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6 16:22:25

生态茶园的特点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丰富的茶叶品种和广阔的产茶区域,丰富的茶业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为我国休闲观光茶园的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茶园休闲观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新型的茶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形式。李沈阳等指出茶园休闲观光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茶业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改变传统的效益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实现茶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周小苹等四认为茶园休闲观光的发展要依托茶文化和茶产业,推动茶旅游,并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伴随着茶园休闲观光业的快速发展,茶园在提升改造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陈炫通过对国内现有案例进行分析和实地调研,指出茶园建设存在功能单一、主体立意不明确、缺少地方文化特色等问题。

桑洲自古有茶,清光绪县志云:“宁海产茶区,王爱山庄,桑洲庄,麻岙庄,吴岙庄。”可见早在清朝时期,桑洲就是宁海县的主要产茶区。近几年来。桑洲镇着力打造“望海茶”基地,大力发展以茶叶产业为主导的生态观光农业。但大多数茶园还是以茶叶生产为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不重视休闲观光的发展和投入,产业发展不协调,导致茶园的接待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影响了茶园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同时在茶园的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忽视地方特色文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规划设计实例的分析,讨论出基于休闲观光的茶园提升改造设计原则,探求在茶园提升改造设计过程中如何将休闲观光的发展与茶叶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域特色文化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1 项目概况

桑洲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隅,东南与三门县相临,西南与天台县接壤,北面连接岔路镇、前童镇,总面积58.69 km2。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位于桑洲镇西北,包括大红树、南山、黄罗洋、夏家等7个自然村,共设平园、屿东、团结、里山季4个行政村。示范区内丘陵起伏,用地类型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自然景观以茶园、古树、山林、油菜花等为主,田园、山溪、水库隐于其间;人文景观则主要包括古村、古道、古寺庙、古井等。示范区以中部的官山、上讽寺一带的67 hm2茶园为核心区,周边茶园及村庄为辐射区,规划总面积215.5 hm2。

2 规划构思

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要以桑洲现有茶产业为发展基础,以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为目标,明确示范区内村庄的发展方向,明确园区主要车道、健身步道、农业发展布局,山、水、茶、田、林、村一体化规划。通过山、水、动植物资源保护,茶品种、茶园精品化提升,村庄文化、历史文化和茶文化复兴,基础设施、旅游设施配套,改善茶乡环境,发展旅游业,建成城乡群众广泛受益的宜居、宜业、宜游的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

2.1 产业布局调整及精品化提升构思

通过本次规划,结合各片区特色,丰富产业结构,建设以茶产业为主导、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功能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以官山、上讽寺一带的精品茶园核心区为重点,抓好老茶园的改造和品种园的建设工作。重点建设精品茶园核习区内的茶田观光游览区、茶事文化体验区、科研区和经营管理示范区等,将茶叶科研、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集生产、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茶产业园区,以精品茶园核心区的发展带动整个示范区乃至桑洲镇的茶产业的发展。辐射区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基础上,继续稳定茶业生产规模,结合农家乐、花田、竹林、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多角度、多层次提升示范区的经济效益。保留区内4个茶叶加工企业,改善建筑和外部环境,完善内部功能。其中,福利茶厂可结合茶产品销售、茶文化体验等进行发展,双尖山茶厂可结合茶叶科普教育、茶文化体验等进行多功能、高效益发展探索。

2.2 休闲观光策划构思

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为示范区休闲观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区按照“古道云岗花田茶海”的特色进行休闲观光总体规划构思,探寻示范区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古道、古村、古寺庙文化底蕴,体验丰富的茶文化。其中,核心区以茶事体验为特色,从主入口到游完全程,按“寻茶――观茶――亲茶―一悟茶”的游览线进行布局。示范区休闲观光的发展以产业的提升为基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支撑,以历史文化的复兴及现代文化的发展为着力点,进行多样化经营,打破一直以来相对简单的种茶、采茶、卖茶的经营模式,带动示范区多产业的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 提升改造设计原则

3.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原则

休闲观光茶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的规划、文化保护、特色经济等多方面的工作。所以示范区的提升改造设计应根据基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环境特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与人文景观,将茶叶生产、茶园景观,进行统筹安排,合理的进行近远期规划。

3.2 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长远观。既要看到发展的紧迫性,也要看到资源保护的重要.陛。示范区的提升改造应优先考虑自然资源保护,尽量保留场地原有树木,减少对原有植被环境的破坏。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茶园景观质量为前提,在此背景下发展农业、开发旅游,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3 产业化发展原则

任何景观都要考虑其经济因素。休闲观光茶园突破了传统茶业的生产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茶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区的提升改造应把茶叶生产、科普教育、科技示范、休闲观光、餐饮购物等融为一体,多产业共同发展,打破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茶业资源,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扩大农业就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态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休闲观光茶园是以茶叶为物质载体的主题性休闲观光园,向游人展示茶园内优美的茶园风光、独特的人文风俗和文化内涵的同时,让游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历史。在示范区提升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桑洲的茶叶品种、茶文化内涵、乡村农业资源、特色乡土民俗文化进行规划设计,注重茶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明确资源特色,使整个示范区的特色更加鲜明。

3.5 体验性与参与性原则

体验与参与性项目已成为旅游的热点和时尚,示范区内应设立采茶、制茶、品茶、整枝、修剪、防治病虫害等体验活动,使游人在欣赏茶园独特景观的同时,亲身参与劳动,不仅让游人体验了茶园生活的乐趣,还使游客学到茶叶生产的科普知识,满足游人的需求,打造具有茶园特色的、富于趣味性的休闲观光茶园。

4 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

结合示范区内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分布与特征,在充分尊重场地肌理及场所精神的基础上,将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划分为四大特色区块:以茶叶生产及茶体验为主的精品茶园核心区;以夏家古树群及森林户外运动为主的西山森林公园;以慢生活古村及高山台地农田为主的南山避暑养生园;以大岗头石头古村及茶田为主的东山春色花园。

4.1 精品茶园核心区

规划以官山、上讽寺一带的山顶茶园为精品茶园核心区,作为重点区块进行提升改造设计,面积67hm2。精品茶园核心区包括入口服务区、茶田观光游览区、茶事文化体验区、经营管理示范区、科研区及茶叶生产区。核心区以“寻茶―观茶―亲茶―悟茶”为线索,将核心区内各分区串联起来,将休闲观光与科研、生产巧妙的融合到一起;以“古道云岗,花田茶海”为设计基调,通过层叠的山岗、斑驳的古道以及香花、茶园的交互穿插,展现出一个清新秀丽、馨香弥漫的江南高山茶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游人中心、休闲茶馆、亲水亭台、观光栈道、官山眺望亭等,茶园同时配备喷灌、防霜冻风扇、太阳能杀虫灯等先进设备。

4.2 西山森林公园

面积48.7 hm2。区内森林广袤,因地制宜地将其打造为森林公园,并结合夏家NTS登山步道露营点、以一年一度的古树古村露营大会为依托,集中打造夏家户外运动据点。主要包括野外生存技能训练基地、古宅真人cs活动区、民俗风情表演区以及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丰富户外活动种类,吸引更多野外运动爱好者来此。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真人CS场地、健身拓展训练营地、森林木屋及栈道、山间凉亭、山间健身台、山顶憩台、农家体验茶园等。

4.3 南山避暑养生园

面积43.3 hm2,以避暑、养生为特色,以现有茶园、梯田、古村为依托,打造以田园风光、果园风光、茶园风光、森林风光、花园风光为主的夏季养生片区,同时将南山、黄罗洋以及大红树打造为避暑、养生古村。可开展田园认耕、果园采摘、山林漫步等活动,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淳朴的乡村生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假日农场、登山步道、度假农庄、中草药花园等。

