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2 09:53:41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1)

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侧重于如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大的问题,方法过于说教和灌输,往往忽视人的个性人格差异和情感体验,忽视人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结果难以使工作对象产生心理共鸣,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欠佳。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说明,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著名的霍桑实验提示了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关怀这些社会性需要的。如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抓住职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达到管理效能,这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符合时代的要求。

目前企业一线职工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分析

企业一线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学倡导和正确引导,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态,造成个人事业成功的阴影,而且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益都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企业一线职工面临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改制带来的职工心理问题。在企业改革的浪潮中,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并抱有良好愿望和乐观情绪去满怀信心地期待,但也有部分职工存在着抵触情绪,表现出“失落感”、“危机感”、“忧虑感”等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负担和压力,极易影响职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

2.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自己找米下锅,企业面临的这一市场竞争压力当然会转稼到职工心理上,致使一些职工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某些“优越性”和“稳定性”留连忘返,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表现出对企业的发展自信心不足。

3.安全生产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在生产一线,职工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怕打断企业的安全记录、怕因事故影响企业声誉等心理压力,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型心理、习惯性心理、从众型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

4.工作紧张带来的心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来自职业竞争和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势必影响到组织效率。

5.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职工由于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合作对象、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影响。

6.职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理问题,虽然是职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当然,以上职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绝对的。这还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研究,将职工心理问题的调适与缓解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

笔者认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

1.从了解职工需求、满足职工需求入手

首先要认真分析职工的心理需求。一线职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升迁的机会、安全的环境、有趣的工作、企业的认可、提高个人学识能力的培训机会、家庭的和谐美满幸福等,不同的职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目的。

其次,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 着决定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

再次,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2.从科学运用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入手

做好思想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思想工作无法进行。瑞典心理学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即 “怎样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的理论,对于心理疏导中的“表扬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前景理论”,如果职工有几件事情值得表扬,应分开进行;如果一个职工有几件事情需要批评,应该进行一次性批评;如果一个职工办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坏事”,应该在同一场合先批评后表扬;如果一个职工既有较大的错误,也有较小的成绩,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进行批评或表扬;对职工要坚持脉冲式表扬与批评。

3.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职工渴望企业集体成员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和谐融洽,这在心理学上称“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体意识从客观上创造了职工得到尊重的环境和条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载体就是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应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培养优良企风,好的企风会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而求实的控制力;二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群体现象,是作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存在,舆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产生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满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最终影响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

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要保证以上几方面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落到实处,通过前面对企业一线职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企业改制形势的宣传和思想引导,加深职工对企业改制的理解和认识,解决企业改制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对职工进行再就业观念教育,走出国企私企“门户之见”的误区,树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择业就业新观念。

2.加强对职工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解决市场竞争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管理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尊重职工,努力办好企业和职工的事情,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激发职工潜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充分依靠职工的力量,推动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

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解决安全生产责任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在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责任感、熟悉安全法规外,还应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在技术和安全、质量方面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将施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减缓管理心理压力,解决工作紧张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企业应处理好内部改革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关系,应充分了解企业职工的心理需要,加强研究,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上亲近企业,减少畏惧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2)

作者简介:曾骊(1975-)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改革实践”(编号:yb2010132)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62-03

一、重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紧迫性

近几年高职生自卑、抑郁、狂躁、封闭等心理问题突出,每年都有高职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很难建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重要工作目标。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全社会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复杂,更艰巨,更繁重。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多层面全方面展开,日常思想教育中,需要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讲座、辅导和咨询,并为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

(三)高职生全面成长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较高的特殊群体,是人才成熟的关键时期,成长的欲望和自我定位都高于自身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心理总体呈现一个不成熟、不断变化的状况。高职生在成长中渴望成熟,但对成熟又有恐惧,恐惧复杂的社会,恐惧突然直面社会的压力。这一阶段产生心理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早发现问题,早做出决策,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和多角度观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辅导、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工程,而且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应该有其独立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复杂的,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构工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高职、贴近学生,以育人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着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协调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1.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这是基础性内容。当前高职生心理学知识依然缺乏,更不要说常规的心理训练。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促进高职生心理素质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选择地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识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让高职生正确定位自己,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调剂能力,改进心理适应能力,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基。

