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8 17:07:47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1)

1.1资源整合的全面性利用信息门户可以全面整合档案领域的重要资源。重要资源是指进入信息门户的档案资源应是档案领域具有权威性、使用价值高的核心资源和相关资源。全面是指信息门户的档案资源范围应该涵盖该领域所有类型的资源,既包括存储于本地的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档案资源,也包括因特网上的可以公共获取的档案资源。

1.2资源整合的集成性。基于信息门户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作为一种信息整合的方式,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将各种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在一个界面中,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实现对多种档案资源和服务的利用,具有很强的集成性。

1.3资源整合的可靠性。信息门户的网络档案资源经过选择,并根据资源组织体系和元数据机制进行描述、链接和组织,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门户的档案资源实现控制和管理,为提供高质量、系统化的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提供保障。

1.4资源获取的便捷性。针对用户的特点及需求,以统一的界面提供浏览与检索,并在专业组织体系支持下优化浏览和检索。信息门户一般都提供资源分类或主题浏览以及资源类型浏览两种导航功能。

2基于信息门户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步骤

2.1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筛选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筛选主要是由档案学专家和档案馆专业人员根据事先制定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采集与筛选标准,通过人工方式在数量众多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中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经过这样的综合评判以后,可以达到对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2.2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描述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其基本功能是对资源对象的内容与位置进行揭示与描述。基于信息整合的信息门户目前多采用DC(DublinCore,都柏林核心)作为资源描述标准揭示资源的内容特征、外部特征和关系特征。因此基于信息门户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描述可以采用DC元数据和基于XML的资源描述框架对结构化的元数据进行编码,使得各种元数据间的转换成为可能。

2.3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组织目前的主要做法是以信息组织体系(分类/主题词表)为信息资源组织基础。利用《中国档案分类法》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集合成一个有序的等级系统,这样既能揭示出所包含的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又能显示出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反映一系列的相关资源。利用《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等主题标引体系,提供比较深入的体现特性的专业性检索。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2)

当前,在对网络资源进行定义和类型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问题:(1)在狭义上的定义和分类.例如,依据形式对网上的信息类型进行划分,简单的将网上的信息资源看作为网上的出版物,这就狭义的将网络信息资源划分为了HTML数据库和HTML文件两种类型.(2)广狭定义与分类,这中分类方式相对来说更加准确.(3)广义的定义与狭义的分类,这种情况在现代网络中存在较高,当前许多的论著在网络信息资源上都是广义之说,而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则是狭义的,这也造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不符,导致理论体系不够完整.

1.2多种标准被应用到同一级次划分

文献信息分类的准则表明,在统一区分上进行等级划分时必须要运用同一标准,否则可能造成类目混叉的情况发生.这一规律在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的划分中同样适用,而在第一点中提到的网络信息资源使用的几种划分方式却与其相违背.例如,我国学者马静在对信息内划分上依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用途上进行,在划分标准上主要有四点:全文型信息、数据库类型信息、实时活动型信息、网络资源信息,这样的信息分类不仅不准确,而且违背同一分类规律.

1.3分类标准与方法具有较大歧义

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具有较大歧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依照统一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例如张晓娟在对同样的网络信息进行划分时划分出了信息单元、文献、网络一次文献、网络二次文献.(2)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却划分出相同的信息,例如张晓娟,在对非网络资源信息进行划分时将信息划分为参考书、图书馆等,而在依据信息的存储类型划分时又将信息划分为了书目型和图书馆型等.

1.4没有完善的体系

传统的网络信息划分最大的弊端就是每次划分上都需要选择唯一标准,这样在对网络信息是只能从一个侧面进行分析.这样的分类方式,虽然能够给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入口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研究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网络信息资源,但却无法使人们能系统、完整的认识信息资源.

2构建资源类型体系

对于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还没有一个让人们都信服的定义出现,目前我们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定义为是通过计算机网路传递的信息的合称,其也势必会随着计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日益扩大,因此依据这一理解构建一个网络信息资源体系是一个可行的行为.通过对现代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总结可以发现信息资源类型在划分上可以依据以下原则进行.例如,分层划分、定义和类型统一、实用性、体系化原则等.在人类信息交流的历史可以说网络信息是一给信息交流带来一次重大的改革,信息交流的随意性、扩散范围、扩散速度都发生了改变,人们在网上可以通过正式、半正式、非正式等形式对信息进行查询..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分为:非正式(出版信息),其下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电子新闻、电子会议及网络论坛等;半正式(出版信息),其下包括各种报告、会议文集、产品介绍等;正式(出版信息),其下包括一次出版的电子书刊、电子报纸、电子期刊收索引擎等,二次出版的网络评述、网络导航、检索数据库等,三次出版的网站推荐、参考数据库等.在划分上我们也将非正式(出版信息)称之为“黑色的”,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信息在网络上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在传播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难以对其内容进行控制和保证.半正式(出版信息)也被称作“灰色的”这一类网络信息的质量相对来说可靠性更好,具有知识产权,在网络上具有较高的利用率.正式(出版信息)的可靠性在三种类型的信息中是最高的,具有较高得的利用率.

3网上信息资源的几大类型

3.1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也被称作资料库、文献库,它是最早一批对电子信息资源产生冲击的网络资源,它的出现使计算的资源脱离了单机模式,成功的同网络相结合.网络数据库中主要包括了联机检索以及光盘数据库.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联机检索就达到了顶峰,其本质就是数据库同通信的合理结合,也就是信息需求者在设备的终端通过检索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虽然联机检索具有安全性好、准确率高等优点,但其操作相对较为复杂,所需费用也十分的昂贵,因此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进入到21世纪后,网络上各种收索引擎的出现也使联机搜索逐渐的走出了“网络人”的世界.正因为联机检索所需要的费用较高,而且需要有终端才可以操作,所以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开始努力的寻找一种价格低廉可以存储、检索信息的方式,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发现了光盘存储技术,这一存储技术也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光盘数据了具有成本低、容量大的优势,光盘数据同联机检索相比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检索信息的及时性没有联机检索高,因此在因特网列车上出现了光盘数据的身影.部分光盘数据库在镜像光盘塔和阵列式光盘塔及相关管理软件的使用下,也都间接或直接得融入到了因特网之中,同时被人们所应用.

3.2网上馆藏数据库

信息集散地的最大地点就是图书馆,而近年来在网络的影响下,图书馆内的信息也逐渐的走向了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为了使图书馆的信息的利用率能够最大化,我国的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馆藏机读目录数据库,在并其依靠网络向所有读者提供了联机供检索目录服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已有超过6000个电子图书馆的馆藏目录通过网络向外开放,这样所有的读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只有读者身边有网络,就可以利用图书馆的URL查询到读者所要寻找的馆藏,这种形式是图书馆的馆藏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3网上出版物

网上出版物同现实中的出版物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需要编辑、出版然后在发行,只不过同现实出版物不同的是网络出版物的编辑、出版的过程中都要在网络上完成.网络出版物主要有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网络图书等.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上网时间增长)这都为网络出版物的发行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使网络出版物的数量迅速的增长着.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上的图书的数量在逐渐增多的同时,其内容涉及的方面也在逐渐的增多,其中网络参考书更是独树一帜,例如词典、手册、百科全是等图书都逐渐的进入到了因特网中,通过网络对这些参考书进行应用可以使用变得更加便捷;同网络图书相比网络期刊的数量要显得更加的庞大,这主要是因为期刊的内容新、周期短、发行快,而网络的特点也正好符合期刊发行的特点.至今为止,在因特网上已经存在上万种电子期刊可供上网人们进行使用,其中许多都是免费的,这也促进了网络报纸的发展速度.

3.4动态消息

网络是一个交互性和开放性都较强的平台,在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例如由政府机构所的消息、通告、回忆、论文集、新闻等等,这些都是网络动态资源的组成元素.

