得效益和效果,使花费的成本都能转化为病人取得的对疾病诊治的成效和质量。

4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

医院科学论文篇(8)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医院科学论文篇(9)

1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论文对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不重视,都以过关为目的,因此,抄袭、剽窃、拼装、组接之风盛行[1-5]。要改变这种风气,需要改变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要求[6-8]。笔者读博士期间曾发表过几篇SCI论文,在毕业后的几年本科教学中开始把其原则应用到本科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来,收到良好效果,故此想探讨如何提高本科生论文的写作能力问题。

SCI论文是学术界公认的论文,其特点一在于规范化,如其论文格式包括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等;特点二在于科学性,如:其数据采集需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数据分析需要采用合理的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等;特点三还包括创新性,强调不重复他人研究,研究新问题,使用新方法,或采用新视角等。

2问题现状及成因

我院公管本科生写论文普遍存在质量不高,抄袭严重,缺乏创新。这些问题与我们本科论文教学的过程存在直接联系。首先是我们的论文教学目标不明确,究竟本科生写的论文达到什么标准,在每一门课上都未直接讲明,并有针对性地训练过,也许我们老师自己也不清楚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其次我们的教材,注重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老师照教材讲,照教材考试,学生记背应付考试已成定式,造成了学生写论文时也抄袭组装他人论文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本科生课程设置太多,而且不是按模块进行,所有的科目都是一上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由于每门课程都是两节连排,一周分散为几次上,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后果是在医学院大家都认为公管理专业是务虚不务实的一个专业。

公共管理专业果真是务虚不务实的专业吗?其实并非如此。公共管理专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虽不像医学专业关注个体,以把单个病人的病治好为目的,但是本专业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其重要程度也不亚于医学其他专业。如,社会保障关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贫困救助、法律援助等密切与社会民生相关的问题;而卫生事业管理关注医疗领域的问题,比如卫生政策的制定的评估与实施的评价,卫生资源管理中的经济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卫生系统管理中的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妇幼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等,这些方面中又有很多值得关注和急待探索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其在本地区的现状还需要做实地调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依据理论,形成假设,并进行调查,如调查群众的对该问题的知晓程度,满意程度以及改进意见等;而且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最好的标准答案,这需要问计于民,然后根据现有的人财物的资源情况,拿出自已的解决办法,因此,学会对本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必然要有创新性。

3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建议及常见的问题

3.1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建议

公管专业的这些特点其实完全可以满足SCI论文写作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论文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创新性进行培训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认为对学生论文写作的培训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要求难度:

(1)在低年级,如一、二年级,可以着手培养学生写文献综述。此项训练可以养成学生在搞研究前先去查阅文献的能力,学会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学会在文中引用他人文献,找到不雷同他人研究的新问题、新视角和新方法;

(2)在高年级,如三年级,应该开始培养培养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实地展开小范围调查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掌握论文的内容取决于问卷设计的内容。培养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问题,了解别人的研究,建立指标条目库,并根据自已的研究问题筛选、设计指标,从而学会问卷设计的一些技能,如设计多少指标条目合适,对指标条目进行归类;其次,需要培训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的相关技能,以及进行质量监控的能力;最后,需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调查数据的特征,进行正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的能力。

(3)在四年级上学期就应该培训学生撰写规范完整的论文的能力。通常学生写的论文会像中学生的论文,夹叙夹议,但是科学论文有自已严格的格式要求,不允许混在一起写,而且这些格式全世界的学者都共同遵守,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并达到科学论文的格式要求。严格按照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政策建议、参考文献这几部分来写。

3.2论文写作的常见的问题

通过几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发现学生按这种规范写论文的各部分,常会遇见以下这些问题:

3.2.1前言部分容易与文献综述混淆。前言中含有浓缩的文献综述,但是还需要指明的不仅有研究背景与现状,还有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需要填补的空白,即使很简练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3.2.2材料与方法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写的太简单。此部分需要学生具体介绍其调查与分析的每一步,如:调查的时间是什么?在哪里调查,调查地有什么特点?研究内容是什么?指标是如何选择的?问卷内容包括什么?如何选择的调查样本,为什么只选这些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如何,是否符合统计学原理?做数据分析的统计学的方法选择哪些?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学方法等。

3.2.3结果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和讨论部分混在一起,夹叙夹议。结果部分内容要求单纯报告调查指标获得的数据是什么,不需要解释说明其意义,而且也不是把图或表中所有的数据都做汇报,只汇报那些具有趋势性的数据,如增大或减少某趋势的数据,即那些可以帮助你说明得出后面结论的有意义的数据。而讨论部分是解释或说明在结果部分汇报的那些数据的意义,以及解释得出这样结果的原因,该部分可以引用文献去说明解释原因。

3.2.4结论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太长,常会出现一些没有前文数据支持的结论。此部分只需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不需要长篇大论;对前文未提及的或没有数据支持的内容不能在此部分做专题讨论。