2.进行心理调节能力的教育,这是重点内容。这里可分为三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工作。首先是学习心理教育,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以“帮导”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适应、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方法的掌握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其次,进行生活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善于生存,乐于关心,勇于负责,敢于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最后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兴趣与就业选择、前景与就业分析、适应与就业测试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创业现状,根据自己特长兴趣进行正确择业创业的能力。

3.进行健全的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关键内容。首先,进行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帮助高职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人格类型及自身个性特点,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诚恳、宽容、开朗、正直、勇敢、独立、平等、谦虚、爱心且富有责任感的良好人格。其次,进行高职生调节调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娱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能够优化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够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自我,适应社会各种变化。还要进行高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在激烈竞争的生活中,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始终坚持“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态,保持自信、乐观、奋进和向上的蓬勃之气、浩然之气。

(三)工作途径

1.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除了常规的开设心理学课,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外,还要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性,又要注意全体的专题性,还要注意个别的特殊性。

2.优化高职生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利用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多样性、特色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熏陶、引导和教育,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化、道德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基建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仪器设备的良好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制、机制等;活动文化则是多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文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特色文化,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文化节、科普节、书画展、辩论赛、座谈会、报告会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正确的言行;宣传文化是指利用校刊、板报、广播和橱窗和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文化是师生思想深层次的体现,是构筑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总和,在潜移默化学生心理品质中起优化作用。这些文化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为高职生成长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宽松理解的环境。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则、部署、实施和督查,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咨询、答疑,通过心理搜集、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主动搜寻、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分门别类地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成因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得到心理调节。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要及时依法请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尤其是新生要结合始业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观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做到测评在前,咨询在前,答疑在前,将学生在成长发展不同阶段产生的或将面临的各种疑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除了学校之

外,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因素诱发的,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从社会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给予高职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以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从家庭来看,高职生是从家庭出来又要回归家庭,家人的教育有时更让学生信赖,为人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善人格形成是有重要意义和负主要责任的。家长要配合学校,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高职生过正常有益积极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校园活动,走入社会生活,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突破校园界限,提高全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其关键要素。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一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常识普及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二是学生工作人员,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老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三是优秀学生骨干,让他们协助老师承担心理信息员、心理保健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协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汇报学生工作部门寻求帮助,调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等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制

(一)组织上加强领导。高职院校党政要把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学生、教学等主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处、系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和检查评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给。

(二)对象上面向全体。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知识和素质为出发点的,而不仅仅局限少数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侧重帮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障碍和可能发生危机的学生进行测试、干预和治疗。

(三)资金上加大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学校工作诸多方面,必须予以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的全面保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编制的落实,专项经费的配备,办公场所和设备的建设,机构的健全,管理的到位,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师资上重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要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工作计划,有部署地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五)理论上加强研究。除了用心理学等科学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还要结合实际,以历史的、发展的和辨证的观点,仔细分析多学科视角下高职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挖掘高职生思想和心理中积极向上的因素,探寻正面引导的方法,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0-01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而五年制高职生作为其中重要又特殊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如何推进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攻克的课题。

一、五年制高职生现状分析

五年制大专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院占学生总人数近七分之一,其年龄特征、生理发育,有别于处于青年中期的普通大学生。年龄为15到21周岁之间,年龄跨度大,正值青春叛逆期,又恰好为中考失意者,大部分未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薄弱。

二、五年制高职生心理状况研究

笔者以学院681名五年制高职生新生为调研对象,采用SCL-90项自觉症状评定量表 进行测试,超出常模人数为82人,占总人数的12。(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超过43项,有因子超过2.5分,)。由此可见五年制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由于学生年龄小,具有独立意识但却缺乏是非观念,独立思考分析面对问题的能力不强,无法应对社会复杂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匮乏;而生理上日的益成熟会引发大的情绪波动;心理问题逐渐凸显,以至患上网络依赖症。