3.5其他类型消息

网络信息资源除了上述的几种类型外,还有大量的其它类型信息.例如娱乐游戏、应用软件、电子邮件、教育培训,在网上这些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而且多数都是免费为人们服务的,给用户带来的巨大的好处.近几年,微博的出现也使“120字”信息在网络上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3)

1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内涵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就是利用一定的规则和方法,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表征和有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含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是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途径,研究如何揭示网络信息资源,包括对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的揭示(标引)方法,对外在特征及内容特征的描述(著录)方法以及把标引和著录结果进行排序的方法。

2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的比较分析

信息组织方法主要面向信息的组织(制作)者。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中,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等传统的文献信息组织方法仍被沿用并得到发展,此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符合网络信息存取特点的组织方法,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方法。

2.1 分类组织法

分类法是将各种知识领域的类目,根据知识分类原理进行系统排列,并以表示类目的数字、字母符号(即分类号)作为文献的主题标识,直接体现了知识分类的概念标识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已由传统的利用目录、文摘、索引等工具对印刷型文献进行一般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了利用数据库、信息库、搜索引擎等工具对知识单元和信息单元的描述。分类法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检索的方便,也是为了宏观地了解信息资源的知识内涵,为用户提供一张“知识地图”。用户沿着这张“网上地图”可以逐步浏览,直至定位到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可看到网上的相关信息。这是解决目前网络信息组织混乱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科学浏览的必然要求。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图形、图像等非文献型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分类法独有的类聚功能和代码标识,为组织和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分类法限定了信息资源的范围,可以提高查准率;其等级分类结构又起到了提供上下文检索词的功能。这说明分类法同样适用于虚拟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在网络环境下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其他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分类组织法的优点有:

(1)具有通用的标识语言。以分类标识(号码与语词)作为检索标识,其等级体系能够反映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且不受语种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特性使得它最有可能成为国际通用信息检索语言。

(2)便于族性检索。分类法是语法信息组织和语义信息组织的综合,从学科角度集约信息,便于族性检索。

(3)稳定性和系统性强。分类法采用化分范畴的树状结构组织与揭示信息,提供按学科专业或范畴领域检索信息的途径,因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4)分类法不仅适用于文本信息而且也能解决非文本信息、超文本信息的组织与揭示问题。

2.2 主题组织法

主题法是传统信息组织的另一种主要工具,在网络环境下组织信息资源主要使用关键词,就是出现在网站、网页的题名、地址及出现在文献正文中的文献题名、摘要或正文中的语词、经过规范处理后直接作为文献主题标识,并按字顺排列组织与揭示信息,结合参照体系和其他方法来间接地显示概念间的关系,提供从事物名称检索文献途径。在网络环境下,主题组织法利用词汇关系揭示相关知识的最大优势得以充分显示,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用户通过检索系统的关键词检索功能获取指向相关网络信息的超链接。主题组织法的优点有:

(1)主题语言揭示信息直接、客观,同时弥补了分类法在检索特定事物、特定主题方面的不足。

(2)主题法最大的优点是利用词汇间关系链获取该领域知识以提高检索效率,尤其是关键词检索在组织网络信息资源过程中能发挥十分显著的作用。

(3)主题法组织网络信息资源能提供可浏览等级,方便用户通过浏览检索来确定不清晰的信息需求,调整检索策略,从而避免用户由于不熟悉专业检索知识而无从人手。

2.3 分类主题一体化法

在网络环境下,单纯使用分类或主题的方法来组织信息资源都不能满足用户网络查询的需要。信息资源分类的族性检索和主题的特性检索的相互弥补和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方便网络信息用户的选择和使用。

分类主题一体化法,是采用分类法和主题法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语言,在一个语言系统中包括分类表和叙词表2个主要部分,对两部分的概念、术语、标识、参照、索引等实施统一控制,同时满足了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需要。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法的主要优点有:

(1)分类主题一体化把知识的自然语言表述与查询融为一体,把知识的分类组织与词语组织融为一体,把分类的族性检索与主题的特性检索融为一体,满足了网上信息资源组织与查询的需要。

(2)分类主题一体化也可以是由原来独立的一种或几种分类语言与一种或几种主题语言全面的语言对应系统。

3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3.1 分类组织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通过分类途径组织网络信息;二是提供分类浏览检索。

(1)分类法提供对非文献资源组织途径。分类法的聚类功能及其代码标识为非文献信息资源组织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2)分类法提供对超文本信息资源的组织。分类法的语义关系网络与超文本网络有相似之处,应用于超文本系统,可起到指南作用,对用户的检索过程和检索范围进行控制,为不同专业知识水平用户提供查询信息的捷径。

(3)分类法应用于网络浏览工具。分类法是典型的树型结构体系,流行的网络浏览工具和主题树都是建立在等级结构上的。

(4)分类法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灵活地应用分类法在构建搜索引擎提供的分类目录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3.2 主题组织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1)主题法用于主页信息的字顺主题组织。目前各类网络中机构和事物名称或个人信息几乎都采用主题字顺组织方式建设查询系统。

(2)创建主题树指引库来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创建主题树指引库,不仅便于把某一或某些相关主题的节点进行集中,按主题标识组织,而且也便于指引用户查询所需信息资源。

(3)用关键词法与叙词法相互结合的形式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关键词法与叙词法相互结合标引有利于读者利用自然语言组织文献,也有利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准确描述与科学组织。

3.3 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1)分类主题一体化实现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好多综合性网站的搜索引擎在分类体系中采取按学科和主题结合方式,如搜狐、雅虎等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既有按学科设立的大类,也有按主题设立的大类,实现了主题立类与学科立类的优势互补,在学科立类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将从属于其他一个或几个学科的主题单独列类,便于用户快速查询那些信息。

(2)分类主题一体化把主题词融合在分类体系中。分类主题一体化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提高检索效率的语言保证,是一种综合化的、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伟娜.试论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模式[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4).

[2] 张文珍.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7,(10).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4)

2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评估高校图书馆水平不再局限于馆舍规模和馆藏数量,而取决于信息服务手段的自动化、信息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信息服务效率的高效化,以及信息服务资源的网络化等。高校图书馆能否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主要取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2.1可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今社会对信息需求13益复杂,互联网的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信息的价值是难以确定的。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过程中。将网上无序的、不均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整理,使其有序化,并对其进行选择和判断。使分散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2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使知识存贮无序化。进而加剧了信息泛滥;知识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信息的增长速度,导致了人们获取知识受阻。高校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学和科研。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将杂乱零散的、不便于用户检索查询的、在线利用率低的信息资源经过科学的重组,实现信息资源结构由“信息资源”向“知识体系”转化.成为分类科学、层次明显的知识体系。就能为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提供参考信息。提高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效率。

2.3可以减少信息污染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巨大、内容庞杂、传播面广、非控制性等特点。高校图书馆按照统一的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过滤,从而达到减少信息污染、净化网络空间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_2]。

3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优势

与其他社会机构、团体相比,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具有以下优势:(1)服务优势。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强于其他信息机构。(2)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大批懂图书馆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3)经费保障优势。各高校几乎都把图书馆列为其重点建设对象,高校图书馆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建设发展状况乃至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经费上给予保障。

4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未能建立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网上检索工具和组建学科导航库,甚至还有不少图书馆未购电子图书库、电子期刊网,没有建立与CALIS等的链接,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位置受到控制,使多数读者感到检索、利用网络资源困难。(2)高校图书馆大多使用商用网络资源目录和搜索引擎组织信息,这使得用户在利用这些工具猎取信息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和标引方式,获得的信息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信息质量参差不齐。(3)许多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模庞大,但使用者却始终不多,电脑闲置现象普遍。即使有学生使用,但大多也是为了上网漫游,很少与获取学术信息有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图书馆缺乏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4)网络环境下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应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以健康有序的信息资源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但目前我国高校能达到这样素质要求的馆员数量仍是少数。

