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7 16:28:03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1)

英语是一种语言型学科,语言本身就承载着一定的人文信息,因此,英语是一种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类型。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体现出英语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并不是理智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这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灵魂进行教育,即人文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人文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型学科,不仅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教育阶段,引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体而言,人文教育是促进个体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个体的人文精神,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对社会而言,实施人文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

二、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一)在英语教材中寻找人文教育因素

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材也是一种很好的人文教育教材,英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人文教育就蕴含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可以从实际的生活中提炼出人文精神,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一些人文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英语教材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既包含了国家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信息,这些都是学生人文意识的主要来源,教师要熟练的运用教材,将教材中的英语文化知识和人文教育因素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人文精神熏陶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

由于学校的类型不同,所蕴含的人文教育知识也是不同的,像文科类的高校,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材就蕴含着人文知识,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但是,在理科类高校,没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人文知识比较少,学生很难感受到人文教育。因此,学校要重视人文教育环境的营造,可以定期开办一些人文教育的活动,比如,国学精神讲座、英语知识竞赛等等,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的注重英语知识的实用性,而忽视了人文知识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人文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时展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追求完美的人格,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教师是学生可资效仿的榜样,是美的化身。”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格和人文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人文教育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人文教育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追求目标。在信息多样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有些人们的道德意识开始呈现出滑坡的倾向,需要及时进行人文情怀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人文精神。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英语又作为一种交流语言,可以有效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春辉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2)

教育的多元化以及教育的改革,使得教育的形式变得多样化,甚至利用多媒体和各种方式使得理论教育变得不再枯燥无味,但是基于被教育群体的特殊性,理论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特别是高校中美术院系的学生对理论学习变得抗拒和置之不理,但是作为一名美术生理论性的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面对色彩缤纷的校园生活更是欣喜若狂。新学期伊始,便开始了专业美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在学习专业实践课承德基础不断地积淀理论修养,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专业实践课,特别是在赏析绘画作品和鉴赏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教授油画基础课程的同时也带有理论课程《艺用透视学》,理论教学对我的感触比较大。首先学生们感觉只要画面效果画的好就行了,不用学习别的东西。其实并不然,首先作为一名美术学院的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教师必备的教师素养和教育能力—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只具备画画的能力,同时要具备理解分析和鉴赏画面的能力,并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从不同的切入点剖析画面。

理论学习的意义也是比较深远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理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现象,理论教育在不断分化综合的道路上进一步优化,从而产生了许多分支,我们在对这些分支进行学习掌握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生生、师生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避免因认识不足带来实际行动上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同时我们也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交流活动,也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社会群体现象,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种族和不同的区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学校教育中,教師面对的受教育群体是一批来自不同的城市,接受过不同的家庭教育,感受过不同的社会化境的学生,他们自身也有千差万别的不同,比如手智力、爱好、性格等等,作为一名教师想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抓住关键的核心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当然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在油画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教育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还重要,不仅要有良好的绘画能力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画面的构成需要理论的支撑,画面内容的解读也需要理论的阐述,所以说油画教学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是不不可少的。

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有些极端,但是也不无道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要有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助学习的潜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首先,教师本身作为一个主要因素,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或抑扬顿挫,节奏感要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完全高度集中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纪律方面,单纯的上课点名有点生硬,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无规划的点名提问来促使学生自觉的进入课堂。再次,上课形式多样化,利用第三者媒介来更轻松地完成教学活动,多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视频以及图片都可以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共鸣,通过视频和图片进行理论讲解,达到图文共茂的生动效果,从而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油画学院的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主动的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只有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理论教育本就来源于教育实践,但它又反作用于教学实践,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生通过实践绘画了解绘画理论,然后又通过绘画理论回归绘画实践,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来源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展课本知识,发散思维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主要目的。虽然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一定要培养艺术家,但是美术教育可以挖掘学生们潜在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观察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对艺术品的品鉴能力和对美的兴趣。艺术理论的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塑造审美性和高素质人才的产生,因此高校艺术教学中理论教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带有恐惧感和陌生感,特别是在问题的阐述和作品的理解中不能带有过多的理论分析和过度深奥的文字内容,这样反而会使作品看起来更枯燥乏味,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阐述,先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述所看见的东西,虽然受到了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但是绝对是自己直观亲眼感受所表达的意思,这比在毫无感受之前就灌输某种概念所形成的偏见要好得多。反之,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教学无需理性的指导,恰恰相反,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太多不懂的问题,教师第一时间应该想到直观性的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我们通过对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理解的过程中自然会学会很多知识,通过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时代等等我们都能感受美术作品所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比如油画作品中,用笔的方向及力度,调色油的多少,色彩的饱和度和纯度等等都需要自己去亲身感受和体验。我们知道美术教育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它是人才发展过程中的必修课程。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3)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0802

