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标准化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6 16:29:24

合同标准化管理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1)

核电站包括材料、化学、机械、电子及其核物理等领域,是一个集现代高技术凝聚的企业,它的合同管理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的有效管理。

一、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概述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大多数时候,企业会从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合同管理标准,包括建立程序化合同管理体系,形成规范化合同程序、模式、内容及措施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原则。在进行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首先,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要具有合法性,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法令,这是最基础的特点。

其次,要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合同标准,把推荐性和强制性特点,完美有效的结合起来。制定企业合同标准时,在管理程序与职责内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合同签订者、合同类型,在不违背基本原则,保证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适时的对合同标准做出一些改变,体现合同的实用性原则。

最后,作为企业而存在那就离不开利益一说,在所有原则都遵循的情况下,会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需求,换取更大程度上的利益,这也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利益兼顾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核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

(一)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体系

(1)合同管理指导原则。合同管理指导原则是指按照《合同与采购手册》的内容规定及其包含的管理程序来进行企业管理的一种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合同管理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选择信誉度高,财力物力雄厚的承包商进行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充分考虑我国核电业的发展前景及自身的现状,努力的建立多元成熟化的核电市场。经济与效率是合同签订的基础要求,因此合同的形成一般都采用既经济又有效率的办法来尽全力满足所需产品的质量要求,还要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按照核电站自身的技术性,采用适合的先进技术,防止一味的追求高、尖、精技术要求。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的合同管理,更加利于通过各方来共同制衡防范风险,减少贪污犯罪出现的几率。例如中核集团下的某核电站,在企业合同管理上,就利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与协作,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成效,降低了的出现,是反腐保廉、公正、公平、通力协作成功的代表。

(2)合同的组织设计。核电站依照合同管理的要求,成立了由各个不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体系。包括按照合同要求而提供服务或物质采购的立项申请部门(又称用户部门);统一对公司的某类资产或业务部门进行调度协调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同时对符合公司管理政策的一系列规定负有责任的商务部门;审查、监督承包商所供材料质量的质量保证部门;预控、编制核电企业的预算和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部门以及对企业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审计部门等。

(3)合同的运作模式。企业合同管理的部门大都采用矩形式运作,不同的合同工作,选派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采购组进行工作,在工作结束后自动解散回归原部门。这种管理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适当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与腐败现象的产生,进一步确保企业的公正廉洁。

但是,矩形式的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在采购项目组中,容易增加商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而忽略其的权力,也会滋生出责任心降低、双重指挥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完成的进度。在这个问题上,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权限与授权制度进行解决,分为3个不同层面的权限限制:由商务部门直接决定500-3000美元的采购案;3000-50000美元的采购,则需要有三家及其以上的询价措施,共同填写合同签订的推荐书,交由与之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而在50000美元以上的,则需要商务部门、立项申请部门、预算控制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组成专项小组,进行合同管理的相关事宜。当然在合同的批准上,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财务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如下图所示。

(二)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措施

核电站的合同标准化在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因此核电站采用了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合同管理标准化进行了改进提高。

(1)定期对合同管理程序进行完善梳理。在核电企业合同管理下,要建立管理程序梳理制度,同时建立对合同管理问题的反馈渠道,定期对所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梳理与总结,及时对合理的意见进行采纳,增补或修订不适宜企业合同标准化管理的程序,以确保合同管理程序的适用及有效性。

(2)制定企业合同的标准范本。核电企业所涉及领域广,签订的合同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业务的不同,要制定出不同标准的合同格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合同签订条款不一的问题,降低了合同签订的风险,提高了企业合同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3)形成标准的采购流程。在采购过程中,为了防止企业因为采购流程的不规范,或是采购人员能力不足使得采购出现偏差等,必须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化的采购程序。

三、结语

核电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核电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它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合理的合同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完成对核电企业的管理,获取更大程度上的效益。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2)