4.4 东山春色花园

面积56.5 hm2,以“春色大观园”为主旨,通过对“视、听、嗅、味、触”的延伸,将茶园、古树、古村等风景资源融为一体。东山春色花园分为林间花田观赏区、茶乡民俗体验区、茶海寻趣参与区、艺术情感共鸣区四大区块,可开展摄影、写生、茶园寻宝、茶知识科普等活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茶产品展销街区、青年旅社、石头公园、花田谷地以及古房改造等。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2)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茶饮茶、制茶的国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发展,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高品质茶叶。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宣扬,人们对茶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喝茶品茶,茶叶利用范围更加广阔了。人们开始研究和茶叶有关的一切事物或活动,包括茶叶种类、茶叶种植、茶叶制作、饮茶文化等。甚至更多的客户提出需要建立一些与茶叶相关的旅游项目,比如茶叶生态观光园、茶叶品鉴馆、茶叶博览馆等,多形式的茶文化不仅仅让广大消费者得到田园休闲,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茶叶生态观光园有了较大程度的开发。结合我国悠久的茶叶文化背景,国内一些茶叶生态观光园开始积极探索和茶叶相关的旅游和休闲项目,使旅游者在旅游休闲中得到放松和娱乐,感悟深厚的茶叶文化知识,并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1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开发形式

我国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旅游方面,茶叶生态观光园称得上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比如,广西桂林的尧山茶叶旅游生态观光园,让游客在旅游中参与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品尝,尧山茶叶生态园增强了游客体验,并使游客在娱乐中深刻体验了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具体来说,国内茶叶生态观光园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茶叶种植历史的国家,历经几千年的源远流长,我国已经拥有了种类非常丰富的茶树品种,并且每个茶树品种的特点各不相同。利用这种优势,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可以对各种各样的茶树品种进行收集和归类,并进行展示。同时,我国一些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还大力引进了国外一些优良茶树品种,并建立了苗木繁育基地。随着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的不断增多,游客可以对我国的茶树品种进行更清晰的了解。

第二,茶叶加工生态观光园。通常情况下,茶叶加工生态观光园会陈列各种各样的茶叶加工设备,并在各种加工机器上进行标注和说明,包括各种茶叶的不同的加工方式以及每种加工机器的特点和用途等。一方面,游客可以对各种茶叶的加工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茶叶加工的演示,游客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各种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

第三,茶叶科普生态观光园。茶叶科普生态观光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普及有关茶叶的文化和知识,包括茶叶的成分构成、作用、营养,茶叶的制作过程,饮用方式方法,贮存方式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游客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茶叶文化知识。如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生态观光园通过生态观光园建设推进“福州茉莉花茶”茶文化品牌建设,实施电子商务推介、产品展销推介、科技兴茶、质量兴茶等活动宣传福州茉莉花茶知识,提升游客对茶叶知识的了解。

第四,茶叶历史生态观光园。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因此,茶叶的历史文化可以被称作是一门学问。在茶叶历史生态观光园中,有专门的讲解人员为游客们介绍茶叶的历史。借助于观看图片,书籍,以及专门人员的讲解,游客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起源、开发和传播,与此同时,游客们也开始了解一些茶经,古代名人品茶的故事,以及一些茶叶科技成果,以此来扩充自己的视野。第五,茶艺生态观光园。自古以来,品茶是一种艺术行为。因此,现代品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艺术。

一般而言,茶艺有两种形式,即品茶和泡茶。这两种艺术形式构成了茶艺。在茶艺生态观光园中,游客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如何泡茶,如何品茶,这种方式不仅让游客们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还让游客们深深体会到我国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云南沙河乡陈家村荣康达乌龙茶庄园,让顾客亲自体验、制做高山乌龙茶、参观茶叶制作的整个过程,增强顾客的艺术体验。第六,高产量优质示范茶叶园。随着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地区开始不断利用高新技术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到目前为止,很多省份,如浙江、广西、山东、安徽等都已经建立了一些高标准的高产量示范茶叶园。如山东日照碧海康乐有机富硒茶高科技示范园、金寨县茅坪茶叶高科技示范园。这些茶叶示范园区的建立帮助茶农不断研发一些优质、良性的茶叶品种,而且绝大多数省份的茶叶生态示范园已经逐步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到各个茶叶生态示范园进行参观和游览体验。在游玩和欣赏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自进行茶叶采摘,这样,游客切身体会到了茶叶生长的田园风光,并且还了解了茶叶高产量生产的方法。

2茶叶生态观光园对旅游经济的作用

毫无疑问,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对当地的旅游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今,茶叶生态观光园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茶叶生态观光园对当地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实现茶叶保值增值,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茶叶附加值的增加,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茶叶生态观光园属于茶文化旅游的一种,这种旅游形式的出发点是茶叶,并以茶叶为资源进行开发和生产一系列具有旅游价值的产品。茶叶生态园很好地将茶叶和旅游产业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形式是对传统的产业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如四川平武打造万亩茶叶生态旅游观光园不但可以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还可以了解如何加工茶叶,如何品茶,这种亲身体会到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正是因为茶叶生态观光园可以带给游客们无穷的乐趣,人们对这种形式的旅游更加情有独钟。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开发,促进了茶叶和娱乐方式的开发,并带动了茶叶方面的消费,这大大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特别明显的就是旅游收入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比如,我国广西省的桂林茶叶生态观光园,自从其建立以来,前往参观的游客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如今,该省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已经在国内外获得很好的评价。

2.2带动当地茶叶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茶叶生态园会进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茶叶生态园可以吸引到更多国内外的游客,从而扩充其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目前,很多的茶叶生态园已经开始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商贸活动。比如,云南省一些茶叶企业和各地的茶商签订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协议,这样就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合作项目,如茶叶出售、茶叶技术研发、茶叶工厂建立、茶叶基地建设等,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如筠连县清溪沟茶文化生态观光园建有茶文化小镇、茶博园、茶艺会所、会展培训中心、茶叶加工、观光园、鸟巢、茶文化购物街、花园餐厅、叠水湖、游客接待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茶园生态旅游发展旺盛。

2.3举办一系列的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茶叶生态观光园除了带游客们参观生态园,了解茶叶历史和制茶过程之外,茶叶生态观光园还可以不断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茶文化旅游节来对该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比如,我国湖南省武陵山地区就举办了生态茶文化旅游节。随着生态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该地区的茶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得到了很好的结合。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向世界各地人们介绍了茶叶品质和文化,从而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

2.4倡导和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

茶叶生态观光园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来吸引广大的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目前,茶叶生态观光园一直倡导绿色的旅游方式,自然的旅游方式,健康的旅游方式,因此这种方式受到了广大游客们的喜欢。在茶叶生态观光园中,茶文化旅游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热捧。茶文化旅游通过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将茶叶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商贸、购物、度假等配套旅游形式的开发。同时,生态旅游的方式为该旅游区树立了美好的形象。在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茶叶生态观光园还促进了当地社会效益的发展。在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扩大了该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结语

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就是回归自然生态的旅游方式,而茶叶生态观光园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未来,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对茶叶文化和旅游行业进行大力整合开发。在开发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同时,需要将当地的文化习俗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展现当地的茶乡特点,与此同时,茶乡需要将茶文化有关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进行重点的发展,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朝着高标准高质量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发展。这样,游客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茶叶文化资源的丰富。总之,茶叶生态观光园是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茶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叶生态观光园可以大大带动茶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艳玲.论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的意义、优势及其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21-24.

[2]赵荣,姜含春,桂燕玲.信阳茶文化节的效益分析及发展思路[J].农业考古,2016(5):34-35.

[3]刘秋华,杨载田.新形势下江西省茶叶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3-5.