5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原则及方式

5.1组织与管理原则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且良莠不齐.高校图书馆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需求(1)针对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以及本馆的特点、软硬件条件、发展目标等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在充分做好用户信息需求咨询和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目的收集利用价值较大的信息,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馆藏与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益。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业务素质和技能,创建友好的界面,提供安全有效的主页链接,为师生用户服务。(2)选择性原则。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渠道和方法选择信誉好、可信度高、专业的权威网站,按制定的标准系统地进行选择和鉴别,下载对本校学科建设有用的高水平、连续性信息。在不违背版权的前提下,将最准确、最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师生用户。(3)时效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活动时要注重时效,跟踪网络信息的动态变化。第一时间为师生用户提供最新的有学术价值、能反映本学科前沿发展水平的网上学术信息。(4)系统性原则。高校信息用户多从事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出现对循序渐进阅读的需求和对参考咨询不断深入的需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协调处理现有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在网络信息资源收集组织过程中做好总体规划,有所比较、有所分析,逐步确立各类信息资源的合理比例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做到资源互补.强化馆藏的系统性[4],使信息资源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同用户需求的系统性相一致。

5.2组织与管理方式

目前高校图书馆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件方式。以文件系统来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主要用于存贮图形、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补充其他信息组织方式。但它难以平衡网络负载与文件数量的关系。对结构化信息的组织显得软弱无力。

(2)超媒体方式。这是超文本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用超媒体方式来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将网上所获得的各种媒体(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的信息资源利用超文本技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使人们可以通过高度链接的网络结构在各种信息库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它符合人们跳跃性思维习惯和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充性。但是当超媒体网络过于庞大时,很难准确迅速地定位到需要的信息。

(3)数据库组织方式。利用数据库组织技术将要处理的网络信息资源经合理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之后,按照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于计算机中。用户通过关键词和组配查询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信息线索.再通过信息线索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技术组织信息资源可极大地提高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安全性。但其处理的对象通常是结构型、数值型的,对于事实型数据、离散型数据。尚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主题目录组织技术。就是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建立等级式主题目录.然后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将同学科、同专业、同行业或同区域的信息按照主题目录的分类要求逐级组织起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较为友好的界面.用户在主题目录的指引下。通过逐层浏览,可找到与自己需求有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简单易用、目的性强、查准率高、可扩充性良好和系统严密的特点。但这种主题目录究竟分多少层.每层分多少类,并无统一规定。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成为该技术的难点。

(5)搜索引擎方式。这种方式是Internet上揭示和查找各网站主题信息资源的一种索引工具.是目前网上二次信息组织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根据网络数据协议在网上漫游,发现新的网址、网页信息.经过抽取、排序、归并建立网络索引数据库:数据库按一定方式、结构存储,提供特定处理系统需要的相关信息(包括网址及相关描述性信息、计算机可识别的字段标识符等)。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高.更新速度快,并可提供位置检索、概念检索、截词检索、嵌套检索等[530

(6)指引库方式。指引库常用于组织网络上专题性强的二次信息。它是一个由语义信息、文献信息、链接信息组成的语义一文献双层数据结构。其中语义信息与语义链接集合构成双层结构的第一层:文献信息与结构链构成第二层。链接信息由不同语义节点的语义链、不同文献节点的结构链和链接于语义节点和文献节点之间的链构成,穿行于第一、第二层之间。

6提高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策略

6.1改造传统分类法以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需要

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是很有限的。现有利用《中图法》的网站只有Cernet的“网络指南针”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少数几家。而几乎所有书目数据库检索系统都采用主题语言。因此了解现有网络分类检索工具存在的问题.对网络环境下传统分类法从分类主题一体化和分面组配化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造。结合传统分类法的优势,建立网上信息的知识分类系统,以适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揭示和组织。

6.2采用元数据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处理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高低,信息的描述和标引是关键。元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特征和属性的数据,类似于图书馆的编目记录。它可以促进信息的组织和发展.可以帮助识别、描述和定位网络信息资源【6_。目前,世界上功能较全面的元数据标准有DublinCore(都柏林核心)、RDF(信息资源描述结构)等。都柏林核心可以从3个方面对资源进行描述,即资源内容描述类包含题名、主题、关键词等元素;知识产权描述类包含作者、出版者、其他责任者和权限管理等元素:外部属性描述类包含日期、格式、语言等元素。由于其简单实用、易于理解、可扩展、能与其他元数据形式进行连接等优点,在揭示网络资源方面非常有效。

6.3建立后控词表.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虽然在网络信息组织中主题法的自然语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自然语言检索词是不规范的.故即使数据库中相关字段的词受到控制。其对同义词(组)、近义词(组)的查找仍相当困难,不能满足对查准率和查全率的要求。后控词表的建立类似于入口词表,是一种罗列自然语言的转换工具。后控词表的控制词并非直接用于标引.而是作为文献检索标识的自然语言词进行控制。建立等同、等级、相关关系。用户可通过输人某一概念的任意同义词作为检索词,经过后控制词表找出其标识词,然后再通过对所有同义词的匹配查找,检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后控制词表的建立.将使自由标引显得更加现实,使自由标引所建数据库更具实用价值。后控制词表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高效控制工具,也是实现自由标引的基础。

6.4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逐渐向信息挖掘转变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5)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新的契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仅有利于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拓宽获得和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传播和利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所谓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通过对众多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或以某一功能齐全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础,构成图书馆联机目录检索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通过对通讯软件和网络联系,使读者能够获取近程、远程文献信息资源。

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数字化,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手段,图书馆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手段、结构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从载体的不同分类看,文献包括纸、磁、光、电载体文献,如印刷型、磁盘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等;根据信息资源的分布分类,可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如图书、报刊、声像资料、缩微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虚拟馆藏是通过本馆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设备可以共享的馆外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浩如烟海,主要表现在:(1)形式多样,既包括书目资源、电子书刊、参考工具书、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电子邮件等,又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2)数据量大,增长迅速,信息存留时间短,更新快;(3)内容丰富;(4)虚拟化,共享化;(5)离散性,即网络信息资源不受限制,自由发展,呈无序状态,甚至存在很多垃圾信息。所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在于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形成各自馆藏特色,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亨创造必要的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也由过去的文献需求转变为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图书馆应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选择,以满足广大读者潜在的信息需求,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应该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不仅既能够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又能够加强图书馆之间分工合作,构建相对完整的馆藏体系,发挥各自信息资源的优势,避免因为重复建库、重复建网、重复收藏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与闲置,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人类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逐步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图书馆资源可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指用本馆现有的文献资源、馆藏书目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为读者服务提供服务,而“虚拟馆藏”则主要包括通过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设备,共享馆外的信息资源、书目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现实馆藏”的专业化、精品化、一体化虽然是信息资源建设的要素,但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资源的增长幅度已远远超过了印刷型的文献,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图书馆有限的馆藏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馆藏文献进入信息网络,以往分散独立的馆藏资源被有机地联在一起,形成了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使传统图书馆能够利用的信息量进一步扩大。“虚拟馆藏”使图书馆可利用的资源进一步扩大,增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所以“虚拟馆藏”的建设则是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手段,能够极大地优化和丰富“现实馆藏”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数据库资源,文献资源的质量和规模,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乃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所以,只有将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建成数据库,提高馆藏文献的易用性和共享性,图书馆才有真正的吸引力。但限于技术、资金、人力等条件,图书馆也不可能将所有馆藏资源数字化,而应有选择、有计划地将有特色、有持久价值的馆藏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成为网络信息资源中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面对现代社会和信息技术诸多方面的挑战,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要更加注重特色化,突出馆藏重点,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否则,将难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将本馆富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在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在特色馆藏基础上将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特色数据库的开发上网,极大地丰富网络信息资源,提高馆藏特色资源的利用率。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Internet的广泛使用,世界各个大陆的图书馆成为相互联系的载体,在信息资源的选择、整理、贮备上具有更广泛的来源,丰富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资源不仅内容广、收录时间长、更新及时、数据新,而且有许多数据库,如美国专利、欧洲专利、加拿大专利、日本专利、中国期刊网题录数据库等,都免费使用。因特网上的文献信息是超文本的形式组织的,以信息单元为基本单位,按照各单元之间的概念联系进行非线性地组织和存放。面对着茫茫网海,数量众多、良莠混杂的各种信息,必须采取有效地检索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效的满足信息检索的需要。网上信息资源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变化频繁、价值不一,信息连接及信息内容常处于变动之中,必须建立数字分析体系,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若非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难以实现的。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既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又是构成网络信息重要体系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今天,文献信息资源曾几何级增长,而利用率却在逐年下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发表的论文约600~800万篇,出版的图书80~90万种,期刊10余万种,而我国公开发表的报纸也有2040种,期刊7600种,出版的图书9万多种。预计,文献资源的数量每隔7~8年将翻一番。而由于印刷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图书报刊的价格成倍,甚或几十倍上涨。图书价格上涨,文献购置费用严重不足,文献的入藏量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为图书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正在缩短,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种文献的使用寿命随之缩短。不同的文献类型,其使用寿命周期各异。图书类的寿命稍长,平均在10年~20年,科技报告在10年左右,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产品样本说明书等,一般在3年~5年不等,总之,文献资源的平均寿命周期在10年以下。文献资料过期之后,便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再加上各类图书馆的重复收藏,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图书馆应加强分工合作,整合信息资源,协调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馆藏特色方向及在资源共享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多元化的文献信息需求。

