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绩效审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5 17:25:22

公司绩效审计

公司绩效审计篇(1)

一、引言

公司治理作为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背离的制度集合,其核心就是解决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问题。按照Shleifer和Vishny的定义,公司治理就是“保证公司的出资人可以获得他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实中公司治理是一系列机制的综合,是有关企业所有权问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这些制度促使股东的利益与负责监督、管理公司事务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利益之间保持一种适当的平衡。因而在研究公司治理问题时,不仅需要单独就某些因素进行分析,还需要综合考虑公司治理各个因素的整体作用。依照机制设计或实施所利用资源的来源,公司治理可以分为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指尽管机制的实际实施超出了公司资源计划的范围,仍然可以用来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各种公司治理机制总称,它包括公司治理 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声誉市场等。内部治理机制指机制的设计或实施在一个企业的资源计划范围内,它包括股东治理、董事会、管理层激励合约设计、监督约束机制等。本文以“股权结构―董事会―经营者”为逻辑构建内部治理指数,这是因为股东权利是公司权利的出发点,由此衍生的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直接决定着公司治理机制的基本特征,在根本层面决定了公司控制权的配置格局;董事会是解决经理与股东之间问题的重要机制,肩负股东赋予的监督职责,依其所拥有的决策控制权和对高管的人事权对经营者实施控制;由于存在利益分歧与信息不对称,如何激励和约束经营者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是公司治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内部治理机制的全景反映于企业的这三个层面。本文研究重点是公司可控的内部治理机制。如何对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行综合评价?好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否可以产生好的公司绩效?好的公司绩效是否意味着审计风险的降低,进而意味着较低的审计费用?本文试图从内部治理机制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二、文献回顾

(一)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可以从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国家股从公司治理视角看,先天产权残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是产权主体,但由于不享有剩余索取权,缺乏足够的经济利益驱动去有效地监督和评价经营者,从而使经营者利用政府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国有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效果的负面影响。Wang(2002)的研究发现,就会计业绩而言,国资局持股的上市公司比其他类型的公司低。徐晓东、陈小悦(2003)发现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李增泉、孙铮、王志伟(2004)发现国有企业控制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非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曾庆生、陈信元(2006)以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作为权益成本的度量指标,检验了终极控股权性质与公司权益成本的关系,发现国家控股公司的成本显著高于非国家控股公司。股权集中度决定了企业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大股东的行为对公司治理至关重要。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两种假说:监督假说与掠夺假说。一方面,Friend 和 Lang(1988)认为股权的集中会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幅度,降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Shleifer 和Vishney(1997)认为在某些国家成本来自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不是管理者和分散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正如La Porta等(1998)认为“全世界大公司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限制控股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我国的上市公司中,金字塔式和交叉持股控制模式普遍存在,这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成为公司利益冲突的主要来源。如果公司存在一些持股比例很高的股东,那么股东间的相互监督可能可以抑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厉以宁(2001)认为比“一股独大”更好的股权结构是“多股制衡”,几个持股相对较多的大股东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但实证的结论并不一致。陈信元、汪辉(2004) 的研究表明股权制衡可以提高公司价值;徐莉萍、辛宇、陈工孟(2006)研究支持股权制衡类公司绩效水平显著低于一股独大公司;李琳、刘凤委、卢文彬(2009)发现股权制衡可以降低公司业绩波动性、稳定公司业绩。

(二)董事会董事会规模被视为公司治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Jensen (1993) 认为一个规模较小的董事会更容易发挥监督职能,而规模较大的董事会由于成员间交流和合作更为困难,从而削弱了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控制能力。Chaganti 等(1995) 则认为董事会规模较大可以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在防止公司财务失败方面更为有效。Yermack(1996)发现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大,沟通和协调问题增大,董事会控制管理层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源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成本增大。国内方面, 孙永祥(2001) 发现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负相关。沈艺峰等(2002) 认为董事会规模过大是ST公司董事会治理失败的原因之一。杨清香、俞麟、陈娜(2009)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呈“U”型关系。Fama (1980) 认为董事会构成是决定董事会监控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经理层具有信息优势,如果经理层在董事会中占主导地位容易导致股东财富的损失。独立董事拥有两个特征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其监督功能:一是独立性;二是他们关注维持在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声誉。朱佳华(2007)发现董事会中独董比例越大,年报披露越及时,独立董事在年报披露及时性方面发挥了治理作用。陈伟民(2009)对独立董事职业背景的绩效进行研究,认可独董行业专长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发现独立董事多重任职和任期与公司业绩负相关,且影响行业专长绩效作用的发挥。有关CEO和董事长是否该由同一个人担任的董事会领导结构的争论至今未休。从法理上说,董事会对股东负责,经营者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决策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公司应该采用CEO和董事长由不同人担任的二元领导结构。但一元领导结构的支持者认为二元结构使得公司的成本增加,一些研究也发现领导结构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影响。Baliga(1996)发现二元领导结构的企业在长期业绩上比一元结构的企业更好,但不能发现把一元结构变为二元结构就可以改善企业业绩。Dahya和Travlos(2000)认为最佳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向锐、冯建(2008)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民营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突出,两职分离可以强化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其研究证实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将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

(三)经营者 由于存在着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分歧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检验对经营者约束监督机制的有效性;一类检验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存在一种矫正机制,相对于经营良好的企业,经营不善的企业更有可能更换效率低下的高管人员;高管人员更换后,经营业绩会显著提高。龚玉池(2001) 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绩效与高层更换之间的关系,发现高层非常规更换的可能性与经产业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显著负相关。朱红军(2004)发现低劣的经营业绩会导致高管人员的更换,但短期内高管人员更换没有改善经营绩效,反而使企业盈余管理增加。激励机制主要指事前与经营者签订建立在可观察变量上的激励合约,使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投资者的利益行事。具体到经理人报酬制度设计上,要尽量能够激励相容。陈冬华,陈信元和万华林(2005)发现由于国有企业中薪酬管制的存在,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替代选择,相比民营企业中内生于公司的薪酬契约,国有企业中外生薪酬安排缺乏应有的激励效率。鲁海帆(2009)研究了高管层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薪酬差距较小时,锦标赛理论起主导作用,加大薪酬差距有利于业绩的提升,但当薪酬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公平感的负面影响增大使得薪酬差距对业绩的总影响表现为负面影响。以上我们从三个层面探讨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下文将以此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一个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综合指数,判断公司内部治理质量的好坏。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假设 以往对企业绩效、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多是从公司治理某个要素出发进行分析的,如以上所述的股权特征、董事会特征、管理层特征等作为公司治理的变量,且研究结论不一致。Gompers等(2003)构建了一个包含24个治理条款的公司治理指数,然后建造了一个投资组合:买进公司治理指数高的股票,卖出公司治理指数低的股票,结果发现该投资组合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这说明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因此,本文首先发展以下假说。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越好的企业,公司绩效越好