在面对当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高校大学生都承受巨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他们思想的独立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学生培养自强意识、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心理影响,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发展成精神障碍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研究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效果和专业性,进一步引起高校对心理学知识的重视,不断提升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水平。

1心理学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

对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研究,首先必须要对心理学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解,才能在现有基础上找到新的突破,更好的为重视心理学知识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1.1心理学的内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基础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知识、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测量学知识和咨询心理学知识等。

心理现象主要由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心理过程又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而认知过程又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心理过程的基础,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心理过程伴随着人的所有生产活动,人的意志对行为产生调节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来掌控在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心理个性也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两个方面,它是在社会历史的条件下和人自身的生理机能下形成和发展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能力、性格和兴趣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是指人们的思想倾向和心理倾向,包括如信念、理想、动机等因素。信念、理想这些心理倾向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的作用,并影响着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心理过程与个性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只要对象和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展的规律性、心理过程与个性相互关系的一门规律性的科学。

1.2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内容,对其社会成员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育是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是一种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科学,其主要包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用相应的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思想等内容,对其教育对象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高校思政教育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政治道德影响、人格塑造、心理素质提升等教育内容组成。

1.3心理学知识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知识与高校思政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两者互相依存。只有学好心理学知识,才能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当然,心理学知识也是高校思政教育中必备的知识构成,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可见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其次,两者又有区别。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他们的研究目的是有区别的,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心态,消除烦恼,促进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而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从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心理学的是以个体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为研究中心,从而指导整个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重点则是传播社会观念,引导价值取向,培养和教化个体的政治态度和道德责任感。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以提高人的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德,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学理论的支撑,心理学知识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不论是从心理学的理论还是实际测量来说,都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依据,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学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合,才能更加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心理学知识在高校思政教育重要性的研究

人类的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同样如此。只有以心理学知识的积极指导作用,才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才能更好的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思想等多方面的问题,可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心理学知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就从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和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两个方面来阐述。

2.1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心理学理论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1.1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加教育的科技含量,提高教育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把感觉、思维、想象、记忆等揭示的规律融入到教学中去,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了解高校学生的真实需要与动机,从而及时抓住思想苗头,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更好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1.2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支撑作用。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研究人类的潜在的美德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对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的差异分析中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看,学者差别式的教育方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每个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2弥补高校思政工作的不足

当代高校学生面对着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要求我们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面对现实,在保障其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才能更好的保障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其心理发展规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好的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不足。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心理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要积极学习和完善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不足,弥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陷,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高校学生、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根本上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把心理学知识更好的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弥补原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的教育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增俊.当代国际教育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during current undergraduates, and proposes the importance of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finally gives some workable measures in order to give us references for the subject.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importance

引 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的发展,社会的文明也正在向高水平前进,然而社会的各种问题也凸显出来,如就业难、看病难等。加之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发展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将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承受着极大的挑战,也逐渐成为一个心理危机高发的群体。我们必须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的重要文件。这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这些文件也为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学校的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为国家提供高素质人才储备,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

2、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更加的广泛和科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心理测试软件不断被开发出来,应用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在心理咨询方面,除了电话外,各高校还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开通了网络咨询和交流平台,提供了心理测试和在线咨询服务。大多数学生也开始认识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同时也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却忽视了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预防教育,或者是没有足够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正确引导的教育,缺乏心理疾病的防御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念。

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研究,还有学校领导对这方面教育的不耐心等因素,出现了阶段性重视的现象以及重视个体严重心理障碍问题的事后处理,轻松对学生心理保健的预防工作,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校学生工作的地位较低,实施心理教育措施得不到校领导的有力支持[2]。