[4]刘佳佳,李道和.整合江西省茶叶品牌方案的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2-4.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3)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忽略了生态建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发展方向,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达成的共识。人们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这对于社会向生态文明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所以生态化设计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而最能体现这一设计的就是风景园林设计。它能体现在都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茶作为有着文化内涵的植物,与人在长期的磨合中,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摘茶,加工和泡制品尝都体现着生态意义和文化内涵。所以将茶文化与现代生态学结合在一起,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之中,找出有推广价值的设计方式,利于我们对生态景观设计贡献力量。

1茶文化与园林艺术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古代人民在茶的栽培加工和茶文化的传播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唐代就已经有对茶的栽培、加工和饮品技术进行全面总结的书——《茶经》,它的作者就是陆羽。而茶除了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品,还是文人墨客的咏诵对象,用来寄托他们的性格情怀和鸿鹄志向。流传下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茶”分别代表了普通人民和高雅之士对于茶的看法,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升华。唐寅创作的《煎茶图》成为我国茶文化与绘画结合的宝贵作品;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将喝茶的感受描绘的栩栩如生,直到今天都是茶诗中的上上品。茶文化还涉及到各类的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等等,它还结合宗教、哲学、经济、旅游,涉及文理工很多方面。佛教中把茶作为清净的化身,所以僧人们饮茶,寺庙附近种茶。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唐宋以来,我国的茶文化向外传播,在其他国家也形成了它们自己的特色茶文化,如日本的“茶道”和英国的“午后茶”都有着本国特色却又和中国的茶文化密不可分。所以,茶在国外就是中国的象征。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描写茶,将茶与中国联系起来,如英国诗人巴伦称茶是“中国的泪水”,极具浪漫色彩。由此可以看出,茶树作为园林植物,不仅外形属性可行有着观赏价值,更多的是它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我国的园林在发展过程中与茶也有着分不开的密切关系。茶是饮用植物,但也是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选用植物时也是常用植物之一。周武王时代就将茶作为贡品送给王室,种植在园林中观赏,并且栽种繁殖。我国的名茶很多也与著名的园林景点分不开。比如十大历史名茶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等等都是各个地区风景名胜景点所产。所以,茶树不仅是商业产品,也是观赏植物,是风景经典不可缺少的植被。茶树和其茶制品以及茶文化都是各地重要的风景园林资源。乌龙茶的生产地武夷山是著名的风景旅游景点,风景区内到处都是茶树,而且在茶树周围的亭台楼阁上都是名家名篇的诗词歌赋,且大多与茶有关。这说明茶文化与园林设计关系紧密。张家界中也有以茶园为风景区的地方。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有专门的茶园展示,用造型不同的茶树为衬托,加上茶文化和茶工艺的穿插,展现了茶树作为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以及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大家熟知的西湖龙井就在西湖园林之中,它虽然是极为名贵的茶,是作为一种经济植物,但是景区内茶树随处可见,已经成为常见的观赏植物了。还有市区很多行道树和公园旁的绿化都有茶树的绿篱作为边界,既美观又好培育。

2茶树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

茶树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有以下三点:第一,茶树的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茶树一般指的是山茶属中的五个种,即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而茶种有可再向下分成三个变种。茶种是栽培种,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的形态各不相同,高矮的差异也很大,可以二十米以上的高大乔木也可以是不足一米的灌木。而且树叶形状,颜色每个种类都差别很大,淡绿色到紫绿色之间任意过渡,因为人工培育可以用杂交等方式改编品种使得叶子颜色发生改变。叶子表面的隆起也有不同,有的是平滑的,有的是微微隆起。茶树的叶片寿命一般能达到一个月,而且茶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得到,并且可以保持。茶经常和宗教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专门培育的佛手种,树形张开,叶片很大下垂生长,似佛的大手。这些都是通过后天培育而成,并且让他可以带着这些特征继续传下去。其他园林植物并没有茶树这样的特性,所以茶树在园林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茶树是秋冬季开花植物,并且花期很长。茶花属假总状花序,两性花,萼片近似圆形,绿色或偏褐色。花冠白色,由五到九片花瓣组成,呈椭圆形。花的大小与它的品种有关,一般在5cm到2cm之间。茶树的花芽六月分化,到九月中旬开放,能一直开到十二月中旬,花期长达三个月,这是其它植物花期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它开花的跨度大,基本概括了整个秋季和冬季,其它花很少在冬天开放。所以它作为园林植物可以补充冬天花少的情况。而且茶树的果实成熟期长,所以可以花果共同生长,这种在其它植物中又是不常见的。这些也给了茶树很多寓意,让它的文化价值更大了。第三,是茶树的再生能力极强,可以随意造型不用担心恢复不了。茶树的枝条上有很多不定芽,这让茶树有很明显的再生优势。树枝上的不定芽能快速萌发,从而塑造形状不同的树冠。经常修剪可以让茶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修剪的树冠可以有弧形,,马鞍形等形态,所以作为园林植物,茶树完全满足修剪造型的能力,可以根据设计师的需要自行修剪。

3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茶叶生态学原理的探究

茶叶生态学讲究的是和谐共生的茶精神,这和一般的生态学是有区别的,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茶叶生态学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构建和谐社会。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上,茶叶生态学原理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坚持推广。要因地制宜。园林设计最开始的依据就是建园林的地址,要根据具体的地域、地势、土壤特点进行设计,要多方面考量和权衡,无论是自然景观设计还是建筑景观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应当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要重视园林选址地的生态和气候,依靠科学技术设计出有发展潜力的景观园林。可用于景观园林设计的植物种类繁多,除了要考虑本地的生态之外,还要考虑选择的植物之间能否搭配在一起适应当地生态和气候。所以在设计中,要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植物,若是道路两旁绿化或建筑景观园林设计要考虑风速和污染等等条件。茶叶生态原理的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的基础。

4结语

茶文化和它的生态理念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指导具有深远影响。将茶叶生态学运用在园林设计上是有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的。通过对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对比以及茶树在园林设计上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茶和园林分不开,他们需要共同发展,才能使设计者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所以还需要研究者们继续研究,不断完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余文权,张翠香.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茶叶,2009,10:10-13.

[2]戴金电,高俊杰.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J].福建茶叶,2009,03:16-18.

[3]周理飞.生态茶园标准化技术要素[J].中国茶叶,2010,03:23.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4)

1生态观光茶园的兴起与发展

早在1970年,我国台湾省台北市组织53户茶农,推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我国观光茶园先河,随着观光农业尤其是观光园艺的发展,观光茶园在我国各茶区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规模比较大的生态观光茶园有四川天福观光茶园、名山万亩观光茶园,云南普洱茶博苑、普洱观光茶园,福建龙岩云顶观光茶园、安溪观光茶园、武夷山观光茶园,贵州湄潭茶海、凤冈茶海,江西婺源观光茶园等,这些观光茶园基本上是以原有的大面积生产茶园为基础,通过后期的改造来实现其观光功能。近期建成的广东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是以“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将生态农业与旅游度假紧密结合,以茶文化为主题,在青山绿水间融合茶叶生产、加工、科研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山区开放型度假区,实现了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4-5]。

2特色茶树品种的园林观赏价值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仅“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就收集保存了3000余份各类资源,包括山茶属茶组植物[CamelliaL.Sect.Thea(L.)Dyer]所有的5个种2变种,即大厂茶(C.tachangensisF.S.Zhang)、大理茶[C.taliensis(W.W.Smith)Melchior]、厚轴茶(C.crassicolumnaChang)、秃房茶(C.gymnogynaChang)、茶[C.sinensis(L.)O.Kuntze]等5种和阿萨姆茶[C.sinensis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sinensisvar.pubilimbaChang)等2变种[6];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育成了通过国家审(认、鉴)定茶树品种123个,省级审(认)定品种150多个[7],为我国茶产业发展和生态观光茶园建设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品种资源。表1列出了部分茶树特异性状及其部分茶树品种资源。根据《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8],茶树按树型分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按树姿分直立、半开张和开张。按春季发芽期分特早生、早生、中生、晚生和特晚生品种;春季芽叶颜色有白色、黄色(淡黄、中黄和深黄)、绿色(黄绿色、中绿色、深绿色)、紫红色等;有的品种春夏秋三季芽叶颜色发生变化,如‘安吉白茶’春季为白色,夏秋季为正常的绿色,又如‘黄金芽’,春夏秋三季均为黄色;新梢茸毛有特多、多、中、少与无之分。枝条形态有直立与“之”字型弯曲。成熟叶片着生状态有向上、水平、下垂;叶片大小分特大叶(叶面积≥60cm2)、大叶(40~60cm2)、中叶(20~40cm2)和小叶(≤20cm2),叶片长度最长可达30cm,最短只有3cm;叶形有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圆形、近圆形和佛手形等;叶片颜色有黄绿、浅绿、中绿和深绿之分。开花期也有早、中、晚之分;花瓣颜色也有白色、浅绿和粉红;花冠大小也有特大、大、中、小和很小等多种类型。由于异花授粉和长期人工选择,茶树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形态学上异常多姿多态,具有丰富的园林观赏价值。葛晋刚等也认为,观赏性状强的茶树资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是近年来茶树栽培的发展动态之一[9]。