审计市场中,审计风险一直是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Simunic(1980)提出审计风险定价模型,他认为审计定价包括审计资源成本和风险溢价两部分。而风险溢价取决于审计后的财务报告给第三方带来损失的现值与审计师承担损失的概率。DeFond等(2005)、Carcello等(2008)运用公司治理综合得分进行研究,发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潘克勤(2008)采用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布的2002 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100佳”的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替代变量,发现公司治理指数越高,审计定价越低,审计定价受到公司治理风险影响。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可对经营者的行为构成有效的制约,减少其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会计操纵,从而增加财务报告的可信性,降低审计师的风险,进而可以降低审计师实质性测试的资源投入,审计定价相对下降。因此,本文发展了假说:

假说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越好的企业,审计费用越低

( 二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以上海、深圳两地交易所上市交易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本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首先,以2003年沪深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剔除了金融类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公司治理内部机制进行评价打分,删除5%的极端值,按得分高低将样本分为四组,选用得分最高组和得分最低组,最终取得241家内部治理质量较好的公司和242家内部治理质量较差的公司。公司治理水平应该相对稳定,为了确认检验结果是否可靠,本文对前述两组公司使用2003-2005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考察该结果是否稳定。

( 三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变量的选择为了系统的衡量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状况,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选择以下治理变量: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TOP1);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TOP2-5);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国有股的哑变量(GOV),是则取值为1,否则为0;董事会结构,即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INDIRE);董事会规模,即年报中披露的当年度末公司董事会正式成员的个数(DN);领导结构,即CEO是否兼任董事长的哑变量(OT),是则取值为1,否则为0;高管(董事长总经理)是否发生变更(CHANGE);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SOR1)。以上八个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中载荷系数最高的公司内部治理变量为TOP1,TOP2-5和GOV,因此第一主成分反映了股权治理机制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中载荷系数最高的公司内部治理变量为DN和CHANGE,因此第二主成份反映了董事会对管理层监督约束机制的影响。我们依据主成份对应的特征值占提取的主成分总特征值之和的比例计算了公司内部治理质量的综合得分(GS)。

( 四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1)假说1检验模型。本文选择反映公司未来价值的托宾Q值来代表公司绩效进行检验:Q=α0+α1GS+α2LNA+α3LEB+?着。其中,Q:托宾Q值;GS:公司内部治理质量的综合得分;LNA:总资产的对数,用以控制公司规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LEV:财务杠杆,负债/总资。根据假设1,本文预测α1符号为正,即内部治理质量越好,公司绩效越好。(2)假说2检验模型:LNFEE=α0+α1GS+α2LNA+α3RECA+α4INVA+α5LEB+?着。其中,LNFEE:审计费用对数;RECA:应收项目/资产总额;INVA:存货/资产总额。根据假设2,本文预测α1符号为负,即内部治理质量越好,审计费用越低。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4270,表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控制权占优势,而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均值为0.1558,标准差为0.1277,表明股权制衡难以发挥作用。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占样本的0.70,反映了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的特点。一元领导结构企业的比例为0.11,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的比例为0.34。

( 二 )相关性分析两组样本研究变量的相关关系见(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两组变量间相互关系差别较大。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较好组的托宾Q与GS显著正相关,审计费用与GS弱显著负相关,这与我们的假设一致。而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较差组的托宾Q与GS变现为负向关系,但结果不显著;审计收费与GS不具相关性。另外,我们发现LNA和公司价值Q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公司价值越小;LEV和公司价值Q显著正相关,说明负债对公司管理者能发挥监督作用。两组数据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的较大差别显示出治理质量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经营特征与财务特征,这也显示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 三 )回归分析经过检验,三年的实证结果大致相似,我们仅列示一年的实证结果。(1)公司绩效与内部治理质量的实证结果。公司绩效与内部治理质量的实证结果见(表3)和(表4)。对于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较好的一组,进行单变量检验时我们发现GS的系数与预测相符,显著为正:多元分析时GS的系数虽然为正,但结果并不显著。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较差的一组,GS的系数符号为负。较差组中托宾Q与GS的这种负向关系令人惊讶,这也显示出以往研究考虑的不周全,仅以公司治理质量好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推出的结论并不适用于所有上市公司。对于较差公司内部治理质量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可能并非与文章前面分析的效果相同,对于这类公司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其治理特征与财务特征,看看有什么因素被我们遗漏。(2)审计费用与内部治理质量的实证结果。审计费用与内部治理质量的实证结果见(表5)。对于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较好的一组,进行单变量检验时我们发现GS的系数与预测相符,为负向关系,即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越好,审计费用越低。在进行多元分析时,GS的系数仍然为负,但不显著。而对于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较差的一组,我们发现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的结果都不显著,审计费用不受内部治理质量影响。这类公司可能选择较低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支付较低的审计费用,也可能选择较高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希望借由事务所的名声传递正面信息,支付较高审计费用。

五、结论

如果仅依据内部治理质量好的公司组,本文研究结论与以往研究相似,即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提高企业绩效,可以降低审计风险进而降低审计费用。但转向内部治理质量差的公司组,所有的结论变得不同。检验结果显示内部治理质量较差的公司组中,内部治理的好坏不能影响、甚至损害企业价值。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类型较为复杂,影响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复杂。如国有股权的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的出于争夺资源、保证业绩的动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这就使得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效果产生变化,即国有企业得到更多扶持。检验结果还显示内部治理质量较差的公司组中,内部治理的好坏不能影响审计费用。求其原因,这类公司在公司治理建设中可能更多是被动遵循法规政策的底线,财务报告重大错报的风险并没有降低。同时,对于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审计业务时,它们可能更多考虑争取客户,而不是公司的审计风险,这一点也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法律诉讼机制。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内部治理质量较差的公司其发展决策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未来另一个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是分析考虑公司治理外部机制对公司的影响作用。内部与外部治理机制是相互联系的,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综合考虑所有机制的影响作用可以使我们更加理解这些机制背后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白企业如何发展决策。

参考文献:

[1]潘克勤:《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基于CCGINK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1期。

[2]邱冠华:《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性研究:一个文献综述》,《经济评论》2007年第1期。

[3]陈俊、陈汉文:《公司治理、会计准则执行与盈余价值相关性》,《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4]陈信元、夏立军、林志伟:《独立审计为什么没能发挥公司治理功能》,《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公司绩效审计篇(2)