在信息网络时代,坚持标准化是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个核心问题。网络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规范化的情报语言就容易造成数据交换的障碍,信息之间的交流也就无从实现,更谈不上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说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控制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信息资源标准化包括:信息著录标准、分类标准、符号标识标准、缩语标准、代码标准等,已经正式的各种文献信息组织揭示、加工整理的国家标准,是我国图书馆建立文献数据库和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图书馆界在业务标准化建设中尚缺乏统一规划,还没有制定出对实施业务标准进行监督的措施,许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规范控制缺乏认识,标准化工作往往被忽视,不完全按照业务标准去建立文献数据库,在编制各类业务软件时也不按照统一的标准格式,使软件的通用性不强,从而使整个网络的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影响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故还必须重视网络标准的兼容和规范化,以便把不同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立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这些技术条件主要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电子通讯网络等。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对馆员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他们除了图书情报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技能及外语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开拓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高效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因为,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要求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诸如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技术等。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实际是在进行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图书馆员能否在信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其服务角色的转变,成功实现角色转变除了环境变化和用户期望变化推动外,关键在于馆员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显著提高。图书馆应在积极引进计算机网络人才和双学位人才的同时,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促进知识更新,转变观念,使其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需求。没有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想将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馆藏基础、人员配置以及经费来源等不同情况,确定各自馆藏的重点、特色,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到文献资源建设之上。各个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组织专门人力、物力进行图书文献联合编目,开展馆际互借业务,通过协商、协调,相互交换闲置的文献信息等,注重强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方面的合作,形成各具特色的数据库体系,将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相互结合,保证各个图书馆能够借助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以有限的经费,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更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爱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5(1)

[2]斐雪芬: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2)

[3]赵满萍: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晋图学刊,2005(4)

[4]丁晓红: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前沿,2005(7)

[5]李扬:关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几个问题[J].现代情报,200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6)

1 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必要性

1.1 为用户提供有序化的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时代图书馆在参与网上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势必挑选有价值的信息,将网络上无序的、不均衡的、非对称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序化,将网络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计划、方案排列整理,所选择的都是有用的信息。

1.2 为用户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

图书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学习充电需求。图书馆职能的另一方面是它具有科技查新的功能,能够为政府的科技立项和项目支持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提供参考,正如多数高校图书馆也具有这一功能,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网络时代图书馆通过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查找和收集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作前期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等于是直接参与了他们的科研活动,能够有效地缩短其查找资料的时间,因为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有用的,科研人员无需再进行信息的筛选、选择,可以直接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众所周知,开展一项科研活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筛选工作占用了整个科研活动很大的时间比重。因此,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能够为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方便,节省其查找资料的时间。

1.3 过滤网络信息资源,为用户减少信息污染

由于全世界的网络联通成一个巨大无比的信息资源体,网络信息来源、服务器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整个网络信息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状态,也不可能有专人来管理,各国也无法成立一个共同的组织来管理网络信息,因此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巨大、内容庞杂、真伪难辨、随意性强、传播面广、非控制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信息的提供缺乏有效的审查,相比而言传统文献书刊的出版则须办理严格的审批手续。网络信息资源在提供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充斥着暴力、色情、反动等危害社会健康稳定的不良成分,网络时代下图书馆通过积极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组织,过滤网络信息资源,为用户减少信息污染,净化网络空间,有利于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2 网络时代图书馆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创新服务的优势

在网络时代,图书馆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提供创新服务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其他参与此项工作的社会机构、团体相比,图书馆因其自身特性――传播知识、延续文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广大用户享受信息服务、学习充电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科研活动的前沿阵地,为生产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强于其他信息机构和实体,同时还具有人才优势,有占相当比重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在经费保障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省市,几乎都把图书馆建设、文化事业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力争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文化强省、强市的重大社会发展战略,其硬件条件较好。

3 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创新的原则

网络时代图书馆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创新服务时,不能盲目,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制定计划,以用户需求和图书馆自身总体发展规划为指导,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图书馆自身馆藏资源建设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同时也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1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指网络时代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创新服务时,应根据本馆的特点、需要、软硬件条件、发展目标等确定要收集的信息,以开发前的用户咨询工作为基础,依照地方特色促进馆藏资源建设,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益,在无限的网络信息中采集最需要的信息,服务广大用户。

3.2 全面性原则

在强调针对性的同时,还要强调全面性。全面性是指网络时代图书馆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创新服务时,要尽量做到全面,对所要收集的一类信息,做到“竭泽而渔”,同时着眼当前,结合馆藏资源建设规划和目标系统开展,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3.3 选择性原则

选择性原则是指网络时代图书馆在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时,面对内容庞杂、质量不一、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收集过程中要有所选择。选择信誉好的专业、权威网站,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收集,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最准确、最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用户。

3.4 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指网络时代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提供创新服务活动时要注重时效,收集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易变性的特点,信息采集时必须及时更新,并跟踪网络信息的动态变化,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信息。

3.5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是指,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网络时代图书馆要协调处理传统纸质文献采购经费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矛盾,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整体发展阶段,以采集用户最急需、最有价值的信息为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建设、提供创新服务的目标。协调性还指妥善处理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和准备建设的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不论在资源的种类、数量还是形式上都要使二者达到优势互补、搭配合理。

3.6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指的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在进行网络信息开发、开展创新服务活动时,自始至终都要以广大用户的需求为准则,事先做好充分的用户信息需求咨询和调查工作,并以反馈的结果作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创新服务的目标。有效性还指图书馆方面使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各种努力,比如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和相关的业务技能,创建友好的界面,提供安全有效的主页链接,使网络信息资源在建设好的同时也让用户使用好。

4 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法

4.1 网上信息搜索

网络信息搜索,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模式,在地址栏输入所要访问机构、团体的域名,即可登陆其网站,浏览其信息。

也可使用Ftp类网络检索工具搜索因特网上的Ftp信息资源,还有Gopher类、WAIS类等其他类别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