3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与特色茶树品种的应用

如何立足茶树生物学特性和园区生态条件,运用景观学、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绿地规划等理论进行合理整体布局[10],并科学地进行总体设计、立体设计、季相设计、色彩设计和文化设计,构筑较大面积的异质性斑块与层次错落有致、有景区特色的生态观光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获得更好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是生态观光茶园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3.1茶园总体设计

生态观光茶园的总体布局设计[11],首先应考虑茶园基地的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包括根据主产茶类按适制不同茶类品种和不同发芽期品种的合理搭配,对于没有倒春寒危害地区,生产茶园早生∶早生∶中生一般以4∶3∶3为宜,观光茶园为了增加可观赏性,延长春季有嫩芽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特)晚生品种,以特早生、早生、中生和(特)晚生品种按3∶3∶2∶2这样的比例比较适合观光茶园,这与常规生产茶园以早生品种为主有较大差异。其次要考虑观光茶园规模,是建成综合性、大型观光茶园还是以某一特色为主的小型观光茶园。规模不同,设计方式和理念就有所不同。再次是观光茶园的功能定位。有一定规模的观光茶园可分为茶园丰产区、设施栽培区、特色品种展示区、观光休闲区、茶文化区、游客体验区等不同功能区块。当然根据每个茶园实地情况的差异,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区不同,但大致分为以上几类区块。观光茶园兼顾观光与生产,同时以观光为主要经济收入,而生产则是次要收入。如茶园有不同的定位,也可在分区上做调整。在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到各区块的相对独立与完整性,展示观光茶园的整体美,茶树成行成列布局,构成了一种井然有序、脉络清晰的景观;还要注重各区块之间的联系,同时交叉种植不同类型的特色茶树品种,展示各景区茶树的特性美,营造一种有交替、有渐变、有节奏、有韵律的空间(见图1),使景观在多样变化中取得了统一。

3.2茶园立体设计

茶树生长势有强有弱,有多种不同树型、树姿,而且茶树“越剪越发,越采越发”,容易造型。首先对茶树以整形修剪为主的造型设计,对同一品种可采用多种树冠形状,搭配种植乔木、小乔木、灌木型,直立、半开张和开张等不同类型茶树,以自然生长茶树、野生景观为对照,营造多种树形,如屋脊形、弧形、水平形、斜坡形、马鞍形等,并安排在毗邻地块,构成鲜明对比的景观效果。其次要按增加物种多样性原则,在园区道路、不同区块间或四周种植不同类型的绿化树种,构建诸如银杏茶园、梅花茶园、桂花茶园、樱花茶园、红枫茶园、茶梅茶园等,以增加观赏价值,体现万紫千红的茶园景色。在茶园中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应注重合理种植不同类型的树种。茶园丰富物种多样性是生态茶园建设,也是最近几年农业部力推的标准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增强茶树抗逆性(耐旱、抗病虫、防霜冻等),而且可以提高品质。

3.3茶园季相设计

除云南、海南等部分南部茶区以外,一般茶区春夏秋三季为茶树生长季节,其中春季是最重要的季节。利用茶树春季发芽不同,把特早生、早生、中生和(特)晚生品种相间种植,春季发芽期前后可相差40~50d之间;如果再配置温室、大棚和各种类型的喷灌,还可以提早发芽时间,前后时间差可达60d以上。在夏秋季,可以在不同时间修剪不同茶树,在同一时间段可产生不同的芽叶大小、色泽等视觉效果。

3.4茶园色彩设计

茶树是常绿作物,但是春季发芽时不同茶树品种具有多种不同新梢颜色,同一品种在春夏秋季新梢颜色也不尽相同,成熟叶片和花瓣也有不同大小与深浅颜色,可观赏性强。利用不同类型的特色茶树品种,如春季芽叶为不同类型的白色、不同深浅的黄色、不同深浅的绿色、不同类型紫红色;成熟叶片颜色深浅不同、大中小叶茶品种;叶型特异品种,枝条直立和“之”字型弯曲的品种,不同花期、花瓣颜色品种等合理搭配和布局,使生态观光茶园一年四季拥有不同的色彩,充分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见彩插7图版)。

3.5茶园文化设计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5)

【关键词】

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

湘南产茶大县湖南省耒阳市,当地茶叶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以其品质优异在历代贡茶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江头贡茶文化作为古典茶文化的主要成分,中国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光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更兼具可开发的文化气息,其以涨水泡开其姿态飘若惊鸿,犹如白纻舞,李白赞曰: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1]唐之磅礴繁华,而沿袭秦汉风骨的魏晋风流犹盛一头,更宜今世。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以高雅的江头贡茶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打造魏晋之玄妙,现倾城独立之感,为今日红尘所累世人之养性修身之地。通过深入分析该项目实例的成功点,从而能对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根本思想与原则进行阐述,并希望对其他茶园能够有所助益。江头生态农庄生态农业景区位于湖南省耒阳市龙塘镇江头村,属于中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7℃~18℃,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337mm,日照时间近1640h,地貌形态属丘陵低山,植被覆盖良好。[2]土壤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土质均匀,保水较好。在低山丘陵之间建有龙下冲小一型水库,呈倒人字形,水库分叉伸入到山丘各部,水面较大,水位较平稳。有联赞曰:碧水一湾,岭绵万里,江头画境景逾画;紫云盈野,茶贡千年,海内芳名茗更芳。梯田状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的水库倾斜,地形变化丰富,三维空间感强,是宜游宜茶宜居的茶乡佳境。2008年9月开始,江头生态农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握紧拳头强力打造耒阳市千亩新式茶园—生态观光茶园,不仅能够带动产业联动,更兼具生态环保理念,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占地面积3508亩,茶园占景区面积65.56%。从公司成立时开始,每年均开地种茶,茶树长势良好。由于种植年代不同,各部茶园各有差别,部分茶园已形成很好的茶园景观,视角效果良好。景区内及周边天然森林长势良好,森林景观突出,植被郁闭度高,现有植物种繁多,以杉松、香樟、竹类为主,灌木茂密,可开发森林休闲健康旅游。

一、注重景观形象设计的三要素

(一)精准把握形象设计的风格定位

视觉形象中鲜明的形象最吸引人的眼球。如果在设计上遵循“师法自然”的自然式为主的设计法则,就能设计出视觉上纯粹、朴素、和谐的乡村自然风。而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所打造的观光茶园自然也要有自身的特色,怎样才能保持基本的乡村自然风格的基础上有自身的鲜明形象,那就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打造的观光茶园自然要有自身的特色。

(二)茶园平面设计突出主题形式

确定观光茶园的形象设计总则是为了指导并落实于具体的方案设计。景观空间则是指,由环境边线所界定的,各种自然或人造形成的软质或硬质元素所构成的三维立体。景观空间的坚实地面,即基面(或地面),我们这里称之为“平面”,它是整个景观空间立体构造的基础。因此,无论如何,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景观形象设计都避免不了要从其平面设计开始考虑。

二、塑造江头贡茶生态农庄茶文化整体形象的思路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现代人受到的社会、就业、亚级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非常巨大,尤其是成功人士。他们会更加追求返璞归真,放浪形骸。有以下几个功能区域可以较为引导与满足他们的心灵追求。