经济性是指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支出。政府投融资公司投资的经济性体现在:根据初步设计、招投标、合同以及项目控制程序确定投资项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或在批准的资金范围内建成,有无损失浪费的现象。政府投融资公司融资的经济性体现在:融资附加条件的可接受性以及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佳的融资结构,用最低的融资成本筹集资金等。

效率性是指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得到最大产出,或在产出一定时使所需投入的资源最少。政府投融资公司投资的效率性体现在:投资项目建成后使用情况如何,其运营、维护和管理系统是否有效。政府投融资公司融资的效率性体现在:根据融资计划、合同以及资金筹措控制程序确定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合法,融资风险是否合理预计;融资偿还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偿还能力是否充足。

效果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关系,即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政府投融资公司投资的效果性体现在:投资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比如是否有效改善了当地投资环境,是否明显提高了城市品位,是否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等。政府投融资公司融资的效果性体现在:是否完成政府下达的年度融资计划,是否根据项目所需的投资总额按不同的来源逐项落实资金保证资金足额到位等。

在政府投融资公司审计的过程中,应以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切入口,以项目审计为基础,绩效审计为主导,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对某一事项的横向比较分析、同类型的单位之间的分析对比、同类型不同地域或时期的单位进行比较分析等方法,注重发现整体性普遍性问题。由于制度不完善,缺乏刚性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在政府投融资公司绩效审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制度进行审计,通常对法律法规规章采用文件查阅法,对被审计单位自己制定的制度采用文件审阅法。

公司绩效审计篇(3)

本文将环境绩效审计定义为“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照一定标准评定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并为企业改善环境管理及相关决策提供建议的一种审计活动”。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是环境绩效审计目标的具体化,环境绩效审计内容要从环境绩效审计目标出发,并结合不同行业甚至不同企业自身的特点最终确定。目前,我国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内容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企业环境合规性的审计。合规性审计主要审查企业对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是否严格遵守和执行,如“三废”的排放是否达到排放标准,排污费是否按时缴纳。其次,还要对企业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合理性、完整性、有效性做出评价,以确保企业的环境管理体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2)对企业环境资金的审计。环境资金的审计已成为环境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资金审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环境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存不存在资金浪费情况;另一方面对环境资金使用后,企业的环境改善效果及经济效益做出评价,如污染物排放减少多少,资源利用率提高为企业节约的成本等。(3)对企业环境项目的审计。企业环境项目可分为两类,已建成和在建中的。对于已建成的环境项目,主要检查环境设施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同时调取设备运行记录,检查该设施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并了解该项目所发挥的环境效益和投资效益。对于正在建设的项目,主要检查项目立项手续的合法性,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建设单位是否取得ISO相关环境质量认证,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还应注意是否办理了环保验收手续。

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影响因素

(一)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缺乏 导致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理论界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方法不系统,研究手段比较单一。到目前为止,我国较少有进行环境绩效审计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学者。其次是缺乏权威的环境标准和科学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没有规范和统一的环境审计理论作为指导。由于国内外法律法规与经济体制等情况不尽相同,不存在我们能直接借鉴的审计模式,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是我国依法开展和推动环境绩效审计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国家法律和法规缺失 我国法律法规一直没有明确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实施环境绩效审计的切入点,以至于审计人员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时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支持。目前,我国已颁布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但现已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涉及环境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内容较少,缺少具体指导,不利于实践操作。而且环境绩效审计本身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以致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环境绩效审计的法律和法规。

(三)环境会计制度缺乏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绩效审计遇到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的来源并不是审计领域,而是会计领域缺乏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与制度。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理论和制度中,没有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关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准则,更没有环境信息需要向社会披露的规定。按照行的会计制度,企业在实务操作中涉及环境保护费用的,基本经“管理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但该核算方法不能反映环境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保资金投入的收益,也无法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准确数据。可见,环境绩效审计不能脱离环境会计核算而单独存在和发展。

(四)审计人员缺乏环境保护相关素质 首先,审计人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审计人员在思想上尚未充分认识到环境绩效审计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没有意识到环境绩效审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审计人员缺少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主要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还需要环境管理,环境经济评价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已成为制约环境绩效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我国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国外,常常利用外部专家的参与来弥补审计人员对环境专业知识的不足。虽然我国审计组织也努力满足这些要求,但是由于体制、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只能尽量做到。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人员配置离全面实施环境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一)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全面评价原则。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客观、科学的评价企业的环境受托责任,充分完整地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情况。同时,评价指标的选择还要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2)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在设计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兼顾到方案的可行性与效益性,也要考虑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综合考虑在审计过程中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审计成本。(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不可能全部定量化,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得出的综合评价结论,更能真实全面地反应企业环境管理情况,更具有说服力。(4)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原则。为了调动企业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必须使企业能够看到保护环境带来的效益,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最近几年,随着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已由环境绩效的定义转向对环境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现阶段,关于环境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学术成果的研究非常多。笔者通过总结与归纳,对以下三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作简要介绍。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迪(Saaty T.L.)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提出。刘丽敏,底萌妍认为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将企业环境绩效评价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由于影响环境绩效因素较多且相对复杂,一般的评价方法都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而层次分析法则很好地克服了这些问题。层次分析法具有所需数据量较少,误差较小,可靠性较高的特点,从而使量化分析在环境绩效评价系统各指标间得以实现。因此,层次分析法在最初的环境绩效审计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用。但层次分析法也存在弊端,它要求选取的各评价指标之间严格独立,但我们发现完全独立的评价指标实在是不存在的,这一因素的存在,使得层次分析法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该方法只能对现有方案做出评价,而不能够为提出新方案提供依据。

(2)平衡计分卡法。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是从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企业环境绩效,即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该方法能够有机的结合企业非财务与财务指标,进而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结果、内外部之间的关系予以合理平衡,所以该方法在企业环境绩效审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分析完成企业任务的核心成功因素,并对其予以评价,并在未来进行持续性检查与审核的战略管理工具,它与传统主要应用财务指标衡量企业环境绩效方法存在很大不同。但平衡计分卡法的工作量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按照上述四个角度,在不同的部门找出恰当的评价指标,并需要对指标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这就需要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环境战略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效的运用平衡计分卡法。此外,平衡计分卡在环境绩效评价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要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势必会对上述四个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因不同审计人员对权重分配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其得到的评价结果通常也存在差异。