作者简介:宋鹏(1980-),男,山东省青岛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邮电经济;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更是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的各类私营或公办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的涌现出来,在这其中,邮电企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引人瞩目。但是,伴随着邮电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在邮电企业发展所显现出来的众多问题中,关于经济合同标准化方面的问题与漏洞就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一个企业中,无论是外部的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的入职上岗,合同的签订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一旦合同中存在漏洞,轻则企业内部离心离德,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甚至有可能卷入到繁杂的法律官司风波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因此遭受到灭顶性的打击。所以,对于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应重视并加以完善,使经济合同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邮电企业的经营活动,以保证邮电企业的有序发展,对邮电产业的繁荣稳定加以保障。

一、强化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问题

随着邮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司法方面的合同纠纷问题日渐严重。归其原因,是在于我国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存在漏洞,合同条款不完备、合同内同模糊不清存在歧义则是合同中漏洞的主要表现形式。面对这种问题,就应当建立邮电企业的合同标准化机制,使合同的订立手续更加快捷、简便。毕竟,在当前快节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生产经营的周转速度还是生活节奏的运动速度都在呈现加快的趋势,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合同的证明效果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在当前时期,无论签订什么样的合同,都需要不断的进行邀约、反邀约和再邀约,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在人为方面阻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效率,违背了现今社会快节奏的社会潮流。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加快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立进程,在保证合同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应基础之上,简化合同的签订环节和订立过程,以节省时间,增加效率,让合同的签订符合先进社会的快节奏潮流,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建立一种理想的合同签订标准,加快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其独特的社会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合同签订模式都非常成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合同标准化机制早已发展并应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千百次的实际应用中,已经成为一门具备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现如今,标准合同的条文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已经可以说是无懈可击。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少出现因合同条文不完备而出现的法律纠纷,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也很少出现因合同内容的歧义而出现的争执,投机者也很难从合同内容中发现漏洞从而谋取利益。所以,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机制的建立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合同机制,从中汲取对我国标准合同机制的建立有益的部分,在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属于我国的标准合同机制,以促进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标准化,引导邮电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使我国司法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完善,最终加快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前进脚步。

在当前时期,我国并没有出台具备指导意义或行政意义的合同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致使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条文尚不完善,合同内容不具体。但是,不能因此对合同的标准化问题不重视,我国邮电企业要强化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标准合同条文和流程的学习,尽快的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机制,减少邮电企业因合同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使我国邮电企业的发展迈入正常的轨道之中。

二、邮电经济合同的管理问题

对于有点企业来说,经济合同的管理问题是重中之重。1995年,国家邮电部门就出台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以正规文字条文的形式加强了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力度,这足见国家对于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并且,加强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预防合同纠纷,促使邮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邮电企业的经营合同管理即是,邮电企业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上级专管机关对一定时间内已签订或正在执行的经济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此为依据调整企业经济合同方面所存在的纠纷,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经济合同制度虽然在邮电企业中推行发展了很多年,但大量的企业工作和管理人员对于经济合同制度的认识度及其重要性并不重视,在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时的把握度不足,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完善,致使经济合同方面的司法纠纷产生频繁。因此,要在邮政企业中加强对于合同法规的教育,加深企业职工对于经济合同制度的了解,并保证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解劝、用语准确、手续完备,合同的整个内容、形式和主体合理合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

从法律上来说,企业订立经济合同属于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合同的义务履行方面,一切法律后果由企业承担,并且其中的法律条款对于邮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力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工作,经济合同管理也是邮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经济合同管理的加强,还有利于合同纠纷的预防。在当前时期,存在大量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漏洞进行经济诈骗等违法活动的犯罪分子,他们利用经济合同中的漏洞签订假合同,使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并从中赚取钱财,这种行为使邮电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面对这种利用经济合同漏洞进行经济诈骗的违法行为,就应该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在合同签订前调查对方的信用评级和正常财政收入,加强对于合同条文内容的审查和监督。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经济合同的纠纷,预防经济诈骗的发生几率,避免邮电企业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3)

