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审计的思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5 16:32:55

远程审计的思考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1)

“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建国时期,主席在总结中外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时得出的结论是“落后就要挨打”,于是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工作方针,“促生产”其实就是促“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十年”的历史教训时得出的结论是,建国近三十年,我们“始终没有把工作的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因此提出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并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同志要求全党始终要做到“三个代表”,其必须的前提仍然是依靠发展。党的三代领导人和领导集体对“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表述都非常准确和精辟,并付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艰巨的努力,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个人的理解是未能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以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又好又快地实现找到了最准确、最科学的发展答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尽管只有四十个字的表述,但只要认真去琢磨、去思考,就不难发现,每一句话的内函都非常丰富,每一句话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庞大而复杂系统工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宝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高超提炼,是一个理论系统,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必须做到是系统的。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理论,又是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更在其基础上实现了升华和跨越。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理论尽管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博大精深,但只要在你认真学习之后,再进行总结和概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发展观”其实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教育全党同志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入手,到思维方式的较变,再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操作务实的科学方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县城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重要论述,既是教育全党同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的根本方法,又是如何做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评判标准。所以这种方法既有理论上提炼,又有操作上的引领;既有宏观上的战略,又有微观上的战术。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层次,总能从中找到“对号入座”的方法和要求。所以,“科学发展观”不是纯理论的,而是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上的一种根本方法。审计工作同样能从中找到方法和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实践论

“科学发展观”是理论,也是方法,但更是实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核心在实践,所以”科学发展”又是实践论。作为审计部门的干部,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功能”,确保中央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为社会的科学发展尽职尽责,深感任重道远。

――在做好财政同级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财政同级审”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如何按《预算法》的要求和同级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服务,是审计干部必须认真做好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我们既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又要考虑政府工作中的临时性和突发性;既要确保上级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和管理规范,又要调动全县各级向上争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既要减轻财政的压力,又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机关的正常运转;既要确保财政增收,又要为今后的发展积蓄后劲;既要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又要保证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等等。

――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审计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搞好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揭露其资金收支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对维护财经法规定的严肃性,创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秩序具有深远意义。这项工作要求我们既要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又要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性;既要规范其行为,又要调动其积极性;既要保证单位能正常运转,又要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既要使干部职工的收入有保障,又要考虑单位之间的个人收入相对平衡,等等。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财政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审计,也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国家新增拉动内需的投资,各地都有不少项目。从应付国际金融危机层面上看,是中国政府对确保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但从科学发展的层面看,又是协调和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些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都非常关注。还有地方各级政府对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资情况,同样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审计干部作风要更正派,技能要更高超,眼睛要更明亮,思想要更纯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每笔资金、每个项目审深审透,审清楚投资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中央和地方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固投审计监督要求我们既要使资金做到效益最大化,又要使承接建设单位能接受,所以深感责任重大而又任重道远。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2)

【关键词】清单计价; 投资审计; 思考

【 keywords 】 pricing; Investment audit; thinking

一 、事前控制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对于投资审计的思考

事前控制的投资审计方式,在招标程序,开标之前标底,是投资审计的延伸。工程量清单计价形成阶段的合规性、保密性、具有了指导性、操作性和科学性。

1、工程量清单计价概念重新认识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要求投标方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水平、技术管理能力、依据计算规则、逐一填制单价、计算全价、最终形成报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预算定额计价模式相比,其特点就是“量价分离、投标竞价”。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怎样准确把握住“量”的问题。因为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可以将各种经济、技术、质量、进度等因素充分细化考虑到单价的确定上,并以“活单价”的形式出现。因此,真实的反映工程量最为重要。

2、事前控制阶段做好投资审计

做好这一阶段的投资审计必须把握一定的前瞻性,既要把握住“量”又要控制好“价”。审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是否准确、真实、相对完整,施工企业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有无缺项、漏项;

(2)不同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部分分项的划分及其包含的内容可以不相同,审计要特别予以关注,以避免重复计算;

(3)报价文件是否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编制,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是否齐全;

(4)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有无高估冒算情况,以避免清单编制质量低而直接影响编制计价项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这种事前控制的投资审计方式,较之以往的以定额计价方式进行的招投标阶段的审计只注重标底编制的准确性,招标程序的合规性,开标之前标底的保密性,更具有科学性、有用性和实效性,对投资审计的延伸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对于投资审计的思考

对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阶段,重点在于如何“按标准干,按程序管”的有效性。工程量清单计价对投资审计的几点思考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适应与落实,实施审计就是要关注规则的运作,配套措施的落实是否到位,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规则是否严格,有无执行规范“打折扣”的情况。《内部审计规范》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应以审计部门审定的工程造价进行招标,实行先审计后招标,”《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量清单招标规则》,也都对招投标工程的编制办法、评标原则、评标办法、评分标准做了严格的规定。

2,强化合同管理问题。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采用必然引起投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的变革。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引入风险制约机制,作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合同管理,应该是重中之重。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协议。合同评审,是投资审计从源头把关之举。因此,合同的程序性评审与合同文本评审是保证合同合法与规范的关键。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后,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工程量复核提出了更高要求,合同履约中的审计主要是检查合同是否得到全面执行,以实现把握线索、诊断偏差、分清责任、降低风险。

3,管理方式的转变问题。审计人员要立足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沿,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服务到位,做好与工程造价及施工管理人员的沟通,关注施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在施工现场摸清工程量变化的一切线索,以自身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协调、监督好每一件索赔事件,进而实现对工程投资的管理和服务,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监督。

三、事后跟踪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对于投资审计的思考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增加了工程造价计算的准确性,减少了工程结算过程中的扯皮现象,使投资审计人员得以从纷繁琐碎的业务中解脱出来,较好地对建设项目实施“事后跟踪”。这里所说的事后跟踪,核心是服务与监督,这一理念也恰好符合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内向性”原则。因此,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3)