(3)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集合理论的概念是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得教授在1965年提出来的,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在该方法中,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分为两种,一种是定量指标,另一种是定性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量化定性指标,但这不是简单地赋予数值的过程,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其自身特点无疑成为最佳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根据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分层,得出多个层次的问题题解,这就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中“唯一解”的弊端,符合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要求。企业环境绩效的因素中,很多因素具有模糊性且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这些因素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数值进行评价,需要通过评价获得一系列的评价指标,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从而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对象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的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使其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也存在缺陷,例如:因为评价指标间相关行而造成的重复问题,评价指标分类不清;评价结果不合理等现象。与此同时,由于隶属函数、模糊相关矩阵等模糊评价所使用的确定方法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该方法在许多场合下是不适用的。

四、案例应用

钢铁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企业在消耗大量铁矿石和煤炭等资源的同时,排出含硫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环境污染严重。行业粉尘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4,烟尘、二氧化硫、污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各行业中也都排在前列。河北钢铁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钢铁集团,其环境绩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本文将其选为研究对象。

(一)案例背景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于2008年6月30日,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的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集团,旗下共拥有13个控股或参股子公司。集团以打造“低资源消耗、环保型生产、低成本制造”的绿色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引领钢铁工业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为目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环境污染。集团已建立含铁废料资源循环、工业煤气中循环和水资源厂内小循环系统,各工序产生的废物和副产品已形成14个循环系统链条。2011年河北钢铁集团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应用 本案例综合使用文中提及的平衡计分卡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北钢铁集团进行环境绩效审计。

(1)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收集河北钢铁集团有关环境方面的财务资料和有关的非财务信息并根据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进行分类。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财务角度主要关注环境投入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作用。客户角度的目标是解决“外界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当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进行环境绩效审计,并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内部流程角度主要关注企业对生产流程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重点。学习与成长角度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层对环境管理的所持的态度和作为,即“我们如何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根据上述分析选出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钢铁企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大量使用铁矿、煤炭、水、电等资源,钢铁企业用能占全国总用能的10%。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煤炭、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此钢铁行业迫切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资源的循环利用。消耗了大量能源的同时,钢铁行业也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其中主要固体污染物包括剥岩、钢铁渣、炉渣、尾矿等;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化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粉尘。本例根据前面设计的指标,对河北钢铁集团能源使用指标及污染物指标分别予以具体化,如表3所示。

关于定性指标,可以请专家打分的方法来获得其指标值,得分可划分为优秀(100)、良好(80)、及格(60)、差(0)。本案例结果如表 4所示。

(2)单因素模糊评价。在本例中,评价的指标因素为4个,分别记为a1,a2,a3,a4,这4个因素便构成一个评价因素集合a={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再对a做划分,得到第二级评价指标集ai={ai1,ai2,…,ain},i=1,2,3,4。a1={环境效益指标a11},a11={环保设施投资收益率a111,节能收益率a112,三废综合利用收益率a113},同理,其他几个因素的指标也按上述方法确定。本案例中的评语集分为四级,即 V={v1,v2,v3,v4}={优秀,良好,及格,差}。根据前面所收集到的各指标的值,请多位相关专家就河北钢铁集团的环境绩效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各指标所属的等级。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如表5所示。

(3) 模糊综合评价。第一步,根据上表,可以得到该企业的财务角度的模糊关系矩阵:

A1=0.3 0.5 0.2 00.4 0.4 0.2 00.2 0.4 0.3 0.1

第二步,计算出每一个因素的模糊评价向量Bi,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模型是Bi=WiAi。

B1=W1A1

=(0.3,0.4,0.3)A1

=(0.31,0.43,0.23,0.03)

根据同理,也可以得到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和学习与成长角度的评价矩阵及模糊评价向量。

B2=(0.27,0.56,0.14,0.03)

B3=(0.17,0.61,0.14,0.02)

B4=(0.21,0.57,0.18,0.06)

第三步,根据列出综合模糊关系矩阵:

B=0.31 0.43 0.23 0.030.27 0.56 0.14 0.020.17 0.61 0.25 0.030.21 0.57 0.18 0.06

最后的综合评价向量R为

R=W·B=(0.25,0.25,0.25,0.25)B=(0.24,0.54,0.20,0.04)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河北钢铁集团的环境绩效属于“优秀”这一等级。从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该企业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角度的表现均属于“优秀”这一等级。

该种方法可以在重污染上市公司中进行应用,提供简洁有力的相关信息,以有利于信息使用做出判断。但是,从长远来看,建立完整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是最终的选择,它可以有效指导实际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环境绩效审计必将成为监督和管理政府和企业环境经济活动和环境社会责任的有力手段,成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绩效审计篇(4)

在投融资公司审计的过程中,应以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切入口,以项目审计为基础,绩效审计为主导,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对某一事项的横向比较分析、同类型的单位之间的分析对比、同类型不同地域或时期的单位进行比较分析等方法,注重发现整体性普遍性问题。由于制度不完善,缺乏刚性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在政府投融资公司绩效审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制度进行审计,通常对法律法规规章采用文件查阅法,对被审计单位自己制定的制度采用文件审阅法。

公司绩效审计篇(5)

2.以保值增值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审计转型,促进管理效益审计。机场的产权越来越多元化,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大量增加,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内部审计必须适应集团发展需要,探索转型和发展之路。法务审计部对管理效益审计的探索是从机场参控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开始的。在制订审计方案时,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从提高效益角度出发,抓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新办法、新举措,为管理层决策服务。在审计中,重点抓住影响管理效益的突出问题,以促进管理效益审计的纵向发展。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近年经济效益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主客观因素,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公司规避经营风险,为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益服务。

3.以控制工程项目支出为导向,积极开展工程管理审计。“十一五”时期,机场处于机场改扩建的高峰时期,投资多且大,工程结算审计任务十分繁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法务审计部将工程管理审计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从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二是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工程现场勘察力度;三是寻找内部控制的失控环节,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是在2010年开展的泸沽湖公路工程管理审计中,体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突破和亮点。通过审计,审减了不合理的工程价款,规范了工程管理,使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过程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深入定额分析),也使内部审计改变传统的事后审计方法,审计关口前移,加强了工程项目过程的监督力度。经过全程跟踪审计,共审计核减泸沽湖公路工程项目款3021万元。同时,法务审计部还积极按照省审计厅《2008年内部审计项目指导性计划》的文件要求,联合云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大理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决算的政府指导性审计项目。由于此项目为集团公司“5+1”改扩建项目第一个完工并进行政府审计指导性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有争议的工程结算事项积极沟通,多方协调,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4.以强化资金安全为重点,实施风险防范审计。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为此,法务审计部根据机场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现有资金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为手段,以强化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业资金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开展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支持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风险管理的不断加强;将风险管理理念体现在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联合审计、外包审计以及定期与不定期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之中,贯穿于审计的各个环节;通过发现问题、规避经营风险,保证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5.创新工作新模式,协助监事会发挥职能作用。2007年机场改制后,公司监事会明确提出,完善监事会与法务审计部工作联动机制,由法务审计部协助机场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完成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既解决了监事会监事多为兼职、难以兼顾监事会大量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和事务性工作的实际困难,又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属性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为监事会履行职责、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提供了可靠的专业支撑和组织保障。同时,监事会工作与法务审计部的工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容,各有侧重,工作成果更易于交流,避免重复,提高了工作效率。2007年至2012年,法务审计部共参与监事会监督检查项目18个,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112条,全部得到积极采纳。法务审计部与监事会工作相融合的经验,成为2008年省国资委唯一上报国务院国资委交流的典型经验材料,并被列入《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工作知识100问》一书中,在省国资委监事工作交流会上作为经验推广。