三、五年制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措施

如何面对并解决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合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心间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我院教务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列入教学计划。其课程开设应该有别于三年制高职生,形式应多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角色扮演,活动体验等各种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感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快乐向上的心理态度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确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即以学校心理服务为重点,以“三难学生”为难点,以学生社团部门为支点,以年级为线索,以制度建设为支点,以心育活动为平台,通过qq,电话,橱窗,报纸,黑板报,微博,心理广播,525活动月,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政治活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深入地开展五年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落实心理疏导制度,建立动态的学生电子档案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建立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但建档后对学生心理的分析、问题的及时发现、并以此进行的引导、干预、矫治等还很不够,没有达到建档的目的。而我院可尝试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电子动态档案,在此档案里,详尽的记录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五年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及心理状况,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动态的心理状况,可以及时的进行心理沟通,心理排查与心理干预。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教育,构建学院、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要加强五年制学生的教育,学校要紧密联系家长和社会各种资源,产生教育合力。在学院层面,在落实“五个早”(即 早发现,早报告,早安排,早预防,早控制)和 “五个一”(即 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工作网络(即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办心理专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的基础上,还需要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如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沟通,微信微博沟通,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共同研究商讨、商讨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并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如与街道社区合作,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协作,一起出谋划策,一起策划学生成长方案,塑造全员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利用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福利院之行等社会活动磨砺五年制学生的心志,让其身心在行动中得到释放,让爱在活动中得到展现。

总之,五年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育,需要各种机制良性互动,如何让教育之花开得更美,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用心的灌溉和辛勤的耕耘。但笔者坚信,“只有心与心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用心用情,每一颗平凡的石头都将不惧风雨,不畏严寒,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4)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有公办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是首批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建有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旅游管理实训中心。2010年9月,我校迎来首届导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地西藏班,时至今日,我校内地西藏班办班已经有十个年头。内地西藏班是我国教育援藏、教育兴藏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职业教育援藏,因其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在西藏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中,扮演中流砥柱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帮助西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战略意义。

一、我校开展内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我校的内地西藏班学生(以下简称藏班学生),他们主要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农牧民子女,他们具有典型的“高原红”肤色,怪诞嬉皮的发型,色彩浓艳的藏装,从头到脚挂满了各种首饰,无所顾忌的口哨和嗨遍整个校园的藏歌等。他们在校园里的识别度非常高,他们以强烈的民族符号和民族文化闯入我校。藏班学生与内地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语言、肤色、服装、饮食等直接能看到或者感觉到的差异;也有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等隐藏不易察觉的差异。我们在适应藏文化,他们在适应内地汉文化的同时,悄然进行着跨文化的心理适应。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饮食以牛羊肉为主。藏地学生进入到内地,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从饮食、就寝、衣着等都改变巨大。他们饮食的不适应、身体的不适应等最先表现出的就是疾病频发。一些在西藏患病的学生病情爆发,患过病的学生旧病复发,尤其是感染过结核病的学生,会在新生入学之初的结核病筛查中被检测出来。加上他们不注意饮食习惯,爱吃方便面,爱喝饮料,不喝开水,而喝生水,导致阑尾炎发病率比较高。这些学生如果生理和心理短时间内难以调整过来,就容易形成水土不服、生活不适应,想回家的学生也随着增多,从而造成藏班学生群体性的怀乡情绪。我校藏班学生主要是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正处于“疾风骤雨”的青春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乡来到遥远、陌生的内地求学三年,跨地域迁徙式学习,使他们在生活和心理上面临巨大的难题和考验。又因为这些学生受年龄、阅历所限,他们往往缺乏在新环境中,主动调适心理的能力,自制能力相对较弱,也更容易情绪化,心理上容易大起大落。他们在新环境中不适应、情绪低落,如果感觉到孤独就容易封闭自己,产生自卑感,心理有更多戒备意识。强烈的民族情感使他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更加敏感。同时,也更容易相互抱团,从而为教师管理学生带来困难。内地教育与中西部教育有巨大的差距,原有的母语学习环境变成汉语文化的学习环境,初中单纯的学科教学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转变等,造成藏班学生学习困难加重,厌学情绪严重蔓延。因此,藏班学生内地求学都经历着气候环境适应、日常生活适应、语言适应、学业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等问题。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影响他们安心学习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笔者作为藏班班主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为藏班学生初到内地时,往往会出现自卑、孤独、挫败感、抑郁、攻击行为及各种偏差行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如果得不到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容易滋生藏班学生对学校常规和思想教育,专业教学及内地学生产生抵触、疏离、对抗和敌意。因此,我校针对藏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根据藏班学生的民族特点、成长规律和心理状态等,思考如何有效开展,降低因跨文化,心理适应不良,而引发心理问题的风险。从而提升藏班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促进藏班学生的身心健康。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对我校异地办学模式的全方位考验,也是对我校承办内地西藏班民族教育的整体考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二、我校开展内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本实践