(一)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审计干部培训更是如此。不仅要有远期培训目标、年度培训目标和单期培训目标,还要把远期、年度、单期的培训目标进行有效结合,使单期培训目标为年度培训目标服务,年度培训目标为远期培训目标服务,最终通过每一期的具体培训,逐渐实现远期培训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但基层审计机关在举办单期培训是,往往与年度培训目标、远期规划目标脱节,培训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果。

(二)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事前没有进行深入调研,没有对审计干部的总体需求和个性需求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安排具体培训具体培训时,未考虑培训对象个体差异,致使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因此,针对经济政策贯彻的培训较多,对经济政策解读的培训较少,至于经济政策对审计方向和重点的影响方面的解读更是少至又少;针对某一专业的审计技能的培训较多,对审计干部职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关注的不够等等。

(三)培训方式和教学形式单调。从培训形式上看,基层审计机关的培训方式主要为全员集中组织培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向审计干部传授知识,但是由于时间短、信息量大,被培训者往往难以完全理解和消化应用。从教学形式看,无论是集中培训,还是某一主题的培训,普遍采用了课堂教学方式,即老师讲台上讲授,学员台下聆听。这种培训方式,缺乏参与性,不能有效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甚至工作多年的人来说,很难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致使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四)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有待深化。培训效果评估,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培训工作的成效,也可以找出培训方案制定、培训组织实施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培训不能仅仅看重次数,更要注重质量。但从目前审计机关培训工作的实际看,往往是重视培训组织,忽视了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课程一结束,组织者、老师、学员便大功告成,至于学员是否学到了有用、有效的东西,老师的课程是否受学员欢迎,培训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却少人过问,不能有效提高师资水平和培训效果,影响了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发展。

二、做好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围绕审计事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审计培训目标。

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服务,是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方向,也是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的主要任务。因此基层审计机关的培训规划,必须围绕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本地审计发展的实际制定;年度审计培训计划,必须按照规划内容制定;具体培训内容要严格按照年度计划来制定。要做到具体培训内容、年度培训计划、远期培训规划相互呼应,通过具体培训实现年度培训计划目标、年度培训实现远期培训规划目标。

(二)搞好需求调研,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需求调研是设置培训班次和内容的前置步骤,及时掌握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审计干部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是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科学设置教学板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到审计干部中走认、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细致的调研,深入了解审计干部的知识结构特点、岗位特点和实际需求,从组织任务、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三个层面,分析基层审计干部需求,评估培训内容和必要性,确定培训方向和重点,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内容。要做到因人因岗施教、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理论知识的更新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结合。

(三)创新思路,改进培训组织方式和教学形式。

组织方式上,要从“突击式” 培训向“常态式” 培训发展,从“零散式”培训向“系统性”、“专业性”培训发展。除了全员集中培训外,要结合本地审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专业培训;要有效利用网络培训,鼓励审计干部根据自身现状、专业特点,选择网络培训课程进行自学,或组织一类学员小范围集中学习。此外,组织审计干部向本部门、本单位讲授一个自己实施审计的思路、方法和效果,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

教学形式上,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宏观经济政策讲解、理论知识更新之类的培训,新任领导干部、新参加审计工作的人员培训,可采用课堂讲授形式。专业审计类培训,则要采用案例教学、实际观摩等形式,设置一些情景模拟,让学员更多的参与讨论,从而引发学员的思考。总之要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增强学员与老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干部分析问题能力和审计操作能力。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4)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非运输企业逐步剥离,医院、学校等政府职能及社会职能机构属地移交,优良资产构建专业化公司,生产力布局区域性调整,实行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等等。

而内部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查账纠错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铁路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更好的适应铁路运输企业深化改革和跨越式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一、企业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变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机制的深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铁路运输企业公司化改造已指日可待,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将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越来越规范;企业内部审计揭示问题的整改力度加强,企业存在问题的数量在减少,问题的严重程度也逐步下降。这种情况下,审计既不能停留在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对象的、传统的职能型审计上,也不可像纪检部门那样把查处大案要案当作重点,而应该将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路拓宽,调整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面向管理层的职能型审计转变为面向被审计对象的服务型审计。也就是说,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揭露问题并把查出的问题向管理层报告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企业改进管理、完善制度、增加企业效益,进而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升企业价值的最终目标。

在审计的日常工作中,有时候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是违法违规的,但明显是不合理的;有些问题可能给本企业带来了效益,但同时给其他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或者损失;有些问题可能给企业增加了近期的利益,却使企业长远的利益受损。上述问题通常容易被审计人员所忽略或者回避,因为这些问题需要更多地使用理性思考和推断,很难用数字来表述;并且,在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为重要工作成果的环境下,由于这些问题在定性上的模糊性以及在表述中说服力的有限性,很难出重大成果。服务型企业审计中,审计的目的是提升企业效益,因此,只要对提升企业效益不利的问题,审计人员都应该提出来。

企业的效益审计是要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形式是开展效益审计。影响经济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方式、内控制度、组织制度等,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果。

二、服务型审计的涵义

服务型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价值。什么是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从量上说,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股权价值和企业债权价值的总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越强,也就是企业的后劲越足,企业价值就越高,反之,企业价值就低。服务型审计要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以查找问题为主线,以发现问题的症结为切入点,以提出改进建议为根本。服务型审计也要遵循“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原则,即摸清企业长远发展能力的家底、揭示影响企业价值的不利因素、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提高企业价值。

服务型审计的成果体现在审计后提出的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上,审计建议成为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型审计必须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本着为企业价值提供增值服务为宗旨,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审计过程中需要双向沟通,面对问题互相探讨。

实现服务型审计的目标,一是要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合作,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二是要查找重大问题,如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等,重点是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开拓思路,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三是要如实诚恳地向企业提出建议,审计的成果不能简单地用发现大案要案的数量和问题的数额来衡量,通常来讲,审计发现的问题都是企业以前的经营行为或管理活动所引发的,仅仅是揭露问题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不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改进管理,能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审计目标。