6.创新审计形式,由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审计。传统的审计项目通常是起于立项、终于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考察通常是静态的、以某一时点为终点,审计后新发生或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往往要到下一次审计时才能发现,影响了审计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静态审计,动态审计的主要特点就是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帮助下,对企业投入资金最多、经营风险较大的某些重点领域的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实时和动态的审计监控。通过对基本业务经营数据的连续监控,判断各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评价综合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信息,综合判断业务数据变化的合理性,掌握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反映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最新变化。

二、绩效审计体会

1.根据对集团整体效益影响情况,精心选择项目。由于机场的业务主要分为航空业分公司和非航空业参控股公司,在进行绩效审计项目选择时,要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选择。(1)航空业分公司。航空业分公司是公益性单位,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以服务为主。集团法务审计部先根据吞吐量把航空业分公司分为三类(如表1所示),在项目选择时,有针对性地根据分类进行考核。如:对吞吐量<100万的机场进行绩效审计项目选择时,主要看其成本控制情况,选择成本控制较差和成本控制较好的机场进行绩效审计,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为预算控制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其他机场提供借鉴。另外,在审计时除了重点考虑项目外,还要对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和经营风格进行深入分析。(2)非航空业参控股公司。法务审计部对非航空业参控股公司进行绩效审计时,有选择性地进行审计项目挑选。主要依据有:一是选择业务和航空业紧密相关的、对航空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公司,这类公司是参控股公司中的重要公司,是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二是选择业务发展较快的参控股公司进行绩效审计,帮助其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完善公司治理,考核绩效。三是选择效益较差的参控股公司进行绩效审计,看其财务是否存在不合规现象,公司制度是否健全,帮助完善改进内部控制,促进其发展。

2.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编制,做好充分准备。(1)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初步确定绩效审计的重点领域。法务审计部以项目选择为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人员、相关文件等进行初步调查,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报送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和年度重要工作情况报告及自查自评报告,确定具体审计对象。如,非航空业公司要对其财务收支、成本控制等进行审计。在调查过程中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特别是在重大工程及建设项目开工前,内部审计要及时跟上、提前介入,切实明确建设、施工、监理各方的经济责任,从源头上防止违规行为。(2)精心编制绩效审计方案,提升绩效审计质量。审前调查结束后,法务审计部依据审前调查结果,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基调、采取的政策和程序以及实施的内部控制等因素后编制绩效审计实施方案。绩效审计工作方案初稿形成后,召开小组成员见面会,对审计项目组开展审前培训,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职责及沟通方式,强化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高小组成员对专项审计调查方案的理解。

3.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做好外勤工作。绩效审计的实施阶段,是审计人员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程序,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就责任单位自查自评结果得出恰当审计结论的过程。法务审计部在绩效审计实施阶段,始终向被审计单位传达一个理念:审计不是来挑错的,是来帮助公司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发现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业绩的。通过这样的宣传,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同时,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法的创新,力促内部审计工作常抓常新、与时俱进。除了具体采用的一些常规方法,如审阅法、观察法、调查法以及分析性复核等,还采用了远程审计这一特殊的方法。随着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会计无纸化,审计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法务审计部从2008年开始开展远程审计,通过财务的EAS系统直接获得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迅速有效地完成各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阅、核对、分析和比较,对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和评价,逐步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信息化使审计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完成大部分审计工作,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到现场解决,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不仅满足了审计经常性、及时性需要,也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节约了审计成本。

4.精心选择恰当的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与标准,提升审计建议质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绩效评价措施,以指导绩效评价工作的进行。”法务审计部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推动对集团子公司及参控股公司的绩效评价。针对集团公司的具体情况,法务审计部分别对航空业分公司和非航空业参控股公司的审计结果进行评价。(1)航空业分公司。一是财务方面。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增加价值。为此,审计对各个下属的机场分公司进行绩效评价时,明确主要财务评价指标。二是顾客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各项指标考核评价顾客对于各个机场分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机场提供的各项服务是否能够保证旅客安全。三是业务流程方面。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员工谈话,了解分公司运营的基本情况以及集团公司下达的指令是否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给基层员工。(2)非航空业参控股公司。由于参控股公司的特殊性,对其进行评价时主要关注财务指标。其绩效评价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表4所示。为弥补法务审计部人力资源的不足,机场还会不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外部评价有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5.充分运用绩效审计的评价结果,切实发挥审计作用。(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理评价绩效。审计中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来弥补评价标准的不足。法务审计部针对审计目标,以审计发现的情况为基础,依据评价标准,先对审计事项进行总体评价,然后根据绩效评估方法和标准,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审计结果分别进行评价,评价时态度审慎,注意规避审计风险。(2)积极沟通,商讨揭示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法务审计部与被审计单位积极沟通,商讨如何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讨论具体实施办法,一般按对绩效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排列。在此部分,如有必要可增加对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包括审计发现的事实、导致审计结果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法务审计部通过对审计结果的应用,推动被审计单位纠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3)开展后续审计,了解并督促审计建议的落实。在提交绩效审计报告后,法务审计部通常要求被审计单位在6个月后提交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报告,以便了解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建议情况以及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的提升情况。必要时,还组织实施后续审计,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持续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4)总结带普遍性的问题,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进行整改,扩大审计作用。有些影响绩效的问题,不仅在被审计单位存在,在其他企业也同样存在。为此,法务审计部开展绩效审计后,通常要分析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求所有企业进行举一反三的自查自纠和整改,从而起到“审计一个单位,提升整个集团”的作用。

三、机遇和挑战

1.高速发展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昆明新机场的建成投入使用、省内支线机场新建、改扩建的完成,以及参控股企业的发展,机场资产规模不断增大,业务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层次兼有母子公司、事业部和直线职能管理单元,集团管控体系建设必要而迫切。机场应加强财务筹划、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投融资管控、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以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防范风险,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己任,积极实践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要以“增效益、找漏洞、防风险”为重点,以提高审计业务增值能力为重心,监督与服务并重,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工作新模式,在确认财务收支、会计核算准确恰当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公司绩效审计篇(6)