还可使用搜索引擎,如Google、Yahoo、百度(Baidu)、搜狐(Sohu)等,它们其实是专门提供“检索”服务的网站,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类目录型检索,即将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收集起来按照类型分成不同的目录,再进行层层分类,用户查找信息时可按其分类一层层地进入,取其所需;另一类是基于关键词的检索,用户输入合乎逻辑组合方式的关键词(Keyword),搜索引擎根据关键词寻找资源的地址,再以一定的规则反馈给用户与此关键词信息相关的网址及其链接,用户通过链接即可找到需要的信息。

4.2 下载网上信息并进行组织和评价

网络时代图书馆通过网上信息搜索,可以找到需要的信息,进而下载,但有些动态信息网上未组织、评价,图书馆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网络时代下图书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时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合理的组织框架、有效的组织方法,才能实现有序的信息组织。

信息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可划分为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和评价性元数据法。

(1) 定性评价法是指在一定的评价标准基础之上以用户评价与专家评议相结合对网络信息资源质量优劣所做的评估。

(2) 定量评价法是指利用网上信息评估工具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数量分析以评价优劣。

(3) 综合评价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萨蒂( Thomas 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

(4) 评价性原数据法是指以元数据为基础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认证的一个过程。

按照评价主体不同可划分为用户评价法、第三方评价法和网络计量法。

(1) 用户评价法是指由相关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专业机构向用户提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由用户根据其自身特定的信息需求选择符合其需要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

(2) 第三方评价法是指由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者和网络信息用户而言的第三方根据特定的信息需求制定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

(3) 网络计量法是通过专门的网络技术对网站点击率、访问量及链接情况进行统计从而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方法。

4.3 网上信息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良莠不齐,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组织开展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对网上信息进行分析,分析评价的指导思想应是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要以用户的需求作为信息分析的尺度和标准,以提供用户满意的信息服务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需求才有服务,需求决定服务,假如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不是用户需要的,提供的服务满足不了用户的信息需求,这种服务则是失败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图书馆则失去其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知识导航的基本功能。在社会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如咨询公司、数据库提供商等)不断涌现、信息服务行业竞争剧烈的今天,无法提供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的图书馆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因此网络时代下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目标,由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决定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即建立“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的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评价、组织及开展创新服务的良好模式,促使网上信息分析进行的有效性和建设性,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创新服务。

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的图书馆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时未能以此为指导,而是政府给多少经费,建设多少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与此相应的服务。对于这种服务能在多大程度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则未给予足够的考虑,甚至没有出于这方面考虑的愿望,乃至提供的信息服务根本不是用户所需要的。服务不能满足需求,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指导,这种网上信息资源建设、分析、组织可以说都是无效的、毫无意义的。

网络时代下图书馆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还应使其提供的服务个性化、多样化、规范化,尽量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并以此作为网络时代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分析、组织、建设的一个努力方向。

4.4 网上信息过滤

网络时代里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提供创新服务的过程之中,可以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网络信息内容庞杂、质量不一,信息的、传播都未经严格的审查和过滤,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权威性是广大用户最为担心和关切的,因此网络时代下图书馆可以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有选择地采集,再加以精心组织提供给广大用户。网上信息资源过滤可通过编制专门软件或在网络信息搜索、采集程序中添加信息过滤功能。

网上信息资源的准确、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者利用这些信息开展科研活动的成败。利用虚假信息进行研究得出的成果是毫无价值的,无法用于正确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甚至是有害的,这也使得科学研究活动变成徒劳,这是网络时代下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时必须高度重视的。

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网上信息资源审查制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严格审定,真实、有效、准确的信息才能给予审批,在资格审查通过的基础上颁发信息许可号,信息者方可信息。这种制度对网络信息起到了有效的监管作用,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网络信息监督、审批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也有助于网络时代下图书馆为广大用户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更好地开展服务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1] 付立宏. 信息资源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 图书情报知识, 2000, (3).

[2] 李华. 专业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J]. 图书馆论坛, 2005, (8).

[3] 郝力.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2).

[4] 沈海莹. 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导航[J]. 图书馆论坛, 2007, (3).

[5] 朱凤丽, 陈敏.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为用户服务[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

[6] 富平.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0, (3).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7)

1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概念

教育信息资源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产生的新事物。“资源”原来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自然物质。随着人们认识的深人,知识智力也被看作是推动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成为一种非物质化的、高价值的资源,统称信息资源。教育信息也被看作是一种资源一教育信息资源。它们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类型的经验。这种经验既不同于书本知识,也不是现实生活本身。美国教育学家戴尔将它称为“替代的经验”,这些经验虽不是实际生活本身,但通过媒体对实际生活做了直观的显现。狭义的教育信息资源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以及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的教学支撑系统软件与资源管理系统软件等,包括数字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教育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广义的教育信息资源不仅指用于教与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还包括预算、人员和设施,包括能够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我们所讨论的网路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简单说,是指以数字方式存在的用于支持教和学的各种信息资源,是狭义的教育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形态,如课件等。

2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作为一种信息资源除了具备一般信息资源的属性,如知识性、共享性、永不枯竭性、传递性、开发增值性、应用性等外,由于其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性,还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2.1信息形式的多样性网路教育信息资源可以以超媒体形式组织,超媒体的组织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超链接直接得到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还包括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逼真的动画和视频图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表现力,有助于人们认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

2.2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网路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简单、快捷、方便,可通过数字终端随时随地获取,这就避免了其他媒体信息在查找时所必须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3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网路教育信息资源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外,还表现为存贮在同一个服务器上的数字资源可供所有联接上的用户随时访问,不存在传统媒体信息由于复本数量的限制所产生的信息不能获取现象。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免费检索工具、免费下载软件、免费信息资料等。

2.4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网路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是目前资源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向,不仅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还可以与网络上其他资源联系起来。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及影响范围使得数字化教育信息的时效性增强。同时网络信息增长速度快,更新频率高也是其他媒体信息所不能比的。

2.5信息传递的互动互性是数字化环境和Web2.0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网路教育信息资源一改以往书籍等印刷信息的单向传递方式,可以具备同步与异步双向传递功能,用户在接收相关的信息后可针对该信息随时向该信源提供反馈和修改意见,学习者既是网路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者。

2.6信息内容的广泛性网路教育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广泛,可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师生提供参考。例如,最新的教学大纲与构思、教学资料、众多模式的教学软件、网上教程、丰富的课程参考文献、课程开发工具和图像资料、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世界各地的各级学校的概况、世界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的各种教育政策、措施、研究项目、网上期刊、各级印刷物以及各种动态性信息和每日新闻、快讯、动态报道、会议通知、各种消息等。

2.7信息资源的创造性网路教育信息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及时可信的特点,可用于多层次的探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工具对其直接进行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

3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困境

虽然网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在目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普遍的“重开发、轻配置”思想影响下,由于资源的配置不当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3.1资源分散、组织混乱。目前许多资源库容量很大,但这些资源并非完全是针对教学优化筛选的,许多资源并不符合教学实际的需求。而且资源库的价格不菲,动辄就是上万元。但在使用这些资源时,想要将这些资源整合到课件中并不容易,还需要二次加工,这无疑大大限制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目前的教育资源大多仅仅按照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文件格式进行分类,功能服务也仅仅局限于搜索、查询等最简单的数据检索功能,并未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分类和整序。

3.2缺乏标准与规划,技术支撑少,服务不到位。目前我们的教育资源还是存在着相对匾乏的困境,各院校、公司教育资源分散、异构、复杂,采用传统方式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所需周期长、成本高,教育资源建设还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各种服务公众的资源技术平台及工具匾乏,也客观上限制了资源效应的发挥。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共享与服务机制,以充分保证资源建设与资源服务的良性运行。