3、心理健康教育被混同于德育

近年来,一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导致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视为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处理。而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占一大部分,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向德育化倾斜,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

二、 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健康的心理可以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所必备的,同时保证了在大学时代的健康成长,也为将来更快的融入社会提高了有力条件,而且也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3]。

(二)健康的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性

大学生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努力的拼搏,告别枯燥无味的高中时代,来到理想中的大学,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从家中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时期到现在的完全依靠自己。对于这个阶段的过渡,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尽快的克服种种不适应的情况,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主动去适应新环境,度过美好而充实的大学生活。

(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心理基石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大学生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增强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让自己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的确立自己正确的选择,向着自己的目标发起挑战,为以后事业的成功夯实心理基础。

(四)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

大学生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个体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思想活跃、善于思考、参与意识强、朝气蓬勃这些都是当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的表现,而这些都与个性心理的培养密不可分,因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为祖国未来和谐发展的主要力量,校领导应该全方位的注重学生的发展,不仅抓好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知识上得到充实的同时在心理上也能良好的发展[4]。

对于刚进入的学校的学生来讲,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重要,因为心理素质档案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可以帮助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在学生刚一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测试,并且根据测试结果建立起学生的心理素质档案。同时,学校还应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动性和阶段性,适时在学生中开展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心理测验,以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另外,学校可以利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修养。学校应普遍开设诸如《心理学》之类相关的课程,此类课程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不少大学生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自我调谐、自我解脱的能力较差,以致遇到一点挫折就不能自拔。通过心理教育,能使学生更具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全面素质;通过听取咨询对象的主诉和交谈,给对象以建议、暗示或诱缓解其心理矛盾,扭转其心理偏差,扫除其心理障碍,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尝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及专题咨询。作为一个青年群体,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普遍性。针对大学生中较为集中的问题举办心理学讲座和专题咨询,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针对恋爱心理、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良好的群体心理机制、如何摆脱困境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和环境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引导。

我们始终要把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教育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因此,除了社会和学校,家长对于学校以及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也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理解。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工作,需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其他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好这项工作,培养健康、向上等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还取决于心理教师的师资力量。校领导要加强对心理教师的教育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积极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交流,从而,有利于教师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在教师。学校需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鼓励教育心理学科组的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学习,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承担对其他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术与方法的任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开展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发展思路。再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让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走进课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大同小异,最终还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性,心理教育,能使学生更具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全面素质;通过听取咨询对象的主诉和交谈,给对象以建议、暗示或诱导缓解其心理矛盾,扭转其心理偏差,扫除其心理障碍,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尝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结语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多方位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事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5)

一、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的素质,是人的身心中内在的品质因素。各种内在品质因素的综合,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或称综合素质,而不是指特定技术、某种学识、某种业务,而是我们讲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的各种内在品质因素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

近年职业教育教育重心争论一直存在,当前如何即体现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又兼顾基本素质教育要求。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研究者的共识。追根溯源职业教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据学生在达到职业能力的各种素质发展的要求,对教育目标、教育任务和内容及课程设置等进行全面统筹和规划,美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而且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许多高职院校把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和美术选修课等。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光是能有一技术之长而且要智商、情商、德商、逆商、胆商、财商、心商、志商、灵商、健商、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人的综合素质才是个人价值的标准。学生的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促使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教育,特别重视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我们将美术学习或者说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的目的,肯定不仅仅是学生一门图画、绘画的常识,掌握雕塑、国画等技能技巧的所谓调节大学生业余爱好“调剂性”的课程了,而更应该是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艺术情感的培养、健全身心的课程。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对教育对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艺术各种手段和教育对象进行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通过美术教育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二)高职学校美术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必要性