三、服务型审计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服务型审计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在铁路运输企业审计实践中的效果还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检验,服务型审计在实践中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做好服务型审计,需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点,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工作效率作为审计的目的,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把审计成果的落脚点放在对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上。

(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仍需完善

服务型审计不仅要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更要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决策机制等方面的审计,甚至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提出改进建议,以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这些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多种专业素质,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三)管理决策的效果存在时滞性

对管理决策的审计是企业审计的重点之一,管理决策的效果往往带有时滞性,也就是说,重大决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通常不是在当期就能够体现出来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效益也不相同,效益在各个时期的不确定性使特定期间的审计认定和评价变得困难。

(四)被审计单位对企业审计的认识

被审计单位往往都认为审计人员就是来查处问题的,所以对审计容易产生抵制情绪,甚至可能发生阻碍审计的行为,使审计难以深入地开展。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5)

一、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概念

现代艺术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它的产物是融合了审美元素在内的关系处理,设计对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程度便是艺术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和效果需要接受受众的评判,这种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工业品的实用价值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审美需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长期以来我国关于艺术设计的概念定义大部分都是为了方便教学而开展的学术讨论结果[1]。关于艺术设计的全面性理解以及艺术设计与工业社会,产品包装的联系没有很好的完成。本质上是一种偏于理论化的现象,实践成分在这一概念的发展中所占比重较低。这就导致了我国对于艺术设计理论的完整度尚需完善。

二、现代设计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纵横关系

现代艺术设计最早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它是将艺术设计元素在工业品设计中相结合的一种产物,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已经与工业社会深深的联系在一起,从纵向发展来看,传统的艺术设计走出神圣的殿堂,与工业社会的媾和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毕竟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完成中融合了设计师们的大量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成为影响和提升关键艺术设计的一项重要理论。从横向发展来看,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的结合是其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他不仅将时代元素吸收,而且在表现设计对象的手法上也在不断的创新更新,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影响和提升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脱离了艺术审美的设计是没有生命的。同时正是因为这种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才使得工业设计的诉求得以满足。因此艺术设计要想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加宽阔,必须从以艺术为基本方向,再次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和受众对艺术设计的多方面需求。[2]艺术与设计之间的互补关系是这门学科确立并且存在的基础,这门学科本身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学科。而且,发展到现在,艺术设计还应当以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设计元素为发展成本的提升做出实际的贡献。不论是艺术还是设计,它都是为人的艺术和设计,应当从人的需求出发,当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层次,需求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艺术设计若不对自己的发展脉络做出调整,那么最终会失去自身的魅力。从人类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开始,是艺术设计新作不断的源泉,艺术审美性是随着人类制造的第一件工具产生的,砍砸器、投枪、骨针、兽皮衣裙、陶器等这些最初产品的问世都融合了创作者的设计思维和审美元素。大多数艺术设计都是在不断的积累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艺术设计思维。这种思维下产生的作品也代表了不同时代消费者对艺术设计审美的需求。人工制品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他的产生过程是融合了创作者对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远古时期的人工制品大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的,它的实用功能要远远大于审美功能,但是随着大批量生产的增多,在实用功能已经基本为使用者接受的时候,制造者开始重新思考审美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成分比例,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思考便成为一门独立的工作,那就是艺术设计[3]。同时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理论的完善,制造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也正在逐步缩短,现代艺术设计就是两门学科的一次完美结合,它在保留艺术思维和审美特征的情况下,各自将自身最为精华的元素表现出来。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是赋予实用价值“艺术形式”的一个过程,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实用价值与艺术形式之间的比例在设计对象上占据的不同。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同时这也成为影响和提升这项基础和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基因与媒介、观念与形式、感觉与表现、主体自由化与客体自由化这些都是在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融合的关键因素。而且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也必将成为影响和提升关键艺术和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观念。它是非物质的,以意识的形式存在,明确一点说的话那就是一种基因感觉,设计因素在其中的存在就是充分表现这种基因感觉。马克思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型的”,这一论点说明审美也是一种客观事物,他的存在和产生以及发展也是自然规律的一种,而且这种客观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人们物质生产的一个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它的产物是融合了审美元素在内的关系处理,设计对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程度便是艺术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和效果需要接受受众的评判,这种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工业品的实用价值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审美需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参考文献:

[1]石海涛.视觉艺术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影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2).

[2]孙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金田,2014(3)

[3]周碧华.高校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金田,2016(1).

[4]郑旭东.“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3).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6)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培训所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是国内最大的连锁经营形式的成品油批发与零售商之一,在全国各省市均设有分公司,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数百座油库、近万公里管线以及20多万员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显得愈加重要,培训工作愈发受到各分公司的高度重视,但传统的培训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培训需求,培训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

(一)工学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各分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场所分散、编制紧张,工作压力大、员工流动性强的特点,按照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方式,特别是针对一线员工的培训,难度大,用时长,成本高,效率低,工学矛盾突出。

(二)个性化培训需求凸现

企业业务领域较宽,岗位众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差别大,随着对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的培训需求越来越迫切。

(三)优质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兼职培训教师、培训教材与课程、培训基础设施等培训资源。但由于缺乏整合、优化、传播的手段,许多优质培训资源没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造成资源的相对浪费。

(四)培训质量评价亟需科学化、规范化

传统的、分散式、手工作业式的培训管理方式对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过程的监控、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档案的管理以及培训数据的统计分析等难以实施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

(五)培训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大量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与技能岗位的岗位资格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给企业有限的培训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二、企业开展远程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为解决在企业培训中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2009年初开始在企业开展远程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一)企业远程培训基础建设工作

1.远程培训信息系统建设

为推动远程培训管理和实施,2011年完成企业原有的培训管理信息系统(TS系统)与远程培训系统的集成开发工作,实现两系统人员信息、课程资源、学习记录、考核信息等各种数据的共享,将远程培训与面授培训有机整合起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管理效率。