3.3网络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和机制尚未成熟,限制了资源建设工作。由于网络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制度和具体的实施办法的缺乏,难以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网络资源制作者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极大地影响了网上资源共享。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新东方侵犯其著作权及商标权纠纷案闹得满城风雨,从一审败诉及被索赔1《X又〕余万元到二审减额,虽然新东方做了很多努力与补救,事情趋于缓和并有所转机,但毋庸置疑的是,知识产权一直是新东方等国内教育企业发展与壮大的软肋—过去是,现在仍是。

3.4资源建设存在城乡、地区失衡的矛盾。例如在东部,平均每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在西部,有些学校连多媒体教室都建不起来,而且后续投人需要很大,他们根本无力承担。无论是从事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的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学院,还是从事研究生人学考试培训的跨考网,他们的受众群体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有先进资源和设备的城市地区,这就决定网路教育资源的受众群体很难接收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3.5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许多学校、公司在开展远程教学时,从教学系统支持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到每一门课程都是全部重新开发。目前网上的远程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相似,如中小学的远程教学基本上是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要学习科目为主,而高校开设的都是当前的热门类专业,如计算机、经济类,很多课程基本是相同的,适应这些课程的教学系统支持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也基本可以通用,因此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去各自开发自己的教学支持平台和管理系统,在同样的网络课程上花数倍的人力和财力。

3.6网上教学资源缺乏。就我国目前远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其面临着“有锅无米”的难题。许多学校网络已经建成,却苦于缺乏网上的教学资源,以致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不是所有的办学单位都像新东方、安博一样能够获得巨额资金注资,拥有良好的教学资源的。网上教学资源缺乏也反映在好的网上素材库和网络课程较少,缺乏网上多媒体课件。一些远程教育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将教案的文字材料以网页形式放到网上,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死板,对学生缺少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少数附以教师授课的视频图像,但由于目前网络传输速度慢,视频图像的连续性很差,没有多少可视价值。如果没有好的网上教学资源,网络就形同虚设,无法发挥作用。另外,教学资源需要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国网上远程教学实践还很短,要形成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也需要逐步积累。

3.7部分教师素质无法满足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需求。在远程教学中,教学的中心由传统教学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仍然是很重要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也是难以进行的。一方面,对于许多教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长期进行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已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网上远程教学首先从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会不太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会从心理上排斥新的教学手段,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远程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已大大超过教师,当然这与教师所承担的繁重教学任务或墨守成规有关,但也与学校一味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注重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有关。许多学校很注重校园网络的建设,学生电脑知识的学习,但却忽视一般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当计算机已成为其他行业的普通办公用品时,在一些中小学,教师仍是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进行网上远程教育当然是不可能的。

4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策略

只有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使网络教育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4.1应用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法采用分类表组织信息,便于检索,主题组织法采用叙词表组织信息,便于特定主题检索。分类组织法的作用体现在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信息资源的知识内涵,为用户描绘“知识地图”。借助于网络的强大功能(海量存储、高速运行、超级链接、远程访问等),这种“知识地图”的功能就更加强大、好用。主题组织法以词语为检索标志,按照主题字顺组织信息,它弥补了分类组织法在检索特定事物、特定主题方面的不足。网络环境下,主题组织法最大优势是能利用词汇关系链揭示相关知识。分类主题一体化,可以取两者之长,既可以克服分类语言单纯以学科聚类的缺陷,又可以突破主题语言单纯以事物聚类的局限性。令网路教育信息资源规范化,便于用户的查找和使用。

4.2实现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标准化。网络教育信息组织标准化能为网络教育信息的采集、加工、检索和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网络教育信息组织标准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信息网络,网络可以实现互联网上所有信息资源的全面联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网站资源等,最终实现虚拟的网络环境上信息资源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目前国内外都在开展此项研究。国家已经颁布了《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标准,主要侧重点在于统一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开发资源的制作要求、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而不是规定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规定:一是资源的技术开发的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术要求;二是从使用用户的角度,为方便地使用这些素材,需要对素材标注那些属性,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规范了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这一部分主要参考了IEEE的LOM模型,从制作素材简便性,使用素材的方便性的角度上选取了一些最为普通的元素,选取的属性基本上是LOM模型的一个小子集;三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管理这些素材的管理系统以及远程教育工程的教学支持平台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但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标准化还远远没有实现,如果想减少网络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知识产权争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配置,政府部门和社会办学的巨头们必须共同协商、沟通,指引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3采用基于信息分级存储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形式。“数据孤岛”使许多数据得不到有效发掘而成为垃圾,同时使用者又因为得不到有效数据而造成大量的损失。网络教学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将网络上使用不同管理方式和方法的信息存储孤岛进行整合。基于信息分级存储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模式就是对这个方面的尝试。它的具体操作方式是根据分级建设管理、共享使用的原则,先分别建设基层一线学校网络资源中心、区域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省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和国家型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然后每一个具体子网络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分别结合自身特色按照学科门类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存储;最后通过通用的资源平台,分区域和分需求地进行资源的整合。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可大大降低信息系统维护和应用的成本,有效地提高教学信息的有效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8)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本文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时间-空间-品种类型”三维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式,指出在配置过程中我

们应遵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以需求为导向、公平、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的配置

原则。

【英文摘要】on the basis of probing into the necessities andpossibil

ities of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network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essay advances the allocation modelof "time-space-variety",and points o

ut that,in the process ofallocation, we should abide by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optimiz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welfare, guide of demands,e

quity and mutual complements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measures.

【关 键 词】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资源配置/经济福利/fast information netwo

rk/information resources/resourcesallocation/economic welfare

【 正 文 】

1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库普曼(t.c.koopmans)的观点,资源最

优配置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给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

源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1]。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

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传统资源一样,同属经济资源的范

畴,具有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等经济学特征。正

是这些经济学特征,使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1.1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人类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是高速信息网络存在和迅速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使信

息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必要。没有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就毫无经济意义

可言。网络信息资源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作用于信息不充分

、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有助于消除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决策的

正确进行;二是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投入要素并通过生产使之形成增值的劳动产品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的稀缺。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

同一的信息资源“拷贝”的生产不仅极其容易,而且相对于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生产成

本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在一定的时

间和空间范围内、相对于特定的经济行为者而言不是无限丰富的。正因如此,在既定的

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如何将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进行分

配,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则显得十分必要。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还可以从信息资源

效用的角度体现出来。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不变的总

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信息资源使用者总可以体验到总效用中的一

部分。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效用会逐渐衰减,并在衰减至零时被彻底“磨损

”掉,不再具有经济意义。衰减至零并不意味着总效用已全部被体验到,其程度与信息

资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的分配情况有关。因此,人们不能不考虑如

何以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各种可互相替代的分配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种,以达到最大

的欲望满足。

网络信息资源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是指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作

出选择,选择的使用方向不同,产生的使用效果一般也不一样。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和空

间方向上以及不同的经济行为者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这

正是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所要研究的。

由此可见,从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来看,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在高

速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还可以找到特殊的必要性。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环境是信息资源存贮、传输和被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因特网是

高速信息网络的杰出代表。据美国努阿因特网观察公司调查统计分析,到1998年2月,全

球因特网用户已达1.13亿人。 目前因特网数据库已逾万个,图书馆目录、参考工具书、

全文资料、图形和影像信息、计算机软件信息等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存贮并流通于因特网

网络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潜力无限的高速信息网络世界。在高速信息网络环

境下,信息流通的时间延迟和空间阻隔基本上被打破。毫无疑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方便。但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相关技术、

设备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这势必会导致信息资源向某一局部区域过度富集,并进而产

生“信息富裕”和“信息贫穷”两极分化的现象。从宏观上看,这种信息资源分配和使

用模式不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相反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不均,并进

一步在网络上表现为信息浪费、信息冗余等使信息资源利用低效率的后果。由此可见,

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

有效配置。只有进行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利。

1.2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信息需求和消费理论告诉我们,在现实消费中,人类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