学生的人文教育也是一种铸造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灵魂教育、人性教育,它以人的精神和品质完善为最高目标,以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和宣泄,心智得到启迪充实、品格得到完善,使心灵和身体都倒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美术教育又是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很重要的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方式。从先进的人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是东方教育方式还是西方教育理念,大凡有成效和影响的教育都很重视美术教育。在我国古代,琴棋书画是是指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职业院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当然不仅仅包括职业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而应该既要有职业技术教育,拓宽技能知识,发展智慧,提高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更要加强人文教育。只有加强和重视人文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自我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从理性学习转为情感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应付学习转为主动去学习,从为考试而学习转为完善自我而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心理和生理的和谐发展。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所谓“育人”,就是要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其终极目标是人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以“育人”为目标,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与实践,而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积累。

二、美术教育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服务、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人才的使命,高技能人才一个最重要价值体现就是要有创新精神。一个循规蹈矩、墨守陈规、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思考总结,并不断改进创新提高的人,对社会和自我的发展进步很难会有太大的贡献和成就。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提高学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培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课程。

其次,美术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可以源源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教育在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美术课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成效的课程之一。当前在美术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美术课的重要任务。

最后,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特有的独特魅力和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和人才价值观念的更新,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衡量教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美术教育里,美术的理论知识和运用它的技巧和技能只是达到它教学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美术教的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新力,并将之应用于学习、职业和生活,那么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三、美术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术教育很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美术教育的手段促进心理健康。在国外很长时间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心理医生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发现美术艺术作品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相连。

心理教育是以学生的健康心理为目标,在培养发展从学生个性完善的教育。它和德、智、体、美、劳诸育并驾齐驱,同步发展,是教育整体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子系统。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功能前面已经提到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的基本和知识,更不是掌握一两项美术工艺制作技巧,它应该是学生通过老师的授课心理通过艺术引导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不良的心理问题得到宣泄、疗治和矫正,潜在的能力得到协调和发展,提高人的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和用人单位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也逐渐地有能力接受毕业生的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代表,美术教育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最热衷的一个选择。美术教育能健全学生大脑开发智力,能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能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良好的个性。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6)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善教学目的所收集的与教学有关档案资料。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展示教学进展和教学成果。电子教学档案就是数字化的教学档案,大多以网页形式出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档案以电子档形式存储在磁盘或硬盘里。相对传统纸质教学档案,电子教学档案的管理具有大容量信息储存、信息转换快速等特点。

1电子教学档案在当前工作的重要性

1.1电子教学档案超强的信息处理能

力和信息共享能力因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大大地提高,传统的纸质教学档案逐渐显现其弊端,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纰漏,无法满足当前的档案管理需求。而电子教学档案具有大容量存储和快速的信息转换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且电子教学档案能将声音、影像及文字等信息集成储存,增加档案的可视性和可读性,充实了档案内容。传统的纸质档案不适合远距离传阅,容易造成传阅的途中破损甚至遗失,而电子教学档案可以非常便利的远程交流和共享,同时也节省了档案人员对档案进行分类排序及搜索等工作,只需简单的文字搜索便可快捷地找到想要的资料。

1.2存储便利,节约档案管理成本

传统纸质档案对存储环境条件也是有要求的,需存储在适合的温度、适合的湿度及适宜的微生物环境中,而电子教学档案可以大容量的存储在磁盘、硬盘及网络虚拟硬盘等,具有安全度高、易保存的特点。纸质档案花费大量的纸张,存储过程中的防潮防虫,电子档案则省去了这一过程的花费,节约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1.3电子教学档案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出参考

电子教学档案中涵盖了历任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研究和教学方法上的探讨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成果的积累;反映本校的重大科技研究成果及创新成果的影像资料;中外一些影响的教授、专家、知名人士来我校讲学及开展与学术相关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这些都可以作为电子教学档案的宝贵财富,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以借鉴。

2规范和完善电子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充实高校档案馆藏

明确电子教学档案归档范畴,加强电子档案收录力度,充实电子档案库的信息资源。各种有归档价值的资料须认真仔细地收集整理进行归档,结合本校教学的情况,将电子教学档案系统汇总如下若干部分:

2.1综合系统

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指导文件;高校改革、教学目标、学制、培养规格等各方面的指示办法;学校规划部署、教学规章制度;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本校一些优秀教学质量的评奖材料等以电子档形式储存。

2.2学科同实验室配置建设系统

含上级相关学科、专业的设置以及实验室的建设相关材料文件;学科实验室的论证和评估、申报及审批材料;本校重点学科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材料;学科专业同实验室建设的计划及总结的相关材料报表。