一、合同管理制度动态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机构都要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是基础,制度的执行是关键。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项目管理机构建立之初的制度随着管理工作的推进,管理范围和形势的变化,很多制度已经成为工作的制约和瓶颈。所谓不破不立,对原有制度的修订和改进是一个永远都没有止境的工作。比如项目管理机构建立之初的合同内审制度一般是比较粗糙的,审核部门少,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人不知情,对合同的顺利履行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内部审批制度就改成所有部门负责人都参与的人人皆知的制度,但在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又发现这样的内审制度有着主次不清的毛病。目前内审制度经过调整已经变得主次分明、合理有效了。举这样一个例子,只是说明合同管理制度化,不只是包含对既有制度的执行,还应该包含对制度的修正。即合同管理制度动态化。

二、合同分类清晰化

项目管理机构管理的项目种类多,既有地方项目,又有更新改造项目又有国家铁路建设项目,还有保密项目。这给合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经手的各类合同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地方法规、行业的规章,又要符合铁道部和铁路局相关规定,这就需要吃透大量法规和路局文件,才能做到拿到一个合同就知道从哪里下手办理。项目管理机构须针对本项目常见的合同整理出一套细化的合同办理思路,拿到任何一个合同,就把它放到这个框架中,也就是对合同进行分类,按类办理。

对合同的清晰分类看似是合同管理中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却直接关系到合同处理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好,会为以后的合同审计等工作带来坏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三、合同成本目标化

项目管理机构投资控制的任务很重。由于工期长、经济形势变化快,鉴修概算批复期的物价指数、人工成本等影响合同成本的因素在项目中相关合同实际签订时会有较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有时是对成本控制有利的,但大多数时候是不利的。这就对合同签订的成本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超概算为基本目标,能有所降造、合同成本最小化是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管理机构在合同管理中以合同签订流程清晰化、签订过程主管化、成本控制层次化为原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四、合同签订流程清晰化、签订过程主管化、成本控制层次化

项目管理机构须形成较为合理的合同签订过程管理程序。由于项目管理机构签订的合同大多数具有较多的专业元素,这就决定了专业工程师(包括物资)在合同签订中的主导地位,这并不是说专业工程师就是万能的,由于合同主管和财务主管部门人员位于合同签订过程的下游,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因此,合同签订前的合同洽商,由承办人与合同相对方进行联络、沟通、洽商,计财部等其他部门在概预算情况、类似合同文本提供等方面配合合同承办部门的工作。如需要组织洽商会议的,由经办人组织。洽商前由合同经办人将合同概况、合同谈判进展、谈判难点、拟谈判内容、谈判原则等告知主管领导和相关参加洽商人员,洽商后由合同经办人将合同谈判内容和进展、结果形成合同谈判登记记录,作为合同档案的一部分。

这样的机制保证了合同一直处于有人主管的状态中,因为合同后期的履行和监管主要是由主管工程师负责的,由于各相关部门人员都参与了合同的签订洽商,熟知合同的技术要求、验工、付款等条款,从而使合同执行过程各部门之间的磨合和协调过程提前,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合同执行成本。

这样的机制又保证了合同成本的可控。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主管工程师在技术上是有优势的,对合同涉及的工作量有很好的把握,也能吃透相关价格依据,但在价格谈判上可能缺少相应技巧,因此项目管理机构的价格谈判就分为三个层次:主管工程师层次;合同洽商会议层次;项目负责人层次。一个合同经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把控,经过多几个人的慧眼识别,就能很好发现对方报价中隐藏的陷阱,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实现合同成本控制目标。

五、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化、过程化、常态化

毫无疑问,合同签订过程至关重要,但中国人常说盖棺定论,可见结局也同样不可小视。法律工作尤其重视证据,而合同管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一个收集证据的过程。项目管理机构要非常重视合同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合同承办人按项目管理机构合同管理部门要求跟踪合同履行结束前相关情况,并围绕合同收集、管理和保管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结束各个环节形成的合同相关资料。原则上在合同履行结束后十日内将上述资料归档、装订成册并形成资料清单送交合同管理员;合同管理员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也及时收集合同审查、签订过程中散落在各处的相关资料、如果参加合同洽商,也要及时协助经办人做好会议记录登记整理工作,一边形成完备的合同档案。