(一)建立浮世绘长廊

浮世绘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通过浮世绘描绘当时社会与人们的风采可以给予人很强的代入感。

(二)强化文化歌剧与演出

将《世说新语》内容新编,融入现代气息,用歌舞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让人轻松愉快的欣赏,又能达到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注重传统歌舞表演

正如唐代李白的《白纻辞》中所云:“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2]让旅游在再朦胧仙境的古典艺术中,穿越时空的束缚,置身于那个以天为被,以地为衣的时代。

(四)塑造茶室与谈经室的贡茶文化氛围

《左传》言:“国于天下,有与立焉”。章太炎先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学习传统经典,不光是对我国我民族之继承,更是为了使其符合今日社会主义精神,从而继往开来。使我中国屹立于世。同时对于自身的修养也是具有显著的提高效应,修养的增加,人生在世自然会更加和谐。

三、景观突出“宋贡茶文化”形象塑造的路径分析

(一)突出“宋贡茶文化”塑造理念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茶文的诞生、发展、传承有力的反哺了茶产业的发展。江头贡茶文化由来已久,苏轼有诗“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支斜更好”,贡茶产业只有在加强贡茶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播和建设中,才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本项目以茶叶为题,生态立本,山水展色,文化作魂。在设计思想上应达到“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肯去,青溪流水暮潺潺”使人在此忘却纷扰,饮茶论道,谈玄悟性,洗去红尘,再演魏晋风流。

(二)主题定位:以宋贡茶文化设计整体园区

人与自然协调的茶园氛围是生态观光茶园的核心要素,其受到地方风俗文化、自然环境、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的冲突等制约。茶园不能仅仅满足于满足喝茶,制茶等基本功能,在新时代更应该满足人们日益需求的精神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融合新时代气息能够使茶园由死为生,充满灵性,升华其质。《咏茶叶》言:“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翻炒柴火煎。泥壶清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聃悟道养雅志,元亮玄谈驱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与南朝改用茶饭代以三牲祭祀由此可以看出茶在其精神文化境界上的所蕴含的修身、养性、怡情、尊礼的内质,决定了以茶为景观主体的场地带给人超凡脱俗,直抵本心之感。故此,建设茶园整体园区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必然与之相符合,在空间与结构上达成统一性。

(三)景观定位:与自然的统一性

自然与人工的统一性是当前景观规划追求最终目标,无论从建筑设计亦或者景观设计都不能片面孤立的进行设计。以江头茶园为例,应该在空间与结构统一的基础上,秉持“天人合一”与“致中和”思想来建造,在建筑中融入自然理念,在景观的塑造中融入茶文化理念,使得二者交互混为一体,不分彼此。

(四)目标定位:以旅游带动茶叶产业发展

茶文化旅游的核心基本点是以茶文化为本带动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其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旅游资源既可以满足现代旅游者对于文化、休闲以及精神层次的需求,又是健康饮品。消费者可以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去接触茶道,去静心荡心。同时还可以接触茶叶,采摘茶叶等使得其对茶更有直观的体验。茶园兼具生产、加工、销售、疗养、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在江头茶园中应当突出江头特色的茶文化内涵,通过空间与结构的统一性,改造旧有设施,利用一部分较好的茶道厂房,让消费者进行开放式活动,并利用壁画,浮雕,雕塑,文化演出等表现形式让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到特色的茶与道、茶与故事、茶的演变过程等文化内涵。茶园休闲观光区依托园区丰富的茶场资源,开发茶道内涵,体会茶农生活等项目,更好的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头观光茶园的主要功能性区域可以划分为以下:即,(1)修身、养性、论道,即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和谐统一的园区构造,促进人对自我价值增长的需求,并修养身心以便更好的开展事业。有效的满足了中高端人士的需求。(2)度假居住功能,特色茶庄、公寓式酒店、度假别墅。(3)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主要包括传统经典文化的研习与生态环保科技体验、农业科技种植、特色文化展示,为突出江头茶园文化内涵,通过壁画,浮雕,雕塑,文化演出等表现形式让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到特色的茶与道、茶与故事、茶的演变过程等文化内涵。(4)商务会议功能,会议中心、商务会所。(5)休闲观光功能,让茶园变成游客的心灵港湾或第二家园,增加景区内新的文化体验与修身养为支持架构,培育景区的发展和效益的新增长点,亦是让客人感受不同于其他景区的新奇体验,并能够带给他们精神价值的提升与呵护。(6)服务、商贸功能,在景区修建茶文化广场、建立生态停车场与旅游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在文化广场两侧,以魏晋时期建筑风格为载体,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餐饮、购物等一体化的茶道区域。

总之,生态观光茶园是一个承载着茶文化的特殊景观类型,有着与其他游赏景观专类园不同的设计思想和原则。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片面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方是“致中和”。[4]这其中蕴藏着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性与合作性。同时每地的自然环境并不相同,所以不能武断的硬性设计,而应该充分的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结合相应的社会文化等进行联合设计。通过每座茶园独特的文化与景观营建实现“茶文化创意旅游”能够促进当地多产业的联动。依托自然环境与特色的创意文化,以实现农业三产化、农业旅游化为导向对乡村土地进行土地科学的开发利用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乡村的有效成果之一。在我国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当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这使得农业生产效果不佳。就以茶叶生产来说,当前茶叶生产面临诸多生态问题,如茶园生态系统的能源输入由有机能向石化能转变、外界环境污染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冲击大、茶园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由复杂向简单变化等。改变传统茶园生产方式,向生态茶园迈进,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小步。

作者:周怡岑 尹影 阳琴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春玉.对马鞍山地方舞蹈艺术发展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7:59~61.

[2]胡最,邓美容,刘沛林,王金国,田亚平.基于GIS的衡阳人居适宜度评价[J].热带地理,2011,2:211~215.

[3]徐红梅.现代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王慧,肖斌,张云鹏等.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205-208.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6)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566-03

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又名阳桃、藤梨、奇异果等[1]。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植物,喜温暖、湿润、散射光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极端的高温、低温和干旱及强烈的直射光对茶树生长不利[2]。为了创造良好的茶园生态坏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不少产茶区采用林、茶间作的方法,但猕猴桃与茶间作是近年才开始的。试验通过对猕猴桃与茶间作茶园相关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的研究,以期为发展猕猴桃、茶生态园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武汉八月天地农业有限发展公司“猕猴桃-茶”立体生态栽培示范基地进行。猕猴桃采用T形小棚架结构,棚高1.8~2.0 m,栽培密度6 m×3 m(行距×株距),每公顷约560株;茶树采用双行密植栽培,大行距6 m,小行距0.3 m,丛距为0.2 m,每丛2~3株。猕猴桃树和茶树均为四年生,以附近同龄同品种的单一茶园(裸地茶园)作为对照,对照和处理的管理水平相当。

1.2 试验方法

1.2.1 小气候观测 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小气候观测,2011年春、夏、秋季择日分别在早上7∶00和中午14∶00进行。

气温、相对湿度和光照度在猕猴桃棚架下茶树近蓬面处测得,其中气温在14∶00的测定值为当天最高温,均温取7∶00和14∶00的平均值,间作茶园的光照度以裸地茶园光照度为100%进行计算。

土壤绝对含水量用烘干法[3],地温和土壤含水率在距茶树基部20 cm、土深30 cm左右处测得,中午14∶00测定,3次重复,取平均值。

1.2.2 茶叶产量和品质测定方法 茶叶产量统计单位面积的鲜叶量,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

茶叶中的氨基酸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多酚类用酒石酸铁显色法测定[4];原料为春、夏、秋各季头轮新稍一芽二叶,并按炒青加工工艺制作样品,同时分别对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5项因子进行感官评审,5项因子分别按权重0.2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猕猴桃、茶间作茶园与裸地茶园小气候因子比较