3高校电子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3.1高校电子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相关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

多数电子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去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导致一些电子教学档案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多数电子教学档案被忽略在了管理范围之外。

3.1.2对电子教学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缺乏与之相关规章制度,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对其管理意识不强,高校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档案有变动,维护、迁动等相关流程工作量也较庞大而将传统的纸质转变为电子档案也加重了档案员工的工作负担。

3.1.3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有待提高

时代科技进步迅速,电子教学档案管理离不开电脑以及与档案管理有关的软件的使用。无论是计算机的硬件还是软件的使用,对管理人员都是有一定的专业化要求。目前在电子教学档案管理方面缺乏专业化队伍和现代化管理技术,这两方面都有待提高。

3.2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管理措施

3.2.1完善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需从收集、归档两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在高校和院系进行,所以须设立两级管理结构,即校档案管理室和各院系档案管理室,而校档案室主要以指导工作为主,院系档案室则以实施各项事务为主,各行其责。

3.2.2充实电子档案管理队伍,提高业务能力

高校领导要意识到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经费投入,为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配备计算机和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参加档案业务业培训,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实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3.2.3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意识,确保电子档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建立一套安全防范机制,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比如防火墙的安装、定期杀毒、病毒库的定期更新等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保密制度并严格遵守,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须对所有文档进行备份,同时数据管理部门也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防止意外事故造成电子教学档案损坏和丢失。

4总结

教学档案的“电子化”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电子档案”也将逐渐成为高校教学档案的主体,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档案管理中要有意识地注重“电子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和保存,只有搞好了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教学工作服务,才能真正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所在,高校应在电子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加大力度,让电子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中发挥其独特作用,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7)

【 abstract 】 normal teaching order teaching secretary security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its teaching management work in affinity gradually show import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enhancement teaching secretary affinity, the cause of the lack of affinity, find out the enhancement and cultivate teaching secretary of affinity way.

【 key words 】 teaching secretary,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affinity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最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是领导与教师、系部与职能部门各科室、师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作用,对保障本部门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行和教学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影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效果的因素很多,高校教学秘书亲和力在其中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教学秘书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证。

一、高校教学秘书亲和力

亲和力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教学秘书工作是服务师生、协调各部门关系的纽带和桥梁,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要以独特的品质、行为去影响、带动服务的对象。教学秘书亲和力即是指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服务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与职能部门和兄弟院系融洽关系以及所产生的亲近、和谐、凝聚的力量,由此形成工作的威信力、说服力。增强“亲和力“,是教学秘书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教学秘书工作新的特点。

二、增强高校教学秘书亲和力的必要性

1、服务性工作特点的需要

良好的管理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服务。教学秘书工作宗旨就是为教学服务和为师生服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尽心尽职,真正使教师、学生感到满意。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中,与师生朝夕相处,他们对教学管理的要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良好的服务观。服务好每一位师生,这也是高校教学秘书的基本品格所在,是对高校教学秘书的道德人格提出的基本要求。亲和力弱的教学秘书,容易无视师生的需求,导致与师生关系产生疏离、隔阂甚至对抗,在处理问题时易产生矛盾与冲突;亲和力强的教学秘书,与师生间关系和谐、融洽,交流互动,从而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顺利地解决问题。

2、协调性工作特点的需要。

教学秘书除了为教学服务和为师生服务之外,它还扮演者教学过程中的协调者与沟通者,维护、支撑、协调教学信息的畅通无阻、和谐有序。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系就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因此,教学秘书需要借助有效的沟通手段协调积极主动与教务处、兄弟系部及其他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融洽关系。我们知道,亲和力强首先是一种友好、相互尊重的表示,它使得有联系的双方能够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意识和趋向意识以及共同作用的力量。亲和力强是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有了合作意识,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亲如一家,合为一体。

3、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需要。

教学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师生、与各职能部门各科室的领导、同事协调配合。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思想就是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之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中。通过人性管理,教学秘书能够协调、组织学院领导与各教学部门的关系,调动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在工作理念和方法上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培养和增强亲和力,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努力为师生营造和睦、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 高校教学秘书缺乏亲和力的原因