1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学者还在积极的探索环境绩效审计。各种理论、方法百花齐放,其中主要的观点总结有以下:汤孟飞(2011)认为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环境绩效审计应用方法作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完善环境审计的方法,丰富环境审计的内容。许松涛、陈霞(2010)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美国环保局、英国标准所的BS7750、欧盟EMAS和ISO14000系列的环境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与评述。指出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需在环境管理系统审计、环境绩效审计标准、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将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管理工具等方面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近几年来,我国的审计部门开展了对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审计和评价,但总体而言,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下面,笔者将选取千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某钢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2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应用研究

2.1某钢公司基本情况

2.1.1自然情况

某钢公司1956年建厂,1998年由工厂制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我国北方A省的B市。某钢公司属于国有控股企业,2009年末实收资本96亿元。

2.1.2重大工程项目情况

(1)高炉煤气循环发电项目。根据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建成后年供电量为12.l*10*8Kwh,此项目可为公司每年节省电费3亿元。

(2)干熄焦项目。干法熄焦可以回收红焦显热,出炉红焦的显热约占焦炉能耗的35%、40%,这部分能量相当于炼焦煤能量的5%。2006年2月~2009年1月,某钢公司共新建和改造干熄焦项目7个,累计投资3.5亿元。

(3)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处理厂总占地7000平方米,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7.2万立方米。项目2008年6月5日正式开工,2010年4月试运行。累计投资9675万元。

2.2某钢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过程

2.2.1审计目标

受政府的委托,本次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重点是公司环境绩效管理情况、国家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环境治理情况、资源节约情况以及节能项目建设情况。

2.2.2审计内容

(1)环境绩效管理审计;(2)国家政策法规执行审计;(3)环境治理审计;(4)资源节约审计;(5)节能项目情况审计。某钢公司环境绩效审计指标的权重设置如下。根据指标的设计以及调查了解的情况,对一级目标的权重做出以下确定:环境管理20%、环境绩效40%、节能25%、项目环境15%。具体指标体系和权重如表1所示。

2.2.3审计方法

本文采取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审计方法;第二种是审计调查方法;第三种是专业技术方法。

2.2.4审计结果

最终结果如下文所示。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得分12.5分,在本部分评价指标及格线以上。总体上看,某钢公司的确建立了相关管理部门,但是,存在高层重视程度不够、重大工程项目进度缓慢、落后产能的淘汰率不高等问题。

(2)环境绩效指标:某钢公司得分33分,得分率高达82.5%。证明公司的环境绩效工作完成的比较理想。但是,一些分项目标还存在诸多问题。如2009年某钢公司吨钢二氧化硫、吨钢化学需氧量(COD)分别为4.73千克、0.11千克,高于相关领域的政府标准。

(3)节能绩效指标:这部分公司得分15分,恰好达到及格线。审计调查中发现,按年度对用水量、初级能耗情况以及固废量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这三个指标都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2009年,公司部分项目导致大量能源消耗,同时出现废弃物排放污染环境的情况,但是这些项目却没有实现利润增长,导致公司亏损3亿元。

(4)项目环境指标评价。某钢公司得9分,也恰好达到及格线。在调查中发现,公司在没有拿到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始重大项目的施工,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3审计建议

2.3.1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建议某钢公司调整战略目标,着眼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基于这样的战略目标,同时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供需情况和公司产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未来发展规划。

2.3.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规定

建议某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将之细化至每个部门。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认真学习国环保相关政策规定;二是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三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2.3.3积极建设环境治理项目

首先争取最大限度的环保专项资金,从而使某钢公司技术改造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进而顺利进行。然后,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要提取一定比例的环保专项资金,建议环保专项资金的提取比例逐年加大。最后,节能减排工程要如期完成,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的节能减排效益。

2.3.4加大新技术的研发

高新技术科技对公司发展必不可少,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换代,建议某钢公司在以下两个方面认真完成:一是保持与先进钢铁企业的联系,多进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与科研部门通力合作,为某钢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公司绩效审计篇(7)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6201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经济法规的不断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逐渐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的核心,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内容,在经济发展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因此探讨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通过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3-2014年报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逐渐优化,在职能部门设计方面表现为,各职能部门齐全,如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重要管理部门均设计完整;在治理体制上,实行了较为完善的风险识别、报告、处理程序;在制度设计方面,均建立了相关职能部门规章制度。

但是,深入分析其治理结构不难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在董事会结构中,独立董事比例偏低,在监事会中,独立性水平较为低下,审计委员会成员中财务专业人员比例较低。各部门之间相互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内部风险控制基础较为薄弱。

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

3.1 董事会结构与财务绩效

董事会的结构在上市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是由独立董事和不是独立董事组成,何为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就是参与公司入股但是不参与公司治理的股东,其能够独立、客观、公正的监督管理层,有效约束管理层,能够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因此财务绩效与其成正相关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可以考虑增强董事会独立性水平,即提高独立董事人员比例,以期提高公司财务绩效。

3.2 审计委员会结构与财务绩效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结构,其负责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业务,对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完善内部控制披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审计委员会方面应该加强财会专业人员比例,因为财会人员是受过专业审计培训人员,其在个人素质和审计能力方面要远远超过非财会人员水平,因此不断提高财会专业人员比例是提高公司财务绩效的一种办法,其次应该加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即提高独立董事比例,都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3.3 财务杠杆与财务绩效

公司绩效审计篇(8)

2、20xx年审计工作重点是:以内控制度审计为基础,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意见的落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完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即在实施审计监督同时,提高审计服务职能。

二、20xx年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审计内控制度,促进集团内控管理健全与完善

⑴ 首先完善集团公司内审制度,做到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根据审计业务类型,准备建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办法》、《集团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办法》、《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审计办法》三项内审制度。

⑵ 内控制度是指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种内部协调、组织、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20xx年内审工作应该建立在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是否健全、有效,可依赖程度如何;评价在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可依赖的前提下,在运行中是否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是否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促进公司的发展等,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意见,促进下属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其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⑶ 通过预算审计促进预算管理思想观念转变。目前公司费用开支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部分单位即以预算作为费用开支的标准(而非以费用制度为预算标准),因此,费用开支丧失了计划性,部分项目突破预算范围。审计将配合财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与健全各项费用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费用开支标准,同时使之成为预算编制指引、规范性文件。