我校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再实践的反复验证中进行的。以下是笔者对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经验探索。

1.发挥班主任在藏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由于有的学校是四个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足以说明藏班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和强度很大。虽然,我校还是一个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的常规做法。但是,我校的藏班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却发挥着教师、父母、保姆、医生和和心理辅导员的多重作用。因此,我校对藏班班主任的选用非常谨慎。被选用的班主任除了要参加校内的教师成长营培训,以及校外的西藏内地班举办的省、市级培训,还要参加针对藏班班主任的心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以此,提高藏班班主任及时发现心理上出现异常学生的能力,以及在藏班营造健康心理氛围的能力。我校现在的四名藏班班主任之中,就有一名心理教师,他们都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并常驻我校藏班管理办公室,我校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专门化和专业化。[1]

2.生活教育课堂。鉴于藏班学生在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我校开设了生活教育课堂,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和卫生习惯。生活教育课堂由带藏班十年的资深班主任和西藏教育厅派驻我校的生活指导教师主讲,根据具体问题有时会按男女生性别分组进行,在每年的春秋季传染病高发期,还会聘请常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医生走进课堂进行教学。[2]

3.建立家长联系机制,完善藏班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区教育一起发挥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藏班学生24小时寄宿在学校,藏班学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几乎完全脱节,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弱小或缺失。教师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家长所获取的信息是间歇性的。而且,藏班学生主要来自于农牧民家庭,很多学生的父母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除了担心之外,根本不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家庭教育。因此,我校通过创建QQ(微信)家长群的现代传媒方式,建立家长联系机制,让藏班学生能够从家庭中,获得更多情感慰藉,而安心于学校生活。同时,我校也能够及时向家长汇报和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群群主由生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班主任每周一次,每月不低于三次委托生活指导教师向家长群或个别家长发送信息,畅通家校双向交流渠道,使藏班学生不会因为千山万水,而阻断亲情的联系。[3]

4.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我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心理体验拓展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藏班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对一些特殊学生,包括情绪困扰、行为偏差的藏班学生,教师要进行专业的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帮助其顺利渡过心理难关。我校在凝练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个别心理咨询等,藏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集结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与《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帮助藏班学生健康成长。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5)

(一)煤矿职工学校教育对象素质与心理上的差异

煤矿职工教育的对象是比较复杂的,原因是煤矿职工来源广泛。它包括了:退伍军人、技校生、大学生、有的地方还使用了一些农民工、轮旷工。这些员工的特点有:1.他们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把这些人员放到一起培训,效果非常差。原因是:有些人接受能力强,有些人接受能力差。比如: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快而农民工或轮旷工接受新知识比较慢,甚至有些煤矿企业还有一些不识字的职工。2.对煤矿上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不相同。比如:退伍军人和农民工岗位适应能力就比大学生和技校生要差的多。原因是:大学生和技校生学过煤矿专业知识,退伍军人和农民工没有学习过专业知识。3.心里素质不相同。退伍军人和农民工心里素质要好于大学生和技校生。原因是:大学生和技校生社会阅历少,接受失败与挫折相对退伍军人和农民工没有那么多。总之,不管是那种层次的煤矿职工,在心里健康方面都会出现心里健康问题。因此,心里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煤矿职工学校教育内容及课程发展

煤矿职业教育涵盖了:煤矿职业卫生教育、煤矿各种规程和法律教育、煤矿生产技术教育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企业新工人、转岗工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从事井下现场施工接触粉尘、有害气体及与危害人体健康的场所的工作人员等。

煤矿职业教育相比一般职业教育责任要重大的多。原因是大多数煤矿职工在地下几百米深的矿井中工作,那里环境恶略、劳动强度大,身体素质差的职工就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另外,由于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事的生产作业活动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面临着比其他阶层大得多的生存和生活压力,容易产生挫折感,形成压抑、烦闷、消极厌世的心理。为此,我个人认为煤矿职工教育内容应该涵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促进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时展的需要。