2.1.1 冬季及早春主要小气候因子及茶芽萌发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在冬季和早春猕猴桃、茶间作茶园和裸地茶园之间各小气候因子差异很小,说明猕猴桃、茶间作在冬季和早春不会对茶叶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由于猕猴桃为落叶果树,在冬季和早春处于休眠期没有猕猴桃叶片,间作茶园茶树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普通茶园一样,所以不会影响春季茶叶的生长发育。调查茶叶萌芽期和开采期,发现两种茶园茶叶的萌芽期一致,2012年的开采期都在4月1日。

2.1.2 夏、秋季小气候因子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夏、秋季猕猴桃对茶树有很好的遮阴作用,能有效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能有效降低夏、秋季茶园的气温和光照度,能使茶蓬面上的日最高气温降低2~7 ℃,日均温降低2~5 ℃;对地温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能使茶蓬面上的光照度降低25个百分点左右;猕猴桃、茶间作还能将茶蓬面上的相对湿度提高3~5个百分点,对土壤绝对含水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这对以生产绿茶为主的茶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茶树喜欢散射光,喜欢湿润的环境,其光饱和点较低,猕猴桃的遮阴有利于绿茶特别是夏、秋季绿茶品质的提升。

2.2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1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单位面积茶叶(鲜叶)的产量调查结果表明,与裸地园相比间作园全年茶产量提高了8.1%,特别是夏、秋季茶叶产量分别提高了12.2%和18.6%。说明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的产量有较大提升作用,猕猴桃的遮阴改善了茶树的环境条件,提高了茶树在夏秋季的光合效率。

2.2.2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猕猴桃、茶间作能有效改善夏、秋季茶叶的主要生化成分,特别是能有效提高氨基酸的含量,降低茶多酚的含量,并能大幅度降低酚氨比,这对于以绿茶生产为主的茶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感官评审结果可知,间作园的绿茶品质明显高于裸地茶园。

3 小结与讨论

猕猴桃、茶间作能改善茶树的生态条件,提高茶蓬面上的相对湿度,特别是能降低光照度和夏秋季日最高气温,并对茶树地下根系的生长环境没有影响。但是茶树的根系大多分布在20~60 cm土层中,这与猕猴桃根系的地下分布相似[5],由于二者根系分布范围相近,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茶间作能够提高夏秋茶的产量和品质。猕猴桃属落叶果树,冬季和春季不会对棚架下茶叶的光照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在夏、秋季由于猕猴桃的遮阴,使得喜欢散射光的茶叶的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并且能有效降低茶鲜叶中的酚氨比,有利于夏、秋季绿茶品质的提高。但是猕猴桃叶片大,夏、秋季需水量大[6],关于猕猴桃与茶叶间作时,它们之间的水分竞争关系及解决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猕猴桃、茶间作虽然对茶叶单位面积的产量没有影响,但是猕猴桃会占一定的土地面积,有关猕猴桃、茶间作对整个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猕猴桃、茶间作对茶树个体发育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郑晓琴,吴 霞,等.红阳猕猴桃杂交后代部分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4):82-83.

[2] 顾 霞,陈庆红,徐爱春,等. 金魁美味猕猴桃适配雄株筛选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1, 40(5):26-28.

[3] 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7)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行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根据主体功能分区划分标准,青海省大多数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地理环境脆弱,不适合发展大型工业等高污染的产业。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青海,茶园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态势快速的发展起来,使茶园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茶或品茶,更多的包含了饮食、娱乐、休闲、郊游等更丰富的内容,成为城市郊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和城市居民休闲的新去处,对青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青海省茶园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理念落后、环保意识缺乏

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水平息息相关。由于青海茶园经济发展时间不长,政府支持管理力度不够,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和生活习惯的限制,多表现为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期效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在茶园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不科学,形成了许多臭水沟、垃圾山,严重影响茶园环境,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很多农家乐经营场所没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致使青海茶园没能朝着绿色、生态、可持续方面发展。

2、发展定位模糊、缺乏文化内涵

青海茶园发展定位模糊,经营者对发展方向认识不足,品牌经营与品牌保护意识淡薄,盲目开发,简单模仿,缺乏创新,呈现出单一化、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茶园一般以饮茶、、休闲、娱乐为主,缺少文化气息。顾客在对茶园的消费中“食”和“娱”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这种消费属于粗放型旅游消费。在绿色健康运动方面消费几乎没有,对青海经济的发展带动并不明显。青海茶园经济消费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对青海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内涵未能得到挖掘,尚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容易身心疲惫,导致重游率低,从而使茶园缺乏稳定的客源市场。

3、区域分散粗放经营、缺少规模效应

目前青海茶园经济处于自我发展、自我经营阶段。没有健全的管理部门和有效的规范措施。茶园经济起步晚,起点低,多表现为个体小型的农家小院,档次低,服务质量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经营设施、经营特色方面打造力度不够,发展上随意性较大,经营管理上比较粗放,发展方向上特点不突出,难以形成品牌经营的局面。经营方式雷同,产品结构单一,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茶园开发和经营相当混乱,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既不利于茶园的良性发展,也影响了区域和谐环境的建设和对外形象的树立。

三、青海茶园经济未来发展的策略

1、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网络媒体和政府进行大力宣传,使人们树立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生态环保的理念。以生态茶园、特色茶园、休闲茶园、文化茶园、低碳消费作为提升青海现代高端服务业水平的有效平台,转变茶园经济发展理念,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发展清洁生产、努力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明确发展定位、增强文化内涵

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浓厚的省份,青海省发展茶园经济在注重物质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应注重增加茶园文化内涵和民族底蕴。青海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如果在青海茶园经济发展过程中与青海独特民族文化相融合可以提高青海茶园经济的质量使其旅游经济朝着更高层次水平发展,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使茶园经济更多样化更丰富。

3、完善基础设施

设立茶园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茶园经济规划发展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补助,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茶园旅游发展政策,以较低的税收和地租吸引外来客商投资,加快旅游村镇及公路建设,提高交通的便捷程度,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式茶园的经营更加顺利和有序,同时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食品加工行业,蔬果供应行业,餐具输送消毒行业等等。这样能使青海的茶园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心骨,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4、发展集群效应

针对青海地区小茶园分布较集中的情况,政府可以引导它们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多类行动主体的共向努力,利用集群效应而获得1+1>2的竞争优势。加强茶园之间的联系,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水平,节约成本,达成内部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产生外部经济性。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明确各个部分的分工,解决各个茶园经营方式过于雷同、形式过于单一、娱乐形式过于单调以及经营者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针对分布疏散的大茶园,政府可以对其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食品安全及剩饭残渣的处理给予监督、为它们提供更多低成本的娱乐信息、积极引导它们树立并加强品牌建设,以青海茶园特色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加强区域竞争力。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8)

观雕听史文化游

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天福集团种茶、制茶、卖茶,在全国开设1000多家茶叶直营店的同时,还着力于观光农业的发展,建设天福茶博物院、“唐山过台湾”石雕园等。

走进天福茶博物院,汉亭、唐山、宋桥、元塘、明湖、清池……游客们可以观赏人工美景,品尝茶食品,观赏各具特色的茶壶,还可以透过一张张历史图片了解国内外茶业发展史。之后,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陆羽“无我茶会”、台湾“四季茶会”、“唐宋煮茶听诗”、“清代宫廷茶礼”等茶艺演出。

领略了茶文明之后,还可去看看“唐山过台湾”石雕园。这个占地1280亩的石雕园,陈列了100组石雕作品,包括以“唐山过台湾”为主题的石雕群和以闽台民俗为主题的趣味性石雕群两大部分,带您倾听当年先辈漂洋过海到台湾艰辛创业的故事。在观光茶园里,两岸茶叶代表性品种及新优品种,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了解、认识茶叶。