由于思想观念陈旧,高校对教学秘书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忽略了教学秘书在教学环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有些领导乃至普通教师始终认为教学秘书工作是一个可有可无,谁都能干,都能干好的岗位,认为教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处理一些简单性的事务,如接电话、开会记录、印发文件、整理档案、统计教师工作量等。由于这些错误的认识,教学秘书往往在人员配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干部聘任、职称评定及评奖评优等方面都得不到相对公平的待遇。此外,由于多数学校没有明确教学秘书工作职责内容,教学秘书往往承担教学管理之外许多行政事务,如充当领导和教师的“传话筒”、 “救火员”及 “跑腿”的角色,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秘书的工作量,一旦中间出现差错就会认为是教学秘书的责任。因此,教学秘书工作定位不清,工作发展前景不明朗以及缺乏相应的培训、晋升机制,极大地削弱了教学秘书工作的责任心。

2、教学管理能力较低。

这是高校教学制度和教学秘书自身原因造成的,许多高校对教学秘书人员重使用轻培养,教学秘书承担着过多工作,却没有对教学秘书提供培训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相当一部分的教学秘书未经历过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管理仍停留在“事务型”、“经验型”管理水平上,导致教学秘书的知识更新严重不足、现代信息意识薄弱,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3、教学秘书个人亲和力意识欠缺。

教学秘书“身在曹营心在汉”。由于教学秘书待遇低,学校重视不够,教学秘书超额的工作量与较低的收入不相匹配,待遇的不公以及发展前景不明朗打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使得许多的教学秘书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容易造成许多教学秘书把工作当跳板,整天想着考研、想着如何转岗,想着如何成为专业老师,工作经常不在状态,认为只要保证工作不出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想着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协调各方关系,思想上普遍存在着失落感、压抑感、困惑感与危机感。

四、培养和增强教学秘书亲和力的途径

良好的工作保障机制是培养和增强教学秘书的亲和力物质基础。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肯定教学秘书工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学秘书的待遇,包括经济待遇和行政待遇。明确教学秘书的职责范围,真正让教学秘书从额外的行政事务中回归到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学校各级领导要主动关心教学秘书的成长成才,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给予教学秘书提升的机会,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学秘书投入到教学第一线,开展教学研究,鼓励他们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从而增强教学秘书归属感、自信心。

2、树立科学服务观,重视亲和力作用

良好的管理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服务。教学秘书工作职责是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称职、亲和力强的教学秘书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找准位置,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过程中,教学秘书还要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只有了解、熟悉服务对象,保证信息畅通,协作关系良好,才能做到积极主动、耐心细致、热情周到服务。通过周到的服务,教学秘书赢得师生的信任与配合。而和谐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和精神源泉。

3、注重品行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亲和力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品行。良好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是增强教学秘书亲和力的重要筹码。具有良好品行的教学秘书可以让师生“亲其师,信其道 ”,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释放出强大的亲和力,教学秘书除了具备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外,还必须从思想上认同和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光明磊落,品行端正;在工作中实事求是,讲究民主,讲求效率,处事公正。同时,还应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努力做到讲话风趣幽默,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4.加强规范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提高自身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工作虽然千头万绪、繁忙琐碎,但只要通过科学管理方法、良好的协调能力,将教学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性安排,获得教学工作的最佳效果。教学秘书必须在教学管理过程实现规范化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学秘书实施规范化管理,把握工作规律,养成“急重优先,轻缓推后,急而不躁,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配合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换位思考,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及”,激励师生参与到管理中。规范化与人性化管理二者有机结合,是增强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秘书的亲和力,是教学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完成的有力保证,是强化教学秘书与学院领导、部门领导、师生关系的粘合剂,是加强教学秘书与学院领导、部门领导、师生之间交流的油。教学秘书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亲和力,努力构建和谐、和睦的工作环境,才能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8)

中国西部天高地阔、神奇壮美、人杰地灵,几十个民族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其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各不相同。在西部的大范围内,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兼而有之,自成体系。这里的高原、冰川、绿洲、草原、峡谷、戈壁、大漠、驼队、雪域的展示都深深地蕴含着当代人的历史意识与人文观念。西部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民族间都有其各自的音乐特点,在中国乐坛上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局面形成了西部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元化。[1]