合同档案管理不能等到合同履行完毕了再去收集资料,那时已经为时过晚,所以档案管理的过程化、常态化非常重要,洽商记录不过夜,合同签订登记表填制不过夜。

另外,项目管理机构还要对已经签订的合同建立合同档案路径管理目录。在档案路径管理目录的指引下,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存放在综合部、物资、工程、安质、财务部门的批准文件、相关招投标资料、图纸、验工计价、财务付款凭证等资料。

对于比较重要的合同文件资料,可建立扫描版的电子档案,以便于使用。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4)

工程建设监理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日益显现它的巨大作用。建设监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我国建设监理的形势,是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成绩是主要的,但从我国工程监理和先进国家工程监理的水平比较,我们建设监理体制仍然处在初期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一、工程监理控制及其重要意义

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保证目标,决策、部署安排得以实现的手段。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控制就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资、实际进度值、实际质量值进行比较,若发现偏离目标,则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工程项目动态控制。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二、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其一,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其二,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同时,若这些标准化管理得到业主的认可,只要监理都按照标准化去做,工程出现了偏差或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监理工作质量优劣也有衡量标准以利鉴别是非,客观评价监理工作,所以它是做好控制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1.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2.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3.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5)

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依然还处于起步和探索的初级阶段,城市标准化管理体系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网络信息化监管体系、执法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协调体系、社区化服务体系、基本保障体系、数字化计算机技术体系等城市标准化管理体系分支尚未建立。

责权、事权的划分模糊。在城市综合管理中,为避免出现行政效率差、任务安排混乱、职责划分不清的现象,需明确要求并规定各级相关部门的行政职责,各级的事务由相应级别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协调。但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市区两级责权不明、事权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例如,受事权下放、工作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工作发展趋势的影响,一些社区、街道、区级部门不得不被动地接受上级单位下放的收益差、难度大的工作项。然而上级单位下放了事权,却没有提供相关的人力、物力支持,使得下级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要求较强的工作,城市综合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级单位部门数量多,而各级部门之间组织协调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了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成败。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管理部门,而即便设立了相关组织协调单位,也因缺乏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经验,导致组织协调工作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缺少统一的标准设定。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缺少统一的标准设定,同时各区域、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系统的梳理,无法对各项标准进行统一的设定及统筹,造成了管理配套和管理系统失衡,整体管理工作无法统一规范运行。

标准化支撑体系分析

我国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牵扯城市多个部门,需要各个城市政府通过各部门职能进行职责以及部门设置的划分,制定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制度,进行综合管理的落实。城市综合管理的标准化体系是较为完整的,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部件管理。部件管理就是对于城市的公共设施进行管理,其中包括道路、桥梁以及水电气等设施以及硬件部分的管理。对于道路交通、公共设施以及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管理,都必须具备标准化规定。部件管理标准化将这些分类的部件,依照不同的类型建立档案,进行编码。这些部件的名称以及归属部门等都可以在档案中找到。每个管理都设立监督员进行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在进行部件标准化时,在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通过资料平台进行查找并且上报。

事件管理。事件管理就是将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原因造成的城市内环境以及环境秩序遭到破坏以及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并且恢复环境正常的管理。事件管理可以分为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以及宣传广告等事件。对于事件管理的标准化要做到目标、流程以及方式的标准化管理。

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标准化就是进行城市化管理模式的数字、网络化。想要提升城市的各项竞争力,就必须选择城市发展的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数字化管理是网络化管理的基础,把城市管理区域依照相关的标准需求进行网络单元划分,加强对于这些区域的巡察,强化管理区域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网络管理,需要按照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也要保证监管效率,不论网格大小都要合理,保证效率。网络管理的负责人对于相关区域的事件,进行直接负责,包括事件的发生、处理以及核查。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6)