2.远程培训硬件建设

在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下,2010年在培训中心建立起第一个也是专业技术水平最高的远程培训课程录播教室。拥有两台广播级高清摄像机,国内一流的图形非编工作站,先进的视频监看系统和音频控制系统。同时进行灯光系统、隔音环境和线路改造,使其能够满足远程课程录播的需要。该录播教室投入使用以来制作大量远程课程、宣传短片、会议视频等,满足了企业各项音视频资料制作工作。

3.远程培训人才队伍建设

2010年,为适应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远程培训课程开发的需要,我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远程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从400余名应聘者中选拔出项目主管、技术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各1人。组成远程培训项目小组,负责企业远程培训课程开发等相关工作。

4.远程培训制度流程建设

为保证远程培训课程开发及运营管理规范、标准、高效,伴随着远程培训开展的同时,着手开展远程培训制度流程建设。已经制定了《企业远程培训课程开发标准流程》,确保远程课程质量;制定了《企业远程培训课程开发费用管理办法》,保证费用使用科学合理;制定《企业远程培训课程资料光盘使用与保管规定》,确保课程在使用过程中企业信息和教师版权的安全。

5.远程培训组织机构建设

各分公司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培训站,接受总部远程教育中心和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负责本企业远程培训相关工作。

(二)企业远程培训课程开发现状

1.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

高层领导亲自主持远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启动会,部署课程开发相关事宜。各业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培训管理部门积极组织本线条专家、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担任评委,审核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开发进度与质量。

2.科学制定远程培训课程开发计划

组织企业召开远程培训工作座谈会,宣传远程培训对企业的价值,了解企业对远程课程开发的需求,在总部培训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分层分类开发远程培训课程,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销售系统远程培训课程开发计划。

3.科学制定远程培训课程开发流程

企业针对自身业务特点,参考业内制作流程与标准,结合以往远程项目开发经验,制定和完善具有企业特色的远程培训课程开发流程,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四方参与、三级审核”(见下图)。

所谓“四方参与”指的是需求提出部门、培训主管部门、专家与教师、课程制作单位四个开发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三级审核”是指开发流程中的内容评审、DEMO审核和成品审核三个重要审核环节。具体为:

第一,项目立项。立项是整个远程课程开发项目的起点,主要作用是确定远程培训课件开发的预期目标、培训对象、展现形式、实施方式、考核办法、费用预算和完成时间,以及承办单位立项所需确认的其他内容;成立远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组;初步选择主讲教师及专家。立项之后,课程开发项目组分别进行内容开发和课程设计工作。

第二,内容评审。内容评审主要是召开培训需求提出方、培训管理部门、专家及教师、课程制作单位四方参加的课程内容评审会。评审会的主要作用是对项目组提交的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进行审核;确定课程主讲教师人选;确定培训所采用的教材、各种素材资料、及拍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要求。未能通过内容评审的项目,由项目组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再次评审,直至通过。内容评审通过后,进入课程样片制作阶段。

第三,DEMO评审。DEMO评审又叫样片评审,主要是召开培训需求提出方、培训管理部门、专家及教师、课程制作单位四方参加的DEMO评审会。评审会对样片展示的课程呈现风格、模块设计、总体布局等内容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则进入远程培训课程的制作阶段,不通过则由项目组重新设计,再次进行评审,直至通过。

第四,成品审核。成品审核主要是培训需求提出方、培训管理部门、专家及教师、课程制作单位四方参加的成品课程评审会。评审会对成品课程内容和呈现形式等进行最终审核。评审通过则进入开发收尾阶段,评审不通过,则由项目组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再次审核,直至通过。

第五,项目收尾。项目收尾主要是在通过成品审核后,项目组完成开发技术资料档案,撰写开发总结,结清开发费用,为已开发课程的实施做相应技术准备。

4.远程培训课程开发成果

从2010年至今,企业根据远程培训课程开发计划,通过多种开发形式,提高开发效率,共开发远程培训课程43门,共233课时。

(三)远程培训的实施

1.网上远程培训

一是公司机关将职场礼仪、基础管理技能等课程挂在网上,供机关管理人员学习,共学习1208课时,部分学习热情较高的部门,人均学时近40课时。二是将“零售网络发展法律实务”制作成远程课程播出,获得学员好评,原定参训学员400人,培训实施后,最终学员人数达到522人,同时,根据企业要求,将此课程长期挂在网上,以便于随时学习。

2.混合式培训

远程培训课程通过远程培训系统共享给各分公司,各分公司在组织培训时,或将远程课程作为面授培训的课前准备课程,要求学员预先学习,培训时讨论;或在面授培训中穿插远程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或将远程培训课程作为课后复习课程,加深培训印象。

3.在线考试

在线考试作为远程培训实施的一个重要部分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为有效推动远程培训实施,加强对参加培训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估,在近期开展的非油品管理员及大型便利店店长大规模培训项目中,统一出卷,各企业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参加在线考试,共有7家企业的300余名学员参加考试,绝大部分学员通过考试,也有少部分学员未通过考试,未领到结业证。根据企业反馈信息,通过在线考试,有效提升学员培训主动性,促进评估由反应层面向学习层面转化,提升了培训效果和效率。

三、远程培训对企业的价值

远程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打造工作学习无缝环境,提供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弹性的、个性化的、及时更新的学习内容,大大增加了企业学习行动和经验分享的速度。远程培训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友好的交互性和优良的开放性成为近年来企业推崇的培训手段,主要体现在:

(一)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远程培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培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员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让培训可以随时随地的“全天候”进行。这种灵活的培训方式,让学员自主安排培训的进度,既满足了员工的培训需求,又不影响正常工作,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这个困扰培训的突出问题。

(二)满足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远程培训则是将培训方式由“桌餐制”变成了“自助式”,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培训计划,形成独特的学习路径,满足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员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掌握自己职业发展的路线,让培训成为其进步的助推器。

(三)发挥培训的整体优势

远程培训利用其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和远程沟通能力,使分散独立的培训资源整合为一个门类齐全,组织有序的培训体系成为现实。在统一的培训体系下,删重补缺,一些专业性较强,受众面小的课程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得以开发;一些综合通用类的课程可以在整个体系中共享,避免了重复开发;优秀的师资、优质的课程及培训资源能够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提高培训评估的科学性