2、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结合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必须以公司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主要是对下属企业的每半年度经营业绩(预算执行)审计,通过经营业绩审计不仅要查错防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逐步实现由发现型向预防型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影响业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抓住关键,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而促进下属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开展经营业绩审计时,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是:经营业绩审计一定要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对下属企业经营者年度或任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真实性进行审计。集团公司不仅要加强离任审计,还应搞好任中审计,注重对下属企业领导干部任中经营绩效的评价。

⑴ 对下属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年度审计、半年度审计):

通过对下属企业20xx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交集团公司考核小组,作为对各下属企业考核的依据。

通过对20xx年的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与内控管理中存在问题,敦促其纠正问题、执行集团经营政策、落实经营管理措施,围绕集团年度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 ⑵ 结合经营开展经营专项审计,促进内控制度贯彻与执行

①收入合同审计

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各企业的收入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入账核算,禁设小金库,因此,对下属企业的各项收入项目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金额全部入账,以及收入内控是否健全、有效进行审计。

②在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跟踪审计

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签订经营责任书,但主营业务成本并不纳入业绩考核,并在ERP中实行预算控制,因此,对下属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开支范围、标准、原始票据合法性进行审计,以确定下属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合法性。

③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审计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有一些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均聘请具有资级的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审计,因此,主要是对工程招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付款进行审计。

三、依照“审后要追究、审后要整改、审后要运用”的原则,建立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并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执行情况的检查。

1、对下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的下属企业,要及时进行回访,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使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减少,同样的问题不重复出现,从而达到查违纠偏、防范未然、强化管理、规避风险的目的。

2、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尤 其是财务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工作沟通,将审计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通报,避免管理、监督、考核脱节。

四、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内审环境,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公司绩效审计篇(9)

[关键词]

内部审计;企业价值;上市公司

1引言

200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重新定义了内部审计,第一次提出了“增加组织价值”的概念。我国最新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4版)中基本准则也提到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增加价值。迄今为止,国内外大量文献探讨了内部审计为公司带来价值增值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多以规范性研究为主,这说明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在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是否得以发挥,尚无充分的经验证据,因此本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试图用经验证据回答内部审计是否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问题。

2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企业价值增值功能也随之明显,王光远(2006)、刘国常和郭慧(2008)、沈维成(2011)、蔡春、蔡利、田秋蓉(2011)、孙双全(2012)、DouglasFPrawitt(2009)等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指标量化内部审计水平,均得出内部审计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绩效的结论。但由于内部审计水平和企业绩效的衡量方法、选取样本的不同,程新生和张宜(2005)、耿建新(2006)等研究发现,内部审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结论。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内部审计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期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弥补前人研究的缺陷,并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道路。因而提出假设:内部审计水平越高的企业,企业绩效越高,从而为内部审计功能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值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随着2004年中小企业板的推出和2009年创业板的正式启动,本着准确而谨慎的原则,本文选择2010年至2012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相关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公开披露,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财务数据的特殊性,一共获得2220个样本,并采用Stata12.0对本文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2内部审计水平的度量要完善内部审计,必须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才能够使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本文采用独立董事占全部董事的比例、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机构、内部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这4个指标来作为内部审计水平的替代变量,通过对这4个指标赋值加总来度量内部审计水平高低。第一,独董比例,用以反映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程新生等(2007)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实证研究后发现,独立董事人数占总董事人数比例越高,其对企业财务质量控制效果越显著。因此本文选取公司独立董事占全部董事的比例数据来度量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此作为内部审计水平高低的判断依据之一。第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用以反映执行管理层对内审部门的支持程度。郭慧(2010)根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把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划分为财务合规性审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系统评估与咨询三类。鉴于前人的研究文献,本文也采用这一划分标准,同时为了降低主观判断的影响及与其他指标保持一致,故本文将内审部门拥有上述三类职责的数目除以3得到的结果作为其赋值的标准。第三,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机构,用以反映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内审部门在组织中形成两种隶属关系模式,由公司总经理或财务负责人分管的隶属于管理层,由监事长分管或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的隶属于治理层。隶属于治理层的关系模式可以使内审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易于发挥审计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本文将隶属于治理层的赋值为1,若隶属于管理层的则赋值为0。第四,内部审计部门的胜任能力,用以反映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性。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改善公司财务控制,因此一个企业内审部门的胜任能力,可以通过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公告来衡量,而一个有效率的内部审计部门将离不开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以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漏洞。如果在公告全文的上市公司制度中,当年有内部审计制度或者公告中有体现公司配备了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则当年及之后年份赋值为1,之前年份赋值为0。第五,内部审计水平的合成。本文通过四个指标来衡量内部审计水平的高低,具体由独董比例、内审部门的职责范围、内审部门的隶属机构、内审部门的胜任能力的赋值相加得到,记为IAQuality。若得到的数值越大,则表明该公司的内部审计水平越高。

3.3公司绩效高低的度量关于因变量公司绩效的衡量,常用的指标有托宾Q值、经济增加值EV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净利率ROA等。但托宾Q值要求成熟的、有效率的股票市场,而EVA鉴于其短期性和绝对性,因此在国内的实证研究文献中都不可取。ROE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发行、配股和特别处理的考核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而总资产净利率ROA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体现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这两者均能准确地反映股东权益资本所创造的收益,更符合国内股市行情,故本文选取ROA和ROE衡量公司的经营业绩,以此度量企业价值的高低。

3.4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是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本文选取LEV来控制公司的偿债能力对公司绩效高低的影响。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我们将其定义为Growth,预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绩效会相对稳定,衰退期会有所下降,因此选取上市年限作为企业绩效的一个控制变量,定义为Age,但关于上市年限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则无法预计。

3.5检验模型我们的目的是检验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绩效是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我们分别以ROE和ROA指标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模型来考察内部审计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ROA=α0+α1IAQuality+α2LEV+α3Growth+α4Age+ε1(1)ROE=β0+β1IAQuality+β2LEV+β3Growth+β4Age+ε2(2)

4实证结果与分析

4.1相关性分析从表1中看出,ROA和ROE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ROA、ROE与内部审计水平在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ROA、ROE与Growth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LEV和Age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刚上市的公司,获利能力较高,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的缘故。同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多数小于0.4,因此不存在显著地共线性关系,可直接用于回归模型。

4.2多元回归分析从表2中看出,ROA、ROE与IAQuality均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再次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设。此外,企业绩效指标与LEV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Growth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绩效指标与这两者关系是很密切的,选择两者作为控制变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另外我们发现,ROA、ROE与Age关系均不显著,而在相关性分析中两者是相关的,这可能是由于我们选取的样本中近一半是来自处于创业期或者成长期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上市时间较短,而对线性回归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3稳健性检验分析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度,本文将内审水平中4个指标的赋值之和通过取自然对数的方式并加入控制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分析,最大程度地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最终得出的结果与我们提出的假设相一致。

5研究结论及局限

本文以2010年至2012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对内部审计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结果完全符合本文提出的假设。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水平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并为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提供了经验证据,这对引导我国中小上市公司完善内控制度、合理设置内审机构、恰当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及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提供了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紊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2):86-91.