一、合同文本的种类及标准合同的基本概念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书面合同,才能更好的保障交易安全和利益。再好的权利义务安排,如果不能形成书面合同,就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合同实践,合同书分为特定合同文本、示范合同文本和标准合同文本。特定合同文本是针对特定的业务一事一议而起草的文本,一般不进行大量重复使用;而示范合同文本,一般是国家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国际团体或企业等的,可以反复使用,但是不需要强制使用的文本;与特定文本和示范文本不同,标准合同文本是合同制定单位以最大程度满足己方利益为宗旨,针对某类业务,强制推行使用的文本。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也被称为格式合同,合同对方没有谈判、修改的空间。例如航空公司的机票格式合同、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银行的开户协议、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提供的文本。本文中讨论的标准文本与此有所不同,虽然由处于有利谈判地位的企业制定和强制使用,但是合同双方可以针对业务特点和价格等因素,对合同部分条款,有商务谈判空间,合同双方可以经过商务博弈形成最终文本。标准合同,在石油、工程、化工、运输等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

二、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属于施工类企业,与业务单一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涉及到设计、采办、建造、安装等多个板块业务类型合同。在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实行标准合同的推广使用,规避因合同文本选择不当引起的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部门审核效率,为业务操作提供指引,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它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商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具体表现为:1.标准合同是经过实际业务较长时间的反复运用而总结出来的,能够科学地反映特定业务的基本需求和对标准合同制定方关注的合同风险点进行全面保护。标准合同具有使用广泛性,在某类型业务中适用,其适用面大,适用频率高,适用时间长,适用相对方较广。同时,标准合同规范了合同内容,节约了谈判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合同交易效率。2.在企业推广标准合同,掌握标准合同制定的主动权,在出现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完善的合同条款有效地防范与化解经营上的风险,维护企业的权益。3.标准合同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加强标准合同相关工作,为合同人员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提高效率。4.标准化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采用标准化合同有助于让合作伙伴感受到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与秩序,也能够让其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升企业形象。总的来看,在企业建立起标准化的合同体系是企业解决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企业标准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7)

一、合同文本的种类及标准合同的基本概念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书面合同,才能更好的保障交易安全和利益。再好的权利义务安排,如果不能形成书面合同,就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合同实践,合同书分为特定合同文本、示范合同文本和标准合同文本。特定合同文本是针对特定的业务一事一议而起草的文本,一般不进行大量重复使用;而示范合同文本,一般是国家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国际团体或企业等的,可以反复使用,但是不需要强制使用的文本;与特定文本和示范文本不同,标准合同文本是合同制定单位以最大程度满足己方利益为宗旨,针对某类业务,强制推行使用的文本。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也被称为格式合同,合同对方没有谈判、修改的空间。例如航空公司的机票格式合同、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银行的开户协议、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提供的文本。本文中讨论的标准文本与此有所不同,虽然由处于有利谈判地位的企业制定和强制使用,但是合同双方可以针对业务特点和价格等因素,对合同部分条款,有商务谈判空间,合同双方可以经过商务博弈形成最终文本。标准合同,在石油、工程、化工、运输等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

二、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属于施工类企业,与业务单一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涉及到设计、采办、建造、安装等多个板块业务类型合同。在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实行标准合同的推广使用,规避因合同文本选择不当引起的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部门审核效率,为业务操作提供指引,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它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商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具体表现为:1.标准合同是经过实际业务较长时间的反复运用而总结出来的,能够科学地反映特定业务的基本需求和对标准合同制定方关注的合同风险点进行全面保护。标准合同具有使用广泛性,在某类型业务中适用,其适用面大,适用频率高,适用时间长,适用相对方较广。同时,标准合同规范了合同内容,节约了谈判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合同交易效率。2.在企业推广标准合同,掌握标准合同制定的主动权,在出现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完善的合同条款有效地防范与化解经营上的风险,维护企业的权益。3.标准合同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加强标准合同相关工作,为合同人员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提高效率。4.标准化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采用标准化合同有助于让合作伙伴感受到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与秩序,也能够让其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升企业形象。总的来看,在企业建立起标准化的合同体系是企业解决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企业标准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fast development, the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the meaning, main content and around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lement the standard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 management.