二、煤矿企业职工学校未来发展

(一) 煤矿职工学校教育的作用

煤炭系统职业教育是为了加强煤矿工人技术素质,也是时代需要。我国自从加入WTO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人才。在此形势下,针对我国煤炭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同时我国各类煤炭院校培养严重不足以及煤矿技术人才严重流失,造成煤矿企业里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通风、安全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煤炭系统职业教育学校加强了对煤矿技术工人的培养。

(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是煤矿职工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煤炭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有:1.煤炭职业教育实行由行业和企业共同或单独举办的办学体制。提倡多种形式联合办学;2.根据煤炭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规模、条件、效益等情况,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出发点,积极稳妥地对部分部属学校进行撤并调整,有计划、分步骤地直接交给有关省局或矿务局管理;3.为了充分发挥煤矿教育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企业内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各煤炭企业要实行企业教育综合改革;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三、煤矿职工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念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因此,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煤矿职工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煤矿职工易产生的心理健康疾病有很多,比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症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力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煤矿职工患焦虑症的原因有:①经济压力影响;②工作上为升迁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③父母和妻子对自己过高的期望;④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⑤事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⑥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等。

例如一:某矿掘进队职工黄某,因为儿子开始迷恋网络而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几经教育而更加逆反,作为父亲的他上班再也安不下心来。结果在工作面推车的过程中,因其精力不集中,把车撞倒前面推车工腿上,造成腿部骨折。

例如二:某煤矿绞车司机张某,在提升操作时,因情绪不佳,对信号判断不清而错误操作,致使同事被跑车撞伤。后据了解,出事前的几天,张某与家人发生了纠纷。也许就是因为家庭纠纷而产生的焦虑与烦躁心理,才酿成如此事故。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其表现:一是情绪消极、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以上表现存在于煤矿职工中,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案例一:张某因在某矿采煤队工作,在找对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最终没能找到对象。所以工作上情绪消极,下班后经常酗酒,并常与领导、同事产生矛盾。最后,患上严重胃病导致不能正常工作,使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

案例二:某矿职工刘某,因与妻子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不和谐。工作中体力上的超支、家庭中精神上的折磨,导致该职工一时想不开在井下上吊自杀。

四、如何解决煤矿职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对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职工给以感情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生活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改变已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引导他们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对员工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还可以利用局域网、广播、电视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职工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职工从多角度、多渠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鼓励职工遇到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另外,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建立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要注意解决好员工各种福利和保险,解决员工在为企业做贡献和退休后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中国,某些地方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对职工进行了心里健康教育的辅导了。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6)

在中职开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从而确保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尽管许多教师都是师范学校毕业,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明确认识,对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够深刻,难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从而导致难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科学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使教师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学生工作中,切实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广泛性

在中职学校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在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科学习进行渗透,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高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各科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德育素质形成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各种教育活动包含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切实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应该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关注和关心学生,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德育素质。

三、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切实保证中职生德育工作教学的效率,提高中职生的德育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结合知识和情感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时效性,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中职生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颖的科技产品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科技产品的吸引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率。

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完善评价的体系,创新评价方法,保持学生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和自评活动,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通过借助现代新技术,如QQ群和微信群等平台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充分体现德育工作有效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各个学科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组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感染和熏陶,收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作者:王振峰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物资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7)

1.1我国中职教育相关背景

 

我国中等职业(以下简称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有过硬职业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既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又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学历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所以,中职学校应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着力培养中职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需注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要全面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1.2中职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中职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一般年龄在15~18岁,正处在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转向以就业为主,中职生面临学习和成长的挑战,面临职业和就业压力,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求职择业等方面难免产生心理困惑或问题。中职生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环境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中职生担心自己学习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要求而受责骂,或怕辜负了家长苦心,因而产生心理压力。

 

(二) 学习环境压力。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中学,课程多、专业性强,加之多数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不理想,使其感到学习压力大,难以适应。

 

(三) 社会环境压力。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学历层次低,面对社会生存挑战有潜在危机感,激烈的职业竞争致使中职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4) 自身原因。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中职生大多经历了中考失利的心理打击,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到中职学校就读,再加上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偏见,使其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较强自卑感。

 

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

 

1.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一。目前,中职生心理问题已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到学校教学、教育质量,甚至也影响到社会,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虽然国家教育部2004年出台的两个文件,要求在中职学校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毕竟起步晚,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方法并不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认为,探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工作体系应为首要工作。