观光农业在天福集团的带动下正方兴未艾。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园区将规划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大璞愿景园和国际休闲生态园两个项目,目前正着手征地等前期准备。该负责人介绍,大璞愿景园占地600亩,总投资13亿元,将建设成为配套商贸中心、影视城等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园区;国际休闲生态园总投资15亿元,建设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度假、体育休闲以及体验教育基地。

蝴蝶兰在漳浦创业园广为种植,惹人喜爱。今年规划建设的5000亩的海西兰花产业园,前期总投资18亿元,是以发展兰花产业为核心,集生产、展示、交易、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而天天开心农场项目,则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与互联网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平台。

赏花品茗生态游

游绿色茶园、赏浪漫樱花、品高山好茶……到漳平永福台农创业园区旅游,满山的茶园,绿波荡漾,错落有致,高山茶味道醇厚,还有造型奇异的杜鹃花,红红火火的凤梨,各种花卉相映成趣,令人流连忘返。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9)

种茶,拥有一个自己的茶园——这个想法其实我从小就有。而且,我从小对种茶有一个独特构想,可以说直到中年以后,才能够有条件实现这个梦想。

我在2004年的时候考察湖北神农架,感觉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这里没有工业,是水的源头,海拔高,空气、雨和雪都是纯净的,所以就想在这里种茶。2006年,我在神农架写作《金丝猴部落》,具体落实了茶园和养蜂场。

我之前的经历许多人知道。我是湖北大治人,早年是湖北文学院的签约作家,职业身份是地质队员。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体制内生活,怀揣2000元钱,肩背一台286电脑,毅然决然离开黄石进京,梦想成为一名像沈从文、鲁迅那样的文学大家。

我出版过《男人的蜕变》、《风中的漂泊》等书,包括引起公众关注的与人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等。有一段时间,好象名和利都有了,但是在京城客居久了,渐渐生出一种恐惧与焦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么走过去实在太可惜。我再度毅然与过去的生活方式决裂,我要探寻一条顺应内心的道路。

考察神农架之后,感觉在此特别适宜研究生态和写作。于是,神农架作为我的一个固定据点就确立了下来。我在神农架主要考察动物和植物,但是仍然有大量时间是闲着,而且如果不耕种、不养殖,对植物和动物的研究仍然会有距离感。

这时候,我向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提出包下一片茶园和一个养蜂场。神农架的茶很好,因为这里有一个特别纯净的生态环境。官门山峡谷大约有2400种植物,是中国植物聚集种类最多的地方之一。

当时,官门山有保护区的一部分,那里的农民正在生态移民。保护区在此建立植物园,就索性提出用我的名字命名茶园。在神农架种茶,基于几个方面考察:一,我在此考察研究生态以及写作,特别有种植的冲动。官门山是一个植物园,生态移民后的茶园有一片是荒园,还有两片自然保护区在管理。原本这里是不允许开荒种地的。二,作为一种植物研究和写作的方式,我需要这方面的经验。我特别想推广一个生态种植理念。现在即使在大山里,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都相当普遍,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才是科学种田。

现代“陆羽”的古方制茶

种茶可以修心养性,我同时想写一本茶书。自陆羽以来,中国没有什么像样的茶书,文人都没有种茶的经验,所写皆不着调。茶文化其实早已断层。在我看来,我不想只是简单的理解茶文化,而是从实践中更深地感受真正的茶文化。

神农架应该是茶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典籍都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之。试想,能在这样的地方种茶,对于写作是多么有意义。我的三块茶园,两块在原始森林的包围当中,只有一块在河边,游人可以看到。我给自己确定的生态种植方向特别苛刻。比如肥料,我现在仅用了梅花鹿、山羊、短嘴金丝燕粪和菜饼。菜饼仅限用青峰村油坊的,因为这里的油菜基本是将菜籽撒在空的边角地上,所以也没农残。

第一次施肥,我用的是菜饼,用我当时的轿车拉的。请了六个农民帮忙,然后移植了一些茶树,将茶园初步补齐。第一次剪茶,也请了农民,他用机器剪的,我发现这样不行,就自己手工修剪成形,以后一直用手工修剪。

不用化肥种茶,茶芽发得慢,人家采两次,我的茶园只能采一次,而且茶芽小,也不及用化肥肥的茶芽嫩,采茶工不大乐意给采。捉虫是一个比较频繁的活儿。消灭红蜘蛛的方法比较容易,只要将它的网抚去。还有茶园除草,主要是除去遮蔽茶叶的草,其他草不除,因为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对茶园是有益处的。鹿藿是一种藤类,但它是豆科的,所以我不拔它,因为豆科植物对土壤有利。我在茶园套种了大豆,这是为了改良土壤。后来,我发现漆树科植物对茶树有抑制作用,学术上叫做他感作用。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对另一种特定植物的抑制作用。

从接手茶园开始,对于虫害的防治,我还主要采用喂鸟的方法,即在茶园投食,保持有多种鸟群在茶园活动。现在茶园主要有红腹锦鸡、角雉、噪鹛、橙翅噪鹛、画鹛、大山雀、黄腹山雀、红嘴蓝雀等鸟,它们在茶园活动,能够捉去一些虫子,鸟类在春夏都吃虫子。

茶园的周边植被逐渐改变,我种植了映山红、金银花等,将有毒的马桑、醉鱼草等植物去除。今年,还种了一些箭竹来美化茶园,去年已经种了桂花。兰茶共生,就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一片茶园,里面同时种着兰花,主要有蕙兰和春兰,蕙兰在兰花中香气优雅,幽香致远;兰香沁润茶叶,这样的茶叶古代是进贡给皇帝的。

我感觉到短嘴金丝燕粪对于茶叶的悠香之提升,相当有益。但只有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岩洞,才会有短嘴金丝燕,但是,燕洞又必须有流水,因流水有利于燕粪的冲走,这就更难得到。茶叶的采摘必须在晴两天后,在阳光下采摘,因为这样光合作用达到极致时,采摘的茶叶才最有味道。在我的茶园里,没有灌溉。因为茶园在雾里,夏天最干的时候,每天会有一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暴雨。而且土壤是白云岩基岩的土壤,符合茶的偏酸要求。

在茶香中体悟生命本义

因为手工炒茶,茶锅必须上木桕子油,我认为这不符合纯粹的原茶概念。我的炒茶合作伙伴张成龙认同我的做茶理念,所以我们合作,并致力于炒中国最好的茶。去年有一锅茶是我的斜岩茶园采的茶叶。那片茶园荒过10年,是我从葛藤、竹及其他草木下将茶园整出来的。第一锅茶是准野茶,但味道特别淡,我喝过两杯,没有卖。整理好之后,秋天采了一回,请张成龙精炒。张成龙、他的助手和我三个人,将这锅茶从晚上8点,炒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

当然,种茶只是我活动的一小部分,我大量时候去拍摄动植物。我最近在写作“古清生发现森林之美”丛书,并且打算拍摄纪录片。我刚进神农架的第一天,一举起相机,金丝猴就往树的高处跳,雄猴就背向我坐在枝丫上,用屁股对着我。我的目标是认识2000种植物。在野外森林里也会感到孤独,所以我并不一直呆在神农架,也会回到城市。我想文人的心态应当是开放的,可存储都市,也可以存储村庄和森林。

生态茶园的特点篇(10)

“啜苦咽甘,茶也”,作为茶叶的故乡,茶树栽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风尚自唐代盛行,更有“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说法,自古至今深受国人喜爱,茶的发展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今高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逐渐与传统的农耕文明相脱离,故而农业观光旅游日益兴起。