Keywords: highwa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矛盾也日益显现。专业人员数量的相对不足,质量通病得不到消除,违法转、分包的现象屡禁不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成为了高速公路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实施高速公路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1. 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就是在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对于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和问题,包括施工技术、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工程监督等,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执行准则,要使各项标准落实到各节点、部位、阶段,形成“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高速公路建设最终获得最佳的工程质量和最佳的社会效益。这是一项从行业主管部门到项目建设主体、各参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全体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在标准化管理中,标准的制定是基础,标准的贯彻是核心。

2. 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经验介绍

2010年8月19日,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要在推动“五化”上下功夫。一是发展理念人本化;二是项目管理专业化;三是工程施工标准化;四是管理手段信息化;五是日常管理精细化。这次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掀开了全国推行公路建设“标准化”的新篇章。

2011 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通知》。此后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使标准成为习惯,使习惯符合标准,使结果达到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

福建省率先实施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一书中引入了路面施工“零污染”、隧道施工“第三方”监测及长大隧道安全性评估等新理念和新技术[1]。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李德金还表示“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是福建高速公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湖北省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则提出了" 一个平台、两个准入、三个集中、四个标准" 管理模式[2]。此管理模式在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的标准化管理则体现了机构设置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安全防控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环境保护标准化等特点[3]。广东省的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研究,总结了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管理行为的管理、对施工工艺的管理、对工地建设的管理以及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等等。

3.1 管理行为标准化

(1)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项目法人的地位及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决定了没有好的项目法人,就不可能有好的工程管理。加强项目法人管理,必须“把好三个关口发挥一个优势”:一要把好准入关,保证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二要把好制度关,推进规范化管理;三要把好考核关,落实好建设管理责任;四要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专业优势[4]。(2)在项目工程招投标阶段,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高速公路项目工程的招投标阶段,如勘察、咨询、设计、试验检测以及监理等招标的采购活动中,必须依据相关的标准进行管理,确保各种数据资料的准确,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要求写入招标的相关文件中。(3)在项目工程合同签订阶段,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签订合同时,必须对合同条款进行明确具体的说明,对高速公路的重要事项,如计量支付、设计变更、索赔等,要设置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而且这些要求必须在合同中体现出来。(4)在项目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及时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施工工艺标准化

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施工工艺进行规范化,可有效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及施工工效。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实际情况结合,对工程施工的工艺与操作流程完成规范与细化,是工程质量可靠的保证。首先就表现在填筑材料的选择上,要符合技术标准、符合当地高速公路的实际施工情况。土方路基、小桥涵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等施工工艺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

3.3 工地建设标准化

工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首先在路基、土建房建等工程方面体现,在施工中对工程场地如硅料拌和站和钢筋加工地及构件的预制场, 充分发挥集中施工管理的优势, 实现砼集中拌制、构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的“三个集中”目标。其次是在路面工程的拌和站及碎石的加工场的场地建设方面,与钢筋等同理进行。将水稳及沥青等混合料,进行集中拌制,在碎石加工方面,同样以集中加工的方式进行。最后对驻地、实验室、施工便道等一些重要的生产生活设施实施标准化的管理[5]。

3.4 施工过程标准化

在标准化管理中要重点突出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增加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工艺试验、验证试验、验收试验以及抽样试验等实施标准化的管理,确保试验的安全。二要抓好试验工程、隐蔽工程、关键工序(部位)的旁站监理、签认和验收,以及分项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三要推行“第三方”监控检测。

4. 结语

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是促进高速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高速公路质量和安全、建设优质工程的需要。推广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有利于统一协调组织,统一质量标准;有利于实现程序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率效率,保证建设工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推广技术创新。但标准化的推行也是有难度的,要实现由注重硬件建设转向软件、硬件建设“两手抓”;实现内业管理和外业管理并驾齐驱;实现由管理者主导转向全员参与;实现由局部推进转向全方位延伸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庄则平. 福建高速公路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N].中国交通报,2010-07-16(001).