远程培训所具有的流程固化性、可追索性、可跟踪性、互动性等技术优势,能够有效地对培训对象进行长期跟踪,通过其上级、同级、下级和其他相关人对培训对象的评价来进行有效的行为评估和效益评估,完善培训评估体系,加快成果的转化,提升工作绩效。

(五)提升培训收益率

远程培训所包含的培训内容可以不受次数限制地重复性学习,可以不受人数限制地普及性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自主性学习。大大减少培训间接成本,同时由于学员可以在岗参加培训,不会对本职工作产生影响,节约的机会成本也是非常可观的,这样就可以把有限的培训经费投入到培训核心业务中去,开发更加丰富优质的培训内容,创造更大的培训效益,提高培训收益率。

参考文献

[1]黎家厚等.美国教育技术――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05,(4).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7)

一个优秀的审计员应该具有较强审计专职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严谨的职业道德水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优秀的审计人员特别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掌握财税知识和本专业知识,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有机地与审计业务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才能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改善。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有较强的“三维思考”能力,并运用“三维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何谓“三维思考”?简单地讲,就是立体思维,换位思考,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就是用自身了解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企业管理全过程实施审计、分析、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从经营者、管理者和国家、企业等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以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服务职能。

“三维思考”可以是横向比较思考,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思考,更应当是发展性地思考。“三维思考”不仅要对企业的效益性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还应当对企业的发展性指标进行分析。

现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如何运用“三维思考”进行审计分析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内部审计人员三维思考的必要性

我们通常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实施审计,运用“三维思考”的方法进行审计分析,为经营者、管理者的决策提交真实有效的信息。

企业以稳定为前提,以盈利为目的,以发展为目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些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关、停、并、转”的现象,使一些员工下岗歇业,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没有认真研究、领会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及时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一味地求稳,不求变,导致企业被社会淘汰,产品被市场淘汰,主要表现为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新市场的要求,产业工人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等。进一步深层次地分析,是这些企业的职能部门没有发挥职能作用:即没有人去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没有人对产品的市场进行可行性研究,没有人研究、开发、储备新项目,没有人向企业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交关于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等等。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只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只是对经济责任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审计,只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进行审计,而没有对企业产业的效益性和各环节的效益性及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审计分析。

总之,简单、陈旧的审计方法和工作理念禁锢了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束缚了内部审计人员分析思路,导致审计分析没有从多角度、多方位展开,不能给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发展性的审计分析报告。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三维思考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如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三维思考”的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者,有义务对企业经营管理诸环节运用“三维思考”的方法进行审计分析。

首先,在掌握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与企业健康、稳步发展有关的知识,并适时地与审计分析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审计分析的质量和深度。如法律法规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与审计过程和审计分析有机结合,有助于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分析范围,有助于提高审计分析的质量和深度。

其次,深入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和安全生产业务流程诸环节,分析各职能部门是否充分发挥职能,是否存在不需要的机构和冗岗、冗员,是否有应设而未设立的机构。通过分析组织机构设立的科学性和诸环节的健全有效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三维思考”的能力。

最后,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提高“三维思考”的能力。绩效审计应针对企业生产业务诸环节的效果性及企业的创收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审计分析,同时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大环境展开分析,不断拓宽分析范围;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展开审计分析,达到内部审计人员“三维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内部审计人员“三维思考”的运用

(一)重视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分析思考

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是否强劲。

对组织机构的分析,主要包括各职能部门是否充分发挥作用,各职能部门设置的时效性如何;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较强的发展空间;生产业务各流程、各环节是否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企业内部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实现了“人尽其才”等。通过分析向管理层提交行之有效的分析报告,促使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设置更趋科学、合理、有效。减少企业的冗岗、冗员,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各流程环节的潜能。

(二)重视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分析

每个企业都力求在空间上做大,时间上做久。为此,企业会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自身的特点制定年度奋斗目标、短期发展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审计部门应据此确定年度审计重点和中长期审计目标和方向。按照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情况开展预算事项的事前审计、事中跟踪、事后分析,并及时向规划部门和管理层提供分析报告,协助完善企业发展规划,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日常审计时,应围绕企业的发展规划对企业的生产业务流程(物流管理过程、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进行审计分析。按绩效审计的要求对原材料的采购环节、仓储管理环节、产品生产环节(原材料消耗环节)、产成品入库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分析。原材料的采购是否依据产品产量的需求,产量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买方市场的需求,采购过程是否合法、合规,原材料的质量、价格是否执行国家、企业的相关规定;仓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超储、积压、变质、毁损现象;产品的生产是否按销售市场的需求组织实施,原材料的消耗有无浪费、丢失、毁损现象;产成品的成本核算过程是否真实,残次品率是否在企业规定的标准之内;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否畅通,销售价格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市场现行价格一致,有无以次充好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的现象;企业内部的资金流通是否畅通,是否有挤占流动资金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现象等。

审计人员将各环节的效益进行横向、纵向及发展性思考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完善企业流程的管理。

(三)重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思考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丰富的内涵,内部控制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在实用、在执行力强。企业围绕其业务流程诸环节和设置的职能部门,为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资产的完整和增值及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的一整套管理办法和制度、措施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人员在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环节后,应对各职能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各流程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计分析。主要针对组织机构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材料采购控制、生产过程管理控制、销售过程管理控制、市场管理控制、项目开发储备管理控制、人才引进机制的管理控制等进行效果分析,检查有无缺漏、繁琐等现象,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审计人员采用调查法、流程图法等对内部控制制度适用性进行审计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符合性测试,并将分析结果付诸实施。

(四)重视对企业发展的思考

企业力求在空间上做大,时间上做久,就必须有职能部门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出谋划策:有人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和其他的相关政策;有人研究规划企业的发展、未来;有人研究如何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有人研究新项目的筛选和储备等等。内部审计人员应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协助各职能部门开展各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有机地与审计分析相结合。