社会需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求类型和内容千差万别,完全同一的信息对于不同的

时间、空间或不同的用户消费环境来说,其效用实现程度一般不会相同,有时甚至差别

很大。网络信息资源尽管量大面广,但毕竟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面对千差万别需求必

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多种模式,有的效益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可见,通过适当的人为

干预和市场调节,从多种配置模式中选择一种最优或次优的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实际

上,现行的因特网管理已经试图作出这种努力,如根据不同的时效性给予信息资源不同

的更新周期;按照不同行业和地理区域用户群的需求规律配置不同品种、内容结构和组

织形式的信息资源等等。

网络系统技术的支撑作用使这种可能性得到更进一步强化。这里所说的网络系统技

术是维持网络正常运行和促使网络在运行过程中扬长避短的相关技术的总称,如提高网

络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术、网络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技术、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的

技术、网络信息存取和组织技术、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等。在网络

时代,网络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和水平。一

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越发达,网络系统技术就会越先进,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一切信

息传输的物理障碍也就越容易被打破。在如此优越的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

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必然会比其他任何环境都更容易取得高效果。

除此以外,由于信息传输和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品种类型余缺的

合理调整和配置也将成为可能,风靡当今世界的因特网已经在实践上印证了这一点。

2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在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矢量上品种类型的配置状况、特征

和要求构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这种配置

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信息

资源在时间矢量上配置的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一条及时的

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沉睡良久或濒临倒闭的经济部门复苏,而一条过时或过早的信息

则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在使用后产生极其严重的恶果。换言之,信息效用的实现程度与

时间起始点和时间段大小的选择密切相关。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时效性大小和变化

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信息(如某些科技信息)资源表现为逐渐过时规律,有的信息(

如股市行情信息)资源表现为快速过时规律,还有些信息(如某些商务信息)资源强烈

地受制于各种不定型因子的干扰和影响,表现出波动性和无规律性。对于过时规律明显

的信息资源而言,其在时间矢量上的有效配置目标的实现较为容易;网络信息资源有效

配置的难点在于控制和协调网上无过时规律的信息在时间矢量上的配置,因为这不仅仅

需要理论上的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有丰富的实际配置经验,需要配置者多方面高素质的

完美结合。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

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存在

的前提是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不同一性[3]以及区域间经济活动水平的差异性, 它们与

千差万别的用户信息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了区域间信息资源的流通,并进而导致了

区域间信息资源结构上的差异。按空间矢量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就是要运用一切市场的、

非市场的手段调节和控制网上信息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行业

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目的是追求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能产生最

大化的经济福利。

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所产生的经济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市

场竞争和价格体系、网络技术和资源条件、网络及其所涉及区域的信息效用和社会公平

以及资源使用者的消费偏好、接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等[4]。 这些因素可

以有不同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这是导致大小不一的经济福利的内在机理。网络

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有效配置的任务就是寻求一种最佳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

以使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最佳的效益。

2.3 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必然要涉及到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由于

对既定的信息资源系统而言,当冗余信息量趋于零(理想状态)时,该系统必定是不同

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规

模的大小和服务能力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看其信息拷贝数量是否庞大,而应当综合性地以

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及其对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主要评判依据。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存在着巨大的开放性,任何入网者都可以将信息在网上自由存

放,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网上信息。可以这么说,在高速信息网络上,每时每刻网上信

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不断增多,这必然刺激着大量冗余信息在无“主管”的网络上迅

速地膨胀。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奇不有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使高速

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有限和难以令用户满意;另一

方面,迅速膨胀的信息冗余又在网上形成了新的、巨大的信息干扰,它们或被重复配置

,造成信息资源品种类型十分丰富的假象;或在真正的有配置价值的信息资源表面形成

一层面纱,使人们难识其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尽管当前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品

种类型之丰富是空前的,但其配置仍有相当大的难度,顾此失彼的现象依然在所难免。

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最终实现势必要借助于一定的市场或人为手段从技

术、经济和人文角度对信息资源实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组织管理。

3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3.1 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

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一网络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

。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到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网络系统和系统环境之间的经

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

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定标准。

3.2 需求导向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不论是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还是在品种类型上的配置,最基

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于根本无需

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

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传统资源配置模式

中的“次第配置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按需求导向原则设计的模式,该模式首先把资源配

置于最需要的部门,一直到“注满”为止,然后把“溢出”的资源注入到次需要的部门

,一直到“注满”为止;如此次第配置下去,直至不再“溢出”。尽管由于网络信息资

源的高时效性,该模式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引入时间因素加

以修正和变通,但还是很好地体现了需求导向原则的重要意义。

3.2 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

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

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

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高速信息网络系

统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掺杂情感因素。

3.3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

制的充分运作可以有效地调节网络信息资源在生产、传输、分配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

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以利益驱动构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厦。西方经济学称市场

手段是调节一切市场的十分有用的复杂精巧的联络系统,高速信息网络市场诞生十余年

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市场手段在解决跨国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福利经济学家霍布森(

j.a.hobson)认为,为了保证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5]。网络信息

资源尽管是面向全球的, 但不论是生产、传输还是分配、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政府的作

用和影响。美国政府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积极倡导者,这一作用和影响使美国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信息资源配置状况和水平亦堪称各国楷

模。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协调互补,使两者形成有机的配合。一般地,能够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

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手段配置

的,资源配置者应在前述三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

 

【参考文献】

1 t.c.koopmans.three essays on the state of economicscience.mcgraw

-hill book company,1957

2 马费成等.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二).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

(2):3~8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9)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已成为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图书馆作为一个收集、储存、整理、传递知识和信息并提供给人们利用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从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如汹涌澎湃的洪水一样向我们涌来,这对以往以管理印刷性信息资源为主的图书馆界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如何改进信息资源管理,加强信息共享,以最小的努力组织和管理更广泛的信息资源[1] ,以使之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目前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1.1 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信息资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广义的理解,是指信息和它生产者及信息技术的集合。它包含了信息相关的设备、技术、人员和资金等的各种资源:二是狭义的理解,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等等。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传播、数量、分布、增长、结构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解释为“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 资源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定馆藏;二是虚拟馆藏(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包括:(1)联机目录;(2)数据库;(3)电子期刊。

1.3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3.1 信息量大,覆盖面广 网络信息资源每天都在迅速增长和更新,互联网已成为继电视、广播和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是信息资源存储和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并且涵盖了各学科领域,且种类繁多,几乎无所不及。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不仅现实的馆藏的资源与日俱增,虚拟的馆藏的资源更是浩如烟海,丰富多彩。

1.3.2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网络信息资源有着覆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信息资源。采用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等形式,超文本、超媒体、集成式信息逐渐成为主要形式。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并有,互为补充,形成了现代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及载体的多元化特征。

1.3.3 信息复杂,质量不一 信息来源分散、无序,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网络信息资源变化、更迭、新生及消亡等随时发生,难以控制,给信息查询和获取带来极大的不便。

1.3.4 信息资源利用的共享性。网络资源与服务大大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馆藏,网络系统最大限度的突破了时限制,使读者可以享受网络条件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真正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

1.3.5 使用成本低 网络信息资源绝大部分可以免费使用,用户只支付市话费及网络费用,低费用的网络资源有效的刺激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拉动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

2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2.1 建立书目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基础,是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书目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二种方式:一是自建。根据CNMARC格式部分或全部建立,在组织和管理图书方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这种数据库的优点是著录项及建设速度可以自由控制,但数据不易网上交换及共享;二是购买标准完整的书目数据套录库。现在很多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同时提供书目套录和自建功能。这样可以使书目数据著录项完整,数据也较完善,而且建设速度可以灵活控制。