[2]. 戈守云, 李尚斌.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J].交通科技,2011(S1):46-48.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9)

Abstract: Standardization performance project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closely linked, previous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reality, the need for integration, systematization, standardization direc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n analyzes the standardization theory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finall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应用于各个项目中。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个人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以标准化带动项目管理发展。

1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弊端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较为粗狂,表现为没有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工作程序,没有统一的文件格式和制度要求,项目管理组织、方法和相关知识也未标准化。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可以使管理知识集成化,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对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2标准化理论及研究现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明确地提出“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以便于技术协作,消除贸易壁垒;此外,还可以实现品种控制,兼容互换,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相互理解和提高经济效益等目的”。 企业认证范围最广泛的三个管理体系标准,分别为: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

Inger Bergman,Sven Gunnarson,Christine Räisänen(2013年)在《Decoupling and standardization in the projectification of a company》一文中,立足于以项目为导向的全球化公司,关注焦点在于项目管理、公司结构、办事流程的标准化以及项目进一步开展引起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雇员数量的增多。项目组织作为临时组织与母公司需联系起来,而员工的历史经验应该与公司数据库紧密结合。这促进了项目管理经验的标准化,并使项目与母公司加强联系,避免脱节,这是当前项目管理发展方向。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项目组织与母公司的关系,转变了以项目为导向公司的发展方向。

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内发展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的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及文件,国家只颁布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没有出台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和实施细则,而国内的学术研究仅限于理论,没有和具体的项目管理实践相结合。

3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3.1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

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化,包括对于合约规划(合同网络体系)、进度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归纳总结、补充完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相结合,把这三个管理体系有机的融为一体。

3.2项目管理文件的编制

项目管理文件标准化,包括项目规范性管理制度及项目管理流程的研究,各种标准化文件及表格,招投标文件及其范本,合同体系的研究及编制合同范本等内容。这些标准化的文件,可以指导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使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有技术支撑,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3.3项目管理制度的制订

项目管理制度标准化,包括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工作程序和奖惩原则,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明了、有据可依。制订的制度应该合理规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人为本,以项目为依托,辐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并且要简洁、实用。

3.4项目人员配置的准备

项目人员配置的标准化,重视项目建设和公司发展中项目工作人员的作用,目的在于解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水平与工作要求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该满足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满足管理的要求;二是根据人才自身特点,因才施用,做到用人有道,并且做到责任与人员的对接;三是定时给相关工作人员安排学习培训,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

3.5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

项目管理经验的标准化,有助于形成一套具体可参考的优秀模式,指导未来项目的开展,提升工作效率。

4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4.1项目管理体系建立方面

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相结合,提升出一套合约规划(合同网络体系)、进度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建立起比较清晰、全面、结构化和层次化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框架。

4.2项目管理文件编制方面

在项目开展中,广泛积累经验,对于具有应用价值的项目管理文件进行总结和归类,建立统一样式的文件范式,便于不同项目不同工作人员应用。

4.3项目管理制度制定方面

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均可持续运用。

4.4项目管理人员配置方面

(1)优化组织结构,明确个人职责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管理模式,设计最优的项目组织结构,除了主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外,还应该对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流程进行明确说明,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做到每份责任都有人担当,形成清晰的岗位责任制度。

(2)因才施用,做到用人有道

了解每个工作人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在,在尊重员工选择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用人需要,对人员进行工作安排,最大限度发挥工作人员的效用。

(3)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工作人员有针对地进行实用性学习培训,经常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专题知识讲座。

4.5项目管理经验总结方面

平日应该多多积累成功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企业自己的数据库,方便日后类似项目的开展与进行,为其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5.结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提出西方崛起主要得益于制度建设与变迁,同理,项目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制度的建设与变迁,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有益于将工程项目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建设领域实行科学管理,建立适合企业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对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推动管理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志成.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瞿玮.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J].建筑工程,2011.

合同标准化管理篇(10)

标准化计量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供电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销售电量,计量标准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到企业经济效益上。要实现计量的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建立针对性强的计量标准化实施体系,概括来说需要分三部,即技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人员及服务标准化。?

1 技术标准化?

要实现计量的标准化首先要从技术上提供支持,在技术管理上形成制度、方法和体系,以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计量精度,促进计量仪表的标准化、规范化?

(1)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品:更换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电能表,加大计量技术改造力度,逐步实现远程抄表和计量数字化,提高计量自动化管理水平。电能计量装置必须满足计量规程要求,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电能表,采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不与保护、测量回路共用。根据计量规程要求,开展计量点的改造工作,完善计量装置?