在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时,运用审计手段对企业制定的发展性指标进行考核。发展性指标集中表现在新项目研发储备、市场开拓能力、人才引进机制等。审计人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从管理者的角度对发展性指标进行审计分析,为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可靠、有效的决策依据。

(五)重视各环节、各职能部门团结协作、促进发展的思考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必须有一个或几个团结的团队在努力工作,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决策者的参谋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运用宽泛的“三维思考”能力和训练有素的业务操作技能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各环节流程之间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促进企业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

作为一名内部审计工作者,不应单纯地对企业财务收支、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而应不断地拓宽审计范围,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运用“三维思考”方法,从经营者、管理者的角度进行审计分析,为企业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8)

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社会效益审计和环境效益审计,其目标是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出评价。经济效益主要是所得与所费之间的比较关系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这虽然与会计的研究对象——财务活动或资金的运动联系非常紧密,所需数据大部分直接来自财务信息或通过调整、计算而得到,但需要运用大量的经济学知识和工程学知识,尤其是技术经济学的知识,如NPV、IRR等方法的运用。社会效益主要是指投资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总体影响的。显然,对其进行评价,需要运用大量的社会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数学等知识。环境效益是投资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察问题的。必须熟悉和掌握资源学、生态学、环境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总之,投资效益审计属于全面的高层次的审计,它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但不局限于财务审计。既要查处问题,又要宏观分析问题;既要查合法性、合规性,又要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还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措施因此,投资效益审计人员除必须具备娴熟的会计学、审计学、财务学方面的知识及丰富的审计经验外,还需具有社会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环境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因而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进行效益审计的必要条件。

二、我国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现状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人才为主,比重达65.55%,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仅占13.13%,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整体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如下:

(一)知识结构单一。我国的审计工作开展相对较晚,尤其是效益审计,由于体制及思想重视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更是非常缓慢。短暂的发展历史,使得我国的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而从事财务审计有财会知识、审计知识就基本上能够胜任,这样,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一般就直接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中产生,或招聘会计、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其结果必然导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尽管近几年来,审计部门已经开始招聘少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审计队伍,但相对于效益审计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二)业务水平不高,经验不够丰富,无法胜任复杂的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工作。短暂的审计工作开展史,及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加之当前审计人员地位不高、审计独立性不强,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审计人员没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没有机会参与大型的工程项目的审计,使得审计人员得不到各种类型的审计锻炼,审计经验欠缺。这样,面对大型的、复杂的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由于业务水平低下和审计经验的不足,审计人员只能望而兴叹,或是硬着头皮干,其审计质量可想而知。

(三)经验交流不畅,审计人员相互封闭。在我国,封建保守主义思想对国民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和社会地位,审计人员严守自己掌握的各项审计新技术、保密自己拥有的审计经验,或者因为交流渠道的欠缺,而没法通过有关的渠道和手段与同仁进行良好的交流。审计人员相互封闭,使得有效的审计经验与审计新技术得不到及时传播,产生不了扩大效应,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四)审计人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广度和力度的加大,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金钱万能的思想也正快速传入我国,而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相关法律措施不完善,对人民的思想引导严重不够,使得部分审计人员崇尚金钱万能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审计人员丧失了应有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对策

(一)对现有的在职审计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

现有在职审计人员是进行效益审计的主力军。他们拥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和娴熟的会计学、审计学知识,从事审计工作是他们的事业,因而有动力、有时间、有义务去做好审计工作。为此,为了使现有审计人员胜任效益审计工作,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多种途径,抓好在职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多样化、创新方法的训练,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

这里特别要强调,切忌培训的形式化和走“过场化”。这是当前审计人员培训中存在的严重弊病,一定要切实改变,从严从紧抓好培训工作。

(二)广泛引进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

效益审计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不断膨胀和国家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及环境污染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威胁的矛盾发展中,公众和立法机关要求政府加强对所使用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提高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更好地履行对公众和立法机关所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显然进行效益审计已是大势所趋。

2003年7月,我国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上,要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步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审计机关必须大量引进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尽快与审计知识有机结合,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

(三)建立效益审计专家库,有效利用外部的人力资源。

审计经费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审计队伍对工程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引进规模,同时从人才的有效使用角度来看,也没有必要审计需要哪方面人才就引进哪方面人才。

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即在效益审计项目需要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审计力量配置问题,一来可降低行政成本,二来效益审计人员组成的多样化比知识的全面化容易达到,而且现实得多。可通过设立效益审计专家库,储存曾参与过大型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各类技术专家的相关信息,以备后用。

(四)加强效益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效益审计尤其是公共工程投资效益的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人员一般职位层次较高、掌握着一定的实权、关系面广,而且形成了一条牢固的从上至下的利益链条。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压力,遇到各种巨额利益的诱惑。这样,如果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差,就会屈服于各种压力和诱惑,由其做出的审计结论当然就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且比真实情况要好得多。

为此,必须对效益审计人员形成制度化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对效益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的道德教育并需通过严格的考试,以加强效益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抵制各种压力和诱惑的毅力。只有道德水平提高了,在审计中遇到问题时,才能不论涉及到谁,敢于碰硬,敢于一查到底,排除任何干扰;遇到巨额利益的诱惑时,才能廉洁奉公,拒绝贿赂,坚决抵制诱惑,以高尚的道德审计到底。也只有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爱岗敬业,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设立专门的交流渠道,扩大审计经验和审计新技术的影响作用。

在国内,我们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交流渠道,如由各地区审计学会成立一个部门或办公室,专司审计经验、审计新技术的学习和交流,定期举办投资效益审计方面的研讨会,开展经验交流,产生审计经验和审计新技术的扩大效应。同时,我们还可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定期选配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远赴英美等效益审计开展得较好的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获取有效的审计经验,来促进我国效益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俊芳、吕文基,《经济效益审计》,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版。