 

2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实贱探索

 

甘肃省卫生学校是一所部级重点中专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是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自牵头成立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职教专业委员会)的15年来,一直坚持带领全省会员学校推动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和精神,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针开展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着力于“三大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规范化发展,逐步构建了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三五”模式,即一个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结合;三支队伍:具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贱能力的班主任队伍;五个抓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办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个体心理咨询;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学术研宄与科研工作。从而形成了中职学校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

 

2.1建立组织机构体系,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2.1.1各会员院校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

 

导在职教专业委员会的带动下,各会员院校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建设和工作制度的落实。绝大部分院校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由党政一把手或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抓,充分发挥院校各部门(系)、各社团的作用,形成了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体系。

 

2.1.2引导各会员学校建立完善的相关工作制度根据《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05—2009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各院校都量身定制了适合各自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方向,用制度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如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武威职业学院制定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等。

 

2.1.3促使各会员学校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投入近年来,各院校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实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经费。部分院校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硬件设备,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落实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设备、专业资料和测试软件,保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需的资金。这些都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培养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各会员院校日益重视心理教育工作的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这两年,各院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甘肃省首期心理咨询师高级督导培训班、甘肃省首期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台湾康泰教育基金会赴我省开展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研讨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讲师团走进甘肃等活动。大部分院校选派教师、班主任参加每年由省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学习,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考试已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由这些具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骨干教师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对学生团体和个别进行辅导等,还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系统教育;培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开展。

 

此外,职教专业委员会组织会员院校积极参加省心理卫生协会举办的学术活动。通过参加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工作研讨会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2004年至今,共有69篇学术论文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3中职院校要打好三张牌,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2.3.1第一张牌:心理健康宣教活动依托学校各种媒体和平台,广泛深入地展开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充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3.2第二张牌: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辅导活动以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交往的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和改变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以恰当方式解决问题,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发生。

 

心理辅导活动强调体验和交流,重在提供帮助,不提倡说教训导。让学生从他助到自助再到互助,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可采取活动体验、角色扮演、心理短剧、情景训练等表演性活动和自我反省、述说交流、互动游戏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演示、交流、体验、讨论,以达到心里共鸣的效果。

 

为更好地指导各会员院校开展班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职教专业委员会设立课题,组织各院校专家教师编写出版了《职业院校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指导实案》,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3.3第三张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个案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学生心理咨询是通过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安排经验丰富、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开展咨询的活动。通过倾听学生诉说、与其交谈、商讨,进行深层次交流,启迪人生,鼓励他们敢于面对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协助他们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促进其健康成长。甘肃省卫生学校设立的“好心情驿站”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咨询辅导;也可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形式开展心理咨询,深受学生欢迎。

 

2.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发展2.4.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使心理教育进课堂,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兰州女子中专学校配备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职心理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中,每班每周1课时;甘肃省卫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在各班开设了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护士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精神护理等课程。大部分中职院校设立了心理学课程组,开设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卫生健康等课程或心理学专题讲座。

 

2.4.2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带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职教专业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组织论著成果交流评比,表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专家、学者编写职业院校适用的心理健康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动员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相关心理教育科研课题,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带动学校心育工作的展开。

 

3体会

 

3.1建立网络体系,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职业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突出位置去抓,建立网络体系,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实施家校共建,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引导中职生多与家长沟通,减少影响家庭的不利因素;通过举办家长会、教育经验交流会、家校互访等形式,帮助家长对孩子确立正确的期望值,不盲目做过高要求,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同时,教育家长努力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引导、帮助学生消除与家长的代沟,使学生坦诚、主动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听取意见。

 

教师要当好中职生的心理“导航员”。任课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等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行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班级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学科教学渗透,开通心灵对话“信箱”、“热线”等方式,引导中职生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正确对待挫折。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保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科学、便捷、及时。可利用计算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可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站、辅导站等,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2坚持“德育和心育并行,以德育导心育,以心育促德育”的指导思想,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建立由校长负责,教务科、学生科、团委等科室分块实施,以心理课教师、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学生心理委员和学校管理工勤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利用校园媒体宣传教育,通过心理学课程、团体辅导活动课、社团活动、个别咨询辅导等途径共同教育学生,并积极利用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8)