(2)计量监督加大检验力度:严格执行计量监督,加大对电能表检验、二次压降及综合误差测试、互感器变比调整考核力度,发挥技术优势,提高计量精度。按负荷的类别选择所需要的准确度等级,并在投产前做好试验调校工作,使计量装置的误差满足要求。 ?

(3)运行管理周检和轮换:加强计量运行管理,根据规程进行周期校验和轮换。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在要求的二次负荷范围内,均可以用准确度等级来控制。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降所造成的误差,无法直接用准确度来衡量,在计量综合误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互感器误差互补或采用电压二次导线电压误差补偿器进行补偿,从而降低计量综合误差。?

1.2 加强计量选型定表的综合性分析,提高计量准确性?

(1)正确接线:针对电力系统的不同情况采用正确的计量和接线方式,减少计量误差。?

(2)合理定位:合理选择计量点的位置,尽量靠近现场,减少互感器二次负载和二次回路损耗,提高计量精度。?

(3)合理选型: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变比,正常负荷电流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三分之二以上,对季节性较强负荷,采用多抽头的电流互感器,保证互感器在高精度范围内运行。?

(4)综合分析: 开展计量点的综合分析,提倡计量装置的整体校验,通过开展综合误差分析,做好电能表、互感器现场的周期校验和周期轮换制度及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的周期检验工作。?

1.3 保证检验用具及条件符合标准?

严格组织进行计量监督及定期校验,按相关标准对照执行。标准电能表和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每一年送检一次。凡检定的计量标准器具和标准装置,不合格应停止使用,进行修理调整,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现场检验条件应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

1.4 不断推广使用先进技术?

不断瞄准当代计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计量检测和计量管理的现代科技含量,结合供电企业实际,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1.5 加强同专业部门联系,得到上级部门技术支持?

积极争取上级专业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支持,不断学习,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为电力计量标准化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管理标准化?

2.1 依法办事?

以法律为依据,加强宣传,切实贯彻《计量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将其作为企业计量活动的行为准则,依法管电。?

2.2 领导重视?

在组织管理上,要建立行政一把手直接管理的组织形式,把计量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

2.3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包括“计量管理技术规范”、“计量标准周期检定制度”, “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周期检定(轮换)制度”,“现场检验管理制度”等针对计量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制度,确保计量标准器具和在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2.4 部门配合?

注重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配合、制约及衔接,对计量器具从选型、购买、配备、建档、检测、维护、检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采取闭环动态管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格奖惩制度。?

2.5 强制检验?

加强电能计量表的强制检定,对新购、在用表计按检定规程要求,利用现场校验仪进行现场校表,现场校验不合格的表计,送指定计量站进行全指标检查和实验,如不合格,要求用户更换表计。从而控制不合格表的使用,同时为每块计量表计建立原始档案,进行归档管理。也为用户减少因计量不准造成的损失,外树企业良好形象。?

2.6 档案管理?

完善的计量档案,做到专人专责,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对计量管理中的各种记录、图纸资料、检定证书、 使用说明书等建立台帐,并进行动态的档案式管理,随时补充更新数据,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便于进行综合分析。保证计量仪表的数据准确、可靠,为正常计量收费提供了有效的法定依据。?

3 人员及服务标准化?

3.1 队伍建设?

加强计量队伍建设,提高计量人员素质,为计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智力和人力资源。?

3.2 技术交流?

加强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计量人员技术素质。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高素质计量人员的分不开的。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推进计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着积极的作用。要经常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研究和探讨计量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不同企业计量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班,听计量专家讲座,学习有关计量技术的理论,了解计量产品的性能和发展方向。使计量人员系统地学习计量技术理论,提高计量人员技术素质。?

3.3 咨询服务?

对用户开展电力计量咨询服务,广泛宣传计量使用的相关知识,使用户清楚计量检测工作程序和必要性,积极配合计量管理工作,使计量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同时,要提高社会计量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在供需双方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全方位的推行计量的标准化工作。?

3.4 服务标准?

上一篇: 机电工程类专业 下一篇: 关于消防安全的宣传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