追溯历史的长河,每一次中外音乐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都有中国西部音乐色泽独特的华彩乐章,都有中国西部音乐强劲的交响;都有中国西部音乐不可抹煞、不可克隆、不可小视的展现。盛唐时中原音乐与西域、中亚音乐的交融,延安时期红红火火的革命音乐的热潮,新中国成立初期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通俗歌坛的“西北风”……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艺术生活的丰富与水准的提高,人们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部民族音乐艺术已成为在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并俱正在形成一种具有民族性、科学性与时代性的新型西部民族音乐艺术。[2]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广大音乐界同仁的积极努力下,使得有关民族民间音乐的课程在某些音乐院校及有师资条件的高等院校已有开设,但西部民族民间音乐还不太普及,仍处在一种边缘地位,大多数高等院校及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对西部民族民间音乐课的开设还不够重视。音乐理论的基础大多是西方的,而西方音乐理论教学的移入即是整体的又是系统的,所以,西部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是少之又少,几乎是断层的。[3]

在高校开设西部民族民间音乐教育课程,能让大学生了解西部民族民间音乐在内的完整的中国音乐历史,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西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千百年来世界各民族文明积淀的结果,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安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民族精神、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都有着巨大的价值。[4]

高等院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和职能。新世纪以来,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到各类高等学校,都特别强调直接为社会服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而且,高等院校的唯一职能是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更要考虑人的发展的需要。西部民族民间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既可以调动学生个人兴趣、个性、能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又可以发挥对教育内容的个人本位需要和社会本位需要的积极作用,还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融合能力,使他们学会尊重和团结来自不同民族地区的人,理解和包容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和促进民族意识,培养大学生新型的学习和教育理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5]

西部民间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既会对原生态音乐起到很好的普及和传播作用,又会促进当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还会有利于对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人们对西部民族民间音乐会有较为成熟的审美和理解,更深刻地体验到它的魅力所在,进而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心以及尊重并保护西部民间音乐的意识,促进民族音乐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西部民间音乐进入高校,它不仅仅是一种特色,更是一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情和文化品格,它既能弥补高校教学领域里单一的现状,又能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西部民间音乐进入高校,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将会给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增添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域色彩,它还会给高校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教学和音乐创作增添新的音乐元素和民俗色彩。西部民间音乐在高校,能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西部各民族在中国音乐历史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著成就,这对于充实高校音乐教材,拓宽师资教学视野,拓展专业教学思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传承、弘扬西部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关注和支持西部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让地方民间音乐这一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瑰宝在国内外的高等学府和艺术领域里绽放异彩,使更多的师生、学者和人民了解并热爱西部民间音乐文化。[6]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65-267.

[2]冯光钰,王桂芹.现代视野中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传统音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3.1.

[3]邹俊杰等.音乐历史疆域的拓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

[4][日]德丸吉彦.音乐社会学[A].音乐词典词条汇集[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5]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保护行动成果丰硕. ?中国民族报 2004.03.19第1版

[6]杨宏伟.浅议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30―32

[7]吕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总序[Jl .音乐研究1992,(3)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9)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两大任务。教学与科研应有机结合,教学脱离科研,就是缺乏观点和灵魂的教育。自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教育、科研的互补作用更显突出,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重要性在于:

科研促进教学。在普通高等院校,教学是主要任务,而教师是直接的知识传授者,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科研对教学有着极大促进作用。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研。首先,开展科研必须追踪学科新进展,查阅大量文献,及时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融汇贯通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科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通过对未知领域或疑难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思想,培养教师开拓创新精神,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和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

其次,科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更应通过科研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习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际上,教师致力于科研的行为,往往对学生的创造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科研成果对学生又起到巨大的带动和激励作用。这样,一种勤奋向上,精益求精的优良学风也就形成起来。