一、重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紧迫性

近几年高职生自卑、抑郁、狂躁、封闭等心理问题突出,每年都有高职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很难建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重要工作目标。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全社会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复杂,更艰巨,更繁重。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多层面全方面展开,日常思想教育中,需要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讲座、辅导和咨询,并为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

(三)高职生全面成长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较高的特殊群体,是人才成熟的关键时期,成长的欲望和自我定位都高于自身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心理总体呈现一个不成熟、不断变化的状况。高职生在成长中渴望成熟,但对成熟又有恐惧,恐惧复杂的社会,恐惧突然直面社会的压力。这一阶段产生心理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早发现问题,早做出决策,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和多角度观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辅导、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工程,而且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应该有其独立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复杂的,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构工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高职、贴近学生,以育人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着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协调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1.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这是基础性内容。当前高职生心理学知识依然缺乏,更不要说常规的心理训练。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促进高职生心理素质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选择地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识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让高职生正确定位自己,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调剂能力,改进心理适应能力,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基。

2.进行心理调节能力的教育,这是重点内容。这里可分为三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工作。首先是学习心理教育,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以“帮导”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适应、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方法的掌握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其次,进行生活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善于生存,乐于关心,勇于负责,敢于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最后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兴趣与就业选择、前景与就业分析、适应与就业测试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创业现状,根据自己特长兴趣进行正确择业创业的能力。

3.进行健全的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关键内容。首先,进行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帮助高职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人格类型及自身个性特点,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诚恳、宽容、开朗、正直、勇敢、独立、平等、谦虚、爱心且富有责任感的良好人格。其次,进行高职生调节调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娱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能够优化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够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自我,适应社会各种变化。还要进行高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在激烈竞争的生活中,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始终坚持“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态,保持自信、乐观、奋进和向上的蓬勃之气、浩然之气。

(三)工作途径

1.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除了常规的开设心理学课,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外,还要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性,又要注意全体的专题性,还要注意个别的特殊性。

2.优化高职生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利用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多样性、特色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熏陶、引导和教育,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化、道德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基建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仪器设备的良好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制、机制等;活动文化则是多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文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特色文化,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文化节、科普节、书画展、辩论赛、座谈会、报告会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正确的言行;宣传文化是指利用校刊、板报、广播和橱窗和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文化是师生思想深层次的体现,是构筑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总和,在潜移默化学生心理品质中起优化作用。这些文化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为高职生成长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宽松理解的环境。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则、部署、实施和督查,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咨询、答疑,通过心理搜集、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主动搜寻、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分门别类地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成因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得到心理调节。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要及时依法请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尤其是新生要结合始业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观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做到测评在前,咨询在前,答疑在前,将学生在成长发展不同阶段产生的或将面临的各种疑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除了学校之

外,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因素诱发的,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从社会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给予高职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以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从家庭来看,高职生是从家庭出来又要回归家庭,家人的教育有时更让学生信赖,为人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善人格形成是有重要意义和负主要责任的。家长要配合学校,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高职生过正常有益积极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校园活动,走入社会生活,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突破校园界限,提高全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其关键要素。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一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常识普及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二是学生工作人员,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老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三是优秀学生骨干,让他们协助老师承担心理信息员、心理保健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协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汇报学生工作部门寻求帮助,调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等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制

(一)组织上加强领导。高职院校党政要把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学生、教学等主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处、系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和检查评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给。

(二)对象上面向全体。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知识和素质为出发点的,而不仅仅局限少数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侧重帮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障碍和可能发生危机的学生进行测试、干预和治疗。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49-02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力资源优化的助推器,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来讲,有其特殊性。一是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相对多元化,高职院校在招生时会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进行招录,有些高职院校还会对符合条件的社会青年进行单独考试招生;二是高职院校生源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录取都是在本科院校之后,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三是高职院校学生在行为养成方面有待提升,他们往往缺乏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遵规守纪意识较差。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化、学生文化素养和行为养成的现实情况都给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教育部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可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破解高职院校学生特殊性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和提升的有益尝试。

一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吴远、郝文清所编著的《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是“从学科性质上说,心理健康教育从属于教育科学范畴,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普遍原理来实现自身任务。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别于人类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并通过个体健康而达到人类全体的健康境界”。普遍意义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社会适应性为任务的教育。