1观光茶园的简介

在农业观光旅游兴盛的潮流中,作为茶业新发展的观光茶园应运而生。观光茶园以传统的茶田为景观基础,满足茶叶种植的生产功能,并从形式与色彩上给人传播景观的美感,是一种强调景观视觉审美体验,在参与茶叶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展休闲、娱乐、教育、旅游以及文化传承的农业景观类型。这样新型的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对茶资源进行了多元化的利用与发展,有效的调整了传统茶产业结构,带动了经济生产的需求,促进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光茶园有如下几点特性:1.1生产体验性茶叶生产是茶园的基本功能,观光茶园在传统的茶树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强调可参与性,可以让人们体会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以及茶事活动,并从中获得农耕劳作的乐趣,拉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1.2景观观赏性茶园的选址通常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区,茶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的规划与设计,使得茶园更有艺术观赏性,形成独特的茶园景观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发展条件。1.3休闲娱乐性观光茶园伴随农业旅游发展而来,在茶文化体验的同时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游乐、购物等的综合旅游功能。可以让游客感受田园气息,从农田生活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游客在高度城市化的现代生活中回归自然的质朴愿望。1.4文化教育性观光茶园让人们享受茶园景观风光之余,还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是人们对于精神文明追求的体现。通过观光茶园可以学习到跟茶相关的知识,了解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艺术,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到传播与弘扬的促进作用。1.5生态可持续性观光茶园在常规的茶叶种植以外,重视整体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生物的多样性使得观光茶园有着良好的生态平衡,并且农业观光旅游的形式有助于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上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要素

观光茶园的景观营造是基于景观设计的要素来完成的。艺术的对茶园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借助科学的知识与文化的素养,运用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对茶园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合理的安排,最终设计出令人愉悦的观光茶园景观环境。2.1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2.1.1地形“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基础依托是地形要素。地形可以直接影响着观光茶园景观的美学特征、空间构成与空间感受。由于茶叶种植特性的需求,一般茶园多选择有地形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形。“园地惟山林最佳,有高有低地,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地形变化丰富的山林地是自然天成的造园之选,有着自身独特的景观优势,因此只需对不理想的部分进行改造,结合茶园的具体情况设计观光景观。在地形起伏大的地方,借势造景,依附自然山体营造优美的观景区。相对平坦的地势则适合做功能性的景观节点,如茶文化广场,茶业科普园等。在对地形改造设计时尊重场地条件,以“师法自然”的态度结合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构成景观空间,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挖填方,合理的利用地形组织茶园排水,还可以考虑光照、风向、降水量等因素来创造茶园局地小气候。2.1.2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景观要素,常与地形结合构成景观空间,营造出景观的生机活力与美感,观光茶园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多元化的选择。茶树从尺寸上来划分可分为灌木、小乔木与乔木三类,设计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高度来配置茶树品种,能够丰富景观层次并且不同根系长度的茶树对土壤资源也能有效利用。在不影响茶树生长的情况下,适当种植一定面积的防护林,可以保育水土,也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形成以避免寒冷天气茶树冻害的发生。从景观效果上讲,也可以达到一定“障景”的功能,防护林有效的划分空间,控制了人们的视线,将所需的美景尽收眼底。茶树间可以套种经济林木,如柑橘、板栗、桃树、李树、柿树、橡胶树等,在视觉上制造出景观高差变化,也能增加农耕体验乐趣。茶田边缘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最常见的是结合豆科植物种植,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肥力,另一类就是种植油菜花等观花农作物,提升观光茶园的景观效果。2.1.3水体“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水的融入会使茶园景色更加灵动活力,并且充满文人气质的山水画意情怀。茶园水景的设计可以增添景观的观赏性、体验性,还可以从实际功能上做到对局地小气候的温度调节,削减噪音、延伸空间感的作用。对于观光茶园水景的营造可以从水体的形态利用类型考虑。平静开阔的水面,如自然的湖泊、池塘,人工建造的水体面积则不宜过大,水体中可适当种植荷花、睡莲等观赏水生植物。在景观驳岸的处理上可以将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穿插设计,局部可以采用栈桥、亭榭的形式,注意水体倒影的特性,与茶田可产生呼应关系。对于流动的水体设计可以结合地形特征,在坡地的汇水处设计景观,以溪流、落水的形式将茶田多余的雨水有组织的排出,溪流两侧以自然边界为主,在高差大的地段可以用山石搭配植物设计景观叠水丰富景观空间。2.2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不同地域文化孕育着不同类型的景观,观光茶园的景观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还叠加了文化特性,在建设景观物质条件的同时还需满足游客在观光茶园游玩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观光茶园景观的人文要素具体体现在建筑构筑物、景观道路与铺装、景观小品三个方面。2.2.1建筑构筑物观光茶园的建筑构筑物以服务性的公共建筑为主,如游客接待中心、茶业科普馆、茶文化博物馆等,通常作为观光茶园的核心功能区,因此设计时就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实用功能性,还需要结合茶文化设计建筑特色,体现与观光茶园主题的统一性。在水榭茶轩、林间茶室等观光茶园的小型构筑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关系,构筑物从形态与细部上可以利用茶文化元素来体现观光茶园的特色。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竹、木、石材等乡土建筑材料,从实际上做到绿色生态设计。由于观光茶园具有的休闲娱乐性,为了满足游客的可游可居需求,观光茶园内可以考虑修建部分民居建筑,参考当地的建筑形式结合观光茶园特色,让游客可以更深入的感受茶园乡土风情。2.2.2园路、铺装园路是观光茶园交通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主干道、次干道与景观步道,当茶园坡度大于8%时考虑以台阶的形式处理。观光茶园的主干道设计主要起引导与集散的作用,需要连接观光茶园的各个主要功能片区,道路宽度设计在5-8m,考虑为车行道。次干道道路宽度设计为2.5-5m,主要为游客进一步游览茶园提供交通道路。第三层次的观光茶园游园步道道路宽度设计为1.2-2m,设计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道路设计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步道、台阶、汀步、桥廊虚实变换,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意境。园内的铺装建议多采用质朴的自然透水性材料,如砾石、草木等,在铺装题材上可以选用与传统茶文化有关的元素符号,以增加观光茶园的文化氛围。2.2.3景观小品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是表现茶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观光茶园内的雕塑、文化景墙等景观小品来体现茶诗歌赋、茶事名人、历史故事等,使得观光茶园景观在精神层面上能与游客有所互动,增加景观文化性的同时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此外,在观光茶园的座椅、路灯、垃圾箱等基础小品设施样式设计时也应当融入茶元素,体现观光茶园的主题性。

3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3.1注重观光茶园景观的形式美观光茶园景观以农业茶田为基础景观元素,将茶田生产特色与自然景观因素结合起来,以简单的几何形态塑造了极具形式的景观美感。根据茶树的种植生长特性,茶田多以带状为单元分布模式,依附地形走势规则排列,在形态上组成曲线式、规整式等,形成连续、重复、渐变的茶田节奏韵律美感。在茶田与其他林木的组合中,高低的对比又形成了起伏、交错的韵律,增添了景观的空间动感。在色彩上,大面积种植的茶树决定了景观绿色的基调,茶田边缘的暖黄色调油菜花、豆科作物等可以适当的调剂观光茶园的景观颜色。此外,对于植物颜色的丰富可以采取点状装饰的方法,可以种植一些具有季节色彩变化的观赏性树木,如樱花、杜鹃、枫树、银杏等,使得观光茶园的景观四季不同,各有所赏,达到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观光茶园景观效果。3.2思考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性建设观光茶园景观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性。茶文化的传播是观光茶园景观发展的精神层面升华,对于茶文化元素在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设计手段。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传播多以旅游展示的形式开展,如举行传统茶文化节、采茶节等。此外,还可以思考延展观光茶园的景观茶文化体现方式:一是提炼茶文化符号,从图像形式上应用于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中;二是从传统茶文化本身入手,结合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的功能设计,在茶事文化上进行继承与发展;三是将传统茶文化体现在观光茶园的体验活动中,从衣食住行的日常方面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进行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4结语

长久以来人们对田园生活都有着一种向往之情,面对现代城市发展土地紧缺的情况,观光茶园景观的发展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带来多样的景观体验,同时也让茶园实现了生产与景观功能的促进发展,是一种健康的观光农业景观发展模式,对乡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发展做了有利的探索。

作者:米满宁 徐 瑞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 分析化学趋势 下一篇: 沉浸式音乐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