2.2 利用完善的检索系统搜索信息 搜索引擎是目前利用因特网专门提供咨询服务的检索工具。一般为用户提供的网络资源内容有:网站名称、标题、网址URL、网页的长度、相关的超文本链接点、内容简介和摘要等。搜索时直接输入关键词或词组、短语,无需判断类目归属,比较方便。以Google这类主题索引式搜索引擎为例,用户可以利用关键词等进行大范围地快速检索,方便、快速地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检索结果。

2.3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建立专业导航库 专业导航库是将因特网上的有关某专业主题的相关网站集中,以便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它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专业性、准确性、使用方便和效率高等特点。用户通过访问导航库就可以浏览到某一学科或主题的相关资料,它是获取专业信息的一条捷径。科学的分类体系是有效导航的前提。可按学科导航库的资源类型分类,如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学会组织、电子期刊、数据库、专业站点、专刊、学术会议,标准化参考工具等。可以进一步细分,如全文文摘、题录等,也可以分为国内、国外、中文、外文、馆藏资源、网络资源等子目录,……还可以按二级学科细分类排序。可在学科大类下按学科细分[2-3] 。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及发展趋势

3.1 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4]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虚拟馆藏”资源,可由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进行统筹规划,建立起若干个分工协作的虚拟图书馆,形成一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放 射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模式。该中心从总体宏观上进行协调控制,安排好各个虚拟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协作,负责管理信息资源网中的信息这一核心要素。各虚拟图书馆在数据结构、数据交换、信息传递、组织、储存等方面的统一和规划工作,也由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来完成。

3.2 建立各个虚拟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无所不包,从政府部门到一般家庭个人,从大专院校到科研机构到银行证券公司等等,都是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而这些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资源的提供者。从信息提供的主题出发,可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图书馆、企业信息资源图书馆、科技信息资源图书馆、经济信息资源图书馆、综合信息资源图书馆5个虚拟图书馆。各虚拟图书馆在组织管理和开发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资源的全面性,尽可能提高信息资源的加工深度和精度,并有专业人员来组织管理及加工,将其有序性。

3.3 网络信息资源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出以下特点:由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飞速向电子化信息管理过渡,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管理更趋向工程化、专业化;信息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市场日益拓宽;信息资源日趋国际化等特点。现在,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研究图书馆信息网络、因特网已经成为3个典型的信息网络。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虽然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和关键环节是信息资源的有效检索。开发、利用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技术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资源优势,建立各类文献数据库,并使这些数据库标准化,将具有特色的信息产品推向网络,实现协作收藏与资源共享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凤荣.浅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

[2]卢 云,高 鹏.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5,(1).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篇(10)

nformation Networks

Zha Xianjin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WuhanUniversity,Wuh

an 430072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

【 作 者 】查先进

【作者简介】查先进,男,1967年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毕业,现为该院讲师、博

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信息经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产权、信息分析与预测方面的教学

和科研工作。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本文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时间-空间-品种类型”三维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式,指出在配置过程中我

们应遵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以需求为导向、公平、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的配置

原则。

【英文摘要】On the basis of probing into the necessities andpossibil

ities of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network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essay advances the allocation modelof "time-space-variety",and points o

ut that,in the process ofallocation, we should abide by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optimiz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welfare, guide of demands,e

quity and mutual complements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measures.

【关 键 词】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资源配置/经济福利/fast information netwo

rk/information resources/resourcesallocation/economic welfare

【 正 文 】

1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库普曼(T.C.Koopmans)的观点,资源最

优配置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给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

源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1]。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

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传统资源一样,同属经济资源的范

畴,具有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等经济学特征。正

是这些经济学特征,使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1.1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人类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是高速信息网络存在和迅速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使信

息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必要。没有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就毫无经济意义

可言。网络信息资源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作用于信息不充分

、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有助于消除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决策的

正确进行;二是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投入要素并通过生产使之形成增值的劳动产品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的稀缺。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

同一的信息资源“拷贝”的生产不仅极其容易,而且相对于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生产成

本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在一定的时

间和空间范围内、相对于特定的经济行为者而言不是无限丰富的。正因如此,在既定的

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如何将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进行分

配,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则显得十分必要。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还可以从信息资源

效用的角度体现出来。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不变的总

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信息资源使用者总可以体验到总效用中的一

部分。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效用会逐渐衰减,并在衰减至零时被彻底“磨损

”掉,不再具有经济意义。衰减至零并不意味着总效用已全部被体验到,其程度与信息

资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的分配情况有关。因此,人们不能不考虑如

何以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各种可互相替代的分配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种,以达到最大

的欲望满足。

网络信息资源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是指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作

出选择,选择的使用方向不同,产生的使用效果一般也不一样。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和空

间方向上以及不同的经济行为者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这

正是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所要研究的。

由此可见,从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来看,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在高

速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还可以找到特殊的必要性。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环境是信息资源存贮、传输和被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因特网是

高速信息网络的杰出代表。据美国努阿因特网观察公司调查统计分析,到1998年2月,全

球因特网用户已达1.13亿人。 目前因特网数据库已逾万个,图书馆目录、参考工具书、

全文资料、图形和影像信息、计算机软件信息等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存贮并流通于因特网

网络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潜力无限的高速信息网络世界。在高速信息网络环

境下,信息流通的时间延迟和空间阻隔基本上被打破。毫无疑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方便。但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相关技术、

设备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这势必会导致信息资源向某一局部区域过度富集,并进而产

生“信息富裕”和“信息贫穷”两极分化的现象。从宏观上看,这种信息资源分配和使

用模式不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相反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不均,并进

一步在网络上表现为信息浪费、信息冗余等使信息资源利用低效率的后果。由此可见,

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

有效配置。只有进行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利。

1.2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信息需求和消费理论告诉我们,在现实消费中,人类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

社会需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求类型和内容千差万别,完全同一的信息对于不同的

时间、空间或不同的用户消费环境来说,其效用实现程度一般不会相同,有时甚至差别

很大。网络信息资源尽管量大面广,但毕竟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面对千差万别需求必

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多种模式,有的效益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可见,通过适当的人为

干预和市场调节,从多种配置模式中选择一种最优或次优的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实际

上,现行的因特网管理已经试图作出这种努力,如根据不同的时效性给予信息资源不同

的更新周期;按照不同行业和地理区域用户群的需求规律配置不同品种、内容结构和组

织形式的信息资源等等。

网络系统技术的支撑作用使这种可能性得到更进一步强化。这里所说的网络系统技

术是维持网络正常运行和促使网络在运行过程中扬长避短的相关技术的总称,如提高网

络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术、网络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技术、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的

技术、网络信息存取和组织技术、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等。在网络

时代,网络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和水平。一

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越发达,网络系统技术就会越先进,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一切信

息传输的物理障碍也就越容易被打破。在如此优越的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

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必然会比其他任何环境都更容易取得高效果。

除此以外,由于信息传输和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品种类型余缺的

合理调整和配置也将成为可能,风靡当今世界的因特网已经在实践上印证了这一点。

2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在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矢量上品种类型的配置状况、特征

和要求构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这种配置

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信息

资源在时间矢量上配置的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一条及时的

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沉睡良久或濒临倒闭的经济部门复苏,而一条过时或过早的信息

则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在使用后产生极其严重的恶果。换言之,信息效用的实现程度与

时间起始点和时间段大小的选择密切相关。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时效性大小和变化

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信息(如某些科技信息)资源表现为逐渐过时规律,有的信息(

如股市行情信息)资源表现为快速过时规律,还有些信息(如某些商务信息)资源强烈

地受制于各种不定型因子的干扰和影响,表现出波动性和无规律性。对于过时规律明显

的信息资源而言,其在时间矢量上的有效配置目标的实现较为容易;网络信息资源有效

配置的难点在于控制和协调网上无过时规律的信息在时间矢量上的配置,因为这不仅仅

上一篇: 高效的团队协作 下一篇: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