科研有利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根本性的任务,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科研、人才培养等。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坚强动力。科学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学科是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总结成理论体系而逐步形成的,新学科的产生也常带来重要科研成果的诞生。―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其科研成果在国际或国内处于何水平。而在某个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边缘学科或分支学科。而这些新学科的产生,在学科与学科交融过程中,反过来又能促进科研实验窒的建设。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成绩会使得学术声誉得到提升,形成好的学科建设氛围,也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学校及学科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科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然而时而我国多数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很多医学教材,内容比较枯燥,难以营造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精心准备,结合一些科研热点,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颖有趣的内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开设一些科研实验设计课程,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药物或动物材料,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学生的课题研究。科研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各类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近年来国家鼓励高校组织本科生申请校级研究项目,并尽力为他们创造科研条件,提供相关的实验室条件,同时配备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研究,给学生提供了科技创新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工作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培育了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能促进教学水平,并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大学本科教学必须结合科研,但目前许多教师长期只搞教学,不搞科研,久而久之,脱离科研,难以提高自身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摒除以下不良心态,如封闭心态,有的教师谈到教研教改,总认为自己不行,比如学历不高,缺乏教研教改经验,教学负担重无时间分心;依赖心态。部分教师在开展教研教改方面没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开展创新性工作,但又担心落伍,于是总依靠同事搭顺风车,而自身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工作。虚荣心态,少部分教师,注重自我价值定位,及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所做的教改尝试不是教学实际的需求,而是迎合领导的偏好,失去了教改的实际意义。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篇(10)

勤工助学是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在学校内外参加,以获得报酬的各种有偿服务或劳动。勤工助学能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学会自强自立。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能深入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培养和发展组织管理、生活理财、人际交往、自我调整、规划创新等多种能力。引导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建一个完善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在高校育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校的学费给高校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贫困生家庭带来了重重考验。据统计得出,高校贫困生每年都以一定的数量增加,这意味着要承受高校学费所带来的学习、心理、生活等压力的人会越多,这一严峻趋势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关心高校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自2000年以来,要求各个高校务必创建“绿色通道”制度,该制度规定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录取入校时,在核实个人情况后,要分别实施不同的自助措施,保障每位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并且能够享受到由国家初步建立的包含奖、助、贷、勤、补、减等多元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规定各大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抽取10%的资金,用于发放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报酬以及利用这些资金开展各种相关的资助工作。

二、勤工助学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取得相应报酬,这种资助要比直接给予他们补贴效果好。高校在实践探索中已经逐步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跟常规发放的助学金不同,勤工助学能让学生理解通过劳动来助学这一良好的育人方法。在勤工助学中,大学生能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与劳动的艰辛,可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养成艰苦朴素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与锻炼交际能力。勤工助学提供了一个让大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增值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在成才的道路上自强不息,克服困难逆境,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积累自信与经验,为今后步入社会生活、工作做好准备。

三、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不可忽视勤工助学对在校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目前社会市场竞争激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是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的王道。大部分大学生在通过艰苦劳动后获取报酬才能理解父母赚钱的不易,父母培养自己学习的不易,这样有助于他们向往自力更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在勤工助学中锻炼了他们的身体,让他们拥有了良好的身体。勤工助学让大学生有了接触社会、认识与了解社会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启发他们用功学习,奋发向上,有助于大学生宏观把握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劳动工作纪律及条理的生活习惯。

四、勤工助学在大学生知识拓展中的重要性

勤工助学能大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在校大学生的知识面来自于书本与自身实践。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局限性,大学生在实践中吸取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掌握更多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华与提供更好的实践服务,同时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过程中检测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从中锻炼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勤工助学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中、适应社会与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工助学已成为帮助大学生培养各项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勤工助学可使大学生在接触新事物与问题时,能积极去思考。正是这些对事物与问题的体现,促进了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勤工助学让大学生有机会去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习惯。参加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能培养合理的时间观念与协调自身精力的能力,在不耽误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勤工助学给予大学生的经济收入让大学生有了理财能力的锻炼机会,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合理的理财与消费观念。在勤工助学中,大学生有了广阔的交际空间,这样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可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将不断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了经济、思想、知识、能力等收获,有效缓解经济压力,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了解社会,确定人生发展目标,更有自信地去开拓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若乒.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建设,2011.

上一篇: 工程验收审计 下一篇: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