3.2.5政策建议最常见的问题是跟自已的调查数据结果毫不相关的建议。此部分所提的建议是跟讨论和结论部分的内容一致的,很多同学脱离了前面的内容,不着边际的建议了一番,而很多建议在前文中找不到任何依据。

因此,SCI论文讲究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前后逻辑的严密性,环环相扣,不能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对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大有裨益。

3.2.6参考文献部分最大的问题是格式不统一。尤其是卷、期、页码,或下载的网站及日期没有明确标明,使读者无法追溯文中所引用的文献。

以上这些问题经过老师3-5次的修改都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4结论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看出,高质量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需要我们在本科各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制定明确论文教学目标和计划,并逐年级展开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样才可以打好写出合格的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基础。

虽然这样做可能对学校和老师要求有些高,比如,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写科学论文才会对科研论文的撰写有深刻认识;其次比上常规课费劲大;并且改变学生在中学养成的“填鸭式”学习习惯可能不被很多学生理解,但是这样做确实可以改变学生对本专业的错误观点,并且关注并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起到改变学生不良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关注学以致用,解决社会问题,认识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对改变社会和群众生活所起肩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何晓柯,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透析级遏制对策,行业探讨,2011,10(11):33-35 

[2] 陈雁鸣,高校馆视角下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85-86 

[3] 王广印,刘用生。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09,11:39、63 

[4] 蔺万煌、王华、魏宝阳、苏益。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138-150. 

[5] 蒋芝芸,也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教学与写作-以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毕业生为中心,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162-163. 

[6] 张荷群,施荣连,大学生毕业论文创新内涵的层次性,高等教育研究,2012,8:112-113. 

[7] 张旭,王小梅,任丽,杨永芳。大学生毕业论文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2012,40(15):244-245. 

[8]徐学甫,张晶,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创新实践探究,教育教学,2010,1:67. 

医院科学论文篇(1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过程。目前医学院校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等多个专业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素养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本科生毕业、申请学士学位的前提和依据。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规也对毕业论出了原则性规定,指出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本科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整体质量下滑现象,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因此,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和提高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缺乏足够的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2.论文的选题不科学,存在选题过大过小、论文题目与研究内容不符、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偏低等问题。学生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能力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薄弱,观点、见解缺乏创新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写作能力整体偏低。论文基本格式、图表不规范,分析方法欠科学,抄袭现象存在。

3.指导教师带教学生多,投入精力有限,不能对毕业论文进行详细和深入的指导,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扩张的招生要求,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难以保证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质量。

4.教学资源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环境不能满足学生收集、查找资料和获取实验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和监控欠规范,毕业论文答辩要求不严格,对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不够[2]。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探析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五年制学生大四上学期即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搜集查阅文献、开题等工作,并定期开设论文写作专题辅导讲座。

2.建立研究生、本科生互助机制,提倡团队合作完成有意义和有难度的论题,强化大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基金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和数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实施导师制,实行校内外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研究方向,及时发现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强化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力度,强调指导教师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实验调研、撰写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4.加大对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量满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必备的物质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

5.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观,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督导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长效评价机制[3]。①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完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质量评价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表,严格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将质量标准作为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评定的依据,注重论文的创新性、专业性、规范性和学术性。②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中期、后期“三期”检查指导,实施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督导,抓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三期”检查指导:(1)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优化选题设计,做到选题新颖、难易适中,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宏观上判断选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及时调整难度和工作量。(2)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加强中期检查与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抽查指导教师工作记录、定期研讨情况及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研究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做好预答辩及正式答辩。预答辩是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正式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状况的全面检查和检验。实行答辩资格审查制和全员答辩制度,统一答辩要求,严格评分标准、规范论文答辩程序。建立健全评优制度,做好成绩评定工作,对不合格者督促帮助其整改,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整体提高。“三级”监控督导:教研室通过把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实验(调研)、写作和答辩等环节,注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监控督导,扎实做好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教学院系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过程监控督导,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家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检查工作,主要是针对毕业论文质量和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质量: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及完成情况、学术水平,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状况,以及各院(系)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及管理措施。学校组织专家组以随机抽取、集中检查评价的形式,对各院(系)、各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督查评估,并以现场督导调研的形式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发放指导教师、学生调查问卷,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专项调研。重点是检查毕业论文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环节,依照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及时提出和反馈整改建议。学校通过建立抽审机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反馈制度,形成“检查—反馈—改进—检查”的闭合循环监控系统和长效督导评价运行机制,实施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全程监控督导,从而强化管理与监控力度,推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毕业论文质量[4,5]。对于本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该着力加强毕业论文各环节的科学管理,提高全员意识,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增加指导教师的责任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不断优化、逐步完善毕业论文全过程监控评价保障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波.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14):536.

[2]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11):69-71.

[3]乔瑜.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4):7-9.

[4]王蜀磊.试论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20-23.

上一篇: 履职尽责素质报告 下一篇: 口腔主治医师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