2.罗美富、李季泽等,《英国绩效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

3.时现,关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思考,《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4.汤晓燕,效益审计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浙江审计》,2004年第11期。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9)

思想修养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的思想修养、思想境界,不仅仅决定着上述所说的各方面,同时还决定着他能不能够提高科学的执政能力。总书记特别强调五种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决定着审计干部能不能科学地判断国家当前的形势、审计所处的历史范围、审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以此作出正确决策。

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每次审计都面对市场经济。比如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要作出判断,作出评价,其中不单单是对财务收支要作出评价,对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对重大决策、重大投资项目等等都要作出评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看其是否真实合法,包括对有些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事情,还要看符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方向,看经济与社会效益、当前与长远效益如何。作为审计系统的领导干部,要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关键是要有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力、观察力,能够发现问题的发展趋势,能够把中央的政策吃透。

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复杂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物发展纷繁杂乱的状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在空间上表现为矛盾错综复杂,处理起来头绪繁多。二是在时间上表现为突发性,而突发事件的非常态性以及连锁反应,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三是在本质上表现为困难与风险超乎寻常,其负面影响直接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当前,复杂局面的突出形态就是突发性危机事件。审计机关领导干部要具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就要提升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能力。其中,正确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有效化解危机与风险,是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另一个重点。

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有依法执政的能力。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增强法治观念,在学用结合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要坚持依法审计,依法行使审计权力,依法规范审计行为,细化工作流程、统一工作标准和程序,使每个审计人员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

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有总揽全局的能力。总揽全局就是在某个领域进行审计时,能够提出这个领域该怎样深化改革、怎样强化管理、怎样加强法制建设的建议,这就是总揽全局。审计署是中国最高审计机关,最高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看问题,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

当前部分干部在思想修养方面的十种不良表现

从当前情况看,有些审计干部在思想修养方面暴露出诸多缺陷,有的是先天不足,有的是后天不足,主要有十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什么事情都以“我”为中心,围绕“我”来考虑。做了一点事,生怕别人不知道,到处讲,做一分,讲十分。有些领导同志,认为别人不采纳自己的意见,就是对自己不尊重,就要发脾气,使性子。在处理正职与副职的关系上,正职要营造一种宽容、宽松、宽厚的环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要信任副职,发挥副职的作用。同时,要敢于批评,善于批评。副职做得不对,就要批评,就要指出来,不能当老好人。作为副职要敢于尽职尽责尽言,尽职不贪功,尽责不揽权,到位不越位。

第二种表现是固步自封,思想僵化。个别同志习惯于用旧的思维对待新生事物,对时代环境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缺少创先争优、跨越赶超的意识,缺少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有的同志考虑和对待问题有时“一根筋”,钻牛角尖,追根究底是好事,但要明白,真理越过半步就是谬误。

第三种表现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现在审计地位提高了,党和人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有的同志就开始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到被审计单位昂首挺胸,趾高气扬,态度蛮横。自认为了不起了,官升脾气涨,官小脾气大,好像昨天职务提高了,今天水平就突然增长了。有的同志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抓工作不深、不透、不细、不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第四种表现是文过饰非,缺乏担当。有的领导干部不敢负责任,怕负责任;有些领导同志与下属抢功推过,出了责任,出了问题,就往下面推,不敢担当;凡是成绩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部下的,总是找各种各样理由来掩饰。这就是底气不足,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第五种表现是心浮气躁,作风飘浮。做一个审计项目,只问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哪个地方能出成果,就一窝蜂都往哪儿赶;哪个地方可能出不了成果,就离得远远的,避之不及,这就是工作不扎实、缺乏内功的表现。有些同志工作、学习不能踏踏实实,安下心来,像凳子上有根针、有根刺一样,坐不下去、静不下来;既不能冲锋陷阵,又不能潜心思考研究;有的待遇上向高标准看齐,工作上向低标准看齐。

第六种表现是明哲保身,患得患失。不敢坚持原则,不善于坚持原则;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个人的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作为审计干部,一定要身劳心闲,只有心如止水,才能做到淡定。

第七种表现是贪图享受,自行其是。有些同志一开口就讲审计最艰苦,审计最辛苦,审计风险最大,审计最廉洁,审计最奉献,审计最清贫,异地交叉审计牺牲大。从审计人员自己的角度看,确实如此,但从中国13亿人口的角度看,对比农民的辛勤劳作,对比一些人在为生活奔波、居无定所,就并非如此。中国古话说行行出状元,条条蛇都咬人,各行各业都有艰苦、辛苦、风险,都在做奉献。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滴水,国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人民养育着我们,我们用什么回报人民?千万不能忘本忘根!

第八种表现是驾驭能力不强,知识结构单一。有的同志甚至连账都不会看,起码的基本功都不具备。搞财政审计的同志,对财政的历史沿革、政策沿革以及采取的财政政策,一无所知或知之不深;搞金融审计的同志,对金融衍生品、创新产品、金融监管及其风险防控等等,一无所知或知之不深,这就是知识结构单一。为什么有的同志抓工作不知从何下手,作为一个领导,不会带队伍,不会做群众工作,不会抓党建,不会做思想工作。搞审计撒大网,费时费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抓不住重点,就讲不了政策。审计会发现许多问题,要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打蛇要打到七寸。

第九种表现是学习能力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对审计署党组的方针、政策、制度、规定和要求,信息越往下越衰减,执行力层层递减。在执行中,照猫画虎,不能创造性地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第十种表现是自我约束不严,纪律松弛。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严格执行“八不准”规定,坚持文明审计;个别同志在对审计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到审计现场瞎指挥,审计人员如果按领导说的办,正常工作就会受影响,不按领导说的办,就是不服从命令,弄得审计人员左右为难。

上面十种表现,实质是思想修养不高、思想境界不高所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提升和加强思想修养,才能切实提高思想境界,才会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才会严于律己,永不满足、永远拼搏、永远创新,才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如何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思想境界