[2]沈维成.论内部审计与企业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2011(8):32-35.

[3]蔡春,蔡利,田秋蓉.内部审计功能与公司价值[J].中国会计评论,2011(9):283-300.

[4]孙双全.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效应[J].财会研究,2012(22):50-54.

[5]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1):70-74.

[6]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1):53-60.

[7]郭慧.内部审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10(33):74-76.

公司绩效审计篇(10)

本文作者:周静工作单位: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在这一过程中济钢力求对过程进行逐项细分和再次确认,并制定针对性管理程序和办法,在提升审计效率的同时,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实施审计卓越绩效模式前,仅将客户意见作为一项形式工作的粗放式内部审计,现有审计模式的实施,一方面深化了该项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另一方面树立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进行领导组织和公司战略制定。在过程管理和资源管理中,审计部门可以获取大量有用信息,通过测量、分析和改进,为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审计专业技术支持。2事中管控,确保达标。审计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审计工作水平高低的考核指标。在管理控制审计过程中,需明确审计工作程序、项目操作程序等主要业务控制程序。济钢内部审计管理控制的主要工作具体包括: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主要的价值创造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②明确具体审计项目执行程序;③规范审计过程质量控制标准;④强化公司内部审计文化建设;⑤强化内部审计公允与客观性价值观构建,规范、总结成熟审计技术经验与推广;⑥广泛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与建议,持续改善主要价值创造过程。3事后考评,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济钢内部审计主要绩效指标体系包括审计项目质量考核体系、审计资金总额分析指标、效益提升分析体系、审计建议完善体系、客户满意度考核体系、公司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等。在过程绩效指标的考评分析方面,济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①结合全面预算,控制实际费用总支出,并与处室薪金挂钩;②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的事前费用与时间预算,分析和审批超预算项目原因、影响结果及处理意见;③结合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以质量作为衡量业绩的主要标准;④及时反馈客户使用信息,并作为员工工作定期鉴定依据;⑤根据过程绩效指标测量情况,定期修订审计目标和计划,确保审计对公司整体目标的支持。

关注组织绩效的测量与分析在内部审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审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用性占据重要地位。公允和客观的审计信息是审计目标和组织绩效得以实现的“物质保障”。因此,审计部门采用何种渠道获取信息,如何保障公司数据、信息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内部审计进入卓越绩效模式后,审计组织与人员主要工作包括:1改变了过去收集、管理和使用数据信息的方式,更加重视来自高层管理者的信息和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围绕组织目标确定审计重点。2拓展被审计单位信息来源渠道,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性。3构建公司内部相关职能科室沟通渠道,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4注重内部账簿、报表数据的收集、整合、使用,总结公司业务变化规律,寻找内部审计工作的突破点和不足。注重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卓越绩效模式的重要理念。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与顺利实施,需要审计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济钢构建内部审计卓越绩效模式,主要改进以下6方面。1组织管理上,针对具体审计岗位,制订详实责任、权利和义务说明,通过配备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开展适合的审计工作,建立审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评定审计人员业绩,确保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适当性、充分性及有效利用。2业务管理上,建立责任审计考核体系,将审计人员工作绩效与个人薪酬分配、表彰奖励密切挂钩,加大绩效指标权重在客户增加价值中的比重,使个人绩效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计划保持有机结合。3信息渠道建设与共享上,建立全方位沟通渠道,及时收集、整理和传递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培养审计人员主人翁观念和主动工作性,营造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4在审计队伍建设中,坚持“用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识别需求,合理聘用。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原则。5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培养上,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发展,通过识别培训需求,提出岗位培训计划,纳入员工培训系统,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改善审计人员工作环境,保障职工权益。6在内部审计管控保障中,建立健全定期轮岗制度,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和提升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自我职业生涯设计,以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对员工提供个性化支持,鼓励全方位发展。

创建审计文化“领导”是现代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一个主导影响因素。按照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建立以高层领导为导向、组织治理和组织绩效评价为补充,树立社会公共责任为意识的现代管理理念。在内部审计工作和公司审计文化建设中,应注重:一是内部审计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紧密围绕战略目标的相互衔接;二是确保审计部门的发展规划与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相适应;三是内部审计工作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结合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开展工作;四是重视审计文化建设,树立公司愿景与价值观,使审计工作成为传达公司愿景、体现公司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五是领导的廉洁自律、自我约束,以领导的人格魅力提升领导能力,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环境支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创新”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审计部门同样需要创新。按照卓越管理绩效模式要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积极引导现代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提升审计工作业绩。1理念创新。济钢在内部审计卓越绩效模式建设中,改变过去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对立的观念,树立以客户和市场的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客户满意程度调查,并将其作为衡量审计工作的指标,从审计产品的设计,审计工作的开展,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2审计管理工作创新。济钢在内部审计卓越绩效模式建设中,针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导入先进的风险评估办法,制订《风险评估指导意见》和《风险评估因素表》,保障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确定和审计方法的选择;针对审计工作管理方式和工作安排,整合、优化审计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审计绩效管理系统,实现了科学审计管理;在审计指导方针制定上,提出“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具体方针,实现了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3审计业务建设创新。通过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的“过程管理”,对主要价值创造过程及其控制、测量进行确认与识别。近年来济钢在审计计划、审计工作方案、省级工作底稿、取证、程序和审计实施管理等基础工作进行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先进审计技术方法,推行和实施了内控测评、风险评估、审计抽样等审计技术基础建设。既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又强化了审计人员的风险和管理控制意识。此外,还注重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了基层单位财务报表数据库,数据信息库等基础审计资源库建设,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方面,推行审计项目全过程管控,有效控制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4审计服务水平创新。审计工作中注重为基层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一是帮助被审计单位查找工作漏洞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二是提供相关经济信息和管理咨询服务,提升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如对某子公司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经常了解整改情况,帮助建立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对加强基础工作提供指导,积极帮助提供纳税方面的政策、法规信息和咨询服务,有针对性的提供内部控制教育培训资料,得到了管理人员的信任和赞赏。现在的审计工作,已不再仅就财务账面数据就事论事,而是更多的从内控制度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层次挖掘原因,因此,审计报告和建议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基层。

以济钢内部审计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卓越绩效模式在济钢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改善了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引起广大干部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获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提升现代企业竞争力和保障内部审计顺利完成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努力方向。

上一篇: 公司内部税务管理 下一篇: 大企业税务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