2.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界定

根据教育部2005年制定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这样界定:“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教育从属于高等教育,一般来讲,高职教育就是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立足职业教育特色,遵循实际性原则、制度化原则和服务性原则,努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整个社会。

3.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发挥的作用

第一,能够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个体发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能力,重视高职学生作为鲜活个体的基本事实,能对高职学生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学习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和求职择业问题秉持接纳与包容的态度,无形中促进了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并折射了始终把学生的利益和诉求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一工作原则。

第二,能够丰富和拓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多地着眼于受教育者的道德层面和思想意识层面,表现为学生是否能够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行为习惯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更多的时候依靠说教的方式来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促使问题学生了解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素质拓展训练帮助他们正视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并积极尝试沟通和问题解决的各种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让高职学生立足自身优点,合理选择人生发展方向。

第三,能够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包括学校党政领导、思政课教师、学工干事以及一线辅导员,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只关注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与引导,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培养和提升,而心理健康教育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促使他们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做出正确的教育管理决策,从而形成平等、友爱、尊重、和谐的校园氛围。这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工作业绩和成果,更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对于自身工作、自身价值的肯定。

二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部办公厅曾在2011年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中明确规定,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或选择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中要包含心理健康导论、心理咨询、高职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异常心理、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贴近高职学生生活的必要方面。

同时,通过课程教学,要促使学生在知识层面做到能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大学阶段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方法;在技能层面学习并掌握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情绪管理技能、沟通与交往技能、职业生涯规划技能等;在自我认知层面做到对自身的生理特征、心理发展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己,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积极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对心理咨询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狭义的心理咨询体现在咨询者通过面谈、书信、网络和电话等手段向来访者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目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主要以狭义的心理咨询为主。

心理咨询根据划分依据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咨询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障碍性心理咨询;以咨询规模为标准可分为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以咨询形式为依据可分为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和网络咨询等方式。不同咨询类型中,团体心理咨询以其自身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即由咨询员根据来访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来访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体验、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相对于个体咨询而言,团体心理咨询不仅更加经济、省时、省力,而且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了团体目标的实现,感染力更强。同时,团体心理咨询创设了一个类似于真实社会的生活情境,咨询效果和教育效果更容易巩固,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社会适应和探索。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文件要求,各高校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高校应按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多元化、学生文化素养较低和行为养成较差的现状,使得高职院校更应配备充足数量的专职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化解学生中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要将学校党政干部、两课教师、学工干事、辅导员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作为兼职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中来,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根基、有实力,能够深入高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保障力量充足的基础上,要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开展全面的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定期培训,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训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座谈和专题研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切实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之间的朋辈心理辅导,大家坐到一起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的困惑、难题,探讨解决办法,分享教育管理经验,促使教师自身得以成长,最终惠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推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远、郝文清主编.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篇(10)

1、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虽然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有的学校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软任务,只要保证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差不多;有的学校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别教育,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的教育;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类似于一般卫生知识的学习。由于认识不到位而导致学校心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管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组织协调性差,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之中,缺乏良好的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

2、缺乏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上几节心理课,也不可能光靠心理学教研室来完成,而是一个全员性、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它应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中来。这就要求学校在配备专职人员的同时,也要求全校老师都要了解和掌握普通的心理学知识。这正是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所欠缺的方面,从而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重视,把许多本属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当作是学生的思想差、素质差,而放纵或采取体罚等不恰当的方法,这样不但不能纠正学生的问题,反而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或加重心理障碍。

3、社会方面的问题。在西方,人们把做心理咨询当作是把自己变得更强壮的“时尚”之举。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心理问题,目前社会上对心理问题与疾病仍存在偏见,在许多人心目中把心理疾病与精神病划上了等号,从而造成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找心理老师咨询的畏惧感和耻辱感,担心被同学发现后被认为有精神病,所以宁愿忍受心理疾病的折磨,也不愿找老师帮忙,不愿找心理医生。

4、教育模式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家长欠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有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同时由于长期儒家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造成许多父母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和中心地位,对子女的人格尊重明显不够,在两代人之间形成了“代沟”,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

二、 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开展好此项工作的先决条件。 学校的领导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之中,使之形成一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远行机制。要做到组织管理到位、经费投入充足、工作制度完善、机构明确、人员安排合理,这样才能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档案室安全管理 下一篇: 民事法律咨询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