要勤学善思。去年审计署集中培训时,我曾谈到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就是要勤学善思,就是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向古人学,向今人学,向中国人学,向外国人学。一个人学习的机会、学习的时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关键是用一种抵触的情绪去对待,还是用一种吸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贵在坚持;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恒心;学习是一个坚定的过程,贵在自知。要通过学习,不断训练我们的思维方式,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

要慎独慎微。作为一个领导者,是单位的主心骨,每个人也有个主心骨,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信念,这是一个人的人生支撑。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树立领导意识。我们以前讲,审计人员要树立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审计人员意识,今天特别强调领导意识,因为领导是群众中的一员,但不是普通的群众。领导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个领导,要身体力行,不要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群众。

要自尊自重。现在有些领导说话不管场合不分对象,脏话粗话连篇,低俗、媚俗、庸俗,这就是不自尊。有的同志讲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对于我们每个人,没有成就感就没有幸福感,没有幸福感就没有安全感。精神富足、知识渊博、情趣雅致就是幸福感。有人讲幸福指数,我觉得知足常乐,幸福指数最高;贪得无厌,幸福指数最低;清正廉洁、永不懈怠,幸福指数就高;投机取巧,一心想捞,幸福指数就低。一个人一定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荣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做到自尊自重自爱。一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制度、敬畏道德、敬畏自然的神圣。比如对待制度,要了解制度、崇尚制度、遵守制度和维护制度。二要常思贪欲之害。物欲有度,超过一定的度,就会走向死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三要常修为政之德。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四要常弃非分之想。非分之想多了,就要出问题。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非分之物不要取,非分之想不要有。五要常积子孙之善。作为一个领导同志,要有仁爱之心,有情有爱,这里的爱是大爱,情是人类之情,比如保护环境,就是为子孙后代着想。六要常念人民之恩。要有感恩的思想,感恩的态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感老百姓的恩,是老百姓用税收、用血汗钱养着我们,我们要以感恩之心投入到工作中。七要常有包容之度。要胸怀宽广,要大度,有包容之心,考虑问题不能太狭隘。八要常问使命之责。要常问问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自己履行了使命没有,尽到了责任没有。九要常有自省之勇。要有勇气反省自己,善于总结反思,敢于和善于否定自己,否定过去,否定现在。敢于否定和善于否定,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更好地进步。

要求真务实。求真就是要接“地气”,跟老百姓接触,从老百姓那里获得营养。到每个地方审计,要了解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听听老百姓的诉求,看看老百姓对这个单位的态度,这样审计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现在很多干部悬在半空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外国寓言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大力神,谁都拿他没办法。有一个人发现,大力神如果离开他的母亲,就没有力气了,所以就把他举起来杀死了。大力神的母亲是谁?是大地,离开了大地,就没有了力量的源泉。我们力量的源泉也在于此。

远程审计的思考篇(10)

1.思想性。要努力提高教材的思想性,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本学科的基本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科学性。要努力保证教材的科学性,现象的描述、材料的引用、概念的说明、观点和原理的论证、理论的阐述等都必须准确无误。全部内容应做到观点稳妥、方法科学、结构合理、逻辑严密。

3.启发性。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要利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启迪学生进行开拓性、创造性思维。

4.先进性。在精选教学内容时,应注意适当反映本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新成果。

5.适用性。要便于理解、便于自学,适于远程教育的教学实际。对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应有明确、具体的说明。要把学习内容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好远程教学中因缺乏双向信息反馈而可能产生的困难。要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注意发挥他们理解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6.多媒体配合。在制定多媒体教材总体方案时,要充分发挥文字教材的优势及其在多媒体教材中的主体作用,做到全面规划、精心设计、扬长避短、互相补充,避免内容上的简单重复和相互脱节。

7.风格多样化。远程教育教材提倡风格多样化,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做到图文并茂、文字简明流畅、图表清晰直观,符合编写规范要求。教材的体例、版式、字体、开本、色彩、装帧、纸张、印刷等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上述原则既兼顾了传统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又突出了远程教育的特色,是远程教育教材设计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远程开放教育文字教材设计开发团队组建及主要工作任务

1.组建课程组。课程组由课程教学团队、教材编写团队、教材编辑出版团队组成。具体包括课程组组长、主编、主讲、主持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编制人员。(1)课程教学团队。主要由课程组组长、主编、主讲、主持教师、责任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组成。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文字教材的教学设计,如内容的阐述方式、写作风格、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支持服务设计、课程考核方式设计等。(2)教材编写团队。主要由主编及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及专家组成,确定教材编写的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字教材的编写任务。主编一般由普通高校的学科专家担任。(3)教材编辑出版团队。为更好地完成文字教材的整体设计及规范编写者对文字、标点、数字及量和公式等的标准用法,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或责任编辑在文字教材的设计阶段就应参与课程组的有关工作,为教材的及时编辑出版提供有力保障。

2.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组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同时也是教材的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课程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多种学习资源的定位,教学过程设计,各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3.设计教材编写体例(或称模板)。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具有一定特色的、符合内容要求的吸引学习者注意和学习兴趣的结构体例。如笔者审阅的《劳动心理学》文字教材,其编写体例就很独特,每章的结构由引言(问题、分析)、学习目标(识记、理解、应用、重点与难点)、节(任务、拓展阅读、案例)、本章要点、练习思考题、思考题答案、本章任务反馈、参考文献8部分组成。通过这样的内容结构的编排,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难点,并且记忆牢固、印象深刻。

4.编写样章及全书稿。在编写体例确定后,课程组指定一位编写者按照设计好的编写体例完成样章的编写,这时,课程组设计文字教材与其他媒体教材的关系,确定全书字数和学时,接受专家对多种媒体一体化方案的审定。样章完成并经过集体论修改及审定通过后,全书作者按照样章编写各章教材。同时完成教材的前言、课程说明、练习和参考答案、参考文献等内容。此后,将前述各章予以合成、整理,完成全书稿的编写。

上一篇: 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下一篇: 会计资产评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